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精选4篇)
1.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一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高二政治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1.1074年,沈括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继承了中国古代“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说法,提出了形成雁荡山独具奇特地貌的原因,“当是为谷中大水冲击,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学史上,首创了“流水侵蚀”的概念。可见()A.“流水侵蚀”概念的提出源于沈括的智慧
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B.统领世界文化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知名学者于丹说:“每一个汉字都会讲故事。探讨汉字作为交流工具之外的美学价值,能为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是因为 A.汉字带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B.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C.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 D.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5.歌曲《走向复兴》唱道:“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走,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前进,前进,向前进,挺起胸膛,何惧风浪;前进,前进,向前进,肩负民族的希望。”这
()体现了()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④民族精神在积淀中永恒不变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6.音乐不仅是艺术,而且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达到养生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效,甚至可以治病疗疾。中华古籍《寿世保元》中有句话叫:“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而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体生理活动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图是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所书的环读四言诗句,从任何一字起,或左行,或右行,皆成二句四言诗,妙趣横生。这幅作品()①以优美的书法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以新颖的结构表现了诗词的鲜明独特魅力
③以隽永的文字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以美好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心中的爱国情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7年中央电视台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上海是海派文化的代表,西昌是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桂林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哈尔滨是北方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针对右图漫画《防不胜防》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①发展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大众文化
②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③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微电影《红色气质》运用历史照片、人物讲述等形式,跨越时空,创造性实现了同志“相聚”,亲人“重逢”,引发影视界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这一成功创作给我们的启示有()①要把实现文化创新作为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②弘扬主旋律,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③必须提供多种文化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坚持主流思想的多元化,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拥有遇难不惧、化危为安的“中国精神”。作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精神”()①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能够转化为民族崛起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为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中国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古今有之,亘古不变
③可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有文章指出:爱国主义应向多元内涵敞开大门,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发展中国并让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接受,让中国人民的福利改善与这个进程充分兼容,也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将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材料表明()①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民族的复兴
②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③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④无论在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小橘灯志愿服务、“城市啄木鸟”在行动、社区上门服务老人免费体检……一个个涵盖了社会各阶层的志愿者队伍,化身为城市的一张张名片,让人们感受着城市文明的温度。材料表明()A.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了人并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B.城市文明创建活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发展城市文明应该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 D.文明风尚的培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科学文化修养 16.右图漫画启示我们()A.人们不应该注重自己的外表美 B.不同的人其文化素养存在差异是难免的 C.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D.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 17.《我想和你唱》是湖南卫视的一档大型互动音乐综艺节目,该节目每期会邀请三位歌手与爱好者合唱,爱好者们可通过芒果TV、唱吧等软件参加合唱,并有机会参与现场录制,和歌手同台演唱。这一节目播出之后收到了几乎零差评的良好效果。其成功在于()①顺应“互联网+”大发展的潮流,拥抱新媒体
②以创新为基础,摒弃传统,革故鼎新
③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立足市场需求,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①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④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6年9月27日下午,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网络文明用语专题评议会,中国记协道德委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对网络不文明用语进行专题评议,围绕如何净化网络环境进行深入探讨。经过投票,最终筛选评议出“卧草”“我日”等一些网络不文明用语,倡导媒体和网站不使用、不传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
②政府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③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大众传媒为低俗化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一套包括《失恋33天》等当下热门影视剧的光盘出现在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国家的“国礼”名单中。接地气的中国流行文化如今也跻身高大上的“国礼”行列,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及时展示当下中国新形象的时尚名片。这说明()①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和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流行文化比经典文化更符合人们的文化需求 ③接地气的流行文化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的价值 ④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应该是先进和健康的文化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1.“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某喜剧演员以颠覆性的形象出演巾帼英雄花木兰,在小品《木兰从军》中,她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不满。这说明()①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
②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③我国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④文艺创作需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特点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2.右边漫画对我们的启示是()①政府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②政府对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传统习俗常常以落后文化的形式出现
④需要对该博主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一家网站就山寨文化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38.7%的人认为复制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或代名词,冒牌(33.7%)、剽窃(30.0%)、劣质(24.9%)等词也成为公众对山寨文化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40.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它迫使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产品的平民化。这说明()①流行文化是经典文化的基础
