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特色美术活动

2024-07-11

大班特色美术活动(共18篇)

1.大班特色美术活动 篇一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和想象大胆的运用水粉表现各种鱼类,并运用点、线及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2、能够体验并感受水粉画带来的乐趣。

3、能通过观察感受冷色与暖色的对比。

活动准备:

1、水粉、水桶、水粉笔、抹布、幼儿操作纸。

2、各种鱼的图片、“海底动物”视频。

3、经验储备:幼儿已经认识这些海底动物,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通过欣赏视频,激发幼儿对海底生物——“鱼”的喜爱之情。

1、看“海底动物”视频,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大海里生活着许多的动物,每天都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讲述海里动物的形态特征。

师:在这里你发现了哪些鱼?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鱼的色彩、形状、花纹、大小。)

3、引导幼儿观察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

师:大部分鱼的颜色是属于什么色调的?那大海的颜色呢?

小结:想象一下,在冷冷的大海里,小鱼们都穿上了暖色调的衣服,真漂亮呀!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挥幼儿想象自己的“海底世界”。

师:这么美丽的海底世界,有这么多的鱼,猜猜它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二、通过想象相互交流“我心中的海底世界——鱼”。

1、师:这么美丽的一幅海底世界,这么多、美丽的的鱼你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呢?

2、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想象创作工具。

师:如果你来画,你会用到那些绘画的工具?

3、教师出示绘画工具,颜料、水粉笔,讲解绘画步骤。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颜料和水粉笔,你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三、交待要求,幼儿协作,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涂色时注意用笔和卫生。

2、注意先画背景再用暖色调的颜色画鱼。

四、展示作品,鼓励幼儿表述。

请幼儿将作品放在桌子上不动,与其他画好的小朋友进行交流,并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反思:

这节课重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对画面的布置。这节没有过多的技法练习,通过充分的欣赏让幼儿自主发挥自己创造想象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个性品质。在我们水粉画活动中也就是幼儿根据自己对事物的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在对要创造的事物进行感知和欣赏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审美想象,运用水粉画材料,创作出来的水粉画作品。

创造性想象力它是想象的一种,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同,把想象分成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语言或非语言描绘(如图形、图解、符号等)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后者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是它的本质特证,是从事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过去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儿童美术的创造力体现为创造性想象。

通过幼儿的作品可以看出鱼的不同形态、不同种类、色彩搭配的`也是不同的。

这是一节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抽象画”的艺术风格,培养幼儿大胆的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这节课通过让幼儿自主的欣赏并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大胆的用语言表述,同时感受色彩之间的神奇搭配,为色彩搭配做了一定的基础。

2.大班特色美术活动 篇二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的画作, 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 表现出孩童般的纯朴天真。他的画中往往没有明确具体的形, 颜色也非常简单。这些风格特点与孩子的审美情趣和美术心理特点极为契合, 从这个角度来说, 米罗的画作是他贡献给孩子的精神瑰宝。

活动目标

1. 发现米罗作品中点、线、 色块等基本元素的特点, 初步感知米罗作品的风格。

2.乐意大胆想象、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体验欣赏名画带来的愉悦。

3.尝试运用剪贴、添画、喷画等方法大胆创作具有米罗特色的作品, 体验想象、创作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欣赏美术大师作品的经验, 能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物质准备:米罗画像及米罗作品PPT, 米罗作品中的抽象色块人手一块, 幼儿合作作画的大画纸四张, 展板四块, 彩色卡纸边角料、剪刀、浆糊、棉签、水笔各若干。

活动过程

1.“送礼物”导入活动, 引发初步的想象。

导入语:丁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特别的礼物, 猜猜看会是什么。

(1) 自由结伴猜想。提导语:你的小精灵像什么?跟好朋友说说, 也让好朋友猜猜。

(2) 集中交流分享。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小精灵像什么?

(3) 将小精灵送到画纸上, 幼儿分成四人一组。

指导语:这些小精灵很有趣哦, 现在请你们把小精灵送到这几张画纸上, 每张纸上4个小精灵。

2.借助PPT介绍画家米罗。

点击PPT, 出现米罗画像。提问:有人认识他吗?

小结:他叫米罗, 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画了许多画, 他的画很特别, 很有趣, 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 全世界许多的大人、小孩都喜欢他的画。

3.欣赏米罗作品, 了解表现特点。

(1)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画面内容, 初步感知夸张变形的表现风格。

指导语:米罗爷爷在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在哪里?指给大家看看, 和真的人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哦, 他把人的头画得比身体还大, 他用的是夸张、变形的画法。再找找, 还有哪里也画得很夸张?你还看到了什么? 指给大家看看。和真的动物一样吗? 他用的是夸张变形的手法, 这些夸张变形的人和动物给你什么感觉?

(2)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米罗画中点、线、色块及“米”字的风格元素。

指导语: 画中除了有可爱的小精灵色块, 还有什么? (若幼儿发现不了, 可点击超链接“点子图”) 这些点子一样大小吗?都是什么颜色的?除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黑色点子, 还有什么? (可点击超链接“线条图”)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这根弯弯曲曲的线条画出了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吗? 和真的一样吗?是用的什么方法? 再看看, 还有什么特别的? (指着“米”字) 这个图形像我们中国的一个汉字, 谁认识? 画中用了哪些好看的颜色? 你喜欢吗? 为什么?

小结:米罗爷爷的画真是特别, 有用色块、线条画成的夸张变形的人和动物, 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点子, 还有许多标志性的、像小雪花一样的“米”字呢。

(3) 欣赏多幅画作, 再次感受米罗画的风格特点。

提问:这些画上又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和刚刚一幅画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你最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这些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合作创作, 教师适时鼓励和引导。

(1) 提出创作要求。指导语:待会儿, 四个人一组合作, 可以用剪刀和卡纸变出你心中的小精灵色块贴到画纸上, 也可以用水笔在画纸上画出有趣的点子、线条和“米”字。

(2) 幼儿分组合作剪贴、添画。

(3) 尝试喷画, 进一步体验创作的快乐。指导语:丁老师这儿还有一样神奇的用具, 它会让我们的画变得更漂亮哦。喷嘴对着画纸摁一摁, 哇, 许多隐隐约约的彩色雾团, 像梦幻世界。你们来试试吧。

5.欣赏作品, 体验创作的快乐。

提问:你们的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最喜欢哪幅画? 为什么?

