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步骤(精选16篇)
1.课堂教学的步骤 篇一
数学概念教学的步骤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任何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考察它的来龙去脉,我们能够发现它是合情合理的。而要让学生理解概念,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背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概括概念,完善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概念。才能是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因此,概念教学的环节应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括概念----明确概念-----应用概念------形成认知。(1)概念引入
学习一个新概念,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它的意义,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一类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
从数学体系发展过程角度看,一些概念是从数学知识发展需要引入的。例如:在讲分数指数幂时,教材上只是给出定义:
。为什么引入分数指数幂呢?教室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概念的引入,以及相反数、倒数的引入过程:乘法的引入,就是当多个因数相加时,为了简化运算,引入乘法;当多个因数相乘时,为了简化运算,引入乘方。还有一些看起来是规定的概念,也要让学生了解其规定的合理性。相反数的引入,将加法和减法统一为加法;倒数的引入,将乘法和除法统一为乘法;那么分数指数幂的引入,将乘方和开方统一为乘方。学生就好理解了。
另外,许多新概念的研究是与与之相似的概念类比进行的。例如,类比指数的运算法则引出对数的运算法则;类比指数函数引出对数函数等等。从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中学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实际背景,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如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生产中的函数关系,气温变化,买卖上品中的函数关系等,引入函数概念。再如指数函数的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折纸游戏: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报纸进行对折1,2,3,…,30次,你知道会有多高吗?若对折x次,得到高度为y,y与x 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很感兴趣,动手去折,折到7-8次,就折不动了。用计算器算一算,对折30次,得到约为1087千米。并且得到
这个函数。这样引入,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指数函数,而且还感受到了指数函数的增加的速度,体会指数爆炸。(2)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大量典型、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活动,揭示概念的本质。例如,在引入偶函数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函数的图像,学生很容易看出图像关于y对称。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数的角度说明它问什么关于y对称吗?学生根据初中对对称的认识,发现自变量x的值对称着取,观察他们的函数值。于是,学生计算了,f(1),f(-1),f(2),f(-2),f(3),f(-3),学生猜想,x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值,他们的函数值相等。教师追问:是对所有的x都成立吗?于是,学生计算f(-x)与f(x),发现相等。然后教师给出这类函数的名字为偶函数。(3)概念的概括 概括是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就是在思想上把从某类个别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属性,推广到该类的一切事物中去,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性认识。概念教学中把握好概念括概念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概括概念就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分析,比较,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描述出来,并推广到一般,即给概念下了个定义。前面偶函数的例子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概念括偶函数的定义了。学生概括为:设函数
若满足,则这个函数叫偶函数。虽然不完善,但偶函数的本质已经出来了。教师接着给出问题:函数是偶函数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偶函数的意义域的特征,进一步完善定义。这样进行概念教学,不仅能扳住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即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包含在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例如:偶函数的定义是:设函数的任意一个x,都有-x
且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则这个函数叫偶函数。
定义中的“任意”的含义,定义域的特征:关于原点对称;解析式的特点,都需要学生明白无误地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举例,从而发现问题。特别是举反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概念的形成(具体)到明确概念(一般),再到举出实例(具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认知过程。(5)应用概念
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为了理解概念,需要有一个应用概念的过程,即通过运用概念去认识同类事物,推进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这是一个应用于理解同步的过程。例如《函数的奇偶性》明确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①④
;②
③ ⑤
;①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两种方法:定义和图像,并规范解题格式。②是一个奇函数。③满足f(1)=f(-1),但是非奇非偶函数。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⑤既奇又偶函数。这是学生能用概念判断面临的某一事物是否属于反映的具体对象,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的应用。
概念的应用也可以与其他原有概念结合,进行思维水平上的应用。(6)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学习了一个新概念后,一定要把它与相关的概念建立联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新概念纳入概念体系中,即在概念体系中进行概念教学。例如,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种性质,它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一样是我们今后研究函数的性质的一种。
3.概念课的后继课程的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不等同于概念课的教学。一个概念的学习,不仅仅是一节概念可就能完成的。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概念课的后继课程中不断的反复应用,不断的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后,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学生能够做对,但是说不清楚为什么。学生
这两个数当成函数,说明学生知道利用的是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但却把对于函数概念,函数值,用函数观点看问题,都需要再次理解。因此,教师在这里就要对函数等概念再次指导学生理解,指导学生从函数观点看这两个数,他们是函数的两个函数值,比较函数值的大小,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每一个概念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概念课的后继课对原有概念的理解依然很重要。
2.课堂教学的步骤 篇二
2.第二步———激发兴趣,理解绘本。小学低年级英语绘本教学应侧重于故事性教学模式, 因为它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很引人入胜。为了弄明白有趣的故事情节,他们能认真地去听,认真地去理解,利于吸引他们易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绘本教学过程就是带领学生走进绘本故事的旅程。
