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教学设计探究论文(精选16篇)
1.体操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篇一
本学期一开学,我校就组织全校学习第三套新的广播体操,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的突出特点是动作幅度比较大,节奏加快,运动量明显提高。而且平均耗时 4 分 30 秒左右,这比前两套用时增加 50 秒左右。这套新广播体操广泛吸收广播操、体操、健美操、武术等方面的动作元素。其中,《七彩阳光》就有不少姿势模仿动物的动作。为了增强青少年体质,新操在运动负荷方面有了一定提高。学生如果长期坚持练习,可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对于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一些专家也认为,新的体操融入了很多现代舞蹈元素,使新操更加具有现代性。针对这一特点,如何让学生更快的学好这一体操是我们每个老师要解决的重点。
以往的体操教学都有学生反应枯燥,没意思,整堂课教体操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也慢慢降低了。教学质量也不是很高,在这一学期一开学我也没有说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只是跟学生说看哪个同学 能像老师一样,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动作任务。如果完成好的话就可以参加下面的游戏活动,如果没有完成就没有机会了,在教法上我改用激励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分小组练习,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广播操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做,回家也经常练习,大课间也在认真的做,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
在具体动作 的教学上,我反复的试做动作,并力求用简单明了的话让学生明白每一动作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自己喊口令,一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也让学生明白什么口令就是什么样的.动作。为提高动作速度打下基础。
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发现只有设计好每一节课,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要求出发,充分理解学生,让枯燥的体操教学课堂换发出新意是容易做到的。
2.体操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篇二
一、体操本源
体操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原始社会。原始人类为了生存进行着极为艰苦的劳动, 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也创造了语言和舞蹈。《诗经·大序》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关于原始舞蹈起源的论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迷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永 (咏) 歌之;永歌之不足, 不如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当人们通过舞蹈而达到祛病健身之目的时, 原始体操活动也就萌芽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古代体操运动起源于原始舞蹈, 舞蹈本身就有健身性、优美性的特点。这一时期体操运动发展的主要矛盾就表现为体操的逐渐独立, 和舞蹈相近, 而表现为自身个性特点不足的矛盾。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体操的内容和形式增多, 出现了专门用于表演舞蹈、技艺的人员和团体。在表演过程中, 艺人们创造了专门用于高难度的表演技艺, 形成并发展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训练方法, 如倒立功夫、跟头技巧等等。这些动作, 就是现代体操运动发展的基础。这段时期的体操与原始社会相比, 艺术性要求更高, 而其发展的主要矛盾就在于体操运动的形式及内容泛而不精。19世纪60年代以后, 近代体操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率先传入我国。从此, 体操被运用到军事训练、学校教学、日常锻炼和大型表演等活动中去, “体操热”开始在中国兴起, 并出现了前所未用的高潮。1953年以后, 现代竞技体操开始在我国崛起, 国家政府通过制定一些方针、政策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现代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为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 更为加强和增进我国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桥梁, 这样, 现代竞技体操运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时期竞技体操运动遮蔽了其他形式与内容的体操运动, 使体操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挖掘人体潜能与技术创新的矛盾。
从体操的产生及发展来看, 体操运动早期一直沿着强身健体、追求艺术性的道路发展。它起源于原始舞蹈, 当表现出比舞蹈更强的健身功能后, 通过普及和发展而独立成体操运动。它的内容相当之多, 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技巧运动、跳跃、艺术体操、实用性体操、健美操、蹦床运动等。但当它演变至竞技体操之后, 人们对体操本质的把握就开始出现了偏差。在各种观念、制度的影响下, 人们往往不可避免的从竞技的角度来看待体操, 犯了片面性的错误。而体操运动的本质应从体操的起源、发展过程中洞悉, 从现代体操运动的特点去考虑。
二、体操本质误区
1896年国际体操联合会的成立, 极大地促进了竞技体操地发展。而之后作为奥运会竞技项目之一的竞技体操, 更是以越来越大的比重占据了体操运动项目的发展空间。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体潜力的挖掘, 高难动作的创新及娴熟技术的训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发现近几十年来, 对体操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竞技体操各个项目的研究, 以及技术动作的创新等方面, 而对体操的大众性、健身性、普及性研究甚少, 由此产生了体操发展的“一头大, 一头小”、“一头热, 一头冷”的非均衡发展。
三、体操本质
(一) 普及性和健身性。
普及与健身是相互联系的。尽管体操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分为竞技性体操和健身体操两大类, 虽然它们各具功能, 但不可分割。健身性体操是竞技性体操的基础, 也是竞技性体操的归宿;则竞技性体操则是健身性体操的最高表现形式。体操运动只是发挥健身性才能弘扬与发展, 也只有通过表现体操运动的健身性才能使体操在竞技运动过程中更具有吸引力和魅力。体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其产生之后, 便作为一种健身手段出现出现于社会的各个角度。体操以其形式的多样性、操练内容的娱乐性、锻炼价值的实效性, 使其自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充分体现了“小动作大体操”, 并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人们普遍选择的健身行为方式。
(二) 时代性和艺术性。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 时代是艺术的造化。体操的在其自身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 它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随时代进步而进步, 各个历史时期都赋予了体操新的特点。目前,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体育社会化的高度发展, 体操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目前, 各种健身性体操在社会体育中蔚然兴起, 在社会体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以这样说, 当今的健身性体操已经达到了大规模的社会化阶段。体操的艺术性特征目前亦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其内在的艺术魅力使体操受到愈来愈多的人们的重视。艺术是通过美体现出来的, 美应该是高级的精神现象, 美的内容主要有三个:一是立意和主题的正义性。二是有趣的情节, 也就是有意思的原因。三是对人们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力。体操运动中美, 是人们通过自身活动的创作, 人们可以审视到体操活动中的动态美、静态美和造型美, 来展示人体的力与美, 以诱人的艺术魅力, 给人以无尽的享受, 使人受到陶冶和启迪。
