梯形面积计算教案(12篇)
1.梯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一
转化
(3)布置动手操作要求:
师述:“以组为单位按步骤利用学具一起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合理的分工、合作,操作学具要麻利。”
2、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行间巡视和学生一起探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关系
割补法中: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2”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出现困难。
3、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师给予适当补充。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普通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1、转化:
梯形平行四边形
2、找关系:
平行四边形面积=2个梯形面积
底=上底+下底
高=高
3、推导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高
‖ ‖ ‖
2个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4、方法:
拼摆法
师问:“其他同学哪儿不懂?”
师问:“为什么要除以 2?”
(2)将两个直角梯形转化为长方形
1、转化:
梯形长方形
2、找关系:
长方形面积=2个梯形面积
长=上底+下底
宽=高
3、推导公式: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 ‖ ‖
2个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4、方法:
拼摆法
(3)将两个直角梯形转化为正方形
1、转化:
梯形正方形
2、找关系:
正方形面积=2个梯形面积
边长=上底+下底
边长=高
3、推导公式:
正方形面积 = 边 长× 边长
‖ ‖‖
2个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4、方法:
拼摆法
(4)将普通梯形转化为三角形
(沿一腰中点和左上角顶点之间的连线剪开,将梯形分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以一腰中点为轴顺时针转动小三角形,最后转化为三角形。)
1、转化:
梯形三角形
2、找关系:
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
底=上底+下底
高=高
3、推导公式:
三角形面积 =底× 高÷ 2
‖ ‖‖‖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高 ÷ 2
4、方法:
旋转法
师问:“其他同学哪儿不懂?”
师问:“为什么要除以 2?”
(5)将普通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沿高的中点做上底的平行线,沿平行线剪开,将两部分图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1、转化:
梯形平行四边形
2、找关系:
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
底=上底+下底
高=高 ÷ 2
3、推导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高
‖ ‖ ‖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高 ÷ 2)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4、方法:
割补法
师问:“其他同学哪儿不懂?”
师问:“(高 ÷ 2)高 ÷ 2,为什么可以去括号? ”
师问:“为什么要除以 2?”
4、小结公式及字母表示
(1)师述:“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合作想办法自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一起告诉老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生边说师边板书: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2)介绍字母表示形式
师述:“如果面积用字母S表示,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生边回答师边板书:↓↓ ↓ ↓
S =( a + b )× h ÷ 2
板书为: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 2
↓ ↓ ↓↓
S =( a + b ) × h ÷ 2
(三)、练习
1、反馈练习
师述:“算一算 这块绿地需要铺草坪多少平方米?要求梯形面积得知道什么?”
生答:“上底、下底、高分别是多少?”
给出:下底=50米上底=34米 高=10米
学生计算
2、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80分米
30分米
15厘米 25厘米
40分米
14厘米
(四)总结:
师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应回答到的知识点:1、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形式
2、推导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思路及方法步骤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困难,你们要善于用转化的思想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新困难。当遇到不会、不懂的地方还要学会和同学、朋友一起合作解决。”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2.《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2.学生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领悟转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3.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在发展中快乐,体验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是美的,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课前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各一对,并用信封装好,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校园很美,现在学校准备在小操场上种上草皮进一步绿化、美化我们校园,(师出示一个近似梯形的地),这块地的形状是什么图形?现在要铺好这样一块地,学校至少要买多少草皮,就是算这块地的什么?怎样求梯形面积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里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意义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二、 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1.公式猜想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刚掌握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已学过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师:我们在推导这两个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运用转化法,把未知化为已知)
师:这种方法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对于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同学们也可大胆地猜想一下,梯形可能转化成哪个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
生猜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写出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回顾,为学生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作了有效思维策略的铺垫。让学生对梯形如何转化进行猜想,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探究意识。)
2.公式探究
师:同学们对梯形转化成什么,都作了自己的大胆猜想,但光有猜想是不够的,只有猜想就是幻想,所以我们还要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索,通过事实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正确的。现在同学们就开始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索,这里老师提几个探索要求:
教师出示:探究要求:
(1)把信封袋中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2)认真观察,发现梯形与拼成的图形在面积、边的长度上有什么关系?