3.第三步———激“悦”语感,朗读绘本。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式, 朗读可以把英语知识转化成英语技能。一本好的绘本,学生通过反反复复朗读,不仅能激“悦”语感,强化故事传达的意韵,而且能使学生不断发现绘本中的乐趣, 加深对绘本的印象和对故事的理解。
3.古诗教学的六个步骤 篇三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会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老师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马老师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孙老师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古诗的学习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古诗的教学结构可以多样,教学方法千变万化。
4.教学反思的阶段与步骤 篇四
反思阶段即确立假设阶段,主要是寻求对策(第四个环节)。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四)再行动阶段
再行动阶段即验证假设阶段,主要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第五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
正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5.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步骤 篇五
单位:山西省原平市第一小学
姓名:张晓琴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动好玩,不愿在记忆单词上花费很多的精力,结果导致词汇成为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只拦路虎。因此,老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轻松有效地掌握所学词汇。进行词汇教学时,我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出示单词,示范读音。
小学生学习英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小学生学英语,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目的、动机往往不是很明确,部分学生任自己兴趣去学,只对课堂上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又生动地导出单词,学生的印象深刻了,掌握单词就容易多了。
导入单词时,我会根据该类单词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方法。
1、学习数词twenty-one到fifty,我就利用学生已学过1-20的特点,以旧引新,让学生在报数中自然导出21-50的读法。
2、plate、spoon等餐具类单词,rice、beef等食物类单词,具体形象、就可以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来导入。
3、long hair、short hair、thin、strong.、music.、science.、sports.、computer game、painting 等单词,可以用手势来表示,我就把这些单词设置在情景会话中,边说边做手势,让学生猜出意思,如:我边说I have long hair.边用手摸自己的长头发,边说He has short hair.边用指一男生的头发,学生马上就明白了long hair与short hair 意思。再比如:我边说I like computer games.边做出玩电脑的动作,学生就知道了computer game的意思。
导出新单词后,一定要让学生会读这个词,可是我发现一些孩子读单词时,总要在书上盯一会儿才能读出来,他们在单词下面用汉字注了音,真让我哭笑不得。在读单词之前,先在脑海中呈现汉语读音,他们的识记程序是“单词-汉字-注音-单词”。还有,学生的单词辨音能力差,相似发音易于混淆或发音不到位,记忆单词慢、遗忘率高。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1、变换朗读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反复朗读的方法,在十次、二十次的枯燥的朗读中,使有的孩子远离了我们的英语课。因此,我采用了儿歌读、嘴形猜读、动作辅助读、反读、听音辨位读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a、儿歌读。运用节奏,让学生边拍手边跟读,如:board,board,board,a board in the classroom.学生们很容易被这朗朗上口的吟唱方式所吸引,这样学习就变轻松了。
b、嘴形猜 读。以不出声,展嘴形的方式,让学生猜猜老师说的这个单词是什么,这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引出的新内容孩子们印象较为深刻,因为是孩子们自己猜出来的。
c、动作辅助读。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让他们在肢体语言中学习新内容,效果更佳。如,在学习表示动作的英语单词:jump,run,fly,walk等时可以边示范动作跳、跑、飞、走、边说新单词,这样学生也会马上模仿老师边说边做,而且乐此不疲,加深对新单词的印象。
d,反读。在教读新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读的方式不能和老师的一样,而要相反。例如,老师很快地读完一句话,那么学生就要慢悠悠地念完;如果老师很大声地读,那么学生则要很轻声地读,虽然在教读新内容,但不是一遍遍枯燥的跟读,而是注入了游戏的元素。
e,听音辨位读。把新授内容写在纸条上,藏在教室四周,请全班学生念纸条上的内容,一个学生来找,如果他接近了纸条,大家就念得很响或者节奏很快,如果方向错或者离得很远,大家就念的很轻或者节奏很慢,这样,大部分学生在兴高采烈的活动中完成了朗读。
2、渗透音标教学和字母的读音规则。如把thin 分解成[θ][I][n],并引导学生说出th发了[θ],i发了[I],n 发了[n],每次单词教学花一分钟的时间,坚持下来,日积月累,学生就会逐步明白一些字母的发音,如p发[p],b发[b]等,这样记起单词的读音就容易多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总结规律。如教学单词bedroom、bathroom,可指导学生根据复合词的构成特点去理解记忆,又如动词加后缀(er)构成名词(worker,driver,teacher,farmer)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词的音、形、义、构造及用法去纵横联系,发现规律,从而很好地利用各种规则去理解,记忆单词。
二、运用游戏,操练巩固。
游戏是激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把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用游戏法来操练巩固单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介绍一下我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游戏。
1、单词陷阱。把所学单词列出来,划住其中一个,然后领读,学生跟读,当领读到所划单词时学生就不要读。这个游戏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单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猜谜游戏。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又好胜的心理,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猜谜活动,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如在学习了一些名词pen,pencil,book,banana,pear,ruler等词之后,把这些东西放在盒子里,让学生用英语来猜。在学习了一些颜色的词之后,再将各种颜色的实物放在盒子里,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颜色,并用英语说出:red pen,blue pencil,yellow pear等。
3、竞赛游戏。孩子们好胜心比较强,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每节课组织一些形式各异的竞赛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如: a、一口气读。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单词后,看谁一口气说的次数多,中间不能换气,使原来只读三四遍就没兴趣的同学一个个把脸憋的通红,甚至捶胸顿足极其兴奋。
b、好脑筋读。让学生两两组合,背靠背。每人手上拿张卡片,上面写上新授的内容,然后数1、2、3同时转身,看谁最先读出对方卡片上的内容。
c、猜读。教师先遮住图片的大部分内容,缓缓移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猜出图中内容。
另外,还有听听指指,指指说说,看动作猜单词等各种游戏,要经常变换游戏形式,否则,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不再有新鲜感了。
运用游戏巩固单词,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要防止活动过于花哨而掩盖了教学的真正目的,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游戏不宜过多,我认为选用一到两种即可。
三、词句结合,交际应用
6.教学案例的定义和写作步骤 篇六
一、教学案例与它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案例?
