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

2024-06-30

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精选8篇)

1.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 篇一

中国电信服务案例分析

提及中国电信的服务,众说纷纭。3月18日,我就体会到中国电信的服务,实在不敢恭维。特此案例一份,以供参考。

这一个实在很简单的服务:宽带续年费。整个服务过程很简单,只要体现一下关注就不会引起我的强烈反响。而这个过程偏偏就是要我耗上一阵子。

3月18日上午8:57,进入长沙五一路中国电信营业厅,取了上述的号牌排队,上面显示还有0人在等待,前台上大串服务员就坐闲扯,没人理我,也未见显视器显视排队人数,也没有其他顾客,只得乖乖上前询问,一个MM不爽答“我们还没有上班”。没上班开什么门,放什么号,坐在这里聊什么大天。心里想着,口里还不能说,只能耐下心来等着小姐们发话开工。这是我第一次的不满。

过了一会,一个年轻的陈姓服务员接待了我,坐在旁边的大姐们对小陈妹妹冷眼相对。小陈妹妹可能是新手,输入我的宽带账后,说我的宽带2010年有一笔费用没交。我非常清楚记得确实是当年没有按期续费,2个月后续费时请值班经理完善了这个手续。把这一事一一向小陈妹妹述来,这小陈妹妹什么话也不说,默默在电脑前操作着,我只能等待。

09:16,等待中我发了第一条微博,同时也提示陈妹妹请师傅帮忙。“徒弟不行让师傅来啊,中国电信太笨了,老师傅也欺负徒弟。干坐服务台中!”这是我的第二次不满。

小陈妹妹打电话请来师傅,旁边的大姐们有的人对小陈妹妹哼了一下,接着聊天。师傅在小陈的电脑台前操作了一下,还是不能解决,走了。两人也没向我解释原因,更没理会我,只能干等着。我已经非常不满了。

09:20,我再发一条微博“中国电信啊,这服务要提升了。宽带续费己办理20分钟了,还要顽等多久啊!”,希望能快点办完。

时间过去近30分钟,小陈妹妹还在电脑前捣鼓着,什么话都不说,我提示她2010年的续费是请值班经理给处理的,这次也可以请经理来处理。

09:25,再发一条微博“中国电信的续费服务进行中,请值班经理,进行中协调,等待!”值班经理是一位漂亮的美女,胸前的工号牌显示她是值班经理,姓陈。接到小陈妹妹电话径直走到小陈妹妹电脑前,二话不说指令小陈妹妹在电脑上如何处理。陈经理指示完便离开服务台,一句话也没说。什么原因?我依旧不清楚。我还被凉在服务台前,观察着小陈妹妹的操作,观察着小陈妹妹的同事们继续聊大天。我有十二分的不满了!

09:30,我发了一条微博“中国电信的小服务很受师傅的冷眼,续费办理中,31分钟还没完!继续!”聊大天的大姐们兴趣依然很高,没有理会小陈妹妹,我有点同情小陈妹妹。

小陈妹妹还在电脑前捣鼓着,默默无语,始终对我也不说也不笑,冷冷的。旁边的姐妹们有人看见小陈妹妹的窘境也不肯出手相助。我只能在服务台干坐着,发着微博。

09:32,小陈妹妹终于默默地递过一张让我在无法看清的《中国电信业务受理单》让我签字!

09: 33, 我为此服务发了最后一条微博:“中国电信一个宽带续费手续30分钟不能搞定,差啊!”。我在服务大厅待了30多分钟,对小陈妹妹多次提出解决方案,来了两个人处理账单,就是没有一个人对我说一句“对不起!”能给我一个解释,能给我一个安抚,能给我一个理由。这可怜的小陈妹妹,面对我干等,只能傻等、傻坐、无语!这是中国电信的服务?

