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沟通机制

2024-07-16

联络沟通机制(11篇)

1.联络沟通机制 篇一

图为 孟庆丰、孙瑞标共同为“公安部派驻国家税务总局联络机制办公室”

揭牌

5月24日,“公安部派驻国家税务总局联络机制办公室”揭牌仪式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此举是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重要举措,标志着警税协作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进入了新的阶段。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孟庆丰,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瑞标出席仪式并共同为“公安部派驻国家税务总局联络机制办公室”揭牌。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健全公安部派驻国家税务总局联络机制。今年4月,公安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公安部派驻国家税务总局联络机制运行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公安部在国家税务总局挂牌设立“公安部派驻国家税务总局联络机制办公室”,并选派专门人员任联络员。联络办的正式挂牌,标志着联络机制进入实体化运作的新阶段。

在揭牌仪式上,孟庆丰代表公安部对联络办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是公安机关和税务机关共同的责任。公安部向税务总局派驻联络员10年以来,双方不断创新警税协作方式,丰富协作内容,拓展协作的深度和广度,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成效显著。启动新的派驻联络机制办公室,标志着公安、税务机关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派驻工作机制,为新形势下开创两部门协作配合的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孟庆丰指出,当前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联络办成立后要尽快加强力量、投入工作,切实承担起联络沟通、组织协调、分析研究、情报研判和督导指挥等职能任务,进一步推进信息共享,创新作战模式,深入推动警税协作,提升打击防范涉税违法犯罪效能。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参照公安部派驻国家税务总局的做法,积极推动在省、市两级建立健全公安派驻税务联络机制。

孙瑞标代表国家税务总局对联络办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向公安部派驻国家税务总局联络机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长期以来公安部和税务总局不断深化警税协作,在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两部局深度合作,成功查办了一系列重大涉税案件,如在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方面,以虚开黄金票为打击重点,查处案值超亿元的大要案件144起,查补收入46亿元;在打击出口骗税方面,抓捕犯罪嫌疑人310人,挽回税款损失91.4亿元;在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共捣毁制售假发票窝点2678个,打掉作案团伙38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207人,缴获非法发票3129万份。实践证明,进一步加强警税协作,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对维护国家税收秩序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孙瑞标对联络办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聚焦打击出口骗税。要坚决落实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稳、准、狠地打击出口骗税,坚决遏制骗税猖獗势头。二是聚焦打击发票虚开。统筹协调指导各地税务、公安机关行动,集中力量查处一批重大虚开案件。三是聚焦打击发票犯罪。要针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开展非法发票“卖方市场”整治行动。四是聚焦打击偷逃税。要认真研究涉税违法犯罪新动态、新特点、新手段,指导各级警税部门有效打击严重偷逃税行为。

公安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揭牌仪式。

2.联络沟通机制 篇二

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要生存, 发展是硬道理, 而企业如何发展?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使企业不致被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所遗弃, 因循守旧、顽固不化最终会使企业走向消亡的深渊。无论企业大小, 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 每个组织内都应当涌现出大量的创新斗士, 不断创新, 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创新是迎接全球化挑战最有效的手段

就企业而言, 经济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意味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 它将逐步拆除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壁垒, 由此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企业生存环境的复杂多变。为规避全球化带来的经营风险, 创新是关键手段。譬如, 在企业竞争中,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 使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协调战略行动和经营行为, 及时有效地对各种竞争与意外事件作出准确的反应。

(二)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法宝

在日趋动态化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生存的重要法宝就是创新, 只有通过创新, 才能建立持续动态的优势, 才能使企业最终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例如, 王安电脑公司曾是美国盛极一时的企业, 王安本人也曾名列美国第五大富豪。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 由于电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而该公司却安于现状、不求创新, 最终被竞争对手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苹果公司) 所击败。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言, 王安公司的失败在于其“脱离了用户、忘记了创新”。可见,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

我们处于“不确定”的变幻时代, 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让创新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必须学会满腔热情地欢迎在各个领域的变革与创新, 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

二、创新过程中的支援系统——流畅的沟通系统

为什么要沟通?因为我们都是不完美、非理性的,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事实是什么。然而, 这恰恰就是我们需要互相沟通交流的原因。每个人对事实的看法都不够完整, 事物在我们眼里总是超现实模型和自我模型的混合体, 但这没有错, 因为我们都是人。我们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盲点, 但是每个个体都看不见自己的盲点, 因此, 我们才需要强调与团队的关系, 和团队在一起发展才能让我们看到彼此看不到的地方。CEO的问题就出在, 他们看不到自己哪儿错了, 也没人告诉他们哪儿错了。

而企业创新更需要良好的沟通机制。惠普公司的一位资深经理说:“坦白地说, 我们实在无法断定创新过程到底是如何顺利进行的。但有一件事我们十分有把握, 那就是在这过程中, 流畅平易的沟通方式, 让彼此能够自由自在地互相交谈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创新过程中需要不同角色、制度的协调配合, 才能顺利达到目标。而流畅的沟通系统正是创新中最重要的支援系统之一。

三、构建培育创新的沟通机制

(一) 不拘形式的沟通方式

群体中不同的沟通结构对于群体活动的效率有不同的影响。莱维特最早设计出研究正式的沟通网效率的实验。通过实验, 他提出了五中不同的沟通模式:轮式、Y式、链式、环式和全方位式, 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轮式的特点是:沟通速度快而准确, 容易出现领导核心, 信息传递比较集中, 但是由于沟通的来源依赖于中心人物, 因此存在沟通信息饱和性差的特点。Y式增加了沟通的层次, 一方面强调了沟通的集中性和层次性, 另一方面表现了更多的信息失真, 降低了信息沟通的速度, 而且位于中间环节的协调者显得尤为重要。链式更为强调层次性, 它限制了信息来源, 有利于保密和命令链。环式的优势在于成员的公平性, 有利于提高成员的满意度, 但是沟通效率低, 不集中, 不利于领导。全方位沟通是最为民主、最为流畅的沟通方式, 它强调的是充分的沟通和民主讨论, 是参与管理的集中表现。以往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任务下, 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中, 适用不同的沟通模式, 不能一概而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沟通模式, 改进薄弱环节, 保证上下左右各部门都能得到顺畅的沟通。成功的创新企业一般不会刻意得遵循哪一种沟通模式, 更多则是不拘形式、沟通无限。

例如在3M, 有大大小小开不完的会, 但很少是事先安排预定的, 多半都是几个来自不同部门的人临时聚在一起商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环境犹如校园, 气氛融洽平实而不失学术气息;加上公司组织结构的本质, 使得大家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内就彼此认识了。这样, 几个志同道合、气味相投的人自然而然就会经常凑在一起了。迪斯尼公司每名员工均挂名牌, 惠普公司员工互称名字, 甚至在李维牛仔裤公司中, 自由沟通被称为“第五类自由”。

