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共19篇)
1.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一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其重要。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是不是追求华丽新颖、复杂深奥,还是图个热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的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课本内容的设计也更多地结合了生产、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但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传授盐类的水解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之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变化,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探索。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在一堂课中情景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景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又是得不偿失的。情景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根据化学教学的特殊情况及教学的基本要求,化学课堂的情景创设可以按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3.1 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较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也符合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是实验课,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这样的话对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还充分体现了劳动的效、动作的美感。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喜爱除了来自于实验千变万化的现象,还有学生对于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验中学生亲自操作,受外来约束、压力比较小,那种学习的主动性是其他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如果是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对所学知识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实验中的新问题,然后对物质的反应和操作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求实的探索精神。并能利用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假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外,我们还能给他们许多我们书本上无法给出的问题。
3.2 通过生活来创设情景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3 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
高中化学学习学会知识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景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可融入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学生在角色效应的影响下自觉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我们还可以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景来进行对知识的理解。
3.4 通过问题来创设情景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景的目的,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2.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二
一、保证学生主体性, 预设问题情境
教育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 并引导学生解决其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 通过预设问题情境, 使教学变成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 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为主体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例如, 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 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我们知道酸溶液一定是呈酸性, 碱溶液呈碱性, 那么盐溶液是否一定就是中性?教师然后可以让学生做两组实验, 第一组实验: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值;第二组实验:在总量是三毫升, 浓度是0.5mol/L的CH3COONa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 观察其颜色, 然后对其进行加热, 再观察其颜色.通过这样的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然后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 进行研究.这样一来, 不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 预设问题情境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 可能会产生化学与自身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 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生活中找到化学, 从化学中体现生活.这样一来, 则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与化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讲“铁和铁的化合物”时, 教师可以提问:苹果是大家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水果, 但是苹果削皮之后颜色就会变锈, 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个问题在学生心里顿时激起了疑问的浪花.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说到:Fe2+和Fe3+在溶液中显示的是什么颜色, 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通过教师的一点拨, 经过讨论模式就得出了结论:苹果皮削掉后, 苹果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为三价铁离子, 所以才会显出锈了的颜色.通过列举这种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不但可以很好的树立化学就在身边的观念,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前面在氨气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三、关注社会, 预设问题情境
学生如果只是单单的在书本里学习知识, 则在理解知识方面就很难做好很好, 当这些知识和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相结合之后, 对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有着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最终是要在社会上去实践的, 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社会时事, 体现出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认识并理解学好化学的重要意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 在讲解“金属钠”时, 引出新闻:在广州珠江河段曾经出现过神秘的水雷, 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 其中3个发生爆炸, 另外3个被打捞.根据现场目击者说, 早上十点多, 河里突然冒起白烟, 水面漂浮的铁桶窜起黄色火焰, 接着一声巨响, 水柱冲天而起.事后, 消防人员将水桶打捞起来后, 用煤油进行浸泡.这时候教师可以接着提出问题, 问题一:把放满钠金属的铁桶置于水中, 为什么不下沉?;问题二:为什么消防队员将铁桶打捞起来后, 要用煤油进行浸泡这些问题问完学生们的好奇心油然而生, 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后面在学习金属钠的过程中, 学生们思维活跃、踊跃提问, 这样一来, 教学的质量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总而言之, 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就学好化学的必要条件, 而预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效果.预设一个合理的、典型的、有针对意义的问题情境就十分有助于师生共同学习的,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良好运用, 学生学的愉快教师也教的轻松
参考文献
[1]耿继军.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新作文, 2008 (5) .
3.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篇三
一、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也因实验而更加精彩。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强化和凸现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应将实验情境的创设贯穿教学始终,对实验进行创造性设计,设置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情境,注重启发与发现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便于教和学,我们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实验“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把以往“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留有“空白”“开发区”,目的是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动手完成4组实验后(实验1、2,铜、锌分别插入硫酸中;实验3,将铜和锌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实验4, 将铜和锌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原电池形成的三个条件。而后,我们又可以设置“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如,在实验中想验证是否有电流产生等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用电流表、音乐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
二、运用电教手段来创设情境
目前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烷烃的取代反应时,学生对烷烃分子结构及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很难理解,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甲烷分子与氯气分子发生反应的动画,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微观粒子的反应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逐步取代反应的真正含义。再如,在《原电池》这节课中,学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形成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是由于带电荷的离子的定向移动才行成了电流,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导线中是电子在移动而溶液中是离子在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三、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更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吸引人的故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如,在讲离子反应时,我给同学们讲“诸葛亮七擒孟获”,途中将士误饮“哑泉”水,生命危在旦夕,在一老叟的指点又饮“安乐泉”水而转为为安的故事,在这里设疑:“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等我们学了这节课就自然明白了。”同学们这时激情高涨,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大大提高。
再比如学习氯气性质时,由于这种有毒气体难以进行实验演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家庭主妇为清洁马桶先后使用洁厕灵和84消毒液而中毒”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同学们都在思考为什么会中毒?毒从何来?这种物质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性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非常认真,课后对本节课的内容也掌握得非常好。还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氯气既然有毒,那么能不能以毒攻毒,用少量的氯气来治病呢?”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培养了他们喜爱化学的情感。
四、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一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等休戚相关的化学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可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关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
例如,在讲氢氧化铝的性质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我们有时胃酸太多就会吐酸水,你知道这个病怎样治疗吗?”学生都说吃胃药。“那么胃药的有效成分是什么,胃药又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呢?”等我们学完本节的内容就会得到答案。又例如,在讲胶体性质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体育课上有同学不小心刮伤,伤口血流不止,到医院后医生为什么用一种黄色的药水就能止血呢?这种药水的成分是什么?止血的原理你清楚吗?”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提出问题来创设情境
人的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在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金属钠的性质时,给学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钠的试剂瓶,然后让学生来猜测: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取出来会怎么样?再让他们带着问题探究新知。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了课堂的开放性,又给予了学生解疑的空间,体现了教学中的创新。
4.高中语文如何情境教学 篇四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图画。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贾府的人物和建筑复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设计了两张图片,即“人物关系图”和“贾府建筑图”。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5.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五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关键阶段,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更要对化学课程充满兴趣,方可更认真投入到学习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恰恰满足这些要求,但此种教学形式必须与教学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如此,方可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自主合作、讨论与探究,进而使其在学习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关键词】情景教学法;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体系与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化学教学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观,其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师主体、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在往常教学中,教师为教学的主体,而当下的教学主体则为学生;此外,先前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而当下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与多样性并存[1]。尽管教学体系有了质的飞跃,但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旧不容忽视,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充满热情与激情,学生却不予回应,兴趣怏怏,课堂效率的降低不仅使教师的主动性受到了打击,更使其教学的进度受到了影响。对此,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将“活动教学法”引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创设兴趣情境来引导高中化学课
