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4-07-25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8篇)

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莱芜经济开发区张家洼中心小学 李霞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较多的老师会选择这种教学形式,但现今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中,有意识地进行补救和纠正。结果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果的,它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外,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科学、合理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我从用心分组,促进互动 ;角色分配,各司其职;技巧分明,鼓励参与;小组联动式评价做起。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各小组成员根据座位的编排互相成为一对一的“联动帮扶”状态。“小老师”必须担负起协助“小学生”的重大责任,“小学生”必须明白自己在学习中该承担的任务。4人小组,1号组长,2号副组长,3号中等生,4号学困生。每个成员在上课讨论时职责明确,即4号提出问题,3号给予讲解,1号、2号补充、改正;展示环节,基础浅显的问题由4号负责,3号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1号则将合作内容进一步升华,提出更好、更多的建议和解释,2号负责完成记录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包括自学指导及探究活动。这样小组成员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人人都进步。

(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

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充分进行小组展示。小组展示主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公平原则,即要给予每个小组相同的机会,如按小组顺序依次安排展示,转完一轮后才进入第二轮;二是竞争原则,在公平的基础上,也应该让小组通过竞争获取更多的机会,如一轮展示完后,再抛出一两道更有挑战性,更需创造力的问题,让各小组来争取这个机会。具体做法:①明确任务。学习任务单中预习反馈中的预习作业的订正,合作探究中各种疑难的展示、回答,形成提升的成果的展示,课后作业的订正等等,都可依次交给各小组去展示、回答,而代表小组展示的同学,往往是组内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②及时点评。教师要对学生展示的情况及时、具体的进行点评。小组展示得分将是评选优秀小组的重要参照数据。

(三)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重过程、重应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交流、对话的程度,看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法。合作学习的评价,改变了传统的“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而是将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为评价标准,促进了组内互助、合作气氛。这种评价模式让学生明白:只有小组的成功,自己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在对个人进行评价时,改变了根据个人成绩的高低进行评价和奖励的原则,而是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

2.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二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 科学合理分组, 各尽其能

想要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首先应该做到科学的小组划分。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性格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老师在分组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避免在合作中产生矛盾与分歧。划分小组有很多方式, 比如, 教师可以根据英语成绩、英语能力或口语能力将学生进行划分, 将学习根基较好的学生与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交叉分在一组, 可以有效利用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生, 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

2. 老师角色转变, 更新课堂

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转变角色, 退出掌控者的身份, 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将主体角色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的同时, 也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 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 教师也要注重课堂观察与反馈,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能够及时给予指导, 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3. 建立评价机制, 共同进步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做好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或者小组之间互评以及老师对小组进行评价的方式。通过互相点评,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具体问题, 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同时也要从宏观角度对整个小组合作的问题作出及时的总结, 针对突出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反思与改进, 建立完善的后期评价机制, 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更加得到学生的喜欢,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1. 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进行听说教学时, 可以采取领读的方式。教师可以先面对全班同学, 集体进行领读, 在学生熟稔的时候, 让学生自己按照教师的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剩下的英语单词, 教师也要不时地巡视, 鼓励小组讨论学习。在学生都基本掌握单词的前提下, 教师可以趁热打铁, 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 对学生单词的听说能力进行检测, 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检验组员英语单词听说能力, 然后选举出小组表现好的学生,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对决。为了提升学生的热情, 教师可以准备适当的礼物, 作为奖励。通过这种方式, 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的二次记忆。

2. 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 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找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语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鼓励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解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定讨论内容,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 (1) 英语课文的标题怎样表达才能够吸引你? (2) 英语课文的段落采用的语法以及写作特点。 (3) 讨论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态度和观点。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讲述, 鼓励小组之间互相点评, 指出长处与不足。老师再作最后的评价与总结,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英语知识并获得快乐。

3. 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作文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 在英语考试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因此, 老师在传授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写作之前, 老师可以针对课本知识点给出相关的写作话题, 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可以写的内容、时态和文章结构等, 最终独立写作。写作完成之后, 先让组员之间互相评价作文, 找出优秀语句和一些有语病的句子, 讨论并改正病句, 确定作文。学生交上作文后, 教师要对文章的思路、时态和结构等提出修改意见, 同时对写作较好的组员以及小组作出表扬, 并将写得好的作文作为范本放在班级荣誉墙上, 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4. 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拿朗读对话来讲, 学生在学完一段对话后,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在小组内自由组合, 就现有的对话进行训练, 然后针对重点句型, 让小组自编自演对话, 学生自由选取角色表演, 最后教师对小组的演练进行评分, 并分析对话中存在的语法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1.确定活动对象和时间。活动对象为吴江区汾湖实验初中历史社团班。对活动进行实时追踪和分析,来观察活动的效果。活动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

2.分组。本班共20人,常规以4人为1组,共分为5个组。对组员的安排要坚持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业成绩优、良、中的学生平均分配。制作和填写小组概况表。制作小组概况表。

3.小组评价。我们定期对小组活动打分,四个礼拜为一周期,将各小组学习情况加以汇总分析,开展小组竞争,优胜组给予红旗奖励和集体奖励,也包括个人奖励。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根据本校学校初中历史学情,我在历史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四种类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识记型合作学习法

该学习方法适用于史实的识记。特点是:目的明确,任务简单,合作时间较短。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接受教学内容。

第一步,精讲教材。我挑选了《近代化的探索》,课前将重要史实和结论进行归纳,并打印成书面材料。并对教学内容详加说明和分析,让学生对近代化之路有所理解。

第二步,展开小组活动。 以2人为1个小组。分发学习资料给各小组,要求对中国的近代化四个历程进行识记,每人识记两个历程,如果一人先完成识记,另一人则进行督查。督查者应指出错误和遗漏。两位同学互换角色,确保双方均牢牢识记。

