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作文教案

2024-08-21

片段作文教案(精选12篇)

1.片段作文教案 篇一

议论文难点突破 ——如何展开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种议论文说理的方法。

2、帮助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难点----如何展开分析论证。

3、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当堂练习、课堂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什么困难?

答:审题不清、立意不准、立意不深/不会举例、例子太少/不会说理/结构混乱/语言不畅

引出课题:议论文写作中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举了很多的例子,却不会说理。一篇文章就成了一个事例一个事例的叠加,纯粹为了凑字数,写满800个字。这就成了印证文,而不是议论文。议论文重在议论,重在说理论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突破议论文写作的难点----如何展开分析论证。

二、病文展示: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思考:这个片段,它的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回答: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不足:缺少议论 思考:观点+材料=? 请看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 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时,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没有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三、方法探讨

思考:如何使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呢?(请同学回答)明确:例后:分析点题

下面就来探讨几种例后分析点题的实用技法。

(一)论点:诚实做人

论据: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归来后,面对诸多媒体,他表示在太空中并未看到万里长城。思考:论点确定,例子也有了,光举例不分析肯定是不够的,下面就该这例子分析论证观点,该怎么分析说理呢?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是怎样说理的?

分析: 这似乎是一种遗憾,但其实是美好的真实。假若杨利伟谎称他看到的万里长城是多么雄伟,我们肯定会为此自豪一番,但这难道不是徒有虚名的欣喜么?穿越太空的目光只有归于诚实,才会灿烂。让诚实之花,绽放在生命的每个角落。

假设(看到长城)

结果(自豪、虚名)

点题(应该诚实)

论点:安于现状

论据: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当年战功赫赫封为齐王。而他却不满足,拥兵自傲,索地觅封侯,终被降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被诛杀,族灭三族。分析:倘若韩信也能像张良那样,拒绝刘邦的封赏,而甘居小小留地,又怎会葬送一世英名?身居高位,已属不易,为何不好好珍惜,非要更上一层楼呢?自古圣贤,都是懂得安于现状而谋大计的。

假设(甘居留地)

结果(不葬送英名)

点题(懂得安于现状)

思考:以上例后分析点题有何特点?

 请你概括:_假设分析____法。

方法一:假设分析

含义:引述论据后,运用假设推理对事例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与事例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

思路:反面假设—展示结果—点题强调

关键:围绕论点假设,正反对比中强调论点。标志词:“假如”、“试想”、“如果”、“倘若”等。

当堂练习:

论点:有志者事竟成

论据:王羲之九岁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这位同学论点确定,事例也举出来了,我们来帮助他完成分析论证部分。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分小组推荐)教师例文参考:

分析: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二)论点:自立自强

论据: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分析: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他感动了万千国人。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立自强,方能收获精彩人生。思考: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是怎样说理的?

为什么(感动中国)

是因为(拼搏自强)

点题(自立自强)

论点:近墨者黑 论据:孟母三迁

分析: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丧?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思考: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是怎样说理的?

为什么(居墓旁学哭丧)

是因为(环境影响)

点题(近墨者黑)

思考:以上例后分析点题有何特点? 请你概括:______因果分析_____法。

方法二:因果分析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标志词:“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为什么”等。

当堂练习:

观点:奋斗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

论据: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这位同学论点确定,事例也举出来了,我们来帮助他完成分析论证部分。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分小组推荐)教师例文参考:

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三)论点:良好的品质和心理是成功的保证

论据:2000年奥运会上,44岁“高龄”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也是一流好手,在雅典和北京奥运会上,领先的大好形势下却痛失金牌。

分析: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王义夫有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赢得了金牌;而埃蒙斯却因心理素质不过硬,关键时刻丧失了意志,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可见,良好的品质和心理是成功的保证。思考: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又是怎样说理的?

一方(有顽强的意志)

另一方(丧失意志)

点题(好心理是成功保证)

思考:以上例后分析点题有何特点? 请你概括:____比较分析_____法。

方法三:比较分析

含义:对所述事例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类比或对比,从而揭示出事例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思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揭示主题 关键:找准事例的相似点或不同点

标志词:“有……没有…… ”;“一方面……另一方面……”

当堂练习:

孙膑与庞涓二人都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智。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结合上面的事例,运用所学方法来论证“好集体懂得重用人才”这一论点。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分小组推荐)教师例文参考:

分析: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因其效劳于优劣不同集体。在魏国,庞涓妒贤嫉能,魏王偏听偏信,孙膑在这样的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臣子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可见,好集体懂得重用人才。

课堂拓展练习:根据课堂所学,任用一种分析说理方法修改文段。

论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论据: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分小组推荐)病文修改展示: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为什么这些人身处寒门还能如此上进?因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四、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探讨了议论文具体分析论证的三种方法,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比喻论证法、引用论证法等等。总之,议论文写作中:

观点+材料=失败作文

观点+材料+分析点题=成功作文

所以记住:

不能没有你---------例后分析论证

希望大家在析例时一定要点题,根据具体语境灵活的使用各种方法。

2.片段作文教案 篇二

一、根据课内教材创设情境,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感知文章选材的精当、布局谋篇的技巧及遣词造句的精准,从而感受名家名篇的意趣,联想文章蕴含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动笔写作。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端午日》一课,我让学生感知“捉鸭子”场面描写的用词后,要求学生以记者身份,给捉鸭子活动进行一次现场报道,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现场感强。因内容是从课文的文段衍生而来,学生没有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内容可写,同时又激发他们挖掘教材、钻研名家遣词造句的技巧,并开动脑筋,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根据课内教材内容,进行扩展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课文内容扩充、补写等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跳出原有的阅读框架,将思维触角延伸得更深更远,既可深化阅读所得,又有助于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在学习泰格特的《窗》时,让学生想象并补写: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那堵光秃秃的墙时的反应……。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对比,把握了人物的个性,了解了美丑的含义,而面对作者那戛然而止的结尾,大家意犹未尽。因此,在完成补写任务前,心里早有各种丰富的想法,在完成时,用自己的文字或强调丑陋心态的延续,深化对丑的鞭挞,或突出忏悔,强调善良美好的教化作用。

名家用词精准,常常一字传神,古代诗词曲中,名家对于景色的描绘相当动人,句句文字营造出幅幅美丽的画面:或春或秋、夜色雪色、山间溪旁、垂柳落花、飞鸟游鱼,每一幅画面如同经过摄影师精心选择拍摄而成的照片,有强烈的艺术感。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扩写古诗词,完成片段作文的方法。如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 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或“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可让学生根据诗句,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诗词名句,又可锻炼想象能力,训练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借助古诗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又如在《登岳阳楼》教学赏析中,要求学生根据“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想象作者的当时的情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如此一来,学生既能深入了解诗歌中作者强烈的爱国情,也能通过练习有内容可写,训练描写人物的能力。

三、从课文中提炼精萃,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在借助课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时,可立足于文章的语言,模仿名家用词遣句,着眼于文章的表现手法,模仿名家选材立意方面的精巧;也可选择文章的布局谋篇、文体特色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到位的指导、模仿。朱熹曾说“古人作诗作文,多是摹仿前人而作之”,由此看来,仿写范文的确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大重要途径。

名家名篇中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用词遣句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现。选择当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学生作文仿写训练的范例,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所依傍,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如学习八年级上册“江山多娇”这个单元,针对单元课文中精彩动人的语言,选择“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等句式,让学生仿照进行描写,让学生领略句式之美,从而能学以致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为更好地掌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介绍过春节习俗的写作特点,通过“跟我做道拿手菜”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做菜经历,采用逻辑顺序进行介绍,让学生既更深刻地把握课文特点,训练他们写作条理清楚的能力。

