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区规划

2024-08-01

东乡区规划(9篇)

1.东乡区规划 篇一

定东乡卫生院

2012年7月份免疫规划整改工作方案 由于我乡的计免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山区、贫困地区、城乡结合部受地域、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免疫接种工作难以全面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查漏补种活动是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免疫空白地区和薄弱环节,有效控制免疫规划,也是高质量完成计免工作的重要措施。根据《全州县计划免疫工作质量监测综合评估方案》及《全州县计划免疫查漏补种工作方案》的要求,针对我乡计划免疫所存在的问题,特制订《2012年定东乡计划免疫整改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罗秀锦(定东乡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罗冬梅(定东乡卫生院防保组长)

成员:申济荣(定东乡卫生院院长助理)

赵宏图(定东乡卫生院会计)

罗平(定东乡卫生院医师)

唐艳(定东乡卫生院护师)

(二)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及分片责任

组长:罗秀锦(定东乡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罗冬梅(定东乡卫生院防保组长)

成员:申济荣(定东乡卫生院院长助理)

赵宏图(定东乡卫生院会计)

罗平(定东乡卫生院医师)

唐艳(定东乡卫生院护师)

通过今年贵定县疾控中心有关人员对我院进行了第二季度考核和免疫规划工作督导。通过考核和督导,发现我乡卫生院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门诊:

1、防保组对村医管理不到位,没有严格要求工作程序。

2、对村医培训不到位,下村进行工作指导力度不够。

3、未使用新表格,免归目标儿童表格信息不完善(儿童分类及接种情况填写不完整)

4、运转报表归档整理混乱,免归接种报表与免归完成情况记录针剂次数不吻合。

5、疫苗未及时下账,与库存数不吻合,过期疫苗未及时清理。

6、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专干人员钻研学习不够,整理收集资料不健全。

(二)村级:

1、我镇辖区内人口资料及免疫规划基础资料不完整。

2、我镇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不到位,部分乡村医生对扩免后的接种程序不清楚,出现提前接种,超龄接种,重复接种,接种时间间隔错误等现象。

3、流动儿童的管理仍是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

4、我乡应种目标儿童摸底登记率、建卡、建证率未达到100%。

5、村医整体结构参差不齐,村医年龄较大,接受能力慢,业务知识缺乏。

二、整改措施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整改工作放在当前首要任务来抓

1、摸清计划免疫系统人口资料。包括分性别人口数、分年龄人口数、7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资料、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外来人口资料、外来人口儿童资料以及年出生数、出生率、死亡数。

2、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知识的培训与宣传,特别是新增疫苗的种类、免疫程序、接种计量。途径及各类疫苗的禁忌症;制定预防接种反应应急,熟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与处理。

3、进一步规范与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按照流动儿童管理方案的要求,村卫生室应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工作,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查漏补种,及时记录外地接种情况;主动搜索适龄流入儿童、及时登记建卡,实施单独管理(设立流动儿童免疫卡)并及时接种。

4、加强村卫生室人员的每月不少于10天下乡进行指导和督导村级工作。督导内容包括:本月接种儿童的真实性,流进和流出儿童的登记接种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儿童建卡和建证。

5、使用新表格,完善免归目标儿童表格信息(完整填写儿童分类及接种情况)

6、运转报表重新整理归档,免规接种报表与免规完成情况记录针剂次数相吻合。

7、疫苗及时下账,库存数吻合,过期疫苗要及时清理。

8、在一周内完成资料的规范管理和资料的完善工作。防保科在2012年严格按照《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抓好辖区内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规范操作,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力争在2012年下一季度计划免疫工作上,有新的起色。

三、工作建议:

1、建议上级业务部门每季度组织全县乡镇卫生免规专干进行相关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知识技术水平。

2、建议上级业务部门每季度抽出一定时间到乡镇进行相关工作督导,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定东乡卫生院

2012.7.11

2.东乡区规划 篇二

1.1 森林资源培育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 东乡县以“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为目标, 坚持科学规划、生态效益优先、培育与利用相结合、科技先行等4个原则, 通过实施“一大四小”、退耕还林、长防林造林等工程, 林业建设效果卓著, 5年间共完成造林12300hm2, 年均新增2460hm2;活立木蓄积由108.2万m3增至119.2万m3, 年均增长2.2万m3。东乡县水土流失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进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的新阶段。

1.2 森林资源保护呈现好势头

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狠抓“一大四小”、退耕还林、长防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 全县人工林面积逐年扩大,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3 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一是加大马尾松毛虫的治理力度;二是强化管理, 科学防治;三是严抓植物检疫。

1.4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

全县已明晰产权面积61200hm2, 参与林改户数41026户, 集体林地分山到户率66.16%, 分户登记率96.2%, 户均持证1.34本。

2 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体系还不完善。东乡县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体系还不完善;林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林业科研、林木种苗、林业推广还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需求。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推广、森林资源监测等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林业投入力度不够。国家对林业的投入虽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其增幅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林业建设的需要相比不相适应, 林业投资总量满足不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业务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

3“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3.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 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性发展道路。

