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

2024-06-20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共13篇)

1.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 篇一

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我辖区基本公共卫服务项目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项目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宣传组织

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合负责本次宣传的统一组织,以公共卫生管理科为龙头科室,院站各科室负责落实到位。

二、宣传时间

2017年7月1日至31日。

三、宣传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意义、内容;服务的主体、对象、方式、方法;12项服务项目的具体意义及具体内容,居民如何参与项目等。

四、宣传方式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宣传车、宣传栏、标语、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一)街头宣传:以“我服务、你健康”为活动主题,同时组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街头宣传,以街头摆摊设点、拉挂横幅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开展现场咨询等形式进行宣传。

(二)电子屏滚动播放项目标语。

(三)入户宣传单:要及时将宣传单通过不同形式广泛发放给群众,方便群众对项目工作认识、理解和掌握,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四)在院站注射室、预防接种室等人群聚集科室循环播放项目的宣传片。

(五)宣传栏:在院站大门口制作展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的易拉宝宣传画。

(六)对来诊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各临床科室及预防接种窗口科室设置项目宣传咨询点,每个工作日设置专职宣传员对来诊居民开展宣传。

五、工作要求

(一)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月活动,进行认真策划,分解宣传任务,迅速开展工作,并与项目任务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各项任务指标落实。

(二)宣传活动要结合自实际,扎实开展,注重宣传的广度和效果,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中心办公室负责整理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照片、声像资料等。活动结束后,于7月31日前将活动总结及现场照片送至信州区卫计委办公室。

2.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 篇二

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执行困境

新医改实施四年来,各项卫生政策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极大落实,有效推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何进一步落实农村各项卫生政策,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均,服务可及性差

卫生资源配置,主要体现为卫生费用的配置状况。对于卫生费用的开支结构,笔者通过对近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卫生总费用从2000年的4586.6亿元飙升到2011年的24269亿元,上涨了5倍多。但从费用构成比例上看,出现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日益减少、社会卫生支出与个人卫生支出增大趋势,最终趋向于三等份。这是在整体上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但具体到农村实际,政府卫生支出更是减少,加剧了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在服务可及性方面,基层地区的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县城,农村地区民众的卫生服务资源则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卫生室,而这些往往难以满足农村的卫生需求。曾有学者调查,发现某一农村地区由于乡村卫生室覆盖人群比例为1∶1307,远高于国家标准,致使有的村卫生室覆盖区域最远达100里左右。

(二)农村卫生投入不足,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着“剪刀差”政策,以掠夺农村资源、牺牲农村卫生事业为代价,把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城市卫生建设中。这些历史欠账直接导致了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虽然新医改实施以来,强调把更多财力投入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建设及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上来,但在实践政策执行中,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本应由政府公共财政负担的农村卫生服务职能,却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主要存在问题:缩减或占用公共卫生经费,如长期负债经营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各种便利优势挪用及占用农村公共卫生经费;虚报以套取政府配套经费,如虚报村民健康档案人数获取卫生服务费;“以医养防”,通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收取超额费用,以维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的各项开支等。

(三)农村卫生人才短缺,质量不高

当前,农村医药卫生人才短缺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严重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学历及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护人员主要集中在县城;乡村卫生机构人员不足,学历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在乡村医生群体中,没有学历的达34.1%,半数为中专学历,专科仅为13.3%,本科生没有。这突出反映了农村卫生人才的缺乏,并且能力素质严重不足。近年来,新医改也提出通过政策引导,把更多的医疗资源引入农村,但如何引入、如何完善政策、引入后如何能留住等,都还需要一个检验和落实的过程。

(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松散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当前,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曾发挥着重要的历史性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日益显得松散,特别是乡村卫生室建设简陋、预防保健功能弱化、医疗水平差等,对村民的医疗保健与治疗功能逐渐削弱,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也日益减弱,难以履行农村卫生服务的职能。因此,新医改政策与乡村卫生一体化等政策着力点也在于重构农村地区的基本服务体系,维护农村民众的公共卫生与公共健康。

二、作为政策工具的政策宣传

政策执行是政策循环中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其核心就在于如何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宣传作为政策工具的重要手段,对政策执行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如何理解政策宣传内涵及功能作用,协调处理政策宣传与政策执行关系,应是运用政策宣传的逻辑起点。

(一)宣传与政策宣传

宣传,在百度百科中解释“为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传播、宣扬、宣传福音”。在西方社会中,宣传本意为散播哲学的论点或见解,即如何把相关的思想对外散播,以接受及自觉认同其理论。到现代社会,宣传作为一个行为过程和策略,成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基础理论。政策宣传,本文认为,指关于公共政策决定、政策内容和政策实施方式的宣布和传播,是政策执行功能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宣传的目的在于把公共政策的目标、内容、精神向执行者、目标群体等进行宣传,以增强政策认同,加强政策有效执行。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通过政策与人们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认同而使人们接受政策的努力”,实现减少执行成本。在我国过去政策执行的实践中,政策宣传往往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导致政策科学发展的道路曲折多变。

(二)政策宣传的功能作用

政策工具,主要是指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近现代以来,许多学者对政策工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胡德、彼特斯、萨拉蒙等都从各自不同视角分析了政策工具的类型与功能,特别是美国学者拉米什依据政府介入程度把政策工具分成自愿性、混合性和强制性等三类工具,比较切合当前政府政策运作的模式。它主要通过宣示、告知、传播、教育、影响、劝诫等方式,把政策目标、内容向政策对象与民众进行影响与塑化,使他们自觉接受与认同政策,从而减少执行阻力。因此,作为政策工具中重要方法的政策宣传,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信息传播功能,它向民众传达政策内容、目标、主旨等;行为引导功能,它引导政策对象与目标群体认同政策目标,表现出接受、顺从态度;行为劝诫功能,它改变政策对象行为举止,自觉在政策的法制框架内运行。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政策宣传作为一种软性政策工具,更多倾向于通过思想、感情、意识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在当前信息社会与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里,其影响是深远而稳固的。