(二) 沟通的手段非常激烈而频繁

成功创新企业的沟通方式不拘一格, 沟通手段也同样非常激烈而频繁。艾克森石油公司与花旗银行是两家以“通行无阻”的沟通方式而闻名于同业间的公司。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大师彼得斯特地到这两家公司实际观察该公司资深高级主管之间的沟通方式, 彼得斯发现他们只要一上提案讨论会的议桌上, 每个人讲话的声调就会提高八度, 接着声嘶力竭的争论叫喊就开始了;这时各种有关的问题就出笼了, 大家毫无忌惮地互相交换意见;只要有异议,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打断董事长或总经理或是会议上其他任何人的讲话。Cooke&Szumal在1994年的时候提出三种不同的群体沟通风格:建设性风格、被动风格、主动风格。主动风格主要强调个体成就感, 这种群体的特征是竞争、批评、随意打断、缺乏耐心。被动风格的群体只关注群体目标, 维持群体的和谐, 有限的信息分享、并保持公正。而建设性风格的特征是在关心人和关心群体结果、合作、创新、信息的自由交换和尊重他人的观点之间取得平衡。它既满足个体成就感又满足群体目标的需要。显然, 建设性风格是最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沟通风格。而艾克森石油公司与花旗银行的这种“通行无阻”的沟通方式就是一种建设性风格的体现。

彼得斯反观在其他大部分所参观过的公司时发现, 共事一、二十年以上的资深主管, 除了正式安排的会议外, 平时绝少参加其他任何聚会;即使参加似乎也只是保持缄默, 冷眼监督提案会议的进行, 最后只是礼貌性的评论一下。而有更极端的公司甚至在同一层楼的同事之间也习惯于公文便条来沟通联络。

相形之下, 这种情形和杰出公司的沟通方式,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例如凯特皮勒的十大最高主管, 每天的“无固定议题、无记录”会议;福罗工程公司十几位高级主管的“咖啡闲聊聚会”;麦当劳公司的高级主管每天必定有一次不拘形式的聚会。

(三) 沟通系统的支援工具齐备

IBM有一位资深职员跳槽到另一家高科技公司, 从事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计划。工作几个星期以后, 他来到该公司的一位主管的办公室, 进去后便说:“有件事, 我实在无法忍受。我实在搞不懂, 为什么你们这里连一个黑板都没有?没有黑板, 大家又如何互相交谈沟通、互相交换意见呢?”他的话是有缘故的, 当初华特生就是站在讲台上并随时都拿着黑板擦, 才把IBM发展起来的。类似这样的工具, 非常有利于刺激创新过程中各种沟通活动的进行。

另一家公司也有一项创举, 他们把公司餐厅里四人用的小圆桌, 全部换成长方形的大长桌。这是很重大的改变。如果用小圆桌, 总是存在四个互相熟识已久的人坐在一起用餐的情形。而用大长桌情形就不一样了, 其他陌生的人就有机会坐下来和他们搭讪, 如此一来, 某个研究部门的职员就有可能遇见来自其他部门的营销人员或是生产制造工程师。这就好比在玩概率游戏, 每增加一点接触的机会, 都可以促进构想意见的交流。康宁玻璃公司则在新盖的工程大楼内装置升降扶梯来增加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四) 设立推动机构

杰出的公司会把创新活动制度化, 组织推动创新的机构。IBM的“革新人员计划”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在IBM公司大约有45位“革新人员”, 对外有各种代号, 例如梦想家、创见者、讨厌鬼、叛徒、天才等。每位“革新人员”的任期是5年, 在这期间, 他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从事他的工作, 那就是革新制度。

(五) 畅通无阻的沟通方式是控制创新过程的最佳手段

3M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我们当然是在严密的控制之下。每个小组花钱从事任何一项产品研究时, 四周必有一大群对此深感兴趣的人在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进行。

(六) 成功创新企业的沟通是种全方位的沟通

成功创新企业的沟通是种全方位的沟通, 包括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的沟通, 员工之间的沟通, 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1. 走动管理——来自管理层的模范作用。

不拘形式的自由沟通使得领导者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办公室。联合航空公司的卡森称自由沟通为“看得见的管理”以及“走动管理” (management by walking about, 简称MBWA) 。真正的“走动管理”是一种领导艺术, 是为整个公司创造良好的自由沟通氛围的保障。“走动管理”是指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基层, 到处走动, 核心乃是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而不是到处出风头, 也不是到处发表见解。

联合航空公司在卡特接管之前, 一年亏损5000万美元, 而卡特扭转了这种局面, 他的经验是这样的:我花了1年时间, 旅行约20万英里, 来实践“走动管理”。我一下飞机, 就跟每一个我看到的联合航空公司的职员握手, 我要他们认识我, 而且觉得向我提建议, 或与我争论都是件很愉快的事。目前美国各公司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主管人员都不愿意走出办公室到处走走, 听取批评意见,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孤立的状态, 围绕在主管四周的都是不会跟他辩论的人。

2. 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的沟通。

创新的源流首先不是来自企业的大型科研开发中心, 而是来自顾客, 所以就要强调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善于倾听顾客的意见, 了解他们的需求。

与供应商的沟通也同样重要。日本企业的管理有个很突出的特点便是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的、几乎是家族般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也要实行走动管理, 保持联系, 经常沟通。

总之, 不管什么样的沟通模式或者沟通风格, 畅通无阻的沟通方式是创新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证。又一位惠普公司的人员谈到:“我们不知道那种组织最好, 唯一能确定的是, 我们第一步先进行自由沟通, 这是关键所在, 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保存它。”

参考文献

[1]高蕾, 文逢博.浅议如何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7)

[2]孙健敏, 徐世勇.管理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刘光友.经理人员的管理沟通及其发展趋势[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2 (3)

[4]闫玉科, 邵华.实现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J].经济论坛, 2004 (5)

3.中美对话成为有效的双边沟通机制 篇三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仍然同上次一样略显日程紧凑,但仔细盘点,这次对话却有不少让世人瞩目的看点、亮点。

久旱之后的“及时雨”

本次对话最大的看点,在于它的地点和背景。这一次对话换到了华盛顿,而且正值美国府院在经贸领域对中国更加不满且日渐焦急之际。无论是会场外中方扩大对美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等积极努力的姿态,还是会场内议题切实广泛、气氛坦诚直率的沟通表达,对美国国会山、白宫及其智囊层、新闻舆论都起到了增信释疑、消气鼓劲的积极作用。此外,对近来因美国单方行动而日渐吃紧的双边经贸关系来说,也可谓是一场久旱之后的“及时雨”。

表达中国的真实声音

这次对话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中方一边努力兑现上次对话承诺,一边果敢而直接地批评美方错误言行,这近距离地向美国朝野表达了中国的真实声音。其一,中国对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提出了尖锐批评,既表示了中国的担忧,又显示了较为强硬的原则立场;其二,中国一直在人民币汇率、平衡贸易顺差等多个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努力,美方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不仅有损中国利益,也将有损双边经贸关系进而危及美国自身利益;其三,中国不仅有通过对话谈判解决矛盾和分歧的充分信心,也有分享美国在金融服务、能源环保、医疗保健等领域成功经验的足够诚意。

这次对话的另一亮点,就是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想方设法扩大中国国内需求、减少出口依赖以降低双边贸易不平衡。尽管对于具体如何落实这一共识双方还存在较大分歧:美方的“药方”很简单,就是让人民币加快升值,而中国不可能在这方面采取激进冒险措施。但是,这一共识对双方都意义重大。对美国而言,可以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对华逆差的原因并不全在中方,要从提高国内储蓄率等方面着手努力;对中国而言,则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激活国内市场、让国内消费者享受更多质优价廉产品,同时优化并提升出口结构,适度分散对美出口占整个外贸出口的权重,从根本上有效防范经贸风险、保障经贸战略安全。

