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启示录

2024-07-13

实习启示录(精选8篇)

1.实习启示录 篇一

一位实习班主任给我的启示:

用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学生

(231500)安徽省庐江县长岗中学 孙功道

小林,22岁,某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去年秋来校实习时,教我班数学兼班主任,我任辅导老师。心想,这么年纪轻轻的,整日嘻嘻哈哈的样子,学生能听他的话,书还能教得好吗?

初始,我就抱着探秘的心理,悄悄观察了几天。奇怪的是,他第一次到班上课,就遇上了麻烦事。几个调皮的同学故意搞了一场恶作剧,寻隙挑剔、顶撞,或阴阳怪气地扰乱课堂。我真不明白,面对这些无理的取闹,小林竟没有当场指责,又还不急于同他们理论,只是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大家。嗨,这招挺管用呢。那几位同学不一会也就羞愧地低下头,课堂平静了下来。

到了课间,当我们在办公室高谈阔论的时候,他却一头扎进学生堆里,俯下身子,和孩子们谈心,做游戏,或是讲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孩子堆里,他一脸天真,天真得就像大孩子;他一脸微笑,微笑得仿佛自己就是传播快乐的天使。

试教几个月后,先前那些担心烟消云散。别说班风变了,就连老大难的数学也走出了低谷。小林在学生中的威信高了,期末进行民意测验时,学生对小林的满意率达98%。面对成绩,他感到由衷的兴奋与自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由此,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心里不免流过一些怅惘:我也取得一些成绩,可是挺累的。刚参加工作接手班主任时,听一位老者说,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露笑脸。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恪守这一信条,在学生面前未敢笑过,整日板着面孔,显出高深莫测的样子。起初,也许是慑于老师的威严,学生还惟命是听。后来,他们就渐渐地疏远了我,组织的活动,也不愿意配合和参加,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那岁月,心理的艰辛和身体的劳累不是旁人所能体会。每天夜晚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辛苦、窝囊的情景,我的心有点痛起来。唉,教书难道就这么苦,这么累吗?我多么想改变自己的现状。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小林来到我房间,当提起班级那天发生的事,我还忿忿不平的说:‚小林,那天,如果是换成了我,情况可能就不同了。‛小林似乎明白我的意思,皱了皱眉,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了我,上面歪歪斜斜地写道:

‚林老师,这些日子,我经常想起您。真的对不起,在您上第一堂课,我就和几个‘哥们儿’闹了一场恶作剧。想不到您没有粗声训斥,还面带微笑,给我们留了面子,我们再也不能调皮了……‛

读着学生的信,在我眼前浮现起小林那和蔼可亲的笑容,那关切期待的目光,我的心不禁颤了一下。微笑,在许多人眼里再也平常不过了,然而,在小林的脸上却显得如 此微妙。它传递着真情和至爱,促使孩子反思错误,重塑自尊;它展示着教育的智慧和教师的风采。这里饱含着老师的善解人意,饱含着老师的童心童趣,饱含着师生心灵的沟通。过去,我总是抱怨那些学生是如何调皮捣乱、难以管教,现在想来,不少就是由于教育中缺少了‚微笑‛这样的细节,给学生以难堪,给学生以痛苦,给学生以伤害,最终也让自己陷入了窘境。我暗暗的下了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

自那以后,我就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心绪,更多地把最美的笑容留给孩子们,更多地把最深的关怀留给他们,更多地把无私的爱留给他们,用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他们。值得庆幸的是,当我第一次微笑走进课堂的时候,孩子的目光一下子好奇地投向了我,‚咯咯呵呵……‛地笑。我奇怪地问:‚你们笑什么呢?‛孩子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笑咪咪地说:‚因为你笑了!‛一位机灵的孩子说:‚想不到,老师的脸上居然还深藏着这样灿烂的笑容。‛孩子的微笑映射在我的脸上,欢声笑语抚慰着我那颗因尘世的困扰而渐渐疲惫的心,郁积心头多年的‚情结‛从此解开,让我重新发觉自己身上原本不被认识的缺点。我感到了年轻,感到了浑身上下充满着活力。

“正文字数:约1490字”

联:

安徽省庐江县长岗中学

孙功道;

邮编:231500 手机:*** Email:sungongdao@126.com

2.实习启示录 篇二

本研究试图从学习者的亲身经历去审视和探究中国和加拿大两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中值得互惠学习的经验和策略。在梳理以往研究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缺乏实证研究;(2)缺乏从“互惠”的视角对两国的教育进行挖掘,大多数研究往往是单方面的借鉴和学习。

教学情境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1]尽管教师们对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很详尽的规划和预期,但并不总是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总结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教师培养中强调情境和体验式学习是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以往对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研究,我们认为,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选择复杂的、真实的情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2]这种情境能够使学习者有机会生成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在解决结构不良的、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资源。(2)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撑(scaffolding),特别是专家及熟手的引导和支持。[3]例如内隐思维过程的外化以及给予一些暗示性或间接的指导等。(3)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持续的现场评定。[4]包括自我参照评定,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考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测量尺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求学生的生成与建构,持续性的过程评价。基于这一启示,我们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中的“关系”、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描绘了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下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应然样态(如下页表1 所示)。

以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应然样态作为参考框架,研究集中于以下四个问题:(1)加拿大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是怎么样的?(2)中国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是怎么样的?(3)如何看待这些差异?(4)对两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改进有哪些启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抽样选取了“中国和加拿大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Reciproc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①中6 名X大学的职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见表2)。他们于2014 年7-9 月赴加拿大,与温莎大学的职前教师一同参与了安大略省的教师教育实习课程,而目前他们也完成了中国的师范生实习课程。因此,6 名职前教师分别学习了中加两国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对两国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都有一定的体验。本研究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对6 名职前教师分别进行了不少于60 分钟的深度访谈。

访谈资料的编码包含两个阶段。首先,按教师和学生的人口变量信息进行初步编码。职前教师(teacher candidate)用“TC”表示;实习学段,小学(primary school)用“PS”表示,中学(middle school)用“MS”;职前教师所学不同的专业用该专业的英文首字母表示,如文学(literature)为“L”、生物(biological)为“B”、数学(mathematics)为“M”、外语(foreign language)为“F”、教育(education)为“E”、政治(politics)为“P”;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学段表示为:在加拿大(Canada)小学实习为“Ca’PS”,在加拿大中学实习为“Ca’MS”,在小学和中学都实习过为“Ca’A”(加拿大每次实习的学校不一样,学段也可能会不一样),在中国(China)小学实习“Ch’PS”,在中国中学实习为“Ch’MS”不同的职前教师分别用TC1、TC2……TC6 表示。因此,“TC1-F-L-Ca’A-Ch’MS”表示的是在加拿大小学、中学实习,且在中国中学实习;编号为1-F-L表示是文学专业的职前女教师。其次,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分析维度建立编码系统,对访谈数据进行二次编码。编码时充分关注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多样性,并将访谈数据置于所在的文化脉络中进行分析,在共时与历时两个层面对访谈数据进行深入的阐释,从而提升本研究的价值。