●在本项研究中,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教学案例——独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材料:
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准(工匠式→专家型,知识传承→引导创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聚焦点。根据现代的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智慧的提高)与知识结构有如图四所示的基本关系。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从一般原理规则的知识,到特殊案例的知识,再到运用原理规则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是不同的。近年来,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培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是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纽带和中介的地位。以往的教师培训,以原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忽略了案例与策略的知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缺失。
案例由于具有如下作用,正在引起普遍关注: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纯粹从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
二、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与基本结构
形成案例时我们常参考以下几个步骤,在研究过程中尽量注意选择适合的方法:
操作步骤
建议采用的研究方法
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文档(如备课笔记)分析法、讨论
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课堂观察技术、录像带分析技术
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深度访谈、出声思维、实作测评、文档(如学习笔记)分析法等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综合分析(主要是质的研究方法)
撰写教学案例
撰写草稿—批判性评论—修改编辑—尝试使用—再修改
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主题与背景
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
●情境描述
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
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可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出讨论的焦点。
●问题讨论
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出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的问题。
●诠释与研究
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的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如果仅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或陷于细节、技巧的追索,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7.阅读——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步骤 篇七
历史教材中的目录不仅提示了学习的内容, 也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结构和联系。阅读目录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程内容, 明晰思路。阅读目录时要分析课与课之间、课与目之间、目与目之间的关系。以世界史为例, 是通过阅读目录可以了解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脉络。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工业革命,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把握以上线索, 也就理清了世界近代史前期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基本关系, 构建了基本的知识体系, 从宏观上掌握了历史发展线索。
二、读前言, 了解教材重点
教材中每章每课的前言部分是一章的内容概要和线索, 重点突出, 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习具体内容前的阅读前言, 可初步了解主要内容。阅读概要式的前言, 要概括要点, 分析层次;阅读线索式的前言, 要理清阶段, 把握其阶段特征。如《俄国十月革命》一课的前言:“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纪元, 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它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怎样得到巩固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开展的?提出了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学生阅读前言, 明确了学习要点, 课上会有针对性地把握学习目标, 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
三、读正文, 把握主体知识
教材的内容有正文和阅读材料两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 (大字) 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主要来源, 是阅读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前言后结合老师布置的问题, 首先要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 在课文中勾画出重点, 如人物、时间、事件、影响等, 形成初步的历史知识。学生在勾画标注的过程中, 要阅读理解、分析判断, 这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其次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 对正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用阅读材料 (小字) 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正文的知识要点的理解与认识。阅读中分清层次、概括中心、提炼要点, 训练了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了条理性的思维水平。再次要读透教材, 区分史实与结论。如《俄国十月革命》一课中“十月革命胜利”一目, 在叙述历史条件、背景的基础上, 归纳出历史结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史实要说明要点、得出结论, 而结论又是史实的提炼, 是概括。
四、读小字材料, 巩固历史知识
历史教材包括小字、引文、图表、插图、插画、黑体字、历史地图册等材料, 它们具体生动地补充和说明了教材的主体内容, 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概貌。如前所述《俄国十月革命》一课中“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目的小字, 画面补充说明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严峻形势及革命概论和过程。阅读材料可使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观, 更好地理解教材, 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古代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在历史阅读能力训练过程中, 学生逐步学会了对复杂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 并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规律性的东西。因此, 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步骤。
摘要: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最基本活动, 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也是自学的主要手段。现在历史考试有材料解析题, 做好该题型的第一步就是阅读, 只有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联系历史知识完成题目。再则, 学生在学好教材之后想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也需要掌握阅读的方法。所以说,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把握阅读, 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8.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步骤分析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步骤分析
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与知识点相关的其他案例,也能够使案例中某些知识点的运用进行详细讲解,似与手把手教育学生运用知识点一样,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够一步一步的追随教师的脚印,认真的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步骤分析
1.制定教学案例
在初中数学教学之初,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案例进行教学备课,像对于初中数学而言,由于知识点较多,而且知识点之间都会有相应的联系,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致使教师在进行案例的教学备课时,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再对其知识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
比如,对一元一次函数进行教学,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案例教学的有:一元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变量之间的取值与其性质等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案例,把知识点归结于一个案例中进行教学。举一个具体的实例来看,像y=kx+b这样的一次函数,可以作为教师案例进行教学分析,一次函数的图像可以从k、b的正负值判断,同样的,此函数的值的范围,也可以通过这两个系数进行判断。相应的,通过对一元一次函数的案例分析,也可以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二元一次函数进行相对应的拓展性的教学分析,使教学案例得到充分的利用。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知识点之初,对知识点进行案例备课,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复杂的案例进行分析备课,因为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对一个知识进行解答,而是对一些知识进行整体的运用,而这样的做题方式,常常使用在题目中,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对一些难度系数比较高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而如何制定这些教学案例呢?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常错的题型,或者是学生在做题时,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的案例教学,而这样针对班级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备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一步步的进步。
2.对教学案例进行课堂讲解
对初中数学知识点进行课堂案例教学,无外乎听讲式的教学模式,还有视频教学。采用听讲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使用于初中教学课堂中,但如果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开始变得麻木,而采用视频教学就不一样了,采用视频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制作中的声音,能够及时敲醒学生短路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走,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案例教学中。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师教学带来不少便利,也能够带给学生不少便利,教师可以通过拷贝文件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案例教学的听讲,加深学生对案例的映象,使视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
3.布置相应的案例题目
巩固与学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在教学案例之后,对学生应该进行教学知识的巩固,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像在教学全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时候,由于全角三角形在判定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三种判定定理,未免学生对这三种判定定理混淆,需要在平时的作业中,加强练习。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均匀分配,最好是在学生对知识点熟练之后,给学生相应的布置几个扩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思考。
二、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主打教学模式,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在增高。而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中,教师在视频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时,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学生在视频教学中,也是针对性的对某些案例进行巩固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映象,同时案例教学存在于作业练习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因此,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不管从什么方面,都是使教学质量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结语
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案例教学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与课外教学中,使学生不管在课外还是课内,都能够通过案例教学学习到新的知识点,巩固新的知识点,同时在案例教学的不断深入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头脑,而且通过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也能得出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致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放弃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利红. 浅析初中数学课案例教学法优化运用[J]. 读与写·下旬刊,2016.