(三)运用政策宣传注意的限度

政策宣传在实践中更多表现为自愿性或混合性的政策工具,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度。一是工具选择的限度。政策宣传是一种软性的执行方式,不具备对民众的强制力与约束力。在运用过程中,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在特定环境下,应配合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传播教育功能。二是宣传效力的限度。拉斯韦尔提出的5W理论,认为宣传受传播者、内容、载体、渠道、技巧与对象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环境或因素的差异,都可能影响宣传或传播的效果。因此,政策执行中,应针对5种因素的具体特征来加以运用,才能达到最佳宣传效力。三是政策环境的限度。从行政生态学上分析,政策宣传与政策环境联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政治危机与和平时刻、政策动员与执行阶段、国内宣传与国际宣传等不同环境下,政策宣传的运用、实施与开展等都是不同的。

三、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宣传工具创新的路径

对于政策工具的恰当运用,反映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也反映了政府的创新能力。上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困境,其逻辑归因是多元的,但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政策工具的选择及运用上出现偏差,致使政策执行出现阻滞。以下拟从政策宣传的理念、方式和体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有效执行。

(一)强化卫生政策宣传理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毛泽东、邓小平等对政策宣传理念都非常重视,强调政府与领导干部要具备良好的宣传意识,更要注重宣传方法与技巧。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日益重视,先后制定与出台了许多农村卫生服务政策,但受传统文化与农村地区的影响,政府及卫生职能部门往往对农村卫生政策宣传的意识不强,存在以高姿态俯视群众开展宣传活动的情况;政策执行者未吃透政策文件精神,把握不准,讲解不到位;未能研究农村民众与农村环境特点,宣传效果不佳等。因此,政府应强化农村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宣传理念,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农村民众、社会传播,以引导高层政府决策者关注农村卫生现状,及宣传党的卫生政策,把优秀医学人才引入农村地区。

(二)改进卫生政策宣传方式

政策执行受阻,很大程度上是因政策宣传不到位引起。在农村地广人稀、现代化宣传渠道滞后、民众接受能力有限的环境下,如何将卫生政策信息有效传递给农村民众,增强政策认同感,这就涉及政策宣传方式的选择。因此,我们需要拓宽政策宣传渠道,提高政策解释力与沟通力。可积极运用电视、报纸、手机短信、橱窗、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村民众宣传卫生政策,传播卫生常识、新农合作用、基本卫生保健知识等。同时应借助现代传播手段,由农村组织及基层政府向上级政府进行反向宣传,以增强卫生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如积极反映本区域卫生服务可及性状况、农村卫生室与乡村医生发展情况、乡镇卫生院面临困境等,为政府制定后续农村卫生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三)优化卫生政策宣传体制

政策宣传作为政策执行的一个环节和一种混合型政策工具,其宣传体制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状况。在农村地区,长期沿袭渠道单一、高度集权、强调意识形态等特点,使得卫生政策宣传效果欠佳。优化卫生政策宣传体制,就是要突破传统束缚,创新宣传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激发体制活力,促进政策宣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开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走以党的宣传喉舌为主、其他新媒体平台为辅的立体式宣传网络;应下放宣传管制权限,实行上级政府负责宏观卫生政策宣传,基层政府抓好具体政策实施宣传的格局;淡化宣传意识形态,正确认识农村卫生政策,及时把农村卫生状况、公共健康新闻、卫生危机事件等第一时间向外传播。

(四)改善卫生政策宣传环境

政策环境决定政策宣传效果,影响政策执行情况。彼得斯提出“5I”的政策宣传环境影响因素,即观念、制度、利益、个人及国际环境。“5I”理论对我们改善农村卫生政策宣传环境提供了良好参考,它要求我们在宣传政策过程中,要注重政策对象的传统观念、当前卫生政策的制度内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评估、个体的宣传技巧与能力、农村的客观环境等。因此,我们要改善的是农村民众的接受能力与文化水平、提高政策宣传者的自身素质、优化农村现代化信息传播形式等,以提升政策宣传效果,提高农民卫生参与度,也吸引更多优质卫生资源流入农村,巩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摘要: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中央出台了大量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配套制度,以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但在实践中,农村各类卫生政策执行却遇到诸多瓶颈,阻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本文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特别是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执行中的困境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主要根源在于政策宣传的不到位。最后从政策工具视角,对强化政策宣传工具创新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卫生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宣传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中的瓶颈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2(1).

[2]钱再见.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宣传及其创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1).

3.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 篇三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介

(一)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较低、效果普惠的医疗服务,其一般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效益不是能立即显现并且效果评价及其复杂。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或一国居民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以公共财政为主要资金筹资来源,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向全体人民公平地提供有效安全、价廉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使患者从大医院分流、有效逐步地实现分级诊疗,国家财政及地方财政均加大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投入力度。作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能进一步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公共卫生项目分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其中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健康教育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预防接种4、儿童健康管理5、孕产妇健康管理6、老年人健康管理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9、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10、中医药健康管理11、卫生监督协管 12、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三)公共卫生资金来源

公共卫生资金筹资来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中央转移支付:其主要承担防治对全体居民健康危害较大的疾病及公共卫生问题经费,以及用于一些特定的卫生问题、特定的人群和特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

2、省级: 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承担不同比例的公共衛生经费。

3、地方政府:主要负担部分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福利和运行经费。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以单项形式拨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多项形式拨付。

2015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35元提高至40元。北京市朝阳区人均补助标准为收支两条线单位8元/人,购买服务类单位50元/人(中央财政补助4 元、北京市财政补助8 元 、朝阳区财政补助38元)

二、目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现状

(一)政策性问题

基础公共卫生工作内容不细化,需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如流程能规范并统一,项目资金核算可创建模型,成本核算更加准确、便易。

