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应用

2024-11-18

计算机审计应用(精选11篇)

1.计算机审计应用 篇一

作为审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审计质量对提高审计结论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手工记账中,企业财务审计只能通过对纸质资料进行审计,成千上万的纸质凭证、报表、账簿等过大地加大了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严重影响着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开始尝试应用和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通过现代化的审计软件,实现对企业财务审计的有效监控,让繁重的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计算机辅助审计融合了会计、审计、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随着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1]。

一、企业内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主要内容

相对于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机构的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审计因其审计内容的不同而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计算机审计要对计算机本身进行,包括计算机的工作系统、硬件、软件、存储数据信息等,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计算机审计软件的问题。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审计要针对会计电算化的系统、会计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进行详细的审计,通过将这些资料转移到计算机设备上,审查出一份真实和公正的结果[2]。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

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通过计算机软件高效、简便的操作系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1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在正式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之前,企业审计人员要及时对软件的内部风险进行准确地评估,并把握好审计工作人员对电算化软件的依赖性,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三种方式:一是详细分析测试系统;二是选样测试系统;三是评估审计资料中数据的安全性[3]。

2.2保障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

要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性,审计人员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此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使用情况是否可以满足审计方案实行的要求,进而有序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4]。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并提供修正的建议及方案,从而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安全性。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制定出较为严密和完善的计算机内部审计制度,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真实性,保证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质量。

2.3辅助企业现场审计工作

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可以用于企业现场的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审计时,计算机辅助审计要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进行选择性的收集、转换和分析,这是企业现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审计人员要对企业财务信息中的控制风险和弱点进行数据的收集,再将数据信息转移,依据审计方案进行整理和分析,提高企业现场审计的质量和效率[5]。

2.3.1财务数据的收集

财务数据的收集也被称为导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数导出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将财务数据的形式转变为通用数据库的格式,这种导出方式应用的较为普遍。二是不需转变,直接使用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的备份,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三是从被审计单位计算机软件的原始数据库表中导出财务数据[6]。

2.3.2财务数据的转换

财务数据的转换指的是迁移导出的数据。目前,审计人员常用的迁移方式是网络下载,用自备的电脑连入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再获取一个合法的网络账户,直接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中导出财务数据[7]。还有一种方式可以用来转移财务数据,这种方式需要一条网络线在两台电脑之间形成对等网,将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的数据目录进行共享,才可以拷贝到另一台电脑。

2.3.3财务数据的分析

财务数据的分析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二次数据加工作用,逐次过滤和统计财务金额、摘要、科目等项目,再进行快速的数据运算和整合,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得出财务信息变化的实质性原因。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通过客观、快速的计算和分析工作,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模式分析

在了解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操作方式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内部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模式,这对充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1通用型计算机辅助审计

通用型审计软件,简称GAS,这种模式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GAS可以帮助审计工作人员合法高效地访问和获取企业财务数据库的平面数据和资料,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8]。GAS在测绘上的作用较为突出,通过测绘计算机中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获取其中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料数据,帮助审计人员调查分析出更加合理清晰的审计结果。GAS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不高,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

3.2内部嵌入式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

内部嵌入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是通过集合计算机各个系统的代码,将程序迁入到审计系统中,内部嵌入式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能够及时监控各项交易,记录和检查交易过程中的细节,还可以代替审计人员定期地浏览和检查设计性文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为企业内部审计发挥较为广泛的作用[9]。在应用内部嵌入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时,需要注意时间上的适用性,否则会降低系统的运行质量,这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和优化,才能实现系统全面的高效性能。

3.3通过电子表格系统进行辅助审计

EXCEL、LOTUS等软件都属于计算机电子表格系统,这些常用的电子表格工具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另一种应用模式。电子表格系统通过宏的编程结果实现电子数据的存档、数据库管理和图表生成与统计,并通过与计算机其他系统软件的连接,生成系列性的数据函数,有助于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筛选等[10]。财务审计人员利用电子表格系统形成的存档数据、数据库和图表、函数等,进行随时的数据更定,过程简单快捷,结果清晰准确,可以说,计算机电子表格系统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3.4完成数据的自动保存和瞬时数据的自动提取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审计人员要将财务数据从数据服务器或者大型的计算机服务器中提取出来,传统的数据提取和保存过程较为复杂,计算机辅助审计则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快捷、更全面、更准确地进行数据的提取和保存,通过定位财务数据,再进行数据的复制和传输,在瞬时提取大量的财务数据,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审计具有自动保存原稿的作用,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不会丢失。这种模式的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的加深,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审计流程也在不断地突破和发展,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辅助作用,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计算机辅助审计会进一步融合审计工具和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并重视加强计算机审计系统的规范性、合理性、便捷性,企业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应用,能够逐渐建立起企业自身的审计资料库。数据的查找和分析更为方便、准确和快捷,这对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广西财经学院,广西电网公司联合课题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01).

[2]黄昌盛.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体会[J].经营管理者,(17).

[3]耿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经营管理者,(01).

[4]赵晓霞.计算机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

[5]胡能群.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内部审计的应用[J].金融科技时代,(08).

[6]曹委员.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审计证据、方法、抽样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6).

[7]于艳芹.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11).

[8]刘金环.计算机审计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17).

[9]冯素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状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01).

[10]韦宝峰.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计算机审计方法研究与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

2.计算机审计应用 篇二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摘要:计算机的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和创新建立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审计方式,从而带来了税收征管审计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税收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在对计算机辅助在审计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建立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辅助的应用措施,为最终建立税收审计制度的持续发展和该机模式提供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税收征管,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2]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3]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

[4]田克波.信息技术在当前我国税收征管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1(7):36-38.

