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13篇)
1.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 篇一
乡镇财政工作调研报告两篇
乡镇财政工作调研报告 1
一、乡镇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现行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就 xx 县目前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主要依赖于县级财政监督部门,乡镇财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工作,没有或者很少主动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体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乡镇财政部门自主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主动监督意识不强,存在等靠望思想。
大部分乡镇财政所认为财政监督是县监督局的事情,主观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开展监督检查阻力大。
由于 xx 县财政所“人、才、物”归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遵从地方政府的旨意,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不能展开手脚开展监督检查。
3、执法主体不明,处理落实力度薄弱。
由于财政所是乡镇的一家事业单位,不属于一级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力,往往查出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落实,大多数只能是不了了之。
4、检查程序不规范,监督检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
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乡镇财政监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再加上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在执行财政监督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有力的执法依据,实行财政监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乡镇财政体制已由原来的一级财政改为“乡财县管乡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不再核算税收收入,除镇政府和财政所,其他部门全部垂直上划。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和非税收入,而乡镇政府及财政部门都没有收费及罚没等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所赋予的职能,大部分是地方企业上交及上级专项补助等自筹收入,从严格上讲,只能属于自筹收入,而且收入来源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给监督检查也增加了难
度。
2、乡镇财政收入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是部分收入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合法性:如部分乡镇政府和村组织存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少数部门存在乱收费现象等。
3、乡镇财政收入财政监督检查的重点是:
如何规范乡镇收入形式,严禁乱收费行为,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的监督,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难点是:村级收入管理不规范,没有真正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对乡镇政府和村组织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督促整改及处理处罚力度不够。
(三)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1、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
就 xx 县而言,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实行“乡财县管”和“国库授权支付”模式。对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编制部门预算,对村级转移支付支出编制公共支出预算。
2、乡镇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由于乡镇项目资金存在不确定性,一般很难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畴。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严肃性,部门预算也仅仅是规范了财政预算内支出,而预算外支出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上都不严格,部门预算改革普遍是了于形式,缺乏严密性。
(四)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与类别,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xx 县乡镇财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部门预算支出:是指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的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2)村级补助支出:是指村级转移支付和取消农业税后农业税附加。
(3)专项资金支出:包括各类惠农补贴资金、民政优抚资金及项目资金等。
(4)“以钱养事”支出:指对以钱养事单位的补助支出。
2、违纪违规的主要形式是:串用资金科目,不严格按照科目支出类型使用财政资金,存在挤占、挪用部分项目资金现象,有的地方还存在用下年度资金弥补上年度资金缺口现象,形成寅吃卯粮状况。
(五)乡镇财政如何开展财务、会计、资产和绩效监督,重点是什么。
1、转变观念,强化监管意识。
乡镇财政部门要增强大财政监督意识,要把加强财政监督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范畴,要争取财政监督的主动性、经常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重点检查工作。
2、发挥优势,探索监管思路。
一是要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二是要完善乡镇财政监督队伍建设;
三是要明确乡镇财政监督职能和完善监督机构设置;
四是要增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权力;四是要理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体制;五是要保障乡镇财政财政监督工作经费。
3、上下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上级财政监督部门要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建立日常监督检查的考核检查和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要建立财政监督情况上报和重点违纪违规情况预警防空防控机制,要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合力。
4、齐抓共管,开创监管局面。
财政监督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级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要积极营造大财政监督氛围,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六)实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新情况、新问题,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是什么。
1、“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乡财县管”主要是管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管理难到位,对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缺乏力度;“村财乡管”主要是管帐,对资金和资产管理难到位,综合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不够。
(2)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缺乏力度,白纸条入帐、现金余额过大现象普遍。
(3)会计执法环境不优,农村的公共支出往往都无法提供规范的原始发票,支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
2、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主要有:
(1)编制和申报虚假或重复申报项目套取项目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2)挤占、截留或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公用经费支出;
(3)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两委”存在人人手里有钱、人人用钱现象;
(4)以钱养事项目不清,明是养事,实是养人。
二、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制度:
由县财政监督机构派出财政监督专员驻乡镇或区域负责辖区财政监督日常工作,履行财
政监督职责,执行上级重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任务。
(二)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和执法程序。
(三)明确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和内容。
(四)建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效能考核和评价机制,注重绩效评价。
(五)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力度,赋予必要的执法权力。
(六)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队伍自身建设,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考核考评和异地交流机制,实行再监督。
(七)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统一的乡镇财政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乡镇财政队伍的管理和工作指导,便于乡镇财政干部的异地交流,有利于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财政工作调研报告 2
为了解乡镇财政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我们采取书面调查、典型分析、分片座谈的方式,对我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行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
我县乡镇财政改革按区域设置一乡一所,人员每所 1—3 人,实行当地政府与县级财政部门双重管理,每乡镇都有办公住房。实施“划分税种,核定基数,全额解缴,超收分成,自求平衡”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乡镇财政运行管理总体上是好的。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划分了乡镇财政收入范围。烟叶特产税按政府文件实行超任务奖,农村税费改革缺口由县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二)界定了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范围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公用经费、公费医疗支出、民政优抚支出、抢险救灾支出、支农支出及生产经济建设等支出。
(三)保证了乡镇机构正常运转。我县财政供给人员达 18000 多人,属全省最多的县,近几年实行省直管以来,人员工资已经能保证按时发放。
(四)消化了部分乡镇赤字。我县是一个以烤烟产业为主的税种单一县,近几年,煤碳产业发展迅速,有矿乡镇收入增长快,超收奖励政策提高了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赤字得到很大的消化。
(五)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乡镇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自身结余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招商引资,加大了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投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现行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所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双重管理的机制使得有的财政所人员上推下滑、长期不干实事,有的则以乡镇的中心工作为主,缺少业务能力,形成两个极端。当然,管理制度也需完善。
(二)现行管理体制致使乡镇财力悬殊。由于交通、乡镇区位环境及经济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造成乡镇之间财力悬殊较大。
(三)现行管理体制造成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结余差距过大。
(四)现行管理体制不利有效化解乡镇债务。由于乡镇财政管理不够规范,财政支出随意性较大,有的乡镇未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保障正常运转、消赤减债,甚至不顾财力状况大兴土木、购买小汽车等。
(五)财政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够到位。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权限主要在乡镇,财政所只能作为乡镇政府的会计出纳,监管上缺乏激励机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开展有组织的.经常性财政、财务大检查,财经纪律执行力度弱。
三、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的建议
(一)合理界定乡镇事权范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政府的支出范围。乡镇事权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工资(含津补贴)、公用经费、场镇管理运行经费、医疗经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村(居委)干部补贴、村(居委)办公经费、乡村道路维修费、低保配套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等。
(二)合理划分县乡财政收入。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增值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分成比例,并把能征收的税种尽量留给乡镇。二是根据乡镇事权范围每年确定乡镇支出基数。按当年预算超收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县乡分成,乡镇留足刚性支出基数和超收分成的部分后,余下的上缴县财政;属收不抵支的乡镇,由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定额补助。三是烤烟税、社会抚养费分成比例按现行规定执行。四是工业园区企业实现的税收收入列入县级财政收入,乡镇招商引资进入园区企业税收按一定比例分成。园区坐落地乡镇,可适当给予工作经费补助。
(三)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新时期财政工作。健全乡镇财政职能,完善机构人员管理,选择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乡镇财政队伍中来。加强乡镇财政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分级培训机制。保障乡镇财政实施监管工作的必要经费,改善工作条件。
(四)坚决控制乡镇新增债务。在对乡镇进行考核时要牢固树立“增收是政绩,偿债也是政绩”的新观念,把促进发展、消化债务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
止乡镇新增债务。乡镇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不得以任何名义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和抵押,凡违反规定担保形成的新债,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要逐步偿清历史债务。对已形成的债务,进一步明晰债务构成,明确债务主体,分年度逐步消化历史欠账。
(五)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一是严格票据管理。乡镇财政收入票据实行“存量控制、缴旧领新、规范填开、及时入库、对号核销、票款同步”的管理办法,各乡镇财政所应建立专用票据台账,县财政局实行专人管理、分乡设簿、收发登记,并采取双月结算检查制度。二是严格财经纪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严格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收坐支;财政部门要及时划拨权属乡镇的资金,必须当年划拨兑现。三是严格财务监管。建立税收信息共享机制,严禁转引税收;要健全完善制度,加大财政、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力度。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凡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规定,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目标
(一)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乡镇财政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