目前测算价格基础沿用98年的医疗收费标准,成本补偿不科学影响财政补偿政策制定,可见基本公共项目中人员支出、公用支出、耗材支出的准确核算对财政政策不断完善有反推作用。

(二)项目预算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和财务管理规范没有很好的统一,财务人员不懂业务,医疗工作人员不懂财务,导致项目核算不准确。更有医疗机构未按项目单独核算。

基层卫生机构轻视项目预算,无计划的使用经费,导致项目资金盈余,说明没有按时按量的完成工作要求。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财务管理中列支无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或者超量的费用,如为全体人员购买电话卡、公交卡;老年人健康管理列支早餐食品,体检2000人,实际购置食品5000份。

列支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即使是保健科的相关基建支出也不得在公共卫生经费中列支。大额的维修支出如超过设备原值的30%也视同固定资产增值入账。

涉及服务类支出未选取财政政府采购单位,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项目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统一实行政府采购如印刷费、车辆维修、会议培训等。

(三)、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

在项目支出中列支与工作无关的卫生耗材。由于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科室为公卫科,一队人马共管多个项目,导致材料领用支出无法细分到各个项目,如儿童健康管理列支口腔科耗材;预防接种有血糖血脂耗材支出;孕产妇管理列支外送TCT支出等。

公用支出没有经合理的分摊方式分摊到每个项目中,导致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如将机构所有的水电费全部列支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应当以向业务提供决策支持为目标。事前积极参与,事中到位监督,事后精准核算。业务和财务逐步融合,最终实现项目一体化管理。为此事前应成立以全科、保健科(妇保、儿保、精防、监督协管)、中医、办公室、财务等科室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

财务部门协助相关业务科室做好各个项目的前期预算。首先应以上年各项目的财政补款额为依据,结合本年度工作量的提高,指定各个项目的总体预算额度。其次财务人员在了解业务的基础上,将各个项目的预算总额,分解到医疗业务开展所必须的资金支持上。以下以健康教育项目为例。

健康教育项目,工作流程中规定: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要编辑、印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资金支出必然要包括印刷费,用于购买印制健康处方、手册等。要在在候诊区、观察室或宣传活动现场等场所播放音像资料,必然要支出宣传费,用于购置音像资料。组织拍摄宣传片,对应支出劳务费。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宣传栏,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位于公共场所明显位置并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对应支出宣传栏费用:购置、安装、印刷费、制作费。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年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支出经费应有:横幅展板的制作费、场地租金、小礼品、交通费、劳务费等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支出经费应有:场地租金、小礼品、劳务费、教具。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门诊提供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服务上门访视或巡诊服务时,提供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涉及支出应有通讯费、交通费、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

nlc202309040826

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务管理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0]311号》的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应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对于按规定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卫生服务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辖区居民收费。

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使用补助资金,根据量入为出原则,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照有关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使用规定的用途和列支范围执行。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补偿参考依据及测算标准,可以将资金用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须的耗材支出、公用支出、相关公卫人员的人员支出。

个人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挤占和截留项目资金。不得将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用于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本单位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财务管理人员在遵守以上原则规定外,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内控管理,可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严格项目支出审批程序,并且签批手续齐全。各项支出必须取得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且符合项目相关开支的标准及范围。2、按照规定程序,加强预算管理,对项目资金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加强项目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的考核。3、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财政资金和项目,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4、加强耗材业务的管理流程,规范购买、验收、入库等管理环节。5、涉及会议、培训、公务招待等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严禁超标准列支。6、涉及劳务费,签字齐全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7、涉及礼品发放,出入库手续齐全,并有领取人员签字及领取物品明细。

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归集分摊准确性、

(一)耗材支出

耗材成本作为直接成本,在财务管理中应监督业务部门及物资管理部门,涉及公共卫生项目的材料支出应单獨出库。

如二型糖尿病检测用试纸、棉签及采血针由指定人员定期单独从库房领取,避免与医疗支出划分不清。

(二)公用支出

公用支出包含电费、水费、电话费、交通费、办公耗材、印刷费、宣传费等费用,涉及直接成本应直接正确归集到各个项目中,涉及无法归集的成本如水电费等应采用阶梯分摊法,逐步分摊到各个项目中。首先应根据工作量或服务当量,按比例把水电费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分配,其次把上一步分配计算出的公共卫生水电费支出按工作量或服务当量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

(三)人员支出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的人员支出。收支两条线的基层卫生机构可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外聘人员支出,财政不承担人员支出的基层卫生机构可将公共卫生经费用于公共卫生人员的人员支出。通过分层级的财务核算使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在财务报表上有一个科学、完整、准确的更贴近于实际工作的痕迹呈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加速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常见病、慢病的预防与治疗势必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要任务,基本公共卫生财政资金的拨付也是逐年加大。合理有效的使用财政资金也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只有重视预算、加强财务管理、精细项目成本核算,才能保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进而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的落实与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樊立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刘彦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4.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 篇四

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我镇基本公共卫服务项目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项目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宣传组织

逍遥镇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联合负责本次宣传,以公共卫生服务站为龙头科室,各卫生室负责落实到位。

二、宣传时间

2017年7月1日至31日。

三、宣传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意义、内容;服务的主体、对象、方式、方法;12项服务项目的具体意义及具体内容,居民如何参与项目等。

四、宣传方式

充分利用会议、多媒体、宣传栏、标语、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一)街头宣传:以“基本公共卫生 我服务你健康”为活动主题,同时组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街头宣传,以街头摆摊设点、拉挂横幅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开展现场咨询等形式进行宣传。

(二)多媒体电子屏播放服务项目。

(三)入户宣传单:要及时将宣传单通过不同形式广泛发放给群众,方便群众对项目工作认识、理解和掌握,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四)宣传栏:在院内墙壁悬挂宣传栏。

(五)对来诊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各临床科室及预防接种窗口科室设置项目宣传咨询点,每个工作日设置专职宣传员对来诊居民开展宣传。

