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磨课研修日志

2024-09-05

研课磨课研修日志(4篇)

1.研课磨课研修日志 篇一

小学英语研课磨课日志

(二)海北镇中心小学 张思嘉

时间飞快,转眼间此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已到了第三阶段,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我得到了满满的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围绕着共同的课题,与业务领导和英语组老师不断研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堂效果,一起动脑想办法,积极提出建议,使我对于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感悟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次磨课我选择了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更强,思维活跃,求知欲更旺盛,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也存在注意力时间短的缺点。

此次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Unit6 My Week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能够在本单元涉及的情景下听懂、会说一周7天的英语名称单词。能够认读一周7天的英语名称单词和他们的缩写形式。

在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遇到了难题:由于该课中一共有7个词汇,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我是先完成所有词汇学习后再一次性练习呢?还是在每讲授一个词汇后就进行巩固练习?

商量下来,因为第一次试教所采用的就是先学后练,感觉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在各位老师的建议下,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之后,我又开始了第二次试教,在第二次试教中我尝试边学边练,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系统的认识。而对游戏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通过研课磨课,使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焕然一新。作为青年教师,我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困惑,经验少,课堂应变能力不强,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新颖的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中反省,提高,成长。即使此次的研课磨课培训结束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进行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研课磨课 共助成长(定稿) 篇二

——敦化市国培计划(2016)小学语文送教下乡第三阶段研课磨课阶段性总结

为扎实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切实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校本研修与送教下乡活动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质量,按照“国培”要求,9月29日、30日,在大石头镇中心校进行了小学语文学科研课磨课示范引领,要求除国培学员外,学员所在校教导主任也要全程参加培训。旨在通过此次培训,引领本校学员开展研课磨课,进而带动全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由进修学校小教部语文教研员申丽霞老师主持召开,历时两天。29日上午8时30分,送教团队成员带领学员参与了大石头镇中心校的备课研课活动。活动由大石头镇中心校教学副校长额高永清主持,首先由学员邵晓娟和毕海燕老师,就个人备课情况进行说课,两位老师虽然执教同一内容《新型玻璃》,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毕海燕老师采用的是通过设置表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学,邵晓娟老师则大胆采用树状图进行课文的分析理解。在听取了两人的陈述后,大家围绕研修主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式方法策略的研究》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各抒己见,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采用上的一些好的见解无私地贡献出来,两位出课教师在虚心接受大家意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完成了第二次教学设计。

下午,两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其余所有人员分别就这两堂课进行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课后两位授课教师立即进行课后反思,与活动成员分别就两堂课进行课后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再次修正教学设计。

30日上午,两位学员在经过昨日试讲后,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调整,并进行了二次上课。专家团队成员与参培成员进行课后讨论,吸取各位教师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教案进行了再次修改。下午,活动进行到最后一项——总结提升。培训团队成员申丽霞老师针对本次活动特点分别从“步骤明确、行动有效、课堂示范、指引方向、感受领悟、提升能力、团队教研、集体成长”八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细致总结。并从“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思维创新的火花”四个方面对全体参培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张传凤老师结合邵晓娟老师在教学中树状图的运用进行了《树状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专题讲座,使学员们对这一活动新型教学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了解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树状图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写作方法。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一路走来,有收获,有感动。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要带着问题行走在教学路上。

以前的教学中,老师们总是想尽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至于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端,学生学习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却很少思考。这次课例资源开发活动,首先需要团队教师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然后通过“三备两磨”的课例打磨,在教学中解决发现的问题。

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路上能够带上问题前行,那么我们教师就会由传授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不仅仅关注知识,不仅仅关注文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共同研讨中使大家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磨课过程中领略到同组老师的高屋建瓴,领略到他们对文本挖掘的深入,领略到他们灵光一现的“金点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在研课、磨课过程中,每个学员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或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或谈自己的听课体会,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智慧的火花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交织、碰撞。这个过程是学员集体反思的过程,也是学员集体成长的过程。

3.教师个人研课磨课总结反思 篇三

白莲河乡中心小学 郭蓉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教案备的滚瓜乱熟,甚至评价语我都会仔细琢磨。可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4.研课磨课研修日志 篇四

———研课、磨课助提升

康平县向阳小学

2018年4月

康平县向阳小学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研课、磨课助提升 根据县教育局和县教师学校工作部署,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的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校本教研“教师风采展示”研课、磨课活动,我们旨在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 “课堂教学四步走”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打造各科精品课堂,从而在全体教师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夯实课堂教学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校校本研修研“研课、磨课”活动方案。

一、目的为正确认识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磨成功一节好课的重要性,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队作战能力,通过全程参与,共同感受成长的精彩,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成立领导小组,推进磨课活动的执行力

成立以梁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积极参与研课、磨课活动,组织召开动员会,教导处牵头制订了磨课实施方案。并对研课、磨课实施方案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制定了周密、详细的研课、磨课计划,从磨课内容、磨课目标、磨课时间、磨课主题等方面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各项任务分工到人,确保磨课教研的“教、学、评一致性”,为研课、磨课活动稳定进行提供了保障。

