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4-11-11

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12篇)

1.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一

第七届第四次会议 第 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荔波县委员会

由:关于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审查意见:

提案人或提案单位

通讯地址或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蒙惠生 荔波县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公司 3612426

二O一O年三月

关于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础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措施。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困难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一、存在问题

在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宣传不够深入,有的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害怕因广泛宣传导致要求享受低保人员增加,致使乡镇负担加重,因此在做工作时,不敢大胆宣传、大胆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村低保政策不了解、不熟悉。

2、享受面不够宽,存在生活困难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人员享受不到低保的现象。

3、个别乡、村管理人员存在弄虚作假、违纪违法行为,个别乡村干部,工作人员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实填报,草率估算就填报家庭人均纯收入,出现超标保现象,农村低保对象的评议,公示不透明,乡村干部上报低保对象时,存在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和弄虚作假现象。还存在稳定老上访户而让其享受低保的现象。

4、核查不准确、不及时,存在原享受低保对象已经去世两三年了仍然没有核销的现象。

二、建议

一是教育引导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把政策执行到位。

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等原则,确保这一惠民政策“阳光”、透明。

三是抓好低保申报的各个环节,即:本人申请、调查摸底、村民小组推荐、村民议事代表评议、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入户核实、村支两委初定、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银行发放。

四是强化社会监督,做到“四张榜四公开”,即村民小组推荐后张榜公开、民政部门审批后张榜公开、村支两委初定后张榜公开、乡镇审核后张榜公开。

五是对享受低保对象人员名单在村务公开栏中长期公开,让广大村民把好监督关。村委会设立农村低保举报箱。在乡镇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监督。

六是实行动态管理,按照逐步完善和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抽查核实制度,保证半年重新核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

七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让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 县政协提案委员会

2010年3月 ————————————————————————————

2.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二

一、全县农村全民创业现状及分析

目前,全县共有6. 7 万户32 万人,根据对各乡镇报送数据的统计汇总,共有农村人口6. 1 万户28 万人,其中,60 岁以上人口3. 4 万人,在校学生( 含学前教育) 6. 8 万人,除去这两个群体,创业适龄人口共有17. 8 万人。目前,农村创业人口2.2 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 9% ,占适龄人口的12.4% ,创业类型主要包括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加工、养殖等方面。

二、对农村全民创业情况的分析

( 一) 创业率较低

目前,全县农村创业人数只有2. 2 万人,仅占适龄人口的12. 4% ,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还不足8% 。全县农村共创办企业459 个,个体工商户3615 个。总体上看,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外出打工的人数多,自主创业的人数少,等待观望的人数多,投身创业的人数少,要真正形成全民创业的火热局面,任重而道远。

( 二) 创业层次不高

在全部创业户中,创办企业的仅占7%,个体工商户和小加工占比近60%,整体呈现出家庭作坊式经营多,规模集约化经营少的局面,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抗各种风险的能力弱、创业的持续发展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 三) 乡镇之间创业不平衡

各乡镇创业户中,人数最多的是双塔镇,有9021 人,占全镇人口的24. 65% ,人数最少的吴官营乡只有396 人,占全乡人数1. 39% 。其他如小寨镇和曹庄乡,创业率在2% 左右,浮图店乡和风正乡在9% 左右,鸡泽镇为6. 65% ,各乡镇之间的创业人数和创业率存在较大差异。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县当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三、村两委干部创业现状及分析

全县169 个行政村,共有村两委干部1047 人( 不含乡镇干部兼任村两委干部) 。全县村两委干部创业总体情况和各乡镇村两委干部创业情况见下表。

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分布情况和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如下: 全县共有村支部书记170 人,村委会主任170 人( 鸡泽镇西街有西街北村和西街南村两个村支部和村委会) ,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有319 人( 不含乡镇干部兼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全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创业总体情况和各乡镇情况见下表。

四、村两委干部创业情况分析

( 一) 年龄结构偏大

从年龄结构上看,全县村两委干部40岁以下196人,占19%;40-60岁684人,占65%;60岁以上167人,占16%。40岁以下的村两委干部不到五分之一,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偏大,导致村两委干部缺乏敢闯、敢干的拼搏意识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工作中谨小慎微、安于现状、不求改变,守摊多、创业少。

( 二) 文化素质偏低

从文化结构上看,全县村两委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本科及以上18 人,占2% ; 专科37 人,占4% ; 中专73 人,占7% ; 高中393 人,占38% ;初中及以下524 人,占49% 。全县村两委干部具备中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到94% ,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创新意识不强,学习创业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创业能力偏弱。

( 三) 创业率仍然不高

全县农村两委干部创业率虽然是一般群众创业率的4 倍以上,但是也只有30% ,创业率还是较低,仍有70% 左右的村两委干部没有创业,没有参与到全民创业的大潮中。

可以说,目前全县农村两委干部带头创办经济实体、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创业的领头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摘要:目前全县农村两委干部带头创办经济实体、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创业的领头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3.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三