活动延伸

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对比 篇三

1.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对比所产生的效果,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尝试用粘贴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对“对比”的理解。

3.感受创作对比画面的快乐,萌发创新意识,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色卡纸人手一张、各色各样的蜡光纸、碟机、动画制作、剪刀、固体胶人手一份。

知识经验的准备:

1.教师:了解对比有关知识,熟悉名画,并了解相关知识。

2.幼儿:在平时的欣赏及作画过程中,已了解了冷暖对比。

艺术环境准备:

教室活动区开辟一块美术欣赏区域,长廊内墙上粘贴名画供孩子欣赏。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对比

1.欣赏动画制作“大苹果和小虫”、感知大小对比,请幼儿讨论:大苹果和小虫在一起给你们什么感觉。

2.欣赏“水果”感知色彩对比,并变换底色突出色彩,提问:冷暖对比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动画中哪种颜色属于冷暖对比?

3.欣赏“月夜”感知形状对比,幼儿观察画面讨论:这幅画什么最突出?请大家为作品起名字。

二、找对比

1.欣赏名画。

幼儿观察画面的表现形式。讨论: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

2.分析作品中对比的使用方法,幼儿在画面中找一找画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方法?欣赏了画家的画,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表达?

3.欣赏完画面后,你还想了解什么?

三、表现对比

表现方法:幼儿直接选择形状粘贴、剪纸粘贴、撕纸粘贴、绘画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创作,不怕失败,引导幼儿先构思再操作。

四、介绍对比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中的内容与对比方法的使用。

4.大班特色美术活动 篇四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但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班级,能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本学期我们大班组美术特色继续以线描画为特色,围饶这一特色,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幼儿对线描画不但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在技能技巧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还画出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寓绘画于游戏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们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们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地绘画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动物、花瓶,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在组织绘画活动中也非常注意主题的选择。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万万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身上,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们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三、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面方面,一方面: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以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而提高幼儿对生活的绘画表现力。评价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大班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应注意提高幼儿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不同的美术活动中,活动的评价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分析评价作品每次可选取不同的角度,问题去分析,注意每次活动评价的不同与联系,让幼儿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次次迁移的方法中,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提高绘画水平,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

5.大班美术活动 篇五

美丽的幼儿园

一、设计意图:

1.教学内容分析: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地方,易于幼儿感知体验和观察,接近幼儿生活。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们自己的记忆,对自己绘画的对象的熟悉之余能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已经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两年多,对幼儿园比较熟悉,有感情。由于小肌肉的发展以及中小班的绘画学习,对绘画的技巧掌握更好,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大胆表示自己对幼儿园的感受 2.体验绘画的乐趣

3.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绘画绘制自己最喜欢的幼儿园的地方或人物 难点:课堂时间的把控

四、活动准备

实物准备:画夹、铅笔、橡皮、彩色笔、画纸 经验准备:观察幼儿园、熟练使用画夹

五、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导入: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咱们大班的小朋友们快上小学了,快要离开咱们幼儿园了,小朋友们说一说在幼儿园里有什么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引导幼儿回忆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以及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和收获。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在幼儿园很快乐,就像是咱们的另外一个家。小朋友们快离开家了,要不要送给幼儿园一个礼物?”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或者一个老师,一个好朋友,就用笔把他们画下来。现在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思考,思考完了就去拿上画夹和画笔去认真地画。画 的时候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乱跑,画完后就回到教室。”帮助幼儿找到画夹,引导幼儿快速有效地作画。

2.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快速找到自己想画的对象,有序地进行作画。知道每个幼儿所在位置,请配班老师帮助组织秩序,确保幼儿安全,并提醒幼儿认真作画。

等到大多数幼儿绘画结束时,组织幼儿回到教室。3.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都画好了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都画的是什么好不好。”跟幼儿一起欣赏作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积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欣赏喜爱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师:“看完小朋友们的作品,老师觉得很感动,因为小朋友们把咱们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画得很漂亮。那过会儿小朋友们去区角里,把咱们的作品都贴在墙上留作纪念。现在该上厕所喝水了,请小朋友们自己有序地上厕所和喝水。”

6.大班美术编织活动 篇六

一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领域的手工教育目标中指出:。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活动;初步尝试不同手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结合我园目前的美术课题,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中班开展了编织活动。蜗牛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取材于大自然,贴近幼儿生活。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编织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创造性地来制作小动物,让幼儿体验编织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物资准备:各种编织好的绳子若干,蜗牛范作一幅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学会交叉编织的技巧。

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编织好的3股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态度。

活动重点:学习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圈缠绕并粘贴好。

活动难点:能找到正确的位置缠绕毛线做为小蜗牛的壳。

活动流程:

设计意图

一用编织完成的项链导入活动 向幼儿展示成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导幼儿讨论蜗牛是怎么做成的。师:你们喜欢这只蜗牛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引导幼儿认识编织材料)

二 帮小蜗牛找壳 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

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 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实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初步认识编织材料。

---故事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供机会,让幼儿思考制作方法。

----拟人化的情境设置,把缠绕技巧以游戏的方式教授给幼儿,让幼儿更容易接受。

---游戏化的情境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结束活动,感受编织带来的乐趣。

二 课后反思

编织技巧需要逐步积累,制作小蜗牛的壳是在幼儿已经有交叉编织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学习顺着圈缠绕毛线的方法比较简单,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但三股毛线交叉编织的方法幼儿掌握得还不是很好,虽然在这次活动中没有涉及,但今后的编织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所以需要指导幼儿学会这种方法。

三 设计亮点 1采用游戏化的情境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获得发展。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一起帮助小蜗牛找壳”,幼儿兴趣就比较高。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缠绕的技巧。设置了“毛线跳圆圈舞”的情境,把缠绕编织的方法融入其中,幼儿更容易接受。“毛线在跳圆圈舞”,幼儿能直观地了解绕到一圈一圈顺着绕编织好的毛线的方法。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游戏,幼儿兴趣十足,在游戏中获得编织技巧。幼儿在游戏,也在学习。

寓教于乐,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温馨、轻松的环境,让幼儿更充分地感受美术编织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

幼儿认识编织材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通过探索识得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学习编织方法时,教师并未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而是逐步引导幼儿去探索缠绕编织的方法和技巧,再帮助幼儿提炼。

3首尾呼应,贯穿教学活动

开始部分以小蜗牛找家的故事来激发幼儿兴趣,结束部分则让幼儿带着小蜗牛去散步。一方面,让“小蜗牛”的角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首尾呼应;另一方面,也让幼儿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功感

2编织活动:丝巾穿穿穿

设计者

张益丽

活动目标:

1、学习在粗、细格子中用上下交替穿的方法编织。

2、通过游戏和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和丝巾玩过游戏。

2、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长条丝巾、粗格子的模具、细格子的竹筐盖。

活动过程:

一、贪吃的小蛇

1、改编绘本故事《贪吃的小蛇》:

