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共9篇)(共9篇)
1.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篇一
铅山县监察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市纪委、监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纪检监察工作始终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保一弘扬”为首要任务,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深化和加强了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夯实基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今年年初,县委专题研究制定了《铅山县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落实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确保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工作落到实处。
1、以教育为先导,突出针对性,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重点抓了“一、二、三、四”工程,即:打造一个基地——“青少年廉洁校园教育基地”。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平台,以书画创作为载体,组织全县中小学学生教师开展 “敬廉崇洁”书画创作活动,于9月28日至10月7日举行 “敬廉崇洁”书画展,展出作品作为基地的藏品长期在青少年活动中存放展览,11月,该中心被市纪委、市监察局授予上饶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开展两项教育——正反面典型教育。利用会议、文件、电视、报纸、报刊等形式,对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进行正面宣传,县纪委信访室 1
为民解忧的事迹《甘做群众的贴心人》先后在《上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将汪二镇街道原支部书记郑某与他人通奸及故意伤害他人、原房管局房地产公司经理刘某贪污公款、鹅湖镇凤来村原妇女主任周某贪污公款等反面典型案例在《上饶日报》廉政专版刊登,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今年,县纪委机关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及开办的网站发稿156篇(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12篇,市级141篇)。组织三项活动。(1)11月28日至29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妇联联合举办纪委、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单位90名新任科级干部配偶“廉政教育”学习班。通过看预防犯罪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宣传展、参观看守所监区、听廉政党课、学条规知识等方式,筑牢家庭助廉关;(2)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参加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联合举办的“红色短信”创作活动,有7条短信入围并获组织奖;(3)印制以县内廉政题材为内容的贺年卡,分发到全县科级以上干部手中,在元旦春节来临之际进行友情提醒,开展廉政贺卡送新年活动。举办四台晚会,让廉政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家庭、入企业。(1)元月11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县教育局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新春、话廉政”文艺晚会,以纪检干部同唱《光荣啊党的忠诚卫士》为序曲,以合唱、舞蹈、小品、说唱、音舞诗画等形式,唱响反腐倡廉正气歌;(2)3月6日,县纪委、县妇联联合举办庆“三八”廉政文化进家庭文艺晚会,以歌舞、诗朗颂、说唱等形式,给1000余名观看的党员干部及其配偶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拒腐课;(3)6月14日,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及配偶,各单位党政一把手领导及配偶、科级实职干部观看反腐倡廉题材赣剧《但愿人长久》,许多领导干部表示,该剧将赣剧艺术的观赏性与反腐倡廉题材的现实性巧妙融为一体,使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4)8月28日,2
县纪委、江铜集团永平铜矿、县检察院共同举办“廉洁伴我行”文艺晚会,在企业厂矿奏响廉音。
2、以制度为保障,突出长效性,切实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工作。一是出台了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县委、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坚持厉行节约减少行政开支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有关文件精神的“三项”规定》,对规范和改进县内公务接待工作、压缩行政成本、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进行了重申,制定了各个事项的具体标准、要求,可操作性强。县纪委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要求的通知》,对各行政机关三年来车辆购臵使用、行政费开支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全县各单位的各项行政经费、费用开支均在压缩控制的额度内。二是出台了严肃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纪律的文件。县纪委下发了《铅山县2009年党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监督检查的意见》、《关于对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四个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严格执行“三项禁止、三项严控”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党员干部吃喝玩乐、公款旅游、奢侈攀比、参与赌博,作出了对“违反规定的,将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建议组织处理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顶风违纪违法的从严、从重处理”的规定,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四项要求的,记入廉政档案,作为年度考核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今年3月,县纪委严肃查处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反规定以业务考察为名、组织公款旅游的问题,责成有关人员退出公款旅游费用,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并将错误行为在全县通报批评。三是出台了责任追究和问责管理办法。县委、县政府转发了《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 3
办法(试行)》、《江西省贯彻落实〈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铅山县贯彻落实暂行规定的补充细则,内容更加具体、细致,使责任追究和问责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四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今年,全县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有33人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131人,诫勉谈话14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662人(其中县级干部39人),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72人,函询2人。
3、以监督为关键,突出实效性,确保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一是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检查。今年年初,经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下发了《关于对全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工作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由5位县委常委分别带队,组长由县纪委班子带队,成员分别从县委办、政府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单位抽调,分5个检查组对全县17个乡镇、县直25个单位(抽查)2008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了检查。采取听汇报、核对相关材料、走访相关人员、抽查基层站所、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情况进行打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重要依据,对班子成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县委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存档。二是深入开展执法纠风工作。(1)严格执行“四项告知”制度。今年以来,我县建设工程招投标告知项目共39个,中标金额18342万元;项目建设工程14个,中标资金5078万元;土地使用权“招拍挂”21宗,出让金额24589万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项目5个,成交价200.5万元;政府采购资金1637万元。(2)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行执法检查。对全县90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建材采购、开工建设、资金 4
管理使用、项目建设质量等情况进行了全程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责令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限期整改,确保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3)开展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检查。8月底,全县列入此次治理范围的5家行业协会、5家市场中介组织按规定实现了职能、财务、人员、机构四脱钩,共清理16名公务人员(其中国家公务员3名)在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兼职问题。三是为经济发展排忧清障。(1)在78家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行业协会设立环境监测点。收集企业、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机关干部存在“官老爷”作风、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及时查处通报。共收集优化发展环境监测信息100余条,解决监测问题7个。(2)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网上征集、设臵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成效能督查小组,对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督查。对8个县直单位的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行为,召开了督查情况通报会,责令各单位限期整改。(3)积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开展政风行风热线活动,7月23日至8月27日,45个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单位参加节目,共计170余人次,共录制、播出11期,接听群众来电242个,问题均已解决;开展基层站所民主政风行风评议、测评工作,15个系统共计235个基层站所参加了评议,此项工作于11月中旬结束,县政府下文对测评情况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开展“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活动,43个单位共计121个内设机构参加测评,县效能领导小组对测评情况进行了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4)积极受理、查处投诉案件,维护企业、群众利益。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10件,其中乱收费1件,行政慢作为1件,乱作为1件,乱罚款1件,作风不实2件,执法不 5
公1件,民事经济纠纷1件,其它类2件,10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
4、以惩处为重点,突出威慑性,发挥查处违纪案件的治本作用。今年以来,坚持有案必查、标本兼治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办案工作力度。一是充分发挥纪检信访举报主渠道的作用,广泛开拓案源。在做好来信来访登记、接待、受理举报电话、县纪委班子成员下基层接访的基础上,开通了全国纪检监察机关12388统一举报电话,在网上设立了专门的举报邮箱,多渠道受理群众举报。二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出击寻找案件线索。对案件多发区、重点环节、关键岗位和重点工程开展执法监察、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从中捕捉案件线索。三是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审计、物价等执法监督部门建立案件信息沟通联系制度,定期召开案件协调会,相互交流情况,及时掌握执法监督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从中搜集案件线索。四是通过建立纪委常委分片包案制、科室挂钩联系制、乡镇无案报告制等制度,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今年,县纪委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件43件,其中来信35件,来访4件,电话举报4件,署名举报30件,上级纪检机关转来13件,其中中纪委“条型码”信访件3件,省纪委书记邮箱4件;共立案62件,其中大要案10件,给予3名科级干部撤职以上处分,收缴违纪款150余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二、彰显特色,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常抓常新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今年,我们从认真履行职责入手,主抓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三项工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
1、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我们把该项工作作为农村基 6
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主要做到“五专”:
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县纪委主要领导带领县纪委、县行政服务中心人员,对全县17个乡镇逐个进行调研,要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坚持“三个原则”,即方便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长效性原则。要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宗旨,结合乡镇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探索合理的运作模式,使便民服务中心能长期运转下去。重点解决认识问题、场地问题和怎样为民服务的问题,切实做到“为民、便民、利民”。
二是组织专门学习。今年7月,县纪委组织全县17个乡镇长到玉山和横峰两县部分乡镇参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参观学习,各乡镇长都充分认识到我县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与兄弟县相比有很大差距,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树立了信心,下定了决心,克服各种困难,迎头赶上。永平、汪
二、武夷山、河口镇等乡镇再次组织基层站所长和装修人员到外县参观学习。目前,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正有序推进。
三是县委专题研究。参观学习回来后,县纪委形成了《关于我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的情况汇报》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并作出五点决议:(1)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2)县委常委要挂点抓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3)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在有关会议上要专门强调;(4)要开展专项检查;(5)县纪委要把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
四是制定专项措施。为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有力、有效开展,更好地指导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县纪委、县行政服务中心多次组织人员到各乡镇实地检查,召开有关县直单位分 7
管负责人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及时转发了《省纪委关于印发<关于在全省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出台了《铅山县关于建立和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各项具体要求,强调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责任追究。制定了《铅山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自查对照标准》,《铅山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管理办法》、《铅山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星级管理办法》等措施,对硬件建设、制度建设、事项流程规范等制定了详细具体的要求,规定各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制度。
五是开展专项督查。为进一步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确保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作得好,验收得了,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对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今年9月下旬,由县纪委、县委办、政府办组成督查组,对全县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在组织机构、硬件建设、软件设施、整改落实情况、进中心站所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督查和星级评定。通过考评,评定出四星级单位2个,三星级单位2个,二星级单位8个,暂定合格仍需整改单位3个,暂不评定需加快建设进度单位2个。目前,所有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
2、新农村廉政文化工作。近两年来,铅山县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讲实际、求实效、聚民心、创特色”的原则,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打造了鹅湖烟蓬里、新滩李家等新农村廉政文化示范点,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玉山、婺源等兄弟县市分别组织有关人员前来考察学习,鹅湖镇烟蓬里村更是被市纪委、监察局命名为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
一是完善“三有”工作机制,打造廉政文化进农村宣传网络。“三有”工作机制指抓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做到县级有指 8
导、乡镇有引导、村组有落实的廉政文化进新农村宣传网络。为确保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规范有序进行,铅山县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检查落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新农村办及农业、民政、文化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指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与要求。各乡镇有优秀青年干部兼任新村点廉政文化进新村联络员,在各新村点有文化素质高的村民代表负责廉政文化进新农村的具体工作。
二是“三载体三提高”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1)以报纸、短信平台、广播电视、廉政网站等县内媒体为载体,提高廉政文化宣传力度。在《铅山报》设“清风”专栏,在县广播电视台设“廉政教育”专栏,在《铅山新闻网》设“机关效能”专栏,在县委机关大院和县文化广场分别设廉政宣传栏,拓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空间。(2)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提高廉政文化渗透能力。以晚会、书画赛、广告创作、征文、小品、电影、演讲、腰鼓表演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发挥文化的寓教为乐功能。(3)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下农村、送清风”等活动载体,提高廉政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服务群众,了解民意,帮扶民困,使群众在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中不断得到实惠,感受政府的关心与党的温暖,使廉政意识深入民心。
三是“四结合四体现”提高廉政文化新农村的品位。(1)结合当地人文景观,体现地方特色。如鹅湖烟蓬里新村,依托鹅湖书院古朴雅致之景与鹅湖山的秀丽风光,体现江南农村的多姿多彩。(2)结合当地传统文化,体现文化传承。如永平镇报本坊新农村点,着力挖掘明万历年间县令笪继良所制的白菜碑的文化内涵,以白菜碑中“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恤民 9
务实的思想,古为今用,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3)结合民俗民风,体现社情民意。如湖坊镇安兰湾里自然村,村民在秋收后,喜欢看大戏,村民家中有喜事,爱请电影助兴,春节爱舞灯相庆。村中央建立的文化广场,成了群众学习、交流、表达幸福生活的载体。(4)结合时事政策,体现党的关心与温暖。如新滩李家、永平垦殖场、虹桥桥亭村等一大批新农村点,都将十七大的有关精神制成宣传栏,让新农村成为党中央政策宣传的一个窗口。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工作。我们在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突出抓好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通过“三加强”力促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今年年初,县纪委组织人员到各乡镇对新提拔的村干部上廉政教育课,接受授课人员200余人。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全县举办各类培训165次,培训人员3068人次;依托县委党校对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举办了六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县纪委发放《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表》,以学教互动形式增强教学效果;落实市纪委“村干部百日廉政教育”方案,举办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村财务管理人员、村报帐员、各乡镇经管员200余人次。
二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今年以来,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任前谈话474人,进行诫勉谈话87人;开展述职述廉(勤廉双述)515人;村民民主评议干部808人,评议乡镇基层站所202个;有85名乡、村主要领导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对14个乡镇领导130名村干部进行了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查处违规金额85万元。进一步规范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村帐乡(镇)代理”工作,对各乡镇“公共资 10
源交易中心”和“村帐乡(镇)代理”工作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规范交易行为,完善交易规则,全县进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的项目有92宗,交易金额3429万元,节支250余万元。
三是加强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全县17个乡镇、161个行政村都实行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特别是在村级财务公开上,尝试推行“三级公开”:即由村委会每季度填制“村财务公开表”,送达各村民小组,再由村民小组长向村民公开,扩大受众范围,得到村民肯定。同时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40件,处理41人。
三、突出重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纪检监察机关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年省、市纪委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铅山县在完善派出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中,准备充分、领导有力,方案周密,行动迅速,效果良好。先后有延安、宜宾、九江、吉安、井冈山、景德镇、鹰潭和本市十一个县(市、区)等省内外纪检监察机构来人或来电,就我县贯彻落实中央9号、10号文件精神和纪工委挂牌成立、运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学习借鉴我县的工作经验。
1、调研深入,征求意见广泛。早在2008年5月初,铅山县纪委就派人到云南省大理市纪委考察学习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今年初,省纪委《关于对市、县(市、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意见》下发后,县纪委快速行动,于2月2日召开纪委常委会,成立了县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统一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工作计划,成立两个调研组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一组由县纪委主要领导带队征求部分县直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另一组由县纪委副书记带队分文卫口、财口、农口、党群口、11
工交口、政法口分别召开纪检监察干部座谈会,要求与会的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认真填交《铅山县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调查摸底表》,该表主要就派驻方式及个人去留问题征求意见。县纪委主要领导还分别找25名县直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和县纪委机关25名干部谈话,当面听取个人的想法和意见。
2、酝酿充分,实施方案周密。3月9日,县纪委就拿出了《关于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分别送交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充分审阅酝酿,3月26日组织集中讨论修改,形成《实施意见》(送审稿)后送呈市纪委审核。5月,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关于对县(市、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铅山县结合实际及时拟出《铅山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实施方案》(讨论稿),先后两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讨论稿进行审议修改形成送审前的汇报稿。经请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于5月26日将《实施方案》(送审稿)送呈市纪委审核。5月31日市纪委正式下达批复,原则同意铅山县上报的《实施方案》。6月12日县委常委会研究正式批准了该《实施方案》,明确了县纪委、监察局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机构设臵,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后勤保障等内容。
3、领导重视,改革进展顺利。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先后两次提高规格,调整充实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认真研究批准了《铅山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对县纪委提出纪检监察干部轮岗交流和人事安排的建议和意见,高度重视和支持,如对纪检干部“四化”原则、双向轮岗交流原则、纪工委的领导干部,主要从县直单位纪检监察干部和县纪委机关干部中选拔调配等三条原则明确肯定,及时研究解决纪工 12