(3)尝试从拼成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进行相机指导。
探究后,学生汇报推导,教师引导得出如下几种推导思路:
思路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边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思路二:把梯形剪成两个三个角形(如下图),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思路三: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如下图),梯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一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梯形的面积=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推导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个公式更简明易记。
师:如果上底用字a来表示,下底用b来表示,高用h来表示,那么梯形面积公式用字母公式可表示为什么?
师: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88-89页,阅读一下课文,并把文中的空填完整。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学生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问题解决策略意识的形成。)
三、 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1.火眼金睛我能辨
(1)梯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0cm,下底是20cm,高是10cm,它的面积是300平方厘米。
2.生活运用我能行
(1)完成课本89页做一做
(2)师:课前学校留给大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来解决它。(师再次出示近似梯形的地)要求这块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要知道上底、下底、高各是多少)
教师出示上底16m、下底12m、高2m,学生进行计算。最后得出这块地的面积。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习题,一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四、 评价总结,延伸拓展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如何学习的,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掌握了知识、领悟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五、 作业布置
1.P90,1—4。
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除了同学们在课堂上汇报的几种外,还有其它的推导形式,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
3.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表示,同学们找找看是怎样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3.梯形面积计算(定稿) 篇三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九册8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发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形成,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2、通过对面积公式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发现、理解和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硬件一套;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的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标有上、下底和高及数据的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剪刀。教学过程:
一、迁移诱导,激发参与兴趣
1、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实验操作,引导参与探究
1、转化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独立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梯形,拼成学过的图形。
学生拼摆,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
2、观察
学生分组,结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板书如下:梯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是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3、推导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学生反馈,教师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调控。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提问:计算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三、反馈调节,巩固参与成果
1、引导实际应用,巩固梯形面积公式
2、分层训练,培养能力
4.“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四
吉林油田松江小学 吴孟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探究、探索“梯形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中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其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亦正处于进一步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时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学生对图形特征及各种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可促使他们的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教学重点: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梯形若干、直尺、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大家一起读一下屏幕上的两个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两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谁能选择其中一个讲给大家听一听?下面老师再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两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下铺垫,一方面回忆有关知识,为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了准备;另一方面突出“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提示学生在研究梯形时可以怎样考虑。降低一些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情境创设
师:大家都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吧?现在,喜洋洋的好朋友们被灰太狼关进了密室里,要想进入这个密室救出伙伴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密室的门上有一道题,只有算对了的人,才能进去。瞧!(出示一个梯形,标出底和高,说出各部分名称)这是一
道求梯形面积的题,这回可把喜洋洋难住了,责怪自己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喜洋洋救出他的伙伴吗?(生:愿意!)三:探究新知
1.操作: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梯形,通过剪、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并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请马上动手试一试。
2.学生展示:(要求学生说清楚用的是哪种梯形剪拼的,拼出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将一个梯形从中点处裁开,将裁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在一个梯形的中点处,画一条平行于上、下底的线段,延长上、下底,通过中线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师:观察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填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师:还有哪些剪拼的方法吗?
(5)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填空:拼成的长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6)将梯形的下底延长,在上底的一顶点向下底引一条线段,使之
成为一个三角形,如图:填空:拼成的三角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高等于()。
师:那你认为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归纳公式:(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上底+下底)×高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3.总结:不管采取何种拼剪方法,得出的梯形面积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2”。(再次验证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4.师:我们现在能帮助喜洋洋救出他的好伙伴了吧!(求密室门上梯形的面积)。
5.追问:想一想,计算梯形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梯度训练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2.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用篱笆围成一块梯形菜地,一侧靠墙。篱笆长3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将自己推导的公式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理解公式,并学会熟练运用公式。)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5.梯形面积教案 篇五
一、内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有关梯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教材教育学生,梯形面积计算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要认真学好这些知识,以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通过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教学重点:掌握和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指导思想及教法、学法设计:
(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改意图
1.充分体现现代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数学学习过程变为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数学教学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的以传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地指导下亲自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想一想、看一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数学心理素质,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3.充分体现练好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在练好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时渗透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考策略,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推理,提高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法、学法设计
1.运用实物演示、操作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剪拼图形的实践活动中感知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巧妙地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拼图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发现“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