四、总结

3.片段作文训练指导 篇三

一、仿写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典型细节或段落,适当地布置学生利用十分钟完成这个小练笔。仿写不是说照抄照搬,而是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中悟出不同点。例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片段后,我布置学生用文中的“不必说……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排比句,让学生写些类似的景物、事物,既写出其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之处。文中写的是百草园,而现实生活中可以是百花园、百果园、菜园。又如教学《理想》这首诗时,我布置学生根据里面的排比句、排比段的特点仿写几个带有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因为刚刚学过这首诗,学生写起来并不觉得困难。这样的小作文要求不像大作文那么高,那么规范,字数也没那么多,学生写起来没有那么吃力,写作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二、续写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或者揣摩人物的心理,或者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例如,学习了《芦花荡》后,可布置学生完成二菱目睹老头子痛打鬼子的心理描写;学习了《喂,出来》后,可运用联想和想象续写小石头飞出来后接下来发生的事。当然,不必局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段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可以用这样的训练方式形成一条训练链:以写人记事为主——以状物说明为主——以叙述议论为主。

七年级以写人记事为主,着重训练描写方式,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从外貌(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训练;环境描写从景物描写和动静物描写入手;场面描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发挥。例如,有一次因为学校临时召开班主任会议,我迟到了几分钟,这下可好了,教室闹翻了天,我阴沉着脸走进教室,学生看到我的表情顿时鸦雀无声。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一次场景描写的小作文训练呢?于是我走上讲台,首先问一个平时说话最大声的学生,刚才同学们都在干什么。他一一说了其他人的表现。我又问那现在为什么又静下来了?一些学生马上回答,因为班主任你来了!那班主任的表情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下来,用了六七分钟。我话锋一转,刚才同学们都用几分钟把教室里的表现说出来了,现在就把这个情景写下来。还适时指导他们写到同学们的百态时从概括到具体写,并且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构成总分句群,同时又形成排比句。因为是刚刚发生的事,又是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学生只用10~15分钟就写出了200字左右的小作文。像这样的即兴作文可以随时训练,一般每星期利用20~40分钟来完成这个工作。

八年级着重训练以状物说明为主的片段作文。所谓状物作文,就是对某种物体描摹和介绍的作文。如果按内容分,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建筑物的、器物的(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如果按写作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记叙为主,二是以说明为主。状物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怎样教状物写景作文呢?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再配合恰当修辞的运用,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了这些,就是一篇成功的状物作文了。

有了七、八年级的训练、积累,到了九年级,学生的片段作文训练就升级到以叙述议论为主了,并且逐步结合描写、抒情、议论等方式进行大作文训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学生有看法可言。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讨论的对象。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又要简约,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总之,作文片段训练是个积少成多的活动,又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且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小结,写作水平才能如竹子开花——节节高。

4.《社戏》片段教学教案 篇四

————长沙外国语学校

欧阳文敏

知识目标:交流阅读心得,然后分析“偷豆”情节。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认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鲁迅《社戏》的故事情节已经比较了解了。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上堂课的作业,将这道题目共同交流一下:谈一谈自己是否有和鲁迅一样的童年生活体验(PPT展示)现在,就请大家来共同交流。

(板书:社戏

鲁迅)生1:回老家时,最好吃的东西都归我吃,小伙伴家里有什么新鲜东西也都让我尝尝,让我看看,还可以打着陪我的旗号不干活。我的这短经历和文中“迅哥”的童年一样。

生2:我一直住在城市,很少回老家。记得一次回老家看奶奶,村里的孩子不怕猪狗鸡、牛羊兔,我回去时显得很胆小,他们都笑话我,有的还故意逗我,那段时光让我很留恋。生3:我想说说我的那些小伙伴。我的一帮小伙伴里,也有像双喜那样很有点子的大哥哥,有时候我领着更小的一帮小家伙时,现在觉得我也有点像双喜,不过我不会划船。生4:在我们村里像六一公公这样的老人很多。我认识一个在街上遛鸟的老爷爷,即使我们逗弄了他的小鸟,但他对我们还是很和蔼,而且有时他还让我们与他最棒的八哥对话。

生5:结尾一段让我们想起学过的普希金的诗句“那过去了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师:大家说的真好,不仅注意到了文章的一些细节,还结合了自己的童年趣事和生活感受,那么今天我们来重点欣赏那么所喜欢的情节,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最喜欢哪些情节呢? 生:看戏前的所见所闻。

师:是不是“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那一段?嗯,这一段确实写得非常美。还有呢? 生:偷豆„„偷豆

师:偷豆啊,还有呢?看来同学们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两个情节上,前一个我们留给后半节课,我们先来欣赏“偷豆”这一情节。先请大家自由朗读“偷豆”一节。(板书:偷豆)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师:在刚才朗读偷豆情节这一过程中,相信大家肯定会特别关注到几个人吧?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1:双喜、阿发和六一公公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双喜、阿发、六一公公)师:好,那他们在“偷豆”过程中有什么表现呢?下面请四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略)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基本上把握了人物的性格,老师也很喜欢这一情节,我也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共同朗读来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PPT展示:你能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吗?你最喜欢这里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老师分角色朗读

双喜: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 阿发:且慢,让我来看看罢,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六一公公:双喜,你们这帮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双喜: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六一公公:请客?——这是应该的。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好

六一公公:豆可中吃呢? “我”:很好。

六一公公: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都比不上别人的呢„„

三、赏析探讨

师:同学们再花1—2分钟时间来共同探讨,并请几位同学来回答。

生1: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很大胆,有魄力,比如课本中是他向迅哥儿的外祖母和母亲打包票,迅哥儿才有机会和他们—块儿去看戏。我喜欢跟有魄力的人交朋友。

生2:我也喜欢双喜,我觉得双喜是个很会拿主意的人。比如说,当大家都到阿发家的豆田里摘一大捧后,双喜让大家不要再偷,从这里我还看出了双喜考虑问题比较周全。

(板书:双喜:聪明机灵,热情能干)

生:我喜欢阿发,他的那句“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说明他憨厚无私。(板书:阿发: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六一公公的,好像不多,那么大家知道老师最喜欢谁吗?我最喜欢六一公公。你看,“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没有生气,没有责备。还用饱含喜爱的口吻称我们为“一班小鬼”,只是心疼“我们”踏坏了不少豆。还有,听到“我”说他的都好吃,他竟高兴得像小孩子一样,赞美我有见识,夸赞他的豆种,这都体现了他热情好客,这是对六一公公的正面刻画。哪里有侧面烘托呢?当小孩子担心六一公公会责怪“我们”时,我们归结如果他骂我们,我们就当面叫他“八癞子”,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六一公公平常非常宠爱“我们”这班小鬼,我们可以感受到六一公公的宽厚纯朴。(板书:热情好客,宽厚纯朴)

师:大家的发言真是精彩,看来偷罗汉豆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作者将它写得意趣盎然,生动活泼。整个过程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友情、乡情,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美、人情美(板书:家乡美、人情美),而这正是小说要体现的主题之一。偷豆这一情节写完之后,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内心的感受,“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含义隽永,需要同学们细细品味,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情节写下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受,下节课,我们来共同交流。谢谢大家!

