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2024-07-22

西游记与佛教文化(精选11篇)

1.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篇一

“西游记文化节”策划方案

刘莉 许阳博 钟艳

你有看过西游记吗?

《西游记》的主题是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孙悟空的种种行为和斗争,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从而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

你知道西游记文化节吗?

1《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城市形象的突出标志。连云港城市文化的最突出标志就是孙悟空老家,这样概括的主要理由:一是在连云港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为什么孙悟空老家的形象最吸引人,这是因为国际国内不了解连云港的人可能会有,但不了解《西游记》、花果山、孙悟空的人绝不会多。

2西游记文化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区域自豪感。一座城市的形象问题其实就是它的文化魅力问题,独特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独特的城市形象,孙悟空老家这种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连云港人民,使他们形成对连云港特殊的依恋情感,一种独特的区域自豪感。

3西游记文化可以统领连云港的其它文化现象。在连云港众多的文化资源里,如东夷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等等,西游记文化不仅可以概括海洋文化,可以概括山水文化,而且可以内在的包含东夷文化。

西游记文化策划目的:如何让西游记旅游文化进城入市,如何使来宾一到港城便能感受到浓厚的《西游记》氛围的商业应用研究方向,这让我们分明感受到市府借西游记旅游文化的牌,唱响港城旅游经济大戏的迫切心情。也让我们看到,这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港口城市即将步入中国旅游经济的快车道。

对于上诉两个问题回答很不同

首先连云港本地人:

1. 其中大部分人知道“西游记”文化节,但是大部分都为参与其中。

2. 在调查的人中没有人可以说出“西游记”文化节的准确含义,对于绝大部分人

来说他只是一场晚会。

3. 在是否会去看文化节这个问提上,本地人又极大的兴趣,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去

看。

二.连云港常住人口(包括学生,打工者)

(1)学生:针对在连云港就读的高校学生

1.几乎没有知道“西游记”文化节,(在校“西游记”文化节涂鸦比赛前)

2.对于去过花果山的同学,对花果山的映像很好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参加文化节的活动

3.对于没有去过的同学,花果山又 很大的吸引力。

4.被调查这中觉得多数会购买旅游纪念品(价位20~50,创意 手工)

三.外地居民:

1.知道花果山,不清楚文化节

2.对文化节很有兴趣,有机会会去

3.会购买纪念品,(收藏 手工 百元左右及以上)

结果分析:

1.《西游记》作为世界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在海外影响最大的一部巨著,也是中

华民族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被中国人所熟知,更广泛传播。

2.作为西游记的诞生的,有着美猴王的形象为提升连云港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带来

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连云港旅游带来了很大收入,如何将优势扩大从而创造更好的效果。

“西游记”文化节这一活动就是为此而来,可是先前:

 产品定位没有体现其吸引力,“花果山”孙猴子的老家没有突出其特点,也没有提出独特的营销主张。

 信息传播渠少,产品知名度偏低,广大旅游者没有对其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

 衍生产品较少且品种单一,缺少独特性

策划内容:

1. 品牌定位:传统的西游 现代的表现

“来连云港 看西游记 品味传统 体验创意”

(1)将连云港 花果山 西游记 三者紧密联系,使人们想到西游记就会记起花果山来

到连云港

(2)推动《西游记》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对提升孙悟空的老家——连云港市在国

际国内的知名度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宣传推广:多渠道 大范围 低沉本

(1)多渠道:电视 宣传片(拍摄有连云港花果山特色的旅游宣传片)

广播网络报纸等

(2)大范围:不仅对于本地人外地人同时可以推向世界

(3)低沉本:利用自身优势,加强网络宣传降低成本形式多元化,富媒体的出现(如

微博、播客),信息传递快,交际能力强,市场潜力大

公交车身: 公交路线较长、覆盖面广、人流量大、到达率高。

公交站台:公交站台宣传海报的接触率较高,人们在等车时间便可浏览到。

火车站(候车亭及小卖部内):等车的人多,人流量大,能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电话亭:在等待中接受广告信息。商场电梯两侧:在轻松娱乐的购物环境中

接受广告信息。

墙体广告:在农村的墙体广告能吸引农村消费者的注意,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和传播效果。

三.活动安排:

(1)传统西游:图片展 书籍展 老电影 收藏品

(2)创意西游:图片展短片手工艺品

(3)开幕式晚会闭幕式晚会

四.VI:

(1)基本品:水壶雨伞太阳伞气球

饰品钥匙扣手链公司吉祥物扇子(反面)扇子(正面)文化衫帽子

(2)纪念品:收藏类玩具类学习用品 生活用品手工艺品(传统创意)

五:附录调查问卷:

样本:

亲爱的朋友: “西游记文化节”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淮海工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现因专业研究需要做关于“西游记

文化节”的市场调查!首先感谢您花费时间完成问卷,您的答案无所谓对与错,希望您能把真实情况告知我们,您所回答的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不会用于任何商业活动,谢谢合作!

1.你是否是连云港本地人

A.是B.否C.长期居住你去过花果山吗?

A.是B.否C.想去

3你听说过“西游记文化节”吗?

A.是B.否

4.你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人物形象?

A.唐僧B.孙悟空C.猪八戒D.沙和尚E.其它

5.如果你去花果山你会购买纪念品吗?

A.是B.否

6.如果购买你会购买哪种类型的纪念品?

A.收藏类B.玩具类C.学习用品D.生活用品E.手工艺品(□传统□创意)F.其它

7.购买纪念品时,您考虑的是它的(可多选):

A品牌B造型C价格D包装E 数量F其它

8.您可以接受的纪念品价格为:(可多选)

A.20元以下B.20~50元 C.50~100元D.百元以上E.其它

9.你希望“西游记文化节”是什么颜色(色调)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对“西游记文化节”感兴趣吗?如果邀请你去,你希望你在文化节上看到什么?

A.没兴趣

B.有兴趣:可多选

(□文艺演出□创意西游文化□西游文化传统展□现场互动)

基本资料(我们会为您保密):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18岁以下B18~23岁C24~35岁D36~40岁 E40岁以上

3、您的籍贯:省市

4、您的职业:A学生B打工者C个体经营者D企业员工E公务员F自由职业G其他

5、您的月薪(生活费)为: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 C2000~4000元D4000~8000元E8000元以上

6、您的学历:A初中及以下B高中C大专D本科E研究生及以上

2.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篇二

《 西游记 》 虽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 但它的背后却隐含着很多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思想。 事实上, 《西游记》成书于中国儒学思想极为炽热的时代———明代。 因此在西游记的文本中, 儒家的思想随处可见。 西游一书虽然是神仙妖怪、 和尚道士唱主角, 但他们的口中时常说出 《易经》、《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中的名句。

故事的核心是西天取经, 可是唐僧取经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弘扬佛法, 在临行前他在法门寺曾说:“这一去, 定要到西天, 见佛求经, 是我们法轮回转, 愿圣主皇图永固。 ”因为对唐僧的忠心, 唐太宗赐其姓唐并与之结拜为兄弟。 名号“唐僧”为其打上了忠臣的烙印, 结义又使其成为唐皇御弟。 唐僧一生中只喝过一次酒, 就是大唐皇帝送他出行的时候。 皇帝拈了一点土放入了唐僧的酒杯, 叮嘱道:“要思故乡一尘土, 莫恋他乡一万金! ”这也就是在提醒他, 即使他乡再美再繁华, 也要忠于自己的家乡, 唐朝皇帝与他外国君臣之义, 内结骨肉之恩, 唐僧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一个身披袈裟的儒士。 对国家的忠心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西游记与佛家

佛教人物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颇深, 相传龙树菩萨是去龙宫取得《华严经 》的。 中国很早就有龙, 《易经》中就用龙来形容阳气, 但是中国没有龙王, 龙女, 龙宫这些概念, 而六朝以后龙王, 龙女等形象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唐传奇 《柳毅传书 》就属于这类故事, 同样讲到的还有《西游记》里的东海龙王, 南海龙王, 龙王三太子等等。 西游记里还出现过一只大鹏金赤雕, 那也是佛的护法, 至于金刚, 罗汉, 如来, 观音等等, 这些都算是佛教人物影响中国文学的题材。

佛教影响下还出现很多文学的类型, 如“斗法”这类题材就不是中国的, 而是来自佛跟外道的斗法。 《西游记》的取经路中, 关于神魔斗法的描写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先是大闹天宫时诸神与孙悟空斗, 后来是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与诸妖魔鬼怪斗。 这些斗法的场面, 被描写得有声有色, “神” 气活现, 真是奇中出奇, 变化无穷, 毫无雷同呆滞之感, 读后令人遐想不止。