3.计算机审计应用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 持续审计 嵌入式审计多 Agent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16-02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实践创新课题:持续审计中“洪泛报警”问题对用户满意度的负面影响因素研究。项目批号:2012S200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融通型拔尖创新人才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多Agent技术的审计模式的研究”。项目批号:2012RT09。

1 研究背景

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务模式中,大量的审计证据不再以传统的纸质方式存在,而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等方式以电子数据作为载体进行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处理。传统的手工方式在信息化的经营环境下已经无法适用,审计工作必须做出针对性地调整,于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迅速成为关注的重点。近二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朝着更加实时化的方向发展。于是持续审计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近二十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持续审计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审计方式下难以实现的事中审计变得简单。2002年美国国会签署通过的萨班斯法案(SOX-Oxley Act)促使大量的企业开始寻求持续审计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来满足法案要求。持续审计技术已经成为了审计证据电子化环境下的一种发展方向和趋势,在企业界和学术界都得到了很大的关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2006年发布的名为《2006内部审计状况职业研究》的报告结果表明,被调查的美国公司中有半数的公司目前正在使用“持续审计”技术。

2 持续审计的内涵和发展

VarSarhelyi和Halper在1991年最早提出了在线技术和现代网络对审计过程带来的好处,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持续审计的实验模型对AT&T;开票数据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控制(Alies等,2006)。Varsarhelyi和Halper当时虽然并没有给出持续审计的准确定义,但是却诱发了随后大量的关于持续审计的研究和探索。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1999年发布了报告对持续审计进行定义,指出:持续审计是一种方法学,使独立审计人员使用一系列审计报告,对某一事项提供书面鉴证,而且这些审计报告是在被审计事项发生的同时或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发布的。定义中强调了持续审计技术区别与其它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关键,在于其更好的时效性。持续审计的出现已有近二十余年的历史,并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成熟。诸如ADM等优秀的持续审计框架已经被提出并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诸如ACL一样的提供持续审计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

3 当前的持续审计模型

持续审计模型作为持续审计技术的实现基础,一直是持续审计工作中研究的重点。已经有一些专门的模型被提出来并已投入应用,当前的持续审计模型按其框架主要可以分为EAM(embedded audit modules)、ADM(Audit data marts)、ABCAM(An agent based continuous auditmodel)三类。其中EAM和ADM的研究时间最长,影响也最为广泛,并且已经有一些相应的商品软件出现。

3.1 EAM模型

Groomer和Murthy(1989)提出了EAM(embedded audit modules)模型。在EAM模型下,具有审计功能的软件模块被以组件的形式被植入到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并按照事先设定的审计规则对系统中的事务进行实时审计。一旦发生异常,异常情况将会以异常报告的方式实时的报告给审计人员,EAM被称为嵌入式CA。由于在EAM模型下,审计模块被嵌入到了企业的信息系统之中,并通过事件方式实现实时触发,故其对异常情况的响应速度极快,可以实现近乎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审计。但因为需要在原本审计良好的信息系统中植入审计模块,其面临着以下的一些明显缺陷:

(1)对企业ERP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由于大多数ERP系统在开发之初并没有将EAM作为系统的必备组件进行统一考虑和设计,EAM被以附加组件的方式开发并植入到了原本良好设计的ERP系统中,从而可能对原有系统的运行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Henrickson(2009)通过调查指出,正是由于EAM方式对企业原有系统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了大多数企业在实施持续审计时都拒绝采用此种方式。

(2)高昂的实施、维护成本。在EAM方式之下,EAM模块需要植入到原有的企业信息系统之中。但是很多企业由于拥有子公司等原因,其往往拥有多个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针对各个信息系统的不同的结构,进行专门的设计、测试、设施以保证EAM和企业原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这项工作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EAM的高昂成本还来自于其后期的维护工作中,当审计人员需要对测试规则、方法等进行修改时,他们必须与负责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的IT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这大大的降低了审计活动的效率,并且需要对不同系统上的EAM都进行同样的修改,导致了费用的重复。

(3)违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原则。在EAM实施、维护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与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密切交流和合作,以保证审计模块的正常的运行,这违背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应保持独立、公正的原则。

3.2 ADM模型

Varsarhelyi和Halper(1991)在贝尔实验室开发的CPAS(ContinuousProcess Auditing System),是ADM(Audit data marts)方式的原型。在ADM模型下,企业信息系统中的运营数据经过采集、清洗后被存储在专门的审计数据仓库上后,在另一个独立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审计平台上执行审计检查。

在ADM模型下,执行相应审计功能的程序模块并不直接运行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上,而是通过程序模块不断的从被审计企业的信息系统中采集数据到专门的数据库中,由网络传输到另一个执行审计功能的工作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独立的执行审计功能。故ADM这种借助于数据集市,在独立审计平台上执行审计检查的方式,又被称为分离式CA。区别于EAM方式,ADM方式并不在被审计单位的系统上执行审计检查,而是通过采集的数据在另一个系统上进行审计工作。ADM方式有效的避免了EAM方式下需要将审计模块嵌入到被审计单位系统,从而对企业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缺点,并且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修改和添加审计模块而无需被审计方人员的支持,以此保证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但由于ADM方式下,需要通过网络将企业的数据采集并放置到专门的数据库上以供执行审计分析,使ADM方式面临了以下的一些缺陷:

(1)网络中断问题。在ADM方式下必须经过网络将从企业信息系统中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另一平台上进行执行分析,于是产生了对网络连接的极大依赖。网络连接一旦发生故障,相关的审计活动将无法正常的展开。尽管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网络已经越来越可靠,但是偶尔零星的故障仍然会是一个影响持续审计活动的明显问题。

