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2024-09-15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共16篇)

1.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一

开发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

监控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监控管理制度。

一、安全隐患的概念和分类

(一)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是危险的根源,包括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重大危险源是长期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和储存危险物质,或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安全隐患是指控制、约束、管理这些危险物的装备、系统、设施、人员、管理制度和体制等方面可能出现漏洞使危险物质突变形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三)根据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事故隐患分为A、B、C三个级别: A级隐患:是指重大隐患,由石河子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督办.B级隐患:是指较大隐患,由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负责督办.C级隐患:是指一般隐患,由企业负责督办.(四)安全检查人员在进行隐患登记和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隐患级别,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

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程序

(五)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按A、B、C级标准及时登记

建档、及时实施监控治理、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2隐患的危险程度及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a.治理的目标及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情况,d.负责治理的单位和责任人,e.治理的时间和要求,f.治理安全措施和标准要求,g.负责验收的单位和责任人。

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六)对于排查出的C级隐患要按 “五定”原则(定整改措施、定责任人、定落实人、定时间、定资金)进行专项安排处理,由后班带班领导进行跟踪复查验收整改效果。

(七)对于排查出的A、B级隐患,做到及时上报,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挂牌督办整改验收;对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发现的A、B级隐患,下达的整改指令书,应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并按分级挂牌督办规定落实挂牌督办。

四.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八)、对于上级政府或主管部分排查的A、B级隐患,应落实隐患治理的六项内容:明确整改任务、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整改验收人。

(九)在整改A、B级隐患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隐患排出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臵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设备,防止事故的发生。

(十)A、B级隐患整改到位后,及时向负责挂牌督办的政府或相关的职能部门(机构)上报整改内容,并申请验收;

对验收审查合格的,应及时对隐患进行核销,对验收审查不合格的,应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继续挂牌督办直至整改完成。

(十一)C级隐患必须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签字认可后,直接安排布臵进行处理,并有专人进行现场监督。

(十二)A、B级隐患应及时上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挂牌督办,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亲自进行安排布臵,落实人员、物资和资金,整改结束后由企业组织进行验收合格后,申请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审查,合格后及时核销。

(十三)排查出事故隐患应根据隐患性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确认事故隐患的类别(A、B、C级),同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责任人。

(十四)A、B、C级隐患治理前,必须由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制定、企业负责人批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必须加强对隐患的监控,并告知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 下应采取的措施,否则,不准从事相关作业。

(十五)建立A、B、C隐患挂牌、建档制度,实行事故隐患跟综管理,并将验收结果存入事故隐患管理档案。

(十六)企业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办公会议、安全检查和安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研究整改措施,对事故隐患进行监控,落实整改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十七)因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措施落实不力导致事故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二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防护要求不断提高,而明确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制定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因此如何有效地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成为各单位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的最重要途径。

河北省电力公司原有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模式由于没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未能有效实现闭环管理,以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及时性、规范性、正确性。同时由于下属地市公司各自独立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未能形成全省统一的信息安全隐患档案库。因此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信息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河北省电力公司建立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并形成全省统一的信息安全事故隐患档案库,实现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标准化,并使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有效积累与传播,从而促进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为河北省电力公司年度信息项目的申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1 系统技术架构

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架构采用Just Step公司的X3 Business技术(见图1)。

Justep X3 Business业务架构平台以业务作为导向和驱动,是可以快速构建复杂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对复杂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分层,在软件开发的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恰当的契合点,Business平台具有如下特性。

1)快速性:通过业务架构平台提供的基本框架以及预置好的模块,软件开发人员能很快地研究出用户所需要的复杂应用软件系统。

2)灵活性:通过业务架构平台提供的开发与管理工具,软件开发人员能很方便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及用户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变化的需求。

3)集成性:业务架构平台为复杂应用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集成框架,不仅为集成同一平台上的各种不同软件提供了规则,还为集成其他应用软件系统提供了集成接口。

4)跨平台性:Business平台屏蔽了操作系统、软件基础架构平台的技术细节,开发人员在利用业务架构平台开发复杂应用软件系统时,关注的焦点在业务逻辑、管理模式,而不用关心采用何种技术实现。跨平台性使得通过业务架构平台开发的软件能够顺利在各种异构环境下运行。

2 系统功能架构

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通过隐患档案、流程控制、对比考核3个功能模块,依据“排查(发现)–评估–报告–治理(控制)–验收–关闭”6环节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对信息安全隐患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精确控制和标准化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

2.1 信息安全隐患档案库

河北省电力公司将信息安全事故隐患定义明确为“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信息系统机房、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非常态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信息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缺失”。并根据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将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2个等级。

为了对信息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信息安全事故隐患档案包含以下属性。

1)隐患编号:由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根据事先定义的编号规则,自动生成编号。

2)隐患简题:对隐患命名。

3)隐患来源:分为运行检修、信息安全自查、信息安全督查3个来源。

4)评估等级:根据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2个等级。

5)隐患类别:分为技术和管理两大类,其中技术类具体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5个子类;管理类分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5个子类,隐患类别划分如图3所示。

6)关联资产:为了便于管理,系统中导入了河北省电力公司完整的信息资产台账,如果隐患关联具体资产,则应在该系统中予以关联。

7)隐患内容:对隐患的具体描述。

8)计划整改期限:计划完成整改的日期。

9)治理方案:隐患的具体治理方案,在系统中通过固定格式的表格录入。

10)整改完成情况:是否按时按要求完成整改,在系统中通过固定格式的表格录入。

11)隐患验收情况:对隐患治理结果组织验收,在系统中通过固定格式的表格录入。

12)其他:包括上报人、发现时间、治理责任人、可能导致后果等其他属性,同时系统提供了灵活的附件上传功能,可以将现场照片、会议纪要等所有隐患相关资料上传,以形成最全面的隐患档案库。

2.2 隐患排查治理流程控制

按照“排查(发现)—评估—报告—治理(控制)—验收—关闭”6个环节的闭环管理模式,在系统中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系统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2.2.1 隐患排查环节

各单位充分结合日常运行检修、信息安全自查、信息安全督查工作对本单位信息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由各单位信息安全专责负责在系统中录入隐患相关属性。

2.2.2 隐患评估环节

隐患所在单位信息运维部门负责人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隐患等级评估,并根据隐患内容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2.2.3 隐患报告环节

评估工作完成后,隐患所在单位信息运维部门负责人立即在系统中上报隐患评估结果和治理方案,由省公司科技信通部信息安全专责对隐患治理方案和评估等级进行审核,并在2个工作日内反馈复核意见。

2.2.4 隐患治理环节

隐患所在单位信息运维部门安全专责根据治理方案安排相关人员对隐患进行治理,并在系统中上传隐患治理报告。

2.2.5 隐患验收环节

隐患整改治理完成后,隐患所在单位信息安全专责应及时在系统中提交验收申请,省公司科技信通部安全专责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远程或现场验收。

2.2.6 隐患关闭环节

隐患验收完成后,由省公司科技信通部安全专责在系统中关闭该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完成隐患归档工作。

2.2.7 职责分工

该系统也进一步明晰了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分工。

1)省公司科技信通部:负责信息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整体组织、指导、协调,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督促、指导、检查所属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所属单位在工作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共性、苗头性、倾向性事故隐患,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治理活动。

2)各下属单位:各单位信息运维部门是信息安全事故隐患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同时承担闭环管理责任。

3)电力科学研究院:在省公司领导下,参与信息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指导、验收工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工作。

2.3 考核与对比

为便于考核对比以及知识共享,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还附带完备的隐患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隐患整改按时完成率、隐患整改结果验收合格率、治理方案合格率、隐患数量等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并形成月报、季报和年报,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考核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并形成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系统支持对隐患档案的隐患简题、隐患来源、评估等级、隐患类别等所有属性进行条件查询,使隐患档案库成为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经验库、知识库,有效提升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

3 应用效果

通过应用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河北省电力公司固化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实现了闭环管理,确保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及时性、规范性、正确性。考核对比功能强化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提高了各专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同时全省统一的信息安全隐患电子档案库方便了各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使各单位能够全面排查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充分借鉴其他单位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行隐患治理,显著提升了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发的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流程规范、界面友好,并充分考虑了河北省电力公司实际,因此系统总体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隐患排查治理经验的积累与传播,强化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显著提升了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各单位信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河北省电力公司仍需全面修订相关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有效地融入、固化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摘要:文章分析了河北省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现状,阐述了建设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简要说明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详细说明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并结合河北省电力公司实际,介绍了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档案,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庞南.信息安全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杨云江.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实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闫宏生.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薛质.信息安全技术基础和安全策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三

