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的加强

2024-10-12

民族团结的加强(精选12篇)

1.民族团结的加强 篇一

1、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水平,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2、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坚持讲原则、讲法律、讲政策、讲策略,坚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严格区分矛盾性质,不把非民族性质的矛盾归结为民族矛盾,是哪里的事故就在哪里解决。

3、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提高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群居地方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4、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基本教育。重视和防范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不良信息的传播。努力经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民族团结的加强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时代意义

近年来, “藏独”、“疆独”势力活动猖獗, 其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等事件不断发生, 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正确民族观的形成。2009年8月, 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努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新形势下, 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和深化对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 深刻理解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时代意义, 方能真正确保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取得实效。

一、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迎接当前国际国内民族问题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 国际国内民族问题不断以新的形式、新的特征出现, 尤其是国际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往往以境外为立脚点, 以族性为动员旗帜, 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方式, 在文化、宗教、人权和民族问题上大做文章, 散布反动观点, 进行思想渗透, 千方百计地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 在边疆民族地区制造恐怖事件, 破坏我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在历次制造的民族分裂活动事件中, 不论是拉萨、乌鲁木齐的汉族群众, 还是当地的藏族、维族同胞乃至国家的利益, 都成了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少数分裂反动势力阴谋的受害者。这些事件再一次用鲜血和生命证明普及民族文化和民族知识, 增强各族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宣传说教上, 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并取得实际成效。因为, 各民族大学生既是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争夺的主要对象, 也是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重点目标。可以说,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是推动各民族大团结永续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战略工程。让每个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挑起我国民族冲突与制造民族矛盾的真正动因, 深刻理解当前国际国内民族问题出现的各种新变化及其复杂性, 构建当代大学生反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思想防线, 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对我国进行的民族分裂活动。

二、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解决当前我国现实民族问题的需要

在当前, 各族人民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当家作主, 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 但由于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所产生历史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 一有条件便会表现出来;经济上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虽不断获得发展与进步, 但发展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民族之间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虽大大增强, 但依然存在对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了解不够的问题, 误会、纠纷也不时会出现;国际上和平与发展虽是世界主流, 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 与国内民族分离势力遥相呼应, 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因此, 我国民族问题呈现出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等特点, 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而要有效解决中国当前现实民族问题, 必须加强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与发展趋势虽积极向上,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依然有不少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理解得不够全面、深刻, 在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邪教等方面存在错误认识, 不能正确区分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的界限, 不能正确地看待我国现存的民族问题等等。因此, 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帮助他们分清是非, 划清界限, 提高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 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民族观, 正确看待和认识当前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 从而有助于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阴谋,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三、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 挑战也前所未有, 机遇大于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中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可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与现实需要。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中, 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虽是积极健康的, 但是部分大学生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不明确化、边缘化倾向。首先, 一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日益淡化, 政治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实用化, 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价值信仰危机。其次, 大部分大学生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对之充满信心, 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缺乏信心, 立场不坚定, 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一定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最后,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热爱祖国, 热爱中华民族,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弱化与缺失, 国家意识与民族观念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少数大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 不能理性对待社会与身边发生的事情, 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人的蛊惑与不良指使。因此,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实现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构建, 培养大学生以国家和民族核心利益为着眼点的民族团结理念, 是新时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四、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各族人民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精神旗帜, 为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抵御外敌侵略和推动祖国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当代大学生作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力军, 在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尤其是搞好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行为作斗争, 努力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 提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本领和素质, 为增进各族人民团结、共促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需要与共同追求。如何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已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关注的大事。而当前, 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 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 与中国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试图从思想文化层面瓦解国人的社会主义信仰, 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达到其目的, 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现代先进的科技, 利用文化、教育、宗教等比较隐蔽的手段来腐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 挑拨各民族的关系, 煽动和支持民族分裂, 破坏祖国的和平统一。在国内, 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发展, 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扩大, 关系日益密切, 合作不断加强, 但是各民族之间因利益关系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 各民族与西方国家的合作交流不断增强, 推动着各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也日益严重。这一切均成为危害我国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和平统一的潜在因素, 并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民族团结的加强 篇三

