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

2024-11-12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共11篇)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 篇一

对外汉语研究可以定位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之内,它应该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结合“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学”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基本三角形框架,可以包括四个层面的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研究目的是“教什么”。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研究目的是“如何学”。包括对学习中语言的研究,学习者普遍性的认知规律与习得方式的研究、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个体差异研究,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研究目的是“怎样教”,包括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法研究、教材研究、汉语测试研究等。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目的是“用什么技术手段”。

“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对外汉语研究是一种会通的研究。因此,我们应走出单项研究模式,走向四个层面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格局,把对外汉语研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

以下介绍两方面主要研究成果:

(l)语法教学研究。迄今为止,语法教学一直是现代的汉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有学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教学语法研究,即为教外国人汉语进行的语法研究;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即为教外国人汉语制定语法体系;语法教学研究,即研究教授外国人汉语语法的策略、原则、方法。分别简述如下:1.教学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跟一般的汉语本体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研究目的、内容、重点、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有学者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点归纳为以下基本类型:体系型语法点,如补语系统、表示比较的句式、“把”字句、动态助词“了”;自立型语法点:如量词;格式型语法点,如“跟〃〃〃〃〃一样”、“是……的”等。其中,体系型语法点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重点,应该自始至终地加以安排,并反复重现。2.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1958年《汉语教科书》所体现的教学语法体系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刘月华等编著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代表作之一。以后的研究也一直持续不断。3.语法教学研究。由于语法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研究语法教学的文章是最多的,除讨论语法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之外,比较集中在如何教授汉语语法教学的难点上,如“把”字句、“T”、“的”、趋向补语等。

(2)汉字教学研究。学界普遍认为,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世界汉语教学中,汉字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汉语教学只

有突破汉字教学的瓶颈,创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法,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近十多年来,学界深人探索依据汉字和汉字教学的规律,探索汉字教学的途径。目前较流行的汉字教学法有:先独体、后合体;汉字部件教学;偏旁部首教学等。多位学者提出集中识字的主张,并进行了教学实验。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 篇二

一、对外汉语学的问题

随着对外汉语学事业的发展, 对外汉语的教师比较缺乏, 这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从开始实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制度到现在, 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完汉语教师非常的少, 其中这些极少的教师都留在了我国的正规学校, 非正规的学校基本上是没有的。国外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开设, 更是缺少教师, 甚至是只要是中国人就可以担任教师一职, 更窘迫的是, 只要在中国经过短期的训练就要上台讲课。由此可见, 是多么缺乏对外汉语学专业的教学人才。

目前, 对外汉语学正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 一方面是社会的需求量比较大, 另一方面是学生无法分配出去, 总之, 存在着许多的原因。在对外汉语这个专业成立之后, 各种专业的教师机构都人满为患了, 许多人想要进入教师这个职位都进不去。随着我国的教育机构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各大高等院校的用人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想要进入高等院校工作, 更是难上加难。

对外汉语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科”, 但是, 这个学科的性质与内涵让大多数人心中没有什么印象, 这一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是不能说清楚的。所以, 我们要对“对外汉语”进行一个正确的学科定义, 这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需要, 也是对外汉语学可以在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对外汉语的名称

在发展对外汉语专业的时候, 要为“对外汉语”解决一个名称的问题。如果“对外汉语”它本身的名称就不合乎情理, 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建立对外汉语这个专业这么长时间以来, 它的名称问题一直存在着问题, 没有得到改善。有的人认为“对外汉语专业”这个名称不同, 应该改成“对外汉语教育专业”, 所以, 一直影响着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

三、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进入学科体系

自建立对外汉语专业以来, 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取得了许多的好成绩, 成为了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专业, 但是在学科体系中却占据着很尴尬的地位。在我国, 本科教育的学科体系与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是不一样的, 而研究生教育专业饿的学科体系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代表。这个学科体系分为三种学科, 但是只有进入到二级学科体系中, 才能算得上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实际上, 这样的学科体系尽管很难被对外汉语界所接受, 但是并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从整体上来看, 对外汉语教学只是二级学科的一个分支, 所以不能为其设立专门的学科。

四、汉语和汉语学

一个学科, 它的语言学有许多的分类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 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都是通过“语言课”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我国, 语言学科的建立遇到了学多的困难与阻碍。语言学科就是代表语言学, 而汉语学科代表的当然是汉语学。现在, 我们也可以把汉语学和汉语语言学的意义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解释, 二者的意思相同, 知识名字不一样而已, 汉语言的提出为汉语研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五、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学

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以前是不一样的, 以前只关注教学过程, 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事业也是专业, 同时还是一门学科, 我们还要把这三种不同层面的对外汉语教学区分开。

作为事业, 对外汉语是国家与民族的伟大事业, 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 这是一个工作领域。这个工作领域需要多方面的支撑, 如教学、科研、管理、宣传等。它还涉及到政府、教师、学校等等。

作为专业, 这个专业指的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师资格的本科专业, 它不是一门学科。对外汉语学作为一个专业, 主要由语言学、文化、教育学、心理学等组成的。

作为一个学科, 它有自己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任务。它的任务是为我国对外汉语事业、汉语传播和教学工作, 培养教学与俺就的人才。对外汉语现在正处于初级阶段, 它主要的任务就是明确目标与对象, 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学和作为专业的对外汉语学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内部组织上。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目标, 如对外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语音学等。在对外汉语学的研究中设计了许多的学科知识, 但是依着学科的主体说还是广义的语言学。所以, 培养学科队伍的时候, 一定要强调语言学, 尤其是现在汉语基本功的练习与分析能力。

对外汉语学在它的教与学的探究方面, 要利用各种理论与实践探究的成果。但是对外汉语的学科性决定了它的只是汉语不能划分到教育学的范围为之内, 成为了教育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部分。

六、对外汉语的学科性

许多人对, 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句话有误解、偏见。认为高校把汉语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就是对外汉语学科。但是这只是属于非学历的教学体系。把“学科”和“事业”混为一谈。学科要有明确的内容与完整的一个体系, 还要具有它独特的存在价值。学科与专业, 它们两个意义是不一样的, 专业包含许多的学科, 如中国文学以及文化学等等学科。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是由内到外五部分构成的, 这五部分主要是决定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建立, 同时也决定着对外汉语教师对知识认知的基础。对外汉语除了满足各方面的任务以外, 还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完成自身所携带的任务与发展。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 就要具备学科哲学、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应用实践四个层次的观点。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观点、体系, 我们就要对对外汉语与其它学科区别开, 有一个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时, 要注重培养的对象与培养方式。此外, 还要拥有一支强大的理论建设队伍, 这些都是作为一门学科所必要的。

七、对外汉语学的学科体系

学科性主要体现在它的独特性, 还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它本身, 所以要对汉语有一定的重视。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也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果。在强调对外汉语学科性的时候, 一定要把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研究区分开, 不要混淆了二者的性质, 因为它们之间的学科性质是不一样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是对外汉语学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注重的是应用与实践, 但是, 单单只有应用于实践是不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研究体系, 只是对学科的结构域理论进行研究, 这一体系自身就是有着缺陷的, 他爸自身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其他的学科体系之上, 影响了其他学科体系的发展。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 它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都非常的强大, 在研究中要注意实践的手段, 不要急于追求完美。在语法研究中,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研究教学的语法, 强调语法的规范性与规定性。

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渐渐地变得密切起来, 为了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 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交际发展学科, 跨文化交际学科。在与外国友人对外汉语交流的时候, 要把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作为主要的目的, 让外国友人在接受我国语言的同时, 还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外汉语学科的跨文化交流包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的进行了解;中外文化的交流对目前国际交往的影响等等。

结束语:

学科的建立非常的重要, 对外汉语在教学事业中的“名”需要大家重新的定义。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 随着这一事业的不断发展, 重新的为“对外汉语教育”命名, 这不仅解决了这个名称的不同, 也为它的学科地位找到了新的出路, 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有帮助。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已经逐渐的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但是“对外汉语”教学始终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门学科。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的发展, 要对它重新的定义。对外汉语是属于汉语学的范围, 从外语的角度, 作为外语的汉语的教和学来探究汉语以及其他相关方面, 与汉语学从母语的角度, 寻找语言规律而探究汉语相互补。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学科性,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 2013.

[2]秦军荣.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武汉大学, 2014.

