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8篇)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篇一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实习报告
系别 计算机系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计062
姓名 xxx
学号 11
实习日期 2010-3-1~2010-3-26实习周数 4周实习地点 张家口电子市场
实习单位 张家口市腾达电脑网络公司指导教师 刘建臣职称 教授职称
实习成绩
腾达网络电脑网络公司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初踏社会,心情激动、紧张。激动的是我终于可以长大了,可以开始我真正的人生;紧张的是不知自己是否能适应这个社会,战胜这新环境。
经过一番寻找和大家的商讨之后,最后选择了在张家口市腾达电脑网络公司进行社会实习,这是一个电脑销售的公司,相对于我们这些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个也是 不错的选择,同时也想着这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心里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有点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但自己却觉得无论怎样都不会退缩的,有压力,有挑战,才会 有收获,也才会有进步的,不能总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这样永远也学不到新的知识,所以自己也没有多想什么,就开始投入工作的思想准备了。
通过实习,了解社会和实习场所的一般情况,增加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了解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业务范围内的计算机运用生产与应用方法、信息组织形式、软件开发纪实过程及常用技术方法。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并熟悉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获得组织和管理的初步知识;培养热爱专业、虚心学习和热爱劳动的品德;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实习期间,我不但学会了许多书本没有的专业知识,还从中体检到人生的苦与乐。通过实际操作,一方面检验了课堂理论教学中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扩大了知识面;再者是锻炼和增强了实际动手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实习内容
虽然不会退缩,但到了真正要面对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害怕的。首先第一天,就是要对我们进行基本的电脑销售培训,同时也会教我们去组装电脑,虽说我自己学 的是软件知识,但对于电脑的硬件知识同样是充满兴趣的,所以培训的时候觉得一点都不枯燥。自己也曾组装过电脑,所以看到零零散散的电脑部件,自己倒是没有 什么紧张的感觉,心情渐渐安定了下来。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首先给我们讲解了大概的电脑安装顺序,到这我才知道,原来电脑安装主要是主机的安装,各个部件的 安装也是要求顺序,这样电脑组装起来才不会有所损坏,接线也是很讲究正负极的,这些在主板那里有提示正负极方向。经过几次和这些零零
散散的部件打交道,终 于把他们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基本完整的主机了。但这也仅仅是开始,装好电脑,接好线后,就是要装电脑操作系统,这个对于我们这些学计算机软件的人来说简直 就是小菜一碟了,不存在什么难度,但也有细节要注意的,尤其是电脑显示器的屏幕测试,一定要够细心才可以。经过几次动手,终于掌握了这基本的电脑组装 了,同时心里也终于有点学有所成的感觉了。但接下来要学的不禁让我暗暗皱眉了,那就是要记住一些部件的型号、功能、价格等方面的信息。现代科学发展进步的 飞快,不仅软件更新速度快,硬件更新的速度一点都不落后,所以面对一大堆电脑部件的信息,真的担心脑袋会负荷不起,还好我的同学看起来不怎么烦躁,这让我 暗暗惭愧,只好默默的开始面对那些信息。大概那些工作人员也知道要记住这些不容易,也没有要求我们记住全部,只要求我们慢慢掌握,这也让我松了一口气。当 我们大概记住那些产品的信息的时候,今天也在悄悄的隐退,一天的培训基本完成,顿时有肩膀卸下百斤重物的感觉,整个人轻松起来。原来当个学徒一点都不简单 啊,虽然体力没有怎么消耗,但是脑力感到有点超支,或许是还没有习惯的原因吧。有几个同学说也有同感,这种压力和学校学习的那种压力不一样。终于尝到社会 生活的味道了,涩涩的,也甘甜的。
培训之后,正式开始接触销售了,开始几天还没什么顾客上门,所以就尽量把那些产品的信息继续记忆着。到了第四天,终于有人客上门了,是一个学生配电脑上 学,我们就给他介绍了款性价比比较适合学生用的电脑给他。经过一番商讨,还有动手组装,终于做好了自己的第一单销售,心里也有点满足感,毕竟是开始,要沉 住气。之后工作渐渐上手,对产品的功能等也不那么陌生了,同时也让我知道销售业这样的行业必须遵循第一准则,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无论顾客多么刁钻,要求 多高,都要尽量满足顾客。在实习的过程中,态度要求也很高,首先就是自己的仪表必须要整洁,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难,其次就是要有礼 貌,脸上要尽量带着微笑,这样就保证了员工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给顾客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也让我深刻的了解到,无论在何处工作,细节都是必须要注意 的,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一句老话了,但至今仍然适合。
3.实习结果
近1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公司实习,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板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等等!踏进公司,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立刻得到了缓解,大家多很友善的微笑欢迎
我的到来。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你好,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同事们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公司,经理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哪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什么样的知识,所以跟他们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获缺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同事对我有了大体的了解,一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计算机知识,一边根据我的兴趣给予我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例如我对网络布线,电脑硬件安装,系统、网络或硬件故障排除,工作原理应用等方面比较感兴趣,师傅就让我和他一起完成电脑故障排除工作。在这次的工作中,我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知识,拥有了实践经验,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
第三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公司时,老板就跟我说,想做电脑维护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产品更新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新闻工作,不断的在更新,这就需要你有激情去发现与创造,而你的耐心就要用到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当中去。在一些具体的工作当中也是这样的:记得刚来公司实习的时候老板安排我学习安装WindowXP操作系统,我本想这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可没想到出现了很多问题,还是在同事的帮助下,直到最后才把系统安装成功,用了整整半天的时间。通过自己的摸索,调试,自此,我算是真正的弄明白了计算机的硬件安装,维护和更新。后来我又进行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反复安装调试,一遍又一遍的调试安装,自然有些烦,但我用我的热情与耐心克服这些困难,同事也帮我用书面的方式整理了不少关于硬件故障的经验,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电脑启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故障:1短:启动正常,2短:非致命错误,1长1短:显示错误,1长2短:键盘错误;计算机蓝屏的原因有:
一、系统重要文件损坏或丢失引起的(包括病毒所致),二、内存超频或不稳定造成的蓝屏,三、硬件的兼容性不好引起的蓝屏,四、硬件散热引起的“蓝屏”故障;计算机经常死机的原因有:
一、系统出现错误包括病毒所致,二、主板的芯片或者其他的零部件损坏,三、显卡接触不良,四、内存接触不良,五、CPU风扇散热不良,六、计算机的电源有问题,七、硬盘出现故障等;计算机黑屏的原因:
一、显示器断电,或显示器数据线接触不良;
二、主板没有供电;
三、显卡接触不良或损坏;
四、CPU 接触不良;
五、内存条接触不良;
六、机器感染 CIH 病毒,BIOS 被破坏性刷新等等。
4.实习总结和体会
实习是为将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珍惜自己每一个工作的机会,不论什么人,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好好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不要错过好的机遇。没有一件事情是轻轻松松的,但每一件事都是让人成长的,经历一段过程,喜悦或是艰辛,尽管经历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都会因涉事而成长。
毕业实习的结束,意味着学校生活也将结束。在此,非常感谢学校和实习单位给予我实习的机会。通过实习,让我看清自己需要什么,同时也让我吸取了许多工作和社会经验,这将对我以后踏足社会,谋生立业有很好的借鉴和帮助作用。今后,我会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迎接时代的挑战。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篇二