翻开近几年来福建省煤矿安全事故选编,翻阅着一起起带血的事故案例。事故,是令人痛惜的,更是不堪回首的,它是用前人的鲜血和生命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是留给后人一份特殊的“财富”。这是我省某煤矿发生的一起因顶板安全隐患不排除,敲邦问顶工作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事故案例。2006年9月8号的中班,某矿综二队工人田某某(班长)、赖某某、林某某3人到+255-15#下运巷掘进工作面作业。早班作业人员交接班时告诉当班人员,掘进头顶板有脱层,经撬撬不下来,提醒当班人员要注意。中班3人到达迎头后,首先撬脱层顶板但也撬不下来,于是便不去在意,也不先套架就开始进行打眼、放炮和出渣作业。出完渣后才进行支架,田某和赖某2人在+255石门处锯木头做棚梁。约21:40分,田某和赖某听见“哎呦”一声和顶板冒落的响声,马上进入运巷察看情况,发现林某被冒落的顶板压住动旦不得,田某和赖某立即搬开石头,并赶紧打电话给矿井调度室汇报,请求救援。23:03分,林某被运送出井口,但在送去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这起顶板事故原因。一方面,当班作业人员思想麻痹。早班矿井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时已经发现顶板脱层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但班长田某在明知存在较大隐患的情况下,没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带班冒险作业,导致脱层顶板悬顶面积进一步扩大而发生冒顶。另一方面,是执行规章制度不力的问题。当班安全员在查出较大隐患和发现空顶作业情况下,未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而放任至中班处理,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加强煤矿隐患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如何加强事故源头的隐患治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是本起事故给广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出的一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深思,不让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事故源于隐患,隐患不除,则事故未已。鉴于现阶段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和高危重点行业企业安全隐患仍然相当严重的实际,国家安监总局把2008年定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王君在3月20日的总局干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启动“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措施。王君指出,今年是安全生产的“隐患治理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总局和相关部委也陆续下发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内容、重点、方法和要求。排查治理隐患,是加大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年安全工作的一条主线。当前我们工作的重心,就是要着眼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抓落实,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的抓落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落实,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抓落实。当务之急,就是要推动各地全面启动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落实好煤矿和重点行业、领域的实施意见,把这项工作全面铺开,以此带动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巩固和发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果,切实做好停产检修煤矿、受灾煤矿的复产工作;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认真排查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隐患点;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通过努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的灾害特点,认真查找安全生产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明确排查重点,深入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循环的自我排查和整治,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边远采掘头面、系统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注重用事故教训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掌握事故发生的部位、环节、原因、特点及规律,举一反三,制定并落实措施,预防和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4.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四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力争至2018年底,全区校园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吴雪慧局长任组长,李可可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湖里区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科,联络人:叶宁,电话:5722662。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一校一册”档案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单位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一校一册”管理制度。(见附件:湖里区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二)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在建工程、老旧校舍、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iv级(低风险)、iii级(一般风险)、ii级(较大风险)和i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学校绘制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期间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iv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iii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ii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i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3.教育系统预判。区教育局将结合学校预判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学校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湖里区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各校园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区教育局将组织对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

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校园要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校内风险分级防控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实现校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为“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园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园对照《厦门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完成制定“一校一册”建档工作。区教育局择优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标杆学校。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园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对标活动,推动学校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筑牢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二)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示范带动。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积极探索总结有效做法,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五

一、多选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1.风险是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AB)的组成。可能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一旦发生后,将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A.可能性 B.严重性 C.事故发生的概率 D.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E.其他相关资料 2.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有(ABCD)。

A.人员不安全因素 B.机器不安全状态 C.环境不安全状态 D.管理的缺陷 E.制度的不完善 3.风险点是指伴随的(ABCD),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A.设施 B.部位 C.场所 D.区域 E.事故发生机理

4.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是应按生产流程的(ABCDE)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A.阶段、B.场所 C.装臵 D.设施 E.作业活动 5.重大风险确定原则有哪些(ABCDE)。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C.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D.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E.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6.风险管控措施类别包括(ABCDE)。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E.应急处臵措施

7.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底的原则划分为(ABCD)(即1、2、3、4),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A.重大风险 B.较大风险 C.一般风险 D.低风险 E.没有风险 8.隐患类别分为:(ABCDE)、自然发火、水害、机电、提升运输和其他。A.顶板 B.瓦斯 C.通风 D.煤尘 E.放炮

9.隐患治理应符合(ABCDE)“五落实”要求,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A.责任 B.措施 C.资金 D.时限 E.预案 10.隐患治理流程包括哪些环节(ABCDE)。

A.通报隐患信息 B.下发隐患整改通知 C.实施隐患治理 D.治理情况反馈 E.验收

二、单选题(每题4分,共计40分)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是(B),重点是(A)。

A.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B.风险预控管理 C.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D.综合管理

2.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A)组织实施,有具体工作方案,人员、资金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A.总工程师 B.矿长 C.安全矿长 D.生产矿长

3.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中,(A)占有主要地位。A.人的因素 B.物的因素 C.不可测知的因素D.环境的因素 4.以下选项中属于人员不安全因素的有(B)。

A、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B、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C、瓦斯突出威胁 D、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 5.危险度是由(B)决定的。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可控制程度 B.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C.事故发生的广度和严重性D.事故发生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

6.以下不属于危险源辨识主要方法的是(D)。

A.工作任务分析法 B.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C.安全检查表法 D.风险矩阵法 7.事故预防措施应坚持(A)的原则。

A.低成本高效益 B.只考虑成本

C.只考虑效益 D.高成本低效收益 8.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B)类型。A.一般风险 B.较大风险 C.重大风险 D.特别重大风险 9.以下各选项属于危险源的是(C)。

A.井下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B.矿井总风量不足 C.未能及时地对监控设备故障进行排除 D.瓦斯检查员配备数量不足

10.作为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A)是发现系统故障和异常的重要手段。A.安全监控系统 B.安全警示系统 C.安全管理系统 D.安全评价系统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每题1分,共计20分)

1.安全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安全。(√)

2.风险管控措施是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3.风险判定是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

4.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或任务中部分可能产生或诱发事故的不安

全因素的识别。(√)

5.危险源监测模式有实时监测和定期监测两种。(√)

6.我国煤矿伤亡事故分析常用的统计指标是百万吨死亡率。(√)

7.风险分级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8.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9.事故的发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偶然事件。(ⅹ)

10.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只是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要求。(ⅹ)

11.每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都对应有相当多的未遂事故或大量的不安全行为。(√)

12.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科学的、理智的观点,将“安全第一”的概念变为人们生活中 的习惯。(√)

13.风险评价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 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14.将煤矿风险降低和保持在可容许水平,是实现煤矿持续安全的文件化、程序化、系统化的一种管 理方法和体系。(√)

15.风险预警是为了推动隐患治理,预防事故发生。(√)

16.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负责人或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不用安排专人进行确认。(ⅹ)

6.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六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8日

点击:5913次

各市政府安委会,省直有关部门:

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促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需要和手段。在创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要把建立双重预防体系作为其核心内容,融合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同步建设、互促共进、有效运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新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关。要督促新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按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则、细则和行业实施指南等相关标准要求,首先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要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车间、班组等各层级的建设责任,使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运行者。对未有效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申请企业,相关具有受理权限的部门不予受理考评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单位不得组织考评活动,各级各有关部门不得认定其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二、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有效运行双重预防体系。对已经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要督促其深入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对逾期未建成和运行双重预防体系的,依法予以处罚;复评前仍未落实的,不予复评,并由原公告单位公告撤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等级称号。待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基本规范,自撤销之日起满1年后,方可重新申请安全标准化评审。要通过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带动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要引导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各个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为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执法检查力度。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执法检查,对未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并有效运行的,要责令企业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倒逼企业不断提升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7.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七

1 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落实

1.1 建立专业化的隐患排查治理队伍

1.1.1 建立专业化的隐患排查治理组织结构

建立专业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结构, 明确职责分工, 做到各司其职, 共同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1.2 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

按隐患排查职责和岗位工种分工, 分级、分类进行培训考试, 使各级工作人员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义, 熟悉相关标准和制度, 掌握隐患定性原则, 熟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 尤其要熟知该专业领域的常见事故、薄弱环节, 掌握隐患排查技术手段, 培养较强的事故隐患辨识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 文字表达、描述能力。

1.2 安全隐患的分级分类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以大专业为依据, 将安全隐患分为输电、变电、电网运行等12大类。为了明确责任, 基层检修试验单位的安全隐患需进一步细化。