3.2 遵循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坚持优化环境、分类经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 进一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坚持综合开发与集约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资源培育、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与发展山区经济相结合;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原则。以科技促资源增长, 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4 发展目标

全县林地面积由“十一五”末的43626.67hm2, 增加到59900hm2 (其中防护林26033.33hm2, 用材林29466.67hm2, 经济林4400hm2)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由“十一五”末的119.2万m3, 增加到180万m3;森林覆盖率在“十一五”末36.4%的基础上, 提高到41.3%, 林木绿化率达到45%;林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

5 工作重点

5.1 森林资源培育

实现林业“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任务目标,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大四小、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 抓好宜林荒山、道渠两旁、城乡及村镇周围的绿化, 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 努力建设好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 适地发展用材林;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5.2 森林资源保护

进一步完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和森林病虫害监控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火灾、病虫害情况的预测预报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 把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确保森林健康发展。

5.3 森林资源管理

一是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抓好业务培训, 提高执法水平;二是抓好林业普法教育, 提高全县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三是强化采伐限额管理、木材流通管理, 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四是加强封山育林, 严格执行林地管理办法, 严格实行限额管理;五是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 规范公益林管理流程, 保护好森林资源。

5.4 林业产业化发展

以“山上要绿起来, 林业要活起来, 林农要富起来, 生态要好起来”为准绳,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坚持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的原则, 搞活经营机制, 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经营效益。

6 保障措施

3.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篇三

在本世纪的头几十年内,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寒亭区也不例外。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和国内外环境,寒亭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应放在北部地区。为更好地发挥寒亭北部的带动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寒北”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范围。

寒亭区北部沿海地区(以下简称

“寒北”)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东邻昌邑,西界寿光,是潍坊“三北”开发的中心地带。按照行政区划,“寒北”地区包括央子镇、泊子乡、南孙乡3个乡镇,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6公里,-2米以上滩涂7万亩,含86个行政村,人口7.2万人。开发范围指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央子镇和泊子乡北部的一部分,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人口1.14万。(以下所指的“寒北”地区,无特殊说明,均指开发范围)

(二)自然资源状况

“寒北”地区地貌由南向北,依次为滨海平原、滩涂、浅海。这里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土地和卤水资源丰富。“寒北”地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3亿立方米左右,可开采量为11亿立方米。

(三)在寒亭区的经济地位好范文版权所有

“寒北”地区(指规划范围)2003年完成GDP14.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6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599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4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2.4:57.3:10.3。开发范围内2003年完成GDP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4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7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6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5:84.9:5.6。

“寒北”地区总面积占全区的30.2,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2003年GDP占全区的15.5,人均GDP4.6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472。

二、开发背景

(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资本、技术和制造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转移基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成为这种转移的重点。“寒北”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制造基地的计划已经启动,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建设“三北”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一些都在宏观上为“寒北”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周边省、市、区战略转移调整带来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捷足先登、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加快发展。

(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各地区之间,特别是中、日、韩及港台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是亚洲的高经济增长区。潍坊市地处这一地区的咽喉部位,而“寒北”又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的中心地带。因此,“寒北”必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产业转移平台,吸引日、韩、港台地区的资本、项目进入本地区发展。

(三)“十五”以来,我区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张,但工业总量仍然偏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仍然偏低。近年来,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在南部实现工业的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我们必须按照土地、资源、产业的发展实际,对寒亭区工业的在发展空间上进行重新定位。而“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充足的工矿用地成为该地区吸引外来资本的重大优势。

三、开发的意义

以央子镇为中心开发“寒北”,对我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实现资源的集约式开发利用,从而将资源、地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寒北”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二是能使我区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利于城区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可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为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

四、开发的基本条件

(一)开发“寒北”的有利条件。

4.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篇四

一、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1、总体经济规模

“十五”期间,我区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xx%,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及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从事服务业劳动者人数年均增长速度也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劳动者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由XX年的xxxx%提高到XX年的xxxx%,这充分表明发展服务业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增加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xx辖区内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单位xxxx个,从业人员xxxx人,其中市直、xx县、龙城区工商、税务管户xxxx户,从业人员xxxx人;我区从事服务业活动单位xxxx户,从业人员xxxx人,XX年实现总产值xxxx万元,营业收入xxxx万元,增加值xxxx万元,实缴税金xxxx万元,资产总计xxxx万元。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均有较大发展。

2、主要行业基本情况

(1)批零贸易业

到目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我区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一定的管理水平,形成了较为开放、高效、畅通的市场体系。现具有区域特色的步行商业街xx条,全封闭市场xx座,露天市场xx座,集贸市场xx座,批发零售单位xx个,从业人员达xx人,XX年营业收入xx万元,实现税收xx万元。

(2)餐饮业

由于我区位于xx城区中心,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此行业发展较快、较为繁荣。形成了大酒店、风味店、快餐店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餐饮服务体系。现有餐饮服务单位xx个,从业人员xx人,XX年实现营业收入xx万元,实现税收xx万元。

(3)社会服务业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社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也得到不断拓宽。全区现有文化娱乐、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各类社会服务业单位xx个,从业人员近xx人,XX年营业收入xx万元,实现税金xx万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