(三) 开放性和自由性。
开放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开放为自由打开了大门, 自由为开放展现了自我。自由一开始就存在于事物之中, 体操与人的本质自由是以真实性来体现的。真实与自由亦是人的本质发展的需求, 崇尚自由是人的天性, 而体操的本质正是满足人的天性的依据, 体操的锻炼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所以跳跃、攀登、翻腾、旋转、徒手、利用器械等等, 使自然界宽容和明亮, 使人被置于存在的中心, 无约束、无限制、无规定, 充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运动的空间, 使活动的人心情愉悦, 精神放松, 这正吻合现代人生活的最有效的途径。
四、结语
追溯体操本领, 其本质就在于它的健身性、时代性、真实性、艺术性和自由性。
体操运动发展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它的健身性和竞技性发展的不平衡, 而就其根基而言, 健身性是竞技性的基础和归宿。
针对人们对体操认识上的偏差, 应从体操的起源、发展过程中去洞悉, 从现代体操运动的特点去考虑, 只有将两者相结合, 才能更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体操运动的本质。
摘要:从体操运动的起源入手, 采用文献资料法, 论述了体操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与其本质相背离的种种弊端及矛盾所在, 并在此基础上对体操的本质赋予新的诠释, 以便推动体操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体操本源,体操本质,竞技体操
参考文献
[1].陈镇华, 际恩淳, 李世铭.中国体操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0
[2].余广鑫, 赵瑞娟.论新世纪体操的涵义[J].湖北体育科技, 2002
[3].郑幸红, 陈婷, 袁岳东.体操运动的起源及健身功能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1
[4].黄孝英.90年代世界体操发展趋势[J].体育科研, 1998
[5].赵海波, 刘浩.刍议体操社会化-从社会化的角度看健身性体操的推广与普及[J].福建体育科技, 2002
3.浅析中学体操教学 篇三
关键词:体操技能;体操教学;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39-1
一、前言
体操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全年教学比例的百分之三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往往对其敬而远之,使体操这一项目渐渐地淡出了中学体育课堂。是体操太危险,抑或是另有原因。笔者认为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理智地认识到:在现实的教学条件下,体育技能教学乃维系体育课堂的主线。因此体操教学不可替代,更不能敬而远之。
二、体操教学的意义
1.体操教学与中学生的生理健康。
体操对培养中学生身体的正确姿态,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增强大小肌肉群的力量,改善平衡器官的功能,提高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控制力,防止肌肉韧带的损伤,形成自我保护技能,促进中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体操教学对中学生的生理健康功效不仅仅是近期的,伴随着中学生不断地学习体操动作技能,中学生的体能和基本运动能力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这种运动技能的储备和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正是终身体育健身的基本能力,所以说,体操教学对中学生的生理健康发展具有长效性。
2.体操教学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体操运动具有技巧性和优美性等特点,以及各种不同方式的简单易学的动作,因而容易引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能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到体操运动的乐趣。但随着中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体操动作技术的难度也会相应地增加,这是保持学习兴趣和提高技能能力的必要手段。然而,由于一方面中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有些动作技能对专项素质要求较高,体操教学会给中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甚至于还会给一些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此,教师在给这些学生以必要的心理疏导的同时,应辅之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利于学生排除心理情绪障碍和抗干扰的应变能力,并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果断、沉着自制、刻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当学生在克服困难后终于能完成动作时,会深刻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体操教学在对中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方面也是具有很大功用的。
3.体操教学与中学生的社会适应。
通过体操教学中集体项目(如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等)学习,能够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的精神;在动作整齐一致的集体练习中,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在个人项目的技能学习中,需要同学间的互相保护与帮助,以及获取完成动作时的即时信息反馈,促使动作技能的形成,因而在互助互学的技能学习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等。
4.体操教学与美育。
体操运动讲究“动作美、姿态美”,是一项健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通过体操教学,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动作节奏感、韵律感和自然美感,提高中学生鉴赏美、感受美与表达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的形体姿态。这是体操教学独具的美育功用。
三、有效开展体操教学的建议
1.遵循体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认识体操教学的意义。
笔者认为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体育教学理论,深刻理解新课标的内涵,遵从体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下体操教学的意义。有效地利用好学校原有的体操教学资源,并努力开发和拓展体操教学的更多功效,积极开展体操教学工作,以提高实施新课标的实效性。
2.采用科学安全的课堂教学,确保体操教学的正常开展。
当碰到有些学校领导不准教师上有危险性内容的禁令时,我们体育教师就不能盲目地不负责任地听之任之,我们必须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出发去向学校领导说明我们进行某种内容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用我们良好的教学(尽最大可能做好预防伤害事故的工作),取得学校领导对我们教学工作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以确保体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设计有效的教法学法,提高体操教学的效果。
