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精选8篇)
1.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篇一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失衡了,一个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他有身体的健康、有更多的财富、有很好的地位,对他来说也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一个人心态的健康其实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当然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也是互相促进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愿意选择快乐,还是愿意选择痛苦与烦恼呢?各位朋友,你们愿意选择什么?
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快乐。为什么人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陷痛苦与烦恼之中呢?其实我们的回答暗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不请自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抵御。”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在我们经常遇到交通堵塞。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不停抱怨,这种抱怨的情绪能不能改变交通拥堵的事实呢?不能改变。而有的出租车司机不这样想,反正交通堵塞了,我也忙了一天,我不如趁着这个交通堵塞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于是他给乘客开起了玩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这样就缓解了心情的焦虑。同样面对交通拥堵的事实,因为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一样。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成语叫“心想事成。”也就是说你越是往这个方向想,这样的事情就越会接踵而来。在西方学家那把这个称为“吸引力法则。”就是你经常想到:“我是一个受伤害的人。”结果你会经常受到别人的伤害,经常觉得“自己很倒霉”,那种倒霉的事也会接二连三来到你的面前,所以中国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为什么祸不单行呢?就是在第一件祸事出现之后,这个人变得很消沉,他就有很多的思想出现了,觉得“我这个人真倒霉,怎么净碰上这些倒霉事呢?”结果,这些消极的情绪聚集在一起,就出现了更多倒霉的事,这个就叫做“祸不单行”。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比如说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了孩子手中。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啊!”她把钥匙交到了媳妇的手中。还有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他把快乐的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中。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都快要把我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里。
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那就是由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一个成熟的人握着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那么诸位朋友,我们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放在别人手上了吗?那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
讲一讲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第一:“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挫折。”中国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二:“每次挫折都会过去,挫折不会永存。”
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句话很抽象,但是都可以从自然现象上得到观察。比如,有日就有夜,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道理观察人世的变化又何尝不可呢?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当我们以欢悦的心情去生活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生活也会对你笑。
一般导致现代人个性上的弱点,我们用一个字概括出来,这个字就是“贪”。我们现代的人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总是有一样东西放不下。如果我们过分的贪财的话,我们一定要想到《大学》有这样一句教诲:“货悖而入,亦悖而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财货以不好的方式赚来,也一定以不好的方式败坏掉。
中国人把不好的方式给我们总结为五个方面,比如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赚的,最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充公,赚到你手也不能长期的保留。就等于给你看了一下过了一把眼瘾,又把他收回去了。第二是水灾,第三是火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官员贪了很多钱,不好把它他存到银行,想一个办法买了一个别墅,找一个废纸箱把这些钱放到纸箱里。他觉得自己掩饰得天衣无缝,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别墅发水了,把钱冲了出来,最后人们一查这个钱来历不明,所以他违法乱纪的事就被曝光了。所以古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事就活生生的在我们的周围。第四点就是盗贼,中国有句话说“盗亦有道”,即使你做盗贼,如果不讲“道义”的话不可能成为大盗。盗贼有什么“盗义”呢?就是专门偷那些为富不仁的人。他看你贪污了很多钱又没有把这些钱用在支持贫困的人身上,看着别人过着贫困的生活不闻不问。这个盗贼都看不过去,他就想法设法去偷盗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后一个是防不胜防,是什么呢?就是不肖子孙,不成器的败家子。他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败掉。中国人看的很清楚,即使老百姓没有读过圣贤经典的人,他也知道这些不义之财是凶财,给你带来的不是吉祥幸福,而是灾祸,所以你送给他,他都不敢要。(夫妇谋划上演抢劫公款案)
有的人活的比较明白了,他说:“我这个位置已经很高了,我这个财富怎么用也用不完了,再说我贪那么多的钱,我有好几栋别墅,我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够同时出现在两栋别墅吗?我有再多的钱,我也不过是一日三餐,晚上再加上一顿夜宵,那还不是很健康。”所以他明白了,没有必要为这些身外之物求险。他不贪财他去贪什么呢?有的人就去贪色了,而中国人说“色子头上一把刀”,还有一句话“天道或淫则为灾”。有一位朋友,本来领导要提拔他做副局长,确定的时间是一个月,结果在这一个月之内,他因为淫被发现了,结果在提拔的时候就没有他了,所以“色字头上一把刀”。
我们再看电视局如果没有一个第三者插足、没有床上戏、没有小蜜,这个电视剧好像就演不下去了。这个电影、电视剧都会引起人们的欲望,接下来就是去模仿。
“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读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然后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终于有一个好的地位,可以让父母安心、可以服务社会了。但是我们在利益和欲望面前,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把持不住自己,结果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那就是在顷刻之间。
中国人有句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本没有很多让人忧虑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自己设想出来的,永远不会发生,还有一些事情是源于过去做出的决定,那是没法改变的。
一个女大学生写给她母亲的一封信。在信的开头她这样写到:“我刚到学校之后没有多久,就在同宿舍的同学那里偷了3000块钱,我用这些钱租了一辆摩托车。可是恶有恶报,我刚开车之后出门不久居然撞上了一棵大树,左腿被撞断了,被送进了医院。在我无依无靠的时候,一个男同学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我也同意了这个男同学的请求,和他住在了一起。结果不幸的是没过多久,这个医生又告诉我,说我怀孕了,而这时候这位男朋友又离开了我。我现在无依无靠,非常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生下这个孩子。”
她的母亲看到这里非常的忧虑,因为她们家还是淳朴的小山村,未婚先育的很少发生。如果女儿回来了,没有结婚带着孩子回来,被乡亲知道会笑话她的。这个母亲接着往下看的时候,结果突然看到这个女孩子笔锋一转这样写道“其实我上面所描写的种种悲惨的情形都不曾发生,那我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呢?我写这些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告诉你我上学期有两科考试不及格。” 我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当我们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生命中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了。所以下一步当你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感到困扰、压力的时候,请想一个更大的参照系,这时候你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还有一个故事是想投河的少妇人的遭遇,她刚刚结婚两年多,丈夫就跟别人走了,而那个活泼可爱不到周岁的小孩子也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自己活得孤孤单单,一时想不开,就跳河自杀了,正好被河中央的一个艄公给救了起来。这位艄公就问她:“看你年纪轻轻,家境也不错,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走上绝路呢?”这位妇人说:“老人家你不知道,我的遭遇是多少的凄惨!”就把自己的遭遇给老艄公说了一下。老艄公听了之后,沉静片刻问:“两年之前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少妇说:“两年之前我还没有结婚、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我过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啊!”这位老艄公说:“那不过是命运之船又把你送到两年之前去了,你现在又没了丈夫,没了孩子,又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了,请上岸去吧!”这位妇人一想:“老艄公说的也有道理,两年之前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不是活的很幸福吗?现在又没了丈夫没了孩子,我依然活的会开心。”所以她走上了岸,再也没有想到自杀。因为她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我们想一想,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什么原因呢?因为人的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怎么靠外在的东西满足呢?所以,人会觉得只要我们有钱了、日子过好了,我就能幸福了。但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人们发现我们的幸福指数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高,原因在哪儿呢?在于我们的追求和这个道不相符。
随缘而不贪缘。中国人特别讲究“缘”这个字,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能够汇聚一堂,也是因为有深深的缘分。随缘就是告诉我们随着条件的成熟,把这件事给它促成,而不是要等着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我非想怎么、怎么去做。我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都有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所以中国有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看农民每一天都在辛勤耕耘,春天的时候播下种子,辛勤耕耘,虽然他不问收获,到秋天的时候有没有收获呢?应该说在正常的条件下是会有收获的。所以我们处处与人为善,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平时就是助人为乐,成人之美,广结善缘,那么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人家自然也会帮助我们。所以你不要问前程,只要行好事,前程一定会很广大。如果我们的事业还是处在春生的过程,那就不要指望它立即就有收获,你付出,到秋天的时候也一定会有收获。学会知足常乐。很多人认为知足常乐是一个消极的人生观,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你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乐不起来。比如说,我们在赚到一万块钱的时候,我们看到十万块钱的人过的比我们好、享受比我们好,我们又不去知足,然后又拼命的去赚,如果你有那个命的话,你去付出还有结果;如果你没有那个命的话,虽然你很努力,你也赚不到那些钱。有的人赚到10万块钱了,他看到有100万块钱的人,还是过得比我好,他又去拼命赚,结果赚到100万还有1000万,赚到1000万还有上亿的人,总是向上比,总是不知足。所以,理解了“知足”这两个字,所有的烦恼一下子都不见了。