(4)交通运输业

随着城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网络建设的顺畅和现代物流的加速,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全区现有交通运输业户达到xx户,从业人员达xx人,年可实现税收xx余万元。(注:此行业税费由市里统征统管)

(5)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业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政策的调整,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全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全区现有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人。XX年营业收入xx万元,实现税收xx万元。

(6)其它各行业

均有不同程度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等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计算机软件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也显示出了巨大潜力。

3、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区服务业有较快发展,但总体看,仍较落后。服务业经济总量仍低于省内一些先进县(市)区水平。造成我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1)技术水平低,民间资本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从而使传统行业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门类不齐全,新兴领域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过小。投资水平的降低也直接导致多数行业增长方式粗放。

(2)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行业上看,新兴行业的发展快于传统业的发展。但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较低。从区域上看,各街道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同时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小企业多,缺乏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

(3)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经营思想僵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既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又缺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

(4)xx位于市中心城区这一地理位置,xx县、龙城区及直等有关部门争相跨区域征缴税费,职能交叉、体制不顺,造成管理混乱,税费流失。更不利于综合协调和宏观规划管理。

二、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城市扩容提质的重要战略机遇,牢固树立“三产立区”的工作理念,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城市化为主攻方向,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扩张发展总量,拓宽发展领域,不断增强区域辐射力,全力把我区打造成为xx服务业核心区。

2、产业定位

在“xxx”期间,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提升xx服务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使之成为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完善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3、发展重点

结合xx处于全市中心城区这一特点和优势,“xxx”我区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是:

立足市区、服务xx、辐射辽西,以确立现代流通体制和构造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建设以新华广场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以珠江广场、文化广场、中山广场商业副中心为支撑,以步行街等xx条特色商业街为框架,以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节点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流通秩序规范大商贸格局。

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速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新型营业态的流通方式,推进传统商贸业的改造和提升;形成以信息咨询、社区服务、高新科技、休闲旅游等为主导的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格局。

三、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1、总体目标

到2013年末,总收入xx万元(区属指标xx万元),年均增长xx%;增加值xx万元(区属指标xx万元),年均增长xx%;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xx万元,年均增长xx%;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xx人,年均增长xx%。

2、主要行业发展目标及任务

(1)商贸流通业:

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要求,进一步适应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以龙山步行商业街为龙头建设xx条以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电子产品销售、装饰材料经营为主题的各具特色商业一条街,逐步打造区域名街。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区发展趋势,在凤凰组团、北大街商贸区、和珠江广场以南区域建设xx个专业市场,在市区繁华地带和主要居民社区建立大型商场或超市。形成以核心商业区、各广场的副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为主的点、线、面结合的市区商业网络。

全面加强对乡镇集贸市场的指导和规划。结合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省政府开展的“城乡万店“工程加快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力争五年内在全区培育出标准乡镇店xx个、标准村屯店60个。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通过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发展连锁经营、推进物流配送、探索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现代流通体系。到xx年末力争全区连锁经营年销售额达到xx万元,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x%左右。新发展城镇连锁店铺xx个(其中社区连锁店铺xx个,农村连锁店铺xx个);重点培育xx个商业物流中心,物流配送总额xx万元,社会物流成本下降xx个百分点;发展电子商务企业xx家,居民持卡消费额和网上交易额达到xx万元,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x%。

通过现代经营方式对传统经营方式的改造和提升,到2013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xx万元,年均增长xx%。

(2)社会服务业:

社会服务业包括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按照便民、为民、利民的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坚持从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区商业。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业的购物、服务、休闲三大功能。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法律咨询、医疗保健、就业指导等社区服务。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多功能的连锁超市、药房、便利店、餐饮店和家居用品维修店。到XX年末全区实现流通服务业规范化社区20个,省级示范社区xx个,市级示范社区xx个;到2013年,全部社区均要达到流通服务业规范化社区标准,达到市级示范社区xx个,省级示范社区xx个,国家级示范社区xx个。社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业的比重达到xx%。

信息服务业要依托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和区位优势建立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为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运行服务的信息、咨询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脑通讯器材销售、软件制作、网络服务、辅助设计、信息咨询等信息业。拓展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和社会信用等网络增值服务。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提高信息网络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程度。到XX年末全区党政机关要争取实现部分业务网络化办公。2013年末前完成“五一电子特色街”和“滨河电子一条街”的建设。

本着“服务全市”的理念,重点发展投资理财、资产评估、市场研究、广告策划、以及法律、公证、代理、会计、审计等中介、咨询服务。鼓励和引导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建设成经济服务、人才交流、法律服务等中介集群。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强化行业自律。到2013年,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运作规范、法制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

(3)房地产业:

要立足于我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抓住城市扩容提质的契机,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注重提高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开发,大力发展商工贸房地产项目和房屋装修项目。积极加入到凤凰组团、燕都组团、北大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中去。在搞好房地产开发的同时进一步规划建设好xx服务业发展的载体,使得更多的布局和格局更合理的商业网点得到充分的利用。“xxx”期间力争完成8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开发建设面积xx万平方米,安置居民xx户。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开发体系和物业管理体系。使其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点基础产业。我区处于中心城区和全市交通中枢,客货交通运输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对xx余辆人力车的管理,要在积极向市里进一步争取政策的同时,加大在全省物流业建设大背景下的xx交通业的发展建设。“xxx”期间全区新铺油路里程达到xx公里,实现村村、乡村、乡镇之间的油路畅通。

