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暂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

2024-07-0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暂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精选5篇)

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暂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 篇一

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作者:中国旅游规划网 来自: 点击:0 时间:2006-5-291、相关概念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称风景区)规划,是以风景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其鉴定评价为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及其分布规律,在保护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按照相关法规确定其功能、性质、建设及其可持续利用原则,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价值很高,内容丰富,需要多学科专家参与考察和规划。规划的重点是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空间关系,确定合理容量和建设必要的服务设施,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标。

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与大自然的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其价值达到世界级的为世界自然(或自然文化)遗产,达到国家级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源于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天下名山,相当于世界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公园,并与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自然或自然文化遗产接轨。

风景区的主要功能是科研、教育、游览、启智与山水体验活动等。游览是风景区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不是惟一功能。它连环带动地区和国家的巨大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效益。

2、风景区总体规划

风景区总体规划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以下仅从有关风景区的法规和科学的角度,概述风景区规划中的主要内容。

2.1风景资源评价

风景区是自然文化价值很高的综合体,因此风景资源的综合考察评价,必须建立在多学科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科学评价,其主要方面包括:

(1)地理位置,包括数理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历史地理的演变与风景区的自然文化关系。

(2)自然科学价值,包括地质、地貌、水文、生物、生态等科学价值。地质地貌是地球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遗迹,也是构成风景区景观空间的基础,又是气候、水体及生物多样性的载体。根据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相及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通过区域乃至全球对比研究,得出某风景区地质地貌学

价值属世界级、国家级或地区级的结论。

生物生态学价值,主要是指生物多样性及具有科学保存价值的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作为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源,如衣、食、住、行等。间接使用价值是保全本底作为人类精神和科教活动所需的风景区的科教、游览、启智、创作体验等价值,还包括间接地支持风景区外经济社会的环境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风景区作为生物基因库和生态实验室,其潜在价值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3)自然美学价值。由于审美观念和素养的差异,世界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都存在各自的审美观,不同于自然科学有统一的标准。但也有共同的审美观。根据中华民族悠久而传统的审美观,对山水自然美的评价,一般包括形象美、线条美、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音响美、嗅觉美等要素。

形象美是风景美的主体和基础。就我国传统山水审美观而论,形象美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以宏观的形象美为基础,相应地展现出中观、微观及各种美学元素,如色彩、线条、动静、声响等有机结合,构成各有特色的风景美学价值。

(4)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名山有数千年历史,现有的17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部分在唐宋时代即已成为名山,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其精华以自然为主,且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不是两者简单相加,更不是强加于自然,而是“点缀得宜,不掩其胜”相映生辉。这反映了农耕文明时代从帝王到百姓,到儒、佛、道,都把名山作为大自然的原型、代表,加以保护,并将其作为人与自然精神文化活动的胜地,留下祭祀、宗教、游览、启智等大量文化遗产。因而,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价值,这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突出的。

风景资源的评价是风景区保护利用和规划建设的基础,因而需要多学科协同研究,否则就会产生盲目性,导致破坏性后果。

2.2保护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风景区遗产地的规划、建设和利用,都是以保护为前提,这是古今中外的科学共识。保护的标准就是保护风景区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这也是风景区规划的标准。

我国风景区的历史,就是一部山水风景的保护利用发展史,中国早在农耕文明的前期,就产生并形成了天下名山体系,名山从普通经济开发对象中被分离出来、保护起来,作为人们对大自然崇拜、祭祀、游览、审美、创作体验和探索自然奥秘等精神文化活动的胜地。为防止经济开发对名山的破坏,古代曾

有帝王下旨:“五岳名山樵采刍牧皆有禁”,并形成“山上游,山下住”的旅行住宿与游览观赏方式,有效地保全了天下名山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断地发展了名山精神文化功能,并带动了山下的经济社会发展。

美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产生了国家公园,历经百多年的世界性“国家公园运动”,国家公园体制己遍及世界各国。公园由国家管辖,并立法保护,禁止或限制商业性开发。发展科研、教育、游览、启智等功能,是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接轨方向,尤其是发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科教功能。

当今世界已迈向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己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1972年,联合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签约国“竭尽全力”做好“遗产的鉴定、保护、保存、传播,并传之后代”的工作,同时保护好国家遗产。人类遗产由家族保护、国家保护发展到今天的全球保护,经历数千年。保护的最高标准就是保护风景区地质地貌、水文水系、植被生态、气象气候及文化遗产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

2.3分区保护利用—功能分区

为了使风景区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保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古今中外的实践表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实行功能分区,或称分区保护利用。(所谓功能分区,包括大分区和小分区。大分区是指风景内和风景外的功能分区;小分区是指风景区内的功能分区。)中国古代天下名山,如五岳的“山上游,山下住”,就是山上是精神文化活动区,山下的岳镇是旅行游览者的食宿基地,如泰山之麓泰安镇。今天的风景区遗产地,如九寨沟,亦继承了大分区的传统,规划设计遵循“沟内游,沟外住”的内外功能分区原则。

