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教学反思(共8篇)
1.九下教学反思 篇一
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接触圆锥,了解的圆锥的一些特性.在学习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节课后,我的反思如下:
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设计是围绕圆锥的侧面积来展开,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与教材地位, 根据我班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设计
一、将教学目标定为知道圆锥的母线高的概念及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对于本课中所出现的概念比较简单,不用多加说明.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圆锥的侧面积计算方法,所以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考虑到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一步骤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提出问题,给学生展示自己一些空间,让他们都动起来,从视觉上初步感知、回忆旧知---圆锥的概念和体积计算公式;第二步骤是由体积公式自然引入问题---圆锥的侧面积如何计算?对照图形,达到直观性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基于对我班的学生分析,为了尽量能让学生动起手来,在教学设计上动了点心思,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按照学案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思考,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对圆锥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应用训练,巩固新知:为了巩固新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对我们的中下水平的学生是很多帮助的.从课堂上看,完成一定的题目比较合适,而如果没有的话,这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题都会束手无策.在这一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发展,看他们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
(四)例题讲解: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堂都能有所收获,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以达到分层教学目标: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侧面积,掌握公式的基本运用;第二层次是问你还能求哪些量,这样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层次是公式的变式运用.使知识有序推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第一、复习旧知部分,只是空洞的复习了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可以考虑用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既复习了公式,还能检查公式应用的掌握情况;导入部分时废话多了,占时过多,造成后面学生思考和动手时间不足;
第二、在探求新知中,圆锥和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还是没有理解透彻,以至后来应用时有部分学生会把两条半径弄混淆;
第三、延伸与拓展学生动手时间不多,没能完整的解决这一问题.
2.九下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物理教学总结
二〇一八年六月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复习计划,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使今年的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给初三同学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的把教学工作搞好,坚持了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自始至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坚持收看新闻,翻阅报刊,关心教育改革动态,熟读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等丛书,猎涉国内外教育专家及有关人士的教学、教研、科研论文,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适应以新更旧的教育状况的需要,坚持以校为家,以教为乐,做到乐业、敬业、勤业,力争精业。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正确把握中考物理命题思路和方向,能有效的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命题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近三年的中考命题特点是:
1.突出基础性。
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6.注重学科渗透和综合。7.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
四、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稳步提升复习效果
初三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特别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学习和复习水平。
五、及时辅导,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当堂课或课后作业中的个别疑难问题,随时随地解决,不积压问题;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主动问耐心听,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的课外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外辅导中,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我优生差生同时辅导,难题易题都不放弃,另一方面我也针对考试要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要达到的不同高度进行针对性地辅导.辅导工作的时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我本人已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事实证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六、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学所要求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实验目的、本质,初步具备了物理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操作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此期书本所要求的实验,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七、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八、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3.九下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南沙初中初三数学教学案
教学内容: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
课
型:新授课
学生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的一些实例,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阅读新知识:
如图所示,斜坡AB和斜坡A1B1哪一个倾斜程度比较大?
