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2024-07-28

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计划(精选8篇)

1.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一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2009——2010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之间自己已经是有16年教龄的一位教师了。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使自己能更准确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的规律,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我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

一、自我分析

(一)个人优势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二)个人存在问题

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略显稚嫩,教育科研能力薄弱,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语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二、年发展计划总目标:

1、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能够以发展性眼光来看待学生与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及教研意识。

2、进一步钻研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每一学期争取上尽量多的高效率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所向往的数学王国。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三,具体实施方案:

围绕以上三个目标,制定了以下方案,期待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升,真正走上一条研究型教师之路。

1,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成为研究型教师谈何容易,自己在这条路上遇到的困难可以想见,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无论成功失败,都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

2,在学校范围内多上一些研究课。区级市级的公开展示课机会有限,但是只要想做研究,不必拘泥于机会的多寡,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家常课中开展研究,对于学生的发展才最为有利。厚积薄发,家常课锻炼出了水平,公开课竞赛课才更能把握好机会。

3,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自己的研究。在日常教学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善于观察课堂的学生情绪,善于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4,结合自己的研究进程撰写相关的论文和报告。作研究一定要有积累的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应不吝笔墨,将其撰写成文。并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促进自己不断发现问题,积极进行思考,推进研究的进程。

四、具体行动策略: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

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 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 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坚持写好教育日记,像万玮老师学习,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至少4篇。

(3)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每年至少要在市级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

数学的魅力在于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所以,成为一名数学教师何其幸运!爱因斯坦说:“生命只为两件事,发展数学与教授数学。”自己做不到他那样伟大,但也愿用此言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行。

2.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二

高校英语教师承担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 是我国高校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所占学时多, 学分多, 课时量较大, 英语教师课程教学任务重, 高校英语教师普遍缺乏进修提高的机会, 其直接后果是教师们现代教育观念混乱, 缺乏理论指导或理论脱离实践。英语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其次, 随着不断推进的全球化进程, 培养具有出国访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基于以上问题, 教师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差异, 尽快深入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交际内容,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把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地付诸于课堂实践当中, 是促进英语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当务之急。

2 研究设计

为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自2012年开始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开展合作培训项目, 英国阿伯丁大学建于1495年, 是英国第五所古老的大学, 是中西部高校英语教师为期6个月的人才培养计划———“西部计划”的合作院校。作为第5批参加这个项目的学员, 对这个项目做了一定的评估研究。

教师培训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由具有教师培训资质的机构或各类学校实施的, 旨在促进参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的活动。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 是指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即衡量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培训评估能够帮助培训相关人员重新审视其他培训环节的工作, 进而实现科学的培训管理。托尼·纽拜认为培训是一个循环过程。本研究在托尼·纽拜提出的培训循环模型基础上,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从个人培训需求和单位培训需求分析调查入手;2) 分析培训目标;3) 分析培训方案和实施过程;4) 分析培训实效。

3 研究对象和内容

本研究以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计划”第五期派出留学人员19名为研究对象, 其中40岁以上教师7人, 40岁以下 (含40岁) 以下教师12人;男性2人, 女性17人;教授1人, 副教授6人, 讲师12人, 人员结构基本反映高校教学一线教师的整体面貌。

本研究从培训前教师的需求分析入手, 对学习内容, 学习体验和学习发展为考察目标。其中学习内容以课程设置为调查基础, 主要包括英国文化导论;语言教学理论;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课;科学研究导论和科研论文写作课程, 涉及语用学, 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几个讲座。学习发展主要从学习体验包括访问苏格兰名校、博物馆、艺术馆等文体活动为主的英国文化接触;教师所在学校对培训的要求和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评估。

4 培训实效分析和研究讨论

评估从问卷调查和访谈入手, 涉及培训人员的个人培训需求, 在培训前从语言运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理论、实践的提高方面提出问题, 访谈中, 参加该项目的教师兴奋地讲述了他们在英国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 特别是所学习到的教学经验。自身在英国文化的理解、语言技能和课堂主导能力方面都有提高, 感觉自己在英语语言应用上有了信心, 并对如何向学生展示英国文化有了自己的想法, 而且提高了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

