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总结(精选7篇)
1.毛概期末总结 篇一
毛概考点总结
第一章
1.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其次,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再次,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最后,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需要。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条件
(1)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2)现实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3)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4)历史借鉴:建国后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5)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发展思想
第三章
*
1、新革命道路的理论依据和内容?(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依据
①必要性:第一,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②可能性: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根本条件(客观)
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客观)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主观条件)
(2)中国革命新道论理论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和有力保障),土地革命(中心内容)和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四章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及其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新型的人际关系已经确立,我国的经济结构,政治领域,阶级结构,社会矛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继辛亥革命之后,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第五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
(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
(2)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4)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
PS: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主体原则、共同富裕原则
2、为什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3)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4)发展是实现国富民强的要求。(5)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2)是解放生产力;(3)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变革;(4)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改革不是对改造的否定,也不是回到改造之前,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改革。★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局稳定和政策稳定)。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改革和发展。
第八章
1、为什么形成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2、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防止他们之间的悬殊?
问题:
1、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2、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
3、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
措施: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社会收入分配调节中,坚持统筹兼顾、服从大局,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3.社会保障机制。理顺利益关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3、如何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4、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2)保护修复自然生态。(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4)强化资源管理。
(5)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5、当代大学生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1、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依法治国的内容及意义?必要性?
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必要性: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社会主义国家人权和民主、自由?(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5)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锁缚。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但如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第十章
1、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如何深化文化改革?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重点。
(4)文化体制改革有其特殊性、复杂性。
第十一章
1、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十二章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及意义? 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五章
1、为什么要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成为空洞的、没有感召力的口号。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2、怎样改善党的领导?
(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2.毛概期末总结 篇二
【关键词】 高职院校;《毛概》;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一、高职院校《毛概》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对政治工作的系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毛概》课教学的效果。部分教师由于受错误思想的影响,认为《毛概》课程教学是虚的、抽象的、很难做出成绩,感到工作没有方向,看不到前途,失去对教学工作的热情。由于自己不想学习和研究探讨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使个人能力素质不能和现实工作相适应,因此在面对学生时,大道理不会讲,小道理讲不透,教材重点内容无法向深层次阐述。
2、高职院校《毛概》课程学生听课率低
《毛概》这门课程是思政理论课教师普遍认为比较难上的一门课程,如果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来教学,课堂上收获的结果就是有的学生看专业课教材,做专业课作业,或者有的玩手机,或者有的睡觉等。
3、《毛概》课教学方法简单,效果不理想
在《毛概》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简单,重在说教,仍把单调陈旧的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方法,依然采用“一导入、二讲授、三总结”的老模式,忽视了新时期学生思想活跃、追新求异的特点,导致学生不愿听、不想听、听不进,对《毛概》课反感厌烦,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毛概》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毛概》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抽象性较强的课程,一门“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的课程,高职院校领导为追求学校和个人的看的见成绩,在工作中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建设方面,放在本校学生在省、国家技能大赛获奖的情况方面,有的甚至提出“基础课要为专业服务”的言论。学校领导不重视造成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要求也不高。有的教师不能充分认识《毛概》这门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也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对自身的要求不高,工作标准低,这些都影响了《毛概》课教学工作的效果。
2、高职院校《毛概》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
翻开《毛概》这门教材,你会发现里面内容基本都是纯理论的描述,由此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距离。由于教学内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很少涉及,造成有的学生认为《毛概》课学了没用或用处不大。因此,有的学生就会以消极懈怠的态度对待此课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旧的教育方式上,沿用着传统的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将《毛概》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硬、枯燥划等号,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增强高职院校《毛概》课程教学吸引力的对策
1、领导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任,一个人对社会是否有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他的政治思想决定的,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重视思政课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采用各种有效制度来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待遇,至少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边缘化。地位得到承认,再困难的工作即像《毛概》这种理论性逻辑性强的课程,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把它上好。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重视对于促进教师安心本职工作,更好的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毛概》课程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教师讲课内容脱离了学生教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学生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抓住《毛概》课的课堂教学就等于此门课程的教学至少成功了一半。要让学生喜欢上《毛概》,必须把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抓住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把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专题教学,把专题讲透讲深,教学就有了说服力,学生的兴趣也就上来了。例如,在讲到党的建设的问题时,可以把它和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领导贪污的热点结合起来讲,跳出教材的条条框框限制和纯理论的影响。如果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抽象的《毛概》课教学就不可能不充满生机和活力。
3、改进《毛概》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使学生对《毛概》课感兴趣,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师在《毛概》课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收集一些生动的例子、图片、数据,以及简洁而生动的故事。除此之外,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毛概》课的理论讲授应该与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学生的课堂展示等方法相结合。例如,在讲到教材中“扩大开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五分钟“一带一路”油墨化的视频,然后讲解一带一路的理论内容,最后让学生讨论中国如何在“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中避免风险、实现互利共赢。或者还可以结合“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新闻与视频,让学生讨论“中国企业如何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以上所述的教学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灵活运用。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教学方法与学生很好的结合,既培养了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陈述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毛概》课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敏.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
3.毛概期末主要 篇三
2、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二章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第三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a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b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我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和团结,三是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4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b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c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第四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队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
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五章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出处《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3)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对于江泽民这段话我们该如何理解?江泽民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答:表明的意思是:那些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只看到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没有看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制度的不同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都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低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5.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九章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主体。
2、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3、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物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第十章
