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教学(12篇)
1.优质课堂教学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课件出示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内容,我首先出个题目请同学们填完整。
课件出示:因为( ),所以父亲带我去爬山。通过这次爬山,我学到了( )和( )。
二、自主探究
(一)品味山的沉静
1.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青山的沉静体现在哪儿呢?请大家打开书,仔细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
2.学生汇报
(1)“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 这是什么季节的山?(夏季)
夏季的山一片碧绿,那春季的山,秋季的山,冬季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象一下?
师小结:不管季节如何变换,大山始终不变,这就是山的沉静。
(2)“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和清脆的蝉声······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
(课件出示青山图播放音乐《天籁森林》,让学生感受一下,再有感情地读句子。)
(二)领略父亲的智慧
1.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默读课文,把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1)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2)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
(学生每汇报一句,都用课件出示出来,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感悟父亲话语中蕴含的发人深省的道理。)
3.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说从中学到了什么。
三、交流感悟
1.说说“我”跟父亲爬山学到了什么?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与组内同学交流交流。再各组派代表反馈。
2.带着感悟和体会,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四、板书设计
青 山 父 亲
沉 静 智 慧
征服自己 尽心尽力
2.优质课堂教学 篇二
什么是追问呢?追问, 就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 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 往往在一问之后再次提问, 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的一种提问方式。追问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活动情况, 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的指导性策略。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
一、追问的课堂效果
1. 启迪思路, 激活思维。
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追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追问能拓展学生思路, 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 避免对问题仅作“对与错”或“是与否”的表面回答。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 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 是作者作品的艺术再现和再创作, 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教师如果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追问得巧, 追问得妙, 追问得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增强思维和辨析能力, 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让学生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如教《我与地坛》一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 作者和地坛有什么联系? (2) 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地坛起了什么作用? (3) 作者说这园中处处有我的车辙, 有车辙的地方都有母亲的脚印, 这里的车辙和脚印是不是简单的车辙和脚印? (4) 母亲在作者人生最低潮时起了什么作用? (5) 这样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6) 作者是怎么样来回报他的母亲的? (7) 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 你是如何来报答母亲的?
这样的追问, 不仅促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跃活了学生的思想,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激发了学生的感情。
2. 刨根问底, 加深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思路, 教师往往在一问之后再次补充和深化, 刨根问底, 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挖掘出作品背后所隐含的知识。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 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2) 邹忌是如何同徐公比美的? (3) 比的结果是谁美? (4) 为什么? (5) 邹忌是用什么方法讽谏齐王的? (6) 讽谏的效果如何?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追问, 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提高了理解的能力。
3. 纠偏释疑, 正确引导。
课堂上, 老师设计的种种问题,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正确回答的, 也不是老师的答案就百分之百的准确, 针对学生有争议或理解片面的问题进行追问, 正确引导, 可以帮助学生纠偏释疑, 有效地化解认知上的障碍, 纠误匡谬, 消除思想上的迷惘。如2007年河南幼师对口招生考试的一道词语填空题是:日本律师尾山宏, 一位70岁的老人, %%%%着巨大的压力, 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学生在第二个空上产生了分歧, 是填“追问”还是“追踪”。我及时地启发学生:“追踪”什么意思?“追问”什么意思?我们常常对什么进行追踪, 又对什么进行追问?为什么要追问?经过引导, 学生最终搞清了“追问”的意义, 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我的意见。
4. 拓展延伸, 扩充信息。
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诱发的, 课本以外的知识也是无边的。教师把握好契机, 适时追问, 既可以引领学生挖掘文本, 拓展课堂空间, 又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如教《沁园春·长沙》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 词的上阕毛泽东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秋景? (2) 为什么要描绘这么美丽的秋景? (3) 在古人的笔下, 描绘秋景的很多, 你能背诵一些吗? (4) 秋天在古人笔下大多是肃杀的、悲凉的, 这是为什么呢?你更喜欢哪一种秋景呢?