中国人有句话叫“人生皆知足,烦恼一时除。”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但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就像现在有的人是开着宝马奔驰,有的人是开桑塔纳,结果开桑塔纳的人一看开宝马奔驰的人就想了“我不如开宝马奔驰的条件好”,结果一回头看史老师每次上课都是骑自行车来的,连桑塔纳都没有,于是就有一种满足感,自然就会快乐起来。当然我今天不是骑自行车来的,因为我连自行车都没有。
最后我们讲一讲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们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过日子”。如果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幸福,那我们就可以提出幸福之道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气恼。刚才我们说幸福是充满喜悦的生活,一旦你气恼了,喜悦就不存在了,所以为了获得幸福首先要去除气恼。
我们中国的文字都是一个智慧的符号,你看这个“怒”字,上面是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做“怒”,就是我们的心变成了奴隶,我们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才会发怒。《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说:“气伤肝,怒伤心,脾伤肾,苦伤胆。”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肝上就会出现问题。中国还有一句话“怒发冲冠”,所以经常爱生气的人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看到地方很燥热的植物就很不爱长,一个人经常喜欢生气,血气经常往上涌,头顶会经常发热,他的结果就是头发不太爱长。当时中国还有一句话“聪明绝顶”这个聪明的人头发为什么不爱长呢?我观察了一下,聪明人看别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脚,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于是他就容易上火,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怒发冲冠,把自己的头发都弄的不太爱长了。既然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就应该想到改变爱生气的习惯,要转怒为恕,将心比心。我们如果把怒这个字变一下就变成了恕,恕上面是如下面是心,告诉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那你就能够转怒为恕了。
“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们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发怒把问题处理好的,为什么我不变得聪明一点,换一种方式呢?”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
现在的家庭有四种类型:
1、天堂家庭;
2、合乐家庭;
3、苦恼家庭;
4、地狱家庭。有一篇文章叫《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如果你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跟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样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有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了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天然气,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清脆的水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的烂烂的菜,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看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人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爱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大小便失禁,可能很多事会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且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帮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从我们出身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顾,供我们读书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我们中国人常用大树来比喻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树的果实是孩子,树干是父母,树根是他的祖父母,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的硕果累累、健康,我们应该把水和养分放在哪里?放在根上去关心我们的祖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而现在大部分家长是把所有的关爱放在果实上,结果这个果实吸收不了,反而就腐烂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儿女教育出现的症结所在,就是“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就是我们放弃了对老年人的照顾,而把所有的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已经是败象已露了。
2.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篇二
一、中职教师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一) 问卷调查
作者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浙江省湖州市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教师共232人, 现场回收有效问卷219份, 有效率94.4%。问卷采用苗元江的《综合幸福感问卷》 (MHQ-50) , 其中有两个模块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 , 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等9个维度, 共50个项目。
(二) 结论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最后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被调查的中职教师幸福指数分值均数为4.66, 标准差为1.63, 最高分9分, 最低分2分。超过5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5.8%, 认为有些幸福的 (6分) 占20.1%;幸福的 (7分) 占10.7%;很幸福的 (8分) 占5.0%。数据结果表明, 湖州市中职教师幸福指数居于中等水平。
如表中所示:中职教师幸福感在五个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 (p<0.001) 。在五个维度中, 中职教师的幸福感在社会支持这个维度上表现最明显, 平均分为3.58分;教学成就感较差, 仅为3.06分;学生管理和自我提升在第二梯队, 分别为3.33分和3.25分;教学本身和教学改革则居中。
在上述的调查结果中, 如果对性别、婚姻状况、教师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分别进行分析, 对于中职教师幸福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女性教师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已婚教师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未婚教师;班主任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任课教师。
年龄与教师幸福感之间存在U形关系 (51周岁以上年龄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强, 31—40周岁的教师幸福感得分最低) 。
高职称教师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低职称教师。
这与在2010年3月份发布的, 由江苏卫视牵头, 历时3个月, 涉及全国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的城乡, 取样1.5万余份样本的“2009年中国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结果基本一致。该发布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人幸福感指数得分69.84, 属于比较幸福;在“职业与行业”的分类幸福感调查一项, 教师行业与公务员、房产企业等部门相比, 幸福感水平也仅处于中等水平。
二、影响中职教师幸福感因素的分析
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教师工作体面, 每年有寒暑假, 但是这并没有给教师带来较高的幸福感。通过笔者对中职教师幸福感影响因素的了解、分析, 综合起来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一) 社会因素
1. 收入因素。
一项来自新浪网的调查表明:在2924名受访的教师中有1162人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的待遇”, 占39.74%。教师的收入虽已有所提高, 但与其他行业相比, 其整体收入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面对社会中不断涌现的各种诱惑, 收入上的差距极易导致教师心理上的失衡。
2. 地位因素。
中职教师由于学校、学生的特殊性, 很难有传统意义上“成绩非常优异、能引起特别关注、刺激教学兴趣”的教育对象。一面是家长们对中职教师的高期待, 希望他们能点石成金, 迅速将自家“调皮”的孩子教育好;另一面是社会上不少人对中职教师的误解, 认为他们能力不够, 无法教育出优秀的学生。这些现状使得中职教师产生教育成就感缺失, 甚至有离开教师岗位的念头。
(二) 学校因素
1. 管理制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内部管理力度也开始加大, 如岗位聘任、职称评比、年度考核、奖金分配等, 使教师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近乎苛刻的学校管理, 促使教师心理压力增大, 超时间、超负荷地工作;同时由于缺乏自主权, 缺少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等, 也容易让中职教师职业满意度降低, 对学校的抱怨增加。
2. 工作时间。
中职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是造成幸福感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突出表现为工作时间长、任务多而杂、要求细而精。有调查显示:48.5%的中职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太累”, 37.4%的中职教师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班主任, 一般早上6点就到校出操, 晚上督完自修后回家已过9点了, 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中职教师回到家往往已是疲惫不堪, 很难再有精力照顾家人、料理家庭事务, 造成家人的不理解, 教师本人也常出现焦躁、内疚的负面情绪。
3. 评价机制。
教师的成就感主要来源于外在评价, 即当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满足了外在所要求的标准时, 就会得到一种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 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之一是给予员工“领导的赏识”。因此, 获得“领导赏识”, 既是教师的心理需求, 更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对教师来说, 被“领导赏识”意味着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认可、获得职业发展机会增多等等, 而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体验。因此, 当中职教师所教班级专业成绩出色, 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 所接手的后进生逐步转化、健康成长, 并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肯定时, 教师就会产生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但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起步晚, 适合中职教育的成熟评价经验少, 又加上大多数中职学校建校时间短, 普遍缺少民主、公正、和谐的学校评价机制, 从而很难在评价上正确引导教师的自我成长, 形成相对优势上的满足感, 使教师获得幸福感。
4. 专业成长。
调查数据表明, 教龄越长的教师幸福感越强, 教学的成就感也越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成长性需要”。比起“缺失性需要”, 它更能够提供人的幸福感。很多年轻的教师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 因为他们没有从教育工作中感受到自我的成长、自我能力的实现。现在很多的中职学校缺少教师的成长平台, 缺乏教师的自我提升训练, 降低了教师的幸福感。
(三) 个人因素
1. 角色定位。
