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2024-10-09

《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

1.《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篇一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一、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有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研究,深化思维。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授课精炼有效。要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3.主体作用彰显。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学习环境宽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要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组织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

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7.学习评价包容。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学生学习发展为本,为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学习评价的包容性,强调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8.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三、有效课堂关注的问题

1.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参与的广度指班级中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观察、思考、提出或回答问题,探究合作等)的学生数量。参与的深度指提出或回答问题有依据、有深度、有创意,活动、计划体现自主性,讨论、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参与的自觉程度指学生参与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在碰到困难障碍时,参与积极性的保持程度。

2.学习的效度。一是关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学习任务解决数量及质量。二是关注投入产出比。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四、有效课堂的评价

1.有效课堂的评价原则。坚持发展性原则。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用发展观点评价教学过程。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

2.有效课堂的评价要素

(1)教学任务、目标

教学任务、目标具体、明确、科学,要有意义、有价值的,要合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讨论、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

(3)教学活动的氛围

有效课堂要有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有安全、亲切、归属感。

(4)教学效能

有效课堂是使学生有所收获的学习活动,评价的重点是学习效能。具体有三

项指标,一是问题的解决程度;二是问题解决的投入产出比;三是学习的意愿激发程度。

(5)教学特色

有效课堂要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

五、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三年内,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均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益、构建有效课堂这个重心来进行。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培训,内容包括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实施策略和典型案例等。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要扎实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做到计划周密、人人参与、重点突出、效果显著。各校要每学期组织一次“有效课堂创新成果展示”活动。

2.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市教育学院、三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要把“构建有效课堂”做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培训、教研活动。通过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联片教研、跟进教研等方式,采取建模打样、典型推动等手段全方位推进“构建有效课堂行动”的实施。

3.推进“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各中小学校要围绕“构建有效课堂”这一目标,积极推行以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的分单元或教学周的“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各校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五步式”集体备课模式。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独自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构建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教师不得以现成的教学辅导资料代替个人研究,不得将一成不变的老教案搬进课堂,不得完全依赖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实施教学。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学反思笔记。

4.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创建活动要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提问、无效讲解、无效讨论、无效训练。每个教师每学期在学校至少上一节有效课堂的展示课。通过创建活动,使90%以上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的灵活、学得轻松、当堂学会、当堂巩固”。

5.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各中小学校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各校要为每个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档案,每学期要组织一次以学校为主的有效课堂评价展示活动。市教育学院要研究制定“鸡西市中小学有效课堂评价标准”量化表,各级教研部门每年要进行一次随机抽样测评,并通报测评结果。

2.《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篇二

xxxx年6月21日,在学校的科组活动时间,我们语文组组织学习了《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本次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的学习,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满堂灌,总是担心交给学生的知识点太少,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太少,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忽略了给学生消化新知识点。而指导意见中提到的课题教学改革,给我感悟很深:在高效课堂上,教师必须科学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追问、学会创新,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达到知识技能的巩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生成。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区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3.《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篇三

解读

《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要探索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实施政务诚信考核评价。建立横向监督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实施区域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快来看看吧。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作出部署。《意见》明确,将依托信用

中国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规范地方人民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意见》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合规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

政务失信记录

向社会公众公开

《意见》要求,要探索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实施政务诚信考核评价。建立横向监督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实施区域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

《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提高公务员信用意识。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将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

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归集,并依托信用中国网站依法依规向社会公众公开。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依规取消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并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健全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

不得以政府

换届等理由毁约

《意见》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府采购方面的政务诚信责任制;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加强招标投标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探索推广和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度;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认真履行依法

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地方人民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加强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诚信街道和诚信乡镇创建活动。

政府重大决策

必经程序亮相

在重大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一些权力部门存在乱决策、瞎指挥的行为,缺乏深入调研评估,不征求民众意见;有的朝令夕改,一拍脑袋就变了主意。

对此,《意见》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合规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同时明确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和失信惩戒五个基本原则。

■相关新闻

我国首个个人诚信建设文件出台

据新华社电 我国首个个人诚信体

系建设文件《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30日出台,提出将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个人诚信记录。