这样的追问, 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 而且学习了不少课外的东西, 扩大了知识面, 拓展了知识信息。
二、如何做到课堂上有效追问
追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反思成功过程, 分析失败原因, 探寻下一步研究的目标与方向。在对上述问题的深度追问中不断提升, 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与变化。因而, 教师不仅要有追问的意识, 而且要讲究追问的艺术。
1. 要注重追问的随机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 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也就是说, 教学的视线应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 有着其它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课堂上, 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 发现其认识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错误的时候, 就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 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准确、全面、深刻为止。因而课堂上的追问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生成情况随机调整, 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
2. 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性。
巧妙的追问, 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研究, 促使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然而, 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认识有限, 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 一时间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回答流于表面, 或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由此, 教师的追问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水平, 深入浅出, 开拓学生的思路, 活跃学生的思维, 适时地以恰当的追问方式搭设学生思维的跳板, 这样就会突破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3. 要注重追问的有效性。
追问要讲究质量, 讲究实效, 不可“满堂问”或“随意问”。如果课堂上连续提问, 或是非问, 或选择问, 或填空问, 或随意地问, 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 不经思考地仓促抢答, 表面热热闹闹, 实际效果甚少, 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背道而驰。因而追问要准确地把握时机, 注重追问的有效性, 找准切入点, 在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追问也是这个道理, 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4. 注重追问的层次性。
追问要有层次, 设计的问题要层层递进, 层层深入, 难易适度。有层次且难易适中的追问, 不仅能让学生易于思考, 易于接受, 而且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和兴趣,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以问促思, 以问促情, 以问感悟, 循序渐进, 由表及里。学生在递进问题的回答中, 不仅能说出答案, 讲出原因, 谈出道理, 激发情感, 而且能对作品深入理解, 提高思维和推断能力。
当然, 追问不只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还是其他学科有效教学的手段, 追问的课堂效果和艺术还有很多。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追问”艺术的成功运用, 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有强烈而牢固的主导意识和角色意识, 一切为了学生学习, 一切为了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才能够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使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从而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据多年教学经验, 作者认为课堂“追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手段和途径。
3.创高效课堂、实践优质教学 篇三
【关键词】研究 高效 让学生学的快 扎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18-01
一、备课
我认为备课室上好课的关键,备课必须是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强调有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备课要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备课还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 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只是形成过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而来。因此在期初备课时我们能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点 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同时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写出具体可行的书案。然后在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把自己在备课时遇到的问题、困惑和大家交流,并虚心听取同行教学时的经验方法,研究教学方法并融入到自己的教案中,形成复案,最后在上课前还要结合上一节课学生的反馈状况。
二、上课
要想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就要重视例题的教学,例题在数学课堂占有相当的分量,例题是示范,是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数学认识,是学生形成严谨数学思维的示范,可以说数学课的例题是一节课的精髓,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例题的落实。为了使学生能真正达到一课一得,我就具体说说我的做法。我在例题的教学中并不忙于讲解而是借助例题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数学思维实践,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多一点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让学生主动、满怀学习的欲望地学习数学,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和理解例题。给学生举一反三奠定基础。
扎扎实实的教学除了例题目标的落实之外,课上的师生关系的和谐也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扎实。因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主体性发挥创造自由无拘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对学生表现出尊重、信任、爱护和平等,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氛围中学习,并经常受到教师的成功激励,使课堂焕发生命力,为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积极条件。其次,关注差生,教学时,在关注所有学生的同事,要格外关注学困生的听课状况,因为他们专注的时间短,在课堂练习时,也要特别巡视他们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做到个别辅导。
三、反思
教学反思和上课、备课一样要做到切实有效的反思,有效是指对促进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对下一个新课的备课有推进作用,才是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工作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在一节课后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作为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吸管,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研究融为一体。
按教学的过程,教学反思氛围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第一,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第二,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第三,在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通过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通过反思还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自己的责任心,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水平。教师只有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才会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起来,直至成为善思考的教师。
4.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四
一、课堂教学开放化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其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以教师为主导,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者。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适当增加讨论,尝试开放化教学,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督促和借鉴。如本节课中“复习旧课”和“引入新课”这两个学习环节的教学设计:
复习旧课:
把课前准备的一辆普通自行车推进教室,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这样说:同学们都骑过自行车吗?我们学习的机械传动在自行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请同学们回忆:
1、机械传动可分为哪两类传动?(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摩擦传动和啮合传动
2、常用的一种摩擦传动是什么形式?(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带传动
引入新课: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啮合传动,其中一种传动形式就应用在自行车上,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传动吗?
(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自行车上,七嘴八舌开始议论,有学生说出“链条”、“链子”等。此时教师点出课题,引入新课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
老师:这就是链传动(板书课题),同学们注意观察它和带传动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呢?
在本节课堂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先是利用自行车,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在学习滚子链结构时,老师又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几根链条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以“做”而非仅仅“听或看”的方式进入学习,使学生在眼、手、脑并用的开放课堂中得到了理论和技能的双重收获。老师再辅以适合本节知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开放的课堂时而严肃紧张,时而生动活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开放化课堂的学习乐趣。
二、课堂学习探索化
探索式学习,往往更能提高人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有些新知识可以通过对比、异同、互逆等关系而得出,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发现、归纳、总结出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如:“链传动”的构成、工作原理及传动比公式可以和“带传动”知识相比较,使学生在设定的问题中,去思考探索新知识。如在讲第一个知识点“链传动的结构和工作特点”时,课堂设计如下:
设定问题:比较带传动和链传动在结构和特点上都有哪些异同?
