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精选10篇)
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篇一
2014高考生必读: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适合高三考生在寒假复习,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自主时间”对于提升高三复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整理了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四、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底子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理科班的优生,语文薄弱的较多,所以,卷一的复习不能放松。
2、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审题不清。(2)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3)概括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
五. 备课备考
一、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出严密的工作计划,确立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都详细分工,互相合作。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是集中交流时间。备课组基本上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高三后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根据对高考规律的认识和对高考趋势的把握,在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高三后期阶段是练习大量使用的时期,在习题的编写上,一方面由备课组长组织材料,其他协助,另外还把材料划分成块让各位老师去组织试题,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
二、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高三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做到四研究、四明确: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的命题范围(如语病、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修辞格),要抓住纲,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18套语文试题怎么样?有什么异同?对2009年高考有何影响?对我们的复习备考有何指示?)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明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测试能力的差距。平时的测试不一定非要按高考试卷规定的形式,要注意弱项与强项的关系。语言表述是弱项,平时试卷上要有体现,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我校生源素质不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不高,尤其是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把备考的重点首先定位在狠抓双基不放松的原则上。过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关。复习中恰当地结合课本,利用课本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选择课内的名句名篇让学生熟记,选择一些典范的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体裁的写作技法,以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3、科学管理,力求效益。
语文高考的备考庞杂,头绪万千,一旦欠缺科学性,就无法产出较高的效益。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有意识的构建科学备考的思路。
(1)找准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2)及时反馈,才能有效调控。
(3)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兴趣。
4、重点突出,形成特色。
做好三三四,提高课堂效益。三三是抓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抓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抓重点,讲求训练效率。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即小组讨论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四是抓好指导课、讲评课、训练课和写作课四种课型。
指导课。要求每位教师做明白人,上明白课。每个考点都要讲清考点的定位、考查的方式、解决的方法、注意的问题等。把握三点,即注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要环节。
训练课。关键是把好选题关,练习和试卷要有诊断性。解决好四个难点:一是高考年年考,但得分率始终不高的题目;二是文言文阅读,特别是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变化的内容,特别是实用文体的阅读。
讲评课。讲评是二、三轮复习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前的集体研究和会诊又是确保讲评质量和整体优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评讲要做到有针对性,精讲典例,并作适度延伸,力求能举一反三。
写作课。作文是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作文训练分三线进行,即以文体为线,以题型为线,以能力为线。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5、抓好落实,争取突破。
(1)加强集体研究,分工合作。(2)计划要细,尽量争取时间。(3)重视二卷,科学切块。
(4)坚持阅读。高考不止,阅读不止。(5)重视写作,加强审题指导(6)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个别辅导。(7)处理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8)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精心作答,认真检查的习惯。(9)不放松作文训练。(10)适应网上阅卷的新形势,加强试卷规范化练习。
6、勤批阅、快批阅,摸透学情。要求教师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先批后讲,不批不讲。细批、精批、勤批、快批,提高讲评针对性。克服就题论题,不发散,不拓展,不补救的现象。
三、要用思想去教学和管理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心理的动态,实施监控,诱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化和学习激情的激活。
六、实施措施
要有综合,要做套题;要抓重点,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要针对难点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扩大得分点。
(一)查漏补缺,强化提高,培养考试能力
1、要在平日的练习或模拟测试中及时发现知识、能力点上的弱点和缺失,并把它作为复习和训练的重点加以突破。本轮复习以做适量练习为重点,在练习中复习第一轮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练习分两种,一是围绕〈〈考试说明〉〉作些专题练习,二是综合模拟题。本轮复习要注意锻炼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以便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注重策略,多种方式,训练答题能力
1、用二轮复习考卷来巩固卷一的12个单选题,限时半小时完成。