1、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第十一章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材料分析,农村住房、医疗保险)
a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b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c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e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加快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与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f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第十二章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十四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造者。第十五章
4.毛概期末复习重点 篇四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质、本质或根本原则)。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
指导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
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什么及其相互关系?
答:三大法宝: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的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②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市场。
③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难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在私营经济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答: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①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空间概念);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时间概念)
1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答: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意义: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原则: 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不具备制度属性;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利弊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制度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⑴必然性:①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性; ② 政策导向: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 具体原因:
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的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产生差距; d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⑵合理性:收入差距现象的出现是“先富”的条件和落脚点;
⑶如何缩短收入差距:①切实增加老百姓的劳动报酬——提升劳动者素质,充分就业。②提高群众的财产性增长——保证财产不贬值。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三农”地位和作用:a经济角度:国民经济的基础; b政治角度:国家自立的保证; c社会角度:社会安定的需要;
②现状: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凸显(收入、教育、医疗、消费、就业、公共投入)③条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④总要求
⑤措施: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市场化)b城乡一体化
c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科学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重要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 人民民主专政; ④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⑤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基本方针: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①发挥市场在文化市场中资源配置的作用;
②充分利用政府对外交流的渠道,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服务; ③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 ④加强国际营销渠道的建设。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②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⑤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如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⑤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团结;.2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2014 毛概期末试题答案 篇五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选项号码填入答题卡内。每题1分,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D)
A、五四运动时期
B、遵义会议以后和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C)
A、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B、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3、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在创造性地进一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C)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D)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5、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B)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A)
A、保护民族工商业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8、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B)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开明士绅
9、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规定,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在中国建立一个
A、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A)
B、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D、资产阶级共和国
10、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核心的是(D)
A、思想政治工作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1、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完成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完成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B)
A、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D、“五位一体总布局”
13、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A)
A、改革
B、发展
C、开放
D、稳定
14、邓小平1988年9月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A)
A、第一生产力
B、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D、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15、“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提出这一观点的是(C)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6、改革开放是(C)
A、力量之源
B、立国之本C、强国之路D、兴国之要
17、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
A、四马分肥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统筹兼顾
18、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B)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科技体制改革
1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丰富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是(A)
A、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实现公民个人成长与国家同步进步
C、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繁荣 D、实现每个公民个人人生出彩
20、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必须(D)A、不要陷入姓“资”、姓“社”的争论 B、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D、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选择题(以下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选项号码填入答题卡内,少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的说法是(ABCD)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关于毛泽东思想,正确的说法是(ACD)
A、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B、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C、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由六个方面原理构成D、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关于创新,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BCD)
A、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
B、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C、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必须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BCD)
A、实事求是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5、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主要有(ABCD)
A、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B、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毛泽东在1928年10月和11月撰写的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基础的文章是(A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战争和战略问题》
7、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BC)
A、按劳分配
B、公有制占主体
C、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
8、关于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是(ACD)
A、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C、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
D、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存在疑问)
9、关于我国改革开放,正确的说法是(ABCD)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它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C、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
D、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0、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ABCD)
A、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B、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形成竞争新优势
三、判断题(请对以下说法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在答题卡内打√或×。每题1分,共20分)
1、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缔造建立了卓著功勋,但晚年也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因此,就其一生而言是功过各半。×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它们的基本点都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资本主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与时俱进。×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7、近代中国社会国情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9、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级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0、坚持以维稳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主要经验。×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都是共产党领导,都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都居主导地位,两种社会在根本性质上是一致的。×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13、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上,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改革是动力。×
1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建立具有不同内容统一战线,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15、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16、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其性质是对抗性的。×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犯的错误表明,改革的方向和道路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1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20、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内在关系是什么? 答: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答:①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②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4、如何正确处理党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答:①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理论作出了哪些丰富和发展?