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需依照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的目标创设出对应的情景,其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其自主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状态高昂,给高中化学课课堂高效教学构建较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课堂讲授前,教师可通过以下贴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情景,即热水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内胆的表面镀有一层银色的膜,其镀膜的原理为何?其后教师可稍微提示学生通过“电镀知识”的学习便可解决此问题。教师利用这种课前引导方式,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勇于探究,如此一来,教师便可在此前提下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会带着问题来学习思考。
二、通过创设思考情景来激活高中化学课 在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中,教师开展教学时,需不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此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独立思考情景的创设,促使其能将高中化学的教学激活,以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如此进行课堂教授,即向学生们提问:“号称为“苏打三姐妹”的是哪些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可否相互替换”?通过探究式情景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在教师提问后,学生还可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同时还可使学生对此三种物质的相关方程式、化学式有更确切的了解,进而促使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利用创设问题情景来巩固高中化学课
爱因斯坦曾说:“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对高中学生来说,只有能够提出问题,并找到问题所在,方可对问题进行继续思考与探究,最终获取问题解决的能力。化学教学中,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将问题找出,并适时提出全新的问题。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程的知识,进而巩固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以及解决分析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的发展具有全面性。如在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时,课本内容中有“能和碱反应的为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的为碱性氧化物”[2]说法,而在具体的后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有一种物质不仅可与碱发生反应,还可与酸发生反应,此种物质为Al2O3,如此便和化学课本当中的相关定义有出入,学生学习时便会产生疑惑,对此,教师可创设出解惑的情景,让学生分析探究此种问题,并自主寻求答案。因而学生可在整个求真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特点,最终巩固化学学习的内容。
四、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延伸高中化学课
新课标的内容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依照课堂的课程内容,通过实验情景的创设,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通过此种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还能使其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如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再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对当地企业废气排放的调查、收集雨水并测定pH值以及实验室实验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能够对课堂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教学情景”设定的目的主要在于实现教学的目标,其符合学习主体的学习要求并对其产生作用。情景教学法既现实又客观,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景、问题情境、思考情景以及兴趣情境,可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参考文献
6.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六
【摘要】情境教学是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所创设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好的情境教学的创设不仅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习时也能接受更多的知识。对情境教学的研究能够给教育者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关键词】情境教学 教学反思 化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与境、情与理、情与辞、情与情为出发点,创设好适宜的情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而创设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新课改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环境中,通过教师创设一系列的情境,作用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智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情境教学强调利用情境开展教学。情境教学运用新颖的形式、丰富的教学道具和有意义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情境教学的难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紧密相关的情境,不能为了情境而设计,而要让情境服务于教学,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和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所以情境教学的创设首先得符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创造环境、情境,并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来建立。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宗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高中化学中加强情境创设是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的,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呢?笔者主要通过化学教学来试着谈谈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化学其实源自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见化学的影子,因此,生活就是很好的化学教学素材库,此外,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化学教学要回归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正因为如此,在进行中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贴近生活,创设好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鼓励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例如,在讲述氯气的性质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化工厂氯气泄漏事件的图片和视频播放出来,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即可提出以下的问题:同学们,氯气泄漏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你们是化工厂的员工,如果发生了泄漏事件,想要正确的逃生,就必须要了解氯气的性质,那么你们能够总结出氯气的性质么?这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接收信息时也能贴身体会到化学的意义所在,能够分清物质的特性,有毒还是无毒,怎样防治,甚至还能救人,一个情境的创设就能让他们接收到很多的知识点。在此案例中,教师试图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期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体现出了情境对教学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通常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往往会设置巧妙的问题,留下悬念,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答案,讨论完成后,有的学生会谈到密度、有的学生会谈到气味和颜色,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结果,当然涉及的知识也会有很多,你会发现其实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有的时候甚至老师都想不到的知识点,他们会提及。这样,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就可以很快的分析出氯气的性质,了解到性质后,就能够提出逃生的方法了。可以看出,创设好生活化的情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全面的发挥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具备必需的化学素养”,“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就要特别强调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化学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化学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化学课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化学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十分有效的方法。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古到今,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出有效的实践环境,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实践,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将单一的学习转化为实践体验的过程,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先模拟实验,让他们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来给出自己的实验结果或结论,然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就可以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还有就是历史,化学史料不仅真实记录了化学知识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过程,也体现了科学家优秀的科学品德与科学思维,在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化学家的事件或者化学历史事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史料为背景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探究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他们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与人文精神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他们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进行硝酸的教学中,就可以讲述关于玻尔诺贝尔金质奖章的事件,让学生感受到玻尔的爱国主义精神,去感受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去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在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也能够帮助其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然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刻意追求形式,要经过仔细思考备课,类似种种非学生熟悉的,不符合实际的或者完全人为的编造的,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多的,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学生不能正确或者准确理解,导致对教师所讲不知所云,甚至起阻碍作用的应坚决割舍。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才算是成功的呢?笔者认为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情境的速效性。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选用哪种形式,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象。因此,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应力求体现速效性,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
2.情境的适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非教学情境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而应保持一定的尺度。曾经听过有一位小学教师在一节课中创设了十多个教学情境。一会儿参观动物园,一会儿参加跳绳比赛,一会儿做游戏„„学生忙,教师更忙。在忙乱中一节课匆匆结束了。在这匆匆忙忙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情境本身,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其实可能也忘的差不多了。
3.情境的现实性。创设情境要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他们所接触到的东西,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创设的情境才能更好也更容易让学生进入。
4.情境的思考性。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原型。即使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也不等于将生活画面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中来。创设教学情境,不在于情境的华丽生动,不在于气氛的热烈,也不在于问题提出方式的“与众不同”,而在于学生有无对问题作出反应,能否使学生具有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能否真正调动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地方,一个教学情境也许很好,但未必就能让学生理解接受。
