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教育党员

2024-10-21

普法教育党员(精选8篇)

1.普法教育党员 篇一

党员教育发言稿:从严从实教育管理 激

发党员队伍活力

党员教育发言稿:从严从实教育管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员队伍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按照部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完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机制问题”的课题安排,我们采取与宝鸡、咸阳、汉中、商洛等市委组织部和城固县、商州区委组织部联合调研攻关的方式开展工作,先后深入8个省直部门、7个市16个县区、33个乡镇街道、35个村组社区、6户国有企业、5所高校、3所科研院所和12个两新组织,召开座谈会13场次,问卷调查2148份,访谈党员160多名,经过“面”上广泛调研、“线”上条分缕析、“点”上解剖麻雀,对全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改进党员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机制,不断纯洁党员队伍,在建设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上取得明显成效,夯实了党执政组织基础。

(一)各级党组织把党员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从严管党治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

一是牢固树立从严管理党员思想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坚持把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之策和抓基层打基础的核心任务,各级党委(党组)“主业”意识明显增强,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难题,抓常抓长、久久为功的措施有效落实,一段时间以来党员管理是“软指标”、“看不见”、“不好抓”的问题得到纠正,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明显增强。

二是健全完善从严管理党员责任体系。各级党组织统筹推进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推动党员管理经常化、系统化和长效化。突出抓责任制、抓第一责任人、抓联述联评联考,把党员管理作为党建工作述评考的重要内容,严格评议考核,强化结果运用。渭南市建立党员管理工作考核督查制度,坚持平时督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使党员管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三是不断提升党组织有效覆盖面和影响力。各地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镇村综合改革中合理设置村、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坚持组织链条与产业链条协调发展,扩大非公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等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优化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设置,提高党组织辐射力和对党员的管理约束力,形成了党员人人都在组织、常常参加活动、时时发挥作用良好格局。三年来,全省共新组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12450个、社会组织党组织2824个,按照“谁批准、谁管理”的原则,全面理顺党组织和党员隶属关系,党组织在各个领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二)日常教育管理扎实有效,党员党性观念和素质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扎实开展党性教育和经常性培训。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四有”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以上率下、由内及外、锤炼党性、践行宗旨的浓厚氛围。各级针对不同类型、层次、岗位党员需求,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能提升、新党员党性观念教育、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培训六大工程,提升了党员党性观念、政策理论水平、道德法纪意识和干事创业能力。三年来,全省各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83万期、培训党员184.2万人次。

二是狠抓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级突出严格发展党员、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严管组织关系、严明组织纪律“四个重点”,狠抓制度落实,从严管理党员。XX年全省发展党员7.54万名,较好地完成了调控计划指标,新发展党员素质明显提高。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三会一课”规定》,促进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省委高教工委指导各高校细化了《高校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管理办法》,规范了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三是着力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坚持一手抓党组织覆盖,一手抓跟踪管理,各地通过整合组织、统战、民政、工商等部门力量,全面排查摸底,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全省累计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371个、对1.23万名流动党员实现了双向管理。一些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建网、远程教育网开设专栏,并通过电话联系、短信、微信、易信等方式“帮学、送学、邮学”,强化对流动党员的基层党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教育培训。扶风县召公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召开流动党员视频会,建立起“美丽召公”微信,把党员和党组织紧紧联系起来。该乡青年党员刘青山说,我在榆林打工,但通过视频和微信时时了解家乡变化,重新感知党组织温暖,也找到了心灵的“家”。

四是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继续在城固、华县、雁塔3个县区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通过界定不合格党员,完善处置办法,落实帮教措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中央《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要求,严肃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及时有序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完善了不合格党员认定、处置、帮教等配套机制,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不断加大,党员队伍出口进一步畅通。截至目前,全省共确认不合格党员3101人,组织处置2877人,其中限期整改2584人、劝退173人、除名120人(自行脱党108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

一是统筹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省委紧扣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全省“好”和“较好”类村党组织占总数的50%以上;深化“文明社区、和谐家园”创建,全面提升了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和服务群众水平;创新开展非公企业“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将非公党组织建设分为五个星级,实行一企一策指导、分类包抓推进、多方协调扶持,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扎实推进机关党组织“对标定位、晋级争星”活动,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上收效明显。

二是有效激发各领域党员队伍活力。近年来,各地贴近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党员实际,分类设计载体,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在农村,以设岗定责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员承诺制、党员积分制等制度;在社区,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员做义工、服务当先锋”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作风效能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员先锋岗活动。西安市从市县乡选派6835名在职党员干部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在扩大“两个覆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洛川县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通过对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情况进行精准考评,有力激发了党员队伍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

三是不断提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各级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重点,深化“三问三解”活动,持续开展干部下基层驻村联户、包点扶贫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听取意见建议,反映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先后探索形成了党代表工作室、民情直通车、“千帮千”、农村党员中心岗、广场问政、民心墙晾晒评议在职党员等一系列有效做法,构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注重宏观指导和综合施策,党员管理与作用发挥的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一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经常性指导。各级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和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制定落实党员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和计划,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同时,坚持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行组织、宣传、纪检、科技、教育、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定期召开党员管理联席会、党员教育培训经验交流会,实地调研指导,保证了党员管理工作不偏不倚、稳步推进。咸阳市制定了《党员干部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管理制度》,采取“以考促学”办法,增强了党员管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加大党员激励关爱力度。各级坚持在教育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教育管理,大力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关爱救助活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畅通党员利益表达渠道,激发党员队伍活力。省委高教工委制定了《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党员,加强对青年师生党员的心理疏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汉中城固县探索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引领、无职党员创业帮扶、困难党员帮扶救助“三位一体”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党员帮扶基金560多万元,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生产生活困难,增强了党员归宿感和荣誉感。