委、监察分局组建和运转所需经费及后勤保障等问题,县政府、县编委及时研究批复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机构设臵、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等等,破解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人事安排工作的一道道难题,保证了铅山县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8月21日,6个纪工委的班子全部配齐到位。共提拔23名纪检干部,其中提正科17人(其中县纪委机关提拔正科7人、纪检组长提主任科员5人)、副科6名、重用3人、纪检组长转任党组成员或党委委员5人,转任行政副职3人。按照中纪委9号文件的要求,配备了党外副局长1名,正科纪检员6名,副科纪检员9名。8月29日,铅山县在全市率先召开了纪工委、监察分局挂牌成立大会,省、市纪委领导亲临现场指导,省纪委干部室编印的《工作动态》、市纪委办公室印发的《上饶纪检监察信息》,都刊发了我县的主要做法。今年11月30日,全省第三批主题实践活动暨市县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我县召开,省纪委副书记徐必鸿、市纪委书记赵力平等领导亲临会场,徐必鸿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铅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提早精心谋划、着力破解难题、加强人员配备,确保了6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于今年8月底正式挂牌运行,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会议还专门安排各市分管副书记和干部室主任到铅山县纪工委办公地点实地考察参观,更是对我县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4、多措并举,工作成效初显。县纪委、监察局及时调整委局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分管责任,对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实行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纪工委、监察分局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健全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铅山县纪委监察局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运行机制》、《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运行管理若干规定》、《关于纪工委(监察分局)人员列席所辖 13
管单位重要会议的规定》、《纪工委、监察分局办案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等规章制度,明确纪工委、监察分局职责权限,规范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聘请市、县纪委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就信访、查办案件、执法纠风、案件审理等方面知识进行学习培训。此外,县纪委、监察局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将有关案件线索分别交由纪工委、监察分局办理,通过以老带新、以案代训等方式,让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在干中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纪工委、监察分局自成立四个月来,工作积极主动,深入实际。共调查信访件18件,其中科级干部6件,立案6件,诫勉谈话4人。参与归口单位各类形式会议3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0余条。
回顾今年的工作,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足,抓具体工作多,对如何结合铅山实际,努力构建惩防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缺乏深入调研;纪检监察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派驻机构刚成立不久,工作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完善,新任纪检监察干部有待锤炼等等。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将在明年的工作中,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为把我县建设成为赣闽交界区域新型工业化花园城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篇二
【本刊讯】为进一步加强工业节能管理, 强化节能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 切实发挥好节能监察在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方面的监督约束作用, 提高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工信部于近日制定并印发了《2015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
专项监察任务为:电解铝、水泥行业阶梯电价、差别电价政策执行情况;电石、铁合金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贯彻执行情况;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执行情况;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落实情况。
3.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澳门;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青年事务
一、高等教育
特区政府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制度》的修订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并启动制订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工作。跟进建立高等教育评鉴制度、制订相关的评鉴工作指引,以及拟制评估大专毕业生能力的“资历能力指标”。构建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为特区政府制订政策、院校办学及学生升学提供参考。促进本澳与内地及葡语系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投入资源,协助院校完善教学设施,并支持教职人员的持续发展。推出“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计划”,减轻学生就学负担。设立“澳门大专学生部落”和“大学生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类资讯和服务。持续举办多元化校际活动、组织往外地的学习交流,并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各院校持续提升教学素质,办学水平获得国际专业机构和组织的认可。各院校根据各自的定位和优势,从多方面开展全人教育的工作。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的全面运作,标志本澳高等教育开启了新的一页。
(一)有序推动法规建设,规划高教发展蓝图
为促进本澳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已着手系统地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修订《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经过多部门的反覆磋商,法案条文已基本确定,争取尽快进入下一阶段的立法进程。同时,开展包括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组职及运作、高等教育基金、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高等教育规章、高等教育评鉴制度、高等教育学分制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的草拟工作。
制订了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蓝图内容框架,以完善法规和制度、保障资源投入、订定高等教育各级程度的基本学力要求、持续提升高等教育素质、构建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以及加强关顾大专学生等。委托专业学术机构完成高等教育经费政府拨款机制及学历认可制度需求的研究,作为特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另外,亦完成了订定高等教育各级程度基本学力要求的“通用能力指标”,为评估毕业生能力及素质提供科学基准。
(二)促进高教迈向国际,筹设素质保障机制
对教育素质的严格要求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核心部分,评鉴是提升高等教育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特区政府计划推出高等教育素质评鉴制度,并有序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先后加入了INQAAHE(最大的国际性素质保证组织)、APQN(亚太区域的素质保证组织)及IMHE(世界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属下的国际高等教育管理机构)。APQN 将于2015 年1 月在本澳举行会员大会,并与特区政府合办主题为“跨境高等教育的素质保证”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 年,特区政府举办了“高等教育素质保证研讨会”,共有来自两岸四地及葡萄牙的80 多位院校领导、知名学者和高教评鉴机构的专家来澳参与,共同分享和探讨高教评鉴的经验及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特区政府还多次组织本澳高等院校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前往外地高等院校和专业评鉴机构访问考察,以加强对不同地区评鉴制度的了解,并汲取经验。
经参考邻近地区及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以及考虑到本澳高等教育的规模及特殊性,特区政府于2013 年构建了以“成效为本”作为评鉴方向的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框架,并于2014 年委托国际专业评审机构完成了院校评鉴、院校素质核证、新办课程评审及外评机构评审四份指引。随后,将陆续开展先导测试研究,以检视指引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第一阶段的“新办课程评审”先导测试研究已正式启动。
(三)构建高教资讯系统,掌握人才供求数据
完整的人才资讯可作为特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完善本澳高等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发布工作,特区政府与学术机构合作,建立了“澳门高等教育资料库”,透过专题网页发布高等教育统计资料;持续更新及优化“澳门高等教育课程资料库”,为相关部门及市民查阅获准在本澳运作的高教课程资料提供方便。经参考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指标体系,并结合本澳的实际情况,特区政府制定了本澳的高等教育指标,透过一系列的数据比较,对本澳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科学评估和分析。
2013 年,特区政府构建了由高等教育“人才现况”“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三部分组成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已完成护理行业、中小幼教师行业、社工行业、酒店及会展行业、资讯科技行业、翻译行业、会计行业、工程行业及酒店业第二阶段的未来高教人才供求预估,为准备升读高等教育课程的学生及其家长提供较客观的人才需求资讯,同时亦可作为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和确立人才培养方向的参考,有助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多元人才。
(四)完善院校办学条件,支持学生继续升学
特区政府投放资源,从多方面完善学生的就学条件。由2012 年开始,分别对优化院校教学设施项目、教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及社团举办的高教活动提供支持。同时,亦订定了专门的操作和审批规章,以确保资源得到合理运用。
2012 年推出“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计划”,以减轻学生购置各类学习用品的经济负担,至今有超过9 .6万人次受惠,金额接近2.6 亿澳门元。另外,调整了研究生奖学金的名额和金额,硕士学位课程的发放名额由2009年的35 名增加至2014 年的100 名,金额由3.6万澳门元调升至5.7万澳门元;博士学位课程的发放名额由10 名增加至20 名,金额由4.95万澳门元调升至7.9万澳门元;还新增了硕博连读的博士学位课程奖学金。2014 年,特区政府整合了由不同公共部门和实体发放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讯息,开通了发放各类奖助贷学金的专题网页,为有意修读高等教育课程的居民查找资讯提供方便。
(五)加强教育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为促进本澳与内地及葡语系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域的合作,以达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区政府与国家教育部重新签订了发放研究生奖学金的合作协议,放宽内地来澳就读研究生课程在奖学金方面的限制,从原本仅公立院校提供扩展至本澳所有高等院校均可提供;并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签订了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合作的领域涵盖学术交流、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奖学金计划及人才培训等;亦与广东省教育厅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建立两地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并推动两地院校加强合作交流。2011 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本澳院校与内地院校联合筹建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研究领域包括中医药及微电子,标志着本澳在该两个领域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继续协调本澳院校在内地的招生工作。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持续扩大内地招生的范围,2011 年从原有的25 个省市自治区扩展到31 个省市自治区;定期组织本澳院校前往内地有关省市举行招生讲解会,吸引大量内地学生报读本澳的高等院校,2009 年至2014 年,报读学士学位课程的人数增加近1 倍;多次组织本澳院校参与内地和东南亚地区的教育展览,推广本澳的高等教育,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学生来澳升学。
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的平台,于2012 年举办了“中葡高等院校校长论坛”,约60 名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及葡萄牙高等院校的领导来澳,共同就中葡两地高等院校未来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及互补共赢。2013 年,特区政府与葡萄牙联合委员会签署了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协议书,加强高等教育机构及院校之间在教育素质、研究及学历认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14 年,特区政府组织本澳10 所高等院校领导前往巴西交流考察,促进两地高等院校开展各类合作项目。
为减轻学生应付本地不同高校入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本澳四所院校在2012 年组成了联合入学考试工作小组,该小组在广泛听取教育界意见后,制定了四校联考的入学考试方案,并已到全澳各中学举办了40多场巡回介绍会。
在特区政府的协调下,本澳高等院校于2013 年成立了“澳门高校图书馆联盟”,以“共建、共购、共享、共用”的理念,逐步实现各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目标。联盟成立至今,推出了团体借书证,联盟院校成员的教职员及学生均可持证享用属下各院校的图书馆设施及借阅书刊;建立了澳门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及发现平台,使用者可透过平台查询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在特区政府支持下,由联盟联合采购电子资料库,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成效;还组职联盟成员前往葡萄牙,吸取当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并建立了两地图书资源和资讯的互通机制。
为统一规划和执行中葡双语人才的培育工作,以配合社会急速发展对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需求,2014 年,本澳高等院校成立了“培养中葡双语人才工作小组”,检视现时有关人才培养和专业师资储备情况,并制定了培养相关人才的短中期工作目标。
(六)搭建学生服务平台,关顾学生全面成长
2011 年,开设了大专学生专属网站“澳门大专学生部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收全面升学、就业及时事消息的平台,并为在不同地区高校升学的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渠道,至今有约3.7万名在世界各地就读的学生登记成为部落成员。从2012 年开始,多次邀请特区政府官员及专业人士透过学生部落平台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共同探讨不同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让学生及早规划未来。
2012 年,特区政府推出“澳门大专学生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假期到本澳企业和机构实习,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了解行业的发展,并拓展人际网络,以协助他们毕业后回澳留澳发展。2014 年,实习地点已扩展至内地企业。特区政府为集中处理高等院校学生活动资助的申请,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对相关部门的青年社团活动资助计划作出调整,设立了“高校学生社团年度活动资助计划”,加大资源投放,鼓励学生多组织有助身心健康发展和开拓视野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组织工作,提高规划、统筹、协调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2013 年,特区政府开设了“大学生中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元化的活动空间,该中心除发布升学、就业资讯、协助大专学生社团开展会务及举办活动外,还举办了有关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共33 场升学讲座和分享会。特区政府分别于2012 年和2013 年举办“澳门教育展”,共吸引了191 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单位参与。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区政府持续举办各类校际比赛及多样的国情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加强他们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培养爱国爱澳的情怀,以及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亦透过开展多元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学习体验,当中包括前往欧盟地区的学习访问,到内地、葡国①、澳洲②的语言课程及文化活动。此外,与本澳不同机构合办多种活动,当中包括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和协助内地来澳升学的学生适应澳门社会的活动,也为本澳院校人员举办关于心理卫生及危机处理的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适切的服务;并协助本澳学生申领国际学生证,增加学生接触和了解外界的机会。
(七)优化院校软硬设施,办校水平国际认可
各院校积极优化软硬件设施推动科研学术发展,大力培养科研人才及应用型人才。同时,配合《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的修订,陆续开展校内章程修订工作。
自2009 年起,有院校致力于打造“精品本科”,培养创新人才,并创建“荣誉学院”,择优招收有学术天赋、勤奋向上的优秀本科生。推行“住宿式书院”制度,由各书院自行打造不同的文化主题风格,学生在书院中接受跨学科、跨年级安排。完善“优质师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员发展方案及评估与奖励制度。专注于追求学术卓越,创造杰出的研究成果。2010年,获国家批准成立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微电子研究团队的研究专案在2011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中央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2009 年奠基,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2013 年底启用,并于2014 年正式全面运作。
有学院遵循“立足澳门、服务本土”的办学方向,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全面改革学士学位课程,并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优秀大学合办研究生课程。同时,藉着与葡萄牙和内地高等院校紧密合作的优势,成立“葡语教学暨研究中心”,举办葡语教学国际论坛、创设葡语交流网站,成功实现了推动中葡澳三方文化交流的目标,为澳门成为中葡文化合作平台的定位奠定基础。此外,学院积极推动学术评审工作,成功通过了国际高等教育素质评鉴机构的认证;葡语、会计学及电脑学课程也获得国际专业组织的认可。
有学院为配合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和培训策略,提供与旅游业相关的学位、文凭、短期和国际认证课程,为本澳旅游服务业培育高素质人才及为在职人士提供持续进修的机会。学位和文凭课程数量从2009 年的6个增加到现时的10 个,其中4 个课程已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颁发“旅游教育素质认证”;同时,为了回应业界需要,持续开拓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共提供了14 个获国际认证的课程。目前,学院与26 个地区和国家共84 所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学院于2013 年成为港澳首间获得ISO20000 资讯科技(IT)服务管理国际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
(八)小结
五年来,特区政府秉持“教育兴澳”的方针,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建立了教育长效机制,为本澳教育健康稳步发展确立了清晰的方向。透过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有序推动高等教育法规建设、优化院校的软硬体设施、加强区域性的教育交流合作,促进整体高教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立了客观准确的高教人才数据系统,开展了关顾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在特区政府及各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成果逐渐获得国际认同,亦为社会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多元化人才。未来,特区政府将继续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制度法规的完善,支持院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本澳高等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注释:
①葡国,即葡萄牙。
②澳州,即澳大利亚。
4.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篇四
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总结
2009年,在省局特种设备处和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局在全面掌握我县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同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2009年,我局共开展了6次特种设备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15人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4份,查处特种设备违法违规案件1宗。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3家,在用锅炉10台,容器49个,压力管道1.519公里,起重机械8台,电梯26部,厂内机动车辆5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几乎分布在全县各个镇和农场,特种设备数量少,但分布散。
二、工作成绩
(一)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契机,在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日常检查中,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组织复查验收,严格杜绝特种设备“带病作业”。
(二)加大对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宣传力度,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并将新的法律法规印制成册,分发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即将到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前通 1
知,并及时联系检验所进行检验。
(三)认真开展锅炉节能减排工作,对全县10台在用锅炉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各锅炉使用单位的锅炉除乐中胶合板厂使用的0.3吨小型锅炉无配备水处理设备外,其余锅炉均配有离子交换器等水处理设备,但都没有对水质进行监测。我局安全监察人员已责令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不符合项。
(四)认真按“质量和安全年”的要求,做好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提高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对1家操作人员无证作业的电梯使用单位进行了处罚,使其受到了安全意识教育。目前,全县特种设备安全运转,全年事故率为零。
三、存在问题分析
存在以上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电梯、压力管道和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对相应特种设备的安全等级和检验周期不明确,对到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没有按规定进行报检。
(二)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缺失。有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由于安装时间较早,负责人更换等原因,主要技术档案已遗失,给特种设备普查、确定其检定周期和安全等级增加难度。
(三)部分压力容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没有重视对操作及管理人员的培训。
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除加强对相关单位的监管,贯彻实施《条例》和相关
法规、规程和规定外,特种设备监督和使用单位严格遵守《乐东县特种设备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有关条款,落实相互责任,在2010年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将做到:
(一)改变以往认为锅炉危险性较大,重视锅炉监管,放松对其它特种设备监督的认识。加大对全县特种设备特别是电梯、压力管道、起重机械普查摸底,彻底掌握其安全状况,督促企业按规定做好定期检验、技术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持证上岗等工作。
(二)对在监督检查或定期检验中发现存在定全隐患的,责令使用单位及时整改,不整改到位不得使用。
(三)加强对电梯、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操作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其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四)积极同检验单位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对报检的特种设备,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
(五)逐步建立动态监管,全面、及时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5.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篇五
2009年,我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必须继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理论,以人为本,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深入地排查治理隐患,构建完善长效安全监管机制。
(二)工作目标
努力完成省、市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指标,力争无重特大事故发生,特种设备
安全监察、管理能力和全社会特种设备常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三)主要工作举措