现代各国的国家公园,亦普遍实行分区制。第二届世界国家公园大会第十二项决议,要求各国国家公园的利用采用分区制系统,并指出,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旅游设施建在国家公园以外,并尽量不使用机动车。加拿大国家公园法规明确规定:“不应允许在一个国家公园内对自然资源进行商业性的勘探、开采或开发”。“商业服务与设施,如旅馆、商店和服务站及公园管理楼等,凡有可能均应设在国家公园的邻近地区。”“分区制是国家公园进行规划、发展和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分区制作为一种手段,是用以保证国家公园内的大部分土地及其生物资源得以保存其野生状态,把人为的设施限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根据我国风景区的资源价值和特点,风景区内一般可分为5个功能区:

(1)生态保育区。生态价值高,不对游人开放,允许科研人员进入考察研究,如自然保护地的核心区。

(2)特殊景观区。自然美学价值高,开放游览、审美、创作体验等活动,不允许建机械交通和过夜设施,可修步行道和解说系统。

(3)文化遗产保护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分布区,在保护好文化遗产原貌的前提下,开放展示、参观,以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不许改造、扩建和毁坏文化遗产。

(4)服务设施区。为区内游憩区,可设置过夜设施,以安全、卫生、简朴为原则,不建豪华宾馆,可修建公路。

(5)一般控制区。根据我国风景区一般都有农村、田园的特点,考虑原住民的发展,改变粗放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控制村落建筑的高度、体量和形式,使之与风景区的景观协调。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鼓励原住民参与旅游服务业,如开办家庭旅馆等,照顾原住民的利益。随着地区城镇化的进展,为山区农民迁居城镇创造条件。

此外,为了保护风景区的完整性,还要确定外围保护地带,防止污染和不协调的开发建设对风景区造成影响。

2.4风景区的环境容量与人工设施规划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指出,“军事冲突,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各种灾害和大众旅游及其失控的旅游开发,都对遗产造成威胁”。对我国风景区和世界遗产地威胁最大的是超容量的游人尤其是过度的旅游设施开发,造成风景区尤其是核心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导致风景区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的下降,严重破坏了风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在多数风景区应落实拆迁规划,尤其是核心区经营性设施,应只拆不建,并迁往区外旅游服务基地。区内的商业性服务设施保持在最低的必要的限度内,并实行特许经营,区外的旅游服务基地按市场规律发展。

至于风景区的开发,为了弄清概念,笔者把它分为硬、软两种开发方式:硬开发是一切人工的物质建设;软开发是科研和体验,不断发掘风景区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创作新的山水诗、画、影视等,向国内外传播,达到间接利用的目的。硬开发是有限制的、禁止的,软开发是永无止境的。由于风景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世界各国亦都根据各自的标准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随着生态科学理念的发展,游人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而我国则相反,“人满为患”,尤其是“屋满为患”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不少景区生态失衡。因此,控制合理容量是风景区规划很重要的内容。

2.5游览规划

风景资源评价、保护标准、功能分区及其环境容量的确定,为游览规划、人工设施、环境保护、经济导向等专项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离开上述的调查研究基础,专项规划必然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盲目性和误导性后果。风景区游览规划,是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是风景资源的价值、性质、功能及其保护利用的具体化。游览是风景区多种功能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利用量最大、影响最大的功能,也是威胁风景区保护的最大因素,因此,在风景区总体规划中始终将其作为很重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规划。

游览规划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分区保护利用,即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游人的需求,设计各有特色的不同游程的游览路线,相应配置服务设施,包括区外设施齐全的旅游服务基地和区内必要的服务站和服务点让游人选择以满足科教、游览、欣赏、体验大自然的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要求。

3、风景区旅游规划

如上所述,风景区规划已充分突出游览功能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并有专项游览规划,为何有的决策者又在国家风景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编制“风景区旅游规划”?这是世界各国国家公园所没有的现象。笔者看过一些“风景区旅游规划”,认为这是不符合国家风景区相关法规的,也不符合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性质,因此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进行编制,国务院指定由国家建设部主管,并报国务院审批,代表国家最高层次的规划。有的“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却规定:“在规划范围的,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的各项开发建设活动,均执行本规划”,其中有许多旅游开发项目,根本不符合《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这种凌驾于国务院审批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之上的“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不符合相关国家法规的。

其次,两种规划的性质、质量不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是保护性、展示性、传世性的胜地,主要是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旅游规划是属于产业性的部门或以集团经营性为目标的规划。如有的旅游规划,把风景区世界遗产地作为所在地域的“区域经济开发中心”进行规划,并以此扩大游人量指标,如《规范》规定接线路法计算5 m2/人~10 m2/人,面积法计算50 m2/人~l00 m2/人,而该区的“旅游规划”则把路线法指标改为3 m2/人,面积法指标改为5 m2/人,结果其容量大大超过《规范》规定的容量指标,如按此开发,必然对景观生态造成严重的威胁。

