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装置电气施工方案(精选7篇)
1.空分装置电气施工方案 篇一
摘要:大型空分装置后备系统常配套大型低温贮槽和低温后备泵,其接口管道减少冷量损失,防止低温液体汽化后对泵产生气蚀是工程设计的重点,本文对该系统工程设计及管道的布置提出了优化方案。
关键词:大型空分;后备系统;工程设计优化
1后备系统低温管道常规设计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空分装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目前煤化工装置配套的空分装置,这些装置一般都要求空分装置在事故状态下其后备系统能连续稳定的提供气体。所以该类空分装置后备系统的液体贮槽和后备低温泵也配备的越来越大,贮存在贮槽中的低温液体产品通过贮槽下部的送液管经低温后备泵加压汽化后送至后续化工装置,其流程图见图1。低温液体贮槽的送液管道常规设计为不锈钢管道由贮槽内槽底部穿出内槽,在外槽外壁开孔后水平送出,贮槽外露部分送液管道用焊接有膨胀节的不锈钢保冷套筒内部充填珠光砂保冷,图2为液体贮槽常规的外接管道形式(管道未保冷)。通常贮槽供货商与用户的设计供货分工界限为贮槽外送液体管道上的送出截止阀,外露的低温液体管道通常用泡沫玻璃或聚异氰尿酸脂(PIR)等耐低温的绝热材料进行保冷后接至后备低温泵,图3为液体贮槽外接管道保冷后与低温后备泵的常规连接形式,贮槽至低温泵间阀门的保冷随管道同时进行。
2大型低温液体贮槽送液管道常规设计的问题和不足
大型特大型煤化工空分装置往往设置大型低温液体贮槽,一般容积都在1000m3以上,2000m3、3000m3已不鲜见,低温液体贮槽的送液总管的直径往往都在DN150以上,国内某项目60000等级的空分项目配套的1500m3液氧贮槽的外送液氧总管直径为DN200,新疆某煤制油项目100000等级的空分项目配套的两台2500m3液氮贮槽的外送液氮管也是DN200,并且全部都设置为双路送出,充分考虑了供液系统的安全性。如此大规格的低温液体管道若采用常规布置设计和保冷,即出贮槽后的低温管道到后备泵全部采用泡沫玻璃保冷,由于其密度为180kg/m3,施工后管道附加荷载大,且泡沫玻璃的导热系数为0.06W.m-1.C-1,为珠光砂的两倍,其保冷受现场施工质量的影响,并且管道上的阀门及仪表和排液管线接口在保冷施工中如处理不好,其保冷材料对接的缝隙部位往往会成为薄弱环节,在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跑冷现象(有些用户现场用PU硬质聚氨酯泡沫发泡保冷,虽然聚氨酯泡沫导热系数低,通常≤0.027W.m-1.C-1,但由于长期在低温场合下使用宜冷脆,现场发泡的施工工艺受北方冬季寒冷气温的影响较大,并且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T3010-2013)明确规定其使用温度为-65℃-80℃,所以该工况应避免使用。如果工程布置中后备泵距离贮槽较远,其中间管道的跑冷损失更大,严重时会导致后备泵汽蚀,所以用户往往要求贮槽至后备泵的低温管道采用真空管道,但真空管道价格高,使用若干年后还会存在真空度下降,导致用户现场重新保冷。
3大型低温液体贮槽外部管道的优化设计思路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设计时应将贮槽外的低温管道与后备泵的保冷整体考虑,工程设计时应将上述管道、阀门等都设计在后备泵的保冷结构内,即低温贮槽外部需保冷的低温工艺管道和后备泵整体设计在一个小冷箱内,则上述管道和低温泵的保冷可整体采用珠光砂,其后备系统冷量损失可减小到最低程度,此设计特别适用于后备低温泵兼作空分冷箱备用泵的大型煤化工空分装置。
4后备系统保冷工程设计优化实施案例
我公司在内蒙某煤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将后备低温泵的工艺管道与贮槽送液管道整体设计在一个保冷箱内,管道既整体美观,冷量损失又小,此外泵后的回液和回气管道也可利用冷箱内空间布置。此项目液氮、液氧贮槽均为500m3,内筒直径φ8000mm,外筒直径φ10300mm,为了预留出泵与贮槽间管道的安装空间,贮槽基础净空设计为2.5米,基础顶标高3.15米。低温后备泵的流量为52000m3/h,泵进液管道口径为DN150,泵后液体回流管道口径为DN100,回气管道口径为DN40。此外,设计时在泵前进液水平管段上设置了DN15的虹吸管线,此管线可利用管道中液体与气体的密度差将汽化后的气体虹吸至内槽气相,使泵前液体处于动态,便于泵体更快地冷却,除后备泵进液管道是向泵入口上坡外,其余管道水平方向上均有向贮槽上坡的布管设计要求,且泵后回气管路的坡度最佳为45°。上述几个管道在贮槽内槽上的开孔部位不同,但其出贮槽的位置均设计在泡沫玻璃砖绝热层外缘与外槽内壁之间的基础部位(此空间长度有840mm),管道在此夹层利用自身走向的改变增加柔性,来减小管道的二次应力,可取消贮槽原有设计中管道上的膨胀节。管道需下穿贮槽基础至后备泵冷箱,管道下穿时需设计在保冷套筒内,此设计方案需土建专业配合基础开孔设计。贮槽基础设计时其开孔顶面需预埋钢板来焊接固定保冷套筒,并起到封闭保冷套筒与基础之间缝隙的作用,套筒顶面稍高出基础上的细砂混凝土层,并注意施工时防止细砂混凝土等杂物落入套筒内部,影响套筒保冷效果,保冷套筒设计为腰形,截面尺寸长度为1550mm,圆弧半径为R550mm,高度为1350mm,保冷套筒考虑安全因素宜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筒底板采用不锈钢板与上穿工艺管道焊接后将筒体封闭,与贮槽同时充填低密度、低导热系数的干燥珠光砂,与贮槽外筒构成一个整体保冷结构,套筒下面的工艺管道及后备泵单独制作保冷箱并充填珠光砂保冷,图4为该项目中的贮槽基础开孔方位和尺寸,结构梁的设计应避开开孔位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设计方案要求管道布置专业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开孔方位及尺寸条件要做到准确无误,土建施工图经管道布置专业确认无误后方可现场施工。
5空分装置后备系统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
空分装置后备系统在工程设计中应贯穿模块化的系统设计思路,可利用三维工厂设计软件将该系统作为整体模块设计,后备泵、保冷箱及管道仪表可以在工厂内预制安装好整体撬装发货,既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又加快现场的安装进度。并且此方案具有可扩展性,当一台低温贮槽对应多台压力等级的后备泵时,可在贮槽的不同角度设计多个保冷套筒和低温泵冷箱,或者根据实际管道布置情况将多台泵的小冷箱合并。如果现场占地面积紧张,贮槽基础净空允许时还可以将泵冷箱反向布置在贮槽基础下面,此方案设计时需考虑低温泵的吊装空间。
作者:王伟 裴红珍 单位:开封空分集团设计研究院
2.电气锅炉施工方案 篇二
施 工 组 织 技 术 方 案
大宁县建筑设备安装总公司
编制说明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主要依据下列技术文件和规范规程。
1、锅炉的随机图纸、说明书。
2、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3、安装、焊接、筑炉工程操作规程。
4、上级对工期的要求、施工图预算、土建工程进度,设备、材料供应等。
6、大宁县建筑设备安装总公司所有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机具等。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安装地点: 工程地点位于:
2、锅炉技术特征:
该锅炉房设计要安装一台锅炉,锅炉型号为:72KW电加热蒸汽发生器.3、工程量及工作量: 工程量及工作量:本体一台。
4、设备材料供应、保管及存放场地:
设备由厂家送至工地,锅炉大件存放于锅炉房或附近地方,小件存放在锅炉房内,办理签证,并派人妥善保管。
5、施工方法: 由于工期短,工程量大,所以安装工程采用平行、交叉作业,以锅炉个体安装为主要工作线,其他工程穿插将进行。安装人员具体划分为2—3组,一组施工本体,一组施工辅机设备安装部分,由电气人员施工配电工程。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前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然后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研究,做好个性计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以便指导施工。
2、设备清点及质量检查:
厂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家对到货设备逐项进行清点、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施工准备和施工方法
第一节 施工方法
依据施工图的技术要求、设备说明书要求,确定设备、管道和风道的位置及标高,划线安装,特殊要求与设计、甲方(或监理方)协商解决。
施工流向:先核对基准线,先定位,划线后安装。、第二节 施工准备
施工图的审核交底
由公司主管经理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及设计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审核,达到熟悉图纸,便于施工的目的。施工图中不清楚的地方请设计人员解释交底,互相交流,达到设计、施工和使用的目的。
设备、材料准备
依据施工图提供的设备、材料明细表及施工进度计划订购设备、材料。工程施工监督检查、验收的要点
第三节 泵类安装
在基座上划线后安装。
在泵座地脚螺栓附近垫铁,将底座垫高约20—40毫米,检查离心泵泵体水平度,每米不超过0.1毫米,水平联轴器应保持同轴度;轴向倾斜每米不超过0.8毫米;径向位移不超过0.1毫米。
用水泥浆浇灌泵座及地脚螺栓。3—4天水泥于固后,再按第2项复查。
第四节 箱罐安装
箱罐标高允许偏差±5毫米,水平度每米长度不超过10毫米,垂直度每米高度不超过10毫米,中心线位移不超过5毫米。
箱罐的支、吊、托架安装应平直牢固,位置正确。
(1)支架立柱位置不超过5毫米,垂直度每米高度不大于10毫米。(2)支架横梁上平面标高为±5毫米,侧向弯曲得米长度不大于10毫米。(3)敞开箱罐做满水试验,不漏为合格。密闭箱罐应以工作压力的1.5倍作水压试验。
第五节 阀门与法兰安装
阀门安装前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出厂规定的压力。阀门安装位置、方向、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反装。装带手柄的手动阀门,手柄不得向下。
阀门与法兰连接时,不得强力对接,石棉垫片应擦油,螺栓应均匀紧固。
第六节 焊接要求
焊接工人应有焊工操作证。
管子对口的错口偏差,应不超过管壁厚的20%,且不超过2毫米。调正对口间隙,不得加热张拉和弯曲管道的方法。
管道对口焊接时,当管壁厚度大于等于5毫米时,应磨成V型口,并有一空间隙。用气割加工管道坡口时,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管道的对口焊缝或弯曲部位不得焊接支管。弯曲部位不得有焊缝,接口焊缝距起弯点应不小于1个管径,且不小于100毫米,接口焊缝距管道支、活架边缘应不小于50毫米。
双面焊接管道法兰,法兰内侧的焊缝不得凸出法兰密封面。
第七节 管道安装