2、提问:贪吃的丝巾小蛇吃了哪些东西?丝巾小蛇吃了那么多东西,肚子鼓鼓的不舒服,所以它想要要来运动运动。

二、小蛇爱运动

1、出示丝巾,运用儿歌示范穿格子:丝巾小蛇爱运动,什么运动“爬格子”,一会儿爬上一会爬下,来来回回爬呀爬,累了就停在格子上休息一下。

1、提问帮助幼儿学习方法:

你看到丝巾小蛇是怎么运动爬格子的?你来试一试。

(重点引导孩子了解上下交替穿的方法编织)

2、鼓励幼儿选择粗丝巾在粗格子上进行尝试,教师借用语言进行引导。

3、集中交流:你的小蛇运动了吗?是不是爬上爬下运动的?哈哈,经过运动小蛇变瘦了些,现在我们让它去小格子那运动运动吧。

4、引导幼儿用细丝巾在细格子上进行尝试,教师继续用语言进行引导。

三、小蛇的感谢

1、展示孩子们的成果,并模仿小蛇口吻感谢孩子们的帮助。

2、延伸:放在区域里继续引导孩子巩固技能。

3二、亲子游戏:

方案:以家庭为单位,每4个家庭为一组。

1、游戏名称:《亲子二人行》

准备:参加游戏的幼儿把鞋子脱下来放好

玩法:幼儿分4组,幼儿与家长面对面,幼儿的脚踩在家长的脚上,从起点走到终点后返还到起点让下一个家长接着走,幼儿与家长必须始终手拉手,宝宝脚不得踩在地上,最先走完的一组为胜。

4游戏三:你说我猜——地点:中(4)班

目标:培养亲子间的合作能力。

规则:家长运用动作、语言提示时,不可说出卡片上的词语。

7.大班特色美术活动 篇七

一、灵活运用, 为幼儿搭建操作平台

美术活动中常常需要展示各种图片和实物。在以往的课程中, 我们会让幼儿观察展件, 并讲述所看到的内容, 由此感受图片, 感受美术的美。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 多种感官的参与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这样的功能, 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 触屏式拖动图片, 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图片拖拽功能, 可以将图片随意拖动。在“美丽的花瓶”活动中, 教师将已准备好的花瓶图片放在白板下方, 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看到过的花瓶。幼儿一边说, 教师一边拖出已准备好的花瓶, 这让幼儿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了表达, 还在视觉上得到了满足。之后的环节是请幼儿拖动花瓶进行分类, 使引导环节变得更加灵活, 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聚光灯收放功能, 提高幼儿的操作意愿

聚光灯功能可以聚焦图片的一个角落, 通过角落逐步观察图片内容, 这种神秘感使幼儿更愿意参与活动。在活动“海底世界”中, 教师请幼儿观察多种鱼类的外形和线条并进行表现。教师使用聚光灯功能在海底背景图片中进行“探索”, 幼儿犹如身临其境, 一直跟随着教师发现各种形状的鱼。教师又将触屏笔交给幼儿, 请幼儿继续找寻各种鱼并说出其特征, 这为大班幼儿的细致观察及创造表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及时操作, 为幼儿提供展示平台

在美术活动中, 最后环节是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 并请幼儿讲一讲。以往教师会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 分别请幼儿讲述, 并应用比较法、分类法提高幼儿的经验水平。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对幼儿的作品及时分类、有效展示。

1. 照片导入功能, 及时捕捉个性作品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呈现出一些值得共享的内容, 有时教师会利用照相机进行捕捉, 但往往在活动结束时播放给幼儿看, 却已经错过最好的时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照片导入功能, 能够及时播放幼儿作品, 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 在活动课“大家一起来运动”中, 幼儿分组创编健身操节,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幼儿中有创编相同操节但动作不同的内容, 便利用照相机捕捉到每组幼儿创编的绘画内容, 并将照片导入白板软件中, 依次播放给幼儿观看, 进行总结分享。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交流分享、共同学习、同伴互助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通过此功能可以帮助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2. 多图展示功能, 帮助幼儿提升有益经验

对比讲述、分类讲述, 是大班美术活动中常用的讲述方法。教师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以往利用展板操作,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调来调去, 会手忙脚乱, 幼儿在观看的时候也会受到干扰。而通过白板中的多图展示功能, 能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图片进行多图展示, 教师只需利用触屏笔便可调整图片位置, 操作简单, 视觉清晰。例如, 在活动课“梦”中, 欣赏大师的作品后幼儿萌发了创作的想法, 进行了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 幼儿的作品各式各样, 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含义。教师利用照相机将幼儿作品进行拍照并导入白板中, 在讲述时, 教师根据绘画内容进行简单分类, 幼儿发现虽然梦的内容一样但表达方式却不一样, 这样他们既看到他人作品的长处, 又看到自己作品的优势, 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共享空间。

三、结束语

8.大班美术活动:纸箱创意造 篇八

纸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于大人来说是废弃的垃圾,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却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每个家庭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纸箱,我们与孩子一起把各种废旧纸箱搬进教室,任由孩子摆弄:开火车、做开心屋、跳板、搭城堡……现在,我们又指导孩子开展纸箱创意绘画活动。原是大人眼中的“垃圾”,现在却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绘画材料,让孩子们先是在上面涂上银灰色的丙烯颜料作底色,然后再用红色和黑色颜料分别进行创意装饰。通过老师的引导,一幅幅富有想象的作品呈现在纸箱上,最后再将纸箱进行创意造型。银灰色的底,红色和黑色的点缀装饰,让孩子感受浓浓的“中国风”。而创意活动是孩子动手创造美的过程。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对幼儿活动过程进行预设。预先设想孩子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想法或疑问,尽量考虑到活动的可行性及目标的达成度,尽可能充分地挖掘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这次活动我针对本班孩子已有的绘画经验设定三个目标:欣赏几种纹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尝试运用边饰、角饰、中心装饰的方法对纸箱进行创意装饰;喜欢生活中美的事物,愿意大胆创新。重点指导孩子学习掌握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在纸箱上作画,也是变废为宝的一次环保活动,既节约了绘画材料,又满足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与“低碳”走得更近,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在纸箱上作画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活动目标:

1.欣赏几种纹样:云纹、花朵、火、浪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2.尝试运用边饰、角饰、中心装饰的方法对纸箱进行创意装饰。

3.喜欢生活中美的事物,愿意大胆创新。

活动准备:

ppt图片,范例,幼儿前期涂好底色的纸盒、纸箱,丙稀颜料,水粉笔,有花纹和图案的物品。

活动过程实录:

1.欣赏ppt组图一,感知云纹、花朵、浪花、中国结、火的纹样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你发现这几张图片上有什么?有哪些纹样?