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实现是影响中职教师幸福感的首要因素。一个人热爱本职工作的秘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的基础, 所以恰当的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职教师来说, 教育出的学生能够品行端正、技能过硬, 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如果对自我要求过高, 期待自己教育的学生都学业优异, 在技能大赛中获金、银奖, 那任务就很难完成, 当感到满足要求非常困难时, 就会对自身的发展缺乏信心, 进而出现厌倦情绪。
2. 人格因素。
研究表明,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内在因素除了一般因素外, 还包括教师的自我期望、能力素质、感受力、人格状况以及个体自身特点等, 其中人格是影响幸福感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有研究发现, 青年教师表现为三种教师人格的心理冲突———进取型、中庸型、放缓型, 其中进取型的教师常有进取心理与焦虑心理的矛盾, 会因事业、家庭出现挫折而表现出过度紧张和焦躁不安的情绪, 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还有一些研究认为, 教师的职业特性使大多数教师有完美主义的心理倾向, 因此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 而这又成为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之一。
三、对策与思考
(一) 营造积极的校园工作环境
1. 管理环境。
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是学校, 学校亦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地。积极心理管理模式要求学校创设积极的校园工作环境, 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幸福感的产生。学校管理者应注重人性化管理, 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要努力了解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在硬件上, 学校需要尽可能满足教师生理与安全需要的一系列要素, 如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与设备, 创设美好的校园环境等。而在软件上, 则需创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应为教师创设幸福的校园文化氛围, 促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体验。
2. 人际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是维持并增进中职教师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条件。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 拥有良好婚姻状况的中职教师幸福感较高。同时, 教师幸福感在社会支持维度上的差异显著, 社会支持越丰富的人幸福感越强。这个结果与大部分学者研究结果相吻合, 即良好的社会支持 (友谊、婚姻、家庭) , 可以使个体获得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主要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教师来说, 学校同事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帮助和支持, 能有效减轻心理压力, 缓解心理问题的发生。
积极心理管理模式要求中职学校管理者能对教师的日常生活、工作表示关心,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创造合适的时间和空间, 让教师有机会接触众多的人与事,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尤其是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 让教师尽情感受快乐, 从而加强教师间的人际沟通, 体现大家庭的温暖, 满足教师职业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 专业环境。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心理管理模式的本质是帮助、关心教师, 给教师提供种种实现个人目标的可能, 从而让教师获得自我提升, 自由地发挥才能, 达到个人幸福与组织幸福的统一。因此, 学校需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的机会, 根据教师的不同类型, 制订合理的培训和进修学习规划, 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和创造的渴望;开展“请进来, 走出去”模式的交流活动, 请名师名家到校讲学, 开阔教师视野, 或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 增加校际教师间的交流, 提高教学水平, 激发专业提升热情;建立多方面的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 给教师提供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总之, 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专业提升及自我成长活动使教师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 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 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 塑造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
1. 培养教师积极完善的人格。
积极心理管理模式要求学校重视塑造中职教师的积极人格, 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到人的整个生活空间, 产生长期的影响。如果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作为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外在因素, 那么教师人格则是内在因素, 而且是关键因素。因为在相同的工作压力下, 有些教师可能感到困苦, 而有些教师则能维持健康心态, 感受到幸福, 这就说明是教师个人的内在因素在发挥作用。
中职教师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保健知识,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保持心理平衡;在生活中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扩展自己的生活兴趣, 学会减压, 放松自己的心情。
中职学校管理者要努力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学校可常抓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工作, 让学生心理咨询室同样面向教师开放, 配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 开展多种教师心理保健活动, 促进教师幸福感提升。
2. 引导教师体验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管理模式要求学校重视师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等活动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 使教学形式丰富化, 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结果中体验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成就感, 从而获得快乐。
总之, 学校要通过各种日常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积极的自我调节方法,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在生活、工作中多体验自身的积极情感,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王佳艺、胡安安.主观工作幸福感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 (8) .
[2]陈美荣, 曾晓青.中学校长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 .
[3]王洪明.市郊中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 (5) :508—510.
3.积极人格奠基幸福人生 篇三
一、营造积极人格教育的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具有育人的功能。学校利用校园的每一寸阵地,营造积极人格教育的环境文化。在北风雨场有感恩、自信等十六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宣传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北围墙有篮球、游泳、乒乓球、田径和足球等世界级体育明星的宣传画,这些明星在学生成长中起到榜样作用,勉励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奋斗。
教学楼的环境文化建设是以学校的学风“文明、活泼、好学、善思”为主题布置的。每一层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不同的教育主题:二楼是“文明礼仪”,三楼是“团结互助”,四楼是“惜时勤学”,五楼是“好学善思”,六楼是“诚信感恩”,七楼是“自信自立”。每一层楼的走廊,选取与楼层主题相关的系列名人名言、古训、成语故事,配以色彩鲜明的图画,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人格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积极人格的培养,应在每一堂课中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积极人格的教育,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正面的影响。
小学的各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人格教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学科。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积极人格教育因素,在各册教材中找准积极人格教育的落脚点,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研究渗透积极人格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在专题研讨的示范课上突出积极人格渗透的方法,从而让全体教师重视和认识到积极人格的培养藏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罗俏仪老师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创设角色互换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参天大树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有效地渗透了感恩的教育;在引导学生理解“不确定”这个词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有感而发,在学生的汇报和总结中渗透坚韧人格的教育。梁惠群老师在教《七律 长征》中,紧紧抓住文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等重点句,通过想象和反复地吟诵,指导学生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的感情,从而教育学生面对困难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班级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场所,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场所。在班级管理中,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能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1. 班务建设制度化。采取“班务承包”“班干竞争上岗”的管理形式,鼓励学生承担任务,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培养责任心。如根据班内人数将教室卫生分成若干“承包岗”,达到一人一岗;在改选班干部时,采取竞争上岗,通过演讲竞选,集体投票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班中设立多个岗位,如“图书管理员”“卫生检查员”“课间纪律监督员”“做好事记录员”等,使每位学生对班中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 班队活动常规化。“课前一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感恩之心;“大手拉小手”的互助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当优秀班队”的集体荣誉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每月开展的班队主题教育等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四、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为了进一步提高积极人格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开设了积极人格教育课,每周一节,课时在校本课时中解决,由班主任任课。
4.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篇四
砀山县唐寨小学
胡晓松
教师的压力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职业方面。教师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教师付出的劳动和他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二是教师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因此,很容易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三是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教师也要处理生活琐事。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子女。
