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故事

2024-09-14

理想的故事(共16篇)

1.理想的故事 篇一

国庆节前夕,北京残奥会胜利闭幕。看着那天夜晚“鸟巢”上空盛放的礼花,看着残疾人朋友在赛场上生龙活虎的表现,我想起了自己。

人的两只手都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右手好像要比左手大一点,我的左手和右手的区别就更大一些。其实我很怕别人看到我的右手,它有些粗糙,手背上的血管凸起盘虬着,就像老人的手。我右手的几个关节处还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健康人的手掌会磨起茧,而我的茧在手背上,因为我坐着的时候习惯把手握起来,支撑身体右侧的重量,时间长了就磨起茧了。我的左手就好多了,皮肤要白皙一些,淡青色的血管隐藏在皮下,像年轻人的手,我喜欢看我的左手。小时候,有一次我用两手又勾又弯,在墙上照出各种动物影子,比如兔子、老鹰、狐狸,还有小鹿和马。爸爸

2.理想的故事 篇二

不难发现,这些经久流传的故事通常都以爱情为主题。尤其是《梁祝》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不仅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在西方,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它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和《罗密欧与茱丽叶》齐名的。它发生在西班牙的特鲁埃尔城(Teruel),当地人把它叫做《Los amantes de Teruel》,英语译作《The lovers of Teruel》,即《特鲁埃尔恋人》。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个故事可能较为陌生,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致的情节。

特鲁埃尔(Teruel)是西班牙东部阿拉贡自治区的一个小城市,人口不到四万。如果在中国,这只能算作一个小镇。然而,正是在这个西班牙内陆偏远的小地方,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在西班牙,只要一提到特鲁埃尔,就会首先联想到一对恋人Juan Diego Martínez de Marcilla(以下简称“胡安”)和Isabel de Segura(以下简称“伊莎贝尔”)的故事。

据说,男女主人公都曾经生活在特鲁埃尔小城。他们从少年时的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发展到成年后的和心心相印和山盟海誓。然而这又是个贫富悬殊的故事,伊莎贝尔是出身富家的独生女,而胡安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他们的婚姻遭到了女方家长的极力反对。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胡安决定离开特鲁埃尔城,外出冒险求发达。他向伊莎贝尔承诺用五年的时间来提升自我,以达到她父亲的要求,实现联姻。于是伊莎贝尔苦等了他整整五年,直到最后一刻。胡安在与摩尔人的战斗中屡获战功,因而得到了嘉奖。但是,当他满心欢喜带着受赏的黄金珠宝回到特鲁埃尔城门的时候,却得知那一天正是伊莎贝尔与别人成婚的日子。因为战争的羁绊,他回来的时候,已经超出了五年的期限。伊莎贝尔因为没有任何胡安的消息,也只得接受父亲给她安排的婚姻。阴差阳错,他们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胡安上门求得伊莎贝尔一吻被拒,悲痛而亡。就在他的葬礼上,人们看到一个穿孝服的女子靠近他的棺材,竟是伊莎贝尔,她来偿还生前欠他的一吻,随后她也离奇地猝死在了胡安身边。

听完这样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尽管故事流传的时间和空间有所不同,甚至中西方文化背景也存在差异,但是其中的某些情节会有高度的相似。两者都是令人动容的爱情悲剧。首先,年轻人间产生的爱情轰轰烈烈,无论梁祝间的朝夕相处、日久生情,还是胡安和伊莎贝尔的青梅竹马、山盟海誓之恋,都非常纯洁美好,让人无法不对婚姻产生向往和憧憬。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两对恋人的爱情都因为家庭原因而遭遇到了阻碍,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顺利实现联姻。由于家庭贫富差距、社会地位不等而招致封建家长的干涉,两位富家小姐的婚姻都无奈接受父亲的安排,最终不得不选择与他们不相爱的人结婚。

这样的故事情节,可能在古今中外都不足为奇,任何文化中似乎都存在有类似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而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够经过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至今,也并非空穴来风,完全臆造的。应该说,很多民间故事是基于史实的。对于这些史实的求证,人们总是不遗余力。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人们为了证明其真实性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相比较而言,关于梁祝的真实性探究的书面材料有很多。在中国古代的很多历史典籍中都能找到佐证,其中最早的出现在唐朝初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中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另外其在《十道志》又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之后,晚唐的张读所著的《宣室志》、北宋李茂城的《义忠王庙记》以及其它作品中都有关于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的记录,这些都为梁祝故事的真实性提供了依据。而且,可以推断,梁祝的故事原型应该发生在唐代以前,很有可能是两晋南北朝时期。

除了书面记载之外,国内多地对梁祝故事的发生地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们在自己的地界上积极寻找梁祝的线索,还真有诸如祝庄、梁庄、书院、草桥、梁祝合葬墓等所谓遗迹的发现,以此表明自己的家乡就是梁祝故事原型的发生地。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四个版本分别位于浙江上虞、江苏宜兴、河南汝南和山东微山。由此可见,梁祝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

再来看我们刚刚了解的《特鲁埃尔恋人》,它的发生地就是西班牙的特鲁埃尔城,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它的真实性的,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位于该市圣彼得San Pedro教堂内他们的陵墓。今天拜访特鲁埃尔城的游客必会前往凭吊这对恋人。在两个白色大理石的棺椁上方,分别平躺着一男一女两尊雕像,他们就是胡安和伊莎贝尔。这是西班牙著名的雕塑家Juan deÁvalos的作品。可以看到,两个人安详地躺着,身体紧挨着对方,胡安的右手轻轻托着伊莎贝尔的右手,一切显得非常美好。

而在底下的棺椁里面确确实实存在有男女两具尸骸,并且这是已知的他们第四次(1950年)被挖掘出来,重新安葬。第一次是1555年在圣彼得教堂进行修缮时,无意间,工人将他们挖掘出土。据说,当时他们被发现共同安放在一个棺木内,保存完好,尸体并未腐烂;第二次重新挖掘,是受当时的特鲁埃尔城主教Don Andrés Santos之命,将他们从原处移动到教堂的San Cosme y San Daimán神龛下方,也就是今天他们所在的位置;第三次再被挖掘出来是在1619年,这次挖掘的结果是由当时的公证员Juan Yagüe de Salas签署的重要文书记载的。在这份文书中,他不仅详细描述了其所见的男女尸骸的状态(已成骷髅),而且说明了他在当时的特鲁埃尔市立档案馆查阅到的一份手抄文稿,真实记录了胡安和伊莎贝尔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姓名以及故事发生的年份为1217年。作为公证员,Juan Yagüe de Salas出具了这份文书。这也是现存唯一的一份能间接证明特鲁埃尔恋人故事真实性的书面材料,尽管之后关于公证员所述亲眼所见那份手写文档,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质疑。总体来说,有出土的两具尸体以及公证员的文书作为佐证,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相信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从以上两个来自于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爱情故事来看,那些经典的,能够在民间千百年流传的,还是需要依托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基础的。民间故事并不完全等同于神话传说,它不能完全脱离实际。那些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反映人类理想追求的故事越能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梁祝流传了至少一千五百年,而特鲁埃尔恋人也有七百多年。