三、研究结果

(一)中加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1.实习课程的时段安排不同

通过与交换生的交流,我们发现中加在实习课程安排上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实习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内,规定了在实习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6 周,也就是112 天,加上实习前的动员和实习后总结阶段(不超过3 周),整个实习课程大概为130 天左右。而加拿大“职前教师有三次实习,安大略省规定职前教师在学校实习天数是90 天以上。以前的整个教师教育项目是1 年,但是从2015年起,安大略省的教师教育项目全部改成2 年,相应的实习时间也会延长”(TC3-F-F-Ca’PS-Ch’PS)。

中国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时偏重于理论性和学科性。4 年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理论先行,实习课程被安排至整个教师教育课程的末端(第6 学期)。“中国在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师范生应完成教育概论、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科教育、学科教学设计、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等相关课程的学习。(TC1-F-L-Ca’A-Ch’MS)”而加拿大的职前教师实习课程安排则不一样,理论课程学习与教育体验交替穿插进行。学校在每学期末都会为职前教师安排实习课程,包括社区实践、实习教学、实践课研修班等多种形式,试图使师范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与互动中,实现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全面持续的发展。另外,在中国,职前教师的实习课程是安排在同一所学校,由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而加拿大的三次实习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校进行,不同实习阶段实习侧重点不同,并且不断递进加深,每次带着具体的不同的任务和目的。

2.实习课程考虑到未来就业的宗教因素

在交谈中,我们发现中加在安排实习学校前都会预先征求职前教师的意愿,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地域、学段等。但是中加会有细微的差别。例如“,加拿大有四种类型的学校(English public、French public、English Catholic、French Catholic)。因此,除了地域、学段等因素外,还会考虑语言(英语或者法语)和宗教。特别是如果职前教师想去天主教学校,那他就要再修一些类似于宗教心理等方面的课程”。(TC3-F-F-Ca’PS-Ch’PS)

(二)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内容比较

1.不同学段实习内容存在差异

在实习内容方面,中国主要包括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大块,而加拿大包括教学和生活管理(home teacher),其中生活管理也类似于班主任工作。就职前教师的具体任务而言,在实习过程中两个国家的实习生都要做一些辅助指导教师的工作,例如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维持班级纪律等。但中国不同学段的实习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小学和初高中都是按学科进行教学实习。而在加拿大小学学段是全科教学,在小学实习的职前教师几乎要辅助指导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教学和管理工作,工作相对比较繁杂。例如,“在加拿大,小学每个班级的教室都会布置得不一样,而这些布置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来完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帮助指导教师布置教室,例如墙纸、版画、学生信息卡等。除此之外,小学生们特别好动,教师会花很长时间来管理学生,采用很多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中国,学生们比较乖,教师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教学上”(TC1-F-L-Ca’A-Ch’MS)。

2.实习课程的流程不同

在加拿大每次实习的内容都有所区别,预期目标和任务也各有侧重点,提出了“任务渐进下放式课堂”(The 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的课堂教学实习指导原则,循序渐进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我做(I do),你看(You watch);我做(I do),你协助我(You help me);你做(You do),我协助(I help);你自己做(You do alone),我适时从旁协助(I help or assist)”(TC1-F-L-Ca’A-Ch’MS)。但是指导教师基本上不会给很多机会让他们在班级上单独讲授新课,即使对加拿大的实习生也是如此。“他(指导教师)给了你很多听课的机会,让你像一个助手一样跟在旁边,去很深刻地了解一个老师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包括教学进度安排、管理学生等”。(TC1-F-L-Ca’A-Ch’MS)在中国安排则比较灵活,例如,交换生谈到“还没写教案,就模仿老师直接上课,挺锻炼反应力的,比想象中刺激”(TC2-F-B-Ca’MS-Ch’MS)。“我的指导老师非常精益求精,去年一个很优秀的学姐第一次讲课之前改了13 次教案”(TC1-F-L-Ca’A-Ch’MS)。“听说我的指导老师是不给讲课的,所以一直让我们改教学计划”(TC5-F-M-Ca’A-Ch’MS)。一般来讲,实习生旁听3~4 周课后,指导教师会逐渐让实习生独立完成一些课堂教学工作。具体而言,“在中国教学科目会分主科(语文、数学、外语)和副科(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副科的实习生讲授新课的机会很多,而主科的实习生讲授新课的机会相对较少,指导教师会比较谨慎”(TC1-F-L-Ca’A-Ch’MS)。另外,中国的实习学校一般会安排3~4 次公开课,交换生们反映,公开课虽然具有表演性质,但特别能锻炼他们的能力。

(三)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中的“关系”比较

两国的实习过程中都会安排一名大学协调员(the Site Coordinator) 负责与中小学及指导老师的联系,一起制定和实施教育实习计划,督导实习生的工作,确保实习工作顺利有序有效。同时,实习学校也会安排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进行指导。因此,在实习中,职前教师既是学生又是准教师,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比较复杂。

1.在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关系上,交流程度不同

在中国,指导教师会给予实习生很多指导和建议。“我觉得很幸运,指导教师几乎是手把手地指导我”(TC4-F-P-Ca’PS-Ch’MS)。并且实习生们也会很乐意向指导教师请教,二者之间会建立很密切的关系。“在实习学校基本上每天都会与指导教师沟通,向他们请教一些教学和学生管理上的问题。指导教师也会经常去听我们的课,提出一些指导意见,这些意见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TC4-F-P-Ca’PS-Ch’MS)。而在加拿大,指导教师虽然会给实习生提一些指导意见,但是远远不如在中国这边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交流的这么频繁。和同事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中国这边和同事更融洽,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很好很亲切,我们会经常和其他同事交流、讨论。特别是有时候要求集体备课,相互提一些意见,很有意义。而在加拿大感觉实习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很忙,相互之间的交流特别少”(TC2-F-B-Ca’MS-Ch’MS)。“教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里,不像中国教师们在一起集体办公。而在学校的餐厅和休息室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少的”(TC3-F-F-Ca’PS-Ch’PS)。尽管在加拿大有一些学校也会安排少量的正式交流活动,例如“在Library Schedule每周三有教师的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主旨是Summary and Share:每个小组的老师有不同的主题。例如会有教师谈到她们团队是在做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案”(TC5-F-M-Ca’A-Ch’MS)。

2.在实习生与学生的关系上,相处原则不同

在中国,实习生们会主动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除了正常课堂时间的工作外,还会利用很多课外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例如经常会在学生自习时间,义务地提供一些辅导。但是特别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例如“在中国,老师虽然大部分时候都很亲切,但在学生心中老师有很强的威信。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以是朋友,但在课堂上学生就是学生”(TC2-F-B-Ca’MS-Ch’MS)。而在加拿大,师生关系的准则:老师对学生很友好,但不是朋友关系(Friendly but not friend)。“因为老师必须要保持自己的威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不然你根本管理不好这个班级”(TC1-F-L-Ca’A-Ch’MS)。“师生关系非常和谐,但是指导教师会告诉我们,可以和学生非常友好,但是不能是朋友关系。因此,在加拿大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一定距离的”(TC4-F-P-Ca’PS-Ch’MS)。但是在加拿大教师们十分重视鼓励和尊重学生,例如在专属教室(special room)里,“教师会在教室和墙壁贴很多标签。例如,‘Show the work’、‘Student have the right to learn’等。另外,老师们会把学生的语录都记录下来,贴在班级里当作是一种布置,凸显学生的重要性”(TC5-F-M-Ca’A-Ch’MS)。