②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是相对立的 ③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④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多样性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让普通民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节气、物候、时令要素的增加,也让现代人重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2017年的日历发行仅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故宫日历》()①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把握了市场脉搏,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6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敬德保民”“自强不息”“以和为贵”“浩然正气”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越做越火,丰富了荧屏,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走向庸俗、低俗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令电视从业者进一步盲目追求收视率,令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进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还让老百姓思想懒惰,沉没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材料二 中国媒体的基本职责应该是传承文明、进行人文教化。许多专家建议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媒体教育,指导观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媒体信息。这不但涉及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还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东西。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8分)(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这一问题。(12分)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国人。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2分)(2)请用女排精神创作两条座右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发人深省,字数在20个字以内。(4分)
2017—2018学年10月月考考试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BCC 6---10 BCABB 11--15 CABCB 16--20 CACAD 21--24 BACD 1.C 解析:沈括在900多年前首创“流水侵蚀”的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C项正确。文化源于实践,受社会实践的影响,A、D两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2.A 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和原因,所以中国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故选A。B项说法错误。D项与修史无直接联系。C项中“传承文明”的说法符合题意,但“开拓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B 解析:中国各地中秋节过法的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4.C 解析:A项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不能说汉字最美,B项错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史书典籍,D项不选。故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都能体现,①②入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④错误。
6.B 解析:音乐可以养生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效,在中华古籍《寿世保元》中也有记载,这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正确,②错误。文化属于意识,“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这体现意识具有调控人体生理活动功能,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7.C 解析:“二句四言诗”“妙趣横生”表明诗词的鲜明独特魅力,显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无关。答案:C 8.A 解析:材料中描述了上海、西昌、桂林、哈尔滨四地的文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特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①②正确;材料只是展示四地的文化,并未描述其作用,因此③不选;材料并未体现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因此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 9.B 解析:低俗书刊、不良网站等宣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③当选。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奏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使其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改善文化消费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反映主旋律的文化产品,②当选。①④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红色气质》的创作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这是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的体现,②正确。这也告诉我们要创作较好的文化,必须提供多种文化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错误。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B。11.C 解析: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错误,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故选C。答案:C 12.A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可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②说法错误,中国精神不断增添时代内容;④说法错误。故选A。答案:A 13.B 解析:“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②③符合题意。“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 14.C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 15.B 解析:通过志愿者的服务,对城市的影响,表明了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没有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体现多样化,没有体现科学文化修养。故选B。
16.C 解析:漫画讽刺了某些人由于不注重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而闹出了“笑话”,启示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故选C。17.A 解析:“摒弃传统”说法错误,故排除②;材料未体现经济效益,故排除④;节目通过唱吧等软件媒介吸引普通百姓展示自我,体现了其顺应“互联网+”大发展的潮流,以及面向广大人民,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故①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 18.C 解析:题中没有体现艺术形式的创新,故②不符合题意;题中也未体现其商业价值,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19.A 【解析】材料反映了要加强对网络低俗用语进行规范和制约。网络低俗用语的泛滥在由于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大众传媒具有商业性,这要求政府对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①②符合题意。只有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传媒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健康的文化,③观点错误。为低俗化文化传播推波助澜的只是个别的传媒,④观点错误。【答案】A 20.D 【解析】材料揭示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既需要经典文化也需要流行文化,因此应提高多种类型和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①符合题意。流行文化要接地气体现了④。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不具有可比性,都能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②③观点绝对化,排除。【答案】D 21.B 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当前一部文化作品否定基本的历史事实,为了吸引眼球颠覆历史,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是文化市场自发性的体现,这与文化创新是背道而驰的,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③正确,①错误;这一做法引起众多观众的不满,说明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②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文化创作的多样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 22.A 解析:淫秽色情文化属于腐朽文化,漫画表明了政府对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这是政府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现,③说法错误,排除。漫画中该博主传播淫秽文化与其科学文化知识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④。考点:如何对待腐朽文化
23.C 解析:①表述错误,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答案:C 24.D 解析:材料中《故宫日历》是一种展现古代风景和传统文化之美的商品,并不能提高文物的收藏价值,也不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排除①,也没有体现民族精神或者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②;《故宫日历》的畅销,说明了它能满足大众审美,也把握了市场脉搏,它让现代人感受到了传统之美,能滋养人们精神世界,并且激发文化自信,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其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
(4)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每点4分,共16分)26.解析:第(1)问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要注意从国家、媒体、个人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2分)②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现象。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媒体片面的追求收视率以求获得高经济效益而不顾及自身的基本职责,也引起了令人忧虑的现象。(6分)(2)①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4分)②作为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4分)③作为个人,要提高辨别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4分)