精心打造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网络。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这一契机,发挥朝柴、朝重、xx电源等大、中、小工业企业集中市区及我区处于全市商业中心、交通中枢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全省物流结点城市的作用,大力发展物流业。到2013年末充分利用xx火车站和重型西厂区的设施建成以机械产品和居民生活消费品配送为主的xx个大型物流中心。物流业的发展速度适度超前于全区服务业发展速度,其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对全区服务业有较大的拉动,使之真正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旅游、餐饮业

重点开发、整合、利用凤凰山风景区、桃花山景区、xx南北塔、佑顺寺、关帝庙等历史、人文景观和长宝梨花、孙家湾大枣等生态农业发展旅游业。围绕城市旅游的观光、餐饮、娱乐和休闲功能加快旅馆、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行业的发展,并拓展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和销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文兴旅、以旅促文、文旅结合,以商带旅、以旅促商、商旅互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餐饮服务在根据地区特点发展不同档次的风味店、快餐城、大酒店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风味料理和吸收各种系,丰富饮食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品味和收入阶层的需要。加大风味小吃街、滨河烧烤街和凌河餐饮大街的建设力度。到2013年要实现就业岗位xx个,使之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

(5)其他各行业

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建立布局合理、门类齐全,满足群众需要的文教服务体系。鼓励以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教育培训、竞技体育为主体的产业进入市场。加快培育文化代理、文化经纪等中介组织,不断拓宽发展领域,探索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到2013年末逐步实现产业化。

金融、保险业要不断适应xx经济加速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搞活金融市场。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完善金卡工程,发展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业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个人信用担保体系,增强融资能力。积极培育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逐步完善保险业的社保机制。

农业服务业要以农业精品化为目标,积极在长宝、他拉皋、桃花吐、孙家湾乡镇和八里堡、中山、榆树林、八宝等村开展以禽畜饲养、花卉栽培和果蔬种植为依托的农业服务业。

四、主要政策措施

1、加快步伐,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

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总量扩张上。一是造就全新的市场主体和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扩张服务业民营经济总量,大幅提高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二是与“城中村”改造“城出口”建设及北大街改造相结合,逐步形成服务业繁荣发展的“块状经济”或“带状经济”。三是“面向大辽西,建设大市场”,建设好各类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规模集聚效应发展服务业。四是坚持“集聚发展压缩空间,集约发展节约空间”的原则,加大楼宇经济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空间利用率,资源收益率,要素集聚力和区域辐射力,真正实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

2、拓宽领域、全方位发展第三产业

以现有的第三产业规模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增强第三产业各层次、各行业的发展能力,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在充分考虑财力和人力资源的前提下,重点从规模、品牌和科技三个角度出发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现代物流业、计算机软件业等新兴行业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予以扶持,促其快速发展。

3、内引外联,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领域都要对民营经济开放,逐步形成准入宽松、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引进域外资金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重点在信息中介、文教卫生、城市旅游等领域寻求突破。提高外贸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出口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4、差别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从当前的区情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新兴服务业。“xxx”期间,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旅游、社区服务、科技等行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中心城市土地置换、“退二进三”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在第二产业有序退出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现代产业。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对适宜规模经营的行业,引导其扩大规模,实现资本集中,提高经济效益。

5、加大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和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投入为支撑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对重大项目,要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增强服务业更好更快的内生动力。对成长较快、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业项目给予适当扶持和激励。通过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集资、引进外资、政府贴息等手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投入体系,使服务业能够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6、加强服务,积极改善发展环境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吸引和政策驱动。把改发展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在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本着“符合实际、切实管用、最大从优”的原则制定具有本地特点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发展服务业政策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用科学管理、真诚服务和务实作风营造良好环境。努力为经营者排忧解难,对有牵动力的项目可以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办理。

7、真抓实干,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

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切实加强对服务业的管理和服务。各街道、各部门要成立相关组织,明确任务,密切配合,以部门、街道为基础,以各项法规制度为手段,建立条、块结合的管理服务网络。健全考核统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反馈各行业各部门的服务业发展信息,确保服务业工作的整体推进。

8、加强管理、强化属地化区域经济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市里及xx县、xx区的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为了既得利益跨区征管,造成辖区内服务业各行业各部门管理无序,甚至使国家资源浪费,遭受损失。基于此,我区要在向市里争取政策的同时必须强化工商、税务、物价等属地化行政管理职能。以促进区域内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5.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 篇五

1、总体要求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教育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育高素质教育人才为关键,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

源,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办与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相适应的一流水平的教育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一五”教育事业规划是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担负着重任,既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2、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xx教育要保持协调、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发挥教育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

将教育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优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适度超前发展。

⑵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的原则

按照点校带动、特色办学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批办学条件优、办学水平高的品牌点校,以此引领全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⑶资源优化、均衡协调的原则