第三步,检测活动成果。测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该部分内容。

实践体会:对那些概念相对较多、记忆要求较强的部分如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的表现、政治方面的演变而言,合作——识记型合作学习方法相当有效。

2、归纳型合作学习法

该学习方法主要是培养史料的加工能力,形成历史价值观。

第一步,精选课题。提供几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要求内容翔实,有多方观点,材料后附有相关问题,难度为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中考复习时,就洋务运动而言,我就采用了此法。我准备以下材料:第一至四段材料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褒贬。设问洋务运动的基本经过、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地位、以及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教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步,分组。学生有两次分组,第一次四人一组,称为基本组,第二次把同一学习任务的学生组成小组,称为专题组,专题组也以4人一组为宜。

第三步,分发学习材料和相应问题给各专题组成员,专题组成员就自己的分任务开展讨论、充分交流看法。然后专题组回到基本组,每个成员分享自己所学内容,并和小组成员探讨。

最后一步,对小组合作进行测验评估。事实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良好,学会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倾听。

实践体会:该学习方法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互助。该学习方法适用历史材料的探究,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做到以生为本。

3、探究型合作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注重史料的客观性;与此同时,对于历史事件的不同的看法要善加引导。因此,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历史事件阐述自己的看法。在这一方面,我们更多的是采用合作——研发型合作学习。

第一步,精选课题,所选课题必须是开放式的,可以从各种角度来阐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课本上说:“经过八年浴血抗战,中华民族以巨大的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大部分日本国民的“二战观”则是:“我们主动发动战争是事实,也侵略过中国,伤害过中国人,但在整个二战格局上打败日本的是美国,从而,我们成为战败国。我们并不是败给了中国。”请你结合二战谈谈为什么日本的“二战观”站不住脚。

第二步,各小组活动。把全班分成4人小组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将4人进行两两配对,先分别开展2人组讨论,然后让这两个2人组辩论并进行总结。

最后一步,进行检测。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是集体的智慧。因此,只评价小组集体的成果。

实践体会:小组讨论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将思维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出来。在他们的脑海里对历史轮廓的理解会逐步的清晰。该方法要求教师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效果才能最佳。

4、发现型合作学习法

该合作方式可以把历史教学课堂活动的空间从教室延伸到课堂之外。

第一步,精选课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然后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爱好定子课题并组成课题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我以吴文化——汾湖地区为课题,和学生们设计了一系列子课题:子胥蟹(紫须蟹)的由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墟山歌、千年古刹——“唐泗洲禅寺”的前世今生。

第二步、活动研究。利用周末进行小组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如数据的收集、人物访谈记录、参观访问等,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汇总,以便进行总结。接着,对课题成果进行展现。一般要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现。最后、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教师要评价课题小组开展的活动,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把各自的观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报告等等。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

实践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中学生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历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尝试,历史研究有自身的特定原则、方法和步骤,其中尊重史料是历史研究的最基本要求。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这也是行动研究的技术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反思

我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成绩表,对小组活动进行全程追踪。活动开展前,调查结果是:对历史很感兴趣的有5人,比较感兴趣的有5人,无兴趣的10人,占比分别是25%、25%、50%。考试优良率为10%。进一步调查显示,不感兴趣的原因有上课枯燥、记忆内容太多太繁。

小组合作开展一年后的结果是:对历史很有兴趣的有10人,比较感兴趣的有6人,无兴趣的有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0%、30%、20%,考试优良率达到了40%。这说明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大为增加,合作学习比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从提高学生的成绩来看,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要转变课程观念。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只是历史知识的载体,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其次,要转变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再次,转变教学方式,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由“学什么”向“怎么学”转变,由被动的接收器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告诉学生:“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4.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还能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同时,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一定的技巧,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技巧,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供教学质量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运用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初中数学。但由于该教学模式还处于刚刚被推广的阶段,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一些问题以及掌握一些技巧,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被充分发挥。笔者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技巧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初中数学课堂分组的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相互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不能按照随机原则,对学生随随便便进行分组,而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的特长、性格特征、数学水平等,保证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个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达到“以强扶弱”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将分组原则进行细分,例如有些学生对数形结合知识掌握得比较熟,有些学生则比较擅长函数的计算,将他们分到一个组,就可以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同时,在分组时还应注意数量的限制,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数量来决定,一个小组以5至7人为佳,少则达不到讨论的效果,多则不便于小组管理。

以某校初一(2)班为例,该班级的学生人数为35人,成绩较为优异的有14人,良好的有15人,良好以下的为6人,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将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组7人,每个小组中保证有两个成绩优异的、两个成绩良好的,以便能够让成绩优异的带动成绩暂时还不够优异的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同时,每个小组内成员应尽量各有所长,以便相互学习。

(2)小组讨论对于问题的选择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对于所讨论问题的选择也应该按照一定的要求,例如,应考虑问题是否具有讨论的价值,该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还是统一的,该问题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目

[2][1]前的水平等。如果选择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经过讨论就可以找到答案,或者难度太大,学生对于题目都理解不了,无法展开讨论,或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都不能找到答案的,说明这些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另外,如果某题目的解题思路比较单一,问题不具有开放性,问题同样不具有讨论的价值。因此在选择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时,应该选择难度适中,并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讨论的题目时,可以选择以下题目: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4x+4=0与x-4mx+4m-4m-5=0的根都是整数。在这个题目中,学生可以进行分类讨论,先设定m的取值范围进行分段讨论,再用假设的方法将m代入式子中,最后排除m不可取的值,最后算出m的取值范围。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m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并充分考虑到m不可取的范围,以及将m不可取的值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只需要进行现场监督以及秩序的维护就够了。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在学生遇到困惑时给予一定的指点,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让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得以顺利开展。

例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引入课题,小组划分,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轮流走到各个小组中,观察学生讨论的情况,时刻掌握讨论的进度,并进行及时的督促;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各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并进行适时的点评等。总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仍然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还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广大教师应对该教学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全面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掌握相关的应用技巧,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5][4]