管子及管件在安装前应将内外壁的铁锈及污物清除干净,并保持内外壁干燥。液体管道不得向上安装成波浪形,以免形成气囊。气体管道不得向下安装成波浪形,以免形成液囊。
从液体干管引出支管,应从干管底部或侧面接出;从气体干管引出支管,应从干管顶部或侧面接出。有两根以上的支管与干管相接,连接距离应相互错开。
设备相接,管道不得强迫对口。
管道穿过墙或楼板应设大于管径一级的钢套管,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底西平齐,但应比地面高20毫米。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或其他不燃材料填塞,不得作为管道的支撑。
各设备之间连接的管道,其倾斜度及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水平段有一定坡度,其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冷凝水管选用镀铸管,丝扣连接,有一定坡度,其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的主要措施
公司工程管理部在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到施工现场,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进度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监督检查。项目经理部按专业分工设工程技术人员监督施工的全过程。
第八节 保证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
熟悉掌握施工图、施工规范等技术资料。对施工现场的实位轴线、标高核实验收。
对购进的材料、零部件外观及合格证等文件的验收。
对购进的设备协同甲方或监理方进行外观及合格证、装箱单等文件的核实验收。
1.施工后质量的控制措施
工程完工自检后报公司工程管理部初验,合格后再提出验收申报表。项目竣工验收。
提交竣工图及其他技术文件资料。
2.施工中质量的控制措施
现场工程师采取观察、检查、测量等手段监督施工工艺。
隐蔽工程完成后先自检、专职检,再填报隐蔽工程质量验收通知单,报甲方或监理方验收。
工程变更或技术变更时采取以下程序:变更图纸(或工程变更)一→甲方签字(或监理方签字)一→填写洽商单一→现场工程师一→施工工长一→施工。
3、保证施工进度的主要措施
熟悉掌握施工图、施工规范等技术资料。
对施工现场的实位轴线、标高核实验收。
对购进的材料、零部件外观及合格证等文件的验收。
对购进的设备协同甲方或监理方进行外观及合格证、装箱单等文件的核实验收。第九节 保证施工进度的主要措施
1.施工前进度的控制措施
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制定采购设备、材料计划。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交底工作。
组织施工人员勘察现场,办理各种进场手续。
2.施工中进度的控制措施
建立工程进度的工作日志。
每日、每周、每月检查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
每天召开工段长现场会,研究分析影响进度的因素,确定解决方案,重新调整进度计划。
3.施工后进度的控制措施
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差异时,在保证工期不突破的情况下,分析原因采取以下措施:
【技术措施】:实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等作业方法。【组织措施】:增加施工人员及工作班次等。
第十节 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施工人员进场前进行场前安全教育,填写“进场前安全教育登记表”,并与公司签订安全协议书。
进入现场人员戴安全帽,不准穿拖鞋,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施工现场安放灭火器,明火作业事先清理掉易燃物,设着火人,防止火灾和不必要的伤害。施工现场严格做到工完料净场清,下班后清理现 废料堆放在指定地点。
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篇三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当电气设备中的电流、温度等参数发生异常或突变时,终端探测头(如剩余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利用电磁场感应原理、温度效应的变化对该信息进行采集,并输送到监控探测器里,经放大、A/D转换、CPU对变化的幅值进行分析、判断,并与报警设定值进行比较,一旦超出设定值则发出报警信号,同时也输送到监控设备中,再经监控设备进一步识别、判定,当确认可能会发生火灾时,监控主机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点亮报警指示灯,发出报警音响,同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火灾报警等信息。值班人员则根据以上显示的信息,迅速到事故现场进行检查处理,并将报警信息发送到集中控制台。
施工一般规定
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相关部门或机构审核合格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应按图纸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竣工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文件:
1)竣工图;
2)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3)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
4)检验记录;
5)竣工报告。
施工布线
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装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要求,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应符合现行同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CB50116)的规定。
2、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4、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5、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1)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时;
2)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1个弯曲时;
3)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2个弯曲时;
4)管子长度每超过12m,有3个弯曲时。
6、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7、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8、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m~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1)线槽接头处;
2)距接线盒0.2m处;
3)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9、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10、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Ω。
安装一般规定
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安装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安装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3、探测器安装应充分考虑供电方式、供电电压、系统接地形式及监控方式。
4、建筑物产权所有者应建立保存系统内每个探测器的安装及试验记录。
5、探测器与裸带电导体应保证安全距离,金属外壳的探测器应有安全接地。
6、禁止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安装探测器。
7、探测器的输出回路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双绞铜芯导线。
8、探测器的安装不应破坏被监控线路的完整性,不应增加线路接点。
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安装
1、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m~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m~0.2m。
2、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3、引入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3)端子板(或排)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应超过2根;
4)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小于200mm的余量;
5)导线应绑扎成束;
6)导线引入线穿管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4、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主电源引入线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5、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接地(PE)线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6、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内部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不同功能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安装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1、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在安装前,应测量其监控线路的固有泄漏电流。
2、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在不同的系统接地形式中应按照附录B的规定正确接线。