五、课后作业(PPT显示)

5.歌剧片段欣赏(11)教案 篇五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起对歌剧的兴趣,对歌剧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知识与技能

简要了解歌剧的相关知识,认识更多的歌剧,通过这个课程,能够自己简单赏析歌剧。

3、过程与方法

赏析具有代表性的歌剧选段,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向上体会歌剧。教学内容:

歌剧相关知识

《好事者之歌》选自《塞维利亚理发师》—罗西尼 《从今以后不要再沾花惹草》选自《费加罗婚礼》—莫扎特 《请回答我》选自《费加罗婚礼》—莫扎特 《塞维利亚老墙边》选自《卡门》—比才 《女人善变》选自《弄臣》—威尔第

《今夜无人入睡》选自《图兰多公主》—普契尼

重点:在欣赏过程中产生自我体验,用心体验歌剧片段的情感和艺术特点。难点:通过学习对歌剧有粗略的认识,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赏析。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列举自己知道的歌剧

《浮士德》、《卡门》、《乡村骑士》、《游吟诗人》、《阿伊达》、《茶花女》等等。

2、与歌剧相关的知识

歌剧的发展:16世纪末诞生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歌剧,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出自培里和努奇尼之手的《达芙妮》,因为没有谱例文献被保存而无法重现,1600年,培里和努奇尼再度联手打造《尤莉狄茜》,是至今能够找到的最早的被保留 1

谱稿的歌剧作品。歌剧有很多+流派,首先是由蒙特威尔蒂开创的威尼斯乐派,在威尼斯和罗马发展;直到17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个新的歌剧流派,命名为那不勒斯乐派。意大利歌剧传统经由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等作曲家,传承到了威尔第的手中。19世纪末欧战前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乐派,普契尼为代表人物之一。

歌剧中重要的声乐样式有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器乐样式有序曲、幕间曲、伴奏等;其种类繁多,包括正歌剧、大歌剧、喜歌剧、轻歌剧、音乐喜剧、室内歌剧、配乐剧、意大利谐歌剧、德奥歌唱剧、西班牙萨苏埃拉、英国民谣剧等。歌剧这一艺术形式于十六世纪末在佛罗伦萨被确立并命名为“Opera”,渐渐发展于欧洲。

咏叹调: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角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唱段,结构较完整,可以单独抽出演唱,因此经常会在音乐会上被作为演出作品。

宣叙调:宣叙调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歌剧,其中毕竟还是有“剧”的概念存在,一首接一首的咏叹调无法让剧情顺利进行下去,因此如独白对白、旁白等就以朗诵的节拍加上音调半说半唱,即为宣叙调。

序曲:序曲具有它独特的作用,在歌剧一开场,一些人迟到,一些人找座位,一些人打招呼,一些人还没有准备好进入欣赏状态,于是序曲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来安排好一切。

二、片段赏析:

1、欣赏片段《好事者之歌》4:42

选自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

罗西尼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其中《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

阿尔玛维瓦伯爵钟情于富家小姐罗西娜,罗西娜的监护人巴尔托洛大夫也钟情于她。大夫有音乐教师巴西利奥为助手,伯爵有足智多谋的理发师费加罗为助手,两人互相较量。大夫对罗西娜严加看管,欲与她强行成婚。伯爵无奈中听从费加罗之计,两次乔装进入罗西娜家,费加罗则冒充征婚人极力劝导罗西娜与伯爵相配。罗西娜终于感受到了伯爵的爱情,伯爵如愿以偿,而大夫则得到了罗西娜的财产。此片段为费加罗出场时的唱段,描述他自己在当地是个乐于助人并受 2

欢迎的万事通。

罗西尼写这个曲子的特点在于快速反复迂回一个音组,像绕口令一般。为男中音写类似于花腔的手法也是他的独到之处。

2、欣赏片段《从今以后不要再沾花惹草》 3:42

选自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婚礼》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五岁开始作曲,六岁成名,时常被邀前往王宫演奏,誉为神童。他短短一生中写了二十二部歌剧,《费》是一部具有喜剧气质的古典主义歌剧,剧情是《塞维利亚理发师》的续集。剧中的短歌被歌唱家所喜爱而广为传唱。全剧分四幕,德语唱词。

此片段有含沙射影的寓意。表面好像是对着不懂爱情却垂涎于伯爵夫人和苏珊娜的凯鲁比诺唱的,劝他充军去了要好自为之,实则是唱给同样怀里揣着夫人又期盼着苏珊娜的伯爵听的,让他不要沾花惹草。

莫扎特为此男中音唱段配上轻快的节奏,有些讽刺意味,一语双关。

3、欣赏片段《请回答我》 2:34

选自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婚礼》

此剧中女中音扮演的童仆凯鲁比诺的唱段,他的咏叹调天真可爱,原剧情中采用六弦琴伴奏,乐队以提琴的拨奏来模仿这种声音,表现出未成熟孩子心里的敏感和不安定。这首咏叹调的唱法更接近于艺术歌曲,较为收敛,表达感情用了问句的语气,起起伏伏的音量含蓄地表达了内心对爱情的不确定和渴求。

4、欣赏片段《女人善变》 2:09

选自威尔第的歌剧《弄臣》

威尔第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画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主人公利哥莱托貌丑背驼,在孟图阿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宠臣)。公爵年轻英俊,专以玩弄女性为乐,甚至连朝臣的女人也不放过,引起朝臣们的不满;而弄臣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得罪了许多人。最后所有的报应终于降临在弄臣珍爱的女儿的身上,弄臣买凶刺杀公爵,却阴差阳错致使自己的女儿被错杀。

这个歌剧从喜剧开始,以悲剧收场。这个抒情男高音唱段,节奏轻松活泼,3

音调花哨,既表现出人物的风流倜傥和出来寻乐的兴奋心情,也是公爵的绝妙写照。

5、欣赏片段《塞维利亚的老墙边》4:12 选自比才的歌剧《卡门》

法国作曲家比才出生于音乐世家,《卡门》一剧被视为他的巅峰之作却在他死后得到首肯,这部剧的主角一改以往上流社会的主题,将烟草女工和士兵之间的故事推上了法国艺术表演的舞台,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性格倔强的吉卜赛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米卡爱拉。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后来卡门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她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此片段是卡门在被唐·豪塞押送行刑的途中,借助自己的智慧和美貌勾引唐·豪塞试图以此来逃脱的场景,鲜明的西班牙音乐风格,舞曲节奏,唱腔里加进了一些话音和真假声不混合的处理,旨在表现卡门的自由不羁,魅力十足。

6、欣赏片段《今夜无人入睡》 2:39

选自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

普契尼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是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普契尼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草稿完成。

图兰多公主为了给她遭受强暴的先辈罗玉玲报仇,向世人出了三道谜语,她将嫁给能猜中的人,但失败者会死于刽子手的斧下!卡拉夫,一位落魄的王子一一猜中了图兰多公主的谜语,大惊失色的公主此时却乞求父王不要把她交给这个陌生人。卡拉夫说如果图兰多能在黎明前说出他的名字,他就接受死刑判决。公主连夜派人调查,并下令谁都不准入眠,必须告诉他这个王子的名字,王子期盼黎明快点到来,快点获得胜利,在窗边唱起了《今夜无人入睡》。最后图兰多被卡拉夫深深打动了,她流着眼泪宣称自己被打败了,乞求这位不知名的王子离她而去。卡拉夫冲动地告诉了他的名字并宣布愿意赴刑。皇宫前图兰多告诉她的父亲:“我知道这个陌生人叫什么了,他的名字就是‘爱情’!”