5.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中的具体运用

合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标志,小组合作学习也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文章从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入手,探讨了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作 者:陈惠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0) 分类号:H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高职英语   应用  

6.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特别是反思教学细节的处理、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过程,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与败,并把反思与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地总结教育工作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我们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促进自我的发展。

在今年初三第二学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课时我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对此及时地进行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个性化的答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初涉课改的我坚定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信心。而学生们高涨的参与热情、课堂上精彩的智慧碰撞,使我更加醉心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然而,连续发生的几次尴尬让我陷入了迷惘。

尴尬一: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在上<<让社会给我投赞成票>>这一课时,出示了一段材料:

“小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答应每周日下午2点到4点都要准时为生病的同学辅导功课。有一天爷爷生病了,周日下午要看爷爷,小林为难了,说上午去不可以吗?爸爸说:“你忘了,上午还要到老师家学钢琴””。

请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问题:

⑴、面对诸多的事务,假如你是小林会怎么办? ⑵、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当多种需要做的事情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

在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发言的热情高涨,并且相互间展开了辩驳。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原来预设的两个问题只探究了一个。

尴尬二:同学不愿参与讨论

在上《向往公平》这一课时,出示了一段材料: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已有多年历史的义务教育借读费,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在借读过程中也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

请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问题:

⑴.请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

⑵.为保证公民平等的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和社会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问题提出后,我意外地没有看到预期的热烈讨论的场面,许多同学在讨论时也是心不在焉,甚至讲起了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我的心中顿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尴尬三:出现了“论坛霸主”

在上《面对责任的选择》这一课时,阅读材料: 材料一:被评为2008法制人物的河南省郑州市妇联权益部长刘宇,积极为受害妇女儿童伸张正义,努力为广大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十多年来,她接待或解答妇女群众来访和咨询万余人次,成功处理了轰动全国的律师重婚、少女肚皮刺字、第三者状告合法妻子等案件。

材料二:2008年9月14日晚,经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检察院批准,正定县公安局依法对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耿某等人执行逮捕。耿某兄弟因向三鹿集团销售的牛奶屡次检验不合格被拒收,逐向牛奶中掺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以蒙混过关。

材料三:2008年8月29日,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的庆祝教师节暨抗震救灾感中国师德标兵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谭千秋、张米亚、向倩、袁文婷„„70名在汶川大地震中感动了全国人民的英雄教师被授予“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请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问题;

⑴.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⑵.材料一和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

⑶.你认为材料二中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⑷.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在巡查小组讨论的时候,我留心到个别同学在小组中一直在发言,占据了整个讨论时间,其他同学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全班交流观点时,这几位同学频繁举手,口若悬河,相互补充、辩论,俨然成为了政治课堂中的“论坛霸主”,而其他同学则成为了“观众”。

连续的失败,让我不得不对近期的课堂情况进行反思。其实在此之前,小组讨论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讨论时部分同学容易钻牛角尖、发表意见时总爱走题;讨论时的音量越来越低;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由于这些点滴的变化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最终产生了上述三幕令我震撼的场景。在迷惘中,放眼四周,发现课改后的政治课堂,小组讨论已成为新的宠儿,备受青睐。但同时,让我感到困惑的一系列问题也在各类公开课中频频出现。难道小组讨论法仅仅几个月就该“寿终正寝”?师生互动只能回到传统的单一“问答式”?小组讨论究竟该何去何从?

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的理论,再度审视小组讨论,更多地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1.课堂教学节奏不易控制,比较耗费教学时间

小组讨论中,首先是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围绕中心议题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并互相倾听、共同探究。然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如发言人数、时间、质量等。另一方面,交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课堂预设以外的新问题,并由此引发出新的讨论。因此,小组讨论中,课堂教学节奏不易把握,比较耗费教学时间,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也凸现出来。

2.学生的发言机会不易保持平衡 小组讨论中,每位成员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达到合作交流、共享提升的目的。由于按座位划分小组相比较更省时、易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多用此种随机性分组。这样的学习小组是一个个成员相对固定的小群体,各成员在性格、学业、班内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被他人倾听和倾听他人等方面的表现,最终在小组成员中出现强势和弱势之分。因此,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发言机会不易保持平衡,个别与全体的矛盾也随之显现出来。

3.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组讨论中,学生不仅要充分参与讨论而且要学会耐心倾听他人。全过程都需要学生个体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同学的兴奋点,往往容易被吸引到发言中偶然提到的与议题无关的讨论中去。因此,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会专心倾听他人、讨论容易走题,随意与有序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小组讨论的局限性决定了简单、浮于表层的形式模仿必然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小组讨论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具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于是我决定改进小组讨论。因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优化小组讨论的要求,并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

1.理性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

我经常在以下两个条件下采用小组讨论法:一是在解决重点、难点时使用;二是当其它教学形式的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时使用。2.科学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

小组讨论的问题,要符合开放性、激励性、层次性的特点。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作出多种解释和回答的可能性、发散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激励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向纵深发展。层次性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过去的经验或知识上,充分结合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3.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

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可根据学情的需要灵活选择分组方式和组内角色分工。分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按照座位随机分组,也可按不同观点来分组,还可让同学自由组合等。组内角色分工,指组内每位成员分别承担记录、概括、汇报、主持等任务角色。讨论时可将有序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在有序发言阶段,每位成员都必须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在自己发言前,先用简短的语句对前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有序发言结束后,进入自由发言阶段,成员可自主发言。

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有利于平衡学生发言机会和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耐心倾听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讨论顺利进行。

7.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模式是一系列具体的方式和方法的有机统一体,这种模式的经验可为我们进行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借鉴途径。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各组之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操作方式

1、分组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技巧,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并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分组原则。

