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精选6篇)
1.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你容易感到心烦意乱吗?
A.很少有B.有时候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部分时间有
2、对于你的未来,你是何种态度呢?
A.我觉得未来毫无希望,无法改善B.我感到全景暗淡C.对未来我感到心灰意冷
D.我对将来并不失望
3、以下哪方面对你的给你造成的困扰最大呢?
A.人际关系B.学业C.爱情D.就业E.家庭情况
4、你的心情是否经常受到宿舍舍友的影响?
A.很少 B.偶尔 C.经常D从不会受到影响
5、当你遇到心理困扰时,你会:
A.向外界求助 B.自我心理暗示解决 C.转移注意力(拼命工作,学习等)D.从不理会 E.其他_______
6、你倾向于用那一种途径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
A.咨询广外大心理社B.向同学朋友倾诉 C.向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倾诉 D.找辅导员等老师诉说 E.其他________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竞争的加剧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既有生理上的又有心理上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大学生又会有哪些压力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心里压力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您认为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差距大吗?()
A.特别大B.很大C.差不多D.无差别
3.您对现在的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较差D.差
4.考试前后您会有心情紧张吗?()
A.总是B.有时,特定在考前C.有时,特定在考后D.偶尔E.从不
6.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对您的影响怎样?()
A.正面影响,学习的动力B.没影响
C.有点影响,会影响情绪D.负面影响,无心向学
7.您认为英语四六级是否会给您带来心理压力?()
A.会B.有点C.不会D.无所谓
8.当您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不会
10.您是否对学校或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的心理?()
A.经常有B.偶尔有C.很少有
D.没有E.未考虑过
11.您对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无所谓
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2.如果有条件,您是否愿意自己的身形、容貌有所改变?()
A.非常渴望B.希望有变化
C.顺其自然D.不希望
15.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不太好D.很不好
16.您认为自己在与别人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别人的沟通包括宿舍以及同
学和其他人的沟通。)
A.有很大障碍B.有时有障碍C.比较少D.无
17.您是否有知心朋友?()
A.有B.无C.不肯定他们是不是D.其他________
18.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您感到有压力?()
A.经常会B.偶尔会
C.较少会D.根本不存在19.当您对异性表白遭拒绝时,会感到有压力吗?()
A.会有很大压力B.论情况而定
C.压力较小D.不在乎
20.如果您单相思异性朋友,是否会有压力?()
A.会有很大压力B.有一定压力
C.压力较小D.没有压力
21.您专业的就业前景会给您带来压力吗?()
A.特别大B.很大C.一般
D.不太大E.不知道
22.您如何评价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A.非常高B.较高C.一般D.低E.很低
23.您认为父母的期望会带给您压力吗?()
A.很大B.一般C.较少D.没有
24.您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过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D.无
25.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让您感到困惑吗?()
A.非常大B.很大C.一般
D.很少E.没有
26.您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目标?()
A.经常B.偶尔C.较少D.无
27.遇到压力您会最先向谁救助?()
A.家人B.亲友C.男/女朋友
D.知心朋友E.老师F.学长
G.专业人员H.不找任何人
28.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A.转移B.发泄C.压抑D.自然调整
29.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您的心理压力由大至小排序
A.经济问题B.恋爱问题C.人际关系问题
D.家庭问题E.学业问题F.人前途及就业
G.国家发展前途
排序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您所经历的所有压力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除以上所写您其他的心理压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基本资料:
性别专业年级
*您的基本资料只对分析问卷时有辅助作用,我们不会向任何组织或个人泄露!谢谢您的支持!