显然,斜坡A1Bl的倾斜程度比较大,说明∠A′>∠A。
从图形可以看出,即tanAl>tanA。
(注:在修路、挖河、开渠和筑坝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
二、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如图,这是一张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的设计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坡度,记作i,即i=________。
注:坡度通常用1∶m的形式,如上图中的1:2的形式。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从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
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________。显然,坡度越大,坡角_______,坡面就越_____。
三、例题讲解。
问题
3、如图,水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迎水坡Bc的坡角为30°背水坡AD的坡度i(即tan)为1:1,坝顶宽Dc=2.5m,坝高4.5m。
求:(1)背水坡AD的坡角;(2)坝底宽AB的长。
拓展与延伸:如果在问题3中,为了提高堤坝的防洪抗洪能力,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加固坝堤,要求坝顶cD加宽0.5m,水坡AD的坡度改为i为1:,已知堤坝的总长度为5km,求完成该项工程所需的土方(精确到0.1)
四、练习:
.如图,一段路基的横断面是梯形,高为4.2米,上底的宽是12.51米,路基的坡面与地面的倾角分别是32°和28°,求路基下底的宽。
tan32°=0.6249
tan28°=0.5317
2.如图,一段河坝的断面为梯形ABcD,试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坡角α和坝底宽AD。
五、探究:
(09湖北荆州)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集热管AE与支架BF所在直线相交与水箱横截面⊙o的圆心o,⊙o的半径为0.2m,Ao与屋面AB的夹角为32°,与铅垂线oD的夹角为40°,BF⊥AB于B,oD⊥AD于D,AB=2m,求屋面AB的坡度和支架BF的长.六、小结
七、课堂作业(见作业纸58)
南沙初中初三数学课堂作业(58)
(命题,校对:王
猛)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09兰州)如图,在平地上种植树木时,要求株距
(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为4m.如果在坡度为0.75 的山坡上种树,也要求株距为4m,那么相邻两树间的 坡面距离为
()
A.5m
B.6m
c.7m
D.8m
2、(09衡阳)某人沿着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前进了10米,此时他与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为米,则这个破面的坡度为_________。
3、(09常德)如图,某人在D处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30o,向前走200米来到山脚A处,测得山坡Ac的坡度为i=1∶0.5,求山的高度(不计测角仪的高度,结果保留整数).
4、(09日照)如图,斜坡Ac的坡度(坡比)为1:,Ac=10米.坡顶有一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一条彩带AB相连,AB=14米.试求旗杆Bc的高度.
5、如图所示,山坡上有一棵与水平面垂直的大树,一场台风过后,大树被刮倾斜后折断倒在山坡上,树的顶部恰好接触到坡面.已知山坡的坡角,量得树干倾斜角,大树被折断部分和坡面所成的角.
(1)求的度数;(2)求这棵大树折断前的高度?
(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
课后探究:、(09浙江绍兴)京杭运河修建过程中,某村考虑到安全性,决定将运河边一河埠头的台阶进行改造.在如图的台阶横断面中,将坡面的坡角由减至.已知原坡面的长为6cm(所在地面为水平面)
(1)改造后的台阶坡面会缩短多少?(2)改造后的台阶高度会降低多少?
(精确到0.1m,参考数据:)
2、(09山西)有一水库大坝的横截面是梯形,为水库的水面,点在上,某课题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想测量水的深度,他们测得背水坡的长为12米,迎水坡上的长为2米,求水深.(精确到0.1米,)
3、(09江苏)如图,在航线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和B,点A到航线的距离为2km,点B位于点A北偏东60°方向且与A相距10km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B南偏西76°方向的c处,正沿该航线自西向东航行,5min后该轮船行至点A的正北方向的D处.
(1)求观测点B到航线的距离;
(2)求该轮船航行的速度(结果精确到0.1km/h).(参考数据:,,)
4.九下教学反思 篇四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你认为这可能吗?为什么?
2.学习目标
(1)探索运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物理中的实际问题.(2)能综合运用物理杠杆知识、电学知识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学习重、难点
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物理现象.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14例3.(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紧扣物理公式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4)自学参考提纲: ①什么是杠杆定律?
②教材例3第(2)问如何用不等关系来解决?
③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
④现在要求取消市场上使用杆秤的呼声越来越高.原因在于,一些不法商贩在卖货时将秤砣挖空或更换较小秤砣,使秤砣变轻,从而欺骗顾客.a.如图1,2所示,对于同一物体,哪个用了较轻的秤砣? b.在称同一物体时,秤砣到支点的距离y与所用秤砣质量x之间满足反比例关系;
c.当秤砣变轻时,称得的物体变重,这正好符合哪个函数的哪些性质?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会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并以此解决实际问题.②差异指导:指导学困生解题.(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
(1)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释物理现象.(2)练习:某乡镇要在生活垃圾存放区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这样必须把1200 m3的生活垃圾运走.①假如每天能运x m3,所需时间为y天,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若每辆拖拉机一天能运12 m3,则5辆这样的拖拉机要用多少天才能运完?