(2)延时问题。由EEAM方式下,相关监督活动直接执行在企业的本地信息系统,不需要额外的信息传输。相关违规活动一旦发生,本地监督活动将以近乎实时的方式将其检测出,几乎不存在时延问题。而在ADM方式下,由于需要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数据并通过专用网络传输到审计端的数据库中,而后再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传输都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从而对持续审计中最为关键的时效性指标带来不利影响。

(3)敏感数据问题。在ADM方式下,审计单位需要从被审计企业的系统中采集大量的运营数据,其中不乏一些敏感的关键数据。如何保证此类关键数据不泄露以对被审计单位造成不良影响,也是很多企业在实施ADM模型时十分关心的一个敏感问题。

ADM方式虽然面临着网络中断、延时等问题,但其与被审计的信息系统低耦合,在实现、维护容易程度方面较EAM方式具有明显优势。ADM模型是目前持续审计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模型,大量的持续审计软件提供商都采用了此种架构。以CPAS模型为基础,还派生出了一些优秀的ADM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其中比较有名的有Rezaee(2003)模型。

3.3 ABCAM模型

Charles(2007)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持续审计模型ABCAM,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Agent模拟执行了除观察和询问外的审计程序。

ABCAM模型由代理服务器、审计程序知识库和AgentN型库三部分组成。审计程序知识库中包含有Agent模型库中所具有的Agent种类、职能、配置参数等基本信息,还包含了审计任务分解的知识。AgentN型库中包含了ABCAM模型中所具有的Agent~的源代码。代理服务器AgencyService Server中包括用户接口模块、审计程序模块、Agenti调用和执行模块。接口模块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审计程序模块负责对接口模块递交的审计任务进行分解以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Agenti调用和执行模块负责按照程序模块制定的审计计划对Agent进行分发和回收的管理。

ABCAM模型下,用户请求被分解为具体的审计任务,并将具体的审计任务按其类别派发给具体的审计Agent。审计Agent在作业时,能够自治的在数据站点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检查,返回代理服务中心时只携带审计结果,极大的减轻了信息传输量和对网络的依赖,并且解决了敏感数据的保密性问题。即使在出现临时网络中断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审计Agent的审计作业。然而ABCAM模型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Agent之间缺少协作。在ABCAM模型下,分派出的审计Agent在各自的站点上独立的完成自己的审计任务,缺乏协调与沟通。当需要执行一些需要涉及多个数据库或涉及第三方数据库的审计程序时,只能由单一的Agent在不同的站点上移动来回采集数据,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2)Agent频繁移动造成的网络带宽的浪费。在ABcAM模型下,Agent返回审计结果的方式是Agent携带审计结果返回代理服务中心,频繁的派发和返回会耗费大量的带宽。

(3)“洪泛报警”问题。Debreceny等(2003)和Alles等(2006)指出计算机在审计作业时,会出现大量的同质报警信息,导致“洪泛报警'的情况发生。审计人员接受到的系统反馈的冗余的报警信息会猛增,从而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ABCAM模型下,审计Agent返回的信息只是通过接口模块简单的对审计结果进行格式转换和整理,并不能应对此问题。

4 总结和展望

4.计算机审计应用 篇四

班级:注会081班

姓名:朱一粟 学号:2008232043 持续了五周的计算机审计课程在刘老师的指导下结束了,从初次接触计算机审计这个名词到终于自己上手做计算机审计,有限的时间里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点的了解,也体会到在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审计较于手工审计优秀的地方。

一、计算机审计的概念与特点

首先,计算机审计是与传统手工审计相对应的概念,它包括两反面的含义:一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效果进行审计,即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审计;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是为实现其审计目的以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建立审计信息系统,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这与传统的审计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其实,计算机审计的特点有:

1、审计范围具有广泛性。它讲审计范围由“结果审计”转变为“结果审计与过程审计”并重。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必须兼顾系统的开发与运行两方面,既对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又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2、审计线索想“不可视化”转化。审计需要跟踪的线索,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分散在磁性介质上,因此审计在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如何保留并按需要及时、准时地获得审计线索是能否完成审计人物的关键。

3、审计取证的实时性和动态性。

4、审计急速的复杂性。

5、审计技术的主体任务发生了改变。审计人员赖以主导审计过程的技术和技巧已被计算机所替代,因此,他们可以从繁琐的查证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对一些审计项目内容的规范上或去探讨一些新的审计方法。

6、体现了审计的风险导向精神。现代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时代,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内容。

三、计算机审计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国计算机审计才处于起步阶段,审计软件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也没有较完整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大部分审计工作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目前,市场上比较突出的品牌主要有通审、金剑、安审等审计软件。总的来说,我国已经开发和应用的审计软件多数属于专用审计软件,他们主要是为政府审计服务的。而对于广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来说,他们更迫切希望有稳定、实用、易操作并且功能强大的通用社会审计软件来帮祝他们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未来的企业信息管理和理财会越来越复杂,最终会淘汰传统的会计行业。由此可以推断,在未来复杂的计算机环境下,传统的财务审计也一定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审计。

5.计算机审计实训报告 篇五

一、实训的目的

本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审计实训的课程,在这之前我们有先学习了审计这门以理论为主的专业。在有了一定的审计的基础知识后,再来学习计算机审计也更有利于我们对系统的了解与掌握。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审计人员正面临着如何审查电子数据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及数据分析能力等多重压力,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理论的方法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而今社会,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已经成为每个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习计算机辅助审计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将数据更好的分析和检查,使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是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实训的内容和过程