三是建立稳定的党员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把党员教育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财政支持、党费划拨、企业捐赠等方式,加大党员管理工作投入力度,有效解决了党员教育培训和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保障乏力等问题。一些地方还建立了统筹党组织活动、党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待遇等经费保障机制,市县两级将党员管理投入保障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延安市从XX年以来,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实施党员“双千计划”,极大助推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1.部分党组织执行制度不力,党内活动不够严格规范。一是日常教育管理松散。少数党组织对党员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党内基本制度不到位,党员日常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些党组织组织生活内容单

一、形式僵化、方法落后,缺乏吸引力,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党组织负责人不重视组织生活的开展,活动时断时续;一些地方党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严肃,个别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够好。在收回的2148份调查问卷中,65%的调查对象认为党内制度执行不好、党员管理责任落得不实。二是党员管理方式滞后。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出现诸多新情况,一些党组织管理党员的方式跟不上形势需要,特别是流动党员双向管理不到位,出现“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全省82256名流动党员中流出党员62627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仅20690名,占33%;流入党员19629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仅2237名,占11.3%。61%的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管理联系困难,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对党组织活动不热心、不支持。三是不合格党员处置难。少数基层党务工作者仍然存在不想、不愿、不敢处置的顾虑;部分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处置程序把握不准、执行不到位,一些党组织以考核代替民主评议党员;有的被评议处置的不合格党员思想认识不深刻,甚至有抵触情绪。调研中发现,67%左右的被处置不合格党员属违法违纪违规的“硬伤”党员,一些党员意识不强、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软伤”党员难以准确认定、处置尺度难掌握;一些党组织重处置、轻帮教转化,影响了处置工作严肃性。

2.少数党员自我要求不严,作用发挥不好。一是党性观念滑坡。少数党员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立场不坚定;一些党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精神空虚;一些党员干部在利益面前丧失了党性原则,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35%的调查对象认为党员理想信念不牢,41%的认为党员管理的关键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二是宗旨意识淡漠。少数党员群众观念淡漠,服务意识不强,作风漂浮,甚至与群众争名争利;部分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作用发挥不好;个别党员自我要求不严,不能抵御权利、金钱、美色诱惑,甚至腐化堕落,形成“破窗效应”。35%的调查对象认为部分党员致富本领和带头作用不强;38%的认为清除腐败是当前党员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三是作用发挥不好。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利多多干、利少少干、无利不干”;有的党员在关键时刻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能挺身而出、不敢碰硬,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查显示,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危急关头表现一般的党员占8.6%、较差的占5.3%。

3.党组织活动与党员需求结合不紧,党员队伍活力不足。一是党员权利保障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执行党内民主制度不到位,有的地方和单位党务公开项目、内容、形式不明确,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和党员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向党员公开不及时、听取党员意见不广泛、党员参与率不高;部分基层党组织片面强调党员义务,忽视了为党员行使正当权利创造必要条件,影响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6.8%的人认为党员主体地位受尊重程度不够、党员权利流于形式。二是党内激励关怀不够。少数基层组织对党员服务形式单一,“不问党员啥需求,一律都送米面油”;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关爱不够,尤其是对一些年龄偏大、无专业技能或困难党员,缺少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困难党员、老党员仅提供临时救助,没有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党员归宿感和荣誉感不强。三是活动与实际结合不紧密。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不准、关注不够,组织开展的活动与党员需求结合不紧,党员积极性不高;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管理上一味追求创新、花样翻新,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方面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调研中,53%的人认为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方式不对路,27%的人认为一些党建载体不够合理。

三、对策和建议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总方针,牢牢把握思想建党这个根本点,不断强化制度治党这个重要保障,切实做到“五个坚持”,着力在源头上高标准、在教育上下功夫、在管理上抓规范、在关爱上出实招、在处置上下硬茬,持续激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

(一)坚持经常教育与从严管理相结合,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素质能力

一是深化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深入开展“三学一做”专题教育,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学习党纪,做“三严三实”的合格党员。突出陕西特色,用好和弘扬延安精神这个“压舱之宝”,着力强化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切实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着力强化党员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改革意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为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深入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增强党员规矩意识和纪律观念。

二是创新党员教育方式。认真贯彻《全国党员教育XX—2018年规划》和即将出台的《党员教育工作条例》,对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各级组织部门统筹,农业、民政、扶贫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广泛采用新兴的媒介手段,通过短信、远程教育、网络学院、远教电视频道、博客、电邮、党建网站、学习园地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教育的节奏、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并充分彰显教育的现代优势,把理论转换为身边可触及可感知的事物,时时处处让党员感受到教育就在身边,促进“要我学”自觉转换为“我要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抓好正面典型引领、反面典型警示,提高教育工作实效。

三是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坚决纠正党内生活不认真、不严肃、不经常问题。深化主题党日、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做法,探索开放式、互动式、多维度组织生活,推行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模式,引导党员适应党内组织生活新常态。

四是抓好流动党员精细化管理。以农村流动党员、高校毕业生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和流动人才党员为重点,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逐人建档,对流动党员去向、职业、生活等动态信息全掌握、全覆盖。继续抓好流动党员党组织组建和规范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管理为辅的双向管理体系,规范《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查验,实现管理上的“无缝衔接”。突出“人性化、亲情化和小型、业余、务实”原则,健全完善集培训、帮扶、维权、沟通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开展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主题活动,增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凝聚力。