3.对外汉语教学和学科意识增强刍议 篇三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意识;对策实现

一、对外汉语教学和学科意识增强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注重对于学科内容、学科体系的建构,在实践的应用上有较为广泛的体现。一直以来对于对外汉语教学都以实践应用为准,对于学科意识的认识并不明确,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与科研始终是一个整体,因而,对外汉语教学和学科教育意识的增强之间的关系应该体现的更为密切。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认知概述。中央已经明确的做出指示,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对外汉语教学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实践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汉语热正在不断的升温,很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将会越来也大,不仅仅为中外沟通和交流培养了一批专业语言人才,同时也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汇和融合。我国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发展上给予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编写了面向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程,并且每年都会举办汉语比赛、汉语考试的形式,为学科教学的发展创造环境。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认识随着国家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二)学科意识的增强需要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体现。学科意识的增强让对外汉语的教育者和研究者能够重视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内容的渗透上更能够加强和实践问题的联系。通过学科意识的增强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科意识的巩固和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过程能够对学科意识进行巩固和增强,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实践的任务。在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科研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通过学科研究经验的整理,获取更多的教育总结。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形成专业化的指导,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中形成最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模式。

二、对外汉语学科教学的学科意识增强对策体现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意识增强需要通过深度的思考和科学的设计规划来实现,以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学科教学与学科研究的统一来丰富对外汉语学科体系的呈现,为教学实践带来更为丰富的成果,以丰富的教育经验的积累推动学科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

(一)以丰富的学科经验积累为对外汉语学科发展产生深度思考。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的激烈应该形成科学体系内容,建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专业模式。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有针对性的加深学生对外汉语的学科意识,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重视教学实际效果,重视教学实践的反思。以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在对外汉语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调查数据显示,在课时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如下:

表1 四所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调查数据①

学校名称外语课时安排语言学课时安排文学文化课时安排

北京语言大学50%27.5%22.5%

上海外国语大学68.3%11.6%20%

四川外国语大学50.2%23%26.8%

北京外国语大学61%11.6%27.2%

可见外语课时安排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在课程安排上形成了一个过程性和整体性的教学经验思考,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逐渐的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以上述调查为例,在对外汉语的教材设置上分为外语教学、语言学教学和文学文化教学,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课程安排,注重一个学科经验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体现。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体现了更为深远的社会价值,对于其深度的思考离不开学科教学体系的支撑,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积累是非常有现实必要性的。未来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深化对于学科教学实践的认识。

(二)以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提升教育者的学科意识。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和科研相互促进,重视学科发展的科学性,以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以科学创新成果去指导对外汉语的学科教学。在二者的相互促进和相互的补充中加深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学科意识。

(三)以对外汉语的学科应用深化学科教育的现实价值呈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就目前的国家环境来看,我国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等多个方面与国外都有较为密切的合作。对外汉语成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让国外更好的去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而和中国建立更好的合作交流的关系。在对外汉语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其现实价值的呈现必然会越发的多样,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对于对外汉语的学科教学也应该提升其主动性的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关于国家发展的内容,以现实的和历史的统一为学生们带来更为直观的体现,巩固对外汉语学科教学的效果,从而提升其应用的现实价值。

三、评价和总结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与学科意识的增强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对外汉语教育实践在现实社会有非常广泛的需求,通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外汉语可以作用于多个实践领域,以学科意识去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现实发展,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提升学生的行为能力,以现实性和创新性的学科延伸实现其现实价值。

注解:

①整理自罗小东.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和课程设计[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5.

参考文献:

[1]李禄宁.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人才体系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1).

[2]王建勤.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3(07).

[3]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几个学理问题[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3(07).

[4]蒋满.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增强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环球人文地理.2014(10).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 篇四

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呈现的特点及本科教学的定位

作者:吕蕴鸽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

[摘要]对外汉语专业作为比较年轻的新兴专业,受着急速变化的社会形势的影响,专业如何定位引发着各种争论。本文针对近几年对外汉语教学所呈现出的新特点,进一步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教学定位及课程设置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学科定位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54-02

随着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国的逐渐升温,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本科和硕士专业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从1993年首次确定对外汉语这一专业至今,社会形势的变化始终影响着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同时,针对各地某些院校新设立的“对外汉语”专业是出于市场的需要、招生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各自为政、因人设课的做法等问题,应及时着手解决,否则会影响对外汉语专业的正常发展。笔者就近几年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呈现出来的一些特点来分析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学在当今社会的定位。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形势

(一)教学对象构成的多元化:由以前的两大类(出生于非汉语区、没有汉语背景的华裔和非华裔)到今天的多类教学对象(出生于汉语区并接受了一定汉语教育的华裔;出生于非汉语区但接受了一定汉语教育的华裔;出生于非汉语区没有汉语背景的华裔;出生于汉语区并接受了少许汉语教育的非华裔;出生于非汉语区但接受少许汉语教育的非华裔;出生于非汉语区完全没有汉语背景的非华裔)。①

(二)教学对象学习目的的多元化:由以前的三种(完成外语要求,寻根与汉学)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实用的目的:商务,法律,新闻,艺术,科学,工程,政府及公共事务;汉学;汉语情结;完成外语要求等等)。

(三)教学层次的多元化:由以前的两头(大学和中文学校)到现在的多层次(中文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孔子学院,私有教育企业等面向社会的机构等)。

(四)教学模式及手段的多元化:由以前的单一课堂讲授教学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海外学习与在华学习的结合,本校学习与跨校学习的结合,课堂学习与工作实习的结合,课堂学习与远程教学的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科技手段的结合等等)。

(五)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倾向:由以前单一由学校为绝对主体的教育机构教学到商业机构的介入,如东方教育,新航道,新干线(办学及出版教材等)。

(六)教学课程的相应调整: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的细化及教学内容的调整:

1.从学生的分班上来看:现在多不按照族裔分,而以是否有汉语背景来分班。有背景的又分普通班和提高班。世界各国的交往都在日益频繁,所以对来华学汉语、海外授课等,用国家来区别学生已不适用。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留学生根据学校的汉语程度入校考试被分为1~6阶段的班级,在每学期过后,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学情况随时调整班级。

2.为具体专业用途而设的汉语课程:如商务汉语、法律汉语、医用汉语等。而这种专门课程也常见于驻华公司,他们往往专门聘请教师去给自己的员工讲授有针对性的科目。

3.增加学生实习的内容:如上海商务汉语项目及北京法律汉语项目。

在对外汉语教学出现的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的几个不同:语言本体研究与语言教学的不同;描写语法与教学语法的不同;第一语言获得与外语学习的不同;外语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目的语环境中的语言教学与非目的语环境中外语教学的不同;成人与非成人语言学习的不同;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不同,汉语学习特别注重的方面即难点就是声调、汉字、书面语的教学。

二、学科定位

根据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在调整。比如汉办改为汉语推广办公室,所主办的活动和项目也更加多样化;各国孔子学院的大量兴建;对外汉语专业硕士项目的启动;对外汉语教师考试的兴起等。这些都是在世界汉语大市场的变化下国家做出的相应更为科学的政策调整。那么,高校对外汉语本科教学一定要随时掌握最新动态,紧跟时代脚步,准确定位,这样人才培养才能更有效。

对外汉语专业应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学科定位中体现培养目标的指向性与多元化。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以学习汉语言理论知识为主,培养从事语言文字教学、研究及管理人才”,②但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来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也应走多元化的道路。因此,在专业共性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在专业方向设置上的多元化来适应毕业生就业或深造的需求。既可有偏重汉语言教学研究方向(为毕业生进一步考研深造做准备),也可有偏重应用性强的汉语交流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外国人的中短期强化培训工作);既可有涉外高级文秘方向(可在独资、合资及涉外部门从事文字工作),也可有涉外文化传播方向(在涉外传媒机构、翻

译、涉外导游,甚至日后从事涉外家政服务工作)。这些在课程设置上都可以灵活地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校学生的就业等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为例,他们是这样定位的:如果对外汉语专业回到中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下,并作为它的一个二级学科出现,它大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研究方向。1.汉外对比研究。这种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规律,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落脚点是回到汉语研究和教学中来,以指导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汉语。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这种研究应该有别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比如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碰到的语法规范以及语音、词汇、汉字等问题,还有课堂教学的技巧、测试等问题。3.中介语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4.跨文化交际研究。这个定位是较为准确并一以贯之的,即从对外汉语的本科生到硕士、博士的研究都基本可以按照此分类方向来进行的。