1-4题反映了学员在文化体验, 听说能力具有统一的较高期待, 19份问卷显示一致具有较高需求;5-6题反映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法的期待, 略有差异, 其中选择掌握更多的教学实践方法的学员多于选择掌握语言教学理论的, 比例为37:5, 即37%的学员认为掌握实践方法比学习理论更重要, 5%的学员认为语言教学理论比实践方法重要;第7题显示学员在培训前对专业发展和晋升职称具有很高期待。

从单位培训需求方面的分析显示, 第8题普遍选择校方期待培训后教师能在课程设计或改革中能有所贡献;第9、10题学员选择校方要求会在教学方法和研究方面开设讲座的比例为50%, 第11题调查校方是否要求进行精品课建设, 选择没有此项要求或不确定的占63%, 第12题调查校方是否要求培训后会对新入职的教师培养开展工作, 结果显示60%的校方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鉴于这个结果, 笔者观察发现, 很多学校在派出教师培训方面目标不明确, 导致培训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

在培训后学员反映, 听力提高的比口语提高的多40%, 分析原因可以看出该项目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聆听教授讲座的途径提高中国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性。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英语运用技能, 在课堂研讨中, 分成学习小组, 这样使得教师有更多大胆发言和锻炼的机会。其次, 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之余学员学员希望增加与专家教师的互动和交流, 还可以通过安排日常生活交流等多种途径来达到锻炼口语的能力。

在调查跨文化适应能力方面, 除1人选择没有体会文化差异外, 95%的选择体验了许多文化差异;调查显示只有16%的学员认为实践教学方法比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有收获, 对照教师的培训前的需求, 37%的学员认为掌握实践方法比学习理论更重要, 因此培训后有50%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没有达到提高的需求;从教师科研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显示, 35%的教师对此保持怀疑态度, 50%的教师认为在个人学术和专业成长方面增加了信心, 而且也提高了能力。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观察, 教师对科研和学术要求, 以及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的要求比较突出。在笔者的问卷中, 要求对七大类课程按重要到次要排序, 这七类课程按照开设先后分别为文化导论、教学理论研究、课堂实践教学、讲座 (应用语言学方向) 、教学原则 (Brown著) 、课堂教学观察和学术写作研究。57%的受训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认为学术写作研究课程是最重要的;32%的学员认为课堂观察研究与课堂实践研究是最重要的;教师认为在今后培训中给予更多时间;认为教学理论研究和文化意识培养重要的只占11%;与此同时,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选择培训课程中讲座 (应用语言学方向) 属于次重要的学员均为专业英语的教师, 可以印证专业英语教师理论学习需求超过公共英语教师。在今后的项目中应该考虑将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分开培训, 以满足双方实际需求。

5 培训启示和思考

“西部计划”英语教师培训有助于提高跨文化意识, 提高教师的交际能力, 增强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素质, 避免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英语教师的外派培训计划还处在起步阶段, 如何设计课程, 校方的培训计划不够详实, 培训方不太了解中国实情, 对教师的学术需求和职业发展期待没有一套很好的量表, 导致课程设置对解决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提高的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其次, 对培训计划的评估需要进一步完善,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从而达到培训目的和保证实效。

摘要:本研究以“西部计划”高校英语教师海外培训——阿伯丁项目为研究对象, 首先从学员培训前的需求和专业发展期待入手, 对学员所在院校对培训的要求进行评估, 然后对培训后的实效做出总结, 并尝试性地探讨学员对课程设置的评价。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和如何提高培训实效提出可借鉴的思路和基础。

关键词:需求分析,培训评估,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霞.教师培训学习结果的多维度解析[J].教育科学, 2011 (4) :35-38.

