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记录

2024-06-16

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记录(精选8篇)

1.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记录 篇一

党校培训人员谈话记录

座谈时间:2012年5月3日 21:00

座谈地点:x堂一楼

组织人员:马x

与会人员:刘x

会议记录:马x

会议内容:

①提醒党校培训考试的时间、地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②民主选举第34期党校培训优秀学员;

③参加党校培训后各入党积极分子感想;

④明确入党的标准,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忌酗酒、网游等不良嗜好。

会议记录:

1、党校培训的意义:

与会人员回答:

组织性、纪律性大大加强,主要表现在平时课堂再也不迟到、早退;

生活、学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

理论学习对党史更加了解,同时小组讨论使得对党员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为人民服务”中“人民”的理解更加全面、具体,把服务落实在生活的小细节中;

入党动机由之前的“随大众”、“个人荣誉”上升到“先富带后富”,通过自己思想、精神上的“富裕”影响身边的同学,从而将服务意识、先锋队意识贯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培训前对组织有一种崇高的敬仰,培训后更加坚定自己的入党动机是因为身边优秀党员的熏陶及对组织的一种归属感、团队意识;

对党的先锋队性质理解更加深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自己的思想应该走在前端

对入党的程序和标准更加了解

看待问题应该辩证,对党的先进思想积极拥护,但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2、发散思维(提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回答:

培训老师所讲的内容应该具体、定位应客观

考试的形式应该多样,目前不免存在不去上培训课而最终考试通过的同学就能够顺利拿到结业证书,这样的评定不公平、公正

培训老师的思维不能与时俱进,过分强调过去成就,却忽视目前存在的问题,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党员应该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记录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噪声作业岗前体检人员共4 600人, 其中男性3 354人, 女性1 246人;年龄16~43岁 (表1) 。排除语频听阈提高, 排除有耳疾史、外伤史、爆震史、药物致聋史等既往病史, 排除当兵退伍人员, 排除本次岗前体检之前有噪声作业接触史的人员。

1.2 方法

(1) 纯音听阈测试:被测人员脱离噪声环境12 h以上, 使用丹麦产MM-622型纯音听力计 (经零级校正) , 在本底噪声小于30 d B (A) 的隔声室内检查双耳0.5、1.0、2.0、3.0、4.0、6.0 k Hz的纯音气导听力。 (2) 听阈提高的评定标准:语频听阈提高以任一耳0.5、1.0、2.0 k Hz, 任一频率的听阈值>25 d B为标准。高频听阈提高以任一耳3.0、4.0、6.0 k Hz, 任一频率的听阈值≥30 d B为标准。 (3) 知信行调查:请所有接受调查人员填写简单的调查表, 调查表包括3个问题, a) 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吗?b) 你经常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吗?c) 你平均每天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听多长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 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u检验、t检验等进行假设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与听力状况

3个年龄组平均高频听阈相差不大,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F=22.56, P<0.01, 可知3个年龄组人员平均高频听阈不相等或不全相等。再进一步进行分析, 1组与2组相比, 平均高频听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组与3组相比, 以及2组与3组相比, 平均高频听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性别与听力状况

将男女两组平均高频听阈进行假设检验, u=10.56, P<0.01, 可认为男性和女性平均高频听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知信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 600人, 所有的调查对象均知道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 知晓率达到100%。尽管如此还是有1 120人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 占所有调查对象的24.35%。不使用耳机听音乐的有3 480人, 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5.65%。

将不使用耳机、使用耳机两组平均高频听阈进行假设检验, u=18.735, P<0.01, 可见两组平均高频听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常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会使高频听阈提高, 尤其是6 k Hz的听阈。见表3。

不使用耳机的人共有3 480人, 其中有817人 (23.48%) 高频听阈提高;使用耳机听音乐的1 120人中有605人高频听阈提高 (54.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0.053, P<0.01) 。