加快调整校点布局和教育结构,把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和薄弱学校的改造相结合,分段分层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⑷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原则

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内容、方法、模式创新,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⑸人才强教、质量兴教的原则

坚持教育发展以教师为关键,以校级队伍的建设为龙头,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和过程督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奋斗目标

按照“一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十年争一流,把xx建设成为基础教育强区和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通过扩展小学优势,提升初中实力,突破高中瓶颈,强化女职特色,做大中职规模,基本建成一个以小、初、高协调发展为标志、优质教育资源密集的基础教育强区;一个以女子职业教育为重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高地。

——名师名校名校长打造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重点打造10所市级知名学校、10位名优骨干校长、10个“名师”的“三名计划”,加快推进品牌学校建设,加速提升xx教育新形象和影响力。

——学前教育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学前1年和3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98%和85%,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基本受到科学育儿的教育;4所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15所幼儿园达到一级标准,所有镇建成合格中心园并达到二级园标准;二级幼儿园的比例达30-35%,其余多数达到三级标准。

——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年辍学率为0,毕业率达99%以上,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以上,年辍学率低于2%,毕业率达95%以上;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

——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及性优质化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中80%以上学生接受优质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比例达到6: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上中段地区建设规模化优质化职业教育基地,在农村地区探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机制灵活、层次多样、结构多元的职业教育体系。

——初步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建立区成人教育中心和电大分校,积极筹建社区成人学校。全面推进街、镇成人学校功能达标工作。初步构建起xx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

二、“十一五”期间xx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和努力,但核心在人才,关键在教育。“十一五”期间,为了满足yy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xx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xx教育要按照“名校带动,特色办学,质量兴教,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夯实基础、整体推进”为工作策略,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八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以满足并能够更好地服务xx及yy都市发达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以名校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推进名校建设。通过加大争创市级以上示范校和引进名校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品牌”中小学、幼儿园,加速提升xx教育新形象和影响力,以此引领xx教育新发展。“十一五”期间,按重点打造“一所职高、两所高中、两所初中、两所小学”和“一学院、一中心、一集团”的名校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女职中创中华职教名校、yy18中创市级示范高中、yy字水中学创市级重点中学、建新中学和观音桥中学加快发展、新村小学和华新小学扩大办学规模、区进修学校晋升教师进修学院、五里店职中建区职教中心、新村等幼儿园组建幼教集团等工作。同时进

一步巩固和深化鲤鱼池小学、玉带山小学等校的特色办学成果。力争到2010年,创国家级示范(重点)校1所,市级示范(重点)校5所,区级示范校10所。

各校(园)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优势,结合社会需要,着力在办学理念、教育风格、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学校内在品质方面突出特色、打响品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真正在全区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学校发展格局。把教育办成因材施教、富于个性、最适合学生需求的教育,全面彰显各自不同学校的特色和风采。各校(园)要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内容、方法、模式创新,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提升教育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以名师培养为重点,努力造就高素质育人队伍

着力加强校级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并重的校级干部管理体系。继续坚持校级干部任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稳步实施校级干部公开选拔任用制、轮岗制、交流制;积极探索任期制、任期目标管理制。切实创新校级干部培训的方式和内容,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采取“名校长”、“治校专家顾问组”等多种形式,大力实施名优骨干校长培育计划。到2010年,着力建设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理论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校级干部队伍,力争培养10名以上在全市有影响的名优校(园)长。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进修,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立足教师进修学校,以区级培训、校本培训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对外学习和交流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教育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顶岗学习。从2006年起,每年在教育事业费中设立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教研、科研和优秀成果的转化推广等工作。

大力实施名优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着力创造条件,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群体脱颖而出、建功立业。重点建立和打造10个“名师”,积极推行“首席教师”制,充分发挥教育导师、学科带头人、国家和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来源渠道,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高中级拔尖人才。到2010年,全区培养30名在全市具有影响的教育名师,100名市区学科带头人,500名市区级骨干教师。从2006年起,每年在教育事业费中设立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校长的表彰奖励。

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对在职教职工和退休教职工分别发放工作补贴和生活补贴,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实行教职工个人医疗账户注入资金制度,确保教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实行薄弱学校教师奖励福利经费最低保障制度,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从2006年起对在边远的鱼、复、五地区工作期间的在岗教职工按增加一级工资的标准给予边远地区工作补贴。进一步提高退休教师的活动费,切实做好离退休教师的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关心贫困教师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高度重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以强化教育规划为重点,不断优化教育布局结构

完善校点布局调整方案并加快推进步伐。按照“缩点、扩面、提质、上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点布局调整规划,并重点做好上段地区特别是滨江路内侧城市重点开发区域的校点布局和学校建设工作。抓住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厂办校移交的契机,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增加全区学校占地面积和生均占地面积,以适应我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段地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并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校点布局的调整方案要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步实施;中段地区要对校点进行重新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对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度提前实施部分学校建设;下段地区要抓紧制定新的校点布局调整方案和规划。在开发建设中,要优先保证教育用地,凡上一定规模需要配套建设学校的,开发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提供教育用地,以实施学校建设,不得挤占教育资源。拆迁学校必须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确保校点布局调整平稳进行。在完成全区校点布局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落实年度实施计划。