3.教师专业成长探源 篇三

关键词: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成长探源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亘古不变的责任。教师也是一份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并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时代的发展给这个千古命题注入了新的内涵。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这个时刻就要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个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

一、教师专业发展要有规划------动力之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专篇议论教师成长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初任教师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也就是说在教师职业生涯中,一般都会经历职业初期的激情四射、职业中期的平淡倦怠与职业后期的迟暮待老几个阶段,究其实皆因我们缺乏必要的职业发展规划,以致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迷茫与彷徨中。

顾泠沅教授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职初教师,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长内容和主题不相同:初职教师需要重视的是原理性知识,包括从事本学科教学所需要掌握的原理、原则和一般的教学方法;有经验教师侧重的是案例性知识,即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等等;专家教师他们拥有了更多的策略,其形成的核心是反思。不仅要把握自我成长每个阶段应该掌握的内容和途径,还应该进行积极的学习、观察和反思,把教育案例上升为经验,然后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人的教育思想。

二、教师专业知识要有基石------底气之源

1995年,欧盟首先发表了题为《教与学——向学习社会迈进》的教育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未来社会是学习社会,投资于知识的社会,是个人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的社会。在未来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所积累的知识水平。“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生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人才质量提高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教师专业的卓越发展就不可能培养出卓越发展的学生。终生学习是终生教育的本质,教师终生学习的具体体现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阅读,让我们叫教学提升为教育,将匠气提升为大气,不仅懂得教什么,而且明白怎么教。阅读书籍,时时在人性的高处透透气,将有助于我们追思和感悟教育的真谛,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值得。

让反思成为生活的习惯。要成为学生欢迎家长称道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那么就要不断的反躬自问,如影相随。反思更多是理性的反思,重在行为层面的“怎么做才能更好”。反省的前提是敬畏。无所敬畏,也就无所反省。让我们怀着虔诚,面向“天理”,日日三省吾身之后“百练钢化绕指柔”的名师——凤凰涅槃就诞生了。

三、教师专业特色要有风格-----灵魂之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育要讲究艺术,教学要讲究个性。教学风格体现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主体思想和教学艺术。教学个性化,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的新课题。

1、个性创新的教学风格

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要求“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个性化的教学要轻松幽默的一面,还要有生动,精彩的另一面。引导学生在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的个性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从而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曾听过这样的一堂数学课,选了一首妇孺皆知的歌谣做导入情境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个工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爱国。一年后,老二出生了,这位工人毫不含糊地为他取名为爱民。又过了一年,老三来了,憨厚的工人想了想,给老三取名为爱党。老三满月那天,造反派来了,把这位工人抓走了。工人问:“我犯了什么错误,你们抓我?”造反派头头说:“你的大儿子叫什么 ?”“爱国”。“二儿子呢?”“爱民”“爱国爱民,你装得倒挺像的,要不是你的三儿子出世,我们还都被你这老奸巨滑的反革命给蒙蔽了。”“我三儿子怎么啦?”“你三儿子不是叫爱党吗?爱国爱民爱党,提取公因式,爱国民党。”

讲完以上故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式子:爱国+爱民+爱党=爱(国民党)。

这么一来数学名词提取公因式就容易理解了。它通过一个看似调侃的小幽默,一下子把本来比较“高深”的数学“平民化”了,学生也仿佛感受到,原来数学是可以笑着学的。

2、耐人寻味的“美化”语言

众所周知,爱美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课堂教学的“美”,最重要的是应讲求教学语言之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因为,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也是诉诸听觉的审美对象。因此,我们的教学语言是否具有美感,具体地说是否具有意境美、形象美和音韵美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沉浸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要使教学语言具有美感,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将教学语言加以文学化和哲理化。只有如此,才会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才可能使学生饶有兴味地去探究真谛。

以历史课为例:历史是鲜活的,鲜活的历史需要鲜活的多维手段去呈现。而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文字性语言则是实现这种呈现手段的一个孵化器。

众所周知,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有着不解之缘,而中国正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占主导位置的国家。

然而中国是历史又表现的有些离奇,与自然经济相对峙的商品经济也发育良好,商业出现早,市场发达,城市繁荣,这些都足以让当时的西方世界瞠目结舌。

问题:如此繁荣的商业经济为何不能将两千多年的中华帝国带出“中世纪”,对此我们何以解释?