将4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F=1 849, P<0.01, 进一步分析, 发现高频听阈正常的两组, 无论是否使用耳机,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32, P>0.05) 。而高频听阈提高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695, P<0.01) 。见表4。

2.4 现代社会背景噪声对高频听阈的影响

有些人不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 高频听阈却提高了, 通过统计学分析, 发现不使用耳机高频听阈提高的人, 与不使用耳机高频听阈正常的人相比,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259, P<0.01) 。见表4。

注:a与b比较, t=16.695, P<0.01;a与c比较, t=60.259, P<0.01。

2.5 耳机使用时间长短与听力状况

经常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的1 120人中, 有 (45.98%) 的人高频听阈正常, 这些人中又有 (54.37%) 的人每天使用耳机不超过0.5 h, 大多数人 (80.97%) 每天使用耳机不超过1 h。见表5。

以使用耳机时间分组,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导致高频听阈提高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 141, P<0.01) 。进一步分析发现, 平均高频听阈提高与正常的组在听耳机时间的构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0.646, P<0.01) 。

注:a与b比较χ2=120.646, P<0.01。

3 讨论

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会对听力水平产生影响, 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 平均高频听阈水平好于男性, 本文经过调查分析得到的结果与文献[4-5]报道雌激素对高频听力具有保护作用相一致。本文调查还发现, 有些噪声作业人群, 短时间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 对听力水平的影响不大, 这与Sulaiman等[6]的报道相一致。但对于一些敏感人群, 即使每天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1 h, 整体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1年, 高频听阈水平也会提高很多。

但有些人不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 高频听阈却提高了, 是因为现代社会日益增大的背景噪声导致这些人听阈提高, 比如交通噪声、休闲娱乐噪声 (游戏厅、迪厅) 等[7,8]。

内置型耳机和职业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早期只限于高频段, 患者无自觉听力障碍, 不易被察觉。再加上有些人虽然经常用耳机听音乐, 但听力却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一些人容易出现认识误区, 忽视内置型耳机对听力的影响。为保护噪声作业岗前人员、在岗人员听力, 促进职业健康, 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 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深化劳动者职业健康认识, 增强噪声作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卫生机构应联合企业做好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深化劳动者对“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 尤其会损伤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的认识, 力争使每位劳动者都接受宣传教育。

(2) 纠正劳动者错误认识, 及时帮助劳动者走出认识误区。例如内置型耳机和职业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早期只限于高频段, 患者无自觉听力障碍, 不易被察觉, 很容易忽视自身高频听力的下降。再加上有些人虽然经常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 但高频听阈确实在正常范围内, 会让劳动者产生错误认识。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应及时纠正劳动者这些错误认识, 帮助他们走出认识误区, 告诫劳动者保护听力应从岗前做起, 越早获取职业卫生知识, 越早端正态度、采取保护措施、践行健康行为, 越能更好地保护听力。

(3) 做好岗前人员职业培训和岗前体检工作。企业应对劳动者进行岗前职业培训, 阐明噪声作业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企业应为员工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并定期维护及更换。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噪声作业人员容易忽视定期听力检查, 纠正这种错误观念, 应从岗前体检开始, 提醒劳动者岗前体检和定期在岗体检都是非常重要的, 岗前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 定期在岗体检可以及时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 进而采取适当措施, 避免进一步损害劳动者健康。而且连续动态观察数据是职业健康监护非常重要的个人资料, 提示劳动者职业健康走向, 避免出现语频段听阈位移, 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