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旨在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税收缴纳、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司法诉讼、电子商务、志愿服务等领域。

此外,还将选择一批重点职业人群,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涉及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

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及时归集有关人员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诚信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实现及时动态更新。

专家指出,这些领域属于一旦发生诚信问题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领域,而重点人群属于教育程度较高、岗位特殊,并且有一定示范效应的人群。以这些领域和人群为突破口能更好地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根据《指导意见》,还将加强个人诚信教育,将考试舞弊、学术造假等信息纳入个人信用档案;推动完善个人实名登记制度;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规范推进个人诚信信息共享使用;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作出部署;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作出部署。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提高公务员信用意识。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将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依规取消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并予以公开通报批评。

《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政务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公务员诚信、政务诚信评价办法等制度建设。

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

导意见》要求,要加强个人诚信教育。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积极推介诚信典型,全面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培训,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要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

《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4.《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篇四

傅国亮

2016年7月30日,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总课题组组长傅国亮在贵阳全国子课题结题培训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这个课题到明年结题已经进入了后期阶段,辛辛苦苦工作了这么多年,最终的成果呈现形式是这个结题报告,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的成败就在于结题报告,因为专家在评审的时候看不到你工作的过程,他们看到的就是最后这个结题报告,所以我在海安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叫:“报告决定成败。”结题报告的研究和撰写不光是一个客观事实的反映,它确实有它的艺术和技巧,这个下午刘所长会给大家做一个辅导。关于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我提出过三条标准,评价子课题做得好不好就三条标准:

一、子课题认识了什么;

二、子课题改变了什么;

三、子课题提供了什么。

比如你这个课题认识了什么,就是科研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成果,我今天的要讲的《解读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实际上里面就涉及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问题,所以你的结题报告无非就是,在理念上你是不是提供了新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方面你是不是改变了什么东西,是顺应了发展呢,更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向,今天我讲这个主要是为我们后期研究的思想理念上给予一定的关注,我今天讲座的题目就是:《解读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去年10月11号,教育部面向教育系统颁布了一个文件:《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恰好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的10号文件,因此这个文件在我们家庭教育工作者中也习惯称它为“10号文件”,这个文件释放了一个重要的政策信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系统如何做呢?八个字:勇于担责,主动作为。这是我的一个理解和概括。这个10号文件用我的话说,叫“正式指令”,这是我为了强调它的意义,关于这个“指令”,我从10 号文件里抽出来最重要的两句话,一句是:“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另外一句,这一句是对学校讲的:“强化对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因此,这个文件从教育部对于它下属的教育系统来讲,很关键的是这两个指令,教育行政部门即教育局,要把行政区域内的家庭教育工作管起来,学校要把学校内的家庭教育工作管起来。教育部明确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什么叫工作序列?就是必须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说大一点,可以说10号文件创造了历史,我们教育系统在家庭教育方面它创造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下我将从几点来解读10号文件:

一、10号文件出台的重大意义

它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什么是标志性?就是这个事件或人物它标画出了一个历史节点,关于10号文件,不说转折点也不说里程碑,因为里程碑是更宏大的表述,因此我认为还是定为“标志性”,因为它是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10号文件我们说它既有分量又有分寸,说它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因为是它标明了一个历史节点,这个分量还不够吗?这个分量足够了,但是它又很有分寸,没有说把它抬到一个里程碑一样的地位,因为它毕竟是大的教育工作中一个部分。关于家庭教育的历史研究,我曾经谈到过若干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第一、1980年,北京市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省级的家庭教育研究会,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标志着家庭教育研究从无到有,在这之前,1980年之前,在省一级没有这样的研究机构,在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成立之后,各省市陆续建立起家庭教育研究会或家庭教育学会,这个事件也影响着中小学校,据家庭教育研究者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在1983年,大概80年代初,上海80年代初,上海有一个长治中学,在浙江宁波有一个石鼓镇中心小学,在广东广州有一个乐贤坊小学,这三个中小学从那时开始开办家长学校,这个标志着家庭教育工作首次进入中小学教育,当然这带有一定的民间的自发性,它是由若干个中小学他们自己对教育发展的理解,设立的家长学校;