有的风景区旅游规划,不按《规范》进行分区保护(功能分区),而是在风景区内规划错位的、超载的商业性开发,如按“4A”标准建豪华宾馆,建索道加分等,有的还建高尔夫球场、别墅区、游乐场,甚至“情人谷”“神文化”“鬼文化”等低俗乃至迷信的项目。这不但与风景区遗产地保护利用的科学理

念背道而驰,也不符合现代游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体验大自然的追求。再次,就必要性而论。如果与风景区综合体相关的部门,都正确地认识国家风景区自然文化遗产地的价值、性质、功能和保护利用的关系,并积极参与风景区总体规划,明确各自在有机综合体中的作用,更何况己有专项游览规划,因此“风景区旅游规划”就没有必要了。

区域性的旅游规划则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旅游地的类型很多、性质各异,并且功能多样、景观纷繁,为了满足不同游人的兴趣和追求,很需要编制区域性的网络式的跨行政区的旅游规划。尤其是风景区遗产地及各类保护地外的旅游服务基地—旅游城镇及对外交通等建设,需要有相应的规划。笔者看过一些县、省和跨行政区的旅游规划,这些规划不仅做得很好,也很必要。4、结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规划,是以世界级、国家级的自然文化遗产为基础,以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标准,根据相关法规、公约,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进行编制,经专家评审,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这是属于国家最高级别的规划,任何在国家风景区与世界遗产区内的相关部门和地区系统的规划要求,只能与其协调,而不应加于其上。风景区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其中专项游览规划都是其组成部分,没有必要再做风景区旅游规划。因为风景区规划过程中都与有关方面在总规或详规阶段充分协商、完善。因此,在国家风景区内,离开总体规划,再做条条系统或块系统独立性规划,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破坏性开发后果。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祖国壮丽河山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的遗产,正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任何损害遗产的规划和行为都将影响国家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形象。无论是决策者还是规划工作者,都有责任做好国家风景区和世界遗产的规划,使它成为保护遗产原貌,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依据。

2.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暂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 篇二

1) 地理条件。水磨沟区东部三村主要是由石人子沟村、葛家沟村、涝坝沟村所组成, 处于水磨沟区的东部, 位于石人子水库的下游, 东和米东区柏杨河乡接壤, 西邻雪莲山、北与米东区芦草沟乡、铁厂沟镇相连, 南以天山山脊为界与达坂区毗邻。这三个村庄主要位于天山支脉中的博格达山北麓, 在地势上总体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在其境内地形复杂且沟壑纵横。在规划区域范围内, 主要有五条河流, 即葛家沟、甘沟、石人子沟、白泉沟以及大石头沟等, 这些河流分别属于铁厂沟河水系、水磨沟河水系以及芦草沟河水, 这些河流具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a.属于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型的河流, 其年径流量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降水量与冬季积雪量大小;b.这些河流基本上其流程较为短且水量较少。

2) 行政建制和现状条件的分析。在水磨沟区东部的这三个村庄中主要有三个行政村, 一共有四个村民小组, 在2012年的时候其人数统计一共为3610人, 居民户数为919户。据相关资料显示, 该区域荒漠草场占整个土地的比例较大,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较为分散,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 因过度的放牧, 导致草场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 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并逐渐恶化。下面文章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该区域现状条件进行分析:a.用地资源的分析, 在该片区的东南部分布着较为广阔的天然林场与天然牧草地, 在其中部与南部分布着大量的牧草地, 其中村庄的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片区中西部, 就该区域用地的现状来看, 其中城市用地大约有83.56公顷, 其主要分布于卧龙岗水库周围以及观园路的两侧。b.道路条件的分析。在该片区内, 其非建设用地的面颊较大, 人口较少, 还未形成一个统一且系统的道路网, 和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较低, 同时其道路服务的水平不是很高, 缺乏相应的支路系统, 而这也为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c.旅游资源的分析。该片区的旅游优势比较突出, 其旅游的类型也较为丰富, 其中以石人子沟、蝴蝶谷以及甘沟等为主的一系列赏景徒步旅游景观, 由于其景观比较独特线路较为多样, 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户外健身者来到该地。同时在水磨沟东部的区域范围内, 还有地质断层遗迹—即“长城”景观资源, 这些资源除了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外, 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3) 现存问题分析。a.在用地和功能布局上:这三个村庄的居民主要以自由放牧为主, 而这一特点也使得该区域居民点的分布较为分散, 其建设未突出该区域的特色, 形式较为单一, 缺乏一定的地方特色。此外还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在三村内, 其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在商业网点布局上较为混乱, 未形成一个较好的商业环境。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全面, 缺乏相应的雨污水排放沟与管网系统, 电力线路的布置处于纵横交错状态, 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景观的整体效果。b.道路交通问题:在该区域内, 其现有的道路系网系统还不够完善, 缺乏硬化工程与亮化工程, 村与村之间道路的衔接不够畅通, 存在比较多的断头路, 同时缺乏相应的道路附属设施, 车辆的停放较为随意。c.景观风貌问题:建筑的形式比较杂乱, 代表该区域乡村景观的特色不够突出, 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 缺乏相应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公共绿地。

