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室工作制度

2024-06-10

中医特色治疗室工作制度(精选20篇)

1.中医特色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一

康复治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运动治疗患者,由康复科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填写治疗申请单。

2、运动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治疗方案。

3、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定患者的问题,拟定治疗目标修正及治疗方案。

4、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反应,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和自我观察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5、治疗室工作人员管理好运动治疗室的普通装备及功能训练器械,经常维修、保养、确保治疗安全。

6、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治疗水平。

7、保持治疗室清洁,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建昌县中医院

2.中医特色治疗室工作制度 篇二

关键词:中医,治疗,四肢骨折,疗效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性骨折, 一般常采用手术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随着中医中药在临床上应用的逐步的回暖, 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瞩目。四肢骨折的治疗以往大多采用的是手术切开整复和内固定的方法, 为了降低手术费用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笔者则采用中医特色治疗的方法, 即手术复位、中药内服和外敷及小夹板固定相结合, 使患者免于开放手术的痛苦, 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184例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的患者184例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治疗组92例, 男54例, 女38例;其中上肢骨折48例 (包括肱骨骨折17例、桡骨骨折18例、指骨骨折13例) , 下肢骨折44例 (包括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5例、踝关节骨折17例) , 平均年龄约53岁, 病程1~5个月;对照组92例, 男53例, 女39例;其中上肢骨折 (包括肱骨骨折16例、桡骨骨折17例、指骨骨折13例) 46例, 下肢骨折 (包括股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4例、踝关节骨折19例) 46例, 平均年龄约52.5岁, 病程1~6.5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及其轻重和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治疗组)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1) 未移位的骨折患者。直接外敷加小夹板固定法进行包扎处理即可。其中小夹板可有杉木、柳木、椴木, 并依据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等病情而制作[2], 临床应用中多以杉木皮小夹板为主。 (2) 存在骨折移位的患者。先采用传统中医特色骨折正位手法进行复位治疗。复位良好后, 再用中药炮制成水剂浸泡的纱布外敷, 并用杉木小夹板固定包扎。然后需隔天更换一次外敷药, 并根据症状消失和病情恢复情况来调整夹板的松紧度。然后还要根据骨折情况嘱咐患者进行充分休息并适时进行适当的关节和肌肉活动。4~7d后对骨折部位进行一次X线片检查, 若出现异位则需进行复位补充。待3~8周后至患者骨折处肿胀消除, 疼痛感基本消失, 且经X线片再次检查确定骨折愈合后, 便可以拆去小夹板进行关节和肌肉锻炼。对于未愈合的骨折患者, 则需2周左右后再次进行X线片复诊, 直至完全愈合至符合标准时方可拆除进行上述的功能锻炼。

另外, 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应服用中药进行辅助性治疗。内服药主要以消肿化瘀、祛痰之剂为主, 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川芎15g、当归15g、桃红10g、地龙10g、酒军10g、赤芍15g, 并加以引经药:上肢常加羌活12g、桑枝12g, 下肢常加独活15g, 牛膝15g。中期则以接骨强筋为主, 方以新伤续断汤加减:地鳖虫6g、当归尾12g[3]。以水煎服, 每天一付, 分两次服用, 每五天一个疗程, 一般情况下服用3~5个疗程[4]即可, 并根据患者的四肢恢复情况再进行适当的增减。

1.2.2 西医治疗 (对照组)

西医治疗即手术治疗, 依据骨折部位采取相应的内固定材料:如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及胫腓骨远段1/3骨折, 采用钢板内固定尺桡骨骨折, 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胫骨近段1/3及中段1/3骨折。手术后常给以合适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抗炎。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 骨折愈合、四肢恢复功能。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或改善, 骨折基本愈合、四肢基本恢复功能。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并无明显的变化, 骨折未能愈合, 四肢基本功能未能恢复。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并进行结果比较, 对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差异, 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两组数据比较, 对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 即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骨折中最常见的是四肢某一部位的骨折。如果摔倒或其他外伤以后, 四肢的某个部位疼痛剧烈、发生畸形或者活动受限, 并且该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甚至淤血即可确定发生了骨折, 尤其是老年人, 四肢受外伤更容易发生骨折。如果未能得以及时或者正确的疗法, 将会加重病情甚至致永久的不可逆的损伤即畸形。因此采用较好的四肢骨折的治疗及恢复方法对人类生活质量的保证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医手术开放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5], 但此方法总会遗留严重的瘢痕, 出现关节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状, 往往给患者留下不可逆的损伤。而且手术中要剥离骨膜, 必然会损伤神经、产生大面积出血、甚至引发感染等等, 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况且手术费用常常较为昂贵, 麻醉的使用还会给神经带来损害, 术后的剧烈疼痛等都不利于患者四肢功能的恢复。一般的中医疗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石膏固定时往往也需要固定相邻的关节, 使关节的活动受到较大的限制。通常固定的时间较长也会导致活动困难, 严重时肢体肿胀会因为固定太紧使血液运输发生障碍甚至淤血, 受伤处还可能由于缺氧导致厌氧菌的生长。

大量资料表明, 运用中医特色疗法能够避免上述疗法的不足与缺点。此法较为保守不会引起肿胀及淤血, 消除疼痛的时间短, 也免除了手术留下的瘢痕及更剧烈的疼痛, 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另外, 中医特色疗法价格合理, 简便易行, 易于被广大患者认可与接受。对于未移位的患者, 直接外敷加小夹板固定法进行包扎处理即可;对于发生骨折移位的患者, 本组则采用手术复位、中药内服和外敷及杉木皮小夹板固定相结合的疗法。其中杉木皮与柳木、椴木相比柔韧性更好, 重量更轻, 更加方便剪裁, 是小夹板材料的不二之选。隔天更换敷料较为容易, 也方便依据患者肿胀消失及恢复的情况来进行松紧度的适当调整。另外, 外敷的纱布也是由中药炮制而成的水剂浸泡过的, 其中的中药也是由本院所配置, 主要药物成分包括大黄、黄芪、当归、独活、黄连等等。此种外敷药及治疗过程中内服的中药均具有消肿化瘀、祛除疼痛之效, 将会明显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由此可见, 运用手术复位配合杉木小夹板及外敷内服的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通过对192例四肢骨折患者的追踪观察及分析, 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恢复效果明显对照组。表明应用中医特色治疗功四肢骨折方法简便易行, 治疗费用低, 并发症少且轻, 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更易被较多的患者接受,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及大力发扬。

参考文献

[1]曾奕敏.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1) :58.

[2]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240.

[3]麦少卿.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 (9) :87-91.

[4]杨峰.四肢骨折中医特色治疗效果[J].中外医疗, 2012, 32 (2) :54-57.

3.中医治疗癌前期病变有特色 篇三

食管癌为常见癌症,在我国北方发病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其典型表现为吞咽困难,系食管肿瘤肿大而导致食管腔狭窄所致,而早期病变常无此症状。我国学者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普查工作,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特别是重度增生者,6年后约有1/4人发展为食管癌。因此,将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列为食管癌癌前期病变。调查表明,在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人群中,一半以上有头昏目眩,耳鸣耳聋,口咽发干,腰酸膝软,烦热盗汗等不适。这些症状,按中医理论分析,为肝肾阴虚的表现。于是,应用具有滋补肝肾作用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治疗,1年后正常或好转者达85%。可见,六味地黄丸对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确有明显疗效,对于预防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胃癌也为常见癌症,占消化道癌症的40~50%,好发于中老年,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夫。国内外学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10年随访观察发现,约有10%以上患者演变为胃癌。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正式列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患此病后,胃祜膜变薄,失去正常光泽和红润,胃液特别是胃酸分泌减少,表现为胃痛、食欲减退、口干、乏力等,迄今尚无较满意的药物可以治疗。因而,有人认为此病的病变是不可逆的;换而占之,是无法治愈的。然而,随着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中医治疗该病有了较好效果。按中医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不同类型。有的表现为胃部隐痛,食欲减退,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而干燥等,属胃阴不足型,应用中药石斛、沙参、麦冬、天花粉、山楂等滋养胃阴,可以取效。有的表现为胃部痛、餐后胃胀,受寒胃痛易发,纳少乏力,肠鸣便搪,舌质淡红等,属脾胃虚寒型,应用党参、白术、茯苓、广郁金等可以取效。此外,尚有少数属脾胃湿热、瘀血阻滞等型。通过中医的同病异治,治疗有效率可达80%以上,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起了重要作用。胃息肉也可能成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特别是胃多发性息肉(胃腔内长出几个息肉),息肉大于2厘米者,恶性变化的可能性更大。应用中医活血软坚法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原发性肝癌为“癌中之王”,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其发病原因未完全阐明。但大量事实表明,该病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肝癌病人80%合并肝硬化,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为原发性肝癌不属罕见。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癌发病率,较非携带者高20倍以上。这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脏反复损害,使肝细胞异常增生,最后可致癌变。中医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积累了大量经验,根据不同病情分别应用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治法,使不少病人恢复了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查出甲种胎儿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更大。甲胎蛋白为一种特殊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胚胎肝细胞。胎儿一旦出生,就不再继续产生这种蛋白质,所以称为胎儿蛋白。但当肝细胞癌变时可重新产生甲胎蛋白。如果在血清中查出每毫升中含400纳克以上,并持续1月以上,排除了其它原因后,就应考虑到患肝癌的可能性。所谓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是指每毫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在25~400纳克之间(正常人含量极微,在25纳克以下),并持续2周以上者。有人研究报告,1年后肝癌发生率可达12.99~44.06%。所以,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亦列为癌前期病变,属肝癌高危人群。而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予以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治疗,可使甲胎蛋白下降至正常,起到了阻断性治疗作用。由东北野生自然资源木鸡、核桃树皮等药物组成的复方木鸡冲剂,具有扶正和清热作用,也有较好的阻断性治疗功效。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在乳腺内可摸到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主要为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的结果,可演变为乳癌。治愈乳腺增生病可以降低乳癌发生。这个病中医称为“乳癖”,认为是因肝郁气滞,血液瘀阻而发病。应用中药柴胡、当归、娑罗子、路路通、川楝子、王不留行、桃仁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使肿块软化消散。