摘要:目的 分析岗前体检人员从事噪声作业前的听力状况及原因, 以期对预防噪声性听力损伤、促进职业健康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使用丹麦产MM-622型纯音听力计 (经零级校正) 对噪声作业人员双耳0.5、1.0、2.0、3.0、4.0、6.0 k Hz的纯音气导进行检查。听阈提高的评定标准:语频听阈提高以任一耳0.5、1.0、2.0 k Hz, 任一频率>25 d B为标准;高频听阈提高以任一耳3.0、4.0、6.0 k Hz, 任一频率听阈值≥30 d B为标准。同时对岗前体检人员进行“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的知、信、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 600人, 所有人均知道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 但仍有1 120人经常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 占总调查人数的24.35%。使用耳机听音乐的人中有605人高频听阈提高, 占使用耳机总人数的54.02%。使用耳机听音乐的人平均高频听阈与不使用耳机的人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8.375, P<0.01) , 在4 600人中, 有3 480人不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 其中有817人高频听阈提高, 占23.48%。结论 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对岗前体检人员高频听阈有影响, 深化噪声作业人员对“使用内置型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的认识, 促进劳动者个人健康行为的转化, 以减少噪声性听力损伤以及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关键词:岗前体检人员,听力状况,内置型耳机,高频听阈

参考文献

[1]李宗华, 徐展, 陈阳, 等.MP3/MP4对中学生听力影响的调查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10, 38 (6) :1018-1020.

[2]李宗华, 徐展, 陈阳, 等.西安市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调查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 18 (5) :437-439.

[3]索成.关于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内容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 2008, 24 (12) :1211-1213.

[4]薄少军, 吴玮, 韩浩伦, 等.雌激素对小鼠风洞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1, 9 (3) :323-326.

[5]吴玮, 韩浩伦, 王方园, 等.雌激素对豚鼠风洞噪声性听功能损伤及内耳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2, 10 (3) :387-391.

[6]Sulaiman AH, Seluakumaran K, Husain.R.Hearing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usage of personal listening devices among urba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alaysia[J].Publ Health, 2013, 127:710-715.

[7]Caciari T, Rosati MV, Casale T, et al.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in workers exposed to urban stressors[J].Sci Total Environ, 2013, 463:302-308.

3.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记录 篇三

社会生产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特种作业人员,法律法规又对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提出了更严格的“准入”条件。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促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一、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 是我国第一个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对特种作业的定义、范围、人员条件,及培训、考核、管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考核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1年,劳动行政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与发证实施国家监察,相继颁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大纲》,将厂内机动车驾驶人员等六大类岗位确定为特种作业人员。《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规定》,将瓦斯检查工等十六种作业人员列为矿山特种作业人员。文件中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及课时、使用教材、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考核的范围和方法进行了界定。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工作在全国统一标准下,逐步展开。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职能划入国家经贸委。新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标准和基本培训教材,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制定和组织编写,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调整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的职能也随之转移到安监部门。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应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至此,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使用的一整套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更加规范,教育培训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随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逐渐展开,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培训考核流于形式、培训时间不足、针对性不强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二、影响安全培训质量的几个要素

1.安监部门的监管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

(1)对培训考核的监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培训具有教育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双重属性。作为教育活动,职业培训的产品是技能人才;作为经济活动,又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民办培训考核机构,为了尽量压缩教学成本支出,都有可能影响到正常教学。可见对培训和考核过程的有效监管,是保证培训考核大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培训考核质量的保证。

对培训考核过程的监管,还包括及时反馈有关培训效果的信息,指导培训、考核机构不断提高。

(2)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必须规范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使用行为,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硬性要求。

(3)严把审核发证关,是监管的最后一道屏障。

2.培训机构资质及其教学管理直接影响培训质量

(1)培训机构的资质。国家安监总局对承担特种作业培训任务的教学单位有明确的资质要求,相应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至少应达到最低要求。师资力量也是培训机构保证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培训机构大部分教师是专业理论教师,现场工作经验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培训效果。

(2)教学管理。培训机构要有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培训大纲合理选用教材,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精心组织授课。

(3)教学质量监控。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可以有效激活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特种作业考核机构对培训质量的影响

考核机构对培训质量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考核过程的严肃性、考核内容的科学性。

(1)为了保证考核的严肃性,需要制度规范,明确各环节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考核过程的监管。良好的考核机构应该充分体现考核的公平性、真实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2)考核内容是否科学,表现为考试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培训质量及受训者能力水平,考试合格能否实现安全作业的最终目的。