2 将隐患排查与日常电网运行维护相结合

2.1 将隐患排查与常规工作相结合

树立“人人都做设备状态评估师、异常诊断师”的理念, 将隐患排查工作贯穿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和常规检修试验过程中。加强设备制造过程中对关键点的把控, 严卡交接、验收和设备抽检等手段, 严把设备入网关, 确保设备“零缺陷、零隐患”接入电网。

2.2 将隐患排查与专项工作相结合

将隐患排查与迎峰度夏、迎峰度冬、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前的专业特巡紧密结合, 定期开展多班组、多专业会诊式特巡来提高隐患排查效率。同时, 扩展排查渠道和手段, 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手段, 开展红外测温、油色谱分析和停电抽检, 深化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把超高频局放、紫外成像、精确测温等带电检测新项目作为专业特巡和隐患排查的重要手段, 减少停电诊断的工作量。

2.3 将隐患排查与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

结合春季 (冬季) 安全大检查等监督检查活动, 落实严、细、实的要求, 深入分析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加强隐患排查工作。根据上级单位安全大检查的要求, 制订工区实施细则, 全面动员, 全员参与, 确保实效。推广应用检查表法, 以班组 (站) 为单位, 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特点, 对照《春季 (冬季) 安全大检查典型要求检查表》的内容逐项进行检查, 填写班组安全大检查的具体情况, 确保检查落到实处, 不留死角。

2.4 将隐患管理与隐患范例学习相结合

目前, 由于典型设计、通用建设标准的大范围推广, 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的结构、设备运行方式, 检修方式不断趋同。因此, 可以以一个事故隐患为例, 举一反三, 有针对性地查找同类型设备隐患。结合自身事故进行隐患排查、制订反隐患措施、开展治理, 这样更有针对性, 更具实际意义。通过组织学习设备事故案例、定期修编事故隐患范例等举措, 充分发挥事故案例和隐患范例的示范导向作用。对未遂事故、设备异常和违章事故进行分析, 同样也具有示范意义。

3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控制

3.1 制订专业的隐患治理措施

隐患治理措施是隐患治理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一旦确定后, 就应制订治理方案。方案应包含:隐患的现状和其产生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隐患再次发生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基层检修试验单位是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 受运检部委托, 担任着大部分隐患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工区要对治理方案严格把关, 确保方案的可执行性。复杂的治理方案需由工作组会商制订, 领导组严格把关后报运检部审批。领导组应积极与运检部协调, 争取立项和落实资金。治理方案制订后, 应尽快进行隐患治理。

3.2 隐患治理的过程管控和定期评估

隐患从确定到完成治理期间, 要按照治理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其进一步扩大。要严密监控存在隐患的设备工作状态, 一旦发现隐患有扩大趋势, 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尽快消除隐患。要制订并落实隐患治理现场分管领导和专工到岗、到位制度, 督导隐患治理过程, 确保隐患治理成效。在工区每月例会上, 工作组应汇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对所辖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核查各级、各类安全隐患, 务必做到准确无误。对隐患治理不力的班组、责任人提出警告。对重大隐患、复杂隐患治理工作进行专门分析, 集中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体系建设

4.1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考核激励制度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标体系, 将指标分解到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主体 (各专业工程师和各设备专业班组) , 根据阶段性指标的完成情况予以绩效考核。设定的指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可行性和公平性。

4.1.1 指标设定

根据专业特点, 设定某一阶段各专工和各班组的隐患排查数量指标, 包括季节性指标和年度指标, 督促责任主体深入开展隐患排查, 增加隐患排查数量。设定某一阶段各专工和各班组的隐患治理完成率指标, 促进班组积极开展隐患治理, 不留重大隐患, 控制一般隐患。副主任和专工隐患排查数量指标分别为所分管专业班组指标的累加, 隐患治理完成率指标为所分管专业班组指标的平均值。

4.1.2 绩效考核

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责任主体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对超额完成指标的部分责任主体进行奖励, 对未完成指标的部分责任主体进行处罚。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激励机制, 对排查治理隐患贡献突出的班组和专工, 要进行额外奖励。对经事故分析认定应排查而未排查出隐患且导致事故发生的, 或瞒报隐患, 或因工作不力延误消除隐患并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相关责任人, 按《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工作奖惩规定》从严处罚。隐患管理绩效要与工区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相互衔接, 协调一致。

4.2 优化隐患排查治理流程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和责任落实, 建立职责清晰、运作流畅、规范高效的工作流程, 切实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水平。隐患排查、治理应按照“排查 (发现) —评估—报告—治理 (控制) —验收—销号”的流程形成闭环管理, 并在管理过程中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各环节的责任单位。

4.3 建立隐患管理改进机制

建立隐患管理PDCA循环方法, 即遵循“计划—执行—检查—提升”的螺旋上升式改进机制, 形成持续、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建立并实施定期“回头看”机制, 由领导组和工作组对隐患管理工作进行回顾、评估, 明确存在的问题、困难和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改进的关键点。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 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效果。隐患管理回顾、总结周期定为每年四个阶段, 即春检、迎峰度夏、秋检和迎峰度冬。

通过上述日常电网的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 工区不断提升隐患管理水平, 提高设备质量, 有效防止了各类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力安全生产是关系国家财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的大事。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力安全管理,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单位必须共同努力, 积极配合治理和控制电力安全隐患, 创建安全电力环境。这样做可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确保电力系统可靠、稳定和经济的运作, 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摘要:就电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控制进行探讨, 详细阐述了电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落实情况, 提出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控制的措施, 并针对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体系建设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网,安全生产,排查隐患,隐患治理

参考文献

[1]李明智.浅谈供电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24) .

8.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篇八

一、凡日常检查及定期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一律实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挂牌督办制度。

二、由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成员组织坚持每日召开安全碰头会,对每日及定期排查出的重大隐患进行通报,经讨论研究,确定整改方法,制定整改方案,对其整改善行挂牌督办。

三、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全过程进行公示,公示资料包括重大隐患检查时光、资料、地点、整改目标、整改资金、整改范围、整改时限、整改督办人姓名、整改目标落实状况及是否整改完毕等。

四、整改完成的重大安全隐患,督办人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汇报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落实状况,由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成员在每日安全碰头会上予以通报。

五、督办人员要高度负责,对未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一经发现要对相关职责人员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进行处理。

职责追究:

一、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治理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全矿安全建设。

二、对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查中存在安全隐患而检查人员因不负职责未查出的,要倒追检查人员职责,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三、对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查中存在安全隐患,整改职责人及领号督办人未按整改目标及时限完成整改督办任务的,要严格追究整改职责人及整改督办人职责。

9.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篇九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突出抓好我矿的水害预防管理,强化安全建设主体职责,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水害隐患类型有老塘水、煤层露头冲击层水、钻孔水、顶底板砂岩水。

二、矿井地测防治水主要负责人对矿水害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

三、职工发现水害隐患,均有权向调度室及相关负责人报告。各级领导或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组织整改。

四、煤矿主要负责人以及财务部应当保证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将水害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列入安全投入费用。

五、矿井地测防治水主要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水害隐患排查并召开分析会议。对排查出的水害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六、矿每月进行对水害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下月5日前向相关部门报送水患排查记录表。

10.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十

当前,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迅速的重要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 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多,

全国各主要城市迎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但是, 由于城市轨道大部分处于地下, 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差、环境复杂等原因给安全生产形式带来越来越大的考验。

2014年1-12月, 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22起、死亡648人, 其中, 较大及以上事故29起 (包含地铁工程3起) 、死亡105人。2014年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呈严峻态势, 事故频发, 其中引起媒体广泛报道, 造成较大社会不良影响或损失的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源在于安全隐患, 也就是源于海因里希理论所提出的事故因果链锁理论,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以及后来提出管理的缺陷这三种因素的组合。如果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安全隐患, 则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

对此, 本文将详细论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在西安轨道交通方面的实践方法, 即隐患信息系统在西安地铁建设方面的成功应用与实践。

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系统

系统建立背景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2007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第16号总局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定义、单位职责、监督管理以及处罚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 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年修正) 》, 从立法面对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尽管已经有几十年的实践, 但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 为了规避或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使事故的管控阶段前移, 十分有必要加强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工作, 通过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及其信息化, 落实各方安全质量管理责任, 做到隐患排查全面彻底、隐患治理及时闭合的良好态势。

系统功能概要

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是近些年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逐步兴起的隐患管理新方法, 是一种以科学、严谨、全面的隐患信息库为基础, 以全员参与为核心, 并借助“互联网+”技术, 能够对地铁施工中的安全质量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彻底消除, 最终将各参建方对隐患的处理过程及程序以电子设备及手持终端反应在系统平台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系统引导与提示各参建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系统理清了参见各方隐患管理职责, 建立了隐患排查与治理体系, 实现了隐患的闭环管理;系统建立提示信息主动推送机制, 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需要开张的隐患排查频次要求、隐患治理信息、违约信息, 通过系统首页或者短信消息实现主动推送;能够实现对参见各方的工作情况和效果逐级考核评分, 违约责任追究;系统有强大的统计分析与报表生成功能;建立移动巡检平台, 能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成熟的权限管理功能对功能权限与数据权限分层管理, 严格控制参建单位、不同角色、不同用户的权限。