二、风景名胜区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一) 规划的指导思想

在规划过程中, 将行政村以及其周围区域发展作为基础、核心, 整合片区范围内的资源, 重点打造片区内的景观, 从而带动周围临近区域的经济发展, 基于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以及生活宽裕等方面的需求, 促进该规划片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 规划的原则

1) 和谐发展与合理布局原则, 将城乡的统筹发展作为其规划的理念, 将村庄整治规划和旅游景观规划有机结合, 将产业发展和新居建设结合, 村庄建设和城镇发展结合, 完善村庄内的市政设施, 使其城镇建设和乡村建设特色分明, 推动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基于就近合并这一原则, 结合区域村庄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进行村庄的撤并, 基于村民自身的意愿, 对居民点的布局结构实施相应的调整, 减少片区内居民点的数量, 扩大行政村庄的规模, 提升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在改造旧镇时, 应结合该片区的产业特点、自然条件以及人文特征等, 逐步进行改造, 合理进行调整和布局。2) 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原则。基于该原则, 对片区内的各种用地进行集中搭配和协调, 在加强各功能单元之间联系的同时, 还要注意其互相干扰和影响, 切实保护该区域耕地, 对村内的闲置土地进行集中清理, 充分利用原有土地, 合理规划用地。除此之外, 还应基于当地灾害的实际情况, 具有针对性地来构建防污染、防洪、防疫以及消防等综合性的公共安全体系。3) 注重特色建设和文化保护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合理进行规划与布局, 将村镇原有的风貌与空间形态保留下来, 加强片区内具有文化价值以及历史价值景观的保护, 将该片区内的地域民俗风情以及地方特色凸显出来。

(三) 村庄规划职能的定位

在该规划片区中, 葛家沟村是一个以畜牧养殖业为主的村庄, 因该地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同时其地理位置接近于中心城区, 其交通也更为便利, 因此该村庄可重点进行旅游产业的发展;石人子沟村则是以农业为主且环境良好的一个行政村, 因其地理位置位于这三个村庄中心, 因此其第三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涝坝沟村和葛家沟村相似, 同样也是以蓄奴养殖业为主, 借助于石人子沟村来进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通过片区内的旅游资源也可适当地进行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 村域旅游规划

该片区旅游发展的结构如下:1) 一带, 即旅游观光带;2) 两轴, 即观景联系轴与生态旅游轴;3) 三区, 即生态观光区、石人子沟农业休闲区以及葛家沟农业休闲区;4) 三组团, 即三地特种旅游基地、旅游健身步道旅游基地、郊野公园旅游基地。在规划区域范围内, 其旅游景点主要分为四种, 即文物古迹景观、人文景观、特殊自然景观以及自然景观。其中, 旅游步道的规划如下:基于东部山区自身所具备的自然资源, 进行旅游健身步道旅游基地、郊野公园旅游基地、山地特种旅游基地设置建设旅游步道的建设, 其步道的路线穿越于整个高原沟谷间, 在沿途中还有静谧安详的村庄、清澈秀美的水库以及风景优美的雪山, 可使人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还可获得相应的视野与心灵双重享受。除此之外, 还应注重在该片区内少数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习俗等, 在规划设计中将这一民族特色体现出来。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村庄建设的脚步也逐步加快, 为了推动我国风景名胜区村庄的建设, 下面文章就以水磨沟区东部三村的建设规划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该村庄概况与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该区域旅游规划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

参考文献

[1]麻欣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村庄整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3.成山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篇三

各位朋友:

你们好!

我们现在来到了山东半岛的最东端—福地西霞口,好运成山头。成山头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这里三面环海,方位65°11′93″,直超宝岛台湾东越68分,距南北国际主航道仅5海里,与韩国隔海相望,直线距离94海里。是中国邻海基准点之一,作为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最深处,是中国海岸最早看见日出的海上高角,素有“中国好运角”之称。

“好运角”成山头是胶东东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是民间公认的“好运福地、祈福胜地”,囊括了“好运文化”的10道大运:福运、禄运、寿运、喜运、财运、时运、势运、子运、学运、国运。有人说,来这里旅游是赏滨海美景、享帝王之福,得一生好运。 “好运角”成山头在古代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太阳是万物生命之源,太阳神法力无边,是赐人势运和时运的神灵。据《史记》载,姜太公封八神,日神首东,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齐地记》记载:战国时期,求仙拜日活动昌兴,古人常在此礼祀日神、祈福纳祥,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繁荣富强、自身增福添寿。公元前2、公元前2,秦始皇曾2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修长桥、