首次操作令我感到审计软件的方便、快捷。以往我们查询凭证,还要手工逐个的查找,而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只要输入查询条件,瞬间便可一览查询结果。审计软件强大的功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第一次课杨老师引领我们入门,开始了审计过程的准备阶段。大家一起新建自己的用户名、新建项目、进行相关的初始化设置,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并数据平衡检测。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下内容,内控测评分为内控调查和内控测试两部分,包括测试目标和测试指引(方法),操作结果自动汇总评价,并能生成相应底稿。内控调查是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指引审计人员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性质,即是否需要进行内控测试还是直接进行详细的实质性测试,或者二者均做,并确定哪个轻哪个重。系统提供调查内容的平台并内嵌相应不同审计情况的内控调查模板,另外审计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审计经验可增减调查内容,模板可自由维护。并进行审前调查了解综合模型预警、分录模型预警、账户模型预警。在审计实施阶段做好各项账证查询工作如科目余额表查询、明细账查询、辅助账查询以及凭证查询。同时进行科目的趋势、结构、对比分析和对方科目分析与摘要分析等。再在每次工作后做好审计底稿分析审计结果。生成审计报告。“账证查询”菜单包括: ““账证查询”菜单包括: “科目余额表”、“分类明细账”、科目余额表”、“分类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多栏账”、“辅助账”、“账龄”、“询证函”、“凭证快速查询”、“凭证高级查询”、“凭证多年查询”、“余额表查询”、“综合查询”、“银行对账”、“科目树”。科目余额表用于查询统计各级科目的本期发生额、累计发生额和余额等。它可以输出某月或某几个月的所有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累计发生额、期末余额,在实行计算机记账后,余额表已经代替了总账。这其中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综合查询主要是弄清楚条件的或和且的关系,再就是高级查询了,这是一个组合分录的查询,首先增加借方条件,然后再增加贷方条件,下面以我们操作的高级查询为例如图所示:

审计预警功能设置了三类审计模型:分录检查模型、账户分析模型和综合查询模型。审计模型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复用已有的经验与方法,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不断的审计经验积累、复用、共享,提高审计团队的整体水平。审计人员在开始审计时,可以全部或部分调用相应的审计模型执行,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自动审计预警,并可通过设置将自动审计预警发现的疑点发送至审计疑点库中。

如综合查询模型预警可将用户日常运用的综合查询方法存储为模型,执行时,可将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筛选结果常表现为审计重点或疑点,起到预警作用。如图所示:

科目趋势分析:可展示选定科目在期间内的数据变化情况,根据会计科目的类别,设置数据分析选项,可以是“期末余额”、“发生额”、“累计发生额”。趋势分析以两种形式展现,一为直观的图表形式,趋势分析多用线形图展示,也可设置其他类别图形;二为数据表形式,列示出选定科目在内各月份的数据及增减率情况。科目结构分析(纵向分析)对选定科目在指定月份区间内的明细项目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科目多单位分析(横向分析):对多个一级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某一中的某一个月份各个科目所占比重的分析。如果当前审计项目中有多家被审计单位,可对多家单位的同一会计科目进行分析,查看各家单位所占比例大小。科目对比分析:根据业务的账务处理原理,一般而言,某会计科目常与另一会计科目的变动存在规律性,比如存在变动的趋同性,我们称两个科目存在关联性。科目对比分析即用作关联科目间的比率情况进行分析。对方科目分析:对方科目分析可对选定科目的对方科目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对方科目的构成情况,分析与选定科目相关账务处理情况,可进一步分析出各类业务的发生情况,起到突出审计重点,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的作用,其为审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们有个共同点主要是对科目进行分析,分析一年中这个科目的特点,以及某一月份比较突出,从而分析影响这一科目的主导因素,下面以主营业务收入的科目趋势分析为例,主要分析这一年中收入的增减趋势,以及增减的原因,还有这些收入存在的真实性,这一点很好与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了,充分运用了销售循环审计的知识,如图所示:

报表结构分析功能主要是分析财务报表的结构比,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期末数结构分析,反映资产负债表的组成状况。通过对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期数和累计数进行分析,反映了利润构成情况。此为审计人员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再也不用人工编制财务报表以及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避免了编制报表过程中的麻烦,下面我们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如图所示:

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它强调以人员为单位,以时间为顺序,以实施审计过程为内容,是现场审计的“黑匣子”。它不仅是增强审计人员责任意识和保护审计人员的有效措施,也是审计组组长检查审计方案执行情况、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和审计机关考核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落实审计质量责任制的重要途径。审计人员在审计作业过程中,可以利用审易软件提供的审计日记模板(完全根据审计署6号令制作),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等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描述,也可以打印输出给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进行确认,它综合的反应了我们审计的内容,同时也反应了我们审计的成果,为我们撰写审计报告提供了依据。

三、实训总结及体会

6.小议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篇六

1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现状

1.1 在审计计划项目建立、公文流转方面

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基于B/S模式的审计管理系统 (OA) ,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工作平台, 它本身部署在系统专用网上, 实现了与因特网的物理隔离, 所以保证了它的安全性, 同时将功能模块化, 使得结构清晰, 更易掌握。它的强大功能已融入审计之中, 特别在计划项目管理和公文流转方面更是显示出其方便与高效, 可轻松实现计划项目的建立与维护、公文流转、公文签发与入库、公文管理与查询, 同时严格的权限控制也保证了公文的安全, 责任的明确。

1.2 在数据采集转换和数据分析方面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 (AO) 在审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它提供了大量的转化模板, 可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采集转换。同时数据库技术也在采集转换方面发挥了作用, 利用各中数据库如SQL Server、ACCESS、EXCEL、DBASE、ORACLE的导入导出功能与备份功能, 对数据格式进行转化已满足审计人员的审计需求, 也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的数据源实现数据的采集, 用户利用操作系统中的数据源 (ODBC) , 通过数据源管理器建立用户数据源后, 即可利用AO的数据采集功能连接到用户自定义的数据源, 实现数据的导入采集。