1、深化安全责任制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考核内容,通过各级政府间的签订考核,将特种设备安全融入到政府的大安全工作之中,以进一步抓好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落实分解工作,形成广泛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二是要根据内部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要求,抓好抓细各项工作,力争全县无证生产查处率、重点监控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重大隐患整改率、较大以上事故结案率均达到100%。
2、深化动态监管体系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发挥安全监察、部门乡镇和企业安全管理员网络的整体优势,切实形成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消灭安全监察的死角盲区;二是要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尽快实现动态监管数据库,形成一个能反映真实面貌的信息数据库。
3、深化完善全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工作。一是细化、充实县级应急救援预案,设立专家组,组织应急救援抢险队伍。二是指导督促部门、乡镇、企业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三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县安委会和省市质监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在政府的指导下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县级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4、深化内部协调制度建设。在现有的部门、镇乡、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基础上,真正建立起监察机构、乡镇及企业之间的快速联动机制,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报告、及时处置解决的工作氛围。
5、深化监管方法的创新工作。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法,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创新监察手段,深入推行电子标签技术在电梯、气瓶安全监管上的应用成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实施“查、治、管、扶、建”五管齐下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有效性。“查”就是要采用拉网式检查方法,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设备逐一查清,不留死角。“治”就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制造、安装、修理特种设备等行为,取缔非法充装气瓶行为。“管”就是要严格准入许可,严格监督检验,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设备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使用行为,督促企业进行治理。“扶”就是要帮助企业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宣传优质安全的特种设备产品,宣传安全管理成效显著的企业。“建”就是要积极促进特种设备名牌产品、优秀锅炉房等的创建活动,营造争创安全、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
6、深化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培训教育工作。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万人培训工程,不断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一是要一如既往地做好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增强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理的意识和水平;二是要开展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提高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三是要组织好乡镇质监安全员的学习交流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强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四是要与教育、宣传部门配合,加大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常识的普及教育力度,从娃娃抓起,扩大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常识的普及面。
6.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篇六
一、加强学习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通过在乡、村两级党组织中开展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整个党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有了新的增强。
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省市纪委全会和县纪委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章和法律学习教育,筑牢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二是组织乡、村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学习县内外一些违法违纪案例,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对干部党员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弘扬正气,鞭挞邪恶;三是定期组织党委、各支部成员学习上级精神、典型经验,熟悉工作业务,把握工作方法;
二、建立规章制度,实行用制度管理干部
坚持以制度为基础,以监督为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干部,我们制定了《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干部职工考核制度》、《民情走访制度》、《便民服务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多个廉洁自律规章制度,有效规范了党员干部的行为。
三、深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我们根据以增加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为核心,以强化组织和群众监督为有效途径,以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从政行为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治本之策,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首先是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常抓不懈;其次是严肃领导干部收入申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对领导干部个人收入进行登记申报,做到了防微杜渐。认真组织开展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做到生活会有准备、有安排、有内容、有目的,班子成员畅所欲言,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保证了生活会的效果和质量。
四、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防范,主动了解全乡的有关情况,及时掌握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半年来,共接待来信来访10余起,接待来信来访60人次,解决了7起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积极做好信访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尤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查处力度;二是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并严格登记,由党政主要领导批示协办。三是实行归属包片领导负责制。尤其对重点信访案件由挂点领导共同接待和协查。
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把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和纠风工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创新行风评议和纠风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确保行风评议和纠风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对农民负担和各种涉农优惠政策等落实情况的监督。在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发放等工作中加强监督,真正使党的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三是加强对干部依法行政进行监督,切实推动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确保干部在解决纠纷,征收税费、计划生育工作中不伤害群众的感情。四是加大对村干部在兴办村公益事业,村所财务方面的监督力度。要求每村重大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公益性事业,重大项目建设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虽然我乡纪检监察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一是由于人员、精力、经验和经费的缺乏,以及纪检监察人员调整频繁,导致办案力量薄弱;二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7.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篇七
1 我国环境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 环境监察工作主要是以建立监察执法工作队伍为目的, 以不断地展开监察执法人员作风建设, 增强环保思想认识, 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对于环境监察工作而言, 执法人员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 严格、文明以及科学的进行执法, 要具备务实精神,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然而现阶段, 环境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执法工作尚未贯彻落实, 不到位、无作为现象依旧相当严重。部分监察队伍没有及时的检查和监督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视而不见, 对群众的意见不重视, 对地方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严重影响。另外, 监察执法人员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准确以及不清楚, 没有深入的认识以及全面的了解法律法, 对自身的权限认识不清, 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沟通交流严重缺乏, 对问题的移送程序认识不到位, 这一系列状况的存在导致监察人员对环境问题的反映不真实, 环境问题的合理解决存在很大障碍。
2 提高环境监察水平措施
2.1 明确环境监察的具体职责
现阶段, 我国国家总局明确定位了环境监察工作的职责, 即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污染源限期治理执行情况以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等进行严密的监督和定期的检查, 对污染事故以及污染纠纷进行深入调查以及适当处理, 严格依据法律对排污费进行征收管理, 严格处罚违反环保法规的不法行为。然而部分地区的环境监察职能尚未贯彻落实, 负责现场执法的环境监察部门应该不断的强化自身执法意识, 要具备全局观念, 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管理和收费, 要公平公正, 在执法上不能偏袒于污染者, 致使法律失去原有的效力和权威。排污费的征收以及处罚环境违法行为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展开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另一方面也能为节能减排、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而一旦现场执法标准不严格、不规范, 就是对环境落后观念和不法行为的纵容, 这就构成了执法人员的失职。为此, 监理人员应该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坚定不移的履行自身的职责。
2.2 严把环境监察观
在国家经济实现迅猛发展的形势下, 人们更加积极的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这就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 而这种问题并不是经济发展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为此, 应该不断地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空谈并不能缓解环境恶化程度和速度, 所以, 环境监察工作人员应该主动承担推进基层环境执法工作建设的责任, 以改变现有的环境执法局面, 变被动为主动, 使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强化。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基层环保部门也应该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不断地促进项目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 严格推进环境监察的落实, 以有效地避免新污染源的产生。
2.3 运用科技提升监测手段
通过对国内外实践的深入研究分析可知,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环保监察部门要积极的更新监测手段, 这不仅有利于为环保执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还能促进环境保护权威的树立。所以, 我国政府应该投入更大的力度进行科技研究, 不断的研发先进的创新技术, 除此以外, 还要立足于我国监察工作基本情况, 适当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监测经验。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地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 使环境监测站更加标准化和现代化, 从而更加精确以及科学的监测大气、土壤和水资源情况。另外, 还应通过环境监测中心的建立自动的监控重点企业排气以及排水情况, 科学的分析反馈数据, 从而促进环境监测主动性的提高。
3 结语
总之, 加强环境监察工作、提高环境监察水平应该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 不断地建立健全监察法规机制, 并且环境监察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知识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措施不断地提升大众环保意识, 同时监测单位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 加大广大群众对环境监督的参与度, 以促进环境监察执法效应的全面提升, 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要:近年来,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发展速度片面追求, 造成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且屡禁不止, 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出台虽然对环境污染问题有一定的遏制效果, 然而环境污染形势依旧堪忧, 给环境监察工作的落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阻碍。为此, 政府职能部门应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不断强化环境监察能力, 切实提高环境监察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环境污染压力, 全面保护社会生活环境。
关键词:环境监察,环保,执法,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徐钢兰.如何做好新时期环境监察工作[J].低碳世界, 2015 (18) :321-323.
[2]周璐.做好环境的监察工作, 提高环境的保护质量[J].科学中国人, 2014 (13) :183-185.
8.关于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思考 篇八
关键词:效能监察;廉洁从业;廉洁效益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92-02
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运用系统观点、方法和理论,研究、分析、发现企业在通过查问题、堵漏洞、提建议、促整改等来实现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通过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监督检查。
一、充分认识企业效能监察的特点及作用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抓住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弱点,查找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协助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行政监察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的专门监督形式,实施主体只能是企业内部纪检监察人员或者代行监察职能的其他人员。二是企业效能监察的对象是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外具有经营管理职权的人员。三是企业效能监察是对企业事权执行过程管理的一种再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时限性的认证,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企业效能监察具有以下四种作用:一是预防作用。通过效能监察督促企业建立行为规范,明确企业管理规则、程序、依据、责任和时限等,使企业各项工作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二是监督作用。通过开展效能监察,会促使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企业日常经营行为,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三是促进作用。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四是保证作用。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秩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正视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效能监察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认为企业根本属性是营利性,效能监察工作开展会影响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干涉相关业务部门的正常履行职责,严重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的企业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忽视了效能监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保障作用。
2.对效能监察的方法和途径把握不准。部分企业不能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在对效能监察项目立项时,没有经过充分调研,针对性不强,方案的操作性不强,形式和方法较为单一。部分单位在效能监察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不深,问题查找不准,所提监察建议不实,对发现的案件线索不敏感、没有深入调查,惩治力度不够。部分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效能监察工作不注重过程管理;只注重就事论事,不注重效果评估,缺乏工作主动性、前瞻性,预防性,使效能监察工作流于形式。
3.对效能监察的机制建立不完善。企业效能监察没有国家统一的法律规定,相比廉政监察工作,存在制度不够健全、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加之企业内部制定的效能监察办法及其措施尚不配套完善,操作难度较大,这些都制约着效能监察综合作用的发挥。
4.对效能监察优秀项目的评价奖惩机制不规范。有的企业没有建立效能监察项目的评价奖惩机制。有的企业对优秀效能监察项目评定标准、奖惩标准未能进行仔细研究。有的企业还没有把效能监察工作成效纳入企业年终考核范围,使效能监察工作得不到管理层关注。
5.对承担效能监察组织协调工作职责的纪检监察机构设置不到位、人员配置严重不足。部分企业至今没有按照中央规定成立独立的纪检监察机构、纪检监察人员严重缺编,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再加上纪检监察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综合管理能力,与效能监察工作领域日益拓宽、涉及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广新形势不相适应。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应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力,尽快加以解决。
三、关于提升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一是重视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配强配齐满足工作需要的纪检监察人员。二是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效能监察成果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同感,达到主动配合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三是通过举办效能监察知识培训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力度。四是通过专题业务培训,提高效能监察人员的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
2.建立健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领导体制。一是企业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成立以行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为成员的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效能监察工作日常组织协调。二是制定出台企业效能监察制度体系,明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目的、原则、机构人员、对象、工作方法等,促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制定企业效能监察优秀项目申报评审办法,规范企业效能监察优秀项目评审原则、评审指标、申报条件、表彰奖励,发挥好效能监察优秀项目的规范、示范和激励作用。
3.抓好选题立项,坚持“四个结合”。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升经济效益是企业效能监察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开展立项工作时要进行调查摸底,写出调研报告,提出立项建议。一是把效能监察与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通过效能监察工作,着力发现企业管理漏洞,完善企业相应的规章制度。二是把效能监察与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相结合。根据效能监察工作中发现的廉政问题,将其列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明确防控主体,从而降低企业员工廉洁从业风险。三是把效能监察与企业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相结合。企业要围绕生产经营管理“重点”和关键环节中存在的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难点”开展效能监察。围绕员工关心的“热点”开展效能监察。如采购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企业应对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的计划申请、审批、采购、验收等重要环节,加强管理与监控,注重把效能监察工作渗透到物资采购管理的全过程。四是把效能监察与查办案件相结合。企业纪检监察人员要根据效能监察工作中发现各类违法违纪线索,按照规定,立案严肃查处,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不流失。
4.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效能监察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围绕企业管理中的重点部位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从事后查处事中制止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廉政效益、社会效益。二是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性。效能监察实施方案要做到项目内容具体、工作职责明确、方法切实可行、实施步骤合理,操作程序规范。三是注重效能监察工作“预防性”。要结合企业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全员廉洁从业教育,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廉洁自律氛围,提升效能监察工作的软实力。四是注重效能监察工作的连续性。效能监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监督过程,要边清查边整改,堵防结合,扩大成果。针对效能监察工作中发现到企业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及时向被监察单位发出《效能监察建议书》,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和处理。纪检监察部门要经常深入被监察单位,主动督促被监察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加大对整改效果跟踪检查力度,总结经验,把效能监察逐步引向深入,使效能监察工作善始善终,确保达到预期目标。五是严把责任追究关。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效能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即存在问题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没有整改措施、没有完善管理制度不放过;违规违纪人员和相关责任人没有受到责任追究不放过;违规违纪的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六是认真做好效能监察项目总结工作。总结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效、具体做法、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使效能监察成果真正成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强大动力。七是要把效能监察的最终成果固化到企业制度上,落实到企业管理中,通过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通过开展一个效能监察项目,完善一个领域的管理,坚决防止企业同样的效能监察项目年年开展、同样的问题年年存在的情况。八是适时收集资料,立卷归档。效能监察资料主要资料包括《效能监察立项报告单》、《实施方案》、《效能监察通知书》、《效能监察建议书》、《效能监察决定书》、执行《效能监察建议书》的整改报告、会议记录、检查记录、效能监察成果评审资料及获奖证书、工作总结及其他相关资料。九是要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理论研究,努力探索效能监察融入企业管理的工作机制和有效方法。
总之,深入开展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的具体体现和有效途径,是企业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效能、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保证政令畅通的有效手段。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形式,建立一个完善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效能监察领导体系、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运行机制,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科学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占书.效能监察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2]《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沿革》鳊写组[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闫宏勋.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
[4]郝贵诚.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应把握四个关系[J].中国监察,2010,(6).
[5]窦明初.国有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0,(4).