27.答案:(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4分)②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4 分)③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4分)(2)答案示例:
①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2分)②学习女排、振兴中华。(2分)
2.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二
一、单选题(共40个,每小题1.5分)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C.“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3.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A.“大一统”思想
B.“省徭役,宽民力” 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朱熹很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从静处体悟,在事上磨练”“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他们的这些主张说明
A. 理学心学在世界观上迥异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 C. 宋明时期道德沦丧的背景D. 超凡入圣是古人的总目标
5.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材料说明黄宗羲 A. 反对私利,推崇公利B. 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 C. 具有近代民主法治观D. 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
6.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 客观存在的事物B. 人们的感知器官 C. 科学实验的仪器D. 万物发展的规律
7.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A.天人关系 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 C.儒道释三教的关系 D.理与气的关系
8.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意指高低),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明朝
A. 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B. 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流 C. 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D. 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9.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A. 汉赋和唐诗B. 话本和小说C. 风俗画和文人画 D. 元曲和京戏
10.康有为曾说:“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白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逊)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A. 认为《诗经》赞成变法B. 托古喻今宣传改革 C.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D. 宣称孔子主张变革
11.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A. 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B. 均主张“中体西用” C. 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D. 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12.宣扬人类同样适用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现代社会大多受到批判。但在晚清,严复传播这一思想时却普遍得到国人的认可,原因可能是 A. 政府大力支持B. 民族危机深重
C. 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偏低D.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不断自我完善
13.李泽厚指出:“白话文运动带来的确乎远不止是文学形式甚至也不只是文学精神的问题,它反映和标志着现代民族的觉醒。”下列对白话文运动理解错误的是 A. 彻底摒弃传统B. 呼唤思想革新C. 倡导平民文学 D. 肯定西方文化
14.近代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思想主旨是
A.动员工农群众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B.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是让人民当家做主 C.民众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D.推翻反动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
件
15.《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孙中山融合中西方思想文化精华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表述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 ②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 ③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 ④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7.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致信宋教仁说:“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在此,孙中山认为 A. 推行民主制度必须首先发展经济B. 民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 中华民国的未来发展将困难重重D. 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
18.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下表是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对中国革命特殊性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B. 革命就是要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C. 伟大思想必然产生于革命实践中D. 革命两阶段紧密相连并及时转换
19.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下列关于毛泽东发表的理论文章所属的历史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 B.②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 C.③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D.④发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1.毛泽东说:“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述言论出自于
A. 《论十大关系》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新民主主义论》D. 《论人民民主专政》 22.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标志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3.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 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B. 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C. 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 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24.1952年,我国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综合性院校明显减少,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发展迅速,并相继新设了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对此次院系调整,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B. 侧重工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C. 强化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D. 明确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25.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区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
了他们陌生而又备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完全满足了建设人才需要 C. 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 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26.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B. 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C. 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27.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863计划 C.载人航天工程 D.两弹一星
28.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C.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29.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材料 A. 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 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 C. 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 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
30.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他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明智者学派 A. 具有鲜明的功利性B. 言行体现了艺术性
C. 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D. 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
3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的本质含义是强调 A.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B. 人创造了万物
C. 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D. 人的价值
32.在文艺复兴期间“放弃文雅听众而向下层民众演讲,就不被视为一种真正的博学者”。这一观点
A. 制约人文精神的传播B. 净化了当时社会风气 C. 强调人文主义的复兴D. 引发文艺复兴的衰落
