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2024-07-02

早期教育调查报告(共9篇)(共9篇)

1.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篇一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儿童去幼儿园第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会吃饭、喝水,如果儿童还是一直习惯用奶瓶喝水,就要马上训练会用杯子喝水。第二要学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向成人提出需求,比如他想上厕所,他要会说;渴了饿了也要懂得说,还有冷了热了都要会表达。如果儿童不会说,老师可能会照顾不到,儿童就越发会感到失落,如果这些方面能表达得较好,受到的老师的关注也会多一些,另外,如果儿童需要在幼儿园午睡的话,要学会穿脱鞋子和外衣,开始几天老师可能会帮忙,但肯定要过渡到自己会穿脱的。这个时间也是我们家长训练孩子的时间。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

二、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长的都深有感触,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独立性。

教师责任就是协助家长、诱导幼儿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务劳动和自我管理,这不仅是生活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不要因此就不让幼儿动手,而要给幼儿做正确的示范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家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提供一定的劳动条件,如:让幼儿自己起床、穿衣、吃饭、整理房间等,家长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励幼儿做中学。刚开始是慢一点,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利索得过且过多,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独立性。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达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目的。

2、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有专家研究:人的双手与人的大脑的神经是紧密相连的。幼儿通过亲手的操作可以锻炼脑与手的协调性,而且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针对这点,我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学习生活、劳动技能。通过讲故事、念诗歌、做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等形式教会幼儿简单的自我劳动。并要求幼儿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擦桌子、洗碗、摆碗筷等。还激发幼儿对折纸、剪纸的兴趣,要求他们回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手工作品带到幼儿园供大家欣赏。可是,我发现有的家长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自己为其代劳,反而让孩子在旁边当观众。虽然作业是做得很好,但是已违背了老师布臵作业的初衷。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新年”过后,我在班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随着哨子一声今下,赛手们立即冲上“战场”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个个动作利索,神情严肃,心中想着:“要做得好,要做得快,要争第一”, 场下啦啦队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加油!加油!”。比赛的热烈场面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和老师,孩子们为同伴出色的表现而骄傲,我为孩子们的自信与能力而自豪!这一场比赛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每一位孩子都参与比赛。获胜的结果固然令人喜悦,但孩子们最享受的是竞赛过程中的快乐,这样锻炼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己动手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和美感,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3、家长放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学会解决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困难的能力是必须的。幼儿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导,但父母、老师不可能始终地跟随在他的周围,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处处得到长辈的保护,因此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摆脱对别人依赖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本领,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备,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求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是没有危险的多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幼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让幼儿从小掌握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总而言之,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对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把独生子女从“小皇帝”中解脱出来具有更重要意。

2.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电子游戏以其极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重要的娱乐。与此同时,各种教育电子游戏应运而生。比较成功的例子如北京大学的教师在《决策模拟》课程中使用企业竞争模拟游戏软件(BUSI-MU)成功地提高学生的商业管理能力;日本GDP游戏棋魂让无数围棋初学者甚至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达到业余2级以上的水平,等等。

很多专家学者也认为,如果能把教育技术游戏融入课堂教育,便能利用电子游戏的种种优势帮助学生学习,可以使得学习富有趣味性,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掌握,充分发挥电脑游戏所蕴含的教育潜力。

然而教育电子游戏并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对典型成功例子经验总结,探讨在课堂教育运用教育电子游戏遇到的种种困难并提出解决建议。

2 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教育电子游戏融进课堂教学的情况。我们向分别来自广州市5间示范性高中和5间非示范性高中的高中学生作调查。然而得到的结果是:不论是示范性高中还是非示范性高中的,大部分学生表示课堂上基本没有接触过教育电子游戏,极少学生表示老师在课堂上偶尔利用教育游戏的讲课或指挥集体操作,根本不会让学生独立使用。可见教育电子游戏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况及不乐观。

为了解个中原因,我们继续作深入调查,对部分老师及学生进行访问。总结发现将教育电子游戏运用到课堂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学校教育硬件跟不上,除了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学生不会在课堂上接触到计算机;(2)游戏中存在大量与课堂知识无关的信息,浪费课堂时间;(3)教师需要大量时间去在众多游戏获取适合教学的游戏软件;(4)学会操作游戏也需要教师及学生花上一定的时间。

3 成功例子分析

为了为解决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建议,我们决定在少有的成功的例子中得到启示。在亲身体验学校课堂教育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不少较成功例子。最具代表性的是广州某中学地理老师胡老师的课堂教育。她为了深刻学生对中国各省位置的记忆,在课堂上使用了地图拼图的游戏。她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集体操作,让学生在脑海里先留下一定的印象。并让学生把软件拷贝回家里,并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体味。得到效果甚是良好。

胡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1)认识到课堂作业也是课堂教育的一部分,把“玩”教育电子游戏作为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使作业更加轻松有趣更有效率。也解决了硬件问题;(2)游戏内容简单,没有过多于课堂知识无关的信息,节省了大量时间;(3)该游戏操作简单,一看就会用,不会浪费时间于操作问题上。

4 问题解决建议

除了胡老师的成功经验,我们还总结了不少成功个案。以下是我们从几个方面得出的对问题解决的建议:

从软件本身来看:尽量减少不相关的内容;游戏操作要尽量简单;允许用户按正常的进度保存信息;可拷贝并能保持与原版的一致性,让学生放学回家也可以继续玩;具有主流游戏的特征,如挑战、幻想等等,充分显示其特有的趣味性。