目标交集区未能缩小

当然,由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这次对话仍在汇率、贸易等问题上各说各话,目标交集区未能缩小,在具体议题上利益谈判的味道十足,在某些重大宏观议题上又更具论坛色彩,与会前人们对实质举措、经验分享等方面的期待尚有较大距离。但是,对于原本就没有过高预期的双方当局及舆论来说,能够展现上述亮点已属难得。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对话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双边沟通机制的重要地位。

4.内部沟通与谈心机制 篇四

内部沟通与谈心机制

1、目的确保各岗位人员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有效沟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职责

各部门经理负责具体实施。

4、工作流程

4.1内部沟通坚持与人为善,坦诚相见的原则,达到构建和谐企业、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增进理解、促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的目的。

4.2 内部沟通的范围层次分为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谈心活动;

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之间的谈心活动,中层干部与员工之间的谈心活动。

4.3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每月至少谈心一次,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干

部之间每月至少谈心一次,中层干部与员工之间的谈心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尤其是新入职及转岗员工要及时与其沟通,对离

职人员部门经理及人事主管要与其进行面谈,了解离职真实原

因。

4.4 内部沟通的内容要查找问题紧密结合,要与找准公司存在的突

出问题相结合,要与解决员工个人思想、工作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与解决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疙瘩和矛盾相结合。

质量管理集团认证管理文件文件编号:HZ/GL-XZ-19-2009

4.54.6 在开展内部沟通时要注意做好相应纪录。内部沟通时要认真负责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指出别人的不足,又要诚恳地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并勇于改正。同时,做到“四要谈”、“五不谈”。“四要谈”,即优点、缺点都要谈;

思想、工作都要谈;单位、个人都要谈;现状、方向都要谈。“五

不谈”,即一是溢美之词不谈;二是不着边际的话不谈;三是把

握不准的问题不谈;四是过激言辞不谈;五是模棱两可的话

不谈。

编制:审核:批准:

5.联络沟通机制 篇五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一:沟通机制主要渠道

◆ 向下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要保持即时性和实效性

向下沟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做为管理者要了解实际状况和沟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瓶颈,并提供解决方法,给予下属提供经验和指导建议,并紧盯过程能实现管控,注意过程化管理,使目的有效到达。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沟通中讲话的技巧,要关心体恤下属的难处,而非给予压力,态度应诚恳温和,把握下属优点,少批评,慎用惩罚,适时巧妙地给予赞扬和激励。

作为上级要善于倾听,并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自我张扬,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当下适用。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避免形式化,控制时间和与会人员数量;企业高层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避免一言堂。

◆ 向上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避免地位差异,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有人抱怨领导不了解你,可能是因为你的主动性沟通力还不够,因为沟通是主动的,积极的。

在与上级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出现的后果和风险评估。和上级沟通不一定非要在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和上级沟通。

要注意和上级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对自己的工作和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 水平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尽量能做到开诚布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决策阶层之间的沟通,管理阶层的信息沟通,各分支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之间的沟通,都属于水平沟通。

水平沟通目标是互相配合,提高协作效能,克服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倾向,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当部门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企业中层认为是部门职责和权限划分的问题,而忽视水平沟通的重要性。

水平沟通往往有一定困难,如果能避免以自我部门为中心而忽视其他部门的价值,用真诚且比较适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需求和感受,沟通才有效。

所以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设置,沟通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的持续优化才会让水平沟通渠道保持顺畅。

二:沟通机制的常用形式

李旭先生认为:常用的沟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口语形式

做为最常用的沟通形式,自信,诚意,开放,幽默,机智,友善等是有效沟通的特质。

◆ 员工会议

针对具体问题,利用会议形式鼓励大家发表意见,由一定范围内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共同参加,实行不同等级的成员直接接触,直接沟通。

◆ 建制度,建平台

经常性的沟通制度,帮助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就会热心参与公司的一切事务,保持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

如接待日,意见箱,物质奖励,定期召开分析会,座谈会等。

创造一个与员工平等交流沟通的平台,倾听员工的心声,采纳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化解员工的思想疑虑,交流对职业的认识及观点,引导员工树立正确择业观,事业观,价值观,同时发现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弱点,盲点等。

◆ 文字形式

当信息必须广泛传播或信息必须保留时,以报告,备忘录,信函等文字形式进行沟通,采用文字形式沟通要注意:明确清晰,文字简洁,合理组织。

◆ 其它形式

6.联络沟通机制 篇六

这是一个居官为耀官僚泛滥的时代,政府机关自不必说,企业也是如此。国内企业内部各种官僚称谓层出不穷名目繁多,时髦的企业内部通常有一串CXO名单,包括CEO/COO/CTO/CFO/CRO/CMO等,估计很少有人能明确区分彼此的关系。传统的企业都习惯对管理者尊称为“×总”,要准确识别也颇为费劲,一不小心就会犯晕,笔者最近就碰到了这样的企业。

A企业是一家国有控股的集团公司,下辖房地产和装饰等数家下属公司。集团公司完成注册之后不久,为了区分总部部门经理和下属公司部门经理的区别,就把总部部门经理统一都升为部门总经理,部门副经理成为部门副总经理,还有一些部门的骨干人员,虽然不参与管理,但是有管理的潜力,作为公司储备干部,所以也封为部门助理总经理。公司老总自己算是较为谦卑,没有跟潮流把自己升格为总裁,依然是总经理,分管公司业务的称为副总,协助自己开展工作的还是叫总经理助理。这样一来,整个集团公司总部不到100人,名片上印有“总经理”字样的人就将近一半,碰到谁都得称为“××总”,要是没有人在边上介绍,单看名片上的头衔,还真的不知道总经理助理和助理总经理的“官职”谁大谁小。

B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老板自己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下面设有几个副手,一个常务副总,两个副总,一个总经理助理,还有一个是助理总经理。笔者感到纳闷,为什么一个是总经理助理,另外一个是助理总经理?老板告诉我,总经理助理是协助自己开展工作,没有具体的分管业务,经常需要跟随自己外出办事。而那个助理总经理吧,目前分管人事和行政两个部门,由于原来的副总离职,最近刚刚提拔起来的,不管是能力和资历都还是显得不足,不能任命为副总,为了和现有的其他副总相区别,所以就封为助理总经理。他自己算是比较清楚,但是外人却很难搞明白。有几次公司领导外出参加商务活动时需要安排坐次,组织者一脸困惑,总经理助理和助理总经理,谁先谁后呀?