在数据分析方面,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提供了审计分析、审计抽样、利用现有审计方法自动审计等功能, 实现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分析。但目前对业务数据的分析用的比较多的方法还是利用SQL 2000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基本语言实现对数据的分析、转化。可以说在数据转化和分析方面, 数据库技术方法要求很大, 特别是SQL语言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3 在审计数据、信息交互方面

远程访问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硬、软件的发展, 使得远程连接服务器, 实现数据交互成为可能。审计管理系统 (OA) 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 (AO) 就实现了远程连接访问功能, 在外的审计组通过电话拨号或电子政务网连接到服务器, 实现远程访问, 并对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进行相关设置 (远程服务器地址、端口号的设置) , 从而实现异地AO与OA的交互, 可以将审计文档、审计底稿等打包上传, 这样审计机关领导就可以随时了解审计组的情况, 进行宏观的把握, 同时可以对审计组工作作出指示, 为审计组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此外, 通过系统交互还可以实现对审计项目的三级复核。

在现实的审计工作中, 一些审计人员往往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现场审计系统只能在有电子数据的审计项目中运用, 他们忽略了现场审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那就是审计管理的功能。现场审计系统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审计作业模板, 从建立计划项目到出具审计报告, 现场审计系统按照《审计法》和有关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 确立了一个完整的审计管理流程。

2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计算机技术方法审计的基础较差, 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应用计算机技术方法审计的基础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硬件轻软件。大多数基层审计机关, 硬件建设已能基本满足计算机审计要求, 但对审计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投入意识不强;二是人才的缺乏, 大多数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使用水平并不是很高, 缺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系统培训, 不具备独立操作计算机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能力 (主要是数据采集工作) 。三是运用的表层化倾向明显。受制于一些固有的运用模式和传统经验, 满足于表面的运用, 缺乏总结与交流, 缺乏深层次的功能开发。

2.2 缺乏利用计算机技术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对于大多数审计人员是个陌生的概念, 在传统审计中, 对纸质帐进行审计时, 常常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避免假帐真审的情况发生。目前, 众多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出现, 使得审计风险加大, 往往会出现假电子帐, 为了避免假帐真审, 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方法加强信息系统审计, 然而现在接触信息系统审计的人员很少, 更加缺少利用计算机技术方法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要求和研究。

3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3.1 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协助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控制

审计统计业务。目前大量繁杂的审计统计报表的编制、汇总和分析大部分由计算机来完成, 极大地提高了审计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审计档案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 审计档案的数量逐渐增多, 给保管特别是查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查询或检索比手工管理更快寄、更方便。审计文书管理。审计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各类审计文书, 审计人员可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先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审计师实施方案、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文书制作成模板, 形成审计文书模板库。审计数据库业务。建立审计数据库可以使审计机关更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料, 完成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数据库随时检索、查询、调阅有关审计管理的历史资料, 历年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 国家有关法规, 规章和制度, 独立审计准则和有关审计规范,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等, 建立审计数据库能极大的提高审计效率。

3.2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 对其内在风险进行评价

开展全面的计算机审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多种风险, 为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不仅要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审计, 还要对其设计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可以测试出计算机程序的特别控制, 如联机口令和数据存取控制是否有效。使用已经处理过的会计数据来做测试。审计人员在做测试前预测把会计数据输入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后的结果, 然后把会计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 总结出实际的结果, 对比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 从而调查分析和差异。审计人员按已知条件构建一系列的交易, 在模拟的测试环境将被审计程序对这些检测业务处理与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 从中找到差异, 发现审计线索, 以确定该电算化程序的处理和控制是否有效。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从而判断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3.3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进行实质性审计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

3.3.1 浏览查询帐簿凭证。

利用审计软件对总帐、明细账、辅助账及相关的记账凭证进行浏览和查询, 找出审计线索。这一功能使审计所用的数据与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分开, 审计人员可以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获得很大的操作自由;同时可以保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套的惟一性, 遏制多套账的发生。

3.3.2 辨别账套的真伪, 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 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 并输入计算机中。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 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 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3.3.3 对日常会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 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迅速、客观地完成分析性复核工作, 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有关分析结果。例如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中, 可以很简单地得到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结果, 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 例如对固定资产和材料成本差异的复核等。

加强对审计软件的宣传、优化与推广使用。目前, 我国的审计软件已达到一定数量, 质量也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我国的审计软件市场尚未形成, 宣传推广不力, 导致一方面软件找不到用户, 无法扩大成果、形成效益;另一方面, 用户不知道有哪些审计软件、怎样取得或选择这些软件。要推动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加大对审计软件宣传和推广的力度。

同时, 要提高我国审计软件的质量和实用性。要提高审计软件质量和实用性, 关键是做好软件的分析工作。软件开发人员必须深入审计工作第一线, 审计软件的分析设计要有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加。审计人员除要对投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 还应提倡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 应有审计人员参与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如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 可事先在被审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 建立审计跟踪文件, 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 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跟踪追查。这些程序也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审计功能。只有加强使用者与开发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才能使用户把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开发者, 开发者可以广泛地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 更好地总结出审计的算法模型, 使审计软件不断优化提高, 真正能成为有用的审计工具。

积极引进既有丰富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又具备深层次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积极开展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后续教育, 要对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面上的培训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职人员培训和未来人才培养进行统筹规划。短期的、在职的培训可通过强制的后续教育进行, 并要进行一定的考核和检查。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 重点可放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的功能或应用程序审计、网络安全审计和审计软件的开发等方面。使现有的审计人员了解认识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特点, 掌握审计软件的使用、维护等技能, 而且还应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即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从长远的观点看, 审计人员还应掌握编写适合各种场合需要的审计软件, 建立起自己的电算化审计系统。从而能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审计任务。

4 结语

计算机技术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 使审计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同时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推动计算机技术方法在审计工作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靠的是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要突出加强对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适应现代审计的能力。只要这样, 计算机技术方法才可能在审计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审计信息化建设也才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黄豫华.审计学基础[M].天津教育出版社.