从教学工作者来看:认识到教育电子游戏的趣味性、具体性、高效性等等优势;灵活积极地结合课堂运用;努力推动学生在游戏中反思、总结和协作学习。

从游戏开发商来看:让游戏的内容和规则通过教育局的检查和认可;为学校提供优惠使用许可证。

以上是从不同方面对问题提出建议。还需注意的问题是,必须认识到游戏为教育服务,不能只追求游戏的趣味性而把教育目的淡化。

5 总结

尽管越来越多教学者认识到教育电子游戏的教育潜力,但是把教育电子游戏融入到课堂教育还有很大的障碍和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障碍,我们建议必须从不同方面入手,让教育电子游戏真正适合课堂教育,真正融入课堂教育中。

教育电子游戏的优势能够促进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应该积极努力运用教育电子游戏,做到寓学于乐。

摘要:由于电子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近年来,随着教育电子游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人更愿意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教育中,教育电子游戏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可见,将电子教育游戏应用到课堂教育中人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为让电子游戏能在课堂教育中得到更充分地运用,让课堂教育更加活泼轻松,本文将基于调查数据,仔细探讨个中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克服应用电子教育游戏于课堂中的种种障碍。

关键词:电子教育游戏,课堂教育

参考文献

[1]“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我国教育游戏现状分析.科技信息,2007(4).

3.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篇三

20世纪末,我国完成了大规模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特别是我国“十一五”时期教育的长足发展——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一组2012年小考成绩的调查统计表,我随机抽取了一个县城农村班、一个乡镇农村班、一个完小班级的成绩各个分数段对照表

导致出现如此悬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所造成的。

社会因素,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盲目扩招后难以就业的成千上万名高校毕业生对知识的价值产生了质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所抬头;我曾浏览过一篇网络文章:《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尴尬》其间有这样一段描述:文中主人公大学毕业以后,曾几次易工,工作依旧不是那么理想,待遇也不是很好,大概是1500—2000元不等。在回家过年后去拜年时,与舅舅、表妹一对比,才知自己的处境的尴尬。因为,初中毕业的舅舅,现在是一名泥水匠师傅,常年奔走于城镇的大街小巷,月收入近5000元;而与自己一起长大的表妹,由于初中毕业时成绩不理想而只是选择了一所不知名的技校,但是,现在是一家企业某部门的一名业务主管,月收入也3000元左右,看她那个打扮,在看看自己……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一部分农村学生,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苦读之后只能回乡务农与之又形成巨大的反差,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脑体倒挂的现象,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

家庭因素,还有就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达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又加上工资待遇的不断提高;内地经济收入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较,初中毕业或初中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的不少,许多家庭,往往是双双外出,留下年迈的上一代和年幼的下一代在家,甚至有不少家庭拖儿带女举家南下。

曾有一次,一个学生因自己的好动,把另一个学生摔了一跤而导致骨折住院,我与这个学生聊天时,他说:老师,你看我平日整天嘻嘻哈哈、上窜下跳,可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多次忍不住哭了,是因为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特别是我读四年级时,因爷爷过世,我和姐姐被父母狠心的送到一所私立学校寄宿就读,现在已经是初三的学生,提及几年前的事情还用“狠心“一词。可见,这个学生对父母的做法无法释怀。这个学生把对父母的不满利用平时的好动当成一种发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自我弥补。我听了也倍感心酸,只能如此安慰学生,父母的做法也有他们的苦衷,不是狠心丢下你们不管,而是采用另一种方式爱你们,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学校,以后的生活不像他们那样奔波,不是吗?我不知在外辛苦打拼的父母们听到如此故事时,又有何感受?

记得又一次家访,与家长沟通时,无意间谈及收入问题,我说我的收入不足2000元时,看那家长的神情是乎他的孩子根本就不值得我们去教育。因为,他一个初中生尚且有3000—4000元,远远的超过了我这个大学生。

前段时间,我与一个十几年未见面的小学同学聊天:他也曾在教育界工作了十几年,现在在深圳打工,收入不错,但为了孩子的教育还是毅然返乡。可是,能作出如此抉择的人那是少之又少啊!

我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学校500名学生,60%属于留守儿童。数字如此之大,而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游荡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已经或正在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学校因素,现在的中国教育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城市中小学人满为患,而农村中小学却门可罗雀,农村学校危房破房较多;农村师资力量较差,好的教师流失较严重,学生也像教师一样流向了城里,因此面临生源枯竭等诸多困难。即使有的农村教学楼盖起来了,教育基础设施改善了,教育是否也因此搞上去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一个表象,师资力量没跟上去。“就是盖一座金銮殿,也培养不出一个大学生!”这是老百姓的讽刺语。中国农村小学教师力量多是以民办教师为主,山区学校的师资力量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條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

农村很多学校,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一些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自然就很难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同时,进入211工程的各大学,为了自己的排名,合并其他大学,每个大学都想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由此引发的就是大学教育开始收费、开始扩招大学生,又开始乱招研究生、博士生。学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可学生的文化素质却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高中和大学已经变成了一些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工具,他们的对象是有钱有势者,而非无钱无势的农村学生。 教育的高收费已经严重阻止了底层人民通过“教育”改变其子女命运的希望,堵塞了社会正常的人才流动渠道,这样就造成了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穷人的孩子很难有出头之日。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真理。教育就是力量,也同样能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因为先进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新的知识,更有新的头脑和胸怀,容易接受新的观念,他的发展之路就更加宽广;先进的教育,有多么大的力量,对社会的进步、文明的传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需要数字去证明,它是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的。

