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集总

2024-07-28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集总(精选6篇)

1.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集总 篇一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以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亲身实践,结合许许多多生动的实例著就而成。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下面就读了这本书后谈一些我的想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育人在先。孩子的教育没有回头路。在今天,教书育人仅靠敬业来支撑远远是不够的。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于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我们的眼光绝不能仅仅放在升学上,更要看到孩子们五年、十年之后的发展。

佐藤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加学习,共同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是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的场所;教师的劳动是集体性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教育学生不单单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应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育出丰硕的成果。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作者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用心倾听,更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如化学《溶液的形成》一课中,我们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的导入是通过把概念设成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看书的,并在课堂中讲评这个概念。学生基本是靠死记硬背掌握这个概念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提出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这是因为学生缺少对日常生活的切身体会,只有让他去亲身体会,才会发现问题,从而懂得提出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去体会,我们做了这样的修改,假设过年的时候老师到你家去玩,你会冲糖水给老师喝吗?老师想喝很甜的糖水,你会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什么发现呢?这样一改,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比较贴近生活,会主动的去完成这个家庭小实验,在他切实体会后,会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想法,从而懂得溶液为什么会被分成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这两种情况,有心的同学还能发现这两种溶液之间的转换。有的老师会说,“这样改过以后,给学生的空间是大了,但是教学难度加大了,没有以往的学案容易操作了,因为学生根本不会讨论,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力要强的多,关键是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师不是“演员”,学生更不是“观众”,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作用就是“剧本”的编写和活动的组织。所以,请相信学生,他们远比你想象的优秀,他们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会解答,解放我们的思想,才能让学生飞的更高!

2.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集总 篇二

一、2001 年夏天与2015 年夏天

打开这本书的首页, 我看到了李季湄教授在译者序里面写了这样一段话:“翻译此书的决心始于2001 年的夏天。当时, 我在日本考察‘生活科’与‘综合学习’课程, 日本著名的小学馆出版社的编辑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粗粗一读就产生了把它翻译出来的冲动, 因为我被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被佐藤学现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被日本同行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被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被作者对教学中形式主义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在这一段话中我注意到了“2001 年夏天”这个词语, 是的, 2001 年夏天的这个时候李季湄教授就已经注意到了日本的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进而进行了推广与介绍, 相信当时也有很多的教师已经接触过并且实践于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但是回顾我们身边的教育现状却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还是实行着自己的老一套, 走着走着又回到了我们一直以来所实施的“唯分数论”当中, 没有了当初一开始的那一份坚持。我们都懂得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我们缺少的是一份坚持和认真踏实做研究的态度, 总是显得那么急功近利, 而没有了“平心静气做学问, 认认真真搞教育”的那一份心, 最后能落到实处的也就少之又少了。

在仔细地读完此书后, 沉思良久, 也让我真心地佩服佐藤学教授的那份坚持“一直在积极的推进这一‘静悄悄的革命’”, 他“每周去到各地的学校访问,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等, 看过数不清的教室, 在各个学校里观摩, 近20 年来一直如此”。因而他发现“没有哪一间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 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自己的教师生涯才刚刚起步, 有着佐藤学教授的这番话语作指引, 我觉得自己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当中应该沉住气, “静悄悄”地把佐藤学教授所说的做到“真正的教育革命”, 因为“这一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 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 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 才越是能得到确实的成果”。佐藤学教授可以花费自己二十多年的青春去做这项研究, 我们身为他们这些教育先驱的后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 不去坚持走下去呢?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所需要的不就是我们耐心地去学习和接受, 最后收成吗?

二、打破“主体性”神话, 提倡与学生共同学习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当中, 我们很多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这个要素上面。特别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习观”提倡以后, 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 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 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这种所谓“主体性”神话却是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 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 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在教材、学生、教师等同时介入的教学过程中, 单将其理想化是不行的。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互动中, 在与教材、学生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学习只有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互相关系中, 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不是和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立作用的, 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也不是这些关系相互作用之前就存在的。正因为此, 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

将“自学自习”、“自我教育力”等理想化的倾向的错误在于, 认为学习是个人主义性质的活动。其实不然, 在学校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的孤立活动, 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 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 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如果老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中“下一步怎么办”的观念束缚着的话, 那是不可能产生“欣赏”、“体味”的“倾听方式”和“理解方式”的。对老师而言, 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 才是教学的最大妙趣所在。

三、在其位, 谋其政, 构筑学习的共同体

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不仅仅是学生互相学习成长的地方, 也是教师们互相学习成长的地方, 还是家长和市民们互相学习的地方。学生、教师、家长和市民都来对学校的教育添砖加瓦, 大家一起合作, 创建相互学习的学校也是能实现的。走向学习共同体的改革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它不仅仅要把学校建成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 而且也要成为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们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 成为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

学生正如一株株蒲公英, 他们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任何一方的努力, 希望这一株株的蒲公英不再是一棵棵杂草, 而是老师、家长和市民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结晶!