一、教师的职业倦怠并非身体劳累所致
它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并善意地告戒我们,职业倦怠对我们教师自身不利;职业倦怠对社会不利;职业倦怠对学校不利;职业倦怠学生不利。肖川教授明确地为我们教师拒绝倦怠开出了良方:对于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即使我们看的不得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境由心生,“生活是一面 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痛苦与快乐,成功与失败,宽裕与窘迫,其实全在于我们怎么看。教师需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拒绝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二、如何面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第一,在心理压力之下,我们能够保持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第二,在心理压力不是大到我们不能承受的程度时,它可以是一种享受,而且有可能是最好的精神的享受。所有的竞技活动,就是人们在心理压力太少时“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心理压力,目的就在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假定有这样的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压力的情景更可怕。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虚。那是一种比死亡更没有生气的状况,一种活着却感觉不到自己在活着的巨大悲哀。为了消除这种空虚感,很多人选择了极端的举措来寻找压力或者说刺激,一部分人找到了,在工作、生活、友谊或者爱情之中;而另一些人,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比如有一部分吸毒者,在最开始就是被空虚推上绝路的。一个有恰当的事业压力的人不会吸毒,一个有恰当的家庭责任感的人也不会。
那么如何来应对压力? 试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是回避和远离压力来源。这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没有对每一个人统一适应的模式。比如买股票,如果你心理承受能力低就不要买。再如美国小说《飘》中主人公斯卡利特碰到难受的事时常说:我现在不去想它,我现在若是老想着它,我会发疯的。我且等明天再去想它吧。
第二是恰当地合理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举例如合理化,即对压力给以合理的解释,自圆其说。比如妻子因为丈夫晚上回家晚感到被冷落,又一想丈夫这样辛苦挣钱是很负责的丈夫,心里就平静了。
第三是重新评价事件或者情境。问题也许没有你当初想的那么严重。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可能会豁然开朗。即使是失误或错误也还有补偿的机会。第四是寻求支持。当心理压力过大时,可以适当地向亲戚、朋友、心理医生求助。不要硬撑。其实承认自己在一定时期软弱,然后通过外部有益的支持降低紧张、减弱不良的情绪反应是明智之举。第五是适当的运动。当一个人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或者不良的心境状态中的时候,坐在那里苦思冥想、发愁、哀叹,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重负面情绪。走出室外散散步、跑一圈、打打球,做体操、游泳运动,都会释放心理压力,调整情绪。
第六是主动采取行动消除压力。如果一个压力是客观的,一味回避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变被动为主动,采取有效的行动,改变现状才是上策。
5.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篇五
提起“幸福”这个字眼,心中马上就有了甜美、温暖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在无数琐碎庸常的日子里,“幸福”的味道日渐淡薄。尤其作为一个教师的我,从教11年来,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面对同样的工作。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地袭击了我。曾几何时,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不再有职业的幸福感觉。
可是没有幸福的感觉了,这书还怎么教?教育是陶冶人心灵的职业,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冷冰冰地传授给学生,更要担负起从精神和人格上去影响学生的重任。一个缺乏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又怎么能让他的学生有幸福的感受呢?更 不能奢谈带领学生“过一种完全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幸福它是一种状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是什么呢?应该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是一种状态,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个人的体会都不同。所以,同样的环境和待遇,有人会感到幸福,有人则感到不那么幸福。面对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困难与坎坷间,有的教师发牢骚,埋怨在先;有的教师跟随、观望,不主动出击;也有的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应对,把它当作自我价值体现的机会,锻炼自己、享受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因为观念不
一、态度不
一、心态不一,往往对幸福感就有不同理解。
当身边的老教师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眼前的骨干教师有着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并得到同行的认可时,那是一种幸福;当年轻的教师不断进取,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接到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问候的电话,教师的幸福实在太多太多。
幸福感的建立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的体会,压力每个人都会产生,社会本身就带着无形的压力。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缓解压力,把压力换为动力。寻找幸福感的源头,深深的体会它。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幸福是一个螺旋形的动态过程,人不可能每天都处在幸福中,所以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实现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的成长包含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平静期和隐退期这多个过程。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完成既定的任务就觉得很幸福;对年轻教师来说,跟学生建立起深厚感情就是件幸福的事;而对于一个好老师来说,他把民族责任感融入了教学中,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让他们备感幸福的事,也许跟同事的亲密合作也会让他们备感幸福。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一旦对自己要求过高,当感到达到自己的要求非常困难时,就会产生对自身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进而出现厌倦的情绪。所以,科学的自我定位很重要,自我定位的 萎缩和扩大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必须唤醒沉睡的幸福,擦亮心灵,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怀揣一颗敏感而真诚的心,行走在教育路上,将幸福溢满,将幸福播洒和传递。首先要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有魅力的教师是幸福的,会得到学生的热爱与同事的尊重。教师的灵魂的洞彻,才能引导着自己学生的灵魂向更高更远处健康的发展,学生思想的进步就是教师幸福的源泉!
其次要有属于自己的教育个性。一位有个性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拥有自己的生活理念与拒绝从众心理的教师,他们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状态与独立的行为准则,不会受到社会浅层的流行观念与世俗意识的干扰!从学生的角度来观照,一个没有教育个性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而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教育的魅力与教师的幸福就在这儿!
第三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儒雅风度。时代的发展或许会改变教师的形象与内涵,但是,作为教师的外在形象特质——儒雅风度——是不能流失与改变的,“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这也一直是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形象表征,而当一位教师真正的拥有了儒雅风度,不仅仅能够体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好形象,也是予以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形象化的教育资源,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处、交流中耳濡目染,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学生的外在形象与行为举止。这样的儒雅风范体现了教师的形象魅力与内在气质,自然会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尊重,成为教师幸福的源头之一。
第四要建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是独立的而宁静的,可以排斥尘世的纷扰,可以固守自己的见解,可以外圆内方的处世,也可以棱角分明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当我们的生存压力致使我们的肉体与灵魂双重疲惫的时候,首先需要的就是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精神空间,来安抚自己的灵魂。既然立志当了教师,就要无限地热爱这份职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都不应后悔。始终在心中竖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名字叫做教育信仰。教育的信仰在,激情就在,创造就在,职业的幸福源泉就在。
6.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篇六
收获幸福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高中生活就像一本厚厚的书。三年的时光,一千多页就这样匆匆翻过,其中多少精彩的片断还清晰地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三年来,同学们在二中这块沃土上耕耘着自己的理想,用辛勤的汗水和顽强的毅力书写着自己的成长史。
高三的日子即将成为过去,母校渐渐成为你们眼中远去的风景,你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代。
再过几天,你们就要接受毕业后的第一个挑战——高考。高考考目标,考你计划的周密、科学;高考考重点,考你重点的掌握、运用;高考考毅力,考你意志的坚韧、顽强;高考考速度,考你智力的协调、应变;高考考体力,考你生活的节奏、安排!高考考心态,考你的心理素质。
考前会出现很多心理不适的现象。有的同学高考前几晚睡不着,越强迫自己睡,越睡不着,焦躁不安;有的同学自信心不足,担心紧张,怕高考发挥不好,心里不安,坐卧不宁;有的同学就在高考的前几天,与人发生了一点争执,无法沟通,自己一时又疏通不了,马上要高考,焦急万分;有的同学在考前吃不下饭,吃什么也不香,忧心忡忡。是啊,我们这届的同学可能也正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困惑、烦恼、焦虑。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总结及调查分析,高考考生存在的心态问题有以下二个方面:
1、情绪问题:如自卑,没信心;焦虑,其原因是动机过强而自信心不足;怯场,紧张,发挥不正常。
2、认知问题:如高考考什么?高考为了什么?高考决定了什么? 今天我就这些问题与同学们谈二个问题:一是正确认识高考,二是做好生涯规划。
一、改变认知
笑对高考
长期以来人们受 “以成绩论英雄”、“一考定终生”,以及一些企事业过分追求学历高的现象,人为地加大了高中学生对高考考试的期望值,以及对高考的片面性认识,认为只有考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考不上大学就没出息,一切就完了。从而道致高中学生对现代这个高速发展、多元化社会的一些事物不能用发展的观点来看,而以偏概全。这样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同样是面对高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我曾做过一个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高考是什么”。
当时同学们的回答令我震惊:高考是猛虎;高考是人间的地狱;高考是刑场;高考是决定一生的转折;高考是成功者的天堂,失败者的地狱;高考是教育者们想出的一种最残酷的折磨人的手段等等。
在我震惊的同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他们太可怜了,可怜的不是他们的处境,而是他们的心境。在座的各位又怎么样呢?