南开大学汉学院院长石峰认为,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非常缺乏,即使是博士毕业,但讲课并不一定受学生欢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主任刘乐宁也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机遇与危机并存,师资质量是成败的关键,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应理论与技能并重,当前应该特别加强语文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从培训的角度讲,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全才”。③这就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目前急功近利办此专业的学校的警示。那么,什么样的师资能适应当前的形势?首先,前提是要有外向热情的个性及教学技能,因为对外汉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表演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肢体、表情语言丰富。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基本上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中国语言文学为主。再次,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储备,比如相当的中外文史修养,对学生所在地社会政治时事、文化体育生活的了解,商务及法律常识,最好再有1~2门特长,如中国传统乐器、国画、书法、中国传统曲艺、传统手工艺、中国武术等等。最后还要有出色的外语能力和一定的电脑技能。

三、课程设置

2003年“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研讨会”上,35所设立这一专业的院校代表认为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12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英语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和礼仪、写作等。④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学知识和技能,系统深入地掌握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发展流变的历史;培养他们对作品的分析能力,理论批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母语和外语交际能力。虽然认定了一些主干课程,但不同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在课时把握上、在自己院校的特色专业上都应有所凸现。

这就要求对外汉语的课程设置应处理好基础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为目标的专业学习者在业务上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个结构的构架和布局与人才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将对外汉语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模块的方式来构架考察,它起码可分为四个模块:即“语言模块”(汉语、外语的学习)、“文化模块”(知识性文化、交际文化)、“文学模块”(古今中外文学)

和“教学法及其他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以基础性课程为主,各院系在课程设置上相差不会太大,区别是在每个模块所占的百分比上。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其中语言模块约占77.5%(外语约为50%,汉语课时约为27.5%),文化模块约为8.5%;文学模块约为14%。

而最后一个模块以应用性课程为主,各院系可能会根据本校的特色以及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设置的课程差异非常大。如师范院校可加大教学法课程的设置,财经学校可加大对财务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外语院校可加大对第二外语课程的设置,艺术院校可加大对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农业院校可加大农业科技知识课程的设置等等。在这个模块的课程设计中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对外汉语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一定要将平时所学体现在实践当中。学校可根据课程特色安排较多丰富的实践性课程。比如让学生给留学生上课,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模拟留学生上课,或者在涉外企事业单位实习等等。这样的实践课程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学生学以致用。而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实践将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而学生也可根据不同高校在这个模块的课程设置来选择自己是否报考此学校的对外汉语专业。

这四个模块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基本构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它们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不同侧面。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注意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上的关系;汉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之间的比例关系;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内在关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与通的关系。总之,它是为实现既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又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有相应的语言学知识,又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语言教学法技能,又有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这样一个培养目标服务的。

在保证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主干课学习的基础上,各个学校再可以考虑兼顾其他,如体现应用特色或体现学校背景的东西。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和人才特色上,一些地方院校或单学科院校,应与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有所区别。其特色应是在语言文学与实际应用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所培养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应是带有一定的专业应用色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出的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对外汉语专业知识以外,还具备较充分的一定学科的素养,具有对此学科的理解力。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会在将来的人才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注释:

①③第一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专题研讨工作坊.陕西师范大学举办,2006年6月24日.②张映光.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师资型人才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5,P35.④罗小东.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J].武汉大学学报,2005.4,P13.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the light of characteristics position in New period

Lv Yunge

(College of Humanities,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China)

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 篇五

[摘要]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在地球村中越加发挥大国影响力的华夏中原吸引着各地区的留学生前来研习进修汉语。本文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更好地让汉语教学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舞台。

[关键词]汉语语音;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4-013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4.05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迅速崛起,汉语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批外国留学生纷纷涌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舞台。如何根据不同背景的学生特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将广博的中华文化通过留学生的窗口传向世界,是每一位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

认识来自不同地域的学习者,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需要,并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建立良好有序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来自汉文化圈的留学生,包括韩国,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地。这些国家历史上曾深受汉文化影响,甚至在本国语中大量借鉴了许多汉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汉文化有认同感,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另外,东亚留学生通常性情含蓄内敛,严谨认真,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口语操练不够大胆主动,课堂比较沉默,这一点与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情形相似。在发音问题上,平翘舌和前后鼻辅音是比较难逾越的一个障碍。然而他们的优势在于刻苦努力,完成作业情况良好,阅读能力突出,汉字记忆准确,书写流利。

(二)来自非汉文化圈的留学生,大致包括欧美学生和非洲学生比较多。当两种文化间的距离越大,学习对方的语言就越困难,而对方文化学习起来则难度更大。因为这类学生母语基本为拼音文字,所以对音义结合的汉字理解起来非常不容易,从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会受到限制。因此不能急于汉字的输入,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优势在于性格开朗自信有朝气,课堂气氛活跃,勇于开口操练不怕犯错误,这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此外,他们身体语言丰富,节奏和韵律感强,能歌善舞,参与意识浓厚,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在形象直观活泼有趣的文化学习中辅助语言学习。

(三)无论来自于哪个国家,来华学习汉语的目的总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纯粹出于对汉语文化的热爱,想更多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古今现代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对汉语学习有着深厚持久的内在驱动力。而有的学生想要在中国工作,扩大交际范围长期发展事业。针对他们的需求要有针对性的场景模拟,专业化培训的要求更高。

(四)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或是怀有怎样的学习目的,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总有许多留学生有汉语难学的先人为主的想法,甚至出现越学越难的畏难心理。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其一是因为留学生对汉语的复杂性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二是在学习初期没有得到正确指导和有效训练,以至于一段时间后他们逐渐失去学好汉语的信心,进而放弃学习。

二、语言与文化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被定义为人类的特征。因此,人与自然的任何区别都可以包含在文化范畴中。狭义的文化是由英国学者泰勒定义为“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能力和习惯,是复杂的整体。语言是交往的媒介,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应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事实上,许多外国留学生也希望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所以将文化因素引入课堂是不可避免的。

传统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以语言能力为教学目的,即语言学习无外乎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理念。而现在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提出,要求除基本语言能力外还要具备把句子组织成语篇的能力,从而地道地使用某种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语言教学

语音学习是基础,发音不准会影响口语和听力甚至会扼杀学习汉语的自信心。汉语语音中最大的难点是四个声调的掌握,学生们集中出现阴平调值不够,阳平升不上去,去声又下不来,比较复杂的三声是问题最小的,因此听起来洋腔洋调。在语音问题上母语迁移所造成的影响反映很突出,汉语拼音中的音素若不存在于学生母语中造成理解和学习起来很吃力。?H凭单纯模仿大量操练对于成年学生来说掌握很有难度。这时教师应突出发音要领的讲解,口腔舌位等发音器官的配合辅以图示有助于学生理性上的通达认识,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适应新的发音方法,形成新的发音习惯。由于学生的发音习惯经过十年甚至几十年形成,想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长期、持久、不懈的训练,再加上有为人师者耐心等候,是能够欣然看到学生进步的。在汉字学习中,词汇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只有达到一定词汇量,交流起来才会通畅流利。汉文化圈的学生有汉字背景,母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汉字,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则发音不同,二则意义也不尽相同,望文生义会造成很多笑话,学起来反倒需要更多留意和提醒以去除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欧美和非洲地区的学生没有汉字背景,主要使用拼音文字。在语音学习中拼音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汉字读音,而在书写上拼音即于事无补了。他们需要花相当功夫在头脑中建立汉字的结构。这便要求教师从基本的音形义人手逐渐到象形会意形声字的结构和意义渗透讲解给学生,如“日月水”等字和具体所指事物有怎样的联系,造字的优美和含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下一轮学习中。

(二)中国文化元素的输入

对外汉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使口语或书面语的语法正确却不符合语境或中文表达习惯,也会导致交际障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介于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面面俱到地讲解,可大致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输入。

1.传统文化,包括节日节气典故等等。如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丰富美妙传说,人文历史典故和美好寓意。无论是春节端午或是中秋重阳,每逢节日与学生分享不同搭配的节日食品,从饺子月饼到粽子汤圆。聆听美妙故事,包括“年”的由来及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直至屈原问天愤而投江,使学生感受并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厚重,激发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从而调动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及智慧,主动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而成语典故免不了关联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其言简意赅意义深远,充满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如中庸之道无为之治,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神秘的东方气息也是引人人胜,大受学生欢迎的内容。