我校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 每届二个班, 迄今为止已有五届十个班共348名毕业生。其中2005届74人, 2006届70人, 2007届75人, 2008届6 7人, 2009届62人, 毕业生数量相对较为稳定。在院系领导高度重视之下, 经过8年多的建设与发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办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笔者作为学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 在整理统计2005~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以及就业岗位分布 (因2009届毕业生相关就业数据统计尚未截止, 故未进行统计) 的基础上, 从学校、学院的实际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出发, 结合两年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 浅议了提升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应举措, 以期为今后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签约就业率分析
整理汇总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4], 统计签约就业率如图1所示:其中斜线阴影部分为毕业生的签约 (含录取研究生) 就业率, 实心部分为研究生录取率。
从图1中可以看出, 从2005年到2008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虽然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但逐年略有下降 (其中2005至2007三届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均略高于当年学校各专业的平均签约就业率, 而2008届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则首次低于学校各专业的平均水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录取率 (升学率) 则逐年上升, 其中大部分考研毕业生选择攻读管理、金融、计算机等学科专业而非数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面对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考研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1.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统计
整理汇总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方案, 统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行业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行业, 另有少数毕业生在贸易、电子通信、机械制造、金融、教育等领域从业, 还有少量毕业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但就业学生专业不对口的状况也比较明显,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没有密切联系的工作。从另一角度来看, 这说明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 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能否找到合适岗位的重要因素。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敲响了警钟, 要想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之外, 还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 着力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长效机制
早在2003年, 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之后, 就明确提出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笔者认为:这一理念需要紧密联系院校实际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贯彻和深化, 从而有效助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1 强基础
数学是信息科学走向成熟与辉煌基础, 正因为是数学做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如虎添翼。因此, 强基础就是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不能削弱。一方面, 这是本专业区别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主要特征, 另一方面, 这也是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主要“卖点”之一。就我校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而言, 为低年级学生设置了几乎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完全相同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毫无疑问可以确保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但是笔者常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抱怨本专业所学课程过于枯燥, 整天反复于冗长的数学公式与乏味的定理证明。长此以往, 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进而影响到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虽然进入高年级后, 《数学建模》、《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以及《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实用型课程逐渐开设, 但从时间上来讲似乎晚了一些。许多学生就是在大一大二期间不愿反复学习枯燥的数学基础课程而萌生转专业甚至弃学的思想。因此, 笔者建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竟不是纯理论的数学专业, 在确保为低年级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同时, 有必要早一些让他们接触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应用型知识, 哪怕只是了解, 这样做既有利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同时也能够早日激发学生的就业与择业意识。
2.2 宽口径
宽口径强调的是专业的教育内容不能过度的专门化, 这与当前“通才教育”[5]的办学理念是相符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6]。可见,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毕业生在就业时“宜零售, 不宜批发”, 图2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以及近年来部分毕业生考取应用数学、金融、管理、计算机、通信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既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面宽, 弹性大,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
2.3 重实践
重实践, 这是因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极强。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环节当中都应当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实际, 特别是学科最新发展与高新技术的实际, 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应用、计算机编程等实践能力的培养[7]。目前,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尚未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完成课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环节, 如只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分散到一些企业去实习,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践活动的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如“雨后春笋”般呈现的各种IT技能培训班, 能在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靠的就是强化的实践, 这很值得高校的思考与借鉴。虽然说“理想化”的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因为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开展, 但稳定的实践基地还是必需的, 这无疑会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4 有侧重
有侧重主要是强调在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应避免“万金油”或者“面面俱到”的形式, 应根据实际情况侧重于某一或某几个方向来培养学生。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 工、理、管、法、文、经、医 (药) 、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相对于经济、管理等学科, 我校的工科专业优势比较明显。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强化工程背景教育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接口”的知识, 使其理学专业优势能够在工程意识的指导和促进下得以充分发挥。图2所示很明显: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工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 笔者认为, 今后这一方向的“侧重”仍需进一步加强。
2.5 创特色
创特色是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需求和院校特色, 在开办专业的过程中办出特色。为此, 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应该充分体现计量特色, 使得专业与行业能有机地融合, 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 同时具有牢固的质量观念、明确的标准意识和较强的计量能力, 应该比其它院校该专业的毕业生对计量、标准、质量方面的问题更敏感、理解更准确, 对标准先进、计量精确、质量可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自觉的实践。