情境教学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促进作用。化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盲目追求新颖性,而忽略了科学性和体验性。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造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创造最适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在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和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支撑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探究活动,真正帮助他们成为化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7.高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 篇七
一、利用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 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两相融通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具体操作中, 可通过增加演示实验,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使学生在真实的化学世界中, 感受到真正的兴趣。
三、利用生动故事、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化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 可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 使学生感到学化学很有用。
在化学教学中, 许多内容涉及化学史及化学家的故事, 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素材, 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 培养兴趣。
四、利用现代电化教学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直观的教具及影、像、声、动画综合呈现的现代电教媒体来创设情景, 可积极有效地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间接经验,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以积极活跃的态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8.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情境教学法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情境教学法
【分类号】G633.8
一、引言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构成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恐怕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而情景教学法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实施的探讨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关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和探讨
1.对情境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立足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创设某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了解内容、理解内容和掌握内容。情境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最终顺利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基于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依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情境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方法有运用化学实验引发问题情境、通过启发性问题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趣,为顺利展开情境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氯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演示“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氯气通过湿润有色布条”的实验。面对不同的实验结果,学生往往会有很多试问,如为什么湿润的布条褪色了,而干燥的布条却没有?是不是因为氯气和水发生了反应呢?由此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为顺利展开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思考,经过讨论后,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所抛出的问题需要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当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苯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苯酚和苯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苯酚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学生自然就会联系有关苯的结构知识,思考分析羟基的引入对分子极性及结构有着怎样的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虽然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但是一旦学生遇到困难无法继续下去的话,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及时的帮助,以保证情境教学的顺利进行。
(3)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方式之学生的合作
情境教学法往往会通过某种方式向学生抛出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通常不是学生一个人所能够完成的,需要大家之间的合作。因此,教师要尤为注意,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表现机会,尤其是那些化学基础稍微薄弱的同学,更要采取措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識。比如进行“乙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这课时,先向学生展示乙烷分子结构模型,然后写出电子式,再将乙烷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各去掉一个,这时,两个碳原子各具有一个不成对的电子,再将这两个不成对的电子组成对,连接后成为一个碳碳双键,为了使结构稳定,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也可以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展示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乙烯和乙烷的不同点,并根据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推测其性质,通过使用模型,学生对乙烯的结构更容易理解。
3.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问题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想真正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就必须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支配者,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二者之间本来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下,学生很难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为此,在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
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了解他们的性格差异,了解他们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有针对性地去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去开展教学,多给学生以微笑和信任,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们明白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这样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
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这样会有助于民主、平等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们因紧张的学习而产生的紧张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懂得如何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并非万能的,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哪些内容如果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效果更好?具体在哪个环节抛出问题,对学生的启发性更大?究竟如何做好最后的归纳、总结与分析才能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更好地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法的独特优势,为此,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情境教学法,立足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去创设合适的、合理的教学情境,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郑慧.浅谈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2,06.
9.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九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列举了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案例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主动学习习惯,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在我们看来,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创设情境是决定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对广大教师而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颇费一番心思。在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自己开出的一些公开课,探讨一下学习情境创设的几种途径。
一、设置巧妙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艰苦的、同时又极富挑战性的探索过程,所以他们的意义建构才牢不可破,他们的能力发展自然也水到渠成。
1、问题设置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
例如在高三复习课《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中,笔者利用一张实验图(如右图)以及5个问题进行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如下一组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 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
4、若从注射器F多次推入烧瓶E中的气体为纯氧,最终使烧瓶E中盛有120ml的NO2和O2混合气体(无其它气体)。迅速将烧瓶倒立与水槽中,还剩余20ml无色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
5、尾气可用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2NaOH→NaNO2+NaNO3+H2O
①
NO+NO2+2NaOH→2NaNO
2②
若在标况下共产生22.4LNO气体(标况下),求至少需要多少升的空气(含20%的氧气)注入E中才能使尾气完全被碱液吸收?
以上的5个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2、问题设置应具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求。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往往喜欢控制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问一答的现象,效果看似和谐,实质上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并没有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真正目的。笔者认为课题上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例如,在学习了浓硫酸的性质之后,可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有两瓶盛有等体积的硫酸,一瓶是浓硫酸,一瓶是稀硫酸,鉴别出来。只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经过学生的讨论,会得出很多方法:
①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许试样硫酸,如果能放出大量热的就为浓硫酸,反之为稀硫酸。
②用手掂量,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重的就为浓硫酸,轻的是稀硫酸。
③观察状态,略微摇动,若为油状粘稠液体就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④取少量试液,向其中投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泡的为稀硫酸,另一为浓硫酸。
⑤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纸上写字。立即改变者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⑥取少量试液,投入胆矾,颜色改变的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⑦取少量试液,分别投入小块铜片,稍加热,发生反应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为浓硫酸,无现象的是稀硫酸。笔者认为,像以上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二、运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正因为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史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所以才会给孩子们睿智和灵性。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史料,让沉寂的课堂焕发生机,让枯燥的知识充满活力!
1、突出科学家的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科学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当你认准了一个研究方向,就要有不放弃的精神,虽然由于学历、天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你不知道你将来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但只要锲而不舍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总会有成果的。
苏教版新教材《化学1(必修)》专题2第二单元讲到碳酸钠的制备时,选择了侯德榜至碱法。在此教师可以穿插更多的侯德榜制碱的故事:碱是许多工业部门1775年,法国科学院曾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可工业化的制碱方法。德榜先生摸索到制碱法的奥秘,本可以高价出售其专利而大发其财,但却主张把这一奥秘公布于众,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他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制碱》,于1932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从此揭开了制碱法的神秘面纱。
苏教版新教材《化学1(必修)》专题2第一单元讲到氯气的生产原理时,选择了氯气的发现者舍勒的故事。在此教师可以穿插更多的有关舍勒故事。比如,舍勒总是要先品尝一下他自己制备出来的化学物质,让人非常惊讶的是,他竟然连剧毒的氢氰酸也不放过,真的让人心惊胆颤。为什么他们都如此奋不顾身,正如舍勒所说:化学是“尊贵的学问”,是他“一生的目的”。
科学家的勇敢还体现在他们对新生事物有超强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又驱使着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来大胆探索和尝试。如果没有英国化学家戴维去勇敢地体验一氧化二氮气体(笑气)的效果,也就没有后来它作为麻醉剂的光辉历史啦,甚至今天的某些妇科手术还是在用笑气来麻醉呢!戴维还品尝过好多化学药品的味道,这在今天的化学实验中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大家都知道NaCl是咸的而KCl是苦的,那么Na和K本身是什么味道呢?也有咸味和苦味吗?看看戴维的实验报告就一清二楚了,它们都是没有味道的,只能腐蚀而使舌头发麻!