此外,在实习生与学校的关系上,中国的实习学校一般都会为实习生提供免费住宿或者其他一些保障条件。而在加拿大,交换生们反映,实习学校是不会提供住宿的,并且有很多实习生会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例如“在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虽然在学校的时间跨度不是很长,但是往返路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另外记忆中很多时间都是在做饭”(TC2-F-B-Ca’MS-Ch’MS)。但是教师的权益却是非常被重视的。例如“由于PLC,为保证教师的正常下班时间,周三有单独的时间表,每节课比平时少10 分钟。很惊讶,因为我觉得老师加个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加拿大为了维护教师的权益,会有一些特别的规定”(TC5-F-M-Ca’A-Ch’MS)。

(四)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评价的比较

1.实习课程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中加都非常重视对实习生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但相比而言,中国实习课程评价则更侧重于结果。“中国教育实习结束前,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大学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标准,按照《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评价表》进行成绩评定,并撰写评语”(TC4-F-P-Ca’PS-Ch’MS)。加拿大在实习前则会列出详细的考核标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要达到哪些标准。并且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每个步骤及每个参与者都有相关的考核评价表。例如,“加拿大学校会对实习生建立教师专业能力档案袋(Profiles of Teaching Competence),从三个维度对学员的实习表现进行考量:①作为人的教师;②教师和孩子的互动关系;③教师、孩子和环境(Milieu)所形成的班级生活。每个维度又设有更为细化的单项要求帮助学员比对自己的表现”(TC1-F-L-Ca’A-Ch’MS)。这种评价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实习生的自评及评估人与被评估人的多次会晤交流。此外,加拿大大学的教育学院会要求实习生记录每天的经历,并进行反思,逐渐形成一个反思性的档案袋(portfolio)。在考核时,指导教师会很大程度上依据实习生的成长档案袋以及平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对于教师成长档案袋,交换生是非常认可的。“平时是每天把所见到的记录在word里,实习完后会做成PPT或者其他格式的成品。在加拿大实习接触了很多这样优秀的意识和习惯,记录、反思、分享等等”(TC1-F-L-Ca’A-Ch’MS)。“在中国也会要求填写实习日志(记录每天的实习内容、心得体会、收获及问题等)。但是大家(指导教师、实习生)都不会特别重视这个,大部分实习生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在加拿大实习后,我才开始意识到记录这些日志的重要性,对于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TC5-F-M-Ca’A-Ch’MS)。

2.实习课程考核严格程度不一样

在中国,实习最后总成绩会以分数的形式展现,按“优”(90~100 分)“、良”(80~89 分)“、中”(70~79 分)、“合格”(60~69 分)和“不合格”(60 分以下)五级评定。教育实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应重修该课程。在中国,职前教师在实习中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对我们实习生的评价主要是指导教师根据平时的态度和教学上的表现(特别是公开课)撰写评语和评分。但是一般来讲,只要态度认真,指导教师给的分数都不会太低”(TC1-F-L-Ca’A-Ch’MS)。

在加拿大,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很高。例如在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方面就十分严格,对职前教师的实习要求也是如此。例如“如果你是小学的老师,如果表现不好,例如指导老师认为你理论知识没有学好,或者说专业知识没学好,他会反映到大学的协调员那里,让你找大学老师寻求帮助。但如果是比如着装不合体的,在学校的行为不规范的,会先通报你自己,再通报你的大学协调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这名职前教师的这次实习基本上就会不及格了”(TC6-M-E-Ca’PS-Ch’PS)。实习生如果三次实习中有一次实习不合格,那么就需要进行第四次实习,也就是通过5 月份之后的实习补上来,以达到整个教师教育项目三次实习合格的要求。如果有两次不合格,那么这个学生就要被教师教育项目淘汰。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对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四个维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两国的实习课程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和侧重点(如下页表3)。

四、讨论与结论

无论是跨地区还是跨国家,背后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教育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既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又对文化进行着传承与创新。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也会带来不同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言传身教”和“尊师重道”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基本精神。加拿大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各种族之间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加拿大特有的文化马赛克,学校里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种族、地域和国家。另外,在人际关系上,受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际关系模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大多表现为“情感性关系”,社会意义上的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团体”。而加拿大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社会意义上的单位是“个体”,“自我”不仅蕴涵有“动力”的意义,更具有“独立”的意义。对它来说,关怀、尊重、信任、正直等价值理念是整个社会所倡导的。因此,反映在实习课程中,这使得中国的课程中道德教育占有首要地位,“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成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准则,课程内容的选择以伦理为依据,重师德,重教师权威,强调集体性等;而在加拿大则更多表现为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反思。

(一)中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中的优秀经验

1.师徒式(mentoring)的指导方式

师徒式的指导方式是我们在职前教师实习中广泛采取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一般来讲,职前教师对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角色期待,期望指导教师在知识和能力层面为其提供直接的经验指导,从而解决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问题;在情感和文化适应层面,新教师需要师父给予包容、支持、信心,也需要师父来领进学校的人际圈之中,从而化解陌生感、孤独感。师徒式的指导方式充分发挥了本校教师资源,通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职前教师结为师徒对子,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和谐共赢。

2.集体备课方式

在实习过程中,学校经常会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集体备教案、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也会参与其中,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这种方式容易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对于职前教师的成长尤为如此,这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的渠道之一。

3.对职前教师师德的重视

我国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师德为先”,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包含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在实习评优的第一条标准便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并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健康,严格要求学生”。(矛盾《X大学免费师范生实习工作评优办法》)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此,对职前教师师德的重视,有利于职前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奉献精神、责任感和爱心。

4.为职前教师提供的保障条件

为职前教师提供住宿、适当的补助等物质保障条件,使职前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对职前教师的生活进行关怀,保障其基本的物质待遇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中国的职前实习课程中较为人性化的方面。

(二)加拿大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中的优秀经验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

在北美,教育受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因此,加拿大的大学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将理论课程学习与教育体验交替穿插进行。而中国教育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更加注重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其前提假设是职前教师掌握这些理论之后能够应用于实践,而把教育实践看成是验证和检验理论的环节。由此,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已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加拿大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交叉融合进行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了思路。

2.重视职前教师的多元文化理解

加拿大安大略省在2006 年6 月颁布的《教学专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简称PSFT),描述了一种基于关怀、支持和有意义教学的文化氛围,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理解学生多样化需求,并能有效沟通,在思维和行动两方面超越课堂。在PSFT的道德标准和实践标准范畴中都强调尊重和接纳不同种族的文化和价值观,注重平等性,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尊重差异性,尊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注意多样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注重社区使命,为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5]以PSFT作为引领,实习过程中强调注重平等性,尊重差异性,注重社区使命,有助于职前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特别是在当前多元的社会中,急切需要教师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的素养,理解和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

3.过程性评价与反思取向

加拿大在实习课程中关注职前教师的成长过程和经历,并且以问题中心为取向,开发了自我研究(Self-study)、课例研究(Lesson-Study)、POE法(Predict-Observe-Explain)、档案袋(Portfolio)等方法。通过以上方法,使反思成为一个连续性的行为和日常的行为习惯,使职前教师的行动成为“充满思想的行动”——不断地通过反思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4.对职前教师考核的严格要求

加拿大教育实习课程不仅是教师培养的核心内容,而且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重要前提,且实行严格的淘汰制。教师是从事人心灵的工作,任何一次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实习阶段就对职前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和考核,有助于培养职前教师的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

无论多么先进的经验和理念都源于产生这些经验和理念的土壤,都具有一定的适切性和独特性。因此,在交流中要以一种理性的姿态和文化的自信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对话,促进互识、互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这种国际化的互惠学习是意义深远的。本研究从个案的视角在宏观层面对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进行了比较,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从微观角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把焦点集中在跨文化实习对职前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冲击和影响上,探讨职前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日益激烈,教师是下一代的楷模和未来的建设者,如果教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文化并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看待世界,那么也将有助于促进我们下一代能从不同的视角去分享并且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Myles,J.,Cheng,L.Y.,&Wang,H.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Perceptions of Foreign Trained Teacher Candidates on Their Teaching Practicum[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2):233~245.

