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2024-10-13

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13篇)

1.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篇一

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摘 要在我国工程机械应用方面有很多液压节能技术,根据实际情况不同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本文对目前我国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其中的控制方式做了简单介绍,同时对机械液压节能技术发展趋势做了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机械工程 发展趋势 节能环保 液压技术

1、目前我国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在国内外与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相关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同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其中包括电液比例控制、依靠变量泵控制措施和混合动力类型等多种方式。在工程的实际生产当中,这几种技术方式会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相互弥补彼此不足,最终形成系统、综合性的节能技术。

1.1变量泵控制的具体剖析

1.1.1简述排量控制方式

在实际工程当中,工作人员会通过对变量泵的排量进行相应的控制,形成了排量控制方式,通过对压力的准确控制最终得到排量数据。在排量控制当中可以分为正负两种流量控制,所谓的正流量控制就是使用容积调速来取代节流调速,以此来不断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所谓的负流量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减少阀门当中空留和节流的损失,这个系统属于符合传感。

1.1.2简述LS负载敏感控制方式

采用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寻求与输出压力相适应的负载情况,对实际工程当中液压系统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助力作用。将这种负载敏感控制的措施融入到机械工程当中也有一定的基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相应的理论就已经诞生,但是,直到1988年相应的理论才得到实施,最终由欧洲真正将这种方式融入到了挖掘机当中。不久之后,日本也投入到相应技术的研究当中,之后推出了若干挖掘机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1.2电液比例技术和柴油机电喷控制方式

1.2.1分析电液比例技术

该种技术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行业当中,在施工过程当中使用电信号作为传输参数的方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加快系统的相应时间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让大型机械的动力系统更加的高效和完善,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我国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电液比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柴油机运行参数的系统,通过对种种数据的研究详细了解到整个机械的实际动力情况,使其时刻保持着最佳的工作状态,也能让节能发挥出最大作用,这是各项技术不断发展的最终结果,同样也是趋势。

1.2.2柴油机电喷控制方式

在现代化的柴油机当中包含着很多复杂的技术,例如:共轨、电控喷射等。本文介绍的电喷柴油机在汽车等行业已经开展,但是,在大型的机械使用工程场合倒是刚刚开始,应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普遍的推广使用。该种电控喷射系统是对喷油时间进行控制,从而调节整体的负荷值。该种系统中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执行结构、ECU以及传感器等。主要功能是对喷油系统进行有效、快速的控制,并且一切依照于电子技术,实现对整个过程的监控和实时化的管理。在对实际机械进行监控的过程中,通过对转速和温度等数据的监控,将这些数据快速有效的传送给计算机,通过专业化的数据比对,找寻到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最终驱动喷油系统使其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

在工程机械当中,市场使用柴油机进行相应的电喷控制技术,这样可以保证喷油泵循环供油系统的供油量不会受到机械设备转速等问题的影响,这样可以保证大型机械设备保持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而且整体动力系统有反应速率快、油量消耗少,并且相应的效率有不少提高。因此,工程机械使用柴油机来实现电喷控制技术是节能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内容。

2、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对上述方式措施等分析,液压传动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会导致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急剧降低,例如:效率低、成本比较高、会相应的污染环境、产生较大的噪音等,这对我国一直推崇的节能、绿化、可持续性发展相违背。因此,我们应该重点着力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研究,为了可以相应的提高液压传动的竞争能力,应该不断的扩大其涉及到的领域,在现有的液压传动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仔细研究,不断改进其技术措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投放到技术研究当中,稳固自身优势、规避自身缺点,让工程机械液压技能技术之中注入新的血液,这样可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趋势和需要。

对于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专家和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些认为需要提高效率、不断完善系统的设计、提高环保意识等,在原材料的选择和新技术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又有学者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即将液压技术和电子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整个液压系统更加具有韧性,逐渐提高其自身的智能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和施工效率,有效的解决了效率低下、大量的维修投入等问题,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施工的积极性等。

针对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改进方向,但是,液压机械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沿着技术改进和维持环保道路发展,在满足各项要求的同时逐渐进行完善。要达到节能的目的,就应该减少相应的损失、防止出现泄漏等严重事态,从而沿着节能环保的道路快速前进。不断投入智能化的控制技术,采用新型的材料和方法,沿着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工程机械液压施工当中,节能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液压技术的发展严重涉及到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因此,节能技术不但涉及到成本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液压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助力作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液压技术当中投入智能化的控制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这样才能在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系统性能、降低施工成本、环保节能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才能沿着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快速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庆丰,张彦廷,肖清.混合动力工程机械节能效果评价及液压系统节能的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41(12).

[2] 杨力夫,孙辉,景军清,孟庆勇.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的节能研究[J].工程机械与维修,(1).

2.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篇二

自1991年1月美国环保局 (EPA) 首先提出实施“绿色照明 (Green Lights) ”和推进“绿色照明工程 (Green Lights Program) ”的概念以来, “绿色照明”作为提高照明质量的重要途径, 很快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推进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和发展。1993年11月我国国家经贸委开始启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 并于1996年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绿色照明”其具体要求主要有:照明电气系统的可靠性、便于维护性, 达到节能和环保目的。

光亮度的适宜性——适宜的照度 (国际单位lx) 。

光环境的舒适性和良好氛围——恰当的光色f色温国际 (单位K) 和好的显色 (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显色指数Ra) 。控制令眼睛不舒适的眩光 (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眩光指数UGR) 。

2城市居住区照明“人本”、“绿色”的节能设计原则

基于以上社会发展对城市居住区环境照明的要求, 我们为较理想的城市居住区照明提出如下节能设计原则:

①居住区晚间光环境品质整体提升, 构筑以人为本的、适宜的人居环境;②推广住区功能照明与景观照明的新理念和新方法;③根据住区照明系统不同的发展状况, 制定有针对性地具体控制指标;全方位推广绿色照明设计, 应用节能、长寿型的光源及灯具;控制光污染和光干扰。

3绿色照明工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的规模开始快速增长, 而且目前仍在不断扩大。虽然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照明工程的发展是正常的而且必要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绿色照明工程的发展中也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从导致绿色照明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必然因素和不合理因素之间的差别只是一个尺度把握的问题。

3.1 绿色照明工程发展的必然因素

(1)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的占地面积和建筑的规模、数量不断增长, 这样绿色照明工程的总规模就会随之不断扩大。

(2) 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对生活质量和环境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现在人们不但要求提高生活、工作的室内环境的亮度以及美观效果, 而且由于夜间活动越来越丰富, 对于城市的夜间交通和景观绿色照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3) 现在的许多商用和公共建筑甚至住宅建筑中, 由于规模较大或是为了满足外观设计上的要求以及地下空间的利用, 完全依靠太阳光进行室内绿色照明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所以必须借助或完全依靠人工光源。

(4) 一个城市为了改善城市形象、提高旅游吸引力、美化城市夜间景观并改善居民的晚间活动环境, 就需要对整个城市的道路、沿线建筑、景观环境以及重点建筑进行适当的夜间绿色照明。

(5) 绿色照明产品的发展使单位绿色照明能耗降低, 而且增加了绿色照明设计的灵活性。这些在一定程度也刺激了绿色照明工程发展。

3.2 不合理因素

导致绿色照明工程规模扩大的不合理因素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认识不足。对绿色照明质量的要求过高而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就是在绿色照明设计中缺少整体规划, 对于能源的分配和利用不够合理。

(1) 在室内绿色照明的中, 有时人们要求的亮度或绿色照明效果超出了实际需要, 这样不但扩大了工程的规模, 同时增加了工程的复杂性和设计、施工难度, 而且会对绿色照明产品、资源和能源造成浪费。

(2) 在室外泛光绿色照明工程中。一个城市、一片区域或是单座建筑都有可能因为只注重效果而不考虑实际情况造成浪费。一方面是缺乏层次, 尤其对一个城市和一片区域而言, 在一些不需要照亮的地方也可能由于追求全面明亮的效果而照亮, 而且可能会因为整个环境过于明亮而无法突出重点;另一方面是亮度和色彩丰富度超过实际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

(3) 在一些建筑中有时会为了追求表现效果或是大量布置广告牌位而影响室内太阳光采光的效果, 有的甚至根本不考虑对太阳光的利用。

4城市居住区及道路绿色照明节能技术

4.1 城市居住区及道路绿色照明节能技术

优秀的绿色照明设计应该在实现良好的绿色照明效果的同时满足技术合理性和经济性。但在目前的绿色照明设计中一般比较注重绿色照明效果, 对于施工的复杂度、维护的便捷性以及运行、管理费用等考虑不足。