五是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入口”是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继续积极稳妥做好发展党员总量调控工作,在从严调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和薄弱环节党员队伍建设实际,把调控指标适当向农村、基层一线和非公企业倾斜,做到合理把握、科学调控,保证党员队伍健康持续发展。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择优发展,针对不同群体、行业、岗位特点,建立发展党员质量标准体系。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全面推行预审、公示、票决、责任追究和全程纪实,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从严问责追责,从源头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坚持载体创新与服务群众相一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创新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根据各领域、各层次、各类型党员特点,大胆创新一批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富有生命力的载体活动,特别是在高等院校、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搭建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引导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和运用好各类成熟管用的党建活动载体,如党员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民情报告制、为民服务代理制等,促进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长效化。

二是健全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体系。紧扣创新服务理念、服务载体、服务机制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挂职任职、定期接待群众、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党代表工作室建设,探索推进党员服务室建设,完善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党员干部驻村联户、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诉、化民怨、解民难,让党员干部真正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构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三是探索建立党员履职考核评价机制。差异化设置党员履职和发挥作用的评价指标,把党员承诺践诺、履行工作职责、发挥作用情况与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考核等结合起来,采取平时登记、定期考评、综合评价办法,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模、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党员干部自觉履职、发挥作用、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作用发挥与激励关爱相统一,持续激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

一是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将党务公开与政务事务公开有机统一起来,规范党务公开的项目、内容、形式、时限等,保障党员知情权;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直选,充分尊重党员意愿,有效落实党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推行基层党代表任期制和乡镇党代表年会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建议,保障党员参与权;健全完善党员信访举报、党员申诉等制度,有效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二是进一步完善激励关怀机制。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党员,做到“平时有人访、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多渠道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基金,有针对性开展帮扶救助,实现党内关爱全覆盖和长效化。强化人文关怀,坚持党内探访、慰问、谈心谈话等制度,开展党员心理疏导。实施创业帮扶,鼓励支持党员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新创业创优。

三是深入开展党内互帮互助。建立健全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帮扶制度,深化连心共建、党员中心户、承诺践诺等活动,探索开展流动党员结对管理,引导党员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增进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感情,形成上级关心基层、组织关心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生动局面。

(四)坚持分析评议与从严处置相衔接,不断纯洁党员队伍

一方面,完善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既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品行、遵纪守法、工作作风、发挥作用等共性方面查摆剖析,又根据不同党员个性剖析,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履行领导责任、为民务实清廉、改革创新担当等情况分析评议。把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民主测评、组织点评结合起来,做到定性分析与量化考评相结合,将评议结果作为对党员进行奖惩、认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从严管理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机制。以从严管理党员为主线,依据《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在职党员、无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分类,细化量化不合格党员具体认定标准,实行差别化评价管理。严格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按照先因后果、教育在先、区别对待、化解矛盾的原则,做到综合分析、准确定性、稳妥处置。实施结对帮教、思想汇报、定期考察,促使教育转化提高。继续深化城固、华县、雁塔从严管理党员试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

(五)坚持责任落实与配套保障相协调,进一步提升党员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夯实“书记抓、抓书记”责任。进一步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明确和细化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员管理工作职责,夯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基层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做到“履职表彰激励”与“失职问责追究”有机结合,夯实各级抓好党员管理工作的责任。

二是建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组织员机构和相关制度,从实际出发设置、聘请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组织员,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组织员队伍。落实编制、职级、待遇等,发挥好组织员和党务工作者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建立党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把党员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通过企业分担、财政支持、党费划拨等方式,解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强化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大力培养选树各类优秀共产党员,常态化、多角度、广渠道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以身边的真人真事感染和引领广大党员学先进争一流。

2.普法教育党员 篇二

一、中心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上有偏差, 重视程度还不够

一是个别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 还没有把党员的教育培训与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工作进行有机衔接、统筹考虑, 总认为抓与不抓没有多大的影响, 往往当成一种临时任务在对待;二是有的党组织认为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是基层党建的工作重点, 抓起来比较麻烦, 而且难见成效, 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投入精力不够;三是基层党支部只把党员教育当做“软任务”, 认为考核难以衡量, 因而时紧时松, 抓而不实, 敷衍了事, 走过场, 给组织党员教育培训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 党员教育工作与精细化工作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员教育方面不断创新载体, 加强队伍建设, 切实促使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在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日学习制度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精细化管理。

3. 党员培训课程的形式、内容与需求有差距

从培训的形式来看, 大多以集中培训为主, 缺乏互动和交流, 很少有实践操作环节, 听者一头雾水, 党员不容易接受, 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培训的内容来看, 有些培训从理论到理论, 教学内容没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党员缺乏兴趣。培训中大多数培训内容是政治理论, 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培训所占的比重很少。一搞学习培训, 就把党员集中起来, 进行政治理论、党的知识等灌输教育。这种单调、封闭的教育培训, 使党员感到乏味, 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1. 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领导体系建设, 明确职责, 争取班子成员的支持, 形成党员教育培训的工作合力

要着力加强中心党委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领导, 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每年党支部述职的重要内容, 明确职责, 真正建立起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由相关部门牵头抓总, 各基层党组织具体负责, 有关科室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基层党组织要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强力推进。组织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的职责, 负责搞好协调沟通, 及时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确保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逐步形成抓党员教育培训的工作合力。实践证明, 没有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支持, 教育培训工作很难全面彻底的展开。必须使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充分认识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并为之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鼓励班子成员的积极参与,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对一般员工具有一种压力, 因此管理者必须也具体参与来体会其中的压力, 制定符合实际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法、载体等。