然而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中国和西班牙的这两个爱情故事,它们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也被人们逐渐加入了一些幻想的、超越现实的成分。作为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它们竟然都会以男女主人公殉情的方式作为结局。据说祝英台在哭坟的时候,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跳入墓中,所以他们能够同葬在一起,之后人们发现他们竟然双双化蝶。特鲁埃尔城的胡安在伊莎贝尔婚礼当天索吻遭拒,竟然悲愤而死,而伊莎贝尔在其葬礼上偿还她亏欠胡安的那一吻之后,也猝死在他边上。两对恋人都选择了用死亡来换取永恒的爱情。中西方不同文化中的经典爱情故事竟然都以殉情的情节作为结局(罗密欧与茱丽叶也是如此),这或许无法用现实中的逻辑加以解释,但却反映了人民大众最朴素的心愿,现实生活那种无望的爱(西班牙语:amor imposible)人们总是想着用另一种方式去实现吧。无论是中国,还是西班牙,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是共通的。

参考文献

[1]CARUANA GÓMEZ DE BARREDA,Jaime:Los amantes de Teruel:tradición turolense con estudio y anotaciones Valencia:Ecir,1979

[2]GURADIOLA ALCOVER,Conrado:La Verdad actual sobre los Amantes de Teruel:orientación crítica de los estudios amantísticos Teruel:Instituto de Estudios Turolenses,1988

[3]TANGHERLINI,Timothy R.It happened not too far from here:a survey of legend theory and characterization Western Folklore 49,1990 http://tango.bol.ucla.edu/publications/A05.pdf

[1]芜公《梁祝故事的发生和演变》《人民文学》1952年2期

[2]张恨水《关于梁祝文字的来源》《光明日报》,1952年12月17日

3.故事讲完,理想继续 篇三

作为“职场”的天然盟友词,“杜拉拉”从2007年诞生之日起,就让无数个人有了一个表象的对照,往大了说,她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现代年轻人明确地思考自我的迫切意识,作为某种意义上浮躁价值观冲击下的对应,杜拉拉挖掘出了一代人内心中的焦虑、纠结、欲望和迷茫,但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向往。而今,作为最终篇的《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终于让杜拉拉和大家告别了。4年来,有多少人成为了新的杜拉拉,又有多少人亲身见证了不一样的职场。

我们邀请了几位读者分享他们的感受,这里面有启发,有感动,有激励,也有泪水。本期栏目没有诸如语录一类的说教,而试图用更真实的方式展示普通人的心理。最终,让大家不仅能够从《杜拉拉升职记》系列中找到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更学会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进而在《职场》中找到我们能够给你传达的养分,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杜拉拉的理想和我们的成长

1从大学时代开始看《杜拉拉升职记》,直到今天读完这与理想有关的《大结局》,我也同样经历了职场新人的碰撞、转型、被否认,被小老板绑架在冲向其他老板的战车上的难堪和不甘,被起起伏伏闲言碎语唾沫星子几近淹没,再然后,依然绕不过爱情的话题,和暗恋10多年、恋爱却不足两年的人分手。再再然后,终于得到认可,参与了公司激动人心废寝忘食的重大历史时刻,习惯了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习惯了一旦case来了,像海军陆战队那样全副武装好自己,再难实现的目标也拿下了的快感。某次大型活动散场,回头看了一眼花费多少心血多少同事共同努力的地方,默默地华灯熄灭……那一刻,离理想很近,工作的烦心事统统抛之脑后,牵挂某个人的心突然就安宁了。永远太远了,哪有那么多时问用来折磨自己。

现代女性的坚韧和果敢,绝非一般。现代女性的决绝和凛然,背后又是多少的颤抖和心里打着转转的眼泪。看拉拉,越看越懂,人就是这样,为什么最难的时候咬着牙都坚持得下去,但是,幸福正恰似你温柔缠绵的情话飘然而来,你跟着也消受不了呢。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道理。没有人保证,如果故事不像现在看到这样演绎,另一个“如果”会不会更好。只要你我活得从容且幸福,理想已经悄无声息,不近不远,咫尺天堂。

再见,拉拉。想说的太多,今天和你深夜里,只谈理想。

——睛耕雨读

2

领到平生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年终奖时,领导说你满意吗?我说满意,当时我有些眩晕,原谅一个从没一次性拿过一笔大钱的人的沉不住气,那时,我刚看完《杜拉拉3》。

看拉拉的时候还是大四毕业,青涩、幼稚、对工作充满忐忑,也有小向往。直到现在。这期间她被演成话剧,拍成电视和电影,有多少看客沉溺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也包括我,我曾天真以为一切问题都可以在拉拉身上找到答案——有梦想怎么办?领导不作为怎么办?受不公正待遇怎么办?后来发现,有些职场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只能磨砺自己,去适应和习惯。

职场小说的意义在哪里?

1早在读第一部的时候,我就已经答心底里承认自己无法成为像拉拉那样的人(即使有像拉拉那样的做事能力。但断没有,亦学不来拉拉那样的做人能力),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职场大多数时候是圆融者的表演。虽然知道自己无法学得来拉拉那样地做人,但是借鉴拉拉的职场智慧亦未尝不是一种学习进步。在职场中混,习得一些生存智慧对自己总归是一件好事。

作者在大结局开篇自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动物,我们身不由己卷入竞争和竞争带来的压力当中。是的,人在职场,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总会被卷入职场生存竞争的漩涡当中。人在职场,如何笑傲群雄脱颖而出?虽然你我不是杜拉拉,无法复制她身上的成功,但在她身上折射出来的职场生存智慧,值得职场中的我们参考和借鉴。——欣雨

2小说本来就是仁者见仁的,但主要是为了拓宽眼界的。个人以为《杜拉拉》本来适用的范围并不广——外企为主,国企与中小的私人企业的生存环境与之相差甚远,但是其中不乏先进的因素,譬如:工作的积极性、先进的管理、在公司的定位、个人的目标以及在奋斗过程中的某些原则,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个人的发展很有意义;小说也解释了各部门的分工、企业招聘时真正的需求等等,这些也是给刚毕业者和还没有职业定位的人提供一些方向,确认自己的工作目标。——依山观林海

我也获得了升职和加薪,我是否比以前自在快乐?我刚到公司培训的时候,与人合租700块钱的,_、屋,自己在墙上画了彩绘,同事都说我有才。现在我奔波找房,总是不满意:我想要电梯楼因为爬不动楼梯;我想要家电全齐的因为没时间手洗衣服;我想要安静的因为周末需要睡赖觉。我和拉拉一样疲惫,也会困惑,这样奔波着,是为了什么?——江庭飞雪

3还记得第一部《杜拉拉》出来的时候,我简直是以读《圣经》的心态来看这部书,4年过去了,书中的种种事迹并不陌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自己也在成长的原因,再也不会用那种膜拜的心态来看这部小说。每个人都生活得很艰辛,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走下了神坛的杜拉拉其实就是你身边的人,也许就是你自己,你在经历着和她一样的选择、一样的痛苦、一样的幸福,一起战斗,一起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地成功,就像拉拉一样曾经被冷藏被误解,但是只要信念坚定,有毅力,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幸福。——Sunny

杜拉拉@普通人

@喜宝陈:有的人,他的生活十年如一日,既没有变化也没有惊喜。还有的人,他的生活保不准在某一天就会突然出现惊喜的变化。这当中固然有命运的造化,更多却是这个人自身的特质决定的。人生这种变化的能力,就像人的牙齿,即使还没有长出来,其实已经埋好了根,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牙齿,萌发前就已经定了。

