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2024-09-07

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共9篇)

1.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一

中国银行2005年广州市业务

发展情况与2006年展望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

一、2005年业务发展情况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境内规模最大的分行之一,在广州市有222家分支机构、5000多名员工。2005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总行一级法人的领导下,依托广州市政府的支持,紧密结合广州市经济情况和金融生态环境,以努力探索股份制改革条件下经营性分支机构科学发展和稳健经营的长效机制为指导思想,围绕“科学发展、稳健经营,以人为本、严密内控,忠诚服务、团队文化,改善流程、突出重点,效益优先、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扎根本土,服务一方,依法合规,开拓进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广州市的各项业务取得较大发展,为地方经济繁荣、金融稳定作出了贡献。

(一)立足地方,稳健经营,各项业务稳步增长

2005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继续以广州市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广州市经济为依托,加大改革创新,加大资源投入,广州市业务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5年末,中行在广州市的资产总额1676亿元,负债总额1631亿元。存款方面,人民币存款余额合计129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799亿元、企业存款470亿元、金融机构存款30亿元;外币存款余额合计30亿美元,其中企业存款5亿美元、储蓄存款23亿美元、金融机构存款2亿美元。贷款方面,人民币贷款余额合计601亿元,其中公司贷款409亿元、零售贷款192亿元,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合计29亿美元。中行坚持依法纳税,全年在广州缴纳税款6.21亿元,对广州市财政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二)发挥优势,顺势而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005年,中国银行一如既往地对广州市经济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推动广州市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积极支持广州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加大了对广州市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2005年,在广州市累计发放贷款406亿元,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石化、汽车、电力能源、航空、教育等行业,参与叙做了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南沙开发区土地开发中心、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丰田整车及发动机项目、新白云机场、广州港、广州大学城、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或项目。

积极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繁荣市场经济。2005年末,中行对广州市中小企业的授信余额约为172亿元,占中行广州市授信总余额的20.6%。同时,还通过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组合和综合金融服务,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企业成长。

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外汇业务和境内外机构联动的整体优势,利用中国银行全球统一的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全面提供贷款、存款、结算、资金业务等优质银行产品及服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支持广州市外贸持续增长,为广州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5年中行为广州市进出口企业叙办的国际结算业务累计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4.42%;对公结售汇业务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75%;贸易融资业务7.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1%,继续发挥国际结算业务的领头羊作用。

(三)加强创新,优质服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同时,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发展消费贷款业务,促进家庭消费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业务,着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5年,累计在广州市投放房屋按揭贷款约55亿元;在广州市发放的教育助学贷款合计6700多笔约49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教育。

积极发展银行卡业务,方便人民生活。银行卡业务是中行优势业务之一,2005年,中行在广州市的长城信用卡有效卡量达27.12万张、当年新增2.70万张,中银信用卡有效卡量3.16万张、当年新增2.25万张。

不断推出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保值增值和规避风险的理财需要。近年来,除了深得汇民喜爱的中行品牌业务“外汇宝”外,还相继推出了“汇聚宝”、“黄金宝”、“债券宝”、“期权宝”、“两得宝”等中银理财产品,深受客户欢迎,2005年在广州市的“外汇宝”交易量47亿美元,“黄金宝”交易量2.2亿元。

加强网点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中行重视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继1999年在同业中率先推行了网点标准化服务后,2005年,以“中银理财”为品牌依托,升级改造网点硬件、加大自助银行和自动化设备投入,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行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市民的认同和赞誉。在广州市企业评价协会对广州各服务企业的评比活动中,通过对企业竞争力、成长性、诚信度三方面12项指标,包括规模、质量、诚信、效益、品牌、创意、科技、精彩、影响、美誉度、特殊贡献、人气的综合评价,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被评为2003年“广州最具竞争力服务企业100强”第五名,2004年升至第四名,蝉联金融同业之首,同时在华南地区市民举行的“TOP V行业风云榜”评选活动中,荣获“广州市消费者最喜爱的银行”的称号。2005年,中行再次入围广州市纳税百强企业。2006年4月,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行在广东省银行系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在众多金融同业中排名第一。

二、2006年展望

2006年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改上市的关键一年,也是广州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的重点城市,中行将紧密围绕广州市政府“十一五”规划,充分发挥中国银行整体优势,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广州市政府主导的大型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授信支持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关注市场需求,坚持金融创新,提供专业的优质金融服务;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为创建和谐广州、为广州市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针对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加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骨干项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生态环境的项目;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有利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项目和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全民素质、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中国银行粤港澳联动优势以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综合经营的优势,积极参与广州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促进广州市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协助企业上市和引资,拓宽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沟通渠道。

三是充分利用海内外众多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络,以及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方面的优势,为广州“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四是协助广州市政府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加快解决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问题,为广州市培育一批新的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五是强化银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地区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区域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稳定,推动金融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

(黄维俭 秦伟娟 李 芳)

2.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二

一、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 粗钢产量快速增长势头放缓, 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2010年全国产粗钢62 665万吨, 比上年增加5 300万吨, 增长9.3%, 产能利用率82%。从全年钢铁运行走势看, 前5个月粗钢月度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 6月后增速明显放缓, 产+量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 8、9、10三个月产量同比出现负增长。全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71.7万吨, 4月达到年内最高的184.7万吨, 相当年产粗钢6.7亿吨, 9月降至最低点159.8万吨, 相当年产粗钢5.8亿吨, 比最高的4月下降了近14%, 呈明显回落态势。2010年粗钢表观消费59 935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6.1%。

分企业看,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86.2%, 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达到13家。

从钢材品种看, 主要用于制造业的板带材产量同比增长18.9%, 高出以建筑用途为主的长材增幅8个百分点, 代表工业化进程的板带材产品比重明显增加。

(二) 钢材价格震荡幅度缩小, 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综合看全年钢材价格, 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价格走势显示出震荡频繁, 振幅收窄的态势。国内钢材价格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钢材的供求变化历经几次小幅震荡, 年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最低108.7点, 年末攀升至全年最高的128.3点, 全年钢材价格指数上涨了21.1点, 但仍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高价位低20%左右。其中长材 (包括线材、螺纹、圆钢、型钢) 比年初上涨了23.1%, 板材 (包括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中厚板) 上涨了13.8%。2010年, 钢材价格虽经几次上下波动, 但最高与最低的综合价格指数仅相差19.6点, 是近几年震荡幅度最小的一年, 总体看, 属市场的正常波动。

(三) 钢材出口增幅较大, 但势头得到抑制

金融危机后我国钢材出口大幅萎缩, 2009年出口比上年下降了近6成。2010年钢材出口有较大恢复, 全年出口钢材4 256万吨, 同比增长73.1%。6月份出口钢材达到年内最高的562万吨, 之后, 受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由升转降、需求放缓和出口调控政策的影响, 我国钢材出口逐月回落, 8月后, 月度出口量维持在300万吨左右的水平, 钢材出口累计增长幅度也由最高152%逐步收窄到年末的73.1%。同期, 我国进口钢材1 643万吨, 同比下降6.9%。进出口相抵, 全年净出口钢材2 613万吨, 比上年增长2.76倍, 但比2008年下降40%左右。同时, 受进口矿价格涨幅过高和国内矿增幅较大影响, 全年进口铁矿石6.2亿吨, 同比下降1.4%,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也由上年的69%下降到63%左右。

(四) 节能减排取得进展, 单位耗能和排放量继续下降

2010年, 钢铁行业通过技术改造, 淘汰落后, 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三季度末, 钢铁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一季度上升0.67%转为下降4.88%。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04.6千克标煤, 同比下降2.21%, 二氧化硫排放66.7万吨, 下降8.79%, COD排放3万吨, 下降11.43%。

(五) 淘汰落后稳步推进, 兼并重组有序进行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一年, 国家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 各地统一思想, 狠抓贯彻落实。年初国家下达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各地积极落实到企业, 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告。钢铁行业全年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 524万吨、炼钢能力876万吨, “十一五”累计完成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预定目标的117%和126%。

企业兼并重组也取得了新进展, 鞍钢与攀钢实现联合重组, 本钢兼并了北台钢铁, 首钢兼并了通钢, 天津四家钢铁企业联合成立了天津渤海钢铁有限公司, 河北钢铁集团对省内12家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等。通过联合重组, 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高,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比重48.6%, 比2009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二、2010年钢铁行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行业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

2010年随着全球市场的逐步复苏, 主要粗钢生产国产量的强劲恢复, 对原料的需求大幅度增长, 致使国际大宗原料市场价格一路走高, 也带动国内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从1月平均90美元/吨攀升至年末的145美元/吨, 上涨61%, 全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128美元/吨, 比上年上涨了40美元/吨, 为此, 钢铁企业全年进口铁矿石成本上涨了大约1 960亿元人民币。同期, 国内大于40 mm冶金焦价格上涨了12.8%, 废钢价格上涨了20%。由此, 2010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30.7%。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 严重侵蚀了钢铁企业利润。

(二) 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

由于近几年大宗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 而钢材价格的上涨要低于原料价格的上涨, 导致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从重点大中型企业利润情况看, 2007年以来销售收入利润率逐年下降, 2007至2009年分别为7.26%, 3.23%, 2.46%。2010年小幅回升至2.91%, 仍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特别是2010年5月以来, 受矿石等原燃料价格上涨,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 钢材价格持续低位震荡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盈利水平逐月下降。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 其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的利润约占83%左右, 宝钢一家利润约占26%左右, 而大多属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行业盈利水平总体不容乐观。

(三) 利用国际市场消化产能的空间缩小

金融危机前, 我国粗钢净出口一度高达全年产量的11.2%, 对我国钢铁行业出现的过剩产能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2009年这一比例降到0.5%, 2010年恢复到4.4%。但我国国情决定钢铁产品以满足内需为主, 国家不鼓励大幅度出口, 2010年调整了钢铁产品出口政策, 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使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难度增加, 空间缩小, 钢铁产能基本上要由国内市场消化。出口减少无疑体现了国家利益, 但对钢铁行业来说则加重了国内市场压力。