3.这里的革命静悄悄 篇三

在亚洲的版图上就有这样一个国家。尽管看上去像一条蜿蜒的虫子,但实质上它一直自认为是那只跃跃欲试的小鸡。日本——这个资源匮泛,国土狭小的岛国,100多年来始终抱着“走出去”(脱亚入欧)的意愿。在经济领域,日本人曾经励精图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产业奇迹。

然而如今,这只雄心勃勃的小鸡却生病了。在持续十余年的经济衰退之后,日本陷入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低谷:银行坏账严重、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失业率持续上升、国民自信心下降。截止目前,依然看不出日本经济有任何复苏的迹象。据此,有人大胆地预言说:日本已经完了。

真的是这样吗?在华经营的日本东芝、伊藤忠及日立三大企业巨头现身说法,一场革命正在悄然到来。

企业实战(一)

变革一:东芝已经鼓动了1万名员工在集团内“再就业”,40岁以上的人如果愿意可以“提前退休”。

4.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 篇四

朋友,当你读到如下内容: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此时你会怎样来想想我们的工作了吗?

我真诚地想,工作的目的必须彻底地发生变化,由关注少数的优胜这的应试教育,彻底地扭转为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个性化教育是我们当前工作的目标和核心,如果还不发生转变,你就“敖拓乐”。这场革命从哪里开始呢?通过上边的那句话,就知道该如何转变了吧?从我们日思月想的课堂开始,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是不可动摇的力量,课堂不能改变,这场革命就不能彻底,就不能服务于我们的时代,就不能服务于我们的每位学生,就不能服务于我们的社区每位公民。由此可知,悄悄的革命必须从教室开始,从每位同学开始,从每位老师和每个课时开始,这就是“悄悄的革命”开始了。

“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尊重,打开心扉,每个人的学习活动都得到关注。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的进行中,获得独立的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有充分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尽力互相关注学生间的知识交流和只是感情的交流。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当我读至此处时,才真正理解到课堂学习的内容“用心倾听”而不是相互排斥,不是敷衍了事,这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如何教育学生倾听,这需要我们做足功课,慢慢地养成习惯。

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传统的“阶梯型”课程之外创造“登山型”课程。在教学中,我想既要保证大多数的同学学会内容,做到普及教育,又要像登山一样,让学生朝上追赶,力争逐步提高,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共同体中,教师处在首席之中,适时引导,适时讲解,适时点拨,让学生有逐步获得适时提高的机会,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日常的学科学习的改革才是中心课题。这项改革是非常关键,把“国学课程”

变成中心的工作,才能保证所有的、悄悄的革命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才能保证教学革命的长期性、经常性、彻底性,才能让每位同学收益,才能让革命成功。

来自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革命开始了,勇敢地面对,把课堂教学革命进行好,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5.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集总 篇五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静悄悄的革命》中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每个学生相互作用——交响乐团式的教学”。选择这一章节和大家交流,首先源于我的学科特性。音乐学科的我,一看到本章节的题目时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交响乐式的教学”!让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精彩课堂的美丽画卷。提到交响乐团,我们的大脑中肯定就会出现不同乐器相互配合来演奏的辉宏情景。而佐藤学先生提到的这个“交响乐团”的演奏地点不是音乐厅而是在教室里;演奏者不是音乐家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不同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演奏出一首首激动人心,回响共鸣的“交响乐”。

当然,教学中的交响乐团不是在演出,而是相当于平时的练功。既然是练功,就肯定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佐藤学先生称之为“异向交往”。对于“异向交往”我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四种交往类型:只有一方讲话的“单项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向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

回想课堂中的交往类型无非就是以上所说的四种类型,然而课堂上经常运用自如的是“单项交往”、“双向交往”和“反向交往”。

一、“单项交往”课堂中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被动的接受,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从教学的效果上来看老师讲的高效,学生听的低效。

二、“双向交往”这种相互交谈的方式与我们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吻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一般要求如下,先独立思考,带着自己的疑问先一对一的交流,然后组内集体交流。但在交流中也经常会出现组长的一言堂,组长讲学生听,或者成了核对答案的讨论,又变成了“单项交往”。

三、其实相对这四种交往的方式,我们最理想的交往方式是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但这种交往方式往往是课堂中容易忽视的。尤其在公开课中,老师为了一节课能够顺利的完成自己的预设,对于学生的“异向交往”往往视而不见变成了“反向交往”。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渐渐消失,甚至有的同学索性也不在举手回答问题或积极动脑思考。在这本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老师当时没有给这个学生发言的机会,没有静下心来一起倾听学生的心声,可能这位老师永远不知道这个天真的孩子这句话的所想所思。认为这个孩子是胡言乱语。但这个老师耐心的倾听“异性交往”的话语使教学中的交往变得丰富而深刻,这个示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发言和行动,都有孩子自身的“逻辑世界”。慢下来倾听孩子的“异向交往”是我们和孩子用心交流的开始。课堂上我们期望学生的答案和老师是一致的,但是结果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思路又是怎样的呢?正如我们音乐课上,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段音乐,有些学生听起来感觉热血澎湃,而个别学生听起来却感觉心情低落。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存在不一样的思路,这样才能激发出更多的火花,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强调的“课堂生成”吧!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老师的思路一般都被禁锢了,可能方法是一些常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简单的。有时候学生的思维让我们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学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只有慢下来倾听孩子的“异向交往”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如果课堂上多一些和孩子进行“异向交往”的交流,生活中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才可 能放心的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的日常管理才能顺利的进行