2.日常礼仪和习俗,即交际文化。包括称呼,问候,赞扬,批评,感谢,客套等等社交礼仪。比如中国人的隐私观念很弱,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私生活,其实并无冒犯之意,而西方人会觉得不妥。而东方文化被视为美德的卑己尊人,过于自谦在西方人眼中看为虚伪而不理解。在餐桌礼仪中,即便主人准备了丰富的美味佳肴也会客气地表述为“略备薄酒不成敬意”,甚至为表达热情好客为客人夹菜劝酒。而西方文化尊重个性权利,不会强人所难,这是两种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希望学生们理解。

3.知识范围,包括历史,地理,旅游,饮食,音乐,绘画,艺术,哲学等等。可以作为常识性的知识随时输入。而这部分的储备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提出极大挑战。语言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毕竟是某种文化和思想的载体,让教学对象言之有物不作无病呻吟可以自由表达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三、课程设置及建议

鉴于以上对学生和教学目的及方向的分析,笔者针对140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语言训练必须与文化知识相结合。除传统的汉语精读,听说,写作课程之外,开设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概况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基本国情,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各地风土人情。通过旅游口语训练学生掌握旅游景点的描述性介绍,订餐订票,找寻古迹的纪念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汉语言的能力。在中华才艺课堂上引人中国武术,刺绣,民歌欣赏,传统民间美食制作、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中国曲艺等优秀文化项目。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融入当地学生的地域文化,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在高级阶段可适时设置文学哲学类课程,从老子庄子道教等有代表性的中华哲学观输入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和近现代小说选读,满足学生对神秘中华的兴趣追求。

(二)丰富课堂内的教学形式。设计良好的交际情景以及交际活动,围绕教学内容中的对话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并展开交流。教师也可大量使用图片或操作多媒体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辩论、演讲和讨论等方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而这些形式都需要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交际能力为基础。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有更多开展自主学习的机会,良好的交际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鼓励学生走人生活,在具体环境中现场学习中国文化。如去故宫参观,去西安看兵马俑,华清池,去杭州走走苏堤,吟诵苏东坡的千古名句,尝尝杭帮菜,这些实践活动远比单一学习课本知识有效得多。在语音方面,可以让学生练习绕口令,讲短文故事,学唱中国歌曲,在生活中去休闲购物,与当地人直接交流。这些方法及手段都能强化语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文字书写方面鼓励学生们学习书法,篆刻,甚至尝试雕刻,从中享受中国文化。也可以开设实践课堂,教授学生们包饺子,烹饪中国菜,学习刺绣,剪纸,做中国结,写对联,弹古筝等等富含中国元素的各项技能。

(四)在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大量历史文化地理等书籍营养的摄取,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习得中国文化。养成这个好习惯会终生浸泡在中华文化中随时知识更新,不必依附教学环境。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跨文化能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应该在语言学、教育学等方面具备相当的知识,不断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要求有较高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良好把握的能力,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可以通过交际教学法的形式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模拟活动、角色扮演等,并在课后进行评估,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良好意见和建议,?椭?他们成长进步。此外,教师自身也需要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中国文化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要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不是用本土文化的思维来解读释来自其他文化的学生母语文化模式。这样才会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度的智慧。同时提高个人修养,尊重每一个不同背景的学生,以爱心耐心包容他们,有才华和幽默感,有正直和正义的品格,在生活上对生活在异地他乡感到不适的学生加以关照和帮助,成为一生的良师益友。这样的老师是每个留学生都渴望遇见的。成为一名优秀的汉文化的传播者任重而道远。

四、结语

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者,也是中国与异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使者。尽管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背景不同,个性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能力也颇具差异,使得身处同一课堂开展教学难度不小。但是只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能够基于使命感、责任感,在面对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时,也不忘操练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兼有经验、智慧的装备,对学生开展富有人文主义的中华情怀的教育和交流,才能满足当前各方面需要,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完成历史使命,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6.汉语言文学学科论文 篇六

由于其在我国古代文论着作中出现的形式大多都较为零散,所以,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忽视了还有这样一种批评方法存在

上个世纪“五四”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由于西学东渐潮流和苏联文论的影响.我国的文学理论着作中古代文论话语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论话语方式.翻开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教材,都没有提到这个概念.像指瑕这种虽然重要但在古代文论中本来就不显赫的批评方法更是不见提及。

中国文论现代化过程中与古代文化、文论的断裂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学界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重续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血脉、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激活古代文论的阐释能力,使之在面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现象时焕发新的生命力已成为普遍共识本论文正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本着重新认识与挖掘指“瑕批”评这一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并使之在当下文学语境中重新获得批评有效性的目的.回到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语境中,追溯整理指瑕批评的涵义、类型、方法与意义,从而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文论的重建在文学批评的局部范围内做出有益的尝试

瑕.本指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过失、毛病。

指瑕,就是指出缺点或毛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这是指瑕的初始含义.是针对玉器而言的。

《御制孝经衍义序》卷六十三《天子之孝.论官材铨选》:“司马光奏日:‘为政,得人则治。

然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各守一宫中人,安可求备?故孔门以四科论士.汉室以数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这里.是针对人的缺点的指瑕。

后来,指瑕被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

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篇中最早从理论的高度专门对这种批评进行总结并举 例指瑕.为后人作出了指瑕批评的示范。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见的一种批评方法.常穿插于诗文小说评点或诗话等文学评论着作中。

在刘勰之前,就有人涉及到指瑕批评的内容,如陆机在《文赋》中就提到:“或仰倡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

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说的是文章前后互相矛盾,言辞与文意不能相称:又“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于曩篇。

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

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说的是文章中会有雷同前人的现象,若有雷同,近于盗窃,必须舍弃,还指出其他一些文病.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来指瑕的概念罢了。

刘勰之后.谈论指瑕批评或运用指瑕批评就更普遍了。

唐代杨炯《王子安集序》中说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代吴可《藏海诗话》论“画山水者,有无形病,有有形病。

有形病者易医,无形病则不能医,诗家亦然。

凡可以指瑕镌改者有形病也。

混然不好、不受镌改者无形病而不可医也”王若虚指出《史记》有“采摭之误”、“取舍不当”、“文势不相承接”、“字语冗复”、“重叠载事”等缺陷。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综论门》里专设“摘瑕”类,收集历代诗话、笔记中关于指瑕批评的实例以及自己的评论。

至于小说.纠误评点——指瑕就更多了,如护花主人(王希廉)和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评点指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大公报》曾开辟“古诗指瑕”专栏.由我国古诗词研究专家陈如江先生撰稿连载.后来。

陈先生补充余稿结集出版了专着《古诗指瑕》,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以指瑕批评为主的古诗词研究着作。

指瑕批评的兴起与先秦的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现象分不开。

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中指出:“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

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这意味着字与义、义与理名实两当才是为文之道,这也是指瑕批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里面其实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实思想。

苟子说:“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

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又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苟子.正名》)儒家的名实观要求名实相符、实至名归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影响很大.明辨名实关系、遵循名理相因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着书立说的自觉追求。

刘勰的整个《文心雕龙》也体现出明显的名实名理思想,他在《序志》篇中谈到写作原则:“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

敷理以举统。”在《论说》篇中谈到“校练名理”,《章表》篇中有“循名课实”之说,《通变》篇中又有“名理相因”的说法。

这些都是在讲文体之名、文章之义要与写作之理相符相合,这样文章才得体。

《文心雕龙》讲原道、征圣、宗经,讲文体之辨,讲创作方法和批评理论,正是针对文坛文风讹滥的现象,本着正末归本、追根溯源的指导思想.在文章写作、文学理论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的理论建构活动。

7.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 篇七

2010年10月我有幸被教育部公派到老挝国立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进行汉语援助教学工作。老挝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刚到的时候十分不 适应,这里气候长年炎热,食物以生食和冷食为主,再加上老挝被称为亚洲屋脊,属高原地区,总感觉心慌气短,很不适应。可是作为一名公派汉语教师,我此行的 目的就是要推广汉语,传播友谊。为了不辱使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理和心理的调整之后,我逐渐适应了老挝的工作和生活,也收获了经验和快乐。回忆这一年来 的生活历程,我觉得有三点体会最深:

第一,要善于与人沟通。国外生活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光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这时候就要找人帮忙,只要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求助,不论是外 国人还是在国外的中国人,都还是乐于帮助的。如果遇到困难不去解决,而是自己拖着,就会心情越来越坏,事情越变越糟。我所在的学校位于万象市中心十多公里 处的郊区,周围十分荒凉,交通特别不便,门前仅有一趟固定路线的随叫随停的小巴经过。这种小巴是日本淘汰老爷车,非常破旧,有时甚至是人货、人畜同车,空 气污浊,拥挤不堪,路上还经常抛锚等待,1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走上一两个小时。有一段时间,我的热水器、电脑、电磁炉同时不工作了,因为距离市区遥远,出门不便,我就自己先倒腾了一番,可一连几天都没搞好,严重影响了心情和生活。有一天我上课时无意给学生说起老师的东西都坏了,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请来了水 电工,给我修好了热水器,并带我到市里的修理店重装了电脑系统,买了新的电磁炉,极大的方便了我的生活。真的很感谢这些出手相助的学生朋友们,让我在异国 他乡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第二,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国外最难过的还是感情关,出国教师大都正当中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很重,在国外教书就等于把这些责任和 义务都推给了配偶,感情的牵绊和愧疚之情常常会使人情绪低落,特别是节日期间,更觉形单影只。我在老挝临近暑假的时候,家中突然传来噩耗,七十多岁的老父 查出癌症,医生断言只有半年的寿命。我一下子懵了,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中,可那时还没有放假,学生还在上课,毕业班的同学还在写作毕业论文,答辩尚未进行。如果此时离开,可能会延误学生的毕业时间。更不幸的是那几天家中还进了贼,偷走了一部新电脑,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当时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一方面为自己 抛下家中年幼的孩子和病榻中的父亲没有尽到责任和义务而深深自责,一方面又为工作能不能按时完成而担忧。可理智告诉我不能老陷在这种负面的情绪中,事情必 须积极面对,既然暂时不能离开就要坚持将这边的工作做好,学期结束后再回家好好照顾老父,于是我主动跟家中保持电话联系,随时了解父亲的病情,当得知父亲 在积极治疗中,病情有所缓解后心情也稍稍放松,就这样将工作坚持最后放假。正是这是这段特殊时期的情感经历,才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乐观。

第三,要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体验独特的异域文化。国外教学虽然辛苦,但也不是完全无趣,要善于融入当地文化,充分体验异域文化的魅力,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人 生体验。老挝是一个佛教国家,佛寺林立,佛教节日众多,佛教仪式丰富多彩,在老挝我就充分体验了这种佛教文化的魅力。工作之余,我常到万象城里有着悠久历 史的寺庙到处走走看看,那些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寺庙建筑让我惊叹于人类古代文明的伟大,悠远的晨钟暮鼓又让我的心情特别的平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会 亲身参与一些佛教活动,既增长了见识又觉得特别有趣。每年的四月十三到十五日是老挝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这一天我也会跟着老挝籍老师一起来到寺庙参与盛大的 佛教仪式,布施、听经、拴线、浴佛,不分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地互相泼水祝福,彼此感受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这些佛教文化只有身在其中才可以真正体会到。

8.汉语言文学学科毕业论文 篇八

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1】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新的文学形态,一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走向。

为您编辑了“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影响广泛的学科。

在现行的大学学科体制中,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合并在一起,称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它其实告诉人们,这两个专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

在19世纪末期,闭锁的中国开始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一步。

其中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兴办现代报刊,这些现代报刊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基本采用白话文或文白夹杂的语言,以白话文为主要叙述语言的文学作品逐渐在这些报刊中占据更多的版面,这类文学作品可以视为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形态的雏型。

但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诞生,却是自觉提出文学革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语言上断然与传统划清界限,强调新文学是以白话文进行写作,坚决反对传统文学的文言文写作。

白话文即现代汉语的起点,它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生命,而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一百年的发展和实践,一个重要的功绩则是催熟了现代汉语,使现代汉语逐渐规范化和经典化。

现代汉语的叙述特点、审美特点和它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也先天地注定了当代文学发展的走向和局限。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对待中国当代文学,并不是单纯地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引入语言学的方法,而是想通过分析现代汉语生成的历史背景所带来的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进而分析这种特殊性对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态所造成的影响。

我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定义为现代汉语文学,显然这里的现代汉语是特指一种书面语,是对应古代文学的书面语一文言文而言的。

其关系完全是一种否定性革命关系,而不是渐进的改良关系,因此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二者之间缺乏美丽圆润的过渡,中国古代文学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要移植到现当代文学之中来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但这种移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来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经验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本土性的、最具原创性的精神资源,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发我们独有的.精神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古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就应该从二者断裂的根源总结起,根源就在于现代汉语对文言文的彻底否定。

这也是本文从现代汉语思维人手来讨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理由。

一 现代汉语的革命性和日常性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系,现当代文学相对于古代文学当然不仅仅是语言形态的改变,而是在于语言形态的改变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思维为逻辑关系的新的文学体系。

现代汉语取代文言文,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首先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进程中的启蒙运动的需要。

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展一场思想革命,而这场思想革命则是以语言革命为先导的。

胡适在其《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其中有“五事”是纯语言问题,一句话,就是要以白话代替文言,要。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白话是指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因为只有采取日常生活中的白话,才能让思想革命落到实处,让广大的民众能够接受。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反复强调,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必须摈弃不用,而白话则是活的语言。

其实,说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情景,文言文在当时是通行的书面语言,在传统社会里,它还是活得有滋有味的。

如果依胡适的极端主张,还很难看出文言文与白话文谁优谁劣。

胡适就说过,要把《丁文江传》改为《丁文江的传》,这样才是彻底的白话文。

若真要按这种思路进行文学革命,恐怕白话文是难以战胜文言文的。

但文言文只对传统社会有效,它无法处理一个新社会新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不得不合弃文言文,而选定白话作为启蒙的语言工具,于是一种活在引车卖浆之流口中的语言登上了大雅之堂。

这就决定了现代汉语思维的两大特点:一是它的日常性,一是它的革命性。

现代汉语革命性的思想资源并不是当时的白话所固有的,它主要来自西方近现代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多半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在国外直接受到西方现代化思想的熏陶,并以西方现代化为参照,重新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

通过翻译和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就将西方的思维方式、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注入到白话文中,奠定了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

高玉在研究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时注意到思想革命与语言变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说:“思想革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绝对是重要的,而思想革命并不像五四先驱者们所理解的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行的运动,它和语言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语言之外的思想革命。”反过来说,现代汉语从它诞生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而是承担着革命性的思想任务。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以现代汉语建构起新的文学时,必然采取的是宏大叙事,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在宏大叙事中得到充分的展开。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日常性思维又将现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铆在了一起,生成了一种日常生活叙事。

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现当代文学绚烂多彩的风景,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现代汉语的思维特征上找到本源。

对于现代汉语思维的革命性和日常性的根本特征,海外的汉学家也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看得比较清楚。

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把“五四”叙事传统的核心观念明确地表述为“感时忧国”精神。

认为“感时忧国”精神是因为知识分子感于“中华民族被精神上的疾病苦苦折磨,因而不能发奋图强,也不能改变它自身所具有的种种不人道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 “爱国热情”。

而这种“感时忧国”精神让中国现代文学从一开始就负载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负。

夏志清、李欧梵等一些海外学者将这种文学叙事称之为“五四” 和左翼的宏大叙事,或称之为革命叙事,或称之为启蒙叙事。

而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史基本上是以这种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建构起来的。

他们提出了另一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路,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一种日常生活叙事,挖掘出代表着日常生活叙事的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的资源,并勾画出一张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地图。

这张新地图无疑把一些被遮蔽的历史显露出来,但由此颠覆以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为主线的现代文学史,又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历史的遮蔽。

事实上,不应该将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看成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叙事,它们恰好是现代汉语思维的两种表现形态,是一张面孔的两种表情,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作家的写作之中,不过在有些作家那里,启蒙叙事处于显性的状态,日常生活叙事处于隐性的状态;而在有些作家那里正相反。