3、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负载侧的N线(即穿过探测器的工作零线)只能作为该路供电的中性线,不得与其他回路共用,并且不能重复接地(即不能与PE线相联);必须严格区分N线和PE线,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电路工作零线N应进入(穿入)探测器,PE线不能进入探测器.严禁将工作零线N(中性线)作为PE线使用,也严禁将PE线作为工作零线N使用。
安装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1、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采用接触式安装时应采用专用的固定件固定。
2、红外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固定在不可移动的物体上,并与监控对象保持安全距离。
安装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采用非接触安装时,距离监控对象的间距不宜大于10cm。
调试一般规定
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调试,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在调试前应具备调试必需的技术文件。
3、调试单位在调试前应编制调试程序,并按程序调试。
4、调试负责人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5、调试完成后应有详细监控点的报警值参数设置记录,相应监控点的地址及对应安装位置信息记录。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调试
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和监控设备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监控设备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1)监控报警功能;
2)控制输出功能;
3)故障报警功能;
4)自检功能;
5)电源功能。
3、检查监控设备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电源应能自动切换。
4、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剩余电流发生器和温度发生揣)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
5、应分别用主电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系统的各项功能。
6、系统在连续运行12h无故障后,按时填写系统调试报告。
验收一般规定
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竣工后,建设单位应负责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应对系统内所有装置进行验收,包括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监控设备等进行验收。
3、系统验收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竣工表;
2)系统竣工图;
3)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系统调试报告;
5)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6)检测报告。
验收检验
1、按照设计要求检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置。
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中的监控设备应逐台进行功能试验,包括系统监控报警功能、控制输出功能、故障报警功能、自检功能、电源功能。
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中的探测器按总数量的10%,但不少于10只进行随机抽验;不足10只时,全部检验。
4、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剩余电流发生器和温度发生器)对探测器的报警值进行检验,报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4.空分工段TPM实施方案 篇四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全面开展精益管理的指导意见》,结合世林化工精益管理实施方案,为创建和提高优秀的设备管理系统,通过全员参与,提高设备开机率和完好率,节约维修成本,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从而全提高产品的运作效率,持续促进员工、设备素质的改善。按照公司推进总体计划,结合空分工段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根据空分工段实际,与现场6S活动相结合,分阶段逐步推进TPM管理工作,从现场清理整顿开始,逐步改善生产操作环境,并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逐步改善改进,最终形成以提高设备生产效率为目标的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活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成立工段TPM推进小组,工段长、副工段长任组长、副组长,技术主管任推进员,设备班组及工艺班组全员参与。
(2)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工段TPM项目领导、组织推进工作;
副组长:负责TPM管理制度的起草及贯彻落实工作、工段TPM管理决策、实施、资源调配、班组协调、考评考核以及项目技术改造、工艺流程、攻关项目技术指导等工作;
推进员:负责本工段、班组TPM项目日常推进、组织、协调、监控、考核,并建立TPM管理资料库,整理TPM项目改善成果,并定期进行项目发布、申报、总结。
三、宣传及培训工作
1、做好宣传发动
(1)工段召开PTM推行启动会,组员参加并进行表态发言,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2)传达、学习,并通过宣传栏张贴、信息栏公布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工段内形成良好的氛围。
2、技能培训
(1)每月进行PTM相关培训计划制作,定期进行培训,并有培训记录
(2)定期开展员工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技能评比工作,给优秀员工适当奖励;
(3)开展OPL单点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并制作课件,并每月定期汇编成册。主要针对班组中某一人的疑问事项,包括设备技术问题或难点故障等,由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处理故障的人员编写教材(一页到两页的简单教材),召集相关人员进行集中讲解。
3、定期制作PTM推进成果宣传牌看板
根据阶段完成情况,制作TPM现场推进看板。主要内容包括主机信息图,班组自主诊断策划方案(问题点、改善目标要求,改善责任分解),设备点检目视化图片(点检内容、标准参数等),TPM成果展示(前后对比图片)
四、TPM推进实施细则
1、初期资料准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设备,如汽轮机、增压机、螺杆空压机、膨胀机、液氧泵、液氮泵等作为首批TPM重点管理设备。
(1)完善以上设备资料档案、台账,并对在用设备进行编号。按原公司制定的设备档案模板进行完善,至少包括设备概况、辅机资料、设备润滑卡片、易损备件、运行情况及故障检修情况等。
(2)完善各类设备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汇编成体系。包括制定设备管理网络,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3)完善制定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完善工艺、设备操作规程,制定班组的设备巡检制度和标准,明确巡检内容、方式、重点项目,并有巡检、润滑等报表记录。
(4)完善设备检修规程标准。对重点设备制定检修作业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建立设备故障维修记录,并每月统计分析总结设备故障规律,做好预防性检修计划。
(5)建立设备运转信息台账。建立起设备运行、停机、故障、检修信息统计制度;并按时记录运转信息,每月统计分析设备有关信息,形成指标分析和改善,形成月总结。
(6)对重点设备制作现场管理看板。管理看板内容包括:a设备简介,设备常见故障,处理方法;b,设备基础知识,参数内容等。c建立目视化标准,包括设备点检目视化,设备润滑目视化标准卡片。d、设备责任人及职责,e点检表,设备点检内容、方式、标准等。(7)对现场主要设备在活动开展前,进行逐个拍照,作为前后对比资料保存。
2、现场初期整理
(1)做好生产现场卫生清理
具体标准做到:a生产现场地面无杂物,无乱丢垃圾,无乱放物品;b、生产现场墙面(含门窗)无积灰,无污垢,无蜘蛛网,无乱涂画;c、生产现场设备底部、顶部、周边无不必要物品,无杂物,无积灰,无污垢;d、工具箱内外无杂物,多余工具和物品有效清理;e、现场货架、平台等无杂物,多余物品有效清理。(2)完善现场标识,达到目视化标准
a、完善现场各设备、阀门等的标识工作。对现场缺失设备及阀门标识牌进行整理,由公司统一制定标准进行制作,规范挂牌,并标识牌明确到个人管理。
b、对现场管线进行标识补充,对管廊架管线制作管理牌。管线标识应按标准注明介质、温度、压力、流向等重要参数。颜色等应按标准粉刷,不得随意。
c、对现场管道、阀门、设备本体、管廊底座、墙壁等部位进行防腐刷漆补充,并遵守相关规范。
d、对设备各项开关、指示等有效标识,明确开关名称及操作方向等。e、开展本单位工具箱、工具架、工具等的改善和标识工作,并明确责任人;
f、加强对库房备件规范管理,改善现场。对备件库管理责任人明确,现场规范,分区管理,利用货架规范管理;备件库和备件保持规范整洁,标识清晰;建立库存备件台账,进出库有准确登记;确定备件安全库存,控制备件库存量,节约成本。
3、中期改善
在初期清理、整顿的基础上,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善难以清扫点、难以润滑点、难以点检部位等为方向,开展班组自主诊断策划方案,逐步形成自主维修思想,提高设备管理维护水平。
1、开展设备薄弱项改善活动。针对设备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排查薄弱项等进行改善活动,并逐步制作TPM成果宣传看板。
2、逐步建立自主维修程序。逐步克服传统的“我操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帮助操作员工树立起“操作工人能自主维修,每个人对设备负责”的信心和思想。