按照新理念、新课标来设计体操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操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并对精选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新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组合和正确运用。努力构建新的体操教学策略,使之能在技能教学中融进其它各学习领域目标的实施,以实现体操教学的多项目标价值。例如:合理选用体操教学组织形式。体操教学通常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的方式,在分组教学时宜多选用异质分组法(体操技能和体能差异、学习能力差异)。这种分组形式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团结协作、提高体操技能形成的速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过,分组形式的合理选用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以利于提高体操教学的综合效益。
四、总结和建议
4.广播体操教学反思 篇四
言传身教是教学广播操的必然手段,要教好一年级新生的广播操,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动作,给学生一种健与美的享受,以达到诱导他们跃跃欲试的效果,然后集中精力,逐个动作认真?准确?规范地教会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背面?侧面?镜面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做到细心?耐心,使他们学一个动作掌握一个动作,对每一节的重难点做到人人过关,不吃“夹生饭”。例如:在教学全国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第三节踢腿运动时,我采用镜面示范?分解教学?个别辅导的方法,先教学上肢动作,再教学下肢动作,然后上?下肢进行整合练习,并把各八拍动作编成简明的诗句,如:“上左脚踢右腿,上右脚踢左腿,左右摆左腿、右左摆右腿.......”让学生边体会语言边做出动作。并且每一次的学习时间不宜太长,要做到劳逸结合,快乐教学。在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让学生看广播操挂图学习,因为广播操挂图分解示范和示范角度很多,往往一节操就有七八个分解动作,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不仅看不懂图中的分解动作,反而会造成广播操难学难做的错觉。相反如果把看挂图改成看二年级小哥哥小姐姐们的示范表演,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因为二年级学生和他们年龄差不多,让他们示范容易树起学习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仅感觉不到学广播操的枯燥无味,而且还从中找到了乐趣。
新入学的儿童稳定性较差,学得快,忘得快,为了巩固动作必须抓紧课后练习,做到“温故”。除利用正常的上操时间和体育课外,还要抓住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时间;除集体练习外,还要给那些掌握较慢的学生吃吃“小灶”,做到全面发展,均衡发展。
挑选练习动作做得规范的同学当“小老师”也是教好一年级广播操的必然手段。因为在老师同环境同方法同力度的情况下,身边的同学却学得那么好,起到了无形的感染力。同时,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争强好胜,且更要面子,教师要看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与鼓励?表扬和帮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对提高广播操质量又有很大的帮助。除此再一帮一结成对,互相帮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完广播操之后,开展广播操比赛,是提高广播操质量的有效手段。如:在班内开展小组赛,男女生比赛,个人比赛(赛出前10名);在年级举行集体比赛和每班的10人代表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动作,提高质量,更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助友爱的精神。
5.体育教学口诀——体操篇 篇五
一、队列
1、立正:
颈、胸、小腿要挺直,头要正来眼平视。下额微收肩后张,两手放在裤线旁。脚跟前严腿夹紧,脚尖八字向外张。
三挺一平:颈挺直,胸挺起,小腿挺直。眼平视。
2、稍息:
左脚向左出一步,两脚开立同肩宽。两手互握放体后,左手握住右手腕。
3、向右看齐:
身体姿势立正站,听到口令头右转。右眼隔看同学脸,左眼通视全排面。
4、向左(右)转:
开始姿势立正站,右(左)脚蹬地左(右)脚转。转到九十腿并严,身体直立向前看。
二、技巧
(一)鱼跃前滚翻
1、一摆、二蹲、三前穿,腾空重心高于髋。落地屈臂快低头,圆滑滚动直立站。
2、摆臂、蹬地、向前穿,低头含胸要收髋。落地收头快屈臂,团身滚动向前翻。
(二)后滚翻:
1、团身向后滚,屈肘肩上翻。收头快推手,身体蹲立站。
2、抱膝团身向后滚,收头推手滚动稳。
(三)侧手翻:
1、手脚依次走一线,身体翻转一垂面。
2、手脚走一线,翻转身体垂地面。
3、侧站立,臂侧举,左手撑地,腿(左)蹬地。
(四)后手翻:
1、两臂前平举,屈膝后坐重心稳。挑腰抬头眼看手,后翻推手腿快收。
2、臀后坐,手后甩,向后挑腰头要抬。
(五)头手倒立:
1、头手摆成三角形,一腿上摆一脚蹬。两腿并严不塌腰,身体笔直颈要挺。
2、头、手支撑成三点,蹬、摆结合要自然。提臀展髋腿伸直,身体笔直垂地面。
3、两手屈臂撑,头手三角形。蹬地腿上摆,身直颈要挺。
4、头手支撑成等边,手撑提臀慢展髋。身体要直腿并严,头手撑地脚朝天。
(六)手倒立:
1、两手同肩宽,两腿要并严。张指要顶肩,抬头向下看。
2、两手相距一肩宽,两腿伸直要并严。张指直臂要顶贱,头要稍微前下看。
3、两臂伸直前上举,两腿蹬摆手撑地。摆到垂线腿并严,张指顶肩前下看。
四、支撑跳跃
1、横箱分腿腾越
快速助跑一直线,双脚用力踏跳板。先跳分撑腿要分,顶肩推手是难点。快腿猛顶快展髋,屈膝落地臂侧前。
2、纵箱分腿腾越
双脚踏板腾空起,腿要后摆前伸臂。主动推手猛顶肩,过箱挺胸髋要展。落地屈膝做缓冲,两臂伸直侧前举。
五、双杠
(一)支撑摆动
1、支撑摆动是基础,摆动要领要记住。前摆送髋要踢腿,后摆并腿向后甩。
2、直臂撑,肩要顶,肩为轴,髋前送。
(三)支撑前摆下
1、支撑摆动过杠面,重心移动向右(左)边。快速推手握右(左)杠,屈髋展髋再屈膝。
2、前摆过杠制动腿,重心右移左手推。越出杠后要展髋,落地屈膝臂上举。
六、单杠
(一)引体向上
1、握杠同肩宽,身直腿不弯。吸气快拉臂,下额过杠面。
2、两手正握同肩宽,身体笔直臂不弯,吸气引体快拉臂,拉至下额过杠面。
(二)跳上正撑:
屏气跳上正臂撑,直臂顶肩胸要挺。两腿伸直要并拢,抬头前看体前倾。
(四)骑撑前回环
顶肩提腿前下跨,后腿贴杠前腿压。转到杠面快拉臂,上体一定紧跟上。
(六)支撑后摆下
1、支撑开始做反弹,身体后摆超杠面。迅速推手抬上体,落地屈膝缓冲站。
6.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探讨论文 篇六
摘要:艺术体操是集音乐、体操技巧等因素于一体的项目,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动作编排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艺术体操的表演技巧。在艺术体操动作编排的过程中,音乐的科学选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该文就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动作编排与音乐选用的策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艺术体操;技巧;动作编排;音乐的选择
艺术体操是由体操选手将一系列的高难度的体操动作用肢体灵活地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体现艺术体操的力量感,还要体现艺术体操的美感。所以在艺术体操的动作编排上就要充分考虑审美的需要,将各个动作完美地连接和表达出来。
1编排艺术体操动作的技巧
1.1艺术体操自身的特点应该在对动作选择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
艺术体操在表演的过程中是需要有音乐的伴奏的,在选择音乐时要充分考虑体操动作的特点,使艺术体操的动作与音乐融合为一体,相互促进,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艺术体操中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方面的要求,在进行动作编排和音乐选择时,要注意将动作的速度,力度等与音乐的节奏相统一,从而体现出艺术体操自身的特点。
1.2动作组合的对称性在艺术体操选择动作过程中的考虑