4.治疗白发 中医治疗白发的方法 篇四

中医专家给出以下方剂,治疗白发有奇效。

1、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熟地12克、白果5个、首乌9克、桑叶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生地15克、白薇15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地骨皮12克、桑寄生12克、青皮9克、香附12克、远志12克、夜交藤12克、合欢皮12克。水煎服,每晚一剂。

3、取黑芝麻洗净晒干,用文火炒熟,碾轧成粉,配入等量白糖,贮于瓶中早晚用温水调服二匙。

4、黑豆500克加盐少许,九蒸九晒后装瓶备用。每日二次,每次6克,经常食用。

5.中医怎么治疗耳聋 篇五

在外耳道前有一软骨凸起称为耳屏,如把耳屏比作小山,在耳屏前对应着两个山脚和山顶,自上而下于一条直线上排列着三个穴位,分别叫做耳门、听宫、听会。我们张嘴时三个穴位都会出现凹陷。按揉它们都有治疗耳鸣耳聋的作用。老年人每天可以用手指按揉它们,也可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上下搓擦,以发热为最佳的按揉程度。

指摩耳轮:

中医有介绍,“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双手握空拳,以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作推摩直至发红发热。再用两拇指、食指、中指屈蜷成钳子形状,夹捏外耳道做向前、后、左、右的提扯动作,整套动作做6次。

鸣天鼓:

两手掌心按住耳孔,食指放于中指上作弹击耳后枕部约20次。

振耳:

接上法,手掌置于耳上,一紧一松挤压耳部。先慢而有力,再作快速振颤。

黄蜂入洞:

将两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转动3次再骤然抽出,每次做3遍。

点穴:

按揉后枕部酸痛点及双侧风池穴,要有酸胀感。

猿猴摘果:

用手经头上提捏对侧耳尖各14次。

全耳腹背按摩:

6.中医怎样治疗近视 篇六

2.不要配戴领带,尽量给脖子宽松环境,衬衫领扣不要系上,这点很重要,是成败的关键。

3.尽量不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玩电脑。

辅助(可选其中几种练习):

1.站在某处,找一个比较远的树和一棵近一点的树,然后观察近处的树一会儿,再观察远处的树一会儿。这个方法有调节眼睛肌肉,放松的作用。观察的时候要尽量多看树的细节。

2.手掌搓热,捂在眼睛上,反复做,这样也是放松眼睛,而且很舒服,这个动作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3.双眼微闭,用双掌轻轻拍打双眼,因为手掌大,实际上额头和面部也一起被拍打了,此法还有美容的作用。

4.晚上,天上有星星的时候,就数星星,用眼睛去找星星,但不能老盯着一颗星星,这样眼睛会产生疲劳。

5.坐着或者站着,眼睛先平视前方,然后眼睛做上下左右运动,让眼珠尽力朝着每个方向拉伸,每个方向停留几秒就可以。我们近视后会发现眼睛都变形了,这个方法可以把我们的眼睛在调节回正常的形状,也有助于恢复眼睛的聚焦能力。

6.多眨眼睛,眨眼睛可以缓解眼睛疲劳,这个是随时都要做的。

7.每天用指节刮眼睛的眉毛和下眼框,刮的时候把痛点多刮一下,而且要慢慢的刮痛点,把它刮开。每次刮3分钟,每日三次,不但可以护眼,同时还可去除黑眼圈、防斑,防皱,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通:

借助现代高科技光子能量理疗仪器打通经络,利用高磁能量充惯经络、穴位,影响人体电流分布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使眼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在体内产生电流,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使血管扩张,促进眼周血液及淋巴循环,加快血流,消除栓塞,疏通经络淤堵,增加血液活力,只有气道通、血道通、谷道通、水道通,经络淤堵自然通,眼睛的气血供养充足,是真性近视康复的前提。

二清:(根本)清理淤堵是根本

依据近视发病机理运用“活血化瘀-扶正祛邪”局部疗法,采用多种天然名贵中草药提取精华。快速持续清理淤堵,化解淤堵,补充营养。让被清洁过的健康血液重新滋养眼部肌肉,从而让睫状肌、眼外肌等完成自我修复,从根本上恢复对眼睛的调节作用。这样从根本上上解决眼球内器官内外循环平衡,晶状体眼压变化正常,从而让眼球自然复位,眼轴恢复正常。这是解决真性近视康复的根本

三:训练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治疗近视需要激发人体阳气,主要靠运动训练。通过光明博士视觉训练,聚精会神,可调和气血,疏肝理气。通过聚精会神的五秒训练法,锻炼睫状肌等眼肌,从而达到内调外修的目的,恢复自我调节,身体训练和眼睛的训练好坏是真性近视的关键(病马治好后是好马,要变成骏马必须锻炼)

四:养护

真性近视作为世界性难题被攻克,但切不可大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正确的养护方法是视力稳定的重要保障。

隐形针灸眼罩康复芯片有多钟珍贵而神奇的宝石级原矿物质与多钟功能材料复配设计的组合物,富含二氧化硅、三氧化铝等主要成分,还有大量微量元素。芯片由纳米工艺加工,还采用了独特的材料复合技术,成型技术,热处理技术,超微孔等多项新技术集成。

7.中医治疗癫痫 篇七

1病症结合、标本兼治法治疗癫痫

癫痫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 (如发作期和休止期) , 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病理变化, 因此中医治癫痫以辨证论治为基本治则, 如明·王肯堂所云“所因不同, 治疗亦异, 如惊者安神, 痰者吐之, 火者清神”。痫证为患, 不外乎风、痰、火、瘀标证, 当以治标为要。痫证日久和在休止期应标本兼顾, 攻补兼施, 还应辨别病邪轻重缓急, 或以熄风清热化痰为重, 或以活血平肝, 滋补肝肾为重。至于癫痫日久正气亏乏、虚象明显者, 则应以培元扶正为重。在治疗手段方面, 不仅重视内科药物的系统治疗, 还应结合中西医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癫痫病治疗要中西医辨证相结合, 不同的痫证其临床表现不同, 疾病转归有别, 应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这样会更切合病情, 减少失误, 提高疗效。在中医辨证治疗上, 笔者的体会是, 应该在确立中医病名诊断的基础上重视证类诊断, 而诸如癫痫等的证类诊断仅是对多种类似证的一个概括, 对指导治疗极不全面。证类诊断是最基本的诊断, 要辨证出病性、病位病势和病机转化。同时一定要结合西医诊断和分类。中医依据症状诊断看来比较简单, 但是如果分不清痫病的证候特征, 把类似痫病的一些其他疾患定为痫病, 不但会对患者和家属带来许多的不利影响, 其治疗和预后也区别很大。

2醒神开窍定痫法治疗癫痫

癫痫神昏窍闭当以开窍法救急, 这是共识, 但如何开窍, 认识并不统一。有人主张芳香开窍, 有人主张豁痰开窍, 有人认为勿需要用开窍药, 而应以活血化痰通络为主。笔者的经验是遇痫发急症, 要针药并用, 中西医并举, 迅速止痫, 以保护脑髓神经免遭持续损害为目的。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至宝丹皆是常用之品。现在临床脑病科常用的中药如醒脑静、清开灵注射液, 皆可辨证应用于痫病的治疗, 特别是发作期的急救。