2、多方搜集资料结合二轮复习材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3、用科组下发的二轮复习资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巩固提高。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
5、每周一套综合模拟题,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答题能力,二是查缺补漏。
6、利用课下作业,完成以下内容:(1)改错。(2)默写。(3)语用练习。
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篇二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考复习,学习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 早作准备, 积极应对
教师在根据考纲抓好稳定题型的基础上, 还要把握《考试说明》中透露出的最新信息。今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考查。这样, 我们就可以进行判断, 有可能在文言文、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考查, 如古诗词鉴赏、汉字书法、楹联等。
今年还有一个变化, 那就是新增了新闻类文本阅读, 《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新闻比较阅读的考查方式, 主要的考察点有:概括对同一事件报道中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不同;比较由于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目的不同, 报道的侧重点又有哪些不同;针对某一现象, 不同记者有哪些观点分歧。
这样看来, 比较阅读的阅读量明显加大, 难度增加。我们可以预料到的难点是由于学生对新闻体裁不熟悉而造成的恐慌感和技巧的不熟练。我们应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类文体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通过新闻类文本阅读的专题训练, 使学生熟悉新闻的表达习惯、行文逻辑以及用语上的褒贬, 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另外, 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文学类文体的阅读复习。据北京市年前考试统计, 采用新闻比较阅读题型后, 学生得分率大幅下降, 甚至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所以, 教师在重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同时, 还要加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
二、革新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在反复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现象, 做题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反复讲, 学生也会产生腻烦心理。因此, 教师应该抓纲务本, 革新复习方法。郝润生老师提出的“一例多用”高效复习方法值得借鉴。比如, 诗歌鉴赏, 教师可引导学生大力挖掘课本的应试价值, 利用已做过的典型试题以少胜多, 提高复习效率。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首怀古诗比较熟悉的优势, 让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己出题, 自设问题答案和评分标准, 以强化答题的规范化。学生通过对熟悉诗歌的研究能提高对高考诗词鉴赏题的把握能力。我们可以这样设题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虚实角度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词中的形象 (周瑜, “我”) ;分析词中用典的妙处, 分析用典的得失;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拟考题、答案和评分标准, 根据评分标准评判同学的练习。这种另类的复习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 兴趣盎然, 在活动中加深对答题规范的要求的理解,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探索有效途径, 提供具体指导, 让学生在作文深刻性上增分
高考作文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 学生要想获得高分, 就必须在作文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以作文复习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作为应试作文出彩的文章并不多, 能到50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距高考还有三个月, 如果教师希望学生作文维持在40分左右, 只需要每周写一篇作文, 重点练审题, 同时保持成文的语感即可。学生要得到50分以上, 就要做到内容深刻。而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写作文时能把道理讲清、有理有据就很难得了, 很难做到深刻。
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 如果能够做到写下水作文现身说法就更好了。教师要明白短时间里让学生思想认识迅速提高是不现实的。因而作文深刻不是让学生增加内涵, 而是让他们释放内涵。那么, 如何让学生作文做到深刻呢?方法就是用形式倒逼内容, 教会学生使用以下策略来体现作文的深刻性。
首先, 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现在大部分学生采用例证法写议论文,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议论, 因为例证法所举例证如果是正例, 那么必然可以用反例来反驳, 用例证法对第一个事例好分析, 但第二个、第三个事例所讲道理就只能与第一个事例重复, 很可能无话可说。而多角度立意可规避这种情况, 做到一个观点三点理由, 把道理讲透。
其次, 联系社会热点。如果议论文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 就能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也能给人留下关心时事、积极上进的好印象。近几年的高考或直击热点, 或暗扣热点, 都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生作文议论时如果能联系社会热点,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就能写得深入。
再次,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即能根据不同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想到事件发展的可能性。现实社会是复杂多变的, 又是彼此联系的, 学生应该学会利用政治课所学到的哲学思维来考虑问题。笼统的议论很难深刻, 甚至还会偏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才能增强议论的针对性, 写得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对比进行说理, 通过正反对比来进行论证, 这样就能把道理分析得全面和深刻。
最后, 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原理, 如矛盾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马太效应、破窗理论等,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复习备考头绪多、任务重, 二轮复习更要抓重点, 讲方法, 科学备考, 把工作做细, 不断突破,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在二轮复习中, 教师要明确重点和难点, 针对一轮复习中的缺陷和不足, 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集中突破, 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问题, 不断进行解题训练, 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霄萌.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祝新华.侧重评核选取与运用信息的能力——阅读测试文本的选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12 (10) .