(1) 绿色照明效果。

确定绿色照明效果主要是根据建筑的性质、形体特点、使用功能以及周围环境确定照度、色彩搭配以及明暗对比关系。

(2) 光源选择。

选用光源主要是根据场所的特点、要求和建筑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光源类型和光色, 并优先选用节能效果好的电器附件。

(3) 灯具选择。

灯具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灯具安放的位置、安装空间的限制以及使用场所的条件等确定。在灯具选择时应该优先选用效率高、配光和眩光控制适合使用场所并且IP等级符合使用环境条件的灯具。

(4) 电器附件选择。

电器附件主要包括镇流器、启辉器、开关以及安全控制设备等。电器附件的选用主要考虑其与光源、灯具的配套能力、节能能力、安装更换便利性和自动控制能力。

(5) 维护运行。

绿色照明是一个系统工程,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使用, 所以在进行绿色照明设计时必须考虑为保证绿色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而需要的维护、管理工作能够方便进行, 而且可以降低其运行费用。

(6) 安全措施。

目前绿色照明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 一个工程就可能需要大量的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不但可能会毁坏整个绿色照明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可能会引起火灾导致整座建筑的倒塌, 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和损失。

(7) 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绿色照明工程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除了要合理的设计外还要准确施工, 所以必须提供完善的施工方案。

4.2 城市居住区及道路绿色照明节能技术施工中的应用

绿色照明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系统, 包括供电系统、各种线缆、灯具、光源、电器附件、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装置、固定装置和其它附件, 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技术、经济性都会对整个绿色照明系统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在进行绿色照明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时必须全面考虑。在进行绿色照明工程施工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尽量隐藏灯具和线路。在不能隐藏的情况下不能对建筑的原有外观造成太大的影响, 尤其不能损害建筑的结构部件。

(2) 要方便工程的施工以及运行期间的监测、日常维护和零部件的更换。

(3) 确保灯具、线路等外露设备适合使用环境条件, 并且不易遭受人为破坏。

(4) 保证电气部件的运行安全和安全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4.3 节能分析方法

4.3.1 灯具节能分析方法

灯具节能分析的过程是先分别计算外壳和光源的基本费用, 再将二者的基本费用加上维护费用和电费作为灯具的总费用。外壳的基本费用包括的材料费、安装费、光源的基本费用为材料费;灯具的综合费用包括材料费、安装费、维护费 (包括一般维护和更换光源的费用) 和电费。为了使分析结果清晰、统一, 以上费用均以年平均费用形式计算。对实际工程选用的灯具进行节能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工程使用地点、灯具使用环境、维护保养等实际情况, 所以在计算各种费用时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4.3.2 光源节能分析

光源节能分析除了要计算光源的材料费外还应该计算消耗电能的费用。这是因为耗电的多少与光源的功率有直接的关系。

5结束语

许多国际照明组织和国家对居住区道路照明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但我们注意到, 一方面国外居住区在居住模式、发展历史、人文背景和硬件环境上与我国特有的大规模、集中式的城市居住区形式有较大差异, 其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法能不能直接利用, 能利用多少都需要分析与甄别。城市居住区及道路绿色照明节能技术还需要我们去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M].2004.

3.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篇三

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逾500位行业专家历时一年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会今日在沪正式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代表委托方做主旨报告,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委托,宣读技术路线图序言,并代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进行内容发布。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项昌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处长佘伟珍,以及来自行业组织、国内外主要汽车企业集团、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以及技术路线图指导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8个专题研究小组等100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主持。

瞿国春首先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协同加快推进汽车强国建设》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这标志着建设汽车强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汽车行业必然承担的重大使命。”

他还介绍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汽车行业管理部门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在汽车中长期规划编制、政策优化升级、重大创新工程、技术路线图深化研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谈到汽车技术路线图时,他强调,技术路线图为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明晰了重点和路径,这是振奋人心的专家共识,希望成为行业一致的行动指南。关于路线图的推进,他指出要持续开展路线图动态研究和评估,并推动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通过创新资源联合,成立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多渠道布局前瞻基础技术,依托路线图院士专家平台,打造满足汽车强国建设战略咨询需求的高端智库平台,为汽车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决策支撑服务。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托,代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进行内容发布。据介绍,本项技术路线图描绘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总体目标是:至2030年,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提出的“2030年达峰”的承诺和汽车产业规模达峰之前,在2028年提前达到峰值,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并有效普及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持续创新能力和零部件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主要里程碑是:至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5.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4.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15%。至2030年,乘用车新车油耗3.2升/百公里,商用车油耗同步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在上述重大目标指引下,路线图进一步凝练关键技术,明晰路径,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要突破口,以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升级为重点,以智能化水平提升为主线,以先进制造和轻量化等共性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汽车产业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高品质。在此基础上,路线图进一步提出了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七大领域,并分别形成了各自细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权威性、广泛性、引领性、国际性、跨界性等六项原则,组织召开了60余场专家研讨会、头脑风暴会,预判技术方向、筛选关键技术,达成了广泛的行业共识。相对于同类研究,除了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积极参与之外,产业界的深度参与是本项技术路线图编制的独特特征之一,六大汽车集团技术负责人、院士专家共同组成战略咨询委员会,前16家整车企业选派专家参与,中石油、中铝、宝钢、华为、中兴等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相关专家共同参与。此外,编制过程也充分吸纳了通用、丰田、日产、宝马、博世、大陆、AVL等国外汽车集团全球技术负责人及其代表参与路线图讨论。本次发布会之后,编制小组将持续跟踪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深入准确把握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适时对路线图进行动态的评估和修订,切实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指引。

据悉,本项技术路线图发布会是2016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同期重大活动之一,本年年会吸引了国内外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约2300人,同期有数十场专业会议举行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进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是中国汽车工程界专业性最强、规模最大、最受行业认可的技术交流和展示平台。

与会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着重强调节能与新能源,其实我们应该更重点的注重节能,因为我有上汽的工作经验,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讲,现在的企业是有能力在节能达标,甚至达到零排放,所以这次技术路线图的发布,更明确了企业技术研究的方向。”

与会人士表示,新能源车骗补问题暴露出产业政策也可能失灵,不仅导致产业政策预想的目标不能达到,还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后期,国家可能通过一系列政策,对新能源车产业各方面进行管理,以保证行业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不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方茂东则表示,“这次发布的只是一个路线图,相当于从技术层面给予整车厂研发方向指导,而骗补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对骗补的影响很小。”

瞿国春表示,“新能源技术路线路线方向已经确定,未来将向专题化、持续化发展,支持政策也会在后续发布。”

4.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篇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于永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新疆能源建设暨节能输电技术高峰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这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会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我国能源正在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努力开创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次论坛的召开恰逢时机,大会邀请了国内众多单位和学者,就新疆能源建设及最新的智能化、节能化输变电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交流,意义深远,必将对今后新疆的能源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变电工从新疆创业起家,到今天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变压器产品研制基地,已经研制成功并投运1000kV交流特高压变压器、并联电抗器,同时在电线电缆、新材料、太阳能核心控制部件研发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实在可喜可贺!中国电科院是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近年来,我院与特变电工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已经开展了深入合作。在特高压领域,我院和特变电工等单位一起就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研发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在特高压换流变油纸绝缘研究方面也正在进行相关合作;在智能电网领域,我院联合特变电工等多家单位一起成立了智能高压设备技术合作研究组织,在一次设备智能化研究方面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信通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取得更大的成果,为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疆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物产富饶、风景秀美,具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同时也蕴藏着大量的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新疆能源外送具有距离远、容量大等鲜明特点。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大力推进±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同时也在加快大规模风电并网技术方面的研究,计划通过特高压输电建立“电力空中高速公路”,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我院正组织优秀科研力量全力参与核心技术研发。基于此,本次论坛的召开对于促进疆电外送,推进输变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流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输变电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5.《能源与节能》征稿启示 篇五

《能源与节能》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山西能源研究会,山西节能研究会共同主办、以及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的优秀能源综合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4-1267/TD;国际刊号:ISSN17674-3997;国内邮发代号:22-243;国外邮发代号:Q8841,月刊,开本为大16K。

《能源与节能》创刊于1996年,本刊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我国能源经济现象,报道能源与节能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探求我国该领域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积极普及节能知识。同时为从事教学、管理、科研、以及广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就能源、环保及节能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政策研讨、理论交流及节能和环保等新技术推广的平台。

《能源与节能》立足宣传贯彻国家能源与节能的战略方针政策;报道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登载有关领导对能源与节能工作的重要讲话;发表能源与节能工作者的学术论文、技术专利;探讨与能源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国内外能源开发与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减排、节能环保的典型经验;促进国内外能源与节能领域的信息、产品、技术交流;承揽能源与节能市场需求的各类广告,服务于全国能源与节能事业发展。