(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图像和动画)
对比总结:
学生观察比较,先由学生自己总结填表。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总结两种传动在结构和原理上的异同,最后得出所需结论。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式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用学生自主探索而获得,有些内容教师必须讲授,如本节“传动比”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虽然也有设定的问题,但仍需老师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引导。
复习提问:什么是传动比?带传动的传动比公式是什么?
(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教师对回答不完整内容补充)
设定问题:链传动的传动比公式是什么呢?
(播放多媒体动画,学生认真观看动画并开始思考)
启发引导一:
老师从主、从动链轮转过的总齿数相等的特点进行引导,推出结论。
启发引导二:
得出传动比公式后,老师再用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不同,补充传动比在减速和增速机构上的应用,以巩固公式并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是由学生自我探索还是要老师的介入引导,这个关键在于老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这两者间的平衡和调控。
三、教学目标发展化
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作为职业学校,培养大批善动脑,会动手,以适应现代科技大生产的技能人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对于入职后学生尽快适应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来说尤其重要。本节课设计时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也有意识的加入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环节。
课程在“滚子链结构”这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利用相关学科《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设计项目,组织学生分组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探讨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方法设计如下:
1、设定项目
利用图片和链条实物,以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要求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
2、布置任务
由《公差与配合》的相关知识分析滚子链五部分之间应该如何配合,才能使链条伸屈自如?并使链条和链轮之间实现滚动摩擦?
(多媒体上播放滚子链的安装过程)
3、分组实施
各小组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老师时时关注学生,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4、评价分析
学习讨论结束后,小组进行自述和互评,各组间可以相互提问或发表意见,由组长总结发言。教师总结分析,对于效果好的小组和学生多表扬,对于结论不当的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这种竞争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能提高思考能力和学习效果,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时,可同时采用竞赛和游戏等形式,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学习过程延续化
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多数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特别是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少部分学生上课不愿意听讲,作业更是抄抄了事,根本起不到巩固学习的目的。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有了学习兴趣之后,逐渐把兴趣转化成一种学习的习惯。
在多年从事的技校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链传动”这节课后作业的安排,打破课本条框,由学生根据所学习内容,以组为单位,结合链传动的实际应用,提交一份“链传动”的应用调查报告。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使学生把知识由课内引到课外,从依赖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发展,尤其使学习过程得以延续化,一直延伸到下次课堂老师对作业进行评价总结,这个学习内容才得以圆满结束。也迫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主动和成绩好的学生交流,即有利于差生的转化,也有利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收益。
五、小结
5.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问题 2 篇五
——参加课堂教学培训指导活动的心得体会
岳洪臣
在2013-2014学年第二个学期,乌丹一中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我校先后邀请市教研中心教研员来我校深入课堂,把脉指导;邀请江西省首批特级教师、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教科书编者黄恕伯教授和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育英中学数学名师关健教师来我校进行培训讲座和课堂教学示范指导。黄教授作了《物理教学顶层设计的思考》的培训讲座,关键老师上了示范课,并就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导学案的设计使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课堂学习管理等问题作了培训讲座。他们带来的北京、沈阳等地名师也上了精彩的课例展示课。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自己眼界大开,受益良多。
一、如何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可能众说纷纭。黄恕伯先生认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我对此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认为,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不仅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所有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议论,数学、物理学科最不好学,很难;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学生甚至高一的学生,在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令上课教师和教学检查人员很头疼。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这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观念不强,没有上进心,或是入学成绩差,学习跟不上,他们自然要在课上找点儿事做。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也的确道出了其中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一些入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也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这些入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为什么也渐渐厌学了呢?为什么学习跟不上了呢?这恐怕就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原因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急功近利,把平时的课堂教学,包括新授课,上成了高三年级的二轮复习、三轮复习课,知识讲授竭力做到面面俱到,讲深讲透,无限度地拔高、再拔高,结果,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无法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班级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三四十分,甚至20多分。有的教师还兴致勃勃地说,我把高考题也拿到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了,让他们感受一下高考题,提前了解高考,熟悉高考。这样,我们也就不难找到有的学科喊课时不够、教学进度缓慢的原因了!其实,他们这样做,无非是认为,只有告诉学生哪些知识高考重点考查,哪个题高考考过,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才能显示出教师经验丰富,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一步到位,直接与高考对接„„其实,这些教师想的只是如何应付高考,如何让学生能解难题,而恰恰忽视了第一轮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果,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数学、物理太难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恰恰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如何破解教师的这一认识误区,黄恕伯教授和关健老师一致认为,必须控制好例题的难度和数量。首先,并不是说例题的难度越大越好。正如黄恕伯先生所言:我们有的教师忽视了教材中的最基本、较容易的典型例题。而这些最典型、最基本的例题,都是全国顶级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遴选出来的,是体现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其实,正因为题目容易,才能形成思维方法,进而形成能力。我们选择例题,应遵循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科规律的注意事项的原则,而不是尽力反映本知识点习题的各种情境和类型。其次,并不是说例题的数量越多越好。关健老师认为,例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要能把题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要具备研究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要能够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来看待所教授的数学知识,要“有意识地教”,即自己选择或设计了一个例题,自己先要明白通过这个例题的讲析,我要告诉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掌握什么。每讲一个问题,都要明确实现哪些目标,题目完成后要有适当的追问,方法的总结,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要教给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要教给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要教给学生数学学科的思想与观点。可以改变条件,通过追问,提高思维含量。但是我们有的教师,片面追求一节课做题的数量,就题讲题,为了讲题而讲题,而对经典例题的选择使用,其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发挥其一以当
十、举一反三的精典作用。说穿了,还是对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认识出现了偏颇,也就不能准确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题的数量。
二、要高度重视教学设计
看看黄恕伯教授的讲座,看看外地名师的导课、引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并且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学科知识的亲切感,从而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教师的设计 吸引过来,自始至终充满了学习兴趣。由此启示我们,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要让自己的导课、引例,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意兴盎然,就必须高度注重自己的教学设计。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巧妙精彩、“引生入胜”呢?