③在(2)的情况下,运了8天后,剩下的任务要在不超过6天的时间完成,那么至少需要增加多少辆这样的拖拉机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答案:①y1200120020(天);③(x>0);②yx1251200-12×5×8=720(m3),720÷6÷12-5=5(辆).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15例4.(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指导:紧扣电学公式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4)自学参考提纲:
①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瓦)、两端的电压U(伏)与用电器的电
U2U2阻R(欧姆)有这样的关系PR=U,也可写为P或R.输出功
RP2率P与电阻R成
反比例函数关系.②你有哪些求P的范围的方法?
③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
④某生态示范村种植基地计划用90~120亩的土地种植一批葡萄,原计划总产量要达到36万斤.a.列出原计划种植亩数y(亩)与平均每亩产量x(万斤)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y36(0.3≤x≤0.4).xb.为满足市场需求,现决定改良葡萄品种.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是原计划的1.5倍,总产量比原计划增加了9万斤,种植亩数减少了20亩,原计划和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各是多少万斤?
设原计划平均每亩产量是x万斤,则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是1.5x万斤,根据题意,得
364520,解得x=0.3,∴1.5x=0.45.x1.5x因此,原计划平均每亩产量为0.3万斤,改良后平均每亩产量为0.45万斤.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会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电学中相关量的关系.②差异指导:注意教材例4第(2)问的点拨.(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
(1)如何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一场暴雨过后,一洼地存雨水20米3,如果将雨水全部排完需t分钟,排水量为a米3/分,且排水时间为5~10分钟.①试写出t与a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a的取值范围; ②请画出函数图象;③根据图象回答:当排水量为3米3/分时,排水的时间需要多长? 答案:①t20(2≤a≤4); a②如图所示;
③20分钟
3三、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2)纸笔评价(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物理学中的杠杆问题和电学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能综合运用物理的杠杆知识或电学知识和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时的核心是紧扣物理公式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在这些实际应用中,备课时应注意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注意用函数观点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从而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一、基础巩固(70分)
1.(10分)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如图表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则用电阻R表示电流I的函数解析式为(A)A.I6632 B.I C.I D.I RRRR
2.(10分)已知力F对一个物体做的功是15焦,则力F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B)
3.(10分)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米)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米,则眼镜度数y与镜片焦距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100.x4.(10分)在一个可以改变体积的密封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改变容器的体积时,气体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密度ρ是体积V的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密度ρ(单位:kg/m3)与体积V(单位:m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V=9 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解:(1)9.99.9
31.1(kg/m).;(2)V95.(10分)一人站在平放在湿地上的木板上,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为600 N,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
(2)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解:(1)p=600S,当S=0.2 m2时,p6003000(Pa);0.2(2)由600S≤6000得S≥0.1(m2),木板面积至少要0.1 m2.6.(10分)舞台灯光可以瞬间将阳光灿烂的晴天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这样的效果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的.因为当电流I较小时,灯光较暗;反之,当电流I较大时,灯光较亮.在某一舞台的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当电阻R=20 Ω时,电流I=11 A.(1)求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舞台线路所承受的电流不超过10 A时,那么电阻R至少应该是多少? 解:(1)U=IR=11×20=220(V),I(2)由
U220; RR220≤10得R≥22(Ω),即电阻R至少应该是22Ω.R7.(10分)红星粮库需要把晾晒场上的1200吨玉米入库封存.(1)入库所需时间t(天)与入库速度y(吨/天)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
(2)粮库有职工60名,每天最多可入库300吨玉米,预计玉米入库最快可在几日内完成?
(3)在(2)的条件下,粮库的职工连续工作了两天后,天气预报说未来的几天很可能会下雨,粮库决定次日把剩余的玉米全部入库,需要增加多少人帮忙才能完成任务?