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身于数学规律的探索之中。
3.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数学新知。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识是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两个基础知识以及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4.运用尝试教学法。①在探索梯形面积公式时,进行尝试;②学习例3时进行尝试。
5.运用化归的思维方法学习本课知识。化归法就是将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转化,归结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本课教学中,先把梯形的面积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又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转化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梯形的高,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分化点,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6.讲练结合,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在新授过程中依*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规律;揭示公式之后,立即学习例3巩固新知;在巩固练习中,设计有坡度的题目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堂完成,及时反馈,培养学生正确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已制好的图片、铅笔刀、粉笔。学生自制若干梯形图片、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片、一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剪刀一把。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设计,本课按以下几个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首先用图片展示一组平行四边形图形,并复习近平行四边形公式,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然后用图片展示一组三角形图形,并复习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再用图片展示一组包括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各种梯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怎样判断它们是什么图形,指出它们的底和高。这一过程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准备工作。
(二)游戏导入,激趣引新。
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若干梯形纸片拼图,并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图形在游戏中让学生获得深刻认知。
然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分别在图中的各种梯形中“铺”方格,提问能否很快准确数出究竟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
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提问:“能不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此时,教师用彩笔将图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圈起来,学生定会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启发,积极动手拼图。这一过程可以较好地创设探究问
题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
(三)操作思考,探索规律。
第一步: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动手操作,将游戏拼图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二步:将学生操作过程反映在黑板上的模型,先显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再抽移转动图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思考题。
①原来是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上、下底及高有什么关系?
提问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提问后板书: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第三步是学生再观察教师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带的平行四边形也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思考:
①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后得到什么图形?
②剪出的梯形上底、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③剪出的一个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第四步是判断推理、得出规律。提问根据板书和操作,你认为梯形面积怎么求:
根据提问板书: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平行四边形)
=(上底+下底)×高÷2(梯形)
第五步是将梯形的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加以对比,强调“÷2”的道理。
第六步是看书进一步验证自己推导公式的思考方法是否正确。
这一过程通过“拼”和“剪”的两个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适时进行转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看、听、动、思等活动充分感知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
对公式中“上底+下底”和“÷2”的理解。
(四)学习例题,运用规律。
先提问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同时告诉学生梯形面积公式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学好它,为祖国建设服务,然后出示例3,读题后教师用铅笔刀垂直切下一支粉笔,告诉学生小刀切后出现的图形叫做“横截面”,最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解题,计算后看书对照。
这一过程是教育学生梯形面积公式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再让学生尝试运用公式进行解题,理解并运用公式。
(五)及时练习,反馈巩固。
练习十七第1题至第六题。
(六)完成课堂作业,进行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七)课后作业:点金教练。
史大琴
6.梯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六
关键词:初中数学;梯形面积;思维创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或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把求解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来求解。比如,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梯形面积公式进行多种推导方法的探索,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一道中考题的剖析
在新的数学课标中,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要做到活学活用数学教科书,既要学好用好数学教科书的内容,又要注重用实际问题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考例题如下:有个厂家要给某学校制作一批学习课桌,课桌是个梯形的桌面,课桌上底长80cm、下底长120cm、高是70cm,求:制作每张课桌要用多大的木板?
在求解这个题目时,要让学生首先考虑如下两个问题:
1.制作课桌要用多大木板,这是求什么?
2.学生要说出梯形面积如何求解?求梯形面积要知道哪几个条件?它的公式是什么?
在对这道数学中考题目剖析之后,学生就能在试卷纸上进行梯形面积的求解,分别将该题目中所对应的三个已知条件带入公式中,就能求解出题目结果。
二、运用转化思想求梯形面积
在进行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已有知识和推理经验,放开思维把求梯形面积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已学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通过寻找各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究运用不同方式、从不同的途径来探寻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是进行图形转换。在求解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转变成其他熟悉和已学几何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拼接、剪切、分割等办法来分别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二是寻找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梯形图形转化之后,让学生分析探究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梯形的两个底与高在新图形中如何寻找和计算?三是运用多种方式转化。(1)利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转化。教材是把相同的两个梯形拼接成为平行四边形,由于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已经学过,这样通过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可以按照教材上公出的求出梯形面积。(2)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我们可以对梯形进行剪接,即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图形,先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再把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即可推导求解梯形的面积公式。(3)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求解梯形面积。这两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求解学生已经学习掌握,其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如下:S平行四边形=上底×高,S三角形=(下底-上底)×高÷2,S梯形=S平行四边形+S三角形,经过简单推导就可得出梯形面积的公式,S梯形=(上底+下底)×高。(4)可以把梯形剪开再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具体做法是:顺着梯形两腰中线剪开,然后再把剪下的小梯形和下面的小梯形组合在一起,就能构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此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变成了原来的2倍,而高变成了原来梯形的一半。(5)把梯形剪开拼接成长方形图形。具体做法是:沿两腰中点的垂线剪下两个小三角形,再把它们拼接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上底和下底和的一半,而它的宽就是梯形的高。运用多种方法转换,能有利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几点启示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多种方法来求解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的能力,特别是要给学生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使学生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用生活知识促进数学知识学习。由于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用途和价值,启发学生自觉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自主实践探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从对梯形面积的多种求解方法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万春丽.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面积的求解方法[J].中学时代,2013(8).
