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2024-07-31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精选4篇)

1.《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篇一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假期翻阅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第一篇介绍于永正老师的文章,深深地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提到课堂教学的艺术,于老首先指出:教学艺术来自于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教过好几遍,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把拿不准的字的读音,一一落实,绝不想当然。每个新词都查查词典,不能有半点含糊。他还说,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是从来没上过让他满意的课的。最后指出: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反思我们的老师有多少在教学前下过如此的功夫呢?是否举行教师朗读专项训练,先让老师朗读过头才能更好的上好课呢?于老师是这么做的,我们也能够如此做的。

如《水上飞机》一课 于 老师指导学生理解“究竟”,他在课前先仔细查阅了词典,弄明白了“究竟”的两个含义之后,先让学生读书中的句子:“小海鸥想:货轮,客轮啥样的我都见过,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它决心去看个究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想“看个究竟”的事,说完,将“看”擦掉,先后换成“问”、“探”,让学生再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问个究竟”、“探个究竟”的事。学生很活跃,发言也精彩。

于 老师又指出教学艺术来源的第二点: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他指出:课堂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在很多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理解,就是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理解,就是要发现平时只能举起 50公斤 杠铃,而今天他却举起了 50.01公斤 的微小进步。在 于 老师的课堂上,时时能够看到他对学生真诚的期待、深情的教诲、默默的关怀,这一切融化了孩子的心,也使 于 老师的课上师生和谐融洽,氛围浓厚。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于 老师多次提到第斯多惠的一句话--那就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教学艺术的第三点来自 于 老师的艺术修养。看看 于 老师的课前准备吧:把课文读好了,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可以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备课时,总忘不了备“字”--把每个生字,照着书上的正楷字,认真临写,直至自己满意。再看看课上的技巧吧:肯定学生的朗读,笼统地说“读得很有感情”,就不如说“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心情很--”、“你把--读活了”、“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地方”。

以上的一些内容只是浅浅读了一会的感受。名师许多东西需要我们真的多多挤时间来学习呀!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假期翻阅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第一篇介绍于永正老师的文章,深深地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提到课堂教学的艺术,于老首先指出:教学艺术来自于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教过好几遍,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把拿不准的字的读音,一一落实,绝不想当然。每个新词都查查词典,不能有半点含糊。他还说,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是从来没上过让他满意的课的。最后指出: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反思我们的老师有多少在教学前下过如此的功夫呢?是否举行教师朗读专项训练,先让老师朗读过头才能更好的上好课呢?于老师是这么做的,我们也能够如此做的。

如《水上飞机》一课 于 老师指导学生理解“究竟”,他在课前先仔细查阅了词典,弄明白了“究竟”的两个含义之后,先让学生读书中的句子:“小海鸥想:货轮,客轮啥样的我都见过,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它决心去看个究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想“看个究竟”的事,说完,将“看”擦掉,先后换成“问”、“探”,让学生再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问个究竟”、“探个究竟”的事。学生很活跃,发言也精彩。

于 老师又指出教学艺术来源的第二点: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他指出:课堂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在很多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理解,就是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理解,就是要发现平时只能举起 50公斤 杠铃,而今天他却举起了 50.01公斤 的微小进步。在 于 老师的课堂上,时时能够看到他对学生真诚的期待、深情的教诲、默默的关怀,这一切融化了孩子的心,也使 于 老师的课上师生和谐融洽,氛围浓厚。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于 老师多次提到第斯多惠的一句话--那就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教学艺术的第三点来自 于 老师的艺术修养。看看 于 老师的课前准备吧:把课文读好了,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可以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备课时,总忘不了备“字”--把每个生字,照着书上的正楷字,认真临写,直至自己满意。再看看课上的技巧吧:肯定学生的朗读,笼统地说“读得很有感情”,就不如说“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心情很--”、“你把--读活了”、“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地方”。

以上的一些内容只是浅浅读了一会的感受。名师许多东西需要我们真的多多挤时间来学习呀!

2.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篇二

做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也有精彩,有时也有遗憾!