3 结语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 已逐步迈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社会竞争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为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 也担负着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迅速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 如何更加科学地定位这一年轻的专业,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需要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人员共同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 2003, 19 (1) :1~5.
[2]苏丽卿, 黄民海.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0 (6) :107~109.
[3]周晓晶, 于晓秋, 张宏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 :242~243.
[4]中国计量学院志 (1996~2007) [Z].2008, 474~475.
[5]瓜荔荔.浅析高校实施通才教育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 (学术版) , 2008 (4) :210~211.
[6]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2006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G].2006.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现状;未来发展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46年美国的尼法尼亚大学诞生的,这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同时也就标志着全世界正式的进入到了计算机的时代。当时的计算机被称作为ENIAC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各种技术还没有完善,使得整个计算机的体积与重量都比较大,并且成本非常的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当时的计算机也就是应用在军事方面。在1956年的时候,诞生出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也就是第二带计算机,并且在3年之后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也就有了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在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之后,使得整个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计算机的成本也大大的降低,种类也逐渐的多种多样,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趋于成熟了。一直到1976年,电子计算机正式的进入到了第四代,计算机逐渐的往小型化与智能化发展,在进入到21世纪之后,集成电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技术成熟,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更加的完善,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计算机更加偏向与智能与微型化,已经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了。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适应我们现代人的现实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是为了能够将这种经常性、创造性的活动进行更好的处理。因此,经常性、创造性的活动的出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的进行创新,主要原因就是在我们人类需求的不断影响下。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快速发展着,它已经在数学、天文学、化学方面、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应用着。这也更对我们的计算机的性能及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不断的促使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来适应人类生活工作的需要。
2.2 计算机市场的竞争关系促使了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深入应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学习工作在不断进步,这就对计算机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行业竞争力,先推行出新型的计算机技术的产品,就意味着可以领先一步抢占市场先机,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在计算机行业的竞争里占有利位置。所以,计算机市场的竞争也促使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2.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价值的判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价值的判断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其最后的价值和最后的选择机制。在很多的情况下,围绕着计算机的若干影响判断因素时需要在同一个时间里发挥作用的,这就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需要一个极其敏锐和稳定的环境里。在实践中,用户和市场的选择也影响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上,优于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技术上占有优势,这样就使得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竞争力,但是,用户的选择是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的用户不仅仅要求是计算机在技术上的先进,还需要社会上的认同和接受。例如:RISC比CISC拥有更高级的技术和架构,能使得计算机的处理器变得更加的简单,也能够提升速度。但是RISC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没有得到社会会上的认可和接受。这也就意味着,这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失败的。所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认同才能够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进步。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如今的計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去了,因此计算机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为此计算机学家与数学家正在不断的研发计算机技术,希望能够让计算机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下面将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探究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前景。
3.1 DNA生物计算机
在计算机应用在生物领域当中之后,为世界的生物领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DNA生物计算机主要就是利用生物蛋白质芯片来替代半导体芯片。利用生物中的DNA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技术中去,是在1994年美国的科学家阿德勒曼最先提出来的,主要是见DNA中的碱基序列来作为计算机编程中的载体,从而达到改变DNA中的碱基序列的目的。这一技术的要是成功的实现,将使得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升100万倍,同时能够使得整个计算机的信息储量增加10亿倍。要是能够使得这一技术的成功实现,将能够使得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成功的飞跃,为人类的各个行业带来重大的发展。
3.2 智能化的超级计算机发展方向
科技的发展进步是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也会逐渐变得更加的智能化。计算机会不断的提升其运行速度,并且能够保证计算机系统可以在同一个时间里能够执行多个任务,并且能够对多个指令进行运行,也能够对多个数据加以处理。计算机能够不断的发展成为计算现阶段计算机不能够处理分析的数据。会朝着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能使得我们生活工作各个领域都能应用到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能够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是逐渐接近人脑,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能为我们的学习工作等带来很多的好处。
3.3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也会变得更加人性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就是为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目前为止,逐渐变得人性化,如:设计出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计算机等,这样的发展趋势,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必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总之,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它已经发展了有60余年。计算机不断的在速度、性能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阶段随着全球的经济、政治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前进。现在,计算机已经扩大了其应用领域并且进行着持续的发展。针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更要把握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国家经济发展中,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吾买尔·孜亚吾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世界,2013,15:16.