五、工作要求:

(一)各卫生室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月活动,进行认真策划,分解宣传任务,迅速开展工作,并与项目任务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各项任务指标落实。

(二)宣传活动要结合自实际,扎实开展,注重宣传的广度和效果,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 率。

(三)公共卫生服务站负责整理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照片、声像资料等。活动结束后,于7月31日前将活动总结及现场照片送至县卫计委医政股。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活动总结 篇五

一、宣传对象

面向辖区居民,包括辖区内社区居民及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等。重点是以下三类人群:

(一)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和残疾人患者及其家属。

(二)0-6周岁儿童及其家长,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育龄妇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三)辖区各级行政机关、社区(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学校、工业园区及驻村扶贫的所有人员。

二、宣传内容和目标

(一)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战略意义,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同分项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保护的作用和意义,使不同人群了解应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并得到良好的服务。

(二)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提供的服务具体内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信息(含村卫生室),使不同人群了解、熟悉与自身相关的服务内容和渠道,重点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的服务利用率。

(三)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重点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群众特别是重点人群所带来的实惠,以及实施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机构,引导全社会支持和主动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进一步全面推广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开展日常医疗卫生常识、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文明习惯等健康教育,为居民制定健康管理服务计划,实施个性化健康干预和指导等服务,形成家庭医生签约与签约家庭长期、稳定、连续、可及的契约服务关系。

(五)同步开展专家下基层、分级诊疗、城乡居民普惠性健康体检、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宣传工作。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日常工作大力宣传,使群众能够了解自己享有的服务内容,快速便捷地到服务机构接受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

三、宣传形式

(一)开展传统式宣传。各单位印制了由县卫生健康局统一设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海报(文字版和图片版)。设立了咨询台、宣传横幅、宣传展板、宣传栏、板报、服务联系卡等。印制了以免费政策和服务内容为主的项目宣传折页或健康知识手册5种以上,扩大居民对项目内容认知度;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还深入辖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委会、学校等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楼梯、计免接种室、儿童体检室和妇幼保健室张贴了标语、制作了LED显示联播屏和宣传栏进行宣传。

(二)开展服务式宣传。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借助了多种载体和途径,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项目宣传相结合,在服务中针对服务对象开展了针对性宣传。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挥签约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与重点人群接触密切的优势,在就诊、入户提供服务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宣传,让居民知道其享受的国家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政策,并对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开展新媒体宣传。我局与长白县电视台签订了公益广告播放合同,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期间循环播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健康扶贫三类公益广告宣传片,并通过局卫生公众号发布相关宣传文章,各基层医疗机构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为了能让更多居民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四)开展典型性宣传。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强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进典型的宣传,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家医团队,重点宣传项目先进集体、先进责任医生团队、先进个人、有创新有成效的项目,让人民群众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先进典型宣传取得更大程度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四、取得成效

一是转变了服务模式,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保障为方向,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由单向的、被动的“服务提供者”向双向的、主动的“提供服务者”转变。

二是增强了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本次宣传,我县共悬挂宣传条幅33条、发放宣传册3636册、设立宣传展板54块、其他宣传材料3790份(其中包括印有公共卫生、健康扶贫及家庭医生签约字样的宣传袋、毛巾、雨伞、围裙等。),参加宣传活动的居民共计2161人、咨询1027人,通过公卫宣传月的各项宣传活动,使我县城乡居民更加了解家庭医生的用途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好处,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三是推进了分级诊疗,通过签约家庭医生,让群众可以更快、更精确的联系到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让群众看病更加方便了。

五、工作总结

6.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活动总结 篇六

当天上午,全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在蒸湘区启动。区领导王卿为活动致辞。

此次宣传月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延伸和丰富宣传主题。仪式现场氛围浓厚,群众参与度较高。活动邀请了广场舞队开场表演。现场通过义诊活动、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咨询,向居民宣传推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及康养+医疗项目,大力提倡“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就医理念。

7.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 篇七

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三个县,为A县、B县、C县,分别对各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及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员经专业培训对各县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实施基本公用卫生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参与调查的各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均为100%,儿童健康管理合格率、疫苗接种率及新生儿访视率均高于90%。经调查,2011-2013年调查县的90个指标中,72个指标呈现上升趋势,14个指标为100%,2个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各县项目达标率为85.2%。见表1。

表1 各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

3 讨论

3.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

3.1.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发展快导致衔接差

自2009年我国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至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增加,服务要求也随之增加,导致服务要求同卫生网络人员整体素质、软硬件设备明显不符,影响了服务质量。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因业务能力低,完成工作数量却不能保证质量,如上门随访次数达到要求,但指导质量、实际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工作任务下达速度慢,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变动较大,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不适应,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基层工作人员草率应付,未按照工作标准严格要求[2]。

3.1.2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不同级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内容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也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地区的发展也具有差异,部分地区由省级主管部门制定绩效考核机制,下级县、市按照省级办法进行考核,上下级均应用相同的考核机制,未体现出各级工作的侧重性[3]。目前绩效考核机制较为狭隘,部分地方将考核方式作为政府补偿依据,而不是应用考核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发展[4]。部分考核不够细化,缺乏严格的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考核机制尚未完全成立,未形成完全激励机制。

3.1.3 资金投入不足

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投入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仍然不能弥补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部分县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金未能及时足额到位,甚至出现拨假款应付检查的情况[5]。部分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金滞留在实际部门,未按时拨付,有时二年经费一起拨付,经费发放后由于管理部门缺乏管理,不能妥善使用经费,出现资金沉淀情况。

3.1.4 未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由卫生部门、政府办及政府医改办垂直管理,但同级管理部门出现相互交织情况,卫生部门同时接受三个管理部门的指导检查,导致指令不统一,工作混乱的情况。