考核机构的题库建设要服务于培训目标,突出特种作业特点,正确引导培训教学发展方向。要防止出现培训机构为了提高通过率,将考核题库作为培训内容的不良现象。

4.受训对象对培训质量的影响

培训的目的是使受训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达到上岗要求,所以受训人员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对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提高受训人员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视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受训人员来源多样,生活背景、社会阅历、受教育程度等各不相同,对培训内容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5.用工企业对培训质量的影响

特种作业培训的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受训人员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具体表现。用工企业也会对培训质量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工单位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程度;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对合格的持证人员违章比例的影响;企业的设施设备、工艺技术与培训时所学习的内容是否能满足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要求是否规范等。

三、安全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

1.质量评价的意义

所谓培训质量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培训活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培训质量评价从本质上来讲,是对培训工作及其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能够起到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的效果。

培训质量评价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一轮质量更高的培训工作的开始。

2.安全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受训学员是培训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训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应该是受训学员。当然也要对培训考核机构、用人单位等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要建立在是否有利于学员的“学和用”上。

特种作业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目标系统、管理制度系统、监控管理系统、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反馈和修正系统。其中每个系统相对独立运作,又密切联系,相互通信、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质量目标系统。质量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集中反映在培训考核大纲中。构建质量目标,既要考虑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又要考虑受训对象的接受能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培训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应该根据反馈和修正系统的数据,不断对目标作出调整,使之逐步趋向最理想的状态。

在需要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中,除了受过专门职业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毕业学生,还有大量没有太多文化知识,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尤其在中小型建筑、矿山等企业中更是农民工占大多数。实际培训情况证明:他们很难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达到现行大纲要求的水平。因此建议,条件具备时特种作业考试也可以分级,对从事不同级别岗位的人员,提出不同的安全技术要求。

(2)管理制度系统。经过不断制定、完善,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已经形成由培训考核大纲制定,培训机构资质及教学管理,考核机构及考核程序管理,审核发证程序,特种作业人员使用管理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

对特种作业人员取得操作证以后的管理相对薄弱,应该借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加强取证后的管理。

建立起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对培训、考核机构评级制度,及时淘汰不能胜任工作的培训和考核机构。

(3)监控管理系统。为了保证质量目标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监控管理系统,包括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对考核机构的监管、对受训对象的监管、对用工企业的监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职能部门与专家的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随机抽查相结合,规范各个环节的行为。

(4)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收集整个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例如受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评价,培训是否使受训人员的行为发生改变,生产过程中存在特种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等。争取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准确了解活动各环节与预期效果的差距,为其他各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也要不断接受外部信息,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培训经验,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5)反馈和修正系统。将信息收集和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应环节,不断修正偏差,通过正确的行为消除问题的根源,最终达到预定目标。反馈修正系统是链接整个体系的链条,其运转效率是体系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由上述内容可见,影响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和评价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使用等管理职责集中在安监部门,所以安全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在借鉴其他教育通用方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实现超越,形成实用性更强、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4.全体医务人员艾滋病培训会议记录 篇四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人:胡金文

参加人员:全院职工

内容:

一、胡书记做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的目的与

目标的发言,要求全院职工认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以便在艾滋病宣传的活动中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二、邢院长讲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具体内容如