体操中的动作对于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艺术体操则是在体操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艺术欣赏的成分,使艺术体操不仅能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选手的形体的塑造。所以艺术体操一般都比较重视体操运动过程中动作的对称,这样对选手的形体更加有利,使选手的身形更加地匀称。但是为了增加艺术体操的观赏性和进一步提高艺术体操动作的难度,在整套的艺术体操中也会融入一些不对称的动作。所以在艺术体操的动作选择中,要对对称性的动作进行考虑以收到更具艺术性的效果。
1.3外形和姿态以及内在的灵气也是艺术体操在对动作选择时应主要思考的因素
艺术体操的表现过程也离不开选手的内在修养。在做一套完整的艺术体操动作时,选手要尽量放松,充满自信的来展示自己的形体。对于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还要跟上背景音乐的节奏。而动作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是选手对动作和音乐的双重理解和诠释的结果。选手内在的灵气会通过眼神,表情,包括动作的激情与否来表现出来,从而增加了艺术体操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享受。选手个人的情感,灵气以及对艺术体操的悟性使得艺术和体操这两种不同的事物完美地融合在了一个领域之中。
1.4创新性和独立性在艺术体操动作选择中的考虑
不管是艺术还是体操都不可能是原地不动的,都要向前发展。而发展的推动力就是创新。在人们对于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艺术体操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给艺术体操注入新鲜的血液。对艺术体操的创新可以从单一的简单动作入手,增加原来动作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还可以通过对整套动作的组合进行创新,通过将动作进行全新的排列组合,或者是改变动作的组合方式来使艺术体操在整体上焕然一新。还可以通过尝试选择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现在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有民族的,有爵士的等,这些音乐都可以被应用在艺术体操中,丰富艺术体操的表现形式和扩大艺术体操的艺术范围。让艺术体操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1.5艺术体操项目和艺术特色应该在选择过程中进行考虑
艺术体操有单人艺术体操和多人艺术体操两种形式。在单人艺术体操中主要是通过选手个人的表现,比如个人的性格,个人对艺术体操的理解以及个人的形体状态等来体现艺术体操的美感。而在多人艺术体操中不仅要求个人对动作要熟练掌握,理解到位,还强调了集体的配合性。也就是说在集体中个人之间要完成一定的动作和情感的交流,而不是个人的表现,要让观众感受到艺术体操的整体性和配合的`默契程度。
1.6对动作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动作的整体性
艺术体操将不同的动作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在一整套的艺术体操动作中要将不同难度的动作均衡的分布。使艺术体操有跌宕起伏的感觉,这种设计也使每个动作都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也使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能够自然地衔接和表现。
2选择背景音乐环节中的注意事项
2.1艺术体操中节奏的作用
艺术体操引入背景音乐是为了增加整体的节奏感,使观众更加容易体会艺术体操的动作停顿。艺术体操的选手在进行体操表演时要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音节的长短,以此来控制动作的快慢和幅度的大小。艺术体操在选取背景音乐时也要尽量选择一些节奏感明显的音乐,这样有利于艺术体操动作的完美展示,也能使音乐和艺术体操真正的成为一个整体。而这种融合也是艺术体操的一个特点。
2.2选择艺术体操音乐环节中的重点注意事项
艺术体操最后的成型是需要两个过程的,即对艺术体操的动作上的编排和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而在现实中这两个部分是没有明确的前后关系的,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去灵活安排。但是不论哪种过程都要遵循艺术体操的基本原则。即背景音乐的节奏要能与艺术体操的动作相互配合,而动作也要能够体现出背景音乐的节奏变化情况,即音乐快动作就要快,要更有激情,更加奔放,反之就要表现得舒缓和宁静,使体操的动作和背景音乐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在配上背景音乐后艺术体操的动作也要求更快,衔接更流畅。
2.3选择音乐的过程中要以动作和各种器械的特点为依据进行
虽然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和艺术体操动作的安排是不分先后的,但是音乐还是要以体操的动作和特点为主来选择。如果艺术体操的动作体现的是选手的柔美,就应该选择一些倾向于抒情的音乐。在舒缓的音乐中选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形体美。同时要选择一些本身就很有感染力的音乐做背景,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更容易将学生的激情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体操中。而且感染力强的音乐也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体操动作和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展示出个人的精神风貌和应有的内在灵气,使艺术体操表演更具艺术价值。
2.4选择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自身对音乐的认识
当然并不是每个音乐都能够完美的配合艺术体操的动作,所以在背景音乐选定后还要对艺术体操的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动作和背景音乐能够相互配合,而且核心动作必须在音乐的配合下被重点的突出出来。还要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来合理安排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在音乐节奏放缓的时候,穿插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过渡。还要重视学生对于背景音乐的理解,在完成动作的同时用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确保动作能够达到一个艺术的高度。
3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体操是一项体操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要想完成一个优秀的艺术体操项目就必须重视艺术体操的动作编排和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在艺术体操中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选择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体操的动作编排要适应背景音乐的节奏,以便充分表现动作的力度和强度,还有学生的形体状态。而背景音乐的选择也要适应体操动作的需要,一些节奏感强烈,自身就有很强的感染力的音乐是比较适合作为艺术体操的背景音乐的。该文对高校中艺术体操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有些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敏,赵亚楠.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编排结构与特征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3):77-82.
[2]黄艳群.竞技性拉丁团体舞编排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6(12):179,181.
[3]刘春,袁静.啦啦操课程中不同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身体自尊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8):36-39.
[4]王合霞,唐亮,尹璐.不同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7):88-92.