从8:57到9:33,这么一个宽带续费,我办了30多分钟。我想投诉,谁能应诉?谁能让中国电信的服务提升?投诉,只能让小陈妹妹吃一张处罚单,扣个不痛不痒的几块钱奖金,只能引发对我的不满。我放弃了。

我只能对中国电信说:老大,放下你高贵的架子,关注你的用户,你可以做得好一些。

2.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 篇二

提到农村信息化, 许多人马上会想到的就是8亿多农民, 他们贫穷、分散、落后、没有文化、不会用电脑等等。甚至, 还会想到深山老林里没电没水的农民。在这样的背景下, 硬要把信息化这个“摩登女郎”下嫁给贫穷落后的“泥巴腿子”, 看起来多少有点“过分超前”。相应地, 对农村信息化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少。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总体而言, 我国农村还不富裕, 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农业的产业化问题还没有解决;农村财力薄弱, 而国家的资源有限;农村的信息化人才资源极度匮乏;农民自身的信息素质还有待提高, 等等。但是, 农村信息化不能不搞。信息化不能“嫌贫爱富”, 不是“发达地区先行”。搞与不搞, 现在可能感觉不到其影响, 5年、10年之后, 差距就出来了。不搞, 肯定错失发展机遇。关健是农村信息化怎么搞法, 富有富的搞法, 贫有贫的搞法。因此,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 才是农村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下面介绍的“吉林12316热线平台”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吉林是一个农业大省, 但财政并不富裕。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包括网络和服务体系, 投入严重不足, 信息服务还很难进入农民家庭。与之相比, 吉林的电话、电视、广播基础较好, 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 6.7%, “广播电视村村通”已经全面铺开。因此, 如何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为农民的信息服务, 成为省农委创意起点。为此,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牵头, 与吉林网通公司、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办公室联合向农业部申请开通了全国统一的农业公益性服务专用号码——1 2 3 1 6, 并于2 0 0 6年5月, 开通了“吉林1 2 3 1 6热线平台”农民可以利用固定电话、小灵通、手机等拨打这个号码, 随时提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向这条热线求助。目前, 12316热线日均通话量1700个以上, 月均5万个, 已有百万人次通过不同方式拨打过热线电话。甚至远在甘肃的农民打电话来求教农业信息和知识。

坐在12316这个热线的“呼叫中心”的接听者不是一般的接线员, 而是值班的几十位农业问题专家。就语音服务而言, 吉林省曾经有四个农业部“农技110”的试点城市, 但是, 试点并不成功, “110”乏人问津。他们分析, 使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农民的问题“纷繁复杂”, 而语音系统的使用也“复杂纷繁”, 因此, 不具备实用性。在分析总结这个失败的教训之后, 省农委决定不能由语音来回答农民问题, 而是应该由专家来直接回答农民纷繁复杂的问题。经过层层的选拨、审定和不断地淘汰更新, 目前已经形成了由408位省、市、县三级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专家每人配备一部小灵通, 每天2 4小时开机, 随时准备回答农民问题。因此, 12316热线的用户界面不是语音系统, 而是一个统一管理的四百余人的专家队伍。

支持这支专家队伍的是一个统一的农业农村数据中心和统一的信息分析团队, 专家在有问题的时候, 也可以查询和利用这个系统的信息和知识资源。而且, 利用热线的双向和交互式特征, 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双向采集。农民从专家的回答中获取了自已需要的信息, 而通过专家对资询问题的解答和系统后台的整理, 相关部门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农业生产和农民面临的第一线的信息, 并快速做出反应。东丰县一个村的三百亩水稻大面积枯萎死亡、面临绝收的危机, 就是靠这个热线系统得到及时解决的。

以回答农民的实际问题为诱导, 启发和紧贴农民的信息需求、知识需求, 是这个系统得以成功的关键。然而, 共赢局面的形成, 也是这个系统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首先, 省农委负责组建农业农村数据中心和农业专家库, 投入不大, 却为农民解急济困, 政府做到了转变职能, 为农民和农村服务, 善尽其职。吉林网通虽然投入1800多万元用于网络建设和人员、设备开支, 提供了网通办公大楼的整整一个楼面作为12316呼叫中心的办公地址, 却有效地开拓了农村市场, 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后, 让农民真正地把设施用了起来, 有望扩大包含全省1484万农民在内的市场占有, 赢利的前景无疑是乐观的。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合作, 开设热线专栏, 把农民关心的共性问题制作成电视、广播专题节目和通稿, 负责信息推广和应用, 扩大了影响和广告收入, 热线专家在线一天, 可获收入1 0 0元, 钱虽然不多, 但是谁的服务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谁就成为受农民欢迎的“专家品牌”;而且, 专家从热线中了解了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农民的实际需要, 也有利于专家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当然, 受惠最大的是农民, 在全省范围拨打12316, 只收取市话费用, 不收取长途费和任何信息费;吉林网通另提供包月服务的资费方案, 每月3元不限量拨打;农民花钱不多, 却享受到了专家提供的“知识”服务, 涵盖市场、技术、病虫害、天气、政策、法规、劳动力转移、农资打假、投诉举报等等。