1、栏目设置:

工作研究能源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高新技术能耗检测学术探讨水利建设煤炭资源再生能源应用等

2、来稿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语句通顺。

(2)来稿篇幅以3000—4000字符为宜,(3)来稿格式务必规范,论文应包涵内容摘要(中英文对照),关键词(中英文对照),正文,结语,参考文献

A、摘要:300字符以内,摘取文中主要论点,请勿使用“本文认为”之类的提示性语语言。

B、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可选3-8个,请勿选择“评析”“思考”等通用性词语作为关键词。

C、正文内内标题的层次序号采用

一、(一)1.(1)……

D、参考文献:录著内容依次为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专著为M,期刊为J,报纸为N,论文集为C)、文献出处或出版项、文献起止页码(仅对著作)。具体格式可参见本刊各篇末的参考文献项。

3、来稿需有完整的作者简介:按出生年份、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工作单位、职称、学位和主要研究方向等一一列出。

4、凡获省级以上资助而产出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5、.来稿无需提供打印稿,只发送电子邮件即可。发送电子邮件时,务请将文稿以附件形式发送,并在邮件正文中写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或求学院校、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并在邮件主题中标出作者姓名。请勿一稿多投。若4个工作日内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回复意见,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6、文责自负

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删节权,不同意删改者请声明。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7、为促进学术交流,鼓励广大读者踊跃投稿。稿件录用后,发录用通知。出刊后,赠每位作者杂志一册。根据作者要求可发论文证书。

8、广告录入

《能源与节能》面向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及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赠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国驻华使馆,商务,经贸机构,有关能源与节能行业组织等;直投国家大型能源与节能企业和全国重点耗能企业、各省市煤炭公司、电力公司、石油天然气公司、煤层气企业、手电、风电、氢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企业以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和生产企业等。同时现面向广大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征收广告版面。有意者可电联编辑部。

《能源与节能》编辑部

电话:***

联系QQ:***3509

6.机械隔离与能源防护方案 篇六

为促进机械防护与能源隔离活动的有序开展,结合业内机械防护与能源隔离先进企业典型经验及办法,初步拟定本操作方法建议。本建议仅为概括性指导,并未涵盖各单位内具体作业场所、设备、工艺流程全部范围,仅作为各直属矿山、公司实施此次活动,特别是能源隔离活动的重要参考。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具体规程、方法。

第一部分 机械防护

一、定义

防护装置:有效的防护装置是指在机器正常操作期间,所有员工都无法进入到达机器危害点的通路,包括上、下、四周以及通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使人员与危险部位脱离接触。

防护方式:采用栏杆、防护罩(网)、联锁装置、红外线检测、安全垫等方式限制人员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到移动、旋转、切割、冲压、弯曲、夹紧点等部位。

种类:联锁、栏杆、防护罩、警示标志。

二、操作方法建议

机械防护作为常规的安全管控手段,河钢矿业各单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管控体系。2017年,机动供应部重点对运输皮带的安全防护进行了要求,要求所有运输皮带两侧人员可能通过的地方,皮带距离通道高度低于两米的,必须加装防护栏杆,目前部分单位正在认真整改中。按照集团近期工作要求,针对机械防护工作,重点提示如下:

1、机械防护的核心目的是减少人机交互。

2、厂区实施人车分离制度,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分开设置,用联排的水泥墩隔开,交叉路口设置斑马线。

3、车间内有车辆使用的,如叉车,运输钢球车辆等,也要严格区分车辆区域与人行道路,用水泥墩隔离。

4、贴近设备的防护要使用防护网,不能只使用栏杆,防止手臂伸入触碰运行设备。

5、防护栏杆与设备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保证超过手臂触及的距离。

6、防护栏杆的门建议安装联锁开关,设备运行中如有人打开栏杆的门,则立即触发联锁开关动作,联锁保护强制停车。栏杆的门与运转设备保持合适的距离,保证人员触发联锁开关后正常步行到能触及设备的位置时,原运转设备已经完成停车,达到静止状态。

7、移动设备管理:包括天车、叉车、汽车、电瓶车和人行通道。对所有移动设备编制管理制度,制定各种周期和类别的点检表。

8、天车吊具实施安全色标管理,每月一种安全色,每天使用前须进行点检。

9、叉车管理采用3米线法则,在叉车工作时,人与叉车须保持3米的距离。在叉车上安装声光报警器并安装蓝色投影灯,在视线受阻区域,人员可以通过投入到地面上的光斑确定叉车的位置。使用手表报警器,叉车上安装发射装置,附近工作人员佩戴手表接收装置,设置报警距离,达到报警距离时手表振动并发声报警。

10、天车吊钩上安装蓝色投影灯,投影随吊钩的升降变化光圈直径,警示操作人员不能进入到光圈中,以防坠落伤害。

第二部分 能源隔离

一、术语和定义

1、危险能源

不加控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电、机械、化学、热/冷、势能(任何压力的 蒸汽、一个大气压以上的压缩空气、真空、一个大气压以上的加压液体、弹簧、张力杆、配 重等)、放射能或任何其它形式的能量。

2、能源隔离

在作业或生产运行过程中,为了防止能量(包括气能、液压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及核能等)泄露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或环境污染等损失,对可能产生泄露的能源采用盲板盲死、关闭控制性阀门等措施实施隔离的方式。

3、个人锁

只供个人拥有和使用的安全锁,每人只有一把安全锁。

4、集体锁

成套的锁,一套锁只有一把钥匙;钥匙一般和一套锁放在一起;使用时配合锁箱,钥匙放箱里。

5、上锁设施

保证能够上锁的辅助设施,如锁扣、阀门锁套、链条等。

6、“危险禁止操作”标牌

用来对设备作整体性的管制,有清楚的警示信息、锁具管理者的联络方式等信息的标牌。

7、设备

适用能源隔离的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 •配电盘与开关 •泵 •压缩机 •管线

•锅炉、压力容器及其附件 •加热及通风系统 •室内管线系统

•含放射能的计量与仪表设备(如核子称、浓度计)•含势能的设施(如弹簧、张力杆、配重)与仪表设备

二、职责

1、作业区域负责人员

负责向工作人员告知能量隔离点,并确保工作人员正确上锁。负责制定能量隔离方案,切断能量,维护整个设备所属区域安全。负责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能源隔离单,作业结束后回收锁具和标牌。

2、工作人员

按照程序正确上锁、挂签、测试以及解锁。有权要求对隔离点及隔离措施进行检查、验证,并增加必要的隔离措施。将锁及标签置于正确的位置并保存个人安全锁。

3、监护人员

由设备区域负责人员指定并授权。负责监控能量隔离方案的实施。负责监控能量隔离过程中的区域安全。负责隔离后工作场所和设备隔离区域的安全检查,确认工作现场安全后,汇报设备区域负责人,监督解除和回收锁具和挂签。

三、能源隔离程序

1、工艺流程、气能、液压能、热能及机械能的隔离 1)盲板隔离注意事项

①确认盲板的直径和厚度满足要求。②确认设备已经泄压和排空。

③明确设备或管线内曾经盛装过的产品或材料。如果这些物质有害,需要佩戴防护用品。

④拆除法兰螺栓时至少预留两个相对的螺栓,然后松开螺栓但不能将螺帽完全拆下。

⑤作业人员要从侧面将法兰分开,即便有突然的液体和气体释放,也不会直接对人喷射。

⑥在安装永久性盲板时必须使用新的密封垫片,确保能源隔离效果。

⑦要将盲板安装在离容器或设备最近的法兰上。2)双截断与放泄注意事项,示意图如下:

①截断阀的密封效果要好,且应进行上锁。

②自动阀不得用作截断阀,如果要用自动阀得用作截断阀时,必须先关闭该阀,然后使其 自动功能失效。

③放泄阀的其尺寸大小应满足在关闭截断阀时能通过的最大可能泄流量的要求。3)单截断阀隔离注意事项

①作业时上游截断阀的排污口(如果有的话)要常开。

②不得使用单截断阀的情况: 管线、设备压力超过10MPa及阀门尺寸大于150mm。阀门曾发生过严重的泄漏。

存在严重危害人员安全的酸、碱或其它毒性流体。

2、电气隔离

1)对电气隔离进行隔离时,隔离用的锁应该锁在设备的电源开关或者合适的电路开关上,或在两个地方都进行上锁隔离,隔离锁的位置应尽可能的靠近被隔离的设备。

2)电气隔离必须由持证上岗的电工执行。

3、隔离方法的选择

根据对能源隔离效果的不同,制定能源隔离方案时要优先选用盲板隔离、然后是双截断与 放泄,最后选用单截断阀隔离的隔离方式。

4、上锁、挂牌要求

执行上述能源隔离方法时,凡是通过关闭阀门、开关等进行能源隔离时,为了防止误操作使能源泄露,必须采用上锁的方式,如果的确无法上锁,要对执行能源隔离的设备悬挂“危险--请勿操作”的警示牌,并告知相关人员。