5.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篇五
一、防雷装置
(一)接闪器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1.1条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第4.1.2条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第4.1.5条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等,钢管、钢罐的璧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第4.1.6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4.1.7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2.2条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归定:杆长1m以下:圆钢不应小于12mm;钢管不应小于20mm。杆长1~2m.:圆钢不应小于16mm;钢管不应小于25mm。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mm;钢管不应小于40mm。第5.2.8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等,输送和储存物体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险时,壁厚不应小于4mm。第5.2.9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5.2.10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天线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6.1.1条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旗杆、栏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接闪杆应能承受0.74KN/ m2的风压,接闪器上应无附着其它电气线路或通信线、信号线。6.1.2条专用接闪杆位置应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接闪导线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接闪导线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2.2条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引下线电气连接,天面设施等电位连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是否锈蚀1/3以上。避雷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二)引下线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3.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第3.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3.3.3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第4.2.1条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第4.2.2条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第4.2.3条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通路。第4.2.4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第4.2.5条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4.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接闪网(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接闪器之间相互连接。第4.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4.3.3条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周长间距不应大于18m。当建筑物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4.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外部防雷装置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专设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第5.3.3条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单根扁钢其厚度为2.5mm;其最小截面为50mm2。单根圆钢其直径为8mm;其最小截面为50mm2。当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第5.3.4条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外观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第5.3.5条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贯通,可采用焊接、缝接、螺栓连接。第5.3.6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第5.3.7条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5.1.1条(1)引下线的安装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有关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部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大于12m、18m和25m。(2)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已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垫圈),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3)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4)引下线上应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5.1.2条(1)引下线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架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应小于150mm,固定支架应均匀。(2)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线,金属构件之间应电气贯通。(3)引下线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4)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并应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0.3m处装设断接卡。(5)引下线不应敷设在下水管道内,并不宜敷设在排水槽内。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3.2条(1)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且能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2)检查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3)检查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按顺序编号。(4)检查明敷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测量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m。(5)检查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三)接地装置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3.1条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第4.3.2条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第4.3.3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4)换土。第4.3.5条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第4.3.6条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4.2条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人工垂直接地热镀锌角钢不应小于50 mm x50mmx3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 mm,壁厚度不应小于2mm;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人工水平接地体热镀锌扁钢截面不应小于90 mm2,厚度不应小于3 mm;圆钢截面不应小于78 mm2。第5.4.3条人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第5.4.4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1 m。第5.4.5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第5.4.6条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第5.4.7条接地装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4.1.1条(1)当利用建筑物桩基、梁、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和为接地需要而专门埋设的人工接地体,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做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3)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和接地体连接处3 m范围内,应做好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的措施。