关键词 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在人口数量上,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在人口、民族分布上,我国实行“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有一定的集中性。在地理位置上,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异于东部地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运输不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严重滞后,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大力维护民族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援助,将会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就眼前而言,广西的北部湾的经济发展与各个民族的支持与帮助是离不开的。再放眼未来,日益前进的西部地区发展,其民族团结进步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众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要摆脱贫困面貌,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一起走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要以维护、加强民族团结为基础的,需要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先,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前提。民族和国家是相伴而生的,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56个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渗透。纵观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这屈辱的一百年间,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入侵,割占领土剥夺主权的痛苦和耻辱。那时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民族不团结导致了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灾难。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频繁内战,日本一个小岛国的铁蹄竟然也踏在了中国的领土和人民身体上,后来国共合作抗日,全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其次,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提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民族自治政策,将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激发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社会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正能量,让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

(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文化繁荣

我国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资源优势共享,将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进步。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的花草植物营养价值高,药效强,能够治疗现今人们常得的疾病;少数民族借鉴汉族的方式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从思想和内涵方面促进民族发展。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增强民族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56个民族一起团结进步,才能把和谐社会的喜人景象展现出来。如果民族不团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藏独”“疆独”分子抢烧掠夺,企图分裂国家和民族,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这便是民族团结意识薄弱的后果。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团结就是力量,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成型,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五)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防巩固

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处于我国边界地区,与国外仅一墙之隔,守护着我国的国门,维护民族团结在边疆地区安定中起着甚为关键的重要作用。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能够巩固我国国防,防止境外敌对势力的入侵和干扰,维护国家边疆的稳定,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

作为当代大学生,身负希望和使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模范作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歧视少数民族同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吸收、借鉴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少数民族形成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科学的力量武装自己,为中国民族团结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入在实践中,为以后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能更好的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的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丁龙召,李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云峰.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5).

4.“加强民族团结”主题班会 篇四

恰热克镇中学 2013年5月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题班会 主题: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时间:2013年5月

地点:恰热克镇中学全部班级

活动目的:通过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深层了解,讲述新疆民族团结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经过“4.23”巴楚恐怖暴力事件之后,能不被犯罪分子蒙蔽心智,加强个民族同胞之间和睦相处,共同维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主持人:各班班主任

活动形式:提问、讨论、抢答、征文比赛等。

准备活动:

1、发动全体同学收集关于民族团结、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组织班里有绘画基础的同学设计民族团结漫画。

3、发动同学们在课上讨论关于怎样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意见

4、发动同学们收集民族团结的小故事在班会上讲故事比赛。活动总结:各个班级在讨论之后,老师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交一篇以民族团结为题的作文,在班里进行民族团结心得体会交流,每班在班会后各交一篇民族团结的文章

恰热克镇中学2013年5月15日

恰热克中学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总结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五月是我们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五月也是鲜花正怒放的时候,五月里民族团结之花会开的更旺盛,更鲜艳。

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11年5月13日下午,我校36个班级举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主题团会活动,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作为生长在新疆的中学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好民族团结的事情。

我校每个班级的心

得体会都很

深刻,我校的全体师生都

积极参加了

此次活动,学

生的体会非

常深刻,好多

学生都进行

了发言,有的是以漫画开头来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的,有的是以自己知道的小故事来讲解的,听到这些,我校的领导对这次的班会非常重视,也对此次班会的情况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学生们还通过学习新疆地方史,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一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疆有13个少数民族(朝鲜族、锡伯族、俄罗斯族、满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达斡尔族、东乡族、塔塔尔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自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

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在新疆这三山夹两盆的土地上,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

下面是本次班会中最好的一些故事请大家欣赏

新疆伽师县人艾尼·居买,在乌鲁木齐打工,为营救一名汉族女大学生英勇负伤,用鲜血谱写了一曲当代青年维护民族团结,伸张社会正义的赞歌,让民族团结之花异彩纷呈。

阿里木·哈力克,新疆维吾尔族库尔勒市和静县人。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些被他资助的学生,将来一定要回到贫困地区,告诉大家改变观念,要读书,要有文化。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烤羊