(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加快预算支出进度,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提高资金项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三)明确补助性资金监管工作的重点。财政补助性资金,是指以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牲畜头(只)数、购买行为等为分配依据,直接或间接补助到农民的财政资金。包括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运转方面的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镇财政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有关《公开信》和“一折通”(或一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将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认真核实补助信息。
乡镇财政对公示中有举报、有反映的案例,要派人及时到当地核实真伪。对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在校学生人数、寄宿生生活补助人数、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补助人数、五保户供养人数、优抚对象人数、低保救助人数、农业保险补贴面积等,在向县级财政或主管部门汇总
上报补贴名册前,乡镇财政要有重点地派人到现场进行清点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向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报告。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要按照各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国库集中支付与“一折通”(或“一卡通”)相结合等有效的资金发放制度,保证补助资金及时、安全、便捷地落实到户,避免多卡发放,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农民补贴资金。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乡镇财政要与有关站所一起,认真做好本乡镇范围内补助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适时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四)协调做好上级安排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对于由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发放的补助性资金,上级财政部门应协调同级主管部门,及时向乡镇财政提供相关补助政策文件,并提出监管要求。乡镇财政根据上级财政的委托,做好监管工作。
(五)抽查审核单位经费预算。对于教育、卫生等按照生均、人均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等支出的单位,乡镇财政要积极配合县级财政落实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补助对象实有人数等情况的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报告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
(六)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项目资金是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严把项目申报关。乡镇财政要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县级财政提出意见建议。做好项目公示。乡镇财政要对项目的实施范围、责任人和受益人等情况进行公示,鼓励农民参与,加强群众监督。跟踪项目实施。实地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县级财政报告,按照县级财政委托,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及时评估验收。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建议等。
(七)细化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监管。细化预算编制。乡镇财政要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报,严格审核有关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年度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要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并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跟踪管理。项目完成后要组织评审验收和绩效考核。完善“乡财县管”制度。县级财政部门要负责对乡镇纳入预算管理的项目进行审核把关,组织好资金拨付和跟踪监控工作。
(八)协作监管项目建设资金。对于上级财政与主管部门共同支持或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到本乡镇的资金,乡镇财政要建立与各专业站所、村委会的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到各站所、村、组、农场、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的项目资金信息,建立项目档案,及时纳入监管范围。要主动收集县级财政各业务股室下发的项目资金文件,了解下达到本乡镇范围内的项目资金,及时实施监管。要实地察看或抽查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检查资金使用情况,评估项目运行效果,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九)夯实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管理工作。乡镇财政要按照本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乡镇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学校医院、集镇村庄、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对项目申报和项目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随意申报和重复申报项目。对建设项目要进行公示,避免虚假立项、套取项目资金现象。对已完工项目要进行档案管理,跟踪项目效益。
(十)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要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要积极清理预算外收入,严格基金收入管理。要加强收入征管工作,对乡镇负责征收的财政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要逐步完善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要及时报送预算,按规定程序报送人大批复,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完善有关制度措施,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的监督检查。
(十一)健全乡村财务管理。要逐步建立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乡村债务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规章制度。乡镇财政既要尊重村级组织资金安排使用的自主权,也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积极探索村账乡代管等管理方式。要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账核算。要加强对乡村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乡村资产购建、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
2.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 篇二
柞水县乡镇财政所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属于司站级建制的法人单位,人事由县财政局、人社部门统一管理,财政业务实行“条块结合”方式,由县财政局、乡镇政府共同管理。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乡镇财政收入,负责农业税收征收管理;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负责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贯彻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培植乡镇财源和发展产业,负责国有资产配置管理。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乡镇财政所在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柞水县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低速增长,县、乡两级财政极度困难。面对干部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和基层政权运转无法保障的问题,乡镇财政所充分运用职能,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大力开辟财源,组织财政收入,严格支出管理,强化资金监管,有效地克服了困难,支持经济向好发展。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县域经济的稳步增长,乡镇财政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加之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乡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也是越来越多。据统计,2011年全县乡镇财政资金总量已达到4亿多元,针对大资金量以及项目资金多元化的问题,财政局按照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以及省市制定的统一标准,对全县13个财政所实施了标准化建设。
二、深化乡镇体制改革后财政管理运行情况
2015年上半年,按照全市统一设置的改革方案,财政局将财政所整合到镇(办)办公室,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机构模式,主要任务承担党委、政府日常事务和镇办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在人员配置方面,方案中明确规定,财政所所长由党办主任兼任,在党政办公室内设置财政岗位,财政岗位人员由镇政府会商县编制、人社部门确定,县级相关部门不得干预。在财政体制方面,方案中明确要求,镇办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个人部分经费由县上统一编列,维持现行集中统一发放方式不变;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预算由镇办管理,按照“量入为出”原则编列。
从调研情况看,在机构运行方面,改革一年来,全县9个镇办财政所,任命了4名所长。现任所长也都履行了法人责任,更换了业务账户印签。尽管他们对财政业务一知半解,没有达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但是,他们有信心、有决心去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对财政财务工作进行了认真管理。在县、镇(办)财政业务承接方面,由于财政岗位之间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业务关系,这就导致凡是县财政局安排的业务工作,都必须经过党政主要领导或主任传达到财政岗位上,特别是有的需要几个岗位共同配合,经过研究分析后,再提取指标数据的棘手事情,往往落不实,严重地影响了全县的汇总上报和财政管理。在乡镇财政所职能发挥方面,预算管理几乎流于形式,全县9个镇办的年度财政预决算没有编制、没有向镇办人大报告、没有向社会公开;会计核算业务不及时,由于忙于包村、扶贫、维稳等中心任务,多数财政所的账套没有记到今年6月份,不符合会计工作“日清月结”的原则,会计凭证分散零乱,财务报表是空白;财政资金监管不到位,有5个党办因没有任命财政所所长,账户印鉴没有更换,法人责任“挂空”,资金安全有隐患;国有资产没人管理的问题严重,多数镇办领导对自己的“家底”说不清楚,如何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思路不明晰;镇办单位配合不力,农户信息得不到更新,涉家补贴兑现不及时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乡镇财政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县镇财政业务脱节断档
改革前,财政局作为全县财政工作主管部门,对镇(办)财政所具有工作领导权、人事管理权,日常的财政业务都是直接安排到财政所,由所长统筹业务人员及时办理,流程顺畅,效率很高。改革后,县财政局对镇办财政工作没有管理权限,对财政收支、资金监管、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没有考核机制,财政部门的公务文件和日常业务只有传达到党政公办室。有时因党政办工作人员对不财政业务不熟悉,出现传递信息错误,或者需要经多次沟通才能完成业务工作的衔接,出现了流转环节多、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甚至延误了工作。同时,由于党政办主要精力是处理和协调党政事务,对财政业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上手,更谈不上研究和管理。在调研中,有8名镇办领导对构改革后的财政运行模式很困惑,纠结这种模式不利于乡镇工作,财政业务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太广、精细程度高、岗位责任大,应该独立设置运行。
(二)镇办财政监督职能弱化
改革前财政所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做好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前提下,对镇村会计核算、专项资金的使用、惠农补贴的发放、国有资产的管理等工作,担负着直接的监督职能,对所辖区的预算单位具有财政监督权,有效地制止和预防了违规违纪问题。我们发现乡镇机构改革后,已配备的党政办人员专业不是财政或会计,达不到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要求,他们在安排协调财政工作中举步维艰,对内无法实施内控制度,对外没有建立监管机制;虽然在党政办公室保留了财政岗位,但是,它失去了团队力量和独立的财政监督主体,财政岗位上的干部更多的是服务于中心工作,财政业务成了“第二职业”,很多业务靠晚上加班来完成,财政管理与监督职能弱化到“零点”。
(三)镇办财政干部流失严重
改革前乡镇财政所岗位功能齐全,人员分工明确,是保障镇(办)政权运转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机构改革时将镇(办)财政所挂靠党政办公室,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财政所的主体地位摇动了,财政工作将向会计业务转移,淡化了财政岗位的人员配备,将县财政局多年积极争取招录的年轻干部调整到其他岗位。与此同时,很多业务骨干对做好乡镇财政事业失去了信心,也纷纷转任到其他岗位或借调其他部门,干部流失严重。
三、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乡镇财政机构设置
古言训示:“财为政之本,执政必理财”。乡镇政府是我国宪法规定设置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依法应有财政管理权限。按照《预算法》规定“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要求,在乡镇人民政府的办事机构中,就应该有相对独立运行法人机构,作为乡镇人民政府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主体。同时,由于我国乡镇人民政府不是自治的政治体制,它的财政管理要接受国家财税法规和财经制度的约束,很多的财政资金也是由上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供给的,因此,乡镇财政所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连结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其所属单位的重要纽带。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强农惠农等多项民生政策的落实,乡镇财政所在预算资金收支分配上、政府性债务控制上、国有资源资产配置上、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上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是势在必行。为了尽快改变现状,完善管理机制。可以考虑:一是按副科级别建制乡镇财政所,并且要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与其他办、站、所并行运转;对财政所的工作实行“条块结合”方式管理,县财政局对财政所建立业务工作考核机制,镇政府对财政所建立中心工作考核机制;财政所的人事管理权由镇办会商县财政局、人社局调配。二是如果继续坚持“镇办财政所合并到党政办公室”这种管理模式,就必须在党政办设1名副主任岗位(财政综合岗),并由党办副主任主管财政所日常事务开展,对其他财政岗位的人员和业务具有组织领导权限。
(二)财政岗位人员配备
针对镇办财政岗位严重缺员问题。一是各镇办要管控财政人员流失,尽快从全镇范围内的现有人员入手,选配一批能吃苦、肯学习,热爱财政事业的年轻人,充实到财政岗位,补足人员缺口,确保县乡财政业务上下承接,做到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实。二是各镇办要给财政干部留足时间和精力,除党政中心工作以外,要减少外出活动,让他们集中精力把服务群众的事项办实、办细,把乡镇财政的信息数据规范、及时、准确地上报。三是要创新业务培训渠道,鼓励“新手”自学成才,同时要稳定干部队伍,财政岗位的人员调整和流动,须征求县财政局同意后报人社局批准。
(三)财政资金使用管理
3.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 篇三
一、情况
(一)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德惠市开展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是把握三个环节、强化三个保障、 完善三种机制 。
1.把握三个环节 。
(1)信息通达是基础。在信息通达上,德惠市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专人负责。财政局相关科室指定1人为信息传递员,负责本科室相关信息的归集和传递。二是坚持统一管理。对乡镇的信息传递统一由乡财科负责,财政局直接拨付到乡镇和财政局拨付到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由局内相关科室负责,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乡财科,并履行传递手续。三是坚持网上传输。利用财政内网,乡财科及时将收到的各类信息传递到各财政所,财政所对各类信息进行下载、分项目装订成册。财政所通过财政内网把资金监管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等,及时向市财政局反馈,确保了信息畅通。