一、公务卡的相关知识

所谓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贷记卡。公务卡消费的资金范围主要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公务卡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能够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与银行卡的独特优势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同时公务卡具有一般银行卡的基本属性,提取现金免利息。

二、实施公务卡的意义

实施公务卡制度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需要,是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公务卡结算提高了预算单位公务支出的透明度,对于强化财务管理、节俭公用经费、遏制违规开支、预防腐败行为、建设“阳光财政”具有重要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自2010年公务卡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大部分县直预算单位高度重视,使用公务卡的单位不断增加,公务消费用卡意识不断增强,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目前公务卡制度执行和支付使用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务卡使用率不高,“有卡不愿用、用卡不上网”现象普遍存在,仍有部分单位未制定内部公务卡报销结算办法,大量使用现金结算,公务卡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单位不敢用

公务卡让违规公务消费无处藏身。传统模式下现金消费,可以掩饰不合法公务消费,如超标准接待、公款旅游甚至公款送礼等,都可以变通为合法经费入账。而公务卡让公务消费公开透明,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少数人的违规违纪行为,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腐败成本,致使单位不敢使用公务卡。

(二)个人不想用

传统的现金消费观念还根深蒂固,尤其是大部分持卡人年龄偏大,用卡观念的转变、支付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持卡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还清公务消费款项,一旦逾期便会产生个人不良信用记录,这种风险必然会影响持卡人用卡的积极性。

(三)财务不愿用

单位财务人员必须先对刷卡消费的明细信息进行核对,然后才能将领导同意报销的公务卡支出信息下载并导入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再签发还款支付令将款项直接划入公务卡还款账户。相对于提取现金,繁琐的流程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业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影响了财务人员推广使用公务卡的积极性。

(四)商家不好用

公务卡的用卡环境还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目前银行卡的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有些正常的公务消费如购置办公用品、简易接待、公车燃修等,价格相对便宜实惠的小型商家没有安装POS机,特别是在乡镇更是少而又少,导致持卡人无法普遍用卡。

四、推进公务卡改革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营造气氛

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多形式开展宣传,要让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准确理解公务卡改革的重要意义,龙其要站到单位内部控制、减少腐败和财务风险的角度,主动制定实施本公务卡使用制度。

(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预算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科学和易于操作、统一的公务卡管理制度及相关的财政预算绩效考核和追责制度。预算单位在公务卡使用过程中应及时向财政部门、有关银行和上级单位反馈应用难题,以便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研究对策,完善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相关的财务管理办法,并加强财务人员公务卡结算知识的相关业务培训,合理配备财务人员和设置财务岗位,更好地推进公务卡的改革。

(三)建立综合管理体系

要站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推动公务卡改革,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财政、审计等部门配合出台相关监督管理办法,限定现金使用范围和额度,强化制度约束。落实接待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等专项管理办法,推动公务卡广泛使用。

(四)落实支付监控机制

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安装支付监督预警系统,严格限定单日提取现金和全年使用现金的额度,从技术环节上堵塞大额提取现金、公款私存等违规行为的发生,迫使预算单位使用公务卡。

(五)加强银行信息化建设

各银行要按照有关部署,及时完成相关业务系统改造和人员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快公务卡产品开发,提升服务能力,加快POS机的更新换代,对偏远地区,要加快公务卡使用的相关支持力度,如通过财政补贴和银行共同出资,对偏远地区建立信用卡使用系统。

(六)提高持卡人用卡意识

各银行机构、单位财务部门应对持卡人消费进行积极引导,要对使用现金交易的弊端和使用银行卡交易的好处进行合情合理的宣传,促使人们深入地了解使用银行卡的便利,从观念上逐步接受信用卡。持卡人应通过学习,了解透支消费的基本知识,熟悉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提高用卡意识,在公务支出中,积极使用公务卡结算。

(七)加强监督查处力度

4.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四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客观要求,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根本出路,是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是解决好当前“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泌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泌阳县辖21个乡镇,353个行政村(居委会),耕地面积133.7万亩,其中农业人口76.6万人,农业户数22.66万户,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近几年,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中低产田改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生产项目,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我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初步形成了粮食、油料、食用菌、畜牧、林果、烟叶、渔业等几大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03570万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688元,比上年增20%。

虽然,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农业基础脆弱、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就业门路不广、增收困难、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和谐,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这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客观要求,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根本出路,是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是

解决好当前“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对泌阳县这样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来说,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被动为主动。下面谈谈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基础设施薄弱

尽管我县近年来不断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与当前农业生产发展极不相适应,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与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目前,我县拥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66座,塘堰坝2500处,机电灌站39处,易井区有机井3384眼,有明显的水资源优势,但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水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利用,除部分渠道具备通水条件外,其余不配套,缺少斗农渠设施,原有渠道也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灌水季节冲毁渠道常见不鲜,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不能很好发挥效益,全县设计灌溉面积70.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仅占31%。人畜饮水难,水源点枯竭,管网老化、管理不善、储水蓄水规模小等原因,导致人畜饮水供给不足。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制约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