2、如实呈现科学家的缺憾,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科学家不是完人,不是安琪儿。像任何个人和群体并非十全十美一样,学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在特定的种族和国家里,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和思想的狭隘,甚至可能作出一些对社会和人类产生负作用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全面地去看待和认识科学家呢?争议很大的一位科学家就是哈伯,通过对他的生活事例和科学贡献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们探讨如何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一个人的问题。所以,在讲述氯气和氨气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他的史实资料来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在学习苏教版《化学1(必修)》氯气时,可以讲述由于哈伯德提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利时战场上,德军利用氯气致使上万人中毒,这是哈伯德过错。而在学习苏教版《化学1(必修)》氮肥的生产时,可以讲述哈伯德功勋。先从合成氨的意义讲到哈伯的贡献:他不畏惧权威,不迷信当时的化学巨匠能斯特的计算结果,也没有像勒夏特列那样止步于试验的危险,反复研究和尝试,最终证明了人类是可以从空气中索要氮肥的,这一成果为很多地球上正在忍受饥饿的人带来了希望。有人 说,如果一战时德国没有哈伯,恐怕早就投降了。科学家哈伯带着一种强烈的为国效力的责任感和发自内心的科学研究热情,把自己的科学成果毫不保留的用在了击溃对手的战争中,甚至不惜采用氯气这种惨无人道的化学武器。这是一个科学家命运的悲哀。
所以,我们学习任何东西最重要和根本的问题就是想明白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灵魂的人拥有了技术,不仅是无用的,甚至是可怕的!
三、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分析研究变化的实质,并概括得出结论;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推动学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酚类的性质前,我展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为何削了皮的苹果在空气中会“生锈”?如何较长时间保存已削皮的苹果?这一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组图:苹果在空气被氧化的过程)
又如,在学习《氮肥的生产和应用》一节中,笔者做法是拿出2小块猪肉,一块是刚从市场上买来的新鲜的猪肉,一块是昨天上午买的变质的猪肉,并提示学生变质的猪肉会产生少量氨气后,如何设计实验检验猪肉是否新鲜?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节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又扩展了创新空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了解化学的应用和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可喜的是在江苏教育出版社最新版的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了的化学实验和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相关课题,使学习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扩展了创新 空间。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它还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中最令人头痛的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不可能重做,仪器不可能搬来再一一演示。教师往往是把仪器的用法、用途介绍一番,学生再把书看一遍,实验员把重要的实验仪器装配好,大家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这就算把实验复习了。而近年高考的实验很重视考核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都在高考范围内,所以要重视这部分实验的复习。
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图像清晰、解释清楚、操作准确中、现象明显,重要实验可以重复操作多次播放,必要时还可以加画外音,学生观看后的共同感觉是:复习既系统又全面,还可节省时间。这样既把实验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又相当于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也疏理了一遍。
下面就以高三实验复习课《苯酚》中的某一片段(弱酸性)来体现多媒体给我们的实验复习所带来的便捷。
[提问]
苯酚的弱酸性,如何用实验来检验? [学生思考并讨论]
可能得出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用紫色石蕊试纸 方案2:用PH试纸
方案3: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检验碳酸能否制苯酚„„ 教师分析上述可行的方案,做出归纳总结,并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苯酚的酸性”这一知识加以延伸。
[试一试]
请设计实验验证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如果上述实验不采用多媒体,而是让学生画装置图,耗时多,课堂的利用率将不高。在这里笔者采用化学软件word(化学
醋酸 碳酸钠 苯酚钠 模版),让学生移动鼠标将里面的仪器图进行组装(如右图)。[知识延伸]
某一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产物。
以上的知识延伸可以用PPT投影给学生,这一练习不仅巩固了苯酚的弱酸性知识,还复习了乙酸的酸性知识。
十年的高中化学教学使我体会到,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教学情境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的新颖性、手段的先进性和多样性,而应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采取何种形式和方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HOOC
OH
请写出此有机物与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的OH
【参考文献】
10.情境教学法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篇十
1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景教学方法的主要举措
1.1形成学科化的情景教学模式
针对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课堂开展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条件进行情景设置。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积极创设课堂情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科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切身感受到教学内容,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针对基因工程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设计一个大型超市或者是相关的卖场,其中有大量的转基因食物。然后依据我国对转基因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教学内容展示。这样就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自主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并形成深刻印象。
1.2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应当具有生活化的特征
在高中生物课堂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应当从教室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创设的教学情景应当具有生活化特征。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知识还原与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具体的创设活动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应当保持一致,令情景创设真正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学情景产生直观感受,也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时,教师要通过日常生活中与课本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推动学与用的结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科的意义,同时对生物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对基本的新陈代谢类型进行讲解时,将厌氧中的乳酸菌讲完以后,教师首先应告知学生制作酸奶和生产酸奶利用的主要是乳酸菌新陈代谢的原理,然后再讲解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最后通过情景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相关问题:过期的酸奶为什么不能喝?酸奶的味道如何?有些酸奶的盒子为什么会鼓起来?通过学生的讨论,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趣味十足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实际生活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
1.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方法应当加强实践指导活动
通常意义上的高中生物教学,主要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但是这种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分有限。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应当不断提升实践指导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践意义下的指导,形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掌握,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环境十分必要。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讲解“细胞无机物”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口腔内的舌头上为什么在有唾液的情况下才能对味道进行分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种子在进行保存的过程中为什么需要通风?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两个问题的指引下开展知识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水含量以及生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生命新陈代谢问题的思考。另外,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入掌握和理解,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关情景,使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臭鸡蛋和鸡蛋清的状态进行分析,使学生知道鸡蛋中的主要成为和含量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和巩固。
2结语
11.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化学 问题情境 有效创设 实效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是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情境为前提,问题为手段,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情境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
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在衣、食、住、行领域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化学知识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从学生的自身感受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化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当前化学课程的设置来看,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食品安全等问题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方面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中挖掘素材,与社会热点新闻结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知识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在学校拍摄到的食堂的窗户,锅碗,学校的铁门等金属制品。由于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景,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学习热情高涨。通过课堂学习了有关知识后,我要求学生结合学到的知识在课外查找资料,完成问题①你家中及生活中有哪些金属制品,它们的腐蚀情况如何?②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新知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思维的全面性和变通性。