第4.1.2条(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角钢、钢管等接地体应垂直布置。人工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2)接地体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4.2条(1)检查时应查看隐蔽工程纪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2)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3)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4)用毫欧表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如测得阻值大于1Ω,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偏大,则判定为各自独立接地。(5)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二、防静电装置
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第3.2.1条需要进行静电接地的物体,应根据物体的类型采取下列静电接地方式:(1)静电导体应采用金属导体进行直接静电接地。(2)人体与移动式设备应采用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进行间接静电接地。(3)静电非导体除应间接静电接地外,尚应配合其它的防静电措施。第3.3.1 条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6Ω。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Ω,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对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Ω。第3.4.2 条接地连接端子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易受到外力损伤;(2)便于检查维修;(3)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4)不妨碍操作;(5)尽量避开容易积聚可燃混合物以及容易锈蚀的地点。.第3.4.4 条专用金属接地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接地板可焊(或紧固)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或支座上。(2)金属接地板的材质,应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材质相同。(3)金属接地板的截面不宜小于50×10(mm),最小有效长度对小型设备宜为60mm,大型设备宜为110mm。如设备有保温层,该板应伸出保温层外。接地用螺栓规格不应小于M10。第3.5.1 条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应采用具有足够机械强度、耐腐蚀和不易断线的多股金属线或金属体。固定设备接地支线镀锌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镀锌扁钢不应小于12x4(mm);多股铜芯电线截面不应小于16mm2。连接线铜芯软绞线或软铜编绞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大型移动设备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软电缆截面不应小于16mm2。一般移动设备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软电缆截面不应小于10mm2。振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第3.6.2 条静电接地干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利于设备、管道及需要在现场作静电接地的移动物体的接地;(2)静电接地干线在装置内宜闭合环形布置,不同标高的接地干线之间至少应有两处连接。第3.6.3 条下列接地干线或线路不得用于静电接地:(1)照明回路的工作零线和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2)整流所各级电压的交流、直流保护接地系统;(3)直流回路的专用接地干线;(4)防雷引下线(兼有引流作用的金属设备本体除外)。第3.6.4条 静电接地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静电接地干线与保护接地干线在建构筑物内有两点相连时,可不另设静电接地体;(2)应充分利用自燃接地体以及其它用途的接地体;(3)接地干线和接地体材质宜选用耐腐蚀材料,当选用镀锌钢材时,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用钢材的最小规格:地上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地下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地上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地下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60 mm2,厚度不应小于5mm;地下角钢厚度不应小于50x5(mm);地下钢管直径不应小于50mm。第3.7.1 条接地端子与接地支线连接,应采用下列方式:(1)固定设备宜用螺栓连接;(2)有振动、位移的物体,应采用挠性线连接;(3)移动式设备及工具,应采用电瓶夹头、鳄式夹钳、专用连接夹头或磁力连接器等器具连接,不应采用接地线与被接地体相缠绕的方法。第3.7.2条静电接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采用搭接焊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必须是扁钢宽度的两倍或圆钢直径的六倍;(2)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其金属接触面应去锈、除油污,并加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3)当采用电池夹头、鳄式夹钳等器具连接时,有关连接部位应去锈、除油污。
三、电气装置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第2.2.1条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可以利用下列自然接地体:(1)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2)金属井管。(3)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4)水工构筑物及其类似的构筑物的金属管、桩。第2.2.2条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下列接地体接地:(1)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2)生产用的起重机的轨道、配电装置的外壳、走廊、平台、电梯竖井、起重机与升降机的构架、运输皮带的钢梁、电除尘器的构架等金属结构。(3)配线的钢管。第2.2.3条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地上室内圆钢直径不应小于6mm;室外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室内扁钢截面不应小于60 mm2,厚度不应小于3mm;室外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室内角钢厚度不应小于2mm;室外角钢厚度不应小于2.5mm;室内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 mm;室外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 mm。地下交流电路回路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直流电路回路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交流电路回路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直流电路回路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6mm;交流电路回路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直流电路回路角钢厚度不应小于6mm;交流电路回路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直流电路回路钢管壁厚不应小于4.5 mm。第2.2.4条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和铝接地线的最小截面:明敷的裸导体铜截面不应小于4mm2;铝截面不应小于6mm2;绝缘导体铜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截面不应小于2.5mm2;电缆的接地芯与保护外壳内的接地芯应铜截面不应小于1mm2;铝截面不应小于1.5mm2。第2.2.5条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第2.3.1条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第2.3.2条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第2.3.17条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第2.4.1条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第2.4.2条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建筑审核科
6.空分装置电气施工方案 篇六
1.范围
1.1 本标准规范了公司系统内发、供电单位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工作的职责及内容。1.2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有电力生产企业。