(二)龙头企业发展缓慢

止目前,全县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9个;拥有农机具6.5万台左右;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获证产品3个;发展千亩以上种粮大户20家,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000家左右。虽然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力度,但泌阳县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名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少,生产基地标准化程度低,精深加工比重小;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大量的农产品停留在初加工、粗加工阶段;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够规范。以粮、棉、油基础种植业为主的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不够高,限制了现代农业生产

菌、烟”为核心,大力发展具有泌阳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小杂粮、夏南牛、泌阳驴、金铜山烟叶、菇皇牌花菇、铜山湖白鲢、白云仙桃、马谷田瓢梨、象河御枣、陈庄板栗、羊册菊花心大白菜、高邑大米、张湾萝卜等优质农林牧渔业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重点搞好七个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即以板桥、沙河店、老河、花园、官庄、杨家集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以泌水镇、马谷田、春水、羊册为代表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铜山、郭集、高店、花园、盘古、王店、双庙街、赊湾为代表的“金铜山”烤烟生产基地,以陈庄、象河、贾楼、付庄、王店、马谷田为代表的优质林果业生产基地,以泰山、高邑、花园、杨家集、官庄、双庙街、马谷田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板桥、下碑寺、羊册、郭集、官庄、泰山庙、黄山口、春水、象河为代表的夏南牛生产基地。

一是积极发展优势经济作物生产。继续发展花生、油菜、金铜山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和芝麻、绿豆、黑豆、红豆、豇豆、扁豆、豌豆、红薯等具有泌阳特色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加快林果、中药材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泌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浅山丘陵林地及“四荒”资源丰富等优势,种植具有泌阳特色的优质水果和优质中药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优势农业生产格局,培育出十个以上具有完整选育、生产、加工、营销体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从而扩大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规模,推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

二是稳步发展食用菌支柱产业。在稳定香菇生产的同时,大力推广、发展草腐菌生产。继续按照“一品为主,多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能充分利用泌阳农作物秸杆、林业枝丫条资源的黑木耳、白灵菇、猴头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生产。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香菇生产替代原料的科研开发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食用菌用材林生产基地,使林业和食用菌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实现从林业到食用菌产业的系列化生产。最终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搞好食用菌产品的加工、精加工和市场营销工作。成立泌阳县食用菌销售公司,聘请县内外专业营销人员,共同开发县外食用菌需求市场,拉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推动食用菌支柱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无害化、

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培育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以夏南牛肉食品为主导产品的泌阳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泌阳农业与工业的互动联合。并通过龙头拉动,加快泌阳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积极推动科技下乡工作,逐步提升全县的农业科技水平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创新体系,采用农村科技能人、种粮能手、农业生产技术骨干与县农科所等农业科研单位联合或加盟的模式,开展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攻关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重点搞好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品种选育、改良,逐步挖掘、培育出具有泌阳特色的优质农作物主导品种群。建立高标准农业科研基地,引进农业科技孵化园,全力打造农业生产技术及新品种基础研发和推广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重点推广农作物综合栽培、配方施肥、无公害化除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改善科技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新型农机具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组织农业机械服务协会,提高农闲时节农村机械的利用率。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借助上级政策性资金扶持政策,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实用技术的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涉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我县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开发,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培育优良品种基地,允许农业科技人员兼职或灵活从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偿服务。充分发挥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和农村闲置小学校舍资源,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农业技术推广夜校,培育农村农业技术能人和技术员,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机械能效率。

(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物流业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逐步健全以“中国泌阳香菇市场”为龙头、以农村供销合作社为主渠道、以农村经纪人为基础、以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为保障的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市场体系。鼓励商贸企业、移动、联通、邮政等信息产业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重组农村供销合作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经营,让泌阳优质、绿色农产品经简单整理包装后,直接走向包括本县各大超市、商场在内的百公里内超市、商场货架。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降低销售成本,有效抑制物价,减轻城乡居民消费负担。改善农村市场环境,重点是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深入调查研究,整合人才资源,把握政策尺度,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营造泌阳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小气候。大力引导、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工业及手工业经纪人、劳务输出经纪人、农业科技经纪人等农村各类经纪“能人”。加强农业经纪合同指导和管理,对农村经纪人进行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帮助农民建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合同意识和诚信意识。引导农村经纪人开展品牌经营、特色经营。鼓励农村经纪人建立相应的自律组织,通过自律组织保护农村经纪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诱导农民签订合同,坑害农民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打击违规经营,保护合法利益。开展农村经纪人及其经纪行业的规则调研,通过县内行政规章规范县内农村和市场的经纪行为,努力为农村经纪人及其他经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

(五)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坚持设计先行、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巩固提高花园乡南场庄村、铜山乡焦竹园村2个省级示范村及7个市级示范村建设的同时,逐年增加、不断整

合支农资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安全饮水、道路、供电、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尽快解决农村道路、饮水、教育、就医和办事难,办事远问题。加快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继续实施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的帮扶力度。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完善和巩固新型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培育壮大农村医疗队伍。