此外,讲原电池原理时,举例冬天取暖时用到的暖宝宝,它的发热原理是什么?在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其中被酸雨腐蚀的建筑和树木的一些图片,拿出已经泛黄的报纸和现在报纸对比,引起学生思考,这说明二氧化硫的性质是怎样的。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而火锅用的是固体酒精,它是如何制成的?你知道平面镜上的银是怎样镀上去的吗?为什么铁制容器不能盛放醋酸却能用来运输浓硫酸浓硝酸?对于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二、利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尤其是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自然科学。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会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也明白了生活中的诸多“为什么”。例如:学习原电池之后,根据生活中的金属腐蚀与防护向学生提出问题组:(1)以下物品采用哪种方法防锈?海边码头上的钢轨、铁的徽章、放电熨斗的支架、钢刀片、铁制水闸、游乐场秋千的钢架。(2)假如你是桥梁建筑师,你将如何考虑桥梁的防锈问题?除了防锈之外,还应该考虑什么?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多角度综合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案例是贴近生活的比较具体的案例,它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设计了开放性的探究课题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利用实物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实物来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一般实物主要有模型、标本、图片、图表等。例如“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教学创设:教师向学生展示乙烷分子结构模型,然后将乙烷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各去掉一个。这样,两个碳原子各具有一个不成对电子。教师提问:(1)这两个不成对电子怎样运动的?(2)构成的物质是什么?其结构和性质如何?案例采用直观教学法,以实物展示为引课方式,对模型的拆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启发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还有通过原电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提出需要学生课后查找文献及市场调查的有关“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的研究性课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电池的理解。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静态的、抽象的或微观的知识。此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例如: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电子的运动方式,可以用电脑演示以下运动:①物质的自由落体运动;②火车的运动;③天体的运动;④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在核外闪烁运动。看过之后,思考下列问题:①电子运动是否与宏观物体一样具有确定的轨道?②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这个例子是针对微观电子运动的特殊而又不为学生熟悉的特点,遵循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问题情境。以上虽然把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在实际运用上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即要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力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收集各种与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精心创设情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新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 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2] 黄雅芳.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策略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
[3] 韩强. 谈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创设[J]. 中学化学,2014(2).
12.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二
一、生活体验即情境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 我们可从身边的生活体验入手来创设情境,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物质变化时可以用提问创设情景, 如谁知道生活中食品放置久了会有什么变化吗?你还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于是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讨论,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情趣, 学习兴趣大增, 于是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学目的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其实, 学生生活中场景体验, 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 一件有趣的事件等, 都是创设教学情景的素材。由此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 激发学生认识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二、利用化学实验, 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细致观察现象, 深入分析原理,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 教师故意操作不当, 结果,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没有复燃。学生很失望沮丧,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在失败的实验中体验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 更加深了对实验现象及原理的理解, 再做一次实验, 成功了, 奇妙的成功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他们在通过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亲身体验失败和成功, 经历讨论和思索, 学习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效果好。
三、讲化学故事, 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天生喜欢听故事。精彩的化学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引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动机。因此, 在化学课上, 可以利用相关的化学故事, 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关于维生素的认识, 可以用远洋轮船上船员常患一种奇怪病为例创设情景, 即早期的远航时, 船上没有冷藏设备, 船员们只能吃些保质时间长的食物, 长时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 一次, 患病的船员被迫留在途经的一个荒岛上, 他们采摘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 奇迹出现了, 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 反而恢复了健康。船员们患的是什么病?野果为什么能使他们恢复健康呢?通过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对维生素C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只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 更大范围地拓宽了学生对化学的认知。
四、通过化学史料, 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 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及演变的历程, 揭示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和规律, 了解人类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思想, 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物质的构成时, 可通过介绍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来创设情境。道尔顿幼年家贫, 没有正式上过学校, 通过自学后来到一所学校任教。他最初研究气象学, 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发现了原子理论, 在化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 说明原子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长期不断探究的结果,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体验刻苦奋斗的探究精神。
五、妙设认知冲突, 巧设教学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 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 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 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惊奇与不解, 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 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 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 通过熄灭燃烧蜡烛的实验知道, 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为了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 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景:假设将两支长短不同燃着的蜡烛放在桌上, 用一大烧杯将其罩住, 让学生分析思考, 推出实验现象。然后实际实验, 结果出现了与自己想法相反的现象, 于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与原认识相矛盾的冲突, 学生就有了想弄清楚这个冲突激情, 我们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 就会认识到原来温度可以改变气体物质密度的重要结论。
1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体会 篇十三
那拉提镇中学 吴承芳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置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相互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本文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第一上化学课,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在他们眼中,化学老师就像魔术师一样有着神奇的魅力,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撩开化学的神秘面纱”,例如:在绪言课中适当补充两个有趣的实验:其
一、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芯就可以点燃酒精灯。其
二、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时,蝴蝶又渐渐褪色。又如:在教学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值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课例: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 “糖醋排骨”、“西红柿”、“苹果”、“酸奶”、“橘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凭着自己的经验回答着。教师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种食物,又在屏幕上打出了一些酸性食品的照片,又问:“他们的酸性强弱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动手将1毫升白醋稀释了十几倍后问学生:“这瓶中的白醋和稀释的白醋的酸性强弱一样吗?你又是那么办法来确定这些酸性的强弱呢?”