有幸读到蕾铃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刘可钦、潘小明、华应龙、徐斌、林良富、钱守旺、夏青峰、田立莉、八位小学数学大师的教学艺术,包括对其课堂教学艺术的解读、对其经典课例的评析、他们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以及他们的成长经历等。看了之后感触颇深,爱不释手,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范例。

细细品读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让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他们都是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注重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如:刘可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使之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和获取新知……。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 1

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都触动着我的心灵,感动的同时,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3.《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篇三

坪头完小

梁爱珍

1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专家的课。听了这节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听课后的感受,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还应付自如,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彩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不尽人意?“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太原市张琪老师《确定位置》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完成教学,真正的展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更让我感动的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已动起来,同时在动的过程中更应该发现问题,正如老师说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句话更深刻地点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每节课的教学不是问学生学会了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学习新知,正如“学无止境”一样,知识是没有终点的,就象走路一样,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回头看时好象是到了一个终点,但在我们的面前却又产生了几条没有尽头的新路。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是否能在学习完后产生更多的有待学习的问题。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后,更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报告更是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让我们感到要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短短的一下午,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4.《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篇四

蚶江镇第二中心小学邱扬扬 以吴正宪《商不变规律》为例

(一)齐天大圣图片导入

吴老师:谁的笑是最聪明的?(猴王的笑最聪明的)由简单的几幅图片渲染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挺耳熟,但是由于吴老师独特的语言表达与肢体面部表情的生动风趣使人觉得还是很有趣。所以有句话说的好:老师同时也要是一个最好的演员!朝着奥斯卡影后的目标前进!在这一环节板书出第一组商不变的式子:6÷3=2;60÷30=2;600÷300=2.(二)出示一个坐标统计图(图1)

由学生自己解读这个表格。生1:2×5=10;生2:2支10元,4支20元等等。由此引出第二组商不变的式子:10÷2=5;20÷4=5;40÷8=5。坐标统计图我第一次听到这么完美的解释,全部由孩子来说,吴老师点拨。所以说教师的点拨功能,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能力很重要,话少并能一语击中要害,这样的技能我想锻炼,但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路,毕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都是沉默过来的。鲁迅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人都是不想死的,至少我想快乐的活着。金口开了缺没料好无奈。

(三)自主写一组商不变规律的式子。

这里的自主吴老师做得太棒了。选三组板书在黑板上,并且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先其他同学解释为什么商不变,并由班上其他同学提出质疑。这些过程三言两语我写不出来,只有看过的人才有印象,什么叫拨动孩子内心的知识琴弦,弹奏了一首美丽的大合奏曲。有这样一句话说得不错:只有亲自去写了、做了、说了,你才会有印象,因为听,有点梦幻,左耳进右耳还可以出,这对孩子也一样道理。但是我在教学的时候有时候还是经常忘记让学生自主起来,由于不熟练内容或者本身各种教师技能不熟练等原因。

(四)PPT出示学习建议:

独立思考:写出你的发现;小组交流:说出你的发现;吴老师巡堂,5名学生上台讨论。并且陆陆续续又叫了几名同学。吴老师把整个班级写出的规律分成了三类:窗外、窗台上、窗内。又让班上的同学对照自己写的规律并判断自己是属于哪一类的学生。这个过程吴老师上得很生动有趣。也是课后孩子们认为最印象深刻的一个环节。

(五)得出结论

PPT: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并前呼后应:原来齐天大圣他笑得最聪明,他利用了商不变的规律成功把小猴们忽悠了。

听研讨后记录:1.课要放大重点,有取有舍,忍痛也得割爱。(比如对0不处理)

2.数学课要教着今天,想着明天。

对本课感想总结:吴正宪老师魅力所在:

1.对教材熟悉。

2.对学生这个群体的热心,也就是天生喜欢孩子的心,从上课时的吴老师的眼睛里就看到了满满的童真。

3.吴老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舞台表现力。(这需要自身知识的博大精深,词汇量不够就没法吸引孩子的目光。)

上一篇:环境和谐发展下一篇:一封英文的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