求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秦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秦东门”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领文官武将东巡至此,被“成山头日出”这一奇丽的自然景观所折服,遂下令在成山头修筑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恩泽,且作“赤雁歌”志之。

“好运角”成山头海岸线上分布有柳夼红层岩石等独特的基岩海蚀地貌,这里群峰苍翠连绵,大海浩瀚碧蓝,气候宜人,风光优美,负氧离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高达6万多个,超过内陆城市50--100倍,是中国著名的沿海“天然氧吧”。这里是中国北方海域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海域,拥有鲍鱼、海参、海胆等各类海洋物种390多种。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度假和养生胜地。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被国务院批复为“荣成好运角国际旅游区”,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与海南三亚的亚龙湾、台湾基隆的野柳一起名列三甲。

一、东天门

“好运角”成山头自古被誉为旅游胜地,秦皇汉武曾亲临此地巡山观海。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领导人以及海内外众多知名人士也多次来到这里。

因为秦始皇造桥求仙药的故事发生在这里,所以古人有个说法:天门一隔,两个洞天,不入此门,休想成仙。所说的“天门”就是这个东天门。道家说:“庸人只知把命怨,事

事总是不如愿,人生迷途何时止,须知遇缘命可变。”所谓机缘就是一种运气。各位朋友,“好运角”就是世人的机缘所在,东天门就是我们迎纳好运机缘的开始。此时此刻我们还是凡夫俗子,等一会进入了东天门,就进入了仙境,今天我们将做一次活神仙,带着一身仙气游览好运角。

二、始皇庙

这座始皇庙原来是秦始皇二次东巡时修建的行宫,当地的老百姓为纪念秦始皇曾亲临此地,将行宫改建为纪念秦始皇的寺庙,这座“始皇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秦始皇的寺庙。因为年代久远,几经修复。第一代修庙人叫徐复昌,也就是此庙的第一代道长,至今庙里还保留着他当年坐化成仙的“棺”。等一会,我们就可以进始皇庙去拜日祈福、求官求财。

(一)日主祠

这里是前殿日主祠,供奉的是日主。就是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太阳神”,西方人称之为“阿波罗”。相传古代有八神,日主是其中之一,位居第七位,居住地就在我们脚下的“好运角”成山头。大家看一下,太阳神手上捧着一个红色的球就是太阳。太阳上还有一只鸟,叫“金乌鸟”,因为它有三只脚,所以也被称为“三足鸟”,在古书上,就代表太阳神。象征着吉祥幸福。

大家看一下西面的壁画:公元前94年汉武帝率文武百官从今天西安出发,一路东下,来到成山头。汉武帝被成山日出奇丽的自然景象所折服,断定这里是纳福之地,于是下令在成山头东边修建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恩泽。这幅壁画所再现的就是当年汉武帝拜日的盛况。

东面的壁画:这幅壁画描绘的也是太阳神,传说太阳神每天用六条龙驾着云车由东到西不停运行,每运行一周,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太阳神每天从这里出发,周而复始。太阳神是中国传说中神通广大,赐福运添吉祥的重要神明。他是一切生命的保护者,带给万物生机;他也是一切好运的创造者,带给人们无尽的福祉和吉祥。

(二)始皇殿

殿把几个不相干的神明臵于一座大殿祭拜,在中国是十分罕见的。这是由“好运角”地处中国东海极地、是日神居所的独一无二的地理位臵决定的,也是由伴海而成的独特的好运海洋文化决定的,更是多种思想文化凝聚升华的结果,最终形成了不同神明共处一殿、共生好运的格局。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gl.baidu.com

这里供奉的是威震华夏的秦始皇。对于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我们不去评论。我要向各位朋友说明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五次东巡,其中有两次来到“好运角”成山头。一是为祭祀名山,二是为造访福地,拜日主、造仙桥、寻长生不老药。在这里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小篆就是由李斯发明创造的。据说,向他祈求学业顺利、金榜题名,十分灵验。每年高考前夕,都有各地的考生或者家长前来求福、求运。

这一位是徐福,原是齐人,是秦始皇手下的一位方士,更是个幸运至极的风云人物,留给历史很多的未解之谜。他力劝始皇说:东海有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能寻到长生不老药。秦始皇便给徐福三千名童男童女及大量的金银财宝,让他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徐福却带领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墙上壁画所表现的就是徐福准备东渡的情景。据传说,徐福为确保成功东渡,需要寻找至福至灵的地方作为出发地,就用秦始皇给的大量钱财遍请天下术士勘察沿海的天下福地,最后才找到这块好运之地,并借助这块宝地的福运,成功东渡日本。从秦朝徐福东渡开始,“好运角”就成为民间公认的“好运福地、祈福胜地”。千百年来,帝王将相和名人雅士纷至沓来,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和传说。