第二、1996年,全国妇联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家庭教育五年计划”,这是家庭教育工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正处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九五计划”之间,因此这个叫“家庭教育九五规划”,这个“九五计划”带有开放性,因为 在此之前,尽管家庭教育由全国妇联在管,但是它也没有发布过这样一个五年计划,后来我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做副司长,主管的德育及其他工作领域的当中应当包含家庭教育,我们和全国妇联研究之后,认为家庭教育属于三大教育之一,应当有一个五年计划来规划,就研制了第一个家庭教育五年计划,这标志着家庭教育工作开始由民间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什么叫民间主导,就是1980年开始的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和各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成立,在某种意义上,我把它叫做“民间主导”,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政府机构,到“九五计划”的时候,文件是由教育部和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是由政府颁发的,所以家庭教育工作开始转变为政府主导,因为五年计划中五年的发展是有计划、有指标,而且要进行评估的,那时我们也和妇联一起做过这个评估并且有评估方案。因此我们说,九五计划不仅是一个历史节点,而且是一个历史转折点。从此以后,家庭教育工作就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行政领域的主导这样一个步调。

关于10号文件,在决策的时候也有一个思考,我认为当时教育部的工作主要有两项:做决策、出政策。当时起草10号文件时,很大意义上不在于它出台了多少政策,关键是决策。因为教育部这次这个文件是继续延续1996年开始的模式,和全国妇联甚至和其他有关的部委,比如中央文明办等等联合发文,还是破天荒地由教育部单独发文,这是10号文件面临的一个决策。教育部单独发文的意义在于,除了在工作指导上加强了力度,关键是表明了教育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态度,教育部在家庭教育工作上,教育内部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者,是有异议的,实际上教育部在某种程度上经常受到教育系统内外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批评,认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很不够。因此10号文件是由教育部单独发文还是沿用老传统联合发文,这是一个决策,要由教育部高层来决策。经过反复的研究、统一认识,最后这个文件确定由教育部单独签署、单独发文。这个文件就成了教育系统必须执行的指令,以前说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没有教育部文件的依据情有可原,之前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或者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他们也有一个依据,就是教育部没有给他们这样一个指示。其实,关于家庭教育,教育部签署的文件是很多的,这么多年有很多,但这些文件都是和全国妇联或者七大部委联合签发的,因此在教育系统有一个习惯性的认识,认为这些联合签署的文件,都是由那个牵头单位的 文件,比如全国妇联牵头,会签的部门实际上就是一个表态,表示我配合这个工作,我认为,“10号文件”这个决策以教育部单独的名义颁布以后,关于教育部门要肩负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不再是一个表态的问题,而是教育部的指令,从此之后,教育部以下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厅、教育局和学校做不做家庭教育工作性质变了,不再是一个认识问题,从前的话,做不做家庭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你认识不到位,虽然是联合签署的,有些地方的教育领导认识到位,他就很重视;学校的领导认识到位,他就很重视。认识不到位他就不重视,甚至还会说教育部没有这样的文件指令。因此10号文件由教育部单独发布以后,不再是一个认识问题,说重一点,就是一个追责问题,因为教育部已经给你明确了,如果你还认识不到位,就是责任追究问题。10号文件发布后,各方的动向、态度特别关注教育部这个文件,也证明了这个文件关键是它的决策起到了广泛影响的作用,比如说,全国妇联系统,这个文件在和全国妇联儿工部打交道的时候,它有一个由困惑,到质疑教育部的10号文件,再到“点赞”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10号文件刚发出来的时候,有一些省市地方妇联质疑教育部这个文件,他们认为教育部是在抢权,马上就给全国妇联儿工部打电话,质疑教育部这个文件什么意思,是不是以后家庭教育工作就由教育部去管了,认为教育部是在抢权,实际上这个文件在发布之前和全国妇联也进行过沟通,而且全国妇联也赞成教育部单独发布这个文件,这有利于整个家庭教育工作的推动,不涉及部委职责的变更,到目前为止,国务院的职责分工是由全国妇联主管全国的家庭教育工作,这个是没有变更的,尽管要求变更的呼声很高,但从国务院来讲,没有这个变更。另外,和以前会签的文件都不一样,各省的教育厅都是把10号文件批给了基础教育处阅办,原来教育部和全国妇联会签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文件,各省教育厅都是批给办公室留档,找不到执行的下家,但10号文件基本上都批给了基础教育处,纳入了主渠道,纳入了教育厅主要处室的工作序列,基础教育部的工作当中要研究怎么落实教育部10号文件,怎么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10号文件和之前所有联合签发的文件都不同,因此,以后如果还有不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的,就不谈认识问题,这是责任问题、追责问题。

