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精选8篇)
1.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一
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洗刷刷
厦门思明实验幼儿园 执教老师: 邵晓阳 指导老师:郑仁凯
刘少婕
设计意图:
“教育源自幼儿生活”。孩子们都经常听大人们说要爱护牙齿,但是在行动上却不是那么主动,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抱着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动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种形式,借助多媒体设计的课件,在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儿很感兴趣。活动分成三个大环节。
一、认识牙齿的功能;
二、认识龋齿的和爱护牙齿;
三、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三个环节分工清晰,环环相扣。让幼儿了解牙齿,认识龋齿的原因、危害,从而主动地去保护牙齿。活动采用了了解原因、经验交流、亲身体验、表述总结等教学方式,让幼儿多方面地感知,感受,从而使知识内化为幼儿的主动行为
活动目标:
1.了解牙齿的作用和保护牙齿一些简单常识,知道保护牙齿。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牙卫生习惯。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刷牙 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人小镜子一面。口杯、牙刷一副。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观看动画片:《牙齿逃跑了》引导幼儿了解牙齿的用处。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1.看片断
(一)师提问:皮皮睡觉前都做了些什么?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2.看片断
(二)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牙齿遭到破坏会受得了吗? 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3.看片断
(三)师提问:牙齿为什么逃跑了?(因为不刷牙,会龋齿,牙齿生气了就逃跑了)
没有了牙齿,人会怎么样?(引导幼儿回答牙齿的用处)3.牙齿有哪些作用呢?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展示牙齿的功能。(咀嚼、发音、美观)
4.小结:牙齿的用处可大了,可以帮助咬断嚼碎食物;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发音,使我们说话清楚;让我们变得漂亮。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护牙齿。
(三)探究保护牙齿的方法
1.小朋友们有蛀牙吗?请幼儿同伴间互相看看、说说。2.自己每人拿一面小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蛀牙。3.出示课件图片,认知龋齿。
师:牙齿非常有用,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牙齿,那么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呢?小朋友和小伙伴讨论一下吧!
4.结合课件图片,教师小结保护牙齿的方法:早晚刷牙、不咬硬物、少吃糖、定期检查。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正确的刷牙方法。观看课件《乐乐学刷牙》每位幼儿跟随动画一起学刷牙。
6.看完动画课件,老师结合模型带领幼儿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老师先示范,再请个别幼儿尝试)7.表演《刷牙歌》
(四)活动结束:
1、播放刷牙方法的图片,幼儿在图片提示下体验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
2、幼儿刷牙,老师巡视指导。
2.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二
1.学习半蹲走,发展下肢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
2.培养协作意识,增强注意力和模仿能力。
活动重点
练习半蹲走。
活动难点
与同伴配合协调一致地走。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毛毛虫头饰和纱巾。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充分活动身体
1.(幼儿进入场地,围成圈站好,并在原地贴标记。)师:小朋友平时最喜欢小动物了,小动物也很喜欢你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走路。
2. 幼儿在原地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
二、模仿毛毛虫走路,练习半蹲走
1. 师:看到你们模仿这么多的小动物走路,有一个小动物不高兴了:怎么没有小朋友喜欢我,模仿我走路的样子呢?”(出示毛毛虫头饰)你们喜欢毛毛虫吗?它是怎么走路的?”请一个小朋友尝试学毛毛虫走路。
2. 教师示范毛毛虫走路的样子,重点提醒幼儿一定要双膝弯曲半蹲走。
3. 幼儿戴上毛毛虫头饰,听音乐在场地中央自由练习毛毛虫走路,教师观察,个别指导,音乐停止时幼儿回到教师身边。
4. 尝试两人配合走,教师重点强调步伐要尽量一致,跟着儿歌(附后)节奏走。
5. 解决难点。
(1)师:“小朋友来看一下,毛毛虫是什么样的呢?”(一节一节的)我们能不能试试变成一条六节的毛毛虫走路呢?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要像刚才那样步伐一致地走。
(2)幼儿自由组合成六节长的毛毛虫练习协调一致地走,音乐停止时,回到教师身边。
6. 毛毛虫比赛走路,看哪条配合得最好,走得最快。
三、游戏“纱巾不见了”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刚才,我们的毛毛虫配合得真好,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玩“纱巾不见了”的游戏。每人拿一条纱巾,迅速藏到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尽量不被老师找到。(幼儿藏好后,教师寻找,让幼儿得到适当的休息。)
四、游戏“毛毛虫与纱巾”
1. 师:纱巾还可以怎么玩呢?谁来试试?