“用酚酞试液”、“不,用石蕊试液”
在大家面前,两位同学用试管进行了实验,但所有的同学都呆住了。因为两个试管中的红色几乎一样,同学们面露惊异之色。“看来,我们要用别的方法来区分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对了,用PH的方法。”一位同学不知是预习了还是接触过该知识点,睁着眼睛兴奋的打断了老师的话。
“对,就是常用的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
二、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
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的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门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呢?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1:有人放火;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远航,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课燃烧物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教育,同事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利用一些相关的逸闻趣事导入新课,比如:教学<金刚石与石墨>这一节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尝试,拉瓦锡有一次曾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块贵重的金刚石上,希望仔细欣赏它的璀璨光芒。没想到,在强烈的光照下,不一会,金刚石居然烟消云散般消失的无影无踪,让他既诧异,又后悔不迭。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都急着想弄清楚金刚石到底哪去了,其后的教学当然就好组织了。
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创设情境,如:
1、拉瓦锡发现空气的成分;
2、稀有气体的发现等,通过创设科学发现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
三、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不稳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行、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从信息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育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制作课件: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入山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就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实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去再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和跟其形式、运用的教学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所学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运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14.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四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初中学生,对于化学比较陌生,接收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创设适合学生理解和学习的情境,以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有:第一,情境教学是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的,符合学生这一时期的学习特点。在情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二,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具体的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化学是一门复杂的、抽象的学科,要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教学则会使学生难以掌握学习内容,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而情境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更加真实和具体的接触到化学,了解化学的内涵,提高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并不单单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实质和内涵,更主要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动脑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情境化教学,将知识实质化,使学生在实现知识内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15.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五
构建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研究, 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教学情境, 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妙用身边化学, 构建教学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 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该多从化学学科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入手, 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学习钢铁腐蚀时, 正巧在冬季, 笔者利用时下比较流行且与所授课联系密切的“暖宝宝”或称“一贴热” (在寒冷的季节贴在内衣外边的类似膏药之类的取暖小贴士) 来创设教学情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笔者首先找来一贴“暖宝宝”, 并与学生一起研读说明书。
成分:铁粉、木粉、活性炭、蛭石、食盐。
使用方法:使用时, 撕开外袋, 取出内袋, 揭下剥离纸后, 贴在内衣外侧。
工作原理:“一贴热”中的原料层可以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 在10-12小时内持续不断地释放热量, 这种反应过程是从一打开真空包装的时候开始的。
接着, 笔者趁势引导进入新课:“你们想知道‘暖宝宝’为什么可以取暖, 热量从哪里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吗?要想弄明白它的工作原理, 就让我们先来认真学习‘钢铁的腐蚀’这一节吧!学完就会明白‘暖宝宝’的取暖原理了。”
二、巧用化学实验, 构建教学情境
在巧用实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时, 教师要善于制造认知冲突,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实化学实验教学法是教师较为常用和偏爱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一些魔术实验的教学效果更是突出。这种教学方式最具魅力和化学学科的特色, 易将学生带入“新奇境地”, 并很快融入对教学内容的探究中来。
如通过“水火相容”的奇观引入“燃烧与灭火”的教学;通过“空杯生烟”的妙景引入“铵盐的制法”的教学;通过“滴水点灯”的神奇引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教学等。总之, 只要我们细心挖掘, 化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展开。但在具体操作时, 要注意确保化学现象明显, 药品用量适当, 避免出现穿帮, 以切实增强其“神秘色彩”,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三、活用问题探究, 构建教学情境
适宜的情境一般总是跟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 利用问题探究设置教学情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大脑产生问题, 最终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从而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题的习惯, 要尝试交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让学生不仅想“问”, 更要多“问”、会“问”、善“问”。
如对一些实验现象的疑问:为什么镁在燃烧时会发出白光、冒白烟?为什么牵牛花遇酸显红色, 遇碱显蓝色?为什么明矾在天然水中才会有净水能力?等等。还有对一些生活中化学现象的疑问:煤气泄漏时人们会闻到臭味, 煤气本身有臭味吗?白色衣服与易褪色的有色衣服一起洗涤, 为什么白色衣服易染上颜色?为什么工业酒精、干燥剂等都不能食用?还有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为什么要使用酒精代替汽油?为什么说酒精是绿色能源?等等。总之, 通过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享受课堂, 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四、引用化学故事, 构建教学情境
教学中通过讲述一段与所授课有密切关系或实际应用的化学小故事, 或介绍化学领域中与所授课知识内容有关的科学成就, 或利用化学史中有关研究的趣闻、趣事等来构建教学情境, 配合课堂教学,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关键是要选好素材, 把握好时间与火候, 避免喧宾夺主。
例如, 在学习银镜反应前, 可以先给学生讲个“镜子的历史”的小故事:早在三百多年前, 威利斯人采用水银制造玻璃镜, 并轰动了整个欧洲。由于当时只有一个威利斯人会制造这种玻璃镜, 所以价格非常昂贵。然而, 制造这种水银镜子太费事、费时, 且水银又有毒, 镜面又不太亮。后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 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一提到镀银, 也许你们会认为是在玻璃上镀上一层银。如果这样想, 就错了, 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电, 而是利用一种特别有趣的化学反应镀上去的。那银到底是怎么“镀”到玻璃上变成镜子的呢?至此, 学生已经进入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情境。
五、运用认知冲突, 构建教学情境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 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教学中, 通过认知冲突构建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教材内容与求知心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 在学生心中引发认知冲突, 进而引起他们在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 促使他们进行积极地思维、探究、讨论, 形成良好的认知氛围。
例如:在研究苯酚的酸性时, 笔者先将苯酚分别与氢氧化钠和紫色石蕊试剂反应。其中在与氢氧化钠反应时, 学生观察到苯酚由混浊变为澄清, 得出苯酚应该显示酸性。但在与紫色石蕊试剂的反应中, 却没有看到明显的红色。此时, 在学生心中会产生苯酚不显酸性的疑问, 促使学生对苯酚的酸性产生怀疑, 迫使其一定要探究苯酚遇紫色石蕊试剂不变色的原因。然后通过接下来的探究与学习, 学生知道了原来苯酚其实只是一种弱酸, 其酸性还不足以使紫色石蕊试剂显现红色, 进而对苯酚的酸性产生新的认识。同时学生对苯酚的酸性到底有多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下一步教学埋下良好的铺垫。
六、利用媒体辅助, 构建教学情境
现代多媒体可以把形、声、色融为一体, 使学生在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均得到美的享受, 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多样化, 尤其在揭示化学教学的微观实质、展示化学思维的形成途径、描述化学思想的产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方面, 都有独到之处。
如, 在进行“离子反应”教学时, 由于“离子反应”的抽象性, 学生对为什么有些离子间会反应, 有些离子间又不反应较难理解和想象。所以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利用软件制作一个离子反应的动画, 把哪些离子间相撞能变成沉淀脱离溶液、哪些离子间相撞能变成难电离的微粒等演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微观粒子间的反应。这样一来, 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的融合, 使学生耳眼手脑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 达到教学高潮, 使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
16.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引言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一直是我们的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化学教学的要求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思维,训练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研究的兴趣。这些都不能按照传统的化学教学来实现,我们的化学教學需要大量的依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本文通过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含义的阐述,结合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创设是新课改以来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直提倡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结合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内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较清楚认识之后,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对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基于此,我们的一线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从我们对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含义的阐述中我们不能拿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发挥的基础就是我们的问题情境创设确实是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对于大量的化学课堂观察和对于一线化学教师的访谈后,我们发现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问题情境设置不合理,学生的兴趣不高,问题情境缺乏新颖性,我们的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等
(一)、问题情境设置缺乏新颖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缺乏新颖性是目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化学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我们的化学实验,结合化学活动来开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但是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我们的化学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对于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够合理。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不愿意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显然就是不利的。而这种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显然是具有很大的影响的。
(二)、问题情境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
问题情境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不能够有自身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或者是思考的欲望,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而培养就明显不足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化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这也是现阶段我们的班级人数过多的原因,但是教师自身显然也是有问题的,在前期的备课中对这些问题没有做出清楚的认识和预估,这显然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这要求我们的教师特别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从笔者对于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具体的实施策略也是需要仔细推敲的。
(一)、教师理解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要素
从上述的问题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问题情境创设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参与,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课前的备课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我们的问题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实际作用是否明显。因此我们的而教师首先就应该明确问题情境的基本的含义,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问题情境创设和日常教学都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够有较好的作用和效果。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是提前,我们的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07:27-32.