肉的“慈善

家”。

2007年9

月,乌鲁木齐汉

族女孩王燕娜

无意间看到一

篇报道:一个名

叫毛兰江的维

吾尔族少年身

患尿毒症需要

尽快做肾移植,否则将有生命危险。毛兰江是B型血,王燕娜也是B型血。2008年3月,毛兰江接受了换肾手术。手术后,毛兰江面色慢慢变得红润起来。谈到自己的行为,王燕娜平淡地说:“我认为真正的善、真正的爱,是博大无私的,是超越民族、不分肤色、不论贵贱、无需回报的。”

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这就是名族团结的大爱,民族团结的力量。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各民族和

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

繁荣发展,汉族离不

开少数民族,少数民

族离不开汉族,各少

数民族之间也相互

离不开。各民族是一

家,团结一心,共同

繁荣、共同进步、共

同发展。民族团结是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裂、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的同学。虽然我们学校的民族组成少,但我知道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积极为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民族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具有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以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为骄傲。祖国它很普通,普通到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地提及;它也很神圣,神圣到每次提到都会感觉到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中缓缓升起,每一个人的心中难免都会被一种情愫触动。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北京奥运会成为世人的经典,我们为自己是中国

人而骄傲;当六十周年华诞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自豪。

其次,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最后,我们更应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团结的前提,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相

处进而一起共同努力共

进。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各民族的风

俗习惯,理解和尊重各

民族的兄弟姐妹,促进

民族的团结。

在漫长的历史进

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

切交往、相互依存、休

戚与共,结成了血肉纽

带和兄弟情谊。我们中

5.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篇五

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6月15日至7月8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12月16日电(记者李寒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命题角度

1.为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什么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经济角度: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文化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

(4)社会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3.少数(西藏60周年)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4)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5)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6)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7)全国人民的支持等。

4.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5.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1)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3)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

6.中学生如何维护各民族团结

(l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2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4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普及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7.如何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3)坚持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4)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等。

8.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答:因为:①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9.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可开展活动有:

①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②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

③传唱民族团结歌曲;④出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图片展。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

例: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⑤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⑥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血相通。

11.党和政府致力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让各族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至少4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则。

12.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人民)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学生应做些什么?)答:a、拥护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积极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b、不做有损国格,不利于统一的事,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c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义务; d、好好学习,为祖国繁荣强盛做贡献; e、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13.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 答:(1)有利条件:a、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来指导。b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c、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d、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始终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e、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2)不利因素(障碍):a、台湾岛内有些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b、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14.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5.为什么说实现两岸的统一,是不可阻档的历史潮流?答: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③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16、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作贡献? 答:青年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要尊重优待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等。

17、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应该怎么做?

答: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8、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有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有利于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等。

19、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或途径?

答: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

20、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有什么意义?

答:可以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使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得到传播;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稳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也具有重要意义。

21、如何开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

答: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民族工作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等为重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2、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设计几条宣传标语或口号。

答: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民族问题无小事!贯彻党的民族方针,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快发展是民族工作第一要务,维护团结是民族工作第一职责;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23、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达慕大会、马奶节(蒙古族);开斋节、古尔邦节(维吾尔族、回族);藏历年、雪顿节(藏族);龙船节(苗族);元日、上元节、寒食节、端午(朝鲜族);火把节、鱼潭会(白族);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布朗族)等。

24、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古籍?为什么要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 答:彝族叙事诗《阿诗玛》;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察合台语长篇叙事诗《热吾泽突孜左合热》等。少数民族古籍是各民族的知识总汇,每个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文化成果,最集中地体现在民族古籍之中;古籍是文明的一部分,是多个民族的先辈们用生命和智慧谱写的历史,不可再生,弥足珍贵;有助于我们保存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火种;这些珍贵的财富不但是具体民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挖掘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特殊经验和认识,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自然和历史的认识,而且可以恢复我国不同时代丰富多彩的古老文明;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还可以让全国人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少数民族古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我国民族地区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急待解决?