@Cherie滴纠结髓:“沉默了那么久,有你欣赏;努力了那么久自我激励。也许有一天,抛下传说,走遍万里,看遍风情,尽在我心。”《杜拉拉4》perface里我最喜欢的话。当初追《暮光》、追《杜拉拉》,接着追深造,追出国,谁没有在成长?庆幸自己的选择,我爱现在的我自己:独立、有目标、肯吃苦。

@幸福的夜熊熊:昨晚不知不觉到了两点,把《杜拉拉4》给看完了,到了最后眼泪还是流了下来,心疼她的坚忍与无奈,虽然结局的弯拐得有点大,但是这确实是一套好书,介绍了很多HR的工具与理念,甚至还能受到在企业如何为人处事的启发。

4.关于理想的名人故事 篇四

针对这一现象,校长特别安排了“立命”这一课,在台上激情地演讲起来。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而读书?”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他的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校长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不一会儿,校长走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站起身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点前一亮,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5.摸得着的理想故事 篇五

听了老农的诉说,我不禁恍然大悟。不光是牛,我们人也常常这样,太容易完成的的事情,往往让人没有前进的动力,也找不到丝毫的成就感。而太难完成的事情,往往又让人望而生畏,觉得遥不可及。只有那些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才会让人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认为成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难。

而生活中,许多人总是喜欢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很高远,认为理想越远大,取得的成就越丰硕。

比如,有些人从小就立志要当科学家,当作家,当政治家,当画家,当音乐家,当亿万富豪等。

结果,因为好高骛远,这些人在人生的路上总是碰壁,无论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最后只得灰心丧气地放弃了,并且还在心里烙下了一个自卑的阴影。

从此以后,事事不顺,空余一声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实,我们应该给自己定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这样在攻克一个目标后,就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进行建立起自信,有了自信心,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就会一步步地迈向成功。这有点像爬山,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把目标定在高耸入云的山巅,在艰难的攀爬中,我会一点一点儿丧失掉信心,还未到达山腰,就失望地放弃了。

如果一开始不是将目标定在山巅,而是定在山脚的某个山头,那么你就会一鼓作气地征服这个山头。尝到甜头后,你又会满怀信心地去征服另一个更高的山头。也许最后你到达山巅的时间推迟了,但你收获的快乐远比别人多得多。

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有多高,而是因为他始终把目标定在自己勉强能够得着的位置。

6.为理想奋斗的励志故事 篇六

看着她那矮胖的身材,听着她那方言浓重的普通话,我憋得面孔紫涨才没有爆笑出来。搞什么搞,阮小美也太幼稚了吧,就是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又怎样,长成这造型,还想出镜?

阮小美根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很多丑小鸭是根本没缘分变成白天鹅的,所以,她义无反顾雄赳赳气昂昂地继续操练自己的播音员之梦。

得承认,大学4年,阮小美的普通话进步够神速,如果只听声音,不看她那老土的造型,你几乎真的会以为,她从来就是个城里的姑娘。

我们人人自危地到处找工作时,阮小美奔波在诸多电视台之间找机会。那些以貌取人的场子,不要说阮小美只有个三流大学的文凭,就是清华毕业又怎样?我多次旁敲侧击地和阮小美提过,央视各个栏目组,北大毕业的美女也不过是混个导播的差事。

阮小美不信那个邪,可我相信,生活早晚会教育她。果然,没用半年,阮小美就蔫了。她心灰意冷地提着行李找到我,我什么都没说,暂时收容了阮小美。她自己躺了两天,最终黑着眼圈爬起来和我说:我也想清楚了,还是吃饭要紧,我先找个其他工作干着吧。

阮小美最终落脚在一家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在大北郊,阮小美每天4点起床,提了包去转公交车,到公司口干舌燥说上一天,晚上顶着一头星星疲惫地回来。

我无意中发现,她的案头还摆着做了密密麻麻标记的播音教材。阮小美不提当播音员的事了,她翻着教材轻轻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却成了荫。原来,中介所那工作,她之所以能够在一帮职高生中PK而出,不是因为她的三流大学学历,而是因为她的普通话标准。世界上果然没有白费的努力,我拍着阮小美的肩膀感慨。

7.理想的故事 篇七

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人, 都源于他们胸怀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周恩来青年时就怀有“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马丁·路德·金崇尚“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的理想;李白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莱特兄弟渴望飞上蓝天。可以说, 是理想成就了这些伟人。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坚定的方向, 就没有真正的生活”。邓小平同志提出新时代“四有”新人时, 就把“有理想”放在首位。

然而, 在现实中有多少人有自己明确而崇高的人生理想, 又有多少人在为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奋斗?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 不乏有人迷失人生理想, 甚至丧失做人的基本原则。

正因为如此, 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 当前中学生理想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中学阶段, 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 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在自我和叛逆中却又依赖和盲从, 在激情和冲动中却又胆怯和脆弱。他们对未来充满向往好奇却又迷惘无奈。成长的烦恼、学习的压力时时侵扰着他们日渐丰富的心灵。此时,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 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及时建立自己正确而明晰的人生理想, 并鼓励他们为着理想奋勇前进, 都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0”点调查课题组的专家调查表明, 有62%以上的人, 人生理想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

然而, 我们的理想教育状况又如何呢?

首先, 家庭教育重功利而轻性情, 人生理想教育有所缺失。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停留在读书升学, 找好工作, 出人头地上, 而缺少对孩子远大崇高理想的教育和心理的引导。因此, 不少孩子的人生理想显得自私而狭隘。

更令人堪忧的是, 大批民工带着他们的孩子 (不少民工有两三个孩子) 进入城市。受生存环境的制约, 很多民工一旦把孩子送到学校, 就万事大吉, 一切顺其自然, 根本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次, 学校教育过分重视智育而轻视理想信念教育。“升学率”往往成了评价教育的关键词, 学生的人生理想教育从根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三, 社会的价值引导使中学生无所适从。市场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影响着学生人生理想的形成。金钱、权势、贪污、腐败、色情、凶杀等负面信息时刻抵消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正面教育。面对现实社会, 正处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常常会矛盾重重, 无所适从。

基于此, 我对中学生人生理想教育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2 学生理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刚升入初中时, 我做了关于人生理想的学生调查,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可见, 初一学生的人生理想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约三分之二的学生已经有了或初步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不明确。

(2) 学生的理想总是美好的, 但往往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3) 学生的理想有短期的, 也有长远的, 有明确的, 也有模糊的。但多数学生的理想基于家庭的教育 (如父母的期望、亲人的意愿等) 、学校教育 (如教师的宣讲、同学间互相感染等) 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建立的, 缺乏学生的主体性。

进入初二下期, 我再次对学生的人生理想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如下:

可见初二学生与初一相比, 在人生理想上有很大的变化。

一是虽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 但有理想的人数明显增多。

二是学生的人生理想呈现多元化, 具体化, 也更具有主体性。

三是学生人生理想的现实成分明显增加, 而更加高远的具有责任担当的社会属性的人生理想却很少。

但总体上讲, 初中学生的人生理想具有肤浅性, 从众性和不定性, 受学习成绩和家庭、社会的影响较大, 学生理想缺失的现象较严重。

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用智慧的火种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是教师不可旁贷的重要责任。