[2] 袁文娟. 浅谈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的应用[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
9.课堂教学的步骤 篇九
摘 要:随着社会会计培训机构的兴起,会计类专业人才数量不断激增,也给中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在鼓励学生勤学苦读的同时,学校在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理论结合实践方面也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力求让中职院校的学生掌握实际财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应用细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竞争力。
关键词:财会教学 步骤 教学成果 实现
目前中职院校的财会教学尽管努力在教学方法方面改革和创新,但是改革及创新力度仍然跟不上经济社会的演变进程,财会教学也没能真正走出传统教学套路,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能够立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却十分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理论知识尽管学的很宽,但是专业和精准程度都普遍不高,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为适应经济社会对财会专业的就业新形势的要求,改进传统财会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1、财会基础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运用相结合中职院校的教学与普通中等院校的教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本质的区别是教学侧重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普通院校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全面化普及,而中职院校教学重点在于各专业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财会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个工作岗位本身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中职院校财会教学的基本点就要侧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注重书本上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更要联系实践,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例如,会计核算的程序,从会计原始凭证的取得到凭证整理分类,又是怎样运用会计基础中所学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来进行操作。教师可以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原始凭证样本,在课堂上先讲解原始凭证的概念,再将原始凭证样本进行一一展示,使学生能够通过亲眼所见的真实凭证或是仿真凭证来进行理解书本上的概念。下一步编制会计凭证,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会计科目的分类及其具体科目,这样在课堂上讲到会计凭证的编制时,向学生展示会计凭证的空白样本和根据一个原始凭证上的信息填制好的会计凭证,再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将会计凭证空白样本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展示一张新的原始凭证,让学生通过之前的比较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并编制会计凭证,学生编制完成后,教师再将正确的编制凭证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指导学生更正错误的概念理解,并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可以亲手将一个原始凭证上的会计信息整理并编制成一个完整且正确的会计凭证。这种方法的运用最好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这样在展示和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形成了既能提高教学成果又不会耽误教学课时安排的进度。
2、通过案例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案例教学的模式也是模拟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是指导学生将所学到的财会知识通过模拟演练的形式进行综合运用,以测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践水平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及解决财会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给予相同的题目进行分析和讨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研讨,并作出总结报告,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研讨结论进行点评,找到学生结论中存在的漏洞,针对漏洞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企业财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理解问题及掌握有效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的作用。另外,教师可以再教学中采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基础案例进行仿真场景的营造,并配备相关的帐、证、表等实物,让学生分别从业务员的角度、单位负责人的角度以及出纳、会计等角度来进行实际业务流程的操作。通过对产品进出库凭证的处理、到出纳涉及的进出账目结算、企业材料涉及的成本如何核算、以及产生的利润该怎样分配等等,只要是企业会计工作相关的流程和实务工作都进行一定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对将来工作时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有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会计职业道德的渗透和监督职能的要求的贯彻,使学生认识并掌握会计各相关岗位的职能和业务流程,从而起到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断层的作用。
3、增强教学务实性并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财会人员的分工并不是十分细致,有的企业将财会人员分为成本会计、总办会计、税务会计等,但有的企业的会计就要包揽所有的工作,这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学生不但要掌握好会计职能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学会如何报税、如何与工商、银行等与财会相关的机构打交道。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模拟实务教学的形式,将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验结合起来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搜集一些现实工作当中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企业会计的要求等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画面,便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工作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还锻炼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占据主动,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实务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这种教学模式既提升了教学成果,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实习期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精神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了解社会和参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中职院校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适应职业发展需要,有技能有文化有素养的财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0.课堂教学的步骤 篇十
一、分发试卷,自主交流
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阅卷或相互交流而知对错之处。(说明:若试卷已在讲评前日分发,此步骤可略。)
二、通报概况,自知位置
目的:向学生反馈班上考试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情况,使学生知道自已成绩所处的位置。
三、表扬鼓励,树立榜样
目的:表扬优生和取得进步的学生,使他们享受成功之喜悦,并产生再接再厉的内驱力,同时借此促使其他学生学习榜样,努力进取。
四、分清主次,纠误补短
目的:这是试卷讲评课的主要环节,意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确致误原因,把握纠错方法,并及时释惑解难,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一)、解决共性问题
1、指出共性问题
2、逐一针对训练
出示原题→指名展示→组织评价→对应训练→拓展延伸。
(二)、解决个性问题
五、交流经验,总结教训
11.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三步骤 篇十一