三、2011年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 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 有许多有利条件, 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钢铁工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 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 依然要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展望2011年, 世界经济复苏仍缓慢, 将在稳定中寻求经济增长;国内经济仍将保持一定增速, 刚性需求依然强盛。主要用钢行业如建筑、机械、交通、家电、造船等下游制造产业仍呈发展态势, 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行业规范等政策措施的推进和实施, 为钢铁行业和钢铁市场的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同时,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钢材消费强度下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钢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更由于大宗原燃料仍呈上涨趋势, 钢铁生产成本将继续加大, 在新的一年中, 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一) 钢铁生产和消费保持增长态势, 但增速放缓

2011年, 预计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3亿吨, 同比增长5%左右;粗钢产量为6.6亿吨左右, 同比增长5%左右。在钢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导向下, 2011年我国粗钢净出口量预计与2010年持平。

(二) 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 钢铁行业效益不会明显改观

2011年, 铁矿石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我国进口铁矿石大致维持在6亿吨左右。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总体水平预计在成本的支撑下比上年有所提高。在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与钢材价格持续波动的双重作用下, 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仍将低于工业领域的平均水平。

3.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三

2010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新的进展;港航生产成绩突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得到强化。长三角地区港口(简称长三角港口)全年货物吞吐量恢复平稳快速增长,数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外贸货物吞吐量恢复性增长加快,增速显著提升;集装箱吞吐量恢复到高位运行态势,增速大幅提升,运价上扬,“爆舱”现象重现;港航企业经营效益大幅回升,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为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奠定良好基础。

1、2010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

1.1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

尽管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等难题,我国对外贸易仍出现恢复性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2010年我国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

2010年,长三角地区表现出比全国平均水平更好的恢复性增长能力,共完成进出口总值10881.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5.3%,较2008年增长17.5%,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0.6个百分点。外贸总量占全国36.6%,较上年略有提升,其中: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688.9亿美元、2534.7亿美元、4658.1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第五位、第二位,比上年增长32.8%,35.0%,37.5%,均由上年的下降转为快速增长。外贸总量和增长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江苏省的进出口和出口增长率均高于其他沿海省市。

1.2水运需求恢复快速增长,水路货运量大幅提高

2010年,受国内外经济贸易加快复苏的推动,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36.4亿t,比上年增长14%,增长率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64305亿t·km。比上年增长11.7%。

长三角地区水路运输在全国经济和水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2010年共完成水路货运量14.9亿t,比上年增长13.9%,占全国比重为41.0%,其中:上海市完成3.9亿t,增长2.2%;浙江省完成6.3亿t,增长16.6%;江苏省完成4.7亿t,增长11.6%。2010年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25251亿t·km,比上年增长17.0%,其中:上海市完成15820亿t·km,增长12.1%;浙江省完成5471亿t·km,增长30.7%;江苏省完成3960亿t·km,增长17.4%。

1.3货物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

2010年外需持续增长,煤炭、原油等战略物资储备增长。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增长率均创历史新高。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2亿t,比上年增长15.9%,增长率提高7.7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4.5亿t,增长15.2%;内河港口完成25.7亿t,增长17.8%。全国亿吨大港增加到22个。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大陆有9个亿吨大港进入世界前20位,有6个港口居于世界前10位。我国正由航运大国加快向航运强国迈进。

20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贸易的综合能力继续增强。长三角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3.65亿t,比上年增长14%,增长率提高4.3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38.5%,基本与上年持平。长三角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继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上海市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19号文件精神,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方面全面推进58项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3亿t,比上年增长10.4%,增长率提升8.6个百分点,其中:海港完成5.63亿t,增长13.9%;河港完成0.90亿t,下降7.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和港口转型升级,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快推进“港航强省”。2010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23亿t,比上年增长8.3%,增长率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海港完成7.85亿t,增长9.9%;河港完成3.38亿t,增长4.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积极推动长江-12.5m深水航道继续向上游延伸,江苏港口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89亿t。比上年增长19.5%,增长率提高4.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上海市和浙江省9.1和11.2个百分点,其中:海港完成1.5亿t,增长25%;河港完成14.3亿t,增长18.2%。

2010年,长三角地区各港口均取得可喜成绩,货物吞吐量实现快速增长。除宁波一舟山港、江阴港、常州港增长率较上年稍有回落外,其他港口均有明显提高。2个港口增长率超过30%:秦州港完成9971万t,增长33.6%,成为全年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苏州港完成32876.9万t,增长33.5%(张家港、常熟和太仓港区分别完成19778.7万t,5040万t,8058.3万t,分别增长31.8%,3.0%,56.1%);嘉兴港、南京港、镇江港增长率超过20%,分别完成4431.7万t,14719万t,10633.9万t,增长27.2%,21.0%,22.0%。上海港、温州港、南通港、连云港港、江阴港、扬州港、常州港增长率超过10%,分别完成65339.4万t,6408.1万t,15069.8万t,13506.4万t,12521.8万t,7385万t,3155.9万t,增长10.4%,11.0%,10.5%,18.7%,15.5%,15.0%,16.0%。宁波-舟山港完成63300.5万t,增长9.7%(宁波港域、舟山港域分别完成41216.8万t,22083.7万t,增长7.4%,14.4%)。台州港完成4705.7万t,增长9.6%。在全国22个亿吨港口中长三角占9个,分别是上海港、宁波一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南京港、连云港港、湖州港、江阴港和镇江港。2010年镇江港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进一步增强长三角港口群的综合实力。

1.4外贸货物吞吐量恢复性增长加快,增长率显著提升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4.6亿t,比上年增长13.8%,增长率较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2.5亿t,增长13.8%;内河港口完成2.1亿t,增长13.6%。

长三角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共完成8.37亿t,比上年增长16.2%,增长率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34%,其中:上海港完成3.02亿t,增长17.1%;浙江省港口完成2.93亿t,增长13.1%;江苏省港口完成2.42亿t,增长18.6%。

除温州港和江阴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下降外,长三角地区其他港口的外贸货物吞吐量均有明显增长,有9个港口增长率超过2008年。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泰州港完成802.6万t,增长73.4%,成为全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台州港完成999.6万t,增长37.3%;苏州港完成8137.3万t,增长33.8%(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太仓港区分别完成4563.1万t,943.6万t。2630.7万t,增长17.1%,10.5%,97.3%);嘉兴港完成447.6万t,增长27.4%;南京港完成834万t,增长24%;扬州港完成405万t,增长19.5%;连云港港完成7803.7万t,增长18.1%;上海港完成30225.3万t,增长17.1%;宁波-舟山港完成27736.9万t,增长13.1%(宁波港域、舟山港域分别完成20336.8万t,7400万t,增长11.9%,16.8%);镇江港完成1546万t,增长12.8%;常州港完成341.6万t,增长6.0%;南通港完成2961.2万t,同比增长3.5%;温州港和江阴港分别完成190.3万t和1291.8万t,下降3.9%和24.3%。

1.5集装箱吞吐量恢复高位运行态势,增长率大幅提升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00万TEU,由上年的下降6%转为增长18.8%,集装箱吞吐量及增长率均明显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其中:海港完成1306575-TEU,增长18.7%;河港完成1435万TEU,增长19.5%。201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集装箱大港中我国大陆占9个,位次不断提前。

长三角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445.3万TEU,比上年增长21.3%,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比“十一五”预测量净增645万TEU,占全国总量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37.6%。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完成2906.9万TEU,比上年增长16.3%,首次超过新加坡港(完成2855万TEU,增长10.4%)成为世界第一,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为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奠定良好基础。东北亚主要集装箱运输大港情况如下:香港港完成2353.2万TEU,增长12.5%,位居世界第三;深圳港完成2251万TEU,增长23.34%,位居世界第四;釜山港完成1418万TEU,增长18.6%,位居世界第五。

浙江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03.8万TEU,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宁波一舟山港完成1314.7万TEU,增长25.2%,超过上年世界排名第六、第七的迪拜港和广州港,位次由第八提升到第六。

江苏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34.6万TEU,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比上年增长29.2%,增长率急剧提升25.7个百分点,增长率分别高于上海和浙江12.9和3.7个百分点,增势相当强劲。江苏省有4个港口突破百万TEU,在世界排名中的位次不断提前,为“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2010年,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整体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增长率大幅提升。1个港口增长率超过70%:嘉兴港完成35.0万TEU,增长73%,成为2010年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1个港口超过60%:常州港完成10.6万TEU,增长62.7%;5个港口超过30%:扬州港完成31.9万TEU,增长37.3%,江阴港完成101.1万TEU,增长34.4%,苏州港完成364.4万TEU,增长34.1%(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太仓港区分别完成112.4万TEU,30.8万TEU,221.1万TEU,增长29.2%,下降7.8%,增长46.1%),台州港完成12.2万TEU,增长33.8%,南通港完成46.2万TEU,增长31.9%;4个港口超过20%:连云港港完成387.1万TEU,增长27.7%,宁波-舟山港完成1314.7万TEU,增长25.2%(宁波港域、舟山港域分别完成1300.4万TEU,14.3万TEU,增长24.8%,79.1%),泰州港完成10.0万TEU,增长21.2%,南京港完成145.3万TEU,增长20.0%;1个港口超过10%:上海港完成2906.9万TEU,增长16.3%。镇江港完成30.3万TEU,增长7.8%。温州港完成42.2万TEU,增长7.2%。

2、2011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主要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欧洲债务危机和剧烈的国际资本流动等均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0年,达到3%左右。