四、能源隔离原则

1、检维修作业过程中短期能源隔离原则 1)工艺管线系统检维修作业时,应针对与检修管线直接连接的上下游带压的阀门制定能源隔离方案。

2)压力容器检维修作业时,应针对作业压力容器进口、出口阀门及与其直接连接且上游带 压的阀门制定能源隔离方案。

3)放空、排污系统检维修作业时,应针对与作业管段直接连接的上下游带压的放空、排污 阀制定能源隔离方案;对于放空、排污系统与上游连接管线过多的情况可以考虑结合使用上述 几种能源隔离方法。

4)在工艺系统设备的检维修作业超过一天时,应针对正在检修的系统、设备上下游带压阀 门制定能源隔离方案,要求在作业过程要一直保持能源隔离状态,直至检修作业完成方可解除。

2、生产运行过程中长期能源隔离原则

1)对存在隐患停用的工艺设备,应使用盲板将设备上下游带压阀门盲死,或者通过关闭截 断阀并实施上锁的方式实现能源隔离,避免因误操作等原因导致设备损坏。

2)对下游未投运的系统、设备,应使用盲板将上游带压阀门盲死,或通过关闭该阀门并上 锁的方式实施能源隔离。

3)根据生产运行需要可关闭停用的流程(计量比对流程),并对起能源隔离功能阀门上锁。4)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进行长期能源隔离时需使用部门锁执行上锁功能。

3、电气系统能源隔离原则

1)电气系统检维修作业,应关闭控制检修电路或设备电能来源的电源开关或电路开关,并进行上锁或悬挂“危险—请勿操作”的警示牌。

2)电气系统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对停用的电路或电气设备,应关闭其控制电能来源的电源开关或电路开关,并进行上锁或悬挂“危险--请勿操作”的警示牌。

五、上锁管理程序

1、上锁用具分类

主管个人锁:只能由主管使用的一套锁;一把钥匙可以开所有的锁;每位主管都有这把钥匙。

员工个人锁:作业人员用来个人挂锁;一把钥匙开一把或多把锁;挂锁后,钥匙由各使用者保管。

集体锁:成套的锁,一套锁只有一把钥匙;钥匙一般和一套锁放在一起;使用时配合锁箱,钥匙放箱里。

2、个人上锁

个人上锁是指单人作业时对隔离点的上锁, 有两种形式:

单个隔离点的上锁:对单个隔离点用个人锁直接锁住隔离点即可; 多个隔离点的上锁:对多个隔离点的上锁需使用集体锁,作业人员使用集体锁对所有隔离点上锁,上锁后将集体锁的钥匙集中存放在锁箱中,再用作业人员的个人锁对锁箱上锁。

3、主管个人锁和员工个人锁

通常,在员工上锁之前,先由其主管上锁,主管锁永远是头一个挂上,最后一个取下;换班时或某一工作期结束时不必换主管锁,但必须做交接班记录;个人锁和标签有效期为一个班次或一个工作期。

在满足下列所有条件后,不必要求主管上锁:此项工作只能由该设备所属区域的人员(设备的主人)完成;工作要在一个班次内完成 ;锁点在五个或五个以下(如:非组锁); 区域主管或其指定人许可。

4、集体上锁

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作业时对隔离点上锁,分为多人对单个隔离点的上锁与多人对多个隔离点的上锁两种形式。

多人共同作业对单个隔离点的上锁有两种方式:所有作业人员将个人锁锁在隔离点上;使用集体锁对隔离点上锁,集体锁钥匙放置于锁箱内,所有作业人员的个人锁上锁于锁箱;

多人共同作业对多个隔离点的上锁, 集体锁用于锁现场隔离点,集体锁钥匙放置于集体锁箱内,所有作业人员的个人锁上锁于锁箱。

5、解锁方式

解锁分正常解锁和非正常拆锁。

正常解锁:工作完成后,由上锁者本人进行的解锁;在确认所有工作完成后,每个上锁挂签的作业人员应亲自去解锁,他人不得替代。集体锁的解锁应在所有作业人员集合后,确认人数、个人锁及标签无误后再统一进行解锁,并按照集体上锁清单逐一确认并解除集体锁及标签。

非正常拆锁:上锁者本人不在场或没有解锁钥匙时,且其危险禁止操作标牌或安全锁需要移去时的解锁。如有上锁挂签的人员不在现场或没有钥匙时,拆锁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与上锁人联系并取得其核准;第二,生产及维修的主管双方确认具体情况方可拆锁,需要确认的情况包括--确知上锁的理由;确知目前工作状况;检查过相关设备;确知解除该锁及标牌是安全的;在该员工回到岗位,告知其本人。

6、安全锁具与危险警示标签的管理 安全锁应明确以下信息:

个人锁和钥匙归个人保管并标明使用人姓名; 集体锁应在锁箱的上锁清单上标明上锁的系统或设备名称、编号、日期、原因等信息,锁和钥匙应有唯一对应的编号,集体锁应集中保管,存放于便于取用的场所;

标签的设计应与其他标签有明显区别; 标签应包括标准化用语(如“危险,不许操作”或“危险,未经授权不准去除”);

标签应标明员工姓名、上锁日期、地点及理由; 标签不能涂改,一次性使用,并满足上锁使用环境和期限的要求。使用后的标签应集中销毁,避免误用;

制定备用钥匙控制程序,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接触备用钥匙;

上锁设施的选择除应适应上锁要求外,还应满足作业现场安全要求;

制定安全锁具和危险警示标签采购、保管、分发、使用、销毁的管理程序和相关记录。

六、总结能源隔离上锁挂牌十大要点

1、作业之前,确定在启动上锁/挂牌前,辨识所有危险能源;

2、工作中适当的隔离已到位,相关的隔离已有保障;

3、在能用锁的地方,不单独挂牌, 在不能用锁的地方,制定专门挂牌程序;

4、进入上锁区域的人员都将考虑可能会暴露于危险中;

5、沟通上锁/挂牌的状态;

6、在能源去除和隔离之前, 都将考虑是有危害的;

7、必须实施有效的试验步骤;

8、对于所有的电气危险,必须实施断电试验;

9、任何时候隔离“动力源”,比省时间、省钱、避免麻烦、方便或提高产量更重要;

10、“上锁”及“危险禁止操作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措施。

七、能源隔离上锁挂牌成功要点

1、各级领导对上锁挂牌高度重视,并落实到行动;

2、上锁挂牌规范要求与其他安全管理规范相整合;

3、必须在现场核实每一个细节;

4、注重对规范实施情况进行审核;

5、永远有时间做上锁挂牌;

6、上锁挂牌成功的关键是--做对每一上锁挂牌步骤。

八、能源隔离培训

1、在三级教育、作业前安全会前,涉及能源隔离、上锁操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本规定培训。

2、培训内容必须包括: 1)如何识别有危害的能源; 2)能源隔离方法; 3)上锁目的;

4)设备意外通电的危害; 5)阀门误操作的危害。

7.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篇七

1.1 2010年前建造的游泳馆, 作为热能使用的能源主要有:

燃气 (油、煤) 锅炉、电锅炉 (电加热器) 、市政蒸汽等。由于市政蒸汽供热局限性较大, 而电锅炉对整个项目的电容量要求太高, 所以这两个热源一般运用很少。

这类能源的最大问题是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环境污染大;室内湿度大、环境差, 对装修腐蚀严重, 往往3~5年就产生巨额的二次装修改造费用。

1.2 2010年后建造的游泳馆,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新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热源以前的, 更多的泳馆开始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地源热泵等, 泳馆专用除湿热回收空调也被广泛使用, 但大多数游泳还主要是一种或二种的组合, 节能效果还不够完善。

1.3 以上几个能源的对比如下

1.3.1 燃气锅炉。燃烧天然气提供热量稳定性好, 效率高相对来说不太经济, 运行费用较高。

1.3.2 空气源热泵。

与空气进行换热提供热量。用少量电源提供大量热量, 能效比高, 节能效果明显。能效比受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较大。

1.3.3 太阳能。

吸收太阳光照射的热量。绿色能源, 节能, 运行费用低。受光照影响较大, 使用有区域限制.