以上企业绝非个别现象,官僚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一种特殊文化。国企自不必说,是滋生官僚和官僚主义的天然土壤,国企的高层领导很少由市场竞争产生,而基本是由政府任命,甚至他们当中的许多本身就是政府官员,所以很多国企内部的官僚机构层级和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行政机关单位。民营企业一样难以幸免,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经常把“加官封候”作为一种常用的管理手段,对一些企业功勋人员,通过设立官位来表现其重要程度,希望从职位本身就可

以度量其在企业的位置以及离老板的距离。华为算得上是我国民营企业的成功典范,成为很多民营企业努力奋斗的标竿。有意思的是,华为的官僚机制可能也可以成为其他企业效仿的标竿。据报道,华为总部领导班子中,副总以上的人一般不会少于20人,这么多副总怎么区分其级别高低呢?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就有副总、高级副总、执行副总和常务副总等称谓,外人看了经常觉得糊涂,不知道称谓和级别的对应关系,据说华为内部很多人也不是非常清楚。

透视:官僚机制成因探由

每个企业的基本结构都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建立起来的组织架构,这种基本结构由部门、规章制度、授权、等级和控制范围组成。其中通过授予各级管理者相应的权力以解决各种问题是现代企业最核心的机制。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企业内部的权力划分为三类: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的传统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的超凡权力以及法律规定的法定权力。并且明确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为此,韦伯首推以法定权力作为组织体系的为基础得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韦伯认为企业的长生不老决不仅仅依赖于其英雄人物的“超凡卓识”,应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顺应自然”的原则体系——公正地识人、用人和尽人的体系。所以,理想的官僚机制可使组织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化,其成员的工作行为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组织目标也能顺利的达成。

尽管管理机制的逻辑如此简单,但随着企业的成长、业务的增加,企业这个官僚机构经常会变得越来越庞大,组织的运行效率却变得越来越低下。这其实不是“官僚制”本身的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组织内部机制障碍所致。对于我国目前企业而言,这一机制障碍更多的则是表现在各类组织中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的影响远比法定权力为大。很多中国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企业。企业家或因卓越的远识、杰出的才能、非凡的人格魅力,或因“时势造英雄”而成为企业的绝对主宰和精神领袖,并且企业也乐于渲染个人权威、塑造个人英雄。这样企业家的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就障显于众,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并不是以与个人无关的秩序为依据,而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与传统权力一样,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超凡权力的合法性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完全依靠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领袖必须以不断的奇迹和英雄之举赢得追随者,因而难以有效提高组织的效率。企业官僚机制最基本的法定权力一旦让位于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官僚机制本身的优势就会逐渐消失,“官僚”一词已从技术意义上的“行政组织”演变为“效率低下”的代名词就不足为怪了。

警惕:官僚机制对组织的危害

官僚机制对很多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官僚机制建立在“官本位”的基础和意识上,管理者过分重视自己的权力和表现自己的权力,事务的运行不是以事务本身的效率效能为依据,而是以自己的权力是否行使、是否被尊重、是否被重视为依据,实际上就是个人凌驾于企业之上。最终整个企业靠权力体系来运行,运行的内容也是权力,而不再主要是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市场的生存原则是绩效,而官僚机制的生存原则从来就是“政治稳定”。这种对“政治稳定”不可避免地造成内部近亲繁殖,裙带关系盛行,其最终结果是体系内部形成越来越政治化的利益集团与官僚作风,也就必然导致个体与体系自身职业能力的整体降低或丧失,组织腐败、低效、无能就在所难免。

官僚不但会层层叠架在一个公司组织的层级上,还会阻隔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一个企业官僚主义盛行,企业的老化和衰退立即就表现出来了。在官僚机制严重的企业,管理层会脱离企业实际,会降低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同时也大大加大了企业的资源消耗和降低了运行效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脱离企业实际,还可能造成企业经营和战略上的失误,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官僚体制还会对组织中的个人带来消极影响。官僚机制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并且限制人的创新开拓精神。一个无边界的企业是向外打开自己的,而一个官僚的企业是自闭的,员工一天到晚只会窝里斗。在这个体系中生存的个体,也就逐渐失去了职业技能与商业敏感,一旦离开了过去的组织,才发现自己实际上什么都不会。

突围:破除企业官僚机制“五步走”

管理大师韦尔奇说,官僚主义者除了会给自己涨工资外,一无是处。然而,官僚主义不会自动消失,中国企业尤其显得根深蒂固,从封建帝王的金口玉言到统治阶级的金科玉律都是官僚主义冠冕堂皇的存在理由。所以打破官僚主义和官僚机制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根据笔者长期的咨询经验,要想从根本上打破企业官僚机制,下面五步是关键,要一步一步的走,一步都不能少。

第一步:打造“平等沟通”的企业文化

官僚主义的根源在于法定权力在企业中的弱化,这样的现

实通常和等级森严的企业文化一脉相承。比如国有企业普遍存在 “唯上是从”的企业文化决定很多国企很难打破官僚机制的束缚。为此,企业在破除官僚机制的前提是要打造平等沟通的企业文化。GE注重业绩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官僚主义在GE根本就没有滋生的土壤,官僚者在GE根本无法生存。再看看国内的联想,杨元庆每天早上站在公司的大门口,每个进门的员工都会对他道一声“元庆,你早!”为什么?因为联想要打破内部可能存在的任何官僚机制,它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官僚机构,它要大家尽可能地亲近。成功的企业家非常明确意识到观念上的老化、官僚化的心态要靠价值观和企业的文化来约束。

第二步:优化组织结构

管理机制的一个直观体现就是过多的组织层级,破除官僚机制的关键要减少组织层次,以前的传统的管理幅度是7到13个人,事实上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很多优秀企业的管理幅度就可以达到50人甚至100人。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GE竟然最多时拥有29个定级,等级森严,严格按照办公室面积和天花板数区分,一个报告从基层报上去,要经过几十层,等报告批下来可能已经是“猴年马月”。1985年,韦尔奇采用了经济学者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理念,将GE原有的组织机构级别裁撤到5-6个,将公司结构从金字塔型变成了扁平化结构。韦尔奇创造出一个名词,叫做“无边界组织”,知识的传播,信息的流动,正是依赖于GE所倡导的这种摈弃官僚作风的“无边界组织”,这种管理体制下,没有官僚主义的土壤。

优化组织的另一种方式是把组织中的人与岗位进行合理化匹配来避免企业官僚化。CA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重组,将人员调换岗位,公司每一个人,每年就会换岗一次,既有可能到总部,会做产品规划,也会做客户服务。这种岗位轮换可使员工在面临挑战的环境中不断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和才智,同时也可发现公司里最出色的人,以便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从中决定职位的升迁,从制度安排上避免企业成为官僚机制,同时,岗位轮换可以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避免官僚主义的滋生。

第三步:建立宽带薪酬结构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宽带薪酬”目前正在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所谓“宽带薪酬”,就是企业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几、三十几个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但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

程。一般来说,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要达到100%或100%以上。在

这种薪酬体系设计中,员工不是沿着公司中惟一的薪酬等级层次垂直往上走。相反,他们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或者所有时间里可能都只是处于同一个薪酬宽带之中,他们在企业中的流动是横向的,随着能力的提高,他们将承担新的责任,只要在原有的岗位上不断改善自己的绩效,就能获得更高的薪酬。即使是被安排到低层次的岗位上工作,也一样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报酬。