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幅刺激政策作用不断减弱,多年形成的经济体系潜能将不断释放,各种力量动态平衡的结果将使我国经济运行恢复常态化的增势,并呈现相对平稳的特点。受世界经济环境、国内对高耗能行业产能的控制、房地产调控、通胀压力、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率将有所回调,预计全年在9.5%左右,较2010年略低。

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将保持稳定增长,但较2010年有明显回落。“十二五”提出的内需、进口双扩容等措施将有力地促进进口发展,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贸易摩擦对进出口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预计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1%左右,出口增长20%左右,进口增长23%左右,进口情况将好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2011年我国港口经济运行仍将保持良好态势,港航生产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基本恢复常态化增长,但主要生产指标增长率将出现小幅回调。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将完成90亿t,比上年增长12.2%;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7亿t,增长10%;集装箱吞吐量将完成16500万TEU,增长13.8%。

2011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继续加快推进,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将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7亿t,比上年增长10%左右;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9.3亿t,增长11%左右;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6300万TEU,增长15%左右。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将保持世界第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4.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四

一、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粗钢产量保持增长,前高后低逐月回落

2011年,全国产粗钢68388万吨,比上年增长7.3%;产生铁62969万吨,增长8.4%;产钢材88258(含重复材)万吨,增长9.9%。从全年走势看,上半年粗钢产量逐月增加,6月份日产量达到全年最高点199.7万吨,相当年产钢7.2亿吨;下半年逐月回落,四季度下降幅度加快,11月份降至全年最低点166.2万吨,折合年产钢6亿吨,比最高点下降16.8%。

分省区看,位居粗钢产量前三的河北、江苏、山东三省粗钢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9.8%和9.7%,高于全国8.9%的增速,三省粗钢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4.1%、10%和8.3%,合计占42.4%,较去年增加1.3个百分点。

分企业类型看,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3.9个百分点,而其他中小企业则大幅增长。

分品种看,受投资增速较高拉动,以建筑用材为主的长材比重上升,而机械、汽车、造船等行业增速放缓,对生产用板材的需求增长有限,板材比例下降。2011年长材、板材产量分别为4亿吨和

3.9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和8.6%,占钢材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5.7%和44.2%,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和减少1.5个百分点。

(二)钢材价格波动运行,四季度大幅下跌

2011年,钢材价格总体水平高于上年,呈现波动运行态势,大部分品种振幅在15%左右,并呈“长强板弱”的格局。二级螺纹钢全国均价为4774元/吨,较去年上涨13.9%;4.75mm热轧均价为4721元/吨,上涨10.3%。分月看,前2个月,由于铁矿石等原料成本上涨推高钢材价格小幅上涨。3月市场受加息等紧缩政策和房地产限购令影响回调。4至8月,市场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格局,钢材价格小幅波动。9月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跌,国内钢材需求减弱,价格加速下跌。10月份跌幅扩大,跌速加快。

11、12月份进入传统需求淡季,钢价继续震荡向下,年末,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20.5点,比年初的128.3点下跌7.8点,下降6.1%。

(三)钢材出口小幅增长,进口略有下降

欧美债务危机影响继续蔓延,新兴市场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高通胀的双重压力,全球钢材市场需求萎缩。我国钢材出口较上年小幅增长,总体呈逐月下滑走势。全年累计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加643万吨,增长15.1%。进口钢材1558万吨,同比减少85万吨,下降5.2%。此外,出口钢坯为零,进口钢坯64万吨。将钢坯、钢材折算为粗钢,全年净出口粗钢3479万吨,同比增长28%,净出口粗钢占我国钢产量的5.1%。

虽然国际市场形势复杂,出口难度加大,但钢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钢铁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出口品种看,出口板材2658万吨,同比增长7.1%,占出口总量的54.4%。出口棒线材669万吨,增长28.9%,占总量的13.7%。从出口价值看,我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049美元,同比上涨184美元,增长21.3%。

(四)钢材社会库存逐步下降,企业库存增加

受春节和冬季因素影响,2011年前两个月国内钢材社会库存总量增长迅速,2月底达到年内最高1890万吨。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动钢材需求增加,3至8月钢材库存逐月下降,8月末降至1384万吨,较年内最高点下降26.6%。9月钢贸商囤货备战“金九银十”,钢材市场却遭遇寒冬,社会库存小幅增长,并持续到10月中旬。此后,贸易商在资金压力较大和对未来看淡的情况下,屯货意愿减弱,钢材市场去库存化启动,钢材库存总量逐步减少。年末,社会钢材库存1290万吨,同比下降4.6%。钢铁企业库存钢材978万吨,同比增长8.9%。

(五)淘汰落后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2011年,钢铁工业继续加大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力度,按照国家公告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预计全年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122万吨,炼钢产能2794万吨。

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新进展。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烧结、高炉、转炉、轧钢工序能耗均得到下降,部分钢铁企业的部分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77家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01.7千克标煤,同比下降0.82%;吨钢耗新水3.88立方米,下降5.02%;COD排放2.67万吨,下降11.44%。

(六)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位,钢铁产能继续扩张

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累计投资额达511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1251亿元,同比增长18.4%,占行业总投资的24.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3860亿元,同比增长14.6%,占行业总投资的75.5%。重点钢铁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5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占全行业投资30.6%。

行业固定资产高投资直接导致产能继续扩张。据钢铁协会统计,2010年末我国炼钢产能8亿吨,2011年新投产炼钢产能约8000万吨,考虑到淘汰落后产能约3000万吨,实际净增炼钢产能约5000万吨,年末粗钢产能达到8.5亿吨左右。

二、钢铁工业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下游需求减弱,供需矛盾凸显

201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受欧债危机拖累增速放缓,我国钢材出口不振,国内市场压力不断加大。国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应对国内高企的通胀压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建筑、船舶、机械、汽车、家电等钢铁下游行业增速也相应放缓,下游需求减弱,钢材消费增速下降。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和生产边际效益因素,主动减产意愿不足,在国内外需求减弱的背景下,过快释放的产能使供需矛盾凸显。在钢铁需求减少后,减产是减少供应量,避免价格大幅下跌,保证行业正常

运行,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20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进口平均到岸价163.8美元/吨,同比大幅增长27.1%;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推高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钢铁企业销售成本上升幅度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为2.42%,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远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7%的平均水平。其中10月、11月份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47%和0.43%,创下2009年6月以来的新低。钢铁工业在成本大幅上升,产能过快释放的双重压力下,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三)中小企业大幅增产,产业集中度提升缓慢

2011年,我国前10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之和占全国粗钢总量的比重为49.2%,较2010年略有上升,比2009年5.4个百分点的增速大幅回落。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占全行业比重从去年的89.5%降至86.3%,下降了3.2个百分点。2011年,受保障房需求影响,建筑钢材盈利情况好于板材,为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中小钢铁企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造成全行业产业集中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三、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展望

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仍然很多,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在加大,并将拖累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增长不容乐观,据联合国、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左右。从国内情况来看,预计全年GDP增速降至

8.5%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21%左右。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钢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减弱。

预计2012年钢材消费增速小幅下降,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6.9亿吨,粗钢产量7.3亿吨,同比增长7%左右。全年钢材出口维持在5000万吨,进口1500万吨左右。铁矿石进口量增至7.3亿吨,价格较上年有所下降。国内钢材价格维持弱势运行,年内高点难以超过2011年高点,钢价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

四、保持钢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钢铁工业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抓住机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全面贯彻《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减量化用钢,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兼并重组,强化资源保障,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转变,努力实现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

(一)努力提高工业运行质量

钢铁企业要根据市场供需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控制生产节奏,规范定价和销售行为,自觉控制产量;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各种费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进口铁矿石代理制,维护正常的进口铁矿石秩序。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渡过难关,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

(二)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

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稳步开展,发挥兼并重组效应。出台促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钢铁工业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以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和《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企业为兼并重组主体,结合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优化布局,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

(三)继续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继续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提供保障。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措施,淘汰落后要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因素。坚定不移地推进淘汰落后,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任务,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支持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方案和技术改造项目。

(四)积极推进减量化用钢

从上下游合作入手,加强钢铁工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共同推进产品升级。落实《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各项措施,开展重点省区的试点工作。修订并发布《钢筋混凝土用钢》等生产标准。加强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合作,建立船舶用钢、家电用钢、电工用钢合作推进机制,重点推动油船货油舱用耐蚀钢、家电用冷轧板和无取向硅钢片等产业化推广应用,促进减量化用钢。

(五)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

完善各种措施,提高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研究支持已投资境外铁矿项目的政策措施,提高海外铁矿石资源掌控力度,加大对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和建设钢铁厂的支持力度;探索沿边地区利用周边国家铁矿资源适度发展钢铁工业的模式;跟踪国外铁矿石贸易发展态势,积极稳妥推进铁矿石定价新模式;支持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引导钢铁企业、矿石生产商积极参与。

http://.cn/

http://.cn/lines/

http://.cn/cars/

http://.cn/source/

http://.cn/company/

http://.cn/news/

http://.cn/park/

5.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五

2012年广州二手房市场总体呈前低后温和复苏,四季度步入良好运行轨道的特点,与2011年的全年低迷的特点明显不同。2012年上半年二手楼市延续了2011年量低价小幅下跌的态势,后期随着政策释放微松信号、房贷有所松动,二手楼市开始缓慢复苏;下半年政策趋稳,市场逐渐消化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买家信心逐步恢复,交投量、价格均呈逐月温和回升的态势,至第四季度,二手楼市基本恢复到较良好的活跃水平,价格则稳中有升。

据广州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数据显示,2012年广州二手住宅登记交易5.9万宗,494.3万㎡,较2011年分别减少15.6%和17.5%。不过,登记数据一般滞后两到三个月,由实际成交活跃度看,2012年的二手楼市较2011年有所好转。据阳光家缘二手网签数据显示,2012年广州二手住宅交易量较2011年增加五成左右;据合富置业统计,2012年广州二手住宅实际成交量较2011年增加三成左右。全年二手楼价保持有所走高态势,2012年12月广州合富标准指数为1567点,同比上涨6.2%,较年内的最低点上涨8.7%,涨幅较2011年2.1%的涨幅有所加大,主要是四季度的价格涨速有所加快。