解:(1)t1200; y12004(天),预计最快可在4日内完300(2)当y=300吨时,t成;
(3)工作两天后,还剩玉米量为1200-300×2=600(吨),还需人数为600÷(300÷60)-60=60(人).二、综合应用(20分)
8.(10分)一辆汽车要将一批10 cm厚的木板运往某建筑工地,进入工地到目的地前,遇有一段软地.聪明的司机协助搬运工将部分木板卸下铺在软地上,汽车顺利通过了.(1)如果卸下部分木板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为3000 N,若设铺在软地上木板的面积为S m2,汽车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N/m2),那么p与S的函数关系式是p3000;S(2)若铺在软地上的木板面积是30 m2,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强是100N/m2;(3)如果只要汽车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不超过600 N/m2,汽车就能顺利通过,则铺在软地上的木板面积最少要多少平方米?
解:由要5 m2.9.(10分)如图所示,小华设计了一个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一根匀质的木杆中点O左侧固定位置B处悬挂重物A,在中点O右侧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向下拉,改变弹簧测力计与点O的距离x(cm),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y(N)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3000≤600,得S≥5(m2),即铺在软地上的木板面积最少S
(1)把上表中x,y的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并观察所得的图象,猜测y(N)与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函数关系式;
(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 N时,弹簧测力计与O点的距离是多少厘米?随着弹簧测力计与O点的距离不断减小,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解:(1)y与x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y300; x
(2)当y=24 N时,由2430030012.5(cm),示数逐渐变大.得xx2
4三、拓展延伸(10分)
10.(10分)为了预防流感,某学校在星期天用药熏消毒法对教室进行消毒.已知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t(小时)成正比;药物释放完毕后,y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y=at(a为常数).如图所示,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从药物释放开始,y与t之间的两个函数关系式及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降低到0.25毫克以下时,学生方可进入教室,那么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小时后,学生才能进入教室?
5.九上、九下(二模)诗词赏析 篇五
1、选出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交代出使的经过。自己轻车简从,奉旨出使,独当大任,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B、颔联描写了边塞的情势。风吹蓬草、大雁北归,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C、颈联描写了边塞浩瀚的沙漠、日落的黄河,更有远处敌军中升起的狼烟,预示战事紧张。D、尾联写作者路遇侦查骑兵,得知都护打了胜仗还在前线,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之情。
2、选出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交代出使的经过。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查看,过居延属国。
B、颔联描写边塞的情势,诗人以“蓬草”和“归雁”自喻,此时诗人已到了边关前沿。C、颈联写日落时分边关所见。“大”“孤”写边塞荒凉,景物单调;“落日”与“圆”给人凄凉萧索而又苍茫的感觉。
D、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作者此行的目的是慰边,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3、选出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B、颔联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依恋和不舍。C、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
D、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
4、选出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5、选出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交代出使的经过,写独当出使重任,查看边疆,过居延属国。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C、尾联交代都护打了胜仗后没有放松警惕,表达了对都护的赞叹之情。D、作者王维的田园诗写的粗犷豪放,本诗即是绝好代表。
二、泊秦淮
1、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这首诗首句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意境非常淡雅。B、第二句交代写诗的时间、地点;以“近酒家”二字引出“商女”的出场。C、第三、四句中“不知”二字凸现出“商女的无知,“犹”字凸显出诗人的忧愤之切。D、这首诗一直被看作杜牧的代表作,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极具神韵。
2、选出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中的“笼”字最能表现秦淮河夜色迷蒙而又富有的韵味。
B、“夜泊”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C、这首七言绝句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机具神韵。
D、诗人借古讽今,讽刺了盛唐统治者沉溺声、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3、对《泊秦淮》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的首句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并以“近酒家”引出“商女”的出场。B诗人用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象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特有的美丽淡雅的夜景。
C“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D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情为景设,景随情至,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4、对《泊秦淮》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诗的首句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B、“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写诗的时间、地点,又以“近酒家”三字引出“商女”的出场。C、“后庭花”是亡国之音,但在秦淮河美好的夜色里,幼稚的歌女偏唱着这不祥之音,作者对她充满愤怒和批判。
D、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过纸醉金迷的生活,作者满怀忧愤之情。
5、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是(D)。(2分)
A、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B、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C、最后一句中“尤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D、诗的后两句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和批判了商女的无知和无耻,含蓄委婉地表达诗人对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之忧国情怀。
6、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阅读《泊秦淮》,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洗练,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答案:C(诗中对“商女”的批评只是一个平台,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批判那些不顾国家安危,一味沉溺花天酒地的统治者们。
三、无题
1、对《无题》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这首《无题》诗大约出自一个男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B、首联容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C、“晓静”两句写离别后的担心,其中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