(2) 加强与班子成员的沟通, 班子成员是党员教育活动的中坚力量, 他们是学习者, 同时也是制度执行者, 对党员教育培训的理解层次或者参与层次直接会关系到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加强与之沟通, 来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活动的有效实施。

2. 建立完善党员教育培训制度

制度保障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要坚持用好的制度和机制来巩固党的基层组织, 提高党员教育工作水平和质量。一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 以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为重点, 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 通过组织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 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 增强党员自我约束、接受管理的自觉性。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结合各基层党组织设计科学合理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将党员承诺内容细化量化, 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员评议内容, 进行总结评分, 加大了对党员学习的监督管理力度。三是结合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 通过亮承诺细化党员教育培训各项任务, 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3. 科学组织实施, 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党员学习教育要出成效, 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创新方法、区分层次、因人施教。对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 要重点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 放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勤政廉政上。对一线党员的教育要突出立足本职工作的专业培训。对老党员的教育, 要注意引导他们转变观念, 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 并努力把思想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对管理岗位党员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他们的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

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还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主阵地作用, 针对不同的对象, 开办不同内容的学习培训班。二是要丰富教育载体, 结合实际开展生动有效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三是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 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四是要充分运用电化教育和大众传媒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

4. 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评估制度

选择一个党员教育培训项目之前, 应在党员中对培训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 进而决定培训项目的内容、目标、方式等。教育培训需求的分析是选择培训项目和进行培训评估的前提, 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育培训的效果, 培训需求分析应提供有利于设立评估目标的信息, 也就是说, 需求分析要提供培训项目必须达到的目标。

评估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并逐渐形成一门专门学科。评估特指依据某些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 获得各种信息, 来判断某一系统的价值, 以作为改进与决策参考的过程。

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又称培训有效性评估, 是指通过不同评估工具测量培训目标达到程度, 并判断培训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从而为培训开发、项目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广义培训评估是指对培训的整个过程包括培训目标、方法、手段、绩效等进行评价。培训前评估是在培训前对培训对象的知识、技能及工作态度进行考核, 作为培训者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培训前评估能够保证培训过程组织有效与运行顺利, 增加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中评估是指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估, 培训中评估通过培训过程的控制, 对培训能有效监督, 保持培训的执行。培训后评估是对培训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 是对培训目标完成情况的核实, 目的在于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明确培训项目的完成程度和科学性, 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为后期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效反馈。

3.普法教育党员 篇三

[关键词]适应时代变化;创新管理;提高素质

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有效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塑造亮点”,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措施。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强化学习保持先进

为了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结合党员思想实际、文化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形成学习教育经常化,有效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要不断加强对党员管理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专题讨论会,强化党员和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只有创新党员教育管理,保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以规范制度建设为中心,完善机制增强实效

“党员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与专业技能培训结合,与日常工作结合,让其形成一种常态”。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旨在以制度规范建立为中心,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为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完善约束激励机制。首先完善约束机制,用《中国共产党章程》约束每一个党员,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要求,逐条对照检查每一个党员,及时查处违纪案件和腐败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对不合格党员,严格惩处。要把党组织监督与党员廉洁自律结合起来,要求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自觉过好权力关、名位关、人情关、生活关,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用党员队伍中的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激励党员群体。通过正面激励,逐步形成了党员争当“学习型、勤奋型、创新型、服务型、自律型”的先锋带头人,在党员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以强化载体功能为基础,丰富形式充实内容

“党员职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必谈,产生矛盾、产生思想问题时必谈,受到批评或处分时必谈,受到表彰奖励和职务调整时必谈,入党入团必谈。”

“党员职工生病住院时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纠纷时必访,生活出现困难时必访,婚丧大事时必访。”

“生产科研关键时必到,节日加班加点时必到,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时必到。”

要坚持开展的“五必谈四必访三必到”活动,将教育管理内容从“虚”变“实”,让党员、职工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要针对一些患病和行动不便的职工,采取“党员领办制”的做法,向党员发出“党员领办制”的号召。由基层党支部的党员领办、带办基层单位的每一件便民、助民、帮民、富民的实事,以此鼓励、激励、带动更多有能力的普通党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不仅拓宽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还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围绕“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这一重大课题下功夫,充分调动、发挥党员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性和热情。“党员十分努力、群众十分满意”、“为党旗增添光彩、为农场无私奉献”等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在生产一线亮明身份、发挥作用。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的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以扩范围优结构为突破,壮大队伍拓展影响

质量和结构攸关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针对越来越多的党员、职工、群众没有被党组织所覆盖的现状,农场加强探索与研究,着力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网络化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入手,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本着“改进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一线职工、专业技术人员中发展党员”这一原则,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按照“青年团员推优规程”发展新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广泛听取党内外同志对他们的反映和评价,全面地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工作表现。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缺毋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为了提高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战斗力,要坚持“把思想素质好、技术业务强的职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业务骨干,把党员队伍打造成企业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提高队伍素质。

4.普法教育党员 篇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共产党员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要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集中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因此,增强党性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

一、政治理论上要坚定信念

这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首要条件,其核心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解决好信、知、行的问题。