4.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篇四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认为:儿童时代应该是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的时代,青龙桥社区0—3岁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他们的未来应该在和谐与合作中形成。他们应该在开拓视野,增长新经验的过程中长大成人。1978年在曼谷召开的学前教育新态度区域性专家会议提出:自胎儿至正式受教育前应称为幼年照管和教育,受这种教育是每个儿童的权利。而于2001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第十二条提出:“鼓励学前教育机构配合社区宣传保育、教育知识,支持社区开展学前教育活动。”为落实北京市政府“为老百姓办好60件实事之一,在北京市设立20个早期教育指导基地”的工作目标,更好地为家庭开展0—3岁儿童科学的早期教育提供指导与服务,我们对我园所在的青龙桥社区家庭早期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拟通过所获资料的分析,为我们所开展的社区早期教育提供依据。

二、方法与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居民的自身情况、家庭物质条件、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未来期望以及掌握早期教育情况等。

调查对象:青龙桥社区居民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三、结果与分析

1.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2份,实际收回30份,问卷有效率为91.4%。

2.测查居民自身与家庭物质情况:

编号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父亲 3 10%

母亲 27 90% 生育情况 顺产 22 73%

剖、难产 8 27%

一胎 27 90%

第二胎 3 10% 人口结构 两代同堂 10 33%

三代同堂 20 77% 住房类型平房 12 40%

楼房 18 60% 住房条件 一居室 3 10%

二居室 15 50%

三居室 12 40% 居住环境 村镇 6 20%

部队或机关大院 12 40%

普通居民 12 4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青龙桥社区的居民类型混杂,既有村镇居民,又有部队机关大院与普通居民;从幼儿生活环境来看,以三代同堂居多,平房与楼房各半;两居室与三居室占90%。说明幼儿大多具备拥有自己独立空间的条件,家庭从物质上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而第一胎、顺产的幼儿又占据大多数,这就排除幼儿的先天生理的不足,为父母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教养活动情况分析

编号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父母学历 高中以下 4 13%

中、大专 18 60%

本科、研究生 8 27% 早期教育学习没有 3 10%

有一些 23 77%

系统 4 13% 早期教育学习渠道 电视 广播报刊杂志 24 80%

家长讲座 3 10%

其他 3 10% 孩子护理人 保姆 4 13%

长辈 12 30%

混合 14 57% 与孩子游戏时间 0 2 6.6%

1—2小时 21 70%

2小时以上 7 24% 孩子依恋对象 父母 24 80%

长辈 6 20% 孩子饮食 母乳、牛奶 6 20%

奶粉 24 80%

孩子饮水 白开水 15 50%

饮料 6 20%

矿泉水、纯净水 9 30% 孩子睡眠 自己单独 6 20%

成人陪伴 24 80% 为孩子消费 娱乐 16 53%

图书、玩具、服装、13 43%

零食 9 15% 参加早期教育活动 1—3次 12 40%

没有 18 60%

从上表可以看出:青龙桥社区的0-3岁儿童家长文化水平较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7%以上,通常文化层次越高的父母,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社区居民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仅有20%的父母常给孩子喝饮料;80%的父母把自己定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为孩子花费的内容上,零食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把娱乐、图书、玩具放到了同等的位置,说明家长还是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教育情况,调查报告《青龙桥社区0—3岁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但是,我们从中也看到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父母与幼儿游戏时间不足,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而有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另外,可能受我们传统习惯的影响,成人陪伴幼儿睡觉的居多,这将不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参加早期教育活动少,另外,父母学习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将影响父母的教育质量。

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青龙桥社区父母非常重视 0—3岁早期教育,他们非常愿意参加双休日亲子活动,他们渴求定期的专家咨询与讲座,希望幼儿园开放,提供游戏、图书等活动,他们渴望在社区教育中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掌握现代科学育儿的方法和技巧,做新世纪智慧型父母,育新世纪智慧型孩子,使自己的孩子从诞生时刻起就步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结论、目标与措施:

(一)结论

青龙桥社区居民有愿望也有能力得到社区0—3岁早期教育服务,作为北京市一级一类示范幼儿园,我们六一幼儿院责无旁贷的响应“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政府号召,利用我院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展社区0—3岁儿童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

(二)目标:“让每个孩子拥有最佳人生开端”

提供适合0—3岁婴幼儿学习、探索、游戏的环境,开发婴儿的潜能。

提供婴儿与同龄伙伴一起游戏的机会、提供亲子互动的机会。

提供家长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三)措施

1.聘请专家讲座,进行教育培训

通过专家讲座,使家长了解“优生、优育、优教”的基本知识,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特点,建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等。使家长增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促使家长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环境中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

2.咨询服务

通过定期的咨询服务,为家长解答关于早期教育的各种问题,帮助家长解决他们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3.宣传教育

利用板报、宣传栏、向社区发放早教咨讯等形式,鼓励家长参加社区儿童早期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早教方法,提高育儿水平。

4.向社区开放各种游戏活动

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游戏设备,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使社区儿童在幼儿园环境中受到全面教育。

5.亲子活动

5.教育调查报告 篇五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院

系 实习单位 实习时段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王跃尧 13510114 汉语国际教育1301班 文学与传媒学院(加盖实习单位公章)2016.09—2017.01

教 务 处 印 制

为了加强教育调查实践课程的管理,提高教育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

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教育问题和教育现状资料,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的基本情况,掌握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方向,学习教育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报告撰写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选题内容及方法 1.选题内容