[3]郝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陈红云.新课标下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7.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七
化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
摘要:化学专题复习课教学,需要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创造真实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趣味性和生活性,以便拓展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将科学观念更好的落到实处。
关键词:情境
复习课
主题
化学复习课教学通常是梳理考点、讲析典型试题、巩固练习、模拟考试,这些常规做法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效率比较低下,知识点难以落实。假如我们创设恰当科学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使主题复习教学高效深入,从而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建立知识体系,进而解决生活与化学结合的实际问题。
一、利用身边的物质,建立类物质思想。
化学是研究物质,我们要抓住化学学科特征,利用化学物质进行主题化复习,提高复习质量。如教师展现针状硝酸钾晶体实物,引导学生可以从其组成、分类、化学式相关计算、化合价、做黑火药炸药原料书写化学方程式、深入思考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相关计算、硝酸钾作用、检验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放出氨气、能否与其它物质一起发生复分解反应等等。通过问题引导、实验探究步步深入讲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发生条件、溶液相关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学生对这化学物质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对一类物质进行归纳学习。我们再探究氢氧化钠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采用类物质的思维进行思考。
二、利用实验的“意外”,探究“意外”的惊喜
化学实验意外无处不在,我们不能当成失败而懊丧,如果我们深究“意外”的原因,挖掘其中深意,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实验中出现的真实“意外”问题,会引发学生探究热情和深度思考“意外”发生的原因。
如在一次实验中,小锋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的溶液中,发现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锋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锋一起回答下面有关问题,并设计探究实验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
理由是。
(2)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3)小锋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随后红色消失?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镁条燃烧有黑色物质生成?铁丝伸入硫酸铜中有气泡放出?
三、生活的情境,认识化学的价值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使学生养成化学很有用的观念,它可以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同学讲自己游玩5A旅游景区美丽金丝大峡谷的感受,空气清新、水甘甜、美食诱人。引导学生如何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透明的水都能饮用?如何将水的净化?美食中含有那些营养素?你能否为家人做一次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午餐呢?
四、综合实践情境,培养追根溯源的科学精神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化学教学的主旋律,根据发现的现实问题,创造综合实践情境素材,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落到实处。
金秀在家里发现了一包过期的海苔,包装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为CaO)。海苔过期了,石灰干燥剂有没有变质呢?金秀拿着这包石灰干燥剂约化学老师一起到实验室进行如下探究。
辨析俗称:“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是指(填序号)。
A.消石灰
B.生石灰
C.石灰石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石灰干燥剂没有变质;
猜想二:石灰干燥剂部分变质;猜想三:石灰干燥剂完全变质。
请设计你的实验方案并自选药品仪器进行验证。
反思与评价:石灰干燥剂表面的覆盖物,影响了正确结论的得出,秀兰由此联想到生活中有些物质表面的覆盖物,是起保护作用的。试举一例:。
拓展延伸:从确定这包石灰干燥剂成分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我们还可利用真假黄金的鉴别可以对合金、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相关纯度的计算等等;
五、巧用化学史,培养探索精神
化学给我们知识,化学史给我们智慧。结合化学史的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制碱先驱侯德榜,面对外国对中国制碱技术的封锁,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历经五年独自求索,终于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并公布于世;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也做出巨大的贡献。
六、利用实验仪器,实现模型构建
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仪器,也可成为专题复习的素材。
对于常见的试管我们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试管放的方向不同,各有什么作用?试管的用途有哪些?你能设计出改进实验中的试管?三大气体的制取、CO还原CuO实验改进、加热、取液体等等
还有生活中常用的注射器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代替长颈漏斗、改进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子间有间隙、电解水装置改进、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等等。
实验仪器创造情景进行主题化复习,不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还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模型构建。
复习课中的方式并无现成的模式可参照,我们肯开动脑子,善于收集有主题式复习教学的一切素材,研究教法。创设多种方式的情境会使主题式复习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检验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最后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生活中的物质、意外、活动等为情境探究的主体时,有时会出现学生意料外的惊喜,此时教师就要随时注意观察收集生活素材,并对适时启发和指导,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小组协作解决问题。
化学复习课工作绝不是旧事重提,而要推陈出新,采用创设精准真实情境的复习策略,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提高学生的毕业学业水平成绩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永军,主题探究式初中化学实验复习的实践——以“探究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07期
18.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十八
情境是可暗示性和可教育性的同义语,是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情感之中,营造出一种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初中化学课程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化学教材提供给师生的是一个文本的载体,就针对知识、概念的系统说明。而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将这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一个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
因此化学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能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获得新经验,还可以通过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和大量信息,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出学科的特点,突出实验情境的趣味性、神秘性。如在讲《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我在课前做了一个“滴水生火”的小实验(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水是不能引燃棉花),展示给学生的是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当学生的目光聚焦在棉花时,我说:能否用手中滴管里的水引燃这团棉花?这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当水逐滴滴在脱脂棉瞬间,孩子们凝神屏气关注着,突然棉花剧烈燃烧起来了,学生发出一片惊呼!孩子们说,太神奇了!孩子们在惊呼和兴奋之时我又提出了两个问题:棉花为什么能燃烧,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带着探究的疑问,一步步揭开燃烧的神秘“面纱”。
2、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彰显生活性的本色,突出了生活化的学科特点。《金属资源保护》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热贴,学生纷纷说:可以贴在肚子上、腰上暖乎乎的特舒服,还能止痛,脚冷时还可以贴在脚心上来取暖!当我问起发热原理时,没有人能够准确的回答上来,我于是打开包装和学生一起感受神奇发热变化。此时他们以揭开发热的秘密为己任进行探究,把发热后的热贴粉末倒出来,与未发生变化的热贴粉末颜色对比,用磁铁吸引两种粉末,分析出了变化的原因,揭示了出铁生锈的实质。