在同学们看到上面那段独到的文字材料和亲切的发问文字后,首先读到的是精辟深刻和独到新颖;其次感到的是似曾相识和思维断层;最后激起的是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具体说来,当讲述人类历史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时,教师的语言就应充溢着流动的诗韵之美;而当讲述那些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人民斗争或战争经过时,教师的语言则应具有生动的形象之美,使学生从中听得见铿锵的金戈铁马之音,看得到浓浓的硝烟翻腾之景……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切领略到教育的魅力,并深深地为之倾倒。

教师课堂语言是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统一,它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四、教师专业成长要有引领-----速度之源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寻求组内同学科的帮助,特别是经验丰富的“大师”级别的关照,会让事情事半功倍。在我们学校,师徒结对式的合作教研方式硕果累累。“师徒式专业成长”就是利用现代师徒学习的构想与策略,在“学校本位”与“去集权化”的概念下,通过师徒配对的互动学习方式,在自然状态中促使师徒互相改变,激励出“自主学习性”的动机,进而达到某种程度的专业成长。

而我们对它的理解是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相长,师傅与徒弟都能得到提高.正所为要让学生有一碗水,老师就一定要成为一条奔流不止的小溪,所以我们组的师徒结对工作更多元、更弹性、更活泼、更自主。

4.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篇四

专业成长是现代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可能自然形成,需要进行有意识规划和精心打造。参照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我将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教学模仿阶段(1~3年)、教学成长阶段(4~10年)、实践研究阶段(11~15年)、思想形成阶段(16年以上),各阶段教师特点及专业发展:

教学模仿阶段(1~3年):早期求生阶段:对作充满好奇、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教学以模仿为主。

教学成长阶段(4~10年):关注教学情景阶段阶段:努力寻找教 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教学比较成熟、处于确认与渴望变革之中。

实践研究阶段(11~15年):关注学习阶段:教师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某些教学情景下的多种可能性、重视学习、重新建构教学。

思想形成阶段(1 6 年以上):全面发展阶段:教师有主见,尊重课堂、能从多角度分析遇到的课堂情境、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开始形成。

根据理论,我给自己制定三年成长计划,如下所述: 发展展望:

1、参加教育硕士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框架。

2、探索肥乡初中化学教学思路,为其他地区化学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3、认真履行责任与义务,在以后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取胜。

4、进一步内化提升自己的素养,撰写教育随笔,提炼教育思想,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三年发展规划具体措施: 第一年(2013.9—2014.9)

1、坚持读书计划,做好学习笔记。寒暑假读四本教育理论书籍。

2、认真上课,总结化学教学的特点,寒假前完成化学教学阶段方案。

3、进行班级化学教学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年底写调查报告。

4、完成两篇高质量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第二年(2014.9—2015.9)

1、坚持自己的读书计划,做好笔记,寒暑假系统进行个人进修学习,读四本教育理论书籍。发表两篇教育教学论文。

2、做好班级初中化学教学调查研究、制定选课指导措施方案。年底形成分析报告。

第三年(2015.9—2016.9)

1、坚持自已每天读书计划,至少发表2 篇教育教学论文。

2、做好初中化学教学调查研究、提前规划化学复习,形成方案。

3、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课题研究。

争取学校支持

1、希望能够支持参加教育硕士的进修学习。

2、在专业发展中给予适当督促。

根据理论,我给自己制定十年成长计划,如下所述: 发展展望:

1、继续参加教育理论学习。继续提升理论水平,继续丰富专业知识框架,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2、继续探索肥乡初中化学教学思路,为其他地区化学教学提供 2

借鉴参考。

3、继续认真履行责任与义务,继续在以后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取胜。

4、继续进一步内化提升自己的素养,继续撰写教育随笔,继续提炼教育思想,向专家型教师迈进的同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根据理论,特制订本学期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1、坚持读书计划,做好学习笔记。寒假读四本教育理论书籍。

2、认真上课,总结化学教学的特点,寒假前完成化学教学阶段方案。

3、进行班级化学教学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年底写调查报告。

4、做好班级初中化学教学调查研究、制定选课指导措施方案。年底形成分析报告。

有人问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教师作为终生职业?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有足够的挑战性,教师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学习方式、资质、家庭背景。古人说 “桃李满天下”,每个学生身上都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凝聚着难以言说的师生之情,那种快乐是其他职业所没有的。

真正做了教师,我才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烦琐和劳累。每天朝七晚五的工作,回家还要备课,到考试阶段每天上五、六节课,确实很累,这对教师的责任心是一个考验。

5.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篇五

本人2006年9月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初担任数学教学工作,07年3月起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一)自身优势

1、热衷教师职业、热爱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2、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能够胜任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