2012年广州二手楼市仍以实力较强劲的迫切性刚需支撑,首次置业者的占比高达七成以上,四季度随着市场信心恢复,改善和投资型需求的活跃度逐渐回升,高端买家入市有所增多。总的来说,2012年下半年买卖双方的心态均较平稳理性:买家逐渐消化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观望情绪日渐减弱,对价格合适的单位“相中即入”,大幅还价现象不多;业主心态总体较平稳,让价空间不大,不过,大幅提价的现象也较小。总的来说,今年以来,买卖双方的价格分歧有所缩小,僵持的态势逐渐缓和。

回顾近年来广州二手楼价的走势,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特别明显。2008年政府出台“9.27”调控政策,适逢经济滑坡,二手楼市陷入低迷,买家观望浓厚,楼价横盘整理后缓慢下探,当年全年二手楼价下降了6.8%。2009年国家出台刺激经济政策,大力扶持房地产发展,楼市迅速升温,交投大幅放量,楼价筑底回升后大幅反弹,当年全年二手楼价涨幅超过三成。2010年,“4.17”和“9.29”等抑制性调控政策出台,二手楼市阶段性缩量,但下半年庞大的刚性需求和强烈的通胀预期较大程度上减缓了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手交投低位回升,楼价则快速攀升,投资理财型购房需求逐渐成为二手楼市的新力军,当年全年二手楼价上涨了两成。2011年“新国八条”政策出台,调控力度空前强大,信贷大幅收紧,楼市急转直下,买家深度观望,交投量低位徘徊,楼价高位盘整,第四季度有所松动,全年二手楼价仅上涨2.1%,涨幅明显收窄。2012年,随着政策的稳定,市场逐渐消化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买家信心逐步恢复,交投量前低后小幅回升,四季度恢复至较良好的水平,楼价阶段性缓慢下探后小幅走高。

一、2012年广州二手楼市由低位缓慢回升,四季度逐渐步入较活跃的良好运行轨道。

2012年广州二手楼市的成交远好于市场低迷时期的2008年和2011年,但较最高峰的2009年和2010年仍有两到四成的差距,总体大致处于正常良好的水平。纵观2011、2012年,广州二手楼市经历了由低位缓慢回升,四季度大致恢复至良好的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2011年政策高压下的低迷期;二是2012上半年政策微松的缓慢复苏期;三是2012下半年政策稳定的良好运行期。这三个阶段在量价走势、买卖双方心态、买家结构、物业成交构成等方面的特点均有所不同。

(1)、2011、2012年广州二手住宅量价走势:低迷--缓慢复苏--运行良好。

2011年低迷期。受政策高压,楼市深度调控影响,市场信心明显不足,买卖双方僵持博弈加剧,二手交投量低位盘整,逐月下降,据阳光家缘二手网签数据显示,2011年广州二手住宅月均网签量不足1500套。二手楼价在前期高位企稳,惯性走高后,下半年有所松动,小幅回调,但全年二手楼价仍然小幅上涨2.1%。总的来说,2011年二手楼市陷入低迷胶着的态势。

2012年上半年缓慢复苏期。受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下调以及各地方调控政策释放略松信号的影响,交投量触底后温和回升,据阳光家缘二手网签数据显示,2012上半年广州二手住宅月均网签量为1635套,较2011年有所增加。二手楼价在一季度阶段性探底后,逐渐小幅回升,上半年二手楼价微跌0.1%。总的来说,2012上半年二手楼市在缓慢复苏中,逐渐构筑了楼价和成交量的“双底”。

2012年下半年运行良好期。经济、政策趋稳,二手交投量逐渐回升到良好正常的水平,总体二手楼市保持较活跃,据阳光家缘二手网签数据显示,2012下半年广州二手住宅月均网签量为2656套,较上半年明显增加。二手楼价重回稳中有升的轨道,下半年二手楼价上涨6.2%。总的来说,2012下半年广州二手楼市逐渐步入较良好的运行期。

(2)买卖双方心态:由僵持、观望渐趋平稳理性

受政策影响,买卖双方的心态在2011年和2012上、下半年均有所变化。买家由信心不足到逐渐恢复,再到“相中即入”;业主叫价由松动到快速回稳,再到逐渐理性,并走强。

2011年低迷期。政策高压下,买家信心明显不足,大多看跌后市,市场观望情绪极为浓厚,入市意愿不强,还价幅度较大,追求一定幅度让价的“笋盘”。业主前期叫价坚挺,后期出货意愿增强,小幅让价5-10%,但与买家希望降价10%-20%的期望值仍有较大差距。买卖双方的价格分歧拉大,博弈僵持态势加剧。

2012年上半年缓慢复苏期。政策释放微松信号,房贷有所松动,买家的信心有所恢复,后市预期基本以走稳或上升为主,看跌的买家减少,观望情绪逐渐减退;买家入市意愿明显增强,价格接受度有所提高,前期积累的迫切性首置刚需旧客入市积极。总体来说,市场的购房心态较以往更趋成熟,大部分买家对价格合适的盘源果断出手,交易节奏有所加快。业主方面,一季度业主的心态相对较弱,叫价有所松动。二季度业主心态逐渐回稳,并持续走强,议价空间缩小,部分业主小幅上调放盘价,这一现象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市区优质物业逐渐扩散到番禺等外围区域,价格有所让利的“笋盘”快速减少。总的来说,2012上半年,买卖双方的信心均逐渐恢复。

2012年下半年运行良好期。经济、政策环境趋稳,买家逐渐消化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预期大多向好,“相中即入”买家增多,新收客源大幅增加,整体市场的成交速度有所加快。部分买家开始小幅追价,改善和投资客活跃度提升,大面积高端物业成交增多。这一阶段,业主心态总体较为平稳理性,大幅返价、提高叫价的现象不多;但仍较为强硬,议价空间较小,部分优质盘源的单位小幅合理提价,升幅集中在5%以内,小部分业主惜售心态加重。总的来说,2012下半年市场预期明晰向好,买卖双方的心态渐趋稳定理性:买家大多“相中即入”,悲观、观望的情绪逐渐消散;业主叫价大致与市场价相当,大幅提价、惜售现象不多。买卖双方价格分歧缩小,僵持的格局有所缓和。

(3)首次置业者为主,改善、投资需求活跃度日渐提升,楼市结构渐趋健康合理

根据过去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二手楼市较合理的买家结构应为:“首置:改善:长线投资客大概为6:3:1”。2011年受政策影响,广州首置二手买家的占比一路小幅上升,换房改善需求则逐渐下降;2012年前三季度,广州首次置业者的占比高达七成以上,换房改善买家萎缩至两成左右,个别月份不足两成,长线投资需求则日渐萎缩。2012下半年,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这种迫切性首置独力支撑二手楼市的局面慢慢改观,改善型和长线投资需求的活跃度有所增加,整体买家结构逐渐趋向较合理、健康的态势。这也是二手楼市逐渐步入较良好运行轨道的重要体现之一。

二、中心城区交投增幅较大,天河、越秀以及萝岗三区的二手楼价上涨较快

由各区域的成交量增幅看,越秀、天河、海珠、白云等中心区的增幅较大,大多在四成以上;番禺、花都等外围区域的增幅相对较小,在两成以下。主要受中心区一手新盘供应不足,外围新货较为集中的影响。此外,中心区的资源、配套、交通等优势较突出,也是不少二手买家青睐市区的重要原因。

从各区域的价格走势看,2012年二手楼价涨幅最大的区域为天河、越秀以及萝岗三区。天河区和越秀区二手楼价较快速上涨,主要受一手新货稀缺以及资源、配套、交通等区域优势较突出的影响。萝岗则主要收益于东部山水城规划利好的带动,区内一手楼市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焦点,成交量上升,新盘价格走高,拉动保利林语山庄、万科城等核心区优质二手盘的价格有所上涨。

2012年楼价涨幅不大的区域有:花都、黄埔以及白云三区等外围以及近郊片区。花都区主要受一手新货供应充足,较大程度上分流二手买家的影响。年底,花都的一手楼价有所上涨,新华街核心地段的二手楼价也呈缓慢走高的态势。黄埔区楼价涨幅较小,主要受区域认知度不高以及新盘万科金色悦府售价中规中矩的影响。白云区的楼价在2010年、2011年快速上涨,一定程度上透资了白云新城的规划利好,2012年区内的二手买家仍然以本地的首置需求居多,价格承接力略显不足,价格涨速放缓。

其余海珠、番禺、荔湾等区域的楼价升幅则与大市相当。

由板块看,涨幅较大的板块主要集中在越秀、荔湾、天河、海珠等中心城区的优质地段,如天河的东圃-车陂、天河北、天河公园、员村;越秀区的淘金-建设、东风东-东山口;荔湾的中山八-陈家祠、花地湾;海珠的工业大道、海珠中心等板块;而升幅不大的板块则主要集中在花都、黄埔、白云等外围区域以及中心区的边缘板块,如花都的山前大道、白云区的同和板块、新体育馆以及荔湾的鹤洞板块、黄埔的区府板块等近郊地段。

三、较大面积、高总价的物业成交渐多,中高端买家活跃度逐渐提升

由成交的物业结构看,2012年第四季度,较大面积、高端物业呈逐渐增多的态势,由此显示中高端二手买家的活跃度有所提升。

据合富置业数据显示,2011年Q1-2012年Q4,二手住宅90㎡以下的交投占比呈逐渐走低的态势。2011年90㎡以下的占比约为75%左右,2012年则逐渐下降至60%左右。而120㎡以上的占比则缓慢上升。2012年第四季度二手住宅成交套均面积达89㎡,较此前一直较平稳的约85㎡有所上升。