3.农村信息化服务落实处 篇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期间,农业和信息化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实现信息进村入户,推动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才能使农业信息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捷径之一。积极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今后一个时期信息产业部门必须认真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必要性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信息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带给我们的机遇,把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落后的农业生产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落后。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将促进改变目前农村社会生活的状况、方式与观念,在农村社会的信息流通、科技和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开创一个崭新局面。因此可以说,发展信息服务业是弥合城乡信息不对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使农民更加贴近市场和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由于信息不畅、对国内外农产品需求变化了解不多,农产品产量往往受上年价格的影响波动较大,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而且也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通过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既可以使农民贴近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可以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为本地农产品找到了销路,有的还进入国际市场,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以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此外,农村信息服务业也为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信息产业部以“村村通电话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投资额159亿元,使5.28万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有11个省(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全国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7.1%。在信息产业部和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气象局等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国涉农网站已达6389个。全国农业系统已经在260个地(市)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 77%的县、47%的乡镇政府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培养发展了近11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广电总局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国家气象局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中心并延伸到乡镇服务站,通过“中国兴农网”建立的省、市、县分支机构,基本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许多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动员社会力量,结合农民实际需求,组织共建包括农业技术、政策法规、质量标准等内容的共享信息数据库,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由中组部主抓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山东、湖南、贵州3个试点省和安徽省金寨县累计建成现代远程终端站点16万个;在9个新开展试点工作省(区)的25个试点市(地)共建成终端站点2.2万个,占乡村总数的50%。

农村信息服务业需求分析

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渴望的信息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农副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信息;二是农业科技包括养、种植业,病虫灾害防治等实用科技信息;三是提高文化科技素养和能力的教育培训。虽然农村信息服务业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上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一是农民群众信息采集、加工、整合、发布、交换、共享难问题;二是农民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时效性、准确性难以满足;三是都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即信息怎样到广大农民群众手中,农民群众喜欢用、用得起、用得好;四是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费用和运营维护的可持续性。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推动面向农村农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做好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的关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通信管理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领导下,主动组织、协调、配合涉农部门,共同建设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性,发挥信息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费用上,可以考虑用“几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即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出一点,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出一点,再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一点。

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既要注重本地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整理,又要整合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涉农信息资源,形成贴近农民需要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养种植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训信息以及政策法规、气象服务、灾害预防、劳务需求、村务公开等信息。

在信息传输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公共通信网络和其他专网以及适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终端,将信息及时发布到农民手中。

在运行机制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良好、便捷、有效的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二、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鼓励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软件供应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平台建设。通过提供技术支撑、咨询、培训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运营企业开发农村特色信息内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倡导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引导各类网站、短信服务商等增值电信企业加强各方协作,整合可用信息源,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一批专门网站和短信业务,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广大农民提供经济实用的信息服务。

创新应用模式 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成都市农村信息化经验

4.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 篇四

案情摘要

原告来云鹏因与被告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通利方公司)发生服务合同纠纷,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2001年 4月 22日,我通过互联网在四通利方公司所属的《新浪网》上注册为会员,并根据该网站的承诺,使用网站提供的 50兆容量的“免费邮箱”服务。该免费邮箱并没有真正的免费,用户发送和接受的电子邮件,均带有网站的商业广告。2001年 8月 2日,《新浪网》通知所有用户,于 9月 16日零时将“免费邮箱”的容量从 50兆缩减至 5兆。《新浪网》不顾其承诺和信誉,在未经会员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变更电子邮箱服务,压缩“免费邮箱”的容量,构成了违约。请求判令被告继续履行承诺提供 50兆容量“免费邮箱”的服务。

原告提交的主要证据是:

1、网址为 h t tp:// m em b e r s.s in a.cn/ scg i/ o ldu se r.fcg的会员资料网页页面;

2、《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

3、收件人为< la iy u n p en g l@ s in a.com>的新浪会员注册成功确认邮件;