2. 选出一些好的玩法,大家一起玩,如毛毛虫一节一节接起来,顶着纱巾走路;全部毛毛虫围成圈,右手拿纱巾走路。
五、共享游戏“快乐的蝴蝶”
1. 师:谁知道毛毛虫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2. 幼儿将纱巾当作翅膀,学蝴蝶飞来飞去,最后飞回活动室。
附儿歌:毛毛虫,真有趣。我们学你做游戏。排成一队蹲着走,动作协调又整齐。走呀走呀走呀走,大家一起蹲着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和音乐贯穿始终,引导一模仿—示范—体验一合作一分享,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半蹲走的技巧。
3.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三
关键词:一日活动;游戏;随机教育
一、户外活动——谁把我推到了?
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幼儿参加户外活动是贴近自然的表现,让幼儿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法,并付诸行动,这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指导是游戏实施随机教育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在一次玩呼啦圈的户外活动中,我让幼儿先排队拍手数数,让韩许彬摆圈。游戏一开始时,幼儿有序的跳着。忽然,严瑜婷摔倒了,哭叫起来。我连忙过去安慰她:“受伤了吗?让老师看看。”看到严瑜婷并没有受伤,而且不哭了,我才放下心来。可是严瑜婷平时是个内向,娇气的孩子,一有不顺心,委屈的时候总是会情绪低落好长时间。为了转移严瑜婷的注意力,让她能马上融入到活动中。我故意摔倒:“哎呦,我也摔倒了。”其他幼儿都围过来看。我说:“现在我们有两个伤员了,怎么办呀?”韩许彬说:“我是‘救护员让我来把你们送去医院。”我说:“那我们就来玩‘救人的游戏,怎么样?”严瑜婷开心的和其他幼儿跳起来:“好,好---”就这样,活动又开始了……
二、早操活动——请你和我一起玩
有组织、有计划的早操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兒基本动作的协调性,还能激发幼儿愉悦情绪,促进自我个性发展和同伴间的友好合作交往,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创造力。
早操时,音乐响起了,孩子们在操场上,有的和旁边的小朋友在讲悄悄话,有的打打闹闹的。我灵机一动:“嘟嘟嘟,嘟嘟嘟——我们开着小火车进站喽……”随着老师的口号,孩子们一个个在操场上排好队。律动音乐开始了,“让我们整理整理我们的车厢”,这下孩子们有的扭腰,好像在倒垃圾;有的跨退,好像在修理轮胎……
三、区域活动——让我们玩在一起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但区域活动中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如:材料不够,幼儿之间不能很好合作等。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告诉幼儿先怎么玩,再怎么玩,没有调动幼儿积极性,那区域活动就无法按照幼儿的意愿顺利进行。而游戏是师幼的桥梁,教师可运用游戏进行互动,在幼儿区域活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继续进行。
娃娃家里孩子们各自拿着玩具把玩着,旁边的“医院”只有阳阳在玩弄着药瓶。我过去摸摸娃娃的头,着急的说:“不好,娃娃发烧了,谁是娃娃的爸爸妈妈,得赶紧送医院呀!”这是,美美和冰冰连忙跑过来,将娃娃送到旁边的“医院”找阳阳医生帮忙。这下娃娃家和“医院”都忙活开了。
四、生活活动——“玩”起来更好吃
生活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基础。如:点心、入厕、盥洗、喝水等。但也有个别幼儿不喜欢喝水、洗手,或者入厕后不排队,推推攘攘等。这些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还有不少安全隐患。而枯燥的说教,常规对幼儿来说不是永远的办法。但如果我们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幼儿会有何改变呢?