下面是10号文件出台背后的几个背景。

一、第一个背景。新一届中央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2015年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概括为“家庭教育年”,这一年家庭教育被摆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10号文件也是去年10月发布的,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的致辞几乎全部是在讲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当时我们在听这个致辞的时候也感到非常意外,国家的大事大概很概括地说了两三句,其他重点基本都是在讲家庭教育。有家庭教育工作者就说:这是家庭教育的宣言。这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思考。习总书记在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联系他之前和之后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述,比如六一节对少年儿童讲话和去各地小学视察时都讲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把这些联系起来,我认为总书记已经提到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理论和策略框架,他虽然没有具体地展开讲这些东西,但他的基本思想是有一个框架了,我总结了一下他涉及到的4个方面:

1、定位,家庭教育的定位

2、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

3、任务,家庭教育有哪些任务

4、方法,包括家庭教育的方法总书记也有论述,他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用正确行动孩子教育引导子女,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育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等等。

有一次会议上,我听到一位著名的大学教授,就一个问题的提法,他认为有变动就到中宣部去咨询,因为他的身份,中宣部的领导也接见了他,他认为这个变动在某种意义上是颠覆性的变动,因此中宣部必须要明确以哪一个为依据,中宣部的回答是:“以十八大以来的精神为准,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准。”没有正面回答他,言外之意,十八大以前的如果和十八大以后的不同,那以前的就否决了;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相矛盾的、不符的都要放弃了、不再执行了。我们教育工作,包括家庭教育工作也要以十八大以来的精神为准。用我的话来说,总书记比以往任何一位总书记更重视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以往任何一位总书记都没有像他这样,专门地、集中地阐述家庭建设的重要、家庭教育的重要,这个就是十八大以来的精神。在书记的系列讲话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宣部非常郑重地抓家风的建设宣传,中宣部部长亲自讲家风的重要性,央视也放了很长一段《家风》的纪录片,因为习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强调了这个内容,中 央直接的部门中宣部就要有反应,贯彻落实这个讲话。我们的教育工作一些理念、一些工作,恐怕也要以十八大精神为基准。关于教育,十八大以来有一些新的理念,教育的本质或者说我们教育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总书记有一个阐述,我把他概括为“三个塑造”:

总书记在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视察,在北师大教师班上发表了一个正式的讲话——“2013年教师节讲话”。我们常讲要“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3年教师节讲话”就是系列重要讲话之一,特别是教育上,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作为学校的校长应该经常去看这篇讲话,如果你连一遍都没看过的话,那你所说的要“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一句口号,就是一句说给别人看的空话。在这个讲话里,总书记讲到教师工作时,他说:“教师工作很重要,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人的工作。”我个人的理解这三个塑造实际阐述的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阐述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人。同样,它也可以成为我们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因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也是要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人。

二、第二个背景。

国务院参事室的一个课题是直接动因,因为国务院参事室给国务院的报告就是关于当前家庭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这个报告就是当时国务院参事室课题研究的成果,国务院参事室也是在去年,2015年的5月13、14日举行了研讨会,在会上主持人讲到一个背景,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国务院参事室就在国际家庭日的前两天连续两天召开家庭教育的课题研讨会,当时也召集了我们国内家庭教育主要的专家和学者,比如谢维和、朱永新、赵忠心、孙云晓还有一些著名的校长,课题组的组长是原来教育部的副部长王湛,研讨会的主持人郗杰英,他是团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在研讨会总结时说,整个研讨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务院的领导写一个报告,感觉很像一个“公车上书”。这个报告报上去以后,教育部部长批示: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要适时提出“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三、第三个背景。