佛门之人一直主张普度众生, 解救众生, 让众生能够脱离苦难。而身为佛门中人, 是严禁杀生的。这在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路上也同样有所阐释。 身为师父的唐僧, 可以说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与此同时, 他也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三位弟子严守此戒。

《 西游记 》 第五十六回有这样的描写, 即使是在面对曾经绑过自己, 不孝敬自己的父母, 残忍杀害自己妻子的山野强盗, 唐僧也是心存慈念的。 当行者杀杨老儿的逆子的场景被因不放心而返回的唐僧看见时, 他大惊失色, 并跌下马去, 同时骂道:“你这泼猢狲唬杀我也!快拿过来! 快拿过来! ”。 [3]可见, 佛家是多么的重视这一戒律。 而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路的内容之一, 也正是炼就他们戒杀生之恒心

三、西游记与道家

《西游记 》表面是个佛教故事, 讲玄奘取经, 实则与道教关系匪浅。 道教文化在西游记中渗透甚深。 首先, 在明清时期, 对西游的解读尤其独特。 明清人在读西游的时候, 是将作品当成“证道书”来阅读的, 认为唐僧取经只是一个寓言, 期间每个故事都是有寓意的, 这些寓意告诉我们修炼的方法与历程。所以孙悟空, 猪八戒, 沙悟净, 唐僧还有白龙马, 这五个人就是金木水火土的关系。 悟空是金, 八戒是木, 悟净是土, 唐僧是水, 白龙马是火。他们的这种五圣关系, 是相生相克的。 而书里的很多情节也跟内丹修炼有关:白龙马叫做意马, 孙悟空叫心猿等等。

其次, 有关道教的仙话传说有一个固定模式, 就是关于触犯天条而被贬凡间、经历尘世磨难、重返天宫的一个模式。 而《西游记》的故事也是在这个框架下构造的。 另外, 书中表现出道教的时间观念“天上一日, 人间一年”。 书中的妖魔, 大都是仙界神兽, 利用在仙界的短暂空隙, 下凡修炼, 或作祟数十年。 还有大量运用的道教丹道学的名词术语, 如:灵根、大道、元神, 姹女、金公、木母等。

最后, 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显著特色是信仰神仙, 这是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区别之一, 神仙的首要特征就是长生不死。 道教认为, 神多为道气所化, 是先天自然存在的;而仙则是由人修炼而成的。 人修炼得道, 可以长生不死而成仙。 《抱朴子内篇·论仙》载:“若夫仙人, 以药物养身, 以术数延命, 使内疾不生, 外患不入, 虽久视不死, 而旧身不改。 而其或升天, 或住地, 去留各从其所好。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把神仙方术和当时流行的黄老道学相结合, 信奉黄帝和老子, 宣扬神仙长生之说。

四、西游记与国家和地域

在《西游记》中, 唐僧师徒四人经过的国家依次是:宝象国, 乌鸡国, 车迟国, 西梁女国, 祭赛国, 朱紫国, 狮驼国, 比丘国, 灭法国, 凤仙郡, 玉华州, 金平府。 唐僧每经过一个国家, 都要将通关文牒献上, 由国王盖上玉玺, 才能得以通过。而现代研究认为:唐僧从唐朝古都长安即今日西安出发, 穿越河西走廊, 过星星峡、流沙河, 进入新疆哈密, 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 登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 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 抵达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也就是 《 西游记》 中唐僧取经的西天大雷音寺。活动全程一万多公里, 途经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除此之外, 西游记中的地域文化尤为突出, 在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过程中, 剧组走过的主要省份有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四川、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吉林、新疆、内蒙古, 也去过泰国为拍摄还魂寇员外一集。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景色特点, 比如花果山水帘洞外景就取自贵州黄果树瀑布, 蟠桃园是取景于北京育英小学旧体育馆, 大闹天宫的拍摄地点在中央电视台, 而给人印象颇深的火焰山是取景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 系高昌古城遗址。

五、西游记与武侠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侠客精神尤为显著。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他是天地孕育而生的灵猴, 好胜斗勇, 自尊自强, 热爱自由, 同时他又重情重义, 智勇双全, 可以说是作者理想和希望的化身。 而这个浸透着浓重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 又充满了侠气。 在他身上保留了先秦侠客的特点, 又体现了唐代以后侠与武交流, 侠客与刺客融合的特征。

游侠忠于言行, 有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他们济困扶危, 将自身安全置之度外。 这些特点在孙悟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对于取经路上的不平事, 悟空义不容辞, 屡屡救人于危难之中。 高老庄收猪八戒, 虽然是出于佛旨的安排, 但事情的开始, 却是孙悟空主动为人除害。 在乌鸡国, 他扫荡妖魔, 辨明邪正, 为乌鸡国王报了冤仇, 也完全是主动帮忙。 在车迟国, 孙悟空主动济困扶危, 解救那些受压迫受剥削, 为道士服苦役的和尚。 所以那些小僧十分感动地说:“齐天大圣, 神通广大, 专秉忠良之心, 与人间报不平之事, 济困扶危, 恤孤念寡。 ”

六、西游记与社会

《 西游记 》 的作者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 刚直不阿。 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 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 他厌恶腐败的官场, 不愿违背本心, 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 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 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 让 “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 他想 “ 致麟凤”, 行 “王道”, 扭转乾坤, 但是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 只能空怀慷慨, 抚事临风叹息。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 父亲去世以后, 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 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 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 家中生活来源, 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 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 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 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因此, 《西游记》中揭露和批判政治与神权结合造成的社会黑暗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说里的天神们往往唯我独尊, 肆虐苍生。 [4]小说写上天动不动就发怒, 无故惩罚凡间, 根本不以苍生为念;神仙放妖魔下界, 祸乱皇宫, 扰乱朝政;纵徒下界行凶, 败露后, 又包庇升天。 因此, 《西游记》是有力的批判社会黑暗现象的一部名著, 实在实至名归。

七.总结

《 西游记 》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融合了大量儒家, 道家, 佛家的思想, 同时包含了大量国家和地域地区信息, 让人饱览历史的同时也能吸收地理常识, 并同时将武侠精神融入了个人角色的创作中, 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轻松得像是信手拈来, 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 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幽默诙谐的语言, 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 《西游记》艺术宫殿。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描写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历尽艰辛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小说在其内蕴上保留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智慧和精髓。不同时代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对其进行探讨和解读, 用以指导今后的生活。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佛家、国家与地域、武侠与社会七个方面切入, 将其在《西游记》中的体现作逐个探讨。

关键词:西游记,中国文化,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正辉.西游记与儒家文化[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 :94.

[2]龚鹏程.有文化的文学课[M].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 2015.

[3]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3.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篇三

此片以唐僧师徒四人和观音一起拯救《西游记》这本书同时也拯救这个世界为主线,讲述了一个“美国人拯救世界”的老话题。令中国观众无法接受的是:此片不仅授予唐僧一个美国人的身份,而且他还和观音谈起了恋爱。在中国人心中,观音是圣洁的化身,代表着慈悲为怀的精神力量和佛家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但在片中她却衣着时髦、性感并和美国唐僧产生了感情。这种刻意的改动在片中随处可见,似乎要营造一种喜剧效果,但其中更多的则是处处渗透着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然观、时空观、宗教观等深层文化结构。

对于文化的分类,历来是中外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Edward Hall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指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觉”。中国学者顾嘉祖认为,隐蔽文化层中主要存在的是观念,而观念的核心是价值观,它主宰和影响一种文化中其他的如群体与个人观、劳动观、平等观、婚姻观、时间观、宗教观等。这就是深层文化结构。有学者认为,文化并非存在于真空中,而是动态的系统,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其中的深层结构却拒绝大的变化。价值观就是文化中最深层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尽管美国人用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加上先进的电脑特技制作出美国版的《西游记》,但隐蔽文化层中的价值观念仍然影响着他们的制作并处处显露出美国文化的痕迹。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主义。《西游记》被改名为《The Monkey King》(齐天大圣),中国文化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团结一致到西天取经,并得到上天诸神帮助的集体主义故事被改成了一个人——齐天大圣的故事。但细看下去,又不是孙悟空,而是美国人尼克在拯救世界。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是美国观众所熟悉和推崇的个人主义的英雄故事。而在片中,观音被降级,因为她帮助美国唐僧和孙悟空,也因为她爱上了美国唐僧尼克。但她却不在乎,因为在她看来,她“一辈子都在帮别人,当我想为自己做点事情时却遭到所有人的反对”。美国人塑造的这位观音没有代表佛教坚持“无我”,也没有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而是“想为自己做点事情”,去追随个人的心灵之路。这正体现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社会的深入人心又使人人都信奉一种平等观,这种平等观使美国人平等地对待别人,也希望别人同样地对待他(她)。与个人主义相对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集体主义,在集体主义文化观下生活的中国人讲究尊卑有序,尊重权威,所以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对观音双手合十、双膝着地顶礼膜拜,并且师徒之间也是长幼、尊卑有序,凡人则对神充满了敬畏。但在该片中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这种景象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孙悟空不拜观音且直呼其名,也不拜师父;沙和尚则和大师兄孙悟空大吵;水帘洞的猴子们也不拜猴王,却对猴王孙悟空大喊大叫。更有甚者,美国唐僧竟然敢爱上观音并和观音——中国文化中圣洁和神圣不可亵渎的化身接吻。影片中的这些场景都在诠释着美国个人主义平等观。