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把全部心思用到教学上,要虚心好学,要用心去悟,要注重积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正如关健老师所言,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进取的目标,教完一轮,教学水平就要提升一个层次。多做题是理科教师提高自身基本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跳进题海,才能厚积薄发,做起题来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才能让学生跳出题海。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做题、讲题、选题、改题、追问,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其次,要突出学习情境的优化设计,创设符合学习内容的有效学习情境,为保障有效学习的质量提供和谐的环境。第三,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弄清本课时的教学活动到底让学生“学会什么”。要能够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来看待所教授的学科知识,要能站在整个教材体系的高度上来研究某个题,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前穿后联,融会贯通,才能避免就题讲题。教师要能把题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要具备研究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改变条件,通过追问,提高思维含量。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要教给学生学科的思想与观点。教师要读懂学生,抓得住学生的心神,不能给学生留下疑问。而要做到这些,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多做题。
6.优质课教学比赛体会 篇六
好象有些感冒了,鼻腔里有些酸疼,眼睛有些酸涩!今天早上果不其然,而且我一猜,肯定要由明天上午的第四节课换到今天下午了,而且我还猜中我一定不是第一节课,是倒霉还是好运啊?
上午上完自己班上的第一节课,我意外发现自己车屁股左侧多了两只蚕豆班大小的“黑色眼睛”,周围还看见黑木头划过的痕迹!我猜肯定是在去学校路上那拐弯的地方,被那装木头的三轮车给刮到了,我竟然不知道!好心痛啊!早知道我停下来慢慢等等就好了,是不是今天倒霉的运气全朝我来了?
我就不信那个邪气,我要跟自己赌赌,祝老师都肯把它们安排成代课,但是我干脆自己接连上完上午的三节语文课,差就差吧,竟然在第四节课和中午一点以前把教案和说课稿一并确定和打印5份出来了!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我完成了自己的构思,比昨天晚上11点的感觉好多了!虽然没用课件!
中午弄完后,还偷偷睡了一个小时,闭着眼哪里睡的着?似乎信心满满!第一节课我还去听了公开课,学生做眼保健操时,把自己的教案和说课稿递给了专家评委,似乎热情高涨的我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实施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一上完课,我就不停的反省自己的课堂!
到下午5点钟兴奋的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和徐燕老师聊啊聊的,她说看得出我很爱教学,她说我激情澎湃!
哇,我觉得自己好老了,三十几的人了,上课还有激情吗?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要有什么教学比赛,好象都会吸引我的注意力,即使自己不够出色,依然想去锻炼!很多同事都说不想丢那个脸,可是我却没这个想法,我只觉得不同的课题,会有着奇怪的想法,而且 我一直兴奋,脑子里只想着这个课!像现在兴奋的心情还没有完全冷静下来!似乎对未来充满希望,是不是太不现实了?有很多老师专注于课堂吗?
提前上完了也好,虽然仓促,但是更可以锻炼你的教学能力!
敲击键盘的声音,朴实的表露自己的心迹。原来这样也可以满足我!
像我这么傻傻的!一如既往,坚持下去!人人都在做最轻松、最现实的事情,而我好象就特别爱教学!也许经历了就是财富吧!准备公开课即累也幸福!只要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一件件做完了不就是了吗?最后的比赛结果如何呢?我想那不是我关心的问题!