应根据就近原则、分层原则、自主原则进行异质分组,即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差异、家庭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实现组内异质,培养小组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尊重学生意愿的做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激起他们的参与热情。

3、学习小组的建设。

学习小组是课堂教学中组成的一个特殊集体,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的建设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关系到小组成员的智能、学识、品德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施

1、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命题的。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既要切实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问题类型有矛盾型问题、假设型问题、发散型问题。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8.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越来越多的交往场合中,我们使用了名片作为信息交换的方式。一张小小的名片上同样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同样,一张名片的制作也蕴含了很多知识。本课通过对课本名片范例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名片的设计要素,进而学习如何规划、设计自己的个性名片。

教学中除了要对名片设计中需要的技术进行分析外,还要结合自身能力规划好自己的行动策略,即哪些技术是我已经掌握了,哪些还不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名片制作涵盖了纸型调整、绘图工具、艺术字、和文字格式设置功能。

教学分两部分,各有侧重,第一部分侧重于规划设计体验,也是作品创作的核心;第二部分侧重于技术运用,以此让学生对WORD软件有一个比较概括得认识。

第一部分从名片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漫谈入手,接着对名片范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名片上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名片的设计要素:内容、版式、色调等。第二部分着重名片的技术分析和动手制作能力。师生首先对名片范例进行分析,确定好名片设计用到哪些具体的工具、技术,然后由学生自己创作。

教学中进行小组分工,依据自身能力和组内分工明确自己学习攻关目标,采用分头并进,技术共享的方式来扫清技术障碍。其次,小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增进了解,提高交往能力。

我在教学设计中小组合作的初衷有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要面临的解决学生因为各方面差异造成学习能力的差异。“齐步走”的课堂教学受到严重挑战。不会的教两遍也不会,会的一遍也不愿意学,我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水平。

其次,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我希望自己从繁琐的教学活动中抽出身来,做更有价值的事。同样,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也期望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这种形式,通过激发学习上的能动性进行改善。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弯路,或者是思考方向上的偏颇,或者是实施方法上的不正确。这是需要老师给与指点。这也是老师的工作价值所在。

再次,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由于其实践性特点,学习方法很多。可以使自学,可以是通过经验迁移式摸索学习,从其他同学身上也可以进行学习。学生之间学习能力有差异,都通过课本阅读、老师讲授方式进行是不现实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尊重,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在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设计精美的名片资料,在上课一开始便展示给同学,并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计算机为自己设计一张这样的名片。这样的设计把大家的积极性一下调了起来,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后我又不失时机的把教师利用WORD制作出的名片展示给大家,(我的这张名片上面既有学校的校徽又有我校的办学宗旨,配上精美的背景,颇具专业水准)这下同学们更加激动了,个别急性子的同学都叫了出来“老师,您快告诉我们怎么做吧!”这时我确故意卖个关子。“你们现在想一想一张名片应该包括那些要素?而且是必要的?”。课前我就给每个组发了一张表,以小组为单位记录组员的每一次讨论结果。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最终形成小组的共同答案。除此之外,小组还进行了“一张精美的名片有哪些设计的特点”、“你们觉得可以使用哪些WORD工具进行创作”等问题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优化了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能提出疑难问题,说明学生已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如何自由移动文字?又有同学问如何添加背景图片?还有的问如何使文本框变透明?等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并不急于回答,因为只有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有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探索的激情,也才有创新的火花。这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再次实践研究,分组讨论交流,以集思广益,求得问题的解决。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利用计算机反复实践的方法,求得认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经过学生的实践与讨论,部分学生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时我让“教”于学生,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向同学讲解自己实践过程。这对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很重要的。

学会是前提,会学是方向。我们必须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尊重、信任学生,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依靠自身能力,主动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不仅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更尝到合作的乐趣,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目的。

9.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新型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把教育的中心从学生记忆知识转变到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才能上来。小组合作探究是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及个性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出现在创新型课堂之中。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同伴互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同伴间共同探讨问题时的情感体验。

一、评价在创新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运用的意义

1、帮助学生构建团队意识。

就传统型课堂教学而言,临时组成的小组讨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效果不大。而创新型课堂中的小组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个性特征有意识地组成的合作团体,合作的目的是集思广益下的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所以,老师对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整体观念,帮助学生构建团队意识。

2。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大量尚未加以利用的潜力。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且都有实现潜能的愿望,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创新型课堂内的小组合作探究,为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最大可能地给所有学生提供发展自己现有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那些处于胚胎或萌芽状态的潜力。而教师恰当得体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潜能的条件,使发展学生学习潜力成为可能。

3。有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习惯于连珠炮式的提问,喜欢热闹的气氛,对问题缺少静思熟想。而小组合作,首先是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成员间交流、探讨最佳解决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正确评价有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

二、评价在创新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运用的原则

1、目的性。

问题或任务必须为教学服务。在创新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组内成员的讨论实质上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服务。同样,教师的评价,也必须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

2、层次性。

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可操之过急。

3、适度性。

应有度,教师的评价,也要把握好两个度。其一为量度,即教师在一堂课中运用评价的次数。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都将使课堂教学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其二为时度,即教师在运用该评价方法时,还须控制好时间的长短,不能针对某一问题,无休止地评价,这样,势必给提高课堂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4、灵活性。

运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尤其是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意外,包括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异想,怪读妙论。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随机调整运用评价的量度和时度,把握最佳时机,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跳跃。

三、评价在创新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程提出了对学生发展更有益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需要全面的课堂评价才能确保该目标的实现。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我们只重视认知目标的评价,把难以量化的能力、过程、方法及情感目标排除在被评价目标之外。

组合作探究活动在目标上的多元性要求老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而不仅仅是对小组成果的肯定,教师的评价要对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状况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对学习的兴趣、与他人合作等情感状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2、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内容不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不同,因此,根据知识层次、和学生的个性表现及小组的整体状态,创新型课堂要有变化的评价,而不是一成不变。比如分数评价、语言评价、行为评价、物品评价、用小笑脸、星星等符号代替分数评价学生,让小组整体和个人始终处于变化的激励之中。