2.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篇二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口腔健康,调查分析
2012年9月对一年级入学的新生进行了健康情况检查, 其中各种调查资料齐全者801名。在调查中笔者负责口腔健康状况检查, 对所获资料进行了整理,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范围与对象:全县2012年9月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801名。
调查方法:按《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 (卫生部2009年印发) 和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内容设计检查项目, 逐齿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记录在学生健康档案中。
统计学处理:现场检查结束后将结果录入Excel工作表统计, 并用SPSS17.0进行分析。
结果
人口学特征:卓尼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40'~104°02', 北纬34°10'~35°10', 海拔2 000~4 920 m, 全县总土地面积5 419.66 km2。全县辖1镇16乡, 98个村委会, 469个村民小组, 2012年总人口109 800人, 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
新生801名基本情况, 见表1。
一年级新生口腔健康情况:在801名一年级新生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者476例 (59.4%) 。其中换牙798例, 换牙率99.6%;龋齿426例, 龋齿率53.2%;双层牙26例 (3.2%) , 暴牙17例 (2.1%) , 反牙4例, 氟斑牙1例, 锥形牙2例。
不同民族新生牙病患病情况, 见表3。
城镇、农村与牧区学生牙病患病情况:龋齿率:城镇儿童63.9%, 农54.1%, 牧区45.5%, 见表4。
讨论
口腔健康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从本资料统计的数据看, 卓尼县801名一年级新生中467例 (59.4%) 儿童有不同种类牙齿疾患, 其中龋齿426例, 龋齿总患病率53.2%, 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重庆市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71.6%儿童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 其中龋齿45.4%, 总体罹患率高于本组统计, 而龋齿率明显低于本组资料数据, 可见龋齿是影响卓尼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问题[2]。
从表2的性别统计情况看, 总牙病患病率男童高于女童, 龋齿、双层牙、锥形牙也是男童高于女童, 暴牙则是女童高于男童。从表3、表4的龋齿分布情况分析, 汉族龋齿患病率明显高于藏族, 其他民族低于藏族。在农村和城镇的对比发现龋齿患病率最高的是城镇儿童, 其次是农村, 牧区儿童最低, 恰好与果强报告的结果相反。笔者认为这与现在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和习惯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人群的饮食结构及进食习惯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酸性食品的推广、吃零食次数增多、食糖量增加等方面比农村和牧区占有明显优势。牧区儿童刷牙习惯远不及城镇居民, 但牧区儿童饮食中肉和奶占的比重较大, 一是钙比较充足, 二是咀嚼肉食品的同时增强了口腔功能, 而城镇儿童虽然刷牙等口腔卫生比牧区好, 但食品中肉奶的比重少, 又是娇生惯养, 整体口腔功能不如牧区儿童。所以龋齿率城镇高于农村, 农村高于牧区。
另外, 有3.3%的儿童出现双层牙, 而且主要集中在城镇儿童中。说明城镇儿童口腔功能较弱, 可能与滥补钙剂有关。暴牙多数集中在农村儿童中, 其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其中2例男孩有锥形牙, 而且有其他牙齿的缺失, 头发、眉毛稀疏, 皮肤白净, 符合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特点, 但家长均否认家族遗传史。
总之, 卓尼儿童口腔问题比较突出, 其中最严重的是龋齿。龋齿如不及时矫治, 可影响食欲、消化和吸收功能, 继发营养摄入不足, 加重体格发育迟滞[3]。因此, 应充分调动社会因素, 加强中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 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同时开展定期检查, 推广窝沟封闭, 对已发现的龋齿及时填充, 配合适当的营养干预等, 从而降低青少年口腔疾病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果强.甘肃省2005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2) :35.
[2] 陈吉明, 吴修建, 陈晓凤.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17 (4) :24-25.
3.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篇三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陕西3所新建本科院校的50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本科生优于专科生,差异显著.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抑郁、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等(检出率1.98%11.11%);心理问题发生率(21.63%)高于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文科大学生 SCL-90 各因子分均高于理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
作 者:彭虎军 魏书堂 PENG Hu-jun WEI Shu-tang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社会科学部,陕西商洛,726000刊 名:商洛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LUO UNIVERSITY年,卷(期):200721(4)分类号:B844.2关键词: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大学生
4.墙体裂缝调查分析报告 篇四
SP3 造价084 於蕊 2008021471 博文楼墙体裂缝调查报告
墙体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承重构件及围护结构,其质量好坏对建筑物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是,房屋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程度轻重差别很大。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工程事故。因此,对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裂缝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十分有意义。现对博文楼墙体裂缝调查分析如下。
一、常见的裂缝的成因及类型
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外荷载(包括静、动荷载)变化引起的裂隙,二是由变形引起的裂隙(主要有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产生应力而引起的裂隙)。在框架结构的民用建筑中,砌体裂隙绝大部分是由于变形引起的,温度变化是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
(一)温度性裂逢
温度性裂逢是墙体中最常见的,常出现于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在砌体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当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即在墙体中引起温度裂缝。在窗台墙、过梁处基本为垂直裂缝。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可取下列措施:1)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2)设置控制缝。3)设置分隔缝。4)设圈梁。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逢