信。就是要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坚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知。从哲学上讲,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它,同样,感知到的东西能够进一步加深其理解。我们要在思想理论上真正弄清为什么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或倒回封建社会。无论当今世界风云怎样变化,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加快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时刻警惕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渗透破坏,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行。行,就是要带头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带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好党的组织、塑造好自己,要自觉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积极拥护和支持改革。

二、爱岗敬业,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条件,是党员教师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才能自觉地坚持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首先是要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党员教师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恪尽职守、扎实肯干、勇于拼搏、忘我工作。要有螺丝钉的精神,要敢于争先,努力保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主动承担重担子,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尤其是要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

爱岗敬业,其次是要热爱自己从事教学的学校。学校是培养教育人才的阵地,也是教师实施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的发展关乎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也关系到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党员教师要时时处处把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学校的工作,关注学校的发展,维护学校的声誉,不遗余力地为学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爱岗敬业,还要求党员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而要育好人,不能光靠空洞的说教。因此,党员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业精能强,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保证,是党员教师先进性的重要标准 教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而教书的最终效果则体现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状况如何。换句话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如何。因此,党员教师必须做到专业精,能力强,精心教学,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党员教师要做到专业精,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能将其有机地融合渗透,正确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密切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前沿知识的发展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和知识,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情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党员教师要做到能力强,必须积极参与各项业务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其专业实践与操作能力。因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实践与操作能力。近些年来,职业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但对专业实践仍然比较忽视。特别是一部分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踏上教师岗位,理论知识虽然很丰富,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具体工作环节究竟怎样,并不甚了解,只能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照并宣科;中老年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大多过时,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是雾水一团,半清半楚。因此,必须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5.普法教育党员 篇五

推动城乡党员教育一体化

去年以来,山东诸城市按照李源潮部长“要以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整合提升各类信息渠道和信息资源,使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的要求,着眼于统筹城乡党建的实际,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推动城乡党员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服务中心,突出特色,不断完善远程教育频道。诸城市远程教育频道自2009年7月1日开播以来,积极服务组织工作大局和群众生产生活,目前共播出各类节目1593期,有力助推了党员教育从“进村”到“入户”的跨越。一是拓宽节目来源。采取市场购买、协议下载、整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充实课件资源库,储备节目5324部(集)。同时,与党校、农村社区学院及涉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遇有重要讲座或专家培训,派员全程拍摄;注重发掘本地先进典型,每周制作1期本地党的建设、创业先锋、行业楷模等内容的专题节目,目前已播出81期。二是创新编播方式。设置《党建经纬》、《远教彩虹》、《生活有约》、《农广天地》等8个主栏目、24个子栏目。每天播出12小时,每日更新、适时重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收视效果,将播出内容同步上传到党建网站,方便党员群众根据需求“自由点播”;对电视信号不稳定、未开通互联网的山区乡镇,将有关节目刻制成光盘“上门送播”;协调专家到田间地头,对收看节目的疑难问题进行“辅导直播”。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由15个单 位组成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频道片源筹集、课件合作开发等问题。从电视台抽调8名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频道,研究制定了节目审核、共建共享、信息反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通过财政列支、党费补贴、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投入50万元,保证了频道的正常运转。

二、以用为本、点面结合,用好党建手机信息系统。诸城市为破解党员分散集中、教育滞后不及时等问题,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便携性、即时性、互动性、直达性的特点,突出运用手机信息平台加强党员教育。一是充分运用中组部“12371”手机短信平台。利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能接收中组部“12371”党建信息的优势,建立了“党建信息每周一学”制度,要求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对收到的党建动态信息即时学习领会,并在每周一的例会结束后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讨论,掌握最新的党建动态。去年“七一”中组部发起了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短信征集评选活动,诸城市组织全市党员通过向“12371”平台发送手机短信踊跃投稿,共上传发布红色短信36320条,充分抒发了基层党员的知党、爱党、兴党情怀,并最终荣获“组织奖”。二是编发诸城党建手机报。在《今日诸城》手机报中开通“诸城党建”专栏,每天一期,主要报道本市党建工作的创新经验做法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向全市6万名党员免费发放,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从面上保证了党的宣传教育“多点开花”。三是探索建立手机信息平台。以密州街道十里社区为试点,依托电信公司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服务器,为社区内每户免费配备一部手机,统一编制服务网号,全部纳入手机信息平台服务范围。平台具有信息群发、电话会议等功能,为教育党员、服务群众、开展工作搭建了快捷畅通的信息高速路。籍贯五莲县的李桂荣二十六年前与十里四村的吴金花结婚,但一直没能在村里落下户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把落户请求通过短信发到了社区手机信息平台,没想到当天他就收到了回信:“请您持房产证、结婚证、社区接收证明,到公安局户证大厅找李金华所长办理”,李桂荣感动地说:“真没想到一条短信圆了俺二十六年的梦!”