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型的薪酬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界兴起了一场组织扁平化的运动,而宽带薪酬结构的出现可以说正是为了配合这场组织扁平化的运动而量身定做的。宽带薪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那种严格的等级制,有利于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参与型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对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迎接外部竞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步:加强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不仅仅是给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打分,更为深层的意义在于树立绩效导向的价值观体系,避免企业出现“说得比唱得好听”和“只说不练”等官僚主义。GE对员工的考核一切以业绩为标准,业绩不好的人,没有任何发言权,业绩出色也必须拿出事实与根据,而不在于其官职的高低,只有用业绩来说明才能让人信服,这样的绩效考核理念和机制显然是与官僚的作风或方式是不相容的。

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体系也可以有效遏制官僚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很多优秀的公司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和“领导关系调查”等方式对管理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示管理者改进,直到其离开管理岗位;英特尔公司则更加全面地建立360度的考核系统,顾客、下属、同级、其它部门都可以对特定的管理者进行评价。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下,官僚主义就会无处藏身。

第五步:构建多渠道员工职业发展路径

管理学家埃德加•施恩认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职业定位。施恩认为员工的职业定位包括技术职能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型、自主型和创造型五大类型,并建议组织应该从员工的职业定位来判断其职业成功的标准,有针对性地构建多渠道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而避免单一从管理类型来定格员工的职业发展。

联想在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上值得很多企业效仿。联想在

完善行政发展序列的基础上,建立了研发、工程、技术、渠道销售、大客户销售、产品、采购、财务、管理咨询(IT等专业发展序列,通过明确各

类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为员工确立专业发展路径和方向,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系列培训课程,从而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结语:破除企业官僚机制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旅程

7.联络沟通机制 篇七

1 管理沟通机制的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

1.1 建立市、区二级无缝化的质控组织架构

上海市护理质控网路为二级质控网,即市级质控中心和区县护理质控组。市级质控中心由主任1名,委员8名,专职、兼职秘书各1名,委员由上海市各大高校附属医院、卫生局直属医院以及区属中心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组成。17个区县护理质控组由各区县医疗机构护理部主任、区县卫生局护理专干组成。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质控网络的建立,为有效管理沟通的实施奠定基础,确保各项管理沟通举措得以有效地实施。

1.2 构建横纵交叉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为有效落实管理沟通、合理分配专家资源、深入加强专项管理,上海护理质控中心建立了横纵交叉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横向为区域管理,每位质控专家委员负责2~3个区县卫生局所属医疗机构。纵向为专项管理,每位质控专家委员负责某一项专项的质量,如护理管理、急救仪器管理、院内感染控制、护理文件书写、分级护理等。区域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沟通的时效性,搭建质控专家与其负责的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直接沟通力度,实现沟通延续性。专项管理旨在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每位质控专家在其专项管理领域进行课题研究,负责起草制定相关标准、解答相关疑难问题等。横纵交叉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发挥每位专家的专长,保证各位专家的横向管理区域和纵向管理项目分工清楚,职责明确,缩短信息传递链[3]。该模式在全市通过会议、网页、通讯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确保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遇到管理问题,能及时咨询相应专家,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了管理效率。该模式详见图1。

2 实施管理沟通机制的举措

管理机制是保证管理有效性的核心问题,良好的管理沟通应该是多形式、多角度、双向的、多级的[4]。因此在护理领域,也应建立全方位、多形式的管理沟通机制并实施相应举措以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最终达到确保质控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和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2.1 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

会议沟通是管理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包括以下5种会议形式。(1)专家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专家会议,会议内容包括:传达卫生部、卫生局对护理学科发展及质量监控的要求;制定年内质控督查方案及调研项目;分析质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商议全市质控培训方案;讨论修订制定质控标准。(2)多层面座谈会。每年质控中心会举行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包括大学医院管理处长、各区卫生局护理专干、护理部主任、各级医院护士长等层面的座谈会,其目的在于广泛得听取收集各阶层人员对护理质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培训会。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国标、部标以及有关文件并结合医院等级评审确定培训班的主题,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专题培训、“护士岗位管理”专题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培训班”、“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班”等。(4)质控督查通报会。质控中心对全市各级医院进行护理质量督查后,向全市二、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及区县卫生局护理专干反馈护理质控督查结果,剖析本市护理质量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严重的个别问题,并组建专家团队运用先进护理管理工具对发生原因进行横向、纵向、分层深入分析,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5)交流会。国际间交流:每2~3年举办一次国际性护理质量管理论坛、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引进国内外最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分享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解决管理难点的关键举措;地区间交流:与全国20余个省市的护理质控中心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举办省市交流会,达到互相学习、交流质控管理难点、探讨热点问题、分享质控管理经验的目的;医院间交流:每年将组织市内护理管理经验交流会或现场观摩,将挖掘的亮点在全市医院内进行推广。

2.2 保障畅通的书面沟通双向传递

书面沟通方式有文件、报告、建议书、手册、通讯、展板等,其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永久的记录,使沟通能更有组织、更审慎地传递信息,能使沟通者在一个对彼此都不太紧张的情况汇报下进行,并能随时查阅[5]。质控中心各项文书的制定,旨在保障信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效传递。

2.2.1 自上而下。

(1)护理质控中心文件、便函:下发由质控中心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质控标准、行为规范等,并要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如《护理质控手册》、《医院使用消毒灭菌手册》;发放年度表彰通知,激励广大护理人员创新改革,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获奖项目;向各医院下发护理质控督查结果反馈便函,通报督查中发现严重违规事件或现象;对违规单位护理部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等。(2)护理质控通讯:每年编写一册,每期《通讯》印制500余册,免费邮寄到下发全市各级医院护理部和区县卫生局。其内容包括传达卫生部、卫生局对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质控的新指示、新要求;介绍国内外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及先进管理经验;总结年内工作情况和成效分析,下达新一年工作计划;分析全年护理质量督查、调研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分享市内医院先进经验,公布各种信息等。

2.2.2 自下而上。

(1)建议书:主要针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与社会发展、医疗护理技术发展不相适应、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和医疗质量,挫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如护理人力配置比例、护理项目收费标准等。目前,质控中心已在多样本、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递交了“二、三级综合医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的建议书”、“提高护理项目收费标准的建议书”,为上级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2)开展多层次调查:根据设计各种书面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和意见反馈,广泛征求各级护理人员的意见,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改进管理方法。如2010年征求各区县卫生局、大学医管处护理专干对护理质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征求72所医院1440名医生对护士工作质量、医护配合、护士能力等的意见;征求1440名护士对从事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意见;征求210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征求700名护士长对《护士长工作手册》修改的意见等。

2.3 实现便捷沟通渠道

提高管理沟通效率的另一途径是通过电讯、网络等工具实现信息传递,使管理沟通更便捷、快速,提高管理效率。其主要形式包括电话、短信、E-mail、QQ、飞信、网站等。质控中心科学合理地利用各项通讯技术,实现信息的即时沟通,创建双向互动的管理沟通渠道,充分发挥沟通的反馈作用。

2.3.1 护理质控中心电话号码的公开。

自2002年开始,护理质控中心向全市公开办公室电话,此举措为各层面社会人士提供便利,及时了解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包括医务人员管理问题咨询,患者及家属护理疑点询问,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投诉等。