一个要教会孩子阅读的教师,自己首先要俯下身子去阅读。否则,一个连文本都打动不了自己的教师,如何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品读、发现文章的魅力呢?阅读教学不可能是教师把他对“文本”的理解“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学生在拥有对“文本”的自我理解并与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后,才有可能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深化,提升自己对“文本”更丰富、更深刻、更显教育意义的把握和理解。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深层挖掘极其重要。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背后涉及了哪些知识?它涵盖了哪些内容?编者选编这个文本是想要我教给孩子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这几个问题思考清楚了,也就吃透了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就轻松多了。笔者把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也就是有效对话三步骤。
第一步:阅读文字。任何课文都离不开文本的教学,这是进行其他层面对话的基础。大多课文往往都有中心句或关键词,学生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后,找中心句或关键词,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字敏感度的重要途径。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为例,课文开头的第一句“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千古奇人”就是中心句;《地震中的父与子》最后一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不起”就是关键词。抓住了中心句或关键词,然后再加以自己的语言概括,这就做到了有效阅读的第一步。
第二步:阅读灵魂。如果说阅读文字是浅层阅读的话,那么阅读灵魂就是深度阅读了。只有通过对字词的推敲、句子的品味,才能触动心灵的深处。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由在文字里来回走动:哪些句子或词语打动了你?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有效对话的第二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换词体会、补充资源、换位体验、激情引读等。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为例。在体会徐霞客远大志向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埋头经书”与“醉心古今史籍及地志”进行对比,体会徐霞客的“卓尔不群”。研读奇行是重中之重,笔者利用白板课件的聚焦功能,突出课文插图徐霞客的“燃松拾穗,走笔为记”,体会他的坚持;而体会“千辛万苦”一词,笔者请孩子们想象徐霞客所经历了哪些苦?哪些危险?通过补充文本,让徐霞客锲而不舍的品质悄然走进孩子的心。而在体会徐霞客当时的交通情况和社会动乱时,笔者利用课件出示路线图,让徐霞客曾经的艰辛再次呈现。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平坦的大路,就靠着一双脚,要克服大自然的困难,还得克服交通困难、不断出现的劫匪,可以说,这九万里路,30多年,饮尽孤独,绝非是常人能为。然后笔者再趁热打铁:徐霞客一路走来,伙伴们有的病死了,有的被劫匪杀了,还有的甚至偷了他的行囊逃了,此时,如果你是他的亲人、朋友,你理解吗?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换位体验,奇人形象不丰满都难了。这样的深度对话,自然让学生感触到徐霞客的伟大灵魂了。
第三步:阅读自我。阅读自我,其实是沉淀美丽的心灵对话。引领学生在文字里来回行走,最后还得走出文本进行对话,否则就不是有效的阅读了。你感悟到了什么?你从文字里收获了什么?你写法上有没有收获?当然,这些都是让学生自由去发现,去表达。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为例,短短几百字,独特的题目、精练的语句、对比的写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学生感悟到语言、动作的描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时间的分段描绘,可以更形象地凸显救援时间漫长,展现一个焦急不安、期盼儿子生还、不放弃任何希望的父亲形象。以后要突出表现人物心情,也可以采用时间的分段描绘。当学生畅所欲言时,作为教师,必须珍视学生的阅读体会。很多时候,学生领悟到写作方法,远远比一个教师去教好得多。
在与孩子们一起在文字里行走的历程中,我们对阅读便有了深刻的感触。庆幸的是,在我们学习一篇篇美文时,也领悟到了另一种阅读。那一篇篇美文,不就是一处处风景么?好词佳句,就是构成风景的奇石异树,在风景里行走,阅读文字,阅读灵魂,阅读自我,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另一种阅读么?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步骤 篇十二
那么, 什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七步骤”呢?所谓阅读教学“八步骤”, 就是按照阅读的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 将阅读时应该掌握的各个方面综合为一个系统、较完备地有机整体的教学方法。它的八个环节是:一是主要内容, 二是寻找材料, 三是分清主次, 四是划分段落, 五是写作目的, 六是写作特点, 七是讨论问题。
下面, 我以大家熟悉的课文《养花》一文为例, 说明“七步骤”的运用。
一、主要内容
学生读完第一遍文章后, 就会留下朦胧的、初步的印象。这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的第一遍, 我们要及时把握这一印象, 并要求学生及时地记录下来。《养花》一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养花的真实感受和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二、寻找材料
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继续寻找, 看作者运用哪些材料说明这一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进一步的阅读课文选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只要把养花当做乐趣, 二是只要那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三是养花能增长许多知识, 四是有益身心健康, 五是享受劳动果实的乐趣, 六是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 七是归纳了养花的乐趣。
三、分析主次
材料找出来了, 要思考哪些材料是重点描写的, 哪些材料是次要描写的, 为什么这些材料略写, 次要描写的材料有什么必要性。例如文中作者描写最细致的是第4个材料, 它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2、3、5、6材料描写得相对细致, 1、7材料描写的相对简单。文章的结尾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概括出了养花的乐趣。
四、划分段落
材料弄明白了, 然后结合题目的含义, 看看哪些材料说明了一个问题, 就把他们组合在一起, 划分为一个段落 (通常是由几个小的自然段组成的大段落) , 并概括段落大意。
《养花》一文, 从作者养花的经历来看, 文中的每一个材料各说明了一件事, 因此, 本文可以分为7段, 再从养花的乐趣来看, 本文又可以分为三大段, 即第一个材料为第一段, 概述了“我”把养花当做乐趣;第二大段 (2-6个材料) , 从养哪些花、怎样养花、养花增长知识、养花有益身心健康、养花有成功的欢乐和受挫折的痛苦等方面具体说明了养花的乐趣;第三段, 最后一个材料, 总述了养花的乐趣。
五、写作目的
做完前面的四个步骤,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全面的理解。然后再深入探究作者为何要写这篇课文, 他写作的意图和目的是什么, 他要通过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仔细阅读课文会发现, 作者写作的意图已经从最后一段中体现出来了。它反映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写作目的弄清楚了, 教师就可以结合主要内容, 让学生把中心思想准确地概括出来。
本文通过作者自己对在养花实践活动中的切身感受的描写, 从而体现了养花的乐趣和养花的好处, 抒发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写作特点
这是了解作者写作技巧的关键一步。认真准确地分析这一问题, 会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分析写作特点遣词造句、修辞的应用、表现手法的使用及组织材料的方法, 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等。通过分析、学习优秀的写作方法, 为学生以后提高作文水平和提升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养花》一文的写作特点,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作者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 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仿佛和一位知心的朋友畅所欲言、娓娓交谈;二是本文紧紧围绕“养花”这一题材选取材料, 详略安排得当, 对养花这一题材叙述详尽;三是运用通俗易懂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 说明了养花所带来的乐趣, 而且本文还讲述了一个人生哲理:万事万物都在生与灭、忧与乐中相生相克、相互影响, 都在向前推进、不断的发展。
七、讨论问题
这是我们阅读的最后一项, 是解决最基本、最局部, 也是最深层的问题, 这时应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不同思维方式, 提出并讨论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 针对《养花》一文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一是为什么花开得好与坏作者都不计较?二是一棵好花生病要死, 作者也要难过,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三是北京的气候为什么不利于养花, 这对作者养花有什么影响?四是作者只是养那些好种易活的花, 因此作者平时不去管理他们, 对吗?为什么?五是第三自然段开头“不过”在这里有何作用?六是第四自然段如何分层?这一层的中心句是什么?七是“不劳动连课花都养不活, 这难当不是真理吗?”把这个反问句改成一般疑问句。八是“好香”一词为何用双号?九是第五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十是作者把自己的劳动果实分给别人当做乐趣, 说明了什么?十一是既然作者主要写养花的乐趣, 为什么还要写养花带来的伤心事?