3、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他人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形式。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中几乎是清一色的他人评价,教师是对学生打分数的权威,学生只有处于被动地被评价者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教学评价认为,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人开展的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4、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评价。

型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尽管以整体成果为评判依据,但教师在小组探究过程中的适时评价会很好地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密切合作,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评价的目标也应该有一定的个体性。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如有的学生天性胆小,因此,培养他的的勇敢性作为他的评价目标;学习能力比较弱和比较强的学生,以他的进步作为他们的评价目标,肯定学生的进步,等等。要重视差异,尊重差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5、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延迟性评价。

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延迟性评价”,即推迟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去努力,去进步,让他产生兴趣。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0.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

由于合作学习能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运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从而为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

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如何有效地运用它,为化学教学更好地服务,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

我认为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对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和心理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组建小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兼顾性别的原则。即:一个小组要包含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使组内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以科学地整合,做到组内异质。各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得以均衡,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做好了铺垫,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合理分工,确定角色

创设有效的合作方式需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和学习任务: 1.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比如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都应各司其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小组成员要轮流担任每个角色。这样,每个组员就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2.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小组组建初期,学习任务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且需要培养小组长的领导才能和任务分配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入正轨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放手。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其作用的一个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此环节。

3.丰富的合作内容,针对不同的课型,学生有不同的合作任务,让合作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对话、合作归纳知识、合作订正错误等。学生通过丰富的合作内容,不仅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起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关键在于 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也不应忽视对小组个人的评价。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比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2.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

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四、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调控作用

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作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

1.协调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这一关键角色。教师组织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教师及时协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或组与组之间的关系,使小组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2.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当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矛盾时,教师应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

五、在课堂外有效实施小组合作

学生的知识,并不都在课堂中获取;学生的能力也并不都在课堂内培养。所以,课外合作学习也必定是课内合作学习所不可或缺的延伸和补充。

1.通过小组合作做好预习工作。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工作。那么,合作小组的作用就尤为重要。通过发挥小组中学优生的作用,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让他们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学困生解决预习中的难点。

2.通过小组合作准备过程中,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较弱的同学,好的学生会因此变得更好,而较弱的同学也会因此而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任务研究性学习活动。

3.通过小组合作元素符号.化合价背诵工作。学习化学,学生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元素符号。教师检查的手段之一就是在课堂上听写元素符号。但是,部分学困生难免不能过关,他们需要多次重复的机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为他们提供重复的机会。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在小组里反复背诵和听写,这样,学习较为困难的同学也能渐渐进步。

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其他学科能力的提高,对其他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容质疑的。要使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努力做到: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学习,精心备课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精心备课,适应变化。重视小组合作交际,重视生生互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长效性的激励与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所以,实施初期学生会被它的新奇所吸引,但是,随着新鲜感的逐渐消退,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与耐心也会逐渐减小,这时教师 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与信心,提高学生小组学习的兴趣并保持兴趣的长效性。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大力表扬并及时给予奖励。同时要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总之,真正实施小组合作化教学,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勇于放手并精心钻研教材,设计典型的小组合作化问题,对小组合作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合作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1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关键词:小组合作;归纳知识;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76-01

一、在新授内容尝试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在教三位数加法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47+256,再让他们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②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200+50+6;③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300+40+7。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我事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盒学具,里面装着不同长短的小棒和一些接头,要求小组合作拼出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搭完以后,再一起完成自主探究单。学生们在组长的协调下,组员们分工明确,两三个合作搭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共同完成了学习单。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每组都派出了代表汇报经过他们小组讨论出来的结论。通过动手实践与思考,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或者其中的2组棱长度相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在自主欢快的合作氛围中探索到了知识的规律。

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在教有余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然后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三个同学当客人,一个同学分糖果。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然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在这个分糖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在3,5,7,(),(),()后面的括号里填数,使这些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得到了启发,因而找到了可以在括号里依次填入9,11,13,使这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2;还可在括号里依次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1……学生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学会了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四、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12.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必要性与有利性

一、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因为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 所以这会很快地让小组里面的每个成员将自身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分工合作、相互帮助, 使得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增强对其他同学的了解, 并且对相互依存有更切身的认识, 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体现出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 是一种对音乐审美的愉快体验, 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 才能获得这种体验。在教学中, 学生们会和音乐融为一体, 在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的时候, 他们才会掌握音乐知识, 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转变原来固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 而学生是被强迫接受, 属于被动者, 而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 一定要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中心, 教师一定要记得, 教师的身份只是课堂的牵引者, 而并非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主动学习的人, 而不是不管愿意不愿意就一味地强迫学生去被动接受, 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 做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 并且在最后获得成功,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非常的必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活动就是学习, 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识, 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分成学习小组, 将团体性和成绩作为最基本的评价依据。所以, 在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都能很快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也会慢慢地发生一些转化, 教师会逐步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和向导, 有时候还会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 直接转变成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学与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1. 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尊重、爱护、严格统一,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同时还不能对学生的教育有所松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积极地参加评价活动, 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必须要接纳不同种类的意见, 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犯错误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所在, 并且加以改正, 这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交流,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那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发展, 仍旧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 将善意的批评, 还有严厉的管理结合在一起, 但是这其中一定要坚持以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为主。可以改变原有的上课之前坐好、听着音乐、打着拍子的上课模式, 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新的小伙伴, 然后分成一个小组来进行音乐活动, 让学生自主地研究, 给他们自主探究有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长城放鸽》这一歌曲旋律学习中, 在进行“0 56”节奏训练时, 要达到让学生将切分节奏创造性表演出来的目的, 那就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可以自由地打节拍, 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自主讨论, 再每小组请一个学生上前来将刚才打的节奏表演出来, 表演完毕后, 教师不进行评价, 将这个评价工作交给学生,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课堂之后, 学生们在给小组内同学纠正的过程中, 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