在我二十来年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每每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高三学生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认知不清引发的焦虑,学习焦虑,考试焦虑。面对高考,同学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认识方式,也正是这些不同的认识方式,决定了同学们面对高考的心态不同。
但在这些不同的认识当中,总有一些认识是客观、科学、积极、有利的,而当同学们明知道某些认识是消极的,不利的而不去摆脱,那是可悲的,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需要同学们能够在最糟糕的情境下,去做出最好的选择,包括认识,包括行为。
但事实是,有很多人反而是在本不是很糟糕的情况下,选择了一种最糟糕的认识和行为,结果可想而知,只能用遗憾、可惜来形容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高考?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是高考考什么? 二是高考为了什么? 三是高考决定了什么?
(一)高考考什么?(考知识基础和心态)
有一些同学这样说,我就怕高考的时候紧张,发挥不出我的真实水平,那多可惜呀!我说,一点都不可惜,为什么呢?因为高考就考你这个呢。
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研究员在研究影响高考的20个因素后发现,排在前四名的因素分别是: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基础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由此可见,高考在考同学们的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考同学们的心态。
如果说同学们掌握知识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高考成功的硬件的话,那么同学们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及发挥程度是高考成功的软件,起调节作用。调节得好,你就发挥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调节得不好,也是你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那么,不管高考考什么,你还会怕什么?
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观点,这种观点就能引导其过愉快的生活反之错误思想和偏颇的看法,则易使人产生烦恼与困扰。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产生了两种人:一种人用悲观的态度处理问题,凡事都往坏处想;另一种人用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凡事都往好处想。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选择乐观与悲观的态度。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
有人说,心态决定成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谁说的呢?态度决定一切。美国成功学者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具备心态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不要让你的心态使你成为一个失败者,成功是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才可能取得的。
心态决定成败,心态决定命运,好心态使你终身受益。
(二)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成长)
关于高考是为了什么,有很多说法。政治理论:高考是选拔国家需要的人才,为各高校输送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而为国家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社会说法:高考就是对高中生进行筛选,成绩高的上大学,成绩低的回家,到社会上工作。民间说法:高考就是为了进入一所相对较好的大学,将来能多挣几个钱养家,回报父母;是自己想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好收入,好家庭。
从高考本身而言,也有很多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高考就是要我们的将来分出个高低,要把我们刻意分出三六九等。这也许是高考的一个结果,但绝不是高考的目的。
高考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让你去你该去的地方。就像鱼儿在水里游,鸟儿在天上飞一样。不管怎么说,高考绝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只是一段很好的经历,就像一场洗礼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目的越表面化越不容易达到。就像很多获得巨大财富的人,其实最初他们只是想成就一翻事业。而最初只想着赚钱的人,最终往往是一事无成的人。
从我们寄予高考的目的而言,有的同学想,高考不就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吗?苦了几年,幸福一生!你错了,如果现在你还在苦(我说的是你的心),你的心苦的话,你的将来也幸福不到哪儿去,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不是你获得的外在的东西,而是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家有万贯财富,你可能是天下最不幸福的人;纵然家徒四壁,你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然,我不是说不要你去追求外在的结果,而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当态度正确了之后,该属于你的自然就会属于你。
那么,高考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想如果这个问题你要是弄明白了,你会获得你所能获得的一切。
我认为,高考其实就是为了你更好地成长,无论是就高考的结果理想与否,还是就面对高考的这个过程而言,最终都会归结到你的成长。
如果能正常发挥出你的水平,你会去你一个适合于你发展的环境里继续读书;面对高考的过程,是你的复杂心境变化的过程,在这种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过程中,我们也在体会着自己的变化,痛苦也好,彷徨也罢,都是你的心灵成长的契机。
蚕经过痛苦的挣扎才有了继续生存的可能。千万不要排斥高考,越是能让我们感受深刻的东西越能让我们成长。
同样道理,高考就这样,首先看你的水平、兴趣、能力适合在什么水平的学校的什么专业。这些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主观的,你自己怎么想?客观的,你的水平怎么样,你所要投入的环境怎么样。
所以,同学们在高考的时候尽量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问自己,我究竟适合到什么样的学校的什么专业,然后告诉自己:我要能考上这样的学校,就是理想的了。要是没考上,也要做到心不败,气不绥,勇敢地走向社会,向社会大学学习,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你的自信心就不会被恐惧打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这才最明智的。世上的成功莫过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所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三)高考决定了什么呢?(不能决定什么)
临近高考了,有高考的家庭不会有比对高考的紧张感和关注程度更大的事情了,但事实上,与这种有形的考试相比,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很多无形的甚至是更严峻的考验。有形的考试好考,无形的考试也许会使我们在不经意间被弄得一败涂地。而且高考并不是决定同学们一生命运的绝对的转折。它只是同学们人生的一个经历而已。我想告诉大家说,决定你以后的人生之路不是高考,而是你面对人生的态度。只要你认真去面对生活了,生活也一定不会亏待你。
决定你一切的并不是高考,也不是那一纸成绩,决定你将来发展的是你这个人,是你这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什么决定了你是否适应社会,是你的心态,是你的人格,是你的素质和能力。高考之后同学们要面临的更严峻的考验多的是,等过几年之后,我相信你会说:高考算什么!