房屋在建成后,地基一般都会下沉。特别是当房屋的长高比较大、地基土较软,或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很大,或房屋高差较大、荷载分布极不均匀时,都有可能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使墙体产生附加应力,就会产生裂缝。一般成斜裂逢且裂缝走向凹陷处。窗间墙表现为水平裂缝。
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且这些裂逢会随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这种裂缝在建筑物下部比较明显,由下向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竖逢等。当长条形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二端由下往上呈“八”字形裂逢;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时,则形成两端由下往上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角上突破,也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刚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纵横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产生水平推力而形成力偶,从而导致交接处的竖缝。当由于地基土分布或荷载分布不均匀而在房屋的一端产生较大的沉降时,斜裂缝主要集中在沉降曲率较大的部位。
(三)干缩裂缝
材料干燥收缩时产生的裂缝简称为干缩裂缝。烧结粘土砖的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而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材料,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将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后的材料一旦受湿,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再次发生干缩变形。干缩裂缝分布广,数量多,开裂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较严重、上部较轻微的竖向裂缝等。
预防措施:1)选用干缩值低的墙材2)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梁柱的构造措施。3)严格控制以胶凝材料为原料的砌块的龄期,不足28d的不应进入施工现场。4)正确掌握各种砌块使用时的含水率。
二、调查心得
5.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篇五
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人对此在陇西县进行了调查。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一)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二)感情成熟
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三)人格健全
人格健全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奥尔波特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条标准:(1)非自我中心的自我延展和卷入;(2)自我和他人和睦相处;(3)感情保障或自我接纳;(4)现实主义的知觉;(5)见识和幽默;(6)统一的生命哲学。
(四)行为稳定
行为稳定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是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和关系和谐的综合结果。行为稳定是以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和
行为之间的连贯性为特征的。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即使在成人中间有时也难免保证上述一致性和连贯性。
二、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自私
转型期以来的青少年,大都有程度不同的自私倾向。有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与心理不健康无关。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受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哲学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二)嫉妒
嫉妒是由自私所产生的一种狭獈的排他和仇他心理。嫉妒的人不能见到别人比他强,只要发现别人比他强,他就眼红,常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和判断事物常常以我划线,在嫉妒的心理基础上很容易走上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道路。嫉妒往往是贪婪和不择手段的温床,它像盘踞在一个人心里的毒蛇一样,疯狂地吞噬着其人性中一切善良的东西,直至把这个人变成毒蛇,再去伤害他人。
(三)叛逆
对青少年来说,叛逆是一种极端的逆反心理。从成都发生的“沈鹏弑母”案,到温州发生的砍死奶奶案,再到广东发生的少女杀死奶奶案,这些接二连三披露的杀害至亲的案例说明,一些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产生于可怜的适应能力: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从本能地任性胡来、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识好歹、以暴力抗拒家人管教,到糊里糊涂地走向死亡,就是叛逆性格的行为逻辑。一般而言,青春叛逆是青少年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经阶段。事实证明,这种具有强烈控制欲而适应能力又极差的孩子,走上社会遇到挫折就有可能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或从事自杀,或进行谋杀。其实,这两种极端行为的根子是一个:青春叛逆。这就是为什么在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的同时,谋杀率也在上升的原因。
(四)浮躁
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浮躁意指轻浮急躁,做事踏不下心来,没有耐性,见异思迁,好大喜功,充滿“天上掉馅饼”的幻想,没有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却存在着侥幸成功的奢望„„凡此种种,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浮躁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五)忧郁
由于家庭变故或个人的不幸遭遇,或一些个人成长上的烦恼,一些青少年还常常表现出某种忧郁心理。忧郁是长时间处于一种郁郁寡欢、愁眉不展的心情状态。具有忧郁心态的人不仅在生活中没有阳光,而且影响其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自我评价。而且,与忧郁结伴而行的是自卑和自恋。
(六)自卑
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是自尊的缺乏状态,它和自尊的过度状态——自大——一样,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缩,怀疑自己的能力,稍有不顺利就打退堂鼓,甚至无端地萌发某种负罪感来,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儿童和青少年的自卑是由不充分和不适当的社会化造成的。在婴儿期,如果它的需要都能得到及时的滿足,婴儿感知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世界,它就会发展出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感来。相反,它对这个世界的基本态度就是不信任。在此基础上,如果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其幼稚的动作、好奇的发问和创造性的冲动进行干预、嘲笑和限制,儿童和青少年就很容易养成怀疑、内疚和自卑的性格。对于自卑的青少年要倍加关怀和鼓励,家长和老师要多对他(她)说:“你能行!”并让他们大声说出“我能行!”