下:⑴ 艾滋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⑵艾滋病的危害 ⑶ 艾滋病的防治。

三、胡书记对此次培训做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

此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全体职工的积极响应给予高度评价,卧龙镇卫生院

5.混炼机作业人员培训 篇五

一、混炼机工作原理简介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是一种既能连续工作,又保持了密炼机优越的混合特性的新型橡塑连续混炼机械。该机器的外形很象双螺杆挤出机,而卸料方式则并不相同。转子则由加料段、混炼段和出料段组成。转子的喂料段如同两根非啮合的双螺杆;混炼段则更象一对密炼机转,物料在此受到挤压、粉碎,从而被捏合、熔融、混合、塑化。该机器具有以下特点:l .排料量是由加料量所决定的,转子可以在饥饿状态下工作,也可以在充满物料的状态下工作。因此,通过控制加料量,可以调节物料在混炼机中的停留时间及其产量。2 .该机器的可调工作参数有加料速度、转子的转速、背压、温度、卸料口开启度等。3 .产量大,混炼效果好,可以用于对填充高聚物、未填充高聚物、增塑高聚物、末增塑高聚物、热塑性高分子材料、橡胶掺混料、色母料等进行混合,也可以用于含有挥发物的聚烯烃或合成橡胶的混合。

二、混料作业安全守则

1、操作员操作过程中禁止手部伸到轮筒顶端水平线以内,以确保人身安全。

2.操作员必须协助维修人员保养好混料设备,包括油杯、牛油杯、齿轮槽、混料机头等重要部件。

3.混料作业前,操作员必须扣好纽扣,戴上手套(混炼有色料,须戴干净手套,以免污染胶

料)检试刹车键,冷却装置处于正常状态后,方可开始操作。

4.混炼胶料时,操作员应精神集中,手到眼到。收卷胶料时,双手高度不得超过视线平视高

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混料机发生故障时,操作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再向班长报告,班长确认后,报上一级主管

核准,填写维修单,由维修人员修复。

6.操作员在加料过程中若发现有薄膜或其它杂技卷入轮缝来不及取出时,必须先按下停止

键,轮筒停止转动后才能进行清理,禁止强行操作。

7.混料机在回料压片时,万一有杂物(如熟料)混入,处置方法同4.6。

8.如有新进员工操作,混料机操作员必须在现场指导临设。

三、混料作业相关人员工作守则:

1.配药员:配药员按「橡胶材料促进剂配方标准」配制药粉时,必须按品重逐袋称量并装订,再在配药袋上标时欲混入胶料之品名,并编写顺序号。所配药粉重量误差范围参照「自动配药线作业规范」。

2.料检员:

.2.1.料检员必须对配药员所配制节药粉逐袋复核,确认待混胶料品名和重量无误后,逐项如

实记录于「工程工检表」相关栏目。

2.2.混料员将混好之胶料摊铺在凉料板上冷却时或将出片机冷却之胶料捆扎后,必须立即粘

贴「原料规格表」,再由料检员取样进行硫变检测,检测合格后并充分冷却后,方可送料入库进行熟成。所有的回料都要硫变检测。

3.领料员:领料员必须对领出之有色料进行外观检验,若原料表面有污染、色差等不良情形,应立即通知上报主管处理。

四、混料作业前准备工作:

1.操作员开机作业前,必须清理现场工作环境,包括:清理收集料盘散余药粉之小、扫把、机台料盘、轮筒及轮缝,确保无各水及其它任何杂质。严禁用收集料盘用之料、扫把清扫地面。

2.接班人员要确认上一班的作业进程及本班备料状况,严防差错。

3.操作员开机作业前,必须将油杯开1分钟,牛油杯转3圈。

.4.数量级料作业之特别说明:

.4.1.有色胶料必须使用2号专用机台进行混料。特殊情况下,需在其它机台混料时,操作

员须首先用生胶清洗欲用机台轮筒及轮缝,并清理料盘、料、扫把,严防其它胶料污染。有色胶产收卷,均须用有别于胶料颜色的包装膜或垫布卷取再冷却。

.4.2.回料采取专人专区管理,并在放置回料的塑胶筐中用标签标明回料的材质、硬度,回

料只需混压成片即可摊铺在凉料台上冷却。

4.3.在混炼不同材质的胶料之前,操作员检查并清理加药粉用之小、扫把、轮缝、轮筒,用压缩空气吹扫机台料盘,确保没有其它材质胶料残留。

.4.4.所有胶料须标识完整正确,除非配方要求或得到书面通知,禁止随意掺混不同的胶料。.4.5.高低硬度掺混调配硬度时,两种原料须同一家供应商,务必称准确;先将高硬度的软