点心:今天的点心是白木耳汤,好个孩子对我说不爱吃。我微微一笑:“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吃,看谁吃的和人家不一样。”这下刚才的几个小朋友都回去想办法了,有的说:用左手拿勺子,用嘴喝不用勺子……不到一会点心都吃光了。
喝水:对于喝水,许多孩子都不怎么主动。有一次,孩子们喝完水后,我走到城城身边,把耳朵贴在城城肚子上。其他孩子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在干什么?”我神秘的说:“我在听种子说话。”孩子们很奇怪。我接着说:“每个小朋友的肚子里都有一颗种子,小朋友只有每天给它浇浇水,它才能长大。”“怎么才能在肚子里浇水呢?”“喝水呀——那样肚子里就会有水了。”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之后,孩子们会互相提醒为肚子里的种子浇水。我也会询问,小朋友肚子里的种子好不好。
五、集体活动——小椅子也会哭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也可以说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径。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但往往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会出现一些意外,搞得老师不知所措,乃至整节活动都被打乱无法按原计划进行。如:幼儿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幼儿的问题出乎意料。上课时幼儿之间发生矛盾等等,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呢?
在一节美术课上,活动快结束时,我发现译衡正在椅子上画画,我看着保育员老师刚刚擦过的椅子现在一片狼藉,心里有点气,刚想发火,又咽了回去,我压低声音说:“译衡你为什么在椅子上画画呢?椅子上能画画吗?画在椅子上好擦吗?再说画在椅子上也很不卫生呀!”问了半天译衡就是低头不语,这时站在旁边的卿卿开口说话了:“不能画在椅子上,应该画在纸上”。“对要画在纸上!”子蒙小朋友也跟着说。我想: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用游戏的方法教育教育全班幼儿。我就假装哭起来,小朋友问我:“老师你怎么了?”我说:“我是小椅子,你们画在我身上好疼呀!你们给我身上画的乱七八糟的,我不漂亮了,谁能想办法给我擦干净。”于是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小宝说:“用水擦于擦”。我打来水用抹布擦了一会儿,没擦掉。家杭说:“用开水擦。”我又用开水擦,擦了一会儿,印浅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擦掉。这时,昇豪说:“用肥皂粉擦。”于是,我把洗衣粉倒在毛巾上。咦,擦掉了。孩子们使劲地鼓掌,译衡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在假想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幼儿园一日生活看似平淡、烦琐,却有数不清的细节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去发现,类似这样的随机教育机会是很多的。那么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捕捉,随时随地抓住这些机会,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展开随机教育,久而久之,幼儿就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这样——让花儿草儿在绵绵细雨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 《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
[3]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四
设计意图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在沙地上踩出许多小脚印,或用作界限,或用作“水池”。下雪时,孩子们更喜欢沿着他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走来走去。据此,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各种脚印的探索,发展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
2、让幼儿练习在不同脚印拼摆的小路上连贯、准确地行走,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脚印图板(彩色儿童泡沫地板,上面粘有不同的脚印)人手一块,铺有橡皮泥的木板3-4块。音乐磁带一盘。
2、拱形门两个,独木桥一座,大树模型4棵,相同脚印铺成的小路3条。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铺有地板的活动室内,教师和幼儿赤脚,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进行全身运动,重点引导幼儿用脚跟、脚尖、单脚、双脚,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2、让幼儿体会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
教师和幼儿一同走相同脚印连成的小路,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上的图板,提问:你是怎么走这个脚印的?请幼儿说一说并演示。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在“泥板”上踩脚印。