三、实施过程

1.制订“磨课”计划。(第一轮第3周;第二轮第11周)

以学科组为单位,组长负责,会同组内成员制订好本组活动的详细计划。

计划包括两轮“磨课”的主题、执教教师、教学内容、详细的时间。

2.备课。(第一轮第4、5周,其中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第4周,集体磨课第5周;第二轮第12、13周,其中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第12周,集体磨课第13周。)

首先,各学科教师,年组教师根据定好的教学内容每人撰写一份教案,再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执教教师的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突破、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打磨研讨,形成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案。该环节是“磨课”活动的中心环节,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备课的体会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里所说的备课,并不是简单的备出教案,由于要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我们在备教材的同时,更多的是备课前预案,就是设计出活动形式、设计出主要内容,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的教学方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因为预案只设计出活动形式、设计出主要问题就行了。目地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满堂灌”转变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上课。(第一轮第6周;第二轮第14周)

执教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着同行智慧的“准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其余教师和教学领导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

第一讲,是对第一、二轮研课的直观呈现,是个人智慧与团队智慧的首次“碰撞”,通过第一次课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将教研组成员议课中指出的问题,提出的修改建议,如实的记载在《研课议课记载表》上,反馈给主讲人;

4.评课。(第一轮第7周;第二轮第15周)

首先每位教师在听课后写好评课稿。组长牵头开展评课活动。在评课过程中听课教师人人献计献策,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组长做好文字记录,汇总全组人的精华。执教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求形成“精品课”。

5.再上课、评课。(第一轮第8、9周;第二轮第16、17周)

执教教师第二次把凝聚着同行智慧的“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其余教师和名优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听课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组长做好文字记录。

第二讲,是在第一讲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的再现。第二次课后,教研组成员再次研课,对比两次课的效果,找出亮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好的经验推广,如果还有待提高的地方,一并记录到《第二次研课议课记载表》上,为下一年的讲课提供改进依据。

四、总结与反思

(第一轮第10周;第二轮第18周)

1)总结备课

一备课:是个人层面的,全年组教师根据教材、教参,以及各种网络备课资料,备出教案和课前预设,没有通过“师傅”的审核,只能作为第一次课前的依据;

二备课:是集体层面的,年组教师和教学领导在一起充分研讨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充分展现集体智慧的整合,经过首次修次修改后,形成第二次的教案,然后应用于第一堂课。

三备课:是团队层面的,以教研组为单位听了第一讲后,小组成员会根据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再次为主讲人提出建议,如: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环节如何再精炼、小组探究如何引导等。主讲人根据建议进行适当调整,完成第三次备课。

2)总结课堂

教师磨课的课都要在录播教师进行上课,进行课堂实录,课后进行回放拍摄的课堂实录,有针对性的指出存在问题,有的放矢。

(1)课堂气氛,一堂好课的气氛肯定是很好的,学生学得很开心,老师讲得有激情,这样的双边互动,自然而然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活动情况,记录各学习小组在活动探究环节的情况,可以让主讲人判断活动中设置问题是否合理,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不容易操作,老师可以设置提示,或老师先演示、举例,学生再活动探究;

(3)教学行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形成一些不好的讲课习惯,如:无用语言(口头禅)过多,影响课程的流畅性;语速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声音太小,学生听不清;肢体语言太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是无法察觉的,通过自己观看回放,尽量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

(4)教学建议,在议课过程中,把教研组成员提出的好的建议,用视频的形式保存,不仅保留了第一手教研资料,而且方便老师们随时查看,不断改进与完善,让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

3)反思

(1)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即在教学中反思认为是成功的做法、有效的策略,如突破难点的方法、师生合作的过程;画龙点睛的小结等。

(2)反思教学中的“败笔”,三次研课后,完善的教学设计的疏漏和失误之处,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等,将这些不当之处记录在《研课议课记载表》上,并对其原因进行反思分析与探究,包括主观的客观的,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

(3)反思教学中的“偶得”,教学中,随着师生的互动交流,在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不由自主”的,把它记录下来,作为深层探究的课题。

(4)反思学生中的“智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学法不一,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渠道提出问题,一些言论或做法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进学习的顿悟,把教学引向高潮,把它记录下来,教学相长,成为新鲜血液的补充。

(5)反思学生学习的“障碍”,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学生反应强烈的部分、错题记录进行整理,加以分析.总结查缺补漏内容,对症下药,及时搬掉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教学补充措施。

五、活动要求

1.严肃认真的对待本次“研课、磨课”活动,积极主动完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各项任务,力求活动效果最优化。

2.服从组长的安排,准时参加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组长对每次参加团队“研课、磨课”的出勤情况要有记录,纳入教师考评。

3.各组将开课的具体时间提前报教导处,由教导处发布信息,以便全体教师选择观摩。

4.组长对每一次团队磨课的资料、教师备课稿、听课记录等要注意及时归纳整理,一轮活动结束后统一交教导处存档。

5.学期末进行研课、磨课活动表彰,对于成果突出的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以资鼓励。

康平县向阳小学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阅读指导下一篇:宪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