6.一线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规定 篇六

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规范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法》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制度,保证安全培训的资源投入,认真组织实施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二、培训时间

各项目部在进行安全培训时,一线作业人员的首次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人每年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各项目部要专门安排培训时间(不得占用员工业余时间),保证培训效果。

三、培训责任和培训形式

1、各单位和项目部的主要领导是安全培训的主要责任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安全培训工作的责任部门。

2、结合生产实际,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特点,利用电视、广播、多媒体、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及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购买或编印安全知识资料,广泛开展安全宣传,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能力。

3、集中安全培训

凡新招(聘)、调入员工、见_期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临时用工都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其进行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审

凡是从事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厂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及其它国家认定的特种作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工种变换安全

7.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记录 篇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选2011年—2012年某造船厂拟从事噪声作业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1 941名劳动者文化程度多为初中以下, 大部分来自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1.2 体检内容

体检内容包括职业史采集、内科常规、耳科检查、心电图、纯音测听、血常规、尿常规、丙氨酸转氨酶 (ALT) 等, 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要求。

1.3 结果评定标准

纯音测听结果按GBZ49—2002 (GB/T7582, 声学耳科正常人气导听阈与年龄的关系统计分析) 进行修正。职业禁忌证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进行诊断: (1) 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500 Hz、1 000 Hz和2 000 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 d BHL) ; (2) 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 (3) 双耳高频 (3 000 Hz、4 000 Hz、6 000 Hz) 平均听阈≥40 d B; (4) Ⅱ期和Ⅲ高血压; (5) 器质性心脏病。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构成

受检人数1 941人, 年龄18岁~61岁, 平均年龄36.15岁。其中男性1 342人 (69.14%) , 平均年龄35.49岁;女性599人 (30.86%) , 平均年龄37.63岁。

2.2 体检异常结果分析

2011年—2012年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中共检出1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7例肺部感染患者、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例胸腔积液和1例气胸, 其余各项目异常情况见表1。

2.3 噪声作业上岗前职业禁忌证检出情况

1 941名受检者中听力异常者达982人, 阳性检出率为50.59%;共检出职业禁忌证人数310人, 其中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3人, 双耳高频 (3 000 Hz、4 000 Hz、6 000 Hz) 平均听阈≥40 d B 83人, 中度以上传导性听力损失48人, 双耳高频听损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46人。按年龄分组:18岁~32人, 30岁~112人, 40岁~162人, 50岁~4人;男性检出255人, 占全部检出人数的82.26%;女性检出55人, 占全部检出人数的17.74%, 噪声作业职业禁忌以中年居多,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见表2~4。

3 讨论

船舶修造业是技术密集、工种密集、人员密集型行业, 造船技术的飞速发展, 促进了船舶修造速度的提升, 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也导致了这些劳动者的流动性增大。造船行业的劳务用工形式主要以外包队为主, 造船行业外包队在企业内完成所承包的作业后要离开企业时, 一般是将队内所有工人解散, 仅余下数名管理人员, 在承揽到新的业务进入下一个企业时, 则以余下的数名管理人员为骨干重新招聘工人, 这种情况造成了工人不断地与不同的外包队间形成较短时间的雇佣合约, 增加了工人相关权益保障的难度。且外包队不重视工人的职业卫生工作、外包队工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流动性大等原因, 从而产生隐性职业病群体。