2.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和文献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应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L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及变电所电气部分)DL /T687-1999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Q/CSG 1 0006-2004 电气操作导则
Q/CSG 1 0010-2004 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防误装置:防误装置是指为防止发生误入带电间隔、误操作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上安装的对电气设备操作流程、操作位置进行闭锁和提示的装置。包括微机防误闭锁、电气闭锁、电磁闭锁、机械联锁、机械程序锁、机械锁、带电显示装置等。3.2 解锁用具:指防误装置异常时,用于解除强制闭锁的工具。3.3 五防:
3.3.1 防止误分、误合开关; 3.3.2 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刀闸; 3.3.3 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3.3.4 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开关(隔离刀闸); 3.3.5 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3.4 三懂二会:懂防误装置的原理、性能、结构;会操作、维护。
3.5强制性:采用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安装逻辑编码锁等手段,对操作流程进行强制性控制,条件不满足,强制闭锁操作。3.6提示性:不对操作流程进行强制性控制,通过语音系统、文字提示、锁码核对等手段对操作步骤进行核对。4.总则
4.1为了加强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以下简称防误装置)的专业管理,做好防误装置的选型、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工作,使防误装置更好地发挥防止恶性误操作的作用,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标准。4.2公司系统内有关防误装置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等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定。各级生产主管领导应负责本规定的贯彻落实,参与防误装置选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单位的人员应熟悉本标准。4.3 新建或更新改造的电气设备,防误装置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无防误装置的高压电气设备不得投入运行。4.4使用防误装置是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有效技术措施。防误装置相关计划应纳入各单位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管理。4.5公司系统所属发、供电单位应按本规定的要求和现场情况,制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及时总结、反映实施情况。
5.管理职责
5.1 南方电网安全监察与生产技术部是公司系统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专业职责有:
5.1.1 负责制定防误装置管理标准。5.1.2 负责制定防误装置的技术导则。
5.1.3 监督各子公司的防误装置配置及运行管理。5.1.4 积极推广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防误装置新技术。5.1.5 不定期召开公司系统专业会议。
5.2 各分公司、子公司生产技术部门是本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有:
5.2.1 根据行业和上级文件标准,制定防误操作装置相关的管理制度。
5.2.2 负责制定防误装置的技术导则。
5.2.3 确定防误防误工作重点,负责技术措施的实施。
5.2.4 参与误操作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反事故措施。5.2.5 指导、督促所属发、供电企业做好防误装置管理和专业总结。5.2.6 负责监督、指导新建、扩建、改建变电工程防误装置的 验收。
5.2.7 不定期召开公司系统专业会议,组织经验交流,积极推广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防误装置新技术。
5.3 各分公司、子公司安全监察部门是本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使用情况的监督部门。其主要职责有: 5.3.1 监督发、供电单位防误装置的配置及运行管理。5.3.2 监督发、供电单位防误装置技术措施项目的落实。
5.3.3 对不落实防止电气误操作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单位提出考核意见。5.3.4 参与误操作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并提出考核意见。5.3.5 参与监督、指导防误装置的验收。
5.4 发、供电企业生产技术部门是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归口管理单位,其主要职责有:
5.4.1 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防误装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措施。
5.4.2加强专业管理,保证所有高压电气设备,均装设有性能可靠的、对电气一次设备进行强制闭锁的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并《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的要求,对防误装置进行状态评价,制定防误工作计划,确定大修、改造方案,及时更换性能评价为三级以上装置。5.4.3 组织新建、改扩建变电站工程中有关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设计审查、装置选型、装置招标、和投产前的验收工作,督促生产单位编写相应的现场运行规程并审核。5.4.4 参与误操作事故的调查、分析,根据事故分析按“三不放过”原则制定反事故措施,并督促有关单位限期完成。5.4.5 建立本单位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档案,负责收集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运行资料,做好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管理与统计,及时解决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5.4.6 负责组织防误工作会议,做好防误工作总结。
5.5 发、供电企业安全监察部门是防误操作闭锁装置的配置、运行维护情况的监督部门。其主要职责有:
5.5.1 监督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使用单位正确配置、使用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对没有装设或装置损坏未及时修复、更换的单位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监督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和落实。5.5.2 参与新建、改扩建变电站工程中有关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设计审查、装置选型、装置招标和投产前的验收工作,督促生产单位编写相应的现场运行规程。5.5.3 负责组织误操作事故的调查、分析,根据事故分析按“三不放过”原则制定防范措施,督促有关单位限期完成。5.5.4 配合生技部组织好防误工作会议,做好防误工作总结。
5.6 变电运行部门是防误装置的运行维护责任部门。其主要职责有:
5.6.1 负责正确使用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
5.6.2 建立本单位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档案,负责收集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运行资料,做好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管理与统计,及时解决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5.6.3 依据设备管理分类,每年提出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大修与改造方案报生技部审核。5.6.4 参与新建、改扩建变电站工程中有关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设计审查和投产前的验收,编写相应的现场运行规程。5.6.5 配合生技部组织好变电运行防误工作会议,做好防误工作总结。5.6.6 配合误操作事故的调查、分析,提供误操作事故的原始记录,根据事故分析按“三不放过”原则落实防范措施与反事故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5.6.7 在本部门设置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专职或兼职管理工程师。5.6.8 每年一月底前向生技部上报防误工作总结。
6.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施工、验收管理
6.1 凡是新建、改扩建变电站工程,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必须做到“三同时”,对未安装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或安装不合格的电气设备不能投入运行。6.2 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施工安装与验收程序,必须按照变电主设备的施工安装与验收程序进行,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满足验收条件后,由生技部牵头,安监部与生产单位会同参与进行现场验收。6.3 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验收大纲见附录。