阅读一篇文章, 如能循序渐进, 逐层深入地完成这七个步骤, 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13.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五个步骤 篇十三
一、确定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某一单元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和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后达到的程度。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学期教学目标,它是学期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同时它又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纲领。它具有纽带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情意合作与表现和社会适应)四个部分。知识目标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了解或知道、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或有关本单元的体育知识。技能目标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掌握和运用的运动技术和能力。体能目标为: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所要锻炼或发展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情感目标为: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所要贯彻的思想教育渗透及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设置课时数
单元教学课时的多少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分配单元课时次数时要充分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单元课时数,并根据单元课时数的设置合理分配重难点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兴趣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单元可以大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广一些、深一些。对于那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少、学生又不太感兴趣的单元,可以设置课时数少一些,让学生做到了解或基本掌握即可。
三、分析重难点
在单元教学计划中,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体能的分析来确定,并把重难点分配到教学课时中去,通过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来完成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四、选择单元教学内容
①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在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之下,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服务。②单元教学内容应注意场地、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根据课标精神选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容。③单元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④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后都受益。
五、制定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
第一,教学方法是教师教授的手段与措施,在该单元的每节课中是采用全班教学还是采用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中是采用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是预先分组还是随机分组都要事先设计好。
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提供学生学习、练习的方法,是学生自主选择练习还是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创新练习,都要在每节课中设计好,为课时教案的制定提供直接依据。单元教学计划还应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单元教学完成后,要进行单元终结评价,因此,在单元教学计划中应制定单元评价内容和标准。
1.界定“单元教学”的概念
单元教学是以一个教学单元(是指教学的段落,通常把水平目标引领的教学内容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单元,即把性质相同的或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学内容,并对这个主题教学内容作教学时数上的相对规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教学中必须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即在一个相对规定的课时内,对某个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过程。它是由主题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选用多种课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等环节构成。(引自管水法<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单元设计的探讨>《体育教学》2006.3)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七、八年级学习了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状物散文,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此基础上安排了一组偏于议论的散文。学习这类散文,重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的意识,指导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引发议论。
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选课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而偏重于议论。
选文与七、八年级学习过的散文一脉相承,构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格局。四篇课文分别关注家庭、生命、社会与人生,是对生命、社会、人生的感悟和理性思考。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由熟悉到陌生的顺序排列,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相对完善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要在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文章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精读课文,教师要注重点
拨引导;略读课文,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4.学习由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发表议论。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活。
四、课时分配
《家》2课时,《石缝间的生命》2课时,《废墟的呼唤》2课时,《更浩瀚的海洋》2课时。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 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 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
14.视听说教学步骤 篇十四
1.课前活动(Pre-class Activities)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第三和第五部分的语言要点(Language Focus A &B),初步了解本单元的重点功能语言,观察并总结身边所见所闻的各种产品推 介方式方法,为以后的小组讨论和课堂 提问做准备。
2.课堂活动(In-class Activities)(1)Warm-up Activities 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选取课本Part I 图中六种产品的任意一种,就其卖点(Selling points)展开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1-2名代表作总结发言,个人陈述或角色扮演都可以。每组发
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学生发言时,教师可以适时提供一些有关词汇、句式或卖点的提示、建议,记录发言的要点以及出现的语病,最后给予评价。评价侧重于语言的专业性、流利度、正确率和说服力。(2)Listening Practice 学生听几段录音,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或老师另外布置的任务。通过这
些训练掌握一些描述产品规格及特点的词汇,提高捕捉细节、数字的能力。做 完练习后,教师应该帮学生归纳、补充此类功能语言,提高表述能力。另外,教 师还可以联系实际,适当加插一些课外 的听力材料,如新闻、财经报道、人物访 谈等。