7.快乐体操教学(一) 篇七
体操教材内容改革的关键是增强对中小学体育课的适应性,这就使得在教学内容和项目设计上,必须更多考虑到学生对娱乐与健身的需求,使教学重心从“学习体操技术动作”向趣味性和实用性方向转变。让体操内容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体操游戏栏目所例举的若干实例,意在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选择和安排体操教学内容,让体操教学内容改革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操作层面。
“滚圆木”接力
[目的]锻炼学生前庭器官机能,发展身体控制能力和灵活性。
[准备]学生分组,每组体操垫3块,实心球每组1个。
[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分别以纵队形式在垫子一端站立准备,排头第一名学生持球。当教师发出“开始”口令后,各组第一名学生迅速跑至垫子另一端,横卧,抱球连续直体侧滚翻,回到垫子一端时与第二名同学对接传递球,第二名同学接球后照此前方法进行,直至本组最后一名同学完成侧滚翻回到垫子一端,并站立把球高举过头顶为止,先完成游戏的组为胜。
[规则]侧滚翻不得用手附加支撑,不得抢做,不得抛球。
[教学提示]
1.接力赛之前,教师讲解示范“直体侧滚”动作的要点,学生练习1~2轮后对此动作已基本掌握,之后再开始组织接力赛。
2.除实心球外,也可以用矿泉水瓶或其他柔软物品进行接力。
3.当对接传递球时,前一名同学收腿坐在垫上,不要急于起立,防止脚绊到同学。
“摇旱船”接力
[目的]锻炼学生身体协调控制能力,发展腰腹和下肢力量,培养同学间协作配合意识。
[准备]学生分组,每组体操垫3块。
[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双人成对以纵队形式在垫子一端站立准备。当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后,双人拉手跑到体操垫另一端,迅速组成“旱船”,摇摆起伏划回体操垫的起点端。到达起点端时拍手与下一对同学交接,下一对学生照此法练习,直至本组最后一对同学完成“摇旱船”回到垫子起点端,并站立起来把手高举过头顶为止。先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
[规则]交接时,拍手之后下一对同学才可跑出。
[教学提示]
8.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篇八
一、课程目标
体操类课程是以徒手、持轻器械和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身、健美和发展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塑造学生健美体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性课程。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所具备的体操、健美操、舞蹈的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并具有运用体操、健美操、舞蹈的手段和方法在指导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具体目标是 :
(一)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技术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从事学校体操、健美操、舞蹈教学和指导大众健身锻炼。
(二)基本掌握体操类教材的重点内容,了解教材的延伸内容,并初步掌握开展学校体操活动与竞赛的方法。
(三)学会运用体操、健美操、舞蹈手段科学地锻炼身体,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
(五)塑造学生健美体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二、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选编内容要夯实学生基础,对其延伸学习有益,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选编内容要充分体现体操类课程价值,注意吸收国外课程发展的新成果,紧密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使课程更具实用性。
(三)选编内容要考虑运动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做到经典内容与时尚内容的和谐统一,重点内容与拓展内容的有机结合,突出体操类课程的特色。
(四)选编内容要促进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基本内容
体操类课程包括体操、健美操和舞蹈等。
(一)体操
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和课程教学的实际,体操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如下:
1.基本理论:体操概述、体操的保护与帮助、体操术语、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竞技体操比赛的欣赏等。2.体操健身手段与方法:选择具有健身性、健美性、实用性、趣味性与生活化的体操练习,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建议选择的内容: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项素质练习、跳绳等;攀登、爬越、支撑、悬垂、负重搬运等;单人、双人和多人的技巧动作及造型等;山羊、跳马(箱)、单杠、双杠等;提高性体操练习。
3.教学技能培养:队列队形指挥能力;编操、带操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讲解示范与组织教学能力。
(二)健美操
1.基本理论:健美操运动概述、健美操创编、健美操科学锻炼、健美操观赏指导等。
2.基础训练:健美操基本动作及组合、健美操成套动作、健美操素质训练方法等。
3.创编实践: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
4.健美操拓展:健美操竞赛及裁判、时尚健美操、器械健美操等。
(三)舞蹈
1.基本理论:舞蹈概述、舞蹈健身、舞蹈教学与创编等。2.基础训练:定位基本姿态、移动基本姿态等。
3.健身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大众交谊舞、校园集体舞等。
4.舞蹈拓展:健身时尚舞蹈等。
四、教学基本要求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紧扣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掌握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技能水平的科学锻炼方法与手段。
(二)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及进度,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之具备从事体操类课程教学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三)徒手体操作为体操类课程学习的基础,应保证一定的教学时数,要建立合理的课内外学练一体化的模式,确保教学任务完成。
(四)体操类课程的教学要体现教育功能,要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自信心和超越障碍、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助团结的精神,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并使体育美的教育在体操类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为学生课下延伸学习创造条件。在教法运用方面要体现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法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切实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害事故。
五、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应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一)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评价既要包括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更要有体现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学生的学习态度应在评价中占一定比例。
(三)重视评价方式的创新,理论考核应做到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实践考核应做到规定考核内容与自选考核内容相结合。
(四)要结合本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考核内容,确定考核内容科学的百分比,使考核结果更趋合理。
六、教学基本条件
(一)主讲教师须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二)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
(三)实践课的师生比为1:15~20。
(四)场地设备:根据体操类课程的教学需要,应具有体操馆、舞蹈房等。
(五)器材设备:器材应具备与学生人数相适应的单杠、双杠、跳马(跳箱、山羊)、助跳板、弹板、地毯和垫子等。轻器械包含棍、绳、圈、实心球、哑铃等;专门器械包含把杆、肋木、爬绳、爬杆、平梯、踏板以及领操台等。
9.谈体操运动的意义及教学策略 篇九
一、理解体操运动意义特点,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
体操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充分表现人体控制能力,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运动项目。体操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体操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性和不断创新性的特点;能够全面和有重点地锻炼身体。在教学训练中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提高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各项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在各种环境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优良品质及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共同奋进的精神;同时它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体操的专门性活动及各种活动形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操是我国体育的主要项目,它既是奥运会比赛的重点运动项目,又是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
二、革新教学方式模式,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技能学习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广泛运用导学法、启发式等,适合学生的就是有用的。同时对不同年龄层和性别的学生,其心理和生理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教师应根据其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其在无意中或是在一种求知欲望中主动地接受和学习,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掌握学生的心理,这对教师在教学教法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另外,教师对体操运动的认识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运用灵活新颖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在多项目、多层次、多方法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所选用的教学对所解决的教学任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对学生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和可接受性,才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体育课不枯燥、单调、乏味,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改变观念,更新知识和教学手段,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现代家教学的探究式、合作式等一系列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会在现有的基础不断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都要与学生的学法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练得积极性。
四、倡导自主交流合作,兵教兵互为促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发展。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模式,树立教与学双方相互沟通、平等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树立“多向交流”,把学生的个体自我信息反馈,向师生间、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转换,形成多层次的交流网。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在加强学生之间横向交流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贯穿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体育课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展开的过程,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时,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分步推进增强实效
在体育课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教一些简单易练,实用性强的内容。如基本体操中的各种攀爬、搬运、跳绳、徒手或持轻器械的练习等,这些练习如果设计得当,很容易在体育课中开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其中有些内容与生活贴近,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另外,对技巧、器械体操这些竞技性强的内容进行改造,淡化竞技性,增强实用性,也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如利用技巧课在垫子上练习跌倒时的自我保护动作,在单、双杠上作各种支撑和悬垂移动练习,利用跳箱做各种越过障碍的练习等。在这些练习中增加一些紧急状态下的自救、互救情景,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精选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安全