教育调查的题目应结合本专业中小学教学中涉及的各种理论、实践或有关教育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关调查研究。

2.方法

各教研室组织教师编写教育调查选题指南供学生选择参考。教育调查题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定,原则上一人一题。

二、教育调查格式及要求

1.教育调查的格式包括题目、前言(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篇幅要求一般应在2000字左右。

2.教育调查报告按以下顺序进行装订:(1)封面(按照教务处统一格式打印)(2)正文(3)封底

三、成绩评定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是教育实习的重要材料,学生在完成实习工作后应及时提交

四、资料存档和其他事宜

1.学生教育调查评分结束后,应将实习作业、调查报告和教育实习鉴定表装入专用档案袋按照专业、学号分别整理、编号、归档保存。实习成绩及时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2.学生教育调查涉及抄袭、造假、未按时完成等情况,指导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补做,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在现代资讯发达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中学生肯在网上学习是一件好事,因为网上的确有许多许多有用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这是善用网络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对此鼓励和支持。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网络,让网络这把双仞剑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好帮手,让祖国的新一代茁壮成长。

二、调查对象、方式、内容

(一)调查对象:中学生

(二)调查方式:

1.网上搜集

2.查阅报刊、杂志

3.实地调查

(三)调查内容:中学生上网情况及其利弊

三、调查步骤

一、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通过网络查找来了解有关青少年的一些信息。

二、整理数据:把调查的数据分析并整理,然后一一删减。

三、具体分析:整合数据,写成论文

四、调查内容及问题分析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即由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部分

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如今,网络犯罪在21世纪的案例中占了重大比例,可见,网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根据网络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学生是电脑网民中占比例最多的一大部分。而且,中学生犯罪的比例也随之增多,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所产生的问题中,大多是由网络引起的。在近几年中,网络所引起的犯罪的速度也是变的比以前快。可见,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不是骇人听闻。这应该引起大家对网络问题的关注。因为网络早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青少年的上网地点:48.5%的青少年在家上网;31.5%的青少年在朋友家或亲戚家上网;11.2%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在学校 上网占8.8%

二、青少年的上网目的:玩游戏占48%;聊天的占24%;查资料占16%;其他占12%

三、青少年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

------以上数据由互联网提供

五、调查启示

改革的春风催人欲醉,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互联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已经成为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民众获取相关信息,进行信息沟通的必然选择。互联网,好比浩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互联网的正面影响:网络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而且网上的东西丰富多彩,对我们中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所查的内容很广泛,让我们有“足不出户,始于足下”的感觉,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到的东西,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互联网为我们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求知的平台;互联网为我们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满足了我们的需求;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因为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五项技能之一。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六、调查体会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网络成瘾”又称L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和戒断反应等现象[1]。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参考文献:

[1] 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1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成绩评定:

分院:(签章)

年 月

6.教育调查报告 篇六

学号:2004090410

调查对象:四川彭州中学高二学生。

调查方法:

1、观察;

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

1、观察,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问卷反馈。

5、归纳总结。

调查报告内容:

在将近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开展活动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对集体的活动关注程度不够,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现从几个方面作总结如下:

第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在整个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导致之类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得为自己服务。当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思想中一时还形不成集体主义观念。

在办公室中经常听到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谈话中学生多数是在讲:“我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做”等类似的语句;发现老师及同学的不对时,很多学生也是在强调自己的优点;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半数以上对班级、学校的事物了解不够。

第二、中学生合作意识不够。

在班级开展活动时,为了完整得更好,常把活动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分工完成。但分工后学生多数就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没有与其他同学合作,把任务完成得更好。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认为类似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合作。

第三、人为集体哦荣辱与己无关。

在升国旗、唱国歌的庄严的氛围中,学生多数都认为是应该的,认为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的事情。但问及学校、班级等集体荣誉问题时,学生了解不够多,也表示平时不关心。

第四、活动多局限在小范围内。

学生喜欢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同一个小组或同一个宿舍的,只要有点共同的语言,就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动,但长期观察发现,学生的活动多数局限在他(她)们自己设定的小团体内,而与其它集体联系比较少。

一、目的:

(一)对六个调研小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现场培训。

(二)分析实地调研状况和预调研得到的一线资料。

(三)进一步微调、完善调研方法与工具,为下一步实地调研打好基础。

二、预调研方法与内容

为了预测调研的情况,及时发现调研内容的不足之处和

培训参与调研人员的调研能力,使他们熟悉调研过程,调研组首先进行了预调研工作。为了达到预调研的目的,预调研所采用的方法与内容是和正式调研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与录像。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含五个方面的问卷:实习生问卷、实习学校学生问卷、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和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包括中学教师和师范生两种)。通过广泛的收集数据,和同类样本间与不同样本间的横纵对比,研究分析此次教育实习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样本抽取原则是:实习生问卷的调研样本为所有调研学校的所有实习生;实习学校学生问卷的调研样本是每个县域块内各选择一所初、高中学校,每校抽取两个班级(不同年级,有实习生工作的班级);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的调研样本是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的校长1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调研样本为县域内实习学校的所有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的调研样本为参与问卷调查的数语外专业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

根据样本抽取原则,把样本确定为:实习生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在永吉七中实习的我校全部实习学生,共十五人;实习学校学生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永吉七中两个班的学生;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问卷的预调研样本永吉七中副校长;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永吉七中的所有指导教师;语数外学科专业教师知识问卷的预调研样本为参与以上问卷调查的数语外专业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