2. 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现阶段音乐课唱歌教学中, 基本内容就是演唱歌曲, 这是最直接、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种形式, 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授, 这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可以在学会旋律的基础上, 分成小组合作学习歌词的部分, 再加上教师适量指导教授。如, 在歌曲《牧童》的歌词教学中,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已经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自学歌词, 把切分节奏:

带入歌词进行自主学习、讨论, 然后小组之间自我展示。

又如在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学中:

在进行带连音线的歌词演唱教学时, 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自习, 再讨论, 得出正确的演唱方法后, 再小组展示, 最后完成难点教学。

3. 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有极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唱着一些自己编出来的歌曲, 他们会将一首歌的歌词插在另一首歌曲中, 也会用自己喜欢的谱调创作出他们所喜欢歌词, 然后变成一首新歌。孩子们的这种创作天赋和喜好不应该被扼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作用就是将这些喜爱音乐、喜爱自创歌曲的孩子组合到一起, 然后进行分组练习, 把喜爱音乐的这些孩子们依次地分到其他的小组中, 让这些喜爱音乐的孩子带动其他的困难学生一起学习音乐、一起创造音乐。

例如在歌曲《布谷》教学拓展中, 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歌曲创编歌词, 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创编的新歌曲。又如在歌曲《小蜻蜓》的教学延伸中, 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歌词, 然后展示。这样, 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就会在小组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帮助小组中其他孩子一起来编写歌词, 让他们融入到创作的氛围中。

4. 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学生们展示表演才能。

学生天生就喜欢表演,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听到, 并且学会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空间中进行自主的分组合作学习, 在几个小组之间、小组内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探讨和研究, 然后让学生们用身体、手势、表情等等方式进行表演。如在歌曲《谁唱歌》中, 给时间让孩子们分组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集小组的集体力量让学生们自由发挥, 把这首歌用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 然后分组进行展示、评奖, 在这个环节评委要让学生自己组成, 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起引导、鼓励、表扬作用。又如在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表演中, 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各自担当相对应的角色, 如, 洋娃娃、小熊等。通过这种即兴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歌曲, 更独立地记住歌词, 并且学生们会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让学生们借助学过的知识, 还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只有这样, 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最充分拓展, 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勇于在别人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艺。

四、结束语

13.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讨论越来越的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

那么究竟何为小组合作学习呢?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相性学习方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受每个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程度参差不齐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则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完整建构。并且,小组合作学习使在小组成员间能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是小组成员,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能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型,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彼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自信心,大大的促使了自身个性品质发展和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一、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学习条件,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一级一级的达到了优等生的等级。从而达到了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三、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意思: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们要向学生讲清楚此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围绕这个内容和目标我们每个人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2、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看法,最好以文字形式表示,写好后传给组内的另一个人进行交流,这样每个人既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并且可以结合他人的观点补充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同意好笨组的意见后,选一名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既了解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注意了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还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

1、科学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在组建小组时,班主任必须与个任课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基本状况,然后将全班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的特点来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特点,让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局面。

2、明确组员的分工与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开展的有序、有效,学生就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

3、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可参与,但不可取代,要充分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兴趣。

4、做好小组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总结和归纳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对小组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性,不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学生学习的主动型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性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我今年教的是一年级两个班共48名学生的数学课,通过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到课堂上,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反映的只是少数的个别学生,大部分同学没有参与的热情,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通过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后,每次给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及目标后,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积极查找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评比、竞争,惟恐落后。学生现在都要学、乐学。学习主动性很高。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交流有原来的只跟教师交流转变为能跟同龄人,能跟与自己一块学习的伙伴交流。增强了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了比原来更多更多的知识与交流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我带了48名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一年级学生好动,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部分学生还处于贪玩状态,不知学习为何物。按以前的方式来教,大部分学生坐不到十分钟就坐坐不住了。但自从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在交流中探讨中,学生不知不觉的过了40分钟,直到下课了还在讨论上课时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自我体现价值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研讨照出了问题的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使原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在课堂上浑水摸鱼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交流后部分思考不正确的同学也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答案,及时纠正、及时改正。使尖子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宽广的知识面及思维逻辑能力。