三、课堂延伸:

6.分数与除法教案片段教学 篇六

梅峰小学

张均敏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五上39-40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我们学习了真分数与假分数

师:利用昨天学习的知识,老师准备了几道题让你们来闯闯关。我们来开火车。PPT展示:

2个1/3是();

()个1/8是3/8;

14个1/9是(); 4/5里有4个();

15/8里有()个1/8;

2里面有()个1/4 师:第二组第一个开始。生回答。

师:正确,请坐。

2、探索新知

A、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恭喜,通过了闯关,老师带了一块蛋糕作为奖励。看,想吃吗?(想吃。)如果把这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谁来列个除法算式

生:用1÷2(老师板书)等于0.5块,每个小朋友分到0.5块的蛋糕。师:你反应真快,还知道每个小朋友分得了0.5块蛋糕。师:(PPT展示问题时,老师说。)小朋友人数多了,蛋糕也多了。问题是: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蛋糕?谁来列个除法算式? 生:用7÷3(老师板书)

师:我们通过分数的再认识知道把1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2,这里的1/2与1÷2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分数跟除法一样都是要进行平均分,1/2是1÷2分蛋糕的结果。

师:恩。我听懂了,分数与除法表示的意义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1÷2是运算的过程,1/2是每人分到的蛋糕大小,就是这个算式商的大小了。

师:同样地,,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每次得到1/3的蛋糕,7次合起来是7/3,这里7÷3与7/3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7÷3与7/3都可以表示7块蛋糕平均给3个小朋友,7÷3表示运算的过程,7/3是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蛋糕的大小了,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回答得有理有据。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分数与除法(板书课题)之间的关系。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呢? 生1:我发现了,被除数出现在分子,除数出现在分母,除号变成了分数线。师:你观察得很细致。谁再来说说。

生2:分数的分子是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是除法的除数,除号成了分数线,算式是横着写的平均分,分数是竖着写的平均分。

师:对呀,大家有没有跟他一样的发现呀?!(老师板书划小弧线来对应)被除数写在分子的位置,除数写在分母的位置,除号写成了分数线。(边说边板书)当被除数除以除数时,有这样的写法。把被除数用字母a表示,除数用字母b来表示时,a÷b=a/b,老师心中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分母可以为0吗? 生:这里的分母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也不能为0.师:你考虑得非常周到,(板书:除数不能为0)一旦除数不能为0,那么分母b也不能为0(边说边板书:b≠0)

师:(过度与小结句)通过分蛋糕的除法算式,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分数又能写成分子除以分母的算式,也知道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2又1/3块,这种说法正确吗?跟你的同桌商量一下。生商量,师巡视。

师:时间到,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呢/ 生:我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因为2又1/3=2+1/3,其中2可以看成6/3,6/3+1/3=7/3,所以2又1/3跟7/3是一样大的。

师:你的解答很精彩,谁还有补充。

生: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应为可以把7/3=(6+1)/3=6/3+1/3=2+1/3=2又1/3,所以两者是可以互化的

师:我们都是爱思考爱学习的孩子,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特别注意的是,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要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除得的商就是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原来平均分蛋糕的除法算式的结果表达形式可以不同啊。

师:我们吃了蛋糕,再来喝点茶吧。泡茶前,有个任务:要把1kg茶叶平均装在4个小罐子里,每个罐子装多少茶叶呢?平均装5个罐子呢?谁来完成任务呢?你来。生:1÷4=1/4(kg)1÷5=1/5(kg)

师:不仅仅平均分蛋糕的除法算式的商可以写成分数,平均分茶叶的除法算式的商也可以。师:泡了茶,完成任务2: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的同学能先喝到茶。现在动笔。生操作,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分数与除法,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这都是我们更深入学习有关分数知识的铺垫,希望同学们保持这样的热忱,继续努力。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2又1/3=2+1/3 7/3=(6+1)/3 a÷b =a/b(b≠0)=6/3+1/3 = 6/3+1/3 1÷2 =1/2 =7/3 =2+1/3

7.浅谈作文基本功——片段训练 篇七

那么, 中年级应该如何进行片段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的引导途径很多,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从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二是根据片段训练要求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

1. 阅读中学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作者的观察目的和方法, 懂得怎么“看”“看”什么。如教看图学文《师生情》时, 先让学生明确看图的顺序, 由整体到部分, 由物到人, 重点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再引导学生寻找作者的主要观察点———医院病房前, 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观察点。在每课的观察学习中注意渗透一些观察方法。如抓住特征观察, 抓住重点观察, 全面观察, 比较中观察等。课文《晨读》中就是用对比法观察, 通过对比三个学生不同的读书神态。再课文教学中让学生丰富观察方法, 继而能自觉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2. 生活中重观察

开始学习观察, 引导学生要从身边的人和事着手, 把握简单的观察点、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让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把他们在家中做的一件事的过程具体写出来, 强调观察顺序、观察方法。如多角度地观察人物的举动、姿势、动作的持续变化。再进一步扩大观察范围。如组织各种活动, 在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观察点和观察顺序, 活动后回忆观察过程, 突出重点处。如观察自然环境, 天气变化, 四季更替等。观察各种生物、植物、用品、建筑、交通工具等。进而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捕捉生活中的趣事和新鲜事。

二、教给学生构段方式

片段训练尽管是一段话或几段话, 但也要求通顺、连贯、有条理, 每段话内部各层意思有一定的关系, 这就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构段方式。

1. 总分式

这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一种写法。它是有总述和分述的句子构成。如教学《李时珍》一课第四段时, 让学生明确段中首句是总述句, 而分号之间的三方面说明旧药物书记载的不全、不详和不对之处, 是分述的句子。然后练习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形式写片断。

2. 并列式

它是在一段话中把事物分成几个相应部分而构成的。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练习同时写事物的不同的方面。

3. 承接式

它是按事物的发展顺序, 以动作行为变化的连贯叙述构成。学习《一个降落伞包》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练习一句接一句写出连续动作或连续事件的经过。

4. 因果式

它是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句子构成。通过学习《五彩池》第四自然段写法, 练习前后句子一个表明原因, 一个表明结果。

5. 转折式

它是由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句子构成的。如通过学习《沙漠里的船》第一段, 练习首句是后句的前提, 后句是前提的转折的写法。

构段的方式还有对比式、方位式、整体局部式、递进式、概括举例式等, 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训练。

三、有序地进行训练

片段训练尽管有很高的“自由度”, 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放任自流, 收效不大。而且, 学生的写作热情也不会持久。因此, 一定要注意有序地训练。

从两方面入手

1. 确定片段训练的内容序列。

A.状物片段训练。如各种植物、各种生物、各种用品、各种建筑、各种交通工具等。B.写景片段训练。如自然环境、天气变化、四季更替等。C.叙事片段训练。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兴趣爱好等D.写人片段训练。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描写等。

2. 以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为序。

先结合阅读“随堂练笔”, 形式可多样。如上《翠鸟》后,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动物, 然后让学生仿写《翠鸟》第一段静态中翠鸟的外形。如教学《小摄影师》后, 要求学生续写小摄影师第二次给高尔基照相的情景。再根据书中作文要求做些分组性的单项练习。如写动物时, 先让学生观察动物外形, 进行动物的静态的外形描写的片段练习, 再让学生观察动物吃食或走动时的样子进行动态片段练习。