二是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编制“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多方筹集信息网络建设资金,建立全县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信息加工处理和专家咨询系统。首先借助现有“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技术人员开通农业信息网、气象兴农网、蔬菜信息网等专门服务农业的网站。协调农、林、水、牧、农机、市场中心、供销合作社、商务局和联通、移动等部门联合,建立“农村信息网络中心”和“农技110”。主要是以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有线电视台为基础平台,建立内部全县互联互通,便捷、及时、准确的信息发送网络,外部连接中原城市群及周边市以上大市场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终端。逐步理顺、完善、拓宽广大农民获取及发布信息的渠道,在农业生产与外界大市场之间建立起信息互动的快速通道,促动县内各种生产要素向着市场需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聚集。

5.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五

一、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概况

商城县地处淮南江北,位于吴头楚尾,深受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堪称人杰地灵。由于地处南北文化交汇处,又是东西部地区的纽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打造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和富余劳动的自然调剂,加之近年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培养和信息交通的发达,农村各行各业中又涌现出了大量的各种技能的人才。

(二)在农民工中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初见成效。目前,全县农村技能型人才中有正式党员253人,占总人数的12%。在劳务输出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驻外党支部48个,党总支4个。如商城县观庙乡赵占清加入党组织后,在武汉建立了观庙乡驻武汉自来水水务集团党支部,架起了组织与党员、家乡与输出地之间的“连心桥”、“致富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重在农民工党员和农民工中培养和选拔“双强”党员和干部。如余集镇西湾村农民党员雷显银外出创业致富后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村国内生产值从1996年的326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968万元,95%的农户住上了楼房,85%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运输车等。

二、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一)农民工中人才资源的成才途径。概括起来,全县技能型人才的成才途径大致有四种:一是能工巧匠型。有些农村技能型人才属当地乡土人才或土专家,其技能大多是本地沿袭下来的,并加以改进,提高科技含量。他们有的利用本地资源图发展,有的外出拓天地。如苏仙石乡关帝庙村农民张仲怀在家是个木匠,后来在北京打工,从给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修修补补搭搭台开始,发展到为台里做道具,现拥有资产几百万元;长竹园乡新建村农民周云芝,在传统的种茶、制茶基础上,在外打工学习人家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经验,回乡后创办了“白云茶场”,年收入达100万元,创利税40万元,带动周边4村500多户农民从事茶叶生产;武桥乡月塘村农民赵忠耀,苦学烹饪本领,将家乡的特产、厨艺带到上海加以提高,新开了上海黎安饭店,经营大别山特色菜,受到上海人的青睐,年收入50—100万元。二是技能学习型。有些农村技能型人才通过边打工边学技术、边管理边进修,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逐步在同行业中成为技术骨干、业务能手民营企业家。如双铺镇农村技能型人才张斌,在打工期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很快成为建筑行业里一名行家里手,不仅能带班施工,还能识图制图;上石桥镇农村技能型人才马启宝,开始在平顶山建筑工地当学徒工,后来成为建筑行业的行家里手,实现原始资金积累后,自己创办了平顶山市振兴建筑公司;武桥乡农村技能型人才余广艳1982年被所打工的公司委派到平顶山建筑技工学校学习,实现了从一位普通打工仔变为优秀技术员的飞跃,在建筑行业有所作为后又投资兴办了一所民营学校。三是政府培训型。1996年,通过整合资源,县成立了扶贫开发培训服务中心,培训输出了一大批缝纫、汽车驾驶、电脑等一大批优秀学员。2004年以来,全县共选送市级培训学员657人,毕业490人;招收县级培训缝纫技工学员1040人,除在校学习外,输出840人;培训电脑、汽车驾校学员695人,输出545人。累计完成市、县级培训2125人。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更新培训观念,完善培训体系,为全县城乡培训了一、二、三产业技能人才10276人次。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937人次,就业率达到80%。四是院校深造型。有些民营企业根据工作需要,选送一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到大专院校、职业学校或实用技工培训学校系统学习,成为实用型人才。如县禹王水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杨富远等赴郑州机械工业专科学校学习,成为院校深造型人才。

三、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从调查统计的2108人来看,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仅25人,有职称的人更少。这些少数的高层次人才还大多流动在外,县内许多产业科技含量很低,创新能力较差。

(三)管理体系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农村人才资源在管理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监督约束机制。大多外出或县内农民工人才在经营方式上,还停留在小作坊阶段,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四)缺乏留人育人的环境。主要缺乏人才培养机制,集体或民营企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想引进成熟的、有经验的、引来就能用的人才,而不愿培养有一定基础的农村技能型人才。缺乏人才激励机制,对待农村技能型人才没有优惠的人才政策和激励措施,工资、福利待遇不稳定。

(五)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尽管政府牵头,通过“扶贫开发培训服务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培训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但力度仍然不够,人力资本和投资不足,而且有人片面地认为农村人才的培训是社会行为。

四、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一)坚持党管人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党不仅要管理党政人才、专业人才,还要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二是根据各乡镇、各村的人才总量和结构需求,遵循人才使用的梯度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深造不同类别的人才,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工中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向人才资源“柔性”流动的观念转变。坚持党管人才,就必须强化人才资源的“柔性”流动,实现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吸收农村技能型人才加入党组织,大胆启用能人到乡村领导班子中去任职。