由总价看,100万以下的交投占比明显呈下降趋势,2011年100万以下的占比在五成左右,2012年逐渐下降至不足四成。而200万以上的占比则有所上升,由原来的约一成,上升至两成左右。2012年四季度二手住宅成交套均总价达157.7万,较此前的140万以下明显上升。

由单价看,1.5万元/㎡以下的交投占比明显呈下降的趋势,2011年1.5万元/㎡以下的占比在六成左右,2012年逐渐下降至不足五成。而1.5万元/㎡以上的占比则有所上升,由原来的约四成,上升至五成以上。2012年四季度二手住宅成交均价接近1.8万元/㎡,升幅明显。

较大面积、高价二手住宅成交增多,一方面与楼价的实质性上涨有关,也反映了中高端换房改善需求的活跃度逐渐提升。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流动性长期保持充裕的预期下,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加剧,加上楼市前景广泛看好,购入不动产自用或者长期持有以保值增值的买家有所增多。这部分买家大多经济实力较强劲,需求以较大面积的优质高端物业为主,珠江新城、汇景新城、天河北等高端物业集中的板块受到这部分买家的青睐,交投活跃度增加,其中单价4万元/㎡以上、面积200方以上的千万豪宅成交有所增多,如珠江新城凯旋新世界的望江大面积豪宅,2012年的市场需求较以往明显增加。

四、买家实力强劲,一次性付款套均总价明显上升

受流动性放松影响,2012年一次性付款的比例较2011年下降.据合富置业数据显示,2012年广州二手楼市一次性付款的占比为29.1%,较2011年的34.3%有所下降。2011年下半年个别月份一次性付款的比例高达四成以上,而2012年各月份则基本保持三成左右的正常水平。

由总体套均总价以及一次性付款的套均总价看,基本呈稳步走高的态势,其中四季度一次性付款的套均总价高达180万以上,较以往明显上升,显示了二手买家较为强劲的经济实力。此外,套均总价的走高,也与楼价实质性上涨、中高端买家活跃度提升以及大面积、贵价盘成交增多等因素有关,也侧面反映了买家的价格认可度有所提高。

五、新房、二手房市场共同走旺,逐渐实现较良性的互动

2011年,受市场低迷影响,部分新盘“以价换量”,低开或降价走货;而二手业主反应相对滞后,价格降幅较小,造成部分地段一、二手楼价倒挂或接近,低开新盘分流部分二手买家的现象突出,受影响的区域既有外围片区,也有中心市区,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2012年一季度。

2012年下半年,随着市场的整体回暖,中心区新盘的价格稳步回升,加上中心区新盘以面积较大的改善型产品居多,首置、改善、投资等各类型买家大多根据自身的实力及需求,在两个市场之间各取所需,部分刚需买家逐渐回流二手楼市,新房、二手房市场共同走旺,基本实现了较良性的互动效应,尤其是中心区,一手新盘分流部分二手买家的影响逐渐减弱。如下表所示,与附近的一手项目比较,中心区部分二手优质物业仍有社区较成熟、入住时间快、产品丰富多样以及价格相对稍低等优势。

六、城市价值提升,租赁需求保持旺盛,租金有所上涨

2012年广州住宅租赁市场总体保持需求旺盛、租金有所上涨的态势。据合富置业数据,2012年广州住宅租赁成交宗数同比去年增加3.8%,较2009年、2010年增加两成左右。租赁需求长期保持增长,反映了广州真实居住需求的增长。

租金方面,2012年广州二手住宅的平均租金较上年有所上涨。合富置业数据显示,2012年广州市中高档商品住宅市场平均租金为40.8元/㎡.月,较2011年上涨了4.6%,涨幅较2011年有所减缓,2011年广州住宅租金的涨幅约为一成。2012年上半年,广州二手住宅的租金基本保持较平稳的态势;下半年,随着楼价的回升,部分板块的租金也有一定幅度上涨,但涨幅不大,套均涨幅在5%-8%左右。

租赁交投增加、租金有所上涨,从根本上讲,是广州经济平稳、城市建设提速、城市价值和城市吸引力不断提升的真实体现。

七、2012年广州二手商业物业总体量价走稳,经济以及商业“限外”等产生一定影响

2012年广州二手商铺市场相对较平稳。据广州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数据显示,2012年广州二手商铺成交7053宗,较上年增加4.5%,增幅较2011年明显回落,2011年二手商铺的增幅高达1.2倍以上。2012年广州二手商铺成交面积26.5万㎡,较2011年减少36.4%,套均成交面积由上年的61.6㎡,下降至2012年的37.5㎡,由此显示2012年小面积二手商铺成为市场的主流。

2012年广州二手写字楼市场仍保持需求增加的态势。据广州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数据显示,2012年广州二手写字楼成交1176宗,较上年增加39.7%,增幅较2011年明显回落,2011年二手写字楼的增幅接近七成。2012年广州二手写字楼成交面积19万㎡,较2011年增加6.8%,套均成交面积由上年的211.4㎡,下降至2012年的161.7㎡,可见中小面积二手写字楼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

价格方面,2012年二手商铺、写字楼的租金、售价相对较为平稳,升幅不大。不过,商业物业的租金和售价受地段、位置、面积、商圈成熟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个别单位的价格随着商圈的成熟,价格仍有所上涨,但涨幅不大,大多集中在一成左右,较上年三到五成的涨幅明显下降。

总的来说,2012年广州二手商业市场的量、价均较为平稳,主要受2011年“过热”以及2012年经济环境偏谨慎的影响,此外,3月份政府重申商业“限外”令,限定在内地的境外人士只可以拥有一套用于自住的住宅和商用物业,部分境外、港澳台等买家购买商业物业受到一定限制,也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八、2012年总结与2013年展望

纵观2012年,随着政策的日渐明晰稳定,广州二手楼市温和复苏,逐渐摆脱2011年以来的低迷态势,第四季度步入交投较活跃的良好运行轨道。成交量由低位缓慢上升,价格触底小幅走高;买卖双方僵持博弈和观望心态减弱;改善换房、投资需求活跃度有所回升;大面积、高总价物业成交增多;市场的价格认可度提高。

研判2013年广州二手楼市的走向,主要参考宏观环境(政策与经济)、通胀水平、价格涨速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由经济环境看,2013年环球经济仍面临诸多问题,国内经济亦较难摆脱低速状态,不过,国内GDP增速仍会保持在8%左右,总体依然保持平稳。

政策方面,由于保障房未能形成规模供应,加上房产税等其他政策未能完全替代限购效果,预计2013年限购仍难退出。不过,出于经济“防滞”的考虑,政策面再度大幅加码、收紧的空间不大,预计仍以“向紧微调”为主,如加强土地和资金监管、加强地方政府问责、加快推进房产税、控制房地产领域的货币量等。总体来说,2013年房地产政策将以“稳中微调”为主。

由此预计,2013年的经济、政策等宏观环境总体仍走稳,这也为广州二手楼市稳定市场信心,延续目前较良好的运行态势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其次,由通胀水平看,2013年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由此预计2013年的国内流动性仍将保持宽松,社会广义货币(M2)将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在国内外流动性带动下,预计2013年通胀压力将有所加重,预计CPI将呈上行态势,全年平均涨幅或在3%左右。受通胀有所加剧影响,市场预期将会持续向好,预计资金流向不动产市场的热情或会延续,长期持有或保值增值的购房需求仍将保持较活跃的态势。

价格方面,受楼市大环境好转、通胀有所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二手楼价将会继续走高。不过,由于目前楼价已经高位,加上广州二手楼市以较理性的自住刚需(首置和首改)为主,投资成份不高,在限购政策抑制下,楼价如2009年、2010年般快速上涨三成以上的可能性不高,或会以平稳上升为主。

6.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六

我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运行趋于正常增长轨道,但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以保障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膨胀的双重打击下保持较稳定的增长。

自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2011 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去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从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从09年三季度到10年上半年,美、欧、日等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按照传统经济学定义,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并进入复苏状态。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根据历次重大危机后各国经济复苏的一般特点,结合近期美、欧、日等经济指标的表现和政策取向,综合判断2011 年发达经济体将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出现二次探底或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自1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经贸合作加强、对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下降,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

目前看来,2011 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10年5 月份以来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持续回落的趋势也将逐步止跌回稳,预计今年其进口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在重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以后升值压力不减,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增长产生冲击。同时,2010 年全年出口达到30%左右的高增长,是在上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的。预计今年我国出口增长将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出口增长15%—20%。

2003 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快速扩张,消费预期改善,消费实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达到较高

水平。2009 年下半年以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回调,消费刺激政策效应减弱,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费实际增速也开始下降。预计今年消费实际增长略低于去年。

2011 年,出口和消费实际增长水平同比可能有所降低,但仍处于正常、合理水平,为制造业投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础。同时,2011 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重大规划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影响2011 年投资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于房地产投资。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投资性需求明显回落,房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2011 年,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物价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看:消费实际增速回调、货币供给回归适度增长区间,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今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涨的空间不大;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压力。但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前期积累的大量流动性的消化仍需一个过程;二是目前肉、蛋产品价格已呈恢复性上涨,今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成为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国内投机资金已介入部分农副产品炒作,会推动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四是工资上涨将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等,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五是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存在贬值的可能,将推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输入型通胀因素不可忽视。

7.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七

一、金融运行基本情况

(一) 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呈现平稳增长走势

截止一季度末, 西山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 168, 528万元, 比年初增加73, 990万元, 增长1.45%;当月新增234, 134万元, 增长4.74%。