(2)公开公示是关键。未实施监管前,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发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规、不合理、不透明、不公正现象,甚至被虚报冒领。究其原因,主要是暗箱操作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十分注重抓好公开公示这一环节。实践证明,公开公示是确保资金拨付和发放到位的关键环节,是防止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公示,能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就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否则,群众就会提出异议。在实际工作中,德惠市制定并认真执行公开公示制度,明确公示主体、公示内容、公示方式、公示时间。总的原则是“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监管时,重点监管公示主体落实执行公开公示制度的情况,对公开公示内容不完整、公开公示时间不足等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其重新进行公开公示。市乡两级都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专人负责接受举报并认真处理,把握住了关键环节,有效防止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3)抽查巡查是手段。德惠市始终把抽查巡查作为资金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抽查巡查的具体内容是:对补助性资金,主要是查发放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补助对象是否符合补助条件,补助标准是否符合上级规定。对项目资金,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工程招投标是否全程公开,完工后是否及时组织验收,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到位。对乡本级安排的资金,主要看是否执行计划,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是否按规定使用。抽查巡查面不低于5~10%。
抽查巡查时以上级相关政策、资金文件、管理办法为依据,选派熟悉和掌握政策的工作人员,由2人或2人以上组成工作小组,深入村屯,进家入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抽查、巡查工作。并将抽查、巡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填写监管记录表,定期整理、装订成册,按要求上报并妥善保管。
乡镇财政资金项目多、额度大、范围广、变动频;而乡镇财政所人员少、任务重,矛盾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的做法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主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项目,把新实施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作为重点进行监管。二是重点人群,将负责登记补贴资金名册或发放补贴资金的部门和责任人,作为重点监管目标。三是重点区域,把虚报、冒领、骗取补贴资金易发村屯和站所作为监管的重点。四是重点环节,把容易发生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的工作环节作为风险点,进行重点监管。
2.强化三个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德惠市市、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镇财政所增设资金监管员职位,分为专职和兼职资金监管员,总共2—3人,并聘请各村文书作为协助监管员。明确岗位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对监管员进行资金监管业务培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
(2)强化制度保障。三年来,德惠市制定和完善各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监管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等,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制度,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强化经费保障。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经费不单独核算。为了解决财政所的经费问题,德惠市自2009年起,在乡镇年度财政预算中每年为每个财政所单列经费3万元,年中和年末还根据各乡镇财政所存在的实际困难给予不同数额的追加。由于市财政财力有限,经过努力,向市政府争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20万元,从2011年起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
3.完善三个机制 。
(1)部门联动机制。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来自上级多个部门,在乡镇由各站办所发放,单靠财政一家是管不了、管不好的,必须相关部门联动,紧密配合。在县级,一是财政局与相关部门联动。如,为了创新公开公示手段,2011年10月,财政局与市纪检委、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的通知》(德纪发[2011] 3号),明确规定了公开内容和具体工作要求,并要求各乡镇把落实情况和公开公示内容的电子版分别报市纪委纠风室、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财科)。二是财政局内各科室联动。乡财科与局内各相关业务科室经常沟通,紧密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如,对乡镇在监管中反馈的问题,涉及局内其他科室或市直业务主管部门需要协调解决的,乡财科及时协调主管业务科室或业务主管部门拿出意见后,再反馈给乡镇财政。财政局各业务科室都把拨付到乡镇的专项资金监管作为科室工作内容之一,坚持跟踪问效。三是上下联动。县级处在省县乡三级的中间位置,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在监管工作中,德惠市一方面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勤请示勤汇报,求得上级的指导,吃透上情;另一方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吃透下情,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加强检查指导。通过努力,形成了上下齐动的良好局面。在乡级,一是财政所与相关站所联动。如,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各乡镇都是由纪委书记牵头,财政所长协助纪委书记做好协调督查工作,拨付、发放资金的站所负责提供依据文件、政策规定和发放名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验收,乡镇农经中心负责输入微机和传送到电子显示屏上。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公开公示不到位问题,也解决了“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问题。二是主动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联系。乡镇各站所都掌握着大量与惠农资金有关的信息,财政所主动与这些站所或经办人员联系,取得信息,为开展监管奠定基础。如岔路口镇财政所,事前从派出所取得全镇农业人口的户籍信息,在监管发放到户、到人的各种补助时,核对起来非常方便。
(2)点面结合机制。监管工作一开始,德惠市岔路口镇财政所就被确定为财政部资金监管工作联系点。三年来,监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在岔路口镇先行一步,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及时总结点上的做法和经验,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经过面上的实践,总结升华为基本路数和工作制度。随着监管工作的深入,继岔路口镇之后,德惠市又抓了大房身、米沙子、天台等典型,形成了巩固老点,提高水平;培育新点,梯次跟上;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3)奖补激励机制。德惠市根据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每年考核一次。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德惠市把本级安排的监管工作经费和省厅的专项补助统筹使用,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以奖代补资金,通过年度考核进行奖补。2011和2012两年,分别进行考核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奖励经费多的在4万元以上,中等2—4万元,最少2万元以下。乡镇聘请村会计协助搞监管,一般平均每人每年给500元补助,也实行以奖代补。如岔路口镇聘请19个村文书,镇政府每年拿出1万元,根据工作实绩,分三个档次发放。监管经费实行以奖代补,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能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开展资金监管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工作干得不好,则既没面子又没钱。
(二)主要成效。
1.确保了惠农政策落实。一是资金监管工作把原来的事后检查监督前移,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不仅加大资金拨付后的抽查巡查,尤其注重资金发放前的审查把关,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偏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追回了违纪资金。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追缴骗取、挪用惠农政策资金86.2万元。三是监管工作抓住典型违纪案件公开曝光,广泛宣传,起到了警示、威慑作用,使个别想搞歪门斜道的人不敢搞。
2.带动了党风政风好转。一是把公开公示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把惠农政策落实置于社会各界监督之下,减少或杜绝了暗箱操作。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乡村两级的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扩大了村民的知情权,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惠农政策违纪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查处力度,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查处违反惠农政策案件46件,处理违纪党员干部58人,遏制了监管前违反惠农政策案件频发高发势头。三是乡镇财政干部职工把服务农民寓于监管工作之中,深入村屯,走家串户,在开展抽查巡查的同时,倾听群众呼声,为村民排忧解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村民的称赞。
3.促进了干部素质提升。一是观念转变工作转型。通过学习教育,乡镇财政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对资金监管从不自觉到自觉;乡镇财政所工作由管理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二是业务素质提高。通过以会代训、办班讲课、平时自学,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懂监管、会监管、善监管的人越来越多,资金监管工作质量越来越好。三是事业心责任心增强。乡镇财政干部职工不负财政部重托和广大农民期望,以搞好资金监管、服务广大农民为己任,认真履职尽责,经常加班加点,发现疑点紧盯不放,抓住问题穷追不舍,不愧为财政一线的尖兵。
二、问题
回顾总结德惠市三年的监管实践,主要问题是五个不适应 、三个不协调 、两个不配套 。
(一)“五个不适应” 。
1.思想认识与监管职能不适应。一是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业务工作忙、没有时间搞监管”,“信息不掌握、没有办法搞监管”,“业务素质低、没有能力搞监管”,“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没有处罚权,不愿较真儿搞监管(犯不上得罪人)”等模糊认识。二是在乡镇领导和干部职工中,存在着监管限制了乡镇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特权”,触及了个别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的说:“都是一样的乡镇政府人员,你为啥监管我。”
2.管理体制与监管责任不适应。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吉发[2005]20号)确定:“乡镇党政机构原则上设‘三室一所’ ,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 。财政所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县乡共管、以县财政管理为主变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这种管理体制对乡镇财政行使监管职权十分不利,监管职能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如,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前要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有的乡镇领导说情,有的乡镇领导反对,有的乡镇领导向财政所施压。
3.干部队伍与监管任务不适应。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政策条文多、基础数据多、监管对象多、监管任务重,而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是:一是人手少,德惠市平均每个财政所4.5人,有的所只有两个人,只能维持正常工作,顾不上资金监管工作。二是年龄大,德惠市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6.7岁,50岁以上的33人,占36.3%;三是素质低,德惠市乡镇财政干部中,财会专业毕业的41人,占45.1%,专业知识欠缺,不胜任资金监管工作的人占一定比例;四是没资质,德惠市乡镇财政队伍中,事业编占42%,这些人不能取得行政执法证,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4.制度安排与监管要求不适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要求:“乡镇财政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而现实的情况是,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有些不由财政所经办,资金分散在主管业务部门;项目种类过多、过细,增加监管工作量,增大了工作难度。
5.监管手段与繁重任务不适应。资金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相对于繁重的监管任务,监管手段显得落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三个不协调” 。
1.上级财政部门内部机构之间不协调。有些财政资金本应该由财政所直接发放,而中央和省财政在制发文件时,不从方便资金监管考虑,把财政资金发放权给了业务主管部门。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原来是村提留,农村税费改革中改为农业税附加,取消农业税后变成政府转移支付,纯是财政资金,却从财政拨到综改办、再拨到乡镇农经中心发放,乡镇财政所不掌握;再如农机具购置补贴,原来在县级兑现奖补,后来一律上收到省里结算,不仅乡镇财政所不知道,县级财政也不知情。
2.财政系统上下级之间不协调。一是管理机构不统一。全省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有的市(州)、县(市、区)设有专门机构,有的则由某个处、科(室)兼管。二是职责范围不统一。财政部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乡镇财政……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积极探索村账乡代管等管理模式。要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账核算。要加强对乡村资产的管理……” 。而在吉林省,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一直在农业部门管理,由乡镇农经中心经办,乡镇财政无权管理,何谈“加强”。三是资金渠道不统一。用在同一项目上的资金,上下级来源渠道不一致。如农户科学储粮补助,中央财政在基建投资中列支,走经济建设司,省财政走粮贸处,县级没有粮贸科则由企业科负责;而县级配套资金,有的在预算科直接列支,有的走农财专户。再如机械深松整地补助资金,分别来自农财、经济建设、农发三个部门。
3.同级部门之间不协调。一是在县(市、区)级,财政部门与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对资金监管工作在思想认识上不统一,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具体行动上不一致,有的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有的则消极怠工、推诿搪塞,甚至不接受监管,德惠县就曾发生农业部下达的专项资金违纪不接受财政处罚的案例。二是在乡(镇、街)级,站办所之间不协调表现得更加突出。有的站办所认为是财政所多事,说风凉话、挑拨离间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两个不配套” 。
1.法规与职能不配套。乡镇财政履行资金监管职责属行政执法,需要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确定。以前凭的是《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自2012年5月1日施行的《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第69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在规定职权范围内,或受上级政府财政部门委托,依法实施监督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并未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缺少法规制度依据和规范。