除了“交响乐团”,在这一章节里,佐藤学先生提到了“服装裁剪”这个词语。“服装裁剪”顾名思义就是量体裁衣了,就是让我们依据学生的个性创造课程。其实“量体裁衣”和我们强调的“因材施教”是一个意思,佐藤学强调“学生的学习乃是不断从个体发出,又回归到个体的,因此教师的活动也应当从应对学生个体出发又回归到学生个体上去”,如何进行有效的“量体裁衣”呢?我有以下思考:

一、教学目标需要“量体裁衣”

二、教学内容需要“量体裁衣”

三、作业布置需要“量体裁衣”

四、教学评价也需要“量体裁衣”

6.静悄悄的手术室革命 篇六

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着的病人家属,可能永远只能想象这扇紧闭的大门里所发生的一切。实际上,外科正在发生的变化连医生自己也感到吃惊——越来越多的“开刀匠”们觉得自己的“手艺”有点儿不够用了,外科技术正处在一个急速转型的时代。

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退休医生保罗·瓦斯特拉博士在《医学革命——过去与现在》一书的开头回忆说:在1930年代,当我的父亲为病人做过胆囊切除手术以后,病人需要在医院住上两个星期。而到了1980年代,当我自己开始做医生的时候,经腹腔镜做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出院回家了。这就是我所经历的医学的进步。

瓦斯特拉医生提到的手术,被公认为是一个开端。1987 年,法国医生菲利普·莫瑞特开展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一手术成为微创外科技术的发端。如今,腹腔镜技术得到深入的发展,它逐步取代了很多传统手术的治疗方式,并在某些专科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

微小的手术切口,标志着伟大的外科医生,“微创”是贯穿外科学始终的观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日益发展的微创外科技术让医生通过微小的切口或者人体原有的“开口”将内窥镜、导管等人工通道插入体内,用比人手还要灵巧的特殊工具来进行切除、修复、结扎、重建等外科操作。

微创外科因疗效好、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得到快速普及,如今涵盖了各种腔镜(如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椎间盘镜)、内窥镜(如胃镜、十二指肠镜、结直肠镜)、导管、支架安置、γ刀、微波刀、质子治疗等治疗领域,被应用到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肿瘤科、介入治疗科等各临床学科。微创外科正逐渐蚕食着传统外科的“地盘”,难怪在医学专业杂志上,微创外科器械的广告底气十足——“重新定义外科学”。

在微创的基础上,伴随着影像学、材料科学、新能源、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在医学领域的广泛渗透,外科手术开始借助立体电子内窥镜和机器人系统,展示着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外科机器人被设计成高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外科医生平台,一改常规手术室的“景观”。机器人有4 条手臂、能旋转360度的腕关节,以及放大20 倍的视野,因而最适宜在狭小的空间里施行精细的手术。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推向市场十余年来,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外科机器人。尽管“达芬奇”身价不菲(每台约120万美元),但这并未阻挡它迄今已落户全球2000多间手术室。在FDA的支持下,美国多家大公司正结成战略联盟,加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力度。如今,外科医生中的那些乐天派已经开始谈论“坐在沙发上开刀”的滋味了。

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今几乎所有领域,在外科的应用当然也不例外。经过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三维立体化处理,可建立起可视性的数字化虚拟人体。如果将病人手术前的影像数据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模拟环境,医生就可以借此制定手术计划,并在手术过程中引导操作。以此为基础,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利用病人术前CT或磁共振图像,建立三维模型来模拟病灶部位,在术中使用高精度定位系统跟踪病人和手术器械的位置关系,在计算机的实时模拟下对手术进行监控,医生一边进行手术操作,一边看着导航提供的“路线图”就可以“稳、准、狠”地处理病灶了。

目前,BrainLab、Medtronic等国际品牌的手术导航设备已经进入国内大医院的手术室,10亿美元的市场需求正在被慢慢撬开。这些新的技术为外科医生打造了“第三只眼睛”。一位资深的神经外科医生悄悄对我说,他现在可以不担心若干年后因为花眼而退出手术台了。

在此情况下,如何造就21世纪的外科医生,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避免因不熟悉先进器械而造成的失误,已成当务之急。许多国际化的大公司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他们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一般都会建立一套系统的医师培训方案。

而另一方面,当等待进入手术室的病人面对闻所未闻的技术,和前所未有的高昂账单时,这样的情形将令他们的选择更加困难,也将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正在为新技术而欢呼的医学界,似乎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思考。

上一篇:如何套用写作下一篇:各种蔬菜水果英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