3.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浅谈 篇三
关键词:中学语文 高考复习 学习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早作准备,积极应对
教师在根据考纲抓好稳定题型的基础上,还要把握《考试说明》中透露出的最新信息。今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考查。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判断,有可能在文言文、詩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考查,如古诗词鉴赏、汉字书法、楹联等。
今年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新增了新闻类文本阅读,《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新闻比较阅读的考查方式,主要的考察点有:概括对同一事件报道中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不同;比较由于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目的不同,报道的侧重点又有哪些不同;针对某一现象,不同记者有哪些观点分歧。
这样看来,比较阅读的阅读量明显加大,难度增加。我们可以预料到的难点是由于学生对新闻体裁不熟悉而造成的恐慌感和技巧的不熟练。我们应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类文体的特征和表现手法,通过新闻类文本阅读的专题训练,使学生熟悉新闻的表达习惯、行文逻辑以及用语上的褒贬,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另外,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文学类文体的阅读复习。据北京市年前考试统计,采用新闻比较阅读题型后,学生得分率大幅下降,甚至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所以,教师在重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同时,还要加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
二、革新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在反复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现象,做题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反复讲,学生也会产生腻烦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抓纲务本,革新复习方法。郝润生老师提出的“一例多用”高效复习方法值得借鉴。比如,诗歌鉴赏,教师可引导学生大力挖掘课本的应试价值,利用已做过的典型试题以少胜多,提高复习效率。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首怀古诗比较熟悉的优势,让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己出题,自设问题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强化答题的规范化。学生通过对熟悉诗歌的研究能提高对高考诗词鉴赏题的把握能力。我们可以这样设题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虚实角度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词中的形象(周瑜,“我”);分析词中用典的妙处,分析用典的得失;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拟考题、答案和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评判同学的练习。这种另类的复习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在活动中加深对答题规范的要求的理解,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探索有效途径,提供具体指导,让学生在作文深刻性上增分
高考作文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学生要想获得高分,就必须在作文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作文复习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为应试作文出彩的文章并不多,能到50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距高考还有三个月,如果教师希望学生作文维持在40分左右,只需要每周写一篇作文,重点练审题,同时保持成文的语感即可。学生要得到50分以上,就要做到内容深刻。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写作文时能把道理讲清、有理有据就很难得了,很难做到深刻。
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如果能够做到写下水作文现身说法就更好了。教师要明白短时间里让学生思想认识迅速提高是不现实的。因而作文深刻不是让学生增加内涵,而是让他们释放内涵。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做到深刻呢?方法就是用形式倒逼内容,教会学生使用以下策略来体现作文的深刻性。
首先,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现在大部分学生采用例证法写议论文,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议论,因为例证法所举例证如果是正例,那么必然可以用反例来反驳,用例证法对第一个事例好分析,但第二个、第三个事例所讲道理就只能与第一个事例重复,很可能无话可说。而多角度立意可规避这种情况,做到一个观点三点理由,把道理讲透。
其次,联系社会热点。如果议论文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就能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也能给人留下关心时事、积极上进的好印象。近几年的高考或直击热点,或暗扣热点,都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生作文议论时如果能联系社会热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写得深入。
再次,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即能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想到事件发展的可能性。现实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又是彼此联系的,学生应该学会利用政治课所学到的哲学思维来考虑问题。笼统的议论很难深刻,甚至还会偏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增强议论的针对性,写得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对比进行说理,通过正反对比来进行论证,这样就能把道理分析得全面和深刻。
最后,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原理,如矛盾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马太效应、破窗理论等,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复习备考头绪多、任务重,二轮复习更要抓重点,讲方法,科学备考,把工作做细,不断突破,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明确重点和难点,针对一轮复习中的缺陷和不足,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集中突破,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问题,不断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霄萌.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祝新华.侧重评核选取与运用信息的能力——阅读测试文本的选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2(10).