(二)访谈

访谈的对象包括四部分:实习生访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实习学校学生访谈和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访谈的内容是访谈者依据访谈提纲上的内容进行访谈,主要分三大块内容:基本情况访谈、教育心理访谈和教育技术访谈。

访谈样本的选择原则是:实习生访谈对象为每校选择3-5名不同专业实习生,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对象为每校2-3名指导教师(其中要有班主任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学生对象样本为选择6-8个学生进行访谈,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对象为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的校长1人。

根据样本选择原则,把样本确定为:实习生访谈对象为在永吉七中实习的我校实习生,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的一名女英语教师,实习学校学生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的六名学生(三男三女),实习学校主管教育实习校长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副校长。由于此次预调研目的之一是为了培训参加调研的全体成员,因此进行访谈的学生都是有过访谈经验的或者之前受过访谈方面培训的,其余参加访谈的调研组成员则是见习这些访谈者访谈,向他们学习访谈的方法与技巧,吸取经验。

(三)课堂观察与录像

课堂观察与录像的样本选择原则是:随机抽取有我校实习生实习的班级进行课堂观察与录像的工作。

预调研的课堂观察与录像工作一共记录了三节课,分别是:初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课人:刘伟),初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课人:

吴静)和初中二年五班的英语(授课人:文雅)。

三、预调研过程

(一)预调研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08年10月8日上午7:30——18:00

2.地点:吉林市永吉县第七中学

(二)预调研准备工作:

1.分配工作:侯恕安排此次调研的工作分工,提出基本要求。

2.协调工作:向永吉七中学校领导说明调研目的与内容,协商具体的调研事项,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预调研工作内容:

预调研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三项: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与录像。

1.访谈

(1)学校主管教育实习领导(此次访谈对象为永吉七中副校长)的访谈,访谈时间为15分。

(2)我校实习生的访谈,访谈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访谈(英语,女),访谈时间约5分钟。

(4)学生座谈(6人,三男三女),访谈时间约为5分钟。

2.问卷调查

(1)学校主管教育实习领导问卷调查,为5分钟,在访谈之前。

(2)我校实习生的学科能力试题和我校实

(3)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调查(学科能力试题和调查问卷),共持续约一小时。学科能力试题全部做完收回,问卷调查做了10份。

(4)学生问卷调查(两个班),每班的问卷平均都用了40分钟。

3.课堂观察与录像

共录了三节

课的教学录像,分别是:初中一年一班的地理(授课人:刘伟),初中一年一班的政治(授课人:吴静)和初中二年五班的英语(授课人:文雅)。

(四)下一步调研工作安排:

1.问卷相关部分负责人对问卷调整(周五完成),周六合卷,周日印出(杨明)。

2.侯恕协调带队老师分组,参与调研的研究生分组(专题负责人分本专业学生,统一调整)。

3.联系六个调研县域的学校带队教师,与调研学校提前协商(张丹)。

4.调研设备落实(李广负责)

5.调研预算(侯恕)、借款(张丹)

6.下周开始进行实时实地调研工作。

(五)预调研材料的简单处理

预调研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微调调研的方法与工具,科学有效的进行实地教育调研工作,为下一步实地调研打好基础,课题组成员将收回的问卷、访谈录音和教学录像内容做了一些处理与分析,并对实地调研状况作了分析讨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永吉七中领导和我校实习生的积极配合下几乎所有问卷的完成质量都比较好,而且收回了绝大多数的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基本真实的反映了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能够达到了调研的目的。但是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实习学校领导问卷、实习生问卷、学生问卷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这几类问卷中,只有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问题数量适中,便于回答。实习生问卷、学生问卷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问题数量都较多,但是实习生问卷的问题数量虽然较多却并没有影响实习生的回答。学生问卷的问题一方面问题数量比较多,另一方面其中教育心理的有些问题问得比较晦涩,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平均每个学生回答问卷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问卷的问题数量较多也影响了对问题的回答。

(二)访谈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访谈者依据访谈提纲的内容都进行了访谈,并且能够就一些问题展开提问,进行深度访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习访谈的学生也通过当场观察、学习访谈者的访谈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访谈的整个过程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学会了访谈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为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有的访谈者虽然就某一个问题问的较为详细,却忽略掉了一些问题的访谈,尤其是对基本情况的访谈并不全面。

(三)课堂观察与录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新授课的录像图像清晰,教学情境反映的较为全面。不仅有对实习生的讲课情况进行录像,还有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录像,而且质量很好,可用性强。但是此次预调研只有新授课的录像,可参考的维度太少,给课堂教学的分析讨论带来不便。

基于以上对预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课题组成员为教育调研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使预调研的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改进。为了使实地调研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完满的成果,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五、建议

(一)对问卷的建议

由于各类问卷中,只有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问题数量适中,其余问卷的内容都过多,而且学生问卷中教育心理的有些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建议精简除了实习学校领导问卷的所有问卷的内容,使问题少而精,浅显易懂便于回答。

(二)对访谈的建议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访谈者进行访谈时并不能对所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有遗漏的地方。因此,建议访谈者在访谈之前要熟记访谈提纲的内容,对相应部分的问卷内容也要有所了解,使访谈全面深入的进行。

(三)对课堂观察与录像的建议

课堂观察与录像之前要得到被采访者的教学设计,而且不仅要对实习生的新授课进行课堂教学录像,也要对实习生的试讲课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课进行录像。这样就可以为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2010年3月15日我很荣幸到三明华昌中学进行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我所在的班级是高一(1)班,实习内容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老师请教,同时,在实习期间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谈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教学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数学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相关例题,以便上课时练习,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数学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数学这门课,认为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效果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学习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数学。他们认为数学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没有特殊的用处。那是因为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数学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数学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锻炼思维灵活性。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 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