3 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教育活动

3.1 充分发挥教师的干预作用

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 教师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 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 并帮助他们建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坚强信念。

(1) 进行关于理想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 既可以了解学生, 又可以给理想教育营造氛围。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做一些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组织关于理想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 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 讲述有关理想引领人生的故事, 传唱理想歌曲, 观看励志影片等, 使学生明白从小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

(3) 把理想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中学各学科教材都有人生理想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有意识地挖掘这些因素, 加强关于人生理想引导和教育, 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开展关于理想的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征文书写自己的人生理想, 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树立美好的理想, 朝着自己的远大目标努力奋斗。

(5) 召开关于理想的故事会。让学生搜集名人故事, 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如匡衡、司马迁、比尔盖茨、诺贝尔、科比、周杰伦等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 都可以让学生受到有益的启示。

(6) 坚持与学生单独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7) 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随时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让学生经常得到“没问题, 我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 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

3.2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干预

(1) 利用好家长会这一阵地。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学生理想教育问题, 把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通报给家长, 有意识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从而, 有效地促进理想教育工作。

(2) 做好有针对性的家访。每到一个家庭, 都真心诚意的与家长进行沟通, 敦促家长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尤其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实践证明这样的家访是有成效的。

(3)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如通过《家校联系本》、腾讯QQ、手机等工具与家长保持经常地联系, 保证家校信息通畅, 促使家长与学校一起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3.3 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鲜活的榜样指引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 是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是学生身边的榜样。每当学校或班上涌现出优秀的同学, 就把他们的事迹拿来宣传, 或者请这些优秀学生到班上现身说法。让学生真切地受到教育, 鼓起信心和勇气, 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是从书中寻找榜样。开展读书活动, 学生都读励志书籍, 寻找学习的榜样, 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和作品展示。学生在书中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受到了教育和影响。

三是从生活中寻找榜样。生活是教育的最大舞台。来源于生活的榜样给予学生的教育是最深刻、最有效的。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中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故事。组织专题班会, 互相交流, 让学生从这些人的故事中获益, 从而坚定他们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信念。

总之, 作为教师, 我们应不遗余力地用教育的智慧去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让学生带着美好的人生理想, 在人生的征途中扬帆远航。因为:“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 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 引你走向黎明。”

摘要:中学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 但目前中学生的人生理想存在粗浅、从众、脱离实际, 甚至缺失人生理想的问题。而学校、家庭和社会又常常忽视学生的理想教育。本文拟就学生的理想教育进行探索, 以期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 并鼓励学生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8.李潇:我的理想就是俗人的理想 篇八

主要作品:《大男当婚》、《大女当嫁》、《麻辣婆媳》、《当婆婆遇上妈》等等。

李潇的性格看上去坦率直接,约好了去她家里拍摄,以为她怎么也得薄施脂粉捯饬一下,结果,她素着一张脸,穿着T恤运动裤就出来了。怎么拍?就这么拍!书架前抱臂一站,搞定!好在这位山东大妞身段高挑,眉眼生得热烈,反而很容易捕捉到一些独特的味道。她趁兴聊起其他杂志做访谈时,把她和几个女编剧浓妆艳抹,妆化得神乎其技,“那都不像我了”。

也因为她的不造作,她聊各种事,囧事,二事,八卦事。她说北京的女编剧们有一个聚会,谁的戏收视率高,就请大家一起聚餐。很多时尚和文艺圈的人把这种雅聚称之为“沙龙”,李潇则说,“我们是‘大姨妈聚会’,二十多口子,有家属的带家属,没家属的带朋友,然后大家在一起八卦、吐槽、交流一下‘骗子公司’情报,或者哪个人不好合作,以后要注意什么的”。

显然李潇身处这个八卦资讯发达阵营是快乐的,自己喜欢的事与自己所做的事,就这么宿命相依,是天生的福气。所以,她不讳言自己有着很“八婆”的一面,她的剧本素材积累,很多时候是八卦来的。

“别人家发生什么事,发个微博什么的,我绝对是第一个留言的。由于我不会开车,我出行坐公交、地铁,好多素材就是听来的。我曾经为了听两个女孩讲他们家的事儿,从公交跟到地铁,又换了一趟地铁,直到把她们聊的事听完。就是觉得她们说得事好玩,而且两个女孩是北京人,说话特逗!”

因此,去菜市场,逛街、蹓弯儿,她带着耳朵留着心,路人的生存百态,都被她一一写进剧本里,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家庭故事。而她也乐于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抑或是写作苦闷时,反而憋出各种有趣、逗闷子的桥段。

前几阵微博流传一位因长得太帅而被驱逐出境的沙特小王子美图集,她用几条围巾把爱人老于COSPLAY,拍下来上传到微博,写道:因为过于美貌而被阿联酋驱逐出境的沙特,噢不,特傻小王子!

还有不少开自己玩笑的:听说平眉显小,就让老于帮我改善改善眉形,结果他没搂住,一猛子给我画成了新右卫门……

其实,也不知李潇文字里的这种好玩是怎么来的,总之看人是极爽利的一个人。再看李潇近年来的剧作,跟她类似的形象不乏其人,她笔下麻辣风趣的台词,也成为流行段子穿插在形态各异的故事里。这样的写作个性,也使她在都市情感这一领域相对出挑。去年热播的徐峥主演的《大男当婚》,以及此前小宋佳主演的《大女当嫁》,在剩男剩女剧中算是翘楚之作,很多人以为不是一个八零后女编剧所能驾驭。李潇也并不居功,坦言自己命好,遇到了合适的、优秀的演员。

从她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剧本《搭错车》开始,当时是李雪健病愈复出的第一部戏,因此格外重视,给还是新人的她不少提点和帮助。此后,看上去一路都是大牌策划、导演、演员的合作,郑万隆、高希希、李少红,等等。包括刚刚开机的《大丈夫》,由王志文、俞飞鸿、李小冉主演,因此在主创聚餐时,她害羞地说自己就是个追星族。

问李潇刚毕业就开始改编经典《搭错车》,并与大牌导演合作压力大不大?她说:“没有想那么多,当时快大学毕业了,就想着怎么把这个活儿干好,能拿到这笔稿酬,够我下个月的生活费就好了!”甚至对于导演高希希的名字,她单纯只是觉得,一个男人叫“希希”,听来蛮好玩的。

“我觉得有一点运气的成分,我写这个戏时正好我父亲身体查出问题,需要化疗。而这正好是一个写亲情的故事,越写越带入自己很多情感,后来跟李雪健老师聊这个事,写的时候真的当他是父亲的感觉,这个非常重要,情感对于作者来说,太重要了。”

除了情感的投入和台词的幽默,在技巧日益成熟后,李潇在人物性格上也尝试幽默的设计。《大男当婚》中的曹小强(徐峥饰),一个顶着外形压力、房贷压力、年龄压力的穷屌丝,能在各类女性中间游走,凭借的是他的幽默风趣和诚实守信的双重性格魅力。她说,收视率出来后,男性群体比女性多,高学历比低学历多,觉得特别欣慰,这鼓励着她以后在情节上更多地加强喜剧和幽默手法。

“但喜剧的东西,目前的观众接受度有限,要半步半步的往前走。”李潇说。

当然,对于一个80后年轻女编剧,半步半步,可以走很长很长。

Q&A'

与健康相比,所有的剧本都不值一提!'