这里供奉的是文财神比干丞相,就是封神演义里吃空心菜的比干丞相。请大家不要错过机会,拜拜财神爷,会给你带来禄运和财运,财神会保佑你升官发财。

这一位是东海龙王敖广。东海龙王是龙王之首,负责兴云布雨,同时,也掌握着渔民的旦夕祸福。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百姓祈求风调雨顺,渔民祈求龙王避祸赐福的地方。相传东海龙王敖广曾经帮助秦始皇在成山头的最东端造仙桥一座。等会大家都可以看见他当年造桥留下的四个大桥墩,这副壁画表现的是秦始皇东巡到成山头顶峰登高远望,观海听涛的情景。

(三)天后宫

也称海神娘娘庙,南方称“妈祖庙”。海神娘娘是海上的保护神,渔民心中的女菩萨,她能保佑渔民出海时平波万里,一帆风顺。这一位是痘母娘娘,过去孩子生了天花、得了病,孩子的父母就来求拜痘母娘娘,希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据说十分灵验。这一位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以多子多孙为福,来此地祭拜送子娘娘祈求生男丁的人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现在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都一样,大家可以来求送子娘娘,希望送子娘娘显灵,保佑孩子一生健康、聪明、好运。这也是“好运角”中受为人父母者推崇的.一个大运——子运。想为孩子求得健康平安的朋友,可以多拜一拜。

(四)邓公祠

我们大家面前的这尊雕像是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的雕像。甲午海战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10海里的海面上,邓世昌就是在这里殉国的。光绪皇帝非常钦佩邓世昌的英雄气概,在光绪29年御赐碑文(317字),赞扬邓世昌的誓与战舰共存亡的英雄事迹。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gl.baidu.com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这座庙的第一位道长叫徐复昌,这就是徐复昌坐化的“棺”,也就是“棺材”,道教不实行火化和墓葬,道长在弥留之际,就盘腿坐在缸器里,双手抱拳,再盖上盖口,断绝空气,叫做“羽化”“坐化”。 俗话说:“棺材、棺材,升官发财。”得道之人的棺材拜一拜,更加灵验。

这是一个清朝嘉庆年间的出土文物,“福、禄、寿”三字合一,保存的很完整,也从侧面说明到“好运角”成山头祈求好运的做法历时久远,源远流长。

三、望海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成山头山顶修建望海台,因年代久远,望海台坍塌,后人筑望海亭。站在望海亭,成山头风光尽收眼底,别有情趣,特别是雾天登高,脚下云雾渺渺,有一种腾云驾雾之感,仿佛臵身于仙境。据说站在望海亭,可以疏导心灵,排解忧愁,获得海洋一样宽广的胸怀,还可以借助海洋的灵气转换运势,获得好运。朋友们,“好运角”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拥有碧海蓝天、沙滩美景,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昔日的帝王观海亭,现在成为游客赏景观海的地方,也成了“聚纳陆、海、山、风之灵气”的一处景观。大家可以拍照留影,让多方的好运永远保佑你。

秦朝时,始皇东巡到此,命令丞相李斯写下了“天尽头秦东门”立于成山头顶峰。因为年代久远,石碑断成两截,上半截有字部分落入大海,现存一块碑的底座高120cm宽145cm,厚75cm,据专家考证,此碑石质为水成岩,确是秦代立石。当地人都说,这块秦代石碑站在天涯之上,海角之巅,受日神和海神的眷顾,早孕有了灵气。凡是来者,皆有缘分,皆有好运。

五、拜日台

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领文官武将从西安出发,途径泰山,一路东下至成山头。刘彻被成山头日出奇丽的自然景象所折服,认为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汇集了来自天地六合的运势,立即下令在成山头修建拜日台,东拜日主以感恩泽。由于帝王拜日和民间百姓的逢节祭拜,“好运角”拜日台成了祈求好运的平台和载体。在拜日台诚心祭拜,可以带来一生的好运。

六、王羲之手书“一帆风顺”

(303-361)字逸少,原籍琳琅,定居山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人休憩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采裴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法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里的“一帆风顺”是对来到“好运角”的每个人的美好祝福和良好祝愿。

七、心潮澎湃

1984年10月23日,胡同志视察成山头,眼前海天一线,波涛连天,不禁有感而发,挥笔手书“心潮澎湃”这四个字,抒发了每个来到“好运角”成山

头的人的内在心声。在这“好运福地、祈福胜地”,看群峰苍翠连绵,观碧海蓝天浩瀚高远,峭壁巍然,气势恢宏,独领天下好运,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啊!古人也有诗描绘这绝美的景色和澎湃的心情,“天尽地无尽,沧海一望惊。日晴仍汉色,潮怒带秦生。远想来孤鹤,深疑卧巨鲸。欲观真面目,需向海中行。”

八、天后塑像

这是海神娘娘显灵时手举五彩神灯的形象。传说每次渔民归来的时候,都看到船头有一道亮光,渔民称之为:娘娘送灯。看到这道亮光渔民可安全归来。海神娘娘泽施四海,保偌渔民海上平安,也成为人们来到“好运角”祈求出门平安、仕途发展、生意兴隆的的重要祭拜对象。