14.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四

一、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所以这会很快地让小组里面的每个成员将自身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分工合作、相互帮助,使得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增强对其他同学的了解,并且对相互依存有更切身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体现出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对音乐审美的愉快体验,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才能获得这种体验。在教学中,学生们会和音乐融为一体,在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的时候,他们才会掌握音乐知识,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原来固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强迫接受,属于被动者,而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一定要记得,教师的身份只是课堂的牵引者,而并非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主动学习的人,而不是不管愿意不愿意就一味地强迫学生去被动接受,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做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并且在最后获得成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非常的必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活动就是学习,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识,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分成学习小组,将团体性和成绩作为最基本的评价依据。所以,在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都能很快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会慢慢地发生一些转化,教师会逐步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和向导,有时候还会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直接转变成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学与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尊重、爱护、严格统一,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同时还不能对学生的教育有所松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评价活动,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必须要接纳不同种类的意见,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在犯错误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所在,并且加以改正,这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那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发展,仍旧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将善意的批评,还有严厉的管理结合在一起,但是这其中一定要坚持以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为主。可以改变原有的上课之前坐好、听着音乐、打着拍子的上课模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新的小伙伴,然后分成一个小组来进行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地研究,给他们自主探究有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在《长城放鸽》这一歌曲旋律学习中,在进行“056”节奏训练时,要达到让学生将切分节奏创造性表演出来的目的,那就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自由地打节拍,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主讨论,再每小组请一个学生上前来将刚才打的节奏表演出来,表演完毕后,教师不进行评价,将这个评价工作交给学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课堂之后,学生们在给小组内同学纠正的过程中,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小学现阶段音乐课唱歌教学中,基本内容就是演唱歌曲,这是最直接、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种形式,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授,这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有极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唱着一些自己编出来的歌曲,他们会将一首歌的歌词插在另一首歌曲中,也会用自己喜欢的谱调创作出他们所喜欢歌词,然后变成一首新歌。孩子们的这种创作天赋和喜好不应该被扼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将这些喜爱音乐、喜爱自创歌曲的孩子组合到一起,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把喜爱音乐的这些孩子们依次地分到其他的小组中,让这些喜爱音乐的孩子带动其他的困难学生一起学习音乐、一起创造音乐。例如在歌曲《布谷》教学拓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歌曲创编歌词,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创编的新歌曲。又如在歌曲《小蜻蜓》的教学延伸中,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歌词,然后展示。这样,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就会在小组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帮助小组中其他孩子一起来编写歌词,让他们融入到创作的氛围中。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们展示表演才能。学生天生就喜欢表演,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听到,并且学会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空间中进行自主的分组合作学习,在几个小组之间、小组内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探讨和研究,然后让学生们用身体、手势、表情等等方式进行表演。如在歌曲《谁唱歌》中,给时间让孩子们分组创编动作表演歌曲,集小组的集体力量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把这首歌用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然后分组进行展示、评奖,在这个环节评委要让学生自己组成,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起引导、鼓励、表扬作用。又如在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表演中,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各自担当相对应的角色,如,洋娃娃、小熊等。通过这种即兴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歌曲,更独立地记住歌词,并且学生们会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借助学过的知识,还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只有这样,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最充分拓展,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勇于在别人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艺。

四、结束语

15.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五

小组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笔者在2013级高一新生入学时, 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历时一年半,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际探究。具体操作实施如下:

1 小组人员的划分

小组划分主要分3个方法:

(1) 随机分组:按班级座位, 前后两桌为一组。

(2) 成绩均衡分组:按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四部分, 组成学习小组。

(3) 自由分组:全班同学, 按自愿组合的原则组合。

在小组划分中后笔者发现自由组合弊端较大, 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组, 英语学习成绩不好的在一组, 从而形成明显两级分化, 不利于学生讨论和学习;随机分组, 难免会遇到自由分组中的强强小组和弱弱小组的出现, 最终和班干部共同研究, 决定根据学情选择了成绩均衡分组, 以达到以好带差, 达到互帮互进, 共同学习探究的目的。并且结合综合能力选择出小组长, 由各小组长负责和组员的布置任务和组织活动。

2 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各小组成立后, 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调动各小组和组员的积极性。对各小组要有具体、恰当的评比项目和要求, 制定明确的有激励性的措施, 经过全组学生的共同努力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会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经过与各小组长共同研究设计出如下总评价表及每节课评价细目表。

每节课细目表需根据课程设计临时制定。活动项目可以灵活设计, 可以每周总结一次, 也可以每月总结一次, 优胜组 (得分最高组) 上光荣榜, 末位组 (得分最低组) 给大家唱歌或表演节目。

3 具体运用案例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Friendship中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部分为例, 具体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制定本节课评价细目表: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 然后抢答加分, 由老师做裁判。

语言技能:培养说的能力, 鼓励各小组成员积极大胆发言。

教学要求: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常识性的知识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活动方式:听录音和快速判断, 小组抢答, 加分, 由老师做裁判。

培训技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大意。

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教学要求:学习用简短英语概况段落大意, 为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打下基础。

活动方式:各自认真阅读课文, 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抢答加分, 由老师做裁判。

语言技能:培养读和说的能力。

教学要求:养成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 用自己语言清晰表达的能力

活动方式:小组成员根据所学知识, 自行写出简短文字材料, 然后各自派代表发言, 由老师做裁判。

语言技能:培养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要求:利用文章中学到的知识, 用自己的语言来流利地叙述事件, 并阐述观点,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由记分员统计出各小组得分情况, 公布分数最高组, 组长及组员名单或照片上光荣榜, 分数最低者, 给全班唱歌或表演节目, 让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之后, 趁机放松一下, 为下一节的学习充好电, 相信下一节会更精彩。

4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1) 在小组谈论中发现有些学生没主见, 人云亦云。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 在小组活动中, 常常立场不定, 小组成员说什么, 他就跟着说什么, 正所谓人云亦云, 缺乏开动脑筋的过程, 也就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2) 欠主动, 坐享其成。一些学生虽然聪明, 但思想懒惰, 把思考过程寄托在本组成员身上, 只是站起来回答一个结果而已, 这将非常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3) 不专心, 易受干扰。各小组讨论时, 教室里难免出现嘈杂现象, 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就趁机溜号, 这对他的发展或成长也将非常不利。

(4) 赶时髦, 流于形式。没有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出发, 有时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4.2 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现象或问题的存在, 在今后的小组学习中将加以改进,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在思想上,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对他们成长的好处。首先可以进行一轮谈话, 正所谓攻心为上, 分别找各组组员谈话,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与学生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为合作学习创造氛围。

(2) 在行动上, 老师要勤于检查和督促。老师布置完任务后, 不要长时间停留在某个组, 而是要各个小组进行检查和指导, 针对出现溜号或跑题现象进行及时制止, 为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5 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年半, 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增加了动手实践和发表见解的机会, 更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学会合作、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摘要:随着课程教学的发展, 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中越来越突显其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自信和自我校的乐观态度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具体阐述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和过程。