三、全面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影响着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认真研究,妥善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源于青少年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根据这个基本的假设,为了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正常,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家庭、学校、社区、传媒、公安、医院和社会工作教育机构相结合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在社区的基础上成立有上述单位人员和专家参加的并负有评估和转交责任的青少年工作团。
(一)家庭关爱 家庭是青少年人性和理想的养育所。因此,家庭关爱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缺少家庭关爱的儿童不会有高自尊,因为家庭关爱是自尊的第一个重要源泉。双亲和子女的关系对于儿童自尊的发展非常重要。以对5-6年级学生的家庭经历为基础,国外专家总结出促进高自尊发展的四种双亲行为类型:(1)在孩子的事务中表现出接受、慈爱、兴趣和卷入的情感;(2)对孩子的行为要坚定地并且是前后一致地行使清楚无误的限制;(3)在这些限度内允许孩子有一定的行动自由并尊重其首创精神;(4)运用不强制的纪律形式而不是从身体上惩罚孩子,否定孩子的特权并与其讨论理由。以上有利于促进儿童高自尊发展的家长行为才是真正的家庭关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二)健康教育 如果说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监护的话,那么学校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二监护人。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正式机构,学校不仅仅是传
授知识的地方,而且还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价值灌输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健康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人体生理、心理卫生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处在青春发育中的青少年知道自己身体上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均属正常现象,消除恐惧、害羞或负罪心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习惯;还要教给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习尊重、服从和适应,把价值规范内在化。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谐了,其心情一定舒畅,身心必然健康。
(三)社区照顾 社区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三监护人,英国社区照顾的对象是三种人,一是老年人,二是青少年,三是残疾人。青少年的社区照顾是社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所提供的全面关怀。它不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社区环境和充分的活动设施,而且对第一、第二监护人的职责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家长有虐待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就马上进行社区干预:按照相关法律,或者把受虐待的孩子接到儿童照顾中心,或者为其找个“免费”的家,待他们的家庭情况好转、双亲真心悔改后再把孩子送回。如果学校中有人侵犯学生的行为,就马上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司法干预,社区法院会对当事人进行法律裁决,视情况给予不同的法律制裁。
(四)传媒过滤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电影、影视和网络游戏,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成长需要,不能为了票房价值,把暴力、色情、毒品和赌博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一古脑儿端给青少年。
社区警务 在社区建设实验区与示范区,出现了警察进社区、每个社区有社区警务室这样的新生事物。社区警务改变了过去警察站在青少年的对立面进行僵硬管理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从青少年立场出发的人性化服务。这对改变青少年和警察的对立关系和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进而改变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医疗跟进 社区医院和医疗站要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对青少年定期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卫生保健水平。对于那些有精神障碍或己发出自杀警告的青少年要进行24小时跟进护理,使之尽快脱离异常或危机状态。这些工作需要青少年工作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
6.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篇六
关键词: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管理效能,知识管理
随着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机构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在校大学生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网络学习成为大学生上网主要活动之一。网络学习异于传统学习活动,其具备可共享的丰富网络化学习资源,而网络资源的管理,直接影响到网络学习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情况,了解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提高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能力的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学生知识管理现状与问题所在,寻求更具实践性和建设性的方法,探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发展对策。
1.1 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平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学生年级组成,随机抽取了24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确保调查对象能较为全面而真实的反映出我校的实际情况。
1.2 研究方法与过程
学生问卷的编制在参考了国内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3],经相关专家的指导,形成了正式的问卷。问卷包含8个问题,其中7个封闭式问题,1个半封闭式问题。分别从大学生网络资源收集与处理、大学生知识管理方法、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应用、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6.25%,有效率97.84%。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3.8%,女生占56.2%;理工科学生占48.2%,文科学生占51.8%;大一学生占26.6%,大二学生25.2%,大三学生21.6%,大四学生26.6%。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处理。问卷信度分析的结果是Cronbach’s Alpha=0.813。
2 调查过程与分析
2.1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
调查显示,从大一到大三,学生在利用网络做作业这一方面,逞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专业学业的深入,网络学习增多。如图一所示,学生对资料的搜索始终占据高比例。网络资源管理在学生网络学习中占据着重要成分,提高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是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2.2 大学生对现有网络资源的满足状况评价
本文对网络资源的满足状况评价进行了加权评分,1分表示非常贫乏,2分表示比较贫乏,3分表示丰富,4分表示非常丰富。分值越高,评价越高。调查显示,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数量和资源种类与呈现形式比较满意,但对学习资源的质量评价较低。我校网络资源的总体质量偏低,同时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所能利用的有价值学习资源越来越少。
2.3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
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课堂极少或者偶尔使用网络资源,仅27%的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网络资源,课外学习则占41%,与实际学习需求相差甚远。学习资源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缺失十分明显。如图所示:
2.4 大学生的网络资源管理基本能力情况