同时,唐僧师徒身着现代装,观音也不再是中国文化所赋予的特定形象——洁白、飘逸、慈悲,而变成了一个时而露胸露脐、着装时髦,时而化着浓妆、身穿旗袍(可能在美国人看来,这就是中国文化)和高跟鞋的性感女子,而这个女子不仅不矜持而且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哪怕是拯救世界的目的)不惜利用酒色去勾引美国人尼克。这一改编反映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另一些产物——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

自然观和时空观

美国人类学家通过对几百种文化进行分析,剥离出五种价值观取向: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观、人类活动的类型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各种文化中有三种自然观:人类屈服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和人类控制自然。亚洲文化普遍相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而西方文化所持的是第三种自然观——人类控制自然。美国人的这种自然观使影片赋予了美国人尼克对抗自然、拯救世界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他和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搏斗、和超自然的邪恶势力斗争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

有关研究还表明,东西方文化对时间的取向是完全不同的,西方文化是未来取向,而东方文化却是过去取向。中国人尊重历史尊重经验和权威。美国人则更看重未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电视和电影总是以历史为题材而好莱坞却制作出大量的“未来”片,片中总是不忘“时空隧道”和“拯救世界”,而这种“时空隧道”和“拯救世界”现象同样也出现在美国版《西游记》中,体现着美国人的时空观和自然观。

美国宗教观

众所周知,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而在美国则是基督教,同时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也对西方的宗教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影片不仅把佛、道两家混为一谈,而且赋予了它们基督教的特性。古典名著中的妖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里的魔鬼,藏在大海的海底,犹如地狱一般。更有甚者,阻止师徒们完成使命的魔鬼中,竟出现了龙。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着中国的根,也是历朝历代的吉祥物,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而中国人则是龙的传人,就是在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西游记》中,龙也是大海的主人,为百姓降福降雨。我们在美国版的《西游记》中看到的“龙”,被作为妖怪,为邪恶势力助纣为虐。对中国文化的无视尚且不论,单就影片赋予“龙”的涵义中也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和西方宗教观的影子。

同时,在美国唐僧和他的徒弟们摧毁魔鬼们的地狱时我们发现了“诺亚方舟”所经历的“大洪水”的景象。在《圣经·创世纪》中,诺亚是亚当的第十代子孙,也是他所处的时代中唯一的好人。其他人在上帝的眼中都是邪恶的,暴力充斥了整个世界,于是上帝让诺亚和他的家人带上各种动物和飞禽躲进他们造的方舟逃避大洪水。大洪水持续了40天,在这40天里除了诺亚带进方舟的生物,其他地球上所有邪恶的东西都被摧毁了。在美国版《西游记》中尼克和孙悟空等三位在深海海底与魔鬼们搏斗时被抓,魔鬼们准备像吃唐僧肉一样把美国唐僧尼克吃掉,突然引发了大洪水,大洪水冲毁了地狱的一切,并帮助他们逃离了魔窟。

4.中国旅游文化游记 篇四

—通过安岳柠檬对饮食文化在旅游中的所感所悟

课程:中国旅游文化

教师:兰毅

学生姓名:芦瑞琪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学号:20110608011

4记得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个支教活动。地点是在在四川省资阳市得安岳县城。支教结束后在当地游玩了几天对当地的文化颇有感触。

安岳县是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距离省会成都166公里。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古为巴蜀分治地,梁设普兹郡,辖普州,北周建德四年置县,因治所建在铁峰山上,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得县名。隋、唐、宋时期,普州已是闻名遐迩的重镇,其文化与眉山的“三苏”齐名,得“东普(州)、西眉(山)”之美誉。唐代名将程咬金,著名苦吟诗人贾岛,北宋大理学家陈抟,宋代大数字家秦九韶,广州起义革命先烈袁绍柏、彭明晶烈士,新诗的开拓者康白情,农业科学家允奎,为安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安岳位于四川省东部,东邻大足74公里,南连内江76公里,西接资阳110公里,北靠遂宁70公里,到成都166公里,到重庆174公里,是古成渝道上的陆路交通要冲。全县幅员面积2689平方公里,辖69个乡镇,927个村。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安岳县全县户籍人口为160万人,全县常驻人口1141347人。安岳县属于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安岳县的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盛于唐宋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史学和艺术价值,被著名美

学家王朝文誉为“古、多、精、美”。境内现存摩崖石刻造像200余处、10多万尊、经文15窟、40余万字,列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八庙卧佛院,石羊毗卢洞,鼎新华严洞、茗山寺,黄桷玄庙观,城郊圆觉洞、千佛寨等。还有罕见的石仿木古建筑—木门寺。石羊毗卢洞的紫竹观音高3米,悬刻于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侧身坐在一张长3米的弧形荷叶上,飘逸自然而有丰韵,被前来观赏的专家、学者誉之为东方“维纳斯”。保存完好的侏罗纪马门溪恐龙化石、大量的石刻题记,珍贵的馆藏文物,尤令研究历史、观赏古迹的人们赞不绝口。

安岳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大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水产品超万吨县、中国柠檬之乡。柠檬、通贤柚、红苕加工、蚕桑、畜牧已成为安岳的五大支柱产业。

安岳县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是“安岳柠檬之乡”,现正全力打造“中国柠檬之都”,力争将安岳建设成全国柠檬的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文化“五大中心”。现已建成柠檬基地乡镇29个,2008年鲜果产量10万吨,果农鲜果收入5.6亿元,总产值10亿元,其产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占全国80%以上。现已成立安岳绿峰柠檬专业合作社、安岳普州柠檬专业合作社等柠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6个,柠檬加工企业17个,年加工能力5万吨,生产开发柠檬油、柠檬果胶、柠檬发酵果酒、柠檬发酵果醋、柠檬茶、柠檬饮料等系列产品十多个。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需要。旅游是集食、宿、行、游、购、娱为一的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1] , 在旅游的六大要素中,食 , 即餐饮供应位于首位, 在旅游业活动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旅游活动作为一种较高体力要求的特殊活动, 需要较高或很高的能量, 这当然更离不开饮食的基本支持。饮食在旅游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旅游的基本要素, 而且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旅游的质量。同时, 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美食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专题, 越来越引起更多人们的兴趣, 其开发潜力巨大。

享用美食是旅游活动中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它不仅包括以四大菜系为代表的各地名吃以及各地的风味小吃、特产瓜果, 还有饮食背景文化以及人们进餐时用的饮具、餐具以及餐厅周围的氛围环境等等。中国饮食文化源源流长,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美食有如下的特点: 原料物产极其丰富, 烹调方法多样;各地风味独具特色, 各大菜系独领风骚;少数民族众多, 各民族饮食特色鲜明, 民族风味浓郁;讲究美感, 美食、美器、美景, 还有美的菜名, 内涵丰富, 艺术性强;讲究养生, 注重食疗与保健;四时更新, 适时而食, 等等。正是由于美食的这

些特点才使人们产生了对异地饮食的好奇, 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愿望和情绪而去品尝异地美味佳肴、了解异地饮食习俗等。旅游到外地, 品尝当地名菜、名点, 无疑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目前我国的旅游仍然以观光游览为主, 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建筑等的游览。其实我国的饮食及饮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得天独厚, 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旅游资源, 但比较遗憾的是在这些方面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 没能形成很好的旅游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能够丰富和拓宽我们生活内容的旅游形式和内容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显然, 目前比较单一的观光加购物游览形式已让人们习以为常了, 不再有当初的新鲜感了,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开始不断去开拓新的旅游产品了。诸如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美食旅游等, 不仅能让人们的心情得到放松, 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在生活中学不到的经验知识等, 有着别样的体验。这其中美食旅游特色突出, 几乎对任何旅游对象都没有局限性, 它与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方式相比更适合于普通大众, 如果与常规的观光旅游很好地结合, 让人们在饱览大好河山、体验异地风情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当地味道正宗、特色独具的美味会, 这将更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还将成为以后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专题。特别是对于外国游客来说, 中国的美食更是丰富无比, 魅力独具, 对他们来说有着魔幻般的吸引力, 这也是中国对外旅