8.特等奖作文精彩片段选登 篇八

窗棂紧闭着,竟还是有雕花的红木窗。那些雕花十分精巧,仿佛要钻到人心里头似的。图案也十分漂亮,屈指数算,整整单排的几扇大窗棂,上边刻了一个个故事,它不讲究对称,只追求独有的形象美。这美显然是恰到好处的。

东边窗棂上一枝梅花图案已不见“傲立”之风光,垂头了。与之相伴的,是丝丝被拉长的蛛线,简直在“梅花”和窗棂空隙边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那“梅花”仿佛要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唯一一段与“原处”相连的红木,绝不悄然落下。

几近天亮时,我被一阵杂乱而无节奏的声音所吵醒。我走出门去,想一探究竟。

那是被大风刮起的“红梅”。吹上去又落下来,自然产生如此大的声音。可是那一刻,我竟会觉得这声音那样地美妙动人;那一刻我呆呆地站在两间房屋的中隙,思绪好似高音断了的曲子,不知如何续上。可最终冲出脑海的,是红木梅花的坚毅,是它的执着。

——张家港市第三中学八(3)班许晨诺《隔壁的声音》

与父母居住在爷爷家,普通的老屋,一群群一簇簇的散落在贫瘠的乡野。土坯堆成的一堵矮矮的墙隔出兩块天地,是两个不同的家庭——我家和隔壁秋爷爷家。远望两家房屋紧挨着,像两位携手的友人相伴走过如晦风雨。确实是这样的,自我记事以来,隔壁的声音总会或有或无地闯入我的耳膜。

夏夜纳凉时,隔壁一家拎着小竹凳坐在院中闲聊,我自家亦同。寻常的谈笑间,我还能捕捉到几缕隔壁的声音。

许是秋爷爷在讲故事吧,有“嫦娥”“孙悟空”等字眼飘入耳朵,也有年轻母亲哼唱温婉如水流般的小曲儿哄小孩入睡。聒噪的蝉儿此时似乎也安静下来,不忍打破这宁静的夜,不忍打破这温暖的一家人。

透过童年的窗口串起的是这样的隔壁的声音,但岁月从来是一把最无情的镰刀,不紧不慢地向前挥扫。

——盐城市初级中学九(41)班孙连莹《隔壁的声音》

我的体育不大好,长跑总在及格线外徘徊,很少有人知道,我不张扬的性格之下也有着倔强的脾气——只是想和你并肩罢了,只是想看着你高飞时我不被落下太远罢了,毕竟你的体育是那么的优秀。放学后,留下练习的我看见你逆着夕阳的光芒向我走来,在我身侧拉下长长的影子。“一会儿你跟着我跑。”平常的语气,却让我莫名地感到心安。风在耳边呼啸,呛得人鼻子、嘴里都火辣辣的疼,腿也又酸又麻,全身的力气都仿佛被抽空了一般。一圈、两圈、三圈……依稀能看到你在前面的身影,模糊的意识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最后一个弯道你开始冲刺,而我已经难受得几乎要闭上眼睛,觉得什么都听不见了身体轻飘飘的,真的好像快飞起来了。最后计时的老师说:“刚好达线。”我的眼泪刷刷地掉,在你关切的眼神中一把将你搂住。我飞起来了,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很艰难,但我终于可以和你并肩了。

——镇江市实验学校九(15)班裴诗语《飞起来》

其中有对中年夫妇,女人有些木讷,男人很勤快,家里家外忙活的全是他。有一天,女人突然病了,像是很严重,之后,就很少见他们出来了。

院里看书的我很是好奇,他家门外总听得到“咕噜~咕噜~”的声响,门口也常有一些药渣。

我问奶奶,她说,这家女人病了,家里没太多钱看病,怪可怜的,但还好有个负责任的男人在,这女人还算有福。

清晨,我特意早起,才看见这男人。他系着一条褪了色的围裙,手执一把蒲扇,蹲在火炉旁,小心翼翼地扇着。炉上,是给女人煮的汤药。

“咕噜~咕噜”我用心地听着,看那小火苗舔着瓦罐。瓦罐一点点地升温,褐色的汁水溢出来,药味四处弥漫。男人小心地把药汤倒在小碗里,轻轻吹着,直到不烫了,才端去给妻子。

每天如此,很早的时候,我躺在床上,似乎也能听到那小火慢煨的声音,心里不断地浮起男人忙碌的身影。

我不懂,这是怎样一种声音,这是怎样纯真的情感。

——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八(9)班高雅儿《隔壁的声音》

“小妹妹,我给你唱支曲子吧。”她摸了摸我的头。

“按捺沧桑,自有水袖来挡……”她的声音宛若泠泠的月光下腕上剔透的玉镯,像在水中浸过似的,高雅冷清,有着精粹的单纯和不谙世事的简单。

刹那间,那清婉的声音一下子打开了我原本抵触戏曲的心门。我的心,已宁静成一瓣莲花。

回到家,从母亲的口中得知,那女子原本是县戏剧团的“台柱子”,剧团解散后,对戏曲情有独钟的她不仅每天和一帮票友坚持在广场免费演戏给百姓看,而且在双休日义务为“小戏迷”辅导。

我若有所思地端坐在床头,心中盈满无尽的感慨。这样的声音清丽空灵,使我恍惚间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敞开窗,隐约又听到隔壁唱戏的声音,溢满了无边的孤单,飘旋在我的耳边,潆洄成一天一地的澹悠,在沉沉的午夜,伴我静静睡去。

——东台市安丰镇中学八(6)班吴子玥《隔壁的声音》

放眼望去,阳关给我一个淡淡的投影。

总会想起王维那首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液是琥珀色的,不需白玉盏,不需夜光杯,瓷盏盛来,也自会有“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味道,醇厚、温香、宛转,一如王维本人。

多希望溯洄千年光阴,目睹那画面:天空中已是落着小雪的,落进杯盏则旋而不见,似乎连存在过的轨迹也寻不到。他与友人回头望望这坟堆,又笑着端起酒盏。酒已暖好,红泥小火炉的炭火还温热,澄澈的酒液入口也不会觉得辛辣或冰冷,只有无尽的清香流转。诗人微微张嘴,眉宇间升起一串白气,想道几句惜别之言。但复又谈笑,且道一句:“更尽杯中酒。”

这便是中国最灿烂的文化了。生于坎坷,但又不全是坎坷。在阳关,这似成了一种辩证的关系。战争孕育了文化,一页页文化又翻过了一页页卷帙,一层层铺垫了时间。远古的坟堆形成一种王者般的沉默,而文化似乎又要将这份亘古的沉默打破。

nlc202309021112

抬起头,天空中飞过几只淡青色的鸟。这很平常,但在阳关,总觉得这象征了些什么。是战士们甘愿奉献一切的人性吗?是中国那内敛而繁华的文化吗?正如那些高飞的鸟一样,是一种宗教,一种信仰。

——海门市海南中学九(1)班成子颖《飞起来》

我努力生长着,将根埋于深处汲取水分,将身躯挺立以冲出地面。那抹细微的阳光作为我信念的支撑以熬过风霜雨雪的残酷折磨,蓝天啊,我离你还有多远?冬季的沉睡前,我许下了期盼。

我是否还在睡梦中?为什么能感受到阳光的缕缕温暖,微风的丝丝轻柔?睁眼那一刹,我看到了天空,那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的蓝天啊,竟然如此真切地在我眼中呈现,我想张开双臂去拥抱,可我却依旧很渺小,我一定要飞起来,我对自己许诺。