[2]谢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125-126.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篇四
一、毕业设计
1、等级考试网上辅导系统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3、毕业设计/论文通用实时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
4、企业网站设计
5、《VFP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
6、管理系统设计(具体项目自选)
7、《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制作
二、毕业论文
1、对等网组建探讨
2、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硬件技术
3、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4、国内外计算机专业软硬件课程设置的研究
5、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研究
6、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与保密
7、软件加密技术探讨
8、字符串匹配算法研究
9、相近文章的快速检索的设计与实现
10、商业智能的关键技术研究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篇五
题目:防火墙技术的研究 题目:考试题目录入系统 题目:培训班学员管理系统 题目:网上书店 题目:网上办公系统
题目:实用网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题目: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题目:文章发布系统
题目:学校在岗人员工资核算系统 题目:计算机科学技术学习网站 题目: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 题目:网上购物系统开发与实践
题目:病毒入侵微机的途径与防治研究 题目:聊天室软件实现
题目:实用电子商务网站建立
题目:单片机多机应用系统网络设计 题目名称:医院信息系统
题目名称:银行自动柜员机ATM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题目名称:酒店管理系统
题目名称:汽车客运站管理系统 题目名称:网站人事管理系统 题目 计算机阅卷系统 题目:公路收费管理系统
题目:基于web的电子邮件系统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题目:工作日志管理系统:以B/S方式实现企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日志管理功能 指导老师:张元平
主要完成的功能:1)表单自定义2)日志录入3)报表生成
按软件工程的流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集成与测试)进行写作,要求给出工作日志管理系统的框架图,功能界面(功能文[字说明),后台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等。并能根据需求,用报表将日志打印出来。
题目:目录同步软件开发 指导教师:张渝
题目说明: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把修改后的文件复制到其他目录下边。例如,经常需要把计算机的某一目录复制到移动存储设备中;企业也经常需要把某个目录同步到其他目录下,以进行数据的备份。针对这种情况,本题目利用C#开发目录同步软件,实现硬盘、U盘、移动硬盘等的指定目录进行文件同步。并尽量支持多种同步方式。知识与技能要求:C#程序开发、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 完成形式及要求:软件,论文
题目:局域网文件传输系统 指导教师:张渝 题目说明: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经常会相互传递文件。本题目开发一种轻量级的文件传输系统。在局域网中实现将一个计算机中的文件,通过TCP/IP协议传递到另外一个计算机上。开发平台为Visual Studio,利用C#语言。在实现基本传输功能的基础上,尽量添加数据完整性验证,用户权限管理等附加功能。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篇六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按照《淮阴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总体要求,针对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毕业设计组织管理
成立系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毕业设计进程计划;制定毕业设计线路图;毕业答辩的组织、协调;毕业设计学生的管理、考勤;加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毕业设计经费管理;毕业设计前期和后期的检查和总结。
成立系毕业设计论文审查和答辩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师资格审核;选题的审查;任务书及开题报告的审查;毕业设计文档的质量和规范化检查;毕业设计答辩的组织和毕业设计综合成绩评定。
各专业教研室应认真负责地安排落实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动员,组织落实课题到位。在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对中期检查结果进行审定,做好工作小结。
成立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每组设组长1人,组员3~4人,秘书1人,负责对本组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对每个学生给出论文审阅评语、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师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应注重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
1、调查研究、查阅中英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设计、编程和计算的能力;
3、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
4、进行软、硬件开发、调试、测试的能力。
5、实验仿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6、项目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7、综合分析、总结提高、编制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8、英文阅读和应用能力。
9、部分优秀学生的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毕业设计时间不少于15周(包括评阅和答辩时间)。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一)选题原则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指导教师在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本大纲的基本要求,课题类别可参见附录A。
2、课题要求新颖,应尽量体现计算机软件、网络、安全、决策支持、智能、数据库、控制和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原则上不允许和以前的相同,如在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实现手段、软件环境、课程背景等方面确有新的发展,应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的“课题简介”中着重说明。总体上,每届课题更新率应大于80%。
3、课题的选择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即选题在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力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的任务进行,以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总体上,来源于生产实际、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的课题应大于50%。
4、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5、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
6、可以多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课题,但必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分工要明确,工作量要适当,在申报课题的名称上必须加以区别(加副标题)。
7、研究类别课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要结合当前的科技、经济发展,让学生走向学科前沿,研究的结果要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此类课题指导教师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且本人目前正在研究该课题,而且已取得初步成果。副高以下教师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由系毕业设计论文审查委员会严格控制研究类别课题的比例。
8、学生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自己实践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并双向选择指导教师,但课题必须经指导教师按上述1~6条原则标准进行审定,由指导教师作为自己的课题审报。
如学生的课题没能选定指导教师,则上报系毕业设计论文审查委员会,由其根据具体情况代为指定指导教师。
学生不能自定研究类别课题。
9、下列课题不宜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1)、课题空洞,缺泛实际的有意义的内容;
(2)、课题太难,远远超过了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背景;(3)、专业性不强或远离计算机应用领域;
(4)、课题陈旧,理论、技术、手段及应用远远落后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填写说明
该表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时专用,由选题教师填写,经系毕业设计论文审查委员会讨论,系专业负责人签名后生效。具体说明如下:
1、申报课题名称 该表的填写只针对1名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时选择使用,如果同一课题由2名及2名以上同学选择,应在申报课题的名称上加以区别(加副标题),并且在“设计(论文)要求”一栏中加以体现;
2、课题类别
在“设计、论文、其它”栏下填写按附件一的类别,填写和课题对应的类别编码。如:申报课题名称为“淮阴工学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则应在设计栏目下填写“6007”。