3.1.5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

我国尚未建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管理政策,编制不足。大多数服务机构执行定编、定岗人事制度,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总量低,调节功能差[6]。目前尚未建立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培养机制,工作人员多是由其他岗位转岗,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同居民需求存在差距。在农村,人们的普遍观念是重治疗轻预防,预防保健人员多是分流人员,甚至为非专业人员。工作人员由于年龄偏大,资历和学历较低,经验不足,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3.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进措施建议

3.2.1 保证经费投入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财力保障,政府应建立相关的法规、制度,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明确政府职责,各部门相互协调,加强监督,保证资金合理利用[7]。建议国家出台基层医疗补偿政策,建立合理的补偿办法和补偿方式。

3.2.2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不足情况,应及时调整人员分配制度,采用竞争上岗、岗位聘用制度,实行定编不定人的管理制度,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对医生、护理人员的转岗培训工作[8]。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绩效工资水平,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3.2.3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各地按照工作情况制定考核方案,逐级进行考核。考核需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参与,形成由政府主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机制,按照部门分类执行部分相应考核制度,其中行政部门考核内容为组织管理,财政部门考核内容为经费的拨付及使用,业务部门考核内容为具体业务,在考核过程中既要注重考核过程,同时需要关注考核效果[9]。

3.2.4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通过行政手段保证每个村都有卫生室业务用房,并逐步将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成为标准化卫生室。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配备计算机、网络,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和区域HIS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村级卫生室配备血压、血糖、血常规及尿常规等常规检查设备,进一步提高村级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10]。

3.2.5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行政部门需制定管理方案,明确各部门分工,并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监督,开展经费预算和考核制度,业务部门的职责是按照制订的方案具体实施项目,保证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上级业务部门需要制订下级业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加强业务培训,协助下级完成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对下级业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11]。

3.2.6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报纸、开展宣传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使居民了解可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鼓励群众积极参与。

摘要:<正>2009年我国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出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要求等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有效促进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通过对江山市等三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1资料来源随机抽取三个县,为A县、B县、C县,分别对各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成杰,陈昌峰,张洪永,等.2009年徐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政策分析[J].中国校医,2011,25(6):425-427.

[2]段孝建,樊立华,于玺文,等.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2):212-213.

[3]魏伟,王旭辉,罗阳峰,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1-5.

[4]刘伊凡,马才辉,项远兮,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两级职责分工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9):72-75.

[5]朱晓丽,代涛,王芳,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2):121-124.

[6]方金勇,袁红梅.马鞍山市新增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卫生经济研究,2013,(8):34-36.

[7]宋俐,朱立国,施平,等.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2):167-170.

[8]明萌,高倩倩,陈璐.山东省城乡地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7):22-23.

[9]贾世兰,徐向民.舒城县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做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11(5):792-794.

[10]孙欣欣,魏仁敏.我国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效果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2,27(6):544-547.

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总结 篇八

为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让更多居民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免费政策,积极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中,7月27日上午,莱州市卫计局与土山卫生院共同开展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免费义诊、健康咨询、现场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向过往居民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国家的免费政策及健康知识。重点宣传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好处和意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项目;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内容。共接受项目咨询200余人次,免费测量血压、血糖30余人次,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资料600余份。宣传结束后,工作人员到慢性病患者家中,为其进行面对面的随访,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健康指导,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健康服务,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通过宣传,广大居民了解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国家的免费政策,深深体会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为了让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有效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感受度和满意度,为更好的推进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9.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具体内容 篇九

(10类41项)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建立健康档案: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尤其是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2、健康档案维护管理:由接诊医生及时更新保管健康档案。

二、健康教育

3、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每年发放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印刷资料,每年播放不少于6种的视听传播资料。

4、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两个月最少更换1次内容。

5、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居民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每年至少9次。

6、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7、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重点人群、服务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三、儿童保健

8、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访视,同时进行产妇产后访视,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9、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对其进行随访,开展体格检查、健康评估与指导。

10、婴幼儿健康管理: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共8次。

11、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四、孕产妇保健

12、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健康服务管理。

13、孕中期健康管理: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健康管理服务。

14、孕晚期健康管理:孕28-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健康管理服务。

15、产后访视:产妇分娩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开展健康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16、产后42天健康检查: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老年人保健

17、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18、体格检查。每年1次。

19、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和心电图检测。每年1次。

20、健康指导:有针对地开展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年1次。

六、预防接种

21、预防接种管理。为辖区内的0-6岁儿童开展预防接种,实行计算机管理。

22、预防接种: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为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接种和强化免疫接种。

2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对发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24、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上级指导下,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25、、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6、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方式,在报告时限内报告有关信息。

27、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包括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和宣传教育等。

八、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28、筛查: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29、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开展针对性分类指导和干预。

30、健康体检:每年为高血压患者进行1次健康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31、、筛查:发现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3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对纳入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进行分类指导和干预。

33、健康体检:每年为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健康检查。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34、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管理:对发现的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全面评估与管理。

35、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进行至少4次随访并进行评估、分类指导和干预。

36、健康体检: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十、卫生监督协管

37、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物安全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

38、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

并报告。

39、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居民家庭末梢水抽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开展业务培训。

40、学校卫生服务:协助有关部门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饮用水安全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校医业务培训。

10.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 篇十

1 项目情况

1.1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1.1.1 健康教育, 村民可得到健康咨询, 每年每户家庭至少可获得4份卫生科普宣传资料, 村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至少更新4次。

1.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防控措施。

1.1.3 重大传染病防治, 感染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后的主要检查与正规治疗。

1.1.4 妇女卫生保健, 已婚育龄妇女每两年可接受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 孕妇可接受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

1.1.5 儿童卫生保健, 适龄儿童可注射7种一类免费疫苗, 0~3岁儿童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 4~7岁儿童每年接受1次健康体检。

1.1.6 慢性病人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 免费测血压等常规性体检项目, 高血压等5种慢性病病人可获得咨询和治疗指导, 老人和困难群体可获得社区医生上门访视、跟踪服务等。