D、结尾两句,以仙山蓬山为对方居住的处所的象征,以西王母的青鸟作为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2、对《无题》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本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B、“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景渲染,烘托有情人的离愁别绪,景语即情语。C、本诗多处使用双关,“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泪”。D、本诗的写作特点是直抒胸臆,构思精巧,感情表达轻松。
3、、对《无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相见难,相别之时就更加难分难舍了,两个“难”字,凸现两个情深意厚。
B“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景语亦情意。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和孤独寂寞而感到月夜寒冷。
四、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对《浣溪沙》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重在写今日的无奈。B词的下片紧承上片,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C最后一句中的“独”字突出了人物的形影相吊、孤寂冷落。
D全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字字珠玑,意蕴深广,能给人以哲理性启迪。
2、对《浣溪沙》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优美的画图。B作品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感时伤春怀人的情怀。
C“无可奈何”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感情浓郁,寓意深刻,故称“千古奇偶”。
3、对《浣溪沙》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2分)A、天然奇偶据中“无可奈何”表现出对归雁带着迷离的思绪,“似曾相识”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
B、时值初秋,作者目睹小园,似乎一切都在变化,让人琢磨不透,不免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喟叹。C、本次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D、本诗语言平淡却隽永耐读,意境优美而又富有哲理。
4、选出对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D)
A、“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其填词,歌咏了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B、“去年天气旧亭台”写眼前景物,面对着像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夕阳西下几时回”写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渺茫的希望。
D、全词六句,表露了词人向往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情怀。
五、水调歌头
1、对《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 一体,既有飘逸渺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对《水调歌头》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自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达,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祝福离人,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亲人团聚有关。B饮达旦”。C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D5、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B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C D怀和乐观的情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同李清照一样同属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六、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共五小节,一、二、四、五节使用起兴手法,而第三节是直接抒写苦闷。
B四、五节是实写,表达了要亲近取悦心爱女子的愿望,描写了把心中的姑娘娶回家门的情景。
C这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使用的语言简练而淳朴,便于流传,因此传诵千古。D诗中表达对心中恋人爱慕的诗句有: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4.选出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B)(2分)
A.《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表达了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B.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思绪万千的状态,表现了男子对爱人的痴情。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男子对未来的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 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6、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
A.这首诗采用四言句式,从诗的内容看,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孔子高度评价它“乐而石淫,哀而不伤”。
B.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诗的第一章先用起兴开篇,描写水鸟情谊深挚,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C.这首诗诗题“关雎”取首句的两个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悠哉”叠用,表现出此时的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自得。
D.这首诗四、五节中表现小伙子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但他的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体现了健康、文明的心态。其中“琴瑟”与“钟鼓”并非实写。
七、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诗中的“水”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却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赞美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5、D(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1.A(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3、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4、.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4、B(都是写清晨霜露未完全消散的情形)5.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C(“为霜”“未晞”“未已”的意思不同,表现了时间的推移,感情也随之有所发展)6.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
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
7、对《蒹葭》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八、钱塘湖春行
1、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C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化画面。
C、五六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沙堤上,哲理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2、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C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活力。C、“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3、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B颔联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颈联以对偶的手法描绘了春花盛开、浅草嫩绿的初春景象。
D尾联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绿树成荫的白沙堤含蓄地表达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九、相见欢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对《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于南唐亡国之后,抒写了亡国之君的哀怨之情。