3、课题来源
(1)科研:自然科学基金与部、省、市、院级以上科研课题;
(2)生产实践: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或拟开发的商品化软件、产品;(3)实验室建设:系级基金课题,CAI课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课题;(4)自拟课题。
4、课题简介
主要指研究设计该课题的背景介绍及目的、主要内容、意义;
5、设计(论文)要求(包括应具备的条件)
主要指本课题技术方面的要求,而“条件”指从事该课题必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仪器设备、场地、文献资料经费等)。
四、指导教师要求和任务
(一)指导教师要求
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论文的全过程。
2、指导教师应由讲师及相当职称以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助教原则上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3、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8人。
4、指导教师每周要有固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检查并督促学生毕业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要将时间、地点上报系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
5、要严格控制指导教师的出差,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差,若时间在2周以内的须经系主管领导批准,超过2周以上的必须报教务处审批,并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和委托他人代为指导。
6、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应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避免出现放任自流或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7、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着重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8、要准备毕业设计教案、备课笔记(2课时/课题)在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时给学生讲解。
9、校外毕业设计学生的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文档的规范化审查和指导。
(二)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
(1)选择课题,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审定学生拟定的开题报告,批改译文及外文摘要。
(3)按任务书的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进行答疑与指导。(4)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5)毕业设计结束阶段,按毕业设计的规范化要求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
(6)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及工作态度等写出评语。(7)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8)收齐学生毕业设计的全部资料、成果,审查合格后在资料袋上列出清单,并在规定结束日期前两天交教研室验收。(9)对缓答辩学生继续指导。
五、任务书的填写与下达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应由指导教师根据各课题的具体情况以及本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填写,经系专业的负责人审查、签字后生效,并于毕业设计开始前一学期下达给学生。
2、任务书中除布置整体工作内容,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外,应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和量化的工作要求(在第2项中),包括:
开题报告要求;
按参考文献格式指定外文文献翻译的标题和出处,要求翻译1万印刷字符或译出3000汉字;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字数(理论研究类别不少于1.5万字,其它类别不少于1万字);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参考文献数量要求:理论研究类别不少于15篇(含2篇以上外文文献),其它类别不少于10篇。 图纸、软硬件的数量及技术指标等。
3、主要参参考文献(第4项)数量要求:
理论研究类别不少于8篇(含1篇以上外文文献),其它类别不少于5篇。
4、任务书一经审定,指导教师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应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更原因,经专业负责人同意,系主管领导批准。毕业设计开始5周以后原则上不再允许更改任务书。
六、毕业设计学生要求
1、学生可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决定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
2、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同学间团结协作、相互关心,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
3、尊敬教师,虚心接受教师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
4、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成果。否则,毕业设计作不及格处理。
5、严格遵守纪律,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毕业设计。因事、因病离岗,应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旷课处理。凡在指导教师固定指导时间内四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档。累计旷课时间达到或超过全过程1/3者,取消答辩资格,按“不及格”处理。
6、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如学生自愿缴费重修,可及时提出申请,经系批准,报教务处办理重修手续,并安排在下一届毕业设计期间进行。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
8、定期打扫卫生,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9、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以及前期工作材料必须符合规范化要求,否则不能取得答辩资格。
10、毕业设计成果、资料应及时交指导教师转交系办存档,学生不得擅自带离学校。
七、毕业设计的评阅与答辩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评阅
(1)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后,除了指导教师对其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进行评阅,写出评语外,由答辩组一名教师担任评阅工作(指导教师不担任所指导学生的论文评阅教师),写出评语。
(2)指导教师和答辩组评阅教师应明确指明学生是否可以参加最后的毕业答辩,对不能参加答辩者应提出缓答辩或重修建议。(3)答辩组评阅教师在答辩前,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以及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供答辩中提问选用。2.毕业设计的答辩
(1)答辩应在系毕业设计论文审查委员会关于毕业设计规范化要求的审查合格后进行。
(2)由系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委员会下设的答辩小组组织答辩。(3)答辩时间控制:学生讲解15~20分钟,教师提问及学生答辩20分钟左右。(4)优秀毕业设计的答辩须经学生本人申请,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推荐,在系范围内进行大组答辩。
毕业设计的评阅与答辩工作还必须严格按淮阴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与答辩的规范化要求》进行。
八、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应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设计说明书(论文)和图纸、实物的质量以及答辩情况为依据。
1、毕业设计成绩采用五级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成绩的评定应由指导教师(占40%)、评阅教师(占20%)和答辩组(占40%)三者分别评定,再按加权求和后折算。
成绩的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优秀”的比例一般掌握在15%左右,严格区分“良好”、“中等”与“及格”的界限,对工作态度差、达不到毕业设计要求的学生,应评为“不及格”。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能圆满地完成课题任务,并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或创新,其成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设计说明书(论文)内容完整、论述详尽、计算正确、层次分明,说明书(论文)书写规范,图纸符合要求,且质量高;完成的软硬件达到甚至优于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对毕业设计成果突出的学生,在上述各条达到较好要求后,亦可评为优秀。良好:能较好地完成课题任务;设计说明书(论文)完整、计算及论述基本正确;说明书(论文)写书较规范,图纸符合要求且质量较高;完成的软、硬件基本达到规定性能指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答辩时概念较清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中等:完成课题任务;设计说明书(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计算及论述无原则性错误;说明书(论文)的写书基本规范,图纸质量一般;完成的软、硬件尚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工作表现较好;答辩时能回答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且基本正确。