九、好运塔、好运笛

成山头灯塔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国际灯塔,于1874年由英国人修建,高16.3米,灯光折射21海里,至今仍正常使用。“好运角”在海图上被称作“山东高角”,英国人来到以后,听说这里的渔民极少出事,就十分关注,经过细致的考察论证,确认这里位臵独特,又流传很多神秘的传说,认为是会给人带来好运的神奇的地域,于是在此修建了山东威海海域建臵最早的灯塔,而且船只出海也屡屡化险为夷,英国水手亲切的把这个灯塔称作“Luck tower”,也就是“好运塔”,并流传至今,“好运塔”逐渐成为了好运角一个祈平安求好运的标志性建筑。英国人非常重视这块神奇的地方,经常来这里考察礼拜,为防止海上大雾船只看不

见灯光,辨不清方向,又在灯塔旁修建一只大雾笛,称为“Luck flute”,中文是“好运笛”。雾笛每隔两分钟便自动鸣笛一次,笛声可以传30海里,为过往船舶提供了极大方便。当地人和众多水手、渔民的神奇经历和口口相传,也赋予“好运笛”很多神秘的色彩,他们说,“听到雾笛鸣,好运伴一生”;渔民说,听到雾笛鸣响可以获得大海的护佑,海上行船可以劈波斩浪,逢凶化吉,鱼虾满仓。当地人都相信,听见雾笛的声音可以转化时运,带来机遇,培植好运的人格和命格气象。

十、好运角

古称“朝舞之地”,《孟子正义》解析为“朝日乐舞之地”。这里是中国地理方位上的“角之极地”,方位是65°11′93″,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最深处的地方,也是中国万里海岸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作为中国领海基线起始点的科学标识,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东方第一角”,被国务院确定为“荣成好运角国际旅游区”,是国内唯一的以好运为主题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朋友们,这里是自古公认的好运高地,是吸纳八方灵气的核心区域,人们认为:“此地天圆地方、通达四方、辐射六合,集天地六合之精华成天下好运”。古人整合国内的名山大川把中国画作腾飞的巨龙,“好运角”的石碑就是龙首的位臵,传说在此可以吸纳龙脉精气,升华一生运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登临成山头,并刻石立碑,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秦东门”,碑背面刻碑文三百余言,歌颂此地的物华天宝和秦朝始皇的丰功伟绩,因年代久远,碑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gl.baidu.com

断裂落入大海。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传承,“好运角”作为“角之极地、好运高地”的独特意义更加凸显,自古以来,就是国人心中的一块“圣地”,闻名而至的王侯将相和文人墨客都对它顶礼膜拜,祈福添运,更成为了当地人争相祭拜祈福的“神地”。而今的好运角因其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滨海风光,已经被国家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也被山东省列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将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获得扶持,好运角将逐步成为一处面向国内和日韩的高端旅游区,好运文化的集中体现区。朋友们,“日出成山头,好运积聚角”,大家一定要登临这“万福汇集”的好运角,纳祥瑞,得宏运。

4.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暂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 篇四

摘要:1982年,国务院审定批准首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兴起,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迎来了机遇,但在体制发展中的不成熟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开展美国国家公园与中国风景名胜区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对比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公布。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自1982年起始,国务院审定共批准了8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计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目前随着风景名胜区,在范围和数量上的提升,风景名胜区事业面临着大好时机,同时对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风景名胜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现象与趋势也势必更加严峻。因此,中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分析研究,借鉴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吸取工作中失败的教训,结合中国自身现在与国情,促进风景名胜区的进一步发展。

1.历史和发展概况

(1)中国风景名胜区历史与发展概况。中国风景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邑郊游憩地,历经数千年的不断发展,荟萃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成为壮丽山河的精华,为当代留下了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及无限的信息。从开始萌芽到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五帝以前―风景区的萌芽阶段夏商周―风景区的发端阶段秦汉―风景区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风景区的快速发展时期隋唐宋―风景区的全面发展阶段元明清―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世纪年代―风景区的复兴阶段。

(2)美国国家公园历史和发展概况。“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Catlin)首先提出。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从第一座国家公园建立开始就通过法律规定了其为全民所有并为全民服务的理念。黄石法案中确定了黄石国家公园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利益和休闲娱乐。”全民所有决定了服务的公益性。在美国人看来,无论体系内的何种文化资源,都是从先辈那里继承来的遗产。国家公园的保护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享受”,成功开辟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至今已有近400个成员。美国国家公园作为美国最宝贵的历史遗产,它作为美国人的公共财产得到管理,并为让后代享用而得到保护维修。从1872至今,国家公园运动从美国一个国家发展到世界上225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公园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为各个国家的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美国国家公园的启示