1. 单位存款增速小幅回落。

一季度末单位存款2, 251, 806万元, 较年初减少51, 459万元, 下降2.23%;较上月增加179, 058万元, 增长8.64%。导致单位存款较上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1) 是保证金存款150, 277万元, 较年初减少24, 313万元, 下降13.93%。 (2) 单位活期存款1, 567, 738万元, 较年初减少71, 986万元, 下降4.39%。

2. 个人存款增速平稳。

一季度个人存款2, 882, 344万元, 较上月增加37, 197万元, 增长1.31%;较年初增加109474万元, 增长3.9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2, 877, 193万元, 较年初增加109, 807万元, 增长3.97%。说明今年一季度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起到了较明显的效应。

(二)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向常态回归, 贷款投放节奏平稳

截止一季度西山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 798, 217万元, 比上月末新增133, 231万元, 增长5%, , 比年初新增135, 243万元, 增幅5.08%。

分细项看, 票据融资中贴现、个人贷款及透支中的个人消费贷款增速最高, 比年初增长22.85%、19.22%, 增幅分别比人民币各项贷款高17.77个和14.14个百分点。

1. 短期贷款增速连续回升。

一季度末, 短期贷款余额838, 208万元, 同比上升23.14%。当月增加85, 780万元, 比年初新增38, 896万元。其中, 个人消费贷款增长最快。表明2011年开年以来, 国民的消费欲望较为乐观, 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价政策再加上春节, 更进一步加大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2. 中长期贷款增速平稳。

一季度末, 中长期贷款余额1, 937, 049万元, 同比增长22.46%;当月增加39, 168万元, 比年初新增92, 164万元, 较年初增长5%。其中, 单位普通贷款中的经营贷款1和个人贷款增长较快。3.票据融资连续3月上升。一季度末, 票据融资余额22, 807万元, 当月增加8, 340万元;较年初新增4, 243万元, 增长22.85%。全部是贴现。

二、经济金融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 银行信贷增长趋缓与经济高速发展相矛盾

由于各银行贷款投放速度有所放缓, 在规模控制的情况下, 资产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 资金面总体更趋紧张。从1月开始, 西山区辖内各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大多按月考核, 有些行甚至按日进行考核。从我们对辖内企业问卷调查显示结果表明,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目前仍是各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表明西山辖区经济增长对信贷资金的依存程度逐年提高。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 西山区也迎来新一轮的大投资、大项目、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 “五区两带一港”发展空间布局的逐步形成, 使西山进入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黄金发展期。特别是随着中国泛亚产权交易中心的顺利运营, 泛亚金融业聚集区和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的加快建设, 将把西山建设成为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最前沿, 这都造成信贷投放巨大压力, 使信贷资金与经济发展矛盾进一步突出。

(二) 市场资金价格上扬, 加大了区域经济建设的融资成本

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使靠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企业增加了负担, 加大了资金成本, 从而放缓新上项目的速度;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贷款利率上升, 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紧缩, 材料上涨, 建设规模也将压缩, 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 投融资难度加大影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

一是国家高速公路、高速客运铁路建设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对我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带来较大影响;

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改变, 对项目建设向银行融资带来较大困难;

三是国家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以更严的要求对某些项目实行限批, 会影响一批项目上马建设;

四是国家“限购令”等房产政策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这些都对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抑制作用, 会影响经济正常运行和较快发展势头。

(四) 国际国内突发性自然、经济、政治事件对经济运行带来影响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突发事件较多, 为获取经济利益各国采取的经济、政治、军事手段及争端时有发生, 都成为干扰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目前日本地震与海啸及核辐射影响会在一定时期形成持续性强度, 西方干预利比亚及中东等造成的政局和经济不稳定都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

(五) 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上升

从调查情况看, 物价上涨有所蔓延, 呈现“涨幅高、范围广”的特点, 物价上涨表现出从食品类到非食品的扩散趋势。劳动力成本也持续增高, 进一步加大了通货预期。

三、相关思考

(一) 加强以省市区重点项目为主的投融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一是加大全方位融资力度, 多种途径协调银行加强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的贷款支持, 引导非金融机构和社会闲散资金投资重点领域的建设项目。

二是有效推进省市区重点项目按工期实施建设, 保证新开工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按工期推进、竣工项目按期完成并达产达效。

(二)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有效扩大消费

一是解决热点消费趋缓问题。加强货源组织和市场秩序监管, 确保汽车、家电、通讯等商品市场供应;针对“房产新政”下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制定促进二手房交易、房屋租赁、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等可行措施, 防止房地产市场滑向冷冻期。

二是继续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农机补贴, 完善农村商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日常消费品生产和市场供应, 建立方便、快捷的商品流通、消费渠道, 促进日常消费品市场繁荣和发展。

(三) 有效缓解价格上涨压力

一是加大农产品生产、供应, 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储备基地建设, 加大产销衔接力度, 确保主要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

二是强化市场价格监管, 积极做好重要商品供求、价格信息、价格政策的发布以及价格监测预警。

三是建立群众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 力求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价格上涨水平。

(四) 加强资源要素供给, 保持工业经济运行进一步趋好

一是有效增加资金供给, 采取政府资金补贴、协调银行贷款、发展农村金融、引入民间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 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固定资产投资断档问题。

二是加强劳动、物资供给, 采取措施支持企业积极引入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是针对原材料、燃料等价格上涨等问题, 加强商品交易组织和省内相关生产发展, 保障供应和降低成本。

四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 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增强产品竞争力。

五是加强煤电气油运综合协调, 完善产供销调度, 努力保证企业正常经营需要。

(五) 积极培育和做强经济增长点

一是积极配合各项目引进单位, 做好西山区城中村17号片区、25号片区、28号片区、昆明月星·宏盛达家居生活购物广场项目的开工, 城中村3个片区回迁安置房的开工, 加快实现打造现代新型工业化的海口新区, 努力掀起项目落地高潮。

二是依托我区大中型优势企业或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创新能力, 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 要坚持“有扶有控”, 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均衡增长

一是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把握好流动性”的要求, 继续加强信贷指导工作, 引导全区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均衡增长。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工作, 提高融资效率。

8.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八

一、2011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规划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完成清平水库(中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该项目建议书今年4月18日通过省水利厅评审,并获省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批复意见和省厅批复,正上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复核审查。7月份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已获省水利厅审查通过,流域规划正报省厅审批,可研阶段所涉及的地勘平洞掘进正在紧张开展作业,其他18个专题报告已委托省水电设计院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计划今年10月底完成项目可研和相关报件的编制上报,12月底前完成初步设计。二是完成位单水库水文站建设、地勘和野外测量等工作。三是完成扭倮水库可研并通过州级评审,正待省级复核。目前正在做项目初步设计及相关报件编制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四是完成羊乃箐水库完成地勘工作,正在开展阿奈龙水库地勘和可研编制工作。五是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于今年2月通过省水利厅评审,5月通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复核,6月10日通过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初步设计成果,项目审定总投资3394.59万元,计划今年底开工,建设工期18个月。六是积极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干支渠防渗项目前期工作。2011年丘北大型灌区项目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中央2400万元,省级300万元,县级30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实施方案及外业勘测设计工作任务,项目可研已批复,正在力争进入第二批项目投资计划。2011干支渠防渗改造项目计划实施老窑房支渠防渗改造5.4公里、茶花沟支渠4.8公里,计划总投资536万元,其中省补助250万元,县级配套286万元,改善灌溉面积0.65万亩。七是完成小落利、温浏、小寨冲、跃进、双飞井、三龙、西牛三角塘等8座小(2)型水库安全评价和初步设计报告。其中小落利、温浏、小寨冲、跃进、双飞井、三龙6座小(2)型水库已获国家投资建设,工程审定总投资1440万元。当前项目招投标已全部结束,各施工单位已进驻现场施工。计划明年4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八是积极开展我县大型烟水调供项目红旗水库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目前水资源调供方案已经县委常委会批准,[莲山 课~件]正在组织力量全力开展项目可研及相关报件的编制工作。

(二)水利水电投资任务及建设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我县水利水电投资任务是:完成水利水电投资19400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1400万元,农水投资8000万元,落实县级水利配套资金2000万元。由于人饮安全、红旗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资金至今尚未下达,加之清平水库扩建工程项目调整等因素影响,目前完成投资9781万元,其中基建投资930万元,农水投资6237万元,水电投资2614万元。关于县级配套水利专项资金2000万元,我局已向县人民政府专题请示并制定了投资计划,正待县人民政府批复。主要工程完成情况:一是抓好2010人饮安全扫尾工作。完成双龙营、曰者等9个乡镇37个村民委及曰者红花山、舍得中心校等9所学校的人饮安全项目建设。二是继续实施好丘北大型灌区2010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三是完成马者龙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完成工程投资110万元。四是全力推进北门河防洪治理一期工程建设。该项目治理河道8.875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为2487.64万元,于今年3月31日开工建设。目前旦水拦河坝已基本完成施工建设任务,其他施工标段正在开挖施工道路,部分砂石料已进入施工场地。五是完成普者黑景区十里景观长廊清水河河道拦河坝(闸)及排(涝)洪沟工程。今年4月完成清水河中上游河道新城、横山、七江公路、白脸山四道拦河坝(闸)及排(涝)洪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311.09万元;6月完成景观大道排洪(涝)沟工程3.464千米,完成投资923.6万元。六是扎实推进红旗水库管理房建设。该项目省级补助投资200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配套。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计划8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七是人饮安全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今年上级下达我县人饮安全专项资金1680万元,主要是解决和配套完善5个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自来水工程和90个自然村3.03万人及8所农村完小4015人的饮水问题。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已完成,正在按要求开展项目招投标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项目资金就位不及时,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2.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水利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加固,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老化失修现象严重。