及格:基本完成课题任务;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一般,无大的原则性错误;说明书(论文)的书写不够规范,图纸不够完整;完成的软、硬件性能较差;答辩时讲述不够清楚,对任务涉及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回答,虽有错误,但不是重大原则错误。
不及格:没有完成课题任务或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有重大原则性错误,答辩中逻辑混乱,概念不清。
2、毕业设计成绩在答辩全部结束后,经系答辩委员会审定,系主管领导批准,报系办及教务处备案。
3、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
九、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
检查分前、中、后三个时期进行。
1、前期
着重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选题是否符合要求,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毕业设计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一个学生,有无开题报告等,由系毕业设计论文审查委员组织。
2、中期
由研究室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写出考核评语。
系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将组织教师、学生座谈会,着重检查学风、工作进度、工作量饱满程度、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并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问题。
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上报教务处。考核结束后将优秀学生及表现较差的学生名单报系答辩委员会,作为优秀成绩评定的参考以及重点审查质量的对象。对完成任务差的学生要给预警示。
3、后期 答辩前,一方面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根据任务书及毕业设计规范化的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毕业设计文字材料的规范化情况,软、硬件设计的完成情况等;另一方面要检查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评语”的填写情况。
十、毕业设计资料
1、毕业设计前期工作材料包含: ①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 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④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译文(附原文)⑤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2、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及图纸、软、硬件成果等。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一律打印在“毕业设计论文纸”上,论文要附有200~300汉字的中文摘要及对应的外文摘要。有关撰写的格式及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执行,具体要求见淮阴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内容及装订程序应符合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内容及装订程序”的要求
3、毕业设计的各类资料必须合装在专用资料袋中,并统一编制目录,在系资料室存档。
计算机工程系 2003年10月 附件一 毕业设计课题类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学科 1001 自动化理论 1002 可计算性理论
1003 计算机及软件可靠性理论 1004 算法理论 1005 数据结构
1006 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 1007 应用密码学 1008 形式语言 1009 算法复杂性
1010 计算机复杂性理论 1011 算法分析与设计 1012 形式语义 1013 Petri网
1014 理论计算科学:量子计算、信息理论、模糊理论、近似算法、随机算法、分布式算法
1015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它学科 20 人工智能 2001 人工智能理论 2002 自然语言处理 2003 机器翻译 2004 模式识别
2005 计算机感知(计算机视觉)2006 计算机神经网络 2007 知识工程 2008 机器学习
2009 定理证明(自动推理)2010 遗传算法和演化计算
2011 分布式人工智能和多Agent系统 2012 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 2013 不精确信息处理 2014 海量信息处理 2015 非经典逻辑 2016 人工生命
2017 推理技术(基于案例的推理、约束推理、定性推理等)2018 人工智能其它学科 30 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3001 计算机系统设计 3002 并行处理
3003 分布式处理系统
3004 计算机运行测试和性能评价 3005 CSCW(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3006 网络协议 3007 网络性能测试
3008 Java、浏览器和因特网 3009 网络信息检索
3010 移动计算和移动通信 3011 网络安全 3012 入侵检测 3013 电子商务 3014 网格计算
3015 计算机系统结构其它学科 40 计算机软件 4001 软件理论
4002 操作系统与操作环境 4003 程序设计及其语言 4004 编译系统 4005 关系数据库 4006 分布式数据库 4007 多媒体数据库 4008 实时数据库 4009 人机接口技术 4010 中间件
4011 分布式计算机环境及组件技术 4012 软件开发环境与开发技术 4013 空间数据库 4014 工程数据库 4015 网络数据库 4016 移动数据库
4017 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 4018 数据仓库 4019 信息可视化 4020 面向对象技术
4021 计算机软件其它学科 50 计算机工程 5001 计算机元器件 5002 计算机处理器技术 5003 计算机存储器 5004 计算机外围设备 5005 计算机制造与检测 5006 计算机高密度组装技术 5007 计算机工程其它学科 60 计算机应用
6001 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6002 计算机仿真 6003 计算机图形学 6004 计算机图像处理
600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6006 计算机过程控制 6007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6008 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6009 机器人
6010 多媒体和超媒体 6011 计算机辅助教学 6012 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 6013 虚拟现实
6014 地理信息系统(GIS)6015 办公自动化(OA)6016 工作流技术 6017 嵌入式应用系统 6018 计算机应用其它学科 70 计算机科学技术其它学科附件二 毕业设计教学存档材料目录
1、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2、毕业设计工作计划
3、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4、毕业设计组织安排情况(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学生分组)
5、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汇总表
6、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题表
7、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8、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翻译
9、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原件
10、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检查情况(含初、中、终期)
11、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安排及答辩记录
12、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13、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
14、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概要汇编
15、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一览表(附批文)
16、已发表毕业设计(论文)汇总
17、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软件或实物)
18、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情况汇总表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七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趋势分析