6.普法教育党员 篇六

【内容提要】 对所处形势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党和国家制定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党员的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新形势下,要带领党员学习形势,帮助党员分析形势,引导党员驾驭形势,不断加强党员形势教育。

【关 键 词】形势教育 加强 理论思考

对所处形势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党和国家制定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清醒地、深刻地、准确地、与时俱进地把握国际国内的最新形势。而全体党员对于形势的把握能力又决定了整个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的能力,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全体党员的形势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引导广大党员明确形势、分析形势、驾驭形势,从而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一、正确认识开展党员形势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员的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其目的是要让广大党员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明确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形势进行科学掌握、科学判断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形势的准确认识,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树立大局意识,强化风险意识,保有危机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明确党员作为先锋队成员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形势教育内容全面且贴近实际,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动态性等特点,在党员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形势教育是广大党员基本理论教育的有益补充。基本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党员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学员头脑,使党员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三大规律”,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理论是抽象的、深刻的,有时甚至是晦涩难懂的,而党员的知识水平也是千差万别要让全体党员真正理解和正确掌握基本理论,具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发挥形势教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特点,运用生动的教育材料来帮助党员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通过展示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通过揭示国内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教育广大党员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通过未来发展目标的展望,帮助广大党员坚定信心和决心,激发动力和热情。

第二,形势教育是广大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重要渠道。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结晶,是新形势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教材。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是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员理论水平的需要。形势教育作为对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对形势的宣讲,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理论分析形势,用事例讲解政策,把广大党员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提高与党中央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第三,形势教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一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理论的学习如果无法和实践相联系,那么就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演变为教条主义。形势教育以其现实性的特点,在理论与实际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方法。一方面,形势教育以国内外发展的现实问题和事例为依据,可以有理有据地与理论进行对比讲解,这就避免了以往抽象灌输、简单说服等教育方式的弱点,有助于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党员记忆和理解理论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形势教育,可以培养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和思维方式,使广大党员真懂、真信、真用理论。

二、准确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基本形势

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的形势教育,首先必须正确、客观地把握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基本形势。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我国发展所面对的基本形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胡锦涛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推动改革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为我国培育自己的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新机遇。新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当前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胡锦涛也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从国际来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去,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从国内来说,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跋涉在改革深水区,推动改革需要比过去更大的勇气、更多的自觉、更强的信心。从党内来说,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都给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要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全局眼光、战略眼光,顺应世界和时代的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国际“大棋盘”上谋划发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

(三)未来的目标和战略部署

“7·23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当前形势的重要组成。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集中体现。

同时,讲话中还对未来工作进行科学部署,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四位一体”到“六大建设”,不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于科学发展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全面,而且是新形势的具体表现,需要全体党员学习和了解。

三、大力加强新时期党员的形势教育

党员的形势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教育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事件描述和事例罗列,而是要经历“了解——思考——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受教育党员不仅要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具体表现和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会如何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事件,总结形势状况,并深刻分析形势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和对我们的影响等问题,最后将对形势的分析融入自身的具体工作中,把握形式赋予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坚定信念和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科学发展。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将形势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各个特殊时期都坚持对党员进行形势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当前在各级、各地方开展形势教育的实际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形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忽视形势教育;一些地方将形势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读新闻”、“讲故事”,仅仅通过“念报纸”、“读文件”等手段和方式进行形势教育,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形势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的形势教育,要明确教育过程的三个环节,按照各自的不同要求,推动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真正实现党员形势教育的目标和效果。

(一)大力开展形势教育,带领党员学习形势

学习形势是开展党员形势教育的第一步。过去,我们常常将形势教育和时事政治、政策制度相混淆,因而把形势教育或简单地理解为国内外时事要闻,或单一理解为政策宣讲,从而造成了很多地方党员形势教育不全面,内容松散,缺乏系统性。同时,由于对形势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一些地方的形势教育方式枯燥,手段单一,效果不佳。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形势教育,首先要明确形势教育的内容,拓宽形势教育渠道,为广大党员学习形势提供保证。

第一,要明确形势教育内容。实际上,党员形势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从逻辑上看,包含宏观形势教育和微观形势教育(既包含国内外的各类微观事件,也应该包括从这些事件中提炼出的宏观态势和趋向);从结构上看,分为国际形势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形势教育三大类;从内容上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国际局势、政党建设等方方面面。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形势教育,要明确形势教育的内容,不仅要讲国际形势,也要讲国内形势;不仅要涉及经济和政治,也要涉及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不仅要讲述各类时政要闻和政策方针,还要讲述从这些微观内容中提炼出的宏观态势和发展趋向;既要宣传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也不能回避各项事业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忽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形势教育体系,实现形势教育的目的。

第二,拓宽形势教育渠道。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形势教育,要充分把握形势教育的特点,收集、讲授国内外最新的形势材料,增强形势教育的时效性;要拓宽形势教育渠道,丰富形势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借助现代化手段,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形势教育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要发挥网络传媒传播快捷、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的特点,推行网络教育,建设以形势教育为主题的网站、论坛、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广大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扩大形势教育的影响力;要创新形势教育载体,在保证传统课堂教育的同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讲座、座谈、对话等多种方式开展形势教育,从而提高形势教育效果。

(二)深入进行理论解答,帮助党员分析形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形势教育都被简单地理解为时事政治的介绍,很多地方进行形势教育的方式大多是组织党员“念念报纸”、“读读新闻”,以为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达到形势教育的目的。其实不然,对时政要闻的了解只是形势教育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某一领域的众多时政要闻,一方面归纳总结出这一领域当前的基本态势,并预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指定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提供依据和参考;另一方面要透过事件现象分析本质,帮助党员分析形势产生的原因,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

因此,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强化形势教育中的理论分析环节:

第一,要在形势教育过程中加强理论分析。在开展形势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理论分析作为重要内容,用基本理论分析国内外形势,而非单纯的形势介绍。要发挥政策研究室、高等院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的理论宣讲作用,以最新的国内外形式热点问题为主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形势政策报告会、座谈会、论坛等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宣讲,组织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交流,从而强化形势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分析环节,增强形势教育的理论深度,使广大党员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水平。