16.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六

一、目前合作学习实际状况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方式,所以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从小加强培养,以适应时代需要。但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它却处于被我们忽视的境地,家长、学校、社会都没能给合作能力以应有的重视。学生方面,现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排他性强,从小就不愿意、不善于合作,很多人长大了就是明显地表现出缺乏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学生从上学第一天起,就直奔成绩、分数而去,一切都围绕分数转。学生间的交往多表现为敌对,只顾自己好,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严重。在学习生活中,过分认知自己而忽视认知他人,过分强调竞争而夸大脱离团体和社会责任的个人成功,过分重视自己及自己所属团体的个性而忽视了共同协作的精神,这种缺少广泛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看重竞争忽视合作的现象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只见三尺讲台上惟我独尊,难见黑板面前人人平等,尽管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旧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教学不民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教学方法多以灌输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得不到培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与当今的教学观念是相悖的。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进作。一般4~6人为一组,组内成员都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讨论的组织人、记录人、发言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他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

三、提出合作学习的依据

心理学家多伊奇从动机的角度指出,在团体合作中合作型目标构建使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使得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为积极,成就水平也提高的更快。皮亚杰则从认知的角度提倡在学校中展开合作活动,认为通过孩子的相互作用,可以更迅速的掌握知识,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讨论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教育学家认为,一个人在校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必须看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组织教学应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让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在学生主动参与中使之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能力提高,从而为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扎实基础。

四、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和讨论价值的学习内容,通过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

五、学会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只有建立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学困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那获得信息。合作学习要给所有的学生,特别是给学困生提供动脑思考、进步的机会,以使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交流有两种情形,一是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一是小组间的交流。前者是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获取个人想法后在小组内阐述各自观点,与人倾听,对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后者是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培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经常教给训练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归纳别人的意见。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怎样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

17.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七

龚彩虹

(2012年12月17日)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而且特别指出了教学合作和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如何通过合作交流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运用小组合作这一方式,以期通过群组交流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然而,如果没有充分的设计,合理安排小组任务以及恰当的评价小组合作,那么合作学习可能达到的效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表明:若活动任务简单,表现优势行为,利用激励机制,他人在场时,个人能够全力以赴、展现自己、提高效率,反之,则会降低效率。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合作效率,如何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分析教学内容,实施合理分组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不同的分组。简单的对话,那只要work in pairs就行了,每节课的一些基础简单的问题,同桌两人讨论足矣,而涉及一些语法知识、实际应用的复杂内容时,适合多人以上的群体组合讨论,并让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采取四种方式进行组合:一是“强强联合”,-1-

讨论较难的题目,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优势。二是“弱弱相扶”,探讨一些较为容易的题目,以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这两种组合,通常用于进行课文阅读的解析教学,优势学生组合讨论复杂问题,弱势组合讨论简单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靠自己解决多数遇到的问题。这样要比问单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三是“强助弱学”,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组合,前者帮助后者,这种组合用在解决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句型变换等问题上,步骤是先将重点难点挑出来解决,然后通过这一种组合去解决后进生尚未解决的问题。四是“就近原则”,即几个坐在前后左右的学生为一组,这种组合比较方便,适合用讨论一些日常话题。

二、开展积极竞争,激发主动学习

根据竞赛动机的个体助长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抢答、辩论、测试等形式,基本的规则是回答正确则计分。组内成员为了达到使本组在全班获胜的目的,大家都会积极开动大脑,通过brainstorm来展现个人的观点,也可以根据英文解释或上下文情景来猜单词,回答最多的一组就获得胜。竞争机制不仅能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更好地解决一些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在评论作业时,群组讨论形成的意见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思考彼此的差异、取长补短。

三、形成多元评价,防止极化效应

所谓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响,会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有些学生会固执己见,不接受不同观

点。所以教师在鼓励各组学生踊跃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其他组成员听取不同意见,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总结时持公正态度,不将个人倾向带入其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合作的表现为依据,将激励个人达标向集体合作达标转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参与合作程度、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形成自我观点的能力、关注社会的能力、小组的整体合作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18.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八

究阶段总结

(二)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唱歌要用听觉辨别、检验、校正歌唱的音调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动听,吐字是否清楚,节奏是否正确,歌唱的情感表达是否感人,舞蹈要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的起、止,才能随音乐合拍地跳舞,并随音乐的起止而起止动作;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才能用舞蹈动作表达情感。音乐欣赏则是更要用听觉去感知、辨别、想象、领悟音乐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内涵。音乐是用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听觉形象不像视觉形象那么具体可见,因此,在音乐欣赏中首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发展变化,联系有关音乐的生活体验,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进而领悟其情感内涵。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的“窗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

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尚处于人类发展的初始状态,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开始形成,同时又活泼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他们不仅对音乐缺乏经验,而且对生活缺乏经验。音乐活动是最能解放幼儿,调动其创造激-情的艺术活动。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真正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此时,教师除了接收到幼儿反馈之外,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重新反馈到学生身上,形成新一轮的师生互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开展的:

1、创设活动情景,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如《快乐宝贝》是动感十足的歌曲,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歌词的情节性较强,我在设计时就通过按节奏读歌词,帮助学生熟悉理解歌词,在反复听唱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音乐的旋律从而轻松地学会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情、动作、语调、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歌曲,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己去体验音乐的快乐。这种灵活机智、因势利导的方法能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艺术化的教学语,能激起学生的兴奋度

如活动前后的师生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常教师可随着优美的音乐,用简洁美妙的语言引导,把乐曲的意境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畅想,感受乐曲悠扬、清晰、欢快活泼的旋律美、意境美。

3、适当的节奏教学,能激起学生激动的情绪

如音乐活动《对鲜花》,歌词内容很简单,为了让学生在本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在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花;其次,考虑到在活动中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时的强弱特点,所以在本活动中运用生动的节奏图谱,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以鼓励、互动、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

4、适度的肢体语言,能加深学生体验所欣赏的内容

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般来讲,主要

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学生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学生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快乐宝贝》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充分感受蓝精灵的神态。如在唱《平安夜》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安静、平稳的特点,便能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娃哈哈》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学习老革命家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考研的经典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