1.1.7 卫生监督监测。

1.1.8 其它, 符合政策规定的其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1.2 经费保障

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政府投入的保障机制, 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6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 主要用于乡 (镇) 、村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 其中用于村级补助经费不低于30%。

1.3 考核评估

制定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体系, 将服务到位、资金配套情况和农村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2 管理模式

2.1 强化领导, 政策到位

项目实施以来,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实施意见》, 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各乡镇年度卫生工作目标。区卫生局明确了区级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职能, 落实了镇级服务机构的工作责任和项目任务, 确保项目工作领导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按照省定标准, 将区级配套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并建立财政专户, 封闭运行, 确保专款专用。

2.2 以社区服务为重点,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手册运行体系

按照省《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评估细则》, 突出基本公共卫生、重点人群和基本卫生安全保障三大服务内容, 建立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月报制度。本着科学协调、便于操作、同项工作执行较高标准的原则, 疾控、监督、妇幼、精防等制订了镇、村两级社区卫生机构《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及资料建设细则》和《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细则及资料手册》, 对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对详实的执行方案, 统一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台帐, 细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内容, 镇卫生院完全按照省考评细则163条的内容收集平时工作资料, 村卫生室每做一项工作及时在《手册》中进行反映, 使镇、村两级项目实施情况记载全面、数据详实、资料完整, 促进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项目标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实施。

2.3 以信息管理为基础, 建立公共卫生档案资料管理体系

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网络, 制定《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实施细则》、《公共卫生服务月报流程图》。明确区直各部门之间、区与镇之间以及各专业间等信息收集报告的职责、程序和标准, 在村级增加了公共卫生月报内容, 形成完善的三级报告体系。坚持把“月报表”作为考核项目实施工作进展和质量的切入点, 通过报表掌握任务完成情况, 从上报数据核查原始记录、开展现场考核, 把报告完成率和数据相符率作为记分依据, 列入年度工作综合评估, 确保项目信息报告的通畅性、及时性、真实性。

2.4 以绩效考核为手段, 建立公共卫生工作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把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列入全区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 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评细则》, 健全跟踪督查、考核评估制度。落实区级职能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责任, 按照时序进度, 定期、不定期组织考查, 通过平时专项考核与年终综合考评, 评定工作实绩。并把月报数据与资料收集的相符性和工作完成的进度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 突出相符率和完成率两个指标, 真正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细做实。严格经费浮动发放。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和工作实际, 制订了《关于规范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考核发放和财务管理的通知》,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行项目管理。按财政补助总额, 镇级占70%、村级占30%, 细化各专业工作的经费比例, 根据工作总量、服务内容、工作质量和考核结果, 实行全额浮动发放, 考核的分值是经费下拔的主要依据。同时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实行跟踪督查和财务审计, 并予以公示, 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镇对村的考核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 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3 效果分析

3.1 三级公共卫生网络进一步强化, 农村公共卫生整体活力得到加强

通过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有效地整合了卫生资源, 把公共卫生工作的管理能力和实施水平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项目工作涵盖了公共卫生各个专业, 涉及到所有防保职能部门, 需要部门之间、区镇之间协调配合, 通力协作。在实施过程中, 区直各业务指导单位围绕163条细则制定年度工作任务, 疾控、监督、妇幼、精防等部门横向联合, 纵向推进, 加强各项业务工作的指导, 推进了项目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建设, 宏观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区政府专题下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应急组织, 加强培训,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爆发疫情得到有效处置, 传染病发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1%。

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实行目标管理, 规范运行, 严格考核, 经费按绩效发放, 镇、村两级思路清晰, 内容清楚, 要求具体。以项目工作为平台, 儿童计划免疫、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重点专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村级流动儿童管理率和结核病人治管率已分别达98%和95%以上, 艾滋病防治工作通过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强化宣传与行为干预, 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通过加强项目工作台帐的建设与管理, 镇、村两级基础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集中反映了工作的真实性, 体现了月报数据的可溯源性, 尤其是村级台帐从无到有, 从估计加大概到真实可信, 从零散到系统, 彻底改变了以往只重过程偏废台帐的村级资料“无痕迹”现象。

3.3 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的力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强化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 已建成村级宣传栏264个;区卫生局投入10万元, 编印《农民健康教育读本》10万册, 免费发放到农户家庭;在全区制作艾滋病防治大型广告宣传牌25块, 每个村均制作了5条以上艾滋病墙体宣传标语;在区电视台开设《每周话健康》专题栏目, 组织成立11个卫生支农小分队, 常年深入镇村和农户, 开展免费诊疗、健康咨询和知识讲座,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增强了居民的健康意识, 提高了健康行为形成率。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服务与社区医疗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重点人群得到了有效管理。试行高血压病人规则治管, 规范管理率达98%;对55名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和758名癌前疾病患者实施跟踪干预, 干预管理率达95.8%;对1.96万名5种慢病患者进行动态管理, 跟踪管理率达95%以上;动态跟踪重点服务人群, 共为13.12万名50岁以上农村人口和50岁以下的慢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 重点人群建档率达93.8%, 并以规则治管为目标, 以双向转诊制度为核心, 建立主动发现、信息共享、随访管理机制, 控制慢病对群众健康的危害, 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精神病人的监护和治管, 为4 700余名各类精神病人建立卡片、实行长期监管, 每年坚持对3年内住院病人回访两次, 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措施, 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0%和98%, 真正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实行政府购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仅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探索卫生防病新途径的重要举措[2], 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服务经费与工作量不相适应, 村级获得的补助偏少;非农业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也没有列入补助范围;考评细则中有些项目要求与工作现状不相适应;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等。这些问题有待政策上进一步的扶持和业务技术上的商榷。

摘要:2006年江苏省实施政府购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盐都区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手册体系、资料建设管理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三大体系, 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章也微.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政府职责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3 (1) :61-64.