该系统包括隐患工作提示、隐患排查、隐患治理、考核管理、综合统计、考核评分、工程报告、通知通报等功能, 事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质量隐患的有序管理, 实现参建各方隐患排查与治理的协同工作, 从而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在西安地铁建设中的应用

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进行隐患排查与治理, 对于西安地铁建设工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尝试, 通过2014年9月正式在西安地铁项目的试点应用, 经过努力实践, 在结合现有的日巡检、周检查、月督查的安全检查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机电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隐患分级标准、隐患排查要点与数据库, 基本实现了管控系统信息平台与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有效结合, 不仅消除了绝大多数隐患, 还进一步完善了各参建单位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认识, 获得了各参建单位的一致认可。

工程概况

某条地铁线路盾构区间总长969.25m。洞顶覆土9.9~18.0m, 线间距13.5m。区间含一处平曲线, 曲线半径为350m。线路最大纵坡28‰。区间盾构在局部穿越某小区多栋建筑, 特别是下穿一栋26层的高层建筑 (剪力墙筏板基础, CFG桩) , 平面位置关系见图1。

盾构下穿建筑物风险点分析

该区间盾构左、右线下穿26层建筑物的长度大约为45m (30环) , 建筑物为小区住宅, 为地上26层、地下1层的框架结构, CFG桩+筏板基础, 基础底距隧道顶4.5m, 基础埋深11.883m, 筏板基础位于黄土状土层, CFG桩长8.37m。相对位置关系见图2~图3。

盾构下穿的建筑物下方地层主要为2-5层中砂和2-6层粗砂, 而且地下水位位于隧道顶板以上6.2~7.2m之间, 地质纵剖面见图4。

盾构下穿桩基础建筑物时, 桩底土的沉降和土性变化引起桩端承载力的部分或全部丧失而引起桩的沉降。由于桩基础周围土体的变形而导致其外力条件和支承状态发生变化, 进而可能引发建筑物发生沉降、倾斜等现象。

盾构下穿建筑物的下方主要为全断面富水砂层, 由于砂层渣土流塑性差, 摩擦系数大, 强度高, 盾构机推力大大增加, 降低掘进速度甚至无法推进;同时在砂层中, 盾构机刀盘升温快, 刀盘及螺旋磨损较大等问题, 都导致土压平衡盾构在全断面富水砂层中掘进困难。在渣土改良效果不理想状况下可能出现掘进面坍塌、超挖, 甚至在涌水、涌砂, 进一步造成地层沉降, 甚至更加剧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倾斜等风险。

监测频率、报警值与预警标准的设定

监测频率

盾构机在穿越建筑时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 对该建筑进行实时观测, 并加大周边相邻建筑及盾构地表监测点的监测频次和巡视记录工作;盾构机掘面通过建筑后如该建筑监测结果异常时, 在上述监测频次的基础上进行加密监测, 直至其沉降量不再增大且监测数据稳定后监测频次恢复正常。

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

注: (1) 强降雨后、变形异常应增加监测频次。

(2) 实际操作过程中, 根据测点沉降速率调整监测频率, 若沉降速率过大或出现其它异常情况及时加密监测频率, 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 报警值取最大限值的80%。

隐患信息系统的应用

(1) 信息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保障

隐患信息系统采用TCP/IP通信协议, 与手机客户端 (IOS和Android) 一起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互联互通信息系统, 有利的保证了隐患从上传到最后消除的及时性, 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信息系统的架构及组成见图5。

(2) 盾构下穿过程中的隐患分类排查、分级报送

对盾构穿越建筑物期间安装系统数据库内容分类排查, 过程中针对隐患信息系统中的盾构施工隐患排查与治理检查表进行安全隐患梳理, 做到了检查全面、详细不漏项。同时, 将发现的安全质量隐患及时上传至信息系统中, 详见图6, 借助于短信提醒功能将发现的隐患及时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相关负责人手机上, 确保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责任人及时做出响应, 从而采取合理有效处置措施, 尽快消除隐患。

(3) 盾构穿越期间隐患的分级响应与目标治理

在盾构穿越建筑物期间, 隐患信息系统中设置了隐患处理时限, 规定参建各方的响应与治理的时间节点, 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督促相关各方及时完成整改要求, 避免了对隐患的处理延误而导致的隐患进一步加重等不良影响, 确保了盾构在穿越过程中的稳步、顺利和安全可控。

(4) 隐患信息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隐患信息系统根据获取到的隐患数据, 生成图表, 方便参建单位发现问题, 并针对下一阶段隐患工作的重心, 作出一个简单的预测。

隐患信息系统的统计功能非常强大, 在盾构穿越建筑物期间, 系统各级用户一共上传了158条隐患, 主要涉及文明施工、临时用电、消防安全、盾构法施工质量等方面, 有了隐患信息系统对数据的统计, 使用者可以归纳出在盾构穿越建筑物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等级较高的是消防安全方面的隐患, 从而可以为专项治理提出明确的方向。如图7和图8

(5) 工程资料整理及查询

通过此次盾构穿越建筑物所上传的隐患, 以及各参建单位反馈的信息, 最终还在系统中自动生成报告, 从排查、响应、治理、核查到消除等整个过程都留有记录, 以便在考核阶段和资料查找时方便查询, 详见图9。

(6) 考核功能

在此处盾构穿越建筑物过程中, 隐患信息系统将具体排查任务细化到盾构掘进区间承建单位的项目经理、安全总监、安质部长、工区长和机电工程师等岗位, 以及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监理组长和土建专监等岗位, 同时按照隐患过程中的响应及处理时限要求, 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均进行考核, 做到奖罚分明、有理有据。以下是对单位及个人的考核情况的演示, 详见图9、图10。

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在安全质量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安全质量管理

依据隐患信息系统严格把握专项方案审核流程, 督促施工单位编制盾构穿越白桦林居建筑物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并经过专家评审。施工前对全体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施工过程控制

由于隐患信息系统对穿越建筑物过程中的严密排查, 对每一个检查项目的实时跟踪和隐患处理, 保证了盾构在穿越过程中各项参数及盾构姿态的稳定, 未出现盾构涌水、涌砂等突发状况。

监控量测

隐患信息系统对穿越风险点的监控量测有严格的检查项目。在穿越前, 盾构施工专项监测及测量方案审批完成, 监测点经过第三方监测单位验收通过, 并采集初始值。在盾构穿越过程中严格按照监测要求实施, 及时反馈数据, 使各方都能够掌握变形监控的动态。

左、右线盾构机在通过建筑物后, 沉降速率基本趋于缓和, 部分监测点累计沉降仍有所增大, 但沉降速率已很小, 基本已趋于稳定, 盾构下穿建筑物3周后, 最大累计沉降-8.57mm, 差异沉降控制在3mm以内, 楼体倾斜最大0.05‰, 地表巡视未发现其他异常。监测数据显示楼体受盾构施工影响较小。建筑物沉降时态曲线图见图11。

结语

2016年3月至6月, 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在西安某地铁线路区间盾构穿越高层建筑的全过程中进行应用, 盾构施工的各项工作程序、控制参数、沉降控制及预警指标和注浆方式等均较为稳定, 满足地表及建筑物对盾构施工的影响控制要求, 在下穿建筑物过程中, 虽然曾出现建筑物沉降速率增大的情况, 但经过信息系统的及时排查与治理, 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减小了建筑物沉降速率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隐患信息系统的应用, 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相关单位的组织安排、人员配合、内外协调、应急准备、技术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隐患信息系统为盾构安全、顺利穿越高层建筑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隐患信息系统在西安地铁施工阶段穿越高层建筑在应用方面的第一次尝试, 也是隐患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次成功案例, 为西安地铁隐患管理在同类工程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11.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篇十一

建立学校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均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安全检查工作

1、每学年开学前,放寒暑假、节假日前,必须开展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楼梯、走廊、床架、围墙、护栏、体育设施、用电线路、各种建筑结构状况、校园周边山坡、道路等情况,并如实记载检查情况。

2、学校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安全自查工作。在自查的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以文字形式报告到相关部门,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3、每学年开展不少于三次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有问题需要整改的要限期整改,本部门单位解决不了的上报到相关部门解决。