3、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展示出探究的本质,突出了化学科学化的特点。探究《分子》性质时,分子是一种看不见的微粒,如何能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取一根一米长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向其中加入30ml的水,再向其中加入30ml蓝色的酒精,并用细线做好标记。用胶塞堵住开放端管口,再将玻璃管倒置过来时,学生看到了被气泡推动的蓝色水晶液柱向上游动着,上下颜色逐渐一致,并且液面高度在标记以下,这一神奇现象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面看不见的粒子无法说明,接着我又做了另一个实验:在一个大容器内首先加满石块,再向其中加入了许多细沙,细沙逐渐将缝隙填满,这时又向容器内加入了100ml的水,学生看到水又流到细沙的间隔中间,两组实验使学生彻底明白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也有间隔的道理。
4、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出时代性,突出化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源、环境是社会的二大因素,《燃料与环境》一课时,我利用一组科技新闻创设情境:“近三年来,油荒它像季节交替一样自然,常出现油线告急,‘灾后重建用油量大增’、‘春耕用油量大’、‘汽车增多,需油量增大’……一次次油荒的表象各不相同。”学生走向新闻表象的背后,寻求事情发生的根源,油荒不断的背后,是能源危机在作祟,当石油储量将消耗殆尽,发展“新能源”及“清洁燃料”已经成为当今最迫切、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一系列的探究唤起孩子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化学课堂情境创设――要有美感呈现性,突出学科中的美感教学。化学世界中的仪器安装的协调美、颜色变化纷呈之美都让这一理论性的学科增色了不少。在讲到《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一课时,我引入了喷泉实验,当时看到水晶般的玻璃仪器被和谐的组装在一起时,引起了他们的视觉冲击,当我打开止水夹的瞬间,看到无色的液体向上喷涌而出,更让他们惊奇的是落下后液体变成了粉红色。学生被这视觉的美感所震惊的同时,也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他们去研究为什么会产生喷泉?为什么无色的液体会转变为粉红色?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愿望主动去探究,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会促使他们更好完成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化学知识奇而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曾用文学性的语言设置情境,引入诗歌、故事、化学史、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情境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生活世界为源泉,将化学知识融入到广阔的生活背景下,融入到生命成长的舞台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去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多年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当学习内容、形式与恰当的教学情境完美结合时,高效的学习才会发生,使所学的知识更能好的迁移到其它情境中再应用,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易于理解和掌握,才可能更好的到真实生活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实验中学1
19.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 篇十九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
引言
新课标强调情境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能够通过情境创设, 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创设情境就是将数学课本里的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 转化成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构建知识.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 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1. 问题情境创设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日常教学中, 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大胆思考, 发散思维, 解决问题, 进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具体实施中, 教师可以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和“矛盾式问题情境”.
首先, 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心理学家将“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的过程称作“解答距”.“解答距”可以分成长解答距、短解答距、微解答距与新解答距.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合理把握“解答距”, 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地设置不同级别的问题, 引导不断攀登“阶梯”, 逐步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授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内容时, 教师将知识化零为整、化难为易, 将一些复杂的问题设计为有多个简单问题组成的递进问题系列, 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与心理发展水平, 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
其次, 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高中学生受到认知能力、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的影响, 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 善于制造“矛盾”, 鼓励学生进行争论, 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欲望, 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 在教授“极限”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1和0.999…哪个数比较大?大部分同学会回答1大, 也有一些肯动脑筋的学生回答两个数一样大, 其理由为因为31=0.0333…, 而0.999…=3×31=1.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以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2. 生活化情境创设
数学中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 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因此, 教师应当合理把握所教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灵活地创设生活化情境, 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纳入到丰富的现实背景下,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与科学价值, 提高学生具体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 在教授“不等式”时,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将b克糖放入a克水中, 再将c克糖加入该糖水中, 哪次的含糖量更高? (a>b>0, c>0)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很容易就回答出, 加入c克糖后糖水的含糖量更高.教师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命题“若a>b>0, c>0, 那么ab
b1b2b1b1+b2b2
0, a2>0, b1>0, b2>0, 且<, 那么<<.”
a1a2a1a1+a2a2
最后, 将前面问题的结论进行推广“若ai, bi∈R+ (i=1, 2,
b1b2bnb1b1+b2+…+bn
3, 4, …, n) , 且<<…<, 那么<<
a1a2ana1a1+a2+…+an
anbn”.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3. 直观情境创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利用多媒体, 能够创设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通过信息技术呈现传统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数学知识, 使静态数学图形进行动态变化, 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 用符号、图形和数字等表达数学概念, 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在教授“数列极限”时, 进行适当的极限实例演示.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刘徽的割圆术呈现出来, 直观演示“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 则与圆合体, 而无所失矣”的过程.
4. 结语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融入论文10-27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10-18
点军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高中化学分层教学论文选题题目06-16
高中物理教学情境设计08-05
高中化学学术论文10-02
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策略10-01
教学随笔高中化学06-11
高中化学教学语言10-31
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10-12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议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