3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 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 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C. 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D. 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34.“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神权、王权和特权遭到沉重打击D.使人们获得精神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3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三权分立B. 君主立宪C. 民主共和D. 主权在民
36.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 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B. 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 无授予则无权利D. 防止集权是制度设计的根本
37.这场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交往密切,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鸣的网络。他们挣脱教会和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场运动内容的是
A.“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
B. 字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C. 现代对大自然的考察和现代文学,都可以从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思源 D. 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
38.孟德斯鸠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 认为自由既受法律保护又受法律约束B. 提出分权制衡原则保障民主政治 C. 认为“政治自由”只不过是一场幻觉D. 强调只有政府才能保障政治自由
39.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 人身的自由B. 思想的自由C. 主权在民D. 社会契约
40.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表明卢梭的主张
A. 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B. 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D.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二、简答题(共40分)
41.(20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在民族主义方面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6分)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4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6分)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4分)
42.(20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哥拉
材料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造成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世人“犯罪”以后,就失掉了上帝的爱,谁要想重新获得爱,除了必须绝对信仰上帝耶稣基督外,还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补赎罪过„„——圣经注释摘要
材料三:我是一个人,当爱情鼓励我的时候,我依照它从我内心发出的命令写下来。——摘
自一位意大利诗人
材料四:我们每个人都以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何意义?(6分)
(2)对于爱情,材料二和三的看法有何不同?本质区别是什么?(8分)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思想内容。材料四与材料三的共同作用是什么?(6分)
历史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5 CCCBD 6—10ABDCB 11—15 CBACB 16—20 DAACD 21—25 BCADD 26—30 ADBDA 31—35 DABDD 36—40 BAABB 41.(1)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6分)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4)
(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6分)
(4)把理论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注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与时俱进。(其他言之有理亦可)(4)
42.(1)核心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4)
(2)不同:材料二反对人们追求爱情,认为是“犯罪”。材料三从人的需要出发,鼓励人们追求爱情。(4分)
区别:材料二反映了基督教神学思想对人们的压制,而材料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4分)
(3)内容:认为要重视公共意志,社会契约,人人平等。(2)
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2.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3.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姓“西”!》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A.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外来文化是腐朽、落后的文化,我们不能盲目借鉴和吸收
4.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有人以“《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编织着美式‘励志’故事”,呼吁抵制 《功夫熊猫》。这种观点()A.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 B.反映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C.是坚持文化主旋律的要求 D.表明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的必要 7.2018年1月23日,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这是继前两年“和合家风”年度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之后,中华世纪坛对中华家风以及传统文化更进一步的寻根问源.展览通过各类型海内外华人家庭的家教、家风故事.展示中华家风在新时代的风采。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①创新了文化传播途径,展示了中华家风的生命力、凝聚力 ②发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发挥了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某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一位曾在集贸市场周边摆摊卖水果的小贩,有段时间没“上班”了。他说:“我以前都是摆在路边卖的,现在看到整体环境变好了,说真的,有点不好意思,也不忍心去破坏。创建文明城市让大家都自觉了,找个门面人室经营才是长久之计。” 这位小贩的变化说明()A.人生观一经形成就有确定的方向 B.善行人人可为,善事不分大小 C.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要做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9.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不少恶搞、抹黑革命先烈、抗战英雄的谣言,混淆视听之余,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这启示我们要()①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专家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各级财政应该在预算中按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图书馆,并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图书馆、书屋配备和更新图书,供公民阅读。这是因为()①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 ②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正能量”一词原为物理学术语,但一些博主将其赋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这一现象表明()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一事实()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②警示我们应继承传统,在生活中多使用传统珠算
③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万“家和”的力量就会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表明()A.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B.“和”的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粹的整体体现
C.家庭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D.“家和”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6.“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火”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隐喻。文化上的水火交融, 是指中西文化之间()
A.交流、借鉴和融合 B.多样性 C.继承、发展与创新
D.差异性 17.乾隆年间,英国公使秘书用五线谱的方式将我国民间小调《茉莉花》记录成乐谱,并把它传到了西方。后来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以《茉莉花》为主要音乐素材,在意大利演出后造成了非常强烈的“中国震撼”。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为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在过去的岁月,似乎没有放鞭炮的春节,就没有了年味儿。但是2015年的春节和元宵节,当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④应该摒弃传统习俗,创造新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一批“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的事迹厚重感人,影响深远,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这告诉我们()①榜样的力量对人的价值观形成起决定作用 ②先进典型事迹是人们道德素养的核心与标准
③应从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 ④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苹果公司卖的不仅是iPhone、iPad,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苹果”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髙的科技企业的灵魂。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④要重视商品的文化含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和强国。德国人对造物的偏爱融入了文化传统,早在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人们无需遵从教会指令,靠自己辛勤劳作也可获得救赎。可见文化()A.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促进个人成长发展
D.规定经济发展方向