2.权利与责任不配套。财政部赋予乡镇财政监管财政资金的责任很大,而乡镇财政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却没有处罚权,只能报给上级相关部门。责任大,权利小,有的问题查实后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弄得财政所及监管人员里外不是人。
三、建议
(一)努力构建“大监管”工作格局。
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财政部令颁布《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把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及其他文件提升到法规层面,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为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提供法规制度依据。
2.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都要牢固树立大监管理念,把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与履行财政资金分配职能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切实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形成财政部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联动”的同步监管机制,彻底改变“重分配、轻监管”,“重投入、轻绩效”的情况。如,出台惠农政策要考虑便于监管,与其他部门会签文件要有利于监管等。
3.创造资金监管良好环境。资金监管舆论氛围不浓、社会环境不优,是乡镇财政开展监管工作一大障碍。建议采取内外同步的举措,大力扫除各种障碍。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造成一种声势,形成一种舆论,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不断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支持监管工作,为资金监管打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财政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对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站在维护强农惠农政策、维护财经纪律、惩治打击腐败的高度,准确定位自身的监管职责,切实履职尽责。
(二)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财政所机构设置不适应、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偏少、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办公条件差、监管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加强标准化财政所建设。
1.理顺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内设机构改为“三权”上划,至少也要双重管理以县财政管理为主。
2.增加乡镇财政所编制。应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乡镇规模(耕地面积、村数、人口)、财政收支规模等,按系数计算方法配备和充实。同时,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增加和吸纳新人,重点考虑财税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兼顾虽不是大学学历但有多年财会工作经历的人员;杜绝和尽量减少既无专业又无实践的“关系户”进入。否则,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就不能进入更高层次。
3.健全完善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培训机制。紧紧围绕乡镇财政工作中心任务和资金监管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岗位培训、知识更新培训、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内容,分层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实行轮训。省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科长、乡镇财政所所长,市(州)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除科长以外的其他人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员,县(市、区)级负责培训乡镇财政所未接受上级培训的人员。建议省财政协调相关部门,对事业编制身份的财政所人员举办资金监管业务专题培训,经过考试合格,颁发行政执法证件,做到持证上岗。
4.为乡镇财政所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德惠市2012年高龄老人(1257人,年领取补贴142.9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对象(4230人,投入455.9万元)、不缴费直接领取新农保基本养老金村民(91622人,领取金额6246万元)、革命伤残军人(4986人、领取金额1399.3万元),合计达102095人,年补助资金达8244.1万元。经常发生老人去世后家属不主动及时报告,继续领取补贴补助现象。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后,至少每年采集核对一次指纹,发现人员死亡即停发补助,减少多领补贴问题的发生。
5.加快资金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搭建全省统一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开发涵盖面广、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信息管理软件,把各项惠农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申报审批手续、资金分配文件、项目建设进度、拨付领取情况、监管工作记录等信息全部纳入,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
(三)着力解决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问题。目前,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多个部门对“三农”“撒胡椒面”式地投入,既不能集中资金办大事、投资效益不佳,又加大了监管工作难度。建议搞好支农补贴制度顶层设计和整体、长远规划,稳步增加惠农补贴总量,优化财政支农补贴品种结构。中央和省级财政应明确规定,对分配到乡镇的财政资金实行相对集中管理,逐步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由县或乡镇财政一个“漏斗”向下。如,把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高龄老人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等补助资金收回,由乡镇财政所“一折通”发放。再如,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合并为一项补贴,把农财、经建、农发的深松整地补贴整合发放。
(课题组成员:李建国、王沛才、曲祥仁)
4.财政局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工作部署,制定调研提纲,主要内容包括乡镇财政建设情况、乡镇财政工作开展情况、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对今后乡镇财政建设发展方向的思考等;深入到各旗县区,组织开展了由旗县区财政局领导、乡镇财政管理科室人员、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以及乡镇财政所所长等人员参加的调研会,就调研提纲有关内容以及乡镇财政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和交流;同时实地调研了乡财所的基础建设、制度建设、工作开展等情况,与乡镇财政第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掌握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乡财所建设调研情况。
二、基本情况
(一)乡镇财政机构组织情况
机构和编制情况: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全部建立了乡镇(街道)财政机构,呼和浩特市共辖9个旗县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设立52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其中45各乡镇财政所,7个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其中,新城区2个,回民区1个,玉泉区3个,赛罕区6个,土左旗9个,托县6个,和林县8个,清水河县8个,武川县9个。乡镇财政所原有编制数277个,自治区增批68个,共计345个 。
机构组织管理模式:乡镇财政所组织机构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乡财所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完全隶属于乡镇政府,即人员工资经费、所长任命以及日常工作管理全部归乡镇政府,只有财政业务的监督和指导隶属于旗县区财政局。第二种是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完全隶属于旗县区财政局,乡镇财政所是旗县区财政局派出机构,人员工资及经费来源、所长任命以及日常工作管理全部归旗县区财政局。
除去土左旗以外,其他8个旗县区的43个乡镇财所均属于第一种模式。大开发区的沙尔沁镇财政所行政区划在20新划归大开发区,但是财政所的机构编制未办理划转手续,人员编制、工资经费仍然隶属土左旗,因此大开发区和土左旗目前共计有9个乡镇财政所属于第二种模式。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目前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均比照预算单位管理模式实行,即乡镇政府不设金库,不承担收入任务,乡镇属地的收入直接缴入旗县区国库,旗县区按照一定的标准比照旗县级预算单位的管理模式核定乡镇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经费;有的旗县考虑到乡镇政府的工作性质和职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除了人员工资及公务费以外,另外核定一定的乡镇工作经费,用于乡镇履行地方事权的职能,核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项目核定补助,一种是定额补助。例如清水河县,实行按项目对乡镇进行补助,除了人员工资、人员经费等一般预算单位的公用经费以外,还安排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农业人口管辖公务费(按照底管辖农业人口数2元/人,每个乡镇根据人数能核定2万到5万)、自然村管辖公务费(200元/村,每个乡镇根据村庄数能核定1万到3万)、乡财政工作经费(1.5万元/乡镇)、乡镇文化事业(2万/乡镇)及合作医疗费(2万/乡镇)、维修费(1.5万元/乡镇)等内容;按照定额补助的比如玉泉区,在比照部门预算编制年度预算经费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及涉农街道办事处定额核定经费50万元。
(三)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办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市乡镇财政所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除玉泉区小黑河镇、昭君路办事处,土左旗所辖9个乡镇,清水河县北堡乡、五良太乡、单台子乡之外,其他乡镇(街道)财政所办公条件较好。各乡镇(街道 )财政所均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卷柜等办公设施,新城区保和少镇、武川县可镇和哈乐镇还配备了LED电子显示屏、触摸式查询机、监控装置、公示栏、便民休息座椅等设施。办公设施齐备,有26个乡镇财政设置了服务大厅。
2、信息化建设情况
网络连通方面,各旗县区财政局依托金财工程建设,建立了四级财政网络,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及乡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除个别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之外,财政纵向网络贯通基本完成,并有专人负责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截至目前为止,全市财政平台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全部在各旗县区财政综合信息平台上运行,旗县运行的软件主要包括: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指标管理系统、会计总账、工资统发、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市级已经运用,旗县区尚未完全运用)、公务卡系统、地方金融债务管理系统以及“一卡通”和“一事一议”等,乡镇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财政指标管理系统、集中支付系统、工资统发、账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一卡通”和“一事一议”软件系统等。
3、制度建设情况
根据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资金监管、财务核算、服务基层等职能,各乡镇(街道)财政所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财政在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职责,制定了涉及财政资金审批拨付、“一卡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内部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制匾上墙,汇编成册,基本达到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的目的。
三、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情况
1、县乡财政体制方面
全市各乡镇财政均取消了金库,乡镇各项税收及非税收入等直接缴入旗县区金库,乡镇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的任务,全市所有乡镇经费的来源,均由旗县区按照一定的预算标准,比照旗县区预算单位管理模式,予以核定和拨付。
2、预算资金管理和核算
5.乡镇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篇五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9月8日县里会议结束后,我镇分别于9月9日上午召开了驻村点长、各村书记、主任、文书会议,认真学习(霍扶组[2013]4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深刻反思,把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二、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抓好此项工作,长集镇成立了以分管领导曾凡福为组长,纪委副书记程谦娟为副组长,财政、农经、人社所、民政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自纠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扶贫助理员王正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驻村点长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村文书为具体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爪落实,逐级逐人签字,以示负责。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贪污侵占、虚假冒领、挤占挪用等行为及时上报及时查处,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三、自查自纠结果及建议
通过与会同志认真摸排、核实未发现贪污侵占、挤占挪用、滞留闲置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一点建议: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的督查力度,做到扶贫资金使用到哪里,监督检查及时跟到哪里。把违法违规违纪现象消灭于萌芽状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但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部分学员享受财政补助资金暂没有到位。具体名单附后。
6.乡镇财政所述职报告 篇六
现将涟城镇财政所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学习廉洁从政。作为城关镇,涟城镇财政实力相对较强,支出项目广、头绪多,财政所每一位同志的手中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一定的权力,只要稍不注意,稍有松懈,稍存私心,就很容易犯错误。对此,我们注重从强化学习入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财政法规,学习上级纪委文件,做到准确把握、正确运用,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定,做到经手不伸手,有权不谋私。
二、为民理财恪尽职守。今年以来,我们坚持“量入
为出,量财办事,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统筹合理调度资金,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规范公有资金采购、公有资产处置和工程项目招投标手续,从而降低了支出成本。1-10月份,“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47.5%。
三、关注民生,周到细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惠农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今年以来,全镇通过“一折通”发放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243.14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8.28万元,玉米良种补贴3万元,小麦良种补贴7.6万元,油菜良种补贴2.9万元;新建农桥3座,投入资金43.16万元,一事一议奖补项目2个投入资金59.6万元。