[2]Young,M.F.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Situated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3,41(1):43~58.

[3][4]Choi,J.,&Hannafin,M.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Roles,Structures,and Implications for 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and Design,1995,43(2):55~69.

3.现代启示录 篇三

这是西贡,从一个接一个的恶梦中醒来,我站在百叶窗前看越南平原上明亮的阳光,确定了这是西贡。

几年前,我作为战士来到越南,除了打仗,在丛林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想念家乡,想念我的妻子。第一次休假时,妻子不等我兴奋的情绪缓和下来,就拿出离婚协议书请求我签字,我签了。那时,我拼命地思念越南的森林,从此以后,只要我在别的地方我总是思念森林。敌国的丛林竟成为我新的乡愁,这不可思议,但它是真的。所以,我又回到了西贡,我不知道这一次回来意味着什么。

我从又一个恶梦中醒来,窗外的阳光愈加明亮。我的心一分一分地沉下去,在这房间里每呆一分,意志就消沉一分,森林里的越共却日益状大。墙壁向我挤压下来,我跳起来撕裂衣服,在房间里翻滚,拳打脚踢恨不能打碎房间里发霉的空气。然后颓然倒在床上,给白色的床单弄上斑斑血迹。

我从床上被拖进浴室,接着他们让我穿好衣服去军官办公室。在那里,我的上级先是放了一段录音给我听,那声音让我的骨头都跟着碎了。“蜗牛……爬在……剃刀笔直的刀锋上,一个梦,一个可怕的恶梦,爬着、滑着、沿著……笔直……的剃刀刀锋,且苦求生存,……我不得不杀掉他们,不得不将他们全部化为灰土,一只牛接一只牛,一个村子接着一个村子……杀了屠杀大王的杀人魔王,而我们还得宽容这些撒谎的人,那些混蛋,我恨他们……”他们告诉我,这个声音的主人是华特可兹上校,38岁,他疯了,军方以谋杀罪要求我找到他,代表军方解除他的指挥权,并且干掉他,以任何方式。

我接受了任务,沿着湄南河准备去世界上最险恶的地方,执行一个我再也不想执行第二次的任务。我乘着海军巡视船顺流而下,河流弯弯曲曲就像穿越战场的电缆,插座就在可兹的地盘。从内心深处我不想杀可兹,甚至我想我喜欢他,我理解他那种剃刀边缘的厌倦和疯狂。

但我的任务是杀掉他,为此,军方派了四名年轻战士护送我,他们非常年轻,一位热爱烹饪、一位热爱冲浪,一位热爱迪斯尼乐园,一位热爱越南的阳光,他们共同热爱着摇滚乐。他们把这次任务当做一次有趣的湄南河漂流。

小伙子们在唱摇滚,我翻开上级给的可兹的资料。我无法相信军方要将这样一个人置于死地:三代军官出身,完善的个人素质,战功赫赫。他曾经是最有前途的年轻军官,曾被推荐出任将军、参谋长之类的要职。1964年他陪同越战副指挥官巡视返国后,他的精神开始倾斜,我不知道他在越南看见了什么。他上参谋长及总统的意见书被压制,以后的几个月里他三次申请,才转调到乔治亚的空降训练中心,加入空降部队,他当时已38岁了,和他同期的学员年龄只有他的一半,他们一定奇怪班上怎么会有这么个老怪物。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1966年他参加特种部队重回越南。

按照上级的说法,可兹就是在加入特种部队后日渐疯狂的。

资料上详细地列着他的每一次战役记录,无法想象有人可能比他对战争思考的更多,领悟的更细致入微,完成得更勇敢更神奇,我想说,他真他妈有种。1967年10月,在广通省的一次特别行动中,他没有上级的批示,就与当地部队联合,取得莫大光荣,但因为是私自行动,上级本来要解除他的军职,后来因为新闻界的批露,他反而晋升为上校。

1968年夏秋之交,他的营地开始崩溃,11月,可兹下令暗杀四名越南人,他防区内的敌人迅速销声匿迹,显然他杀对人了。但军方就此指控他犯了谋杀罪。

后来,可兹组织了一支越南人组成的军队,这支军队拥有神话般的战斗力,他们是他的士兵,也可以说是他的子民,对他神明般的崇拜。

湄南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让我头脑清凉,沿途山青水碧,我们的船开得很慢,这很好,我可以有悠长的时间思考可兹,我被一阵炮声炸醒了,是基尔高上校在例行早间轰炸,按照惯例,他的摧毁面积总是要大大超过目标,他告诉大家这是拍电影请向前方进军不要看镜头,当然谁都知道这是真正的袭击,而不是拍什么狗屁电影。他们杀了很多越共和当地人,基尔高上校给每个尸体发一张扑克牌,这种牌俗称死亡牌,意在让越共明白这些尸体是多才多艺的美国大兵的作品。晚上,基尔高上校开PARTY庆祝和欢迎我们,大家喝啤酒吃烤肉,基尔高和我的手下蓝斯(著名的冲浪手)大谈冲浪,并且决定次日清晨就去越共控制的一个村庄附近冲浪,那里的浪有6尺高,顺便护送我们经过那个越共基地。

基尔高上校是那种有特殊魅力的人,有点疯,热爱娱乐活动,打起仗来非常任性,兴致高涨时曾用燃烧弹烧光了整整一个山头的树林,大火持续了一天一夜,火熄灭时,连一具尸体甚至于一把枯骨都没留下,他说他喜欢闻燃烧弹的气味。我想,他在力求让战场有游乐场的效果。

第二天,我们在瓦格纳的华丽乐章中,几十架飞机盘旋在越共基地上方,燃烧弹沿海岸象种土豆一样遍地开花,上校命令身边的两个士兵要么去投弹要么去冲浪,他们选择了冲浪,不过,在震天炮火和越共的子弹林中冲浪,两个小伙子看起来是那样的孤单无依。上校光着膀子向海边冲去打算激情冲浪,谁知燃烧弹的气味虽然刺激得他兴奋不已,可风向却被燃烧弹的热浪改变了,这个浪是冲不成了。上校气得哇哇大叫,不过,更让他吐血的事还在后头。

我们五人上了船,我问蓝斯还想不想冲浪,蓝斯说想,我跳下船,回到岸上,抱起基尔高上校的冲浪板就跑,我们的船箭一般顺河开走,看基尔高上校在岸边大声咆哮,这个恶作剧让大家非常开心。自从回到西贡,我第一次这样纵情大笑。