(运用ppt图片,给孩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从孩子“哇”的惊奇声中,画面吸引了孩子。孩子的想象很丰富,云纹的线条像跑道,像浓烟、像龙身上的鳞片等等。)

2.播放ppt组图二,感受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师:这些是艺术家们设计的装饰方法,看看每一张图片上装饰的方法一样吗?运用了哪些纹样?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孩子掌握这几种装饰方法,为后面的创作活动做准备。)

3.播放ppt组图三,欣赏生活中的物品:手机、靠枕、花瓶、电脑。

师:知道了几种装饰方法,看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这几种装饰方法呢?

幼儿:“电脑的边缘有螺旋线”,“靠枕有一半运用了凤凰的纹样”,“花瓶的中间有菊花,瓶口有波浪线”……

(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再次巩固学习几种装饰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欣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知道有云纹、花朵、浪花、中国结、火花的纹样,还知道边饰、角饰、中心装饰和几种组合装饰的方法。线条有粗细、长短、黑白、远近对比,还将点和线相互结合画画,今天老师把小朋友带来的纸箱也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一起来看看。

5.欣赏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每一面的装饰方法以及底部颜色的变化?

(教师范例的提供,再次拓宽孩子的思路,感受不同的装饰方法。)

6.出示幼儿前期涂上底色的纸盒纸箱。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也来当设计师,用不同的装饰方法把纸盒纸箱穿上一件美丽的衣服。线条有粗细、长短、黑白、远近对比,还可以将点和线相互结合画画。

7.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茹茹在纸箱侧面画了孔雀羽毛的纹样,在另一面画了蝴蝶的一半身体,还用城墙线在纸盒的边缘装饰,一幅古香古色的画面在眼前呈现,俨然又回到古文化的氛围中。

科科则像一位大画师,用一些斜线和点在纸箱的一面很快布满。咦!另一些方块一个接一个横在中间是什么呢?他告诉我,那是“中国结”。

然然在纸箱的中心画了一朵大大的花,花蕊用细细的长的短的线条表现,再用了沙子点进行点缀,接着她又用了蜗牛线在四角装饰,一朵美丽的花开心地绽放。

翔翔用了一些锯齿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排列,他告诉我,那是火山爆发了,有岩浆流出来了,在另一面画了一些弯弯曲曲的波浪线,那是大海,海上有几只海鸥再飞翔,多么富有想象的画面!

8.作品展示,相互欣赏。

(展示每一位孩子的作品,教师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评论,互相学习,体验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关注的喜悦。)

9.奖励“创意之星”,为每一位孩子奖励一颗五角星。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成就感。)

10.合影留念。

(孩子与作品一起拍照,再一次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其乐融融。)

活动延伸:纸箱创意造型

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箱创意造型,大胆想象,感受乐趣。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次创意装饰活动,活动过程中通过欣赏三组ppt图片让幼儿循序渐进感受中国传统纹样的美,欣赏几种装饰方法及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获得一些经验,为他们更好地自由表现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这次活动中我也得到启示:教师要注重细节,关注孩子,及时指导与鼓励。创意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孩子在活动中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丰富,每个孩子的创意都值得我们关注,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在孩子操作中仔细观察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通过幼儿的动作、面部表情、同伴间的对话等一系列外在表现来推测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协助完成活动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将作品展出,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一个小小的展示平台,引导孩子间互相欣赏,互相评论,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他人长处的机会,让他们都获得被肯定的快乐,同时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总之,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同时还是一个学习者,在创意表现活动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指导的“合适尺度”,就能更好地了解幼儿、认识幼儿,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幼儿的奇特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9.大班美术活动方案 篇九

前段时间,很多孩子都去了成都“极地海洋世界”。回到幼儿园以后,海洋馆里各种美丽的鱼儿便成了孩子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擅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游戏或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面对兴奋不已的孩子们,我开始思考: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如何抓住这次教育契机……通过聆听、观察、分析,我发现,海洋馆鱼儿特别的造型,艳丽的颜色、丰富的纹案隐含着巨大的美术教育价值。它们不仅带给孩子们美的欣赏和感受,更能唤起孩子们展示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主动愿望!考虑到本班幼儿在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物体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决定在班上开展题为《海洋馆里的鱼儿》的主题美术活动。

活动设计中,我一方面充分利用和调动孩子已有的美术学习经验和水平,用大胆的色彩和线条表现鱼儿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另一方面,结合大班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力比较强的特点,我将创造、想象作为活动的一个延展点,激发孩子们的主动创作,体验表达。为此,我将音乐巧妙地引用到美术活动中来,作为孩子们感知、体验、想象、创作的突破口,让音乐和美术两种艺术形式在孩子们身上引发共鸣,激发幼儿创作、想象,进行一次综合艺术活动的大胆尝试。

二、活动目标

在《新纲要》的指导下,针对我对活动的初步定位和设计,我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细化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尝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海洋馆里鱼儿独特的外形、动态。

2、能随音乐的情节变化,大胆想象,并将想象的情境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其中,我把:结合已有经验尝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海洋馆里鱼儿独特的外形、动态,定为重点目标。符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调动了幼儿已有知识经验,为进行进一步情景绘画做好能力铺垫。

难点目标是:能随音乐的情节变化,大胆想象,并将想象的情境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符合《纲要》对教育活动的内容的选择的要求: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作品内容。但这种形式对大班上期孩子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三、活动准备:

活动的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服务的,在本次活动中我进行了场地、材料、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三个方面的准备:

场地:利用孩子和爸爸妈妈搜集的有关鱼儿的照片等制作成展板,给幼儿营造一个参观“海洋馆展览中心”的情景,目的在于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激发孩子再次创作欲望。

材料的准备: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搜集大量有关海洋世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

解海洋馆里的鱼儿,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鱼儿游动的样子为孩子的经验积

累做下铺垫。

2、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音乐CD等

已有知识经验的准备:

1、了解海洋馆里的鱼儿,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鱼儿.

2、初步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种类鱼儿的外形特征。

四、活动流程:

围绕本次活动的胆大目标和两条主线,我将本次活动的流程从以下四个部分层层推进:创设情境、主动观察、欣赏积累——引导构思、大胆想象、主题构思——大胆参与、想象创作、提高能力——欣赏评价、体验成功、保留兴趣。

(一)创设情景,主动观察,想象积累:

(该环节主要调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1、教师播放音乐《海洋馆里的鱼儿》,幼儿进入“海洋馆摄影展览中心”

2、欣赏鱼儿的外形:教师可以用提示启发幼儿自主表达:“你看到了什么鱼儿?”

“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那种鱼?为什么?”