B“无言独上西楼”,“无言”二字极写孤独之感,“独”字则尽显愁绪之重。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深”“锁”呼应前面的“独”字,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
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形容愁思纷繁,难以解开,突出了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A.词中“锁”字传神。被“锁”者,非“深秋”,是人也。被锁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B《相见欢》是题目,本词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因为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
C上阙写出了诗人的眼中之景,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自见。D下阙四句,点题破旨,直抒离愁。
10、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10.选出对李煜《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这首词写秋夜独处,离愁满怀。“相见欢’这个题目,暗喻词人恋恋不忘昔日那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
B、上片主要写景,依次点出人物、地点、时间、环境、季节,十分精练。一个“锁’宇,是尽传囚苦之情的点睛之笔。C.下片直接抒情。“剪不断,理还乱”,以有形喻无形,巧将无形的“家国之思”化作可“剪”、可“理”的有形物体。
D、最后一句,是词人的深沉感叹:痛定思痛后,心中留下的仍然是说不出滋味的愁怨苦涩。
十、江城子 密州出猎
1、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本词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要为国效力杀敌的雄心壮志。B、“为报倾城随太守”一句中从“倾城随太守”看出了苏轼极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人缘极好,政治功绩显著,一个“报”字体现出苏轼的知恩图报。C、“持节”两句中,苏轼以魏尚自比,化用典故,借此表达词人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的愿望。D、“会挽雕弓如满月”三句,是全词的主旨,这一结句,遒劲有力,气概豪放,感情奔放,情调昂扬。
2、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由叙事而抒怀,一气贯注。B、“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句写诗人虽有报国杀敌的豪壮气概却无奈于年老鬓白的现实。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魏尚自比,期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D、“西北望,射天狼”,两句,用天狼星喻指用天狼星喻指西北入侵之敌,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3、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词中一个“狂”字总领全篇,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写酒酣后的豪情。B、“为报倾城随太守”两句,描写作者跟随太守学孙权射虎的壮举场面。C、作者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仍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D、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4、选出对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的壮观。B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叙事,下片重在抒情。
C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因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得以实现的喜悦心情,极好体现了豪放派词的风格。
5、选出对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狂”是词眼,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不服老的英雄气概。B、词的上片写出猎的场面,下片写酒酣后的豪情。
C、“左牵黄,右擎苍。”,生动传神的写出了一个猎人的形象。而“千骑卷平冈”中的“千骑”则通过实写,表现了打猎队伍的壮观。
D、“看孙郎”“遣冯唐”“射天狼”都是用典。“看孙郎”,词人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遣冯唐”,表达词人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诗人有志于亲上前线,保卫边疆,抗击西北入侵之敌的决心。
6、选出对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B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全城百姓都来看孙权搏杀老虎的雄姿。C下阕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D这首词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十一、行路难
1、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本诗利用比兴手法描写人世间的坎坷,抒发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B、“行路难,行路难“一句是感情迸发的反复咏叹,语气急切,显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C、本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豪迈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分别使用了比喻和用典的手法。
2、选出对《行路难》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诗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B“冰塞川”“雪满山”两句写诗人渡黄河时遭遇到冰封堵塞,登太行山时大雪封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复杂心理。
D结尾两句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
3、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斗十千”“直万钱”运用了夸张的写法,极言宴席的华美。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通过“停”“投”“食”“拔”“顾”“茫然”等动词,刻画了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的自我形象。
C这首诗是李白借乐府旧题《行路难》抒发自己茫然悲愤以及仍执著于理想的情感。D这首诗气势纵横开阖,语言激情澎湃,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4、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的第一句“斗十千”“直万钱”运用了夸张的写法,极言宴席的华美。B冰塞黄河,雪满太行,用两个比喻使两句诗颇具豪放气势。
C诗中运用两个典故,表现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和强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弃。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没有实现自己理想的情况下还出海远游的豁达。
十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既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愤激。
2、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种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对《破阵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意思是:给陈同甫作一首雄壮的词,寄给他。B“沙场秋点兵”渲染战争浓烈的气氛,“秋”字给场面增添肃杀之气。C“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既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又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驰骋沙场的愿望。
4、对《破阵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军营号角吹响在梦中,处处炊烟,士兵宴饮,绵延八百里,极言战斗场面宏大。B“沙场秋点兵”几字,仿佛看到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帅的检阅。
C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D“可怜白发生”词尽意无穷,表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6.九下:《曹刿论战》复习要点 篇六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历史,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二、背诵课文(略)