4、以“双高普九”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切实改善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按市制订的《yy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标准和验收办法》、《yy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和《yy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举全区之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办学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切实改善相对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按标准配置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仪设备。在2005年完成25%的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任务的基础上,2007年完成50%的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任务;2010年全区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从2006年开始,在保障学校生均办学经费的情况下,重点加大对薄弱和边远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5、以实施“班班通”工程为重点,努力促进教育手段现代化

加大校园信息技术建设的力度。在全面建成xx区教育城域网和xx区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的基础上,完善区、校两级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在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启动实施“班班通”工程,再建一批市级以上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全面构建网络化教学环境。进一步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信息资源的作用,学校网络设施最大限度的向学生开放并提供服务。实现教育电子政务、管理、远程教育、图书资料资源及科技信息共享、综合信息服务等应用功能。

6、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重点,积极建设学习型城区

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巩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电大教育成果,力争在2006年成立电大分校,全面提高各类成人教育注册生人数。要继续办好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抓好农村成人教育和“绿色证书”培训。依托中等职业学校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未就业、未升学”人员的职业培训。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就业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衔接互认制度。认真指导街道和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急需的教育培训活动。以社会单位和家庭为重点,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构建“全员、全面、全程”为特征的终身教育体系。

7、以落实“两免一补”为重点,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子女入学问题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继续执行资助城镇低保户子女入学的政策。建立农民工子女就学机制,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助学金制度、特困大学生资助制度,广泛开展各种捐资助学、慈善助学、结对帮扶活动。“十一五”期间,在教育事业经费中,每年拨出200万元专款,专项用于中小学贫困生的教育救助。

8、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巩固“德育教育示范区”创建成果,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加强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积极开发德育资源,改革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理想前途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立体网络,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积极稳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改革创新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深化和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快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和改革,建立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

切实抓好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建立政府办精品,社会广泛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社会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握劳动力和市场就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办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大力开发新兴专业,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努力为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发展培养实用型、服务型、复合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教职工编制管理,编制部门要按照编制标准调整充实学校编制。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准入制。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加大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改革力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聘分开、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不断改善教师年龄、学科结构,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认真做好落聘教师的校内转岗、校际交流、自谋职业等分流试点工作。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并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认真落实各街镇、区级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能、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完善教育监督机制,依法加强“督学”和“督政”职能。区编制、人事、教育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人事调配、招聘录用、职务评聘、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考试考核等的管理。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团和教代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依法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权、民主管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把民办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区域教育布局要求,支持鼓励民间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和举办各类成人职业培训,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督导评估,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建立民办教育激励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保证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的对外开放。

三、“十一五”期间xx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政府的责任,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政府要坚持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的战略思想,从抓教育就是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未来的战略高度;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和党政领导联系学校的制度。继续把各委办局和街镇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在制定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年度计划、安排年度财政预算、规划城市建设、配备教职工和改善待遇等方面,要把教育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党工委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抓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加以强化,促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完善教育工作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强化教育监督工作。按市要求建立和落实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工作。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区委、区政府督查部门要切实加大对教育政策执行、职责履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督查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开展督政督学工作,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2、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逐步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财政每年超收部分(除有专项用途的收入外),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用于教育,包括政府对教育基建投入,以及教育收费、教育资源置换转让所得全额用于教育,统一作为对教育的投入。

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一费制”收费办法。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由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企事业单位应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的经费,用于职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府安排的扶贫培训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部分用于职业技术培训。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在政府统筹下,积极支持教育融资发展。积极发展勤工俭学,补充教育经费不足。凡非营利性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实行行政划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渝委发[2004]27号文件关于教育发展、学校建设中税费、规费减免等政策。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健全教育经费预算制度、公告制度、统计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学校收费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对教育系统的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学校负担;切实控制学校债务,逐步消化教育欠债。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和教育资源处置的管理工作。

3、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制定与教育法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修订《yy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做好《yy市实施(高等教育法)办法》、《yy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人《yy市学校安全工作条例》地方性法规和《学校收费管理办法》政府规章等立法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权。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全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把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加强教育统筹与协调;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管理职权,依靠法律手段实施有效监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建立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申诉制度,及时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申诉案件。

全面推进依法治权。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领导体制和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行政、工会、教代会团队组织等积极作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建立健全师生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学生申诉制度;依法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权、民主管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完善学校法人制度,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继续推进全国和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

4、落实部门责任,调动全社会力量,为教育事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编制、干部人事、教育经费、学校布局和教育教学等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区教育工委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教育系统党的工作的指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系统的全面贯彻落实。强化教育行政机关服务意识,把行政管理转到主要为学校服务、为学校创造良好发展条件上来,充分调动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激发各级各类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做好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教育战线的持续稳定。

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职责。财政、发展与改革、规划、建设、国土、物价、公安、环保、卫生、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把支持和发展教育作为份内职责,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支教制度,落实支教责任,努力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简化教育办事程序,落实教育优惠政策,为教育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严禁各部门对学校的多头检查,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检查评估和验收,一般都纳入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督导评估范围,或由督导部门牵头组织,避免出现多头、重复、过多、过滥的评估检查,切实为基层“减负”,在机关和教育系统营造“一心一意抓教育、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