9.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 篇九
材 料 汇 编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年3月
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总结
我局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在省局的指导下,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十一五”规划》,围绕省市安全责任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力争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扎实开展特种设备百日督查,全面深入排查治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隐患治理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严查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全年未发生因特种设备引发的伤亡事故。全年气瓶充装单位现场监察率100%(考核指标100%),锅炉房现场监察率54%(考核指标50%),使用单位锅炉定检率100%(考核指标100%),压力容器定检率98.2%(考核指标95%),电梯定检率100%(考核指标100%),起重机械定检率100%(考核指标95%),厂内机动车辆定检率100%(考核指标85%),立案查处特种设备案件4起,罚没款1.6万元。现将本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按照《2008福建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订出全年工作计划,明确安全监察岗位分工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监察法律法规,分解并逐项落实各项责任工作。
1、将安全责任目标进行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
为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三方责任,年初我局组织对2007年签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93家单位进行了专项考核检查,检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20多家单位进行了分批约谈,责成其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要求达到相应行政许可要求。组织召开了2008年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现场与三个质监分局、两个检测检验机构及特种设备(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气体充装100家单位(综合类5家,机电类66家,承压类29家)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完成了检查考核,并完成考核不合格和基本合格的22
家单位的约谈,对10家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书面开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将上报发证机构处理。
各质监分局建立了乡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联络员制度,聘请了特种设备协管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协管员在简易载货升降机普查整治回头看和非煤矿山桅杆起重机普查整治回头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局建立了厦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台并每人配备一台电脑,确保平台应用及时、规范,力求平台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国家局和省局特种设备会议精神以及省局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的要求,我局认真制定了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要点,对全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认真核对和整理在用特种设备数据库,定出了全年特种设备的检验任务数(锅炉内部检验714台,外部检验742台,压力容器3261台,电梯10477台,起重机械1992台,厂内机动车辆2850台),向检验单位下达了全年的特种设备检验计划,确保特种设备定检率(锅炉100%,压力容器95%,电梯100%,起重机械95%,厂内机动车辆85%)的完成。
(二)严格依法行政,认真作好行政许可工作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特种设备的行政许可项目,我局制定了完善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全年共发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6024台(其中锅炉111台,压力容器1643台,电梯2891台,起重机械970台,场内机动车辆399台,大型游乐设施10台)。为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我局积极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做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取证工作,全年共新发和换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4573人次(其中特种设备管理209人次,锅炉作业人员495人次,锅炉水处理人员25人,压力容器作业人员450人次,压力管道作业人员32人次,电梯作业人员612人次,起重机械作业人员1938人次,场内机动车辆作业人员765人次,承压类特种设备焊接人员47人次)。
在实际工作中,我局始终把廉政效能建设放在第一位,积极征求监察、效能办的意见,修改并完善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程序,积极主动的查找存在的问题并逐项落实;对群众举报、市长专线转办件以及其他部门转来的有关特种设备的举报事项,我局都及时到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并及时处理并答复举报人,全年共接到群众举报79起,并已得到全部落实处理安全监察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三)强化现场安全监察,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
1、积极开展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检查工作。在两节、五.一、六.一、九.八、国庆期间,出动445人次对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宾馆酒店、医院、学校、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共214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了检查,检查各类特种设备1900多台(套),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对存在严重问题单位发出了监察指令15份,并积极抓好监察指令的使用单位按时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完毕,确保了节假日、两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我局积极做好特种设备的日常监察工作并充分发挥基层分局的作用,对存在设备拒检、超期未检及检验不合格设备的使用单位都及时安排分局实施现场监察,全年共出动1681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127家,使用单位827家(其中锅炉房现场安全监察416家),完成气瓶充装单位现场安全监察15家;对存在事故隐患的152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书面发出监察指令,责令对隐患设备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4家单位立案查处,罚没款1.6万元。全年未发生因特种设备引发的伤亡事故。
(四)积极参加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我市现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19名,每个分局至少有2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并配备了1名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安全监察岗位职责明确,机构负责人和安全监察人员都能熟悉掌握监察平台的应用。全年共有8名同志参加了国家局和省局组织的特种设备安全员轮训,通过轮训进一步提升了监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五)狠抓专项整治,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
1、开展医用病床电梯的专项整治。协调卫生部门,共同做好督查工作。对我市16家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43台超面积病床电梯开展现场督查行动,督促维保单位制定改造方案,并召开现场会,推广改造成功的方案,现已完成整改。
2、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对同安罗溪村16家石材加工企业使用的53台无资质单位生产的起重机械,督促使用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整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并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现场验收检验。
3、开展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压力管道元件和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办特„2008‟347号)以及省质监局的要求,组织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召开会议,传达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布臵我市压力管道专项整治工作,对管道元件的制造单位开展全面排查,以掌握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的情况,督促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按照规定及时取得制造许可证,现已完成6家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的自查。
4、开展非煤矿山桅杆起重机专项整治“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为巩固非
煤矿山桅杆起重机专项整治成果,七月份组织对全市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使用桅杆起重机进行安全检查,现场重新确认已检验合格桅杆起重机安装位臵,并在设备的明显位臵喷涂相应的编号。同时,加强安全使用桅杆起重机的宣传,非煤矿山业主主动提交《承诺书》:使用经整改、检验合格的桅杆起重机;已检验合格的设备移装,应按规定办理安装告知手续,并在移装后申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桅杆起重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章操作。检查过程共发现2家单位3台土制桅杆起重机拟投入使用,检查人员当即要求非煤矿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整改,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开展简易载货升降机专项整治“回头看”,防止土制升降机回潮。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实行不同处理方法的策略。对土制升降机整治较彻底的区域,通过执法人员日常巡查,社区人员的协助监督,对在用的土制升降机实行高压监管,一经发现,立即发出指令书,责令停止使用并限期整改;对使用单位变动频繁,土制升降机量大面广的区域,采取“同一告示,逐个击破”的方式,先向使用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并与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报告,期限届满后进行现场核实加执法。
6、开展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市局、分局和后溪镇政府联合,对两家冶金起重机使用单位现场督促,现一家单位4台桥式起重机已完成整改并通过省局验收,另一家吊运熔融金属的电动葫芦式起重机已经与有资质单位签单了改造合同,将按照国家局、省局的要求按期完成整改。
(六)围绕奥运安全,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
1、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转发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2008年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厦门市2008年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下发有关单位,全面、深入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各类事故隐患,以切实解决我市特种设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企业安全意识,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隐患治理长效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特种设备动态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2、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积极推进“隐患治理年”和“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奥运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及《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要求,经局党组讨论研究,决定自4月下旬起至7月底在全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特种设备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厦门市特种设备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及时组织召开了各质监分局、稽查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气瓶充装检验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特种设备百日督查专项行动部署会,对我市特种设备百日督查行动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3、在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期间,共出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1236人次,排查和督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713家,排查各类特种设备事故隐患307项,在我局的积极督促下,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在此期间,我局还拆除“土制”锅炉3台,查封拆毁“土制”起重机械17台,废旧锅炉压力容器13台。
(七)落实检验任务,全面完成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
为确保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检率,我局除积极督促使用单位主动申报检验外,还要求检验单位提前提醒使用单位申报检验,定期落实定期检验情况和进度,确保检验工作按计划进行。锅炉全年计划内部检验数714台,实际完成定检数578台(停用83台,报废拆除71台,延期检验数23台),定检率100%,外部检验742台,实际完成定检数623台(停用82台,报废拆除71台,延期检验44台),完成定检率100%;压力容器全年计划定检数3261台,实际完成检验数4121台(停用315台,报废拆除台数591台,延期检验数81台),平台预警数58台,完成定检率98.2%;电梯全年计划定检数10477台,实际完成定检数10360台(停用拆除台数 499台、延期检验数20台),完成定检率100%;起重机械全年计划定检数1992台,实际完成定检数2584台(停用拆除台数 311台、延期检验数4台),完成定检率100%;场(厂)内机动车辆全年计划定检数2850 台,实际完成定检数2548台(停用拆除台数291台、延期检验数11台),完成定检率100%;各类气瓶定期检验167341只,经检验报废销毁气瓶9438只,气瓶定检率≥75%。
(八)加强督促检查,落实检验单位技术把关的责任
1、检验单位监督管理
我局年初与检验单位签定了目标管理生产责任制,并定期召开例会,协调处所之间及检验机构内部的管理问题,指导检验单位按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并积极督促检验单位及时将检验信息录入或传入监察平台。
2、检验工作质量监督
根据平台预警情况,我局书面下发了定检任务,并对定检任务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确保检验记录完整,报告无差错,检验单位全年无检验事故和检验质量事故。
(九)抓好宣传培训,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
为纪念《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施行5周年,在《厦门晚报》开辟特种设备安全专版,详细地介绍了我市特种设备的总体情况和安全状况,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在安全月期间,广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并参加市安委会组织的安全月现场咨询活动,进一步扩大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宣传面,让全社会都来了解特种设备,关注特种设备安全。
为了切实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操作水平,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我局组织编写《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手册》免费赠送企业,并组织为100多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免费举办安全技术规范宣贯会,全年还举办了106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有4600多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得到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
(十)响应总局号召,积极参与地震灾区特种设备排险检验工作 为促进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生活,国家质检总局下达了7日内完成灾区特种设备限期排危抢险检验的命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积极响应总局号召,派出4名电梯检验人员,赴川开展电梯排危抢险检验任务。抢险救灾的五天里,这四位同志冒着余震的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发挥技术优势,做到科学救灾、务实救灾、严格把关,开展了超常规的检验检测工作,短短的数天,共完成了灾区600台电梯的质量检测和评估工作,为灾区电梯排险评估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我局坚持特种设备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特安处、检验所主要负责人和分局、稽查队具体负责特种设备的人员参加,重点传达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有关精神,介绍当月的工作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布臵下个月的重点工作。每季度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重点对本季度安全隐患情况和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它地区的典型特种设备案例,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坚持约谈制度,充分与企业沟通
坚持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约谈制度,对2007年责任制考核中存在问题的20多家单位进行了分批约谈,通过约谈,同企业认真沟通,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认识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确实难以整改的,督促企业主动退出或鼓励企业重组。通过约谈,厦门两家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电梯安装单位主动申请放弃已取得的电梯安装资质。
(三)气瓶信息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在气瓶专项普查整治的基础上,我局积极推行气瓶信息化管理,现我市六家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单位均实现了条码管理,严格执行了有关气瓶充装的法规、规范,杜绝和减少气瓶事故的发生,基本杜绝了充装非自有气瓶和过期气瓶的现象,解决了各种记录不完善的问题,提高了气瓶充装单位管理水平,实现了气瓶的动态管理、规范化管理。工业气体充装单位使用射频识别技术也在气瓶充装进行试点,该系统是通过对气瓶建立永久性的电子标签和钢印标识对应,实行一瓶一码,一瓶一档追溯管理,实现了气瓶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四)推行安装告知牌,规范安装单位现场管理
为规范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施工现场的管理,我局推行了安装现场悬挂告知牌的制度,在每一个特种设备施工现场,安装单位必须悬挂施工告知牌,告知牌上要明确当天的时施工单位的人员安排、施工环节、注意事项等内容,让检查人员对施工情况一目了然。为了规范施工告知牌,我局还督促特种设备协会统一订购了一批统一格式的施工告知牌供安装单位使用。
三、存在问题
1、行政人员编制滞后于我市特种设备的发展。随着我市特种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市民安全意识的增强,特种设备现场监察工作量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举报投诉数量也越来越多,但特种设备监察人员数量未相应增加,难以适应设备的快速增长。
2、有限的行政人员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特种设备数量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数量都在迅速增长,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数量大,时效性要求高,仅靠有限的行政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必须充分依托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工作。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安全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和小作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购进设备后不进行安全质量检测就投入使用,有的设备维修或检
验有效期届满不申请检验甚至拒绝检验,有的操作人员未经任何岗前培训,且这类单位分布广、流动性大,仅靠市、区两质监部门有限的几个人难以监管到位。
4、电梯的日常管理不规范带来使用环节投诉率居高不下。从市长热线和日常的电话投诉的情况来看,电梯使用的投诉率始终在高位徘徊。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一是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长,整机和部件逐渐老化,造成电梯困人故障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市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电梯就有1300多部,随着电梯的快速增长和旧电梯的日益增加,这类投诉将有增无减;二是住宅电梯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物业管理单位对电梯安全使用管理不规范,未配有足够的持证电梯管理人员,对电梯日常运行不管不问,以电梯维保公司每月两次的例行维保代替电梯的全部安全管理,以致引发电梯溜梯、关人、救援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业主或乘客的投诉。
四、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围绕预防和减少事故,加强安全监察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监察的有效性,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态势,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按照这一指导实现思想,2009年厦门市特种设备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基础工作 1、继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1)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市政府下达的责任指标,层层分解,继续与分局、检验机构及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气体充装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并对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检查。
(2)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三年行动”,加强特种设备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与重点监控单位签订责任制制度,并定期开展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重点监控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检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3)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修正案的宣贯实施,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积极宣传“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先进企业,坚决曝
光特种设备重大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法制意识。与教育部等部门合作,继续做好“六一”儿童节“为了孩子的安全快乐、为了明天”的特种设备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2、加快完善动态监管体系建设
(1)完善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加强乡镇(街道)兼职协管员的培训,明确其职责,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联络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掌握辖区特种设备动态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加快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配合“金质工程”,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地理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促进以安全监察平台为核心的安全监察、检验检测和相关企业之间多层次的信息联动机制的形成,努力实现检验数据与监察数据的实时交换。
3、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1)加强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臵能力。
(2)加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急预案建设,特别对重点监控设备要指导督促企业开展预案演练和完善内部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
4、推进安全评价体系建设
对重点监控设备实施层级管理,建立和完善重点监控措施,开展安全状况评价;对不同特种设备实行分类监管,开展电梯故障率统计分析,加强电梯安全管理。
5、提高检验机构整体素质
规范检验机构内部管理和检验行为,解决好检验机构检验人员、装备与所覆盖设备数量的匹配性问题,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检验人员业务素质,优化检验流程,确保检验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二)深入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整治
发挥监察、检验、稽查的协同效应,强化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综合整治。继续开展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等专项整治,按时完成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和吊运熔融金属的电动葫芦式起重机的整治工作。继续取缔土制锅炉、土压力容器,加强气瓶“两站”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载货升降机和非煤矿山用桅杆起重机专项整治“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加强对重点工程中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确保建成项目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和定期检验率100%。探索强化监管和治理隐患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的行为,力争不发生较大以
上事故。
(3)加强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
1、筹建锅炉能耗测试实验室,开展使用环节特种设备能效测试。
2、加强锅炉水质监督和锅内结垢情况的检验,提高锅炉水质合格率,实现节约能源;开展作业人员节能知识培训和锅炉水处理工作。
3、推进实施特种设备节能改造技术措施,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4、探索和推广大型起重机械节能技术改造。
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008年工作总结与2009年工作要点
福建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 孙贞坚
2009年3月4日
同志们:
2008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和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预防和减少事故这个目标,以“隐患治理年”和“基层基础建设年”的主题活动为契机,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根本措施,加强基础建设,开展专项整治,全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监督检验人员认真履职,较好地控制了责任事故,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局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任务,即: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一般事故2起,亡3人;完成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整治合格率达100%;对土制锅炉和压力容器,坚持采取“发现一台,取缔一台”的强硬措施,取缔率100%。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11月20日,全省注册在用的特种设备总数为146382台套(其中:锅炉11396台;压力容器49025台;医用氧舱71台;移动式压力容器400台;电梯38814台;起重机械37152台;客运索道6条;大型游乐设施291台套;场(厂)内机动车9227辆),另外,气瓶6007668只;压力管道4117.519千米。全省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人员仅182名,检验人员943名。