1.3.4 地源热泵。

与地下土壤或地下水换热提供热量。具有空气源热泵的优点, 同时比其供热的稳定性高很多。对热平衡的要求很高, 不太适用于单体泳馆这种高耗热量低耗冷量的建筑, 同时对土壤环境有一定影响。

1.3.5 泳池除湿热泵。

回收空气中热量给池水或空气加热。回收热量, 降低泳馆能耗, 有效降低运行费用, 只是热量的回收利用, 不能作为独立热源单独供泳馆使用, 需要其他热源辅助。

各种热源都有自身的优缺点, 那么怎样通过几种热源的组合使用, 使各热源之间优劣互补, 达到既能保证泳馆稳定运行, 又能最大程度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就是目前游泳馆节能控制的重点。

2“碧浪科技”在泳馆节能技术与新能源的应用

江苏碧浪水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游泳馆节能机电设备的工程, 集设计、生产、施工为一体, 近几年结合自身设计施工特长, 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在行业内最早将“水处理”+“除湿热回收”+“地采暖”+“热水锅炉”+“空气源热水”或“太阳能热水”的组合热源系统配置应用到游泳馆机电设备系统中, 一步解决游泳馆水体恒温、空气调节、除湿热回收、淋浴热水、组合能源等技术工作。根据春夏秋冬季节来分别组合使用, 从而达到全年节能、泳馆不亏、多盈利的目的。

2.1 系统组合基本概念

2.2 系统工艺流程图及简要说明

2.2.1 水处理+除湿热回收系统工艺流程图

2.2.2 组合热源系统工艺流程图 (热水锅炉/空气源热泵/太阳能)

“江苏碧浪”结合各个系统各自的优缺点, 在不同的季节各系统进行转换, 将每一个系统的特点扬长避短。

3 实际案例分析

无锡某游泳馆为独立建筑, 泳池池水面积50×21=1050m2, 设计平均水深1.5m设计水量1540m³, 设计水温27±1℃。泳池池厅面积为1650m2, 池厅有效高度6.9m, 总有效体积约11500m³, 建筑屋顶采用钢网架保温顶结构, 建筑墙体围护。

3.1 设计参数及热源设备选型

根据规范要求, 本工程池水温度设定为27℃, 室内空气温度取29℃, 泳池水设计初次加热时间为48h。

根据无锡地区气象资料, 游泳馆四季运行模式持续时间及参数见表2。

根据《游泳池给水排水技术规程CJJ-2008》计算, 维持泳馆日常运行的热功率见表3。

综合上述数据可知:泳馆的最大耗热量初次加热为733k W, 日常用热为751k W, 取两者大的751k W作为泳馆的设计热负荷。

本工程最终选用两台300k W燃气热水锅炉, 六台20HP空气源热泵, 23套SLL4715-50-D/H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作为热源。

系统运行操作说明:

(1) 夏季运行时, 20HP空气源热泵供热量为95k W (已考虑热效率) , 6台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时考虑分组, 恒温热量由空气源热泵分组完成, 淋浴热水由太阳能提供, 除湿热泵开启夏季模式, 除湿及为泳馆提供空气制冷负荷, 锅炉系统停用。

(2) 春秋季运行时, 当采用通风除湿时 (50%时间) , 由四台空气源热泵给泳池水恒温, 两台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供淋浴用水;当采用除湿热泵除湿时 (50%时间) , 由两台空气源热泵给泳池水恒温, 两台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供淋浴用水, 两台备用, 除湿热泵提供除湿及空气温度热负荷, 锅炉在特殊日期 (连续阴雨模式) 提供备热负荷作为后备设备。

(3) 冬季运行时, 两台燃气锅炉供池水恒温、地暖供热及空气辅助加热负荷, 六台空气源热泵供淋浴热水, 太阳能在光照好时对淋浴进行补充。

(4) 初次加热运行时, 二台锅炉满足池水初次加热的需要。

3.2 泳馆运行费用分析 (能耗部分)

泳馆常年运行, 每春秋季度有两天对场馆进行检修清洗消毒, 两天对池水进行加热, 做营业准备, 其余时间正常运行。

锅炉热水系统换热效率按92%计算, 燃气热值按8500KCA/Nm3计算, 每立方售价以2.9元/Nm3计, 电费按0.81元/度计。

现按季节进行如下的运行费用分析:

(1) 初次加热

春秋季空气源热泵提供457k W费用约:8000.00元夏季冬季不产生。

(2) 水体恒温及空气温度维护

(1) 春秋:50%时间采用通风除湿工况时泳池恒温费用约100000.00元50%时间采用冷凝除湿工况时泳池恒温费用约35000.00元。

(2) 夏季:2台空气源热泵提供初夏水体恒温费用约:38000.00元;后续由除湿热泵回收热量提供恒温。

(3) 冬季:由锅炉提供所有热量, 天气好时空气源热泵可辅助一部分, 费用约366000.00元。

(3) 淋浴系统

(1) 春秋季:先由太阳能提供, 热量不足时2台空气源热泵提供, 费用约38000.00元。

(2) 夏季:全部由太阳能提供, 无补充加热运行费用。

(3) 冬季:由锅炉提供所有热量, 天气好时太阳能为水箱提供部分热量, 费用48000.00元。

(4) 小计:春季:181000.00元, 夏季:38000.00元, 秋季:181000.00元, 冬季:414000.00元。

(5) 全年热负荷费用合计:

3.3 与常规单一热源运行对比

如果泳馆采用单一燃气热水锅炉作为热源, 需要两台600k W的燃气热水锅炉, 经计算, 全年的运行费用约为1150000.00元, 与本工程采用组合型热源相比运行费用要多336000.00元。单一燃气热水锅炉系统总造价约80~100万元, 组合型热源系统总造价约150万元, 造价要高50~70万元, 但是节约的运行费用在2~2.5年左右就可以完全回收这部分的造价, 而设备的运行年限都在15年以上, 省下的运行费用相当可观。

结论

在保证泳馆正常运行的基础上, 将新型绿色能源与常规能源组合使用, 虽然在项目前期的投资上会增加部分, 但是从后期运行成本来说, 经济性相当之高, 同时这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

目前采用这种组合型热源的由江苏碧浪水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及施工完成的全民健身类游泳馆有:苏州平江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 (50m) , 无锡崇安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 (2个25m) , 无锡一中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 (50m) , 无锡锡山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 (50m) , 张家港君临新城全民健身游泳馆 (50m) , 浙江舟山普陀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 (50m) , 丹阳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 (50m) , 合肥环美家天下游泳馆 (50m) , 临沂青少年实训基地游泳馆 (50m) , 张家港中联铂悦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 (50m) 等等, 我们更希望这种节能、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能在全国更多的泳馆建筑中被推广使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的生活态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游泳作为一个全身型有氧运动, 也备受青睐, 于是游泳馆建设发展迅速, 但是其运行属于高能耗行业, 往往盈少亏多。随着国家节能要求的加强, 绿色能源的应用将渗透到各个领域, 怎样在保证游泳馆正常运行下, 将绿色能源应用到运营中, 降低能耗、建造新型绿色节能环保型游泳馆, 是每个泳池行业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游泳馆,高能耗,节能技术,新能源,结合应用

参考文献

[1]江苏碧浪水科技有限公司, 2011-2014.内部设计、工程调试专业资料、产品技术资料及企业标准[Z].

[2]游泳馆除湿热回收节能空调系统设计[Z].2013年中国制冷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 (江苏碧浪水科技有限公司获奖作品) .

[3]爱克AQUA泳池三集一体除湿热泵, 产品技术资料及企业标准[S].

[4]JGJ142-2004,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S].

[5]CJJ122-2008,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S].