3.县级财政困难,对水利工程投入仍然不足。

4.水利科技人才缺乏,基层站所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以规划为龙头,前期为保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全县水利改革发展。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湿润坝区实行片状开发,对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河谷槽区实行线状开发,对缺水严重的山区、半山区和干旱坝区实行点状开发建设。以丘北大型灌区为中心,以实施水源工程、渠系配套和防洪排涝工程为主;以河谷槽区和干旱坝区为辐射面,以打坝建闸抬高水位和渠系配套为主;干旱坝区和山区、半山区主要以推进集雨节水工程建设为主。

(一)扎实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争取上马清平中型水库和扭倮、阿奈龙、纳思、羊乃箐、雨泽5件小

(一)型水库及树皮、铁厂、田冲子3件小

(二)型水库,启动位单中型水库和花椒、云脚、红布克、五祖沟、永春、官寨、团坡7件小

(一)型水库及丫勒、小寨冲2件小

(二)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

(二)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解决16.8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力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

(三)扎实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争取完成红旗水库中型和小落利、温浏、跃进、三龙、双飞井、五里牌等21件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四)扎实推进灌溉及节水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丘北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实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36万亩以上。

(五)扎实开展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启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配套沟渠、管网、水窖、排沟和坝塘,力争建成3万件“五小水利工程”,逐步解决全县山区和干旱坝区群众的生产用水问题。

(六)扎实推进防汛抗旱工程建设。争取完成清水河羊洞河段治理和石葵河流域治理;力争上马平坦、以甲、跨墨、拖底河山洪灾害沟治理;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体系建设。建成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汛抗旱工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七)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继续抓好“珠治”水保项目清水江项目区建设;加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和石漠化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的保护。

(八)扎实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切实加大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和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力度,基本解决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地区的小水电代燃料问题,争取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补党二、三级等电站建设。

(九)扎实推进牧区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县畜牧业较为发达的舍得、曰者、腻脚三个乡镇兴建设水池1000口,灌溉3.9万亩草山草场,进一步完善我县畜牧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畜牧产品产销质量。

(十)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对普者黑湖、北门河和红旗、团结、花桂、干龙潭水库等湖库周边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为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人水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奠定基础。

四、请求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请求加快扭倮水库和清平中型水库项目的复核。

(二)请求提高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补助标准。目前,我县饮水不安全人口16.8万人,现修建一口30 立方米小水窖需资金6000元左右,但国家只按403元/人补助,农户按4.5人/户计,每户只补助到2000元左右,农户自筹资金能力低,建设困难。

(三)请求进一步加大我县“珠治”水保项目清水江项目区的建设力度,年内安排实施祥启、马者龙、五里牌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尽快启动大布红、黎家庄、笼桥、石葵河、石洞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

9.广州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与2011年展望 篇九

在2011年国际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国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信贷管控比较严格、流动性趋于紧张以及宏观、微观审慎监管进一步改善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注意把控好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克服影子银行、民间借贷和资金外流对存款分流的影响,努力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后续整改工作,防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风险,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推动转型和开展创新来逐步满足新监管标准的要求。银行净息差继续显著反弹,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创近年新高,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盈利继续快速增长,保持了平稳运行、总体向好的态势。

2012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将势继续动荡,国内经济增长将有所减速,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动性问题仍应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存款增长仍将是银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应新监管标准的要求确保资本充足、继续提高拨备率仍将是商业银行的现实任务。2012年银行业资产增速较为平稳,息差基本保持稳定,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微幅上升,但资产质量不会显著恶化,有望实现平稳运行的局面。

银行盈利连续快速增长后将温和回落

1.盈利增速与上年持平,2012年将降至20%左右

2011年,主要得益于生息资产平稳增长、净息差继续反弹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等因素,商业银行净利润连续第二年持续较快增长。按照银监会口径,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A股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6920.54亿元,同比增长31.86%,预计2011年全年增速在30%左右,与2010年基本持平。

预计2012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将下降至20%左右,具体原因是:受银行贷款增速保持稳定、银行体系外资金回流有所增加、境外资金流入放缓等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息资产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仍是拉动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此轮加息周期结束,货币政策比2011年相对有所宽松,经济增速下行使得信贷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净息差基本稳定,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贡献度有所下降;由于信贷供求环境的变化,信贷替代型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手续费收入对盈利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由于收入增长放缓而管理费用增长稳定,前期持续下降的成本收入比已经达到历史新低,未来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对银行盈利增长产生明显贡献;“拨贷比”监管要求为信用成本率设置了“底限”,银行进一步降低信用成本率来释放盈利的空间将受到限制。

2.生息资产增速显著放缓,2012年继续略有回落

受货币政策收紧、贷款新规深入实施、跨境资金流入放缓和理财产品迅猛增长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持续放缓,其中债券资产增速降幅最大。2012年,预计生息资产增速将小幅下降到14%左右,对净利润的拉动作用将从2011年的17%下降到15%左右。

推动2012年生息资产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与2011年相比略为放松,推动信贷资产的稳定增长;二是随着物价增幅的回落,负实际利率的情况缓解,理财产品增速放缓,民间融资较为有效地被规范和疏导,部分资金回流银行表内。制约2012年生息资产增长的因素,一是流动性宽松程度和新增信贷总量不能与国际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后的2009年相比;二是外汇占款的增速和增量均可能显著下降;三是贷款收回再贷后适用贷款新规,对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形成制约;四是人民币存款增速可能仍显著低于近年平均水平,影响到生息资产的增速和结构。

3.净息差继续显著反弹,2012年基本保持稳定

2011年,银行净息差继续显著反弹。前三季度,净息差因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从2010年的4.6%提升到8%左右。推动净息差反弹的主要因素是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显著提升和本轮加息。2012年,预计银行业的净息差将基本保持稳定,年平均净息差会比2011年提高5个基点左右,净息差因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贡献作用将下降到1.5%左右。

2012年推升银行净息差的因素,一是一些长期贷款特别是按揭贷款将在2012年年初完成重新定价;二是利率水平较低的贷款在到期后收回再贷时,适用上浮水平较高的利率;三是信贷投放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缓解但依然存在,银行的议价能力仍然较高;四是银行会进一步加大利率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2012年抑制银行净息差上升的主要因素是:信贷管控的略微放松将使处在历史高点的贷款议价能力受到一定的削弱,货币政策略有放松也将降低同业资产收益水平,存款定期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

4.信用成本基本稳定,2012年部分银行有增提拨备的压力

2011年,商业银行的信用成本基本稳定。前三季度信用成本因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贡献是-0.3%,平均信用成本率为51个基点左右,与2010年大致持平。虽然2012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可能小幅波动,不良贷款绝对额可能有所上升,但增提拨备的整体压力并不显著。预计信用成本因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将从2011年的1.4%下降到0.4%。第一,从贷款实际损失率即不良贷款生成率看,虽然2012年整个银行业可能出现不良贷款“一升一降”,少数银行甚至“双升”的局面,但银行不良资产的变化是较为温和、可控的。第二,拨贷比达标压力是目前决定一些银行信用成本率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银行,进一步提高信用成本率的压力较大。

5.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再创新高,2012年增速将有所回落

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整体同比增速达到45%左右,为2009年以来的新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也从2010年的不足1%显著提升到2011年前三季度的3%以上。传统的支付结算类业务,新型的投资银行类业务以及与表外融资相关的担保承诺费用等业务的增速都明显提高。预计2012年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增速会明显放缓,从2011年前三季度的44%下降至30%左右,手续费收入对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也将从2011年的3.3%降低到2012年的2%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信贷供求形势的变化。随着经济增速和物价增长水平的回落,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将有所下降。而由于货币政策具体操作中的调整,预计2012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量将在3年来第一次出现回升。信贷供求关系将比2011年有所改善,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将有所削弱,由利息收入外化而来的财务顾问费用收入的增速将比2011年明显降低。同时,信贷供求形势的变化也将导致表外融资回流表内,相关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也会相应走低。

第二,理财业务供需增速的变化。从需求方面看,随着CPI的逐步回落,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将有所缓解。由于货币政策趋于放松,与理财产品挂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将下行。因而理财产品的旺盛需求将会放缓。从供给方面看,银监会正在进一步全面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对理财产品的期限、销售、风控、披露等方面的规定已经或者即将付诸实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将更加审慎、规范,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将难以再现,包括理财、代理等在内的相关中间业务的增速也都会有所回落。

2012年新增贷款规模将有所扩大,存款增速回升 1.2011年贷款增速明显回落,贷款收益率上升

2011年,主要在稳中偏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信贷余额增速持续回落,新增贷款同比少增较多。截至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6%,较2010年末降低4.3个百分点;1至11月累计新增贷款6.84万亿元,较2010年同期少增6000亿元。此外,存款增速大幅放缓、监管机构加强存贷比考核以及房地产相关贷款需求下降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尽管信贷增速下降,但由于银行倾向于将资金配置在收益率较高的信贷资产上,并减少其它资产的配置,信贷资产占银行总升息资产的比重小幅上升。截至2011年9月末,上市银行信贷资产占总升息资产的比例为52.9%,较2010年末提高了0.8个百分点。

2011年,新增对公贷款的期限结构变化引人注目。新增票据融资经历了由负转正、再转为负的运行变化,新增对公短期贷款维持在较高水平,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从二季度开始持续较低。考虑到中长期贷款多用于企业扩大投资,其规模持续较低表明企业盈利预期下降,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信号;票据融资持续正增长和短期贷款增加较多,则表明企业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非常迫切。受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强烈、银行信贷供给能力明显受限的影响,2011年以来信贷供求偏紧,实际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断扩大。2011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收益率达到5.9%,较去年全面提高了0.66个百分点。分类型来看,中、小型银行的贷款收益率相对提升较快。