高考不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方式,但是高考对人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学了知识,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改变命运的前提。
“高考”到底意味着什么?就目前的社会心态看,这样来形容“高考”一点都不过分:高考成绩决定着孩子们的人生成败,决定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荣辱,也决定着对学校和老师们工作的评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本人认为:“高考”其实就是一种智力测验,所不同的是,这个测验的结果能决定被试者能否上大学,能上哪一所大学。心理工作者都知道,任何一种心理测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高考”同样也不例外。因为,“高考”分数是无法对一个学生的能力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的。把它作为高校唯一的录取标准,可以说是一种偏颇,是一种无奈,是我国教育发展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其实,我们的社会早已是个多元发展的社会,它期待不同才能的角色。既需要才高八斗的理论家、也需要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和社会活动家。既需要理性严谨的科学家,也需要感性不羁的艺术家和身手敏捷的运动员……。比尔.盖茨令人遗憾地从哈佛中途退学,却创立了令人敬仰的微软王国。李安两次高考落榜,却在“奥斯卡”上折桂。我有个亲戚是个普通的人,既没参加过高考更没上过大学,是被文化大革命淹没的一代牺牲品,他也曾豪情满怀有着对自己未来的憧憬,上大学是他的终身梦想,但那个年代扼杀了他的美梦,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日夜奔波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凭着自己精湛的业务能力,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靠自己的拼搏当上了一家酒店的工程师和部门经理。全家人为他骄傲,以他为荣,却在单位精简时被列上了黑名单!理由是年龄偏大,没有文凭!紧接着博士生毕业的精英们涌入单位,大有跃跃欲试替代所有老员工的架势。于是乎,工资成倍地涨,身份也成倍的增,一个个挺胸抬头,目中无人。再后来一次实践战斗中,他们被派上了战场,结果他们面对机器的故障束手无策,抓耳挠腮。平日里夸夸其谈的理论铁嘴,此时全部变成了哑巴和逃兵!无奈,情急之下,单位领导请回了我的亲戚,我的亲戚毫无怨言,带着工人们不到半个小时解除了所有故障,使酒店的命运转危为安,所有的领导都长出了一口气。对于我的亲戚的“急救和舍身”给予了最高评价!不用说了,自然,我的亲戚逃离了黑名单,被请回了单位并予以重用。所以,再高的文凭没有实战经验和娴熟的技能,即使你名气再高,身份再显赫,在困难和战斗面前都是那样不堪一击!
无数事实证明,成绩不好,未必就不能取得成就,高分未必高能。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有着各自不同优势。“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仅是李白恃才的豪言,更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公理。考试低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分数压垮了同学们的自信和自尊,摧毁了同学们的理想和信念。哀莫大于心死!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对人生始终持有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才是我们每个同学以后的所有成功和幸福的源泉。
记着,别指望有板上钉钉的事,如果那样,生活将会多么的无聊,正是因为生活的变数,生活的不可预测,它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的吸引人,更加的富有挑战性。即便是发挥不理想,过去的那些高考考生我看回来的时候也都容光满面的,活得都挺好。
我们常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在我们的身边学非所用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从未培养出诺贝尔的得主?一个在清华大学学习核物理的高才生,毕业后却选择了广告设计;一个学钢琴的孩子,在考完十级后,从此再也不愿碰钢琴;一个名牌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就在乘火车回家途中,把毕业证扔出了窗外……。最后考的结果怎么样,那都不是真正重要的,对每个学生来讲,对你的成长,对你的生活,对未来的事业来讲,不要太把考分,考试的成绩看得特别重,人生很广阔,不在于高考,虽然这个考试本身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不是唯一的。
所以,同学们!
就像没有美貌,你可以有气质;
没有文凭,你可以有文化;
没有学历,你可以有能力;
没有人能阻挡你,除非你自己不想要!
高考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安分做好每一件事,你就是社会的有用之人。
高考能决定你的前途!但决定不了你的命运!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恰是人生的起点!
二、认清自己 规划人生
合理地认识高考的同时,同学们还要认清自己。说白了,就是要知道自己站在哪个位置。有的同学总是把虚幻的自我当成真实的自我,认为自己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所以否定现实中的自我,对自己不接纳,不认可。
但是无论怎么努力,虚幻的自我怎么都变不成现实的自我,这样就更加地沮丧,无奈,痛苦。却不能实行有效的行为来改善自己的心境。我想认清自己,是要认清现在的自己和真正可能达到的自己。
首先,要通过几次的考试,看看自己的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其实平时的考试不过就是为了暴露问题而出的题,出的题的范围基本上是在高考范围以内,高考范围是既定的,你在现在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不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
因此,在高考之前,你考出的不会的东西越多,那么在高考那天你会的东西就会越多,因为你已经把它又弄会了。同学们不要怕做错题,怕的是不敢去面对错题。同样是面对错题,两个同学可能就会是两种心情,一个同学可能会想,怎么又错了,看来我是完了,高考肯定考不好了!另一个同学可能会想,嗯,挺好,又有机会让自己在高考中多得一分了。所以同学们一旦发现在模拟考试中自己做错了题,应该高兴才对,因为它又让你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让自己去学会了原来不会的东西。
对于自己在高考中可能达到的水平,期望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同学们生活在家长、老师的期望之中,有的时候这种期望由于不符合同学们的实际水平,导致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总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其实这种感觉的来源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对自己过高的期望造成的。
也就是说,自己认为应该达到的和自己感觉能达到的有一段很大的距离,这个时候同学们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期望了,不要想当然:我本来应该是这样的。而是要实事求是:我能怎么样?
然后再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目标,这里面包括行动目标和成就目标,行动目标即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样的行为,成就目标即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水平。
比如,你给自己设计这样一种行动目标:今天我要巩固一下所有的英语单词,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到:就我的水平,就今天的时间而言,我能不能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可不可以把任务分散到相对较长的时间里。
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能不能降低一下自己的要求,即简单巩固,不求全会。就这个目标而言,最终的结果也许并不重要,主要就是要付诸行动,因为只要是行动了就会有收获。就会成就目标。
比如,给自己订下在本周内我要达到把语文所有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背得一字不差,这就是要求自己最后的效果,即要让自己感受到成就。更直接的就是做题的结果的正确率的提高,如果有考卷的话,要给自己这张考卷的成绩定一个目标。
比如根据自己的水平,我再看看相关的知识,我想让自己通过几天的努力在这样的考卷中能达到120分,那好,我要通过努力达到这个水平,自然成绩也就理想了。
高考之前的自信非常重要,而自信又和很多因素有关,个性、目标、成绩、经历等等。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建立起自信,也许你的水平差得很。同时任何人也都可能不自信,也许你的水平高得很。
其实自信是建立在良好的自我认知和科学的自我设计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你的水平。即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客观地设计自己的目标、理想。有的同学说了,很多是自己无法决定的。比如父母期望自己能上北大,可是我湖大的水平都不够,我还哪有自信呢?这就涉及到如何面对客观环境的压力,包括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我想一个人如果明知道自己达不到,却因为别人让自己去达到而告诉自己要达到,这是在欺骗自己,而且吃苦头的一定也是自己,为什么不坦然一点,对自己真诚一点,告诉他们也告诉自己:我知道我是什么水平,但我会尽力做得更好。
所以,建立自信心并不是盲目抬高自己,最终抬得太高摔得也会很惨。但是,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越现在的自己。高考题一般来说都会比平时练得要简单,更趋于基础化,如果正常发挥的话,都会比平时的成绩要高出一些。
有些同学以为平时总打400多分,高考也就打不了多少分,这是误区,我想高考怎么也会比平时高出20分到50分,甚至100分。所以,要有信心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另外,要对自己宽容些。那就是在高考前,不要给自己强加压力,只要一切正常即可。接纳自己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人的很多感受都是来源于对自我的认知,也就是自我意识,多数问题也都来源于自我意识的偏差。但是,我这里所说的对自己宽容一些,并不是纵容,而是更积极地实现自我。
想一想,如果一个人总是对自己很苛求的话,那他就会始终对自己持否定和消极的态度,还有什么力量来让自己充分开发自我呢?