近年来, 随着中药的剂型改革和针灸治痫的广泛应用, 静脉给药清开灵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等的应用越来越大, 扩大了中药给药途径, 提高了临床疗效, 扩大了痫病急诊的中医用药和抢救手段。笔者认为癫痫病发作期, 无论病机如何, 是否意识丧失, 皆因清窍蒙蔽、元神失控而发病, 在救治过程中醒脑开窍是使脑神稳定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在临床上只要是属于痫病发作必先开窍, 除中药选用麝香、冰片、菖蒲、郁金等开窍之品外, 无论何种类型之发作、是否意识丧失, 安宫牛黄丸用之均无误。事实上, 在癫痫发作期, 无论何种类型, 只是窍闭程度深浅和邪扰部位之别, 因此均可应用此法, 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使窍闭者其窍早开。

3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痫

这种方法对于颅脑外伤, 或小儿难产、颅内出血所造成的癫痫更为适宜。癫痫发作时人体脏腑气血失去了平衡而发生紊乱。气机紊乱必然导致血流不畅, 因为气和血有密切的联系。气滞以为血流瘀阻, 血瘀以后气机更加不利。所以在治疗癫痫时, 尤其是治疗外伤性癫痫时, 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常用活血药物有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等。痫病日久, 久病入络, 有舌质紫暗者, 病在脑髓, 部位较深可用破血通络的药物。使用这些活血药时要注意, 妇女月经过多或妊娠期间禁用。 中医学有“久病多瘀”之说, 对于癫痫, 有瘀血症状者, 应用活血化瘀法当属无疑。但对于部分痫证, 有时瘀阻之象不明显, 但病久难愈, 用其他治法效不显著时, 也可配合使用活血通络治疗, 往往可收到较好疗效。 近10年来, 活血化瘀法在痫病治疗中已得到了普遍重视。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对其机理作了探讨。根据本人大量病例分析, 癫痫病血瘀证是客观存在的, 因虚致瘀是癫痫发作的主要病机之一。随着对癫痫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入, 运用活血化瘀通窍法治疗痫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学者认为该病为以瘀血为基本病理基础, 以痰瘀热结, 蒙蔽脑神为基本病机, 在治疗上应重在祛邪, 采用破血行瘀、通经活络为主要治疗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4化滞通腑、清热止痫法治疗癫痫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医所说的“食痫”、“热痫”, 食痫即由于饮食失节而诱发的癫痫病, 小儿痫病用此法者较多。癫痫发作时多数伴有胃肠道的症状, 如嗳气打嗝, 脘腹胀满, 纳呆厌食, 或反复呕吐, 或阵发性剧烈腹部疼痛。常用的消食化滞药物有山楂、槟榔、麦芽、鸡内金、神曲、莱菔子等。这些药物必须与祛风、化痰、镇惊、消热等方法同时应用才能取效。

近年来, 通腑法已成为脑病治疗大法之一。不少学者对通腑的作用机理、应用宜忌、临床疗效观察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 认为一可直折肝气之暴逆, 令“气复反”, 迅速截断血瘀脑络之病理环节, 使上壅之痰随气而化, 随火而降, 热结痰火消散, 病势自然缓解。其二, 推陈出新, 邪有出路, 硝黄同用, 可祛痰化瘀, 荡涤腑实, 使伏火风痰得以降除, 浊邪不得上扰脑神, 克服气血逆乱而防止内闭。因此在痫病发作期通腑法运用得当, 往往成为病情转归的决定因素。

关于通腑法的作用范围, 不论是发作期或休止期都可用通下法。且下之宜早不宜迟。若有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脉实则更是必用之证。临床上通腑至大便泻, 腑气通为度, 不宜过量, 同时还要根据正气之盛衰, 病机之兼夹, 灵活配伍化痰、平肝、活血、补益等法。

5祛痰止痫法治疗癫痫

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痫”, 也就是说痰是致痫之源, 故逐痰、豁痰是治疗癫痫很重要的方法。癫痫患者或是由于有形之痰闭阻肺络, 出现喉间痰声漉漉、口吐痰涎, 或者由于无形之痰蒙蔽脑窍而致意识不清, 神无所主、颠三倒四等精神症状。这些痰证有的是由于脾虚运化失职, 水湿所化的寒痰、湿痰为患。也有的是由于热邪炽盛, 炼液成痰, 形成热痰、燥痰所致。验之临床, 当根据患者痰邪性质不同, 分别选用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理气化痰、搜风化痰等法。

患者面色萎黄, 食纳不佳, 痰衡色白, 肠鸣泄泻, 更兼上述诸症者为湿痰。可用温化的药物如半夏、制南星、白附子等药, 以燥 湿化痰、被动 见解散痉。如果说见有痰证, 并有面目红赤, 口渴烦急, 大便干结等到热象时为热痰, 应选用清热化痰的瓜蒌、山头母、天竺黄、竹沥、青礞石、海浮石之类。

另外在痰热很重的时候, 多伴有大便干结、脘腹胀满, 舌苔厚腻等症状, 可以用攻下的方法 , 在清化痰热的药物中加大黄、槟榔以起通腑逐痰的作用, 使被动痰的效果更好。

临床上痫病日久, 痰瘀同病者颇为多见, 津凝为痰, 痰瘀互结, 痼结窍络, 因此痰瘀同治更为治痫常法。

6祛风解毒止痫法治疗癫痫

这种方法适用于因风邪而引起的癫痫。风邪有外风和内风的区别。外风多是指风寒或风湿之邪, 从口鼻或皮毛而入, 风邪阻于经络可以见到剧烈头痛、肢体麻木等症。内风则是由于肝阳上亢或阴虚内动、风挟痰浊瘀血上扰神明而引起癫痫抽搐。临床上发病迅猛, 变化迅速,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或出现全身强直抽搐, 摇头动肩, 口眼震颤, 肢体肌肉抖动, 或两眼上视或斜视, 头晕目眩、脉弦劲有力。外风宜疏散, 凡因风寒所致者可选用羌活、防风、藁本、细辛等药, 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头痛性癫痫。风湿外袭者, 可用菊花、蝉衣、蔓荆子、柴胡等。

内风宜平熄, 对于抽搐有力, 属于肝经实热动风的患者, 可用羚羊角粉、生石决明、钩藤、地龙等药, 不仅能熄风止痉而且可以清泄肝热。如果久病癫痫, 体质虚弱, 抽搐力小或有局限性发作者, 应选用止痉作用和缓的天麻、白蒺藜、僵蚕诸药。倘若频繁抽搐, 可用止痉作用大的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 以加强祛风通络的功效。

癫痫病机以肝肾不足, 气血两亏为本, 素有瘀血、痰浊内停, 而发病的直接动因为“内风”, 内风旋动直接影响癫痫的发病进展及缓解的过程。治疗在滋补肝肾、气血双补、化痰通络等法兼顾的基础上, 重点应在治疗“内风”。“内风”生于肝肾不足, 气血两亏, 而行在血脉之中, 为“血中之风”, 血中之风当散、当祛, 治疗当以“散血中之风”为首要大法。所以临床上在癫痫休止期除根据患者体质选用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以靖风动的药物外, 另多配合选用荆芥、防风、薄荷、生茜草等祛风药。

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所以祛风痫宜与养血、活血的药物同用, 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

7镇惊安神调气止痫法治疗癫痫

如因惊恐等精神情志过极而诱发的癫痫患者适用此法。惊则气乱, 恐则气下, 气血逆乱, 上犯脑髓, 情志过极, 心肝火盛, 邪热上扰则神不守舍而致心动抽搐。在癫痫发作时伴有惊叫, 惊惕不安, 肌肉跳动, 喜笑失常, 神魂不守, 平时胆怯易惊、躁动不安、少眠多梦, 可以用镇惊安神的药物。 属于实证的患者可以选用质地重的金石药及介类如灵磁石、琥珀、龙骨、牡蛎、朱砂等。应用时还须配一些清热泻火、平肝潜阳的药物, 则效果更好。如属于气血不足或肝阴亏损的患者, 可以用养心安神、柔肝敛神的办法, 选用炒枣仁、柏子仁、白芍、女贞子、远志、夜交藤、生地诸药。 情志发病, 其发在脑;情志为病, 其伤在脑。如因情志过极, 大怒发痫者, 可用行气泄郁的五磨饮;如果情志不畅、神志呆滞者, 可用行气解郁的逍遥散;胆火旺盛见烦躁目赤、耳鸣眩晕者, 可用丹栀逍遥散;心脾亏虚, 神不守舍者, 配合使用补益的方法。