体育课中体操教学的安全是影响体育课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教师应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对这些课进行创新,教师应精心选择体操内容,降低动作的难度,提高动作的趣味性,如各种象形动作―兔跳、蛙跳、海狮行、象行、鲤鱼打挺、双人猴滚翻等,这些动作学生一见就想练。又如,把体操中的肋木、平梯、单双杠、跳箱、垫子等器材巧妙组合,编成成套的攀爬钻越练习,能引起学生较高的练习兴趣。还有学生非常喜欢的街舞中有一些技巧动作,教师如能在课上指导这些动作的学习,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又能减少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搞好运动推普工作,适当开展友谊比赛
体操运动的推广,搞好体操梯队建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体操运动推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及所处的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取代过去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小学多以游戏的模式开展教学,中学则以教学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同时在比赛中指导学生学习。初级阶段的比赛主要以非正规的比赛为主,如前滚翻、后滚翻、跳马、单杠等基本动作。各校还可以开展区域性的校际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达到培养学生兴趣、促进体操运动推广的目的。
八、采取多种形式评价,培养学生辩证思想
10.体操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篇十
体操运动作为集体性较强的娱乐休闲活动运动, 它须在一定标准要求下通过器械或徒手一系列较为复杂、动作要求连贯, 并根据或动作的难易程度、训练达标效果以及运动效果而给予评分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之一, 特别是在女大学生之中, 对女生身体形态、柔韧度以及专项耐力要求具有显著地提高。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艺术瞻仰性以及竞技性强的一门运动学科。然而, 长期以来, 由于受竞技体操的局限性, 大众体操在高校校园内发展缓慢, 因此各体育院校通过将“快乐体操”思想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中, 为体操人才的培养续接后备力量。
一、快乐体操思想的界定
快乐体操是一项通过体操运动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 它将音乐、舞蹈、歌曲、健美操、形体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用多种训练方法、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练习体操和舞蹈的基本动作, 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塑造优美形体的目的, 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快乐体操的趣味性和健身性。“快乐体操”从科学发展观来看, 全面普及和推广快乐体操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参与体操运动的乐趣, 它不会像竞技体操那样只单单要求学生追求竞技性, 其教学内容更偏重于娱乐性和趣味性, 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参与体操运动的主动性, 真正地体验到体操活动的乐趣, 在锻炼过程方面更是讲究体操运动的游戏原则和多样化的训练模式, 使学生在增进健康水平的同时, 提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器材设备确保安全性和多彩性, 教学结构以人为本, 因人而异, 量力而行。“快乐体操”的推广模式为主要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名义进行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通过各级政府的支持、体操运动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以及体操赛事公司的推广等等, 而推广的目的就是扩大体操运动队伍的建设, 通过完善体操俱乐部, 使遍布全国各地的体操俱乐部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
二、体操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体操项目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专项适龄体操运动员严重不足, 体操运动队伍薄弱, 造成后备人才危机。与此同时, 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 我国体操项目基础薄弱, 体操运动健儿总量不断减少, 各大体育院系的招生困难, 体操教练员流失严重。体操作为体育之父, 大学生参与体操活动的积极性减弱, 在应试教育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打压下发展, 大学生体操课时大幅度的减少, 深部部分高校直接取消了体操课, 体操队伍建设流失严重。在实践教学方面, 个别的体操教练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过于注重竞技体操运动, 教学课程不乐观, 加之学生对体操运动认识程度不高,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致使这一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快乐体操”融入到高校体操普修课教中的实践应用
不提足、篮、排, 与三大球外的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等, 体操运动在学校的开展依然举步维艰, 开展高质量的体操运动课程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目前体操运动与学校体育院系的教学课程、教学结构结合还需进一步紧密, 而“快乐体操”则是其发展关键的着力点。“快乐体操”通过结合竞技体操通过有效地降低动作难度、运动量注重学生健康教育发展的一种趣味性强、娱乐项目多的一项体操活动, 是国际流行的通过体操带动语言学习、智力开发的活动, 旨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搭建全民健身平台。“快乐体操”能够让体操从小众走向大众体操, 也能大大提高体操的群众基础与人才储备, 因此, 快乐体操的实践应用是建立在以竞技体操运动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活动之中, 通过更全面、更新颖的运动创编, 自主编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健康发展的体操运动活动, 快乐体操的实践内容要求节奏鲜明, 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 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连贯的快乐体操的训练动作, 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快乐体操”其自身具有的健身性、健美性、娱乐性强的运动功能, 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体育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 快乐体操引入高校体操普修课程之中顺应时代的发展,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根据体操发展的新思路, 希望将高校体操运动的发展形成“五位一体”的格局, 通过努力创建大众体操发展, 稳住体操学校, 形成新的体操俱乐部模式以及新的体操竞赛体系, 即国际比赛—国内比赛—青年比赛—俱乐部比赛, 加强发展体操运动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力, 重视后备人才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晗, 祝天桥.“快乐体操”在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普洱学院学报, 2013, 06:66-68.
[2]李义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14.
[3]王春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11.体操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篇十一
高校体操教学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质,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高校体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利用其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利用我国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且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体操教师要跟着社会的进步来创新体操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导式教学模式就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及认知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也使学生在体操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践并且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体操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体操教学的目的。
3.2能够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
学导式教学是充分地以学生为本,但是在此基础上也不可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体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体操方面的知识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问题,学生也很难靠自己来对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解决学生在体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及课程的进度,还有学导式教学理论及技巧,提高学生对体操的积极性及兴趣,从而提到学生学习效率及体操教学的质量。但是学导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体操教师也应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和自身知识,并且学习国内外一些优秀的体操教学技巧,然后结合本身所教学生的特点,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高校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体操教师教学队伍。
3.3能够使教师对学生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学导式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体操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使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对学生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及总结,使学生了解问题的产生原因,从而解决问题,为学生进行细心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对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对待,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多多鼓励,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学导式教学模式主要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创新,使全部学生都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体操动作亲身体验,从而进行训练,尽量采用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体操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动作的重点及要点,对动作的训练不易太长,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进行动作的回顾训练。另外,在体操教学过程中,还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为主,使学生能够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来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4学导式教学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4.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校体操教师在上课之前应使学生能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并且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并且思考,从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讲课,在课堂中一一地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4.2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教学
在学导式体操教学过程中,应以体育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教学。学导式教学中的“学”和“导”是相互平等的,结合教师的细心指导,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高校体操教师在体操教学中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3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在学导式体操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对体操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学导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前者具有较大的优势,对我国高校提高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作用,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创新力、学习能力及团结合作能力等,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发展。学导式教学还能提高教师在体操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我国高校体操教育的质量,促进了我国高校体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桂香.学导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2]招惠芬,林昭绒.学导式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0(7):132-133.