语教学工作。

3、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能够有条理地处理班级事物。

(二)自身不足:

1、由于从教时间较短,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2、班级管理经验和教育学生的艺术有待提高。

二、成长计划

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学习”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才能适应时代对于新教师的要求。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做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型的教师”。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课堂驾驭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制定如下计划:

1、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撰写教学札记,写好教学反思。

3、虚心向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

4、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

5、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6、提高教科研能力。重点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作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三、目标的达成措施

1、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有意识、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篇佳作。

2、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室组织的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

3、进一步提高自己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力争每课都有自己亲自制作的高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4、在班级管理方面多下功夫,经常到班,及时处理好班内的事务,组织好每一次班级活动。

5、通过和学生谈心、座谈、活动等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

6、通过一些现代教育手段,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认真观摩名家的示范课,认真学习,并付诸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6.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篇六

我有着的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和经验,积极参加了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这是坚决不可以的,我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达到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特此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计划如下:

一、三年专业发展目标

“多做”、“多想”、“多听”,在未来的时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素质,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劳型的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并能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

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才能得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做一名快乐、轻松、幽默具有亲和力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实效性。

学会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行为、方法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人素质提高的策略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积累,争取把身边发生的事情用随笔或感悟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2、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

(1)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了解学生,了解社会,要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4、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5、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四、专业发展步骤

2017.3—.3目标

1、读教育专著以及和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及时撰写教学笔记。

2、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3、理清新课标的教材知识脉络,为课堂教学服务。

4、认真备课,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本知识。

5、深入优秀教师课堂进行学习,取长补短。

2018.3—.3目标

1、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经常反思,随时记录教学感受。

2、坚持每天看书的习惯,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查找一些自己需要的资料,认真地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及时的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设想。

3、带着问题进课堂,在实践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4、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5、做好专题总结,争取把自己的教学感悟发表成文。

6、抓住学生的成长转型期,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2019.3-.3目标

1、将前两年总结的教学方法、经验融会贯通运用于各类课型当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争取在教学业绩方面实现突破,力争成为市级、盟级骨干教师。

2、善于思考: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要善于把自己所接触的工作进行整合,在整合中发现发现切入点,找准研究重点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3、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是的各学科之间的教育理念能互为所用。

4、勤于动笔:挤出时间把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成果写下来,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至少完稿2篇参加论文评比或投稿,力争能够获奖或发表。

7.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篇七

一、教学合作共同体的内涵及实践价值

教学合作:指教师为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同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而采用的教学互动、项目合作、同步教研、资源共享等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从教学合作的学科载体来分, 可以是学科内合作与学科间合作。学科内合作即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学科间合作即不同学科教师间的教学合作, 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启发使得学科教学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从教学合作的活动区间来分, 可以是校内教学合作与校际教学合作。校内教学合作即本校范围内教师间的教学合作, 强调发挥校本资源的引领作用;校际教学合作即不同学校间资源共享、互动研讨, 建立校际多层次的交流合作, 包括教研专家引领下的教师合作。从教学合作的参与对象来分, 可以是师师合作与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即教师间开展教学合作, 师生合作即师生之间为实现教学相长而进行的合作。

共同体:指人们基于共同的目标追求与合作共识, 在稳固的合作联盟与实际合作项目中, 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为实现多赢而结成的团队或集体。

教学合作共同体:指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共同目标追求与合作共识, 通过因学科载体、活动区间和参与对象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形式, 结成的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

建设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 就是要立足校情, 通过促进教师开展多纬度、立体式、全方位的教学合作实践, 构建行之有效的研讨方式与合作机制, 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 实现思想碰撞,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增强教师之间的尊重感、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进而加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科学、健全的学校运行机制, 凝练积极、向上的学校办学文化。

二、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1.同学科教研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按“课程教学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分层管理模式, 以学科教研组为核心单位, 推进教师“钻研教材、个体自备;中心发言、集思广益;修改预案、二次备课;重视反思、总结经验”的四步备课机制, 保证了备课质量。推行同课异构式教研, 提高了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保证了常规教学研讨的热度、效度。同时, 进行学科特色课题研究, 如小学语文组的研究课题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组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等。