答:民族地区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扶贫难度相当大;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生活贫乏,医疗条件差;少数民族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形势严峻。

26、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助于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等。

27、你知道多少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

答:小叶丹(彝族);马本斋(回族);邓恩铭(水族);韦拔群(壮族);关向应(满族);向警予(土家族);王瑛(回族);王友德(回族);王顺友(苗族);廷•巴特尔(蒙古族);达吾提•艾西木(维吾尔族);李四光(蒙古族);李春燕(苗族);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彝族);邱光华(羌族);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蒙古族)等。

28、材料一:2011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抓发展、转方式,保稳定、促和谐,增活力、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05.8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9.27亿元,增长18.6%;实现税收96.6亿元,增长9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4元,增长18.5%。(1)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西藏地区2011年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西藏人民的艰苦创业等。材料二:近日,来自新浪网、环球网、凤凰网等中国知名网站的网友,纷纷就**集团的言论和行为,特别是其近期策动的“自焚”和聚集打砸事件及其背后祸心,进行了切中本质的深刻分析,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这是中国人民的强大声音。

(2)对于材料中网友的言行,你有何感受?

答:这是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的具体表现,是公民热爱祖国的表现,这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集团及国外的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组织的这些活动,违背了人民的利益,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他们的阴谋不可能得逞;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也将对各种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材料三:从2012年1月19日开始,拉萨市群艺馆、城关区委宣传部组织城关区32个社区(居委会)共96名文艺骨干,坚持每天利用3个小时在宗角禄康公园文化广场进行“幸福拉萨”规范舞集中排练,拉萨市群艺馆进行现场教学。截至目前,各学员已经基本熟练掌握了10首舞蹈的规范动作,2月3日开始,各文艺骨干回到各自社区对社区群众认真开展了教学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群众参加学跳。

(3)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正好赶上了他们的舞蹈活动,你打算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

6.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和谐校园 篇六

乌什县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创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校园案例

案例概括

自2010年7月以来,乌什县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积极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教育主题活动。

2010年7月9日,我校召开《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动员大会。而后,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例如:2010年11月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11年3月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全校师生写学习心得体会;2011年4月开展全校师生军训体验活动和每天升国旗仪式,宣传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2011年5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慰问家庭贫困学生,向他们捐衣捐物;乡教育办组织全乡教育系统教职工开展党建90周年教育心得体会演讲,组织党员开展“忆苦思甜”主题教育;学校党支部联系我乡重点人员及其子女,开展维护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灌输热爱祖国的。

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我校还出专栏、张贴宣传挂图、散发宣传图册、挂宣传横幅、放映民族团结宣传影视光盘;每天通过中午校园广播系统,宣传创建民族团结与校园和谐的播音。为了取得喜人的成果,学校组织全校师生积极观看与收听。

通过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校园民族团结气氛,加强并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巩固了维护民族统一、建设和谐校园的信心,推动了我校各项工作进程,增强了学校师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并用实际行动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动力。案例分析

我校以“民族团结、校园和谐”为活动指导精神,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着眼于巩固发展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的教育;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团结一心,努力创建民族团结与和谐校园。

我校完善创建民族团结、和谐校园的机制。一是建立校建日常工作制度。二是建立共建互勉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帮扶结对机制。四是建立教师政治思想意识考核制度。

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学校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指导的要求,制定宣传活动工作制度,积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2011年3月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全校师生写学习心得体会;2011年4月开展全校师生军训体验活动和每天升国旗仪式,宣传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2011年5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慰问家庭贫困学生,向他们捐衣捐物;乡教育办组织全乡教育系统教职工开展党建90周年教育心得体会演讲,组织党员开展“忆苦思甜”主题教育;学校党支部联系我乡重点人员及其子女,开展维护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灌输热爱祖国的。这些活动开展的很成功,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政治思想意识,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学校实行教师政治思想意识考核制度。这项制度的制定,为我校教师政治思想的提高与发展,指明的方向;切实保证教师思想教育成果的巩固与提高;也为学生思想教育建设工作规划了教育方向。案例启示

学校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和谐校园工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这项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条条框框,在探索中寻找工作的突破点。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要求,通过探索与实践,积极突破与创新,正是大胆的运用实事求是和探索实践,使用新思路、新方向,使得我校的民族团结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7.民族团结的加强 篇七