答: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主要矛盾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一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五、材料分析题(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1 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195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刊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2 毛泽东于1958年8月4日视察了徐水之后,8月6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陈正人到徐水,传达了中央关于在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的指示。在中央部门和省、地委的帮助下,县委于8月22日制定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划(草案)》,提出了“大跃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规定: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到1963年即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
9月15日,河北徐水成立了“徐水县人民总公社”(后改称徐水人民公社),实现县社合一,经济上由县一级统一核算。徐水成为提前实现“共产主义的实验基地”。9月20日,徐水人民公社发布关于实行供给制的决定,对全县人民供给制的“15”包:吃饭、穿衣、住房、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
徐水规定吃饭不要钱,但无论是机关食堂,还是对外营业饭馆,三个月就被吃垮了台。徐水县委虽然对“共产主义试验”作了多方面设计,无奈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县的财力不足,难以持续下去。11月,县里筹款550万元,给全县社员发了一次工资及部分生活用款。12月,又筹了90万元,仍与需要相差很大,便挪用商业上的资金700万元,造成商业资金不能周转。于是,这种供给制的“共产主义”便随之夭折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河北人民出版社,第180页—181页 材料3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38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4 卡夫丁峡谷本是古罗马城附近的一条峡谷。在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期间,是古罗马的必经之地,萨姆尼特人在此伏击并打败了古罗马军队卡夫丁峡谷遂成为灾难性的遭遇的代名词。1881年3月,马克思在给俄国“劳动解放社”的主要成员查苏利奇的信中,把卡夫丁峡谷比喻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他写道: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7页)。
———《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回答:
(2)请综合材料
1、材料2,指出其对社会主义认识存在什么错误?
答:①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速度,忽视了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没能坚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②对于社会的矛盾的认识错误,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错误的认为一大三公就是社会主义,认为平均主义,消灭商品和货币,实行供给制和公共食堂就是社会主义,误把按劳分配认识是按需分配,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④忽视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客观规律,混淆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⑤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还将处于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忽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
(2)材料3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认为造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是由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的,从而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②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完善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
③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同当今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3)材料4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国内理论界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了东方经济、政治、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经过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必须“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事实上对东方经济、政治、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你认同前一种观点,那么对于像中国这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落后国家而言,马克思所指出的必须“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意味着什么?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不是表明中国退却回去“补资本主义的课”?