然后我沉默了。

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可问题是我又重回了战场,却发现战争换了另一种形式进行,如果基尔高上校以这种方式打仗,我想不通军方为何要反对可兹。战争进行到这时,战场上的每个人都精神异常或者有杀人倾向,还有厌倦,要命的厌倦。

沿着河流继续漂流,除了我,没有人知道此行的目的,而连我也不知道,到了目的地,我会做什么,杀掉可兹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强烈地想见到他。

我们顺路拜访了一个美军基地,要了汽油,还得到五张兔女郎慰军演出票,他们甚至慷慨地提供大麻和吗啡给我的小伙子们,毒品在军中非常流行。这次演出很快因为士兵上台骚扰而中断,后来,我们的船遇见了失事的兔女郎演出团专机,我的小伙子们用两桶汽油换得和姑娘们春风一度。

我不知道,军中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娱乐和毒品,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而越共没有娱乐,他们藏匿深严行踪不定,唯一的生活享受就是冷饭和鼠肉,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胜利或者死亡,难怪可兹对上级的批示全当没听见,这场战争由那群四星小丑操作,注定要失败。

我的一个小伙子中了越共的枪,恰在这时,我们收到邮包,有一封信是他母亲写给他的,他母亲嘱咐他要服从命令远离子弹,安全地回家,母亲已为他准备了一辆跑车做礼物。可他读不到这封信了,荒谬的是,他到死都不知道他要护送的人,也就是我,去那该死的都郎桥以北75公里处干什么,如果他知道他出生入死送我去那里,就是为了要另一个同胞的命,他会心碎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法国家族,他们在越南经营橡胶种植园已经70年了。他们和我们一起安葬了我的小伙子,然后是一个丰盛的晚餐,餐桌上他们言辞激烈,对战争对法国近几十年来的战争不利,对美军的成就以及自以为是,每个人都有精彩而情绪激昂的见解,然后一个个愤然离开饭桌,最后只剩下新寡的沙拉特太太和我。沙拉特太太请我到她的卧房喝酒,我不喝,她自己喝了一杯,拿出一根烟枪告诉我这是她曾为已故的丈夫准备的。她的丈夫是杰出的军官,最终死在了战场上,但事实上他毁于悲伤和疯狂,她曾对他丈夫说“你有两个你,死去了的和被爱着的,”她也把这句话送给了我。

我们离开种植园,在晨雾中继续前进。我读到了一封可兹写给儿子的信。

“亲爱的儿子:

几星期没去信,你和母亲一定很担心,我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军方正式以谋杀罪控告我,那四名越南人是双面间谍,我们花了数周时间证实此事,当证据确凿后,我们杀了他们。战时不乏热情和温和的时刻,但也有残暴的场面,而这些暴行,在当时却是唯一的选择,而且必须直接迅速且冷静地执行。”你可以有选择性地告诉你母亲这封信的内容,至于对我的指控,我并不在乎,我早已看透了上级虚伪的道德,所以心中再无牵挂。我全然相信你,我的儿子。

爱你的父亲手书。”

现在我完全理解了可兹。

我们的船开进可兹上校的领地,数百条木船,严阵以待,船上全是越南人,他们是可兹的子民,可兹是他们的神,他们对我们很戒备,让悬挂的尸体沿我们的船滑行,恐吓我休想从他们手里带走可兹。

山上到处是尸体,一个来自美国的摄影记者,大声给我讲述可兹的神经质、残暴、以及公正和天才,并且希望我这样的好青年不要动念头要杀死这样一个天才。我想在这里,除非可兹本人同意,我根本杀不了他。而我,只要可兹动一下小指头,就会被他的子民随时撕碎。可他好象不想杀我。

他让我见到了他,在他光线昏暗的房间里。

他从脸盆里捧起一棒水,洗把脸,然后轻轻地用水拍又光又圆的脑袋。他抬起那张无法言喻的脸,那张脸又绝望又有力,象一个深渊让你渴望进入。

他问我你是来解除我的指挥权吗他们都跟你说了什么?

我说他们说你已精神失常行为……违反常理。

可兹的拳头紧紧地捏住。他的声音很低,但是轻飘飘的。

他说我期待着你这样的人。

我知道他期待着一个理解他的人,我就是,他知道我是,我也知道。

你是杀手吗他问。

我回答说我是军人。

“不,你两者都不是,你只是替杂货店收帐的小伙计。”他说。

他说的对,但也不全对,是的,我会杀死他,但不是替军方杀死他,仅管他疯狂他让整个森林充满疯狂和死亡的气息,但我敬佩他,这是真的。

我被关在木笼子里,然后被关进黑屋子,几天几夜,没有水没有食物。在一个大雨的夜晚,可兹来了,在我膝上放下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后来,他又在一个阳光明亮的上午,在一群越南孩子的簇拥下,给我念《时代》杂志上关于越战的文章。

以后的日子,我可以自由活动,他不担心我会逃跑,他知道我不会,有时,他会吟诗,他的语调总是让我的心跟着沉下去,沉下去。如果上级看见此时的他,还会想置他于死地吗?也许他们会让他死得更快。可兹的亲人曾力劝他归顺军方,可那显然已不可能。可兹和他的亲人早已断绝了关系,他甚至和自己也断绝了关系。

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时我刚参加特种部队,一天我们到一个村庄做预防接种,替儿童种完痘后,我们离开了那个村庄,这时一个老人从后面赶来,他边走边哭。我们回到村子里,越共已经来过了,他们砍掉了每一只种过牛痘的手,堆成一个小山丘,一堆小手。我记得我哭得象个老太婆一样,我咬牙切齿,不知如何是好。然后我忽然领悟了,像一颗宝石子弹直透前额,于是我就有了无比的才干和意志。然后,完美地、彻底地、完全地、精确地、断然地去执行我的才干和意志。我知道他们比我们强,他们有超常的忍耐力,可以忍耐残酷、贫困,他们并非怪物而是地道的农民,全心全意地爱他们的家园。我需要的正是这样一支军队,我需要有血有肉的人,给我十营这样的人,这儿的麻烦可以马上解决。”

他问我有没有想过全然的自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在乎自己的看法。他说你无权称我为杀人凶手虽然你有权杀我,接着他问我你了解恐怖吗?听我说恐怖有形有貌,你必须与恐怖为友,否则它们将是最可怕的敌人,他还说他担心他的儿子不能了解他的作为,他希望我将来告诉他儿子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他说得越多,我越是感觉到他的破碎,我从未见过如此破碎的人。

这时,我已彻底明白我回到西贡并非偶然,我是为他回来的,我来结束他的生命,结束他的痛苦。他的军队、人民在举行祭祀狂欢仪式,他们在火堆旁跳舞,一头牛站在场中央,一动不动,它是这次祭祀的牺牲,人们围绕着它跳舞,它只是一动不动。几个状汉挥刀向牛砍去,我举起大刀向可兹砍去。

4.生活启示录 篇四

那是在大西北生活的日子。一次,我们要到远方去进行作业,全队的人一起出发要穿过大戈壁,没有汽车、没有道路,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只有几十只骆驼。于是,就在一个阴晦的日子,一队长长的骆驼,无声无息地走进了荒漠。没有一株树木,也没有一簇野草,整整走了一天,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影,就这样默默地走着,我们吃在驼背上,喝在驼背上,摆摆晃晃,我们还睡在驼背上。