[2]吴万才.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M].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3]张景山.审计案例分析[M].中国市场出版社.

7.企业开展计算机审计初探 篇七

一、企业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计算机审计是企业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审计工作的内容、对象和标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审计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也在不断扩大。现有的审计工作现状不能满足审计监督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1)审计内容与审计监督职能不适应。我国的审计条例规定,审计机关要对凡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这就明确了审计的内容是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但事实上,企业虽然进行了一部分经营审计,但是现在的审计工作仍主要是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审计。也就是说,被审单位的管理和效益仍不能完全置于审计的监督之下,审计的监督和控制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审计系统的信息反馈能力与审计监督职能不适应。企业的审计是高层次的监督,不仅要实行微观的监督,而且要参与宏观的调控。企业的领导要根据审计的反馈信息了解企业整体运作状况,从而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但现在的反馈能力远远跟不上需要。

2.开展计算机审计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

財务软件的推广应用标志着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它表明企业会计电算化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利用计算机审查电算化会计信息内容,可以大大加快审计的速度,提高审计效率。

3.开展计算机审计是更好地应用企业信息网,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信息网,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做好计算机审计将保证网上新的业务合法合规、健康发展,尽管这将给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企业信息网、电子商务等系统采用多种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拥有多重设备资源,开展多种业务,系统较为复杂,因此,数据资源共享和数据安全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表现出了很多网络环境下的新特点。

(1)责任的分散。在非网络情况下,包括数据文件整理、数据组织、数据存取、数据编辑与验证,以及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在内的控制责任,通常集中在小部分拥有权限的具体操作人员身上。而在网络环境下,数据的使用面向整个网络用户,即这种控制责任除原具体操作人员外,将向众多部门及人员转移,甚至涉及到网络的所有用户。

(2)重点的转移。在非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在于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方面,整个电算系统运转的核心也是系统程序对内部控制的落实上。而在网络情况下,数据高度集中在网络系统中,数据可能被非法拷贝、非法篡改,从而引发新型的网络审计风险。因此,审计的重点也应放在网络系统上。

二、计算机审计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

计算机审计和手工审计一样,按其目的可划分为三个领域,财务审计、财经法规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有两项,一是保护资产,二是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财经法规审计的基本目的是揭发违法乱纪行为。经济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被审单位,比如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和分析以及提出建议,促使其经济效益提高。

2.任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审计人员需进行多方面审计活动,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等。

企业如何开展计算机审计:

1.对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内容有了很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需要对电算化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包括程序的正确性、准确性、完全性和可靠性等。

(1)内部控制审计。分为一般控制(如组织操作控制、硬件控制)和应用控制(如输入控制、输出控制)审计。

(2)系统开发审计。这主要是针对企业自己开发软件而言,如企业信息网和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主要指审计人员参与电算会计或审计软件开发,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审性。对企业而言,有审计人员参加,还可以增强行业特性,使系统具有更强的使用性。

(3)应用程序审计。检查现在使用的系统是否运行正常、可靠、准确,减少由系统弊端带来的损失。它主要是为了测试应用控制系统的符合性。应进行以下审计:

①针对相对简单的应用程序,可将原始程序备份上来进行审计,对运行的程序与备份的程序进行比较以确定运行程序的可靠性。

②检查某一重要部分源程序代码,判定是否有错误或逻辑炸弹,以确定所运行程序的正确性。

③检查被审程序的流程图,判定是否有逻辑错误,是否有冗余,也可自行绘制被审程序的流程图,以确定被审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性。

④针对较为复杂的应用程序,可编写一部分虚拟业务,让被审程序与备份程序同时运行,将结果进行比较,以判定被审程序的正确性。

(4)数据文件审计。数据文件审计主要针对凭证库、账簿库的资料信息,测试其正确性。

这是一种实质性测试。审计的方法:一种是可以将需要审计的有关资料打印出来进行审计,这要求审计人员了解文件结构和程序中的输出功能。另一种方法是可以对实际的数据文件进行测试,这要求审计人员了解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存取方式等。

2.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

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把审计人员从繁琐枯燥的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应用比较系统的专用审计软件,以便提高效率、准确性和审计的规范性。

3.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审计。

主要对网络安全机制和安全技术进行审计,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监视和安全恢复三个方面。接入管理主要处理好身份管理和接入控制,以控制信息资源的使用;安全监视主要功能有安全报警设置以及检查跟踪;安全恢复主要是及时恢复因网络故障而丢失的信息。

三、如何确保计算机审计的顺利进行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审计人员单纯拥有审计专业知识和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2.技术支持。

企业计算机审计系统是构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等当代先进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企业信息网为平台,应用专用的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因此,审计工作需要得到技术部门的全力支持。

3.审计软件。

由于计算机在企业内部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企业财务软件的应用,企业开展计算机审计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而是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审计规范且将其融入一套软件程序,以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由于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同,人员素质不同,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从易到难,具备基本功能的审计软件可以外购。但对于已推广应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可考虑组织力量自行开发审计软件。因为会计数据接口已确定,针对确定的接口开发审计软件可以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并且可以利用企业信息网的优势,开发出符合企业环境的网络化系统审计软件。

(1)应用审计软件。它是对相关网络进行实时跟踪,对数据库内文件进行审计的一种软件。要实现它的功能自然要应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建立审计信息库、有效背景资料、最新动态和必要的审计档案信息。

(2)专业审计软件。专业审计软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单体审计软件部分和合并审计软件部分。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数据传递与修改可以瞬时完成。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8.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究 篇八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究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综述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含义和种类.计算机在会计和管理领域中渐趋广泛而深入的运用使得审计人员所审计的重要会计信息由计算机处理生成,由此产生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国际审计准则第15号称之为“电子数据处理(EDP)环境下的审计”).在EDP环境下,审计的.总目标和范围并没有改变,但是,EDP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审计工作,也就是所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简称CAATs).进一步说,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用来帮助审计人员组织、分析并筛选计算数据和其他的数据处理.