世界上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美国为了建立更为完善的作战体系,通过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器的方式来为美国的军事部署提供了帮助。在二战结束后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电子计算机经过多次的改良创新,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1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人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更为便利、更为舒适的特点。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普及性与深入发展性、专门化与综合化、突破性与深入性特性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的体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化发展,计算机硬件的集成化、计算机软件的系统化成为了满足人们对计算机的人性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有效方式。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我国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呈现出了一种逐渐加快的趋势。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的需求,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行业竞争成为了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原因。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社会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产生于战争中的一项科学技术,这就表明在计算机技术产生的年代,计算机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需求,为了对战争时期的各类复杂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世界上的一些经济强国开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电子计算机转变成了民用工具,这就使得民间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社会需求成为了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从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来看,二战结束后的这段时期虽然局部战争接连不断,但是世界整体处于一种相对和平稳定的氛围之中,这就为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研究环境。随着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学者需要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来对计算机理论进行检验,这样在在对计算机理论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一些具有实用性的计算机理论在经过实践检验以后得到了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行业竞争的角度看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成为了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就成为了计算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3.1 智能化计算机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技术有了更多的需求。这就使得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由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无法对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进行挺有效解决,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就成为了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智能化计算机研发过程中所需的科学技术比一般计算机研发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更为高端,这就要求设计者在智能计算机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实践的方式来完胜智能计算机的设计研发工作。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智能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快。智能计算机的应用可以让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这就表明在未来的工作中,人们可以借助智能化计算机的应用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智能化计算机的发展会成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
3.2 光子计算机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在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专业学科的学术研究应用过程中,光子计算机的应用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光子计算机,顾名思义,是以光子为利用体的计算机。同一般计算机相比,这种通过光子性能进行运作的计算机可以让数据计算更为精确,在经济学、高等数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光子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会大大优于一般的计算机。由于光子计算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利用光子来完成信息的传输与存储工作的,因此,光子计算机的应用可以避免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因突发情况造成的数据流失的问题。因此,光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会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
3.3 纳米计算机的发展
随着我国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计算机的出现也将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纳米计算机是让纳米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过纳米技术的应用,这种计算机的体积要小于一般计算机的体积,它的性能和使用质量会远远高于一般的计算机。在纳米计算机中,纳米芯片的应用除了可以让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优化以外,还能让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因此纳米计算机的发展会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4 结论
社会需求、计算机理论的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初衷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对计算机的应用功能的强化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侯国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200.
[2]王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2):68-69.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篇八
关键词: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核心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虽然很年轻,但它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技术学科,在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近50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在国家建设需求的推动下,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理工科第一大专业。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量大,社会需求面宽的现实,“十五”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第一版,以下简称为《规范》)。其中,“战略研究报告”建议改变当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趋同性,鼓励办学单位对毕业生的分类培养,取4个可能的方向,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以及信息技术。《规范》参照Computing Curricula 2005,分别详细给出了四个方向的核心知识体系,以及覆盖它们的必修课程组示例。
《规范》体现出的“分类培养”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同,人们普遍认为中国800个左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点,按同一种模式或者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是难以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的,许多学校也希望得到分类培养的具体指导。但是,如何理解和实现“信息技术”等新的专业方向的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础,更好地实践《规范》,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现已建成的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优质资源,希望能够按照4个专业方向公共要求来构建一些基本课程,每一个方向都可以通过在这一组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来形成符合《规范》的完整的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这一组课程是“耳熟能详”的,无论是从师资还是教材的角度,在开始走向规格分类实践时,也是一种现实做法。
一、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
本项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要推荐一组课程,当办学单位希望按照《规范》描述的知识结构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时,无论四个方向中的哪一个,都能够比较方便地在这组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而实现。显然,符合这个要求的一组课程不是惟一的,我们着重考虑了如下几点原则。
1.体现公共要求
《规范》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划分成4个专业方向,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问题空间、能力要求、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但还是有共性的部分,这也是作为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方向所决定的。公共核心课程应该能够将这些公共的要求涵盖进去,实现在课程层面上对公共知识体系、专业培养公共要求和基本特征的体现。
2.有利于构成优化的课程体系