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骆驼背上的人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而只有骆驼还在一步一步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那样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切。

脚下是无垠黄沙,远处是一柱柱擎天直立的荒烟,“大漠孤烟直”,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古人喟叹过的洪荒,我们的人生是如此坎坷,世事是如此艰难。坐在骆驼背上,我们的心情比骆驼的脚印还要沉重。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唱了起来,是唱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这歌声带给了人们一点兴奋。顿时,大家就有了一点精神,那一直在驼背上睡着的人们睁开了眼睛。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就在我们一起在一种情绪中向四周巡视的时候,我们却一起发现,驮着我们前进的骆驼,一次次将头仰起,对着空旷的苍天,没有嘶鸣,只是眼眶中盈满的泪水一滴、两滴,滴进了脚下的荒漠。

骆驼哭了,走了一天的路,没有吃一束草,没有喝一滴水,就是还在路上走着,也不知要走到何时,也不知要走到何地,只是听到了骑在它背上的人大唱,它们竟一起哭了,没有委屈,没有怨恨,它们还是在走着走着,然而却含着泪水,走着,走着„„

一时间,我愕然了,感到冥冥之中,生命与生命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真诚的沟通。

5.启示录2 篇五

对于竞技而言,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分别刷新了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和279项残疾人世界纪录和339项残奥会纪录,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奥运会和残奥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对于历史来说,这场中华民族期待百年的盛会,不仅是人类实现光荣与梦想的舞台,更是中国人民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的新起点。

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座纪念碑,更是中华民族一次新的伟大出发。

盛世逢盛会。中国成功举办两个奥运,让世界观察、见证、感受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精彩,让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民族带着改革开放的梦想走得更远

盛世逢盛会。中国举办两个奥运,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不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而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而辉煌成就的必然结果。30年来形成的综合国力、全球视野、民族自信以及科学发展理念,为成功举办两个奥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几百年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经济持续保持近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四。筹办两个奥运7年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投资约130亿元人民币,奥运会运行资金投入20多亿美元。而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资源和城市环境建设,投入2800亿元人民币。为筹办北京残奥会,北京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

北京奥运会期间,100多位外国政要、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几十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北京,超过3万名境外记者采访报道,全球40多亿电视观众收看奥运会。北京残奥会期间,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汇聚北京,6000余名中外记者开展采访报道工作。全球媒体用各种语言,将奥运、将中国,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两个奥运的圣火熄灭了。“北京,要永远干净下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在奥运会后关闭”“奥运给中国带来的良好变化还将长期持续下去”„„世界听到了中国的诺言。

两个奥运,让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带着伟大复兴的梦想走得更远。

从时间的节点看,再过两年,2010年我们将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再过12年,到2020年建党将近100年的时候,我们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再过41年,也就是2049年共和国诞生100周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任重而道远的中国,将坚持以改革的理念寻求发展,用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风从东方来。中国成功举办两个奥运,让世界观察、见证、感受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化,让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民族带着丰厚的精神遗产飞得更高

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10万人,然而报名总人数却突破112万,创下历届奥运会之最。

100多万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展现了美好的“中国文明”。他们用微笑夺得一块珍贵的“金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授予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奥运会闭幕式上,新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向12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代表献花,这在奥运会历史上尚属首次。残奥会闭幕式上,5位新当选的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代表全体运动员,向12名北京残奥会志愿者代表献花。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4.4万名赛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全面投入残奥会志愿者服务工作中。4.4万名赛会志愿者,分布在43个工作领域2170余个工作岗位,为赛会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城市志愿者分布在550个站点3000多个岗位上,继续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服务;100万社会志愿者在社区、乡镇、赛场周边公共场所、公交沿线和窗口单位的30000余个岗位开展志愿服务。

如果说100多万志愿者反映的是社会文明程度,那么,数百万名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体现的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用自己夜以继日、恪尽职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为两个奥运的成功举办和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的正常运转贡献力量。

两个奥运留下的文明遗产,将更为持久地影响中国。

比如志愿精神。《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北京志愿服务基金也已正式设立。同时,北京志愿者协会将长期为志愿者提供服务。两个奥运结束后,志愿者的微笑将永驻北京„„

中国人民热情参与支持奥运,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群体中得到了普及和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有着5000年深厚底蕴的中华文明激情相拥,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增写了东方的传奇。

和则万事兴。中国成功举办两个奥运,让世界观察、见证、感受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魅力,让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民族带着建设和谐世界的梦想向着未来进发

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这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这些革命性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经历百年历程,奥林匹克运动来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897个演员,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向世界用不同字体,展示了汉字从古到今不同的“和”字。

2000多岁的“和谐”思想与同样2000多岁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古老的神州紧密拥抱,“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加入了中国元素“和平、和睦、和爱”。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无疑是留下的宝贵遗产。

尽管有不同的文化和体制,尽管有不同的发展轨道,在两个奥运会上,中国告诉世界,“和而不同”,和谐境界,和平发展是中国追求的目标。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全球残奥大使、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独特的点火方式,令全世界动容。

许多中国网友留言表示,侯斌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残疾人运动员创造的奇迹。而其超越极限、克服万难的形象震撼的是人类的心灵!

随着北川小姑娘李月穿上一只红舞鞋,众多聋人姑娘在她身边舞蹈,演员们成功地传递出一个理念,即“每个生命都有价值,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和梦想”。

这个理念贯穿了两个奥运。

刚刚从汶川大地震的深重痛苦中挣脱出来的中国人民,最有资格说,我们懂得人的可贵和生命的价值。

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压不垮、震不塌”的不屈意志。抗震救灾过程,诠释的是鲜明的以人为本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接受灾难洗礼之后的两个奥运会,谱写出来的是大写着“人”字的不朽篇章!

30年来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第四大经济体,创造了第一段落的“中国奇迹”,因此,占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及她的13亿人民获得了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

如今,奥运会给了腾飞的中国又一块跳板,奥林匹克精神在刚刚沐浴过奥运之风的北京,搭建出可供古老和青春中国起舞的舞台,和供这个有灿烂文化的东方古国起飞的精神跑道„„

这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新的出发,是“中国奇迹”故事又一章节的开始。

6.启示录作文 篇六

偶尔间抬头看见你努力奋斗的模样,好想笑,为你的努力加油。我们好像有好多好多话没说。我都藏到心里直到把它慢慢的淡忘,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转换给我另一种感觉,任凭别人怎么想,何必在乎。

全是逃避惹的祸,暧昧之间的关系隔着厚厚的障壁,近在咫只却遥不可及。期待,有一天这种感觉不再有,有一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畅谈,就算世界末日,有你足矣。

你应该懂得,不管怎样,这个关键时刻学习是一定的,真的很想让你冲着你的梦想奔的,毕竟不可毁人人于一世嘛。

多余的话在不适当的场合不该说。键盘上的来来回回,不知多久才可以拼凑完整。没有坚定的信念,就算是费劲心血,谁见?谁闻?

“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当你累了的时候,别忘了你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一直挺你哦!