游最大的特色之一。

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将民俗融入餐饮当中,开发民族特色旅游,让游客在欣赏不通民俗时品尝各个民族风味的佳肴,饮食与旅游风土人情等开发出创新菜肴,让游客变听故事、边品每位、边思意蕴,使游客乐在其中一些企业开发饮食文化旅游,适时有目标性的推广,以举办佳肴品尝游、药膳保健游、民族风味美食节等多种方式的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活动。同时还有一些旅游业的商家利用古今特色饮食文化资源。即从特色菜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建筑设施等多个角度进行旅游开发,建立特色饮食中心、饮食文化展示馆、举办美食文化节、与其他节日形成互动,进行连锁经营等旅游形式。这些都是饮食与旅游巧妙结合的例子。

近年来,随着休闲旅游和专题旅游的出现并快速发展,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已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目前饮食文化旅游发展不是很理想,但长远来看,中国饮食文化旅游市场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5.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篇五

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本,是企业之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必须首先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并以这种价值来影响企业中的无数个小团队。企业文化所倡导的是一种价值观导向,但是企业中应该由不同性格的人组成,这与文化没有矛盾,反而能促进文化的形成。

在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组成了这个团队。其中,唐僧是这个团队中的主管,孙悟空是技术核心骨干、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而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观音。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的性格和特长都各有不同。唐僧作为部门主管,有很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不达目的不罢休,又很得上司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既给袈裟,又给金碗;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沙和尚言语不多,任劳任怨,承担了团队中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猪八戒这个成员,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最多牵下马,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其实,他的存在还是有很大用处的。因为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在项目组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最关键的还是孙悟空。由于孙悟空是这个取经团队里的核心,但是他性格极为放荡。回想他那大闹天空的历史,恐怕作为普通人来说没有人会让这种人呆在团队里,但是取经项目要想成功实在缺不了这个人,只好采用些手腕来收复他。这些手段是,首先,把他给弄得很惨(压在五指山下500年,整天喝铜汁铁水);在他绝望的时候,又让项目经理去解救他于水火之中以使他心存感激;当然光收买人心是不够的,还要给他许诺美好的愿景(取完经后高升为正牌仙人);当然,最主要的是为了让主管可以直接控制好他,给他戴个紧箍,不听话就念咒惩罚他。

完美团队源于不同功效的组成。我们看到师徒四人的人格特征各有不同,唐僧是完美型,孙悟空是力量型,猪八戒是活泼型,沙僧则是和平型。

唐僧,似乎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在整个取经的路上言语不多,常常处于一种超然于物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他的固执和对西行取经的决然。唐僧是典型的粘液质的气质类型,安静稳定,寡言少语,注意力难转移而且很固执,但目标明确。

孙悟空呢,在这个团队里扮演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他基本上无所不能,办事也是雷厉风行,典型的业务骨干和精英,似乎这个团队有他就足够了。但是不要忘记了,胆汁质的孙悟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冲动,这种性格的人和粘液质的唐僧刚好相反。一个喜静一个好动,一个慢一个快,组织冲突在所难免。

再来看看猪八戒,这个在网络上为大多数女生所青睐的人物热情奔放,总也闲不住,到处找乐子。是那种情感外露而善于交际的角色。多血质的猪八戒,走到哪里都是笑声一片,他就像组织中的开心果,而且也具有相当的业务技能,对保持团队的持续高效的运转不可或缺,但是这种性格的员工容易偏离目标,而且忠诚度不高,喜欢舒适安逸的氛围(动不动就嚷嚷着回高老庄)。

最后就是那敦厚老实的沙河尚了,沉默寡言,随和低调,低调得差点就忘记了他的存在,但是也就是他任劳任怨,这个团队里所有的琐碎而乏味的工作基本上都落在了他的肩头,而且当其它三人发生冲突时,也是他,从中斡旋。而浑身上下都透着抑郁质的沙僧自然是行动迟缓,孤僻,但善于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的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其实,在一个团队中,应该充分注意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搭建合理的团队结构,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减少内耗,发挥出应有的团队整合力量。这样才能达到精之所蓄,则锐之所出。锐之所出,则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则功必成的效果。

企业是人的团队,企业的业绩就是人的业绩的向量和。团队必须建立在共同信念的基础上,必须体现其在共同原则中的凝聚力,否则它将丧失活力,不能行动。这里令我们想到三个不同的生物——狼羊虫。狼,有了狼才能开疆拓土,才能不断进步。羊,吃草的羊群带来的是平和,繁荣与富饶。虫,只有虫的存在才能使羊和狼和平共处。如何让企业中的“狼”与“羊”和谐共存,全力打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那就是为企业引进具有卓越协调能力的“虫”,构建和谐统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游记四人性格与团队 篇六

唐僧一贯坚持“因为值得做,所以要做好”,是典型的完美型性格。这种性格类型的人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想得更多,往往着眼于长远的目标,所以总是能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但是过分地追求完美,就转化为一种完美主义,对别人的工作永远不满意,还会因过分谨慎而变得优柔寡断。

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杰出代表,他永远在超越自己的极限,总是能够不屈不挠地实现目标,能够取得令人叫好的工作绩效。但是这种类型的人只关心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大关心。喜欢控制一切,不善于合作。

猪八戒率直而又风趣,是活泼型性格的象征。他们情感外露,热情奔放,懂得如何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处处受欢迎。但是,过分地对乐趣的追求使他们显得随意,耐心不足,不切实际,常常陷入信任的危机。

7.龙之介《中国游记》文化分析 篇七

国内与之相关的研究多是以专题形式对芥川龙之介的人或作品与近代中国关系进行的个案分析和研究成果。芥川的很多作品还体现了其文化的贡献, 对其中《中国游记》作文化解读, 即可见其旅游文化建树之端倪, 更有深层含义之所在。

体验——文化之旅

1921年, 年轻的芥川来中国旅游并即创作《中国游记》。而中国的文学作品与文化, 包括儒、道、释等思想, 在来中国前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芥川, 他一直在心中描绘着中国, 憧憬着有一天能亲自来中国。1921年的中国之行, 令他感慨万千, 他是以作家兼记者身份对中国进行的考察。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刚刚经历了五四运动, 提倡新文化、新文学、新思想的大革命运动之中, 与日本的大正时期有着相似之处, 面临着时代的转型, 文学与文化的转型期。如文化上有1月份巴金等人组成的“文学研究会”;6月份有郭沫若等留日作家组成的《创作社》;政治上有5月份孙中山在广东成立新政府并就任大总统;而且中国共产党正处在诞生前的胎动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正从封建制走出、正在迎接着新时期的曙光。身处中国的芥川,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 他会见了当时有名的文人、思想家、政治家以及进步青年, 如:胡适、辜鸿铭、郑孝胥、李人杰等。一方面对列强占领中国, 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感到愤慨, 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大革命感到兴奋, 同时对未来的中国能否正常地发展下去也感到困惑。他的中国之行在当时的中国也引起反响, 上海新闻界几乎每天都报导他的行踪, 鲁迅先生还不失时机地在5月和6月翻译了芥川的名作《鼻子》和《罗生门》并加了译者附记, 发表在当时的《晨报副刊》上以示欢迎。1923年中国还特意出版了“现代日本小说集”, 收集了15个作家的30篇作品。

芥川的游记告诉我们:他旅游中国是为体验中国文化, 是文化旅游。芥川此行的目的不是游览中国的名山大川, 而是以中国的当代社会为其旅游客体。《中国游记》从头到尾内容是文化考察型旅游。他的中国旅游的视野为人文视野, 包括物质旅游文化、精神旅游文化、社会旅游文化、制度旅游文化、民俗旅游文化、宗教旅游文化等。旅游高度重视的是人文因素, 也就是其所具有的人文内涵。杭州西湖是大自然的宠儿, 但它并非仅有自然美, 它的自然美景中处处渗透着两千年中华文化的菁华。一品的人文景观寓于自然美景中, 乃是世界旅游胜地。清人袁枚一语中的“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得重西湖。”就是最好的体现。