2.跨学科教研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这主要是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状况和学科特点, 进行的跨学科合作。如我校小学音体美“大教研组”建设进行的相关探索。以安塞腰鼓进课堂为试点, 体艺结合, 拓展了小学“体艺2+1”项目。初中政史地、理化生大教研组开展跨学科教学合作, 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学校开展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同班级任课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不同教师针对具有各不相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合作可以更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4.不同学段衔接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有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三个学段, 在坚持长程意识的前提下, 学校在幼儿园至小学、小学至初中衔接上作了许多有效的尝试, 下一步还将做好相邻年级段的衔接教学合作。

5.校际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研究

作为新办学校, 我校与市内外名校、同类学校之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如名师送培, 青年教师代培, 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校际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共享等, 有效地拓展了教师合作的视野和思路。

6.基于师徒结对形式下的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青蓝工程”是学校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学校每学年都搭建平台,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师徒结对经验总结交流会”, 推选有成功经验的结对教师师徒作示范, 针对师徒听课、研讨、重建等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以便其他结对教师吸收反馈。学校对在结对活动中考评优秀的师徒进行培养规划, 打造优秀教师。

7.非行政性组织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这主要是基于教师共同的兴趣爱好, 自发结成的合作团队。如学校在小足球基地校建设中成立的校园足球队, 以各种QQ交流群为载体的沙龙式教研等。

8.主题研讨式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

我校开展了“学习与分享”研学活动。如本学期开展了全校同读一本书活动, 书目是《有效教学》。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讨等形式, 引导教师主动发展, 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分享意识, 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三、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目前, 学校的教学硬件和师资来源都很有优势, 但人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特别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上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在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资的问题:教师队伍融合不够, 缺少骨干引领

新教师间的人际交往一般会因年龄、学科、个体差异等原因, 形成较为松散的“非官方小集体”。再加上学校作息时间和教师走教等条件的限制,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够, 工作上、情感上的融合不够。而且这样的教师群体, 主体是年轻人, 对教学内容尚不熟悉, 对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 主要精力还放在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教研的意识、合作的意识、竞争的意识相对淡薄, 备课上课还普遍存在“单干户”状态。教研组、备课组中缺少学科骨干, 缺少领军人才, 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要假以时日。

2.制度的问题:制度建设滞后, 实施细则不明

很多时候, 由于学校新建, 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简单化倾向, 许多学校采取了年级组管理方式, 重行政色彩, 淡化专业色彩, 学校对教研组功能认识尚不到位, 制度建设显得滞后。很多制度是“拿来主义”, 没有切合学校校情, 没有出台可操作性很强的实施细则, 让广大年轻教师无所适从。而且,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明朗, 需要学校从制度层面, 对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典型形式的教学合作机制进行统筹规划和保障实施。

3.管理的问题:过程性督查评价不到位, 且缺少改进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 还习惯于用“考试成绩”这一结果性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教学, 并与教师的经济收入挂钩。过程性的教学质量跟踪管理不到位, 很多检查流于形式, 重数量轻质量。评价标准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由于缺少专家, 在日常教学合作中就缺少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于是屡查屡有类似问题出现, 教学得不到实质性改进, 很难实现突破和发展, 教师也难以通过合作获得大的进步。时间一长, 就会出现为了合作而合作的问题, 形式与内容相去甚远。如在学科集体备课督导和“推门听课”中发现的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就是一例, 教研材料中有大量的网上下载修改件, 缺少原创性素材。当合作成为负担, 流于形式时, 合作就难以为继了。

4.资源的问题:学科教学教研的校本资料缺少, 且校际、网际信息交流不足

在依托学校自身资源进行的校本教研合作中, 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很多新办学校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学参考书籍、录像光盘资源、网络资源等都明显不足。教学研究资源、新课程培训资源、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学科通识性资源更是很少。而且, 校际之间的经常性交流机制尚未建立, 这使得许多名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还不成熟, 基于网络的信息收集、教学合作也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这让教师的教学合作缺少资源支撑。

8.教师专业成长重在实践 篇八

【关 键 词】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研修;课程实施;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96-02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因为教师实施着学科教学,是“成才”教育的专家,同时教师也在实施着品性教育,又是“成人”教育的专家。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这是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应该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向一个专家型教师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成长重在实践。要以校为本,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以课程实施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实践反思为研修方式,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课题组、项目组等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思想、知识和理论,通过反思与实践,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一、以校为本,加强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化成长要不断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开展“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教师专业学习和培养。