进入到当代文学阶段,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被赋予唯一正统地位,日常生活叙事受到严重的打压,但它仍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作家的创作之中,或者在政治气候比较宽松的时候,展示自己的风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大改变,日常生活叙事得到显性的发展。

这也得益于文学理论的推进。

特别是海外学者关于文学史建构的理论的影响。

使现代文学中一直被遮蔽的日常生活叙事显露出来,并成为作家们寻求创新和突破的重要参照对象。

于是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就像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共同获得充分驰骋的自由天地。

无论是启蒙叙事,还是日常生活叙事,现代汉语思维这两种内在的叙事在新的文化气候中都结出了新的果实。

浅谈财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2】

许多理工类与财经类院校也纷纷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改变了单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多元化特色,满足了社会和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但不容忽视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市场经济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一些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陈旧的问题,教学仍然受到传统学科体系与专业体系的制约,没有突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走综合类大学和师范院校的路子,不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从事中文教育人才为目标,而应以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结合院校自身的优势,调整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笔者所在的西安财经学院中文系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建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夯实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功底与人文素养(“一体”)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重点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两翼”),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下文试就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作一粗浅的探讨。

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人文素质

强化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的培育,是中文本科专业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基础化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重任,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影响他们的社会观念与价值观念。

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之后所养成的精神境界、意志品格与人文情怀,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但却能使他们受益终生,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语言学、中外文学史及基础写作等中文专业传统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机械地以实用性专业的应用性作为衡量标准,应该在充分考虑本专业人文性的前提下来理解应用性的内涵,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深厚的根基,才有发展的后劲。

西安财经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20xx年6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四年制本科专业,该专业方向定为高级秘书及宣传出版,主要为培养高级文秘方向的实用性人才,故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侧重于公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从而相应地压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的课时。

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素养不够,基础不扎实,没有底蕴,没有后劲。

虽然一时上手易,但跟进时代难,缺乏持续竞争力。

而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理论,不能因为突出应用而缩窄专业知识面,削弱基础理论教学。

因此,我系在培养规格上,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模式塑造人才,逐步加大基础理论课的份量。

9.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 篇九

作者:崔希亮

[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史;发展动因;前景展望

名称的界定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一直饱受争议,它的内涵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个称谓刚出现的时候指的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可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因此也有人建议把这个学科更名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者“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今天我们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这样就把这个名称狭义化了;与此相对的,我们用“汉语国际教育”来指称“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教学”,最近也开始有人用这个名称指称“在海外进行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甚至有人提出用“汉语国际教育”来涵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这无疑又把这个名称广义化了。定名问题非常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但是名称问题遵循的是约定俗成的原则。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样区分可以避免很多夹缠。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方面。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 年代初。1949 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1950 年6 月,周恩来总理亲自召开会议,决定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各交换5 名留学生。1950 年7 月,中国政府在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周培源先生为第一任班主任。该班1951 年初正式开始上课,第一年只有33 名留学生,6 名教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机构,该机构1952 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3 年9 月,为了就近培养越南留学生,中国政府在广西桂林开办了越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当年共接受越南留学生257 名,该班1954 年改名为桂林中国语文专修学校,同时接受了一批朝鲜留学生,1957 年停办(吕必松,1990)。为了接收非洲留学生,1960 年9 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接收非洲留学生约200 人。1962 年,北京大学的东欧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再加上出国留学预备部,专门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 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这就是今天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政府建立的唯一一所以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囿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我们的学生来源主要是亚洲、非洲、东欧一些友好国家,学生人数很有限,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文革期间,“学制要改革,教育要革命”,留学生教育也搞开门办学,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走入低谷。从1950 年到1978 年,全国各高校累计共接受培养的外国留学生仅有12800 名①,他们几乎全部是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

1978 年12 月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也进入了恢复和上升期,这个时期的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地扩展到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二是在政策上许可一些有资格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从此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的高等院校。1979 年全国自费留学生数量为300 余名,1989 年已经发展到了2500 名,增加了7 倍多。从1978 年到1989 年,全国共接受和培养了40221 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3699 名,自费留学生26522 名。1990 年到2000 年,全国共接受和培养了310000 多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8360 名,自费留学生292000 多名。但是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层次上来看,都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自费留学生的来源国主要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20 多个发达国家。

从1990 年起到现在,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这期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学习者的层次稳步提高,学习目的和学习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上希望了解中国、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以及社会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的人越来越多,来华留学生人数猛增。除了2003 年由于受到“非典”影响来华留学生数量有所减少外,其他年份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创新高:2004 年达到11 万人;2005 年超过14 万人;2006 年突破16 万人;2007 年超过19 万人;2008 年突破20 万人;2009 年突破22 万。2001 年到2008 年期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仅2008 年当年在华学习的各类留学人员就达到223500 人,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4000 人,自费生209500 人,接受留学生的学校已经达到592 所。留学生来源国也增加到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层次由语言预备教育延伸到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学科分布由语言类、中医类、农学类等少数学科扩展到文、史、哲、政、经、法、理、工、农、医等各个门类②。

图1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曲线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成就和影响正在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来华留学毕业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外友好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截至2009 年,已经为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 多万人才,其中有2 人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还有很多人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有17 位成为驻华大使,40 多人成为高级外交官,当然还有很多人在大学任教,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或者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为本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出谋划策,也有很多人投身商海,开办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事业。这些人很显然已经成为沟通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重要的桥梁。

纵观对外汉语教学事业60 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发展趋势:

第一,留学生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留学生的主体由1978 年以前的政府奖学金生为主变为以自费生为主。尽管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增加了奖学金的额度,奖学金生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从2000 年到2008 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自费生在数量上仍远远多于奖学金生③ :

图2 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和自费生增长态势

第二,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非洲东欧少数几个国家为主到世界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尼泊尔、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最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也很快。这些国家的自费生数量已经占全部自费生的90% 以上。例如2008 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4000 人的国家就有13 个:韩国(66806 人),美国(19914 人),日本(16733 人),越南(10396 人),俄罗斯(8939 人),泰国(8476 人),印度(8145 人),印度尼西亚(7084 人),哈萨克斯坦(5666 人),巴基斯坦(5199 人),法国(5059 人),蒙古(4774 人),德国(4417 人)。

图3 来华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

第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层次和教育体系也发生了变化,由语言预科教育为主发展出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和非学历教育体系,其中学历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非学历教育包括短期生和进修生(他们大部分是语言生)。从1990 年到2008 年,短期生、进修生和学历生的增长曲线不是完全同步的。

图4 来华留学非学历生和学历生增长曲线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生在数量上远远低于非学历生。非学历生包括短期生和进修生,他们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对象。

第四,在学历生中,研究生的数量在增长,但是研究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图5 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增长曲线

图6 来华留学研究生百分比下降曲线

第五,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十几年,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我们要研究教什么(本体)、怎么教(方法)、怎么学(认知)和用什么方式教学(工具和手段)的问题。由于教学对象的多样化,教学类别和教学方法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分技能教学(听说读写译)外,个别教学、小班教学、专题教学(如语音教学、汉字教学)、特殊类型教学(如只教听说,汉语拼音教学)等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教学方法也从直接法、翻译法发展为沉浸法、交际法、功能法、听说法、任务法等等。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也不断进步,已经从教学挂图时代进入多媒体时代。网络教学方兴未艾,各类教材和教辅材料花样翻新,学习者的选择余地比以前多得多。

第六,教师队伍越来越专业化。1978 年以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很多教师来自中文系、外语系或者其他学科,受过专门训练的对外汉语教师数量不多。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水平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很多青年教师取得了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学位,他们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第七,教学机构分布越来越广,建国初,由于留学生数量有限,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院校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1962 年全国有53 所高等学校接受留学生,1966 年发展为128 所,现在全国有将近600 所高等学校在招收留学生;除了高等学校外,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还出现了许多民办语言教育机构。

第八,专门为来华留学生设立了汉语言专业。1978 年北京语言大学开始设立汉语言本科专业,专门接受攻读汉语言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以后又有一些高等学校,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也相继开设汉语言专业,来华攻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位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2000 年有3856 人,到2007 年增加到12638 人。