4.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计划 篇四
高三文科语文组
高考语文的一轮复习已到了尾巴阶段,二轮复习快要登场,为此我们专门讨论并制定了二轮复习计划。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我们一轮进行的就是专题训练,一轮要讲究一个“全”字,各考点铺张开来,务求无一处遗漏。第二轮复习在训练综合题的基础上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
近两年来,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结合目前学生的现状,我们做以下安排:
1月
1、识记与理解:①常见文言句式特点;②课本中文言实词虚词用法
2、语言运用:各种常见语言运用题
第一周(1.6-1.12)重点:文言文阅读复习
第二周(1.13-1.19)重点:语言运用
第三周(1.20-1.26)重点:语言运用
2月
1、识记与理解:①识记高中14篇古诗文;②识记常用修辞;③识记高考120实词(1-40)的用法和意义(按音序排列);④作文素材积累
2、分析与综合:分析实用类文本作品思路、结构、主旨、作用
3、鉴赏与评价:实用类文本探究
第一周(2.5-2.9)重点:修辞类型和运用修辞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周(2.10-2.16)重点:作品思路结构
第三周(2.17-2.23)重点:概括文章主旨
第四周(2.24-3.2)重点:实用类文本作用阐释
3月
1、识记与理解:①识记初中50篇古诗文;②识记常用修辞;③识记高考120个实词(41-80)的用法和意义(按音序排列);④作文素材积累
2、鉴赏与评价:诗歌鉴赏相关专题
第五周(3.3-3.9)重点:古诗文中艺术形象分析
第六周(3.10-3.16重点:古诗文中的表现手法赏析
第七周(3.17-3.23)重点:古诗文中语言赏析
第八周(3.24-3.30)重点:古诗文情感理解
4月
1、识记与理解:①识记高考必背64篇文言文;②识记高考120实词(81-120)的用法和意义(按音序排列);③作文素材积累
2、表达应用:语言运用多种题型训练
迎战二测考:①限时训练,计时做题: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养成快速扫读的习惯;提高单位时间内答题的效率;②二测考复习准备
第九周(3.31-4.6)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翻译
第十周(4.7-4.13)重点: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第十一周(4.14-4.20)重点:综合阅读与写作
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篇五
通过高三上学期的复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中基本改建的掌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后期的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得到高考中比较基础的分数。同时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一、复习策略:
1.深入研究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和考试大纲,把握命题趋势。
2.精心设计复习专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落实基础知识,目标瞄准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
3.站在高考命题的角度精选习题,选择近几年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较为基础的题,让学生更加灵活运用知识。
4.注重心理指导,提高考练效率,形成良好心态。
5.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注意体音美学生的知识漏洞,加强个别辅导。
二、专题计划安排:
(一)、一轮扫尾工作
1、时间:2月17日-----4月10日
2、形式:按章节顺序进行复习
3、指导思想:紧抓基础,回归课本。
4、目标:梳理知识,建立模型,构建纵横相联的体系;习题归类一线串珠,以收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效果。
(二)题型专题突破
1、时间:4月10日-----6月
2、形式:按题型专题复习
3、选择题专题复习
4、实验题专题突破
5、计算题专题突破
(三)基础知识回放
三、复习措施:
(一)、高三理科班的物理教学措施
①、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加强近几年高考信息的研究。紧跟成都七中的教学安排。
②、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学会建立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学会总结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
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个别辅导,平时多和学生交流,多研究课堂教学。④、专题复习要形式多样化。知识专题、方法专题、题型专题,要有机结合。抓住高考的重点、热点,精讲多练。
⑤、提高训练的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每一题要体现它的功能.训练题全收全改,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⑥、每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对典型的习题,学生容易错的题目,通过作业加强训练.经常进行错题滚动,做到决不一错再错。
⑦、特别关注特优生和踩线生。发现特优生和踩线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帮助他们解决。
⑧、在专题复习时都要有针对性,要精心设计典型的例题习题、限时训练卷,错题再练卷等。加强方法规律的总结,促使学生能力的飞跃。
(二)、物理教学措施
①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加强近几年高考信息的研究,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
②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情景。
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重点应放在学生选择题、实验题的第一道、大题的第一道训练。
④在专题训练时要降低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找到学生的得分点。⑤针对这些班找相关选择题、第一道大题的训练。
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篇六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
(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
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间也不允许那样做。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抓概念、重规律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高考样题,做好重点内容的强化复习,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所谓学科主干和核心知识,即:(1)对自然社会有重要认识的学科内容;(2)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的学科内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力学部分包括:①力与运动、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③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磁学部分包括: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⑤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⑥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二轮复习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与“力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力与运动”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重、难点,即使电学中的电场、磁场与电磁感应也是“力与运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近几年高考,能力的考查往往落实在“力与运动”上,该环节连续几年都出现了区分度较大的计算题目。物体的运动、带电体或粒子在电场或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的运动等,这些都是力、电知识的综合形式。对这类试题,一定要具备分析、归纳的能力,才能对这类问题有统筹兼顾的处理方法,这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的能力。在处理高中物理的综合题目时,分析一个物理过程,分析得最多的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就是这类问题),要分析在题设所叙述的物理过程中是恒力作用下的物理过程,还是变力作用下的物理过程,还是分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受力情况,这就需要一步一步地跟踪分析,也就是顺藤摸瓜地去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它们所遵循的规律,列出相关的方程式或关系式,进而讨论或求解。在每年的高考中,这类试题往往需要两个以上的关系式才可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新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专项训练:①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其次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挖掘这些隐