第二,要加强形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开展党员形势教育是各级党委的重要任务,仅仅依靠专家学者的理论宣讲是远远不够的。各级党委要加强自身形势教育队伍的建设,或设立专门的形势教育部门,或以党委宣传部门为主体组成形势教育部门,设置专门从事形势教育的人员,明确相关负责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加强形势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从而提升单位党员形势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党员驾驭形势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国际大环境、改革大格局、发展大进程看形势政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这是党员形势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形势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广大党员明大势、顾大局、创大业,将对形势的深刻认识转化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转化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

第一,形势教育要实事求是。要确保形势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正确对待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失误,不回避问题,敢于承认不足和矛盾,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耐心向党员解释社会热点问题,以便于受众在具体工作中防微杜渐、扬长避短。

第二,形势教育要求真务实。要引导党员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带头深入基层宣讲调研,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制定政策、审时度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形势教育要加强管理。要把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注意教育的及时性,使形势政策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时效化,宣传文化、政策研究、组织人事、理论宣讲、纪检监察等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形势教育过程中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确保形势教育与具体实践工作的结合。

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因此,要不断加强党员的形势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学习形势、分析形势、驾驭形势的能力,把对形势的深刻把握内化为忧患意识、工作动力和创新思维,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7.普法教育党员 篇七

笔者在高校负责学生组织发展工作近6个年头, 这6年来, 经手发展的学生党员有四百余人, 而且每年学生党员的数量都在增加。然而, 对于广大学生党员来说, 他们既是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 又是未成熟的、处于受教育过程之中的普通学生。因此, 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特别是能发挥其专业优势,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育管理, 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做好学生工作, 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手段陈旧,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目前各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往往是各个系根据党委的统一安排, 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方针政策文献, 一般都是念文件、读文章、照本宣科, 满足于当“二传手”。教育管理的内容、形式、方法滞后, 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很少考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专业特点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现代化媒体, 特别是网络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忽视青年学生普遍具有的“网络情节”, 忽视互联网丰富、快捷的时事信息资料, 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收不到实际的效果。尤其是在和专业相结合这方面所做甚少, 不能通过把两者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很多学生党员因为不愿占用专业学习时间而忽视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这种学习教育一般采用学习——讨论——总结三个步骤, 千篇一律, 无一例外, 三个步骤一完成, 教育也就完成了, 至于理论是否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则另当别论。如果只是单纯地靠开几次大会, 学几份文件, 年底填几张表格, 真的无法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直接影响着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学生党员的质量不高, 势必影响整个党员队伍的形象, 让普通同学对学生党员有看法、有想法。

(二) 教育管理人员缺乏, 机制缺乏完整性

目前高校学生和学生党员人数急剧增加, 导致高校学生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量的增加, 而从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大多数高校有专职党总支或党委书记, 下设专职组织员。但组织员仅负责组织发展, 学生党建工作还要落实到兼专职辅导员身上。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 系部组织员和学生党建工作人员由辅导员兼任, 没有专职党务工作者。辅导员主要经历在班级管理和具体事务上,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党员再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三) 教育思想理念滞后, 基层党组织忽视党员日常教育

首先在入党标准把握上,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人为降低考察标准, 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处于基本形成时期, 在踏入社会之后还可能有较大改变, 思想上有些问题无所谓, 这导致过分重专业学习, 轻思想考察。其次存在“重发展, 轻教育”“重入党前考察培养, 轻入党后教育监督”的问题。特别是在完成预备党员接受工作以后, 有的党支部就好像完成了发展任务, 没有制订科学、系统的教育计划, 在预备期内忽视对预备党员的继续考察, 有的跟踪考察只是做做样子, 很少听取预备党员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 对预备党员不能及时肯定成绩, 指出问题, 明确方向。甚至存在不能严把转正关的问题, 把预备党员转正作为一种形式, 开个会、填个表了事。

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载体, 改革学生党员教育思路和方法

针对以上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应该创新学生党员教育载体, 结合专业特点,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改革、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发挥学生党员带头作用。

笔者以所在的宿迁学院为例, 以二系园林、园艺专业作为试点。园林、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园林、园艺、交通、水利、城镇规划等管理领域和部门从事相关专业管理、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该专业是理科专业, 学生动手能力较强, 校内外实践机会较多, 教师也较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初, 该专业学生党员对枯燥的理论学习非常反感, 更愿意将时间花在植物身上。笔者将四个年级近50名党员组织起来, 在院后勤处的配合下, 在校园内专门辟出老图书馆南侧绿地, 由这50名学生党员负责养护。同时组织学生党员参与一号教学楼前园林设计, 以比赛方式选取优秀方案, 为学院建设出一份力。随后又有党员主动参与了学院草坪中道路设计、春季草坪养护等活动, 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肯定。

这项工作是从2009年开始, 启动之时选了园林园艺专业。随后又组织文秘、师范等专业的学生党员开展系列活动, 将师范专业的教师技能大赛、文秘专业的秘书节等活动融入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活动要由学生党员自己组织, 要求学生党员必须参赛。学生党员普遍反映这样的活动比单纯坐在会议室内学文件更有意义, 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将学生党员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 弥补了空洞理论学习的不足, 一方面为学生党员提供了专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能力的平台, 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让学生党员认识到自己不同于普通同学之处, 那就是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修养。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为学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园林、园艺专业的两个活动受到了学生党员的积极响应, 还有两名2005级的学生党员主动搞起了校园内香樟树的土壤改良项目。

这项举措创新了学生党员教育载体, 为学生党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将学生党员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拓展专业空间、强化隐形课程建设,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当然, 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绝不限于与专业结合这一个途径, 还包括建立发展党员考核评估制度, 建立并完善包括党小组、党支部、班集体、宿舍等系统在内的360°的考察体系。还可以依托第二课堂活动, 寓教于乐, 开展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文体活动, 等等。总之,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者们必须开拓思路, 不被传统缚住手脚, 敢于创新党员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清清.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 2008 (2) .[1]张清清.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 2008 (2) .