7.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七
一、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来源于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 使课文内容和生活建立联系, 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进行课文的阅读和思考, 能加深他们的体验,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例如, 在进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时,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识字教学外, 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学习汉字。逛超市看物品的商标和介绍、在路上行走时马路两旁的店铺名称、交通警示标语等都可以作为学习汉字的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师还可以一个星期开展一次识字比赛, 看看谁认识的汉字最多。在竞赛氛围中, 学生在生活中能主动进行识字活动, 不断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除了从语文课堂上走入生活进行学习, 还可以把生活情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结合生活情境学习课文, 加深学生的体会。例如, 在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医用听诊器, 在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医院中医生用听诊器听诊的感受。在熟悉的情境中, 学生主动地进行了发言。在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探究, 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阅读和思考状态, 并结合自己的切实感受进行分析、体验, 促使他们更好地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交流,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 在构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时, 教师需要改变教师负责讲解灌输的方式,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吸引下主动进行学习, 使课堂教学在和谐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在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时, 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把从优秀教师中借鉴的教学经验进行改进, 使其符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语文能力提高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让他们在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 通过深入思考获得收获,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时, 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 引导他们进行大胆地尝试,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高效进行。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多媒体创设的直观情境画面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进行积极思考, 思维活跃性和灵敏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 多媒体中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不仅能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直挂你的图片和情境, 还能进行内容拓展, 让学生掌握课文写作的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还可以进行历史事件的再现。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拓宽他们的视野,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缠足时的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缠足这种陋习对女人的迫害,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 让他们通过阅读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情感, 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理解。
四、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 教师成为了教学的组织者, 指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时, 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 通过发表各自的见解, 使他们的语文思维不断深入, 再次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 获得新的感受和体验。在合作学习中, 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份子, 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合作学习的责任,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使学生能通过合作讨论, 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集体的努力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五、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延申。在活动中, 学生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参与, 让他们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作用,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1. 开展作文大赛
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作文大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通过比赛, 让学生在竞争中进行写作,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写出优秀的作文。在比赛中获得优胜的学生, 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激发学习的热情, 同时还能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2. 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活动中开展阅读活动, 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书籍, 使他们通过阅读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拓宽了他们的语文知识面, 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开展手抄报比赛
在活动中, 让学生进行自由地设计和选材, 让他们把喜欢的文章和自己的优秀作文写到手抄报上, 并配上相关的插图。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设计中, 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手抄报, 在体会成就感的同时, 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8.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八
一、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使课文内容和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进行课文的阅读和思考,能加深他们的体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例如,在进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识字教学外,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学习汉字。逛超市看物品的商标和介绍、在路上行走时马路两旁的店铺名称、交通警示标语等都可以作为学习汉字的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还可以一个星期开展一次识字比赛,看看谁认识的汉字最多。在竞赛氛围中,学生在生活中能主动进行识字活动,不断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除了从语文课堂上走入生活进行学习,还可以把生活情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习课文,加深学生的体会。例如,在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医用听诊器,在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医院中医生用听诊器听诊的感受。在熟悉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地进行了发言。在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探究,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阅读和思考状态,并结合自己的切实感受进行分析、体验,促使他们更好地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在构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时,教师需要改变教师负责讲解灌输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吸引下主动进行学习,使课堂教学在和谐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在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把从优秀教师中借鉴的教学经验进行改进,使其符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语文能力提高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让他们在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深入思考获得收获,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时,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进行大胆地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高效进行。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多媒体创设的直观情境画面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进行积极思考,思维活跃性和灵敏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不仅能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直挂你的图片和情境,还能进行内容拓展,让学生掌握课文写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还可以进行历史事件的再现。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缠足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缠足这种陋习对女人的迫害,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理解。