游记——纪实与存史

芥川的《中国游记》, 就其大体而言, 是一部纪实之作。所谓游记, 概而言之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可以记述旅程见闻, 也可以记述某国某地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风景名胜等等。《中国游记》是纪实性游记。真实的、成功的纪实性的游记, 往往能成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真实记录。其审美特点, 重在求真、求善。其第一章为《第一瞥》, 第一句便是“刚走出船埠, 不知有几十个车夫, 就突然把我们围住。”“这许多车夫从前后左右一齐伸了各种各样的头大声的狂喊着什么, 在初上岸来的日本妇人们, 似乎要觉到不少的害怕。就是我, 当被他们中的一个拉住外套的袖子时, 也竟弄到要退避到那长身的约翰斯君的背后去了。”这开篇的车夫抢客一幕, 既记录下当时中国某阶级劳工的实况, 也表明下层劳动者生计的困顿。试想, 倘生计尚可, 车夫们又何至如此抢客由此亦可见孙中山先生所拳拳于心的民生问题的解决, 对于当时的中国, 是何等之迫切。如果说上述车夫的不文明抢客是出于无奈的话, 下面所记述到的当着中外游人的面在上海名胜湖心亭边向湖中小便的年轻人, 便是丢“国丑”了。这里的“直笔”、不“失真”, 即纪实性游记的特征。

从理论上说, 选材典型的纪实性游记可以存史。《中国游记》颇有文化史、社会史等史料价值。例如他采访章太炎, 并在这部游记中列专章《章炳麟氏》。由于作者是位小说家, 刻画人物是其特长, 所以他笔下的章太炎有芥川特有的那份生动、准确、传神。在游记中, 他摄下章氏的神, 最典型的是记下代表张氏思想的言论。所以, 芥川的游记可弥补史家笔下的不足, 把游记作家笔下的章氏与史学家笔下的结合起来, 当更真实、全面、深刻。这部游记中的专访人物章太炎、郑孝胥、辜鸿铭, 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流的文化名人, 且亦为重要的政治人物。芥川写被引入郑宅应接室, “那里除画幅外差不多没有别的装饰, 壁炉槛左右一对花瓶中, 插着小小的黄龙旗。”这里的居室细描, 实为史笔。

游记升华——文化比较

旅游是从常住地到异地进行游览、观光、休闲、考察等等的一种人生活动。将旅游过程中所感受的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时代文化作比较, 写诸游记, 此种游记最易显现出新意、表现出个性;而这种旅游则是有自己独特收获的旅游, 是升华了的旅游。芥川的《中国游记》每篇都是中、日文化的比较。他在上海摄得一道人文风景——乞丐, 将中国乞丐与日本乞丐进行了一番对比, 认为“日本的乞丐没有中国乞丐那样的超自然性与不净性, 所以也没有中国那样的故事。”在上海看戏, 他又把中、日戏剧进行比较, 由此对中国传统戏剧总结出四大特点:其一是乐器声音嘈杂, 尤其是武剧。其二是极端地不用器具, 演员用表演启发观众的想象。其三是打脸花样繁多, “曹操一人的脸, 可有六十几种的打法。”其四是颠扑的猛烈。这四点总结确实真知灼见。在菜馆他把中日饮食文化进行比较。并对中日女子衣着服饰发型进行比较, 他的结论是:中国女子的美, 在于耳朵, “日本女子在这点上到底敌不过中国。”“日本人的耳朵太平并且肉长的太厚。一向藏匿在涂油的发后的中国女子的耳朵, 不但露出在春风中, 还丁宁得至于加以宝石的耳环等类的装饰。因此, 日本人的耳朵堕落到现在的程度, 中国人的耳朵因了自然和人工的关系, 就是如此美观了。”并且进行《水浒传》的思想解析。

摘要:《中国游记》是芥川龙之介1921年来中国旅游后发表的长篇游记。在这篇游记中, 作者对中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同时又对中国现实社会表现出了好奇和无奈。通过对《中国游记》的分析, 体现了芥川作品其文化的贡献。

8.浅论《西游记》饮食文化翻译 篇八

关键词:《西游记》;忠实;通顺;误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2

《西游记》是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伟大作品,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学巨著。《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不少卓有成就得译者或翻译或编译了《西游记》,其中最为完整的当属两种译本,即芝加哥大学出版的The Journey to the West——中国台湾学者余国藩的译本(以下简称余译本)与市面上流通最广的,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Journey to the West——英国汉学家詹奈尔的译本(以下简称詹译本)。且不提《西游记》所涵盖的饮食种类之繁多,神话色彩之鲜明,单其所涉及的那纷纭复杂的野菜都让人倍感翻译工作之艰辛。季羡林曾给予翻译者以极大地评价:“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孙致礼,2010:4)在这一点,译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尤为可贵,其为传播中华文化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

相比之下,詹译本忠实原文,还原原文的表达方式,重视直译,较为保守而严谨,准确再现了原文的内容;而余译本正好相反,重视意译,尽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神似”,译文通顺易懂,自然流畅。如对“玉液琼浆”(第一回,P20)一词的翻译,玉液琼浆即如玉的美酒,《西游记》称它可以使人成仙。詹译本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译成”jade wine”(第一回,P21),即绿色的酒,此种译法虽无可厚非,但此酒的特殊功效与其神话色彩将不复存在,十分生硬;而余译本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翻译成”the elixir of life”(Yu, Anthony C, ChapterⅠ,P21),即人生仙丹,保留了原作风格,生动传神,却完全脱离了酒的本质。两者对比,读者能出体会出翻译的艰难。正如《高级英汉翻译》一书指出:忠实与通顺,单顾哪一方都不行,一定要二者兼顾,并且把握好分寸,讲忠实时不妨碍通顺,求通顺时不影响忠实。”(孙致礼,2010:11)

值得肯定的是,在饮食翻译中,余译本虽以意译为主要方法,但其又极大地采用了增译法,补充因“神似”带来的文化空缺,为读者交代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文化背景,准确再现了原作的精神与风格。尤其是其对《西游记》第八十六回对乡野菜名的翻译,堪称文学翻译的经典。如:“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第八十六回,P2886)这一句的处理,处处是亮点。首先,译者保留了“燕子不来”这个极具农家风味的菜名——”The Swallow-not-coming”(Yu, Anthony C, Chapter Ⅲ,P362)并对它进行了注释以进一步说明;并且采用了”both fragrant and tender”(P362)与”both crisp and green”(P362)的搭配保留了原文“香且嫩”与“脆还青”的对仗语式。

另一个值得称赞的例子,为《西游记》七十二回描述盘丝洞妖精宴饮的翻译:“人油炒炼,人肉煎熬,熬得黑糊充作面筋样子,剜的人脑煎作豆腐块片。”(第七十二回,P2380)由于《西游记》本身所具有的神话性,“人油”这个词才被采用于饮食描写之中,但这个词本身没有固定的译法。余译本借用了“猪油”——“lord”一词,将它翻译成了”human lord”(Yu, Anthony C, Chapter Ⅲ,P362),此译法读者意会一下能够理解,但詹译本更胜一筹:他凭借生活常识将“人油”翻译成”human fat”( 第七十二回,P2381),可谓相当的灵活。动物油确实是由脂肪转化而来,并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动物脂肪榨油的传统。

一、典型误译

尤为注意的是,《西游记》饮食活动与中国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但要重视译文“通顺”与“忠实”的统一,更要重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吃透原文与足够的耐心以广泛查阅资料,尽量避免闹出张冠李戴与常识混乱的错误。笔者将两种译本中,关于饮食描写的典型误译列举如下:

(一)詹译本典型误译

出现在《西游记》第五回仙宴的“椰子酒”(第五回,P154),译者将其误译成了”coconut toddy”(第五回,P155),和背景不相符合。

(二)余译本典型误译

《西游记》第二回出现的“得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第二回,P20),从“甘似玉液琼浆”就能推出“得桃烂杏”指的是桃子与熟透了的杏子,这也与花果山猴子们喜食水果的天性相一致,可译者将其翻译成”almonds”(Yu, Anthony C, ChapterⅠ,P74)即杏仁,脱离了原文本质信息。

类似这样没有推敲原文而出现的错误还有第一百回出现的“榛松莲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齐”(第一百回,P3330),原文将榛子、松子等坚果的大小夸大成葡萄,将榧子与瓜仁的大小夸大成菱米以突出唐朝国宴的奢华讲究。而译者没有领会到原文的比喻使用,而将此句信息进行并列,误译成:”pine-seeds, lotus-seeds and giant grapes; Fei-nuts, melon seeds, and water chestnut.”(Yu, Anthony C, ChapterⅣ,P418)