教师:你的小脚印还会踩出哪些不同的脚印?个别幼儿在“泥板”上踩脚印,集体观察后,找出相应的脚印图板。
3、引导幼儿走不同脚印图板拼成的小路,探索动作的连贯性。
请几位幼儿任意取一块图板(图板上面粘有不同的小脚印),拼摆出一条小路。
教师:这条路上的脚印有几种?有什么不一样?请这几位小朋友走一走。大家说说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速度快?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试一试。(在连续走几种不同脚印时,跳比走的速度快)
小姐:小朋友在走脚印时,应先看清楚它的形状、方向,按每块图板上的脚印的先后顺序连贯地向前走,脚的位置要准确。
请全体幼儿每人随意取一张脚印图板,自由组合,拼成不同的小路,尝试在小路上行进。幼儿遇到困难时,请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幼儿交换图板,多次练习。
游戏:“比一比,看谁快。”
幼儿站成四列纵队,每队幼儿将手中的图板合作拼成一条小路。
口令发出后,第一名幼儿快速、准确地走过小路,钻过“小山洞”(拱形门),绕过“大树”跑回来,拍第二名幼儿的手,第二名小朋友出发,游戏依次进行,最快的一队为胜。
教师小结后,四队相互交换场地,重复游戏。
4、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
延伸活动
请幼儿到沙地上玩一玩,踩一踩,观察留下的不同脚印,并在纸上做记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5.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五
一、材料和工具:
稻草、竹棍、麻绳、剪刀等。
二、制作方法
1.用三股稻草编成辫子。
2.将两条辫子各围成一个圆叠在一起,再用麻绳扎紧边口,做成龙头。
3.两人合作,以同样的方法编出龙身,长短视需要而定。
4.用麻绳扎紧龙头与龙身。
5.用一束稻草做龙尾,将龙身与龙尾之间用麻绳连接并扎紧。
6.等距离将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竹棒插入龙身,然后用麻绳缠绕固定。
三、玩法
1.舞龙: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舞龙活动。
2.跳格子:将草龙放在地上,幼儿按竹棒或龙身的间隔摆放前后、左右跳。可以双跳,也可以单脚跳。
3.跳花:将草龙摆成花形,幼儿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跳。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6.中班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篇六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馋”的感受,引导幼儿克制糖果的诱惑,体验延迟满足带来的收获。
2、初步建立幼儿自我控制意识。
二、活动准备
糖果数粒,礼品盒,盘子,小熊头饰若干,透明的玻璃小瓶若干,多媒体课件,装饰挂满糖果的大树,扮演大象伯伯的老师。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甜甜的糖果)体验“馋”的心理
1、教师以熊妈妈的身份导入。
师:亲爱的熊宝宝们,大家好,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2、教师倒出糖果,放在鼻子上闻一闻,引起幼儿馋的欲望。师:啊,好多甜甜的的糖果啊,熊宝宝们,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糖果,你们有什么感觉呢?(辅助提问:嘴巴怎么样?有没有流口水的感觉?)
师小结:妈妈告诉你们,这种感觉叫做“馋”。
3、把糖果分给幼儿,让幼儿感知糖果五颜六色的包装,请幼儿放到鼻子上闻闻,好香啊,激起幼儿想吃的欲望。
师:宝宝们的嘴巴馋了吗?妈妈送给每位宝宝一颗糖果,好不好?
(二)、了解、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1)、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后,观察幼儿第一次延迟满足情况,了解幼儿原有心理,引导幼儿初步抵制诱惑。
1、师:糖果好吃吗?你们还想不想吃?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呢,教师把糖果放在盘子里,每位熊宝宝都可以来拿一颗。妈妈告诉宝宝们一个秘密:拿到后你可以吃掉它,也可以不吃。如果你不吃的话,等一会儿妈妈就再送给你一颗,可如果你吃掉了,妈妈就不能再送给你了。宝宝们听懂了吗?快去拿一颗吧!
2、师:你吃掉了吗?你真是个小馋猫;你没有吃掉,为什么?(先让孩子回答没有吃掉的原因,不要着急告诉答案)——你想到妈妈还要给你一颗就忍住馋,不让自己的嘴巴吃。这是个好办法!(同伴经验分享)
3、激励:给忍住的小朋友一颗糖果。师:现在宝宝们可以吃掉手中的糖果了。
(2)情景表演。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让小朋友们带上小熊的头饰,再请出扮演大象伯伯的老师。
师 :大象伯伯来家里做客了,熊宝宝们想把糖果送给大象伯伯吗?妈妈再分给你们几颗,我们一起送给大象伯伯吧!
2、教师和大象伯伯来到幼儿当中,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颗糖果,认识糖果包装的颜色。与幼儿交流“你为什么不吃呀”,让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学习同伴达到克制自己的目的。对能始终克制自己的幼儿,教师可用夸张的语言说:“哇,你真不错!”“多可爱的孩子呀,把自己的糖果留给大象伯伯吃,大象伯伯肯定会喜欢你的!”对克制不住自己的个别幼儿,可婉转地说:“大象伯伯也会喜欢你的,请你下次把糖果带给他好吗?”