22.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3.某市公安局开通了“群众举报”网上通道,市民网上举报“黄赌毒”,最高可获千元奖励。之所以严打“黄赌毒”。是因为()①对“黄赌毒”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②“黄赌毒”侵蚀民族精神 ③封建思想的残余根深蒂固 ④“黄赌毒”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4.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 为主题,通过“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等5堂课,分别介绍了我国的几大传统文化,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此活动的举办()①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②说明文化自觉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化的大繁荣
④使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华文化自信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当前,许多地方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此,下面正确的看法是()①有不合理性,否定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有合理性,看到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方发展的决定作用 ③有合理性,看到了文化本身具有服务经济的功能 ④有不合理性,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6.《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从文化角度来讲,君子之所以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非常有限 B.人能在实践中自觉抵制消极萚后文化的影响
C.人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7.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弘扬长征精神是基于()①长征精神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②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长征精神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长征精神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某城市因灵山秀水的生态优势,提炼出了“上善若水、润物不争、大志致远、服务笃信”的城市精神;某沿海城市则提炼出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城市精神。
这说明()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②文化具有地域色彩 ③文化由地理环境决定 ④文化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9.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吸收我国前人书法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主要表明()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红白旧俗该从简,礼轻情重有脸面”“谁言孤老无依靠,天下人帮天下人”“培养老人爱好佳,琴棋书画鸟鱼花;与人友善和谐处,笑对夕阳灿烂霞”„„今天,写在河北任县大屯乡大驿头村新老房屋墙面上的这些诗词书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墙”。这些“文化墙”()①能让村民接受道德文化的熏陶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8分)
32.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8分)
3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你说出材料中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4分)
2.在中华文化中,竹子代表了坚韧顽强,其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结合材料,试回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他还强调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始终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希望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文化交流的意义。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说明缺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启示我们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C项符合题意。2.答案:D 解析:社会实践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A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创作者的灵感,B错;材料并不强调大众传媒,故C不选;歌曲《卷珠帘》中的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这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D正确切题。3.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故选C项。4.答案:B 解析: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本题材料中“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既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也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②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材料没有涉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没有体现引领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④排除;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全场高唱国歌等环节,这既有利于人们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又有利于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③正确。故答案选D。6.答案:A 解析:文化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应该振兴民族文化产业,而不是狭隘的文化抵制。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政府不能依法执政,应该是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政府应该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而不是不能直接管理;选项D要做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与题意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9.答案:A 解析:恶搞历史、抹黑英雄,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落后文化的表现,故国家应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克服不良文化的影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故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10.答案:A 解析: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需要国家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素质,①③正确;②中“主导”的说法错误;④中“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的说法错误。11.答案:B 解析:选项②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属于不同的概念,本题材料并未涉及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问题,故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正确。1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以神话传说等形式为汉字塑造了丰富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这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且可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①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没有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②③排除。故答案选C。13.答案:D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故①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故②不选;③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A 解析:“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①正确切题;“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这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推陈出新,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③正确切题。故选A。15.答案:C 解析:千万‘家和’的力量就会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表明家庭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16.答案:A 解析:文化上的水火交融,是指中西文化之间交流、借鉴和融合,故选A项。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②适合题意;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体现了人们的这种传统文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③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对于传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C。考点:
传统文化的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这些时代楷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值得我们学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决定作用”夸大了榜样的作用,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②错误。20.答案:D 解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属于经济现象,但产品中蕴含着文化因素;注重产品的文化含量,是苹果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①②④正确。苹果公司通过产品的销售,将美国的相关文化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唯一途径,③错误。21.答案:A 解析:德国人对造物的偏爱融入了文化传统,造就了今天德国制造业大国和强国的地位,这体现了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项正确。22.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平等相待的朋友”“彼此尊重的兄弟”,体现了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与题意不符。23.答案:D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严打的原因,“黄赌毒”属于腐朽文化,②④是腐朽文化的危害,符合题意。①不是严打的原因,而是严打的措施;封建思想的残余根深蒂固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之一,③不符合题意。24.答案:A 解析: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指利用文化服务经济,但只注重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③④正确,故选D项。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抵制消极落后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C项错误;A项否认了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27.答案:D 解析: 28.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提炼出城市精神,表明①符合题意;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城市精神,②符合题意;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③说法错误;对文化的作用应具体分析,④不选,故选A项。29.答案:D 解析: 30.答案:B 解析:“文化墙”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有利于引领村风文明,培育文明风尚,①②正确,③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31.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会推动社会发展。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2.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新中装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新中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传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礼”文化的精华,注入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时代理念,实现了创新。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电脑提花机织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也推动了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发展。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新中装针对APEC特定的外交场合,采用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解析: 33.答案: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②立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③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并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 ⑤弘扬民族精神, 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扶持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动力
34.答案:1.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4.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四
一、选择题(1-6为单选,7-8为多选,每小题6分,共48分)
1、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C.受恒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做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2、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顶端P以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某处Q点,小球落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斜面的夹角为α,若把初速度变为3v0,小球仍落在斜面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夹角α将变大
B.夹角α与初速度大小无关 C.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不变 D.PQ间距是原来间距的3倍
3、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不等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 B.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 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4、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平方。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8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A.4倍
B.2倍 C.3倍
D.2倍
5、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半径不同的半球形碗放在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使两碗口处于同一水平面,现将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小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分别从两个碗的边缘由静止释放,当两球分别通过碗的最低点时,A.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B.两球的机械能大小始终相等 C.两球对碗底的压力大小不相等
D.小球下滑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
6、甲、乙两双星相距为L,质量之比M甲:M乙 =
2:3,它们离其他天体都很遥远,我们观察到它们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由此可知()A 甲、乙两恒星的线速度之比3:2 B 甲、乙两恒星的角速度之比为2∶3 C 甲、乙两恒星的线速度之比为
D 甲、乙两恒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2∶3
7、如图,汽车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物块A。汽车匀速向右运动,在物块A到达滑轮之前,关于物块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
B.将处于超重状态
C.将竖直向上作加速运动
D.将竖直向上先加速后减速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于轻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将小球拉至A处,弹簧恰好无形变。由静止释放小球,它运动到O点正下方B点间的竖直高度差为h,速度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到B小球的机械能减少 B.由A到B重力势能减少mv2/2 C.由A到B小球克服弹力做功为mgh D.小球到达B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mv2/2
二、实验题(每空4分,共20分)
9、在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________(只需填字母代号). A.重物 B.纸带 C.天平
D.低压交流电源 E.毫米刻度尺
(2)关于本实验的误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选择质量较小的重物,有利于减小误差
B.选择点击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约为2mm的纸带,有利于减小误差 C.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D.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重物在下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阻力的作用(3)在实验中,质量m=1kg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那么从打点计时器打下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J。(取g=9.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中Ek小于EP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答案:1___ 2 ___ 3___ 4___
5___ 6___ 7___
8___ 实验题答案(1)___
(2)___
(3)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52分。写出必要的说明及过程,只写答案不得分,)
10、(16分)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8倍,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2倍。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1)、则航天器在该星球表面附近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约为多少?(2)、若地球近地卫星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多少?
11、(16分)如图所示,质量M=4.0 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 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 m/s2.求:
(1)B的最终速度为多大(2)木板B的长度L.
12、(20分)如图所示半径R=0.6m的光滑圆弧轨道BCD与足够长的粗糙轨道DE在D处平滑连接,O为圆弧轨道BCD的圆心,C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半径OB、OD与OC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将一个质量m=0.5kg的物体(视为质点)从B点左侧高为h=0.8m处的A点水平抛出,恰从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sin37°=0.道。已知物体与轨道DE间的动摩擦因数=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6,cos37°=0.8。求:
(1)物体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2)物体在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物体在轨道DE上运动的路程s。
答案
1-8
C B B B B
A
BC
AD 9
C
A
2.28
2.26
物体下落过程受阻力作用 10
15.8km/s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推荐阅读:
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历史07-06
河南省洛阳市八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06-17
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英语学科质量分析——郑州市教研室08-07
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09-05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新人教A版08-16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课时 人生自强少年始测试题10-2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抢险救援英雄10-30
河南省保险公估人考试试卷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