本次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显示:1 941名劳动者中听力异常者达982人, 阳性率为50.59%, 且双耳高频 (3 000 Hz、4 000 Hz、6 000 Hz) 平均听阈≥40 d B和双耳高频听损伴感音神经性听损异常人数为229人, 提示部分劳动者曾有一次或多次噪声岗位的作业史;本次检查共检出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310人, 检出率15.97%, 比崔玉芳[1]、任晓明[2]报道的检出率高。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劳动者流动性较大, 平均年龄稍高 (36.15岁) , 部分劳动者曾有过噪声岗位作业史有关。本次职业禁忌证男性检出255人, 检出率19.00%, 女性检出55人, 检出率9.18%, 男性检出高于女性, 提示男性对噪声的易感性可能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 由于生理功能的改变而导致听力下降, 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也不断升高。此次检查共检出继发型肺结核11人, 占总人数的0.57%, 高于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 (367/10万) , 可能与劳动者多为来自经济较落后地区青壮年有关。有文献报道[3], 青壮年正是肺结核病的高发年龄, 且经济水平低下的外来流动人口肺结核病发病概率更高, 这些患者如不及时发现, 有可能会造成结核病在企业内传播, 所以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 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 或者可能导致自身原有疾病加重, 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他人生命健康危害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能及时掌握工人就业前健康状况, 发现职业禁忌证, 为企业合理安排工人就业岗位提供依据;又可以避免工人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进一步伤害, 也可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降低企业承担职业病责任的风险, 为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提供了依据, 也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依据。

摘要:目的 了解噪声作业人员就业前的健康状况, 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 为企业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者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工种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造船厂2011年—2012年拟从事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噪声作业岗前体检人数1 941人, 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5.97%, 男性检出率为19.00% (255/1 342) , 女性检出率为9.18% (55/599) 。其中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0%, 双耳高频 (3 000 Hz、4 000 Hz、6 000 Hz) 平均听阈≥40 dB检出率为4.28%, 中度以上传导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47%, 双耳高频听损伴感音神经性听损的检出率为7.52%。结论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明确了劳动者健康状况、适宜工种, 为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提供了依据, 也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噪声作业,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禁忌证

参考文献

[1]崔玉芳, 钱青俊, 单海丰, 等.3 401名农民工噪声作业岗前听力状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08, 35 (4) :346-347.

[2]任晓明, 苏瑶, 章俊方.无锡市新区2010年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分析[J].旅行医学科学, 2011, 17 (3) :44-45.

8.研究作业批改记录 提高教学效率 篇八

但是,长期以来,对体现于“后教学”阶段中的作业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与研究。关于作业的批改,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信息是“老三样”,即“√”和“×”、等级评价、日期,缺少问题记录和分析;而多数学生只是完成了错题的订正,很少有从知识建构、思维方法上去思考的。所以,作业批改解决问题的质量并不高。

如何重视并解决这方面的不足?笔者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从研究“作业批改记录”着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作业批改记录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因此,每次作业批改必须有“批改记录”。批改记录不仅可以记载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便于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措施,它是教师下次备课的有效凭据,也是改进教学教法的指南。

一、作业批改记录的内容与形式

作业批改记录分教师作业批改记录与学生作业批改记录。教师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把学生作业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登记、分析、归纳和整理。学生作业批改记录,是学生根据教师批改之后的作业,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摘记、分析和分类。

(一)教师作业批改记录

教师作业批改记录的形式根据所要记录的内容而设计,表1是笔者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设计的一种表格形式。表中“答题情况”一栏里记录每题的错误率;“存在的问题”一栏里记录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解决的措施”一栏里主要记录这些问题突破的方法。

表1

教师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在完成学生作业批改之后,对学生中的错题进行统计和记录,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原因,归纳出哪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有缺陷,学生哪方面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不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够等等)。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这些问题及原因,思考该从哪个角度讲、如何启发诱导、哪些需要补缺等解决措施。

(二)学生作业批改记录

学生作业批改记录的形式也是根据所要记录的内容而设计的,表2是笔者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设计的一种表格形式。表中列出了每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内容,并把作业题按知识内容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次作业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否合理,学生只需要在“错误原因”一栏里记录错误的题号及原因。