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②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这个阶段学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解题中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寥寥几句就算解答完毕。同时,运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规范解题是这一阶段广大考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③对不定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新高考的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应该是一般考生重点拿分的区域,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要强化。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另外,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细心对比新旧《考试说明》的变化。一轮复习时一般拿不到新的《考试说明》,只是按去年的《考试说明》要求进行操作。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突出新《考试说明》的要求及变化;二轮复习不能再像第一轮那样按章节的顺序进行,而应达到前后知识的贯通。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磁复合场中再次出现,能力不够的学生可能就会束手无策,而电学中的平衡问题又一直是多年来的热点问题,像磁流体发电机的发电导管中的电离体,有磁场和无磁场时均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无磁场时的电离气体沿进入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有磁场时电离气体就存在着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衡问题,沿进入方向上合外力为零,而沿此垂直方向上每个离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这种平衡即使是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容易感到困惑。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知识迁移能力差以外,相应的训练不到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7.浅析高考数学二轮备考复习策略 篇七
一、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所谓“纲”, 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地说, 《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我们可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 并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 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经过一轮的复习, 知识点已经具备。那么在二轮复习当中, 更应夯实基础知识, 把握纵横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揭示普遍规律, 同时寻求知识网络的交叉点, 加大交叉点的知识整合, 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如:三角与向量交融, 解析几何与向量交融, 数列与不等式交融, 函数导数与不等式交融等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以本为本, 抓好专题复习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 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 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则重在知识和方法专题的复习, 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 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是数学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阶段, 高考数学能否考高分, 关键在于第二轮专题复习效果的好坏, 对此同学们要高度重视, 切不可掉以轻心。第二轮专题复习主要有以下三类:
1. 围绕知识点交汇的专题复习。
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加强各知识板块的综合, 对知识的交*点和结合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专题复习。例如, 以函数为主干, 不等式、导数、方程、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再如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 平向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等。
2. 有关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专题复习。
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1) 函数思想方法:根据问题的特点构建函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 转化为对构建函数的性质牗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对称性、范围和图像的交点个数等牘的研究; (2) 方程思想方法:通过列方程 (组) 建立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 通过解方程 (组) 实现化未知为已知, 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3数形结合的思想: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相对应, 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比如点M (x, y) 到点A (a, b) 距离的平方, 点M与点A (a, b) 两点间直线的斜率。但此方法主要运用于解选择题和填空题, 在解答题中要使用慎重。 (4) 分类讨论的思想:此思想方法在解答题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 在解题中应明确分类原则:标准要统一;不重不漏;不主动先讨论, 尽量推迟讨论。此外在解题过程中, 尽可能地简化分类讨论, 常可采取: (1) 消去参数; (2) 整体换元; (3) 变换主元; (4) 考虑反面; (5) 整体变形; (6) 数形结合。
3. 有关于三种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的解法的专题复习。
三、以练代练, 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想要真正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勤练习才是王道。想要熟练唯有通过不断的机械练习, 这是学数学最痛苦的一段过程, 但这也是每个高分取得者的必经之路。
1. 要侧重于训练客观题和中档题, 训练速度和正确率, 也要适量做一些综合题, 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并及时总结、记忆, 内化提高。
2. 要强化技能的形成。
技能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 这些必须做得非常规范, 非常熟练, 做的时候要再现数学思想, 也就是要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以考学考, 提高应试技巧
考试是一门学问,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 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 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 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 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 逐步适应。
平时考试的试题要精选, 要注意试题的新颖性、典型性, 难度、梯度和计算量适中。一般说来, 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 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 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 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然后认真、仔细读题、审题, 细心算题, 规范答题。其次,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讲究快速、准确。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明白、说清楚、算准确, 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当然应试的策略要因人而异, 比如基础好的学生做填空、选择题可以控制在45分钟左右, 基础较差的可能需要一小时, 主要是看怎样处理效果最好。每次考完后都应认真总结。
总之, 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 掌握规律是方向, 提升能力是关键。我们必须“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从复习备考策略上多下功夫。以不变应万变, 才可能利用有限时间, 取得最佳效果。
摘要:高三复习夯实基础是根本, 掌握规律是方向, 提高能力是关键。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搞清基本原理, 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从复习备考策略上多下功夫。
8.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浅谈 篇八
关键词: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主导作用;以生为本;回归课本