四、勤奋工作,辛勤奉献。针对我镇面积大、范围广、地理位置特殊,收支基数大等实际情况。我们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抓收入,保供给,控支出,求平衡,增实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挖掘增收潜力,强化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1-10月份实现财政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3%。
五、存在不足:
一是学习创新意识不够浓,二是服务水平和质量不够高,三是工作纪律执行不够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以上是我所的勤廉双述报告,如有不妥之处,特别是存在问题方面,敬请各位领导和各位代表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完善提高。
今年以来,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大镇、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大局这一主题,以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为主线,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全面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做好上级配发文体设备的建设与使用。今年上级配发给农家书屋图书已全部发放到村(居);向上级争取的建设运动器材也全部在镇文化活动中心安装完成,正常使用;部分社区建设完成了文化广场,上级配发的体育器材也在有关社区安装完成,成为社区居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2、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今年,我们充分利用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在节日期间举办文艺演出活动。为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积极健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特别举行了“城市新风”乡风文明演出,县文化馆、县淮剧团和涟城镇组织的居民演出队联合献上了十多个贴近生活、激励人们奋发前行的舞蹈、小品、小戏、摇滚说唱及淮剧清唱等丰富多彩的节目,现场观众近300名。还利用渠北新世纪广场,建设了涟城镇数字电影广场,定期播放电影,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3、涟城诗社正式成立。今年9月份,涟城镇文化站牵头组织的涟城诗社在东门村正式成立,诗社选举产生了社长、副社长,建立了章程制度,为全镇的诗词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诗社成立后定期组织社员学习、研究、创作传统诗词,面向社会各界开展传统诗词艺术的宣传、培训等普及活动,组织相关传统诗词的创作研讨等。镇文化站为诗社提供了专门的创作活动和宣传展出场所。
二、存在不足
在文化站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与党委政府及主管局的要求还有着差距,明年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完成好上级安排的每项工作任务。
三、今后工作及打算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有专人、有牌子、有阵地、有活动“四有”问题;巩固扩大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成果,确保建设质量。
2、培养一批热心文化事业的社区文化专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7.浅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篇七
关键词:乡镇,财政困难,对策
随着税制改革的实行,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税收的控制,使得中央以下各级政府陷入困境。乡镇政府作为地方政府只能获一些小额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的负担,财政支出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财政资金短缺、浪费,使乡镇财政出入出现了缺口。如何解决乡镇财政的收入困难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
(一)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乡镇经济发展较城市缓慢,对财政的贡献率相对也较低,再加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使财政收入陷入困境。乡镇中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低,支柱产业比较单一,使得产业易受政策的影响。自然环境、资金、人才、地理及区域经济中心距离的限制,也会使经济发展不均衡。乡镇如果远离中心城区,就很难吸引外来资金,也很难受区域中心辐射带的影响,同时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很难达到均衡。由此可见,经济落后是财政困难的主要因素。
(二)受体制因素的影响
国家税费体制改革强化了中央控制能力,这种体制的实施使得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国家把主要税种中的增值税都划入中央,而把一些数额较小、零散或是不稳定、征收成本较高的税种收入留给乡镇政府,这就使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紧张的局面;由于中央政府强化了税费体制控制能力,使得各级政府也纷纷效仿,为了加强自身的收入来源,采取不同的手段对地方财政进行分割,使得乡镇政府成为政府中最薄弱的一方。一些乡镇政府甚至出现依赖于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来供给的现象。在乡镇一级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税务机构在经济区设立,出现了一个税务分局管理几个乡镇的税收工作的现象,使得乡镇财政收入处于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从乡镇财政规模和水平来看,多数乡镇是可以保证工资发放或维持政权正常运行。之所以乡镇政府仍然存在着财政困难问题,与乡镇政府对财政管理的缺陷、机构膨胀和盲目追求政绩是分不开的。乡镇机构人员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人事管理的不规范,只管人而不了解财政管理,财政管理只对钱的问题进行管制而不了解人事,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之间的不了解,使得乡镇财政在人员增减问题上失控;乡镇预算编制并不是很合理,管理上也不是很科学。一些乡镇年初的预算多数过于形式,甚至出现财政赤字预算现象,公费预算也不是很科学,随意性较大,再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使得乡镇财政不能按照法律的规范进行,一些乡镇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后,先征后返,这些政策的实施,使乡镇政府陷入了困境,一些乡镇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挪用公款,甚至用人为的方法来使预算平衡屡次出现,再加上财政监督力度的不够,致使乡镇政府没有有效的绩效评价体制,资金短缺、浪费现象严重。
二、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一)扩大财政收入范围
乡镇政府应该转变财政收入观念,不仅要重视财政管理,还要注重财政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甚至把财政收入来源置于经济工作的首位;要以市场为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合理的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比较优劣等多渠道的寻找财政来源。此外,还要对现有的财政来源进行改进,并大力开发潜在的财政来源,使财政来源得到综合的开发和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统筹城乡发展。
(二)发展特色经济
要调整产业结构,结合乡镇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乡镇政府要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企结合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动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培养优势企业,使其成为龙头,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范围;乡镇企业作为财政来源的增长点,其前景比较广阔。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工业是解决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要对发展地区特色的工业、投资少、利润可观的新型产业进行扶持,保证税收来源;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动员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并以政策上的支持。
(三)建立健全财政体制
建立健全的财政体制已经成为乡镇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对省以下的财政分配机制进行改革,要合理的确定税收分税制并明确各级财政权力。要对片面的强调中央财政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乡镇财政陷入危机。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责任制度,确定什么事应该由谁来管。完善移交付制度,是乡镇政府直接获得财力得到有效的限制,并根据现实状况制定一种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 以有条件转移支付相结合的新型移交付制度, 来控制一些政府的不规范的行为。
随着税费体制改革的实行,乡镇政府的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乡镇财政困难问题已经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乡镇政府要想解决财政困难,仅仅依靠政府进行补助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要想使乡镇财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需要乡镇政府改变传统的观念,发展特色经济,并把经济发展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
参考文献
8.乡镇财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篇八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政;困境;解决途径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2006年以后我国废除了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农业税制度,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然而农业税的废除给农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乡镇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乡镇的经济基础薄弱,在没有工业基础也不能吸引外来投资的情况下,乡镇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乡镇的负责人就应该找到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问题,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所拥有的资源来大力发展经济。这样才能保证乡镇在财政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不受冲击,确保乡政府的正常运作。
一、乡镇财政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财政体制改革的客观因素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乡镇财政要想发展自身的经济还需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1)没有农业税的支撑,乡镇财政收入有限,也没有吸引外资的能力,因此乡镇财政的压力大。(2)乡镇财政管理不规范,个别乡镇财政存在严重赤字,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浪费有关,这样就导致了乡镇财政的收入不对等、资金短缺。(3)乡镇财政还承担着地方民营企业的一些债务,这些企业往往经营不善,而政府又不得不帮其承担债务。以上这些问题只是众多问题中较突出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乡镇财政的发展。
(二)造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
1.各机构部门多、人员多。由于乡镇财政的收入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的工作人员造成了财政危机。当然造成这种财政危机的原因不止一个,包括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养活的工作人员较多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不够完善。大城市的制度还好些,而一些乡镇的管理制度就会明显有差距,有很多的乡镇还是沿用以前老的管理模式,没有创新精神,这样就导致部门繁多,公务人员很多但却互相扯皮,没有人愿意真正的做事。这么多人拿着薪水却不做事,公款吃喝的现象严重,导致了乡镇财政的负担越来越大,以至于资金运转不开。
2.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财政资金来源不足。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很快,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农村的发展则较为缓慢。大型的企业都愿意在城市中扎根,在那里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和一些优惠政策。农村地区即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也没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因此农村地区基本没有什么重工业,也没有招商引资的能力,只能依靠自己的土地资源做些农产品的自产自销,这样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没有了农业税后,大部分乡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财政资金严重不足。
3.乡镇企业债务危机转移。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丰富农村经济形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乡镇企业的开设一方面拓展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了乡镇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农村地区民营企业的筹办需要不少的资金,乡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和增加就业人数往往会以银行的名义贷款给企业经营者。企业大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他们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制度,往往都以经营不善而亏损。这样银行的贷款也就收不回来了,更不用说拉动地方的经济了,对于乡镇财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4.市县等上级部门主要领导往往从政绩出发,不顾乡镇财政承受能力,搞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追求“达标”等,乡村道路通畅了、环境变美了,结果使乡镇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乡镇财政困境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税制体制,合理地增加乡镇财政收入
第一,对乡镇财政取得的税收种类进行重新划分、规定,确保其税源的稳定性,一些消费税、增值税等要从中央政府提取一部分给乡镇政府,全面革新不同层次行政机构的税源分配,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减轻乡镇财政负担,解除困境。
第二,改革传统的工资制度。也就是将乡镇领导等在编人员的工资转为由上级县、市政府等来负责,同时乡镇交通系统、农业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也需要县、市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扶持,控制乡镇财政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确保其有限的资金支持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这样才能有效化解财政危机。
(二)实行乡镇机构优化重组,转变政府职能
为了有效减轻乡镇财政负担,可以取消乡镇政府,进行乡镇自治化管理,全面控制乡镇机构规模,通过竞争上岗制度来减少臃肿人员,全面提高乡镇机构工作人员素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同时,对乡镇企业实行改革重组,减少政府资金的涉入,鼓励个体化经营、股份制改革等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
(三)发展农村经济,广聚财源
建国初期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进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在过去几十年中,虽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它有一部分发展是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现在我们就要扭转这种现象,利用工业的力量促进农业的发展。而这种政策的实施需要国家强制力的支持同时依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农业要想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现在中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农业科学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农民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主要因为农业收入不高,满足不了日常开销。如果农业经济可以发展起来,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新的收入,也会给当地政府带来新的财政收入。农业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信息方面都需要。只有把现代的高科技运用到农业中,才能给农业经济带来全面快速的发展,同时支持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