8.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长远与当前 篇八

无论在《规划》中,还是在苗圩部长的演讲中,都提到对未来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安排。苗部长说:“未来十年,中国将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发展。一方面,实施以纯电驱动为取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以快速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这里,“纯电驱动”和“纯电动”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强调:“纯电驱动,好多人把它想象为纯电动,其实不完全是。”

《规划》中,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战略取向是纯电驱动。纯电驱动在当前应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从“八五”时期实施的国家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开始,多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研究,包括国家清洁汽车行动项目、“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等,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示范布局,即“三横三纵”格局。原先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原电动汽车和代用燃料汽车。原电动汽车的范畴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又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规划》中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规划》中明确提到的“纯电驱动”范畴仅仅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部分。有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应排除其他技术类型加入进来。

近几年来,国家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路,集中于节能与新能源两大领域。除了上述新能源汽车之外,将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节能内燃机等划归类为节能汽车范畴。《规划》正是这种思路的集中体现。有专家指出,由于《规划》的时间范围为2012~2020年,因此,比较重视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对于更为远期的技术和发展路径,例如燃料电池汽车,则没有做更多的具体描述。

长远与当前

如何看待国家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划分和再定义呢?对此,董扬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认为,《规划》是根据市场情况,根据技术发展自身的规律,制定出的比较合理的战略,包括了各种可能性和各种选项。

他认为,从世界汽车组织的观点,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政府应该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中立。在中国,不少人一直有一个思维定势,认为中国不能走弯路,必须找到一条捷径,而且只能走一条路。技术路线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存在一些假设和可能。如果认为只能走一条路,或者只能走捷径,那么,容易产生非此即彼的观念。比如,要么是纯电动要么是混合动力,要么是纯电动要么插电式混合动力。“我觉得这样的思路是非常狭隘的,非常有害的。”当前,国家逐步形成的思路,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长远、战略部分—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当前、战术部分—节能汽车,包括节能内燃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替代燃料等。

“为什么这么分?有两大理由。”董扬说,“第一,纯电动、插电式、燃料电池,三者列为新能源汽车,有两个条件。首先都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纯电动和插电式需要充电站建设;其次三者如果没有补贴,企业很难靠自身培养市场,市场化程度就不会很快提高。因此,必须要补贴。所以,这三者必须国家支持,才能发展。第二,节能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天然气、醇醚等都可以很快使用。轻度混合、天然气等直接就能用,醇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方便使用。中度混合需要比较明显的优惠政策,但是可以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使用。而且混合动力不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醇醚和天然气虽然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量不会很大,从总体上而言,节能汽车可以在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税收优惠的支持下,在一部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能推广了。”当前,真正能大量实现节能的是节能汽车。

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长远和当前、战略和战术的不同发展层次,董扬认为要看清楚,“不同层次,各自起的作用也不同。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是为未来探索方向的,在补贴情况下应该积极去做;节能内燃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技术是马上就要节油的,当前应该鼓励大家大量去做。这两者不能偏废。”特别要指出的是,“全社会有一种不愿意扎扎实实做工作的倾向。政府想要找到一条技术捷径,不想重复;企业希望政府明确哪个路线给优惠,然后他们才就做哪个。其实,很多基础工作,不能这样的,都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董扬说。

他特别强调,基础工作、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电池、电机、电池材料、电池的制造设备等等,都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努力才行。

前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调查发现,我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很多领域问题不少,与国外差距很大。董扬说:“举个例子,一方面有专家说,中国电动车和世界水平相差不大,另一方面,我们发现,电池的阳极材料要进口,阳极材料的制造设备国内也没有,阳极材料的专利我们也缺乏;隔膜要进口,隔膜的制造设备也没有,也要进口。目前仅仅阴极材料中国有一些优势。但是下一步,如果阴极材料不采用石墨而用具有更好物理、化学性能的材料时,我们的阴极材料,也会缺。不仅是电池材料,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问题。说我们与世界水平差不多,只是做了一下表面和初步的工作,真深入下去分析,很多方面差距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节能和新能源的资源博弈

对产、学、研而言,工作要扎扎实实地做下去。但是,正如董扬常务副会长所说,有些是需要国家补助,有些需要优惠支持。由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目前是并举发展,因此,有限的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如何分配,当前的工作重点如何选择,如何处理安排长远与当前的关系,成为一系列重要课题。

在苗部长的演讲中,也有两组数据:“力争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

无论是哪一组数据,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近期,中国汽车产业的节能工作(油耗控制)要上一个台阶;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规模和市场规模都要上一个台阶。

2012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三阶段乘用车油耗标准。该标准要求在2015年,我国乘用车油耗水平达到7升/百公里左右(相当于二氧化碳排放167克/公里),并且对企业平均油耗提出了要求。尽管三阶段标准给了3年逐步实施的时间,但很多企业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仍然也很艰巨,包括先进内燃机技术、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普通混合动力和代用燃料等多方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都是攻关难点,需要投入很大力量。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在用车辆估算大约有1万多辆,要实现2015年50万辆的累计产销目标任务很重。没有强有力的国家专项补贴和广泛的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价格高和使用不便所带来的难题,市场很难在数年之内大量接受新能源汽车。

另一组数据也很能说明当前的情况。根据新车船税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约能源的车辆,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辆,免征车船税。根据第一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和《关于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纯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目录(第一批)》的数据显示,目前共有节能车型49款(乘用车),新能源汽车154款(非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2款(非乘用车),燃料电池车(非乘用车)4款,以及42款纯电动乘用车和7款燃料电池轿车,可以享受这一政策。节能车型的数量之少,说明当前节能汽车的发展空间和压力都很大。

一方面,国家投入很多扶持资金,但相对于新能源汽车高昂价格而言,普通消费者还是接受不了;另一方面,对于节能汽车,减税具有很强烈的吸引力,但政策迟迟不落实。可见,要是按照目前《规划》的总体目标,国家需要认真研究和调配有限的财税支持额度,平衡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在财税支持上的分配比例。有人开玩笑说,节能汽车现在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有点扶持就能很快得到提升,而新能源汽车则是“润物细无声”,需要持续关注和资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不同阶段,不同任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等多方面问题,如何协调步骤,推进整体进程,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恐怕需要国家、行业和企业共同研究和探讨。

9.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篇九

1、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情况

1.1基因工程技术

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来源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激素类药物,一般从动物中提取,其资源缺乏,价格昂贵,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人或动物胰岛素合成基因分离后移植到微生物细胞中,并实现基因表达。

1.2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

微生物转化及酶催化工艺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酶与固定化技术结合弥补酶的不足,在制药界取得显著发展,如用大肠杆菌酞化酶生产6-APA、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乳酸菌转化蔗糖制备右旋糖醉等。生物制药技术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3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

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技术为开辟药物新资源、使微生物原料生产工业化、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临床应用之中,中草药数千种,其中89%来源地植物,初始靠手集野生资源,最后鉴于野生资源有限,及不断开发利用,难以满足需要,许多名贵药材如天麻、人参、当归、黄茂等均采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所含有效成份较天然植物含量高。

2、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2.1肿瘤药物

当前各种疾病中肿瘤的死亡率高居首位,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被诊断为肿瘤,死于肿瘤的患者达54.7万。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肿瘤的费用高达150多亿美元。肿瘤是多种机制导致的复杂疾病。现在仍主要运用早期诊断、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2.2神经性药物

现在利用生物技术治疗老年痴呆症、脑中风、帕金森氏病及脊椎损伤的药物,如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目前已开始Ⅲ期临床实验。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和脑萎缩硬化症的.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都开始Ⅲ期临床试验。全国每年中风患者大概60万,每年死于中风患者达15万。现在有效治疗中风症的药物不多,特别是很少有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CerestaL已被证明能对中风患者的脑力有显著改善和稳定作用,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2.3免疫性药物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红斑狼疮、哮喘、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等。我国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达4000多万,每年花费巨额医疗费,很多制药公司正对这类疾病进行研究。如Genentech公司研制出一种治疗哮喘的单克隆人源化免疫球蛋白E抗体,进入了Ⅱ期临床试验。美国Cetor′s公司开发出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TNF-α抗体,治疗的有效率达80%。有些公司运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治疗方法是把胰岛素基因导入到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细胞,然后把这些细胞注入人体,让这些工程细胞可以进行全程胰岛素供应。

2.4冠心病治疗药物

10.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篇十

正式告别了秋天,我们体育部也圆满结束了十一月份的工作。回想十一月份,我们部门的工作任务相比去年同期多了许多,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在一个月的工作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十一月份的工作总结:

一、早操

早操一直以来都是由我们部门负责。这个月我们一如既往,每天提前赶到操场,组织各班整理好队形,并督促他们积极做早操。在这方面有一些问题:一方面刚开始时同学们的动作不熟练,有的站在那里不想动,另一方面因为天气渐渐变冷,同学们做操都没有以前积极,迟到缺勤的现象有点严重。但是经过我们部门的教育工作,这些现象都有所改善,早操质量有了提高。

一、邵阳学院第八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

本月2~4号邵阳学院举办了第八届校运会。经过十月份我部门组织运动员的积极训练,我们系男生取得了全员排名第三的好成绩,女生成绩较去年而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期间,我们部门与其他部门协作完成了运动会的各项工作,干事们都准时到位,按部就班,恪尽职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干事分工应该更明确,这样工作效率更高。

二、邵阳学院“龙虎杯”排球联赛

本月中旬,我系排球队参加了今年的“龙虎杯”排球赛。早在一个月之前我们就开展了排球训练工作,训练前干事们都积极通知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虽然干事们捡球的工作看似很枯燥乏味,但大家都能提前赶到训练场并够坚持到最后。经过训练,队员们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大一女生,在完全不懂排球,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我们组织老队员对她们耐心教导,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兴趣也有所增加。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系男排以全校第三的好成绩为排