学生作业批改记录,是学生在听完教师作业讲评以及作业订正之后,再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并记录错误的题号及原因,也为学生以后的复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作业批改记录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作业批改记录为教学改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教师根据作业批改记录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补缺等解决措施,也可以调整和改进下一步的教学。以下是针对作业批改记录中反映的问题而采取的一些解决措施。

1. 查漏补缺

通过一般的课堂教学,总有部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理想。然而,我们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只管按预设的教学计划授课,这样就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给分割开了。有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遗漏部分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而作业批改记录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在上节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及时地对上节课中的不足进行弥补,令作业讲评更加高效。

2. 调整策略

教师通过作业批改记录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调整下阶段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高三第一轮复习到“酶”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通过查看作业批改记录,发现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上存在着缺陷。于是在后面的教学中,笔者加强了对实验内容的教学——凡是实验题,师生在作业讲评时一起认真地分析和讨论;另外,笔者还特意用2课时的时间系统地讲解了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实验变量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3. 科学训练

从认识的角度来说,经常性反复地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而课前的限时训练能保证学生神经系统高度紧张和兴奋,教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利用上课前的6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一个限时训练,试题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前几次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目的是为加深学生对这些已解决问题的理解。同时这个训练还可以检测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调整提供依据。

4.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就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知识建构方式来组织辅导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批改记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建构方式,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例如在复习“细胞增殖”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通过学生作业批改记录,了解到若干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这一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于是利用课余时间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给他们重新梳理了一下每条染色体在复制前后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图(2n=4),然后笔者又要求他们回去好好地再理解和记忆一下,阐述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情况。因为一对一的讲解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降低了他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难度,第二天,这几个同学都能非常清晰地阐述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情况。又如有的学生通过作业批改记录,发现自己在获取与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不够,每次遇到情景题都不大看得懂题目,但一旦老师讲解之后,发现又很简单,于是来找笔者帮助。为此,笔者先为他讲解了一下情景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然后给他精选了12道情景题,要求他在30分钟内完成。通过批改,学生感觉自己对情景题的解法有了一点思路,要求老师继续为他找几题情景题来练习。看到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作业批改记录确实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作业批改记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作业批改记录提高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在“分离定律”的复习过程中,笔者通过作业批改记录发现,全班学生对“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率只有40%左右,大部分学生在验证分离定律的时候无从下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想要解决这个难点,必须把这个分离定律分析透彻,然后再加以课前的变式训练。于是,笔者从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F1产生的配子A∶a=1∶1)入手,引导学生掌握,要验证分离定律无非是要验证杂合子F1产生的配子A∶a=1∶1,而要验证杂合子F1产生的配子A∶a=1∶1,可以直接观察配子性状比(A配子和a配子可以区分),或者配子发育来的单倍体个体性状比,也可以通过测交和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来推导。讲解之后,笔者又追加了两次课前变式训练。终于,在两周后的单元测试中,全班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达到了85%左右。

2. 作业批改记录成为学生的作业档案库,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比如一个学生在月考前对上一阶段的作业批改记录作了整理,发现自己对“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过程图”“光合作用过程图”等几个重点知识的记忆还非常模糊。于是,他课后有针对性地加强了这方面知识的复习,并利用课间时间让同桌对他提出问题(如:内质网的功能、分泌蛋白形成相关的细胞器、光反应的能量变化等等)。通过这些有效的复习手段,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升。

3. 作业批改记录能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

因为作业批改记录首先需要对学生在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反思,然后找出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所以通过记录能使教师的问题意识有所提高。同时,教师在思考这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措施时,一定程度上是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这样教师的研究意识也能有所加强。

4. 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

笔者在作业批改记录的过程中,不仅记录了错题的统计数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对这些问题作出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思考解决措施,它为笔者制订下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状态并实施科学的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可以说,它是教师备课的指南针,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帮手。

5. 作业批改记录是复习教学的好帮手

上一篇:传染病教案禽病2下一篇:小鱼和小鸟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