第九,海内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项目也开始出现。例如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就是第一家设在海外的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机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一加三项目、二加二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很多学校都派出中文教师去海外任教,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就有80 多名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外合作院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为了因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开始的时候设在北京语言大学,后来由于工作面不断扩大而独立出去,现在汉办(Hanban)在海外已经成为知名品牌。尤其是2007 年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海外希望建立孔子学院的教育机构趋之若鹜,“截至2009 年10 月,全球已建立282 所孔子学院和241 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 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84 国共282 所,其中,亚洲28 国70 所,非洲15国21 所,欧洲29 国94 所,美洲11 国87 所,大洋洲2 国10 所。孔子课堂设在25 国(缅甸、马里、巴哈马只有孔子学院课堂,没有孔子学院)共241 个,其中,亚洲10 国27 个,非洲2 国2个,欧洲7 国34 个,美洲5 国176 个,大洋洲1 国2 个”④。国家汉办于2005 年7 月组织了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2006 年7 月组织了首届孔子学院大会,邀请海外大学校长参加。此外还组织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进行教师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任教,组织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法,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考试,开展网络教学等等。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伴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生人数已经有22 万人。孔子学院的教学因地制宜,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是有教无类,在孔子学院学习的人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家庭妇女、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职员、大学教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孔子学院走进社区,组织中国文化周活动,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推介结合起来。

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大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六大转变:一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从“请进来”学汉语向同时加大汉语“走出去”力度转变;三是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转变;四是从主要靠教育系统推广向系统内外共同推广转变;五是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加强市场运作转变;六是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发展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转变。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战略,但是走出去的战略始终没有变。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在做固本强基的工作,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还在不断发展。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希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因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从1978 年到2010 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快速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快速崛起和跨越式发展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世界上很多投资者,他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成为必须的功课,学习汉语是必然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三十多年间,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

1.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重新定位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苏东解体以后,世界上出现了单极化的趋势,单边主义盛行。“9•11”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消耗了美国的国力,也使得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下降。进入新世纪以后,新的世界格局处在变革之中,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加快了这种变革,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表现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与角力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管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号召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采取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使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了解中国,与中国人交往,中国未来的前景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很多人纷纷来到中国一探究竟。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世界上已经开始有人呼吁重新评价中国模式,中国的成功激起了越来越多的好奇者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2.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世人看来是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三位;2009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外汇储备超过23991 亿美元⑤,居世界第一位。没有人能够拒绝中国这个大市场的诱惑。很多汉语学习者是希望能够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获得语言优势。2000 年以后,财经类的本科留学生数量增长很快,从2000 年的930 人增加到2008 年的11335 人。从图7 可以看出最近8 年财经类本科留学生的发展轨迹。

3.几代领导人都对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我国交换留学生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74 年9 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刚刚复校的“北京语言学院”题写了校名。2002 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 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发来贺信,图7 来华留学财经类本科生数量增长曲线

指出:“你们积极进取,不懈努力,为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成绩。希望你们继续锐意进取,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更进一步,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李鹏总理亲笔题词“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来华留学工作和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也非常关心,在汉语走向世界的战略问题上他们都有明确的批示。

4.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保障了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外国人来华学习的愿望,规范和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稳定和积极鼓励的政策,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新的法律和管理制度。1989 年中国政府将接受来华留学生高等学校的审批权下放给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来华留学生的数量由高等学校自主决定,不再由国家下达计划招生指标。1999 年1 月1 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为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家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设立了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长城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HSK 优胜者奖学金、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奖学金和外国汉语教师短期研修项目奖学金。最近几年,部分地方政府也纷纷设立地方政府奖学金(如北京市政府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鼓励来华留学。为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法制化管理,规范和简化外国留学生来华申请手续,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⑥ 和《高等学校接受外国学生管理规定》⑦,从管理体制、外国留学生的类别、招生和录取、奖学金制度、教学管理、校内管理、社会管理、出入境和居留手续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具体操作细则。2003 年,我国在制订《2003 ~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前后,不仅对来华留学生事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为“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我国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教育部确立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工作思路,并增加了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名额。

5.对外汉语教学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人士来华留学。在国家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日臻成熟。对外汉语师资的培养成为最迫切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对外汉语方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体系外,国家还通过实施“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和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方式大量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同时,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推出各类汉语教材和辅导用书。同时,有关高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本校学习,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和根据特定留学生群体所开发的课程,推出了一批深受留学生喜爱的课程;与此同时,留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形成了一支热爱本职工作、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当然硬件设施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6.东方文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尽管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依然占据着强势地位,但是由于东方文明的崛起代表着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加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关注,因此带动了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的急速增长,来华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很多有为青年的梦想。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展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来中国学习,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将还有一个较长的高速发展期。

1.在对外汉语教学稳步发展的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孔子学院的建设任务将会主要集中在内涵建设上,提高质量,提升水平,扩大学生规模,编辑出版针对海外学习者的、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适合于个性化教学的教材,尤其是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材、趣味性和科学性结合得好的教材会受到欢迎。孔子学院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将越来越规范,孔子学院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2.国家会加大政府奖学金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尤其是高层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国内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教学质量、宣传技巧、服务水平、学校声誉都会成为竞争的重要指标。国内各个高校为了争取优质生源,在师资配备、管理制度、海外推介、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个方面一定会不遗余力。

3.对外汉语教学的顶层设计会更加精细化,除了分课型教学之外,个性化教学会越来越受欢迎,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会选择一些应用型专业,比如商贸汉语、中医汉语、同声传译等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理工、教育、体育、农科都会成为来华留学的选择。当然,经济贸易类的学科在未来几年还会不断升温。用外语开设的课程需求强劲,比如用外语讲授中国文化、中国经济、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社会、文化比较等课程会受到留学生的欢迎。

4.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会形成联动的局面。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经验,汉语国际教育的拓展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生源。汉语国际教育不会取代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教师、教材、教学法这三个问题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问题,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中,教师的问题是核心。(崔希亮,2010)

6.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汉语要素教学研究(比如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语篇教学等)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学习者学习过程、认知规律、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习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会成为应用研究的突破口。教材研究、教学法研究会借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成功经验,同时注重汉语的特色,形成具有汉语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和与之相匹配的教材。

7.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教学理念上来看,单纯的语言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语言加文化式的博雅教育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观念。“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这种教育并非中国独有的理念,古希腊文化中也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中国文化同样崇尚“博雅君子”,“博”指博学通文,“雅”指雅正高尚,都是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以摆脱庸俗,追求高尚。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中,博雅教育应该列上议事日程。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战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请进来”可以让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巨大变化,体验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让他们在汉语环境中成长;“走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让希望学习汉语又无法到中国来的人就近学习。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要想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我们自己首先要走向世界;要想让世界走进中

国,我们必须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希望到中国一探堂奥的客人。

原文刊载于:《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二辑

电子版来源:中国知网

10.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情境教学 篇十

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 ——以北京语言大学语法课教学为案例

姓名:俞媛媛 学号:10210800041 手机:*** 电邮:circleyyy721@126.com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课文讲解)、练习(口语练习和书面练习)等各个方面。本文以传统的3P模式为框架来分析情景教学在具体课堂上的运用并评价其效果。本文结合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对情境教学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课堂导入和知识点展示中的情景教学

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给学生营造一种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应用。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和学生用简单的语言相互问候,这样的态度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轻松亲切的感觉,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轻松活泼。教学中这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为语言学习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使教学活动在积极的情感和和谐的环境中展开, 使学生的情感活动积极参与认知过程, 以期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 从而在活跃的情境思维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一般采用点名和复习的方法。这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真实事件来让学生积极参与,也拉进师生的距离,也就是说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使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

关于生词的讲解,常常可以利用情景进行讲解和说明。看下面的例子: 例1:“乱七八糟”的讲解 教:什么是乱七八糟啊? 学1:我的房间。

教:哦,你的房间乱七八糟啊?为什么你的房间是乱七八糟的? 学1:有衣服,有书,什么都有,哪儿都有。教:你喜欢这样吗? 学1:不那么喜欢。

教:那为什么让你的房间乱七八糟呢? 学1:我打扫干净了,一天又乱了。学2:他的东西都有脚(学生都笑了)