我们对网络资源的基本管理能力情况的八个方面进行了加权评分,分值越高,网络资源与知识管理的基本能力越强。调查显示,最基本的资源收集和查找能力比较熟练,但是对学习资源的处理、归类、整合等高级知识管理方面的能力就不尽如人意。如图五所示,对学习资料的归类整理、网络图书馆与文献数据库的检索使用、对学习资源的按需整合,得分较低,而在参加学习社区等对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则更少。
2.5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控制情况
我们对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控制情况的五个方面进行了加权评分,分值越高,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控制能力越强。调查显示,总体上我校学生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控制能力偏差,尤其是元方法上,对学习方法的反思较少,对学习的总结更少。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并不注重学习的反馈与反思,很少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导致出现网络学习中效率不高的情况。
3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3.1 研究结论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大学生在网络资源管理方面体现出的特点有:(1)目前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想积极使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源,但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一种是部分学生仅仅将网络作为一个搜索作业答案的地方,缺少思考和反思,不能使网络资源的利用效果达到最好。(2)现阶段教师在学生网络资源使用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网络使用方法,由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习平台支撑,所以作用有限。(3)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呈现出目的性不强,反思不够,急功近利,但往往又对其抱有较高的期望值等一些具体特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学校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具体要求不够明确,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这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工程,现在学生普遍急功近利,要培养学习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自身的发展与网络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2)现阶段教师在学生网络资源利用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引导作用,往往只是利用网络交作业,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和学习兴趣入手。(3)学生自身存在一些因素影响网络资源更好的利用,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学习素养应有更大的提高。(4)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存在一些阻力,比如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太大,学生难以适应和转变。
3.2 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3.2.1 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学生利用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网络上的信息庞杂,缺乏系统性和可靠性,有用信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管理,信息在更新上也存在着不平衡。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组织、管理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这也就是说学生利用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学习内容和目标的随意性很大。
(2)当前大学生的自主资源管理能力存在不足之处。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自主资源管理能力现状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整体水平不高,学习者学习动机表现了较强的自主性,但自我效能感、知识管理、认知策略等方面较低;二是学习者个体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习者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少,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业。有的学习者则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自主学习形式,在网络操作技能、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人际交流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3)除此之外,还存在诸如:教师在学生网络资源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发挥不足、网络资源质量的低下等问题。
3.2.2 提出的建议
(1)提高网络资源管理方式的适应性。通过访谈与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经常发生迷航现象。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信息免疫素养。网上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如果学生不能自觉提高甄别能力、自控和自律能力,自觉地抵御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那么,网上学习效率显然不高。在访谈中也发现学生对搜索引擎工具不满意,当然目前的主流搜索引擎工具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访谈得知其中部分同学因对网络资源管理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没有掌握,没法顺利进行学习。他们大都希望学校能在网络资源管理技能和方法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从心理和实际的学习技能方面更快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4]。
(2)强化内部学习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就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大部分是基于外部学习动机的学习,因此,加强内部学习动机是网络资源管理得以有效进行的有力保证。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需要自己调整,要从自我提高的角度进行网络学习,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并抵制网络诱惑。
(3)与此同时,在学生自身方面,还应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重视师生信息素养、设计素养的培养;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应注意唤醒学习者主体意识。从教师和指导者的角度讲,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善外部监控机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看,学校应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提高网络资源的质量;加强网络课程的设计,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詹斌.广东省中小学教学资源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5,(1):77-81.
[2]徐恩芹,刘美凤.我国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资源需求的调查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5(,1):74-76.
[3]胡卫星,李凤杰,何明.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41-44.
【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推荐阅读:
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10-18
关于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08-0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10-22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02-0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11-05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01-25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08-03
农村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思考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