8补肝肾、填精髓法治疗癫痫

中医学认为肾为天之本, 生髓主脑。凡是由于禀赋不足所引起的癫痫, 诸如原发性癫痫, 或由于遗传因素或是大脑先天性缺损所致者, 都可以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另外癫痫大多患者日久, 穷必及肾, 肝肾之间关系密切, 也可以常说的“肝肾同源”, 肾水不足则肝阴必然亏损, 肝肾两虚, 就可以形成虚风内动, 引起惊痫抽搐。如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癫痫总论》云“由阴火上逆, 而肝主之”, 所以补肾也可以养肝, 肝阴 (血) 充实, 肝风自可平息。常用的补肾药有熟地、何首乌、山萸肉、女贞子、鳖甲、紫河车、枸杞子、杜仲、五味子等。这些药物也经常是在癫痫的缓解期应用。在抽风频频发作时, 应该祛风、逐痰、清热、镇惊, 治其标证。待肝风平熄、痰热已清, 再用补肾养肝的药物, 缓治其本。由于癫痫为久病, 多难速愈, 在滋补肝肾时, 宜选用性平力缓之品, 以图守方徐图, 日久见功。

9健脾补气止痫法治疗癫痫

这种方法常在癫痫休止期使用。尤其患者见面色发黄、形体消瘦, 经常出汗, 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较为适用。或是轻微抽搐, 间隔时间较长, 局部肌肉抽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健脾益肾虽然不能直接祛风、化痰, 但中医认为培土可以抑木, 就是说脾胃强壮了, 可以抑制肝风的蠢动, 另外脾胃健旺了, 湿痰也可以减少。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健脾的药物后, 可以看到患者面色逐渐红润, 精神好转, 食量增加, 体质增强, 从而使癫痫的发作次数慢慢减少。常用的健脾药物有党参、黄芪、茯苓、白术、黄精、玉竹、山药、甘草等。

中焦脾胃功能失调是癫痫发病的病机要点之一。临床调理脾胃非常重要, 大凡临床治痫常用的益气、行气、降逆、化痰、消积、清热等法, 均有赖于中焦脾胃功能的调理。另外饮食调护也是中医治癫的重要内容, 临床不可小视。

补益法多用于痫病的休止期和急性期以虚证为主要表现者。其中以益气法和滋阴法运用较多, 且常与化痰、活血、通腑、熄风等法合用。如果发作期或病情发展发现脱证多以参附汤、独参汤急煎鼻饲或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等。

补虚之法在癫痫的治疗中可以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且多攻补兼施, 调补结合, 以平补、清补为补虚常法。

8.治疗闭经试试中医 篇八

病因及症状:该型闭经多由患者恣食油腻,导致痰浊内生或过食生冷,伤及脾胃而引起。此类闭经患者可伴有形体肥胖、面色浮黄、胸闷脘胀、乏味食少、嗜睡多寐、头晕头痛、带下量多而白滑、舌苔白腻、脉滑而沉等症状,可以使用加味苍术导痰汤进行治疗。

药方:茯苓、丹参、牛膝各12克,苍术、香附、枳壳、法半夏、当归各10克,甘草、制南星、生姜、陈皮各6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

功用: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苍术具有健脾除湿之功效,枳壳具有理气行滞之功效,制南星具有除痰之功效,生姜具有化痰温胃之功效,当归、丹参具有养血活血之功效,牛膝具有通经之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燥湿化痰、行滞通经的作用。

阴虚内热型闭经

病因及症状:该型闭经多因患者房事过度、耗损真阴,或在患热病、久病之后阴津耗伤,或心胃火炽、灼阴伤津,导致阴精不足而引起。此类闭经患者可伴有形体消瘦、头晕目眩、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颧红口干、腰酸膝软、心烦易怒、心悸失眠、时有耳鸣、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症状,可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进行治疗。

药方:生地、龟板、益母草各15克,山药、何首乌、女贞子、白芍、牛膝各12克,当归、陈皮各10克,丹皮、地骨皮各6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

功用:生地、何首乌、山药、女贞子具有滋肾益精之功效,丹皮、地骨皮具有凉血清热之功效,龟板具有滋阴潜阳之功效,当归、白芍具有养血柔肝之功效,牛膝具有益肝肾、引血下行之功效,益母草具有通经之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助运之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滋阴清热、养血通经的功效。若较重患者口干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麦冬、玄参。

脾胃虚弱型闭经

病因及症状:该型闭经多因患者饮食失节、饥饱失常、劳倦过度、忧思不解或误服汗下攻伐之药,导致脾胃虚弱而引起。此类闭经患者可伴有面色淡黄、倦怠乏力、口淡无味、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溏泻、面浮肢肿、小腹坠胀、白带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而弱等症状,可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

药方:党参、茯苓、牛膝、山药、当归、炒薏苡仁各12克,白术、白芍各10克,炙甘草、陈皮各6克,砂仁3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

功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砂仁、陈皮具有和胃助运之功效,山药具有补脾胃、益肺肾之功效,炒薏苡仁具有健脾除湿之功效,当归、白芍具有养血调经之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益气健脾、养血通经的功效。患者小腹坠胀的症状若较重或伴有子宫脱垂,可在此方中加入柴胡、炙升麻,或服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肾气不足型闭经

病因及症状:该型闭经多由患者先天不足、肾气不充或幼年多病、久病及肾,导致天癸不充、血海空虚而引起。此类闭经患者可伴有体质虚弱、面色苍白、眩晕耳鸣、腰脊酸楚、四肢无力、畏寒背冷、小便清长、小腹发凉、舌质淡而苔薄白、脉沉迟等症状,可使用右归饮加减进行治疗。

药方:熟地、覆盆子各15克,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当归、牛膝各12克,巴戟天、仙灵脾各10克,砂仁、肉桂、河车粉各3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用1剂,分2次服完。

功用:巴戟天、仙灵脾、肉桂、熟地、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具有温肾培元之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腰脊之功效,河车粉具有补肾生精血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行血之功效,牛膝具有补肝肾、引血下行之功效,砂仁具有理气之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温肾培元、调补冲任的功效。

肝郁气滞型闭经

病因及症状:该型闭经多因为患者情志抑郁或忧恚恼怒、七情内伤,导致肝失疏泄而引起。此类闭经患者可伴有面色苍黯、精神抑郁、两肋胀痛、连及少腹、胸闷不舒、经常叹息、两乳发胀、食少嗳气、舌质稍暗、舌苔薄白、脉弦等症状,可使用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

药方:丹参、鸡血藤各15克,当归、茯苓、牛膝各12克,柴胡、赤芍、白芍、白术、郁金各10克,香附、枳壳各6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

功用:柴胡、香附、郁金具有理气解郁之功效,当归、白芍具有养血柔肝之功效,丹参、赤芍、鸡血藤具有养血活血之功效,茯苓、白术具有健脾助运之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胸之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疏肝解郁、养血通经的功效。患者若伴有食欲差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焦三仙、内金。

瘀血阻滞型闭经

病因及症状:该型闭经多因患者经血行之不畅,结为瘀血或经行、产后余血未尽,同时外受风寒、内伤生冷,导致宿血凝滞而引起。此类闭经患者可伴有面色紫黯、小腹疼痛或有包块,按之痛甚、状如针刺、皮肤干燥、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等症状,可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

药方:当归、地黄各15克,赤芍、泽兰、牛膝各12克,桃仁、三棱、红花、川芎、元胡各6克,肉桂3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

功用:当归、赤芍、地黄、川芎具有养血行血之功效,红花、桃仁、元胡、泽兰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肉桂具有助血运行之功效,香附、三棱具有行气血之功效,牛膝具有引血下行之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活血理气、祛瘀通经的功效。患者疼痛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乳香、没药。患者腹部的包块若较大,可在此方中加入水蛭、虻虫、大黄。

寒湿凝滞型闭经

病因及症状:该型闭经多由患者在经期、产后摄养不慎,致使风寒之邪外袭于胞门,或在经期涉水、受凉、食生冷,致使寒湿之邪内侵而引起。此类闭经患者可伴有面色发青、小腹冷痛、得热痛减、肢冷畏寒、胸闷恶心、大便不实、白带量多而质稀薄、舌质淡苔白、脉沉紧等症状,可使用温经汤加减进行治疗。

药方:鸡血藤15克,当归、茯苓、炒薏苡仁各12克,法半夏10克,川芎、干姜、桂枝、香附、蔻仁、炒艾叶各6克,吴茱萸3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

功用:干姜、吴茱萸、艾叶、桂枝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效,茯苓、薏苡仁具有健脾除湿之功效,半夏具有燥湿降逆之功效,香附、蔻仁具有理气行血之功效,当归、川芎、鸡血藤具有养血行血之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温经散寒、除湿通经的功效。