[3]吴静,金承哲.“学导式”教学方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22):70-72.
12.体操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篇十二
2.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动作极不到位。
3.全部“操”的教学进度完成的快只进行了四个课时。
上述问题的出现喜忧参半
忧:由于学生在动作的练习过程中,动作不到位,完成的不认真,质量不过关,首先是运动强度、密度不够,所以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时间久了,导致学生对完成“操”的心理行动出现应付的现象。其次,对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的培养、整齐划一作风的养成无利。或者是说对学生的德育的渗透教育不能很好的实施。
喜:“操”在每一节课及全部“操”教学进度的快速完成,可以有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其它方面的身体练习。
对“忧”解决的办法
1.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不认真不到位的动作必须从来,绝不迁就学生
2.教师以标准正确认真到位的动作去引领示范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认真态度。
3.适当的采取一些奖赏,达到要求的一次后进行其它活动。特别是进行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从来。
13.数学教学——创造思维的体操 篇十三
一、营造民主环境, 点燃智慧火花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即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变不平等的“家长式”师生关系为“学友式”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
要营造平等民主氛围, 第一, 应给予学生应有的信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的学习活动。第二, 减少不必要的规定。在课堂上允许不经同意的即兴发言, 不强求坐姿, 甚至可以走动。第三, 放下权威, 平等对话。在孩子说话的时候, 不要轻易打断, 要耐心、尽可能地让学生把话说完。可以倾身向前或者干脆蹲下来与学生对话, 注重倾听与被倾听。在教学过程中, “真是棒极了!”“你们乐意吗?”“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等教学语言都体现了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 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育实践证明:民主式的教育作风的教学效果最佳, 而权威式的教育, 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最为不利。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平等地对待学生,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自尊心;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 而是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的再创造。
例如, 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 先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试求6、8、20的最小公倍数, 结果大部分学生只用公约数2去除三个数, 因而求出的最小公倍数是2×3×4×10=240, 再要求学生用例举法来验证, 学生发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是120而不是240, 从而产生疑问, 最后利用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把多乘的“2”挖出来。教师对于学生的疑问, 并没有直接给予答案, 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 积极探索, 灵活地运用知识,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 而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实践证明, 疑问、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 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 探索感悟。他们或用提问法, 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 间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 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 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等。
三、合理安排知识结构, 培养直觉思维
创造性思维,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 他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我们经常说的闻一知十, 触类旁通, 都是在丰富经验下形成的直觉反应。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沟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多进行类比、比较, 打破思维定势。这样, 当一个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就会用新的、直接的思维和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 教学解决问题“小明原计划18小时看完一本180页的书, 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看1/5, 实际几小时看完?”开始学生的解答为180÷{ (180÷18) × (1+1/5) }, 当教师帮助列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对应关系后, 学生产生了顿悟, 列出算式18÷ (1+1/5) , 正是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特征, 使学生作出了更为简洁的推理与猜测。当然, 有时学生的直觉反应是不完全的, 甚至是不着边际的, 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引导, 加以分析, 绝不能嘲笑和挖苦, 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
四、鼓励大胆猜测, 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与传统的、习惯的思维方向不同的一种思维, 这种思维往往别开生面, 独具一格, 常常是有独创性的, 因而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独立见解, 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使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 而且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
例如, 在教学完《三角形分类》后, 教师拿出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纸袋, 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锐角时, 学生无法确定是什么三角形。这时, 教师问为什么无法确定?大家说出了理由, 教师给予肯定。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那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理由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因为任何两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因此底角只能是锐角, 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 所以能肯定它是锐角三角形。讲得多好啊!继而教师话锋一转, 又问:“你怎么就能肯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呢?”“假如是底角, 那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这样, 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 提出新设想, 探索新路子, 以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14.体操教学设计探究论文 篇十四
2体操教学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成因
2.1提供一定人与人的交往空间
当代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社会,无论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要与他人构建起相应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带给人力量,并且满足人的安全感和自尊等多种的心理需要。体操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保护与帮助,大多数高难、危险动作都是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下完成的,所以学生学习体操后,头脑中形成保护帮助意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当他人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时,他们就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保护帮助别人,人与人之关的交流也就多了起来,体操教学在培养学生交流、交际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建立社会角色场景
高校体操教学改革后,动作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其难度还是存在的。因此,体操教学中常采用保护与帮助这种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特有的教学手段,在保护与帮助中保护者常常有主次之分,并相互交换角色,他们各尽其职共同完成任务,为学生提供换位思考的重要场景。体操教学中对难度动作常采用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进行辅助练习,学生要以在不同的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对不同角色进行体验,掌握角色的心理,同时加快学生社会化过程。游戏规则也规约着学生的任性,使他学会与他人配合,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认识去适应游戏规则,适应游戏环境。
2.3培养抗挫折能力
心理学家把需要不能实现时的心理冲突称为挫折。抗挫折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体操训练时伤痛与泪水、欣喜与恼怒并存;体操竞赛中成功与失败、赞扬与批评共生。体育以成败论英雄,没有谁会是常胜冠军,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在比赛中一定会受到失败的打击,那么,怎样才能将失败转变成成功就要经历挫折的体验,而这一种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心理的调节过程,更是提升社会适应力的过程。
2.4培养服从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各类不同的游戏、比赛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规则。这类特殊的并就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学会对纪律服从,并且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服从体育道德,进行俊美的竞争。这些特殊的规定与约束都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顺应服从的意念,在外环境激励的竞争中更能以稳定平和的心态发展自己,赢得最后胜利。
3体操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途径