Circie :你平时时间是怎么安排写作时间?最大的享受和痛苦是什么?

李:我和老公是同行,所以我们生活比较同步,每天生活的都比较规律,都是赶本子的时候连轴转,经常是一边吃泡面,一边赶稿。最大的享受就是定稿了,把最后一笔稿酬收了,然后就直接玩去了。最痛苦的事就是这稿完了,还要修改,改了又改。就我个人来说,特别不喜欢改剧本,创作是一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写第一稿时激情是最高的,包括你对人物,是最有感情的,甚至有时候演员和导演提出来的意见,是对这个剧本有摧毁性的影响的,这对于编剧来说是一件很抓狂的事。

Circie:遇到这种事是怎么和制片方过招?

李:我还真遇到过,但是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剧能拍出来,愿意委屈求全,别人说怎么改,就怎么改。我觉得等有话语权了,再去争辩这个事情。

Circie:据说很多编剧和制片人为了剧本,都抑郁了,你的性格不会有这种事情吧?

李:我觉得还是有特别焦虑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可能单身的编剧,出这种问题的几率会特别大,因为编剧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如果没有一个引导的话,的确容易抱怨。说直白点,我要有什么事,就可以问问我老公,让他给我支支招。现在越写越觉得没必要为这种事抑郁,和健康相比,所有的剧本都不值一提!

Circie:你是一个会谈价钱的人吗?

李:不会,我一般要钱都和人家硬着头皮要的。上一个老板说下一部戏可以涨稿酬,我就会说,行,等戏确定了再说。我有拖延症,让我觉得不舒服的事,尽量往后拖,能拖多久,拖多久,要稿费的时候,得下很大决心才能和人家开口,我觉得写字的人都有这个毛病。

Circie:你和你爱人有没有互相捉刀的时候?

李:经常会有,而且是他帮我的时候更多。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在剧组写了一段时间,当时有思路打不开的时候,我们一起住在组里,可以给彼此很中肯的意见,所以我说搭档非常重要,而且要一个思路能互补的最好。我属于瞬间点燃,瞬间熄灭型,我老公是看上去对什么都没兴趣,但有兴趣后就会很持久的那种,所以特别建议同行都能找一个好搭档。

Circie:未来最期待的是什么?

李:期待赚好多钱,最好40岁之前就退休。但有人说编剧在这个年龄退休是暴殄天物,但我觉得身体会有一些问题吧。而且我是一个在文学上没有太多追求的人,包括对文字的敬畏。我就是一个挺世俗的人,我的理想就是俗人的理想,赚够了钱,和心爱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9.名人小时候的理想故事 篇九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2.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3.钱学森 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4.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5.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6.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7.生物学家 童第周怒斥皮诺

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8.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9、林肯奋斗的故事

公元一八○九年,在一个荒凉的肯德基州农场里,诞生了一位叫 亚伯拉罕.林肯 的小婴儿,他就是末来第十六任的美国总统。

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是林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向林肯学习的地方。

林肯下田工作的时候,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看书。中午吃饭时,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饼,一手捧书。他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我能够达到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应各种需要,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的历程,深深地打动著我,他成功的关键在於奋发向上,努力不懈,迎接生活的挑战。林肯做到了,成功了。

10、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 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 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 伟志向。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 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0.名人追求理想的励志小故事 篇十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的司马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对任何事都要刨根问底。15岁时,司马迁就认识9000多字,会写8种文字,就连当时最有名望的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都对他赞许有佳。

司马迁在41岁时开始写史记,当时司马迁已经当上了太史令,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一件小事,被人陷害关进了监狱,司马迁被处以“腐形”,“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11.理想大地酒店内的理想旅程 篇十一

酒店是西班牙风格,200多间独栋别墅中的客房,临水而建,高第风混搭花莲原生美景,“寸寸皆格调”。老板梁清政,从购地,就与300多“地主”谈判3年,做到第18年才有第一笔收入,哪怕到现在,“其实也只完成了理想中的二十五分之一”。他坚持生态旅游和自己的饭店理想。譬如,为从印度淘回的一扇门,可以在酒店内建栋总统套房来“装”。

像理想大地这样全功能的度假型酒店在台湾东部有许多,每个台湾家庭几乎都有一两处这样的“私藏酒店”,要度假时,他们不去景区奔波,而会选定宜兰某个农场、花东某座酒店,“宅”上三五天——“是停留不是奔波,是散步不是赶路”。

此类酒店,往往会提供一两日的旅行套装。譬如理想大地,游船、泡汤外,还可去农场做面包,打趣味高尔夫,创意手作DIY等,一天酒店行程的价格约为600新台币/人。包含“太鲁阁”、“七星潭”等必到景点的一两日行程,酒店一样提供。自由行客到花东旅行,完全可预订一家酒店或农场,再购买一个包含周边景点的行程,慢悠悠地享受。

若再配合以特殊的主题,如蜜月旅行,则更合适不过。像理想大地,酒店内运河游船上就时常上演浪漫求婚戏,酒店有专门的婚庆业务部:花园、白雕塑、白色拱门,是举行婚礼的“道具”;能容纳一两百人的宴会厅,可办婚宴;这里的总统套房从来不是为总统准备的,入住的往往是新婚夫妇。

12.我的理想 篇十二

理想就像高山上的雪莲,那么纯洁;理想就像歌曲中的一个音符,那么美妙;理想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那么明亮。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些后更喜欢读《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每当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时,就觉得自己仿佛长了一双翅膀,尽情地在书的世界里翱翔,充分享受书带给我的乐趣。

比如读到“黛玉葬花”时,我不由得也会落泪,心情也会沉郁起来;读到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读到他打死恶霸镇关西、为金氏父女打抱不平时,我由衷地佩服他的力大无穷,武艺高超,更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感染。我觉得中国的古典文学是那么富有魅力,富有内涵。渐渐地,我就想为什么不好好研究一下它们呢?

后来,我看了《百家讲坛》这个节目,这种渴望就越发强烈了。我想:那些主讲人可真了不起,懂得那么多知识。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需要更多的人去研究它。如果我长大后也能从事这个行业多好哇!

当然,实现我的理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就像建造大楼一样,打好坚实的地基。再有就是饱览群书,积累知识,用大脑思考,用双眼观察,用心灵体会。我要徜徉在书的花园里,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去吮吸书中的甘露,做一个正直、勇敢、富有爱心的人,这样才能实现我的理想。

13.名人追求理想的励志小故事 篇十三

公元前527年,楚平王委派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迎娶妻子。无忌是个善于迎逢拍马的货色,到了秦国后发现这个女子貌美过人,就想把他献给楚平王,以次来博得楚平王的欢心。于是在到达楚都之前,他抢先赶回去怂恿平王说:“秦国的这个女子有倾国倾城之貌,您为什么不自己留下来而可自己留下来而再为太子另寻一位呢?“平王也是个好色之徒,就听从了无忌的劝说,自己娶了那位美貌的秦女,后来生下熊珍。他又为太子娶了另一位女子。当时伍奢是太子的太傅,无忌是少傅。无忌由于不被太子宠爱,于是常常在平王面前中伤诬告太子建,平王就慢慢地相信了无忌的话。在太子建十五岁时,他的母亲因为年老色衰,渐渐地失去了楚平王的宠幸,平王对太子建就更加疏远了。