1、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
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8、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三、句读停顿(略)
1、可 / 以一战。战 / 则请从。
2、夫 / 战,勇气也。一鼓 / 作气,再 / 而衰,三 / 而竭。
3、夫 / 大国,难测 / 也,惧 / 有伏焉。吾 / 视其辙乱,望 / 其旗靡,故 / 逐之。
4、小大/ 之狱,虽 / 不能察,必 / 以情。
四、字词解释:
1、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一词多义:
①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②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请允许我)③从:战则请从(跟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
④信:必以信(实情)
小信未孚(信用)⑤何:何以战(什么)
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
⑥焉:又何间焉(语气词,相当于“呢”)
惧有伏焉(“于之”的合音,在那里)⑦以 何以战 / 可以一战(凭,靠)
必以分人(把)必以信 / 必以情(根据,按照)
⑧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迎战齐军这件事)
忠之属也(代词,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登轼而望之(代词,代齐军撤退的情况)
公与之乘(代词,代他,指曹刿)
故克之 / 故逐之(代词,代他们,指齐师)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⑨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
下视其辙 /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
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
3、古今异义:
①小大之狱:案件(古);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今)
②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古);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今)
③齐师伐我: 讨伐,攻打(古);今义:砍伐
④又何间焉:参与(古);今义:隔开,不连接;时间或空间(今)
⑤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古);今义:轻视,看不起(今)
⑥弗敢加也:虚报,以少报多(古);今义:增加(今)⑦虽不能察:即使(古);今义:虽然(今)⑧再而衰:第二次(古);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今)
⑨必以信:实情(古);今义:书信(今)
⑩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古);今义:忠诚(今)
五、翻译课文(略)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彼竭我盈,故克之。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六、内容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
2、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以“远谋”为线索组织材料;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3、表明对话背景的句子是:齐师伐我;公将战。
4、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态度的话语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表明全文线索(纲,文眼)的词语是:远谋。
6、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点拨: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
8、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点拨: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
9、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10、评价鲁庄公其人。
点拨: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
11、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
点拨: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12、“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13、文章详略得当。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14、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点拨:战前:鲁 浅陋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 详察敌情,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曹 细说原委
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
15、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点拨: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 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16、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点拨:①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7、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点拨:(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七、人物形象:
1、怎样评价曹刿其人?
点拨:富有爱国热情,有远见卓识,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点拨:不是,鲁庄公的可取之处在于他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并且亲临前线担任统帅。
八、课外拓展:
1、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后比喻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
2、大凡高瞻远瞩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举例说明。点拨:①李世民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②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3、写出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点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牧野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成语:投鞭断流、风声 鹤唳、草木皆兵)。
4、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写出评价。
①文天祥起兵抗元,宁死不屈。②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③邓世昌,奋勇抗日,壮烈殉国。④林则徐不畏洋人,虎门销烟。⑤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卫国。
九、试题演练:
1、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C)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2、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D)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3、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4、文中用了哪些事例证明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看法是正确的?(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D、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7.九下第三单元基础练习 篇七
要求:
1、给加点字注音;
2、读拼音写汉字;
3、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
《白杨礼赞》无边无yín()坦荡如dǐ()倦daì()潜_暗长 秀qí()yān yān欲睡()()横斜yi出()倔强()虬()枝婆suō()..
纵横_荡《三棵树》京hù()铁路jí()妒黝()黑乌桕()..
wú()桐怅()wǎng()黄桷()苦楝()石埠()摇曳().....
一抔()泥土榉树()枇杷()()烟_云散悲_之心sù_未谋面....
郁郁_欢柔rèn()登_入室掩shì()yí为平地()_情别意残yuán瓦lì()()《那树》皴()皱倒坍()屹立()浓荫()....
难以_信漩wō()刽()子手gāu()偻()模样()荫蔽()....
荫庇()()引颈受lù()栖息()踝骨()嚼啐()_临万户默契......()豁然开_毫不wěn乱()qíu须()陷jǐng()周道如dǐ()《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神_飞扬风_仆仆哂然一笑()东山_起充peì.