公共核心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课程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所以,这些课程需要易于与相关课程结合,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同时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采用了设置分级平台的基本框架。例如,要求教学计划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等组成。考虑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应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些课程可以适当照顾到学科的要求,构成一个既照顾到学科,又照顾到专业的基础平台,给人们制定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提供一定的基础,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构建完整的、全局优化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3.充分考虑学时的限制
由于公共核心课程相当于学科、专业平台的基本内容,所以,只能做一个较小集合,而且课程的学时数要尽可能小,目标在于体现专业教育的最基础要求,同时给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教学计划的制定留有足够的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不少学校已经将教学的总学时数降到2500学时以下。所以按照20%计算,将公共核心课程的总学时控制在500学时以内。
4.尽可能成熟的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5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一些课程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这些课程将在专业教育中起到核心、骨干作用,将这些课程进行适当改造后构成公共核心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资源,迅速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所以选取的课程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成熟课程。
5.体现本专业教育基本特征
课程要体现学科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例如,虽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理、工程实现和开发利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以技术为主的学科,特别是在本科教育层面上更是如此。所以课程要对技术和学生的技能训练有较好的体现。除了学科抽象、理论两大形态使得初学者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去深入体会外,还要考虑社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实现一些系统的研究、构建和维护。因此,选择的课程应该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上有引领作用。此外,在本学科发展异常快速的时候,这些课程相关的内容应该是成熟的、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
二、核心知识体系
这里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力求从不同专业方向的公共需求出发,给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并不试图包括各个专业方向教育要求的全部知识,每个专业方向都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方向的教育需要增加所需要的知识,以构成完整的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其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规范》。由于是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没有包含推荐的选修知识。该知识体系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39个知识单元,共342个核心学时。其中,
(1)离散结构(DS)60核心学时,包括函数、关系与集合、基本逻辑、证明技巧、图与树。
(2)程序设计基础(PF)67核心学时,包括程序基本结构、算法与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事件驱动程序设计。
(3)算法(AL)28核心学时,包括基本算法和分布式。算法。
(4)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AR)60核心学时,包括数据的机器级表示、汇编级机器组织、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接口和通信、功能组织。
(5)操作系统(OS)32核心学时,包括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原理、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
(6)网络及其计算(NC)48核心学时,包括网络及其计算介绍、通信与网络、网络安全、客户,服务器计算举例、构建Web应用、网络管理。
(7)程序设计语言(PL)13核心学时,包括程序设计
语言概论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8)信息管理(IM)34核心学时,包括信息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处理、分布式数据库。
按照各个方向核心知识结构的要求,公共核心知识体系覆盖计算机科学341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60.9%,覆盖计算机工程246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44.7%:覆盖软件工程199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40.3%覆盖信息技术136个核心学时,覆盖率为48.4%。
三、核心课程
公共核心课程共包括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7门,这些课程的名称都采用了尽量一般化的处理,即后面没有诸如“基础”,“原理”或者“技术”之类的字样,为学校开设具体课程留有空间,学校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添上适当的限定,进一步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表1给出了各门课程所含的必修知识单元和所需要的学时数,和各个学校相应课程的实际教学时数相比,其中有的课程必修学时数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所需要的总课时为448。希望各个学校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可以通过强调某些内容来体现自己的特色。
四、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示例
按照各个专业方向必修知识体系的要求,以7门公共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相应方向的必修课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给出的仍然只是“示例”,各个办学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出更具特色的必修课程,并制定出恰当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示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字逻辑、社会与职业道德。15门课程共计776学时。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示例: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电路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社会与职业道德。16门课程共计理论学时920学时。
软件工程方向必修课程示例: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学、数据结构和算法、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工程经济学、软件工程、软件代码开发技术、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16门课程共计920学时。
信息技术方向必修课程示例:信息技术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应用集成原理与工具、Web系统与技术、人机交互、面向对象方法、信息保障和安全、信息系统工程与实践、系统管理与维护、社会与职业道德。17门课程总计920学时。
五、结语
《规范》将“核心知识结构”作为开办相应专业方向必须的要求,可以用不同的课程组合来覆盖,《规范》中给出的“核心课程”只是这种覆盖的一个“示例”,这里给出的是另一个“示例”。事实上,这也是《规范》所鼓励的。这里的“公共核心课程”并不是《规范》中四个“核心课程”集合的简单交集,而是根据对四个方向的理解,对它们公共核心知识单元的一个课程覆盖。是每个专业方向公共的必修课程,而不是任何一个方向完整的必修课程集合。
无论开办哪个专业方向,都可以在这里提出的“公共核心课程”基础上,根据不同方向的要求添加若干课程,形成“必修课程”集合(完整覆盖《规范》中的核心知识结构),然后再根据本学校的情况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这样,当一个学校希望开设多于一个专业方向时,教学资源有可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共享。如果一个学校要将原来的教学计划改造为“信息技术”方向,许多已有的课程都可能被利用上。
我们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对多数学校产生直接的帮助,也盼望各个学校在实践中基于《规范》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计划和模式,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推荐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见习报告06-16
2008山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真题12-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简历自荐信11-24
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与加密技术思考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论文12-05
计算机防火墙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论文07-31
计算机科学技术10-22
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12-15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