2.3.2 飞信群、QQ群的建立。

与全市二、三级护理部主任、区县卫生局护理专干建立飞信、QQ群,便于快速便捷得传达上级精神、会议通知,工作计划、工作要求等,及时收集护理部主任们的反馈信息等。可随时与各级医院护理部主任进行双向沟通,保证信息的快速准确地传递,增强护理团队凝聚力。

2.3.3 护理质控网站的成立。

目前成立的护理质控网站设置多个模块,包括新闻动态,法律法规、护理规范、资源共享、互动平台(业务咨询、经验交流)、办公平台(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人力管理系统、不良事件理系统)等。利用质控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咨询的共享。特别是护理管理系统和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对护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直接采集、处理,跟踪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3 管理沟通举措的效果评价

上述管理沟通举措的实施,充分体现管理沟通的三个特性:沟通的有效性、沟通的高效性和沟通的时效性。

3.1 以人为本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的有效性是指沟通达到预期的目标,得到接受者的预期反馈,其关键是信息的简明、清晰、准确、生动的传递。以人为本,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接受度。为使临床护理人员易于掌握卫生部有关标准的关键点,护理质控中心将数百页的标准、规范经过筛选精简后,将与护理密切相关内容汇编成20~30页的小册子,如《护理质控手册》、《消毒灭菌手册》、《医院等级评价标准》等,这些手册在全市各级医院所有护士人手一册,便于携带,以便随时查看,达到指导临床护理,规范护理行为的目的。于每次护理质控督查后,护理质控中心将对全市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每所医院的具体督查情况进行分析,以“质量督查反馈信息表”形式发到各个医院。质量督查反馈信息包括本次督查时间,主要内容,本次督查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医院所得分,医院主要亮点,主要存在问题及整改要点。质量分值以曲线图或柱状图显示各分值并彩色打印。使该院护理管理人员对本院的督查结果、名次一目了然,对现存问题、今后的改进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3.2 掌握时机提高沟通的高效性

沟通的高效性是指注重沟通速度,沟通效率,它要求沟通主动、清晰、完整、准确、省时。其关键在于事先做好沟通的准备工作,提高沟通的主动性。与上级行政部门进行高效沟通,每日查看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网站,掌握最新动向,并及时将本市护理工作状况向上级汇报,时刻与卫生部保持一致。与各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护理人员进行高效沟通,快速传递上级指示,听取意见,及时纠偏,达到持续质量改进。与患者家属等社会各方人员主动沟通,让他们理解护理工作、掌握患者需求,及时化解矛盾,提高满意度。进行会议沟通遵循有的放矢原则,会前做好充分准备,提出讨论主题和需解决的问题,避免召开不必要的会议。质控培训进行培训需求评估,结合形势及质控需求,确定合适的主题。

3.3 掌握现代化工具确保沟通的时效性

沟通的时效性是指通过沟通交流的信息被准确理解而不被误解,并能积极地执行。掌握电话、电子邮件、网路等现代化工具,确保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对一些正规性文件,为提高沟通速度和减少误解,通常采取双重沟通方式,即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网路等工具进行事前通知,然后再进行书面文件沟通。同时护理质控中心对每年明查暗访过程中发现较严重的违法违规情况以《整改通知书》下发到相关医院护理部,在《整改通知书》中表明医院违法违规情况,整改的项目,要求医院在1周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写出整改报告交质控中心,护理质控中心择期对其进行复查。另外对书面、短信等沟通形式,要求接受者及时回复。对提出意见和建议经专家讨论后给予回复。

4 讨论

4.1 管理沟通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

多形式的有效管理沟通,使护理管理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护理管理理论,应用最前沿的护理管理工具,把握上级行政部门的方针政策,关注护理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护理质量改进方向,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应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进行事前质量控制,在计划实施的各个阶段,在监督问题的出现的同时关注预防缺陷的发生。如采用失效模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前瞻性分析降低护理风险,使用六西格玛理论改进护理工作流程,循证护理寻找最佳的护理证据,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项目管理及实证研究,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自我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管理局面。

4.2 管理沟通为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指明方向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它强调了在原有的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6]。持续质量改进的新模式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管理沟通将质量督导过程中的实时结果快速准确得传递到各个医院管理者,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使其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明确尚存的缺陷和保持现有的优势,准确把握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的发展方向,不断适应更高的新标准,以进入下一个新的改进循环。

4.3 管理沟通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

护理管理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决策的正确性。任何决策需要正确、大量、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决策必须基于事实与数据,针对质量持续改进制定整改措施也必须基于事实与数据[7]。管理沟通举措实施后,能够帮助护理管理者清晰掌握本市护理工作现状,把握问题关键所在及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也为质控中心收集各级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反馈信息建立渠道,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评价前期的工作效果,进一步探讨改进措施,最终促使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针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问题严重的项目进行攻关,逐一解决改进,在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改进护理服务水平提出超前的举措。

摘要: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在探索管理沟通机制过程中,建立市、区二级无缝化的质控组织架构及横纵交叉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出并实施管理沟通相关举措,以保障沟通渠道的畅通。管理沟通举措具体包括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保障畅通的书面沟通双向传递及实现便捷沟通渠道。通过对其有效性、高效性和时效性的评价,初见管理沟通举措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以期为今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指明方向,并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谢荣见,孙建平.基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沟通探讨[J].2006,20(8):110.

[2]吴怿斌.有效管理沟通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与运用[J].商情,2012(46):240.

[3]张乐明.企业管理沟通的改善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23.

[4]郭改英.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J].中国商贸,2012(14):97.

[5]姒怡冰,叶婷,庄岚,等.书面沟通与互动在提升新护士职业稳定性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35.

[6]陈爱萍,孙红,姚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8.建立健全党群沟通机制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党群沟通;健全机制;沟通主体;沟通渠道

当代社会,国际国内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建立健全的党群沟通机制,可以帮助党的各级组织更好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并且集中民智,及时掌握系统全面的信息,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一、建立健全的党群沟通机制是我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保障

党群沟通机制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密切联系群众以实现其奋斗目标,与群众沟通过程中的党、群众、信息、渠道、沟通方式等要素之间构成的有机联动的整体[1]。其实质是党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在各个时期斗争的致胜法宝,也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工作作风。新时期我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习近平总书记重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治国理念,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从上到下掀起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见,我党清醒地认识到了建立健全党群沟通机制,对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健全党群沟通机制可以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有责任和义务从政治上通过正确的决策,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各种利益诉求。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依赖于党对群众利益诉求信息量的掌握程度,建立健全的党群沟通机制,可以让党充分地了解群众的呼声,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并收集到来自群众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使政治决策中心能够协调好党和群众之间存在的分歧,作出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正确、科学和民主的决策方案,从而获得群众的支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建立健全党群沟通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种群众团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也越来愈突出,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来协调平衡好各阶层和不同群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增强群众对我党及其各项政策的信任度。健全的党群沟通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真实情况特别是基层群众的疾苦;另一方面有利于群众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或宣泄不满情绪,协调各方利益,避免积累不满因素而导致爆发强烈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党群沟通机制为党群间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桥梁,使党与群众间的沟通、协商过程得到制度性保障。通过沟通、协商,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缓和不同群体间的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健全党群过沟通机制需要提高沟通主体的素质