2008年,全省质监系统共出动检查人员21999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22000家(次),查出安全隐患10323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729份,行政处罚358.7万元。定期检验各类特种设备82622台,压力管道定检243.73千米。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责任目标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任务与责任,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通过召开会议和签订(下达)责任书,明确任务与责任。省及各设区市质监局分别召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和半年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梳理思路;在本系统内部层层签订或下达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量化任务。二是通过一系列工作机制,保障实现责任目标。将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各级质监局领导班子考核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的重要任务;各级质监局建立了党组或局务会研究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制度,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的重大问题;监察机构与检验机构建立了定期不定期沟通协调的机
制,及时分析形势,掌握进度,协调监察与检验工作;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考核细则和量化考核办法,有力地促进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扎实推进各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及时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订了全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明确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和考核要求等,要求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与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及非煤矿山土制起重机械整治扫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各级质监部门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扎实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截至2008年12月15日,共排查重大隐患1645项,整改率90.4%;一般隐患7070项,整改率96.0%,累计落实治理资金752多万元。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绝大部分已发现的隐患得到了治理。
二是开展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2007年8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通知的要求,我局下发通知明确隐患排查的范围,并编制了《福建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表》,要求各地将专项整治工作融入到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之中,一并研究,一并部署,一并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排查整治。2008年年初,省政府安委会将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列为质监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纳入考核,各级质监局高度重视,各级领导亲自深入现场调研、指导、听取意见、耐心说服,由于工作比较到位,促进了专项整治各项要求的落实。全省吊运融熔金属通用桥式起重机械使用单位107个,起重机械214台,其中验收合格137台,改为它用承诺不吊运融熔金属的53台,拆除、报废、查封、停用的24台。目前全省已完成此项整治任务,我局将进行跟踪问效。
三是坚决取缔土锅炉土容器。坚持“发现一台、取缔一台”的原则,今年全省共取缔土制锅炉31台,土制容器2台。
四是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及时制订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协调小组,明确督查形式、内容、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各设区市质监局和县级质监局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督查专项行动。按照行动的要求,各级质监局对安全生产进行督查,促进了特种设备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奥运会召开之前,全省各地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重点设备的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奥运会期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建立应急值班制度。
五是开展集中力量打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中非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处理特种设备非法生产行为66个,非法使用特种设备609台(套)。
(三)加大对重要时期和重点设备的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监察的社会效益。一是加强重要时期的安全监察工作。今年国家大事多,安全生产要求高。为做好重大节假日、奥运会等重要时期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我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布臵工作,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各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加强协同,认真对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并建立节日应急值班制度,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及时响应,妥善处臵。
二是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每年六月是安全生产宣传月,我局下发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2008年6月8日,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根据当地安监部门的统一组织安排,开展了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各设区市质监局制订了安全生产月宣传计划,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和特种设备应急演练等活动。现场接受市民的咨询,发放了宣传资料,介绍了应急常识等,受到现场群众的欢迎,扩大了特种设备的社会影响面。漳州市局还在本系统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是加强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的监督与服务。召开电站锅炉安全工作会议,明确电站锅炉定期检验计划和分工,重申确保电站锅炉登记、定检和持证率三个百分百的各项措施,持续加强电站锅炉的安全监管。分管领导和特安处有关同志多次深入到在建的省级重点项目进行调研,现场协调指导省特检院在检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具体问题。省特检院在现场监督检验中发现的进口设备焊缝裂纹等缺陷问题后,我局及时向省政府重点办等相关部门报告,在省政府及重点办的重视与协调下,有关方面配合我局履职,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泉州市质监局为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和时效性,针对福建石油联合公司特种设备量大的特点,服务到一线,在该公司派驻特种设备登记处。莆田市局会同市重点办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特种设备及计量器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联合开展检查。检查了26个项目的施工工地共计53台特种设备,对其中2家3台违规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立案查处,将上述特种设备纳入管理,保证了该市重点工程施工工地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本着实事求是,集中精力保重点的原则,制订了《福建省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加大对设备危险性大、问题影响面广、管理水平低的使用单位的监察力度和频度。
(四)坚持源头抓质量安全,严格把好入门关和持续条件关。
一方面,严格资质许可。今年新增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98家,我局都能够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进行受理、审批和发证;鉴定评审机构严格条件审查,把好进入关口。另一方面,加强证后监督抽查,今年共组织对39家特种设备生产企
业进行证后监督抽查,并进行了通报,责令3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限期整改资源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
(五)不断完善措施办法,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是调整应急预案和应急处臵技术指南。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对特种设备应急处臵预案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调整了相关人员和内容。二是增加电梯困人的求援措施。按照省局领导的要求,在去年福州开展乘客电梯手机信号覆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手机信号覆盖乘客电梯工作。目前,全省乘客电梯轿厢手机信号覆盖率目前已达到83.6%。三是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福州、莆田等地开展了电梯困人应急处臵与救援演练;泉州开展了仙公山客运索道应急处臵演练;南平、三明、厦门开展了液化气储罐泄漏应急处臵演练;漳州市局在东山县组织氨气泄漏应急处臵演练。四是妥善处臵险情。龙岩市质监局于2008年5月28日积极参与并成功处臵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险情。五是紧急支援灾区。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局积极响应国家质检总局的号召和指派,迅速组织了两批特种设备服务队前往震区参加电梯安全检验,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上级的表彰。并在实战中锻炼了灾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能力。六是加强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建设。为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规范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工作,我局正筹建成立“福建省特种设备事故预防与调查中心”。2008年12月25日,省质监局召集特种设备应急联动部门联席会议,与联动部门交换信息,征求他们对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见和建议,为应急联动做好准备。
(六)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能力。
一是建立乡镇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我局研究决定,在乡(镇、街道)正式聘请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协管员,延伸触角,加强动态监管,我局从专项经费中拿出一百多万元,对安全协管员进行补贴和奖励。编印了《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工作手册》,对安全协管员师资进行了培训,2008年6月底,安全协管员完成培训后持证上岗,建立了1113名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
二是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进行培训。全年共举办三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培训,分别利用两周时间,对全省163名持证安全监察员和63名取证人员进行了培训,基层安全监察员开阔了视野,交流了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是对国家金质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测试和完善研讨,目前该版软件正在进行测评改进。
四是提高行政许可办事效率。省效能办等部门组织开发了省直部门行政许可网上办理软件系统,对行政许可办理进行各个环节的时限控制,并建立了一个窗
口进出的新的工作机制,对机关工作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项目(省局审批发证部分)已经实现网上许可流程,自觉接受效能考核部门的监督。
五是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行为。省局转发了国家局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并利用安全监察员培训的机会,对执行规则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宣贯,编印了《检验机构重大问题告知表》、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原始记录本》、《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表》等相关的检查表格,进一步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活动。
三、几点体会
(一)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保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核心问题。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这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核心,是内因。政府及其监管部门不能也无法代替,所有的外部力量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政府及其监管部门,或通过警示教育,促进企业自觉落实;或通过强制的行政措施,迫使企业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最近,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就是为了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这个举措,抓住了要害,质监部门将以此为契机,积极作为,力争通过三年行动,切实提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政府重视与关心,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李川副省长先后对重点项目中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发现的问题和液化石油气倒瓶的区域性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有力地推动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去年,非煤矿山土制起重机械专项整治过程得到了国土、安监部门的配合支持。今年,莆田市质监局在相关部门配合支持下,解决了一批单靠本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桅杆吊起重机械检验合格作为国土部门审办《采矿许可证》和安监部门年审《生产许可证》的前臵条件;龙岩市质监局得到交警部门的支持,将移动特种设备的检验合格证作为机动车辆年审的前臵条件。福州市质监局先后查处了9家气瓶充装单位的违规充装行为,并会同公安部门查处非法倒瓶充装窝点6个,扣押大小钢瓶197只,液化石油气4.52吨。多年来,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对我局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给予宝贵的支持与配合,为我局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等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请示与报告,继续赢得重视与支持。
(三)依托科技进步和信息处理技术,是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效率的必然选择。
特种设备量大面广,涉及各行各业,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设备量将更大,使用更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面临着工作量大而人手少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要增加机构与编制,提高队伍的素质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向科技要力量,向信息化要效率。依托科技进步和信息处理技术,助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这是必然的趋势,要认准方向,加速前进。
(四)加强队伍和制度建设,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永恒话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离不开人,随着设备增多,还需要大量的安全监察与检验检测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检测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保证这两支队伍的自身安全为前提,迅速提高队伍素质能力,才能适应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需要。多年以来,我们坚持“一岗双责”,管好业务的同时,带好队伍,做到逢会必讲队伍安全,将行风效能建设融入到业务工作之中,一并布臵,一并研究,一并检查。激励支持监察员和检验员参加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培训和在职学习,开展立足本职的岗位练兵活动,举办培训班,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队伍的素质。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工作规范化,既是确保队伍安全的要求,也是提高工作绩效、提升业务水平的要求。这些基础性建设,我们要持之以恒抓提高。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特种设备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监管力量受到体制编制的约束,不增反减,因为基层局的安全监察员还要兼顾其它的质监工作,参加其它专项整治活动。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安全责任大,外部问责严厉,责任界定不清,造成一线安全监察员有畏难情绪,基层局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投入精力不足。
二是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还有差距。有宣传上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原因。
三是动态监管体系建设中,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保障特种设备及其相关信息得到及时更新;乡(镇、街道)安全协管员队伍虽然建立起来,但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还有待探索。
五、2009年的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积极宣传贯彻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为契机,强化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动态监管和重点监察,开展专项整治,提高工作有效性。省政府安办下达我局的刚性指标是:特种设备亡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较大事故不超过1起,不得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完成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专项整治任务;对发现的土制锅炉、压力容器的整治率达100%。要通过努力,杜绝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态势。
(一)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1、继续实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法定检验检测目标责任制。在本系统内部分级签订责任书,实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法定检验责任目标考核;以《福建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考核细则》为牵引,促进安全监察与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设区市局和县局第一把手作为本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省特检院及分院第一把手作为技术机构履行技术支撑职责、实现监督检验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党组研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重大事项的制度和监察与检验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关于明确2009年全省特种设备法定检验检测责任的函》,各检验检测机构要认真履职,加强自身建设,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确实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行业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构和自检机构要加强对本行业责任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定期检验,加强与当地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和沟通配合。行业安全监察员作为协管员,在履职过程中,发现行业之外使用单位存在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行为时,应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2、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要以省政府开展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强宣传,促进自觉,一是加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和法定义务的宣传告知。在质监部门的办证大厅发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责任和法定义务告知书》,凡新登记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进行告知,对尚未告知的使用单位,通过检查、检验进行告知,通过多渠道多措施提高安全责任和法定义务的告知率。二是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各地分类培育扶植特种设备生产使用规范化样板单位,并组织规范化管理的推广。通过监督检查和推广先进经验,督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对没有认真落实安全责任、事故隐患严重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查处。三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贯彻落实《福建省特种设
备重点监控单位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落实监管责任,设区市局要与重点监控单位签订责任制,并进行目标考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落实设备注册率、定检率、重点监控单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建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信用档案,将管理水平低、违法违规问题屡教不改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对黑名单企业要采取强制行政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与频度,必要时予以曝光。四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以12365和安监部门的举报网络(手机短信:10657300199,电话:968199)为平台,及时督促企业整改隐患,严厉打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中的非法和违法行为。五是借鉴泉州市局积极争取有利政策的做法,探索形成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机制。
3、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责任制考核之中,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特种设备安全重大情况,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重大问题,构建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二)认真治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
4、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综合整治的办法,发挥监察、检验、稽查在隐患整治中的协同效应,提高隐患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根据国家局的安排,开展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专项整治。对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督促“电动葫芦”问题整改。
6、继续严厉打击土制锅炉和压力容器,发现一台,取缔一台。
7、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要时期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8、加强对重点工程中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各地要积极与当地重点工程管理部门沟通,主动提前介入,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指导,确保重点工程在建项目中不留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建成项目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和定期检验率达到100%.(三)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基础工作。
9、加强组织建设和物质保障。省局拟培训两批管理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各设区市局应当根据本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的持证安全监察员(其中:县局应配备2名);建立安全监察协管员队伍并定期组织培训,县级局每年应定期召开一次以上安全协管员会议,分析、布臵、沟通本地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情况,确定工作责任目标,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发挥其作用。落实“一岗两责”,将作风、行风、效能建设融入到业务工作之中,抓好安全监察员和检验员的业务培训,支持他们参加脱产学习教育培训等,努力建设能力强、作风硬的廉洁队伍。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年初制订本安全监察专项经费的使用计划,各级局应保证安全监察经费用于安全监察,专款专用,配备必要的装备,逐步改善基层局和一线监察人员的工作条件。
10、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数据采集与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更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台基本数据库,完善监察平台的使用功能,实现检验数据与监察数据的实时交换。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实现政务信息公开。认真做好统计、事故报告等工作。
1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结合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等工作,深入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宣传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充分发挥各种新闻传媒的宣传教育作用。认真抓好“315”、“黄金周”、“六一”、“安全月”等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12、规范安全监察行为。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严格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行为,做好现场安全监察原始记录等相关文书、见证材料的保全,以备后查;按照《福建省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重点监控设备的监督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重点监控设备安全无事故。加强对现场鉴定评审的监督和证后监督;各地在现场监察中发现获证企业的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向发证机关提出处理建议,积极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企业依法生产。
13、监察机构与检验机构要齐心协力,和谐运作。检验机构要积极配合监察机构开展工作,弥补其人力不足,为其提供技术上的支撑;监察机构要热心支持检验机构的工作,主动过问并认真帮助解决检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监察机构与检验机构加强协作和沟通,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时整改并跟踪问效,对重大隐患和逾期不整改的问题,及时向监察机构提出建议;监察以后的情况,监察机构要及时督促检验或向检验机构传达相关信息。
(四)加强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按照新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加强事故调查处理相关人员培训;调整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充实特种设备应急处理专家库和社会救援装备信息库,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推动企业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加强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锅炉、压力管道、气瓶、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使用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的检查。严格按照规定报告和
调查处理事故,各地安全监察机构接到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主动组织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处理。省局拟组织一次特种设备应急演练;拟在特安处加挂“福建省特种设备事故预防与调查中心”牌子。
(五)积极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
按照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局关于高耗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履行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职责。
(六)抓源头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行政许可;要加强证后监督,探索有效措施保障获证生产单位的资源条件得到持续满足。
(七)开展场(厂)内机动专用车辆普查。从下半年开始,利用一年时间,对场(厂)内机动专用车辆(不含民用机场、“两工地”使用的)进行普查,夯实数据。
同志们,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节将举办大型庆祝活动,国务院将今年确定为“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的要求严格,我们任务繁重。我们要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省特安工作者,积极工作,勤奋履职,紧紧围绕预防和减少事故这个目标,按照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工作会议的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完成既定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建立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有效的动态监管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益,强化服务意识,融监管于服务,努力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为打造“服务质监、平安质监、实力质监、文明质监”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懈努力。