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危房当年消除,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区公安、消防、规划、建设、交通、文化、教育等部门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切实维护学校的稳定,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区财政“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 篇六

财源建设始终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加强财源建设是突破我区财政困境,增强财力保障,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做好“十二五”规划,对推进全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区财政状况及财源特征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持续实施“工业

强区、三产兴区、城建拉动”战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与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取得较大发展,为全区人员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从到,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1,360万元增加到54,396万元,实绩增收13,036万元,年均增长14.68%。在同一时期内,全区gdp由122.28亿元增加到152.71亿元,年均增长11.7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年均增幅比gdp年均增幅高出近3个百分点。

(二)三产对财政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区实施“三产富区”战略,按照“拓展南部,延长东部,改造旧城”和“城郊建市场,城区建商场”的思路,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到辖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90.8亿元,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152.71亿元的近60%。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纳税金额,都在三次产业中居于榜首地位。

(三)部分税种逐步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随着我区工业和商贸流通业、文化娱乐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的税源基础,使这些税种获得较大数额的实绩增收,对全区财力的持续、快速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区财源建设和财政保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艰难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柱财源缺乏。一是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全省是20 %,全市是16 %,而我区仅为 5.47%,明显低于省、市水平。说明我区国民经济的产出率还比较低,各项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不高。二是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2.39 %,比重过高,地方有效财力受阻,财政收入质量有待大幅提高。三是辖区内无大企业、大税收,税源零散,缺乏支柱财源。

(二)投入产出效益不佳,新兴财源贡献不多。,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2%,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13%,没有达到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培植和夯实地方财源的预期目标。

(三)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一是财源建设面临的减收因素较多。市区税收体制和财政收入分享体制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导致我区财源建设推进乏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举步维艰;受国家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下调等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相关主体税种税基缩减,-,我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均未完成预算任务,收入增量大幅减小,直接影响了我区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和既得财力。二是由于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区财政除了保障全区人员工资性增资因素、社会保障支出、维持机构运转等财政刚性支出以外,还要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支出压力迅增。地方财政收支差额除依赖税收返还外,大量的政府性基础设施工程和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资金要依托举债和上级补助,因此,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财政平衡如履薄冰。

(四)政府性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从1998年至今,我区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政府性贷款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有效刺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区政府负债规模日益增大,政府债务已达14.7亿元,从起开始进入还贷高峰,2010年就需还本付息近2.7亿元,偿债压力过大,政府性债务运作风险已凸现。

三、“十二五” 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八大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为立足点,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全市提升承载能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壮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四个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7.区安全生产五五普法规划 篇七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根据《___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___市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成安监发[2006]61号)精神,结合我区安

全生产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依法治安”的基本要求,深入开展全区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在安全生产领域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努力建立安全生产法制秩序,为构建平安___、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四个强化,四个提高”,即:强化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治安理念,提高依法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的水平;强化全区安全生产行政执行人员的法治理念,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觉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人民群众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提高遵章守纪的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任务

(一)继续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注重提高全区安全生产战线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法律意识。

(二)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监管实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

1、深入学习宣传安全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

2、认真学习通用性法律法规。重点是《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档案法》等。

3、广泛学习涉及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单位法律法规。如:《建筑法》、《消防法》、《铁路法》、《公路法》、《道法》等。

4、学习有关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5、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及___市制定的涉及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重点是:《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

6、学习国家安监总局等部门编印的《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读本》。

7、及时宣传学习“五五”普法期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三)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活动。认真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参与“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等专项活动,大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

(四)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安全生产立法、监管、执法结合起来。加强调查研究,依据法律法规及时解决本地区安全生产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法治环境。

四、实施步骤

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第五年五年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下半年)

1、建立普法领导机构。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要成立安全生产“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2、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要制定本辖区、本行业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并于11月28日前报区安监办备案。

3、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动员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至2010年)

1、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计划,把安全生产法制宣传纳入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年终进行总结,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2、区分不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做到时间、内容、效果“三落实”。

(1)抓好区级相关部门安监工作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集体学法制度、学法专题讲座制度、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安监干部依法治安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原则,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执法权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区级相

关部门安监工作人员受教育面必须达到100,并组织每年一次的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各街办安监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宣传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坚持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增强依法治安工作意识,不断提高依法定程序和权限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的能力。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宣传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有关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要内容,强化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构筑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安全管理的能力,受教育面要达到100。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每年至少组织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知识的考核。

(4)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宣传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有关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强化知安、守规意识,着力提高遵章守法、按规操作和依法维护自身享有安全保障权的能力。从业人员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从事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烟花爆竹经营等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受教育面要达到100,保证不留死角,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的安监人员要对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情况进行监督,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每年不小于一次)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常识、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

(5)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主要通过印发《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读本》、利用各种媒体和基层组织的宣传教育作用等,着力提高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6)区级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抓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3、抓好全区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协调。区安监办每年对街办、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工作情况进行一次督查,每年底将组织全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市安监办的法律知识考核验收,考核结果将成为年度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4、做好经验收集与交流工作。各街办、区级有关部门要及时上报开展普法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