9.中医治疗痛经偏方 篇九

【功能主治】主治痛经。

【偏方组成】当归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灵脂、元胡、香附、荔枝核、怀牛膝、川芎各12克,吴茱萸、肉桂、泽兰、红花、甘草各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每次于月经前5天开始用药,服至月经来潮时停服。连续服2~3个月经周期。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痛经患者140例,其中治愈135例,显效4例,无效1例。

温经散寒汤治痛经

【功能主治】温经化瘀,散寒止痛。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偏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紫石英20克,五灵脂12克,金玲子10克,葫芦巴6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用法用量】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加减】本方适宜于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如受寒重者,可加吴茱萸,桂枝之品;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

【病例验证】崔某,女,19 岁。暑月经行,不避生冷瓜果,寒湿伤中,凝滞胞脉,故经行腹痛,连及脘腹,泛哕干呕;经期延后,挟有紫黑血块,淋漓七、八日始净;舌质淡、苔白滑、舌尖边有紫黯瘀黑,脉沉弦。综合脉症,乃中州寒湿,影响胞脉所致的经迟痛经。应师法温经散寒汤之义。治宜温中、活血、通经:高良姜、制香附各9克、吴茱萸3克、小茴香6克、当归、川芎各9克、生蒲黄(包煎)9克、五灵脂9克、陈皮、白术、法半夏各9克、服三剂后,疼痛大减,经色转红,血块消失,药已中的,守方再服三剂。服后月经净,精神好转,食欲渐馨。嘱服艾附暖宫丸善后。按:暑月贪凉,寒湿伤中,中阳不振,浊阴用事,当血液下注血海,暗随其下,停滞胞脉,经行之时,乘机内发,而成经迟痛经之症,今取高良姜、制香附、吴茱萸、小茴香等温中行气,当归、川芎、失笑散等活血通络,故收立竿见影之效。

丹参芍药汤治痛经

【功能主治】蜕膜样痛经,症属寒凝胞宫、瘀阻不通,不通则痛。

【偏方组成】丹参、赤芍、乌药、香附、五灵脂、山楂、延胡索、木香、三棱、莪术各10克,吴茱萸3克,肉桂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白某,女,20 岁,未婚。自15岁月经初潮起,每次行经小腹部呈持续性剧痛,甚则肢冷汗出,泛恶呕吐,小腹腰背凉感,喜按喜暖,经期准,经量多,色紫有血块或如烂肉样片状物排出(曾作病理切片诊断为大片内膜组织),血块排出后痛减,血量亦渐减少,舌红有紫气,脉细弦。现月经将临,治当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脱膜散加味主之,服上药7剂后月经来潮,量较前减少,腹痛明显好转未呕吐。以后每于经前服上方,连续3个月经周期,痛经告愈。

★ 中医女性痛经的原因

★ 中医口苦是什么原因呢

★ 中医认为腋下多汗是什么原因

★ 经常痛经怎么办

★ 中医讲下半身胖的原因有哪些

★ 北京旅游解说导游词

★ 香港旅游解说导游词

★ 南怀瑾:解说《心经》

★ 中医范文

10.中医怎么治疗甲亢 篇十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主要用硫脲类的抗甲状腺药,如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和他巴陛唑、甲亢平。其它抗甲状腺药物如碳酸锂、过氯酸钾等已很少用。用药的适应证:①病情较轻、甲状腺较小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②年龄在20岁以下;③手术前准备;④甲状腺手术后复发且不能做同位素131碘治疗;⑤作为同位素131碘治疗的辅助治疗。

(3)甲状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毒性弥漫性中重度甲状腺肿,长期药物治疗无效;②甲状腺很大,有压迫症状;③胸骨后甲状腺;④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⑤毒性甲状腺腺瘤。

(4)同位素131碘治疗的适应证:①毒性弥漫性中度甲状腺肿,年龄在30岁以上;②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治疗无效;②不愿手术或手术后复发;④毒性甲状腺腺瘤。

11.中医治疗急症 篇十一

由于急性病对群众健康关系重大,所以能否有效地治疗急性病,是中医事业能否立足与发展之本。下面就几种临床常见的急性病阐述一下中医的特色疗法。

输尿管结石

患者,女,2010年7月20日以“左侧腰腹阵发性剧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妊娠26W”入院,器械检查提示“左输尿管上段9mm×7mm大小结石”,經抗炎、解痉治疗,依然剧痛阵发,遂邀中医会诊。予针灸治疗,取穴:肾俞、带脉、水道、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得气后接G6805-2型针灸仪,连续波,大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2分钟后患者疼痛开始缓解,15分钟后疼痛消失,继续留针30分钟。停用一切药物,1次/日针灸治疗,患者疼痛未再发,1周后尿道排出1枚绿豆大小异物,当天B超复查输尿管未见结石。《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输尿管结石的产生,多由湿热蕴结,酿而成石,堵塞尿路,气机不利,不通则痛。针刺肾俞、带脉可益肾驱邪,水道、足三里可清利湿热,三阴交、太冲可通络止痛。研究表明,泌尿系结石剧痛发作时针刺不仅可以镇痛,还可催结石下移。输尿管结石的西医治疗多以体外碎石、尿道取石、手术治疗为主,然而有些患者如孕妇、血小板减少症、高龄老人等,并不适用,有些农村、偏远地区也不一定有设备和条件,再者有些患者碎石后疼痛不一定能马上缓解,针灸有解痉、止痛、排石的作用,几乎无创伤,又无需大型设备,随时可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不完全性肠梗阻

患者,男,45岁,急性阑尾炎术后10小时,腹胀痛剧烈,恶心干呕,无排气排便,肠鸣音消失,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2009年8月21日晚8:00邀余会诊。视患者面赤,肤温灼热,腹胀满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乃阳明腑实证,予《伤寒论》大承气汤加味:芒硝30g(冲服),大黄30g(后下),厚朴15g,枳实15g,银花30g,黄芩30g,丹皮12g,皂角刺15g,2剂,1剂水煎服,1剂水煎冷却后灌肠。第2天上午患者家属告知:今凌晨1:00许排气后腹胀痛开始减轻。原方再进5剂后患者症状消失出院。吴瑭:“承气者,胃气也。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

胆总管蛔虫

患者,女,65岁,2005年9月4日就诊。述上腹阵发性剧痛1周。之前一直在当地乡卫生院住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现患者上腹疼痛甚剧,畏寒发热,体温38.2℃,舌红苔薄白,脉弦数,B超提示胆总管蛔虫,予《伤寒论》乌梅丸:乌梅15g,细辛6g,干姜6g,黄连12g,当归6g,制附片6g,川椒8g,桂枝6g,党参10g,黄柏10g,3剂,日1剂水煎服。1剂后患者痛止,3剂后排出一次性筷子大小蛔虫1条。胆总管蛔虫可参照中医蛔厥论治,《伤寒论·厥阴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方中重用乌梅,是用其味酸能制蛔,川椒、细辛味辛能驱蛔,黄柏、黄连味苦能下蛔,柯琴曾对该方的治蛔作用概括为:“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能下”。

急性扁桃体炎

患者,女,8岁,1995年4月12日就诊,述反复高热1周,曾用青霉素类、先锋类药物静滴,高热反复发作,刻诊视患者面红目赤,体温39.5℃,双扁桃体Ⅲ°肿大,追问病史,该患者扁桃体炎频繁发作,稍感风寒或稍食辛辣之物则发病,几乎每月1次,家长不胜其烦,此次发作持续时间最长,观患儿面红目赤,舌尖红起刺,苔薄白,脉数。风温之邪自口鼻而入,内通于肺,肺受温热之邪,上熏口咽,故咽痛。吴鞫通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训,创银翘散方。予《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银花10g,连翘10g,桔梗6g,薄荷4g(后下),竹叶4g,生甘草3g,荆芥4g,牛蒡子10g,苏叶4g,马勃8g(包煎),蝉衣4g。患儿服药1剂后半夜子时许热退,3剂后双扁桃体恢复正常大小。随访半年患儿扁桃体炎未再发。正如吴瑭所云:“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凑效。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病,治疗多以抗生素为主,由于现在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导致耐药菌增加,抵抗力下降,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治疗不仅疗效明显,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抵抗力,很多患儿经过中医治疗后,发病次数大大减少,结束了“愈发愈治,愈治愈发”的恶性循环。

12.中医治疗乳腺癌 篇十二

乳岩:多发于40岁~60岁妇女, 常无意中发现肿块, 逐渐长大, 按压不痛, 肿块质地坚硬如石, 表面高低不平, 边缘不规整, 常与皮肤粘连, 活动度差, 患侧淋巴结肿大。