3、幼儿自主介绍自己带来的鱼儿照片:教师适时引导幼儿重点描述鱼儿的颜色、花纹、形状特点。

4、动态分析、想象:

承接幼儿表达,教师自然地抛出一个提问“这条鱼儿真漂亮,它在干什么呢?”将幼儿的视角从表面特征观察自然地转移到对于鱼儿动态的观察和想象中。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将自己看到的鱼儿的动态表达出来。

(二)感受音乐、大胆想象、主题构思

有了第一个环节的基础,在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伴随一段优美音乐的响起,我带着孩子开始了一段想象之旅:海洋馆里的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

整个音乐欣赏分为三段:第一段,伴随着海浪声的优美舒缓的音乐营造一个海底世界的画面,第二段低沉、紧张的音乐和第三段欢快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让幼儿展开想象。

欣赏中,我注意用启发式提问,分别以个别发言和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幼儿自主表达的同时也鼓励幼儿用动作、情境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最后,以画出鱼儿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选择故事中的情境,进行主题绘画“孩子们,如果让你把刚才听到的

故事画出来,你会画吗?”

绘画前:再次谈话“你想画什么”,引导构图

(三)大胆参与、想象创作、提高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在孩子们的绘画中,老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播放音乐,幼儿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想——二画——三交流,想想自己的画中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运用流畅的线条画出自己想好的故事,交流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层层递进,有助于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此时老师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活动,充分关注孩子们在绘画中遇到的障碍,给予帮助、支持。)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新纲要》艺术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应该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在本环节,我采取让孩子以小组的形式欣赏作品、交流故事,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五)活动延伸:

在此次的《海洋馆里的鱼儿》主题绘画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美术技能,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培养了其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因此,在接下来的延伸活动中,我将以“如何让海洋馆里的鱼儿生活的更好?”为切入点,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让幼儿明白:环保从我做起!

(六)活动达成效果:

10.大班美术活动:对称 篇十

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一般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受蕴含在大自然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对称美。

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2对纸制蝴蝶翅膀(其纹样相似,色彩、大小有所不同);

2.收集具有对称图案的物品,如壁挂、瓷器、工艺地毯、京剧脸谱、民间剪纸、布老虎等图片。

一、初步感受对称美。

1.教师把纸制蝴蝶翅膀分散布置在黑板上。多么美丽的蝴蝶翅膀!哪两只是一对的呢?请你们帮忙找一找。

2.请个别幼儿为黑板上的蝴蝶翅膀配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蝴蝶翅膀的左右两边的花纹和颜色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作对称。(学说“对称”一词)

二、学习区分点对称和轴对称的图案。

1.让幼儿自由说说生活中的对称,说说哪些东西的图案是对称的,为什么。

2.学习区分点对称和轴对称的图案。

①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物品的对称图案有什么不同。

②当幼儿发现丝巾、工艺地毯等有三个、四个,甚至多个相同图案时,教师拿出京剧脸谱和工艺挂盘,让幼儿分析、观察其不同点。

③脸谱和蝴蝶、一样是左右对称的图案,挂盘的图案也是对称的,但它与左右对称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呢?(挂盘上有三条大小、开头色彩都一样的金鱼,它们都对着中间)

④小结:像挂盘、地毯这样依据一个中心点在它周围安排几个相同图案的`形式叫点对称。像脸谱这样依据一条中心线在它的左右或者上下安排相同图案的形式叫轴对称。

3.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所见的点对称和轴对称图案。

幼儿把属于点对称图案的物品归放在一起,把属天轴对称图案的物品归放在一起

三、欣赏对称美。

11.大班美术活动:快乐的蘑菇 篇十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原先的绘画活动“快乐的蘑菇”改为手工活动,尝试让幼儿表现美术中的形式美。这种艺术美感在身边随处可见,贴近幼儿生活。它强烈的形式感和变形给视觉带来了奇异的效应,在空间的形体、比例、节奏、色彩等方面更胜于平面绘画的艺术表现力,有着强烈的空间秩序感。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感受艺术中交替、重复、组合的形式美,体会艺术语言与艺术形象的高低、大小、疏密、起伏等节奏的变化并能表现形式的美感。

我们选取自然生长的蘑菇,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图片中一丛丛蘑菇呈现的各种形态,观察它们的疏密关系、大小变化及画面中特别的细节,引导幼儿去感知、思考、表述,积累审美经验,用游戏的情境感受并体味蘑菇丛的秩序性、形式美,在创作的过程和评价中能有自己的表达。

手工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制作蘑菇的材料(包花纸、吸管)都有着各种鲜艳的孩子非常喜欢的色彩,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底座选择软硬适中的陶泥,既易于插放固定,又和蘑菇生长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运用的粘、撕、插、扭、剪等的制作技能也是大班幼儿能熟练掌握的。我们把活动的重难点放在欣赏和表现蘑菇的秩序性及形式美,把视觉的审美感受和经验提升为同伴间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的表达。

活动目标:

1.运用粘、撕、插、扭、剪等技能制作表现不同形态的蘑菇。

2.观察蘑菇丛的不同形态及颜色,尝试为蘑菇排列各种队形,大胆表现艺术中的形式美。

3.在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丰富生活的情趣。

活动准备:

1.各种蘑菇及图片;教师范例

2.音乐《银笛舞曲》

3.陶泥底座、各色包花纸、吸管、剪刀、泡沫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

1.猜谜:一物生来像小伞,林中树下把家安,小伞撑开收不拢,做汤做菜味道鲜。

2.观察蘑菇的外形特征。

二、观察蘑菇的多种形态和造型,感受其不同的情境和生活的情趣。

1.教师出示各种蘑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些蘑菇娃娃的队伍排的是什么样的队形?你想它们会在做什么呢?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蘑菇,有单个的,有一丛丛、一簇簇的,引导幼儿全面观察。

2.幼儿自由观察各种不同的蘑菇造型。

3.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蘑菇在一起时的排列特点。

4.教师小结

教师:有的蘑菇一个跟着一个,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春游呢!高个子在前,矮个子跟在后面,不推也不挤,非常有秩序;有的蘑菇就像亲密的小伙伴拥抱在一起;还有的是一段聚集在一起,有一段是分散开的。看!这几个好朋友紧挨着站在一起,还有几个光顾着贪玩掉队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画面,看起来有疏有密,有近有远,非常富有变化。它们的队形都非常具有美感。

三、欣赏手偶表演,感受艺术的形式美。

1.感受有序排列中的变化

教师:看,这支蘑菇娃娃的舞蹈队,它们已经上台准备好要表演了。那这位领舞娃娃,你们觉得它站到哪儿会让队形更好看呢?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领舞的娃娃最中间,这样高个儿站中间,矮个儿站两边,既整齐又有规律的变化。

2.在音乐声中欣赏表演,观察紫娃娃舞蹈队的队形排列变化。

教师:我们再来欣赏紫娃娃舞蹈队的表演。

老师边操作边讲解:紫娃娃的舞蹈队形有三个队员肩并肩站在台的左边,五个站成圈聚在台的右边,这两个高个子身体挺得直直的,一个劲儿想往台下看呢!还有两个站在台前领舞,队形可好看了!它们和对面的娃娃比比谁最美!