一、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解决民族分裂事件时有发生的需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经过60多年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不断的巩固, 民族团结事业得到了大力的推进,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长期以来, 境外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并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相互勾联, 通过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例如, 2013年6月26日, 多名暴徒先后袭击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派出所、特巡警中队、镇政府和民工工地, 造成24人遇害, 21名民警和群众受伤。这些暴力恐怖事件给当地的社会稳定、中国的民族团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指出, 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暴力犯罪事件, 加紧对学校的渗透, 与我争夺人心、争夺青少年, 充分暴露他们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的险恶用心, 充分说明反分裂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使民族团结意识深深植根各族青少年学生的心中, 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因此,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是推动中华民族大团结永续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二、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网络时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 人类社会正在想信息化时代迈进, 信息技术已经在迅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目前,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 检索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 网络信息量多庞杂、良莠不齐, 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主力军, 大学生首当其冲受到这些网络信息的巨大冲击。然而, 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晚期向成人前期过度的一个关键时期, 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一步形成和深入完善的关键时期, 虽然对负面信息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 但辨识能力尚有欠缺, 在受到量多庞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冲击时, 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

当前, 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宣传民族分裂主义、破坏民族团结的主要渠道, 他们通过网络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 组织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从事破坏活动, 使许多不利于中国民族团结的事件和言论通过网络日益扩张, 一些境外民族分裂分子经常利用网络和电话、短信等工具, 大肆制造、散播谣言, 试图制造民族矛盾, 挑起民族仇恨。在上网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一部分的今天, 这就使得大学生面临被民族分裂分子拉拢、影响的危险。尤其是当前随着集合及时通讯和媒体传播功能于一身的微博、QQ、微信等新型网络工具的流行, 以及手机上网的普及, 信息内容发挥实效更快, 也就更容易被民族分裂分子所利用。因此, 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会辨识网络信息, 帮助他们分清是非, 划清界限, 提高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 自觉抵制民族分裂主义, 反对民族分裂活动, 是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的切实需要。

三、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在各种中西方思想的碰撞冲击之下, 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政治信仰日益淡化、政治价值观日趋功利化和实用化的情况, 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不明确性和边缘化的倾向, 甚至出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现象, 不同程度存在着民族精神的弱化与缺失。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中国得以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当代大学生是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力军, 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的缺乏以及民族精神的弱化与缺失, 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理念, 形成错误的民族观念, 从而使爱国主义走上歧途。

因此, 大力推进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使大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中华民族,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坚定立场,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够正确判断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 理性对待身边的爱国行为, 实现民族团结意识的构建, 自觉的维护国家的安全, 维护国家的荣誉, 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认真学习掌握单个国家关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的各种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自身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能力与素质, 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行为做斗争, 培养起以国家和民族核心利益为着眼点的民族团结理念, 构建起符合新时期需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 正如《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所指出的那样, 加强民族团结, 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摘要:只有深刻认识到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才能正真将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当前, 在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解决民族分裂事件时有发生的需要;是网络时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加强民族团结, 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高校

参考文献

[1]《中央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2009年8月.

[2]《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2009年8月.

8.民族团结的加强 篇八

【关键词】民族 团结 教育 困境 问题

我们就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让“三个离不开思想”在中小学生思想深处生根发芽,从而增强中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极端宗教思想、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

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发展和传承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各民族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国家的统一和新疆的长治久安,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奋斗目标。

(一)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在学校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二)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保证国家统一、新疆长治久安、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现实需要。实践反复证明没有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就没有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一句空谈。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近年来,“三股势力”频繁地在疆内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充分暴露他们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的险恶用心,与此同时他们还加紧了对学校的渗透,与我争夺人心、争夺青少年。严峻的现实充分说明反分裂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充分说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就是要通过深入扎实的民族团结教育,在青少年中牢固树立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荣、以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耻的良好氛围。

(三)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筑牢民族团结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古今中外无数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

二、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多年来,我们在加强民族團结教育工作上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国际上看,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流血冲突和战争内乱;从国情上看,“三股恶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和民族分裂活动一刻也未停止。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待提高。

(二)工作机制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多年来我们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面临新的形势任务时个别教师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总认为已经做的差不多了,甚至对于上级关于进一步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件的指示要求也是草草了事甚至是置若罔闻,有些学校建立的领导小组、设置的教育计划,往往也是应付上级检查过关,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和切实有效的举措。

(三)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纲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三、四年级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五、六年级开展民族常识教育;七、八年级开展民族政策常识教育,普通高一、二年级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教育。但有时受各种因素影响,规定的课程和内容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或被其他课程挪用挤占。负责上课的老师多是兼职,对民族宗教问题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学习,理论功底不扎实,有些敏感的民族宗教问题讲解不清,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不透,影响了教育效果。