答:⑴中国这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是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之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所指出的必须“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说明如果不能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方式,而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十分荒谬和愚昧无知的。其主要用意是指生产力发展的不可跨越性和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的可跨越性。
虽然俄国国内生产力不够发达,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影响了俄国,使俄国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的矛盾都影响了俄国,使俄国生产力和革命力量都有了发展,才使得俄国有了跨越的可能。
6.毛概期末总结 篇六
【关键词】新时期 民办学校 毛概课程 创新性
民办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增长点和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新时期新常态下,对于民办学校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国家和相关部委给予了非常多的帮助和支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民办机构教育教学质量,壮大民办教学规模,更好地巩固民办教育机制在全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新时期的民办学校学生特点
民办学校学生在思想上由于受到现实社会的影响,故而富有多元化的特征,对于事物的可接纳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选择,这是一个需要有主流价值观去引导和教育的群体。同样,按照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的观点,学生群体的需求也是具有一定的梯度性的,在教学方面也需要选择有层次的教学方式。同时,这些学生的思考性一般比较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是比较快的,并且倾向于对于旧事物新形式状态下的接受。简而言之,民办学校的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面一般比较强。
二、毛概课程的教学意义和现状
(一)教学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毛概)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的政治理论必修课,其地位可见一斑。毛概课程是全面系统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完善过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门课的最大教学意义就在于让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核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强化执行党的基本思想路线和纲领的坚决性。
(二)教学现状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学校几乎全部开设了毛概课程,一些高等学校还设置有专门的课程教学部,并结合各个学校所处地区的相关情况,开设有毛概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教育教学方面实现了高水平、全覆盖、多角度的教学网络,并有一整套考试的相关体系,被纳入学生的最终考核中。
但是目前的教学因为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学校要求的不一致,导致学生对于毛概课程的学习兴趣比较小,大部分学生认为毛概课程都是一些浅显的东西,基本上可以用高中政治的学习内容进行解答,考试也主要是靠死记硬背,缺少一些基本的思考环节。除此之外,教学的互动性也有待提高。
三、创新性研究
(一)情境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非常鞭辟入里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一个好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源自学生的最基本、最熟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和生活两部分。教学情境的创设自然需要与日常的生活相关联,这一点其实和马列主义的与时俱进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生活环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作为教学素材的地方,比如在介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时候,完全可以和情境的创设联系在一起,教导学生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将教学放入生活,特别是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不要沉默,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利用学生对外在事物关注的特点基础之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他们的毛概知识和生活贯穿的基本技能。
(二)实践性教学
毛概课程中的知识体系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一些最为关键的知识点的掌握还必须要教育学生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就算在自己的课堂上有这样的环节也只是一带而过,不能真正地深入进去。其实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实践性的教学就要贯穿进去,民办学校的学生一般在高中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系统,一些最为基本的理论体系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些高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有所体悟,所以实践性教学必不可少且势在必行。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们的实践意识。在讲述一些理论的应用时,可以针对学生们来自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毛概和自己专业的关联的展示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毛概知识的学习在自己的专业中找到对应的地方,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更为全面地掌握毛概知识,还可以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和问题丛生的社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纪念性质的场馆,感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设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从而坚定学生学好毛概的信心。
在教学中,教学不仅仅是刻意地举办教学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感悟毛概思想和体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和自己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现在很多老师没有办法做到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顾着自己在讲台上讲,学生们的听课回馈也不能及时地被授课教师所掌握,所以就会导致教师在台上越讲越投入,而学生却越听越无聊,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学会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将课堂的主导权留给自己,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开展一种对话式的教学,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之中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形成一种良性的课堂互动,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霞.高职院校毛概课教学体系构建策略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54-156.
7.毛概第十章期末习题 篇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2、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内容。增强学生提高自身和全民族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3、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必要性和文化体制改革趋势的认识。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化内涵及其意义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狭义的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包括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哲学等方面。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十五大报告)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迟滞和落后会严重影响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它的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党和全体人民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统一的意志、协调的步伐和高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有千百万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并能不断创造发明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这样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提供。
3、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之一。
综合国力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实力等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文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其本身就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还发挥着特殊的凝聚力、鼓舞和激励等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水平的高低是人的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要全面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就一定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坚持三贴近,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正确对待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的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发展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技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高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新局面。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迅速增长;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新技术正在进入文化领域。
2、我国现行文化体制存在的弊端:高度集中;高度封闭;微观机制缺乏活力。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观念更新
1、文化具有产业属性
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文化的公益性,强调它的政治动员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而忽视了它的产业属性和产出功能。
2、文化具有商品属性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把它仅仅作为宣传舆论的工具,而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它的商品属性。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
3、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开放文化产业;市场配置资源;市场主体独立;实行经济核算。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和原则要求
1、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
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统筹兼顾”的工作方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
思考题: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前具有怎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您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
3、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您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何处?
阅读书目: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江泽民: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江泽民:“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7部分,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
【毛概期末总结】推荐阅读:
毛概期末总结知识点07-24
毛概期末考卷10-14
毛概期末考试考点09-01
毛概期末试题及答案11-21
毛概第二学期期末试卷06-16
毛概最新期末考试题06-18
西南交通大学毛概Ⅱ期末大作业09-18
毛概考点总结09-19
毛概课社会调查报告总结06-28
2024年甘肃一万名考试毛概总结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