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查报告 篇十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均等化,我北王乡中心卫生院对本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我院就将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为重点工作来抓,并成立了公共卫生科专项开展此项工作,以确保此工作顺利实施。此次自查内容主要以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为主。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通过集中建档、入户建档等方式来提高建档率,进一步提高了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截止6月份,我乡建立电子档案5523份。

2、健康教育:根据2012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截止6月份共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45次,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街头宣传等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资料入户率、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3、预防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我院为全乡适龄儿童全程接种一类疫苗,定期开展查漏补工作,为适龄儿童及时建证、建册、上卡,将接种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区疾控中心的组织下,开展了疫苗强化、查漏补种等接种工作,对重点人群进行了针对性接种。

4、传染病防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强化疫情的调查与处理。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我院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配备了专门的疫情报告员。按照传染病管理要求,建立了传染病门诊,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率100%。定期对院内人员和村防疫医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培训。根据卫生日的主题开展了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治知识的宣传。

5、儿童保健与孕产妇管理:通过对各村医的培训指导,在各村村医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每月村级上报制度,加强了我院妇幼保健管理率。

6、重点人群管理: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人实施规范管理和随访;掌握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建立管理档案。经自查核实,高血压规范管理1135人,糖尿病规范管理140人,随访2556次;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6人;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1499人。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由于我院人员不足,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较少,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要。

2、项目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存在诸如:缺项、漏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3、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围产期保健、体弱儿筛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部分居民电话变更,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分档案无法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我院工作的重点,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2、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我乡疾控、妇幼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居民建档技术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3、规范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认真学习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规范,加强人员培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等基本知识,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确保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完成。

2012年7月3日

北王乡中心卫生院

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通知 篇十二

灵台县卫生局

关于开展20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近年来,我县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乡镇卫生院人员调整,新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掌握不足,业务生疏,责任心不强,致使工作进展缓慢、实施质量不高。为进一步加快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有效开展,认真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

— 1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圆满完成2014年各项指标任务。经研究,决定开展20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规范。县疾控中心负责培训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I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县妇幼站负责培训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培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治未病;县爱卫办负责培训健康教育。

二、培训时间

县级培训在3月下旬结束,乡级培训在4月上旬结束。

三、工作要求

1、县级培训由县直各职能部门按照业务分工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培训各乡镇卫生院分管院长,公卫科人员和中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乡级培训由各乡镇卫生院和中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培训辖区村卫生所人员。

2、各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高质量做好本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工作。培训要有通知、培训教材、课时安排、签到册、培训影像资料、测试试卷、总结评估等,各单位要有培训记录,公卫科人员、村医要有学习笔记。

3、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各乡镇卫生院公卫科工作人员、— 2 — 中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村卫生所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服务规范流程,能严格按照服务规范和实施方案开展工作。

4、培训结束后县直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卫生院、中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4月10日前将本次培训工作总结和培训资料上报卫生局公卫股。

5、县局将在全部培训结束后,对乡镇参训人员进行理论测试,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村医进行理论测试,并将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

灵台县卫生局 2014年3月12日

灵台县卫生局

2014年3月12日印发

13.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宣传 篇十三

正确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对于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根据人们需求的公益性程度及其需求满足中对政府依赖程度的不同:可将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4]。其次,正确理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均等化是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5]。均等化是将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是否认社会成员自由选择权力的配给制[6]。对于均等化的理解更多的强调的是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种权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要及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来确定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需求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均衡[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的效果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的,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测量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掘和改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8]。在具体的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上,国内的学者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探索,刘琼莲通过确立价值标准和操作标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判断[9]。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标应包括卫生服务筹资、利用的公平性和卫生服务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等并最终以健康状况的改善来衡量[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甘谷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乡镇,分别是六峰镇卫生院、白家湾乡卫生院和金山乡卫生院的乡镇卫生院。以及其辖区内的7个村卫生室,分别是苍耳王、巩家村、中洲村、刘家湾、马耳湾、蒲家山和苏家山村卫生室。

1.2 方法

根据《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规定,统一制定了《甘谷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表》,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知情者访谈的方式,主要的知情者包括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专干、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乡镇卫生院防疫专干、村医等。

1.3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调查顺利开展和调查质量,对调查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将质控措施贯穿于调查的全过程,包括设计阶段(含调查表的设计)的质量控制、对调查员的质量控制、现场调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1.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所有现场调查资料按照调查评估表格逐项填写,所有计数资料均用Excel 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投入与消耗情况

2.1.1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和相关的物质资源投入。从人力资源投入方面看,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是卫生服务的主体,承担着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职能。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供给体系来看,村卫生室具有不可代替的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功能。从公共卫生资金投入方面看,目前,各样本乡镇卫生院只收到公共卫生服务试点项目先期预付款2万元,并主要用于对辖区乡村重点人群开展健康体检,其它公共卫生投入尚且不足。

2.1.2 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投入不足

样本乡村卫生室平均拥有村医 1人,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用房1 间,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用房平均面积30 m2;从村卫生室资产所有制结构看,样本乡村卫生室房产等基本为家庭所有;从村卫生室运行看,基本为家庭私有医药服务机构,政府只是针对公共卫生给予了补助,从2007年起,每个村按照每月100元进行了补助,用于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活动。

2.1.3 样本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消耗情况

样本乡镇卫生院在提供辖区公共卫生服务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六峰镇主要是针对传染病防治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白家湾乡主要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管理,金山乡中心卫生院主要关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在保障重点人群的基础上向全人群方向迈进。六峰镇公共卫生资源主要用于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白家湾乡主要用于对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普查,确定人群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金山乡卫生院主要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并且同时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2.2 样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情况的现状

2.2.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首先考虑的是重点人群,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在实际的建档过程中,村医对人群基线数据的收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实行村医和卫生院共同承担的工作方式,村医主要负责基线数据的收集和建立居民健康纸质档案,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村医的培训和督导工作,以及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显然,在实际的工作中乡村两级进行了服务项目分工与卫生资源再分配。样本地区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见表1。