暮春时节,微风阵阵,在一片清香中,我飞起来了——向蓝天投放了生命的全部,我追逐着风,飘荡着,直至青空,我想起沿途看到的一位伟人的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我曾被命运所束缚,但我不曾屈服而沦为奴隶,梦想告诉我,有梦,便会飞起来,直至青空。

——宜兴市实验中学九(7)班郑慧艳《飞起来》

故园的三层小楼,在路的尽头。推窗便是田,窄窄的水渠弯曲其间,玉带纵横。邻家夫妇是平常生意人,日复一日,庸庸碌碌,但却是我心中的烦扰。

“我走喽!”隔壁家男人粗犷的一声,墙角的架子微颤了两下。“一路小心呵!”女人尖细的嗓音,紧紧地如枚银针,一下穿过耳鼓。声音交替,纵然正与周公攀谈,也被生硬地拉出梦境。我睁开惺忪的眼。窗外,雾气仍在田间盘横,静谧如亘古的荒原。但一切就此打破。

晴日已是如此,雨日更是恼人。不知为何,密集的雨线,落在邻居屋顶的青瓦上,一如千军,又似万马,横扫心间,引得肺腑之共鸣,耳鼓之轰响。间歇滴落,发自檐边的雨珠,如一三尺稚童,不时乱入脑海,思绪戛然,忽又传来暴风骤雨般的捶门,“今儿提早收摊啊!”又是一片嘈杂。

终于搬离了,看那小楼在机器轰响间脆弱地崩塌,是该庆幸不再被嘈杂声所扰么?不知为何,却有一丝空旷寂寥在心间游走。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九(6)班卢语 [恬]《隔壁的声音》

“婆婆,为什么隔壁不正常的阿姨要每天吹笛子呢?而且还那么难听,她儿子不嫌烦吗?”

“娃儿哎,那不是她吹的,那笛子是她儿子吹的。”

“她的儿子也不正常吗?”

“当然不是。这个女人的丈夫一年前在工地里干活,被落下的脚手架砸中,不治身亡。从那以后,她就神情恍惚,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每到夜晚,她就闹着要找她老公,她的孩子没办法,只好说:‘爸爸很快就回来了。’于是,每天晚上,这个孩子都学他的父亲吹长笛给他母亲听,告诉他,‘是爸爸回来了!’,只有这样,她才能入睡。”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金銮校区九(8)班赵沁轩《隔壁的声音》

微风荡漾,现在的我不需要爷爷的帮助也可以“飞起来”。秋千来回摇荡,像一颗匆匆的流星,划过时光的天幕。爷爷望着我安然而笑,与阳光相融,那样安详静谧。一瞬间,只那一瞬间,仿佛所有溜走的时光,再一次重归怀抱;所有丢失的美好,在那一刻便是永恒。我沉浸在甜醉的梦中,却被周围人的惊呼陡然吵醒。回头一看,在人群中,一个老人倒在了地上……

淚水抵不过地心引力,我终究还是恣意地哭了。我带着梦想,在一步步起飞,离希望越来越近。而那个最初让我“飞起来”的爷爷,却与我渐行渐远。不过我始终相信,无论我坠落还是翱翔,爷爷始终会在原地微笑,并且,为我插上一对永不毁坏的翅膀。

我在高高的山顶上看见了微笑的爷爷,他说:“飞吧,张开你的翅膀,就像那山风一样自由。”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九(1)班孙宇同《飞起来》

9.中国功夫修改教案片段及反思 篇九

一、带着问题整体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中国功夫》视频课件,(由屠洪刚演唱)

播放第一遍,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中国功夫》。

师:谁能先说说,歌曲分为几段?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你听完歌曲之后后什么感受?(学生回答)你听完歌曲之后后什么感受?(学生回答)

2、师:再次播放歌曲《中国功夫》视频课件,聆听前提出问题: 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的表现力怎样体现的?它的速度?力度是什么?歌曲与其他歌曲相比有什么特色?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你从歌曲中听出了哪些中国功夫?(学生回答:南拳、北腿、太极八卦连环掌。)

3、播放视频中华武术课件,介绍武术总体分类,散打和套路;南拳、北腿和太极八卦连环掌属于套路中的拳术类,4、出示课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再次欣赏歌曲,师:(课件出示歌谱)这是这首歌曲的歌谱,它总共有几段歌词呢?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歌曲与其他音乐相比有什么特色?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注意体会各段歌词还告诉了我们那些具体内容?

二、老师范唱歌曲后分段教唱

分段出示课件,师带领学生分段学习歌谱及表现歌曲

(一)学习和表现第1段歌词。

1、师范唱第1段简谱。

2、生随老师的琴学唱歌谱及歌曲,要求唱出习武之人的豪气。

(二)学习和表现第2段歌词。

1、教学第2段的第①部分,主要是听唱。

2、第2段歌词的第①部分与第1段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有最后一句稍有区别。老师范唱最后一句。接下来的第②部分节奏比前面部分要快将近一倍,第③部分象是唱,又象是说,这个叫做“说唱”。这两部分是整首歌曲最有气势的部分,也是最有难度的部分。出示课件PPT,师带领学生分四步走完成本环节内容

(三)学习和表现第3、4段(体会力度的加强,体会自豪之情。)

1、老师指导演唱第3段

师:歌曲第4段的旋律与第1相同,但是演唱的力度更强。

2、老师借助柯尔文手势指导演唱第4段

(四)汇报演唱歌曲 出示课件要求分组展示歌曲

三、小组合作创编武术表演

1、结合武术操,鼓励小组加入打击乐器进行创编表演。师弹琴全班学生边唱边表演。

2、请2-3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自由表演助兴。(全体同学伴唱,老师为他们伴奏加入打击乐)

3、请同学欣赏老师表演的由武术改编的舞蹈,学生模仿表演(随课件MP3)

《中国功夫》教学反思

通过《中国功夫》这堂课,我从中收获了许多新感受,而且坚定了许多原有的想法。

首先,充足的课堂准备,可以让自己更轻松教学的前提下,课堂更精彩;学生更快乐,更有收获,更想学。

其次,这堂课开拓了孩子的视野,收获很大,感慨也很多。

不足的地方有四点: 首先是发声练习可以融合到歌曲旋律的学习当中来,而我的课堂没有发声练习.其次, 在演唱技巧方面教学不够到位。

第三,语言的组织可以更加精练准确.应该做到,该讲的一个字也不能少,不该说的字一个也不能多,语速稍微偏快,语调可以更加抑扬顿挫.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去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1、音乐课堂要更加地注重歌唱情感的处理教学,让歌深入人心。基础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点也不能马虎,相反,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

2、多看相关教育专著,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明晰思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练准确。

10.片段作文教案 篇十

——片段写作指导

日照实验高中 周加田

【教学目标】

1.体味文本中流露的浓浓亲情,深入理解李密内心的复杂情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借鉴文本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送别”的场面。

3.学习文本写人的方法,写一个片段,运用语言、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教材分析】

1、重点:体味亲情,写出阅读感受。

2、难点:借鉴写法,描写“送别”场面。

【学习方式】

读写结合,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陈情表》《我不是一个好儿子》《项脊轩志》等美文,被作品中至爱亲情深深感动,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得到父母亲人的关爱,感受了浓浓亲情,下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倾诉心中的真情实感。

一.【活动一】

(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要求。(课件展示)

目标:古人云:“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结合《陈情表》中最能打动自己的文字,写一段话谈谈阅读感受。

要求:1.从文中选取最能打动自己的文字,反复品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丰富和深化自己的阅读体验。