8.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探究 篇八

关键词: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党建工作的加强与完善,学生党员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问题,也暴露出高校党建工作中“重发展、轻教育”的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欠缺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制,对于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学生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提高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意义匪浅。

一、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现状

1、部分学生党员党员身份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足

当前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重视发展学生党员的前期工作,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筛查尤为严格,因此有部分学生在入党之前表现积极,而入党之后便觉得一劳永逸,认为只要不犯错误就万事大吉,从而不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不能按时上交思想汇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自身的党员身份没有意识,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机制不健全,流于形式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党建工作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大,而在大多数高校的党员发展工作中,往往更加注重在学生发展前的培训教育工作,把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作为党员培训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党员尤其是正式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迥异的现象。同时在学生入党后相关的后续教育培训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如思想汇报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等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组织生活质量下降,没有成效。

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组织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中在学生党员中的后续教育培训多采取民主生活会和专题学习会两种形式,多数的支部理论学习的开展也多采用转达文件会议精神、讲座、视频等照本宣科的传统形式。党员后续教育的载体较为单一,学习内容单调,主要侧重时事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缺乏吸引力,而学生党员也处于“被学习”的状态,导致了一些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出现厌倦情绪和抵触心理。此外,党支部组织学习没有针对性,不能结合现今大学生党员的时代特点和专业特色开展内容丰富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员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4、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中理论教育和实践相脱节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比较重视理论教育,实践环节相对缺失,导致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脱离,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的作用,没有给学生党员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和机会,理论教育流于表面,造成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缺乏直观感受,使得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发挥。

二、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

1、高校对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重视不够

党员后续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最终质量,然而在不少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对于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将工作重点和大多数精力投入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党员发展方面,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而对发展后的党员教育问题重视不够,造成了党员教育“前紧后松”的现象,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的再培养、再教育、再考察工作,致使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在同学中间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削弱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高校基层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工作实践来看,除了在学校组织部门设立专门的组织员之外,二级学院基本没有专设组织员,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辅导员兼任,而大量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也由多由学生辅导员以及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来负责完成。而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多数辅导员在承担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同時也承担了大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因而负责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精力有限,工作重心更多的放在发展党员上,这就会导致辅导员对于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不够细致、深入。而高年级的学生党支部书记虽然是学生党员中的骨干,但其步入党组织实践较短,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从而致使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3、学生党员监督考评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和专业提点,严格考核考评机制,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然而在当前大多数高校中的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监督机制存在缺失,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大学生一旦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只要未违反校规校纪,没有处分或挂科,预备期一满基本都能按期转正,而没有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无法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和延续性的考核,学生党员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而缺乏相应的激励、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学生党员缺乏有效的制约,无法使得学生党员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很难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对策

学生党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中的杰出代表和榜样力量,其思想和行为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同学,因此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现实的意义。

1、完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机制

为了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做好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利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联系人等资源逐步完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机制。首先,高校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务工作者要转变思维模式,重视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以学生为本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引导学生个体发展,创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思路;其次,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应当建立连贯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同时依据支部党员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将党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常态化;再者,高校应当依托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平台——党校,不仅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更要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开展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培训,以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最后,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课堂教学和理论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健全高校党建工作队伍

素质过硬的高校党建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完善的重要保障。首先,高校应当不断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力量,在按学生比例增设专职辅导员同时按比例配备专职组织员,可以选择聘任部分政治理论素养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来丰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缓解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的压力;其次,不断加强对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通过政治理论专题培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采用座谈等形式交流工作经验,以期增强高校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最后,从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以及高年级优秀党员中选配党性素养高的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形成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健全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保障机制。

3、创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形式

高校党建工作要不断拓展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途径和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以增强后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党员自我学习的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应当因材施教,学生党员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加强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就应当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党员的需求,以实现学生党员的个体发展;再者,丰富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在传统的党性、理想信念的教育之中,引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同时与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实际相关,并结合专业特色,增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时效性;最后,搭建多平台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载体,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前新媒体的作用,利用QQ、微博、微信等即时、新颖的学习载体来引导学生党员主动学习,同时将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与社会实践、红色1+1活动等载体相结合,使得学生党员通过服务社会来进一步加深党性认识,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党员后续教育落到实处。

4、严格学生党员评价考核制度

科学全面的考评机制是党员后续教育的必要措施之一,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考评和反馈机制才能切实有效的保障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质量。首先,应当建立切实有效的党内外监督机制,定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内互相监督,同时鼓励同学群众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以期在普通同学中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其次,制定全面科学的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民主评议的作用,應当不断健全学生党员考评细则,结合学生特点,以个体差异性发展为主,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全方面对其进行考核,同时从上级评议、党员互评和群众评议等上中下三级全方位对学生党员进考核评价;最后,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通过全方位的监督、考核,帮助学生党员了解自身的不足,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同时完善激励措施,树立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有问题的学生党员进行诫勉谈话,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

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面旗帜,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高校党建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转变工作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切实将党员后续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蕾.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现代企业教育[J].2013.05(下).

[2]李颖.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高教探索[J].2013.11.

[3]王怀芳.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路径探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3.10.

上一篇: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下一篇:静疗学习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