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危机的议论文

2024-06-27

有关危机的议论文

1.浅析金融危机下的有关会计思考 篇一

【关键词】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 估值模型; 风险管理; 谨慎原则; 会计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85-02

会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货币化反映,面对金融危机,财务人员责无旁贷,更应该坚持原则、坚持准则,要能客观上核算、风险上控制,及时货币化的反映企业的客观情况,防止出现投机与泡沫,遏制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为决策提供支撑。

1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一片质疑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之际,很多政界、金融人士把焦点都聚集在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上:美国众议院于2008年9月26日否决了白宫提出的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方案,众议院一些议员甚至将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与否决金融救助方案联系起来,要求停止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香港《文汇报》2008年11月18日也报道,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国际会计准则中按市值计价的规定对于目前金融危机负有很大的责任,当市场陷入恐慌时,会计准则迫使金融机构对资产进行巨额冲销,有时资产价值将被冲减至很不合理的水平,进而加剧市场下滑,为了维护资产负债结构,金融机构不得不出售资产,将进一步压低资产价格,进而迫使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新一轮冲销,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据新华社报道,按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准则,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必须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资产价格,自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一直在抱怨这一会计准则让美国金融业陷入深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9年4月2日决定放宽按公允价值计价(以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给予金融机构在资产计价方面更大的灵活性。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定价功能缺失,金融资产呈现了非理性大幅下跌,按公允价值计量会导致金融机构大幅减计资产,使其亏损加剧,为了保持资本充足率,必将引发市场加大资产抛售的力度,进而形成“价格大幅下跌—大规模资产减计—加大恐慌性抛售的力度—价格加速下跌”的恶性循环,从表象上来看,好像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成了引发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但我们理性分析,出现上述恶性循环的前提是定价功能缺失、市场非理性大幅下跌;探究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应该是更多的去探索什么原因导致了“定价功能缺失、市场非理性大幅下跌”,而不应归罪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该会计准则只是迅速、真实地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一定程度放大了金融危机。政界、金融人士指责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从短期来看,不外乎想减小对社会公众心理造成的冲击,避免“催化”危机,维持了经济稳定。笔者认为,从长期来看,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对经济的运行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不以公允价值计量财富泡沫一直存在,只能延迟危机的爆发,但在泡沫持续积淀的情况下,到时金融危机爆发的力度或许更大,对经济的冲击更可怕。

2 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方式的现实意义

尽管目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受到较多的质疑,对该会计准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方式的现实意义不容质疑。

现代会计理论强调“会计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只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而不是决定其财务状况的好坏。市场价格是资产价值的现时表现,资产不按公允价值计量,则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显然违背了会计的真实、充分披露原则。

公允价值的实质就是客观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它立足于现时和未来,充分考虑现时以及未来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中蕴涵的信息,能客观、真实反映资产预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较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有助于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有利于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为决策提供信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可比性等会计原则的要求。

公允价值概念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真实和公允。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强调在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动态性,使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更有相关性和有用性。在美國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使危机更快的暴露出来,反而让投资者尽快看到了金融机构的真实财富状况,有利于社会潜在投资者在与这些金融机构的交易中免受损失,对潜在投资者是有利的。从短期来看,“告诉真相”可能有“催化”危机的影响,不利于经济稳定;从长期来看,“告诉真相”压挤了泡沫,可能有利于经济稳定。因此,公允价值仍是当前不可替代的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应对金融危机,关键是要提振市场信心,市场只有知道“真相”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逐步恢复运作。

3 改革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型

面对金融危机,一味要求放松会计计量的规则,这种“创造”出来的暂时景象只是一种幻觉,只能延迟问题的解决。虽然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方式的现实意义不容质疑,但笔者认为在不否定这一计量方式的前提下,有必要对其计量模型进行改革,不至于被指责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按公允价值计量低估了资产的客观价值。

首先看一个例子,ABC公司于2006年11月1日购入一投资性房地产,成交价格为10,000万美元,2006年12月31日市场价格为13,000万美元,2007年12月31日市场价格为15,000万美元,假定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市场一片悲观,2008年12月31日市场价格仅为7,000万美元。同时,该公司财务部和投资部联合建立了一科学、合理截止至2010年10月31日考虑了未来现金流量以及物价因素、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房地产市场周期等综合因素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结合当年的有关经济运行参数,客观测得2006年12月31日价值为14,000万美元、2007年12月31日价值为14,500万美元、2008年12月31日价值为14,000万美元。

按照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型为在应用公允价值应当依次考虑三个层级: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应当运用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照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根据这一规定,上述投资性房地产在2006、2007、2008年末的计量金额分别为13,000万美元、15,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这样的计量模型,给攻击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士找到了借口:在金融危机情势下,市场定价功能失灵,市场价格是非理性的,背离了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足以作为计价基础,若按市场价格计量,金融机构不得不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与其内部估值模型计量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在上述例子中,投资性房地产2008年12月31日受打压的价格7,000万美元反映不了该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