教师:看,它们排出了什么样的队形?两支队伍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参照图片或实例,选择一个喜欢的队形站队,体验队形的变化。

教师:现在,你们就是小蘑菇。请你们来选支喜欢的队伍,试一试,能站出这样的队形吗?

四、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蘑菇队伍的具体做法和要点。

1.再次观察图片,提醒幼儿注意色彩搭配。

教师:这是我喜欢的队形。我喜欢绿色的蘑菇,就选黄色的伞把,这样看起来很协调。也可以选红色的伞把,这样对比就很明显。

2.老师讲解蘑菇的制作方法和要点。

教师:现撕下一小块泡沫胶粘在蘑菇顶的中心,把吸管对准泡沫胶捏紧,拿着蘑菇的根部插在合适的位置。注意要把吸管对准泡沫胶的中心位置捏紧,手要拿着吸管的根部插下去。

3.观察图片,探索图片中细节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师:想做小个子的蘑菇,该怎么办呢?还有歪着头的蘑菇,我们可以怎样做到呢?

师幼共同总结:把吸管剪一截,剪成你想要的高度。还可以把吸管的关节弯一弯,弯成你喜欢的样子;还有的小蘑菇很顽皮,总是喜欢和大家捉迷藏,一会躲在这儿,一会藏到那儿,我们也可以将吸管朝这边扭一扭,朝那边扭一扭,摆出它活泼可爱的样子。小蘑菇队伍的服装现在看起来很整齐。这有两个蘑菇娃娃的衣服和他们不一样,我们可以让他们站在队伍里当领队突出自己。记住,只有一两个当领队的衣服才可以不一样哦!

五、幼儿操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你们想不想有自己的蘑菇队?你想让他们做什么游戏呢?请你们动手试一试吧!

六、展示幼儿作品,师幼共同欣赏

师:你的蘑菇队在做什么游戏?你们觉得这么多队形当中哪个最特别?特别在哪?

幼儿作品

这是爸爸妈妈 好像许多太阳伞,

带着我们玩耍 我们在沙滩上晒太阳。

这是我和我的好朋友 他们扭来扭去

在玩捉迷藏。 在跳舞。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我们给幼儿提供了易于操作的材料,制作蘑菇顶的圆片让幼儿前期剪好,这样可以将重心更多地放在让幼儿观察欣赏蘑菇丛所蕴含的一种秩序美、形式美上,在造型时能更多的关注构图的变化,创意出更特别的造型,让幼儿更易于获得成功感。

活动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引导他们去探寻周围环境中蕴含的美感,指导幼儿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游戏的情境、生活的情趣来品味艺术,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有个孩子作品中的一个蘑菇特别斜,且离得很远,就提醒他是不是重新考虑这个蘑菇的位置。孩子摇摇头,说:“这是一个不听话的蘑菇,被妈妈骂了,很难过地在哭。”这是多么生动的、富有生活情感的一种表达呀!

12.浅谈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能力,培养

一、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绘画活动的培养,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发育迅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萌芽,创造性想象有所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处于较低层次的直感状态,对作品的体验与认知,往往依赖于知觉运作和已有经验的直接推理,不能一下子理解那些抽象的形式美构成规律,对美的要素的各个层面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的初探

(一)对抽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抽象化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将抽象化作品作为欣赏的第一阶段,是因为大班幼儿的知识经验欠缺,思维框框也少。当他们面对抽象化作品时,阻碍就会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

2.对幼儿抽象化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对幼儿进行抽象化作品欣赏可分以下几步:第一、引导他们观察作品的线、形、色,展开丰富的想象。第二、指导孩子与作品进行对话,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第三、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与绘画技巧。第四、试着给作品起名字,加强对作品的理解。第五、试着学习画家独特的绘画方法,学习进行美术创作。

(二)对具象化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具象化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对具象化作品的欣赏大多是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但适合幼儿欣赏的具象化作品又应该是幼儿在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把握的。对于具象化作品的欣赏不必过分要求他们一定要按照画家的原意来理解,因为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必然受到他们本身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第一阶段对抽象化作品进行欣赏,他们对绘画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抽象化绘画作品欣赏的基础就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对具象化绘画作品欣赏上来。

2.对幼儿具象化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具象化作品欣赏指导方法:

(1) 有意观察平时生活,将其纳入生活各环节之中。许多绘画作品来源于生活,如黄永玉的荷花图,任重的花鸟图,刘大伟的人物图等。这些作品都描绘了孩子较为熟悉的事物、情景。他们通过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多去观察这些事物和人物的神态及身体动作更能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为此我们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旅游,带他们出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看人们的劳动,看看季节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等。

(2) 注意分析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感受作品的意韵。根据孩子对作品的观察,我们在每次活动中抽出5—8分钟时间让他们讨论这幅图画的色调、构图如何,作者有何独特作画技法,这张图画有什么特色?对于孩子的回答,此时可采用启发、感染的方法适当加以调整和总结使幼儿容易接受信息,产生一定的心理体验。这是对话法影响美术欣赏教学中比较合适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如对凡高的《向日葵》中成熟的向日葵和未成熟的向日葵的感受的表达,教师可以让儿童用“沉甸甸”“轻快”之类的形容词来描述;也可以让儿童用自己身体动作来表达。当然也可以让儿童用轻重对比的色彩的描绘来表达。

(三)对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进行欣赏能力培养。

1.对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欣赏的简单论述。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的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线、形等方面有突出的特点,由于孩子在前两部分的欣赏中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将会影响这一部分的欣赏。

2.对孩子抽象化与具象化之间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指导。这一阶段欣赏要注意:

(1) 充分感受绘画作品的情感,学习用丰富的言语进行对话。

(2) 不知不觉中学习某些艺术语言。

(3) 画创作画,尝试新的创作方法。

如: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星夜》后,由于幼儿经历了对作品的理解、讨论和解释阶段,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构思、模仿作品进行自己的《星夜》创作。可以学习名人的绘画技巧,但画面的动态与效果要自己想象,经过多次尝试创作练习后,他们的作品变得更有创造性了。

13.大班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篇十三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挂于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它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光听是不行的,过后不久就会忘记。光看也还是不行的,虽然比光听的效果好,能记住一些,但能理解吗?也不一定。如果亲自尝试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一 吊起胃口,让幼儿主动去探究。

课堂上,好多老师总是担心幼儿听不懂,上课总是自己在上面讲啊讲啊,结果幼儿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首先让幼儿产生制作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自学。活动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幼儿动手制作,而是通过网络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的风车,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风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几分钟下来幼儿学习动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着这股热乎劲,我开始把幼儿引上正题,要求幼儿先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制作。如果有个别幼儿觉得无从下手,就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把他们引上路。