3、分发透明玻璃小瓶,享受延迟满足的收获。
师:妈妈准备了许多小瓶子,我们把五颜六色的糖果都放进瓶子里,再送给大象伯伯好吗?
4、组织幼儿把瓶子里的糖果送给大象伯伯。
(三)、讲故事(内容附后)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糖果树的故事,想不想听?
出示多媒体课件,听故事《糖果树》。
提问:
1、小咩咩有没有把糖果吃掉?
2、那小咩咩是怎样忍住馋,让心里的小鸟变乖的?它是怎样对小鸟说的?(学学小羊的话)
3、故事里的小咩咩可真棒呀!宝宝们,你们能不能和她一样忍住馋,让心里的小鸟变得很乖呢?那我再送你一颗糖果,你能不能把它吃掉呢?分发糖果。你想把它怎么样?
四、活动延伸
表扬鼓励,出示结满糖果的糖果树,引导幼儿享受延迟满足的收获。
师:宝宝们都忍住了馋,真是一群有耐心的好孩子!现在请大家关上小门(两手蒙住眼睛),变变变,原来我们忍住了馋,一颗糖果真的长成糖果树了!树上结出了这么多的糖果啊,我们带上这些好吃的糖果去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附故事: 糖 果 树
山羊妈妈有个女儿叫小咩咩。小咩咩很馋,最爱流口水。“妈妈,馋是什么?”小咩咩问。妈妈说:“馋是一只小鸟,住在你心里。”小咩咩说:“小鸟不乖,老想吃东西!”妈妈说:“你应该让它乖起来!”小咩咩问妈妈:“我能吗?”妈妈说:“试试看!”
有一天,妈妈带她去散步,拾到了一颗糖果。小咩咩非常想嚼这颗糖果,口水流出来了。但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把糖果种上吧!”
小咩咩忍着馋,把糖果种在土里了。
过了几天,土里钻出一棵绿芽,又肥又嫩。小咩咩又馋得流口水,她多么想吃绿芽哟!可是她忍着馋,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让绿芽长成糖果树吧!”
不久,绿芽长成了糖果树,青枝绿叶,美丽极了。小咩咩想吃树枝树叶,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让糖果树结果吧!”
小雨滴滴嗒,糖果树开花啦。阳光照亮亮,糖果树结果啦。
秋风吹来,糖果树的果子成熟啦,小咩咩数了数,糖果有很多很多呢。
妈妈问小咩咩:“宝贝儿,你心里的小鸟乖不乖呀?” 小咩咩说:“乖!乖!小鸟听我的话!它不让我流口水啦,妈妈!”
7.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七
以下是我们的一个实践案例, 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受益很多, 我们也总结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的好习惯 》, 是 《 品德与生活 》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 在常规的三维目标基础上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专心听老师讲课,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学习品德和学习习惯,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整个活动分为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三个部分,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热身活动
活动课讲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开放和心灵共鸣, 形成一个同频共振的能量场, 实现能量在全场的流动, 要通过有趣的小活动达到这一目的。 为此, 在课的开始安排了热身活动。
1.导入: 有节奏的鼓掌开始上课, 哒、 哒、 哒哒哒, 营造师生共同整齐的鼓掌氛围, 我们的口号是: (全体高呼) 相信自己, 潜能无限, 勇于拼搏, 走向成功。
2.小活动: 先学习好习惯拍手歌, 接着是全体学生宣誓:说自己、真体验、我保密、我安全。
二、主题活动
活动一:平时是怎样听老师讲课的? 这些听课方法效果如何?
分小组讨论, 让每个学生自由发言, 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然后以小组形式在全班进行分享,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大家在听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这样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 又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和空间, 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经过总结, 学生看到目前班级出现的几种听课现象:凭兴趣, 看老师学习;不分主次, 边玩边学;受各种干扰, 想学学不进去;注意难集中, 紧张。 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 大家发现, 这样的学习方法效果时好时坏, 课堂秩序和纪律不是很好, 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分析这些现象, 我们看到现象的背后存在的问题:课堂秩序不好, 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实际上是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综合呈现, 纪律约束意识缺乏, 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 学生的选择及判断能力有待提升, 学习主动性较差目标不明确。在此基础上, 老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么办? 在老师的引导下, 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怎样正确听老师讲课?