对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资产,尤其是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笔者认为,它们的计量应严格遵从《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来把握。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定义中强调了“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说明应对资产是否在即期(在可预见的未来3个月内)出售或处置作预期性判断,把资产分为即期将交易资产和非即期交易资产。即期将交易的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比较接近市场价格的客观价值,因此会计期末可以采用市场价格计量;而对非即期交易的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应利用未来现金流量并考虑综合因素建立模型客观得出的数据作为会计期末计量依据,这与公允价值估值中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按期权计价模型、矩阵计价模型相似。强调对非即期交易资产计量建立模型的重要性,从“预期”出发,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应按照截止至资产预期处置日所有现金流量的现值建立数学模型,而且该模型应充分考虑行业自身因素、物价因素、国内宏观经济导向、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国内国际经济周期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和生产要素的综合因素,模型一旦确立,应在财务报表中做充分的披露,并在其资产存续期内不得变更,每个会计期末把相关因素导入模型进行推算,模型最终计算出来的数值作为非即期交易资产期末的计量依据,使其更好地体现资产价值。

通过上述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改革,应用公允价值应当考虑的层级变化如下:

上图虚框的存在,避免了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不足,即非即期交易资产的计量不大幅受暂时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是由模型推算确定,这样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可以不是再按当前市值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而是根据其充分考虑利率风险、违约风险等众多因素的内部数学模型推导的数值来对资产进行计量,从而避免资产价值在市场非理性波动中被过于低估。在会计期末,只有一项资产变为即期将交易资产后,才根据是否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来确定公允价值。还是沿用上面的例子,如果ABC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预期在2010年前不会出售,则该投资性房地产属于非即期交易资产,应按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量,则在2006、2007、2008年末的计量金额应分别为14,000万美元、14,500万美元、14,000万美元,可以看出2008年末的计量金额并没有受金融危机太大的波动,反映了资产的客观价值;如果在2008年11月1日得知,该投资性房地产将在2009年1月20日出售,符合“在可预见的未来3个月内”出售,则在2008年12月31日,该资产属于即期将交易的资产,应按照市场价格计量,因此该投资性房地产2008年末的计量金额为7,000万美元。

在改革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同时,积极发展资产评估业,完善相关的市场环境,只有评估业务规范、评估人员素质强,评估质量提高,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没有资产评估技术的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难以实施。

4 强化会计的谨慎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但要防止片面强调谨慎性原则而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的情况,如过分提取准备或设置秘密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越来越高,只有坚持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方式,才能客观反映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重视风险管理,扩大披露的相关内容,以便投資者能够正确理解和充分了解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情况,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增强金融市场的公正和效率,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方式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强化谨慎原则,必须处理好谨慎与客观的关系,在会计实务中真正做到用好用活,把握好“度”,“不夸大”、“不缩小”的客观反映,是运用谨慎原则的最高境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非即期交易金融资产按非理性市场价格计量过分低估了其客观价值,如果这样的计量模型不予修正的话,笔者认为也是违背客观性原则,也没有全面理解和正确应用谨慎性原则。正因如此,笔者遵循资产定义提出了对非即期交易资产建立数学模型恰如其分的估值推导计量;在具体的数学模型建立过程中全面理解、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使建立的估值模型不低估资产价值,更不盲目高估资产价值,模型只能客观反映资产的预期价值;同时对数学模型进行充分披露,这些都是坚持谨慎原则的体现。

在当前危机背景下对谨慎性原则赋予新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5 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应改革当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对非即期交易的资产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模型的推导不至于金融资产价值被低估,为了使模型能更为客观的反映资产价值,需要考虑物价因素、国内宏观经济导向、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国内国际经济周期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和生产要素等众多因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但需要具有金融知识背景,宏观思维把握经济趋势,还应具备国际观,能洞悉国际经济发展走向及其对国内经济、相关行业的影响程度,同时还要具有应用数学的背景,因为建立科学、合理并涉及众多因素的数学模型,没有应用数学的专业背景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可能在实务中建立复杂的数学估值模型的,这样要求财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在建模中的专业判断,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数学模型提供了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使大量复杂信息的处理成为可能,能对过去无法量化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复杂数学模型的运用不再是不可逾越,这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计算机技术。

6 推动会计控制向风险管理发展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及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八个要素。

在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更强,金融机构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可能更方便,能渗透或应用于金融机构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而不是会计控制、审计活动,仅仅局限于财务等相关部门。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金融衍生产品所致,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这样的新生事物,如果企业制度缺陷、内控缺乏,它就会呈现虚假的繁荣,出现投机与泡沫,若无法从风险上控制它,最终导致企业的诚信危机,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建立全方位的控制体系,是企业目前应对金融危机最为有效的策略。

7 坚定信心,世界经济的明天会更健康

危机也是契机,在目前财务人员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用发展的观点对待财经、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冷静分析会计准则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大大提升我国会计准则质量和国际地位,站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为早日走出金融危机做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坚信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会更健康。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 2008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夏鹏,夏存海,徐子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财务与会计,2007,(3).

[3]李小玲,王海燕.公允价值计量及应用浅探.财会通讯,2006,(12).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审计研究,2003,(6).

上一篇:有关招商办事处主任述职报告下一篇:平安校园认定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