作 者:魏波 张曦 作者单位: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英文刊名: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9.参加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五月初夏,我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来到审计干部学院,有幸参加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七月盛夏,我已背上行囊,装载沉甸甸的知识挥别了美丽的南京。回首奋战的70多个日日夜夜,有深夜伏案做题的心酸、有跟不上学习进度的焦虑,有收获知识的喜悦,也有对学习的一点思考与感悟。

学习重在有法。不到3个月的时间学完7门课程对毫无计算机基础的我可谓“压力山大”,为提高学习效率,我也摸爬滚打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一是打牢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安排在培训前期,是下阶段分析课程的基础,我在培训前期学习强度相对不大的前提下,集中精力熟练掌握SQL语言的运用,使得后期在难度较大的ERP分析和审计数据分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二是不耻多问。由于学习时间紧,同学们计算机水平有高有低,老师课上无法照顾每一位学生,讲课速度相对较快,部分重点难点有时“一晃而过”。对此我课上及时记下未听懂的知识点,利用课后和晚自习请教班上的`“大牛”,力争弄懂弄透每一个知识点,确保学习不掉队。

学习重在有勤。oracle数据库、神通数据库等课程,学习内容注重软件的实践操作,如何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不二法门就是勤学多练。反复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在机试中游刃有余。“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所学内容反复不间断地复习巩固方能学有所获。特别是本次培训在课程安排上,一门课程一个星期只有一天8课时,到下个星期重新学习这门课程时往往对上次所学内容知之甚少,为此我在每天学完一门课程后利用晚自习时间巩固当天所学,在晚自习结束后,回忆复习第二天课程上星期所学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习成效。

学习重在有恒。培训中后期,同时学习VB和SQL之后,在一些分支语句、循环语句的运用上时常混淆,而前阶段学习过程中已掌握的知识点又出现了遗忘,这些状况让我难免出现了烦闷、焦躁的情绪,学习做题静不下心。针对这一情况,我积极调整心态,用持之以恒的决心与遗忘作斗争,一遍记不住就记两遍三遍,直到烂熟于心。

10.利用计算机审计土地使用税的方法 篇十

在对2013年某区本级税收执行情况审计中,审计局对区地税征收数据进行审计。开展计算机审计与一般的审计相似,主要是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本文以土地使用税为例,介绍计算机审计的方法。

一、准备阶段

计算机审计在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相关政策、数据采集以及了解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从审计过程来说,准备阶段至关重要,只有先充分了解税种的特点,比如征收标准、征收方式等政策,才能形成思路;只有对电子数据的了解,比如数据的格式、表与表之间的关系等,才能知道数据与法规的对应关系,才能知道提取到的数据那些是审计人员应关注的重点,才能知道数据能否通过加工分析出问题。

(一)了解相关政策

查找相关法规,了解到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年计算、分季缴纳,向土地使用人征收,年税额标准是:一级地段18元、二级地段12元、三级地段8元、四级地段3元。

(二)数据采集

打开联网审计系统,可以发现地税数据库中有基础表与代码表合计69张,将其全部导入到AO2011或者SQL Server数据库中进行分析。

(三)初步了解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

在采集过程中发现,“基础表_税款征收数据”里面包含了纳税人逐条登记的缴税记录,包含税款的各种信息,比如纳税人名称、税种、税率、品目、税款所属期起、税款所属期止、实纳税额、税务机构等情况。这里,税种、品目、税务机构等关键信息,都是用数字代码表示。可以发现数据库中还有税种代码表、品目代码表、税务机构代码表等,打开后就可以查看相关的信息。比如打开税种代码表,可以发现,“14”代表城镇土地使用税。了解了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了。

二、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是审计人员结合数据形成审计思路,利用计算机发现审计疑点,实现审计目的过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结合数据的特点,审计组成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审计思路,但是有些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有些无法实现,还有些通过各种数据加工能够实现。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取长补短,信息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发挥审计人员的能动性,产生审计思路。

比如,以未连续缴纳土地使用税的问题为例,由于税款征收数据对于缴税地块未设置时间连续的限制条件,而只是根据纳税人的申报材料记录地块缴税期间,是否连续只能由人工判断,这就容易产生未连续缴纳的问题。可以有以下两种思路:

(一)审计思路:每条业务数据都有土地使用税税款所属期起、税款所属期止,根据数据的这个特点,可以利用in命令,来筛选出某个地块在2012年缴税、在2014年缴税,但在2013年没有缴税的情况,可以作为疑点形成底稿。

第一步,可以将2012年土地使用税的数据做成一个表,起名为“2012年土地使用税情况表”。注意,中间表的名称要能够直观的体现表的内容,否则当表很多时,查找起来会很麻烦。2013年、2014年的数据也都单独保存,分别形成表“2013年土地使用税情况表”、“2014年土地使用税情况表”。

第二步,用in命令从2012年土地使用税情况表中,筛选出在2014年缴过税而在2013年未缴税的单位名称,将结果保存在另一张表上,“2012年2014年缴而2013年未缴土地使用税的单位情况表”。所需的命令是:

select *

from 2012年土地使用税情况表

where 纳税人名称 in (select 纳税人名称 from 2014年土地使用税情况表) and 纳税人名称 not in (select 纳税人名称 from 2013年土地使用税情况表)