(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途径比较单一。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板报墙报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教育方式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多年来我们重视了课堂教育,片面地认为只要课堂教育搞好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就会得到提高,民族团结工作就做好了,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取得的效果确实有限。

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各级要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教育的正确理念。要深刻认识到:今天的中小学生将成为明天我们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展开,是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此要扎实抓好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尊重民族宗教风俗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加强对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级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法规文件,特别是《民族团结教育纲要》的出台为我们抓好中小学校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确保纲要在末端得到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督导检查,适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教师熟知新疆发展史和民族宗教风俗,掌握基本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掌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9.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工作汇报 篇九

山西省有少数民族人口约12万人,分布在全省119个县(市、区)。山西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促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在不断引深和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同时,山西始终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党政

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必

须顺应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和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委、政府的主导地位,也要特别注重社会各界的有效参与,努力形成两者有机结合的全新工作格局。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注重体内到体外的良性循环,上层与基层的积极互动,精心编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社会网络。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2006年8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2006年初,山西省政府将制定《山西省清真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列入法制建设日程,同年9月28日山西省人大十届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了这部法律。去年拉萨“3·14”和今年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山西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大力进行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教育。

民族团结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因此,山西既注重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发挥他们的作用,又创新思路、放宽眼光,吸纳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2006年,经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进一步健全了民委委员制,充实调整了兼职委员。17个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了各部门共同关心支持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合力。2008年,山西省民委联合省扶贫办召开了山西省少数民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将全省14个少数民族贫困村纳入到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中;积极与省财政部门沟通,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与省体育局共同确定命名了11个“山西省民族体育发展训练基地”。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西省民委及阳泉市民宗局等大力支持山西平定古窑陶艺有限公司研发打造出

以56个民族吉祥图案为题材的大型刻花瓷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了以“盛世升平、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迎国庆《盛世升平》国瓷献礼首发仪式。

二是坚持宣传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山西省坚持不懈地对干部群众进行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教育,努力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及时向各市和有关单位转发了中宣部、国家民委《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和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召开动员会议。为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山西省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新闻出版中涉及民族宗教问题须征求民族宗教主管部门意见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普及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知识竞赛、新闻媒体开办专栏等方式,掀起学政策、讲团结、促进步、比发展的热潮。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中,山西省民委、省宗教局举办了大型书画展,并编辑出版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书画摄影集。长治市把每年10月确定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市、县两级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走上街头,宣传民族政策法规。

在抓宣传教育的同时,山西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为民族团结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为进一步使用好每年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要求各地建立项目库,对各市上报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认真筛选,优先安排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意义重大、能使少数民族群众得到实惠的项目。2005年至2008年,山西省共对98个项目进行了扶持,主要用于解决少数民族聚居村吃水、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清真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加强对清真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扶持力度,着力培养能够带动全省清真食品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组织12个企业参加了第二、三

届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节暨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目前,全省清真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已达3000多家,20个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进一步发展,部分少数民族聚居村已步入小康村行列。

三是坚持典型引路与全面推广相结合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山西省强调典型引路,树立榜样,推广经验,从而有力地带动和影响了全社会的参与,迈出了创建活动社会化的可喜步伐,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10.加强民族团结,共筑新疆和谐 篇十

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5.22日早市上一起暴力恐怖犯罪分子造成39人,人民群众遇难,94人严重受伤。这是一起反社会、反人类的暴力恐怖事件。我们大家一起声讨这起暴力恐怖事件。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面对我们的敌人,一起将他们绳之以法,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严厉声讨打击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共同团结起来,从娃娃抓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共筑民族团结之墙,共建新疆和谐之家。

我们要不忘新疆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始终维护好、发展好、保持好、动员好新疆的民族团结精神,积极筑牢民族团结和谐发展。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我们要像爱护我们眼睛一样,爱护好、保护好、维护好我们的民族团结精神。要从自我做起,一起共同生活、一起共同学习、一起共同工作,筑牢我们的思想、理论防线。我们一起向往未来,一起团结奋斗、一起共建团结、和谐、稳定的新疆。只有我们一起团结奋斗,我们深信我们建设的新疆未来一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让我们共同团结起来,共同维护好“三个离不开”思想: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我们一定要共同面对我们的敌人,那就是破坏我们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三股势力”的人群,只要发现,我们露头就打,一定把他们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我们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把我们新疆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繁荣强盛。