教:下周五下午2:30,我们一起去他的房间帮他收拾收拾,那样一个星期都不会乱七八糟了。

这样一段随意的师生对话将“乱七八糟”诠释得形象而清楚,这样的语境也为这个生词提供了最便于理解的解释,也为今后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语境支持。我们知道,这个情景的利用是建立在课堂上学生有即时的反应之上的,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课堂上临时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或非预设事件来帮助具体的教学,这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教学技巧,利用得好就能起到巧妙的效果。当然课前的充分备课同样也很重要,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好一些可能的情景来进行教学。比如要讲解一些实词,可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以省去很多冗繁的解释。这位老师在解释桌布的时候就拿出了一块漂亮的桌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个词。当然在对生词的讲解中,利用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生词的例子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本课的语法点是“把”字句。对于这一具体语法点的导入,我们看到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例2:“把”字句的导入

教:我做一个动作,大家用一句汉语句子说出来。看看对不对?(老师静静地把讲桌上的花瓶端到丽娜的桌子上)

……

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把”字句的练习时,刘老师尽量给学生创设很多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语境让学生准确地使用“把”字句。这些都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当讲解“把”字句中动词加“给、成、到”的情况时,刘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使用的。

例4:练习“把”+O+V+成/给/到 教:这儿有椅子吗? 学:没有。

教:哪位同学…… 学:(起身去外面搬进来一把椅子)

教:谢谢。那么,这个司马克的这个动作怎么说? 学:司马克把椅子搬到……

教:司马克把椅子搬到教室里来了。(学生重复)……

教:现在我们碰到一个病人,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把病人送到医院去。

教:非常好,太好了。我们应该把病人送到医院去。(学生重复)

教:如果我有一个朋友今天要回国,怎么样? 学:我要把朋友送到机场去

教:对,很好。我要把朋友送到机场去。(学生重复)教:(老师拿起一盒茶叶,送到朴智熙的桌上)老师怎么样啦? 学:老师把茶送给朴智熙了。教:对,老师把茶送给朴智熙了。(学生重复)…… 教:(在黑板上写下“大”和“太”)怎么了? 学:老师把“大”写成“太”了。教:他说的对不对? 学:对。

(学生一遍遍重复)教:(在黑板上写下“找”和“我”,转身示意学生说一个句子)学:老师把“找”写成“我”了。(学生逐个一遍遍地重复)

教:有一天,我去首都剧场看戏剧,后来到了,我一看,好多飞机。这是怎么回事?

学:司机把首都剧场听成首都机场了。(反复重复)教:(老师拿出人民币和美元,然后做动作示意学生说句子)学:老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不断重复几遍)

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这里老师为学生创设的情景真实而自然,学生也会

在对外汉语课堂,对情境的利用随处可见,或有意或无意,但情景教学的教学效果屡试不爽,从而对于情景的利用经久不衰。一堂生动成功的语法课,总或多或少需要对情景的利用。我们不能说这堂语法课是对哪个单一教学流派的应用,单一教学流派进行教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教学需要集各种教学法的精华,为课堂教学所用。从这一点上看,情景教学法留下了一个宝贵的法宝。

最后,我想谈几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选择和创设情境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 在了解留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选取的情景要尽量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可以从教材里选定相似的情景,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地点、人物、事件等。

第二,创设的情境要尽量易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指令也要简洁明确,不占用过多时间,也不能让设臵的情境给学生带来额外的难度,如果这样就违背了情景设臵和运用的初衷。

第三, 课堂上尽量创设真实的情境。真实情境中留学生身临其境, 体验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第四, 在尽可能真实的基础上实现情境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课堂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真实的情境不可能都搬到课堂上来,所以教师应尽量通过不同的方式保证创设情境的可操作性,可真实,也可虚实结合或模拟等。

第五,情境的设臵要将充分备课和见机行事相结合。课堂上会有很多偶然的非预设性事件,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对这些非预设性事件加以灵活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适时使用“情景”进行教学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能更好地理解并主动地运用汉语知识,提高交际技能。

情景教学法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完善,让这一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发挥更大的效用。

11.我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一

2010年3月11日,作为对外汉语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得到教外国人学汉语的机会,我万分的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接触外国人,我终于可以尽我自己的努力去传播中国的文化了。虽然我们是那么的稚嫩,可是我们真心的感觉到了我们身上的重任,而且我们将会任重而道远!

我的学生英文名叫Martha,中文名叫祝心,加纳人,官方语是英语,所以交流起来也不是件难事,通过她在汉语课堂上的表现,我知道了她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外向而且接受能力很强的学生,在课堂上她积极思考,勇于表现自己,熊老师对她的表现很满意。虽然她对课本的接受能力很强,课堂表现也很不错,但是她的汉语还是初级水平,交流只限于书本中的一些基础的交流方式,并没有很好的掌握更多的交流语言。

开始辅导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去教学,所以应她的要求,教授的是她的课本,主要是为她更正读音,组织对话,处理课后练习,教习汉字。在读音方面她存在的问题有:

一、四个声调不分,一声与四声尤其严重;

二、q、c、ch、zh、sh这几个音发的不标准。针对声调问题我的应对办法是用手比划,一平二上三拐弯四下,按照这种方式,让她先把课文读一遍遇到读错的地方我就会比划出声调,渐渐的她自己也用手比划起来,基本可以读出很准确的音来了。可是我觉得这种方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四声比划的准确要建立在死记的基础之上,可能她一段时间见会忘掉的,于是,我想办法怎样去解决她的四声问题。一开始我想从现代汉语中的声调的数字表示法去教她。我们都知道一声是55的音,二声是35,三声一般作为211的音,四声是51,然后也找了一首关于声调的绕口令。针对她发不准的音我真的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因为我不知道怎样用英语去表达,我只能一遍一遍的对着她发音让她看着我的唇形,她真的是一个领悟能力极强的学生,根据我的唇形,她也能读出正确的音,我真的是万分的惊喜。回到学校后我去问了我的搭档,看他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他跟我的做法一样,在班上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觉很多同学都跟我们有一样的看法,不知道怎样去教他们发音,不知道怎样去用英语描述发音部位,于是我们知道了在汉语初级教学阶段英语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或者用行话来说是一个必须的中介语,而我们的英语确实不够好,没法达到初级交流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在这次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可这终究也阻挡不住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热情。

组织对话是想提高她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能力,我为她设计了两个情景。一个是去商店买衣服,当我跟她说到这件衣服500块时,她说:“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我只带了一点

儿钱。”我觉得她很不错,能够讨价还价,而且还能跟我很流利的对话。另外一个情景对话是去饭馆吃饭,涉及到的是点菜,她也能很轻松的跟我对话,所以,我觉得这种基本的对话她是掌握了的。

在教授她写汉字的过程中发觉她老喜欢发倒笔,特别是写“口”的时候,我纠正了很多次。看样子她对汉字的兴趣不大,可惜教她的时间太短了,没法跟她描述汉字的魅力。

在辅导的过程中,祝心参加参加了一次财大组织的“汉语风采大赛”,参加复赛前我去辅导了一下她,记得她拿给我一篇诗歌《母亲的爱》,是她自己写的诗歌,而且她自己翻译成了中文,我看了一下,语法有问题,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帮她重新翻译了一遍,然后给她介绍了一首著名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听她很有感情的朗诵着中文诗歌,心里就高兴,虽然这并不是我的作用都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可是我还是止不住的高兴。

祝心一直是一个开朗聪明的学生只是太局限于课本了,也是由于时间的问题,很多知识都来不及去交流。总结我自己身上的问题,从性格方面来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开朗的人,容易害羞,不知道怎样积极地去与别人交流,更不知道怎样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我性格上的缺陷,在以后的交流中,我将会在这方面做努力。从自己的知识来说,英语水平很不够,特别是口语水平。还有汉语的知识构架不全面,不知道怎样具体的去教学,这些都是我今后要面对的问题。我知道作为一个对外汉语老师,对中国的文化要十分了解,而我现在真的离这个目标很远,不过会很努力的。

这次的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个对外汉语的老师,必须要是内外兼修的。从内在的方面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时一个国际问题,我们要面对很多不同的生活观文化观甚至是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包容不同国家的不同观点,更要用自己良好的修养去和外国学生打交道。从外在方面来说,就要求我们对中国的文化相当的了解,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因为那是整个东方古国的象征。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希望老师多交给我们一些中国古老的文化。比如中国古老的神话,中国的部族文化,中国的宗族文化等等类似的东西。因为中文的发音很难讲清楚,所以我希望老师可以教给我们一些方法去讲解发音的部位。

上一篇:小学生四年级诚信的作文600字左右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