7.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运行管理
7.1 防误装置是发电厂、变电站的主要生产设备,其管理应纳入厂站的现场规程,明确技术要求、运行巡视内容等,并定期维护。7.2 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期维护,模拟操作试验,保证装置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定期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产品说明书确定。7.3 防误装置的检修工作应与主设备的检修项目协调配合,定期检查防误装置的运行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7.4 误装置的缺陷定性应与主设备的缺陷管理相同,其状态评价按《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的要求开展,对二类设备及时完善,对三类以上设备及时维护或更换。7.5 变电运行部门应对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主机中的信息应做好备份,当主机信息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备份。其备份信息的储存应与主机分离,以满足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主机故障时恢复信息的要求。7.6 对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主机维护,原则上由厂家调试人员进行,生产单位在条件许可时也可由经厂家培训合格的人员来进行维护。7.7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主机应专机专用,严禁与英特网互连,严禁兼做他用。网络安全要求等同于电网二次系统实时控制系统。7.8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运行状态必须与变电站实际运行状态实时对位,有人值班站现场值班人员必须每天检查防误装置上的设备位置是否与现场设备位置相一致。对用模拟屏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因开关位置的不确定性存在,每次巡检时,对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模拟屏与实际设备的运用状态应进行核对,及时更正不正确的信息,在每次现场操作前,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模拟操作。7.9 新建、扩建及技改后使用微机监控系统的厂、站可经过监控系统或微机防误装置的闭锁逻辑实现远方操作的防误闭锁,并保证使用的开关遥信量正确,使用微机防误装置应解决好与监控系统接口问题。若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使用电动操作,应通过现场设备的控制回路经开关、刀闸的辅助接点实现同一间隔设备的电气闭锁。7.10 对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每次操作完毕后,电脑钥匙均必须进行回传。以确保主机信息的正确。7.11 当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报告运行值班负责人,在确认操作无误,经变电站负责人或发电厂当班值长同意后,方可进行解锁操作,并做好记录。7.12 当防误装置确因故障处理和检修工作需要,必须使用解锁工具时,需经变电站负责人或发电厂当班值长同意,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在专人监护下使用,并做好记录。7.13在危及人身、电网、设备安全且确需解锁的紧急情况下,经变电站负责人或发电厂当班值长同意后,可以对断路器进行解锁操作。7.14 操作中使用跳步操作、电动操作刀闸失灵使用手摇操作时,视为解锁操作,按7.6的要求做。7.15 防误装置整体停用应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才能退出,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有效措施,并加强操作监护。7.16 解锁用具必须放在专门的钥匙盒内,钥匙盒的开锁钥匙由站长与值班长保管。每使用一次解锁用具,必须做好相应记录与使用原因。7.17 电力生产企业的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维护检查,模拟操作试验。7.18 电气设备或接线方式改变后,应及时更改防误装置的相关程序。
7.19运行值班人员(或操作人员)及检修维护人员,应熟悉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本管理规定,做到“三懂二会”。新上岗的运行的人员应进行使用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培训。
8.附则
8.1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与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8.2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公司系统原有关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的规定、文件与之不符的,按本标准执行。
附录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验收大纲
A.1 验收组成员组成
新装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验收应由建设、技改单位组织,验收组应由设备所属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公司安监部负责监督指导。A.2 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A.2.1 有关部门提供设计技术资料及订货合同附本(复印件),以及安装调试资料和设备清单。A.2.2 厂家安装调试人员设置好防误闭锁及操作票打印功能。A.2.3 现场值班人员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经调度部门同意后准备好操作间隔,并做好安全措施。A.2.4 验收组成员到达现场,查阅有关资料,掌握设备情况,做好验收准备。A.3 验收设备内容
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和合同所列的设备清单按下列步骤对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进行验收: 1)对照设备清单检查设备配置情况是否相符; 2)检查设备技术规范应达到设计要求; 3)工控机、PC机运行稳定、可靠; 4)模拟盘应达到以下要求: 5)无晃动现象,盘面整洁;
6)一次结线图布置合理,符合现场要求;
7)模拟元件动作灵活,分合位指示正确,对位方便; 8)商标位置明显,并标明主要参数。锁具应达到以下要求:
1)各种锁具安装牢固、整齐、合理,方便操作;
2)锁具材料优质,符合防尘、防异物、防锈、无卡滞现象的要求; 3)户外装置应有防水、防潮、防霉的措施; 4)固定锁机构可靠,调节、对位方便; 5)各种电气锁应正确串接到控制回路中;
6)各种锁具与电脑钥匙配合良好,电脑钥匙结实、美观、使用方便,报警功能明显、音响足够。7)设备资料齐全,备品、备件数量满足要求。A.4 功能及现场操作验收 按下列步骤进行功能验收:
1)生产厂家介绍操作程序,进行模拟操作,在模拟盘(屏)上验证“五防”功能; 2)模拟盘(屏)与现场设备对位;
3)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由现场值班人员按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要求的操作程序进行实地操作,并模拟走错间隔、颠倒操作顺序等误操作,验证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强制闭锁功能; 4)按设计要求验证防走空功能;
5)验证对断路器开合位置是否具备检测功能; 6)临时接地线的闭锁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7)验证电脑钥匙的上传功能;
8)检查万能解锁钥匙解锁功能应可靠,并满足应急要求。A.5 售后服务及人员培训
检查售后服务和现场运行人员的培训是否满足合同要求。A.6 结论
7.空分装置电气施工方案 篇七
一、工程概况
香山凤凰城12#楼工程位于夷陵区三峡路与锦江东路交汇处,由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武汉中天世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宜昌市磐石注册岩土工程师事务有限公司勘察,湖北远大建设工程公司进行施工,湖北建盛项目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实施监理;该工程建筑面积34649m2、占地面积1845.9 m
2、其中住宅面积为27265.4m 2;商业面积为5537.7m 2;地下室一层面积为1845.9m
2、层高5.4m;基础为嵌岩基础;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折算为三十三层,建筑总高度98.100米。
二、预埋与预留工程主要的施工方法
预留预埋是安装各专业在主体施工中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防水套管、预留孔洞及各种预埋件等。预埋准确与否,对整个安装工程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后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1、施工准备期间,专业工长认真熟悉施工图纸预埋预留点,并统一编号,同时与结构专业沟通后安装冲突,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2、严格按标准图集(S235)加工制作防水套管,套管长度按结构施工图尺寸确定。
3、套管安装:
⑴、刚性套管安装:主体结构钢筋绑扎好后,按照给排工图的标高及几何尺寸找准位置,然后将套管置于钢筋焊接在钢筋网中,套管与钢筋交叉处不得切断钢筋,须将钢筋从套管两边绕过,并增加补强钢筋,同时做好套管的防堵工作。
⑵、穿墙套管安装:土建专业在砌筑隔墙时,按专业施工图标高、几何尺寸将套管置于隔墙中,用砌块找平后砂浆固定,然后交给土建队伍继续施工。
⑶、穿梁钢套管安装:在钢筋绑扎好后,按照专业施工图确定好套管的标高和几何尺寸,放置钢套管找准确切位置后焊牢在周围钢筋上,并做好防堵工作。⑷、穿楼板孔洞预留:预留孔洞根据尺寸做好木盒子或钢套管,确定位置后预埋,待混凝土浇筑后取出即可。
1、电气配管