二 鼓励幼儿质疑,解疑。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玩风车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风车会转而风筝不会转?为什么有风的时候风车会转得快?为什么自己的风车侧面吹比正面吹要转得快,而老师的却相反?为什么老师的两个风车转的方向不一样?……对这些问题教师必要重视,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特别应该耐心听取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给他展示的机会,可能会从中发现幼儿创新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三 开放教学,让幼儿在合作中探究。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让幼儿放开手脚地活动,第一他们很高兴,第二他们很认真,第三他不会时就想去求教老师,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课堂实录,他们就是这样要求幼儿的。他们以幼儿敢于提问题为起点,以幼儿能自己解决问题为终点,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幼儿活动。

不少教育专家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在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和讨论过程中,放手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14.大班美术活动 制作扇子 篇十四

制作扇子

活动要求:

1、尝试用各种材料有规律地装饰扇面,感受扇子的美;

2、引导幼儿大胆创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扇子展览(墙面环境布置:幼儿带来的扇子,收集的材料。)

2、用卡纸等剪成的各种形状的扇面、事先制作。

3、装饰材料(半成品各种图形或图案)、扇柄(冰棍棒)、蜡笔、浆糊等。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制作扇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难点:尝试有规律地装饰扇面,感受扇子的美;

设计思路:

夏天到了,怎么使大家不开空调也能凉快度过夏天呢?我把这个难题流给了孩子。孩子们听了这个问题,好象并不觉得为难,不一会儿就出了好多注意,而且还把这些都一一画出来,如喝冷开水、吃西瓜、乘风凉、开电扇、扇扇子、看图书等。一天,有位小朋友带来了一把扇子,第二天又有一位小朋友带来了扇子,而且更多的孩子对扇子产生了好奇,于是,我让幼儿收集扇子,并将带来的扇子展示在墙面,渐渐地他们对扇面上的花纹产生了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观察扇子的不同形状、花纹,激发幼儿制作扇子、装饰扇面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满足幼儿的欲望,我提供了多种材料,让他们尝试有规律地装饰扇面。考虑到年龄的特点与个体差异,在材料的提供上有现成的和半成品的图案。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流程:【欣赏激发】——【讨论示范】——【尝试制作】——【欣赏评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

1、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到,天气热)

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凉快呢?(空调、电扇、冷饮、洗澡、扇子等)

2、欣赏各种各样的扇子:这些扇子都是我们小朋友带来的、还有是老师在电脑上搜集的扇子图片(墙面布置的扇子)这些扇子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把扇子,为什么?

二、讨论制作:

>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扇子,你们看,这两把扇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一把已经装饰好了,另一把还没装饰)你喜

欢哪一把,为什么?

2、(出示没装饰的扇子)这把扇子好看吗?请你想想办法让扇子好看一点,你想用什么来装饰扇子?(幼儿发表看法)

3、这里还有许多要装饰的扇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三、尝试制作:

幼儿制作扇子,装饰扇面,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有规律地装饰扇面,提醒幼儿大胆尝试用各种材料使画面

更美。

2、及时鼓励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3、及时地肯定幼儿的表现。

四、欣赏评价:

1、展示与欣赏

(1)你觉得自己的扇子美不美,美在哪里?还有谁的扇子也很美?

(2)把自己的扇子介绍给朋友和客人老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3)教师评价:你们做的扇子都很美,我们来开个扇子展览会吧。

2、延伸:

回家再去寻找使自己凉快的办法。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绘画教案:《狮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大狮子。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15.大班美术活动:变废为宝 篇十五

1.通过将废旧彩色纸在画纸上摆一摆、拼一拼,感受不同方向展现的多样化。

2.在纸上大胆想象、尝试添画创作,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3.体验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废旧的彩色纸,黑色、蓝色、红色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2.作画用的彩色卡纸人手一张(作为底衬),双面胶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废纸,引出课题

师:这里有很多的废旧彩色纸,都是你们平时剪贴活动中废弃的,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像什么东西?

师:我们来把这些废纸放在画画的卡纸上,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横着摆像什么?竖着摆又像什么?拼起来又像什么?还可以用笔添上什么?

(评析: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将幼儿丢弃不用的废纸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想一想废纸像什么,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又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二、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一)幼儿自由拼搭废旧纸

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色彩的废旧纸,摆一摆,教师提醒幼儿看看摆好、拼好后与什么物品比较接近?

(评析:在纸上摆放的废纸可以随时调整位置,既能达到废旧物再利用的目的,又拓宽了幼儿思路。)

(二)固定作品并进行添画。

鼓励幼儿进行添画,可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勾线笔,最后用油画棒装饰外框,完成作品。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摆放、组合、固定好废纸后就要进行添画想象、创作。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本环节自由创作,既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

三、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欣赏交流,并介绍自己添画后变成了什么。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废旧材料供幼儿进行创作。

(评析: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能只通过这一次活动,教师从本次活动入手,将废纸作为创作的材料,既传递了一种节约、环保的理念,又将活动延伸到区域,给幼儿更大的、更多的表现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发挥出自己更高的水平,创作更多的作品。)

16.大班美术活动 咏鹅 教案 篇十六

咏鹅

活动名称:美术活动:咏鹅

活动目标:

在幼儿熟练朗诵古诗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鹅的不同动态。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会熟练念古诗《咏鹅》、黑色卡纸、白色、淡蓝色、深蓝色、红色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我们有很多外国人都没有的,谁来说说看?”

幼:长城、长江、黄河、京剧等

师:我们中国古诗也是很有名的,最近我们也学念了好几首,今天我们来念一首《咏鹅》给客人老师听听好吗?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二、欣赏感知,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情景化语言,让幼儿感知鹅的表现方法,使技能学习融入到情景中。)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示范。

师:两个蛋宝宝在草地上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拿起电话跟大蛋宝宝说:“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

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朋友。”(添画鹅的脖子)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戴上了一顶红红的帽子,张开扁扁的嘴巴说:“你好,你好!” 师:你们猜猜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大白鹅)

师:你们真棒!猜对了!大白鹅很开心,张开翅膀,(添画翅膀),跳起舞来了!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情景化的语言来指导,幼儿的创作,引发幼儿的创作兴文档仅供参考

趣,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不同动态的鹅。)

草地上还有许多蛋宝宝也想变成大白鹅呢,你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吗?