如果你想哭,告诉我,我陪你。

7.实习启示录 篇七

一、“实习场”的发展渊源及其基本理念

“实习场”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当代学者森杰 (Senge, 1994)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研究背景下提出来的, 他指出:“实习场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式场所, 也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所, 而是一种基于具体的社会案例的学习, 是一种特殊的实验环境。在实习场中, 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活动, 与今后走向社会遇到的问题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它实现了从教育认知到社会认知的过渡。”[2]由此可见, 实习场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 它强调学习者在此环境中学到的知识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

“实习场”理念不是教育理论中的新理念, 而是很多教育家所倡导的一种基本的儿童教育观念, 从卢梭、裴斯泰洛齐、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到杜威, 都有类似的思想。[3]一直以来, 教育家们关注实习场理念并开展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比如, 美国学者凯瑟琳·坎普·梅茜等人在《杜威学校》一书中说明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再如,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戴维·H·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郑太年、任友群译) 一书中具体阐述了创设实习场的几种方法。在国内,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对“实习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指出, 我国部分幼儿园中开展的工作坊其实就是一种“实习场”, 其核心精神就是与生活关联、与生产关联、与行动关联。

综合国内外对“实习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虞永平教授总结了实习场学习的几个特点:1.真实性。是指学习者参与的是真实的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活动:真实的活动 (包括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过程) 、真实的行动 (真实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 、真实的操作而非虚构的游戏过程 (真正的问题解决) 。2.情境化。是指教育者要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中为学习者学习创设“情境”, 这种情境必须是生动的、真实的, 情境中所包含的“问题”与学习者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的活动与学习者未来在校外可能从事的活动基本一致。3.行动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实际行动参与情境性活动、采取实际措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甚至是进行的基本操作活动都要在某种程度上与“情境化任务”建立或多或少的联系。4.发展性。是指选取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挑战性”和“适宜性”的内容, 并且将挑战镶嵌于整个实习场学习情境脉络, 构筑学习者学习适宜的“最近发展区”。

二、“实习场”理念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启示

虞永平教授对“实习场”理念的剖析和阐释、对幼儿园“实习场”活动的关注和指导, 为近年来国内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专业支持, 从而对当前国内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样, 这一理念对我们创设集体教学情境、优化集体教学效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我们知道,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达成有效教学的良方。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现场, 却可以见到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创设。以实习场理念为指导,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下文就结合实习场特点的“真实性”“行动化”“适宜性”, 来谈谈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几个注意点。

一、关注集体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实习场设计的核心要点。在最能体现实习场核心精神的“工作坊”活动中, 学习者所扮演的角色是真实的“工作人员”, 而非仅靠“角色扮演”其他行业或领域相应人员特色来“玩游戏”。在集体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情境的“真实性”:一是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活动和行动的机会。比如, 认识春天的活动, 可以把课堂从活动室搬到花园里, 改惯常地看图片、看视频为亲密接触真正的花木, 到花园里去找一找、认一认、比一比, 这样的活动比排排坐的集体活动要生动、自然得多, 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二是通过设置与工作相关的, 或模仿从业者真实活动的方式来设计学习环境。比如, 学习用彩泥做点心可以替换成用面粉做真正的点心, 做完后蒸熟享用, 让幼儿在其中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三是借助图片、实物与信息技术创设逼真、仿真以及虚拟实境来提高学习过程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以上第一第二个途径包含着真实的活动、真实的行动、真实的操作, 可以实现实习场理念所倡导的“真实”。而第三个途径对教师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我们知道,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由于受场地、空间、季节等外部条件的限制, 教师常常会创设虚拟情境来达成教学目标。反思幼儿园的虚拟情境,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了虚拟的情境, 幼儿明知是假, 但仍然愿意投入或沉醉其中, 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中, 教师以虚的手段达到了实的目的。我们说, 这样的情境创设是真实有效的。另一种是教师创设的情境与事实不符甚至违背了现实生活的常规, 让幼儿觉得虚假、可笑, 因此不愿意进入其中。没有了幼儿的全情投入, 活动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我们说, 这样的情境就是无效的, 是有违“真实性”原则的。

综上所述, 关注集体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是指给幼儿创设的情境要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创设真实场景、提供真实物品也好, 创设虚拟场景、提供替代物品也罢, 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获得真实的经验和能力。

二、重视集体教学情境的行动化

“我听到了, 我忘记了。我看到了, 我记住了。我做过了, 我明白了。”这一至理名言揭示了学龄前幼儿“在行动中学习”的特点。因为对幼儿而言, 动作就是思维, 幼儿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纲要》在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单列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要求的细目, 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要求, [4]也即强调了“行动中学习”的重要性。

实习场理念强调要“维护学习者探究的权利”, 要“通过学习者自身实际行动、与所在集体合作 (互动) 来共同完成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实际任务。”从本质上来说, 实习场反映的就是“做中学”的基本理念。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说明了行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二是强调行动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这对于集体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就是———让幼儿在以互动交往为主要方式的集体课堂中学习。这里的互动交往包括几个方面:一要增进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二要增进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三要增进幼儿与环境材料间的互动。而落实到《纲要》提到的五个领域, 可以具体为:对于语言领域, 要创设相应情境, 让幼儿有更多对话、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避免作品的简单学习。对于科学领域, 要创设相应情境,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 在探索和发现中建构经验, 避免科学知识的直接记忆。对于社会领域, 要创设相应情境, 让幼儿通过交往和实践来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 避免规则的简单接受。对于健康领域, 要创设相应情境, 让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自我服务和体育运动, 避免生活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枯燥练习。对于艺术领域, 要创设相应情境, 让幼儿发自内心地喜爱并参与到艺术课程的欣赏、学习、表现和创造过程中, 避免艺术的机械复制。

重视集体教学情境的行动化, 能更好地践行“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的教学理念。它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学习特点, 能让幼儿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而且能更好地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强调集体教学情境的适宜性

“借鉴专业领域的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过程创设真实的情境脉络, 但实习场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于模仿专业领域实践的“表面”学习, 还需要考虑学习内容对于特定阶段学习者的发展适宜性。”实习场设计要讲究“适宜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也是如此。

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适宜性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选取合理的情境素材。集体教学中的情境包括教学过程中人、事、物, 以及人们之间言语、表情、行为的总和, 因此构成教学情境的素材是丰富而多元的, 诸如场景、教具、学具、语言、音乐、影像, 等等。因此在选择情境素材时, 就要考虑某些素材是否必要, 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是否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否能营造出教学所需要的氛围?是否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是否能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等等。其次, 情境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创设教学情境也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 其动作、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显著的。因此, 适合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情境自然也是大有区别的。如:“玩家家”“做客”这样的游戏情境让小班幼儿乐此不疲, 对大班幼儿却毫无吸引力;而大班幼儿感兴趣的竞赛式情境、小组合作式情境却不适合小班幼儿。再如, 习惯了排排坐问答式学习的幼儿, 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参与式”情境, 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 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考虑幼儿的学习需要, 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

考虑集体教学情境的适宜性, 是集体教学情境创设最重要的一环, 它直接指向幼儿的感受和体验, 它关注的是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 关注幼儿与情境中各元素的互动, 关注幼儿的学习效果。我们说, 只有适宜的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 增进幼儿的体验, 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综上所述, 实习场理念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着重要和有益的启示:创设真实性、行动化、适宜性的教学情境, 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快乐学习、有效学习。随着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深入研究, 实习场理念也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充实、丰厚, 为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提供更加有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 2007, (1) .

[2]邓见元.创设实习场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6) .