所有配管工程必须以设计图纸为依据,严格按图施工不得随意改变管材材质、设计走向、连接位置,如果需改变位置走向的,应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暗配管应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尽量减少弯头数量,埋入墙或地面混凝土的管外壁离结构表面间距不小于30mm。管路超过一定长度时,管路中应加装接线盒。加装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和检修,不宜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的场所。
暗配管要求采取防堵措施,PVC管可以在预埋后,用电吹风烤热后,用钳子夹成扁平状。
2、配管接线
施工程序:选择导线→穿带→扫管→放线→导线与带线绑扎→带护→导线连接→导线包扎→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施工中注意不同相线和一、二次线采用不同线色加以区分,必要时加以标识。管口处加护口,防止电线损伤。导线不得直接露于空气中,截面为2.5mm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应先拧紧烫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三、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现象。
2、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在多根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方式画出来,并计算出电缆长度,以防电缆的交叉和混乱。
3、电缆盘选择时,应考虑实际长度是否与敷设长度相符,并绘制电缆排列图,减少电缆交叉。敷设电缆时,按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进行,排列在底层的先敷设。
4、电缆过路必须穿保护管,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当符合穿入电缆的规定,管口应胀成喇叭形状,管口磨光无毛刺。
5、电缆沿支架、托盘、桥架敷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具体敷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电缆敷设不应交叉,依排列整齐,每层最少加装两道电缆卡固定,敷设一根应即时卡固一根。电缆进出电缆沟、建筑物时,盘柜管于出入口应用沥青、麻丝封闭,在支架上敷设时,支架间距不得大于1.5M,要绑扎牢固,托盘上安装要排列
2顺直。电缆终端头的引出线应保持固定位置,引出线和绝缘包扎长度,不应小于160mm,电缆终端头包扎应严密,不允许有空气渗漏,有铅的屏蔽接地要焊接可靠。
6、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挂装应牢固有标志应注明线路编号、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起止点,电缆始端、终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志牌。电缆敷设好后,要检查回路编号是否正确,完整做好相关资料。
四、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
电缆终端头制作、安装:
1、固定钢带:利用电缆本身钢带宽的1/2做卡子,采用咬口的方法打两道卡子,卡子间距为15mm,卡子要打牢,防止钢带松开;去除多余钢带时,环形锯痕的深度为钢带厚度的2/3,而不要将钢带锯透,防止伤及电缆。
2、焊接地线:地线一定要焊接牢固,不应有虚焊现象,但也要注意不能将电缆烫伤。焊接时要将钢带的的焊接部位用金刚锉锉出新茬,并使用不小于500W的电烙铁焊接;
3、套电缆头套:在用塑料带包缠电缆前,先套入电缆头套的下部。整个包缠部分呈枣核状,在第一个卡子处,受力最大,包缠的最多,形成应力推。
4、压接线鼻子,接线鼻子与电缆芯线规格一致与压接模具配套,压痕不小于两道;
5、电缆头固定、与设备连接
制作电缆终端头和接头前应检查电缆绝缘纸受潮及相位连接情况;所使用的绝缘材料应符合要求,制作过程需一次完成,不得受潮;电缆芯线的长短以芯线能调换相序为宜,不宜过长或过短;与设备连接的相序、极性标志应明显、正确,如与设备连接的相色不符肘,应用相色带全线包扎来改变相色。电缆头固定应牢靠,卡子尺寸应与固定的电缆相适应,单芯电缆、交流电缆不应使用磁性卡子来固定,塑料护套电缆卡子固定时要加垫片;卡子本身应做防腐处理。
五、配电箱的安装
1、工艺流程
配电箱安装要求→弹线定位→明(暗)装配电箱→盘面组装→(实物排列、加工、固定电具、电盘配线)→箱(盘)固定→绝缘检测
2、配电箱安装前应对箱体进行检查,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油漆无脱落,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并有产品合格证。
3、配电箱安装的应对照图纸的系统原理图检查,核对配电箱内元件、规格名称是否齐全完好,暗装配电箱应先配合土建预留。在同一建筑物内,同类箱盘的高度应一致。
4、暗装配电箱安装时,必须预先掌握墙面粉刷层厚度,一般要求配电箱外壳出墙5mm左右,四边要一致,使盘面板紧贴墙面,并用水平尺测量水平与垂直度,合乎要求后方可固定。明装箱在强电井可用金属膨胀螺丝固定。
5、电线管(PVC管)进配电箱开孔要排列整齐,用开孔钻开孔,电管进入箱内要绞丝,并加锁母、护口,箱内排线应整齐绑扎成束,扎带距离相等,保持工艺美观。在活动的部位应该两端固定,盘面孔出线及引进导线应留有适当余量,以便于维修。
6、配电箱内接线前应对每个回路绝缘进行测试,并记录数值,进线电源线在开关上端需缠绕2-3圈相色粘接带,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零线为淡蓝色,PE线为黄绿线。出线回路应按图纸的标准套上相应的型三角塑料套管,标准回路编号。
7、配电箱本体要安装好保护接地线,箱门及金属外壳应有明显可靠的P2线接地,不允许利用盒,箱体串接。
8、导线剥削处不应伤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用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者除外).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线应搪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所有接线要拧紧螺栓,防止线头松动。
9、配电箱在强电井内安装时,因强电井常有杂物堕落。安装固定后,应进行防护采用硬纸板,塑料纸等,绑扎牢固,以防混凝土溅入损坏箱面。
10、配电箱安装完毕后送电调试,最后在箱内分配开关,下方用标签纸标上每个回路所控制的具体负载、名称、位置,便用户使用检修方便。
六、照明器具安装
1、开关插座的安装
安装前应先清理盒内的央渣、夹块等杂物,如铁盒锈蚀先补一道防锈漆,因预埋过深(大于2.5MM)的个别箱盒要重新安装,加装套盒,且焊好接地线,焊接处进行防腐处理。
同一室内成排安装的开关、插座的高差不应大于5MM,暗开关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并距门框0.15-0.20M。开关位置应与灯位相对应,开关向上为开,向下为关。暗装插座、开关的面板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
电器灯具的相线应经开关控制,插座的接线孔为单相三孔插座,上孔为接地,左孔为零线,右孔为相线。
先将盒内甩出的导线留出维修长度,注意不要碰伤线芯,先将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盘绕在开关、插座面板对应的接线柱上,然后旋紧压头。如果是独芯导线,也可将线芯直接接入线孔内,再用顶丝将其压紧,注意:线芯不得外露,然后将开关或插座推入盒内,并与墙面平齐。
2、灯具安装
安装程序:检查灯具→组装→灯具安装→通电试运行
灯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灯内配线严禁外露,灯具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脱落,灯罩破裂、灯箱歪翘等现象。所有的灯具应有产品合格证。
照明灯具使用的导线其电压等级不得低于交流500伏,其最小线芯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灯具的安装须格外注意观感质量、标高位置要正确可靠。
3、通电试运行
配电箱安装完毕,且各条路的绝缘电阻测试合格后方允许通电试运行。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
七、屋面避雷网安装
1、避雷网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焊接要求:避雷网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接,圆钢搭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不能出现夹渣、咬肉、裂纹及药
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施焊处做好防腐。
B、避雷网应做好补偿处理,留有余度。
C、避雷线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
D、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度,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2、避雷网安装
A、避雷线安装前进行调直,如为圆钢时进行冷拉调直,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卡固、焊接。
B、按照设计要求的引下线位置明或暗引下与避雷网焊接。引下线与避雷线焊接时不能拐死弯,焊接长度应满足要求,做好防腐处理。
接地装置施工:利用基础地梁钢筋做接地体,按设计位置,找好组数位置,把每组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按设计要求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预埋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并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核验,同时做好记录。
各类接地电阻值:在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应对接地电阻值进行测试,电阻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湖北远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
香山凤凰城12#楼项目部
【空分装置电气施工方案】推荐阅读:
大型空分装置后备系统工程设计的论文06-13
空分制氮设备安装施工方案08-24
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11-23
空分事故案例分析11-14
硫酸装置试生产方案12-14
触感装置?什么是触感装置10-20
射线装置报废报告07-29
化工装置开车准备工作12-23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