2.就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段话。提倡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解读。但谈阅读感受必须从文本出发并紧扣文本进行,而不能游离文本之外。

(二)分组讨论(课件展示要求)

1、组内诵读习作,互评互改。

2、推出优秀习作,备班内交流。

(三)班内交流

由小组推出的代表,朗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大声朗读文中相应的语句)

小结:

1、作者对祖母的孝情:“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保养刘之日短也。”

祖母已是风烛残年,瞬息可更。而李密只是竭力捕捉刹那的时机,完成一刹那的任务,享受一刹那的幸福。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作家毕淑敏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界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李密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对祖母无比的孝顺,而这份孝情,也令我们为之动容。

2、作者默默坚守名节的隐情:“且臣少侍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为了在祖母床前尽孝,说服皇帝同意自己的请求,李密用曲折委婉的语气说明自己当初仕蜀,本为谋取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考虑什么名节。这是作者怕晋武帝疑其不事二主,不可真心归服所用的曲笔。他极力向皇帝表明不矜名节,更说明他内心最在意名节。中国古代的人士,分外看重名节。伯夷,叔其不食周粟,田横,守义不辱,嵇康扬锤不辍,这些人都在改朝易代时保持住了士人的名节。作为读书人,作为一个曾在旧朝做过官的仕人,李密的内心深处也会有这份情节。可悲的是,此时的李密,只能在心中默默的自我坚守,无法言说,还要极力去掩饰。这份隐情,使《陈情表》不仅是一名臣子向当朝皇帝表白心迹的奏章,也是古代士人面对改朝易代内心挣扎时的真实写照。

导入活动二:从小到大,我们经历的送别场面数不胜数,我们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下面请同学们借鉴《我不是个好儿子》的结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送别”的场面。

二.【活动二】参考《我不是个好儿子》的结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送别”的场面。(课件展时活动任务)

(一)自主研读、探究

指导学生研读《我不是个好儿子》的结尾,体会其写法上的特点。

(二)小组讨论,明确写作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写作特点。

真挚深厚的母爱给了作者力量。他写道:“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其实是苦的,只是愈痛愈坚罢了。生活在世上,尝尽世间冷暖,酸甜苦辣,母爱是心底最牢固的支撑。作者说“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倍感痛惜的表达愧疚之情。结尾写母子分别,作者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了母亲,母亲懂了我的心,收起钱后又出现了感人的一幕:母亲“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母爱的体贴入微再一次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最后,作者“回到病房,躺在床上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流下来。” 教师明确:《我不是个好儿子》的结尾,以朴实的语言写“我”送别母亲的场面。运用细节描写,真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三)自主写作,班内交流

【习作展评】

1、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过渡地带的我,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母亲的脸上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打工,一年可能才回来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的成了点,渐渐的消失在大雾里,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2、每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会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饭,一切完毕后送我去车站。车站上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开了,透过车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泛红的眼眶。

点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是一种永恒的人生状态。两篇习作都选取了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真实的离别之情,表现亲人的挚爱。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写的真实细腻,令人怦然心动。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导入活动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我们的班长,尝试从语言、行为等角度分别写几句话,力求表现出人物的突出特点。(课件展示活动三的任务)

三.【活动三】

(一).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体会其突出的性格特征。

(二)分组讨论《我不是个好儿子》结尾的行为描写方法。

“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教师点拨:这告别的过程中,母亲一连串的动作细节再次打动了儿子,收钱、握在手里、整整衣服、摸摸脸、尤其是嘱咐儿子刮胡子时的“捂捂”再刮,表现了对儿子十分挂念,十分疼爱。母爱伟大,言行始终简单朴实,真实再现了母爱的纯洁。

(三)借鉴文本方法自主写作。从行为、语言角度写几句话,表现人物突出特点。

(四)班内交流

先在小组内交流所写片段,再有小组推选出写得最好的在班上宣读。

四、小结:

本节课完成了3项写作活动,突出了读写结合,进行了不同文体的写作练习,激起了我们的写作兴趣,收获比较大。

五、作业

课外以“爸爸(妈妈、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六【板书设计】

1、阅读感受:对祖母的孝情

坚守名节的隐情

2、写作方法: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细节描写,真情感人。

3、作业:课外以“爸爸(妈妈、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

七、教案设计说明:

1.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之一。古人云:“语文精,作文美。”教案的设计,注重读写结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切实提高写作水平。也是考虑到不同的写作练习。

活动一,既以读促写,又以写促读,以此来丰富和深化自己的阅读体验。活动二,让学生在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送别的场面,能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的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炼自己的情感体验。活动三,为了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大家都熟悉的班长的基础上,通过行动语言的描写表现其性格特征。

11.作文教学应重视创意片段写作 篇十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意片段 写作

所谓“创意”,顾名思义,就是创出新的意思或意境。当它与“写作”联姻后,创意写作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写作,可以是在既定的场景、情境、范畴下的个体发挥,写成的文字作品几乎不含模拟或类似的成分,仅仅属于作者个体的原创。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创意片段写作训练需要更新几个观念。

首先,重视写作情境的营造。写作是语境要素间的潜在互动,语境要素包括具体情景、写作目的、作者等,它们将决定并制约着文章形态。

其次,评价体现过程关注。不考虑“遣词造句美不美,好不好”等干扰因素,不用生硬简单的评价条款将写作过程变成零散、断裂的思维碎片。我们的评价就是在片段写作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体现为一种过程的关注、辅助、提醒、修正。

再次,肯定能力的提升。“创意”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先从放胆写开始,当写作变得大胆流畅后,再添加更多的创意元素,如设计贴近生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融人情境中写;扮演不同的角色写;自觉调用各种技法写;更精准地瞄准目标写等。

第四,任务驱动。写作不是作者一个人在倾诉,总是面对一定的读者。我们写出的文章也只有进入与读者互动流通的领域才具有价值。事实上,读者的需要和文化环境一直在以一种隐秘但强大的力量决定着文章的内容、结构、文体、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写作前就设定好片段文本的既定读者,之后让他们带着鲜明的任务驱动去写,读者就是任务的对接方,写作就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

“创意片段写作训练”的实施包括三个过程:

(一)“想到什么,写出来”——“创意片段写作训练”的起步阶段

起步阶段的创意就体现在“低要求”上,力求让学生“想到什么,写出来”。中国传统作文教学理论中有“放胆说”,“放”就是学生写作开放自由的情态,是无拘无束地写作享受。“放”需要借助“胆”。胆量来自何方?来自教师对文质的不苛求,来自将学生放归生活。“先寫自己熟悉的”,“只要是你想得到的,就值得写”。

(二)“想清楚,写出来”——“创意片段写作训练”的推进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的写作预备后,横亘在学生写作之门的巨石被搬开了,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想清楚,写出来”的质变阶段。此阶段特别要注重“创意”。“想清楚”就是强调作前的构思,是思维参与的信号。我们要求学生在写之前想清楚:我将以什么身份来写,我要写给谁看;我写下的这段话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我要在什么情境下写;我在写的时候,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让他们看得更明白……想得越清楚,写得越畅快、越有可读性。这里,老师要指导学生怎么去“想”,但“想”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切不可包办替代。以往写作指导教师代为构思,学生也只有依葫芦画瓢,写的作文千篇一律,可读性不强。长此以往,学生慵懒,教师厌看。

这个阶段教师要在写作设计上下功夫:

第一,情境创设要“新”,“新”就是要瓦解学生对惯性思维的依赖,既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又要避陈去俗,翻新出奇,从新的角度、层面去感受和发现旧对象的新意义,提高写作积极性。