《医宗金鉴》乳岩由肝脾两伤凝气血结而成。《医林改错》亦曰:肚腹结块者必有之血。《疡科心得集》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痰、血、浊气凝滞而成。《外科正宗》:“忧郁伤肝, 思虑伤脾”, 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湿, 聚痰成核。

临床可见:多数肿瘤患者都有抑郁或强烈的情志刺激史, 气滞而血瘀, 乳腺癌与情志关系密切, 气行则血行, 气滞而血瘀。

治疗以活血化瘀, 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瓜蒌、贝母、半夏、南星、生牡蛎、山慈姑、红花、桃仁、莪术。

手术后:当以益气、活血、解毒。

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

活血:桃仁、红花、莪术、鸡血藤、三七参等。

解毒:半枝莲、苦参、白花蛇舌草等。

13.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篇十三

湿疹的治疗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常用的有抗组织胺药、镇静安定剂。对急性期可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作静脉封闭。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

局部疗法

对症选用适当的剂型,外用药物应根据需要及皮疹特点,选用清洁、止痒、抗菌、抗炎、收敛及角质促成剂等。

急性湿疹 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作冷湿敷,当渗液减少后可选用含有皮质类固醇的霜膏和湿敷交替使用。

亚急性湿疹 一般常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含有皮质类固醇的乳剂和糊剂等。为了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在前述药物中加入新霉素等抗生素。

14.失眠治疗中医的方法 篇十四

一、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标本兼治

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的原理,主要是从根相上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原则,辅以疏通经络,养心安神,清热祛火,健脾益肾,舒肝理气的方法,来增强失眠抑郁症患者大脑细胞微循环,改善大脑的血氧代谢,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二、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疗效稳定

治失眠抑郁症采用中医疗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疗效显着、稳定,无副作用,且愈后不易复发,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另一方面,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免疫双向调节大脑兴奋、抑郁、既能抑制白细胞介素干扰神经介质的合成及代谢。又能保护神经冲动正常的传导和传递。这是治疗精神障碍的一个突破。

15.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篇十五

1 西医治疗肿瘤的缺陷

常规治疗形式主义严重, 缺乏治疗的针对性。临床上常可见到, 几乎所有手术后的肿瘤患者都要经历一段放疗或化疗或放化疗, 以此作为辅助治疗, 目的是杀灭术后残存的癌细胞, 好象是更保险一些, 这对医者或是患者都从情感上、愿望上早已习以为常, 约定俗成, 就广泛运用。殊不知, 除乳腺癌、结肠癌等少部分肿瘤经辅助化疗后, 可降低其5年复发率和死亡外, 绝大多数肿瘤的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其预后。这样, 非但没有良好作用, 还极可能产生一些副反应和并发症, 徒受放化疗之苦。对于一些已无法行根治切除术且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 临床运用放疗、化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延长一些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然而, 除了乳腺癌能预测化疗的疗效外, 对于绝大多数肿瘤来说难以较准确预测某一患者对某一疗法的反应情况。临床发现, 确有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 无论是否经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是否有效, 其生存期并未明显延长, 甚至因过度强化的治疗而变症并发, 使生存期缩短。现代医学尽管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成绩突出, 但也暴露出了以上诸多缺陷, 这些缺陷的弥补正是中医药的独到优势所在, 也正是博四、中医治疗肿瘤的新模式。大精深的传统医药新世纪施展优势的广阔天地。

2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医药学对本病有着十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历代观察积累了数百张煎服方剂和肿瘤外治经验与方法, 民间也积累了大量的单方验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理气、养阴生津、软坚散结等治法至今仍在肿瘤临床治疗上广泛运用, 并且愈来愈证实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 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西医术后辅助疗法的不足。

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特的诊疗方法与临床疗效, 主要可概括为:

2.1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

主要是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改善患者症状, 稳定瘤体, 达到“带瘤生存”, 而不是或很少是直接杀灭癌细胞。因此。瘤体的缩小或改变较缓慢。其有效病例的疗效特点与西医治疗的最大差别是前者瘤体缩小不明显或较缓慢, 但是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较高, 总的生存期延长, 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稳定病灶、增强体质, 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 使患者顺利接受各种治疗。陕西省中医医院著名老中医谢远明采用加味一贯煎治疗肺癌106例, 总有效率56.6%[2];有报道使用清消养正颗粒治疗消化道肿瘤60例, 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改善率实验组为96.67%, 对照组为46.67%, 生存期延长, 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提示:应用清消养正颗粒治疗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3]。张亚密, 王希胜, 高玉梅, 使用清瘀扶正汤治疗中晚期胃癌30例, 采用自拟清瘀扶正汤 (黄芪、白芍、元胡、草果、乌贼骨等) 和化疗 (EPA方案、小剂量CF方案)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刘铁成等将7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0例接受抗癌平丸联合FED方案化疗, 对照组36例只接受FED方案化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睡眠、食欲及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但两组近期疗效与毒性反应差异不显著, 得出结论:抗癌平丸能改善睡眠、增强食欲、缓解体质量下降,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5]。刘丹等将72例经细胞或病理学确诊的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 (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丹+NP方案) 及西医组 (单纯NP方案)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体瘤疠灶、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积分, 结果西医组和中西医组的完全缓解 (CR) 均为0, 部分缓解 (PR) 分别为35.29%和28.95%, 稳定 (SD) 分别为47.06%和60.53%, 进展 (PD) 分别为17.65%和10.52%, 两组有效率 (CR+PR) 与控制率 (CR+PR+SD) 比较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P>0.05;而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中西医组较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得出结论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丹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 较之单纯NP方案疗效为好[6]。唐静雯师从郑玉玲、杨峰教授, 运用生血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例, 并与单纯化疗26例做对照观察, 治疗组由于采用生血解毒汤配合化疗治疗, 多数患者生活质量保持良好, 40.0%的患者卡氏评分提高, 而对照组仅有15.4%的患者卡氏评分提高。两组对比, 经卡方检验, χ2=5.60, P<0.05,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

2.2 增效减毒

与放化疗结合治疗肿瘤患者, 明显减少其毒副反应发生率;杨树明等将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 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服用中药参芪六味地黄汤, 结果显示参芪六味地黄汤加放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的近期疗效, 减轻毒副反应[8]。郭洪斌等将恶性肿瘤患者596例, 分为A组 (应用黄芪+化疗) 312例, B组 (单纯应用化疗) 284例。A组化疗前2~4d起到化疗周期结束后5~7d应用黄芪注射液30~40m L/d静脉滴注;B组单纯应用化疗, 化疗后抽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HB、WBC、PLT、ALT、AST、BUN、Cr、CK-MB、CD3、CD4、CD8, 比较胃肠道毒性。结果显示A组HB、WBC、PLT、ALT、AST、Cr、CK-MB及胃肠道毒性发生率、程度低于B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CD3+、CD4+、CD8+、虽然两组都下降, 但是A组下降轻微, 有统计学意义。得出化疗中应用黄芪可提高免疫功能, 增加疗效, 减轻毒副作用[9]。黄莉等将6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予顺铂加康艾, B组单用顺铂, 予腹腔内注入, 每周1次, 连续4周, 再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顺铂加康艾组腹腔内给药有效率较单用顺铂组有显著提高, 两组治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另外, 加用康艾组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较单药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得出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水在提高了临床疗效的同时, 能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10]。何建平, 徐建辉, 任莉, 易成等, 使用康莱特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疗效不同。其中对肺癌、乳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66.6%, 2例淋巴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均无效。康莱特联合顺铂胸腔给药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 (35.0%) , 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 亦无心、肝、肾毒性[11]。廖国清王红梅等将28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2组, 每组144例。治疗组使用NP方案 (诺维本+顺铂) +康莱特注射液200mL, 每天1次, 连用20d;对照组:单用NP方案。完成2周期后作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44.4%, 对照组33.3%,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血液毒副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化疗后较化疗前比较, CD3比例略有上升, CD4和CD4/CD8明显上升, CD8明显下降 (均P<0.05) 。得出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的毒副反应,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2]。