4、由班主任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课桌、箱子,对学生携带的危险品,如刀具、烟花爆竹等要一律没收,并严肃批评教育。各班每节课都要清点学生出勤情况,发现不明情况要向学校报告。

5、对学校食堂、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对食堂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不得上岗。

6、消防隐患排查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我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加以实行。

7、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必须及时提出整改计划、整改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同时整治完成后,要组织有关人员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能投入使用。

8、每次排查时,排查人员不得少于三人,且必须有安全知识和排查能力的人担任。

9、在排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下结论的问题应请有关部门,专家进行鉴定,以防事故发生。

10、不认真严格执行此排查制度的,实行领导责任追宪制。

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学校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安排专人排查;各排查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按有关安全规章及学校规定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责任目标。

2、学校安全管理台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有人员机构、检查资料、管理制度、工作措施、文件、会议纪要、整治报告单和整改通知书等构成。

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般应安排排查以下部位,并明确排查责任人:

(1)校舍安全隐患排查;(2)食物、饮用水安全检查;(3)用电及消防安全隐患排查;(4)体育器材安全隐患排查;(5)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

(6)其他安全隐患排查(栏杆、书架及其他公共设施)。

4、安全隐患排查人员,又不是安全管理责任人,因此消除安全隐患的重点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要根据各岗位的特点,想法保证学校设施设备、食品、饮用水的安全性。

5、排查工作采用轮流密集排查方式进行,排查人员根据排查对象的特征确定排查时间。

6、排查责任人在排查时要认真仔细,不能有任何疏漏,除不可抗原因外,出现安全事故,追究排查责任人的责任。

7、排查责任人在排查时要作好记录,有险情隐患应及时向校长汇报。自己可以处理的应及时消除隐患,不能应急的应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交由学校讨论解决。重大险情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8、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必须制订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检查督促工作;政教主任负责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并收集好有关资料;总务主任负责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排除。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由责任人直接负责。

9、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维护保养设施设备。向广大师生告知危害因素、危险状况,在安全隐患部位及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坚持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改月报告制度,学校要将当月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1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 篇十二

通 知

公司各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经研究,特制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隐患查报、奖惩制度》等制度。现予以印发,望各单位认真落实执行。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及时发现和消除矿井在采掘、通风、瓦斯、煤尘、火灾、顶板、巷修、机电、运输、放炮、水害和其它方面存在的隐患,特定如下制度:

1、矿井系统布局及采掘动态方面隐患排查,由综合调度室、生产技术科具体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由综合调度室、生产技术科等部门共同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或方案,由总工批准实施。

2、各区队对所辖区域存在的各种隐患,由业务主管科室督促落实整改,对把握不准和安全威胁较大的隐患整改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在第一时间提出讨论,集体作出决定。

3、矿安全、生产技术、地测防治水、机电运输和各现场区域负责人,在日常的安全生产动态检查中必须认真负责,实现井下所有区域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非重点区域不留盲区。

4、本矿自检和上级各部门检查的隐患,由安全科以检查文书或隐患通知表的形式下发至责任单位,按隐患“五定”“闭环”原则,限期整改完毕(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整改到位的,必须以书面形式经矿长签批后报安全科备案,方可延期落实)。

5、安全科对各单位的隐患落实情况和专项检查、安全大检查及上级查出的隐患要安排专人进行回头复查,确保各类隐患治理到位。安全隐患查报、奖惩制度

1、矿各级领导及岗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查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及时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2、建立规范有序的隐患查报工作机制,促使人人成为安全员,切实做好超前防范意识,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3、各单位接到查报人所查隐患后,要立即对隐患进行核实,能整改的安排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隐患进一步扩大化,并立即上报。

4、各单位要建立隐患台账,对职工查报的隐患逐一进行登记记录,并于次月5日前报送至安全科,安全科对查报的隐患进行分类、分析、汇总。

5、对于发现或查报重大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避免了死亡事故或一级非伤亡事故的,给予5000元以上的奖励。

6、对于发现或查报重大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避免了重伤事故或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的,给予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奖励。

7、对于发现或查报重大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避免了轻伤事故或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的,给予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奖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登记制度

1、上级部门检查:由安全科统一汇总,并下发到相关责任单位,分管业务科室督促落实,由安全科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2、矿井组织的安全检查由安全科统一汇总,以检查文书形式下发到相关责任单位;各分管业务科室组织的专项检查由本单位汇总下发到相关实施单位。安全科按隐患“五定”“闭环”原则进行落实。

3、矿领导检查、科、区队长检查,升井后必须认真填写隐患检查登记记录,并由安全科统一汇总并督促落实。

4、安全检查员升井后,到安全科填写专项记录,安全科负责监督落实。

5、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所有职工均应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当发现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及时报告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综合调度室;综合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必须详细记录报告内容并登记上台帐,并责成有关人员落实。

6、一般隐患由带班领导或现场区队负责人落实解决;对不能现场解决的,出班后填写到入井隐患记录本中,安全科负责统计、整理,建立隐患登记台帐,并在当天的安全生产调度会上通报,按“五定”原则落实整改;隐患整改台帐应注明整改时间、整改标准、整改责任人、督促落实人、逾期罚款等内容。

7、重大隐患由矿长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技术保障措施,落实整改的内容、资金、期限、整改作业范围,并组织实施。整改结束后由安全科认真组织复检。并写出报告,按程序上报上级部门。

8、上级部门来矿检查及专项检查排查出的各类隐患要分类装订,建立台账登记存档并对当月存档的要报主管领导批复。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报告制度

所有检查人员及井下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将生产过程中发现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信息上报;上报时必须遵循以下报告制度。

1、矿井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报告治理的责任主体。矿长对本矿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负全面责任。

2、各分管副矿长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报告治理负责。

3、安全科等业务科室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查处的职责。

4、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时,综合调度室必须立即向安全科报告。

5、安全科要对各系统隐患排查后整改情况向主管矿长汇报。

6、由安全科负责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重大隐患及排查整改情况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必须由矿长签字,盖章并及时报送。

7、矿井各单位负责人对隐患限期整改未完成又未及时提交申请延期的,按矿井《安全管理细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治理制度

按隐患的严重程度,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治理,解决难易分为A、B、C三级闭环管理制度

1、A级隐患为分管矿长协调不能处理的,由矿长负责,组织人员制定专项方案和措施进行处理。

2、B级隐患由分管矿长研究制定措施,按要求进行监督、落实。

3、C级由科、区队监控管理,按标准要求落实整改。

4、各级领导是安全生产隐患分级治理的主体,当安全生产隐患查出后要分级落实整改,对产生的逾期隐患按矿井《安全管理细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安全生产隐患动态分析制度

1、严格事故隐患的定期分析排查,分系统分专业综合管理,排查和整改结果实行销号。

2、安全管理人员对所管辖范围内的采、掘、机、运、通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负责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隐患现场立即分析拿出措施进行处理。

3、对各地点查出隐患不能及时处理的,必须立即上报综合调度室并做好记录,由综合调度室负责进行动态分析并根据情况安排处理,同时要求逾期隐患由安全科在每班调度会上按“五定”原则进行落实。

4、所有检查路线不受被检单位约束,不漏项和盲区。

5、对安全生产隐患动态分析后,安全科要指定专人回头复查,对停止作业进行整改的项目(单位),要停一处整一处,确保按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6、对查出现场隐患经分析后为较大隐患的,安全科、调度室、生产技术科等业务科室要做到派专人蹲着不走,盯着不放,按照制度措施严格督促整改。

7、安全管理人员对有发生事故危险的作业场所,有权立即停止作业,并撤出人员报有关领导。

8、属于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到位的,要追查有关单位(人)的责任。安全生产限期整改销号制度

(一)隐患责任单位的职责

1、必须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做详细的记录。

2、必须在规定的整改时限内整改完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二)监督检查单位的职责

1、必须经常性地对井下各项工作监督、检查,深入现场、深入井下,善于发现问题。

2、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做好记录,给隐患责任单位下发检查文书或隐患通知单,并确定整改时间,对严重影响安全的隐患,应立即汇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杜绝事故的发生。

(三)、隐患处理办法

1、对存在的问题由安全科通知隐患责任单位,并确定隐患整改的时限。

2、对各级领导、矿井大检查、各系统专项检查、各区队自查自纠、安全员所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要按“五定”“闭环”管理原则进行落实并进行签名销号,以保证隐患落实的质量。

3、对未按期落实的,安全科将依据矿井《煤矿安全管理细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为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保障广大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和鼓励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意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1、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提倡实名举报,便于及时核实、查处和消除隐患。举报人要求保密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应为其保密。

2、本单位内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任何人均由举报权。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实行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一般事故、隐患的举报给予表扬。物质奖励标准分为三类六级。