最为严重的当属对《西游记》第一回“熟煨山药,烂煮黄精”(第一回,P20)的误译。译者将其翻译成:”yellow yams are baked, yellow-sperms overboiled.”(Yu, Anthony C, ChapterⅠ,P74)且不论“熟煨”与“烂煮”所透露的中国传统食疗内涵被译者全然忽视,并代之以西方常用的”bake” ——即“烤”与“overbliled” ——即“煮过了头”这样一种胡诌的随意交代,单从《现代汉语大词典》所收录的“黄精”解释——百合科草本植物,就能体会出译本的雷人之处了。”yellow-sperms”出现在花果山猴群果宴的描写中,破坏了整体美感,更让人感到悲俗粗鲁。

参考文献:

[1]Yu, Anthony C. 1977.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London an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吴承恩著、詹奈尔译.2009. 西游记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3]吴承恩著、宋德利编译.2008. 西游记[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4]吴承恩.2004. 西游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韩田鹿.2012. 大话西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6]孙致礼、周晔等.2010. 高级英汉翻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开头与结尾 篇九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师徒几人为取得三藏真经,一路上披荆斩棘,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得道成佛的故事。

在师徒四人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唐僧,他那坚定不移,不贪恋美色、钱财,内心恬淡,不慕名利的精神令我感动,令我佩服。

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中,唐僧一行人来到了一座庄院,原来是佛仙变化成女子的模样。在这里,他们母女四人用钱财粮田和美色诱惑,唐僧都不动摇,坚决不为富贵动心,不贪恋美色。而八戒却做了他们的女婿,便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让我对唐僧更加的佩服。

在《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中,唐僧一行人来到西梁女国。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女王的盛情款待,而唐僧也被女王请求做她的丈夫,唐僧仍不改变他取经的决心,最终还是离开了西梁女国。

到了第七十八回,唐僧他们到了比丘国,又听说要将孩子的心肝拿去,唐僧伤心难过的掉泪,并让孙悟空要想方设法解救这些婴儿,他的善良又是多么让人感动。

10.四川之行游记与心得 篇十

此次四川之行,颇具戏剧性,因为伤病缘故,玩的不具有连续性,因此按照之前我写游记的写法,一天天的写,就有点资源浪费了。因此,我将从人文和自然景色两个方面来讲述此次游览的过程及心得。

四川,巴蜀之国,蜀文化名满天下,因此巴蜀的人文景观非常值得一看。而此次我因中途受伤,无法跋山涉水,则有机会看看这里的人文景观。

此次四川之行,我和几个高中的老同学在一起,老同学见面,自然少不了吃喝玩乐,但是,就在这吃喝玩乐之中,就能将巴蜀文化和其他一些平时我经常接触的,但却从未认真研究过的东西好好的看了一番,学了一番。正所谓在玩中学,想必就是如此吧。那我就从这几个角度来说说吧

吃喝玩乐,当然先讲吃。众所周知,吃,是四川的象征之一,四川文化的核心之一。四川吃的东西之多,口味之广,无出其右,以至于我回沈阳后及其厌恶沈阳吃的东西。四川的吃首先就从菜先说起吧。川菜,中国四大名菜之首。选料讲究,取材广泛,调味多变,再加上独特的烹调法方法,形成了一种以突出麻、辣、香、鲜、味口感的特征。它的主要菜品有:宫保鸡丁、干烧鱼、回锅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干煸牛肉丝、灯影牛肉、鱼香肉丝、糖醋排骨、水煮牛肉、锅巴肉片、咸烧白、糖醋里脊、东坡肘子、辣子鸡、香辣虾、麻辣兔头等。而除了这享誉全国的名菜外,四川的小吃也是独具特色。

我此次四川之行的基地在成都郫县团结镇。这里虽然只是个镇,但却是猫狗齐全。川菜馆也不少,我同学都说味道还挺正宗,而且比市区便宜。而本着好好体会四川文化的原则,我也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吃,在吃的当中我更注意体会这道菜的每个细节。首先说说回锅肉吧,四川的回锅肉肉厚,油大,肥瘦大概二八开。再配上青椒与花椒。而每片肉吃起来却并不是特别腻,肉特别的有嚼头,且咸淡恰到好处。而水煮肉与水煮鱼和水煮牛肉则不一样,虽说是水煮,但胜似油煮。花椒和辣椒放得也特别多。但里面的肉却让人无法忍受它的诱惑,好的师傅总是让肉片始终保持鲜嫩,在配上油汤的独特味道,确实不愧是经典名菜。吃着吃着,我还想起我沈阳的同学吃这道菜时被辣得流汗和眼泪直流的情景。而盐煎肉这种菜在湘菜中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湖南人肯定不会这么去做一道菜,但类似的做法在北方菜里却很常见。只不过这道菜不是很咸,让我感到很意外,不过口感还是很不错。糖醋排骨也一样,他并不是很甜的一道菜,但口感依然鲜滑。宫保鸡丁同样是如此,它在川菜里也是属于较甜的一道菜,但它的细腻和复杂程度超过了其他几样菜。其他的菜就不说了,这几道菜已经将川菜的一些手法和口感介绍了。

虽然川菜很好吃,但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有些不好,最大的不好就是油太重,在现在社会这显然是不被提倡的。其次我一直吃不惯花椒,因此在吃川菜的时候我都要将花椒挑出。不过这仅是我个人的习惯问题。

说完川菜,就要说说成都的小吃了。成都的小吃总是那么让人激动不已。从各色小面到抄手、饺子,从腌卤到凉拌冷食,从锅煎蜜饯到糕点汤元,从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满目,各味俱全,种类不下200种。成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小吃店。这些名小吃,多半是早年由小商小贩肩挑手提,沿街摆摊设铺经营起家的。成都小吃往往由小商贩的姓氏和设店开业的街道为名,招牌丰富多彩,且扣着行业特点和店址风光,如总府街的赖汤元,荔枝巷的钟水饺,长顺街治德号的小笼蒸牛肉,耗子洞张鸭子,洞子口张老五凉粉,铜井巷素面等等,今天,有的名小吃已迁新址,但依然沿用旧名。这里面面食主要有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韩包子,担担面。其中我认为最好吃的钟水饺,这种水饺与平时吃到的不一样,钟水饺与北方水饺的主要区别是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兼有辛辣,风味独特。钟水

饺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点。我觉得他十分的适合我的口味,吃起来鲜嫩顺滑,且十分有味,而且里面的馅吃起来有嚼头。韩包子亦是如此,韩包子的馅放了胡椒,别具风味,是真正的大馅包子。龙抄手其实也就是混沌,但他也与一般的混沌有不同之处,它的馅远大于一般的混沌,且是精心制作过的,对于他来说,馅不仅是一坨肉,就是一道菜。他们将抄手的馅像菜一样精心制作,因此吃起来五味俱全,令人留恋。除了这几个特色小吃外,还有锅魁,夫妻肺片,蒜泥白肉,凉粉等等。

吃的菜说完了,那要吃还要有个好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位于武侯祠旁的锦里。可以说锦里的古色古香加上正宗的四川小吃是绝配。锦里被称为西蜀第一街,以明清风貌为外表,三国精神为内涵,是成都最古老,最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确实,当我走进锦里的时候,我仿佛有自动穿越回了古代,回到了盛世时的中国。锦里街道是很典型的古街,不宽,石头路,但却很长,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这本不宽畅的小道变得热热闹闹,每个人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连我这种平时比较忧郁的人也觉得很开心。锦里的建筑是也是明朝风格的建筑,尤其是挂在每个门店外的红灯笼,可谓是象征着红红火火啊。在中国的大城市还能看到这么有古代风格的建筑,实在是令人倍感舒畅。而路边的小吃店则更加让我口水直流,钟水饺,韩包子,抄手,锅魁,三大炮,撒尿牛丸,豆花,油茶等更是让我吃的犹如仙人一般。

锦里除了小吃店,还有很多卖名族特色小商品的商店,有民族服饰,川剧变脸的面具,古玩,乐器,还有张飞牛肉,从古至今,样样俱全,令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好好的体会民族风情,不得不说,锦里做的确实很棒。

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们的秩序太差了,因为人多路窄,因此那天锦里基本上水泄不通,这是如果发生意外那怎么办呢,所以我还是觉得在出行时,人人应该遵守规章制度,有秩序的靠边行,这样才能保证畅通,不至于发生意外的时候出现严重的事故。