7.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开始讲新知识之前我先来考考大家,之前我们学过的平行四 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三角形S=ah平行四边形S=ah÷2
(注意要求学生回答全面,也就是说文字对应公式都说出来。)
师:不错啊!看来大家对于公式都记得很熟了!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的运用。
师:请你口算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生:30平方厘米。生:32平方厘米。(这个过程不找学生重复的说公式,耽误时间,当学生回答出答案时,问大家和 她想的一样的举手了解学生情况即可。)
接着进行下面的练习。生1:12平方厘米。生:9平方厘米。(当学生出现错误答案时仍然用大家举手来进行否定或肯定,最后都要强调除以 2)
师: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啊!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梯形的面积,看看梯形的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
探索新知: 请拿出我们准备好的梯形。下面就用你们手中两个相同的梯形摆一摆,看一 看两个相同的梯形能拼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生:能得到。。图形,请同学上来进行演示,师:大家拼的种类还挺多,哪种是我们认识,求面积时也比较熟悉的图形呢?
生:平行四边形
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梯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讨论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和这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生: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这个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那梯形的面积=底×高÷2 师:大家同意吗?
生:不同意!(同意,老师追问大家都没有问题啊!那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了,梯形有上底和下底之分,这里的底×高÷2 中的底是那个呢?引导学生讨论出这 个底其实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
生:不同意的说明理由,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出这个底其实就是上底加下底的 和。
师:如果用字母s 表示梯形的面积,a、b、h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是S=(a+b)h÷2(领着学生一边说一边板书)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这不错啊!大家在一起拼一拼探讨探讨就把梯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研究出来了!你们还真厉害,那下面我们就做几道练习,看看你们是不是 能够很好的运用你们所探讨出来的公式呢?
(三)巩固练习
8.梯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精神,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猜想”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再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唤起学生的回忆,使新旧知识的联系得到了沟通,为新知迁移做好准备。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
情境创设。(电脑演示)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校庆快到了,老师想在班上做一个梯形的展示栏,上底80厘米,下底120厘米,高70厘米,做这样一个展示栏要用多大的卡纸是求什么?
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容易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实际情境呈现梯形,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提出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梯形需要我们计算它们的面积,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师:同学们都有了推导公式的初步想法,不管你转化成什么图形,总的思路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找到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是否正确。那你想不想马上动手试一试呢?
[设计意图]“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标与方向,同时明白猜想是否正确还需用科学方法进行验证。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介绍学具。
师:老师为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一般梯形、一个直角梯形、一个等腰梯形。想一想,用这些梯形能完成验证任务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为学生准备一组这样的学具,是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实际上只凭学生自己手中的梯形是完成不了拼组的,这就需要学生与别的同学进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研究建议
师:在你们动手操作之前,老师要提出这样三点建议:(1)选择你们喜欢的梯形,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再按照“转化—找联系—推导公共公式”的思路来研究;(2)把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验证;(3)选择合适的方法交流汇报。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动作快。
[设计意图]从原来向学生提出操作要求,到转变成为向学生提出研究建议,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实际研究中,教师更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独特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对比、找联系、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自己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建构,同时多种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出现,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更在倾听中拓展思维。
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了解情况。
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是了不起!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每个小组的成果。
有意识地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一展示。
学生一边展示拼过程,一边介绍方法步骤。
方法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相同,运用“拼”的方法,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演示变化过程。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师:这个方法很好!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又是怎么拼的?