(四)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积极化解乡镇债务
不断建立和健全财务债务管理制度,建立最新数据更新信息,时刻了解债务变化的最新动态,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控制规模、注重实效、明确责任、防范风险和依法决策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财务债务管理的举借程序、偿债资金来源和偿债责任及抵御风险措施,积极化解乡镇债务。
财政体制改革虽然给乡镇财政带来了困难,但这也是一种机遇。乡镇政府应该主动去了解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不能逃避。穷则思变,乡镇政府应该采取科学的政策调整与制度改革措施,来解除乡镇地区的财政困境,全面开拓乡镇财政税源,增加乡镇财政的合理收入。
参考文献
[1]孟凡菊.财政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01)
[2]李鲁红.我国乡镇财政现状与原因浅析[J].理论界,2006(09)
9.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 篇九
自查报告
2012年9月9日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好国家各项民生惠农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乡镇财政涉农资金使用与管理,根据《******》***„2012‟*****号文件要求,我县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得力措施,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进行全面自查。通过自查,进一步提高了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将本次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局始终把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构建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了****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财政局长任组长,县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涉农部门的分管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成员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各级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有关部门编制任务分解表,明确职能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项资金无论在哪个层级、哪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同时,-1-
构建工作人员信息网络,确保运转畅通。三是制定监管方案。制定了****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方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各涉农部门工作积极性,要求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根据县上的方案相应制定本辖区本部门资金监管具体实施方案,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考核评价,强化责任
为调动相关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县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强化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涉及乡镇财政资金的部门分别围绕本部门财政资金监管项目和内容,制定出量化评分标准,对各部门资金监管情况进行考评排名,考评结果列入各级各部门政风行风评议和绩效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强化监督,注重实效
根据年初制定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把监督检查始终贯穿与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在监督方式上,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上来,由专项的、事后的监督检查向经常性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转变。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财政惠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在2012年****月份,由县财政纪检组长带队,由分管惠农办公室领导、财监办主任、惠农办负责人组成的检查
组对全县****个乡镇财政所进行了集中检查,对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村养老保险等涉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率达到100%,同时深入农户家中对基础数据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核对,及时查纠问题,确保足额兑现。并对乡镇“一册明、一折统”管理方式实施和补贴项目政策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巡回督查,指导乡镇做好补贴对象的审核公示、信息录入、资料报送、档案管理以及业务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公平、公正地发到农户手中,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经核查我县共有土地面积*****亩,全县共发放粮食直补*****万元,农资综合补贴*****万元,发放率为100%。
四、公开透明,阳光运作
一是政策公开,我们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范围、条件、补助标准和工作动态等,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县财政局对全县乡镇、村一级干部组织了多次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二是资金公开。涉农补贴资金通过“一折统”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县、乡、村四级联动公开,推进强农惠农资金阳光运作。各乡镇镇、村利用单位政务、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开资金使用情况。
五、自查自纠,摸清底数
认真梳理涉农政策项目,对2011年强农惠农资金进行摸底统计,摸清了资金底数,为资金监管夯实坚实的基础。
2011年打入惠农“一折统”资金共***项,资金共计*****万元,无直接用现金发放惠农资金的现象,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真正做到了惠农补贴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惠农资金方面,充分发挥财政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观念,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巩固和完善现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财政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继续严格推行财政惠农 “一折统”管理改革,使财政惠农资金拨付工作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我县财政部门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努力,对财政资金监管能够发挥上级财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管意识不主动。一些乡镇领导主要精力在于乡镇经济发展和资金筹集,资金监管意识不够强,精细管理还做得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同时,乡镇财政人手少、业务量大,加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来明确相应的工作要求,使财政监督处于一种游离状态。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乡镇财政所机构
设置、人员管理不统一,业务指导不规范,适于乡镇财政的一整套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仍未有效建立;其次乡镇财政人员的业务能力偏低的现象;再次是硬件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大大降低了监管效率;三是资金信息上下级沟通不畅,乡镇财政对某些资金来源性质不明,资料信息不能共享,导致政策执行的相关进度、数据等信息滞后。
10.乡镇财政所长述职述廉报告 篇十
今年,全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52万元(预测数),比去年同期增收20XX万元,增长19%;预算外收入3543万元(预测数),比去年减少387万元,负增长10%;基金收入20207万元(预测数),比去年减少7872万元,负增长28%。
(一)预算内收支情况
今年,全镇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镇级实得为5378万元(预测数),完成年初预算的119%,比上年同期增收860万元,增长19%;一般预算支出5099万元(预测数),完成年初预算的118%,比去年同期增支895万元,增长21%。总体来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较为理想。
(二)预算外收支情况
今年预算外收入3543万元(预测数),完成年初预算的104%。主要收入项目有:征地款收入563万元;综合服务款收入302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2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27万元;其他收入1244万元(包含招商引资,公有资产拍卖收入)。全年预算外支出4863万元(预测数),完成年初预算138%。
(三)基金收支情况
今年基金收入20207万元(预测数),主要是土地拍卖后的土地收益基金。基金支出16380万元(预测数),支出项目主要是:
1、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5500万元;
2、城市建设支出:1500万元;
3、土地开发支出:万元;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200万元
5、其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180万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部署,我所今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税源信息收集和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1、与税务部门一起对全镇主要企业开展税收入库情况调研分析,今年我镇四大支柱产业发电、陶瓷、化工、五金,由于受经济大环境日趋严峻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压力影响,先后出现停减产现象,对我镇完成税收入库任务构成巨大压力,我们及时掌握这些情况,认真做好了有关税收入库统计及预测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心里有数,为了全年税收入库按计算完成夯实良好基础。
2、加强与镇招商办的沟通协作,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生产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全面掌握新引进、新投产企业的主体税源情况,制订详细可靠的工作方案,以镇主要领导牵头,联合税务部门,到企业中去了解情况,确保税收应收尽收。
(二)制订完善政府采购和基建工程方面的规章制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订政府采购及基建工程这两方面的规章制度。
1、制订政府采购及基建工程的规章制度。以上级规章制度为基础,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出台了简便、操作性更强、更适合我镇的政府采购及基建工程办法。
2、制订政府采购及基建工程制订工作流程,特别是在区纪委与区建设、国土、财政等相关对采购方面提出、查出的问题作一一整改,务求对此项工作更规范化地进行操作。
3、制订《区镇政府基建资金申请表》《镇政府采购需求审批表》让划拨财政资金时,起到最后的监管核对的职能。
(三)积极配合镇委、镇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保运作,保建设”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
1、增加对市政建设、绿化改造等重点工程支出。投入120万元安装了塘九路周村至凤果村近7公里的路灯;投入160万元改造塘九路至清塘牌坊路段绿化,继续投入1800万元开展样板路的绿化建设和提升。
2、紧急追加500万元用于全区统一开展的综合整治违法建设、违章建筑的工作,使我镇“两违”整治工作处于主动局面。
3、加大对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投入专项资金200多万元,对年满70周岁的1700多名籍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果金;拨款镇派出所专项行动经费50多万元,投入1,164,500元为全镇23,290人购基本医疗保险,投入465,800元为居民购买门诊医疗保险。
11.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 篇十一
笔者由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展开论述,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现今期刊实例,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解决乡镇财政困境:一方面可以通过稳定和扩大税源,保证乡镇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如何摆脱现今乡镇财政普遍存在的财政困境,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取消农业税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全国的平均税率规定为单位土地面积常年产量的15.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均税率,由国务院根据全国平均税率,结合各地区的不同经济情况,分别加以规定。取消农业税对乡镇财政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的支出远远大于原以农业税为主的财政收入;二是从乡镇财政支出方面来说,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支出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不仅影响了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使得乡村债务负担更加沉重;三是取消农业说会使乡镇财政收入从落后地区流向富裕地区,进一步拉大基层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二、乡镇财政运行困境的现状
1.收支矛盾突出、缺口扩大
乡镇债务包袱沉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官本位思想的作祟,乡镇的负债现状主要是以前多年积累以及偿债能力降低造成的。尽管许多债务是在农业税废除之前就已发生,但是由于农业税废除后乡镇收入降低、财政支出政策性缺口、收支结构及其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尚处于初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乡镇解决债务问题的难度。除东南沿海等较发达省份的乡镇企业较成规模并有较多的资金来源外,目前,绝大多数乡镇的企业税收都无法满足偿债需求,并且随着债务规模的膨胀,债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2.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不足,资金严重短缺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失去了重要的财力保障,无力提供财政支农应提供的公用设施建设来满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以乡村两级办学为主的乡镇统筹、各类教育集资和一些教育方向的收费项目,使教育投资资金经费缺口明显扩大,在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尚未形成之前,教育投入势必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状况。最后,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进程来看,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支付能力较弱的部分乡镇,可能面临着上级政府转移支出不到位的困难。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公共财政在对三农帮扶方面也势必面临较大资金缺口。
3.乡镇财政的管理混乱,行政成本偏高
现行乡镇政府不同程度的存在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庞大的现状并严重影响行政机构有效运行和职能的发挥。如果主动压缩支出的意识不强,公用支出经费势必会持续增长,导致行政成本过高,财政资金不能得到高效的利用,进而使乡镇财政陷入负债的恶性循环。
三、解决乡镇财政困境的思路与方法
1.从“开源”角度解决乡镇财政困境