教育部曾经将制定“家庭教育意见”列入计划,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研 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以来,围攻教育部不重视家庭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在讨论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时,温家宝总理主持过一个家庭教育工作专题会,征求各方意见。当时参会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在总理面前对“纲要”当中对家庭教育的阐述不到位、分量不够等问题很有意见,认为教育部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我认为这个也是一个为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工作职责不在教育部,在全国妇联。在这个领导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2013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里写了一句话:印发家庭教育意见。而且当时是由教育部的法规司主持起草了草案。

四、第四个背景。

教育部关工委把与基础教育一司联合颁发“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列入了2015年工作计划,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因为教育部关工委在2014年召开了我们教育部关工委系统的“全国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大会”,启动了全国课题,就是在座的各位参与了这个国家课题《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的前期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既写在了家庭教育工作总结中,也写在了计划中。后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部长在批示中说:“家庭教育工作抓得及时、主动。”部长充分肯定这项工作,说:“弥补了当前我国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又十分薄弱的一环,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这个批示也鼓励了我们教育部关工委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工作。2015年2月3日,在关工委例会上,我汇报了这项工作,包括起草了“指导意见”,第二天2月4日上午交给基础教育一司,之后调研、开会、征集意见我们一直参与,直到8月31日,上教育部党组会,讨论这个文件,就有一个决策,原来我们的打算是这个文件由我们教育部关工委和基础教育一司联合发文,后来还是决定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单独发。后来来看,发文后的效果还是很好。

在参加国务院参事室课题研究时,还了解到一个历史事实,当时的全国妇联儿工部部长,这是一位老的少年工作者、一个老同志,她说:当年在研究家庭教育工作分工的时候,还专门派了她到教育部去征求意见。当时教育部的主管司长回答她:我们现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没有能力去管家庭教育。因此,这个工作才归到全国妇联来管。

第二、【10号文件】的出发点 解读这个文件我采取的是对比的方式,我们常讲有比较才有认识,认识的深刻性往往出在比较。对比的两个稿子一个是去年8月31日上教育部党组会讨论的《指导意见》,一个是10月正式颁布的《指导意见》,通过比较两个文件的变化,我来解读一下。

这两个文件有巨大的变化:

1、首先是整个文件结构的设计思路改变了。8月的讨论稿是三个部分,10月正式发布的变为了五个部分。8月稿的三个部分分别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家庭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主体部分)、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10月稿的五个部分在一头一尾上基本维持了原来的结构,主要是中间的主体部分即“关键环节”这一部分,一拆为三,变为:谈家长、谈学校、谈社会。这是结构的变化。

2、其次是内涵的变化,指导工作的视角变了。8月稿在某种意义上着眼于“措施”,10月稿着眼于“责任”拆成三部分,即家长责任、学校责任、社会责任。

10号文件的出发点,一个是序言,一个是文件的第一部分。这两块我认为是整个10号文件的出发点。序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个文件的宗旨,即出发点。文件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段话是序言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部工作的本质。这个出发点非常重要,今年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中就把这个出发点突显出来,“七一讲话”如果用最精炼的话概括,就是八个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出发点决定你的队伍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出发点。

3、篇幅的变化,8月稿大概是近900字,10月稿在原来的基础上文字压缩了54%。例如: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意义原来还分了3个小标题来论述,10月稿为了精炼,没有再分3个小标题,一个标题一论到底。这里有个启示,包括各位今后写结题报告也是一样,就是论述要少,但是要精。讲道理的话要尽量精炼到最少,很多讲道理的话就不用写上去。修改后的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论述有三个特点:

①第一个特点,引用了习总书记的阐述,既新又准。之前展开的部分、其 他起草者的理解全部都删掉了,留下的就是习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以及之前和之后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即新又准,新在这是2015年春节、六一儿童节的最新论述;准在以“十八大”以后为准。将总书记论述家庭教育的要点作为立论,这是【10号文件】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