方法二: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这样拼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把拼组的思路叙述出来。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
=长×宽÷2
=(上底+下底)×高÷2
师;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特别强,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叙述得特别条理、清晰。那么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呢?同学们试着想象一下。
师:对!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刚才展示的两种方法都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经过“拼组”之后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还有哪些同学的方法更有意思呢?快来展示吧。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割两个三角形
师:以上的方法不错,还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了乘法分配率,非常巧妙很独特!
师:现在请同学看屏幕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也只用自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但方法又与上面的不同,现在请他们出来展示一下。
方法四: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能够设法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来解决,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善于观察,勇于实践,才能给大家带来如此多的发现。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教师大屏幕呈现学生喜欢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整个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把学生也当作教学资源,不但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不同方法和想法的平台,还通过实际操作、互动交流。启迪学生深思,引发争论,并碰撞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达到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同时多媒体演示,能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的难度,突出了观察的重点。随着实物—实物图—平面图的显示,学生的空间意识一步步得到增强,空间观念不断得到发展。同时,由于多媒体悦耳的音乐、和谐的色彩、流畅的动感,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有效激活,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整理公式。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创新能力。这些方法虽然操作过程不同,但是同学们一定感觉到它们之间是有共同点的,谁来说一说共同点是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读一读。
自学字母公式。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P88,自学书中的内容。
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s=(a+b)×h÷2。
师:同学们刚才看书自学到什么呢?
五、实践运用,解决问题、出示例题: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动态演示横截面积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横截面含义,明确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条腰长。)
2、师:梯形的面积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经常会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出示展示栏,请同学们算一算做这样一个展示栏要用多大的卡纸?
3、(出示图)师:这是学校靠墙的一个花坛,周围篱笆的长度是46,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最高。
梯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标精神的体现。练习题的设计,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有综合性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事物,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而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9.梯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九
【学习目标】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梯形的面积】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87页——第89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90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4)给第二题打“√”或“×”。(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做数学”的思想,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取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汲取数学思想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信息窗3一(梯形的面积)练习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二.生独完成P91 4、5、6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92 8题(找3人扮演)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10.《梯形面积》教学反思 篇十
多媒体出示梯形,我让学生说说:对于梯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尽情回想着前一天所学的知识,显然他们对于梯形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接着,我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梯形,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梯形,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操作与联想,为随后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下基础,为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作好铺垫。)
每位学生立刻动起手来,他们有的比画,有的对折,有的剪拼,想出一种后,又试着另一种方法,多数学生在尝试中都有所发现。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中进行交流,自己则穿梭于小组之间,倾听他们的意见,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然而在汇报时,一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我发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下可打乱了我的计划,原本这个环节学生只要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把梯形上下对折,再沿折痕剪开后所得的两个小梯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学生才说了几种想法,就被这位同学下了结论。而且还有几位同学在窃窃私语:这我也知道。该怎么收拾场面呢?我边板书边思考着,犹豫了一会儿,决定还是将问题抛给学生吧!)
我问学生:“对于这位同学的发言,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问吗?”
马上就有一部分同学举起了手:“请问为什么要把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再乘高除以2呢?”“你怎么知道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我紧接着说:“是啊,我们怎么来证明梯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呢?能不能谈谈你的初步设想?” 我随手在黑板上写下“证明”两字。
生甲说:“可不可以像三角形那样,先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来推导?”
生乙说:“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样,通过剪拼,将梯形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再来推导?”
生丙说:“看看梯形的面积与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根据它们间的联系进行推导。”
……
(真不简单,之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马上就用上了。)
我兴奋地说:“同学们,你们的设想很好,看它是否有价值,关键还在于它能不能经受住实验的验证。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比哪一小组探究得最愉快、最有效。”
学生开始合作动手操作、尝试转化,我则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听取意见,并对有困难的学生作必要的提示和启发。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小组主要采用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能够用多种方法完整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小组不多。而在我的课件中预设着近10种的方法,学生能想到吗?心里虽然有些着急,但还是希望等会儿交流时,能听到精彩的发言。)
不能再等了,我赶紧让全班进行交流:“不少小组已经成功地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思路与成果。”
生丁说:“我们组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而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说得多好啊!还有哪些组也想到了这个方法?”