美国国家公园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其特点的管理机构即国家公园管理局,实行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开,美国的国家公园是产权国有的自然遗产和自然状态下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所以美国的国家公园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可分为政府的拨款以及私人或财团捐赠,其中以政府拨款为主。因此,公园管理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公园管理中拒绝所谓的业主概念,即不将遗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不以自然资源牟利,管理者自身的收益只限于工资。这种体制下无疑可以避免公园在门票价格和相关配套设施中牟利。公园内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商业设施有严格的规划建设要求,不仅通过特许商业经营处批准,而且由特许承租人经营,在财务上与公园管理机构无关,同时改善公园的收入也将从其中获得。

美国国家公园形成了垂直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上,美国的国家公园均由内政部的国家管理局统一管理。国家管理局下设10个地区局,分片管理各地的国家公园。各国家公园设有公园管理局,具体负责本公园的管理事务,国家管理局、地区管理局、基层管理局三级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与公园所在地政府没有隶属联系。该管理体系不仅明确了各级单位的职责,避免了中央政府和地政府的矛盾,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科学的规划决策系统是保证国家遗产有效管理的有力工具,这一方面美国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用地管理分区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管理规划-实施计划-报告三级规划决策体系等等。

除了管理制度的差异,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也成了公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顾问费门?提尔顿(Freeman Tilden)在其1957年出版的《解说我们的遗产》一书中,对国家公园、州立和市立公园、博物馆及类似的文化机构的所谓“解说”这一功能做了如下定义:“解说是一种教育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原物的使用、切身体验以及说明性媒介来揭示事物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仅传达事实信息。”解说试图达到3个目的:第一个或者说基本目的是帮助游客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欣赏他所参观的场所,第二是实现管理目标,第三是增加公众对一个机构的目标或目的的理解。由此可以明白解说不仅推动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使游客注意并理解公园的特色也影响游客对公园和自身所处环境的态度,为理性游园奠定了基础,保护了国家公园并提高了游客的旅行体验质量。

但是目前中国解说大多限于导游,而没有系统和比较专业的解说,在发展官方解说这一块存在很大的缺失,甚至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学者对解说的价值都缺乏必要的认识,一方面,严重限制了解说的发展,也是对中国旅游事业的拖累。因此,现在亟须做的工作之一就是使社会各界认识解说、知道解说的重要性,从而为解说的发展而努力。

但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也存在它的不足,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周边环境。美国在这一方面的教训也不少。美国国家公园局在很长时间内只是关注公园内部的管理事务,没能及早参与处理国家公园外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给国家公园边界内遗产的保护造成了极大隐患。

三、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方向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美国国家公园的垂直管理模式可能还无法适应现阶段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风景名胜区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一定时段内仍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美国国家公园无疑是全球国家公园成功的范例,也是在许多方面值得我国学习的,通过对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思考发现,美国国家公园的垂直管理模式是在国家公园的资源与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在内政部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实行垂直领导和统一管理,把国家公园管理人员纳入到国家公务员体系中来,国家大力支持国家公园的各项管理及保护项目,从人力物力上充分满足需求,为保持公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将其“保存完好”得移交给下一代而建立起来的模式。而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与土地权属存在模糊问题,许多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与土地归集体所有,或由国家所有但长期由集体使用,同时中央财政难以支付所有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巨大资金和人员费用,缺乏开展工作的资金保障,因此,并不具备实行美国管理模式的一些前提条件。

在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风景名胜区社会公益性、建立政府派出型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加速中国解说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强化遥感监测与人工实地监测相结合模式等改进与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对解决当前风景名胜区存在的可持续性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和推进我国风景名胜保护事业发展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5.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暂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 篇五

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策划设计中将以历史文化符号为本底,以及现代休闲理纪为基调,以道路组织为主线,通过道路网络与景观通道的建设,分割出不同的游览空间,在单个项目布局设计上要自成一体,同时通过景观通道与道路体系相互贯通,做到景观相通,地缘相接,文脉相承。使历史遗迹、山体、建筑、绿化协调有致,互相映衬,使多元文化与丰富多变的景观环境交相辉映,成为既有文化又有情调的特色景观旅游策划空间。

主题定位为大泰山旅游区的门户型景区,以文化展示、生态体验为特色的运动观光旅游区,旅游形象的定位取决于旅游资源构成、“地脉”和“文脉”特色及市场认同取向等诸因素。旅游形象设计和宣传口号策划对市场的影响重大,有视觉冲击力,简练生动的旅游形象和宣传口号可大大增加旅游的感召力,产品定位是本着文化体验、生态自然、多元景观、休闲体验的思路,以原有的资源为背景和载体,创造新的产品才结构能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形成人气,同时也提升目前整个西花园的整体档次与文化品位。旅游产品设计要做到三个结合,旅游策划项目组对旅游产品开发定位为以历史深厚的扇子崖为文化底蕴和招牌,突出产品体系的特色,多元景观、复合功能,集生态性、参与性、体验性为一体的产品体系。并营造丰富夜间项目和休闲参与产品。

上一篇:关于社区三八妇女节的活动总结下一篇:开票系统简易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