在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冯贵明 2009年3月4日
同志们:
刚才,泉州市政府领导、省安监局领导都作了讲话,对我们开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有很好强的指导性,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抓好落实。
2008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战线上的各位同仁认真履职,辛苦工作,围绕着预防和减少事故这个目标,以“隐患治理年”和“基层基础建设年”的主题活动为契机,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根本措施,加强基础建设,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和法定检验检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事故控制较好,没有突破省政府下达的亡人和事故控制指标;完成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任务;既定的责任指标基本完成。后面,孙处长要对2008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 2009年的工作进行明确并提出了要求。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谈谈对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印象
2008年,我们国家大事多,突发事也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严格,任务十分繁重。各设区市局领导班子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都很重视,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的工作都很努力,做了大量工作,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
一是争取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借力使劲、攻坚破难。泉州市局在当地政府开展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中,争取到了在《泉州市人民政府安委会关于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相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中写入“企事业单位如有使用特种设备,只要其中一种被评为C级或D级的,该企事业单位总体的安全等级就应定为C级或D级”这一条款。这一条款对于促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非常有利,因为安全生产等级评为C级或D级,该企业就要受到相应的约束。这也是今年工作会议放在泉州市召开的重要原因,下午我们将通过到现场考察,实地了解,有时间还可以请泉州市局领导详细介绍。泉州市局在开展锅炉节减排工作中,与经贸部门联合,召集全市重点锅炉耗能大户135家参加会议,推动锅炉使用企业节能减排。福州市局对仓山非法倒瓶充装经营液化气的区域性问题,专题向省局和市政府作了汇报,将情况抄告了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市建设局,并提请仓山区政府协调解决这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法经营问题,对此李川副省长还专门作了批示,联合公安部门对这一区域性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整治。莆田市局充分发挥联动协作机制的合力作
用,解决了一批仅靠职能部门单一力量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同市重点办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特种设备及计量器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联合开展检查。检查了37个项目施工工地69台特种设备,对4家6台违规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立案查处;会同市建设局和消防支队等单位对全市11家液化气充装单位进行联合安全检查;会同市建设局、安监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印发了《莆田市清理整顿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经常联合开展了对液化气充装站、经销点的监督抽查;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学校特种设备百日督查;与市监察局、安监局、城厢区安监局、消防、工商等部门联合对莆田市康华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检查,发现3台载货升降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发出监察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配合市安办组织的非煤矿山打非专项检查,共检查非煤矿山6家土制桅杆起重机3台,责令停止使用。宁德市局依托福鼎市政府开展压力管道元件和石材加工土制起重机的专项整治工作;与船舶协会联合召开会议,宣贯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要求。永定县局争取由县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协作处理了土楼景区观光车管理混乱问题,以政府名义出台非煤矿山土制起重机械长效监管机制。我们虽然是条管部门,但安全生产工作由各级政府负领导责任。特种设备量大面广,分布到各行各业,涉及到方方面面,监管难度大,离开政府,我们将寸步难行。因此,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我们一定要争取得到政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注重与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取得支持。
二是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促进工作落实的新办法新途径。大部分设区市局都推行了约谈制度,柔性行政,宣传法规,促进自觉,保障整改到位,这项制度要全面辅开。三明市局要求各县局树立3家管理示范企业,帮扶企业,以点带面,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泉州市局建立了《特种设备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漳州市局利用短信平台定期向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员或业主发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提醒短信,有一定的效果,各地可以借鉴。省特检院为福建省三钢集团的4个400立方米的氧气球罐进行了检验检测和安全评价,采用了声发射和磁记忆技术,实现了不开罐检验,在不影响企业的生产同时保证了检验质量。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源泉,永无止境。创新工作机制,应该是在不断深化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向科技、协作和信息化要战斗力,要效益。
三是强化了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泉州市局在福建联合石化派驻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办事处,服务到一线。宁德市局在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国家级景区和宁德大唐电站、宁德核电站等重点工程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安全管理及
作业人员培训服务工作中,受到企业的好评。大部分设区市局利用质监行政办事窗口发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定义务告知书》,厦门市局编印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手册》、省特检院编印了《电梯使用安全管理手册》等,免费赠送给使用单位,对于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提醒作用,这项工作,也要全面铺开。省特检院在在福建炼化一体化工程、福建大唐国际宁德电厂二期工程、福建液化天然气(LNG)总体项目、龙岩坑口电厂二期工程等重点工程中连续发现了大量安全隐患,全年共出动检验员6000多人次,发现重大安全隐患30余项,及时处理安全隐患10多起,有效地保障了重点工程安全建设,受到了业主的好评。尤其是在炼化一体化重点工程检测工作中发现40万吨/年聚丙烯装臵中从德国进口的冷凝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敢于跟特种设备制造先进国家叫板,维护了我们国家的荣誉,并且促使隐患得到整改。为企业服务,这是我们打造“服务质监”的根本要求,为企业把好安全关,就是对企业的最大服务。在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上,我们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服务。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既要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又要换位思考;在履职上,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体现监管;在态度上,要满腔热情,要人性化,体现服务。
四是隐患排查治理取得成效。去年是“隐患治理年”,各设区市局都按照省局的安排,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完成了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对非煤矿山土起机械专项整治成果进行跟踪。部分地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专项整治。如南平市局发现部分涂料企业存在将常压锅炉改为承压使用的问题后,组织对全市涂料行业进行排查,共查获取缔5台土制锅炉。福州市局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通过对福州绕城高速、平潭跨海大桥、可门电厂等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查处了江苏、上海、河南等外省单位在榕违规安装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行为,确保了重点工程的安全生产。福州市局针对近年来电梯增长快,加强了电梯维保的监督,对42台超期未检、“带病”运行和逾期未改的5个小区13部电梯依法进行了查封和曝光,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了电梯定检的开展。莆田市局印发了《安全板块成员单位重要工作联络规则》,进一步规范了检验中发现隐患的反馈、督促跟踪整改、回馈制度,形成了闭环,有效促进了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搞安全工作,必须追求扎实的作风。丁是丁,卯是卯,不能有半点含糊。发现了隐患,就是要一查到底,跟踪到整改效果,工作见证要保全,所采取的措施要到位,要能够形成闭环。否则,一旦问责,将经不起检查。
五是加强了队伍建设。去年,省局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的乡镇聘用安全协管员,省局拿出了近二百多万,说明省局重视基层建设,以安全协管员弥补基层局人员的不足。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南平市局要求基层安全监察员到企业检查的时候,尽可能带上当地安全协管员,既作现场指导,提出工作要求,又加强联系,部分县局还制订了考核细则,建立了月报表等制度,个别安全协管员发挥了提供信息的作用。省局举办了三期安全监察员培训,大部分在岗持证人员得到了轮训,一批安全监察员取到了证件,队伍得到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人、物、环境三大因素,但关键是人。从目前来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主要的,还是依靠人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和经验。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业务能力还是要摆上重要位臵,持之以恒抓下去。
六是加强了应急救援准备。去年,各设区市局基本上都组织了应急救援演练。漳州市局与东山县政府联合开展了液氨储罐应急处臵救援演练观摩。龙岩市局成功参与处臵了一起罐车撞车后的险情处臵。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局的号召与调遣,第一时间派出援川特种设备服务队,服务队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对震后的电梯安全进行检验,受到了国家局的表扬表彰。手机信号覆盖乘客电梯工程在全省推行以后,各地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86.3%, 比预计的进度要快得多。加强应急救援准备,这是我们在事故发生后减少事故规模甚至不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工作。平时,我们积极预防,尽最大努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持续有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臵。这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
七是保障重要时期特种设备安全。去年,在重要时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中,各地做了大量工作,在奥运会召开期间,我省没有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泉州市局在保障全国农运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上,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加强重要时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保障安全,防止事故,这是我们部门实现社会效益的职责所在。
去年的工作,亮点不少,印象深刻。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地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问题,比如:漳州市局和厦门市局开展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行动缓慢,受到省局的督办;省特检院个别检验员在两个机构持业、政和锅炉厂制造监检形同虚设;莆田市局瞒报一起一般事故;三明、南平、泉州超范围受理开工告知等,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该引起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国家质检总局
提出“质量和安全年”,省局提出“高起点基础提升年”,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对我国今年的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加剧,尤其是我省,外向经济比重较大,企业的困难比较多。这是大的背景。从今年5月1日起,国务院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开始施行,条例明确将场(厂)内机动专用车辆纳入《条例》监管范围,还新增了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以及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工作范围。从目前已知的形势背景来看,既有于我们工作有利的一面,比如:长期困挠我们的场车问题、事故调查处理问题,从法规层面已经予以解决;省政府安办开始重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正在采取措施促进其自觉落实。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新《条例》增加了工作范围,增大了工作难度,而目前监察力量不足,监察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等不利条件没有根本改善;现行的安全监察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法规标准还不能有效提供支撑等。因此,我们说,2009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团结奋斗,迎难而上,迎接挑战。
三、做好今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年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要做好今年的工作,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有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说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任务繁重、问责严厉就怨声载道,碌碌无为。俗话说得好,开心过是这样过,不过开心过也是这样过,为什么不开心过呢。既然在其位,就要谋其事,既然谋其事,就要认真对待,改变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满腔热情、充满自信地去适应新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就能够创造出新的业绩。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尤其要努力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特种设备安全不是监督出来,更不是检查出来的,最终是靠企业对人、物、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说,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无可替代。但是,目前的体制机制对企业不落实安全制度的行为约束不力、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低廉等因素决定着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不自觉,造成了安全生产领域中存在着“政府或部门着急而企业不急”的荒谬现象。去年,省政府在总结泉州市政府关于促进企事业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了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这是对安全生产规律上的进一步认识,把握住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这三年活动为契机,有力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将特种设备安全问题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盘子,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促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监察与检验机构要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监督检验两个机构都是代表政府在行使职责。监察与检验唇齿相依,骨肉相连,检验为监察提供技术支撑,监察为检验开道等等的说法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两个机构保持工作上密切协作协调的关系,对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沟通机制和平台,及时通报信息和问题,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听说有一个现象,有的分院很会“打太极拳”,发挥垂管的优势,把上报省院研究当作托辞,尔后不了了之。这是非常不好的,一定要注意克服。有什么问题,既然摆在桌面上,就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上报省院是可以的,省院是怎么决定的,要有回音。今年我们对类问题要有解决的机制,要坚决克服推诿扯风的风气。特安、特检都姓“特”,要培养特种部队那种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特安、特检都姓“特”,其实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少说两家话。
四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所多为有所少为。特种设备量大面广,遍布城市农村,而从事安全工作的监察和检验人员又非常有限,如果不讲究工作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顾此失彼。按照国家局的要求,今年我们将根据特种设备的本身安全参数、所处位臵以及使用单位的管理水平,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分级的监督管理,县、设区市局都要编制重点监控单位的名录,并且明确责任人,对这些单位监督检查的频次及检查内容也要予以明确。要把主要力量和精力放在危险性大影响面广的设备上,做到有所多为,有所少为,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重点监控单位的目录已经发布,请各级质监局按照去年下发的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五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希望今年我们切实拿出真招来。特安处和特检院都应该将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认真抓几年,抓出成效。自身建设就是基础建设,“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形象说明了自身建设是何等的重要。首先,要按照廉洁清政的要求,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其次,要提高业务能力。根据中远期的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如开展技术比武、跟班学习、出国监造人员英语培训等,不断补缺补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另外,要加强规范化和程序化,要按照《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规范现场监察行为。去年底,特安处在检查考核中发现不少安全监察员没有按要求启用《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原始记录本》,这是很不对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是国家局在认真吸取铁岭“418”事故问责的教训后采取的一项措施,在现场,你做了哪些事情,看了哪台设备,有无发现的问题?在问责的时候,光靠嘴巴说是不行的,要有相应的佐证,原始记录本就是为了补上这个缺。不怕
一万,只怕万一呀,同志们,设备这么多,难保不发生事故,发生了事故,就要追查责任,这是目前的一个程序性机制,大家平常工作很辛苦,如果图一时省事而受到追究,会遗憾终生的。
继承创新 科学监管
努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陈钢
(2009年2月25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动员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继承创新、科学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新条例,全力投入到“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水平,努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总局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2月13日,总局刘平均副局长专门听取会议准备情况的汇报,对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今天上午,刘平均副局长又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总局张纲总工程师对开好本次会议和进一步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也多次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并将在大会上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刘平均副局长和张纲总工程师的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回顾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而言,2008年也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前,在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战线的同志们,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积极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全力保障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扎实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有效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保安全、抓节能、促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
全系统把“平安奥运”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做好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总局把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指挥协调小组,两次召开全系统视频会议,总局局长办公会议两次听取专题汇报,总局领导先后12次深入一线实地检查指导工作。按照奥组委和总局的总体要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等6个奥运承办城市和辽宁、山东、河北等3省的质监部门以及中国特检院等检验机构,均成立了指挥协调机构,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精益求精地抓好各项工作。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三层保障区域,制定国家、省(市)、区(县)三级保障方案,落实使用、检验、监察三方安全责任,采取加严督查、加严检验、加严管理等“三加严”特别措施,对11468台奥运“核心区”和“缓冲区”特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检验检测、跟踪整改、试验验证。在保障实施期、比赛前夕、比赛期间三个阶段,总局对省(市)局、省(市)局对区(县)局开展层层督查,6个奥运城市质监部门开展互查,各地质监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设备不间断监督检查,制定重点监控设备、比赛场馆、开闭幕式等三个层次的应急预案,开展了全方位的应急演练,组织1427名维保人员场馆内24小时现场值守、44支应急救援队468名应急人员场馆外备勤待命、161名技术专家应急技术支持。比赛期间6个奥运城市共出动监察人员8285人次对4061家单位27613台(套)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采取加强对电梯的维修保养、对乘客的引导服务、对残奥会专用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等“三加强”特别措施满足残奥会的特殊需求。全国其他地区质监部门也都积极行动,认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督查,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环境。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实现了“核心区”无故障、“缓冲区”无事故、承办城市无较大事故、全国无重大影响事故的更高目标,为“平安奥运”作出了积极贡献。黑龙江借鉴奥运会保障工作经验,超前谋划,周密部署,正在认真进行大冬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
(二)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伟大斗争。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总局和各级质监部门紧急动员,慷慨出征,千里驰援,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去。地震发生后,总局连续发出4份文件,先后派出3个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开展特种设备受损情况排查、检验、修复工作。在得知四川省大量特种设备受损并直接影响数百万群众生活和数万伤员医疗救治的情况后,总局领导坚决、果断地作出决策,立即组织受损特种设备检验与修复的紧急大会战。在7天时间里,总局会同四川省质监局组织17个省(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及相关企业共计2882人,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余震不断、道路不畅等巨大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检验并组织修复了
20918台受损特种设备,排除数千起事故隐患,有效地避免了灾区特种设备次生事故的发生,帮助灾区410万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西藏区质监局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当雄地震灾区特种设备安全。在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面前,全国特种设备战线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互助精神,展现出“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英雄气概,表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经受住了特别的考验,做出了特别的贡献。总局特种设备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其他参战单位和人员获得了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
(三)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围绕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总局共组织5个督查组到12个省(市)进行重点督查,各省、市(地)、县(区)质监部门共组织督查组8725个、人员260204人次、投入资金51766.31万元,对263个市(地)、2389个县(区)、24855个乡(镇)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企业进行了督查。全国质监部门全年共排查隐患治理单位291499个,发现事故隐患225064项,已整改205208项,整改率91.18%,其中重大事故隐患35880项,已整改31450项,整改率87.65%,未整改的已经全部制定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共发现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特种设备61363起,已经立案查处54133起,占88.2%,其余的正在抓紧查处。福建、云南等地还建立起与安监、国土、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将起重机械、危化品槽罐车等整治检验合格作为办理生产许可、采矿许可、车辆安检等的前臵程序,青海建立了约请谈话和公告公示制度。浙江、江苏、辽宁、吉林、湖南、河南、河北、福建、内蒙等地积极开展压力管道元件整治。新疆集中开展了车用气瓶整治。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在特种设备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各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四)有效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按照《节约能源法》和总局新三定规定赋予的职责,印发了《关于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26个省制定了节能工作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并着重从完善立法、开展能效普查、实施节能工程等方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新修订的条例增加了节能监管的具体规定,完成《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审查工作,辽宁、山西、江苏等36个地方法规、标准相继颁布实施。辽宁全面
推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评价和节能改造示范工程,浙江、湖南、上海等地争取省政府支持,形成与经贸委、环保等多个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用能企业、质监部门、地方政府共投入节能改造和工作经费4.47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工业锅炉能效状况普查和“三个万”节能工程,完成了1000家锅炉制造企业的产品能效状况调查、100239台在用工业锅炉能效状况抽样普查、4003台在用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评价、9672台工业锅炉节能改造、106294台工业锅炉水处理达标、215560名司炉人员节能知识培训,淘汰低能效小锅炉7686台,建立840个节能工作试点示范,应用1361项次的节能新技术,探索出一批如系统改造、排污控制、余热利用、水处理达标、冷凝水回收、集中供热、热电联供、小锅炉淘汰、节能管理达标锅炉房评比等节能工作方法。