迎接检查验收。区安监办将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省、市安监局的检查验收标准和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对各街办、区级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普法工作进行验收。

五、基本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安监办(局)成立安全生产“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办(局)党组书记晏平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寇智强、纪检组长汪刚担任,组员由调研员张勇、综合科科长吴曼春、安监科科长牛春健、危化科科长甘军、监察队队长黄颖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综合科,吴曼春任办公室主任。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也要成立“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定期学法制度,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宣传工作计划,负责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二)要着眼取得实效。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要针对本辖区、本行业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等专项活动。积极参加市安监办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要按照统一部署,督促安监人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严格落实法制宣传教育时间、内容。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队伍。要努力打造一支既能正确掌握党的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宣传政策和宣传纪律,又熟悉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高素质宣传教育队伍,大力开展普法工作。要充分发挥辖区、行业内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者的作用,调动他们积极组织或参加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文艺汇演等,促进普法工作有声有色的开展。每年组织集中宣传活动不少于1次。坚持每年组织一次救护救援教育性演练。做好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的收集与总结,并积极报送相关信息。

(四)要落实经费保障。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法制宣传教育,购买普法书籍、印制宣传读本、开展普法宣传等,确保安全生产“五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五)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要把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情况与评选优秀公务员、年终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区安监办将把各街办、区级相关部门每年开展安全生产“五五”普法工作情况列入评选安监系统先进单位的内容,以推动普法各项具体工作落实。

8.东乡区规划 篇八

第一章 基本区情

(一)自然概况

**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山东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298.57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976—20米之间,比降为14.5,最高峰为梯子山,海拔975.8米,其余山峰在300—

800米之间。地貌由南及北分为山区、丘陵、平原、沿黄四大类。

**区位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3.4℃,最高平均值14.5℃,最低12.4℃。平均日温差11.5℃。平均无霜期198天,日照时数2640.2小时。平均降水量为698.6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物产丰富,粮、棉、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花岗石、木鱼石、重晶石等。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山峦绵延起伏,山清水秀,是省城**的“后花园”;北部平原荷花映日,滨河风光旖旎秀丽。主要旅游景点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药乡森林公园、红叶谷、华山、蟠龙山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区辖4个街道,14个乡镇,1个准乡镇级的工业示范区,51个居民委员会,655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8.8万,农业人口46.2万。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11.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5。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911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1。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元。

(三)“十五”末发展预期目标

到“十五”末,全区生态林面积达到32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44万亩,花卉苗木面积4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29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5以上。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省城后花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

——坚持依法治林。

三、奋斗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生态环境趋于优化,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55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平衡,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全区荒山造林7.7万亩,发展经济林6万亩,花卉苗木4万亩,速生丰产林3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村镇植树600万株(各的发展目标详见附表)。到2010年底,全区有林面积达到77万亩,其中防护林40万亩,经济林片林33万亩,用材林4万亩;堰边植树植果折实17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50万亩;花卉苗木8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35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1.8亿公斤;林业总产值8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40。

——2011—2020年 全区补植完善防护林10万亩,嫁接、改造、完善经济林15万亩,新增花卉苗木2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5万亩,村镇植树1100万株。到2020年底,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50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并稳定在1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3亿公斤,林业总产值15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50。

第三章 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区域

一、林业建设总体布局

9.区政协机关创学工作规划 篇九

区政协各委办:

为进一步推进区政协机关创学工作,根据市、区创学办精神,结合机关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激励和推动全体机关干部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为目标,牢牢把握创学导向,切实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拓展学习领域,真正提高个人素质,全面提升机关工作水平,为更好履行政协职能、建设“和谐xx”提供智力支持。

二、工作任务目标

1、抓好英语、电脑、普通话的学习考核。按市、区创学办要求,年内机关工作人员要强化英语、电脑、普通话学习培训工作,并通过考核全部达标。

2、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一是抓好形势教育。通过报告会、讲座等形式,掌握台海局势、国际国内形势等。二是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积极参与,严格要求,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提高觉悟。三是抓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反~国家法》、《公务员法》。四是抓好政协~知识的学习等。

3、开展学历教育和英语、电脑、普通话基本技能的运用。鼓励机关参加学历教育,提升学历水平。抓好机关工作人员英语、电脑、普通话等基本技能的运用,推行日常英语会话、机关办公普通话口语会话,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

三、具体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区政协机关成立创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具体负责创学工作事宜,并与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工作结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同时,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

2、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区政协机关现有图书、电脑、电教设施等学习资源,精心组织开展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进一步加大学习阵地建设力度。

3、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每月组织2次学习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调研活动、业务知识竞赛、学习报告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习的吸引力,营造学习氛围,落实学习效果。

4、及时总结创学成果。要不断总结经验,推介典型,进一步大兴学习之风。对先进典型要予以表彰推介,对机关学习成果资料及时汇总,并组织宣传报道,扩大影响。

上一篇:小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011aaaa下一篇:公司举行安全生产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