四、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成为了教学的组织者,指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时,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发表各自的见解,使他们的语文思维不断深入,再次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获得新的感受和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份子,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合作学习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握好合作时机,使学生能通过合作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集体的努力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五、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延申。在活动中,学生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参与,让他们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作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1.开展作文大赛
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作文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通过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进行写作,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优秀的作文。在比赛中获得优胜的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2.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活动中开展阅读活动,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书籍,使他们通过阅读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拓宽了他们的语文知识面,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开展手抄报比赛
在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由地设计和选材,让他们把喜欢的文章和自己的优秀作文写到手抄报上,并配上相关的插图。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设计中,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体会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9.优质高效课堂听课有感 篇九
2010-04-29 15:25 潍坊十中
四月十七至二十日我到德州去听全省优质课,受益匪浅,一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优质课分说课和讲课两类。第一天是说课。说课要求每人15分钟之内,有说课稿,有课件。说课的基本流程是:
(1)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和关键等方面
(2)教法分析:包括启发引导、互动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
(3)学法指导:包括数学中隐含的各种思想及方法
(4)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当堂检测,应用新知;变式训练,形成能力;回顾反思,纳入体系;分层作业,促进发展等方面
(5)板书设计及时间安排
(6)教学评价
(7)设计理念
以上环节并不是每位教师都很全,归纳起来基本就是上面的模式
在相同的模式下,说课水平却有很大的差别,相对讲课来说,说课的难度较低,因为说课教师是提前知道内容,提前准备,因此要求老师们能脱稿说课,而象这样大型的活动,仍有部分老师不能脱稿,甚至读都不很流畅。所以我对我们的老师们充满了信心,只要我们努力进取,能够有机会被推出去,就一定能成功。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人家的优点,有几位说课老师脱稿说课,侃侃而谈,15分钟时间内没有看一眼讲稿,先不说设计的如何,单单就是这15分钟时间不看讲稿的能力就是我们达不到的。我把几个说的不错的老师的课录下来了,老师们看一下,取长补短吧。
第二天和第三天是讲课,采用的授课方式有的以老师讲授为主,有的以学生合作为主,有的老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相结合,但不管采取何种授课方式,其中都体现了老师的引领和重点点拨。课堂的效率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老师们可以从我录下的三节课中感受一下,这三节课可以说各有特色,其中一节是以讲授为主的,一节老师的课堂引领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都做的不错,还有一节是学生的表现相当不错,通过几节课的比较我想哪一节课更好一些会一目了然的,我们的老师们很多已经具备了上面最好一节课的水平,相信只要认真研究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取别人之所长而避己之短就一定会有机会被推出去的。
在最后的专家评课环节,我认为下面几点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1、假如课堂中只允许选择一个目标,那么就应该选择“课堂中学生的收获”,包括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经验体会、学习时的心情状况等
2、我们现在课改的方向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要注意该放则放,不该放时不能放,要把握好度。有的老师只为了自主而自主,为了合作而合作,不注意三讲三不讲原则,可以放手的不放,学生明明学不会的反而合作交流,那么老师的精讲又如何体现呢?
3、老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好导游。一堂课何时该驻足仔细欣赏,何时可以浏览而过,要把握好。同时要注意,学生应该交流的是解题的智慧及思维火花而不是解题过程,我们现在的老师在课堂上却不能准确引导学生展示解题思维,多数都是在读解题过程,过程已经写在学案上,读一遍又有何意义呢?
4、备课要承上启下,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只着眼于一节课,而应该看到整章甚至整个体系
5、教育要做到不动声色的帮助学生
6、数学思想及方法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不必刻意的点出来
7、学习数学方法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操作的过程,在操作中学习
8、数学思想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问题的方向,给个名字没有效果,要注意渗透,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的掌握
9、反馈是为了了解学生达到的层次、水平、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实效性。
说课中的不足:
1、应分析学生活动中生成的东西,预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不好解决的问题。既要说自己怎样做,还要能表现学生怎样做,而说课的老师中有很多不能做到这一点
2、学情分析中对于学生已具备的能力问题应该说明何时具有的此种能力以及能力达到了什么程度
3、说课中缺乏对难点的分析。应该说明为何是难点以及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
4、好课不一定好看,好看不一定高效,而高效是好课的前提
最后,专家指出,以后的优质课评选有可能改变方法,去掉单纯的说课,把说课和讲课相结合。
以上就是我学习的心得,希望能对我们大家在平时的上课中会有点帮助和启发。
高效课堂听课反思
作者:国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47 更新时间:2012-3-27
高效课堂听课反思
古寨中学 地理组 国倩
2月29日 学校邀请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工作,我们地理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与教研员徐毅老师及学校王校长共同听取了苗玉秀老师的《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一节,然后又开展了评课活动,通过这次听评课活动在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给我了很多启示及体会。
一、设计教学以课标为中心展开。在设计一节课时首先要明确我这节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而这些环节就要依据新课标去展开,去为课标服务,把课标吃透。回顾以往自己的教学,经常是看教材、教参或去网上收集别人的资料去设计教学而忽略去看课标,有时到最后一节课上下来都不知道重难点是什么,教材处理的稀里糊涂。现在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是对教学工作的不负责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细致研究课标,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参,让三者共同为自己的课堂服务。
二、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 程中 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课堂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教学内容安排而忽视学生参与的课堂。把课堂教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我们更多的应是思考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去自主获取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机械的把知识点强加给学生。
三、基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针对一节课我们通常是按照教材编排内容一步一步去开展教学,认为教材编排是最好的而没有想过不按这种编排去教学,但是有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不按教材编排换一种思路去教学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而不要被教材限制,毕竟我们的教学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而不是主体。很多时候我感到自己很容易视野局限于教材这一节内容里面而跳不出,不能从宏观的整体的层面上去把握,感觉自己走进了死胡同,一经提醒跳出教材去整体分析马上豁然开朗。而我们的学生更是这样,不会把每一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不会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这更需要老师去引导,所以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灵活的驾驭教材而不要拘泥于教材里出不来。
如何打造高效生命化地理课堂,对于一名青年教师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去感悟、去总结体会。当前,我所要做的是精心备课,备好课标、教材、教参,更要备好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设计好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高效课堂之小组合作(听课感悟)
(2012-09-27 22:34:10)分类: 观课议课
标签:
杂谈
上周听了5节语文课,从整体上讲这几位老师的课都比较入路,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基本都能紧扣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改理念,不管从目标的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学生的积极参与等都有较好的把握。但从应用上还存在不少的欠缺。比如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几位老师课堂上基本都渗透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好事,需要提倡和研究。但我总认为这些合作和探究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水上浮萍,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自上个学期以来大家都在积极研讨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大家首先分组,从不断地听课发现,有的老师一整节课下来,没有一次让学生真正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分组只是个摆设。也有的课堂,小组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始终只有一两个学生在说,而其他的学生也许只有听的份,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更不谈思考了。那么,这就造成了课堂只是少部分学生彰显才华的课堂,其余学生成了沉默的羔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到底该怎么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呢?