[3]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8.印度启示录 篇八

鼓励学生融际化的教育体系,并在国际机构中发挥特长和才智。

印度和中国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印度最近几年的经济表现令世人瞩目,其2003-2005年的GDP增长率达到了7-8%的水平(图1),虽然还没有赶上中国,但是跟其他国家以及印度历史上的其他阶段相比,印度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笔者1月初参加了在德里举行的“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通过了解印度的真实情况,对印度发展可以为中国崛起提供的经验有了颇丰的收获。

印度的三个世界与不公平下的和谐

与其说印度是一个国家,不如说她是由三个不同的世界组成的社会。印度的第一个世界可以说是“西方的世界”。印度的星级宾馆、大学和政府机构是英语的社会,新德里的政府区和使馆区也俨然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从财政部、国会大厦到印度凯旋门一带的建筑相当气派,充分体现了西方建筑的雄伟、庄重和优雅。

印度的第二个世界是古老的世界。德里附近有很多莫卧儿王朝以及更早的王朝留下来的古迹,经过岁月的冲刷,充分显示出历史的沉重。穿行在马路上的年轻男女,表现出典型的雅利安人特征,棱角分明、鼻梁高耸、浓眉大眼,颇有古希腊雕塑般的风韵。

第三个世界是贫穷的世界。初踏印度土地,立刻会感到这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德里国际机场的建筑水平顶多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城市的火车站,一出机场尘土飞扬,停车场上基本没有柏油路面,机场外面人山人海,有很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浪汉,只披着简单的布料以御寒。马路上的出租车大多数是印度产的Bajaj三轮车,还有自行车和牛穿行其间,道路相当拥挤。也许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高的原因,德里的堵车程度跟北京相比似乎还相差很多。

印度有30%以上的文盲人口,贫困率也高达30%,但印度的城市,至少是新德里,实际上非常安全,抢劫、偷窃以及其他暴力犯罪事件都非常少。在全球有统计的62个国家中,印度的犯罪率处于倒数第二,谋杀率也处于中位数,低于泰国、波兰与美国,和芬兰差不多。可见,一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收入水平,也不完全取决于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仔细想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也许是民众的心态,这和印度几千年的宗教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印度教教义提倡忍耐,这对于印度社会的和谐是有帮助的。

没有自由的民主

印度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但是在经济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她的民主并没有带来自由,反而带来了很多约束。由于大部分人处于愚昧和贫穷状态之下,实际上印度的民主是由少数精英阶层和利益集团所左右的。

最近一个时期,印度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讲的是新德里和孟买两个机场的扩建工程受阻的消息。原来印度各界早就对这两个机场的破旧怨声载道,于是政府进行招标,希望扩建这两个机场。但在由谁来承包这个工程的问题上就争执不下了,因为各个政党和派别都有自己的关系户。为了达成一致,政府组成了一个工程技术小组对投标的各个公司展开技术鉴定。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各党派争持不下,6个投标者纷纷落马,以致没有一家能够进入下一轮投标,使得这两个机场的扩建工程又将大幅度推迟。

印度的电力部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各地政治家为了拉拢选票,拚命讨好农民,以致于很多地方用电的边际成本是零,或者说超额用电是免费的.农民在交纳一定的费用后,可以无限量地使用电力来进行浇灌。这产生了两个直接后果。第一就是发电厂和电网没有动力进行扩建,因为它们是连年亏损的。中国曾经有一家公司参加了印度一家电厂的扩建工程,结果铩羽而归,因为电费收不上来。第二是电力需大于供,产生紧缺,所以在印度停电是经常的事情。在我们会议召开的两天中,至少出现了10次断电现象。因此,印度的各个机构都自备有发电机。

从这两个问题上可以看出,“民主”体制的运行,剥夺了旅客使用先进设施和一般居民在交费之后享受电力资源的自由,也剥夺了投资者按照正常投标程序获得工程和投资于印度电厂的自由,从而阻碍了印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自由。

低水平民主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印度中央政府长期的财政赤字(图2)。这完全是政客们为了讨好选民博弈的均衡,其结果就是公务员工资的低下,诱发大规模的腐败。所以,印裔政治学家法瑞德·扎凯瑞尔(FareedZakaria)在其最近的畅销书中就提到,不恰当的民主是没有自由的民主(IlliberalDemocracy)。他的主要论据就来自印度。有限效力的法制

印度不仅标榜民主,而且以法制为骄傲。的确,印度的法律建制是比较健全的,从中央的最高法院到省级的高级法院再到各个地方法院,都沿袭了英国殖民时代的建制。但是印度的经济者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地方上发生纠纷时,一般不会轻易找法院,因为法官的腐败众所周知。印度法院系统的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有人说,要处理完印度法律系统的积压案件需要350年的时间。

当然,印度的法制还是有一定效力的,最近德里市治理污染一案可以证明。印度的环保局由于没能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和德里政府达成共识,便怂恿一位环保斗士以个人名义在印度最高法院上状告德里政府控制污染不力,侵犯了德里公民享有清洁空气的权力。在环保局暗中提供的大量数据支持下,此人奇迹般地胜诉了。德里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重新装配公共汽车和三轮出租车,同时建立了一个液化天然气的加油站网络。但这样的案例少之又少,大量的案例则是其法律系统所无法解决的。

不难理解,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社会,法律体系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高效。俄罗斯的情况(见上期本栏目文章)就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美国20世纪初的进步运动也是为了弥补其法律体系的不足,由此才完成了美国经济的起飞。

可畏的人才优势

印度的初等教育系统效率十分低下,很多学龄儿童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但是印度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是十分成功的。

以经济学为例,活跃在国际上的顶尖经济学家中就有一大批是从印度完成本科教育后走出去的,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还有一批完全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顶尖经济学家,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巴格瓦蒂(Bhagwati)、普林斯顿大学的迪克森(Dixit),还有英国剑桥大学的达斯噶普塔(Dasgupta)。印度国内的经济学者也可谓人才济济。如果说在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只有5个左右的话(笔者在此争论中保持中立),那么用同样的标准,在印度国内至少应该有50位合格的经济学家。

更重要的是,在当今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最高领导层中活跃着一大批在印度接受本科教育,可以说是印度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如麦肯锡公司前CEO拉雅·古普塔(RaiatGupt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Rajah),美国《时代》杂志社的总编、《外交事务》杂志的主编、前面提到的政治学者法瑞德·扎凯瑞尔等等。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中,也有大量印裔的专业人才,其数量远远超出任何其他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印度的优势更是有目共睹。在高端专业人才上的优势,无疑有助印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印度的发展中汲取经验

可以说,印度永远属于中国的参照系,中国可以而且应该从印度的经验中汲取崛起的力量。这当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综上所述,笔者只谈点滴体会。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民主制度应该缓行,过早引入西方的民主制度只会带来不自由。第二,法制不能神化。在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可能像在发达国家那样有效。因为一个法律制度的效率,有赖于一系列基础性制度的建立,如廉洁的法官、行为受到约束的律师等等,这些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难以建立的。因此,利用法制系统来约束政府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恐怕是很难形成的。第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以完全物质化。一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与否,不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平等性,还有很多主观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其中,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恐怕不能仅仅放在减少收入差距上,其他一些文化上、意识形态上和精神上的努力极为重要。

上一篇:景区简介中英文对照下一篇:单位员工入党申请书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