首先,规范县乡财政体制,建立稳定财力来源。要深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市县对乡镇的财政体制,赋予乡镇较大的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乡镇财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握重点,建立稳定的财力来源。乡镇政府还应转变财政收入观念,以市场为经济的发展导向,合理的利用经济政策,建立符合该乡镇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其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力培植乡镇税源。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再者,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乡镇财政固定收入。从完善分税制方面来说,要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给予乡镇政府与事权相当的财力,包括乡镇政府取得收入的权利和与之配套的上级和平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最后,要完善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化解乡镇债务风险。包括对乡镇现有的债务进行全方位的的登记调查;分清楚债务的责任和轻重缓急,以不同的方法化解债务危机;健全财政监督审批制度,编制“乡镇债务预算”。
2.从“节流”角度解决乡镇财政困境
首先,精简乡镇机构,转变政府职能。臃肿的行政机构不仅增加财政支出负担,更影响了政府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甚至会影响到政府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应加强政府管理机构改革,规范乡镇的机构和岗位设置,减少冗余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节省行政费用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使更多的财政支农资金用到农村建设中去,从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其次,加强乡镇财政的财务管理。规范乡镇财务的核算职能,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建立健全乡镇财务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对国有资产实施严格的监管;加强涉农补贴对象的资格审核和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机制;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引入乡镇财政使用的预算和决算机制,扎实乡镇收入基础,细化、量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编制乡镇预算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3.优化乡镇财政的支出结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理论的客观要求,公共财政活动在财政支农方面应立足于实际。在支出领域,应立足于非市场竞争领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应“与民争利”。只有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才能加强财政支农的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在教育方面,要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减轻乡镇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负担;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要有所取舍。二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农村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水利设施、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应在财政上大力支持,以推动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健康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树立全局观念,财政支出要紧密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四是社会保障方面,乡镇政府要努力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从财政、个人、社会资金等多个渠道筹资,利用社会保障机构、金融保险等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倾斜政策,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生态农业、环境治理、农村医疗保障改革等,要把乡镇财政支农,变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4.强化乡镇财政监督
首先,要加强乡镇税收监管。要加大税源监管的力度,坚决杜绝以费挤税、乱支滥发、设置账外账以及买税、引税、垫税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乡镇税收流失和虚增乡镇财政收入;同时,应当加强乡镇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大乡镇预决算编制执行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追加、调整预算要真正履行审批程序,把财政预算执行和绩效状况作为评价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最后,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联络税务部门或者实行划片专人管理,提升监督检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不仅使乡镇政府的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还使得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短缺,加重了农村债务危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乡镇政府以财政为基础的服务职能弱化的原因。笔者针对乡镇政府存在的财政困境给出了解决策略,即可以通过规范县乡财政体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和扩大税源,进而稳定财政税收收入;同时,还要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察力度,确保乡镇的财政真正为农民谋利益,切实提高农村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12.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 篇十二
一、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收入规模小,压缩开支难
近几年我国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呈总体上升趋势,但还是存在收入规模小、刚性支出强、压缩成本难等现象。随着我国的发展,社会医保和农村补贴范围的逐渐扩大,带给各地乡镇财政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由于各种社保和乡镇各机关单位人员工资都纳入在乡镇财政支出当中,属于刚性需求,导致乡镇财政在成本压缩方面变得非常困难。虽然各地乡镇政府想尽各种办法节约开支,但由于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债务负担重,偿还能力差
乡镇债务负担过重是影响乡镇财政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债务的主要产生原因大多是由于乡镇政府投资决策错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兴建政府形象工程和发展规划不合理等造成的。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无法收回,给乡镇财政造成了很多坏账死账。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小、调控能力差等特点,使乡镇财政在债务偿还方面有心无力,因此许多乡镇的账户被法院查封冻结,给乡镇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三)体制不健全,调控余地小
在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后,县财政的缺口越来越大,许多县政府为了确保县财政能够正常运转,给乡镇财政下达了许多硬性指标。其中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政收入基数设置过高
县财政在下达任务时往往使用基数比例进行计算。即在上年财政收入基础上确定增幅,导致基数被越抬越高,往往不考虑实际收入能力,造成县财政下达的任务未能完成,形成恶性循环。
2、支出预算过于紧缩
对乡镇财务的支出过于严格,乡镇财政在实施帮扶企业过程中既定的补贴标准太低,往往起不到应有效果。
3、财政收支过于理想化
县财政在制定乡镇收支基数时,太过于理想化,很少考虑乡镇财政收支时产生的其他各种因素(如新增人员经费、新增项目的配套建设资金等)。在企业管理方面往往把盈利较多的企业囊括旗下,把运营困难的企业留给当地乡镇府,造成乡镇财政雪上加霜,有时为了完成县里下达指标,不得不违规进行操作。
二、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乡镇财政的监督管理工作。
财政部门是乡镇机关最主要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其政务工作内容应受到政府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只有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乡镇财政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才能有效提高乡镇财政工作的质量。因此,乡镇政府在实施财政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合法有效的监督,还得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仅要从乡镇财政内部实行监管,还要从外部的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在内部监管方面,要明确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其次,要把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落实到人。外部监管方面,对于要投资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分析,确保资金投入的安全性。这样,既能保证乡镇财政投入的准确性,又能使投入资金得到最大的限度的利用,从而确保了乡镇财政工作的质量。
(二)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积极化解乡镇债务
乡镇财政要做好债务统计工作,对于债务类型要进行区别划分,分清楚债务的责任和轻重缓急。对老旧项目投资方面要进行重新审核,对投资回报不确定、不清楚的项目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再次出现坏死帐现象。要增加乡镇财政债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了解债务的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监督,防止暗箱操作、挪用公款等现象的产生。要盘活现有资产,把多余浪费的资产进行整合重组,以便消化部分债务。
(三)精兵简政,减轻乡镇财政负担
精简机构和人员是乡镇财政减轻负担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把机构内部职责相似的部门进行合并重组,对本不属于财政拨款的下属事业单位要停止拨款,鼓励单位实行自收自支式运营。对于超编人员、借调人员和临时人员进行清退处理,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四)建立独立的预算、核算体系
财政预算工作是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在“三农”建设的大力发展下,建立一套独立的预算、核算体系对于乡镇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因财务管理问题造成的资金浪费,同时,还提高了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结束语
在我国乡镇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的今天,及时推进乡镇财政管理的深化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我们现有乡镇府必须践行的原则,只有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我国的乡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乡镇财政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乡镇财政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许多乡镇财政收支严重失衡,面对目前我国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这些困难产生的因素,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对策,帮助乡镇财政在财务运行和管理方面摆脱困境。同时,政府机关必须得重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并投入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去解决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使乡镇财务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系,健全财务管理和债务管理制度,为乡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关键词:乡镇财政,面临困难,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马超.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N].安徽农学通报,2013(12)
13.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 篇十三
黄泥岗镇位于滁州城区东北部,距滁城24公里,距104国道4公里,蚌宁高速穿镇而过,预留出口将在2012年5月开通。全镇总面积为84.7公里,总人口2.2万人,辖5个村和一个社区,128个村民组。镇内有着极为丰富的优质陶瓷原料矿,储量在4亿吨以上。2010年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亿元,财政收入1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55元。
我所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有工作人员四名,其中:中共党员3人,一名本科生,三名大专生。建所以来,我们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收入中心,以思想教育为宗旨,服务发展为目的,深入扎实开展规范化乡镇财政所的创建工作,把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作为我所长期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载体。通过创建,财政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财政形象稳步提升。
一、组织机构。
1、我镇财政所机构独立;
2、我镇财政所由区财政部门垂直管理;
3、我镇财政管理工作由区农村局归口管理;
4、我镇财政机构根据承担的职能和工作需要,基本合理配备了工作人员。
二、队伍建设。
1、对我镇财政所工作岗位进行较为合理的划分,设所长、预算管理员、惠民资金管理员、票据管理员、综合会计等岗位,实行分工负责制,做到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我镇财政所严格按照用人标准和程序,加强干部管理。
3、我所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计算机培训,一名本科生,三名大专生。一人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两人取得计算机二级证书。4、2011年1—10月份,我所在职工业务培训上狠下功夫,先后参加了8期较大规模培训班,培训面达100%;2011年9—10月份,我所又组织两名同志到合肥进行了为期5天的更新知识培训,使财政干部增强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5、我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财政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乡镇财政人员的大局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法治观念和责任观念,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
三、业务工作。
(一)收入管理
1、我所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应收尽收”的工作方针,强化征管措施。为确保超额完成财政收入预算任务,一方面我们和协税员一道深入基层,对我镇纳税户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税源情况,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及时、足额地征收入库;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税收、协调税收,加强与国、地税部门配合,及时掌握税收进度;保持与区财政局沟通,争取所得税返还优惠政策,做到税收及时入库。
2、加强非税收入征收和管理,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集中收费、票据统管、票款同行”。
(二)支出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管理制度,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严格控制乡镇会议费、招待费、小汽车使用费等一般性支出,做到支出真实、合规、合理、合法。
2、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规范采购程序,确保政府采购公开、透明。
(三)预算管理