2.2011年存款增速大幅回落,存款成本率上升 2011年,存款增长明显放缓。截至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1%,较2010年末大幅回落了7.1个百分点。这一是因为作为存款最主要和直接来源的新增贷款规模下降,其创造出的存款规模自然随之下降。二是货币乘数明显下降,存款创造能力减弱。货币乘数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因贷款新规实施、要求实贷实付而导致存款派生速度下降,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三是2011年以来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直接导致居民存款下降,这些存款通过各类理财产品最终转化成了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而同业存款不计入总存款。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中小银行存款回落速度更快。这主要是因为受网点数量少、存款客户规模相对较小的影响,中、小型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更大。受存款增速相对贷款增速回落更快的影响,上市银行的存贷比呈现上升趋势,部分银行的存贷比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2011年,资本市场总体低迷,企业盈利预期也有所下降,居民和企业均减少了活期存款的持有,活期存款占比降低。截至10月末,居民户总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非金融企业总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分别较1月末下降了2.7个和0.2个百分点。在存款总体增长放缓,加之准备金率连续提高的情况下,存款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放贷能力的主要因素。各家银行纷纷加大存款吸收力度,存款市场竞争激烈致使存款成本率上升。2011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为1.62%,较2010年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包括无法统计的因素,实际提高的幅度远远大于这一水平。3.2012年信贷投放规模有所扩大,贷款收益率趋于下行 综合考虑供需两方面因素,预计2012年全年新增贷款在8万亿~8.5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4.5~15.5%。同时,受供需形势变化的影响,预计贷款收益率趋于下行。

2012年,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低。首先,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仍将稳步推进,保障房建设持续推进,以及继续推进在建、续建项目,预计投资增速将趋稳,这将带来一定规模的贷款需求。其次,在收入增长和鼓励消费政策的带动下,2012年实际消费增速有所上升,从而带动相应贷款需求增加。第三,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表外融资转移到表内,导致一部分融资需求转移到银行信贷上。第四,对小企业、“三农”、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最后,预计2012年房地产市场难有明显反转,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需求难有明显增长。综合考虑正反两方面因素,在经济增速不会大幅回落的情况下,2012年贷款需求依然维持在一定水平。

从供给方面来看,2012年政策适当放松环境下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考虑到控物价不再作为首要任务,2012年的货币政策总体上较2011年适当放松。其一,2012年信贷环境较之2011年宽松。2012年,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可能会根据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低的实际情况,鼓励银行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步伐。但信贷投放显著放松的可能性也不大。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高达9.59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超过30%的余额增速是在全力保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实现的,而这些条件在2012年显然并不具备。其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下调有助于银行扩大信贷投放。预计年底和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4次,每次0.5个百分点。这将释放8000亿至16000亿元左右的资金,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相应增强。

从期限结构来看,2012年,在加大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推进在建、续建项目建设以及稳步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带动下,预计对公中长期贷款增长有望改变今年的低迷态势,新增规模有所扩大。从部门结构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个人贷款难有显著增长,对公贷款仍将是贷款增长的主力。主要受政策适度放松、银行信贷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影响,贷款供需紧张的局面在2012年将有所缓解,预计贷款利率上浮占比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下降,贷款收益率也可能略有下降。

4.2012年存款增长有所回升,存款成本率有所下降

2012年,综合考虑信贷投放规模有所扩大、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外汇占款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存款余额增速有望回升,但迅速、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2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4%至15%。同时,存款市场竞争有所缓和,存款成本率有所回落。

首先,信贷投放规模扩大,相应贷款创造出的存款规模也会随之增加。预计2012年新增贷款规模8万亿至8.5万亿元,则将直接推动存款增加8万亿至8.5万亿元。其次,新增外汇占款规模下降限制了存款扩张。2012年,从其三大组成部分来看,预计外汇占款增长将显著放缓。在主要发达国家复苏前景暗淡、我国外需不振的影响下,2012年出口增速将放缓,贸易顺差有所收窄;国外企业自身资金不足,预计FDI规模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在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大环境下,总体短期资本流入将明显放缓甚至流出。综上考虑,预计2012年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将从今年的3.2万亿元左右显著下降到2万亿元左右,月均1600多亿元,增速与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上半年相当。

因此,以上两方面因素将带来10万亿至10.5万亿元规模的新增存款。但实际新增存款规模高于或低于上述水平都有可能。每当在政策收紧、信贷控制较严时,由于银行信贷供给减少,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就会快速发展,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也扩大,进而导致资金流出银行体系,新增存款少于新增贷款和外汇占款之和,反之,则会有相反的情形出现。展望2012年,由于企业从银行融资难度下降,加之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和规范,预计“影子银行”融资规模将有所下降,从而有利于存款资金留在银行体系。理财产品市场将进入平稳、健康运行的轨道,难以再现今年爆发式增长的局面,加之实际负利率缓解甚至消失,都会减少理财产品对存款的分流。此外,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或适度下调推动货币乘数回升,也有利于存款扩张。因此,总体来看,2012年的情况与2010年较为类似,新增存款规模会高于新增贷款和外汇占款之和,预计在11.5万亿至12万亿元左右。

从期限结构来看,2012年,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预期下降、经济活跃程度降低的情况下,企业仍将倾向于减少活期存款的持有。尽管股市可能有阶段性行情出现,但在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股指难有持续大幅上扬,再考虑到实际利率回升,居民户也将倾向于持有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占比将维持低位。受存款增速回升、新增存款规模扩大的影响,加之准备金率下调增强了银行的可用资金能力,2012年存款市场竞争将有所缓和,存款成本率趋于下行。不过,在贷款新规持续加强实施、要求实贷实付的影响下,存款继续向客户基础好的大型银行集中,中小银行依然面临一定的存款增长压力。

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2011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上延续了近年来稳中有升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不良贷款整体上呈现“双降”趋势,不良生成率进一步下降,拨备覆盖率继续上升。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出现一定反弹,不良贷款绝对额的下降趋势开始减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体风险状况稳定、透明度有所提高,平台贷款整改工作有利于风险化解,上市银行平台贷款质量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显著,相关贷款占比略有下降,贷款增速开始放缓,但不良率继续保持稳定。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小企业贷款质量承受一定压力但总体可控。

2012年各项因素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有限,资产质量会基本保持稳定,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微幅上升,但部分领域的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相对稳定的宏观形势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正面支持作用会继续存在,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概率不大,系统性风险可控,但局部隐患仍应引起关注。房地产贷款质量将面临一定的挑战,房地产组合的不良率会略有上升,但总体风险不会很大。随着监管机构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民间借贷问题对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被弱化,小企业贷款仍将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该业务会承受一定的风险压力但与收益基本平衡,对整体风险状况的影响不大。

银行理财业务在规范中稳步发展

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呈现六大特点:一是发行数量和规模创新高,发行节奏明显;二是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竞争更为激烈;三是产品期限更短,整体收益率却明显上扬;四是投资风格更趋稳健;五是表外扩张的态势明显;六是针对性监管政策更加严格。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高速发展不断触发监管高压线,如违规高息揽存、资金池类理财产品黑箱运作、表外资金监管真空等问题,监管机构密集出台各种有针对性的规范措施和政策。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变化的原因,从需求层面看是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催生了居民的投资理财热情;从供给层面看,则是可替代投资品的竞争力减弱,凸显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此外,存款增长乏力也激发了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揽存的强烈动机。

预计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将呈现以下变化:一是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产品余额增速将有所放缓。二是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结构将发生相应变化。信贷类和票据类资产存量将进一步下滑,债券类资产占比将保持相对平稳或稳中有升,利率产品占比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高风险的股票资产比重有望出现微幅上升。三是理财产品期限将有所拉长,收益率下降。1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发行数量将明显下降,3个月至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将占主流。2012年一季度后收益率将逐步下行。四是资金池类理财产品将更加规范,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变化显著

2011年4月,央行首次公布了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该指标正式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监测指标。2011年社会融资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社会融资规模有所下降,表外融资波动剧烈。从结构上看,银行表内融资仍是主渠道;银行表外融资占比上半年增长,三季度大幅回落;表外融资的主渠道由银行承兑汇票变为委托贷款,直接融资占比略微下滑后又继续增长。第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发展较快。信托发展较快但又出现迅速下滑,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业有较大发展。第三,民间借贷在局部地区迅猛发展并出现风险,但总体风险可控。

制度性和周期性因素共同催生了社会融资结构的显著变化。2011年银行表外融资占比的大幅波动,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适度微调,监管部门为维护金融稳定对表外融资进行规范所致。民间借贷的畸形发展,其深层原因在于金融结构的失衡,即我国没有一个和中小企业融资相匹配的金融体系,缺乏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小型商业银行体系。

预计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将稳步增长、结构趋于改善。第一,社会融资总量将稳步增长,表外融资占比有所下降。预计2012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将达到约13万亿至14万亿元,比2011年增加1万亿至2万亿元。从结构上看,预计银行贷款(含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约8万亿至8.5万亿元,直接融资约3万亿元左右,表外融资约2万亿至2.5万亿元,表外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将继续下降。第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仍将维持较快增速。信托业务2012年仍处于景气周期,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融资租赁业务、小额贷款业务仍将持续较快增长。第三,经过2011年爆发性增长和局部风险之后,民间借贷的需求和资金供给增速将有所下降。

新监管框架搭建成型

2011年,银行业监管机构加强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监管,引导银行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规范引导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落实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借鉴巴塞尔III全面搭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银行监管新框架。新监管标准有助于提高单个银行的清偿能力、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对银行的资本管理和盈利能力带来一定压力。商业银行资本金要求大幅提高,部分银行缺口较大,杠杆率监管使银行表外业务和衍生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流动性风险监管将降低盈利资产占比,拨备要求推升银行经营成本。

多渠道补充资本、调整发展战略、推进业务转型、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银行满足监管要求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实选择。在资本补充渠道上,商业银行应考虑增加内源资本比重、多形式补充外源资本,积极进行风险管理和业务转型以节约资本,同时通过开展业务创新提高杠杆率,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充分利用过渡期和监管调整降低拨备监管冲击。

上一篇: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及措施下一篇: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