在我党构建的党群沟通机制中,其沟通主体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从现实来看,沟通主体往往因为素质不高而表现为缺乏主动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党性观念薄弱,缺乏群众意识和服务宗旨,官僚主义严重,喜欢“坐在家里定盘子,关起门来想点子”,存在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而部分群众也对自己在党群沟通机制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认为党群沟通“事不关己”,因而不愿主动与党组织沟通;或者一叶障目,把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影响了自己对党的信任,因此,在党群沟通机制中,不愿主动沟通。为此,在健全完善党群沟通机制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沟通主体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重要法宝,在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中,要结合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把强化服务宗旨和群众意识的思想教育工作当做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不断增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同时,一方面要加大对党的政策的宣传力度,建立向民众通报制度、党务公开制度[2],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增强群众对我党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清醒地认识到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为群众服务的政党。群众有责任和义务对党的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以促进党风建设获取成效,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群众政治素质。只有沟通主体的素质全面得到提高,才能实现党群沟通机制的长期有效。

三、健全党群沟通机制需要畅通沟通渠道

当前我国党群关系存在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一是沟通渠道过长,群众呼声需要逐级向上反映,其中存在许多环节,因此很难及时上达至高层;辗转上达至决策层时,信息的内容也往往走样了,这就使处于政治核心的高层很难了解到基层群众的心声,导致决策层难免作出不符合、甚至有违群众意愿的决策。二是沟通的渠道太窄,在沟通中对党组织以外的其它渠道利用不够,没有从实际出发,去开拓新的党群沟通渠道。更有甚者,一些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严重的党员领导干部,对一些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民情的群众进行打击压制,使群众权益受到侵害。

9.联络沟通机制 篇九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沟通 文化图式 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3-01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之一是跨国合并与合资,但当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日益显著,这些非管理因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利润的回报,甚至导致合作的失败。在此过程中,文化图式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对于交际过程与交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1.文化图式与跨文化商务沟通

文化图式是指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已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由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跨文化谈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比单一文化背景下的谈判更具有挑战性,因为跨文化谈判是一种属于不同文化的不同思维形式、不同沟通方式、不同行为方式的谈判行为。亚洲人的谈判焦点不在于眼前特定的交易,而在于建立长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因此,在谈判初期,双方谈论的内容涉及个人的和更宽泛的事情,直到彼此建立相互信任、增进了解之后才可以谈论谈判主题。对欧美人而言,谈判焦点在于谈判的实质性的内容,在于交易,而非人际关系。

2.文化图式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运作

文化图式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沟通双方如果有对等的文化图式,会有利于沟通的效率。相反,不对等的或者空缺的文化图式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引起文化意象的缺省甚至是扭曲,这样一来,不同文化之间的错位或者信息不对等就会发生,交流也就会因此而中断。

(1)对等的文化图式

乔姆斯基认为一切人类语言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种语言的普遍性是“学习人类一切语言的天生能力,是一切语言的蓝图”,是一切语言都具备的 “普遍特征”(1988)。由于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汉英两种语言具有共同的表现方式,英汉两民族对于某些共同的经历就会不谋而合地使用某种共同的文化意象。

有时汉英文化的相通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对同一种动物也会产生相似或相同的图式。如: 像狐狸一样狡猾,sly as a fox; 像蜜蜂一样勤劳,busy as a bee; 大鸭蛋,零分, a ducks egg。这些重合的文化图式能帮助双方感知对方的思维模式、情感反映以及认知途径,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再如:burn ones boats (破釜沉舟)。公元前49年,恺撒大帝率军渡过卢比根河时,下令焚船,表示不获胜毋宁死的决心;当年项羽渡河攻打秦军时,让部下破釜沉舟,烧庐舍,持三日之粮,也是志在必胜。这两个习语都有同样的文化图式,即下定决心,不顾一切,争取胜利。

(2)空缺/冲突的文化图式

R.E.Port和L.A.Samovar曾说过“对跨文化交际的最佳理解在于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上的文化差异”。因此,相同的场景或事物,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的商务交际者来说,如果双方文化图式相冲突则会引起完全不同的理解;如果一方缺乏对另一方相关的文化图式,则可能导致沟通的中断。

文化图式冲突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在商务谈判的四个阶段中,处处都可体现冲突的文化图式。一是寒暄。西方人寒暄只是出于礼节的需要,所以在谈判桌上谈些天气、体育等话题。而东方人却是为了了解对方,以达到增进友谊和建立人际关系的目的。二是交换信息。跨文化谈判中的信息交换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这种误解主要反映在沟通方式和非言语交际方面,如沉默时段、插话和目视对方。比如,日本人在交流时目视对方和插话出现的频率很低,但沉默时段很长,而欧美人在日本人沉默时会填补这一时间段,因而双方产生了误解。因为日本人的沉默表示他们在认真的思索,或表明他需要与其他谈判者讨论后才可以给予答复,如果欧美人对此认识不足,那么谈判必定会出现僵局。三是说服,即改变他人主意。因此,在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或谈判时,双方应准确了解对方与自己相冲突的文化背景,构建相对等的文化图式,才能提高沟通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二、结语

文化图式的相对动态性为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相关文化图式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商务沟通的双方,必须积极调动文化图式的可运作性,使新信息与旧的文化图式之间建立起联系,适时激活原有文化图式,丰富和构建新的文化图式,以确保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鄄ersity Press, 1932.

10.联络沟通机制 篇十

关键词:连锁企业,客户沟通,信息沟通体系

1 问题的提出

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的老板,那就是客户。他只要把钱花在别处,就能将公司所有的董事长和所有雇员全部都炒鱿鱼。”在人类社会从“产品导向”时代走向“客户导向”时代的今天,拥有了客户就意味着企业有了生存的机会,因此,客户已成为当今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根据美国营销协会的研究,不满意的客户有1/3是因为产品或服务本身有毛病,其余2/3的问题都出在企业与客户的沟通不良上。可见,客户沟通是使客户满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只有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和沟通,才能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消费需求的强劲拉动下,连锁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以沃尔玛为例,他们当属很成功,但是仍有不足。作者认为当前连锁企业在与客户的信息沟通方面还没有真正做到让客户满意,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还没有成功运用到连锁企业中去。连锁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沟通,在集团内部实现客户信息的共享,深入研究客户的需求偏好,保证每一家门店都可以提供给客户满意的服务,并从产品、服务、店址和购物氛围等方面进行改善,树立起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形象,维持现有的消费群并吸引新的消费者,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2 信息沟通的基本过程

相对于沟通定义的众说纷纭,专家们对于沟通过程有较为一致的看法。著名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1997)建构的沟通过程模型就颇具代表性,这一模型包括七个部分:1沟通信息源,也即沟通主体;2编码,指主体转化为信号形式来传递信息内容;3信息,指经过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4通道,即传送信息的媒介物;5解码,指客体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的理解;6接受者,也即沟通客体;7反馈,对信息传递是否成功及传送的信息是否符合原意进行核实。模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沟通者通过对自己的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产生了沟通信息,通过某种渠道——一个人的或社会的语言、文字或手势、表情,或借助现代的某种沟通渠道包括电话或电子邮件等,将渠道中的沟通信息传递出去,经过翻译为沟通对象能接受的形式,也就是解码的过程成为其接收的信息到达其脑海中,最后受众将其脑海中的信息反馈给沟通者,完成了一个沟通过程。