我们要树立严防死守的民族团结思想底线,一起奋斗、一起学习、一起战斗,把我们的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只要我们需要人民,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就一定能成功!一定会认识好、体会好、发展好,共同抵制暴力恐怖势力的侵蚀,让我们携起手来,严厉打击反人类、反社会的人渣,把他们从人民的队伍中清理出去,把他们的伪社会面孔揭发出来。只要人民需要,我们都会团结起来,共同抵制“三股势力”的侵蚀,积极、有效地站在人民一起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好、发展好、维护好,我们坚信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稳定。

11.民族团结的加强 篇十一

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的高职院校是各民族大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各高职院校开始实行民汉合宿的住宿模式,这种模式是增进民汉学生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民汉合宿对加强校园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一种更有效的多民族的宿舍管理模式,以小“家”推动大“家”的和谐发展。

宿舍是学生在校园的家,这个家伴随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民汉合宿的宿舍管理模式让各民族同学加深对彼此的风俗习惯、语言、爱好等各方面的了解,增进同学感情,为民汉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平台,对学生的自我管理产生驱动力,在磨合中融合,有助于统一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为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对非法宗教进校园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为真正实现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依据和条件。

青少年已经成为民族分裂势力和非法宗教势力觊觎的对象,为了抵制非法宗教进校园,学校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明令禁止大学生信仰宗教、穿宗教服饰。当民族聚居时,一些不安定因素和宗教因素会很快形成氛围,由于民族趋同性,这种氛围就会在同一民族间迅速波及和扩散。民汉合宿就打破了这种氛围,对这些不利因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契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在工学结合、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经过预科班的一年的汉语学习,但是要锻炼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和汉族学生的交流,而汉族学生需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过程,民汉合宿就可以提供这种可能性。

(四)提高民汉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实效,加强课堂互动,达到共同进步。

民汉混班、民汉合宿已经成为新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宿舍管理的常用模式,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交通闭塞、居住分散、经济落后、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使得他们的整体知识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实行民汉混班,课上互相学习,课下增进感情,民汉合宿是民汉混班、提高教学实效的有利补充,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在发展。

(五)减轻民族间的心理隔阂,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同发展进步,为校园和谐和新疆稳定奠定基础。

民汉学生混合住宿模式,将改变过去民汉学生相对隔离的局面,在更频繁而深入的接触与交流中为澄清民族刻板印象中的错误信息提供了条件,逐渐改变了过去对他民族的不完整、不清晰的认知,从而减少民族偏见。这为减少学生中的民族冲突、促进民族团结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

(一)以教育和活动相结合为抓手,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教育环境。

1.利用好“第二宿舍”,实习让大学生们提前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培养更加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可以通过此契机,以民汉同组同班同寝为模式加大彼此的交流,虽有磨合,但更多学会的是了解和包容。

2.开展评比“四星宿舍”的活动树立典型,尤其是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以学生带动学生更有说服力,效果显著。同时,从入校时就进行混合住宿混合班级,不用刻意进行划分,顺其自然,不会引起学生心理的较大波动。但是,不可使用强迫方式,应当采取部分自愿的方式,以疏导为主,分步骤进行,最终让学生自愿接受。

3.采取多种活动促进民汉学生互助互学,相互交流,营造紧密团结的校园氛围。2016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正式升级“民族团结进步年”,凸显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积极向上的活动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还有助于民族关系的融合,如今年自治区举办了双语大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加深了了解;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的讲座活动,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以“共居”为基础,广泛开展争创民族团结模范班级、“民汉同学结对子”等民族团结创评活动,引导各族师生在创建实践中增进相互信任、密切血脉深情。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心灵。

4.新疆高职院校每个学期开学初民族团结讲座成为不会改变和与时俱进的主题,新疆的地方特色课程《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也是新疆高校学生的必修科目,让学生全面了解新疆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了解新疆的区情和面对的严峻形势,才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坚定信念,维护民族团结,这种理论教育不仅是在教学课堂,还要贯穿始终,实现课上课下联动机制。