公元前523年,平王让太子建住在城父,戍守边界。无忌又日夜在平王面前中伤太子建说:“当年我把秦国女子送到您的后宫里,太子便十分怨恨我,时刻想制我于死地,我死不足惜,但是他对大王您也一定有怨气,您可要略加防备啊。况且太子现在住在城父,不仅独揽兵权,又对外结交诸侯,而且时时想打进国都,他这是想打进过都篡权夺位啊。”平王认为这是老师管教无力的结果,便把太傅伍奢叫来责问。伍奢心知这是无忌造谣的结果,就说:“君王您为什么因为一个小人而疏远亲生骨肉呢?”无忌听到之后非常生气,咬牙切齿的说:“今天要是不杀掉伍奢,就等于是放虎归山啊。”于是就怂恿平王囚禁了伍奢。紧接着又派人召太子建回来,想杀死太子。太子听到风声,赶紧逃到了宋国。无忌害怕伍奢身在国外的两个儿子日后报复,就怂恿平王召回二子。结果哥哥伍尚回到楚国后就和父亲一起被杀了,弟弟伍子胥则逃到了吴国。

14.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 篇十四

1.制造业有很多小流氓、假流氓,也有真流氓。

发型很熟悉的感觉

在 此次演讲的一开始,老罗就说到:其实讲手机非常艰难,因为和手机相关的东西有太多不能讲的。跟之前英语培训不同,那时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之前的对手 充其量是一些小流氓和假流氓,而制造业除了小流氓和假流氓,也有真流氓,作为新人不好讲太多。所以很多东西会留在以后的回忆录里。而此次也是老罗理想主义 者的创业演讲的最后一次。从话语中也可以听出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的确,相比之前小资本的英语培训不同,制造业更多的玩的是资本,一举 一动都会牵动投资人、相关产业的神经。甚至很多相关产业资本为了维护自己利益会使用一些我们觉得不公平、但在资本市场上太正常不过的手段。可以说现行的资 本市场和理想主义差的十万八千里,老罗也只是在改变现状的路上进行了小小的尝试,虽然前期不能说碰的头破血流,也算是前路一片荆棘。但能否杀出一条血路 呢?还未可知。

2.如果老罗能搞定供应链问题,锤子基本就成了。

供应链问题是老罗面临的首要问题

还 记得老罗在锤子手机发布会上,曾经感谢过小米等互联网厂商的出现。因为这样的厂商出现才能使得新兴的小厂商在暮气沉沉的制造业中有机会改变。但显然老罗低 估了手机市场。从锤子手机最初的2%的逃单率到最高90%的逃单率,其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供应链问题。老罗讲到一个小小的绕线器、背后嵌套的锤子 LOGO都会影响到整个锤子手机的产能。这就是虽然小厂商能够进入暮气沉沉的手机市场,但非常艰难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换做苹果,即使是耳机绕线器包 装盒也会有多家企业进行竞标,也能够签订非常严格的合同。但锤子还是太小了。对于供应链问题,老罗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在T2手机发布之前,会找到一家硬件 厂商进行战略合作(或许已经找到),增大融资,并且在囤货10万台之后再召开发布会,合理利用消费电子品上市后三个月的黄金销售期。诚然以上三条是最适合 锤子科技,也是老罗能够做的最合理的三件事情。但从产品层面上锤子手机还存在很多问题,仅仅解决供应链问题能否抚慰锤子手机一代用户“受伤”的心灵呢?毕 竟这部分用户是锤子手机最精准的目标人群。

3.新厂商面临的第二个坎:网络和媒体舆论,这方面老罗做的不是很好。

一个新兴企业如何处理和媒体关系也是重要课题之一

对 于产品本身的失败,老罗讲到了第二个原因,就是没能控制好网络和媒体的舆论。当然称之为控制是不恰当的。但老罗也承认自身和媒体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老罗 认为,之前对老罗的报道基本上99%都是正面的,所以不存在或者说面临的媒体公关问题不大。其实老罗在创办企业一来,始终是企业的金字招牌,曾经自己也开 玩笑称自己是公司的吉祥物而不是CEO。但对于大众电子消费品这一时下最最火热的版块,显然媒体们远远不满足于老罗的自我营销,换句话说,锤子手机的相关 报道就是热点,就是用户所需啊,怎么可能关于锤子手机所有的消息都来自于老罗一个人呢?媒体完全没有参与感嘛。媒体报道热情高涨对应的是老罗的不想谈不想 说,这就造成了关于锤子科技的谣言被广泛传播。就像老罗所说的,企业和厂商两者谁更应该谨慎呢?对于媒体舆论方面的问题,老罗承认自己存在问题,并且也对 自身公关团队进行不足。但在发布会上举例说明的很多媒体报道,客观情况下造成了点名批评的现象,这样与媒体进行沟通效果真的会好么?对于媒体老罗真的已经 明白了么?或许媒体更多的需要的是参与感呢?

4.锤子 T1 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手机?

锤子 T1绝非“粉丝手机”

在 演讲会之前,老罗也曝光了此次演讲会的主题之一是:锤子 T1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手机?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老罗在锤子手机发布会上想要和大家表达的一个问题,当时的答案是锤子 T1手机是东半球最好用的智能手机。但经过半年时间,老罗为何要在此次演讲会上再次重申这个问题呢?原因无外乎两个:1.在这半年时间内,老罗认为舆论并 没有给公众一个关于锤子手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机的一个正确的引导。2.还有很多潜在消费者并不了解锤子手机。于是乎老罗派出自己团队前往毫无干扰的度 假胜地夏威夷进行随机街采,得出的答复就是锤子手机深受消费者爱戴,普遍猜测价位在400~600美金左右(人民币2500元到3800元之间)。并且老 罗也谈到T1并不是粉丝手机,而是一款面临大众的电子消费品。而122063台的销量也是老罗演讲中第一次向公众公开。记得老罗曾经说过,T1卖20万台 就能够收回成本,50万台就能够有可观的盈利。老罗在演讲中讲到到明年5月份有望销量破20万台。但之前定价3000元到现在的1980元起,之间也会损 失一定的利润。总之老罗关于这个话题想要表达的是网上关于锤子手机的报道有很多是不准确的,在不了解锤子手机的用户眼中,锤子是一款不错的产品。建议大家 还是去顺电、苏宁等线下渠道看一看真机。

5.“天生骄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

天生骄傲就是卖的贵么?