(1)一般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为100元至1000元。(2)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为1000元至3000元。(3)特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为3000元至5000元。举报奖励金依次分为100元、2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六个等级。

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建立事故、隐患举报、奖励统计和建立健全档案。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奖励由安全科具体负责实施。实行一事一评,一事一奖励。奖励资金由公司财务列支。

6、对员工举报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尽快组织核实,对查实的事故、隐患要迅速采取措施,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限期整改,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7、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

1、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台账,对隐患排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矿井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立即处理,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按照事故隐患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3、安全科负责建立、健全矿井事故隐患建档监控档案,管理档案要妥善保存,重大事故隐患档案保存不少于三年;A级事故隐患档案保存不少于两年;B、C级事故隐患档案保存不少于1年。

4、每月对排查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进行确认。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科应建档监控挂牌督办;不属于重大事故隐患,但短期内难以消除的,要责成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挂牌督办的重大的事故隐患,要明确整改责任人和监控责任人,以便于隐患消除和责任追究。

5、凡被监控挂牌隐患整改完成后,由隐患整改责任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安全科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予以销号。

6、安全科负责公司重大事故隐患监控和整改落实跟踪督办,督促有关隐患整改责任人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公司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监控并跟踪督办。及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度,督促有关责任人按照整改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彻底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7、重大事故隐患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经安全科验收合格后,摘牌销号,并向社会公告,将有关安全隐患信息档案或台账整理归档管理。

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保证,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矿井实际,特制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如下:

一、资金来源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资金,是指由矿井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用于矿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矿井主要负责人及财务科应当保证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并坚持“按需投入”的原则,对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使用,财务科对其做到专款专用,指定专人管理,不得改变用途。

二、隐患治理资金使用范围

1、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隐患治理;

2、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的隐患治理;

3、矿井防灭火的隐患治理;

4、矿井防治水的隐患治理;

5、矿井机电设备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隐患治理;

6、矿井供电系统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隐患治理;

7、矿井运输(提升)系统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隐患治理;

8、矿井综合防尘系统的隐患治理;

9、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隐患治理;

三、资金使用管理

1、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矿井及上级检查部门排查出的涉及到资金投入的隐患治理需要。

2、矿井主要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治理资金提取和使用负主要责任,分管安全副矿长对隐患排查治理资金提取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3、对新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要随时增加治理资金,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四化”建设,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的工作目标。

4、各类安全检查隐患,由安全科负责严格按照隐患“五定”及闭环管理进行落实整改。

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及时发现,准确认定并排除我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跟踪整改,有效治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彻底将一切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杜绝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集体、财产不受损失和职工的人身安全,根据国务院第446号令《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省《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煤矿有效遏制重大事故的决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隐患排查跟踪治理责任追究领导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各副矿长

成 员:各科(队)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主任由安全科科长兼任。

二、领导小组每旬要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实行分级负责制,矿长对矿井事故隐患排查,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分管副矿长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并负责组织实施责任,各职能科室负责实施本职范围内的事故隐患监督排查,并负直接责任。对事故隐患应排查而未排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甚至撤职处分。

三、事故隐患治理,由各分管副矿长具体负责,组织各职能科室有关人员,各区队、车间,制定专项措施,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责任落实,对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整改,并监督到位,对未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或不整改的责任人员,要严格追究责任进行处罚100元。

四、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对于查出存在事故隐患的作业场所,必须立即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并落实责任人限定时间彻底治理。在限定时间内不能立即得到治理,不得生产,如发现违章作业处罚200元。

五、对事故隐患治理前或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必须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必须停产处理。

六、各区队、车间主任为本单位隐患排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队(组)级能处理的隐患。由队(组)长指定专人,按标准整改。各职能科室负责跟踪验收;对区队能处理的隐患由区队指定专人,限定时间,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治理,各职能科室负责跟踪验收;对整改困难大,技术有难度的隐患,由矿隐患排查跟踪治理领导组负责研究,制定专项措施,定领导、定人员限期进行全面整改,并跟踪验收,对不按期整改的责任人员处罚100—300元。

七、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未进行彻底治理或跟踪监管不到位的要由下到上逐级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处罚200—500元。

八、对重大隐患公司隐患排查跟踪治理领导组每月进行排查,并将排查结果,及整改报告报送至上级有关部门。

隐患排查治理公示通报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减少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暂行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事故隐患向从业人员公示通报管理工作。

三、职责

1、安全科总体负责事故隐患公示通报管理工作;

2、安全科负责按时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公示通报;

3、从业人员及时了解事故隐患公示通报情况及事故隐患防范措施。

四、公示通报形式和内容

1、由安全科负责通过风险预控管理平台或国煤郑州协同管理平台C6系统向从业人员公示通报矿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公示通报内容应包括隐患名称、整改措施、整改标准、整改资金、整改单位、整负责人、整改时间,逾期罚款,整改情况、复查人等;

2、每次开展隐患排查检查结束后及时将排查结果整理出并予以公示通报,各责任单位接收到公示通报结果后,认真组织本单位人员按期落实整改到位。

五、奖惩

13.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篇十三

强化监督检查 坚持从严排查隐患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 针对各个时期、各个行业特点, 持续深入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全市全面排查

采取“企业自查自纠、镇街全面排查、部门执法巡查”相结合的方式,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 对各行业领域进行拉网式检查, 做到横到边、纵到底, 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实现了隐患排查全覆盖。针对工矿商贸行业企业特点, 重点开展了以“查制度执行、查现场管理、查事故隐患、查责任落实、查教育培训、查职业卫生、查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七查”活动, 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及时治理纠正各类违规违章行为。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逐级建立并落实从市级分管领导到监管部门和镇街分管领导、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 并建立完善了隐患排查治理基础档案, 确保了排查不走过场、治理不搞形式。

专家诊断检查

充分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中的重要作用, 依托辖区大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特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抽调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成立了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工商贸3个专家组, 集中开展专家查隐患活动。对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诊断式”检查, 对安全隐患进行专家“会诊”, 帮助指导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提高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重点时期巡查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职责, 将全市所有行业领域分类划分, 组成了25个安全生产专业领导小组, 将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明确到了分管市级领导、责任部门和配合参与单位。每逢“两节两会”、夏季汛期、“十一”国庆等安全生产的敏感期、关键期, 组织各专业领导小组, 由市级领导带队, 对监管职责范围内的行业领域进行专业检查,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种场所、各个部位、各个环节进行反复排查, 对发现的隐患能整改的, 坚持当场整改、当天整改。整改难度较大的, 全部登记建档、限期整改, 并做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时限、整改资金、应急救援和监控措施“六落实”。

强化治理措施 坚持从快整改隐患

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和温床, 隐患不除, 事故难绝。为切实抓好重点隐患的治理、监控和整改, 莱州市建立健全了“四个机制”, 强力推进各类隐患整改工作, 确保了隐患按期整改到位。

责任落实机制

定期调度分析、整理汇总全市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情况, 对确定的较大隐患进行梳理分类。对每处隐患所涉及的责任单位、工作任务、整改时限及分管市级领导逐一进行细化分解。采取召开会议、印发文件等形式提出整改要求, 把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了每名分管市级领导和每个具体单位。对可能造成伤亡大、损失大、社会影响大的重大事故隐患, 提交市政府挂牌督办, 并由市长签发《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 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实践证明, 这一做法措施硬、力度大、效果好。近年来, 利用这一手段, 莱州市先后对非法尾矿库排放点、危化品加工企业安全条件不达标、海上非法采运砂石、油气输送管道非法占压等一批重点隐患进行了挂牌治理, 均取得良好成效。

资金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全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 带动镇街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加大对重点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 为隐患治理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近年来, 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 300万元, 先后扶持治理了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渔业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危及公共安全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治理项目, 彻底治理了一批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有效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隐患整改期间的动态监控, 组织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不间断地对隐患部位进行监督检查, 分析隐患危害, 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和监控措施。同时, 加强隐患整改情况跟踪调度, 定期在全市通报隐患整改进展情况, 加快了隐患整改进度, 确保了隐患整改效果。

验收销号机制

对重点隐患建立“一患一档”台账, 包括隐患整改表、监督检查记录、隐患图片资料、整改方案、相关会议记录、督查记录、验收合格意见等资料, 对每处隐患整改过程进行全面记录。整改一处, 验收一处, 销号一处, 实行“排查、整改、验收、销号”规范化管理。近年来, 莱州市整改消除了一大批隐患, 及时堵塞了漏洞, 其中整改消除重点隐患176处, 有效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强化制度保障 坚持从实防控隐患

建章立制堵隐患

在全市规范建立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安全生产专家组工作制度、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制度等规章制度, 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确保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同时, 强化源头监管, 严格执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 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 从源头上杜绝了安全隐患。