当然,这也不是说什么都不从自己找原因,而是从自己找原因的同时要学会接受自我,接受自我的基础上再去完善自我。就像这样说:我身上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当然我绝不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
下面是一位以前毕业同学的自述:
去年高考,我很幸运地被南开大学录取,进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其实,不论考前还是考后的填报志愿,我都是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能不能考上我都不会很在意,只要我努力了,发挥了正常水平就满意,不要对自己太苛求。毕竟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考不上也没关系,我可以去做别的事,一样很充实。如果这样想,考试就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大家可能会以为我是考上了大学才说这样的轻松话,其实,我确实是这么去释放自己的。我的家乡远离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就算我在学校里、市里考了第一,也未必能上理想的大学,因为你的成绩在全国考生中就是那个位置,高校当然会挑选最优秀的人才,不会因为你在当地考了第一而改变。所以,考前我就告诉自己,不要去认定考什么什么大学,也不要把高考当作人生的唯一,我需要做的就是把老师要求我掌握的知识,认真复习好,认真对待考前的任何一次考试,同时对自己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把能力发挥出来。
通过这位同学的自述,我想大家能听出来她对自己的那种宽容和坦然,这才是真正地对得起自己。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人生规划,是关乎到一个人的兴衰成败、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好一世穷!”普通百姓都知道过日子要打算,那么作为咱们花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来求学的学生而言,更需要认真去面对。不知道给自己做规划,那就意味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随时都可能会摔倒。这样的人生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而在现实生活中,大约有95%的人过着没有规划、没有目标的日子,他们如同无舵之舟,每日只是随波逐流。虽然他们都很希望有一天可以漂流到富有与成功的港湾,可却总是以触礁收场。而那些5%的赢家,因为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够不舍昼夜、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朝终点迈进,所以总是能在人生的轨道上开得又远又直,停靠了一个又一个港湾,在几年内就完成了比失败者忙碌一辈子还多的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是考上大学还是没考上的每一个同学,想要成功的话,都要学会给自己做规划,也就是要弄明白自己的一生该向何处去?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
高考专业选择时
在我国高中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很多高三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十分盲目,要么在好的大学校和热门专业上扎堆儿,要么误报了不适合自己甚至不感兴趣的专业,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里迷茫的直接原因。
“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找个好工作,更应该获得职业发展和实现人生理想。在中国,大部分高中学生高考的目的是考上大学,其次才是选择专业,能否考上好大学先于能否选择好专业,其实这是不对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确立未来的职业规划对高三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课题。如果盲目选择,很可能导致职业生涯之始就举步维艰。
据了解,近两年,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几乎开遍了全国各大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大学生更好的规划人生,认清自己,发挥个人的潜质和优势。然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之后,各大高校教务处普遍都会接待不少提出转专业的学生,更有甚者提出想要退学。
每年高校新生开学大概一个月后,当新生们的学习生活走上正轨,新生对自己的专业逐渐产生了清晰的认识的时候,有不少新生会提出想要转专业,或者有新生为了想到其它高校学习适合自己的专业,会办理退学手续,回家重考一次大学。
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甚至性格相匹配的一些职业方向,从而对将来的高考志愿填报起和人生规划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快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许多人并不缺乏信心、恒心、智力和能力,只是没有选准目标,没有一套合适的规划,所以才一生碌碌无为。
那么作为凡人的我们怎么样才算是成功人生呢?道理是一样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过上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
那就需要规划我们的人生,如何规划我们的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限一般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第一,确认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要弄清楚:我想要什么? 我适合做什么?社会需求什么?我的人生定位是什么?
第二,要明白你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及其目标。要制订出自己各阶段的目标,还必须制定详细的、学期、乃至每月、每周的奋斗计划,目标越清晰越好,对目标的界定越明确越好。如一年之内读哪些书读多少书,一学期之内某一学科成绩要到什么层次等等。长期和短期人生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生大目标不至于沦为空想,而是一点点在一天天的推进中逐步落实。
第三,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地实施人生规划。
总之,及早规划人生,我们就能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眼前的,什么是将来的。我们就会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占领人生制高点,掌握人生主动权。
职业定位:
第一,我能干什么?即你的特长,这是别人要给价钱的最重要的标码,也是你个人赖以生存的筹码。
第二,我正在干什么?专心致志,不要同时希望挖两口井。第三,我应该干什么?先强迫自己做应该做的事儿,才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第四,我还在等什么?永远不要等待,等待将给人无尽的借口。一个人只要起点相信自己、终点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成功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认为赚到钱就是成功,但钱能买到药,却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娱乐,买不到快乐;钱能买到书,买不到知识;钱能买得到保安,买不到忠诚;钱能买到性,买不到爱。
有些人赚了很多钱却变得妻离子散,家不成家,这是他的最初选择目标吗?这算是成功吗?我个人三十年的教育职业生涯中得出总结,认为成功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要素同时具备:
一是比我的同龄人优秀或在自己工作的领域中有一定的成绩 二是任何时候在情感方面的处理比较圆满,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三是在金钱使用方面上,不会因为钱的原因而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没有存折便没有人格,当一个人穷得只剩下人格时,人格也不值钱了。钱不在多,能保自己正常开支后,略有所余就行了。这就是我对待名、利、情三个方面的个人见解。下面送同学们三句话:做人做事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对工作的评判是:成绩归领导,功劳归大家,快乐归自己。良好心态是:知足常乐,不知足也常乐。
以上的经验、技巧我们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已跟同学们谈过不少,我做的些许点拨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能从实质上确实给同学们一些启发,一些帮助。同学们,昨天,母校曾经敞开她宽广的胸怀,做你成长的摇篮;今天,母校正劈风斩浪,做你成功的渡船;明天,母校还会伸开双手,在你长途跋涉、身心疲惫之际,做你休憩的港湾。母校永远是你的娘家。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真诚的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如愿以偿——金榜题名,更希望失意者不失志。“西方不亮东方亮,天生我材必有用。”别忘记今天你以二中为荣,明天二中以你为荣。
7.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篇七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简单地拘泥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更关注生活质量,即总体幸福感。所谓总体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1]。这种评估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规划[2]。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客观的外界因素往往是通过主观加工而起作用的。目前,许多研究者一致认为[3],主观幸福感由情感体验和认知评价两种成分构成。情感体验为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以往在对总体幸福感各维度的研究中[4],人们相对比较重视情感因素,而对认知因素的研究较少。事实上,总体幸福感与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全新的心理学思潮,致力于发现并激发人的内在品质和积极力量,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提升生活品质[5]。其首倡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enM.E)。他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6]。团体积极心理辅导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在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发挥潜能、提高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笔者在多年的心理教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医学新生采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模式,旨在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研究的有效进行提供新视野。
2. 方法
2.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刚入学的2011级相关医学新生(专业为护理、检验药学、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等)中抽取1个班(共50人),进行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及前后总体幸福感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9份)。被试年龄18~20岁,自愿参与,都为女生。
2.2 测量工具
2.2.1 总体幸福感量表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 (Fazio, 1977)],它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国内段建华[7]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量表共有25项。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前18项)。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RT)。
2.2.2 量表信效度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GWB总分与专家面谈后对抑郁评估之一致性在0.27~0.47之间;与3种焦虑量表(PEI, PSS和CHQ)的一致性分别为0.41、0.40和0.10;与3种抑郁量表(HQ, Zung和MMPI)的一致性分别为0.35、0.28和0.21;它与PFI抑郁量表的一致性更高一些(0.50)。
2.2.3 量表计分方法
本量表按选项0~10累积相加,其中带*的选项为反向题(即反向题为1、3、6、7、9、11、13、15、16)。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6个因子在问卷中所对应的题目分别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6、11;对健康的担心:10、15;精力:1、9、14、17;忧郁或愉快的心境:4、12、18;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3、7、13;松弛和紧张:2、5、8、16。
2.3 实施过程