1、加强我镇财政预算管理,按照现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有关规定和上级财政部门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乡镇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同时按照“保障基本支出,巩固基层政权,完善配套政策,促进镇办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要求,将预算返还、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积极清理预算外收入。加强收入征管工作,由我镇负责征收的财政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逐步完善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细化纳入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监管。细化预算编制,镇财政要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报,严格审核有关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要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并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跟踪管理。项目完成后要组织评审验收和绩效考核。及时报送预算,按规定程序报送人大批复,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2、在规定时间内与区财政局做好年终对账和结算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按时完成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工作。
3、按照政策规定,及时掌握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变动情况,按时报送财政供养单位人员信息。
4、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原有债务,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
(四)资金监管。依照国家法规政策,认真履行各项财政监管职能,对本级和上级财政部门安排以及通过其他部门下达的财政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规范理财
1、加强对我镇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的监管。采取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相结合的措施,把好公示关。对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农资综合直补面积、粮食直补面积、五保户供养人数、优抚对象人数、低保救助人数、重度残疾救助人数、农业保险补贴面积等,在向区级财政或主管部门汇总上报补贴名册前,镇财政所联合相关部门有重点地派人到现场进行清点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向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报告。
2、在项目资金监管上,实行以项目公示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资金报账制、决算审计制、管护责任制、绩效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动态监督管理台账,全程参与项目的招投标,严格按照程序管理项目资金,实行区级报账和国库集中支付,将资金直达项目施工单位或商品、劳务供应商,对项目申报、工程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报账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着重做好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监管。严把项目申报关,是做好项目资金监管的前提。镇财 政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区级财政提出意见建议。做好项目公示。镇财政要对项目的实施范围、责任人和受益人等情况进行公示,鼓励农民参与,加强群众监督。跟踪项目实施。与相关部门一道实地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区级财政报告,按照区级财政委托,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及时评估验收,强化绩效评价制度,建立财政资金追踪问效体系,堵塞漏洞,杜绝腐败。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建议等。
3、按照“镇财区管”要求,加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监管,建立健全财务收支账薄,做到账目清晰、处理及时、票据合规、资料完整。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管。(1)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的监管。镇财政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发现有人员调进、调出,要按时填写“工资变动审批表”,并报告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及时做好预算指标的增减。对退休人员、遗属人员和小乡干人员,一方面要做好服务工作,在发放工资和补助时,及时通知对方。另一方面,要跟踪调查,如发现人员死亡的,要报告上级和主管部门,及时销户。(2)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监管。a、办公费。政府各部门办公用品的采购一律由政府采购中心负责,相关手续完备后,逐级审核批报。电脑、打印机维修以及配件、耗材的购买,先登记请示,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否则,不予报销。b、招待费。实行“对口接待,定点招待,定额就餐,超标自负”的管理办法。c、小车费。小车由党政办公室负责统一调度和管理,首先保证主要领导办公使用。车辆维修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小车加油卡充值与车辆行驶里程相挂钩。
4、积极参与农村“三资”(资产、资金、资源)代理服务,加强村级财 政转移支付资金及村级组织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专户管理,强化对村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健全村财务管理。逐步建立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村债务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规章制度。镇财政既要尊重村级组织资金安排使用的自主权,也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积极完善“村账镇管”。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账核算。加强对村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村资产购建、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财镇管村用”运行制度,构筑村干部“防腐墙”,须从五个方面做好村财镇管。一是结合实际,统一运作。取消村会计和村出纳,一村只设一名报帐员,村级资金帐目移交镇财政管理,由镇财政所统一设立村级资金专户,各村安排两千元的备用资金。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明确将村一切资金、资产纳入村财镇管村用财务管理,明确专职会计和村报帐员职责;建立现金、票据、村财务开支汇报制度。三是加强监督,强化公开。按照“经费预算、事前审批、凭证审核、民主理财、村财审计、财务处理、张榜公布”流程进行运作,使村级财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监督。四是用活、用好村级资金,发展村级经济。通过村财镇管村用改革后,使村级资金规范化,村里的结余资金可用于完善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和村级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加强会计队伍管理。组织各村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加强会计制度培训,做好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后续教育工作,开展村级会计人员诚信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与发放。我所认真推进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贯彻落实惠农政策。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逐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对农民的补贴,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保障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快速提升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打卡发放效率,黄泥岗镇财政所积极参与行政政务中心建设,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卡通”发放。贯彻执行以“五个一”为核心内容的操作程序,严格遵守“六到户”、“八不准”的工作纪律。截止10月底,我镇发放五保户补助15.20万元,抚恤资金45.94万元,农民大病救助资金13.64万元,春荒补助资金11.46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11.87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资金57.14万元,粮食直补112.5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72.22万元,退耕还林补助88.99万元,残疾人生活救助22.21万元,水稻良种良法资金33.52万元,计生奖励扶助4.76万元,计生特别扶助0.29万元。总计发放11个批次,13大项,发放补贴金额889.79万元。
(六)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乡镇国有资产台账和明细账,完善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核销、变卖等手续,定期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理,做到账证、账表、账实相符,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七)票据管理。
严格执行“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收据”的管理规定,专人保管,定期缴销。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完备票据领、用、销手续,做到领用发放有记录,结报缴销有手续,专柜保管、专人负责、填写规范、缴款及时。
(八)其他工作。
1、认真做好民生工程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耐心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按时上报民生工程相关信息,加强民生工程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
2、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城镇)合作医疗参合资金的收缴、政策咨询及参合人员补卡等工作,加强对参合变动人员的监督管理。2011年我镇筹集新农合资金58万元,参合人数19333人,参合率为95%。同比参合人数增加1229人。
3、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扎实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各项业务工作。今年4月份已向南谯区减负办公室申报二十八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总计筹资人口17224人,自筹资金258360元。已批复28个项目,争取财政奖补资金60.28万元。目前,2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竣工待验收项目22个。
4、加强会计事务管理工作,认真宣传贯彻会计法规,做好各项会计基础工作。
5、按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要求,认真做好乡镇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备案、年检等工作。
6、按时上报年初工作计划、半年工作小结和工作总结,及时报送上级财政部门要求的有关资料、材料。
7、按时参加县(市、区)财政部门召开的各项会议,及时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效果。
8、定期召开财政所工作人员会议,全面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推动工作开展,重大事项通过民主讨论决定。
9、加强政治思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微机操作等知识的学习,做到有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和专门学习笔记。
10、加强财政文书档案管理,做到制度完善、资料完整、保密安全、归档及时、存放有序、查阅方便、专柜保管。
四、基础设施。
我所原来的办公楼陈旧,使用面积约200平方米,满足不了新时期财政职能的需要。2010年3月份,在市区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了省财政厅资金的投入,新建了新财政所办公大楼,总投入55万元。其中:办公楼投入资金51.5万元,空调等办公设备投入资金3.5万元。2010年9月底已交付使用。新财政所设置了为民服务大厅、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及其他配套用房,使用面积330平方米,办公设备齐全。办公场所实现了绿化,环境美观。
五、内部管理。
(一)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学习、考勤、信访接待、文书处理、岗位责任、票据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公物管理、网络管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文明创建、安全保卫等相关制度,并严格遵守,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二)文明创建。
建所以来,我们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文明单位建设作为财政所长期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载体,与财政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全所上下形成了人人高度重视创建、所长具体落实创建、政府领导随时检查创建的文明单位创建氛围。
(三)作风建设。
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和领导作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理念,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四)效能建设。
我所深入开展能力建设,切实增强财政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自律能力。主动接受所在地区、镇人大代表和义务监督员的监督,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广泛吸纳意见和建议,认真及时加以整改。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为努力营造效能建设环境,我所抓点带面,着力提高系统执法、服务、征管、行政、执行五项效能。组织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了效能建设专项活动,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方征求意见,列出效能建设专项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五)廉政建设。
1、我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着力提升财政干部形象。经常组织全体干部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进行集体廉政谈话,撰写心得体会,干部职工廉洁意识进一步提高。两年来,全所无一例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我所 还认真深入开展了“科学理财创先进、学习沈浩争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全所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在活动中,所长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走访粮补户70余户,收集意见和建议综合为13条,并一一予以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5月份,我所财政干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贴民情、听民意、惠民生——万名财政干部大走访”活动。今年年7月份,我镇财政干部走村串户,在我镇五个村随机选择12个农户开展“十万农户大调查”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全面掌握群众对财政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党的惠民政策已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各项惠民政策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财政干部真正做到了把政策送下去,把建议带上来,提升了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率。
2、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做到为政清廉,秉公理财,依法办事。实行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做到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
团结奋进拓新路,扬鞭策马赴征程。追求无止境,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黄泥财政人将再接再厉,克服重重困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创财政工作新辉煌,为黄泥岗镇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黄泥岗镇财政所
【乡镇财政调研报告与乡镇远程教育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乡镇财政 工作报告01-12
乡镇财政运行情况调研报告11-26
乡镇财政所工作计划报告10-08
乡镇县财政局财政工作总结07-24
乡镇财政先进个人工作总结06-25
乡镇财政2011年工作总结07-14
简论当前我国乡镇财政危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11-11
乡镇财政所年度工作总结07-03
乡镇财政所年终工作总结07-13
乡镇财政所2011年工作总结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