再说说另一个好玩的吧,就是四川麻将。四川麻将有几个地方不太爽,第一,只能打两个花色的牌,第二,不能吃。其他的东西,因为我基本上没怎么打过麻将,所以一窍不通。所以打麻将自然我是最惨的,为了照顾我的情绪,大家都不打钱。不过我还是不适应这个规则,以至于在思考时都忘了出牌。不过打打麻将,玩一玩,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有点憋屈。而我同学学校附近的麻将馆真是多如牛毛啊,除了麻将馆,还有各种各样的饭馆,小吃,超市,网吧,游戏厅,卡拉OK,酒吧,旅馆,一应俱全,沈音南校区附近可就差远了,羡慕啊。成都人的生活方式确实潇洒,悠闲。不论是走在古街到上,穿越回盛世天府之国,还是在川剧演员精湛的演技中遥想国细的黄金的年代,不论是在街边的茶馆品尝一杯名茶,还是坐在各种特色餐馆胡吃海喝,生活的每个瞬间,都是那么的快乐,或许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吧,从每个成都人脸上的笑容中,从这慢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终于体会到了一种另类的悠闲,若要说最适合懒散的,喜欢享受的人居住的城市,那就是成都。

写完了成都的点点滴滴,该离开成都去寻找其他的隐藏在这世界的景物了。很不辛,在五月二号那天,在与几个几年没见的高中同学打球时,我严重的扭伤了脚踝。这也为此次四川之行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第二天一直疼痛我只能放弃去康定的计划,太遗憾了。但是正是这两天我才能在成都体会下成都的生活,期间还去了一趟成都的欢乐谷,与深圳的大同小异,同在游乐项目,异在这里面能看到一些以巴蜀文化为主题的乐园。还记得以前跟叔叔去深圳的欢乐谷时的情景,那时候坐太空梭,过山车,还有漂流时我都吓得魂飞魄散,但现在,我坐在这些游乐项目上时,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惊心动魄,我不再害怕任何一个项目,我可以很自然地走上去,在玩的时候,任凭它有多惊险,多刺激,就算坐在我旁边的小姑娘尖叫的脸都红了,我也感觉不到刺激(除了一次意外),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也很不情愿,因为来到这里的人,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刺激,那种惊险,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快乐。但是我却体

会不到,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害怕,并不因为我成熟,因为很多大人也害怕。

五月五日 青城山一日游

离开欢乐谷之后,我觉得我应该继续走走,即使脚疼得不行。因为不远万里的来了,如果我放弃了,那就太可惜了,因为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来。所以五号早上,我拿上了包,在脚外面缠了一层绷带,再套上买的护具,出发了。

我的目标很明确,青城山。我从团结镇坐车到郫县客运站,再从郫县西车站坐成都到青城山的快铁。时间很快,当动车驰骋在成灌线上,我实在很欣慰,因为这里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在两年前,我在阿坝州看到地震的遗址,看到巨大的石头直接砸穿建筑物,看见汶川被震垮的房子,看着临时安置点的帐篷,当时我是在不忍面对这一切,这场灾难不仅带走了几万条鲜活的生命,更是将这里毁于一旦。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这里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成灌快铁就是如此。

不到四十分钟,就到青城山了。我从车站坐车来到了青城山前山的山脚下。早上的青城山空气清新,走在上山的路上,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感觉这世界那么的远,我仿佛走在一个远离尘世的环境中,但当我走到景区门口,看到售票处的时候,我又感觉这世界是那么的近,在这里,永远也不可能脱离这浮华的社会。不过,买张门票是不会影响我的心情的。青城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与剑门,峨眉山齐名,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不仅风景秀美,而且还是道教名山。道教的道观与青城山完美的融为一体。从进入景区开始,我就开始体会到青城山的幽,两边都是葱郁的树,绿化程度非常高,而在这一片片的树林里,还有一条条的羊肠小道,再加上鸟鸣,以及景区播放的古乐,确实无愧于“青城天下幽”的称号。

而作为道教名山,此山的文物古迹众多,而这些文物古迹也与青城山的幽静的自然景色一起形成了青城前山景区。而这些道观全部是取材与自然,不加雕饰,完全与这山峰,溪谷融合,充分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

此次我游览的路线大致为:景区大门——怡乐窝——天然图画坊——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上清宫——老君阁(青城第一峰)——圆明宫——玉清宫——月城湖(渡湖)——建福宫。

我先从景区大门向上攀登,来到怡乐窝,怡乐窝其实是个亭子,但从这个建筑中能很充分的体会到道教崇尚自然。亭子的柱子是用四个树桩做的,亭子的顶梁也是用树木做的,在下方还缠绕着一些树藤,完全取材大自然,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再爬上一段惊险的山路上到天然图画。在天然图画这里,也能充分体现这种崇尚自然地思想。从天然图画在往上走过一段很陡峭的山路,走过一级级台阶,我的体能受到了极大地考验,尤其是在脚受伤的情况下,不过每一次当我走不动了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能走到一半还没有就停下来。不过有句话说的好,叫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青城山不是正宗的蜀道,但也能体会到这种难。当我强迫自己一点点的往上走时,我也感受到了古人的艰辛,那时候,没有铁路,没有公路,但是古人凭着他们的毅力和决心打通了四川通往全国的路。而那些修筑这里所有铁路和公路人他们也为四川的交通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但是,在艰难的路,有目标就有希望。在我接近透支后,我终于爬到了天师洞,青城前山的核心景区。此处的海拔为1080米,而天然图画的海拔为980米,一百米的高度,相当于三十多层楼的高度。确实不容易啊。

天师洞是青城山的最主要景点。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走上九级台阶,就到了三清殿,三清殿建于1923年,殿正中高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

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 “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居于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于上清仙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认为,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在看完三清殿后,我很难真正意义上明白道教的这些思想,道教无为而治,崇尚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但是这远远不止这些。或许我应该在深入研究一下吧。而三清殿附近的景色却更有一番风味,景色奇幽,深涧云海令人心生敬畏。

从天师洞再往上走,有祖师殿和上清宫。但是因为祖师殿太远,因此我决定放弃。我在悬崖峭壁的小路上行走了几分钟后就遇到了一个大考验。九道拐。这可把我累坏了,由于这里极陡,而且台阶很高很窄,我是一边抓着旁边的锁链一边往上爬。每上一步,我都会感觉呼吸加速,腿脚酸麻。在费尽了千辛万苦后,我还是上到了上清宫。当我看到上清宫,听到观里发出一声声的钟声,看到香火炉时,我感觉这真是亲近自然到极致。我实在很惊叹古人的智慧,很悲哀现代人的愚蠢。

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寅。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当我上到上清宫时,我已经是身心俱疲,我已经无力再去到老君阁,而且脚痛再也很难忍受,我已经没法在坚持,只能选择下山。

当然青城山还有一个非常好的自然景观,就是月城湖。我下山后,看到月城湖,在这样幽静的山中,有这样一个犹如碧玉的湖泊,确实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沿着湖边绕了一圈就直接下山了。

一天的青城山之行确实有些短暂,但是不论是这里堪称天下幽的景色,还是崇尚自然的道教文化和建筑,我都看到了。青城山的幽确实有着其他的山所不能比拟的特质,空翠,峰峦,溪谷,道观掩映与繁茂的林木之中,给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亲近自然的感觉。道教的文化和建筑不仅没有破坏这座山的自然环境,反而增添了这座山的魅力。确实,只有疯子和傻子才会去破坏这里的环境。而道教的这种思想和建筑风格,应该值得现代人借鉴,多一点自然,少一点破坏,环保型社会,不正是现在我们所追求的吗?这样的意境也可以给人提供很多艺术上灵感,音乐创作上的灵感。而爬一趟山也可以锻炼身体,修身养性,可以说,这样一座山,在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不愧为一座名山。

蜀南竹海三日 五月六号,七号,八号

蜀南竹海并不是四川最著名的景点,但是他却是一个最与众不同的,在我的这几次四川之行中,我去了九寨,黄龙这样的以水景名扬天下的,也去了青城山,峨眉山,乐山这几座名山,还有海螺沟的冰川胜景,以及都江堰宏伟的工程。而位于川南的蜀南竹海则是一个我从未看到的景色。

从成都的五块石汽车站出发,坐成都到长宁的班车,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途径内江,自贡,宜宾。到宜宾的时候,经过长江,看到两岸的景色,我想起了以前跟爸爸去三峡的情景,因为这里的景色是在是太像了,不禁勾起了回忆。到了长宁,已经快晚上八点了,这时已经没有了去竹海的车,我便在长宁住下,然后品尝了一些宜宾的小吃。