重点监控查隐患

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 完善了25处重大危险源管理库, 建立了市镇村企四级监控网络, 做到了分级管理、措施到位。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海上运输、渔业生产、消防、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特种设备、液化气和钢瓶、农机、石材加工和废旧塑料加工等15个行业领域实行重点监控, 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坚持重点时期派驻安全督导员制度, 强化了重点部位管控力度。为及时查改隐患, 加大宣传力度, 畅通12350举报电话, 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监控, 累计查处群众举报120多起, 有效提升了隐患治理效率。

严格考核除隐患

14.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十四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利用将近—年的时间,建立制度健全、职责明晰、运行规范、管控有效的“双控”机制,形成学校“风险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工作模式,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学校责任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二、组织领导

成立燕山大学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为党委书记赵险峰,第一副组长为校长赵丁选,副组长为副书记谢延安,成员为学校安全稳定(生产)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工作处,负责具体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学校“双控”工作制度

1.建立落实工作制度。围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校属各单位要分级建立落实“双控”工作教育培训、风险辨识公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双控”工作制度,并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和改进,实现对“双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明确层级责任。按照《燕山大学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和《中层单位(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根据安全责任内容逐级明确“双控”工作的直接管理责任人、管理单位(部门)责任人、监管单位(部门)责任人。

各层级主要责任人要熟知“双控”机制建设中应建立的制度、风险分级的方法、风险辨识的流程等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3.建立工作档案。各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双控”工作专门档案,对所负责业务领域风险分布图、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隐患整改方案等构建“双控”机制、开展“双控”工作的相关资料集中统一归档,进行痕迹化管理,实现可追溯管控。

(二)开展“双控”教育培训

安全工作处组织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双控”工作专项培训,各安全监管部门在所负责业务领域对基层教职员工组织开展“双控”机制建设岗位培训,使其能够严格落实管控措施要求,形成人人知晓、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体系。

(三)编制发布风险分布图

1.开展全面辨识。安全工作处负责开展校园整体范围的风险辨识,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开展所辖业务领域的风险辨识,辨识确定风险点数量,确定责任人。风险辨识要选择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风险因素辨识方法,对安全管理中的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要素开展辨识,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辨识要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2.公示风险分布。安全工作处负责制定学校整体风险分布图,各安全监管部门编制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分布图,并逐级张贴公示。

(四)制定并公示风险管控措施

1.制定管控措施。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风险辨识的结果和风险分布图的内容,依据学校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从安全教育、日常管理、应急防范等方面制定和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并督导基层单位落实。

2.提高管控效果。各安全监管部门在制定管控措施时,应遵循消除、替代、控制、应急防范的层级顺序,或根据实际组合使用,以提高风险管控效果。

3.公示管控措施。安全工作处负责设置重点区域安全风险隐患公告栏,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设置具体岗位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五)建立健全学校风险管控清单

1.明确清单内容。由安全工作处牵头,协调各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学校的风险管控清单,清单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各安全监管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形成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清单。

2.实时动态调整。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关注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变化,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及时向安全工作处反馈管控措施和风险管控台账(清单)变化,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

(六)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机制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升级“河北省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的通知》(冀教安〔2019〕21号)的要求,学校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1.明确隐患内容。各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学校和本部门的风险管控清单,按照风险等级与管控责任编制各自业务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应包括: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由安全工作处汇总形成学校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2.开展隐患排查形成隐患治理台账。校属各单位网格安全员要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开展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对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形成事故隐患的,利用“河北省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列入隐患治理台账。

3.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实施。校属各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按要求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消除隐患。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向相关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4.实现闭环管理。校属各单位要全过程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实现事故隐患发现、登记、整改、销号的闭环处置,实现对隐患自查、自改、自销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安全监管部门依据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定期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9年12月底前)

1.安全工作处组织重点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参加“双控”工作专项培训,掌握如何发动和开展落实“双控”机制建设工作。

2.安全工作处起草制定学校风险管控清单、绘制学校风险分布图等。

(二)全面推进实施阶段(2020年1月—6月)

1.2020年1月底前由安全工作处完成制定学校的风险管控清单,各安全监管部门细化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清单;

安全工作处负责完成重点公共区域安全风险隐患公告栏设置。

2.2020年3月中旬前由各安全监管部门编制各自业务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安全工作处负责汇总形成学校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3.2020年3月底前由安全工作处组织楼宇管理、餐饮中心、基建修缮、动力保障、实验室、治安消防等岗位人员开展“双控”工作培训。

4.2020年4月底前由各安全监管部门在所负责业务领域内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双控”建设,制作并公示具体岗位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卡。

5.2020年6月底前学校全面完成“双控”机制建设。

(三)总结提高阶段(2020年7月—10月)

安全工作处组织各安全监管部门对“双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总体评价上报省教育厅。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推进“双控”机制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压实学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监管机制、遏制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双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亲自研究部署,精准把握和落实风险管控、隐患排查“两个环节”,确保“双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落实部署,宣传发动。校属各单位要根据学校“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步骤严格落实各项部署,确保不漏一地、不落一环节。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采取召开动员部署会、现场指导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各层级责任人和教职员工广泛知晓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风险管控的相关要求。

(三)加强调度,强化督导。安全工作处负责学校“双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调度及指导,各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所负责业务领域基层单位的指导,及时了解掌握进展情况,对进展缓慢的,及时采取措施,督促推进。

大学安全稳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15.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篇十五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的排查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整改工作,切实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存在突出问题,为控制管理重大危险源提供有力的证据,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安全施工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32.1各分公司、项目部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必须上报公司。小组坚持每月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并把排查结果汇总上报公司;

32.2公司成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

32.3分公司、项目部要对公司或自己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或防治的处理方案或预防措施;

32.4分公司、项目部要督促隐患整改班组或个人进行彻底的整改,并进行验收。对与公司排查出的隐患,同时上报公司,公司派人进行复查。把整改和验收的资料进入档案;

16.南海五号标杆平台的隐患排查治理 篇十六

南海五号平台是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的明星标杆平台, 曾取得连续5年无损失工作日事故的安全记录, 除此之外还多次获得安全作业优秀奖、工程质量优等奖、安全之星等奖项和荣誉称号。据悉, 南海五号平台最早于1983年7月在挪威建成下水, 1986年11月由中国南海西部石油公司买回后命名为南海五号, 原为DNV船级, 于2006年转为ABS船级。这个长、宽、高分别为92.35 m、68 m、111.7 m的平台, 作业水深60~457 m, 最大钻井深度达到7 620 m, 最大抗风100 knots, 最大抗浪高30.5 m, 运营近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近海作业钻井平台中能力较强的平台。

相关统计显示, 2013年南海五号平台通过主管机关检查、体系外审、作业公司内审、作业公司检查、平台内审、甲方检查和平台自检自查, 共发现隐患 (不符合) 308项, 整改完成308项, 整改率100%。6月20日, 记者来到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深圳作业公司, 围绕隐患排查治理这一主题采访了作业安全环保部经理韩永军和南海五号平台经理李超本。

明星平台的隐患排查观

李超本向记者介绍, 南海五号平台有110余名作业人员, 平常保持二分之一人员在海上作业、另外二分之一人员在海休的状态, 采取四班两倒的制度, 即作业4周、休息4周的倒班方式。平台上有海事、设备、钻井三大部门, 每个部门有多个班组, 如钻井班组、甲板班组、机械班组、材料班组、水下班组等, 均分为白班和夜班。高级队长是现场的第一负责人。平常约有60余名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深圳作业公司在编人员在海上平台作业, 5人在陆地平台办公室工作。除此之外在平台上作业的通常还有甲方、第三方公司的人员等共100多人。平台自身编制的人员数是固定的, 鉴于不同的作业阶段涉及到不同的分工管理, 平台上的甲方和第三方公司作业人员数是动态的。作业现场通常确保有1名安全监督员, 负责监督公司体系规章制度在现场的运行情况, 包括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等, 并将安全专业知识特别是管理层对体系的要求培训给现场人员, 还为现场的高级队长和部门长做知识性的指导, 收集现场安全运行的数据, 统计排查出的隐患 (不符合) 并跟踪其治理情况直到隐患消除。

从安全、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综合来讲, 南海五号平台在整个钻井事业部都是标杆平台。钻井事业部组成的评比团队对平台的评价向来一致认为其管理标准较高, 现场管理较好。对于安全生产乃至隐患排查工作, 无论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还是各项其他相关法规要求, 从中国海油总公司一直到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平台基层都是一以贯之。李超本告诉记者, 随着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 员工已经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主观转变, 安全意识越来越高, 隐患排查工作已经成为作业工人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机关办公室出现隐患的几率比较小, 所有的重大隐患实际上是发生在钻井平台现场的。钻井平台是隐患排查的载体和主体, 隐患的排查和控制重点必然也是在现场, 这也体现了钻井事业部的‘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韩永军告诉记者。