教师的学习培养主要涉及三大领域:一是育德能力领域,二是教学能力领域,三是教育科研能力领域。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专业学习培养形成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可以多措并举,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学习培养体系,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及教育能力,科学地分成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三个层次,切实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要在学校的组织下自觉修行师德规范,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能力;在专题研修中积极开展实践反思、感悟提升,逐步提高教学能力;要自觉增强科研意识,实践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工作品位,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师在基于校本研修促进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中,还要争取领导的有力支持。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培养问题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教师在处理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同时,完成好实践培养工作。将学校的阶段性工作与教师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校本研修实践性特征的本质需要。这样,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将育德变为育学生集体意识和个体行为的专业能力,使学校特色的传承与教师专长培育同步发展。学校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课程为载体,以学校办学特色为内容,细化专业培养的具体指标,使教师具备“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培养出更多具有学校特色的专长教师。

二、以课程实施为主线,重在解决问题

教师专业成长要以课程实施为主线,实践教育教学方法,重在解决问题。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专家,随着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多种课程的开设,在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要有更宽泛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适应能力,以便能解决经常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去审视自身教学行为,不断拓宽视野、探究问题、掌握方法、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升学术水平,去解决教学过程中因贯彻新课程理念而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注重课程实施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就满足课程实施需要而言,教师还得充当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运用新的教法,构建全新的课堂,以解决学生随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所带来的需求问题。

三、以实践反思为方式,做到集腋成裘

教学反思重在“思”,它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反思是为了促进发展,是思考性的学习,也是理性的总结。它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有思则反,无思则无需反。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格式,不必考虑结构完整及文章长短。一点感悟,一点遗憾,一丝欣喜,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写成心得体会或日常札记。既要反思教学“亮点”,又要反思教学“败笔”;既要在课后对教学过程及各环节进行反思,又要对课堂中的师生情感体验进行反思;既要注重自我反思,又要重视他人的反思;既要“思”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要“思”教学思路的再设计。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要注意在课堂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是否重视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否关注了学生及其生活的环境等。针对教学后的反思,要参照教学目标,对学生在一节课或某阶段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审视与分析。还要加强同事间的交流,邀请同事听课、评课,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教学反思的实效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剂催化剂,需要趁热打铁,在记忆犹新中捕捉灵感。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地进行反思,把需要改进和修补的内容写下来。选定一个视角,思考自己觉得可写的东西,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性地将所思、所想、所感用语言及时写下来,并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有所得,及时记录,通过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一定会达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果,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业化发展。

四、以科组教研为形式,提高专业技能

教研组是从事教学与研究的组织,主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具体工作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教研组计划,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开展学科改革试验和专题研究,组织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和研究课,探索教学方法。教研组一旦回归到教研的本真意义上来,做到名实相符,将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以及学校教育整体品质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

科组教研要努力抓好“四个研究”。一是研究教学对象,做到心中有学生;二是研究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三是研究课标、教材,把握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四是研究评价走向,采用合理、有意义的评价方法。通过科组教研形式,集体商定内容,学习名师成果,各自构划思路,讨论修改意见,体现个人风格,畅谈教学心得,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科组教研要创设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好让教师安职乐业出成果。学校要实施人文关怀策略,营造和谐生态的人文环境,严谨的治学氛围,让教师们处于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要通过举办教师基本功竞赛、课件制作大赛等创设竞争环境,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注意方式方法,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在良好的科组教研环境中,有力促进教师们长知识、增才干、显身手、出成绩,提升专业技能。

总之,教师作为成人成才的专家,必须重视加强校本研修,以课程实施为主线,以实践反思为方式,以科组教研为形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实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成为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查寿堂.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革新,2010(7).

[2]黄宇星,杨莲芳.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及专业发展对策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李洪海.校本研修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广东教育,2011(2).

[4]尧新瑜.试论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向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44-48.

[5]薛万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抓手”[J].中小学校长,2007(10).

[6]周生民.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7(1).

上一篇:[PK赛]关于梦想的作文:我的未来是科学家下一篇:描写景色的作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