2.3 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吴继萍等对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 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 治疗组给予复方红藤颗粒 (组方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 加用红藤、黄芪等药物组成) 。结果显示:治疗组免疫功能提高, 总有效率83.3%, 显著优于对照组[13]。吴玉泉等用复方抗瘤冲剂 (黄芪、生晒参、白花蛇舌草、三七、赤芍、土茯苓、冬虫草、拳参、姜半夏、枳壳、神曲等近20种药物) 治疗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21例。化疗2个疗程 (6周) 结束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 有效率100%[14]。姜初明等将10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药加化疗) 54例, 对照组 (单纯化疗) 47例, 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益肾中药 (生黄芪、紫丹参、猪苓、茯苓、枸杞子、女贞子、仙灵脾、半枝莲、炙鳖甲、生薏苡仁、红枣) , 并随证加减。观察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5]。罗长义以益气养阴方 (生黄芪、北沙参、生白术、天门冬) 为主治疗化疗后晚期肺癌30例, 酌情配伍清热解毒 (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 和软坚散结 (夏枯草、生牡蛎、海藻、瓜蒌皮) 药物, 3个月后免疫指标测定好转[16]。张明等报道, 康莱特注射液 (中药薏苡仁制剂) 单用治疗放、化疗后晚期实体瘤患者32例, 总有效率78.1%。经动物实验证实, 该药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减低放、化疗的副作用, 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17]。刘景田等发现中药多糖对红细胞免疫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如地黄多糖是通过影响荷瘤小鼠的免疫监视系统, 特别是T淋巴细胞功能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茯苓多糖及猪苓多糖可以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香菇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及冬虫夏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亦可作为肿瘤化、放疗的辅助用药[18]。

2.4 具有抑制癌基因转录和癌蛋白表达及抗细胞突变、促进肿瘤凋亡与良性分化的作用

索晴等采用MTT法检测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后的含药血清对肉瘤细胞 (S180) 和肝癌细胞 (H22) 增殖的抑制作用,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用药后两种癌细胞的P-糖蛋白 (P-gp) 的表达。结果:当归可提高黄药子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率, 同时可降低P-gp的表达。结论显示黄药子配伍当归后可能通过降低P-gp的表达增加黄药子的抗肿瘤作用[19]。黄金玲, 蔡横, 顾武军, 用ICR小鼠建立S180和EAC移植瘤模型, 分别观察加味小陷胸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与荷瘤生存时间的影响;用MTT法检测其对人胃癌SGC-7901及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显示加味小陷胸汤 (40g·kg-1、80g·kg-1) 对小鼠S180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4.70%和51.12%, 对荷EAC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3.47%和53.26%;加味小陷胸汤 (1.0~4.0mg/mL) 对人胃癌SGC-7901、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得出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具有抗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EAC及人胃癌SGC-7901、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作用[20]。杨传标等, 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和湿热证模型, 设正常对照组, 肝癌脾虚证模型组, 肝癌湿热证模型组, 肝癌脾虚证治疗组, 肝癌湿热证治疗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和肝癌湿热证治疗组各鼠给予健脾康复方治疗。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GF-ⅡmRNA表达, 观察健脾康复方对IGF-Ⅱ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肝癌脾虚证和肝癌湿热证模型组IGF-Ⅱm 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肝癌脾虚证治疗组IGF-Ⅱm RNA表达显著低于肝癌脾虚证模型组 (P<0.05) , 肝癌湿热证治疗组IGF-Ⅱm 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 (P>0.05) 。得出结论: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IGF-Ⅱm 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21]。杨传标等采用1, 2-二甲基肼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大肠癌模型, 观察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TERTmRNA表达及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原位杂交法检测大肠组织TERT mRNA表达。结果: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TERT mRNA阳性表达率为33.3%, 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的75% (P<0.05) 。实验结束时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体质量高于模型对照组 (P<0.01) 和希罗达对照组 (P<0.01) , 健脾康复丸低剂量组体质量也高于模型对照组 (P<0.01) 。结论:健脾康复丸能够抑制大鼠大肠癌TERTm R NA表达, 并能防止大肠癌大鼠体质量下降[22]。裘维焰建立小鼠Hep A和S180肉瘤动物模型, 造模动物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环磷酰胺 (CTX) 组、四君子汤、r IL-2组、四君子汤+r IL-2组、IFN-γ组、四君子汤+IFN-γ组, 另设正常小鼠组。连续用药10d, 计算抑瘤率, 摘取脾脏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两者合用能明显提高抑瘤率, 并能不同程度的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IL-2、IFN和NK细胞活性。结论:四君子汤能有效增强生物反应调节因子 (IL-2和IFN-γ) 的抗肿瘤活性[23]。熊丽等,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TDHGG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肿瘤细胞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直线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大、中、小剂量处理组;肝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9%、18.1%、5.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中G0/G1期细胞数增加, 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结论:TDHGG含药血清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 并可干扰肝癌细胞增殖周期, 诱导肝癌细胞凋亡[24]。金国梁等采用注射己烯雌酚和黄体酮进行子宫肌瘤造模, 对造模大鼠分别给予消颗粒、桂枝茯苓胶囊和三苯氧胺, 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子宫大体解剖形态学和光镜下病理形态改变, 并检测血清免疫因子IL-2、TNF-α水平及抗细胞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大鼠均出现较明显的子宫平滑肌瘤样改变, 消颗粒各剂量组大鼠子宫肌瘤样增生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模型组相比, 其血清IL-2水平升高 (P<0.01或P<0.05) , TNF-α水平 (P<0.01) 降低, 尤以消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在细胞凋亡调控方面, , 尚能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 与模型组相比, ,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 。结论:消颗粒对于大鼠实验性子宫肌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调整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防治子宫肌瘤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25]。李彦博等, 血道转移实验为小鼠经尾静脉接种H22肝癌细胞悬液, 观察荷瘤小鼠的肺部转移瘤生长情况;淋巴道转移实验以腹水型肝癌H22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 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小鼠免疫器官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方组的肺部转移结节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并且可明显改善化疗对机体的免疫损伤。结论:益气养阴方对H22腹水型肝癌血道及淋巴道两种转移途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6]。张彦, 对39例肝癌疼痛患者采用莲莪止痛方 (柴胡、半枝莲、莪术、丹参、郁金等) 口服, 配合金香散结膏外贴治疗, 7d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有效率为83.6%。提示:本方法可以缓解肝癌疼痛,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7]。

3 结语

16.初夏惹“火” 中医治疗 篇十六

“火”到底是什么呢?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分析上火虚实,针对用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上火症状的解决方案

喉干嗓哑时: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时: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有疗效。

口长水泡时: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临睡前洗好脸,挤点眼药膏涂在口唇疼痛处,翌日疼痛就会减轻,继续敷用几天,可使疼痛消失。

鼻塞难通时: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右手撑住右后颈,掌根靠近耳垂,托起头部,面向右侧,肘关节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远越好。由于经络的舒展作用,少则十几秒,多则几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气。如右侧鼻塞,可以相反动作治之。两侧同时鼻塞,可先后轮换动作治之。

“去火”:选药有讲究

常见上火症状有“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种,因此,降火选药也当对症。

“吃不进”,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成人可选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受不了”,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拉不出”,是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甚至带黄。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另外还有“虚火”,也就是阴虚而热,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咽干舌燥,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干咳气短,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潮热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此时,可对症选服知柏地黄丸等药。

嘴唇干裂

推荐:黄瓜猕猴桃汁

做法:黄瓜200克、猕猴桃30克、凉开水200毫升、蜂蜜两小匙。黄瓜洗净去籽,留皮切成小块,猕猴桃去皮切块,一起放入榨汁机,加入凉开水搅拌,倒出加入蜂蜜于餐前一小时饮用。

点评:黄瓜性甘凉,能入脾胃经,能清热解毒、利水。可治疗身热、烦渴、咽喉肿痛。而猕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肾和胃经,功能解热止渴,所以两种合用能润口唇。其他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如西红柿、柚子等。提醒:嘴唇干千万别用舌头舔,那样只会更干。

皮肤干痒

推荐:红薯炒乳瓜(幼嫩黄瓜)

做法:红薯300克、乳瓜100克、香菜叶、葱段、蒜末。红薯、乳瓜切成块;油四成热时放入蒜末、葱段,倒入红薯块煸炒五成熟时再放入乳瓜炒匀,加入适量清水、盐、鸡精,汤汁收干即可。

点评:红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及铁等,其性甘平无毒,能补虚健脾强肾,而嫩黄瓜也含有大量维生素,所以对皮肤有一定的好处。提醒:皮肤痒时不要使劲挠,挠破了容易感染。

头发干枯

推荐:蜜枣核桃羹

做法:蜜枣25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适量。将蜜枣去核,洗净,沥干水分;与核桃仁、白糖一起下锅小火炖煮;待汤羹黏稠、核桃绵软即可关火食用。此甜汤滋补肝肾、润肺生津、养血润发。

点评:核桃性甘温,能入肾肝肺经,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黑须发、久服可以让皮肤细腻光滑。而蜜枣能补肺润燥,所以对头发好处较多。此外,其他坚果、鱼类和粗粮对头发也有很多好处。提醒:尽量不用吹风机吹头发,以免更干。