(二)完善管理方式,创新人才工作平台。一是加快完善农村人才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立人力资源档案,通过人才信息反馈,及时掌握人才市场的动态及规律,从而有利于人才高地建设的对策措施;二是加快搭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平台。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制定出短、中、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计划;三是加强对农村技能型人才的科学评价和职称认可。

(三)健全人才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一是强化人才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技能型人才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实施高强度的人才激励手段,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措施,设立农村技能型人才专项基金,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多出成果;二是强化农村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健全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以机制建设推动市场功能建设,拓宽人才服务领域,提高农村人才工作创业的水平。

(四)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保障人才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实施、加强考核监督,突出抓好农村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二是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网络优势。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市场等手段,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集中、合理流动、合理配置;三是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各类社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凝聚力工程建设,使农村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6.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六

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情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纵观全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劳务输出历经,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求稳定的易地就业,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轨时期不可阻档也阻档不住的现实问题,这是适者生存,实现人口合理流动的大趋势。对各级人民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么样稳定这支浩浩荡荡的劳务外出大军,稳定社会,为他们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和谐社会建设营迁良好的氛围,同时加快我县“三个三分之一”发展目标的建设进程,顺利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这是社会的必然,也是正常现象。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一问题就能很好解决,若不管不问,势必会引起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暨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管理工作,在县委、政府“三个三分之一”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增收,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宣传发动、服务促动、培训拉动、能人带动、中介助动、部门联动的“八动”方法,移输出工作,大幅度提升劳务经济收入,实现人口的合理流动,寻求稳定易地就业。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情况

一是要树立“大开发、大转移、大发展”的思想,理清发展思路,确定“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战略,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截止2007年7月,全县外出务工达3个月以上的务工人数近32万人以上。其中,实现长期稳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24.12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37%。1至6月,创劳务总收入14亿元,到年底,全县农村外出劳动力所创劳务总收入将再次突破20亿元大关,劳务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以上。

全县2007年1至7月,共组织培训91期,培训涉及家政服务、土木工程、电子、计算机运用、驾驶与维修、电焊、厨师等15个专业,培训农村劳动力6871人,培训后转移农村劳动力5978人,培训转移输出率达到87%。

(二)外出农村劳动力分布情况

我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地区:我县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分布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每个县市都有镇雄农民工就业。据统计,在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和省内各条高等级公路线上务工的农村要占全县外出务工总劳动力的60%左右,尤其是在浙江省、福建省务工者居多。

(三)农村劳动力外出人员构成情况

在全县农村劳动力外出中,夫妇双方外出的占外出务工

在我县浩浩荡荡的打工队伍中,在家的留守妇女苦于没有办法外出,要在家里承担着农村妇女应尽的责任:抚、培养子女,照顾老人。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家留守妇女发出了“我也要外出打工”的呼喊。在这些留守妇女家庭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相对稳定,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家庭稳定的问题。在我县24万多外出农村劳动力中,留守妇女所占比例为50%左右,近8万名妇女承担着整个家庭的责任。其中还有8%的留守人员是留守男人。在这群留守男人中,家庭情况就不太看好,子女上学等问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儿童成绩一度下降者居多。

(六)留守儿童情况

1、留守儿童数:全县外出实现稳定就业的24万农村劳动力中,留守在家18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子女数占18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子女数的37%,近22万人。夫妇单方外出就业留守在家18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子女数为12.98万人以上;夫妇双方共同外出就业的留守在家18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子女数近9.02万人。在全县34万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数接近13万(注:除城市人口的学生数近1万)。

2、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在夫妇双方全部外出就业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的9.02万农村劳动力子女中,由爷爷、奶奶负责监护的近7万余人,由外公、外婆负责监护的近2万人。

3、留守儿童在家生活情况:在全县22万留守儿童中,95%以上的留守儿童生活有着落,基本能够享受到亲人的

外出打工,体验一下外面的生活。她们始终认为外面的世界多美好,不安心在家务工,承担应尽的责任,主要是不甘寂寞,外出心理迫切。一是少部分出现婚外恋的现象;二是大量参与赌钱;三是不严格管理子女,放纵自流。四是依附思想强,懒惰。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是心理不够;二是身心发展不平衡;三是性格怪;四是由于管理失控,导致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五是早婚早恋现象较为突出;六是易发生强爆事件,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七是会出现一定的性骚扰。八是留守儿童在家承担着较重的家庭负担和劳动负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正常健康发展;八是外出打工也成了留守儿童不上学读书的正当理由。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特别是青少年的犯罪率上升趋势较为突出。

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工作方面,主要做了的工作:

(一)留守老人方面:一是将农村劳动力全家外出,家庭负担较重的在家留守老人作为农村低保对象予以补助;二是各乡镇、村组组织在家劳动力组成助耕队,帮助其种地,减轻家庭劳动负担;三是鼓励夫妇双方外出的农村力将子女一起带到务工点就学,减轻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