第三步,回到原始表中,将这些单位所有的纳税记录放于一个表中,然后人工检查税款所属的起止时间,确认问题。所需的命令是:

select *

from 基础表_税款征收数据

where 纳税人名称 in (select 纳税人名称 from 2012年2014年缴而2013年未缴土地使用税的单位情况表)

order by 纳税人名称,计税依据

(二)审计思路:根据税款所属期起、税款所属期止,计算缴款所属期并换算成月数,对于缴税总月数不够12个月的,列为疑点。

第一步,主要分析2013年土地使用税数据。先对数据的初步处理,根据税款所属期起、止时间,计算出缴款天数,保存为“2013年土地使用税缴款所属天数表”。具体命令是:

select 纳税人名称,税款所属期起,税款所属期止,

DATEDIFF(DAY,CAST(税款所属期起 AS DATETIME) , CAST(税款所属期止 AS DATETIME)) +1 AS 缴款所属天数,实纳税额,计税依据

from 2013年土地使用税情况表

where 品目代码 like '140%'

order by 纳税人名称

这里,用cast命令是将文本格式变为日期格式,以便进行天数的计算;“+1”有利于以后的计算。

第二步,将土地使用税所属期的天数换算成按月计算的月数,保存为“2013年土地使用税缴款所属月数表”。具体命令是:

select 纳税人名称,税款所属期起,税款所属期止,缴款所属天数/30, as 缴款所属月数,实纳税额,计税依据

from 2013年土地使用税缴款所属天数表

这样筛选出的结果就是月数表,但这时显示的月数中有0,这是不符常理的。经分析,在“缴款所属天数”+2,可解决这样的问题,命令修改为:

select 纳税人名称,税款所属期起,税款所属期止,(缴款所属天数+2)/30 as 缴款所属月数,实纳税额,计税依据

from 2013年土地使用税缴款所属天数表

第三步,将各单位缴纳的土地使用税的缴款所属期进行分组汇总,计算缴款总月数,是12整数倍的都是正常缴税的单位,将总月数小于12的单位作为疑点,保存在“2013年土地使用税缴税期间小于12的单位汇总表”。具体命令是:

select 纳税人名称,税款所属期起,税款所属期止,sum(缴款所属月数),实纳税额,计税依据

from 2013年土地使用税缴款所属月数表

group by 纳税人名称

第四步,将筛选出的单位返回原始数据库进行校对,以确认问题。具体命令是:

select *

from 基础表_税款征收数据

where 纳税人名称 in (select 纳税人名称 from 2013年土地使用税缴税期间小于12的单位汇总表)

order by 纳税人名称,计税依据,税款所属期起

三、审计后的体会

11.计算机审计应用 篇十一

1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 一般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虽然对于审计的工作产生着极大的作用, 但是计算机辅助技术也是存在着其自身的缺点或者局限性。例如, 平行模拟技术需要极高的成本费用, 开发工作需要消耗时间比较长。

1.2 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

目前, 我国在立法方面缺乏统一的法律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供保证。目前审计报告和意见等资料主要以书面形式为主, 而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当中所针对的对象多数是电子的形式, 因此在文件的法律效率方面就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例如, 电子签名在法律方面的有效性上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

1.3 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

审计项目涉及到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泛, 审计的对象和业务的范围也因此而有所区别, 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的审计环境的需求, 所需要的审计人员可以对整个审计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审查。但是目前在我国企业中的多数审计人员, 缺乏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而聘请计算机专家, 又考虑到他们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与技能, 难以将审计和计算机操作进行结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2 如何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2.1 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从根本上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改进, 必须建立严密的制度。目前, 我国大多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存在许多方面的缺陷, 忽略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建立了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与科学信息技术进行了紧密的结合, 同时在会计信息化的系统下, 传统的会计模式越来越不能符合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需求, 企业应当对其自身旧有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及时调整内部控制体系, 重新合理地调整工作的流程,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严密性, 同时对于考核必须严格规范化。

2.2 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对企业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能力, 加强企业机密的保护措施, 促进企业管理发展。面对会计信息化的系统的普及, 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并且加强其自身信息观念的培养, 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实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2.3 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面临着我国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新要求,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必须加强自身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促使自身在认识观念上进行改革, 从而带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其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对于社会竞争愈加强烈的现实状况, 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创新会计管理工作的模式, 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2.4 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健全的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并且促进企业决策的有效落实。在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 切忌脱离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 方可保证所制定的制度与体系具有可行性。只有实现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才可以从根本上产生内控制制度的保障作用, 发挥有利于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功能。

2.5 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企业应当重视对工作人员的选取与培养。首先从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改善, 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的职业素质, 同时注重提高其实质的企业管理技能, 通过构建高素质的企业管理团队来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性与专业性。其次, 通过建立完善的招聘流程与制度来选拔新员工;同时,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奖惩分明;另外,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在企业内部强化和完善自我监督, 增强企业管理的风险意识。

2.6 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

在我国社会主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法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方向, 只有实行有效的监督, 方可规范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中不合法的行为, 通过健全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法律法规, 来保证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 审计作为维护经济秩序与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必然受到计算机技术的深刻影响, 尤其是审计技术和方法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治中.计算机审计若干概念辨析[J].财会月刊, 2012 (06) .

[2]刘园瑶.信息系统审计国内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6) .

[3]刘杰, 罗继荣.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审计影响的文献评述[J].会计之友, 2011 (21) .

[4]张莉, 王璐.资产负债表平行模拟审计数据分析模型[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1) .

上一篇:中文专业自荐信参考下一篇:《猎人笔记》初三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