②第二个特点,在阐述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10月稿由原来的具体阐述变为了概括阐述,概括了三个问题,四个现象,三个问题是: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教育资源缺乏。四个现象: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

③第三个特点,阐述了文件的意义。文件强调:“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段两个地方要关注一下:“责任”和“德智体美劳”。加上劳,总书记在2013年六一儿童节给少年讲的要:爱劳动、爱学习、爱祖国。就是我们教育界常说的“三爱”,第一条就是“爱劳动”,2015年初,教育部发布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这也是根据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大以来的精神而来的。

第三、【10号文件】的亮点

这个文件最大的亮点就是文件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发点,第二部分标题是:“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这是发布的正式稿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最大的亮点。教育部曾经联合发文过家庭教育的文件,几乎没有阐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的,更没有单独列出一个章节单独写“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看到正式发布稿的时候,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个。这在认识上是一个澄清,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不在学校,不在教师,而在家长,因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发生的。在家庭教育中开展和实施家庭教育的是父母、家长。在工作上这将成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新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熟视无睹的“违法行为”,所以要把点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承担主体责任作为我们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个重点。【10号文件】的第二部分归纳起来我想强调三点:

①家长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其中的法律依据至少有两个:一是我 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明确规定,家长应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要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首先应当明确,教育孩子是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帮助家长认识和担当起家庭中教育子女的主体责任,这是第二部分的亮点。

②家长的主体责任是什么?我概括为八个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③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培养孩子基本的的品德和人性。这些是一个人特别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这里举一个典型的案例,大家都知道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我在阅读关于这个案件的报道时,我认为林森浩是死于家庭教育。为什么?因为林森浩的父亲至始至终不愿意向受害者的父母道歉,我推测林森浩的父亲应该是一个性格和人性有严重缺陷的人,在当地可能是一个强势人物,争强好胜。林森浩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他的性格就多了一份争强好胜,少了一份善良和宽容,当他觉得受害者黄洋冒犯了他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惩治黄洋,要争出一个高下,我们也想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林森浩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影响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四、【10号文件】的重点

文件的第三部分,阐述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其重点。重点这一部分我强调三点:

①工作思路的转换。对比送审稿,10号文件里将这两句话调换了顺序,最后定为:“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首先应构建工作格局、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在这个基础上再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

②文件中有一句:“共同办好家长学校”,这是比较有争议的,教育系统很多人提出质疑,原话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实事求是地说,文件中用“配合”这个词是不妥当的,送审稿里用的是“支持”,当时我建议改为:“重点办好家长学校。”不是支持,不是配合,也不是共同。这个说法确实不准确。

③家庭教育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立德树人,这是家庭教育内容的核心、根 本、出发点。从教育关工委的角度,我们常把立德树人分解为三部分:理想道德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五、【10号文件】的难点

文件的第四部分我认为是文件的难点,其标题是“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这项工作如果要中小学来实施的话,需要很多的魄力和资源,这部分内容更具有大教育观的观念,更具有现代教育的特征,我认为,10号文件是一个文件迈出两步,教育部单独发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表明家庭教育是家庭与学校共同的责任,迈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一步,文件中又单列出了“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迈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又一步,文件初步勾勒了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三个方面:①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②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③给予困难儿童更多关爱帮扶。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是在新的时间和空间深化家庭教育,难度更大。但我认为教育部的10号文件给出了新题目,新任务,也就给出了新政策,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能够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第六、【10号文件】的要点

文件的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后一个部分,其标题是:“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为什么说它是整个文件的要点?因为它涉及到组织领导这个要害。文件里指出

“建立家庭教育协调领导小组机制”,不是机构。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项经费,10号文件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它提出“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中小学幼儿园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当要主动作为,独立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七、【10号文件】的政策

综合起来,七个政策:

①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从教育部来说,要把家庭教育培训纳入国培计划,地方要纳入省培计划。江苏省落实了,江苏省的省培计划已经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了省培计划。②将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 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应该算他的工作量,要么就把他其他的工作量减少,要么就要给它增加工作津贴。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具体方案,有目标没指标。③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这是给家长委员会的一个规定,我认为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这是增加了一个力量。④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这个缺乏主流配套的文件,但是它给了政策,给了空间;⑤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⑥中小学幼儿园要为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这不是认识问题了,是教育部的文件。⑦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开展督导工作。今后我们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怎么样,所以我们说10号文件之后,家庭教育不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追责问题。

5.《主动有效课堂指导意见解读》心得体会 篇五

——借势转型,城投发展的新契机已到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国有企业进行类别划分,以及通过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国资保值与增值等具体措施。这些内容的出现,对于城投类企业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影响——如何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的政策环境下“求改革、促转型”,已成为大多数城投公司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我们从城投行业的角度,结合过往政策,就《意见》对城投类企业的影响进行解读。

一、《意见》对城投类企业的影响

《意见》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八个部分(共三十条细则)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目标与举措,被视作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尽管《意见》并非针对城投类企业,但是我们认为它仍然能从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以及管理增效三方面影响城投类企业的发展:

第一,《意见》第二部分第四条明确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其具体分类依据为企业的主业(产品与服务)所处行业与领域,这必然要求城投类企业有着清晰的业务架构——无任何主营业务,只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的城投类企业已难以为继(这与2010年下发的19号文对于此类城投公司的立场保持一致)。此外,无论被界定为“公益类”或“商业类”国企,引入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意见》第五条与第六条对两类国企的经营方式有明确说明)都是城投类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二,《意见》第四部分(第十二至第十五条)为新时期的国有资产管理构建了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的三级管理体制,从而也为城投类企业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要么被界定为“两类国有企业”,要么转型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由此可见,无论从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角度考虑,还是从公司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角度考虑,转型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都将是城投类企业未来发展的最佳方向。

第三,《意见》中第三部分(第七至第十一条)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制改革与法人治理)、企业内部控制增效、薪酬绩效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招聘与职工优胜劣汰)等四方面对国有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行了指导。从城投行业的角度来看,落实上述内容仍需时间——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大多数城投公司并未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工资由财政支付),导致其在短时间内不具备执行绩效工资的基础,同时也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入职;二是大多数城投公司的员工整体素质不足,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存在难度;三是部分城投公司仍然存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在企业任职的情况,对于这部分人员首先要解决其去留问题;四是部分政府长期将城投公司视作“政府编外部门”,这种认识误区也会对城投公司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造成阻碍。

通过对《意见》中影响城投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的解读,可以看出,城投类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已十分明确,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已是大势所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已势在必行——“转型发展”、“明晰公司业务”、“市场化运作”(公益类企业也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运作)、“追求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效率”必将成为城投行业未来发展所必须注重的“新名词”。

二、面向市场,破局而出

如果说国发[2014]43号文使城投行业进入了“新冰河期”,那么今年国务院与发改委对城投类企业在建项目融资(国办发40号)、企业债发行与参与PPP项目(国办发42号)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无疑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阵阵暖意。我们认为,在整个城投行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的现状条件下,《意见》的出台已充分肯定了城投行业直面市场,实体运作,转型求存的正确性,城投类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当前宽松的融资环境,迅速打开企业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将对城投类企业在新时期转型发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做进一步解读:

1、突出主业,实体运作

城投类企业可以采用“管理型集团”的方式来合理应对划分国有企业类型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首先,应在短期内对公司业务与分子公司进行梳理,确保各子公司均处于实体化运营状态,对于母公司开展的业务,可以划分给业务相似度最高的子公司。其次,在界定企业类型时,由于母公司无任何实体化业务,则可由出资人对全部实体化运作的子公司逐一进行认定,这样可在保持公司资产与业务状况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避免由于对母公司进行类型界定而可能引发的“公司解体”。第三,城投类企业还可通过剥离部分“不良业务”的手段(如尚未实现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等),起到“突出”经营性业务(现阶段以土地臵业、养老、文化旅游为重,金融为辅),改善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作用。对城建的支持作用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管理型集团公益类子公司剥离商业类非实体子公司子公司剥离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管理型集团参股公益类其他国商业类非实体子公司企子公司子公司剥离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公益性城投公益类子公司商业类子公司剥离商业性城投商业类子公司公益类子公司资产规模图1 一张图替您读懂城投类企业未来的四种发展方向