指导语:

1、提醒幼儿要找一大一小的蛋宝宝来变鹅宝宝。(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大小的蛋,区分鹅的头与身体)

2、鹅宝宝可喜欢洗澡了,身上的羽毛都是白白的。(要求幼儿用白色油画棒均匀着色)

3、提醒幼儿要变出神气的大白鹅。(特征:细细长长的脖子)

4、鼓励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鹅,并添画背景。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找找谁的大白鹅最神气!我们一起来学学自己画的其中一只大白鹅的动作,边学动作边念古诗。(特征、动态方面)

活动反思:

在绘画材料的选择上我选用黑色卡纸和白色油画棒,这在颜色上形成了很强烈的黑白对比,给孩子一个视觉冲击/也为我下面的活动过程起到了铺垫。在教孩子们画鹅时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比较童趣的语言让孩子比较有兴趣并且易于理解和接受。

但是孩子们在表现鹅的动态时比较有困难,从而让交流评价这一过程也比较的枯燥,主要原因是我对孩子们的前期经验的准备缺乏了考虑,孩子们 的前期经验对于一节活动是极其重要,因此我门老师在选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多去考虑。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17.大班美术活动专题 篇十七

         

资料范围: 一年级音体美 更新时间:2012-01-09 资料类别: 教案 下载次数:1次 文件大小:25K 文件类型:Word文档 上传用户: 张永勤

来源网校: 黄山市歙县富堨中心学校 需要积分: 0 需要网校币: 0

资源简介:

《 设计手套》教学设计及反思

歙县富堨中心幼儿园 张永勤

教学目的:、学习用简单的设计方法画出线条丰富、色彩鲜艳、图案美丽、富有趣味的手套。

2、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设计才能。

课前准备 :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图、手套(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戴着手套进入教室故意做出跺脚、搓手、哈气等因天气冷而产生的动作,引发幼儿对冷的共鸣。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欣赏不同的手套。

1、邀请戴着手套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各自的手套。

2、课件出示各种样式的手套,欣赏不同的手套。

出示问题 :(思考 : 让我们来看看手套外形有什么特点?常见的手套外形有哪几种?)

小结:常见的手套外形有三种:分指形、半指形、并指形。

3、说说手套的作用。

小结:手套可以用来保暖,保护我们的手,还有美化装饰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手套。

三、介绍设计方法步骤。

1、师 : 小朋友,如果让你来设计手套,我们第一步应该画什么?幼儿猜测回答。

请看老师的示范 : 第一步画手套的外形,示范画分指形的。(先将自己的左手按在黑板上,用笔临下手形轮廓,另外关于半指形的以及并指形的也各画一副)

在画手套外形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二点 : a、手腕部分要画得稍长一点。

b、直接用深颜色的画笔画外形。

2、师 : 第二步画什么呢?

请看老师的示范 : 添上花纹图案。

3、欣赏作品。(课件出示)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装饰手套的。我们来看看这幅作品,是用什么装饰的呢?

师小结 : 我们可以用多种线条、简单图案和各种各样的色彩来装饰美化手套。

四、提出作画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小结设计步骤,师 :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设计方法,出示设计步骤 : a.画手套的外形;b.添上花纹图案。

2、要求 : 用美丽的颜色、美丽的线条、图案,把手套画得漂亮好看。看谁设计得又快又好!用灵巧的双手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手套。开始!(播放音乐)

3.幼儿自主创作,教师适时关注、帮助。

五、讲评作品。

师 : 大家设计了很多美丽的手套,希望大家以后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手套,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反思] 本教学设计旨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让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感受。

本活动设计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是离开教材,源于生活,教学方法灵活。二是绘画空间大,重视生活素材、多媒体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创设了 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三是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四、是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会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18.大班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意义 篇十八

【关键词】 大班美术;过程评价

一、一次执教反思、影响性因素过程评价

最近在园内开展了一次美术欣赏教学的选拔,这个活动使我对美术欣赏过程中的评价意义有了新的真正认识。在这次活动中先是活动教案的选拔,我设计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线条写真集》被选上了。开始还是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对美术欣赏活动是掌握了。但是具体的实施之后,我就发现是一节失败的活动。目标是没有达到的,没有“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孩子在说看到《黑色线条》想说什么的时候,思维没有打开。只是纠结于表现的色彩、形状等,没有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挖掘出来。我没有将美术欣赏中的过程评价充分有效地运用起来,让孩子们在真正感受美之后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对于作品的联想和想象部分孩子们的表现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班大部分孩子都是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他们对于《黑色线条》这幅画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只是简单说出画面的基本特征。因为过程中我没有很好的总结评价孩子的观点,让部分孩子的想法受到周围其他孩子评价的影响。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审美标准还是比较模糊,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活动过程中我需要运用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孩子们自主感受和表达美。

二、二次执教收获、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检验+反思,我想要有更好水平的提高就要好好地反思这节活动的问题。课后的反思中我想到这节活动没有成功的原因活动过程性的评价的不到位,没有真正地运用好欣赏教学的意义。太在乎自己设计的三个环节“看”“听”“想”了,让幼儿被画面的表面色彩和线条所约束,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欣赏教育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不仅重视幼儿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更关注幼儿的态度、情感、能力、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注重幼儿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在人文环境上,欣赏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了一种为孩子们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幼关系。我没有真正地了解这些要求,没有真正地完成这些要求。

对于欣赏活动来说,孩子是从自己的心灵世界出发同艺术家、作品进行独特的对话活动的。这种对话活动是在欣赏者审美心理体验的进出上进行的,这种审美心理体验超越了现实功利的单维情感,与审美对象保持了适当的距离,调动了多种审美心理功能共同活动,将艺术家的情思意绪和审美创造在内心深处相互弥漫、交融,然后将艺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现出来。

检查已有、系统学习、认真反思,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之后,感觉过程性的评价的重要性,借用其他班级的孩子再次执教这节美术欣赏活动。活动中我在过程评价时多反问。让幼儿多说,因为孩子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没有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想法,只是简单的对话评价。没有给他们拘束,结果孩子们说得非常的好,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对于康定斯基的《黑色线条》(这是一幅由线条与色块融合在一起的抽象画,画家用绚烂的喷发的暖色块作为底色,短促四射的黑色线条散布其中,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爆炸与热烈的感觉),幼儿都能欣赏到艺术作品的线条美,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三、三次执教验证、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

孩子们回答问题之后的简单对话评价,进行形式思考以后,还要帮助他们总结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同时这也是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的语言都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简明扼要的,要让孩子们能理解。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及从多次的执教之后了解更多过程性评价的意义,我再次借班执教,收到更多的有意义的效果。在过程性的评价中应该多元、多角度的评价。对孩子欣赏美术作品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还可以采用互评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进步和发展。

过程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因而我要用肯定的评价方式是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即使有也要用“如果怎么样就会更好”等语言来表达,以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等方面来衡量孩子们的想象,促进孩子们个性的发展。多重视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多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使美术教育以美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多次的开展了这节活动,我感觉成功了不少是因为孩子们的表现更好了。我将孩子们看到《黑色线条》说的话写下来,我感觉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欣赏美、创造美的人。

上一篇: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下一篇: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