球赛画上了完美句号。

四、机械与能源工程系11级学生体操比赛

我系于15号对各班组织了体操比赛。开始,大部分同学不会做操,在我们部门的督促下,各班都组织了学操,练操。比赛时各班按秩序出场,动作整齐划一。其中11热本班、11车辆班、11一课堂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五、邵阳学院11级学生体操比赛

在我们系的体操比赛过后,我部门积极组织了我系11级学生参加本校的体操比赛,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他们训练,虽然天气比较寒冷,而且还是在学习的时间,但是同学们还是表现得很积极,刻苦训练。在同学们与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在十九号的比赛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五、干事培养

在干事培养方面,我部门工作也很到位。在每次召开的部门会议上,对干事的不足之处都及时指出并要求其改正。如:早操时,开始部分干事到的较晚,经过干部的提醒,干事们都能提前赶到操场。此外,我部门还注意了干事礼仪礼貌,交际方面的培养,告诉他们在与学长,老师及部门其他干事的相处时应注意的问题。总之,经过这个月的历练,干事的能力有所的提高,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部门十一月份的工作总结。我们送走了十一月份,迎来了真正的冬天。寒冷的冬天不会冰冻我们炙热的心,我们将会以一颗热情饱满的心去面对中作中遇到的困难,迎接以后的种种挑战。相信我们部门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得更好。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学生会体育部

11.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诌议论文 篇十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绍明在致辞时表示, 汽车产业凭借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和极强的产业关联, 成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看, 汽车产业需要解决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全球公认的四大交流问题, 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认为是最终解决方案。中国一汽高度关注信息化、智能和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方向,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力求在低碳环保智能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在致辞时强调, “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 德国工业制造4.0, 甚至第四次工业革命等这些概念铺天盖地的大量信息以爆炸的态势增长,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 汽车行业要做的首先是安静下来, 认真的分析、踏实的做事, 勇敢的实践, 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理性。未来10年对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个产业不能急于求成, 它需要一个安静、宽松、理性的发展环境, 目前中国政府也正在创造这样的环境。

中国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瞿国春在主旨演讲中强调, 截至6月, 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接近20万辆, 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主要汽车集团在乘用车平台技术、发动机系统、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等领域仍未完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尚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官方将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研发的支持, 促进新技术在传统动力系统上的应用。在技术标准方面, 对于行业亟需、但短期内又无法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的, 将支持先行制定“团体标准”, 以引导行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所作的“尊重市场、造就新兴产业、迎接电动车百花盛开的春天”主旨演讲, 深入剖析了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 他提出, 中国幅员广阔, 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需要发展多层次的电动车。应首先发展百姓买得起、使用方便的小型电动汽车,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不同层次电动车。

12.节能减排新能源 篇十二

英国BP公司最新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指出,到2005年底,世界剩余石油储量只增加0.6%,达1.209万亿桶。按目前石油消费水平,世界剩余石油储量只够开采40.6年。俄罗斯有的学者甚至悲观地预测,地球的石油和天然气很快将用完。其中,俄罗斯石油储量够用19年,美国可用11年,而伊拉克石油可能够用276年。

目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消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是由于石油、煤炭等燃料燃烧产生的。近20年来,世界人口激增,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极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已导致各地大气污染严重,二氧化碳、烟尘、酸雨、水污染、固体废物大量排放,并造成区域性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发展新能源有必要 但目前现实意义不大

2009-02-23 09:50:00 来源:一大把网站

【一大把网站】 新能源技术革命正被视为世界各国走出经济低迷的兴奋点,无论是政府扶持力度还是企业投资热情均日渐高涨。而这一轮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巨浪能否掀起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变?新能源汽车开发的真正意义又在哪里?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就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发表了自己的简介。

据《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报道,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认为“发展新能源有必要,但目前现实意义不大”。

首先,宋健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必将受到很多阻碍。如,怎样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产业化最大的困难。从成本上来说,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大范围普及,需要很长时间。虽然混合动力汽车节能环保,但是生产成本较高,相对同级别传统汽油汽车,售价甚至高出10万元左右。成本问题是混合动力汽车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大部分消费者不会为了节能的功效而负担额外的开支。

其次,从各技术层面来说,中国在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水平方面与国外汽车企业有很大的差距。宋健表示,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节油就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很高的门槛,电动汽车主要是电池,对于中国开发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弱项,就是动力偶合装置,这个环节的基础是自动变速器,而中国的企业现在的自动变速器仍不能自主研发。另外,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机与国外的基本效率差了10%,差距着实很大。

第三,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企业都在尝试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解决方案,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氢能源汽车等,我国的汽车企业也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投入。就宋健表示,结合我国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对中国的企业而言,“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Plug-in”是目前最节能、相对成本又不太高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对配套设施上要求也不是很高,不用建充电站,只需要家里充电,或者停车场有普通电源就行。

第四,对于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用给出每辆车5万~60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宋健认为意义重大。政府补贴可将市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但是宋健也对此表示出了担心,一旦政府把企业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对迅速扩大的市场,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或许会令政府负担不起。“比如这次补贴并没有对纯电动汽车提出技术要求,并没规定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意味着进入门槛很低,企业很容易钻空子,只需要把发动机拿掉,然后替换成电池和电机,增加2万元成本就能搭上政府补贴的快车。”宋健说。

最后,宋健表示,“发展新能源纯粹是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有必要做,但目前来讲现实意义并不大。”宋健认为,在低成本技术没有产业化之前,只要国家断了财政补贴,就没有市场,这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的汽车成本肯定要高于原有的汽车成本,这是不可能降低的,比如电池,即便能便宜到最低程度,还是很贵;同等功率的电机肯定比同等功率的发动机贵,因为电机用的铜和硅钢片比发动机用的铁、铝贵两倍多。(综合《第一财经日报》改编)

中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

http:// 中国机构网 2009年07月22日 11时16分

作者:张 可

(一)油价巨幅波动加快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各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消费者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占领市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再次受到重视。

目前,有29种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市场上销售。2000年以来美国已销售100多万辆混合动力汽车,2008年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2.5%。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我国交通耗油将由2000年的0.55亿吨上升到2020年的2.56亿吨,届时交通油耗与我国石油供应量之间将出现巨大缺口,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技术是必需的战略路径。

(二)金融危机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1.各汽车企业将新能源车作为未来战略制高点

通用目前已建立全面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产品线,包括13个车型。增程型电动车雪佛兰Volt将于2010年投产。

福特在2012年前,将推出12款混合动力车和4款纯电动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众一直在对多种柴、汽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示范试验。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目前已发展到第五代,至2008年6月,丰田混合动力车的累计销售量达到150万辆。

2.各国通过优惠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代表,分别制定了“2010计划”、“下一代汽车与燃料行动”、“欧洲清洁城市交通”等政府行动计划,加速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进程。

2008年10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可充电式电动车减税政策;2009年3月19日,美国能源部提供24亿美元联邦基金,资助电驱动汽车(EDV)的开发。

日本以“绿色”税收推动其新能源汽车战略。2001年到2008年,减税范围包括电动汽车、CNG车和甲醇车,2008年以后,增加了混合动力汽车。

欧盟计划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础征收机动车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国都对新能源车给予补贴或减税。

(三)目前国际主流的新能源技术以及中国的发展特点

1.国际上主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类别

新能源汽车范围较广,包括节能汽车、代用燃料汽车与电动汽车。其中电动汽车又包括燃料电池汽车(FC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纯电动车(EV)三大类。

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纯电动汽车也逐渐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但其发展瓶颈在于动力电池的性能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较长时间。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技术路线

我国早在“八五”期间就启动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九五”期间又启动了“空气净化工程”;“十五”期间,电动汽车专项被列为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2006年,科技部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到2010年,混合动力汽车将实现产业规模的突破;纯电动汽车实现商业应用的市场开拓;代用燃料汽车将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将实现综合技术的跨越。

3.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

1)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拥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保有量超过5000万辆,这类轻型电动车的发展带动了国内动力电池、电机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有大量成熟的生产车用动力电池及电机的企业,包括保定风帆、长沙丰日电池、比亚迪、雷天能源及山东山博电机、湘潭电机厂等。

2)中国的能源状况、自然资源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比较有利。

从能源状况来看,我国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接近8亿千瓦;从自然资源来看,电动汽车电池和电机所需的原材料在我国来源极为广泛,锰、铁、钒、磷、稀土永磁材料等在我国都是富产资源。

3)中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

2009年3月20日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到2011年,全国形成50万辆纯电动车、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

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北京计划在未来几年购买1000辆新能源车;上海将在今后两年投入60亿元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新进展