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 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中学教育现状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教育科研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类专业的我们,更加需要深入了解当代中学生教育的情况。我们开始中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目前张家界市一中,中学教育管理以及中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更好的了解当代中学生教育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我们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张家界市市一中的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生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二、中学教育,保守的教育观念任然存在。

三、中学生教育师资队伍壮大,但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的步伐总是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是所谓的“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的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调查研究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的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的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的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的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

7.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篇七

理论视角正确处理均衡与发展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一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目标是“到2020年, 全面提高普及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这充分说明, 均衡与发展是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任务, 也是全面审视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视角。

持续发展是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但是, 我们认为, 均衡与发展又是有区别的。均衡是相对的, 是动态的, 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均衡, 再到新的不均衡”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 它表示的是学生素质的优劣、学校办学条件的好坏、经费投入水平的高低等。义务教育均衡水平是指公共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的程度, 表示的是区域间、城乡间、校际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大小。

在县域范围内, 均衡与发展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命题, 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我们发现, 各个区县的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与其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以全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均衡水平为参照, 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 高位均衡。这类区县义务教育不但发展水平高、学校办学条件各项指标的生均值高, 而且校际生均教育资源的差距在合理范围内, 能够为当地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第二, 高位不均衡。这类区县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学校办学条件好, 但是生均教育资源的校际差距比较大。第三, 低位均衡。这类区县表现为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办学条件各项指标的生均值不高, 但是各项指标生均值的校际差距在合理范围内。第四, 低位不均衡。这类区县表现为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生均教育资源少, 而且校际生均教育资源的差距也较大。

上述几种情况的存在告诫我们,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时, 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针对本地教育发展的实情, 采取有的放矢的政策措施。在上述四种类型中, 高位均衡是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低位均衡尽管校际差距较小, 但由于其办学条件水平低, 不能充分满足教育的需要, 因而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均衡目标。高位不均衡和低位不均衡都需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某一个部分问题, 前者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后者需要在提高发展水平的同时兼顾缩小校际差距。

主要结论均衡水平初中优于小学, 东西部优于中部

通过构建义务教育发展指数, 可以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仅用单项指标所存在的“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问题。本研究在构建能够全面反映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发展指数和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的均衡指数基础上, 分析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的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

(一) 教育发展指数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

2003-2010年, 小学教育发展指数由0.42增加到0.56, 增幅为33.33%。其中, 2005年增长速度最快, 比2004年增加8.89%;2010年增长速度最为缓慢, 比上年仅增加了1.82%。2003-2010年, 初中教育发展指数由0.33增加到0.52, 增幅为57.58%。其中, 2005年增长速度最快, 达到11.43%, 其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 2009年降至4.26%, 2010年又有所回升, 达到6.12%。这表明, 近年来, 我国小学和初中教育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 初中发展的速度尤为明显, 但两者的发展速度也均呈现放缓的趋势。推动教育发展指数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小学和初中阶段分别从2003年的931.54元和1052.00元增加到2010年的4012.51元和5213.91元, 增幅分别达到330.74%和395.62%, 有力地保障了义务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中部地区增幅最低, 应加强关注

2010年, 在小学阶段, 东部11省、中部8省和西部12省的义务教育发展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4、0.57和0.54, 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出29.8%和37.0%;在初中阶段, 东部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的教育发展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0、0.52和0.47, 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出34.62%和48.94%。这表明, 东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对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

从教育发展指数增幅来看, 2003-2010年间, 在小学阶段, 西部各省平均增幅最高, 达到49.3%;东部地区次之, 为36.9%;中部地区最低, 仅为22.0%;在初中阶段, 东部省份平均增幅最高, 达到70.7%;西部省份次之, 增幅达到62.1%;中部地区省份增幅同样最低, 为57.6%。这表明, 从义务教育发展进程看, 中部地区已然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洼地”。一方面, 中部地区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义务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另一方面, 中部地区相对缺少上级政府教育财政支持。

(三) 仅有约四分之一的区县小学、初中均衡水平均达到国家标准, 初中校际均衡水平好于小学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基本均衡县的认定标准, 县域内小学校际差异系数不高于0.65, 初中不高于0.55。经过测算分析, 我们发现, 全国186个样本县中共有70个县的小学和98个县的初中校际均衡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初中均衡水平优于小学。其中, 51个县的小学和初中校际均衡水平同时达到国家标准, 仅占27.4%。

(四) 东部地区达到均衡评估国家标准的县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 “中部塌陷”比较明显

基于调查数据分析, 2010年东部地区共有40.9%的县校际均衡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中部和西部地区达标县比例分别为16.7%和22.2%。分学段来看, 中部地区小学和初中均衡水平均低于东西部地区。2010年, 全国小学和初中均衡差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74和0.61。中部小学和初中差异系数最大, 分别为0.86和0.72, 东部小学和初中差异系数最小, 分别为0.63和0.56, 西部小学和初中分别为0.76和0.59。这表明, 中部地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处于落后局面, 离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目标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五) 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间并不呈现同向变化关系

调查数据测算结果显示, 以全国平均值为参照, 我们发现, 同一地区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同向变化的关系。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均衡水平未必就高, 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其均衡水平未必就低。