(二)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打造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队伍。

1.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及时。教师在协调同学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是循序渐进的,只有了解他们,才知道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只有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蛛丝马迹才有很强的敏感度,尽早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2.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融入学生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按照学院的要求,全体老师课余时间学习维吾尔语,采取“每日一句”的方式,贴近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思政课教师深知自己身上责任之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校园稳定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走近他们才能走进他们。

(三)转变自身观念,促进自我成长,形成民族团结合力。

1.相互信任,坦诚交流。古语有云:“信人者,人恒信之。”信任和坦诚是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条件,友好的关系要坦诚交流才能相互信任,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不猜疑,说实话、做实事,用一颗真诚的心换取另一颗真诚的心。

2.相互尊重,促进交往。相互尊重是同学间相处的最重要的前提,不能凡是以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判断问题,在相处过程中,要认识到不同的民族间虽有差异,但是要以开放的心胸多加交流,把尊重放在首位,这是交往前提,也为促进交往提供可能性。

3.相互包容,推动融合。大学中的集体生活让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有了紧密的联系,在相处过程中,生活习惯的不同难免会引起一些小摩擦,不懂得包容,就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甚至对未来的工作、人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容忍,宽宏大量,要增强对不同民族风俗和文化习惯的认同感,在包容中促进感情,在包容中成长,这对于团结同学关系,推动各民族间心与心的交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学间的相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互相学习是实现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取长补短,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收获丰收的喜悦,不仅充实自身的理论认知,而且自己的品质得以升华,这种进步是互相的、是双方的,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5.相互帮助,增进感情。团结互助充分体现一个人的优良品质,它是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具有团结的主动意识,有了互助的行为,才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加完善和充实自己,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6.共同欢乐增进感情。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绚烂的文化,构成了绚烂的校园文化,不分民族,尽情发挥,共同努力,让大学生活色彩缤纷。增进各民族间之间的感情,真正实现民族融合和团结,需要大学生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自发的行为,用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个人,乐观向上,有福同享,共同欢乐,这些感情会成为大学生活中珍贵的一部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心灵和未来的生活。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水珠投进海洋,生命就会无限。民族团结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高职学生要从小事做起,加深了解,善于沟通,真正实现交流交往交融,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分裂暴恐无机可乘,各民族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12.民族团结的加强 篇十二

从实际上来说, 中国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开始了。“九·一八”事变后, 中共中央立即发表宣言, 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率先提出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张。随后, 中国共产党又接连发表关于对日宣战的宣言、训令等, 深刻揭露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的罪恶目的, 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的政治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 武装起来, 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宣布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日本侵略者直接作战。为履行武装抗日的政治承诺, 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杨靖宇、周保中等一批重要干部到东北, 组织抗日游击队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并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指挥红军为进入抗日前线东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抗日言行, 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响应,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奠定了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已下降到次要和从属地位的重大形势变化, 最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 并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召开瓦窑堡会议, 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进一步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调整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政策, 将“抗日反蒋”改为“逼蒋抗日”以至“联蒋抗日”;努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抗战全面爆发。面对日本侵略者新的侵略,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方针政策。事变第二天,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 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之下, 通过与国民党的多次谈判, 1937年9月, 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也发表谈话, 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 在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中国共产党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和作的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 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当然, 国民党的转变是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的被迫而为。

抗战初期, “亡国论”、“速胜论”各种论调宣扬尘嚣, 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 中国能不能战, 战能不能胜, 怎么样才能取胜, 成为摆在整个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出路”, “民力和军力相结合, 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 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全国抗战的战略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 但在战役上以速决战为原则;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 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而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在敌之侧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配合正面主力歼敌。”1937年8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分析了中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形势, 指出抗日战争具有艰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正式确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在作战指导计划中确定了以持久战为主旨的战略方针。1938年, 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 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 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为全国军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正是按照这一正确的抗战战略方针, 全面抗战开始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 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 创建抗日根据地, 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在战略上配合正面友军作战的战略任务, 以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配合, 构成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 团结各个阶层, 领导着根据地军民通过不懈努力, 使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扩大, 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 与正面战场相互依存和配合。这不但挫败了侵华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 而且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

上一篇:游东部华侨城小学作文300字下一篇:面试中问到与本工作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