举个例子,Par t I I I的Fol low-upPractice中有一段交易会展馆里买卖双方 的对话。做练习前,我启发学生联想与交易会相关的词汇、术语,然后,播放一则关于广交会易名的新闻,学生在练习听力的同时又可多了 解一些商务常识。(3)Video Analysis 这是课堂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其 目的有三:
● 整体把握语篇大意
● 了解产品推介的基本结构 ● 掌握产品推介的基本技巧
在完成课本中的填空、选择题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难度更高的情节复述
和语言功能分析。观看Video 1之后,学生尝试从旁观者角度复述买卖双方的所 言所行。这个任务可以锻炼笔录能力和语组织能力。观看Video 2后,学生分析 Presentation中每个语段的功能及肢体语言等。复述和分析有助于巩固单元知识,掌握交际技巧。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耐 心地作示范、启发、修正和补充。(4)Review & Presentation 教师总结单元要点(借助幻灯片),展示几个班的学生在“找卖点”练习中使用的描述性词句,对其中一些措词不当 或表达不够专业的反面例子提出修正意见,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我还从网 上下载了几个介绍同类产品的广告,学 生可以从中学到更精辟的描述语,更地 道的句式。提前让学生准备一段模拟商务场景
下的对话(2-3分钟),抽3-5组在课堂 上表演。学生可以自备道具,使用幻灯片 辅助表演。表演结束后,听众,包括教师 和同学,可以就对话的内容向表演者提 问。最后由教师给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整体设计编排、是否有说服力、是否有创 意、语言的专业性、流利度和正确率、肢 体语言的应用等。
这种练习与剑桥商务英语口语考试
对接,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商务工作者 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Further Discussion 教师用书的Tex t Ba n k提供了一 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短文“Somet imes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里面提到 坦诚相告才是最佳的推销策略,此说法 颇具争议性。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把 短文印发下去,让学生就其中的观点展开 小组讨论。
3.课后活动(After-class Activities)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没有做的
练习,熟读语言要点栏目下的常用表达方 式和例句(可通过两周一次的单元小测 验来检查)。两人配合设计、排练模拟场 景下的对话。
作为商务英语视听说的授课老师,我们需要做很多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分析。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依据学生实际 情况设计课堂活动,调整教学内容。因为 商务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学生在回答问 题或表演时有可能出现无话可说或严重 离题的情况。举个例子,在最后一个环 节—模拟场景对话中,有的学生没弄明
15.课堂教学的步骤 篇十五
教学目标既是教的目的, 又是学的目的, 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检查管理的目标。采用课前集中展示教学目标, 可及早地把课堂教学目标告诉学生, 使学生心中有数, 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 使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目标一致, 配合和谐统一, 这样可大大避免师生之间课堂教学交流的随机性和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例:在指导学生学习“新陈代谢与酶这一内容时, 可以在讲课之前出示以下认知的教学目标:①理解酶的发现;②理解酶的概念;③了解酶的特性;④认识酶催化作用的条件。
学生经过教学目标的思考, 会对自己提出以下几个疑问:①酶是何时发现?由谁发现?怎么发现?②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吗?③酶有哪些特征?如何验证?④酶催化作用为什么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这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为下一步顺利地展开“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有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定的, 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而且是往往不可预测。所以, 教学目标也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客观实际作相应的调整。班与班级之间的整体水平不一样, 就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也往往是参差不齐的, 为了因材施教, 我们还要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提要求、读课文 (靠近目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出示了教学目标以后, 还可以提出如下阅读要求: (1) 你对教材中的哪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理解不清, 请提出来; (2) 教材中哪些知识点和前面已学的知识点有密切联系的, 请指出来; (3) 教材中有哪些知识点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的, 请说出来。
学生带着第一环由教学目标引发的几个自己提出的疑问和这一环教师指出的阅读要求, 自学课文, 逐步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 逐步对照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 结合教材内容, 独立自主地进行信息处理, 完成“提”、“指”、“说”的要求。
三、提问题、共解题 (接触目标)
学生自学课文以后, 主要会指出以下几个“不清”的问题:①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就学过, 现在再学是不是有什么不同之处?②线粒体上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属于代谢吗?③当人发高烧时, 全身无力又不想吃东西, 这与酶有关系吗?④加酶洗衣粉里的酶是什么酶?如果它与奶渍发生反应, 属于新陈代谢吗?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 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 这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过程, 明确教学方向, 使教师更好地围绕着学生的学而教, 通过这一活动, 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上面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先请学生回答, 教师对回答的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 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看这一环,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对学生都回答不清的问题,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共同解疑活动, 对教材中的知识难点, 进行了彻底和透彻的分析和解答, 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教材中的知识点, 扫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
四、教师问、学生答 (达到目标)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的理解和钻研,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宏观调控课堂教学内容, 针对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回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浅层次和深层次的两类问题。通过分层次的解疑活动, 使后进生“消化”得了, 优等生“吃得饱”, 使学生都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成就感, 以鼓励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这一环节上, 我们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对于难点问题, 教师启导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在学生思而不得时, 要设计一个个小问题, 进行疏导;在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 教师要及时指导。不能把课堂教学搞成答记者问式的“一问一答”。
五、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完善目标)
课堂小结, 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体系完整的概括性再现, 是重点和难点的再一次强化。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重点的知识放在授课的前、后两个位置。根据这个理论, 一堂课最后做个小结, 可以突出重点, 而且无知识进行干扰, 小结的内容容易巩固, 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把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也交给学生, 便于学生主动地了解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和知识体系, 明确重点和难点, 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学生小结不完整的地方, 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强调。课堂小结不能变成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这样的话, 既起不到梳理知识、承前启后的作用, 也起不到画龙点睛、升华知识、发展智能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意拓展延伸, 要在学生理解新课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于联想, 适当拓展知识面, 使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 能举一反三, 引起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开拓创造性思维。