关 于天生骄傲也是之前很多人抨击的一点。有人说做手机就老老实实做手机,手机和骄傲有什么关系呢?甚至苹果这种企业也没有说自己天生骄傲。老罗也对此进行了 解释。通过大量的例子说明天生骄傲是一个什么理念,简单来讲就是不向传统行业陋习低头,不做偷鸡摸狗之事,注重细节。但天生骄傲的理念是如何具体的落地到 产品本身,老罗并没有过多解释。

6.“我们是极少数从来不使用水军的厂商。”

对畸形互联网营销方式说不

水 军这个名词说来其实和手机厂商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最早水军的概念据笔者所知就是来源于某国产厂商被认为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操控大量互联网评论而来的。虽然 水军这个神秘的组织并没有被任何组织和个人承认过,但绝大部分人还是相信水军是存在的。其实老罗在此次演讲会上讲到水军也是有故事的。在某国内产品发布的 时候,在其竞品的锤子手机相关官方微博下出现了齐刷刷的评论,老罗也因此悬赏巨款“捉拿”水军。而不使用水军也是老罗认为天生骄傲的一种体现。

7.jiaoao.t.tt

深耕品牌文化精神

关 于产品营销,老罗在演讲会上坦诚的讲到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产品本身的广告用于促进产品销售,第二种就是塑造品牌文化精神以谋求和目标群体达到一种精神上的 契合。而接下来老罗也会推出一系列主打天生骄傲这一锤子科技品牌文化的和产品没有任何相关的广告。用于和目标客户群产生共鸣。其实这种营销方式能够为厂商 带来最根本的效果就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增加品牌溢价。为何锤子手机能买到3000元呢?老罗认为产品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锤子科技 的天生骄傲这一理念为是产品能够溢价的原因之一。其实说到品牌溢价,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销售模式,如果品牌对于产品没有溢价或者是负溢价,那么这个品牌本身 就是失败的。说白了产品溢价不是骗,前面我们说的苹果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向名人赠送手机来提升品牌溢价,三星则是通过高价赞助超级碗提升品牌溢价,所有成功 的商业模式都必定需要在产品本身能够吸引用户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品牌溢价。所以老罗选择从提升品牌溢价的角度打开产品知名度的突破口,是一个非常 正常的决定。而推出jiaoao.t.tt这一分享平台,则是老罗一个聪明的营销方式。

8.为了告别的聚会,告别的到底是什么?

老罗=锤子科技CEO

之 前微博上也放出了此次演讲会的主题之一“为了告别的聚会,告别的到底是什么?”,看到这一微博的时候,对于老罗的拥趸们都知道要失去一些什么,但大家还是 表示理解。就和微博上某网友的回复“罗老师别这样,在我心中你永远是全中国最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一样,大家戏谑着也缅怀着。对于告别什 么罗永浩也给出了答案—以个人理想主义者创业身份的告别。而此次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演讲也是最后一次。以后再见到罗永浩就得叫罗企业家,或者罗十亿,当 然我们希望是罗百亿罗千亿。其实平静心绪来看待罗永浩个人身份的告别这件事也是情理之中的。罗永浩这个个人品牌如果说对于英语培训学校的学生来讲应该说全 部都是正面的。但在手机圈经过这半年的发展,老罗的个人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讲有些是正面的,但也有些不可否认是负面的。对于正面看待老罗的消费者来讲,只要 老罗还在锤子科技说了算,就无所谓代表个人还是企业,但对于负面看待老罗的消费者来讲,有些是确实不是锤子的目标人群,但有些也确实存在一些误解。为了在 未来不再出现这种情况,老罗举办这次个人告别汇报演出也是情理之中的。

9.未来,专注做手机。

理想主义再战20年?

老罗讲到,在告别自身品牌之后,未来20年将专注做手机产品。应该说是专注做锤子科技CEO,并且老罗也将自己的微博账号认证更改为锤子科技CEO。想想20年后的锤子 T20,笔者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呢。

10.广告,广而告之。

在 演讲中,老罗照例做了一些“画龙点睛”的海报。首先演讲门票收入1130000万元全部捐献。第二则是将《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本书的版税收入全部捐献给 OpenSSL。白色版锤子 T1手机正式发布,随机发布的还有5款彩色背壳玻璃销售。Smartisan OS 1.3版本正式发布。许岑幻灯片教程90元在淘宝进行销售。

15.我的理想 篇十五

老师是园丁, 把幼小的树苗培育成一棵高大的树。是老师把知识传播下去,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使中国越来越强大。

如果我当上了老师, 我会把我懂得的知识教给我的学生, 我会把我的学生当作我的孩子, 教育他们。让我的学生从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让他们热爱学习, 我会像我的老师教育我那样去教他们, 把我的学生培养成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6.理想的境界 篇十六

走进唐薇任教的上海启星学校七年级教室,墙报上的板书就像27岁的唐薇老师一般娟秀。整洁的环境,整齐的桌椅,特别是那置于教室后墙角的唐薇的办公桌,显然因撤去了令人生畏的讲台,而显出了几分随和,几分温馨。

学生们早已放学,唐薇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她的学生相册。从来都是率先从学生成绩册上认识学生的我,顿时被相册里那一张张表情呆滞、神情怪异的脸,那分明和她们年龄不相称的过度臃肿的身材惊呆了。我也做过教师,实在难以想象青春亮麗的唐薇,竟会坦然地把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跟这些智商只有30~50的智残学生连结在一起。

唐薇笑笑,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她的这些智残学生:“你可别把她们当弱智孩子看,她们也有可爱的地方。”唐薇的班上有个叫周慧的女孩,每天一放学,还没到校门口就大声向妈妈告状说:“有人打慧慧。”她指责别人,其他同学也就排斥她,甚至还差她干活。显然,这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可是,那天午休时,唐薇累了,就伏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儿。教室里,别的同学还在大声说话,就听周慧轻声说:“嘘,别说话。没见唐老师在睡觉吗?”唐薇心里就暖暖的,这不就是这孩子美好的地方吗?

唐薇感慨地说:“你在上课时把他们看成学生,下了课,你和他们一起聊家常,气氛很融洽,就没有和智残孩子在一起的感觉了。他们有的很机灵,有的很倔强,有的傻傻的,你教了一遍两遍三遍还不会……他们和健康人的交往没多大区别,也会嫉妒,也会讨厌人家。”唐薇坦然地说:“我的印象不是他们外在的形象,而是他们作为学生的本身。你看那个郭维婧,半边脸是红的,一只手一只脚是畸形的,但相处久了,我感到她很机灵,蛮聪明的,这时容貌就不再是重要的了。”这分明是出自唐薇的肺腑之言。

其实,唐薇又何尝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孩子呢?中学毕业考一师,不就是冲着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是国外承认的师范学校来的吗?师范毕业时,因为喜欢数学,不想做琐碎的班主任,挑了一所缺数学老师的学校任教。如果不是她任教的石泉二小搬迁,也许命运也就会一马平川而行。然而她不得不接受调动,不得不走进智残学校。因为怕智残孩子闯祸,天天象老牛耕地一样,死守教室,连下课的十分钟也得在教室里看着,那种紧张,着实让唐薇微笑不起来。她自己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智残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你是教师,你是教师啊!也许,就是为了这个使命,她战胜自我,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个层面,重新选择了追求完美的境界。

两年前,唐薇在全洲小学任教时,班上有一个叫张文杰的学生曾使她头痛。原因很简单,张文杰的智商仅70,与班上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不管她唐薇教什么,怎样教,张文杰总是不开窍。每次考试,张文杰的分数也绝不会超过10分。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就会因为张文杰而损失2分左右。在竞争激烈的教坛上,2分之差或许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那时的唐薇,极其希望这个令她失望的“包袱”,能以弱智儿童的身份转学到辅读学校。

而张文杰的后来的转学确确实实是给她的班级减负了。哪知道,张文杰没转走,唐薇却先张文杰一步进了启星学校,担任了她最不愿担任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如果仅仅是对任课和兼职不理想倒也罢了,更令唐薇难以想象的,还是学生的智残。