2.2.2 健康教育

由县卫生局负责全县的健康教育工作,并且对乡镇卫生院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的村医进行培训。所选取的样本乡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如发放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结核病、肝炎、流感、手足口病等各类常见、多发疾病保健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为宣传栏,一季度一期,各期内容也不相同。同时,村卫生室在提供医疗服务时,积极以口头或发传单的形式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宣传。

2.2.3 预防接种与传染病防治

甘谷县卫生局建立了“册、卡、证”3项纪录,对农村幼儿进行预防接种服务与登记;所有幼儿均由村医登记成册并建卡及颁发接种证;卡用来登记幼儿出生年月、疫苗注射时间;证用来登记该幼儿注射过何种疫苗,注射疫苗须持有接种证。县疾控中心负责对全县的乡镇卫生院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乡镇卫生院负责对乙肝等预防接种的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而由村卫生室负责常规预防接种,乡镇卫生院对村医进行接种指导。同时,村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信息的宣传和督促村民预防接种工作。

样本村的疫情收集报告情况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疫情上报管理制度,并且在乡镇卫生院设置了防疫专干,专门负责指导辖区内的村医对本村的传染病进行规范的报告工作。

2.2.4 儿童与妇幼保健

从样本乡来看,儿童保健工作比较完善,各项指标基本可以按照相关的要求按质按量的完成。对样本村的调查表明,同期的孕产妇建卡率、住院分娩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等,与前几年比较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村保健员是乡、村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主要职责是孕产妇的健康检查(产前3次、产后4次)、咨询,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健康状况跟踪检查,适龄妇女健康检查等;目前,其主要报酬来源于各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自筹。由于近年来的农村税制改革导致村提留的部分消失,村保健员的报酬得不到保证,并不能按时发放,使大部分保健员转而以医疗服务为业。

2.2.5 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样本地区对于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普遍比较重视,如金山乡的试点村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建卡率达到了97%以上。在慢性病管理中,样本地区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正在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普查;对于已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基本可以按照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对于重症精神病的管理,根据甘谷县的实际情况现在主要是建立健康档案,样本村对于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建卡率都为10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开展以来,甘谷县的各项服务项目有序推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覆盖,截止2010年11月底,为全县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1.236万份,纳入系统管理的孕产妇6334名,管理率达到88.6%,对12047名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规范管理,管理率达到97.01%,为全县504名精神病患者建立了档案并纳入管理,管理率达到99%。将25897名3岁以儿童下纳入系统管理,管理率达到89.62%,为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17万份,进行健康体检15842人次。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15348人次,完成年度预期任务。全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3612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2种26.34万份,制作健康宣传栏412个。

3 讨 论

3.1 主要经验

3.1.1 科学界定各级机构职能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服务能力,合理确定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工作量和服务内容,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均等、同质、同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要尽职尽责,明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要做到“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将所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放到各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让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的协同性、连续性和便捷性[11]。

3.1.2 实行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县政府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与县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责任书,县卫生局按照工作分工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责任书,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购买合同。在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服务合同中,确定服务提供方的职责、考核内容、支付标准等,确保居民能真正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1.3 进行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是根据我县情况,按照不同的经济水平、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半径、服务人群划分三个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支付标准,支付标准即要保证乡村卫生队伍的稳定,又要保证居民能得到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支付,绩效考评结果是服务机构获得服务报酬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以激励服务机构提供更多适宜、有效、安全、可靠的公共卫生服务,我们根据测算工作量为各乡镇卫生院预付一定的工作经费,使其开展工作。然后根据考核结果支付后续经费。

3.2 问题及建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出现,如支付标准问题、服务质量界定问题、分配机制建立问题、激励机制建立问题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甘谷县工作开展情况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2.1 探索科学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机制

单纯的依靠政府投入或是市场的调节,都无法克服其自身的缺陷。政府采购成为了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做法是政府部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方签定购买合同,根据合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支付。与此同时引入绩效管理,对提供方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实力、政府财力和公共财政的制度安排[12]。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合理、科学的支付,是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按质按量完成的最重要的前提。

3.2.2 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开展,以及其他相关项目的实施,甘谷县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突出表现为硬件方面的较大幅度的改善。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依然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问题,主要表现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差异性很大,尤其表现在村医素质的差异性很大。将投入的重点由硬件的投入转换为对软实力的投入,如对乡村两级的医务人员开展长效的、统一的技术培训,重点是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按质完成的基本保障。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合理配置城乡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甘谷县是甘肃省的农业大县,该县的主要人口为农业人口。我们应该树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重点放在农村地区的观念,不但可以缩小城乡间差距,而且最大限度地保障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2.3 加强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的重要一环,绩效考核既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发现实际工作过程中经验和教训,又可以为即将开展的工作提供方向。从机构和个人两个角度进行考核,对机构的考核以其与政府签订的采购合同为依据,结合其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个人的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工资相挂钩,把医务人员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绩效工资的发放是以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数量、效率和满意度等方面考核的结果为依据的,同时对村医补助也参照此法实施。

参考文献

[1]江启成,王丽丹,方桂霞,等.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展与建议[J].中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2010,30(7):522-523.

[2]徐淑杰.关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几点建议[J].中外医疗,2010,(8):126.

[3]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试行)[S].2010-03-27.

[4]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1):3.

[5]常修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人民日报,2007-01-31(09).

[6]丁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个难[J].浙江经济,2008(3):56.

[7]赵红,王小合,李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1):780.

[8]钟振强,宋丹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2):46-47.

[9]庄琴.上海市嘉定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296.

[10]荆丽梅,徐海霞,刘宝.国内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讨及研究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6):9.

[11]顾昉,陈直平,卢苗贵.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4):307-309.

上一篇:红楼梦阅读心得感悟下一篇:指数平滑法在路面使用性能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