(二)留守妇女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外出打工的回乡经济,创办企业实体,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在家留守妇女就业问

7.对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七

当前我县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企业基础还很薄弱,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如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工业强县,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扶持和壮大“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力争做到“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能优先发展”,真正促进支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要努力提升传统产业。要紧紧围绕重点产品、重要资源、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对接,推进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紧抓国家政策机遇和市场热点,大打绿色品牌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及发展低污染、低能耗、深加工的精细化工和制品加工,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带动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4、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牢固树 1

立“政府创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卸下企业思想包袱,为工业项目的落户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搭建良好的政策平台。

5、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出发,创造一种企业家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向社会推荐一批有用的人才。

6、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管理上,要加大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争创品牌,出精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8.关于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篇八

近年来,我县核桃产业发展较快,核桃经济林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核桃树存量成倍增长,群众种植核桃树的积极性较高,整个核桃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去年,我们引进了核桃综合深加工项目,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我县核桃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同时对我县核桃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现就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前景、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核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有核桃树总量120万株,人均9株。其中结果大核桃树12.6万株,人均约1株;良种核桃树36.4万株,人均3株,核桃总产量200—300万株,大树株均产量16—20斤。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核桃树种植专业村和种植大户,形成

受消费者的喜爱。其营养价值分别是瘦肉的3倍,鸡蛋的5倍,牛奶的9倍。其中含有60—70%的脂肪,15.4—16.5%的蛋白质,8种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目前,全国核桃的供求关系紧张,市场价格坚挺。核桃的消费群体正在迅速膨胀。在国内核桃收购价10—12元/公斤,优种核桃16—20元/公斤;国际市场核桃价2.1—2.5美元/公斤,桃仁价4.2—5.0美元/公斤,核桃油10美元/公斤。如果规划发展核桃300万株,每株盛果期8—10公斤计算,年可产核桃2400—3000万公斤,可实现收入4—6亿元,仅此一项可实现人均增收3076—4615元,而且其经济寿命在50—150年之间,可实现一次投资,多年受益。

二、我县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对发展核桃产业的意义认识不足。近几年,我县在发展“三山”经济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核桃树种植力度,将核桃树种植作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来抓,但由于干部群众对核桃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是符合我县实际,发展前景较好的农业产业。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来抓,在政策、资金、服务、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把发展核桃产业的政策和发展前景宣传到千家万户。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专门抓,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组建县、乡、村三级核桃协会,县级协会由3—5人组成,人员从农林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中抽调;乡级协会按每人服务10个村的比例配臵;村级协会人员由村因树而定,并实行有偿服务,报酬按协会章程解决。三级协会要对所辖范围的核桃树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病虫害防治实行统一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协会和农户本着协商自愿原则确定。

2、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我县核桃树种植的目标是核桃树存量达到300万株,核桃产量达到3000万公斤,其中优种核桃要达到270万株。我们要本着“提高造林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则进行规划实施。总体要求是:

步落实到户;用市场的办法,将全县各村的“四荒”(荒地、荒沟、荒坡、荒滩)、“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全部开发种植良种核桃树,坚持谁种谁有,可采用先治后卖或先卖后治的方式,落实四荒使用权和核桃树产权。对所有核桃树产权要发放产权证,核桃树在发证后,可依法继承和合理转让。

9.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九

(草案)

提请4月29日县十二届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县政府:

县十二届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围绕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协商。会前,县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深入调研,主席会议成员率部分常委视察了城区3所初中和3所小学。会上,常委们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了协商讨论,充分肯定了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看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海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及时总结 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城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师队伍合理化配置,以及三大优质资源(备课资源、学习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要及时总结,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困难,说明教育均衡化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教育均衡化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手段,而不是它的目的。我们要坚定信心,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在较高水平上对教育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需求。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能达到绝对均衡。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作深入研究,及时总结,不断调整,以期由城区向农村覆盖的过程中,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解决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观点、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有利于教育均发展的环境。

二、政府主导 营造教育均衡发展与特色教育的最佳环境 一是科学编制教育发展规划。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谋划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规划中要明确发展思路,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促进学校之间均衡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师生家长的需求和资源优势,放大学校的传统,扬长避短,抓准推动学校学科发展的特色项目,持之以恒,形成独特的、稳定的、优质办学风格与优秀办学成果。

均衡学校生源,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等政策,进一步规范借读政策,坚决禁止城区户籍义务段学生的跨学区择校行为,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初中。建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县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机制,为海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其子女入学,可实行相对灵活的优惠政策。同时应尽快在城区南部新建一所小学,及早改变城区小学校址集中在中北部的不合理状况。教师编制数不能仅凭师

生比例来确定,要结合新课程改革、部分学科教师不足、创建特色学校需要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政府部门要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造特色教育是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途径。要引导更多的学校成为特色学校后,才能达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探求均衡教育与特色教育的最佳平衡点,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管委会重要任务。

二是有效保证教育发展投入。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特色学校的扶持力度。教育经费调配实行政策倾斜,优先保证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议县人民政府调整县镇财政结算体制,尽快建立县级教育经费结算中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达到“三增长一提高”的要求,特别是进一步规范“两费一金”的管理使用。要安排专用款项,建立校舍维修改造基金,落实优秀教师奖励经费,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