六、课堂反馈应用 (巩固目标)
在课堂小结后安排检测练习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查与反馈, 便于教师查漏补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练习题, 进行必要的检测, 意在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尝试, “六环式”课堂教学法不仅使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而且学生的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分析综合、创造性思维、观察动手等能力也得到加强和提高。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的主要阵地。但靠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及未来的教育要求。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不断提高素质教学水平, 笔者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实际, 构建并实施了“六环式”课堂教学法。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和体会。
16.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六个步骤 篇十六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中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并实施“高效课堂”,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素与扎实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是构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要在组织教学活动上下功夫,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才是最佳的教学组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存在以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我们每节课的导引都精心设计,情境创设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二)第二阶段:相信学生,先学后教
刚开始使用“先学后教”模式时,老师们很不放心总怕学生看不懂、学不会,所以学生自学后,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再讲一遍,越俎代庖,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能动性就更加难以调动了,课堂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更加拖拉低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集体备课上我们共同讨论疑惑,集思广益。于是大家决定大胆尝试,我们相信只要过程不错,结果就不会错。相信学生,先学后教。我们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合自己的变动,出示学习目标后,教师会帮助学生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指导学生阅读自学任务,这样做使我们的学生渐渐的学会了把握每节课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并能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去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学生真的需要解惑时,我们老师才真正完成从课堂的主宰者到课堂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转变。
(三)第三阶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有所获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我们根据各班情况将不同学习发展类型的学生组合形成异质学习小组,在各个异质小组中,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教学中需要探究和讨论时,则以小组内部学生的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每个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努力训练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训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能够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这是一种以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为指向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运用的过程。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展开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其中,可以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也可以深入到一个小组参与讨论,要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发言,要允许有些同学的看法有所偏差。不要让有的小组在非关键问题上纠缠,对讨论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各小组的观点、认识,教师不要立即给予评价,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辩论,直到学生不能确定时,教师才给予指导帮助。对于交流中表现突出的小组,要及时公正、客观地给予评价,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在习题讲评课上采用这样的形式,效果更佳。
(四)第四阶段:当堂达标,巩固教学成果
“当堂达标”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巩固练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起着巩固、反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达标习题的设计,避免机械、重复、单调。习题应该有目标,有重点,有梯度。设计目的要明确,题目服务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有变化性,多样性,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完成练习。“当堂达标”的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学生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也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
(五)第五阶段:优化课后练习,达到“减负、提质”
高效课堂的现实着眼点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既是作业量的问题,在作业布置上可遵循以下原则:
(1)课后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本节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课后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3)课后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六)第六阶段,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如果他(她)的教学水平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提升,那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就是教学反思。笔者所在备课组要求教师每节课后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回忆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在教学设计下面,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改进提高。集体备课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大家从学生普遍性的问题,找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共同总结出规律性,探讨解决的方法,给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发生。
【课堂教学的步骤】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步骤09-27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步骤11-10
教学设计步骤流程图06-30
Excel 软件教学步骤三讲09-14
信息化教学研究和步骤07-12
课堂教学的意义11-18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12-03
体育课堂的教学反思11-01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思考08-22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