数据显示,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其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往往也比较高。如图2和图3所示, 2010年, 在小学阶段, 东部地区的SC省、T省、B省等地区处于第四象限, 其教育发展指数均在0.80以上, 均衡差异系数均在0.60以下, 属于典型的高位均衡。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反映了经济发展对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处于第二象限的GB省、HD省、GD省等地区教育发展指数均在0.56以下, 而均衡差异系数均在0.90以上, 表明这些省份小学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校际发展差距较大, 属于典型的低位不均衡。

处于第一象限的HB省、JA省等地区则属于典型的高位不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指数在0.70以上, 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均衡差异系数却在0.90以上, 远远大于全国均值, 表明这些地区小学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 但是校际发展差距较大。

处于第三象限的GC省小学教育则属于典型的低位均衡, 小学教育发展指数低于0.4, 但是均衡差异系数低于0.60, 达到国家认定均衡评估的标准, 反映该省县域内小学校际发展差距较小, 均衡水平比较高。由此看出, 即使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 同样可以做到校际的均衡发展。然而, 这种低位均衡发展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在保持均衡水平平稳的前提下, 应当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在初中阶段, 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不匹配的现象同样存在。SC省等地区属于高位均衡发展的典型例子。在这些地区, 教育发展指数基本都在0.80以上, 均衡差异系数则在0.55以下, 表明其不但教育发展水平高, 而且均衡发展水平也高。JA省、HA省则属于高位不均衡的典型例子, 在这些地区, 教育发展指数均在0.60以上, 均衡差异系数则在0.70以上, 反映了其初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虽然比较高, 但是县域内校际发展差距却比较大。XA省、GA省等地区属于典型的低位均衡发展的例子, 在这些省份, 初中教育发展指数均低于0.50, 均衡差异系数均低于0.60, 表明其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 但是均衡水平却比较高。处在中部地区的SA省、JC省等省份则属于典型的低位不均衡发展, 在这些省份, 初中教育发展指数低于0.50, 均衡差异系数高于0.75, 表明其教育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都比较低, 呈“双重塌陷”。

政策建议因地制宜协调推进

(一) 理清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不清楚均衡与发展间的关系, 把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与发展水平混为一谈, 即将两者看成同一概念, 认为发展水平越高均衡水平就越高。这些错误观念造成一些教育行政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认为只要不断增加义务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均衡水平就能不断提高。同时, 正是由于概念不清, 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这种情况, 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区县均衡水平会高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县。这种错误的观念在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尤甚。我们认为, 均衡与发展是有区别的。持续发展是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障, 均衡是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如果不注意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只是一味地增加教育投入, 不但不会促进教育均衡水平的提高、缩小校际发展差距, 甚至会进一步拉大校际发展差距。

(二) 对不同均衡发展类型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当前不同地区、不同省份在发展和均衡双重任务下, 其义务教育分处不同的四大类型,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会有所不同。在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与政策时应深入分析, 按照各自发展实际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才能更好地推动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应进一步巩固提高其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并时刻警惕新的不均衡出现。中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都处于落后状态, 呈现低位不均衡。因此,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 中部地区将面临既要加大投入, 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更要解决缩小校际发展差距的双重任务。很多中部省区如河南、湖南、安徽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大、学校数量多, 这些都将使得中部省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相当大的投入, 仅依靠中部省区自身的财力很难解决。建议中央政府加大本级财政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全力推动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处于低位均衡的西部地区, 仍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不断提高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

(三) 重视不同学段均衡发展特点, 协调推进均衡发展

与初中相比, 小学均衡水平比较差, 校际发展差距比较大。这与小学数量多、学生规模大且分散有密切关系, 也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小学阶段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高有很大关系。小学阶段的办学布局决定了其无法更好地体现教育投入的规模效益, 这使得推动小学的校际均衡比初中难度更大。建议各级政府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重点抓好小学的校际均衡, 并注重协调好小学和初中的均衡发展。

(四) 对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采取倾斜性支持政策

在调查中, 很多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分析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 往往将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工作性结果视为均衡水平提高。造成这种现象有两大主要的原因, 一是混淆义务教育发展与均衡两个概念, 不清楚教育投入力度与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存在差异;二是不清楚本地教育资源校际配置情况, 不清楚学校教育资源存量和增量投入情况。因此, 建议县级政府相关部门摸清各学校的家底, 尤其要重点关注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现状, 掌握这些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教育经费分配或教师资源配置时, 县级政府应确保教育资源投入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在加大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同时, 不断缩小校际差距, 提高均衡水平。

(五) 认清均衡发展工作的动态性, 应常抓不懈

8.早期教育调查报告 篇八

与首期报告(2008-2009年度)相比较,8年间,巴伐利亚州在教育成果方面保持领先,萨克森州和石荷州排名上升,巴符州有所下滑,不莱梅和柏林继续垫底。

KMK表示,如何减少学生社会背景和出身对其教育结果的影响是德国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德语阅读能力方面,社会背景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已有所减弱。移民背景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也在缩小,且情况好于德语。但是,移民后代的学习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报告同时调查了9年级学生在学校的舒适程度。结果表明,无论学生是否具有移民背景,他们在学校都有強烈的归属感,这意味着,德国学校在社会融入方面做得“非常好”。

9.教育调查报告 篇九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情况;问题;建议

初中物理新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1]如何将这些先进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当中,是课程改革计划变为现实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客观分析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情况,为进一步调整、修订新课程改革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南部、中部、北部各取一个市,每一个市随机抽取参与课改的初中物理教师30人(男15人、女15人)、学生100人(男50人、女50人)。