三是合理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建立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特色教育的成果,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实绩的重要指标,淡化鉴定、分等级的观念,制止一切“标志性”、“政绩性”重点学校建设的行为。

三、不断探索 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优先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纠正“以县为主”的投资方式。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悬殊地表现在教育发展的不

均衡上。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备设施落伍等方面,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首先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调整多级教育经费的投资比例,优先保证农村教育经费。要充分协调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拨、征、捐、借、贷等多种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想方设法保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状。

镇政府领导干部要承担起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应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纳入村镇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二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致力校与校的均衡发展。实施联合办学,探索建立校际协作机制,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内涵发展。倡导“一帮一”,即一所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一所农村学校。合理整合教师资源,实施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鼓励城区和农村学校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或挂职锻炼。师范教育类应届毕业生全部充实到农村,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完善助学帮教体系,致力人与人的均衡发展。完善农村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体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城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学习困难学生成长帮扶和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构建基础较好、潜能较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机制。创造条件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班级学额逐步控制在小学每班35人、初中每班40人以下。

10.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十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切实保障全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全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1.我县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大力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水平为重心,以全县实现均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科学、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教师等办学资源,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是:2012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15年,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二、消除薄弱学校,优化学校布局,努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2010年4月我县通过了省政府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验收,但是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三年内所有中、小学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2、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制定并落实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到2013年,学校全部实现教育网络“校校通”,中学和中心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进一步提高学生、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实现全县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完备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3.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根据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对我县初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方案一:横岭、阳光、马坊、喂马、平松、牛川、青城全部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松烟办一所初中,办好许村和松烟两所小学;李阳办一所初中和温泊、三奇和南李阳三所小学;义兴及城区办好和顺二中和兴才中学两所初中。办好北关、东关、南关、任元汉、串村、河北等六所小学。方案二:乡镇初中全部撤并回城区,在县城北面再建一所初中,每个乡镇所在地办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小学,城区办好北关、东关、南关、任元汉四所小学和串村、河北两所寄宿制小学。

三、优化师资配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实行中小学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制、校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交流制度,为薄弱学校选派德才兼备、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有组织领导才能的校长和班子成员,同时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校长或校长后备人选到薄弱学校挂职支教,并选调部分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加强校长专业知识培训,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

2、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制度规定,为学校配备合格专职教师、实验人员、管理人员等,新补充的初中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核定教师编制向农村学校倾斜,新补充教师坚持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力争在3年内解决小学专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优化学科教师配置。根据《国家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艺术授课时数,结合开展课外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和学校卫生(保健)教育的需要,配齐体育艺术和卫生(保健)教师。还可采取“走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等形式,解决农村小学体育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寄宿制学校要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保健教师可由具有教师资格的现任教师担任。

4、建立城区学校教师支教机制。认真落实城区学校教师到

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每年安排城区中小学部分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到农村边远学校支教。城区学校评选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晋升职称等必须具备在农村边远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5、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中关于“按照农村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要求,统筹安排好教师培训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坚持“开门拓视野,关门搞培训”,完善“研训教一体化”培训模式,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努力打造名师团队;建立教师结对帮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弱师”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制订相关激励措施,稳定边远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四、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得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要加快推进“生本高效课堂”构建,修订完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总结提炼出简明、可操作的学科课堂教学环节和流程,通过建设“高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

主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改革完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制度,鼓励并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改革教师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全县校际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

3、积极创办特色学校。各学校要立足自身的基础和实际,充分挖掘各种显在或潜在的资源,着眼学校过去的传统、今天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优质学校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五、建立长效机制,全力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加强协调配合。深化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政府督导部门牵头,发改、教育、财政、人事、规划、建设、宣传等部门共同参与,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

2.强化督导检查。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要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对全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

测和督导评估,督促纠正全县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

3.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县政府要定期对义务教育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学校教育质量检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11.我县农村通信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十一

化的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集团年消化玉米9万吨。***味精厂年消化玉米7万吨,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近2000万元;**乳业所需的饲草、饲料及鸿运米业所需的水稻等都给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好政策,得益于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鼓励与引导。特别是近年来,县委政府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清除一切束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部门在增强主体服务意识、转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上下功夫,认真履行监管职能,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缓解就业压力、繁荣市场、稳定社会、增加财政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日益显示出其重大作用。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而且不够畅通;二是投资发展的软环境亟待改善;三是企业制度创新乏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悖;五是非公有制企业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上存在差异;六是政府部门拖欠建筑行业工程款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数额巨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壮大。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重视,区市县党委、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毫不动摇地鼓励、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是“十一五”期间党政各部门及全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意识和实效。县委、政府应认真、大力宣传、贯彻好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改革观、服务观,对非公有制企业真正做到与公有制企业政治上一律平等,政策上一视同仁,服务真诚、及时、到位,努力克服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进一步优化“四个环境”。一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信息服务。要认真解决“办证难”的问题,在企业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环节上,尽量给予方便,提供快捷服务;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向企业公布产业政策、投资方向、指导方法等信息,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服务;三是进一步转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完善相关制度,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劳务监察,协调劳动关系,做到公开透明,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尽快建立政务大厅。政务大厅的建立可以减少暗箱操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这是政府职能部门集中、依法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履行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