(五)继续完善安全监察工作基础。
全国质监部门在做好重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安全监察工作基础,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应急救援、安全评价等五个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4日签署第549号国务院令,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作出修改,确立了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职权,完善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范围,体现了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奠定了新基础、开拓了新领域、翻开了新篇章;《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相继出台,安全监察法制基础更加坚实。“金质工程”(一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系统已陆续开始试用,山东实现了监察检验数据的实时更新,上海完成103万个气瓶电子标签标识,福建全面推行手机信号覆盖乘客电梯,宁夏等地开展了对重点设备的监控试点,动态监管取得新进展。各地积极探索落实安全责任的新思路、新举措。总局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和管理优势,创新川气东送长输管道安全监察工作方式,有效实施安装监检;山西实行各级政府层层负责制,甘肃建立监察工作层级监管机制,贵州理顺与安监部门对起重机械监管职责,海南层层签订责任状,陕西开展创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示范县试点工作,广东、江苏、江西探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广西建立电梯维保工作质量扣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和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庆、山东等地积极探索与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力量合作的社会联动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南京、深圳、淄博等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考核试点应用取得明显效果,江苏、湖南等地将特种设备安全考核指标纳入对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安徽将设备划分ABCD四个类别试行分类监管。天津、浙江等加强考试基地建设,逐步
实现理论考试机考化、实际操作考试模拟化,湖北建立作业人员考试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浙江免费培训1.9万名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不断加强。通过这些改革创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年来,通过全系统共同努力,在设备数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全国特种设备事故率为0.74起/万台、死亡率为0.82人/万台,继续保持平稳下降态势;同时通过节能试点,实现节约标准煤1115万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成效突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奥运安保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全系统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贵州省锅检中心检验员薛永龙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抗震救灾的危急关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受灾地区特种设备监察检验机构临危不惧,奋力自救;全国2882人组成的特种设备技术服务队挺身而出,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打赢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安徽省特检院芜湖分院电梯检验师郭立克、59岁的上海市质监局副总工程师孙永安等同志强忍病痛,毅然奔赴并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特种设备相关企业同舟共济,无私援助;在保奥运安全中,北京等奥运承办城市及周边省市监察检验机构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紧盯死守、埋头苦干。在这里,我谨代表特种设备局,向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正好是1978年国家恢复在文革中被撤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0周年。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产生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法制初步完善。改革开放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制建设十分薄弱,全国仅有4个安全技术规范和几十个标准。现有国务院条例1部、规章11件、安全技术规范115个、相关标准1500余个和地方性法规规章10余个,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为安全监察工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法制基础。
二是队伍基本健全。197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主要设臵在省和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机构不到100个,仅有500人。目前,国家、省、市以及大多数县质监部门都设臵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共3011个;市以上质监部门全部设臵了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共359个;安全监察和检验人员共35687人,为安全
监察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三是机制不断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制从监察检验一体向监察、检验双轨制转变;工作格局从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为主向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依法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转变;监管环节从偏重生产环节向生产、使用环节并举转变;工作重心从注重事后调查处理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近几年来,还实施了“开门立法”、行政许可三分离改革,推行信息化动态监管,强化法定检验区域覆盖,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行为,安全监察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有效提升了监管能力。
四是科技明显增强。“七五”以来,我们在压力容器、工业管道和埋地燃气管道三个方面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研究成果的系统集成,攻克了12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90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攻关重大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2项,特别是形成了一支以中国特检院为龙头、老中青相结合、跨行业跨学科、近千人的特种设备安全科技攻关队伍。“十一五”期间,“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被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现了从课题到项目、从技术到技术管理并重、从承压类特种设备到特种设备全覆盖的转变,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30年的长足进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种设备事故率大幅度下降,为促进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30年来承压类特种设备万台事故起数下降了30多倍。总局成立以来,在设备总量增加了一倍多的情况下,万台设备事故起数连续稳中有降,绝对死亡人数有效控制在每年300人左右,并连续几年完成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从30年的情况看,特种设备事故基本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未发生全国性的事故灾难,其安全状况在全国安全生产领域处于较好水平,为促进我国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大幅度增加,装备制造能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30年来,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增加了5倍。目前我国八类设备的制造门类齐全,其中电站锅炉、大型压力容器、大型起重机械、电梯等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0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特种设备增长迅速,但特种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以特种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4.13%,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积累了具有借
鉴意义的做法和经验。”
回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3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有三点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一是要坚持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确立一项好的制度是事业发展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与吸收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建立了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7个环节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30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实践证明,安全监察机构被弱化或者撤销,事故都会随之大幅反弹,由专门机构对特种设备实施全过程安全监察是控制事故多发的有效举措。这一基本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安全基本规律,也与国际作法相接轨,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二是要坚持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30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总局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完善法制、健全体制、创新机制,开拓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实际,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三是要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思路。30年来特别是总局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在服务中监督,确保重大工程项目安全建设,确保重大活动安全进行,积极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努力促进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在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发挥特殊作用。这些举措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实践,是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志们,回顾总结30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的发展历程,就是要让我们牢记特种设备安全战线上的前辈们做出的历史贡献和功绩,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就是要充分肯定成绩和经验,正确面对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鼓舞再攀高峰的勇气和干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宝贵经验,做到有继承地创新和有创新地继承,继往开来,奋发进取,进一步提升科学监管水平,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虽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新挑战,面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以及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
一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下降
了30多倍,近几年来也保持了平稳下降态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是工业发达国家的4至6倍,差距比较明显,起重机械等领域事故多发的势头仍未得以根本扭转,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人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紧接着就是对安全的需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人们对安全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是监管力量不足与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特种设备数量大幅增加,近5年来平均年增17.5%,在职能上又赋予节能监管职责,而监察、检验机构编制未合理增加,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些发达地区人均监管设备达到三、四千台,不堪重负。基层队伍思想不够稳定,加上一些地方人员轮岗交流频繁,专业技术水平难以保证,跟不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三是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总体上看,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些作法仍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在部分工作职能定位上尚不够清晰,在某些方面存在监管过宽、过细、过度的问题,既有越位、错位又有不到位。由于这些工作定位上的偏差,客观上形成了“保姆式”的监管方法,使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削弱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动性,模糊了安全责任界限,淡化甚至替代了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导致监察、检验部门承担不合理无限责任的情况。“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这些关于职责定位上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是监管方式方法还欠科学,监管效能还有待增强。特种设备种类、品种较多,危险性、技术特点、失效机理、使用环境、企业管理基础、区域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适应特种设备特点和安全规律,按照不同设备、不同企业、不同地区进行分类监管的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监管方式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有欠缺。监管信息化建设仍显滞后,尚未实现特种设备全过程动态监管,监察与检验数据联动不够,对数据资料的分析挖掘不够,动态监管的效能未充分发挥。行政许可项目过多、级别过细、权力下放不够,既影响办证效率,又不利于发挥地方安全监察部门的积极性。
五是检验工作改革还需深化,资源配臵效率有待提高。几年来,通过实施检验机构联合重组,在促进检验资源优化配臵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国现行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体制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市场配臵检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有效竞争约束机制还未建立,改革发展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不足。法定检验范围偏大和项目过多;东部地区检验任务过重,西部地区检验任务不足;
一些地方检验工作量增加很快,系统内检验力量明显不足,发挥社会检验力量又不够,检验盲区死角依然存在;检验不足与检验过度的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检验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发挥企业能动作用、给予企业自主选择检验机构、参与检验工作的话语权不够,不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些监督检验和型式试验计费方式不够科学、收费标准不尽合理,收费与工作量不相匹配;一些检验机构忽视检验风险和责任,过度追求检验收入的高增长,已经严重影响了检验队伍的公益形象。
六是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安全投入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投入严重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大多数省及省以下质监部门尚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专项经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机构监察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高精尖的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较为缺乏,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较多,原始创新较少。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还缺乏专门的法律,现有法规规章层次不高、权威性不够,各相关方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不十分明确。战略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发展战略和安全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发展规划工作比较薄弱,对特种设备安全节能与宏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全与节能工作的定位、体制、机制、政策的研究还不透彻,尚未建立起全面、系统、科学的统计、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当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并部署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履行好安全监察职能,在切实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在促进节能降耗、装备制造业振兴、特种设备出口、安全性与经济性协调统一和服务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三农”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性和贡献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但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牢牢把握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鼓舞我们的干劲和士气。
第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确保
产品质量和安全”、“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遏制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涉及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和节能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产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国务院将09年作为质量和安全年,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大量涉及特种设备安全。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确立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制度。质检系统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将之作为三大安全之一来抓。各地方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这些都为我们抓好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供了强大动力。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大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则是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利益之一,要把特种设备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节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利用好对特种设备实施全过程安全监察的优势和丰富的管理与技术资源,有力地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降耗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也是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应当遵循的方法论,要统筹兼顾好继承与创新、当前与长远、借鉴国外经验与立足国情、监管模式统一性与特殊性和服务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第三,半个多世纪以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规律形成了较为深刻、系统的认识;建立了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察检验机构和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监察检验队伍;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技支撑体系,通过努力攻关取得了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总局成立以来,进行普查整治,严格市场准入,强化使用监管,开展专项整治,狠抓五个体系建设,推进立法、行政许可、现场监管、检验机构联合重组等体制机制改革,安全监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在此还
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任何困难与挑战面前,我们这支队伍总是能够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质检精神。这些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继承创新、科学监管,把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持续推向前进。
三、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国务院把今年确定为“质量和安全年”。新的一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着力完善法制、健全体制、创新机制,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抓手,以宣贯新条例为主线,继续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力争实现事故率控制在0.72起/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315人以下的安全控制目标和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以专项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深入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以进一步减少起重机械事故、力争遏制起重机械重大事故为主要目标,各地要在2008年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严格监督企业整改遗留的事故隐患,对区域性或整改难度较大的设备,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通过政府挂牌督办切实整改到位。以保障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起重机械安全为重点,联合安监部门,主动与交通、铁路、水利、电力等部门和重点项目业主单位加强联系,争取提早掌握信息、提前介入,充分发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深入开展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针对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情况,围绕今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排查,严格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准入条件,加快许可证转换,加强获证后的监督
抽查,严厉查处压力管道元件无证制造行为。抓紧制订《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积极开展制造监检试点工作并稳步推开。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压力管道元件的现场安全监察工作。
进一步规范作业人员考核管理。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建设标准,启动全国统一的特种设备培训教材编制工作,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考试基地,以锅炉、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操作人员为重点,推进作业人员理论考试机考化、实际操作考试模拟化,提高考试机构把关能力,提高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规范作业行为,预防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延长作业人员证书复审期限,简化复审程序和要求,切实提高复审有效性和降低作业人员行政许可成本。建立全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网上查询平台,加强对作业人员特别是异地作业的监督管理,打击无证、假证作业行为。加强对考试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监督抽查,对那些重收费、质量差、把关不严的考试机构,坚决予以整顿直至取消考试委托。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力度。认真总结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试点工作经验,准确把握以监督为核心的行政监察工作定位,界定好与企业、与检验的责任界限,合理调整现场监察的内容和方式,修改完善《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行)》,提高现场安全监察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新条例的宣贯实施,完善质监部门安全监察和执法稽查机构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特种设备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使用行为。
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宣传教育活动。以新条例宣贯为重点,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知识,积极宣传“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坚决曝光特种设备重大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法制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做好“3.15”、“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与教育部门合作,继续做好“六一”儿童节特种设备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好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二)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各地要充分利用对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监察的体制优势、管理与技术资源和现行有效的工作抓手,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领导和经贸、环保等有关部门支持,建立完善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服务优先,不再设立新的行政许可。提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框架,颁布实施总局规章《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管办法》,抓紧组织制定锅炉、换热压力
容器、电梯等产品能效标准和能效测试方法标准,修订相关技术规范,增加有关节能的内容和要求。贯彻节能法和条例规定,开展设计、制造、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的能效审查,公布一批能效测试机构,加快能效测试与评价技术能力建设,逐步开展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新产品与在用设备的能效测试,开展高效节能特种设备能效等级评定,力争与有关部门联合公布一批特种设备节能产品和淘汰产品目录,限制和淘汰能效超标的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抓住重点,开展以锅炉使用环节为重点的“四个五”节能工程,即组织开展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50%以上工业锅炉(4吨以上)水处理达标、5000名节能监管与能效测试人员节能知识培训、5项以上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力争实现节约1000万吨以上标准煤的目标,促进节约降耗和产品结构调整。