首先小组合作的结果在展示或交流的时候,就要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这样经过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的过程,就会真正理解和巩固结论,知识就转化为能力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全班交流时发言也很积极,如果让他们做总结发言,就不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这些学生都属于在课堂上只顾积极表现自己,而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另一方面,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及时补充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教会学生倾听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就是自主学习:小学生爱动,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自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给学生创造了“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知识,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性、自觉性去学习教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构建起知识结构,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筛选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必不可少,这一环节留给学生独立思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是展示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展示各小组的合作交流成果。让小组推荐讲解的同学说明展示成果,提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当然,以上只是我听了一些课后的感想。打造“有效课堂”任重而道远,我们正一路迷茫,一路思考,一路探索,而前面的路将会越来越清晰。
观高效课堂教学有感
——变“讲堂”为“学堂”
经过学习,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 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有的教师则一 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 “刺激” ;
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 “热闹” ;
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哨等教学过程。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 观摩课 , 更是让人觉得如此。我有些疑虑:
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 “自
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发挥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才能谈得上高效。
我们反对教师课堂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要当好一个“导演”,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分工合作要明确,一切不能放任自由,教师对知 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重点难点的剖析。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定时间内高效
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因此,评价课 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
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 基本追求。
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
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
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 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
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一定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精讲、精练才是高效课堂模式
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重点和难点,揭示教材中的内在
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充分认识到哪些知识可以不 讲,可以让学生自己弄懂; 哪些知识可讲可不讲; 哪些知识可以少讲;
哪些知识应该着重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引 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板 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归 纳小结,点出重点等。重点知识解决了,一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陶行知说过: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要变学生
“要我学”为“我要学”,独立地学,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也就 是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真正变讲堂为学堂,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 作用的发挥。
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精练”
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变 “要我练” 为
“我要练”、“我爱练”、“我会练”。精讲精练要在“精”字上下工夫,教师要 努力形成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精讲要做到和课堂教学及学生实际 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减少不必要的机械记忆和简单重复作业,增加创造性思维空间; 减少 硬性统一作业,增加符合学生实际的弹性作业;减少学生心理负担,增加学生生活能力培养; 减少被动负担,增加主动发展。要实现从 “规
范课堂”到“有效课堂”的转变。课堂教学要合理分配 45 分钟教学
时间,学生活动不能少于 25 分钟,教师讲授指导时间绝不能超过 20 分钟。一般为: 10 分钟激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5 分钟教师精讲师 生交流质疑,20 分钟精炼反馈当堂纠正,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时间
给学生自主学习及完成练习。落实“以学为本”,培养学生能力,减 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三、变“讲堂”为“学堂”,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
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培养和激发 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便会使他们感到从学习过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种
精神上的满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建立学生 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
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必 须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民主,宽松的教学 氛围中,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密切配合,合作默契,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想播撒阳光到学生心里,首先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教师要做到
以“情”激趣,首先自己要“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激情饱满,以
自身的情趣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 应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乐学气氛。以“情”激趣的课堂教学,不仅易于打开学生的 思路,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深究课文内容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
“创新”的课堂要把揭题、归纳本课内容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 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只要
我们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创造“机会”,放手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课
堂这块热土上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掘学生深藏的潜力,让课堂这一学习的主渠道成为飞扬学生个性,锻炼学生能力的舞台; 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一种人人自学,人人敢说的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朝气,点燃 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成
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亲密 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愉悦,变讲堂
10.《祝福》优质教学设计 篇十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 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以“祝福”为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迫害与摧残,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速读课文,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1.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2.被婆家卖掉,拼死反抗。
3.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有自己的房子,生了儿子,胖了。
4.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5.被鲁镇的人歧视,被鲁四老爷鄙视,对地狱恐惧。
5.捐门槛赎罪,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6.参加祭祖仪式被拒绝,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
四、理清情节结构。
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情节结构如下:教师板书情节,学生指出结构特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五、了解倒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
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1.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3.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依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学习阅读祥林嫂初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2.讲析祥林嫂再到鲁镇这一部分。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
乎是一个乞丐了。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4.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画眼睛。