众所周知,高考对于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尤为重要,而高考前的复习工作更为关键。高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第一轮单元复习是以复习资料、课本为主的全面复习,目标是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是专题复习阶段,一般是在第二学期开始,到四月中旬结束,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主要目标是突破高考解答题。第三轮主要是综合练习、讲评,进行查漏补缺,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突出重点,构建知识体系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因此,二轮复习除了要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外,还要着力突出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在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设置专题,帮助学生构建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2.教师要过题海关,替学生分担任务
题海虽然能提高学生成绩,但对学生能力没多大发展,还会使学生后继学习遇到障碍,使学生疲惫不堪,失去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若能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便可减轻学生负担:(1)在第二轮复习前教师应做完当年全国各省市高考题三十多套。教师做了高考题,对高考所考数学知识的内容、思想、方法就有所感悟,选题就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思想性。(2)给学生印发的练习题,是自己亲自做过并精选的题目。教师给学生的练习题如果自己先做过,就知道每题的训练价值、练习时间,重复的题目、意义不大的题目,偏难、偏繁的题目就不会出现,就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同时给其他科目让出时间,从而提高各科的复习质量。
二、以生为本,注重实效
复习时,不能单纯关注解题数量,不能将复习提高的过程异化为解题多少的问题。而应将适度的解题训练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确立数学内在逻辑体系结合起来,保证解题的质量。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必须在题目的选取、解题的分析、解后的反思上多花力气,让题目为复习服务,切实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师在编选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我这节课要复习哪些知识点,训练哪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考纲中对应部分要求考到什么程度,往年高考有何相关考查,我的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等。教师在示范解题和指导学生解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分析已知是什么,可以把条件等价转化成什么,欲求解的是什么,缺何条件,到达目标还差多远距离。这样训练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三、回归课本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对高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原形”,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上,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提炼通性通法。
四、抓落实
数学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主要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做出来,并在做中悟出来的。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反映在数学教学内容里面,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高三备考是个系统工程,到了后期,可配给学生的资料有“考前知识点80问”“易错、易忘、易混问题备忘录”“应试技巧”等,同时还要配合班主任做好考前心理辅导,争取做到“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及措施才能使高考复习在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上卓见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有关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的方法 篇九
与一轮复习的角度、方法与要求不同,二轮复习不可能进行比较细致系统的复习,但是我们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第一,突出综合训练与巩固已有成果相结合;
第二,强化答题规范意识与指导答题技巧相结合;
第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综合训练。主要就是以完整的古文阅读题(高考成题与自主设计题相结合)为材料。主要是养成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强化语感能力,强化语境推断能力。
2、巩固已有成果。主要是指有计划地将一轮复习的系统知识分解设题,以“快餐题”方式操作。
3、强化答题规范意识。主要是指古文翻译中的“采点意识”与“语脉意识”。
4、指导答题技巧。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依据固有的知识推断词的意义与用法。选用资料应该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操作方法与过程
1、基本方法:“快餐”与“综合”相结合以综合为主。
应该说,学生有了一轮复习的知识积累与经验,也就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及根据语境推断的能力。这时候最关键的是通过快餐训练巩固所学,然后将分块知识组合,综合训练。在综合训练过程中,将散点再整理,并上升到理性上,给学生以更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更实际的操作技巧。
2、操作过程。
(1)基本情况检测。
试题不需要很烦琐,但针对性、目的性要很强。最好由一则古文为材料,每个点设计两个题,翻译题可以设计四个。可以看学生的知识点现状,也可以看学生的综合能力。检测时间最多一节课。
(2)检测情况反馈
反馈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巩固古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心理紧迫与预期。
(3)分工设计快餐题与综合题
快餐题每周一次。试题单一,一般不需要大段落语境,只需要句子语境就可以,课内外结合。以16K纸一张为宜。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可以利用早读或者其他零碎时间检测。一般用正课前十分钟,有重点的反馈,在强调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力推断。翻译题一定要强调两个“意识”。
综合阅读题一周一篇,学生课下完成与课堂限时完成相结合。教师反馈要及时,课下个别指导与课上集体讲评相结合。讲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语境推断读懂文本上,放在如何通过试题相关信息推断文本、读懂文本上。
(4)巩固训练截止时间。
一般说,快餐题到3月底就可以结束,综合训练却要坚持到4月底。因为从五月开始,一般是考前模拟综合训练,因此古文综合可以用模拟综合训练代替,不再单独训练。
(5)其他
古文背诵比较零碎,需要教师随时穿插检测。也可以在古文快餐题中涉及。时间可以适当安排在早读。教师既要精选课内典型句段,又要适当选择部分课外名句。
三、部分典型例题(课内略)。
(一)推断词义
1、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2、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3、齐人追亡逐北
4、急湍似箭,猛浪若奔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6、鳞次栉比 鹰瞵鹗视
7、有势者朱丹其门,闻(海)瑞至,黝之。
8、卖官鬻爵 文过饰非
(注意句式结构推断)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可烧而走之
3、齐桓公得管仲,有霸诸侯之荣。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5、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6、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7、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
8、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
9、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10、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11、何闻信亡,不及闻,自追之。
12、以希亮年少,易之。
13、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养成通过语境、句式结构推断词义的思维习惯)
(三)古文句段翻译
1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典型词)
2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典型词与句式)
3(侯)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典型词与古今异义)
4令之日:“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典型词)
5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人名)白令请出之,令不许。(典型词)