1.“十城千辆”示范运行项目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

“十城千辆”示范项目准备用3—4年时间,在10个以上有条件的大中城市,每个城市推出不少于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到2012年,争取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国内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开发新进展

一汽计划2009年实现混合动力小批量生产,包括100辆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和20辆混合动力轿车。

上汽荣威750中混合动力轿车计划2010年上市,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也将批量生产;2012年,上汽纯电动轿车将推向市场。此外,世博会期间,上汽将提供4种新能源客车。

东风已有4款混合动力大客车进入产品目录,包括EQ6110HEV、EQ6110HEV1、EQ6122HEV、EQ6122HEV1。

重庆长安中混轿车CV11计划2009年量产,CV8计划于2010年量产。

吉利熊猫电动车最早可能于2009年10月上市。目前,奇瑞A5 BSG弱混轿车已经量产,A5、M1中混轿车进入了量产准备阶段,T11纯电动轿车和T11插入式混合动力轿车均已完成样车设计。

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已于2008年12月15日上市,其纯电动汽车E6将于2009年年底前上市。

北汽福田混合动力客车已于2008年开始小批量销售。以北汽福田为中心设立的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有新能源客车5000辆及高效节能发动机4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基地。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十一五”期间将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

2009年11月13日 10:16

[世华财讯]“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至少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目前已启动“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据中新社11月12日报道,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12日说,“十一五”期间,中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将至少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

由中国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等六部委共同主办的“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层论坛”12日在北京开幕,万钢致辞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中国政府始终以负责任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积极实施各种节能减排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动应对气候变化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万钢指出,中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单位GDP能源消耗前三年下降了10.1%,2009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了3.35%。中央政府出台十大产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都把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水平、节能减排作为规划的重点。

中国大力投资绿色产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在新增加的四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国家安排5,800亿元人民币“绿色”投资,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技术改造等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目前,中国政府已经累计批准超过2,17 0个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中已在联合国注册600多个,预计每年可减少1.9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万钢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研经费累计已经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入,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中国还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前已启动“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将提出中国依靠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近期、中期目标,以切实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

13.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培养计划 篇十三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下设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材料业和动力机械及能源产业等领域,培养从事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动力机械、测试仪器及新能源技术的高层次人才。

该学部目前在校学生共497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学生3207人、硕士研究生(统招)1334人、博士研究生431人。共有9个本科专业,2011年面向全国招生710人。

机械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成立于1949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8个系之一。迄今,共培养大学毕业生12000余名,硕士(统招)毕业生2378名,工程硕士327名,博士毕业生392名,博士后出站人员34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原中央委员、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余鸿儒、殷国茂、徐性初都是原机械工程系毕业生。

机械工程学院下设9个研究所、2个教研室、6个实验室。该学院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71人,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1人,现有在站博士后29名。

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九五”“211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特种加工与现代制造技术”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种/精密加工及微系统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微机电工程、工业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9个硕士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微机电工程、工业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院建有“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中心”,“辽宁省模具制造技术服务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新生入学后,经选拔从第三学年开始到上述国外大学学习工程学士学位课程,成绩合格者将分别获得国外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该学院与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联系可以交换学生学习。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含国际班和日语强化班)、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工程类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机械类

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国际班)、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按“机械工程大类”进行招生,一、二年级进行大类培养,三年级起按专业培养。在第二学年结束时,结合学生自愿按照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自动化、传感测试等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机械工程技术基础、掌握市场经济和工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有关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研究,重大机械装备系统的研究与制造,掌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具有进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现代机械专业高级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该专业培养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信息一体化、机械设计方向的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广阔,可在机械和制造业的有关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与机械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商务等工作,也可在外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和商贸活动。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

该专业培养既掌握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高级技术人才。

该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强化学习英语,同时全部课程采用英文教材,用英语或双语授课;专业知识要求和主干课程设置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相同。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可在机械和制造业的有关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与机械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商务等工作。毕业生更受到外资企业的欢迎,可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对外技术贸易、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该专业与机械工程大类一起招生,入学后加试英语进行选拔。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该专业是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与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该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光学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虚拟仪器设计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精密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测控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与业务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空间遥感等领域从事测控与仪器方面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日语强化)

该专业培养既掌握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基础又通晓外语的外向型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强化学习日语,从第二年开始,主要课程采用日文授课,同时学习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专业技术知识方面和主干课程设置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相同。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可在机械和制造业的有关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与机械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商务等工作。毕业生更受到外资企业的欢迎,可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对外技术贸易、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该专业学制五年,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流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物流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物流装备开发与设计制造、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管理以及物流相关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咨询和经营销售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物流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物流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物流装备开发与设计制造、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管理以及与物流业相关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咨询和经营销售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数学、力学、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物流装备设计制造及物流工程系列课程等。

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物流装备开发与设计制造、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管理以及与物流业相关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技术、材料加工工程2个系。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高级工程师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8人。现有博士后研究人员17名。学院拥有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等杰出人才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表面工程和材料连接技术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硕士点。2009年获批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集材料研究、技术开发、装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连接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原材料特种制备技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作为大连理工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二等奖等10多项奖励。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防科技预研计划、国家省部委和企事业委托等科学研究项目。

学院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材料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等建立“3+2”和“4+1”联合培养协议或学生交流计划。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面向一级学科实行按“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于建立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面,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为适应工程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本类别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专业分流培养,分为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功能材料四个本科专业。要求修读的总学分为175学分。本科学制4年,管理机制采用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最长6年,最短3年。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深厚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材料设计与结构分析、材料合成与制备、性能检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原理及应用、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计算机在材料学中的应用、检测技术及质量评估、复合材料等。

该专业主要有先进材料方向(先进复合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失效分析和安全评估等方面)和无损检测方向(包括材料性能无损表征、超声波信号分析与处理、超薄层复合结构的检测与评价,以及超声检测与无损评价技术等方面)。

毕业生主要在材料与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质量检验与评估、经营管理、国际经贸等工作。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同类专业首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6年被评为首批“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深厚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在材料复合场改性技术、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材料加工工艺控制与优化、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学、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应用、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等。

毕业生主要在材料与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材料设计与加工制造、材料制备工艺及理论、计算机检测与控制、计算机模拟与软件开发、技术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材料物理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技创新与科学实验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能在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表面改性、微观结构及性能表征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性能、量子力学等。

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功能材料专业

功能材料专业是第七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培养具备深厚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功能材料设计、合成与制备、性能检测与表征、应用等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性能、新型功能材料与应用、检测与表征技术、计算机在材料学中的应用等。该专业主要有生物医用材料、非平衡低维材料、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环境与能源材料、电磁功能材料、储能材料等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新兴产业相关的材料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事业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经营管理、国际经贸等工作。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日语强化)

该专业培养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熟练掌握日语,在材料设计与结构分析、材料合成与制备、性能检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术精英人才。该专业学生强化日语教学,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授课,部分课程聘请日本知名大学教授主讲。

专业主干课程:日语、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原理与应用、材料成型原理、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等。

毕业生适合于在材料领域和制造业相关的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与材料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贸易、经营等工作。

该专业学制五年,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该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能源与动力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包括动力工程系和能源工程系,并设有内燃机研究所、叶轮机械及流体工程研究所、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授18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6人。现有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

学院现有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博士点学科,包括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6个二级博士点学科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另外,学院拥有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

学院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各部委及辽宁省基金等纵向课题五十余项,横向项目百余项,年均科研经费三千余万元。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400余篇。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学院教学及科研条件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正在建设新的能源与动力大楼,届时教学科研环境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日本、英国、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关系;并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学院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供需比例始终保持在1:10以上。

学院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在二年级,根据学生自愿,按照成绩进行专业及专业方向分流。能源动力类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括动力机械及自动化、叶轮机械及自动化、热能工程三个专业方向。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包括能源与环境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均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扎实掌握动力机械、流体机械、热能工程等宽阔的专业知识,能胜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范围的设计、制造、运行、研究、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精英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源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动力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并进行相应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具有进行动力机械及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机械基础、内燃机原理、透平机械、热力发电厂等。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阔,可在能源、电力、汽车、石油化工、交通、舰船动力等领域的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动力机械及动力系统、叶轮机械及其系统、热能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外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和商贸活动。

该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方面宽厚理论基础,扎实掌握能源与环境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能胜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精英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掌握各种能源、节能与环境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能源动力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并进行相应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进行研究、设计、制造、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机械基础、制冷原理、能源环境概论等。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阔,可在制冷、低温、空调工程、能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节能与能源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对策及技术、制冷机械、低温设备、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外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和商贸活动。

上一篇:游览经历作文200字下一篇: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