鼻子出血

推荐:水果西米露

做法:西米洗净后,倒入沸水中;煮到西米半透明,把西米和热水隔开;再煮一锅沸水,将煮到半透明的西米倒入沸水中煮,直到全透明,将沸水都倒去;煮一小锅牛奶并加少许糖;将西米倒进牛奶中煮至开锅;将煮好的西米牛奶晾凉,加入水果丁,即可。

点评:采用一些清凉的水果如梨、橘子、苹果、猕猴桃、香蕉清解燥热,加上西米和牛奶补养脾胃,是夏季调理的好方法。吃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可有效缓解。提醒:不要一次大量喝冷饮,以防伤肠胃。

其他去火方法

饮茶可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清热降火,润喉解渴,少睡益思;饮茶可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人体健康素质;饮茶可促进食物吸收和新陈代谢,可提高人体矿物质水平,可调节人体糖代谢治疗糖尿病;饮茶可利尿,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饮茶可防止衰老,防治冠心病;饮茶可明目、消炎、解毒、降胃火、抵抗放射性伤害及抗癌作用。其中以品铁观音和绿茶的效果最好。

17.中医怎么治疗射精障碍 篇十七

2、龙眼肉、黄芪、当归、甘草、远志、枣仁、人参、白术还有木香,清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每天一剂药,分为两次服用。这道早泄的中药方主要具有健脾补心的作用,所以对于治疗那些由于心脾虚损导致的早泄有着很好的疗效。

3、取出人参和茶叶,然后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然后用水煎服,每天一次,并且分为两次服用。这个药方具有补气以及补阳的效果,对于治疗肾阳不足有着很好的效果。

18.中医怎么治疗肝病 篇十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退黄,主治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偏方组成】茵陈15~3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5~30克,败酱草15~30克,陈皮10克,车前草15~30克,生大黄3~6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隔日1剂,继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病例验证】治疗67例中,男 41,女2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大多在20~40岁之间。病程10天以内者62例,11~20天者4例,21天以上1例。辨证分型:热重于湿者49例,湿重于热者18例。黄疸指数最低为9单位,最高为50单位;谷丙转氨酶最低124单位(医院正常值为40单位),最高为1234单位。治疗 67例,其中痊愈(服药20~30剂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66例,无效1例。治愈病例经过三个月以上的随访,两次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黄芪女贞子治肝炎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强肝解毒。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女贞杞、灵芝、太子参各15克,陈皮14克,蒲公英40克,蛇舌草、蚤休各20克,丹参、生甘草各5克,茯苓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尿黄或血清胆红素偏高者,加茵陈;恶心纳差,苔白腻者,加苍术、姜半夏;畏寒肢冷,胃脘冷感者,加附片、干姜、桂枝;轻度腹水,下肢浮肿者,加泽泻、益母草;舌质有瘀点,肝区时有掐痛者,加延胡、桃仁。

【病例验证】张某,46岁,工人。患肝病十余年。门诊症见:面色皓白,形寒肢冷,上腹部冷痛,喜温恶寒,四肢乏力,纳差便溏,眠差多梦,时有恶心。化验报告:ALT波动在 120IU/L左右,血清胆红素波动在30mol/L左右,A/Gl.0时,有倒置。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弱。用本方加附子、苍术、姜夏、茵陈、砂仁等治疗三个月症状稳定,ALT虽偶有升高,但升高后稳步下降,临床症状消失,一年来未见复发。

寄生桑椹治肝炎

【功能主治】补肾益肝。主治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寄生、桑葚子、韭菜子各20克,生地、熟地、鹿轱菜杞、甘菊花、腊树子、补骨脂各15克,北五味杞、山萸肉、薯蓣、泽泻、茯苓、丹皮各10克,枸杞子30克。

【用法用量】研末,制成蜜丸,每丸9克,每日2~3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乙型肝炎106例,用3~5个月,其中治愈64例,好转36例,无效b例,总有效率为94.34%。

泽兰郁金治肝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

【偏方组成】泽兰、郁金、丹参、桃仁各巧克,虎杖、白茅根各20克,桅子、贯众各12克,生大黄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黄疸重者,加茵陈、金钱草;若纳差者,加草豆蔻、焦山楂、神曲、麦芽;若恶心者,加藿香、竹茹;若腹胀者,加莱菔子、佛手、厚朴;若肝脾肿大者,加三棱、莪术、鳖甲、牡砺。

19.中医治疗牛外科黄肿 篇十九

1 方药及用法

(1) 用75%酒精将患部擦洗净, 取狼毒100 g捣碎, 与白酒100 g混匀, 敷于患处, 每日1次, 最多3次可痊愈。 (2) 如有黄水, 可先在患部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进行无菌穿刺, 放出黄水, 再取陈石灰250 g, 桐油300 g, 混匀, 敷在患部, 每日1次, 连用3~4天。

2 典型病例

2002年, 兴隆乡涟江村宋某的1头水牛, 颈部有鸡蛋大小的肿胀物, 触摸发热、硬肿。曾用西医治疗3天无效, 发展至小碗口大。笔者采用方剂1连用2天, 肿胀消失, 最后加固治疗1天, 痊愈。

3 体会

3.1 牛外科黄肿采用西医疗法花费较大。采用中药方剂效果好、经济。黄肿初期用方法1即可, 方法2一般在有黄水时使用。

3.2 狼毒有散结、杀虫功能, 有毒, 临床上一般外用, 使用时如果用手敷, 必须戴上胶手套。陈石灰可敛伤止血, 桐油柔润创面、保护肌肤。

20.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头痛 篇二十

一、外感头痛:

1.风寒侵袭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反复发作、疼痛连及项背、遇风疼痛加剧、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疏散风寒的原则,可选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羌活、白芷各12克,川芎、荆芥、防风各9克,细辛、薄荷、甘草各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患者若有头顶部疼痛、干呕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吴茱萸、半夏各9克。

2.风热上扰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部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疏风清热的原则,可选用芎芷石膏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生石膏30克,黄芩15克,白芷12克,川芎、菊花、山桅各9克,薄荷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患者舌红少津、口干渴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石斛、天花粉各15克,知母12克。患者若有口鼻生疮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大黄9克(后下),黄连3克。

3.风湿阻滞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祛风胜湿的原则,可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蔓荆子、藁本各12克,羌活、独活、川芎、防风各9克,甘草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患者胸闷纳呆、便溏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苍术、枳壳各12克,厚朴、陈皮各9克。患者若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半夏9克、生姜5片。

二、内伤头痛:

1.肝阳上亢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胁痛、面红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平肝潜阳的原则,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方药组成是:夜交藤、石决明、牡蛎、龙骨各30克,黄芩、钩藤、茯神各15克,杜仲、桑寄生、牛膝、天麻各12克,山栀9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患者若有头痛朝轻暮重或遇劳加剧、脉弦细、舌红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何首乌15克,生地、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各12克。患者头痛、胁痛、面红口苦、舌苔黄的症状若较重,并有便秘、溲赤、脉弦数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夏枯草、郁金各12克,龙胆草9克。

2.肝肾阴虚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且有发空感、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滋养肝肾的原则,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其方药组成是:淮山药15克,熟地、杜仲、枸杞子、当归各12克,山茱萸、人参各9克,炙甘草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患者若有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附子9克(先煎)、肉桂6克。

3.血虚失养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白、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养血调血的原则,可选用四物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白芍15克,生地、当归、蔓荆子、黄芩各12克,川芎10克,菊花9克,甘草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患者若有汗出气短、畏风怕冷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芪15克,党参12克,细辛6克。患者若有头晕耳鸣、虚烦少寐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何首乌15克,枸杞子、黄精、酸枣仁各12克。

4.痰浊内停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化痰降浊的原则,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白术、茯苓、白蒺藜各15克,天麻、蔓荆子各12克,半夏、陈皮各9克,厚朴、甘草各6克,大枣7枚,生姜3片。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患者若有口苦、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的症状,可去掉此方中的白术,加入黄芩12克、竹茹、枳实各9克。

5.瘀血阻络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长期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质紫、舌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有头部外伤史的人也可发生此型头痛。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活血化瘀的原则,可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川芎、菖蒲、郁金、赤芍各12克,桃仁、红花、白芷各9克,细辛6克,麝香3克,生姜3片,葱白2根。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患者头痛的症状若很剧烈,可在此方中加入全蝎3克、蜈蚣2条、地鳖虫9克。患者若有头晕、健忘、少寐多梦的症状,可去掉此方中的麝香,加入何首乌15克、枸杞子、熟地、酸枣仁各12克。

上一篇:大班母亲节活动教案下一篇: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