1.引导学生找到正确方法
讨论分享: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形成一致意见后在班级分享,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如学生提出的听课方法各不相同:1姿势端正, 要坐好。 2动脑筋, 勤发言。 3可以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边听边记笔记。 4也可以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 尽量在上课时把老师讲的东西都听懂, 当遇到实在听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课后问老师或同学。 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且觉得学习效率比较高。 也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课余时间用来复习, 可以事半功倍。 5要特别注意老师刚上课和快下课时所说的内容这些内容, 将是自己学习的一个简略的提纲。 因此, 要特别听清楚。
2.活动收获
1解决了怎样正确听课的问题, 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这是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 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学习的进步, 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2立足学生生活, 有感悟有体验, 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比老师单纯说教的效果好。
3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有选择有判断, 自主性增强, 能力得到提升。
4从长远看, 引导学生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然后自觉外化为行动, 既解决品德行为问题, 又解决心理问题。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不能期望通过活动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 一定要强调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使用, 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成为自觉行为。
针对一些学生提出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我们设计一个小活动, 教给学生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
活动三:
教你一招:提升注意力, 同溜号做斗争。
记画纽扣法:每人发一粒纽扣, 观察一分钟, 然后把纽扣收起, 凭记忆画出纽扣的图像, 准确描绘出纽扣的形状包括各种花纹、字迹、小孔等信息的为优秀, 纽扣信息遗漏较少的为中等水平, 纽扣信息遗漏较多的为较差。
以上方法在课堂上展示训练, 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 可以达到提升注意力的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是结束活动。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并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独特感受,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情绪非常多彩, 有的激动, 有的高昂, 有的深沉, 有的感慨,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低头沉思, 显示活动对学生的较大的感染性。 然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全体学生再次高昂的呼喊口号, 最后宣誓结束。
8.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快乐课? 篇八
春暖花开时分,笔者有幸到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参加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研讨会”。通过一天半内容充足的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许多地市的成果之花已经竞相开放。本次研讨会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与会人员两百多人)的交流创设了平台,让大家在此分享心得、探讨问题。这次交流引发了困扰笔者已久的疑惑,现将困惑及思考进行整理,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在高一主题为“应对挫折”的同课异构结束后,有教师认为其中一个活动教学环节氛围比较压抑,建议尽量在结尾处营造快乐氛围,让学生释怀后能够愉快地走出教室。而另一些教师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必要每堂课都是快乐的,要因主题而定。这一争论引出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快乐课吗?近几年,许多校内外机构都在提倡快乐课堂、实施幸福课程。细心的教师会发现这些课程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重合之处。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这些课程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分析以上问题,有必要厘清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厘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
长久以来,受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主要采取问题或疾病模式的取向,即个体在生活中出现了困扰,心理咨询师针对症状进行辅导或治疗。这一价值取向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以本校学生出现的各类成长性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设计相应主题的活动课。这一做法无疑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任何措施如果只关注补救、纠正问题,而没有强化正面力量的话,都是不完整的。教师过分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性或个体性问题,将很容易忽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2012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二为: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纲要》指导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以问题为取向进行预防和干预;也要从发展的积极取向入手,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及挖掘心理潜能方面。显然,以不同流派为理论依据的两类取向均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程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因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问题取向或是积极取向,而应该把这两种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地反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体系及模式。
第二,学生的快乐成长不等于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需要快乐的体验,同时也需要其他情感体验。