6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典型词与“整句”翻译特点)
7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典型词)
8众相顾,迄无应者。
9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词、句式、通假字、语境“整句”推断)
10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典型词语、通假、兼词、语境“整句”推断)
(重视语境推断,重视两个“意识”)
(四)上下推断,翻译下列文段
1、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说之,以为军正
2、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治国之道)与我同,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苟智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不穷哉?
3、荷(承蒙)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4、人主之患,不在乎不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贤者之退也,不亦难乎?
5、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 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 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 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 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 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子列子见微除不义远矣, 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四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6、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 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 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 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 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 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 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 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 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重视大语境推断,重视语感,重视两个“意识”)
(五)为下面文章加标点
予贫喜书旧积千余卷今倍之未足也肆有新刊知无不市人有奇编见无不录故环室皆书也或曰嗜书好货均为一贪贪书而饥不若贪货而饱贪书而劳不若贪货而逸人生不百年何自苦如此答曰今人予不知,自古不义而富贵者书中略可考也竞何如哉予少安于贫壮乐于贫老忘于贫人不鄙夷予之贫鬼不揶揄予之贫书之赐也如彼百年何乐之有哉
(重视整体语感)
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篇十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要对其内容梗概、主题思想、主要的人物形象,乃至总体的艺术特色有一些了解。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08《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而江苏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同时,今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一个明显的改动,即将原来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改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排列顺序的改变,极可能引发命题材料的文体变化,换句话说,很可能会考小说阅读。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重要体式,它包含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等。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宽泛的,长篇小说的节选、短篇小说的节选或者整篇小小说都可被选用作阅读材料,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考查重点。具体来说,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分析三把握”:
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
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此题就考查对小说作品结构的把握,具体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时就要从全文入手,注意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答案:(1)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2)女儿出嫁是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3)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断,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4)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5)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是为了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总体性显示。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此题只要注意到小说情节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白其连贯性与完整性,注意前后勾连,前有铺垫,后有照应等情节特点,便不难回答。答案:(1)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2)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
高考中涉及的小说或片断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局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只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中的一次小小撞击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结合这篇小说的环境和情节,我们不难得出答案:(1)母亲虽然不能理解父亲,但仍然深爱着父亲。对于父亲的行为,母亲觉得“羞辱”,但她明知道我在偷偷地为父亲提供食物,不仅没有阻止,还“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2)父亲是一个隐忍,并且不善于表现的人。对于父亲的行为,她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原因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如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第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此题就是考查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的作用。答案:(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又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4题: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此题涉及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答案:(1)要花轿早有打算;(2)改装花轿心灵手巧;(3)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方法点拨:
(一)分点解说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克借鉴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分类解说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四、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小说的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
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 ③抓写作背景。
(三)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上一篇教案: 相信未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作业08-17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11-16
【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解析06-23
高考物理二轮备战复习计划10-04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10-14
高考文综二轮复习要点11-21
2019语文高考复习策略07-15
2019高考一轮复习语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