3.1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伴随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来自社会的各类挑战、机会也不断增加,如果一个人没有强而有力的自信心则无法面对生活与工作的各种问题,让自己无法得到理想发展。体操教学活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这样针对不同难度动作和不同学习个体,将复杂动作简单化,由易到难,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机会多了,因而他们几乎都充满着自信心。因此体操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能优美完成高难动作者,会得到他人的赞扬、教师的期望,因而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欲求发展高难动作,在克服一定的困难,完成一定的任务之后,当自己的表演和无人超越最终赢得了他人的赞赏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而当这种快乐慢慢积累后就会转变成自信心,从而带动自己综合素质及其他方面的一起提升,最后达到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3.2注重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
因为当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同时因为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缺少互帮互助的意识。体操教学动作的难度性和危险性,在教学中决定教师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的教学方法,就需要同学间进行传帮带,最终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各方面原因造成学习技能差异,课上课下要求学生相互指导,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专门器械练习时,器械傍边必须有保护者才能练习;比赛时,要有场外的指导才能帮助队员看清自己的不足;团体比赛是要大家形成合力,这样才可最大限度提升战斗能力,并得到最后的胜利。所以体操运动的保护、帮助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未来的社会,是需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的工作人员,不管是何种事业,其成功都无法离开团结、合作。因此培养大学生团结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所在,同时决定运用哪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优势并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是促进人不断形成自我认识,进行自我优化,同时也可通过体操锻炼让人形成及发展个性和实现人社会化的过程。
3.3优化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坚强意志品质就是克服困难、并且完成各类实践活动的条件。坚强的意志品质包括了自制力、果敢、独立等。根据意志的特点及学生意志的特点,教师需要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设置一定的困难,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品质进行磨练。同时,还要袦学生当前水平以及发展水平间差异性,以此来引导学生意志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品质。比如说在目前的高校体操教学当中可试着融入现代舞蹈或是各类器械组合的成套动作,以此来提升教学宾难度。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是受到挫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例如方法的指导、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等,并且鼓励学生战胜困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此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促使其持之以恒,从而磨练其意志。要让学生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之后才能把教学任务完成,进而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
3.4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如今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创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被列为新时代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国家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体操教师需要依靠体操教学的优势、特点,在体操教学中合理设备激发起学生创造性的情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在体操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独立的创新技术组合,包括表演的形式等,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身体条件以及知识储备对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再次的思考,分析动作的合理性等。只有这样的慢慢积极,才能有效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结语
15.体育课后反思(体操教学) 篇十五
体操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个年级对此都常抓不懈。对于体操教学,本人的个人感受有以下几点:
1、思想上要重视
一定要在教学之初先打好思想基础,是学生自我认真练习的基础。让孩子们了解体操于他们的意义,明确正确、认真按节拍和动作去练习的重要性,才能让后面的具体动作教学更容易推行。
2、教学分步不求快
虽说一节操内容不算多,但是低年级学生想一下掌握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动作发展到什么状态、课堂注意力和听从指挥的意识等等因素,不要强求动作达成度。教学步骤可分为:总体示范、分节拍动作教学、单节动作反复练习、自喊节拍练习(师生或男女分喊1-4,5-8拍)等,通过不断的练习达成练习目标。
3、教学动作抓开始
16.浅谈中学体操教学的困境 篇十六
一、体育器材严重缺乏
教学器材缺乏, 使得体育教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场地、设备的影响,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操场上的双杠、单杠, 歪歪斜斜, 学生想去玩耍, 教师也不敢。仅有的体操垫子只能是三、四个人一起用。一台录音机就是体育教师的家当。体操场地器械是学生直观认识和了解体操动作的主要工具, 它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桥梁。完备的器材设施, 不仅可以减少练习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而且还能给练习者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的感觉, 进而可以较为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 在学校体操课的开展过程中, 校内体操场地器材的配备以及维护保养的状况, 将直接影响体操教学的效果。
二、体操教学课时较少
体操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技巧、跳跃等六项。每一项都有许多最基本的队形、步伐等。每学期体操课安排了10节, 这些对于学习体操这么复杂的运动来说远远不够, 教师只好择优而选之。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往往不在被选之列, 因为这些运动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新课程标准也删去了许多此类项目。而队列队形只能安排在平时的准备活动里, 至于其他的就只能任选其一了。寥寥几节课, 往往是一套完整的健美操还没来得及教完, 课时就用完了, 教师教的匆忙, 学生学的糊涂。
三、师资的缺乏
近几年, 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很少能够直接进入教育系统, 这也导致体育教师的年龄越来越大, 平时又不注重体能、技能的巩固和提高, 有些技术动作不怎么用, 久而久之就渐渐生疏和淡忘了。体操教学的示范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 这也是造成体育教师体能、技能衰退的重要因素。而像体操这类较高难度的运动项目, 如果师资配备较少或者质量不高的话, 很难保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更难做到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了。
四、学生的困境
1. 身体素质。
学生的身体素质 (主要是指运动素质) 是掌握运动技能并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的基础, 身体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体操课的教学效果。目前, 中学生已逐步进入独生子女阶层。如果这些独生子女在各种比赛和竞赛中受挫, 其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都较难承受。而体操的器械教学, 虽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但他不仅需要良好身体素质, 同时还必须具有一种勇敢、果断、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因为现在的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身体柔韧性达不到要求, 练起来就显得不伦不类。健美操的加入丰富了体操课的教学, 强劲的乐感使得课堂气氛无比热烈, 学生也比较喜欢健美操, 但这也对学生的体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氧运动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而这都是作为90后的一大挑战。但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即使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条件下身体素质水平也会发生较大变化。面对难而复杂的体操项目 (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更高) , 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体操课中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
2. 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是影响体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体操教学效果的影响已成为体操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体操教学中, 当练习者对难度较大的复杂动作了解不深或掌握不够熟练的时候, 极易产生恐惧的心理, 导致技术动作不能顺利完成。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重视, 当引发了教学事故——运动损伤时, 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而现在学生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心理素质差, 抗压能力弱。
3. 心态。
体操项目中有很多技术动作学习起来比较乏味或看似优美简单易学的动作却很难掌握, 学生虽然有激情, 想努力掌握住这些, 却学不会, 做不好, 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变强烈的学习兴趣为逃避的行为。
五、体育教师怕出现伤害事故, 也是体操淡出体育课堂的原因之一
体操项目自身的安全隐患也是教师最敏感的话题。健康第一, 安全更第一, 出于保护学生更注重与教师的自我保护, 体操课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体操教学设计探究论文】推荐阅读:
普通初级中学体操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08-02
体育教案-中学体操教学教案06-17
竞技体操教学课件09-30
体操课课时教学计划10-01
艺术体操论文11-12
体育专业体操技巧论文10-14
广播体操10-04
队列体操比赛方案09-11
艺术体操个人锻炼计划07-31
学生广播体操比赛总结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