《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我认为这段话中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即个体的成长性问题是必然会存在和发生的。目前来看,许多学生、家长,甚至包括一部分教师认为心育课就是做游戏、讲故事,大家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上课。很多人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视同快乐课程、幸福课程,甚至是梦想课程。该现状一方面告诉我们,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体能够按照《纲要》的理念进行;另一方面又提醒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能被部分教师曲解了:过于重视快乐的体验而忽视了其他感受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例如,在三年级主题为“‘外号’像颗怪味豆”的活动课中,教师从外号的两面性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优点、共促成长,这一教学思路相当不错。在交流中,教师表示担心学生因“负面外号”在课堂上受到二次创伤,因而有意避免让学生讨论“负面外号”,转而引导学生们互相发掘“正面外号”。值得思考的是,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负面外号”?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作为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也在不断提高。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约从小学中年级起,儿童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同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把别人的行为当作评价自己行为的依据,自我意识的独立性逐渐发展起来。然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外部评价的影响依旧很大,家人、教师、同伴的不当评价很可能会影响学生自我评价的恰当性。有学者认为,自我评价恰当与否可能激发或压抑人的积极性。“外号”是外部评价中的重要形式,中低年级学生的“外号”几乎都带有消极性质。如何缓解“外号”外来的负面影响,是当下需要处理的迫切现实。因而,体验和分享“负面外号”带来的内心感受,在课堂中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回避。笔者认为,本课可以调整为如下三个环节:让学生从“取外号”和“被取外号”两个角度去体会“负面外号”带来的伤害;再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变“负面外号”为成长动力;最后让学生意识到“人各有长”,以“正面外号”为目标进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强调“快乐成长”的理念,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诸如“焦虑、痛苦、压抑等情绪情感是不好的、产生这类情绪是不对的”等不良暗示。事实上,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人为定义的消极情绪情感和积极情绪情感都是个体发展和蜕变的必需品。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所有校内外教育中所提倡的“快乐”,并非意味着避免、无视甚至消除所有的“不快乐”,而是需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现在、关注自己当下的体验,挑战悲观信念,强化复原力等。那些消极、不快乐的事件和感受将丰富学生的阅历,关注这些感受、想法,并习得应对方法将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体的成长不仅需要快乐相伴;也需要痛苦、焦虑、悲伤、抑郁等其他情绪情感体验相随。所以说,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所涵盖的范围比快乐成长的理念要广。
第三,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得的体验并非只有快乐,而是多元且复杂的。
学生在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内心体验绝非只有单纯的快乐,而是喜怒哀乐各有滋味。从个体层面而言,课堂活动的任何环节对不同的学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在“异掌同声”的热身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认真看、仔细听,能够跟上节拍,玩得很开心。小部分学生由于走神或自身的韵律感较差,节拍没跟上,遭到小组同学的责怪,感到既自责又难过。在课堂过程中,学生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基础,结合对活动的体验、对故事的感悟、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分享,其心路历程的变化是各不相同的。即便是安全快乐的氛围下,学生在活动中所体验的情感深度和侧重面不同,他们的情绪表现也不一样。
从群体层面来看,由于课堂主题设计不一,学生集体的情感体验也有所差异。教师从不同学段的辅导主题入手,可有所侧重地营造课堂活动氛围。例如,小学阶段可以主要以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成长,即使是问题辅导也应该以较幽默诙谐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自觉、主动地解决问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情绪体验更加多元、情绪结构更加复杂,情绪体验更加深刻。单纯以轻松快乐氛围主导的活动课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让他们觉得幼稚、无趣。另外,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如高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因此,中学阶段可以适当加入较为严肃、现实的主题,以讨论、思辨等形式开展。随着中学生接收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负面信息逐渐增多,他们需要一些平静甚至严肃的氛围来思考、面对、反省内心的冲突,通过挖掘自身资源转化冲突,促进成长。课堂中不必非得有活跃的氛围、活泼的游戏和此起彼伏的笑声,只要对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其内心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论是从群体层面还是个体角度来看,心育课带给学生的体验不只是单纯的“快乐”二字可以代表的。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能简单地等同为快乐课、幸福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以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为目标的学科,落实到每一堂课则需要按照教学主题进行具体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变化,在不同情绪体验的触发下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龙岩,364000)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荐阅读:
中班健康活动理发07-09
中班幼儿健康教育总结400字06-30
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08-08
中班健康教育安全的标志贴哪里07-26
中班健康领域活动教案:泡沫板游戏08-06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咕噜咕噜漱口07-26
中班常规教育活动反思09-16
中班健康活动设计《可爱的毛毛虫》10-13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好孩子不任性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