第二天一早,我坐班车来到竹海。还没到竹海,我就看到两旁的茂密的竹林,青翠,鲜嫩,绿油油的,难怪大熊猫这么爱竹子。

进入竹海景区后,由于景点间间隔太远,我只能包车游览。坐在车里,走在竹海里的小路上,这种感觉真是让人无法形容。来到第一个景点,观云亭。这里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取景点。这里的云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只的乌龟一样,非常形似,同样也是非常壮观。紧接着,来到了翡翠长廊,翡翠长廊就是将路面变成石头,再加上两旁的翠竹,形成一条长廊。离开翡翠长廊之后就游览了仙寓洞,到这个景点需要在悬崖峭壁上走上一个小时,体会一下当年这里的土匪的感觉。最后就是这里最漂亮和壮观的景点七彩飞瀑,这里有好几个瀑布组成,是山水融合的最好典范。

竹海景区大概就是这样了,这里的美我无法描写,只能这样轻描淡写的说两句,只有照片才能证明。但是竹海带给我最大收获,并不全是美景,还有一种长久以来留在我心目中的问题。那就是旅游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开始,旅游只是出去玩,然后回来后向家人和朋友炫耀。高中毕业后,爸爸不再带着我,我自己走南闯北,开始真正的去欣赏一个地方的景色,体会民风民俗,并且学会做准备工作,学会实践,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但是在竹海游完后,我又对旅游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那就是心灵的放松甚至是解脱。其实在去巴厘岛的时候我就有了这种感觉,只是没有好好思考。

可以说,这次的四川之行,无论是和同学一起玩麻将,打球,吃饭,逛街,看电影,或者是受伤,去欢乐谷,青城山,蜀南竹海,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我忘记了在学校的一切,不管是专业学习上的问题,还是学校令人发指的管理,都忘了,忘了。在四川的我完全沉浸在这里的一切,其他的事都可以抛到脑后。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要旅游的原因,为什么妈妈活的那么累的原因。

事实上,我回到学校后,在专业学习上就有了很明显的改观,虽然学校还是那么令人无语,但这都不重要。

11.浅论《西游记》中文化空白的翻译 篇十一

[关键词]《西游记》;文化空白

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和特点就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郭建中 2001:83),当代的很多学者在定义“翻译”这个概念时,直接提到了文化,Christian Nord称其为“跨文化交际”,Holz-Manttari则用了“跨文化合作”,Andre Levefere 把翻译看作“文化交融”(郭建中,1998:17)。翻译过程注定要遇到文化转移的困难和挑战,文化空白即其中之一。

一、文化与文化空白

学界至今对于“文化”一词还没有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定义。英国学者E.B. Tylor认为“所谓文化或者文明,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所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习惯和能力在内的综合性整体。”美国人类学家C. Wissler认为“在历史以及社会科学中,把所有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称作文化。”(刘宓庆 1999:1)这些观点各有侧重,都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文化的特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和文化交流的困难之处在于,原语中常见的的文化现象和含义,对译语读者来说极端难解。因此,俄国翻译理论家I. Q. Sorokin提出了文化空白的概念。文化空白是指原语中那些对译入语读者来说不可理解或极易被误解的文化信息(刘海玲 2004: 387)。例如,将集体分配称为“大锅饭”,丈夫惧内称为“气管炎”,以及“八卦,阴阳”等就属于文化空白之类。英美读者很难理解这些表达法的文化内涵。

二、《西游记》中的文化空白

《西游记》集中了大量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如何把这些文化空白合理的传达给英语读者是译者面临的重大难题。只有较合理的传达这些信息才能展现这部书在反映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即1) 生态文化;2) 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和5)社会文化(Nida 1964:91)。下面我们就分析《西游记》中在这五个方面存在的文化空白。1)生态文化:《西游记》提到了难以计数的生态文化的内容。如唐僧的三个徒弟都是动物的化身,以及很多关于季节气候风景等的诗词和成语。2)语言文化:《西游记》集中反映了大量中文在语言上独有的特征。除了各种成语俗语等外,突出的表现在诗词赋颂,章回标题等方面。3)宗教文化:带有宗教色彩的主题和求取佛经的故事主线,使该书充满佛教及道教思想文化中内容。这些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是纯粹的文化空白。4)物质文化:一种文化中很普通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就有。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引起不同的联想。《西游记》中有涉及到中草药的诗歌,记述的中国古人的服饰,饮食等事物,都是外国人想象不出来的。5)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习俗,历史背景和思想意识等,导致社会文化方面的空白点。这些文化空白都给译者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译本中译法的评析和建议

文化空白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如何合理的传递其信息影响到译本成败。这里就根据詹纳和余国藩的译本中文化空白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1.保留空白:对原语中的文化空白不加处理,直接保留空白直译“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它们之间的融合。“(谭惠娟 1999:45)比如译本中把孙悟空直译为“Monkey”把猪八戒直译为“pig”既简明又形象。有时为了更准确的传递意思,译者还采取了保留空白加注释的方法。例如:“ …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第八回)… and that was how he entered Gate of Sand.26 After he had seen the Bodhisattva on her way, he washed his heart and purified himself; he never took life again but waited attentively for the arrival of the scripture pilgrim. (Anthony. C Yu 1977: 190) 这里的“沙门”指的是佛门,而保留空白的译法丰富了译入语的内容,通过注释也使读者了解到了宗教知识。

2. 阐释空白:文学翻译要表达原文的意义,还要充分表达原文的文化色彩,但是过分强调保留文化色彩可能会使译文晦涩难懂。所以,有时候采取阐释空白的策略,直接向译语读者解释文化空白。如詹纳在“沙门”这个词上就采取了阐释空白的译法。他的译文是:The Bodhisattva … chose for him the surname of Sha (“sand”) and gave him the Buddhist name of Wujing (“Awakened to Purity”). Then he entered monkish life and took the Bodhisttva across the river.( Jenner 1993:1982 ) 这个译法舍弃了宗教色彩浓重的术语,但保留了原文的主要信息。

3 .省略空白:在传达原文主要语义信息的前提下,省略了引起文化空白的成分。纽马克曾经指出,译者有权省略一个词语的特殊“意味”,如果它对读者无足重轻,译出来反而显得语言怪异(柯文礼,1990:52)。如詹纳将“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这两句诗里的药名略去,译为“After I grew in wisdom and took my vows, His Majesty escorted me from the capital.(Jenner 1993:812)传递了诗句的基本意义。因为如果译出中药名字,不但保留不了诗句的连贯,英语读者还根本理解不了为什么把这些药名联在一起。

nlc202309051800

4.空白的对等语:把原语中引起空白的语言用译入语中相应的对等语代替,能使译语读者在熟悉的文化语境下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例如詹纳将“甲、乙、丙、丁”翻译成罗马字母“Ⅰ、Ⅱ、Ⅲ、Ⅳ”,这样做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又如第十一回中的“超生”一词。“判官道:“陛下,那些人…无收无管,不得超生,… 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得救哩。” “Your Majesty,” the judge replied, “…they perished and are now cut off from salvation because there is none to receive or care for them. Only if your majesty can give them some money will I be able to offer you deliverance.” (Jenner 1993:251)。“salvation”和“deliverance”和中文里的“超生”的意义不太一样,但是读者完全可以理解其中的基本意义即“脱离苦难”,有利于文本的连贯。

5. 空白背景的增益: 将空白背景暗含的文化信息在译文中增补出来,帮助译文读者克服文化空白造成的障碍。例如对俗语和歇后语适当进行增益可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理解文化趣味和内涵。如“八戒笑道:“你甚不变通,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You don’t understand,” said Pig. “Thick willow twigs make dustpans and fine ones make funnels. There’s a use for everything. There’s not a man in all the world who’s really ugly.”(Jenner 1993:1232)译文最后一句作为增益的成分,道出了俗语的含义,又保证了译文的流畅。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文化空白,《西游记》的译者采用了各种策略对其加以补充。在实际的翻译操作过程中,需要译者以负责的态度和创作者的精神,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弥补文化空白。

参考文献:

[1]Guo Jianzhong(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外国语》 1998. No.2:12-18.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Jenner W.J.F Trans. “Journey to the West”. By Wu Cheng’en.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

[3]Nida EugeneA. 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Dell Hymes, Allied Publishers pvt, Ltd.

[4]Yu Anthony C. Trans.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By Wu Cheng’en.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7.

[5]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6]柯文礼, “Translation and the Readers” 《外国语》 1990. No.3:50-58

[7]刘海玲 “文化空白与《红楼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红楼译评》刘士聪 编 天津:南开大[8]学出版社,2004:385-395

[9]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 杨天旻,男,硕士,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上一篇:小学生调查报告怎么写下一篇:跨越青春路上的荆棘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