本研究探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即相关医学新生在接受一系列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其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的施测,从而对总分、H、E、S、SH、O和RT等几个因变量进行前后比较,探讨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后新生的总体幸福感是否有所提高,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在这里,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共有6次,共计12个学时,团体辅导形式包括:积极个人优势训练、积极情绪训练、积极人际关系训练、积极挫折应对训练、积极个人成长训练、积极组织训练。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版本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后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差异比较
注:*表示小于0.05;**表示小于0.01
由表1中数据可以得知,不管是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还是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后,相关医学新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因为其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的总平均分为95,在其后的总平均分为106,而总分为140。这说明相关医学新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这和前人的研究相一致[8]。
另外,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显著(<0.01),各个因子平均得分均有显著的提高,除了在H这一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都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并且实验后比实验前分值都有显著提高,这说明相关医学新生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后其总体幸福感,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RT)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提高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4. 实验讨论
4.1 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积极作用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后,相关医学新生在总体幸福感各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提高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那么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和总体幸福感两者之间为什么会存在一种积极的关系呢?即积极心理学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是怎样的?积极情绪往往伴随着某种愉悦和幸福的主观体验,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提高总体幸福感。也就是说,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总体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促进其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并寻求更大的挑战,并逐步走上自我发展与超越之路[5,6]。
4.2 积极心理学下的相关医学新生幸福感教育
相关医学新生刚刚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后,当面对更广阔、复杂的生活(即大学)时,不但没有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幻想着能轻松度日。而进入大学后繁重的学业和自身的特点(因多为独生子女,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使其存在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果从开学初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就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2.1 学会生涯规划、确定目标,获得幸福。
部分新生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精神颓废,从此生活中缺乏目标,失去了幸福感。所以要在开学初通过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形式引导新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生活更加充实,从而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即获得幸福感[6]。
4.2.2 学会珍爱生命、欣赏自己、领悟幸福。
生命不光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和责任[9]。当人有强烈的权利感、责任感、义务感时,就会有生活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更好地欣赏自己,关心他人,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价值和意义。因此,在一开始就应教育大学新生珍爱生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教会他们学会善良,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肯定并欣赏自我,又成全他人,修己善群,和谐共荣,交互辉映[10],即领悟幸福。
4.2.3 学会调整心态、适应环境、追求幸福。
开学初应引导新生多去参加有关的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积极调整心态,做到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从而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追求幸福。
摘要:为了考察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刚入学的2011级相关医学新生中抽取1个班, 进行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及前后总体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显著 (<0.01) , 各个因子平均得分均有显著的提高, 除了在H (对健康的担心) 这一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 其他因子都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提高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团体积极心理辅导,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幸福感教育
参考文献
[1]Diener E.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progress andopportunti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4, 31 (2) :103-157.
[2]唐恩思, 李晓静, 陈树薇.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营造调查研究.社科纵横, 2011, 26:171-172.
[3]岳颂华, 张卫, 黄红清, 等.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3) :93-981.
[4]李智萍, 周金鑫.浅析音乐美育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5 (4) :133-136.
[5]孙杰, 李娜, 方阳, 张恒.90后大学生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积极心理的培育[J].科教导刊, 2012, 4:255-256.
[6]陈矫.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258-259.
[7]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6, 4 (1) :56-57.
[8]杨晨虹, 谢茜茜, 汤茗月, 等.温州医学院学生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11, 24 (10) :87-90.
[9]贾琦艳.从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入手对其进行生命教育[J].传承, 2010, 8:136-137.
8.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篇八
为此,笔者努力探索积极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尽可能营造不错的课堂氛围,以提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幸福感,下面介绍笔者的尝试。
一、心存宽容,思想上认识幸福
南风与北风打赌,谁的力量更强大一些,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启发我们:宽容有时比惩戒更强大。教育学生同样如此,一味批评会让学生反感。笔者遇到这样一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不错,寒假期间家庭变故。新学期开始,笔者很关心这位不幸的学生,觉察到这位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小练习一题也不会做,就和蔼地劝说,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学生却不领情,一脸愤怒,同时把书一摔,趴在桌上不动了。其他学生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看着教师下一步怎么处理,当时笔者也很愤怒,虽然很想教训这位学生的不礼貌,但想想这样做,只能火上浇油,想到教师应该体谅学生的不幸给她带来的心理阴影,在接下来的几天,笔者依旧鼓励她,给她安慰,帮她度过低谷。相信笔者对她这次粗暴的宽容,她也会心存感激。因此,教师保持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包容、尊重学生,师生和谐的关系就能营造出来。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幸福的,教师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教育的愉悦。
二、快乐教学,行动中创造幸福
快乐教学是对师生双方的情绪体验而言的,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得愉悦,学生学得有兴趣。在这样的双边活动中,幸福课堂的理念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彰显。
(一)由书本物理向生活物理转变
物理学习若只是泛泛而谈,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假如我们采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则会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液体的压强》时,可以类比打点滴,到最后还剩不多时点滴的速度变慢,护士常把吊瓶调得高些。
(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教学《平面镜》时,可播放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短短的50秒,却让学生捧腹大笑。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幸福感。
三、积极体验,收获幸福
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积极的体验活动能转化为强烈的幸福感。在物理学习中,通过营造多种体验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唤醒学生的物理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会逐渐增强。为此,笔者尝试了以下学习活动。
(一)体验活动内容及形式
1.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活动前分组,并让学生收集、阅读与活动相关的资料。
2.围绕初二光学和声学开展相关的拓展性学习,并且内容的选择要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3.活动方式力求多样化。主要以演讲、游戏、动手制作为主。活动结束后,征集学生的活动体会。
(二)活动流程
将全班分组,选出主持人,将活动分成三个环节进行,具体如下。
第一环节,物理小游戏“镜面协调”。
游戏规则:在参赛者的桌面上放一面镜子,在镜子前面的纸上写字,要求参赛者只看镜子而不准看手,而且写的字从镜子中看是正立的。以三分钟为限,符合要求的字数多的一组获胜。
第二环节,演讲比赛。
准备五个话题,比赛时每组各抽一题进行演讲,准备时间3分钟。
第三环节,科技小制作。
提供部分选题,供学生选。各小组围绕本组的选题查资料,制订完成小制作的方案。有的小组利用简单易得的物品完成制作,且效果不错。
活动课上,分组展示作品,每个组派代表讲解制成品的材料、方法和感受,最后由教师点评并打分(结合题目难易进行打分,从所用材料、外观、使用效果,创新程度进行评判)。
除主题体验活动外,还可以采用物理活动的形式,如游戏活动、角色互换、实战演练、辩论赛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收获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对发展他们积极的人格大有好处,也必将提升他们学习的幸福感。
说实在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幸福感的提升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但只要教师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学生的学习幸福和教师的教学幸福,也就为期不远了。
【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推荐阅读:
积极心理学幸福论文09-09
积极心理积极成长07-19
技校学生积极心理心理健康论文11-04
积极心理学感想07-17
积极心理学概述10-10
心理课题研究之积极心理学内容07-10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09-19
积极心理学幼儿园论文07-27
积极心理健康活动发言稿09-12
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