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耐劳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临死之前: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11.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 篇十一
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教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专心听教师讲课;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板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认识。就其局限性来说,它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展现思维过程是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我们总是在曲折中求思,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会缜密,在思考中学会合作。
例:工厂里生产了2400个零件,每4个装一包,每25包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有多种解答方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题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汇报:
组1:我们的算式是“2400÷(4×25)”,先求一箱里面有多少个,算式是“4×25”,再求一共可以装多少箱,算式是“2400÷100”所以列综合算式是“2400÷(4×25)”。
组2:我们的算式是:“2400÷4÷25”,先求一共可以装多少包?算式是“2400÷4”再求一共可以装多少箱?所以列综合算式是“2400÷4÷25”。
组3:解:设一共可以装x箱。25×4×x=2400
……
学生思维活跃,能清楚地表达出解题的思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了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以小组为主,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多了,在交流中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知识补充,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表达结果相结合过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实践:我们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提出“253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即课堂上用2份的时间预习,5份的时间互动交流,3份的时间练习巩固。刚开始时,我在担忧,学生预习后会给人的感觉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因为学生如果自己在预习时了解了那么一点表层的知识,上课时就不会认真听讲了;再一方面就是预习过的数学课堂,感觉变得不那么精彩了。可是,通过几轮研讨课下来,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学生不仅没有出现我们之前的担忧,而且通过预习可以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学习起点不但有所提高了,而且我们也不用再对新知铺垫,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开始时有些学生的预习就是应付老师,能不写就不写,能少写就少写,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钻空子”的情况,我又结合我们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布置预习作业时,我会适时地布置前置作业(一张前置作业单)或让学生把学到了什么和疑惑写到预习本上(开学初每人一本),使学生预习时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例如,在教“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布置前置作业:
1.动手做附页中的长方体学具,并想办法求出它每个面的面积。
2.思考:哪两个面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 )和( )。
3.我计算的面积总和是:
4.我猜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
这样上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直接拿学具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总结规律,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通过前置作业我们只要解决好怎样交流成果,怎样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和组织课堂就行了,如果需要探究的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有足够的时间去巩固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新授课都可以布置前置作业,这里我不一一列举了。
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信息传输方式多样,活动领域异常广阔的今天,学生在与周围世界互动的过程中,知识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所以一切不用再把知识掩着、盖着,不用再害怕学生“未教先知”,而应打开预习的大门,让那满园的春色尽情开放,相信预习后的课堂,将来会呈现出一番“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齐福杰,董秋玉.智慧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优质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0.
12.优质课堂教学 篇十二
一、加强教师的指导, 提高学习高效性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更加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并对教师的指导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其必不可缺的指导性。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首先必须具备适时性, 例如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 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 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 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 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闷时, 教师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 以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和谐氛围。其次, 教师的指导还应具备关键性,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就必须很好地把握住教学中的关键, 并抓住关键要素进行合理指导, 例如指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引领学生在个性中归结出共性等等, 从而使得学生的认知更为系统、深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 教师的指导还要具备灵活性, 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 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当学生表达不同观点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观点是否存有不足, 并及时指导其调整, 以形成更为正确、全面的认知等等。总之, 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探究, 恰到好处的指导不仅需要, 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践行“互动探究”, 激发学习动力
“互动探究”既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它的实质是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1. 互动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
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2. 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要力图通过自我探究, 互动合作,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 互动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激趣诱思, 需要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教师作为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 要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 建立探究的氛围, 促进探究的开展, 把握探究的深度, 评价探究的成败。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 在质疑问难中探究, 在观察比较中探究, 在矛盾冲突中探究, 在问题解决中探究,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4. 要让课堂充满生机。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互动”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 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 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
三、结合课型特点, 构建高效模式
要积极探索不同课型 (新授课、讲评课和复习课) 的结构特征, 构建“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新授课。新授课提倡“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 要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课上, 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教师的导要适时、适度、适量,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时间。课堂讨论要进一步整合讨论时间, 引发学生思维交锋。
讲评课。讲评课的重点不在讲, 而在评。讲评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典型性和一般性相结合, 针对学生作业或答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 精心设计点评内容, 从而带动对一般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讲评时重点在方法、思路、技巧等方面做文章;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要有意识地把课内讲评的内容, 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把问题延伸到课外, 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进一步拓宽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信息, 提高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复习课。复习课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放弃了主动组织指导的责任, 用做题或完成作业代替教师主导下的复习;一种是教师一言堂, “水过地皮湿”的走过场式复习。复习要具有针对性, 体现巩固性, 着眼发展性, 要设疑激趣,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优质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优质课堂教学实录12-09
优质课堂的提问07-09
数学优质高效课堂教学12-10
08省优质课音乐课堂教学观摩07-24
语文优质课堂展示听课心得体会09-26
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06-08
认识厘米优质教学实录10-05
再别康桥优质教学案07-19
优质课教学活动总结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