服务特种设备装备制造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国特种设备标准被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可,努力提高我国电梯、港口起重机、气瓶等优势领域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促进特种设备出口。加强对特种设备制造业的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研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政策措施,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炼油、乙烯、煤化工、天然气储运等石化装备自主化,引导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严格依据法规标准规定,加大对超过15年使用年限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强制报废力度,既保证安全,又促进扩大内需。推广应用风险评估、在线检测、科学评价等检验检测和完整性管理新技术,促进石化等大型成套装臵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化行政许可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许可成本。抓好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改革试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整检验方式,减少检验项目,提高检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倡导减免许可和检验检测收费,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扩内需的重大举措,继续做好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能源工程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协调好各方关系,发挥各方积极性和作用,有效实施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主动为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建设等项目提供服务,做好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法定检验、作业人员考核、现场安全监察等安全工作,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顺利实施。
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举措。加强农村调研,加大向企业向农村的宣传力度,积极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引导企业开发生产适应农业农村特点的特种
设备产品。严厉打击将报废气瓶修理翻新后销往农村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探索调整行政许可条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促进特种设备企业向农村转移。修改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倡导出台减免考核费等优惠措施,加强农民工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安全监察水平。
建立战略管理机制。组建战略研究制定的专门团队,积极发挥安全技术委员会和专家作用,建立战略制定、实施、修改完善的动态机制,形成用发展战略指导工作实践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开展国内外体制机制、法规标准比较研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特种设备安全节能与宏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开展安全理论、行业管理、综合改革、法规政策等软科学研究,增强监察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理论体系。充分应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科学确定事业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指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研究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战略纲要(2009-2020)》。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启动“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科技攻关计划研究。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标准战略制订。
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配合总局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设,结合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逐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研判机制、预警平台、快速处臵机制和安全巡视、明察暗访、举报奖励制度及安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认真总结特种设备事故的经验教训,针对违法违规制造使用特种设备行为,及时掌握违法违规线索和行业潜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风险研判、发出预警、快速应对和妥善处臵。
完善分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理论研究,综合考虑设备失效概率和事故后果,以重大风险防范为重点,注重差异性、提高针对性,研究构建不同设备、不同企业分类监管模式,积极探索不同地区的分类监管模式。抓紧制订分类监管分步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分类监管试点,推进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在大型石化装臵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开展客运索道等机电类特种设备以故障率为控制目标的监测与预防试点,逐步完善有关法规标准;要更加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分类监管,各地要大胆探索企业分类分级监管的措施方法,争取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方面尽快取得试点成果。
深化行政许可改革。调整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范围、许可分级,合并许可项目,合理设定项目上下覆盖范围,计划减少制造许可项目30%。下放许可权限,41
将省级审批总局发证的项目全部交由审批机关发证,将总局负责发证的行政许可项目的75%下放给省级实施。简化申请资料和换证评审简化许可程序,逐步实行网上申请,政务大厅受理,试行网上审批,提高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方便企业和降低取证成本。修改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将质保工程师、承压类设备制造单位的焊接责任工程师、设计人员纳入作业人员管理。加强证前证后监督,试行发证前公示制度,总局计划抽查200家获证企业,地方抽查本行政区域内15-25%的获证企业。总局和各省(市、区)要合理规划鉴定评审机构设臵,规范鉴定评审授权委托,完善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和注册制度,合理制订行政许可收费标准方案,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对鉴定评审工作的监督抽查,对工作质量不高、评审把关不严、工作作风不正的鉴定评审机构和人员进行惩戒直至行业禁入。
探索检验工作改革。面对新形势和检验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检验工作改革势在必行。但因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情况复杂,必须系统论证、科学设计、试点先行、稳妥推进。根据法定检验性质,从总体趋势上看,应当按照分类监管原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合理调整检验项目,逐步缩小法定检验范围,强化企业自检和委托检验,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检验力量作用,质检部门检验机构集中力量确保重点设备的检验。在压力管道检验检测等有条件的领域,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检验机构。做好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检中心的规划布局,继续推进检验机构联合重组规模化发展,积极探索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重组,优化检验资源配臵,发挥中国特检院的龙头作用,打造“中国特检”品牌。配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思路和进程,积极探索质检部门特检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检验机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内部活力,实现良性发展。
建立行业大科技工作机制。针对国家级检验机构有人才有课题但缺乏经费、地方检验机构有经费但缺乏人才和课题的情况,支持、指导中国特检院牵头整合国家、省和部分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机构的人才、项目和经费资源,搭建行业大科技的工作平台,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多出快出成果,培养更多人才特别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加速提升队伍素质与能力和技术与管理水平。在科技大平台下,积极探索建立各类有专业特色的检验检测技术科研基地,形成科技大平台的有力支撑,激励地方检验机构提高科研积极性和科技创新能力。
(四)继续推进五个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基础。
加快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法规标准体系研究,明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各自应当体现特种设备监管的哪些不同要求,进一步优化体系结构,理顺相互关系。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工作,年内开展调研,完成草案起草。配合法规司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宣贯实施工作,抓紧制定与新条例配套的事故调查处理、节能监管、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监察、特种设备使用监督管理等规章,补充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着手清理审查现有法规标准,着力查漏补缺,修订完善规章和规范目录,提出“废、改、立”计划,加快制定缺项、漏项的行政规章、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坚持开门立法,充分发挥安全技术委员会、行业组织和专家作用,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开展立法后评估,提高立法质量。各地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必要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
加快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责任主要包括企业、检验机构、监察机构和地方政府四方责任,其中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最重要、最关键,明确监察检验责任最迫切。总局将出台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指导性文件,指导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组织清理现行法规标准中有关安全监察、检验责任的不合理规定,抓紧修改完善,着力弥补缺位和纠正错位,合理缩小监管范围,突出监管重点,明确界定监察和检验机构的责任。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试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在有条件的领域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检验机构,体现权责一致;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浮动费率的激励作用和社会辅助管理功能;按照总局统一部署,积极探索特种设备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研究论证建设方案,探索建立生产、使用、检验检测、鉴定评审等机构及其人员的诚信规范和诚信等级评价指标,逐步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力争与行政许可、金融信贷、税收优惠、保险费率等事项紧密结合和整体推进;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同时,今后要深入研究监察检验工作定位,通过立法明确各方法律关系、责任界限和责任追究。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督促企业落实责任。
加快动态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支持各地建立和规范协管员队伍;按照总局统一部署,推进“金质工程”(一期)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和业务系统的应用,促进各地监察、检验软件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设备、机构、人员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制定《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颁布监察、检验数据规范标准。继续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建设进行量化考核,加快推进车用气瓶、危化品气瓶电子标签等信息化动态监管工作。在移动式压力容器
动态监管向制造环节延伸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扩大制造环节动态监管试点范围,逐步覆盖生产环节,最终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
加快应急反应体系建设。认真履行新条例赋予的事故调查处理职责,配合法规司抓紧出台总局规章《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规定》,建立质监牵头,安监、监察、检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制定事故调查处理导则,组织建立事故调查专家队伍,编写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反应培训教材,开展基层质监部门事故调查人员培训,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能力。明确质监部门在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工作的职责定位,理顺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专业救援力量、政府等的关系,完善并印发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总体框架下,尽快建立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推动企业自主救援能力建设以及与安全生产、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力量的合作联动。针对冰雪灾害、地震等经验教训,制定和完善有关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开展针对性应急反应演练。各地也都要加快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反应的工作制度和技术能力建设。
加快安全评价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监察绩效考核评价成果应用,在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面,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能,积极争取将特种设备安全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结合检验工作改革,推进法定检验工作定额试点,按工作定额考核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开展特种设备危险源评价与分级试点工作,指导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监察能力。
积极争取加大对基层的投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安全监察的投入,指导地方监察机构建立财政专项经费渠道,重点解决基层监察机构编制不够、经费不足、装备欠缺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总局专项经费中增加应急反应体系建设、节能监管、科技等方面的经费,配合计财司在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基层装备建设等方面的经费。
保持基层人员队伍稳定。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总局下发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干部交流的指导性文件,在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进行干部交流时,要充分考虑队伍的专业结构和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数量,保持队伍的基本稳定。
加强队伍的培训教育。积极协调人事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专业技术教育;争取在有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中增设一批博士后工作站;制
修订考核大纲、教材和题库,确定一批考试机构;加强对市县分管领导、各级安全监察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培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机制地加快人才培养,到2015年,争取全国安全监察、检验队伍中拥有1-2名院士,200名博士,2000名硕士,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到75%以上。
加强行风建设。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富有特色的安全节约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热情服务基层、企业和社会。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按照总局领导的要求,坚决制止乱收费、不作为和乱作为,树立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前期调研中,一些企业对检验收费方面意见较大,各地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严厉制止个别检验机构重收费轻质量甚至只收费不到位的现象,严厉制止超标准乱收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财政、物价部门,探索检验计费方式改革,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深化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经验交流,积极开拓与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合作交流,为我国特种设备产品出口和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中日工业锅炉节能技术交流与合作。配合国家标准委承办气瓶ISO/TC58年会。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点上,新的一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成绩,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坚定信心,奋发进取,科学监管,努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家质检总局张纲总工程师
在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请注意保存)
围绕总结过去,展望将来,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这样的体制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谈几点意见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坚定信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创立了全国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也创建了监察与检验这样双轨制度,这都是三十年的功劳。
(一)总局成立后的八年,这个目标更明确。昨天,平均同志在讲这八年的时候,他用到五个“最”。八年中,应该说是总局重视程度最高的时刻,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从来没有像今天,像这种时期,重视程度如此之高。第二,这个八年当中,社会关注度是最大的时期。第三,是改革成果最多的时期。第四,是发展最快的时期,第五,也是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所以如果说我们现在当前的形势如何,可以说是一种欣欣向荣。但是当前我们还得冷静的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发展的形势,事实上,陈刚等谈的内容都是非常客观的、非常准确的。就像我们这个安全监察工作的进展工作中,确实我们遇到一些可以说前多少年,没有遇到的困难,没有碰到的挑战。集中谈起来主要是这几件事:第一,就是我们的人员,严重的不足,有的同志跟我谈是留有情面的谈,说“我们很敬业,感到很充实,但确实很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工作不断的增加,任务不断的在增加。第二,就是问责通报强劲,有的同志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或是什么原因会被处分,担心受怕。第三,工作要求之高,不知所措。现在不仅仅是任务重,压力大,而且要求还很高。平均昨天讲,按要求监管没有盲区,措施没有漏洞,看看这个要求多高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队伍仍然要坚强,我们主流是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创新发展,这样一种良好的态势。但有的同志消极等待,更有甚者回避、逃避,离队伍而去。但是确实有这么一批同志,特别是年轻的同志,压力太大了。为什么我今天第一点要讲这个坚定信心阿。确实我们的队伍进行到这里,我们确实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面临的挑战,面临的压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形成更广泛的共识。我们应该坚定信心,把握规律,更好的发展。讲信心,我讲四句话,第一,就是我们所讲的这个事业是个永恒的事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既关系到安全生产,又关系到民生安全,46
伴随着人的生产生活,它贯穿始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壮大,特种设备与经济的生产生活联系度越来越高,它一定要有个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我们所从事的这项工作,我们不能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但至少它包括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人民生活的基础,关系度太大了。如果说对这个认识仍然还有个过程,那是我们宣传不够。昨天嘉琨同志在讲话的时候对我启发很大,他说安全生产工作要重新定义,过去旧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现在还应该从我们党,我们政府执政能力的角度,实际上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包括将来的节能计划,更能体现我们执政能力建设的能力。我们这8年特种设备的增长速度跟GDP一样,它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同步发展。2006年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有一个对特种设备说明,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以特种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行业的主营生产收入占GDP的64.13%,这些生产设备里产生的收入里没有特种设备,他不可能实现,比如,石化产业,没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实现不了;电力厂没有锅炉发不出电来;码头没有起重设备也无法运作等,包括第三产业。因此,大家有没有信心,首先就看它有没有关联,我们从事的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度非常紧密,而且越来越高。现在哪个行业缺特种设备,包括航天、军事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特种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他经常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
(二)我们的事业是在发展中前进,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条主要跟大家表达,事业的发展一定是要拓展的。有的同志说“安全发展已经受不了,还要搞节能发展”。一项工作、一项事业如果能立得住,他不仅关系跟国民经济的关联还在努力的过程,有为才有位,事业的发展很大的程度上在于它的作用,在于它的影响。我们历史上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出现过两例悲剧,一次在1958年,1955年成立,1958年撤;第二是文化大革命,1960年建,1966年撤,一直到1978年。所以陈刚总结了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里,这两例除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外,有重要的一条值得我们深思,就是锅炉压力容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如果一项事业的发展没有受到我们影响作用的,是很难发展的。所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产生影响。所以当时我们从劳动部到质监局时,真正这个局的前称是锅炉局。最早就是锅炉,压力容器。现在特种设备对这个领域是合理的,有理可循的,但却是存在缺陷,接过来后还需要完善,给基层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和压力,但是仅仅如此不够。安全生产有个怪圈,安全生产不出事故,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时间长就被遗忘,遗忘到一定程度很难再振作起来,机构人员编制包括其他,所以我们不能专门做负功,而应该做正功。我们不能制造事故,只能减少事故,在我们减少事故的同时,寻找新的突破点来做正功。重视宏
观研究,发展战略的研究,我们研究体制、机制、法制,我们寻找新的切入点,在不断地扩展中,找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大的影响力和发展力,现在已经实现了所以充满信心。
(三)目前我们这个事业已经初具规模,而且打下了必要的工作基础,发展态势总体上很好。首先我们有好的制度,就是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它并不是没有遇到挑战,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现在我们社会关注度很高,我们大体上有一个初步适应工作要求的工作机制。对我们这种体制、机制、法制,特种设备这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给予相对肯定的体系、不应该削弱的体系。现在的法制,在立法的过程中,凡是遇到体制上问题,包括特种设备条例的修订,难度是很高的,大家的分歧意见是存在的,但关键的问题是体制的肯定,否则怎能在六年内制定和修订呢。而且不仅对原有的肯定还对法的扩展也是肯定,能够发挥正常作用。
(四)坚持创新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完全有坚定信心,把这个事业可持续发展下去,这支队伍有很强的创造性、有很强的创新意思,而且我们较早地确立了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现在这个队伍,从上到下、从系统内外已经形成了创新的原动力。任何困惑、任何困难、那么大的压力,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创新。人总是要有一定的精神,人的信念能够支撑人、能够鼓舞人,只要你路走对了,方向把握对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可能解决的。
坚定我们信心、坚定我们信念,这个事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是有希望的,是永恒的。
二、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直接动力,一项事业发展史就是一个创新史,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事业。纵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有很多体会,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最和谐的一条就是坚持创新。1955年建锅炉安全监察总局,就是创新,开创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察工作的崭新的探索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两个“创”,我们创立了全国安全监察基本制度,创立了双密指令式的工作进展。从目前经过的8年,我们继续发展、继续创新。我们在工作方向上,贴近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合理地拓展;在工作机制上,我们积极推进审查批准监督许可改革和开门立法的创新;在提高安全监察的有效性上,我们积极探索包括动态监管体系在内的五大体制创建,在提升能力上,我们大力推动潜力机构的联合,走规模发展的创新,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力度,在工作方式上,我们探索分类监管的试点,实施分类监控的方法等等。所以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史。
安全监查发展的历程证明创新是职能得以发挥、价值得以体现、事业得以发展的源动力。
当前,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必然的,我们有三个大的矛盾,并不是能规避的。第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这个现状与日益提高的安全法等这些要求存在矛盾。这个阶段的特点生产力不发展,生产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粗放、法制不完善等,这阶段要求较高的安全发展水平和节约发展水平存在着矛盾。第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所形成的现状与我们的监管能力互相存在着矛盾。这个现状在特种设备上表现为:基数大、增速快、分布广、科技新,这种现状在目前,无论是人员数量、分布情况还是人员的素质,包括装备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都是问题。第三,这个矛盾是深层的矛盾,特种设备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多年来所形成的体制机制形成的矛盾。大家知道我们所说的这种可持续发展至少他的作用可持续、工作可持续,但现在的体制和机制是基于中国的国情,主要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矛盾源于两条:一,现在由计划经济已经发展到市场经济;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经济超越经济体制发展,既带来了正面效用,也带来了负面问题。当前的这个矛盾是体制机制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创新体制机制。
(一)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二,查找突出问题;三,创新体制机制;四,重视科学发展。第一句是基础,第二是前提,第三是核心,第四是合理化。当前研究创新是首当其冲的,围绕当前今后一定时期的突出矛盾,我们要进一步正视新情况,研究新课题,解决新问题,破解新难题。特种设备的出路在于创新。创新的三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确实推进管理理论创新。理论是基础,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所有理论的创新都是暂时性的,或者说这个创新会遇到战略上的障碍。四个问题: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存在的理论是什么?围绕国家运转的现状和发展如何来确立我们自己存在的价值,它不仅定性还是定量的。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从理论上来讲到底应该履行什么功能,它应该发挥什么功能,是管理功能、监督功能、指导协调功能、保障功能还是支持功能?3、它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每个国家特种设备发展的模式都不一样。4、该如何体现监管的功能?我们很多在创新,2个没有变,一个是全过程安全监查制度,另一个是双轨制。如何实现监管的功能,如果有战略眼光,我们将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分量、更加有力度推进事业的发展。
【监察局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煤矿安全监察2009年工作总结08-20
法规监察股2012年工作计划06-16
城建监察大队2011年工作实施计划09-06
乡镇2012年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08-04
乡2005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08-14
2023年环境监察大队工作计划06-12
2022年全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