第二,写作要求要明确。杜绝“字数达到多少,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这些空话套话。

第三,评价要有针对性。要求学生要“创意”写作,教师的评价为什么不能有“创意”呢?杜绝旁观者式或高高在上的评语,如语言优美、中心突出等,教师要先进入创作情境,尝试表达,知冷暖,体察创意的艰难。通达是基础;符合情境是达标,新颖是优秀。每次练习都在唯一情境下创意,不能模仿;言语能有出乎意料的创意,有一鸣惊人的内容,能一语中的达成目标的视为优秀。

如写一段话,要求教会别人你最拿手的一件事。此事例中,写作之前“想清楚”至少做到三个明确:第一,明确“我”所处的具体的言语交际语境,通过文字“面对面交流”,有可感;第二,明确“我”将以什么样的身份写,“教”即是“已会者”,写作联系了生活,有可依;第三,明确写作任务以及达成的目标,“教会”是目的,能主动选择有效的方法,写作有了动力,有可为。想清楚后写,有思维参与写,写就变得简单、主动。

(三)“想得妙,写出来”——“创意片段写作训练”的提升阶段

“新”不一定“妙”,此阶段在“新”的基础上要求“妙”。“想得妙,写出来”。“想得妙”中的“妙”是此阶段的评价理念。何谓妙?“妙”源自《道德经》,这里指无死板恒定的规律性,无世俗条框的限定性,具有充分的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具体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一,要求学生写作前构思要充分、持久,不要贸然动笔,训练全面思维。第二,要求学生作文时构思要多角度,不要陷入单一死板的牛角尖,训练发散思维。第三,要求学生表达抓住关键处,不要不着边际或是平均用力,训练集中思维。第四,要求学生在自查自改时,能从反向逆推以求证,训练逆向思维。

12.浅谈片段仿写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二

关键词:片段仿写,作文教学,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被称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 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重点, 也是难点。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相当一部分高中生“闻写色变”。如何改变这种现况, 关键是要寻求一种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 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笔者认为, 片段仿写是一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仿写”训练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广泛运用的语言训练方式。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模拟者, 古人用功之法也。”刘知几在《史通》的《模拟》一节中, 也写到模拟是写作的人效仿他人作品, 从而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必要手段。对于那些对作文有畏难心理的学生, 仿写, 无疑给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了一道减缓坡度的阶梯, 更容易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然而, 对高中生来说, 篇章仿写容量大, 耗时多, 很难及时反馈, 缺少了针对性和有效性。而文章涉及的语言、内容、结构等要素, 都能体现在片段中, 能够把片段写好了, 连段成篇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 片段仿写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训练。下面就具体来谈谈片段仿写的作用。

一、有利于锤炼词语, 增强语言表现力

要使文章的语言鲜明生动, 新颖脱俗, 富有表现力, 应尽可能地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富有内涵和张力、饱含个性的词语来写景状物, 表情达意。因而, 语言的锤炼就显得特别重要。

请看下面这个语言片段:

盈盈月光, 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 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 我拾一片最热的;美美芳草, 我摘一束最灿的;茫茫人海, 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

在这个片段里, 动词:“掬”“拥”“拾”“摘”;量词:“一杯”“一缕”“一片”“一束”“一种”;叠词:“盈盈”“落落”“灼灼”“美美”“茫茫”。这些词语的运用都特别的生动传神, 使整个语段景美、情美、语言美。如果我们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这个语段词语运用的亮点, 再让他们试着去仿写该片段, 那么在仿写中, 学生对于这三种词性的运用就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如, 下面一生的仿写, 就十分精准地运用了动词、量词和叠词, 整个语段读起来别具风味。

苍苍蒹葭, 我拂一颗最嫩的;霁霁霞光, 我揽一缕最艳的;寸寸光辉, 我拥一米最暖的;潺潺泉水, 我饮一泓最澈的;匆匆岁月, 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

二、有利于妙用修辞, 增加文章的文采

有文采是高考语文发展等级中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 也是对写作者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文采从何而来,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比喻的形象生动、排比的气势磅礴、对偶的整齐凝练, 让汉语充满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在片段中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 是学会扩展语意、丰富语境、增加文采的有效途径。如:

A是一座金字塔, 是进取;C是未满的月牙, 是缺憾;X是人生的岔路口, 是选择;F是一根拐杖, 是帮扶;H是互相牵着的手, 是真情;O是一面镜子, 让你认识自己;O是一面敲响的战鼓, 催强者奋勇前进;O一块空地, 让勤劳者耕种五谷。

这个语段的特点是对英文字母的想象,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字母所蕴含的寓意。对这个片段进行仿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 而且对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一学生这样写道:

E是一座书架, 是知识;H是一架横杆, 是稳固;G是一个拳头, 是力量;N是一扇大门, 是光明;W是两个V连在一起, 是双赢;B是两片花瓣, 是书香;B是一副眼镜, 是清晰;B两座叠在一起的大山, 一山更比一山高, 是攀登。

透过对字母的想象, 该生灵活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 浓浓地表达了知识的价值和对知识的渴望。

三、有利于积累素材, 丰富写作的内容

好的文章除了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等外, 还要有丰富厚实的内容。而历年高考学生的作文有一个软肋就是文章内容贫乏, 或者每年都是司马迁、苏东坡及屈原, 给人以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感觉, 或者就是整篇空谈泛论, 让人觉得枯燥而不能信服。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时胸中缺乏素材。

然而, 高中的语文教材, 内容丰富, 包罗万象, 融贯古今, 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 几乎每年都有高考优秀作文就以其为材料, 从而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厚实。并且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经常在授课中及时为学生补充最鲜活的课外素材, 但是为什么学生在作文中依然不会运用呢?关键是学生只是像听故事般听了这些素材, 却没有真正去运用它, 因而对这些素材充满了陌生感, 也不知该如何去运用。如果提供给学生一些精彩的论据说理片段的范本, 让学生去模仿, 久而久之,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内外素材的灵活运用。如下面的语段:

日暮灯下, 我却端坐捧读, 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 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 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 听张爱玲讲那30年代的旧上海的往事, 我总会有陶醉之情, 久久不愿暂别, 直至夜阑人静。

里面包含着大量的人物和作品, 涵盖了课内课外, 中外古今。通过对该片段的仿写训练,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内外素材的梳理。

例如, 某生的仿写:

日暮灯下, 我却端坐捧读, 为稼轩壮志难酬愤懑不平, 为吴猛恣蚊饱血的仁孝感动不已, 驻足樊川的阿房宫, 跟着博尔赫斯迷失在小径分叉的花园, 听余光中讲那惊蛰之时“黄略黄昏雨”的冷意, 我总会有萧肃之感, 久久不愿入梦, 直至夜阑人静。

涉及的人物就有辛弃疾、吴猛、杜牧、博尔赫斯、余光中等等, 包含了许多中外古今著名人物, 而且角度多样, 人物新颖。充分调动了课内外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材料丰富, 内容充实。

当然, 片段仿写的目的, 并不仅仅追求写得“像样”, 而是指引学生登上“巨人的肩膀”, 在范文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让学生细心揣摩、体味、感悟范文, 在仰慕“巨人”的同时, 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 体会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邱志坚.中学写作教学应从仿写开始[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 (09) .

[2]张国东.段落写作, 作文训练的轻骑兵[J].新课程研究, 2004 (06) .

上一篇:社区健身房管理制度下一篇: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