生戊说:“我们组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也可以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甲表示不同意:“老师,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与第一位同学说的方法是一样的。”
“你能把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丙说:“我们小组把梯形上下对折,然后将梯形分成两个小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你们组很聪明,这种方法也很好!”我及时表扬,其他同学也向他们投去了敬佩的目光。“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乙说:“我们小组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上底×高÷2”和“下底×高÷2”,合起来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说得太好了!”我带头为他们组的精彩发言鼓掌。“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而此时,已没有学生想发言了,他们都处于苦思冥想之中。10秒钟过去了,怎么办?如果继续让学生动脑筋想方法,有可能还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如果把课前预设的与学生不同的另外几种推导过程告诉学生,那岂不是要把我的推导过程强加于学生。不如索性就此打住,就让他们掌握这几种推导方法吧,我想这样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成功的学习体验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愿望。)
我激动地说:“同学们刚才能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设法将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来解决,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让我们继续创造吧!”
(看着学生们各个神采奕奕的样子,我知道我这样处理是对的。)
最后总结部分,我安排了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现在你会比较两个梯形面积的大小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推倒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学生踊跃发言。
“我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
“总之我们设法把梯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的回答太精彩了,出乎我的意料,我兴奋地说:“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转化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其实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还有很多,老师再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接着我为学生演示了预设的几种方法,并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再研究研究。可喜的是,好几位同学已经开始“窃窃私语”地讨论开了……
反思: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它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 “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 下的 “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反思本课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让意外莅临课堂。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而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些有探索性的能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有价值的问题,把课本中的现成结论转变为学生可探索的对象,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首先,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释放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场景。在本课中,我努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独到的思维方法,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情感上的积极评价。对于学生回答出现的错误,鼓励他再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当学生题目做错时,也不直接批评,而是采取婉转的方式告诉他,让他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生活过程中,学生才愿自由地伸展童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容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会出现课堂中的“意外”。
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极大地限制了课堂,课堂上的内容都给定得死死的,教师被圈住,不敢放手给学生,学生被圈住,只能坐在那儿被动地学,被动地听,无法对喜欢的东西做出反应。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的全过程,而其中的认知活动应当是探索性的、具有发现或发明性质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怕学生耽误时间或“出乱子”,偏向与标准答案,教师一路领着孩子的手,不舍得放开,那么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十分狭窄,自然思维就打不开,所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将泯灭在萌芽时期。所以,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他们的思维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也才能产生多种“意外”,促成“生成”。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测、质疑、畅想。
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在学习中找到的,多样化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允许学生发挥想象和幻想,甚至找自己的麻烦。这节课中,我从让学生“质疑”入手,引导他们进行验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释疑”,学生也在研究、验证、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建构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为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或把学生的学习引入误区,我经常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延迟评价判断。一方面,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天地,学生的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可见,敢于猜测,勇于怀疑,善于畅想,正是课堂意外的生长点。
二、把握生成,让意外演绎精彩。
11.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十一
北柴小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猜想”、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一、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再通过“拼、剪、割”的动手操作活动,看一看能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二、发散验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十二
张爱萍
2011年11月28
日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探索合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体验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CAI、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各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CAI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面积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回答,CAI依次出现相应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用底×高÷2?
2.教师设疑:CAI出示一个梯形,想一想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二、教学新课:
(一)、引入课题:那我们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做实验,共同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实验探究:
1.猜一猜: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能拼成什么图形?
②梯形的面积会跟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2.小组合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标出上底、下底和高),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思考: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怎么拼?
②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你觉得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3)小组合作,学生实验。
3.实验汇报。
4.引导学生看图并提问:这个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现在给你一个任意梯形,你都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怎么求?为什么?
5.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计算梯形的面积要用(上底+下底)×高÷2?
②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三、练习:
(一).基本练习:(CAI出示题图)
(二)解决问题:(CAI出示题图)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详细的说说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吗?
五、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面积计算教案】推荐阅读:
梯形面积计算练习07-04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06-14
梯形的面积教案06-16
梯形的面积人教版教学设计07-14
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10-10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07
《梯形》教案06-30
梯形中位线教案07-05
不计算建筑面积有哪些情况?09-30
AutoCAD如何计算二维图形的面积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