()纳jiàn()_云见雾蓬蒿()心花_放天姥()忧心如_..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养家_口耕yún()cháng还债务()生意盎()然.
_香惜玉鸿鹄()春光明_集思广_辗转反_xēe()子广mào.
()yīn()粟yìyì发光()()chǎng()开贫jí()荆jí()贪lán()zhǐ()尺之遥dūn()促
《黑羊》害_之马fáng()碍家_四壁一文不_空空_也
《世间最美的坟墓》尘xiāo()墓zhǒng()_经忧患禁gù()_空心思扣人心_qióng()窿陵qín()
《椰子树与平等》众所_知捂汗()道冠()miǎo()视惊世hài俗()..
shā()华以_为进大智若_纤()维痱子()震hàn()..
《鱼,我所欲也》《陋室铭》一cù而就()案dú()一豆gēng()一dān食()《社戏》兴_勃勃喤喤()毛骨sǒng()然mù()集(捐).
名角()延宕()聊以sè()责pīē()我一眼省悟()...
qìn()人心脾归省()不惮()xǜ()叨装模作样()...
dài()慢cuān()掇凫水()家juàn()飘miǎo().
仙山楼_剥豆().
《桃花源记》 阡陌()()俨然()...
《桃源与沅州》_天福地沅水()间或()cí()堂珉石()...
访_探胜街头_尾_屈一指酉阳()sù()流而上舵手()..
洑流()汲水()qiú()水罅隙()奇葩()....
《渔舟唱晚》 徜徉()()fàn()卖tuì()色juàn()念 ..
《乡戏》bá山涉水()因陋就简gēng()概_兴发挥_不可支
zé zé称赞()()七_八落
《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
8.九下语文古诗文言文默写 篇八
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2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句中体现出来。《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4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5、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6、《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望月有感》中写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自伤孤寂的比喻句为“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篷。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7、《卜算子》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之句: “眉眼盈盈处”。
8、《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 客,今日又南冠.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表达深沉的亡国之痛的两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写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_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9、“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0《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及抱负的语句(或:起画龙点睛的语句)是:嗟乎,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体现陈胜、吴广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语句(或: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语句)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点明陈涉起义原因的语句是:失期,法当斩;天下苦秦久矣。表达陈涉有福同享的朴素阶级意识的语句是:苟富贵,无相忘。写陈胜、吴广在起义准备过程中,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鱼腹置书和篝火狐鸣。(限填四字)写吴广令将尉“怒众”的语句是: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写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的语句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1《陈涉世家》中,与“宜多应者”相照应的语句是: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吴广起义时提出的口号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12《曹刿论战》中,点明曹刿入见鲁庄公原因的语句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3《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反攻时机的语句是:彼竭我盈。说明有利于追击时机的语句是:辙乱旗靡。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鱼我所欲也》中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15《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概括成一个成语是:嗟来之食。15《鱼我所欲也》点明“舍生”的原因的语句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6《隆中对》中,点明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的语句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写出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方针的语句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
17.《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表达诸葛亮最终政治愿望的语句(或: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语句是:亲小人,远贤臣。《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自己身份、籍贯的句子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叙述诸葛亮高洁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叙述了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的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中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作者愿意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中表达作者愿意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中明确出师伐魏的条件的句子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明确出师伐魏的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明确先帝托付作者的大事的句子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正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
18、《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叙述齐王纳谏的方法三谏、三赏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叙述齐王广开言路、纳谏如流,表明齐国的政治逐渐修明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9、《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文中阐明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文中从正面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论证,治国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愚公移山》 文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表明愚公移山的好处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表明愚公移山的办法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是: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运用景物描写,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诗歌中一纵一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诗歌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歌中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句子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所表达的情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基本一致,其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九下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09-05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12-08
顶岗实习教学教学反思06-12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反思)09-03
高三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6-13
拼音教学dtnl教学反思07-01
教学反思及教学案例10-29
硝酸教学反思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