3 沃尔玛连锁企业与客户信息沟通体系的构建

3.1 沃尔玛简介

进入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连锁企业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普遍的成功。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美国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2014财政年度(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的销售金额达到4730.76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约220万名。沃尔玛始终在零售业界担任领军者,并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帮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3.2 沃尔玛信息沟通现状分析

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沃尔玛决心要做的,就是通过信息共享、责任分担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

在与客户的沟通方面,沃尔玛每周都有对顾客期望和反应的调查,管理人员根据电脑信息系统搜集信息,以及通过直接调查收集到的顾客期望及时更新商品的组合,组织采购,改进商品陈列拜访,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沃尔玛能够跨越多个渠道收集最详细的顾客信息,并且能够造就灵活、高速供应链的信息技术系统。目前,沃尔玛中国公司与美国总部之间的联系和数据都是通过卫星来传送的。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沃尔玛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3.3 沃尔玛客户信息沟通体系构建

3.3.1 沃尔玛客户信息库

沃尔玛客户信息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沃尔玛客户信息搜集渠道:1在调查中获取客户信息。调查人员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得到客户信息。2在营销活动中获取客户信息。适当的促销、广告、商店展示也是企业与目标客户进行沟通的传播活动。消费者可以了解商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及其特性、营业时间、销售状况等信息。此外沃尔玛也可以通过UPC和EDI收集信息。通过UPC,可以在商品出售时立即记录下代码、规格。3在服务过程中获取客户信息。服务记录、客户服务部的热线电话记录以及其他客户服务系统也能够搜集到客户信息。4从客户投诉中收集客户信息。客户投诉也是企业了解客户信息的重要渠道,企业可以建立客户投诉档案资料,获得客户信息。

3.3.2 信息沟通模型构建

通过对于信息沟通模式相关理论的阐述,本文改进吸收了申农、韦弗的信息概念,这一模型中的“噪声”和“反馈”为构建企业—客户网络信息交流模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采纳了巴兰德、克劳佩弗两个层面的互动关系,构建了企业与客户信息沟通模式来揭示连锁企业与客户网络信息沟通的关系结构。总体模式如图2:

网站是企业与客户进行信息传播和收集反馈的基本信道。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企业与客户各自根据信息传播方向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信息活动。当客户接收企业的信息时,同时会给予企业反馈,在此过程中,企业要传递的信息过程为信息组织、表达和呈现;而客户对企业进行反馈的过程中则包括信息的获取、阅读和理解。同时,企业与客户网络信息沟通过程无时无刻不受到噪声的干扰。

网络是企业与客户信息沟通的基础工具。首先,网络的空间几乎是无限的,企业网站能够让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或形象,并对企业的产品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向客户传达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

其次,企业也能够了解客户的购买意向并发现产品和经营中的问题,了解客户感兴趣的内容,并以此进行新产品、新服务的生产。再次,企业可在站点中设置专门窗口,帮助解决客户的常见问题,减少客户服务人员的重复劳动,腾出时间和人手为客户及时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最后,利用网络双向互动的特性,使客户能与我们运营商对话,由传统的单向客户服务变为双向的客户整合。这个特性是网络作为客户沟通工具优于其他媒体的特点,利用好这一特性,能使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企业对客户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从而将潜在客户转化为直接客户,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互动,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4 结论

11.联络沟通机制 篇十一

是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通过建立有组织、多形式、制度化的合作, 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有形化和具体化, 有效解决政府、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密切相互关系, 推进政银企互动, 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联动,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实现政、银、企“多赢”的目的。

二、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 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组织体系, 成立政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工作结构。

第二, 建立日常联系机制。机制成员单位建立日常联系机制, 畅通联络渠道, 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议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大产业项目情况等;经济主管部门向银行机构介绍首都企业融资需求及面临的困难;银行机构发布对政府工作的需求和建议, 推介创新产品和服务, 发布金融市场信息等;企业发布融资需求信息, 提出融资的具体要求, 帮助银行及时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 帮助企业及时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情况, 促进银行业与实体产业协同发展。不定期联席会议根据成员单位需求分专题随时召开。

第三,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1) 加强政府部门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管理, 听取金融管理部门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发展的建议。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分析区域金融业发展情况, 研究重点问题, 制订工作方案并联合推动实施。帮助银行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应由北京市解决的重大问题。 (2) 加强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听取银行发展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协调落实相关政策, 逐步完善市与区 (县) 一条龙、一体化、一站式立体金融服务体系。 (3) 加强与银行业协会的定期联系, 借助行业协会的平台和窗口, 为银行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 (4) 加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 为银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1) 建立政银企信息交流和融资对接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政银企信息共享。 (2) 不断丰富和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及时交流银行的创新产品、业务发展动态、政策信息、行业动态及企业诉求等。 (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手段, 逐步构建成员单位专用网络信息发布链接平台, 方便成员单位及时交流信息。

第五, 建立奖励创新和风险共担机。探索建立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奖励机制和政银企风险共担与补偿机制, 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

第六, 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评价机制。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定期编制金融发展报告, 综合分析银行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等, 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探索建立银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定量、定性分析, 评价银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鼓励银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意义

(一) 有利于加强信息沟通交流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服务, 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 促进银行服务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 搭建银行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快速通道。

(二) 有利于引导银行业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资金服务本市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发展, 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融资效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促进银行业为首都文化创意、节能减排、新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三农”及社会民生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三) 有利于鼓励和支持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开发金融产品, 稳步推进金融创新

积极创造条件, 支持银行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并在京先行先试。加强研究, 探索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和规避金融风险新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 积极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和有效结合的方式, 激发银行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同业合作, 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市金融局和北京银行业协会等机构超前谋划北京市金融产业发展战略问题、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 研究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在京银行开展业务交流, 分享先进服务和管理经验, 提升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营造良好的金融氛围, 促进首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 有利于引导银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进一步促进银行与北京市各类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合作共赢。创造性地开展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 深化银行业对北京实体经济的认识, 促进金融与北京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银行关注首都经济、社会和民生, 强化责任意识, 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四、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运行

成立政银企沟通交流工作小组办公室, 负责机制的日常工作, 按季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 不定期依小组成员需要组织召开联席会议, 整理并印发会议纪要;负责小组各成员间信息的收集和发布;负责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开发、运行与维护更新;负责与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各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向工作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 研讨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提议召开不定期联席会议等。

五、目前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状况

国内目前北京市、黑龙江省、安徽省等很多省、市、区都建立了“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如北京市在2010年专门印发了《关于建立北京市政企银沟通交流机制的通知》, 通过2年多时间的运行, 政企银沟通交流机制三方积极灵活对接, 政府主动服务、多方面支持, 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政府的管理“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银行能够全面了解全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掌握全市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要推进的重点项目, 找准位置, 找到切入点, 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 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提供支持。

所以, 有效地发挥“政银沟通交流机制”的作用, 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现阶段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现代汉语》对于“机制”的解释是泛指一个系统中, 各种系统相互作用和功能。简单讲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具有经过证明有效的、在固定的方法上提炼的制度特征。

上一篇:教师一年的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电子课程设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