如果无法通过上述手段避免在母公司层面做出类型划分(我们认为,如果一定要界定母公司的企业类型,必然会导致公司部分业务的剥离,从而对公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建议城投公司应尽量争取被定性为“商业类”国企,以期在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稳步提高经营水平,满足员工对薪酬提升的需求。

2、友善博弈,运营国资

我们认为,在《意见》制定的国企改革总体框架下,通过转型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不但是城投类企业转型发展的最佳路径,也是地方政府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优选择。根据现阶段各地政府对城投行业的理解与认识,实现这一结果必将经历一个企业与政府之间“友善博弈”的过程,而博弈的重点在于:使各地政府充分认识到城投公司在项目投融资与建设运营方面的能力与经验不但是其转型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各地政府提升国有资产价值,消化存量债务,实现资本运作-收益-反哺财政与再投资-保障民生的最高效手段。

3、规模集聚,组团发展

在“资产保值、提高效益”已成为国企改革重点目标的背景下,发挥国有资本的集聚效应已势在必行。我们认为,组团发展,提升资产规模与质量,打造“地方央企”应成为新时期城投类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尤其是将其培育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时,更需要规模充足的优质资产支撑):

横向来看,在二三线城市应整合各城投公司资源,打造资产规模(有效资产)超千亿的城投类企业,为克服平台合并时带来的人事问题,可采用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由党委统一领导,各城投组团加盟做股东的方式,通过做大国有资产规模,实现股权多元化(股权多元化是《意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纵向来看,“以市带县”(不建议百强县之外的县域城市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市一级层面成立一个股权多元、资产质地优良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无疑是最为高效的选择,这种纵向组团的运作难点在于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资金需求,可通过各加盟政府之间以纳入财政预算为基础的政府采购为信用基础的方式,满足各级政府对本地城市发展建设的投资需求。

4、项目切入,全面转型

项目运作是转型工作最为重要的切入点。目前,除了打好“土地牌”,继续做好封闭运作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之外,城投类企业还应着力寻找除土地臵业板块之外的第二个核心盈利点,可作为突破口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与金融方面,包括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工业园区土地开发与配套物业及金融服务(保险经纪、小贷、担保等,并适时打造新三板上市企业)、利用医院迁建打造养老综合社区、城市的动植物园迁建整改等。

在运作上述项目时,城投公司可借助于能够游离于市场内外的优势,利用PPP方式推动项目建设,就目前全国城投类行业运作PPP项目的经验来看,在公益性项目方面,城投类企业可代表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项目公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作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其典型案例如安庆外环北路项目);在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方面,城投类企业可在国发[2015]42号文的支持下,以社会资本的身份参与本地PPP项目运作(如与民政局合作,参与社会福利院项目建设与运营)。

在做好以上四方面工作的同时,城投类企业还应同步提升管理效率作为支撑和保障:首先要改变行政化管理的现状,这需要划清政府与企业的责任,减少行政化干预;其次是通过流程式管理实现粗放到精细化的转变,提高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第三是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改革,提升人力资源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吸引并留住人才。

如果说国发43号文将城投类企业推向了转型发展之路的话,那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则为城投类企业的转型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公司转型,战略先行,在“十三五”即将开局之时,城投类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从而为企业争取更为全面的政策支持。可以说,城投行业的转型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先遣军与试验田,只有妥善解决了本地城投公司的发展问题,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才能走上一套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地方政府思想观念的转型为先导,他们需要立即改变“借钱为城投第一要务”的传统思路,而以“谁能用城市资产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并以利反哺城市建设”作为未来考核城投公司的首要指标。

作者:王宁宁 沈翔飞(南京谋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建筑师的新图纸》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注册有关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