三、建立融资担保机构,着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建议政府成立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的机构,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还贷有保障的项目和非公有制企业给予信贷担保,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应积极支持有上市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和股票上市,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系列问题;积极拓宽民间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闲散资金的投向,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扩张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

四、引导和监督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依法经营、科学经营、可持续经营。倡导诚信发展,有序竞争,严格执行政府环境保护及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规定,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要切实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工资、养老和医疗保险等合法权益;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科学决策,按照市场规律经营,企业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增加环保方面的投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党政部门要和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开辟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企业的事,党政部门也有责任,企业、部门应共同谋划加快发展的高招、良策。只要不是国家明

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党委、政府都应该鼓励、支持和引导,最大限度地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

六、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些企业对引进和重用现代化管理人才认识不够,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着力实现5个转变;一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由小而全、小而散向产业化协作和公司化、集团化转变;二是在生产制度上,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三是在企业管理上,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转变;四是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五是在私营企业家和管理层素质上,由经验型向知识型、现代型转变。

12.我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建议 篇十二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按照“区域调特、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突出花木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放大特色,彰显效益。2000年以来,**县花木种植面积平均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2.4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鲜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拥有各级、各类花卉企业610多家,花卉从业人员18万多人,花卉经纪人8000多人,年产各类花卉18亿株(盆),花卉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产品行销27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花农年均收入达7000多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省林业生态县”,成为“中国花木第一县”。花木产业作为**县生态农业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特别是2007年8月筹建的占地65000亩的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坚持走花木、生态、旅游联动发展之路,通过科学规划、土地流转、企业运作、配套设施、开展农民培训、引进项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独具**县特色的花木园、生态园、休闲园,建成标准化生产区、集约化示范区、名优花木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新农村建设实验区。目前,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已有来自省内外的59家企业入驻,共落实花木面积36600亩,栽植花木6200万株,总投资达3.48亿元。同时,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规模、联片发展”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投入,畜牧业迅猛发展,规模养殖成为主流。建成各类养殖小区48个、规模养殖场2007个,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畜牧强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瓜菜面积发展到18万亩,特别是三樱椒面积发展到13.8万亩。相继建成2000亩的莲鱼共养基地,1000亩的大枣基地,2000亩的樱桃采摘基地。

(二)加快基地建设,实施龙头带动。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50万亩花木生产基地、5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搞好示范带动。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6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带动农户10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三)完善市场体系,扩大销售网络。一是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对季节性农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改进交易方式,促使产业、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流通优势。目前,全县已建起农产品交易市场50个,年成交额达7.5亿元。重点培育和建设了沿311国道两侧及花卉主产区内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场、马栏棉短绒交易市场、只乐生猪交易市场、陶城旱鸭交易市场、柏梁活鸡交易市场。同时,通过举办花博会等重大花事活动,扩大了花木等农产品的销售。二是积极鼓励、引导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的农民从事农产品购销服务。目前,全县各类购销服务组织已达1500多个,农民经纪人达7000多人。三是以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县农业信息中心和花木信息交易中心,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中长期的农产品市场预测,构筑农业信息平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发展花卉、粮食、蔬菜、棉短绒加工等经济组织,创办属于农民自已的行业协会,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供销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狠抓科技投入,实现上档增效。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北京林大、河南农大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协作关系。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具有本科以上文凭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来鄢工作,很多已成长为我县农业发展的科技骨干。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花卉新品种引进培育、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应

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北方花卉集团已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两个863计划项目,采用组培技术规模化生产名、特、优、新苗木品种30多个,其中四倍体刺槐、冬枣、樱花快繁及脱毒技术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组织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30多项,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落实惠民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农业税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大对农村科技、教育、医疗等基础投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针对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的用工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市场、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实现劳务输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县特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还不够强。个别地方发展特色农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够,客观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现象。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还未能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是特色种植业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始终未能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带动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产销两头在外,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是人才和技术与特色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跟不上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新目标。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点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进一步做深、做细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2、进一步突出园区建设,构筑发展新平台。重点建设花卉苗木、有机农业、蔬菜立体种养和特精设施栽培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畜禽业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土地流转,每年新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努力达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积万亩以上。

3、进一步放大有机特色,增强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确保有机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万亩以上。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筹建有机食品交易市场、有机食品检测中心。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寻求突破。

4、进一步强化农业招商,增添发展新活力。一是充实农业招商专业机构。进一步整合全县农业招商的工作资源,坚持定点招商与流动招商相结合,积极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途径。二是强化农业招商责任。把农业招商引资纳入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体系,加大专项考核力度,形成狠抓农业招商引资的强大动力和合力。三是农业招商与工业招商有机结合。

上一篇:中班手工:蘑菇下一篇:城市节约用电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