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主要从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保障系统、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课程评价制度五个方面入手编制,采用单项选择题、开放性选择题和开放性问答题的形式呈现。

实施调查时,研究者委托当地教研人员,亲自将问卷发放给教师和学生,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教师问卷86份,有效学生问卷281份。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

1.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对物理课改的重视程度是顺利推行物理新课程的根本保障。本次调查中85%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此次物理课改,其余教师认为不重视或持不清楚的态度。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他们对物理课程改革的适应情况是课改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适应了本次课改,近30%的教师还不太适应。为了搞清楚物理课改的影响因素和教师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此次物理课程改革当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缺乏,二是传统思想对教师的束缚。这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合理解决,物理课程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无法顺利推行。教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9.72%的教师选择独立解决,84.72%的教师选择与同事商量解决,只有2.78%的教师向教研组长反映,1.39%的教师向校领导反映,1.39%教师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消极态度。可见,绝大部分教师遇到困难并不向上级反映,造成上级并不清楚教师存在哪些困难。如何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解决课程资源匮乏问题,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评制度,是物理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图1 教师在物理课改中遇到的困难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2](211―213)以校内资源为主、校外资源为辅是本次课改的指导思想。调查显示:在教学中,教师除使用黑板、粉笔等常规的教具外,73.61%的教师表示常使用模型、模具演示,61.11%的教师常使用幻灯机,51.39%的教师常使用挂图,41.67%的教师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12.50%的教师常使用录音机,8.33%的教师常使用录像机,6.94%的教师常使用一些其他的教具。此外,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见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集中在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19.44%的教师去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8.33%的教师去校外图书馆收集资料;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也得出一致的结果,仅有28.33%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有些方面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其余学生认为校图书馆不能满足自己物理学习的需要。可见,校图书资料更新慢、数量不足、与教学内容脱节等局限性,使得校图书资料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此外46.48%的教师认为学生从来不去校外图书馆等地去学习。校内图书馆有待进一步扩充更新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校外图书馆虽然便利,但并没有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和利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条件差会直接影响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在本次调查中,66.67%的教师认为实验条件差,该现象是物理课程资源缺乏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为条件差而放弃实验,28.23%的学生认为物理老师经常使用日常简易器材(如易拉罐、火柴、手电筒等)做实验,36.7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时这样做,21.09%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会这样,10.54%的学生认为老师从不这样做。可见,大部分物理教师在努力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利用日常生活的简易器材进行实验教学,以此弥补学校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学观念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是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物理教师教学观念决定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传统教学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此次课改提倡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调查发现:72.22%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物理学习上的个别差异,75.00%的教师使学生间形

成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气氛;19.44%的教师采取个别指导的办法促进学生学习,其余教师采用与家长合作等办法来帮助学生进步。由此可见,物理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了让不同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物理教师创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由于受到考评制度的影响,93.06%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55.56%的教师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31.94%的教师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如何定位物理教育目的,对物理新课程改革起着主导作用。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物理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在培养学生特长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2.教学行为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此次调查中显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仅8.50%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会批评学生,其余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并启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提出超出教学要求的问题时,

38.89%的物理教师采用包办的方式为学生详细解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止,58.34%的教师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学习,建议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仅有极少数的教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告诉学生所提问题超出了教学要求,不必再考虑。

此次新课程改革,期望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此次调查中63.89%的物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9.72%的物理教师从教材的实际考虑,6.94%的物理教师从教学条件考虑,19.44%的教师综合以上方面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常常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教学,他们还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调查显示:51.3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35.37%的学生认为有时进行,13.2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很少进行或根本不讲授学习方法。

教师教学辅助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也是物理课改的关键所在,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布置大量课外作业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已经不再是物理教师常采用的辅助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科特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知识;还可以采用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2](130―134)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1.学习兴趣

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主要区别是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本次调查中,49.66%的学生对学习物理非常感兴趣,43.88%的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其余学生兴趣极低或不感兴趣。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34.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79.93%的学生表示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物理。以往有研究表明,物理课程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之一。该结果与本次调查结果不同,主要原因是课改以来,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探究、实验等,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习兴趣得以发展。

2.与他人的交往

与他人的交往、互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成功完成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了解STS,树立科学世界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着重了解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结果显示:68.06%的物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充分,其余教师认为不充分,学生更多是被动听课。从学生角度来讲:37.41%认为经常与老师交流,59.52%经常与同学交流。当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时,35.7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老师及时的帮助,35.03%能够得到同学的及时帮助。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教师认为和学生互动充分,但大多学生认为与教师交流互动不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帮助,更多的转向同伴求助。为了顺利推行物理新课程,教师可以创造更多的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其精髓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性。 [3]本次调查中33.79%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能够自觉地学习物理,57.14%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29.59%的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在实验过程中37.67%的学生表示由物理老师或实验老师提供实验器材和用品来进行探究,14.73%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和用品,38.01%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7.88%的学生和同学商量一起选择,

1.71%的不属于上述情况。在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时,42.18%的学生按课本的要求观察,47.96%的按老师的要求观察,5.44%的按照自己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其余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物理的习惯尚未养成,在小组实验中大多学生依照老师的安排和书本的提示进行实验和观察,还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总的来讲,70.83%的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已经不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46.94%的学生认为物理学习负担不重,轻松愉快,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见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虽未全面养成,但其学习方式正向主动的、多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悄然变化。

(四)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也是科学素养形成的过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正确看待并实践科学探究,了解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薄弱环节,是此次调查中我们关注的问题。

上一篇:《刷子李》教学设计A、B案下一篇:寒假小学生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