谈及现场的隐患治理, 李超本说:“作为基层平台, 南海五号平台在不间歇的运行中无论是QHSE检查、日常巡回检查、周计划检查、上级检查, 都涉及到隐患方面, 尽管作业公司和钻井事业部也组织检查组到平台现场检查, 但日复一日、核心的检查还是由平台自身开展, 所以平台担任的实际上是主力军的角色, 发挥着隐患排查的主体作用。从2013年隐患 (不符合) 分析统计就可以看出, 全年发现的308项隐患中有218项是来源于平台自检, 占总数的七成。问题出在现场, 整改也在现场, 超出现场整改能力的会由上级协助解决。”

“对于南海五号平台的作业人员而言, 隐患排查工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已被制度化地融入到生产实践中, 成为每个作业人员固有职责的一部分, 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且形成长效机制。”李超本说。

南海五号平台作业人员检查吊车扒杆状况

风险管理是基础

“从中海油服到钻井事业部, 隐患的控制首先是基于风险管理, 这也是目前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式。”韩永军向记者介绍。“我们的风险管理思路首先是对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然后进行评价, 并针对评价结果, 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低风险通过管理制度可能就已经控制得很好, 基本不用做大的改善;如果风险评价结果是中等, 那就要去考虑现在的控制措施是不是充分, 硬件、软件、人员、培训等是不是已经足以控制风险, 如不能, 则改进措施;对于高风险、不能接受的风险, 必须制定重大风险管理方案, 系统性地控制风险, 把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例如, 井喷的风险对于海洋石油行业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为了控制井喷, 从管理上要有制度, 有井控手册, 有井控设备相应的维护保养体系,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去规范它。还有培训, 确保制度、程序、流程培训到应该接受培训的岗位上去。人员不仅了解制度还要具备技能。钻开油气层以后, 我们要求每周做井控的演习, 目的就是演习操作流程,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知道应该做什么, 同时也锻炼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韩永军说到, “除了制度和人员, 还要确保设备的安全。要按照要求定期维护保养设备, 相关备件要定期更换, 且在管理方案里必须体现这一点。把制度、人员、设备、应急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落实到位, 从年初到年终始终按照要求去执行, 风险就会被控制住。”

风险管理是基础, 除了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 在日常工作中南海五号平台还采取了多种手段, 比如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首先, 钻井事业部的QHSE检查对事业部层面、作业公司层面、平台自身层面每年要做的检查数量、类别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其次, 南海五号平台自身也有一个滚动检查的周检计划, 根据平台实际特点每周检查1~2个区域, 此为很细致的检查, 可以在1~2个月覆盖整个平台。滚动检查由高级队长牵头, 由管理者执行检查。每个区的检查都有相应的检查表, 检查完之后将发现的隐患记录在隐患 (不符合) 汇总表里。同时, 还有岗位作业人员每天的巡回检查制度, 在接班前或接班中、下班前根据部门特点设置了巡回检查路线以及检查重点, 该检查跟岗位挂钩, 不同岗位设置了不同的检查区域, 并对不同的设备台套定人定岗定期, 检查结果会交代给接班的人员。这样, 就实现了日常隐患排查的制度化。

多手段防“患”于未然

韩永军向记者介绍, 南海五号平台始终保持平台法定证书、船级证书的有效性, 接受海事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海洋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遵守相关规定, 积极进行报验、申请检查, 积极执行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按照法律法规并综合管理体系上层文件的要求, 南海五号平台组织编写了L3.3层级平台文件, 涵盖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应急文件等, 对平台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 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时定期评审、修订, 不断持续改进, 确保体系的长期有效性和合规性。“法规体系的要求已经在大家心里根深蒂固了。”他说。

南海五号平台作业人员检查配电间

南海五号平台严格执行工作许可证制度。尽管工作许可证制度在行业里应用比较普遍, 但在2011年, 钻井事业部借鉴挪威比较高端的现场工作许可证制度对自己的制度进行了改版。现场人员在开展高风险性作业前有一个审批的流程, 由作业发起者填写许可证, 高级队长、安全监督、区域负责人、工作负责人、作业者层层把关, 确保风险识别到位、预防措施执行彻底才在许可证上签字批准, 从而使风险得到控制, 加强了对热工、冷工、能量隔离、关键起重作业及限制空间作业的有力监控, 避免高风险作业出现隐患。

此外, 3个安全管理工具——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卡 (STOP卡) 、工作安全分析 (JSA) 和安全建议 (SSR) , 在南海五号平台的有效运用发挥了不同的功能, 分别控制了不安全行为、工作过程中的风险和硬件安全隐患。来源于杜邦公司的STOP卡主要用于控制人员的行为安全, 也体现了沟通的流程。现场主管或员工在现场发现其他人有不安全行为时首先制止对方, 让不安全行为不再继续;然后和其沟通, 了解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以此便于下一步针对原因提供解决措施。即通过观察来制止行为, 通过沟通来了解原因。观察到安全行为时则进行一定的鼓励。在南海五号平台, 每天由安全监督员来收集STOP卡, 并将其形成统计分析表。JSA起到了控制作业过程中风险的作用, 其格式是首先把工作步骤识别出来, 然后识别每一个步骤的风险点, 并写出针对这些风险的控制措施, 负责人要签字。做一个JSA时, 每个部门长和参加作业的人都要参与, 在其他区域作业时该区域的负责人也要参与。SSR实际上是一个激励机制, 任何一名员工在现场发现隐患, 这里更多地是针对硬件设备的隐患, 写出问题和建议性的改进措施。安全监督员收集当天的SSR后, 在当天会议上确认是否为隐患, 如是则落实隐患的归属部门, 分配到相应部门去整改, 对于好的安全建议给予适当奖励。

南海五号平台作业人员检查机舱主机状况

“开展隐患排查是我们行业里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对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隐患要去识别和控制。对大的、不可接受的风险我们要做方案, 设备需要投入的要做预算去整改, 本身老化了就更新。”韩永军说。对于重大作业, 南海五号平台注重加强现场监控。一口钻井处于不同周期时, 作业的风险程度不同, 有的相对平静, 有的则风险高, 容不得半点马虎。针对类似平台拖航、起下防喷器组、下套管试压、电测等大型高风险作业, 在现场有重点关注的措施。在作业前一般提前进行详细的工作风险分析, 组织参与作业人员召开安全会, 进行作业交底, 识别作业风险, 明确预防措施。“把过程风险让大家熟悉再熟悉, 无论这项工作做过多少遍, 只要进行, 就得先开安全会做JSA把风险传达给每个人。不了解的人员还要先学习一下体系的工作指导书。”韩永军说到。平台高级队长、部门长、工作负责人等在现场进行指导, 检查、监督现场的执行情况, 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制止。控制重大危害是重中之重。

在平台作业现场除了中海油服深圳作业公司的人员还有其他人员如甲方或自己公司聘请的承包商等。承包商如果不了解平台的安全管理制度、公司方针政策、行业相关要求等, 本身也是一种隐患, 因此承包商安全管理也尤为重要, 承包商也必须遵守平台的安全制度。南海五号平台注重现场安全培训, 严格检查施工人员资质, 聘用之前或上平台之前就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强化领队人员安全责任和意识, 加强现场安全监控。“承包商在我们平台做热工作业时一样要开工作许可。我们要对承包商的人员、设备的资质进行检查。焊工是否有焊工证我们要确认, 施工过程中有没有风险分析?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我们的措施执行?执行得是否到位?该穿的PPE有没有穿?这也是对风险的一种控制。”韩永军说。

持续改进

南海五号平台2013年隐患 (不符合) 统计显示, 与2012年比较, 2013年度隐患 (不符合) 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公司制度及事业部体系、环境危害或环境对员工的伤害、管理缺陷或疏漏等方面的不符合情况都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机械设备的隐患、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则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下一步, 南海五号平台将按照设备保养要求, 加强设备预防性保养, 加强检查设备维保记录, 现场查看设备状况。加强设备设施的防护性检查, 对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的设备进行重点关注, 同时关注第三方设备设施的安全;加强定置管理检查, 特别是规范各类警示标识和物资标识的张贴, 统筹规划好各类物资的分类定点存放, 明确定置管理标准并定期检查, 持续改善平台定置管理水平。另外加强设备设施‘跑冒滴漏’的排查和处理。”李超本告诉记者。

上一篇:一件令我悔恨的事作文下一篇:惠州市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