唐薇班上有个叫俞刘坚的孩子,12岁了。由于母亲患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影响到他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小便失控。由于俞刘坚尿湿裤子,教室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怪味。一次,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回校的路上,寒风乍起,唐薇看见俞刘坚的裤子上嘀嘀嗒嗒的,因为冷,他双手冰凉,两眼无神地东张西望,嘴里反复地说:“又尿了……”那种无奈、无助的神情,像锥子一样刺痛了唐薇的心。她搂住俞刘坚的脑袋,安慰他说:“没有关系,俞刘坚,唐老师带你回去换裤子。”那一晚,唐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她忽然意识到:这些孩子,他们何尝不想拥有健康的体魄,何尝不想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残疾使他们过早地尝遍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他们无法去决定和选择前途。现在命运把她送到他们面前,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关心和帮助他们。

如果说,以前在对待班上的差生张文杰的时候,唐薇还从来没有寄希望于能帮助他赶上来。在她看来,他只是个差生,一个扯全班后腿的不受欢迎的学生。而此时此刻,面对这些智残孩子,她突然意识到,他们同样也有正常孩子的需要。作为教师,她理所当然地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要。

于是,唐薇每次下课都让班上的男同学陪俞刘坚上厕所,从不间断。渐渐地,俞刘坚尿湿裤子的次数减少了。而唐薇的教育,也就是从教给他们自理能力开始起步的。

有个叫孙珏的女孩,很冷的天也会把冷水倒在自己头上洗头,有点神经质。看到上楼梯,总是一边哭一边叫:“怕,我怕……”她那种害怕的样子,让你觉得莫名其妙,又让人哭笑不得。唐薇每次都要花费好大的力气,连哄带骗才能把孙珏弄到楼上教室里,而孙珏的眼泪、口水,甚至鼻涕,也总会在唐薇的外衣上留下记号。

不久,学校举行“元旦劳动技术大比武”,唐薇班比赛的项目是“泡茶。”主持人出乎意料地挑选坐在观众席上的孙珏上台表演。唐薇平时教孙珏泡茶的“三步曲”已很熟练,但担心她在人多的场合怯场害怕,总有点放心不下,于是下意识里走上前去,想要帮她再温习一遍。可孙珏却不耐烦地甩甩手说:“我会。”脸上充满了自信。紧接着,便镇定自如地走上台去,在众目睽睽之下,利落地泡起茶来,一边泡茶,一边念念有词。唐薇在一旁仔细听,不由地笑了起来。原来,孙珏念叨的,不就是泡茶“三步曲”吗。

目睹孙珏把茶杯端送到妈妈手上的时候,唐薇只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差点要掉下来。她想,这可能是她妈妈第一次接到女儿亲手给她泡的茶罢。刚来时,面对这些智障孩子,唐薇只觉得好像有一堵厚重的墙挡在她和孩子们面前,似乎永远也没办法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她给孩子们讲解“认识蔬菜”课文时,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来模拟买卖蔬菜的活动,孩子们都很踊跃,课堂效果很好。可是,当她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菜场买菜时,却没有人回应她。事后,她走访了学生家长才得知,这些智残孩子在家里过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从来不指望孩子能干些什么。虽然进学校读了几年书,但根本没有可能把他们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对唐薇触动很大,引发了她的思考。只要是有利于他们将来回归社会,立足于社会的技能,就应当想方设法倾心传授。让他们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地适应社会生活,才是我们特教教育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特教教师所必须做的事情,就是要运用一切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若干年后,当孙珏年迈的母亲在外面奔波劳累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孙珏哪怕只是给她倒上一杯热茶,也可以解除母亲的所有疲惫了。这就是唐薇所向往的美好境界,因为她的努力,能够使一个智残的女孩回归家庭;可以使一个智残儿的家庭感受到希望,拾起信心,这便是特教教师的成功。从泡茶的成功实践中增强自信的除了唐薇还有孙珏自己。不久,唐薇在班上抽读生词卡片,她抽读十个,孙珏竟然已经能够读上七八个了。孙珏的进步使唐薇发现了特殊教育的希望所在。

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唐薇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从学校模拟的实验室走向社区实际操练,然后学会独立运用。她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小医院”资源教室认识“挂号处”、“门诊室”、“付款处”、“取药房”等各处名称,学习挂号、填写病历卡、陈述病情、付款取药。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对就医的主要环节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带学生去地段医院实地体验。不久,唐薇在家访中意外地听到学生宋琳的姨妈激动的反馈:“宋琳这姑娘现在越来越能干了,她不仅能帮家里做很多的家务事,还会拖着她妈妈去医院看病,照顾妈妈吃药喝水,真像那么回事儿。”唐薇知道宋琳妈妈也是智残。唐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的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生存的本领,而且还能辐射到自己周围的人。她让她的智残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感受到了生存教育的益处。

唐薇已记不得翻阅了多少有关书籍,请教了多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她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适合班级特点的,能够使智残儿童语言障碍得到缓解的措施和方法。为了探索中重度智残儿童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善他们言语词汇贫乏,词汇意义掌握不好,与人交流困难,帮助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摆脱情绪的困境,唐薇又到华东师大夜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她找到了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即“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生活经验,并在共同的活动中说出适当的语句。”她将语言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寄信”、“买菜”、“过家家”等角色游戏,带领学生参观邮局、搭乘地铁等,通过情景创设和社会活动,使学生积极地与周围的人接触交往,表达出他们的经验、想法、情感和愿望。

唐薇在课堂上还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智残特点和接受能力,因人施教。如果说,普通学校通常是拿一把教学质量的尺子去衡量同年级的学生,启星学校则无法拿一把尺子度人。唐薇善于因材施教。她设计的每一个教案,就是要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能够跳一跳,经过自己的努力摘到果子。她的探索得到了众人的肯定:语训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向全市特教学校展示;语训课《打电话》代表学校向区领导展示;语训课《小帮手》获普陀区青教比武一等奖;她的《中重度弱智儿童口语训练中的“两个结合”》一文刊登在《探索者足迹》中。她还被学校推荐为学区、区级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实践志愿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唐薇在她的特教事业中收获美好,在于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班上选择少先队大队长候选人。辅导员老师推荐了班上的男生王卫。唐薇在班前会上动员后,要求同学们举手表决,居然有一小半人不举手。这也太不给老师面子了!再问,有的同学想选郭维婧,说郭维婧很关心人。可郭维婧身体残疾不太方便,当大队长社会工作多,跑上跑下的多不方便啊!一番解释,于是一个同学举手了;又有人要选宋琳,说她经常把本子借给同学看,帮助同学,于是唐薇只得再说明不选宋琳的原因……她发现班上10个同学居然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这和过去普通学校里那些已被社会同化的学生,下意识里不得不去做的那种惯性,有着显然的不同。她庆幸从这些智残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了生活的原生态。如果说我们被同化得太久了,他们则不会,他们会按自己原来的想法去做。而这又是多么可贵的参照啊!人们通常习惯于交往同类的人,教这些学生使唐薇学会接受不同的人。

她发现,多跟这些和她不同的孩子在一起,有助于她拓展思想,开阔眼界,在寻求共鸣之余,得到不同的启示。不同类别的人看问题不同的视角,给她很多启发。促使她得以从三维空间去透视同一个问题。这样,她看问题就会更全面更完整。

上一篇:饮食与健康班会教案下一篇:观察菊花350字一年级的作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