4、收件人为< la iy u n p en g l@ s in a.com>,主题为“恭喜您申请的新浪免费电子邮箱正式开通”的电子邮件;

5、网址为 h t tp:// m a il.s in a.com.cn的网页页面。

被告辩称:我公司所属《新浪网》是根据服务条款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用户在《新浪网》注册会员身份时,《新浪网》全面展示了网站信息服务条款的内容。用户只有点击了“同意”键,表明接受服务条款的全部内容后,方能完成会员的注册,并使用“免费邮箱”服务。“免费邮箱”的电子邮件信息服务是完全免费的,不需要用户承担其他义务。由于网站的服务条款明确规定,《新浪网》站有权在必要时调整服务合同条款,并随时更改和中断服务。所以,我公司调整“免费邮箱”容量不构成违约,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提交的主要证据是:

1、《新浪网》会员注册步骤第三步页面;

2、《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

3、《新浪网免费电子邮件服务使用协议》。

判决结果

2001年 4月 22日,原告来云鹏通过互联网向被告四通利方公司所属《新浪网》申请会员注册登记,并选择了《新浪网》向会员提供的“免费邮箱”服务。《新浪网》在提供这项服务时承诺“免费邮箱”的容量为 50兆,不收取信息服务费。原告来云鹏在注册的当天,即收到《新浪网》关于会员注册成功和 50兆“免费邮箱”开通确认的邮件,在使用“免费邮箱”的过程中,《新浪网》也从没有收取过电子邮件信息服务的费用。《新浪网》的日常信息服务还包括大量的商业信息,用户在浏览网站各类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时,有关页面中经常附加有商业广告信息的提示,但是否阅读广告的具体内容由用户自己选择。同年 8月 2日和 9月 13日,《新浪网》在网站页面上向所有“免费邮箱”用户发出通知,声明将从 9月 16日起对“免费邮箱”的容量进行调整,只提供 5兆容量的“免费邮箱”服务,仍不收取电子邮件信息服务的费用。9月 16日,《新浪网》统一将会员用户的“免费邮箱”的容量从 50兆压缩为 5兆。

另查,被告四通利方公司所属《新浪网》在网上接纳会员用户申请注册程序中,专门设立了一个向申请人展示网站的服务条款并要求申请人确认的步骤,申请人必须点击“我同意”的标识,表示同意网站的服务条款内容后,方可继续进行会员的注册登记。被告四通利方公司的《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共计十五条,内容包括电子服务的所有权人和运作者身份、服务内容的介绍、服务条款的变动与修订、用户应遵循的守责、网站的通告提示、告知义务等。其中“确认和接纳”一项中规定:“新浪网提供的服务将完全按照其发布的章程、服务条款和操作规则严格执行。用户必须完全同意所有的服务条款并完成注册程序,才能成为新浪网的正式用户”。“服务条款的修改和服务修订”一项中规定:“《新浪网》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新浪网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如果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用户可以主动取消所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用户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新浪网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用户或第三方负责。”此外,会员用户使用“免费邮箱”时,还要在网上确认《新浪网》的《免费电子邮箱服务使用协议》,该协议与《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的内容基本一致。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新浪网》是以《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为承诺,向会员提供信息服务的。该服务条款确定了网站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实际上是一种电子数据文本形式的信息服务合同。根据网站的程序设计,服务条款的具体内容在网站的页面中已经向用户作了全面展示。会员申请注册时,对条款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内容可以表示同意,并继续进行申请注册的下一个步骤;也可以表示不同意,并放弃申请注册的操作。按照会员申请注册步骤,申请人只有在点击“我同意”即表示确认服务条款的内容后,方可能最终完成会员的注册登记。原告来云鹏是按照这样的程序完成会员注册的,应认定他在注册登记过程中注意到了网站的特别提示,并对网站服务条款的全部内容有所了解。他在注册登记时自愿点击了“我同意”的标识,是表示确认网站服务条款内容的行为,即对遵守被告四通利方公司《新浪网》服务条款的要约表示同意。双方的信息服务合同关系,在原告来云鹏完成注册申请后即告成立。对于《新浪网》的《免费电子邮箱服务使用协议》,原告虽然表示在注册时没有见过,但由于《免费电子邮箱服务使用协议》与《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的内容基本一致,不影响双方有关信息服务权利和义务的约定。

原告来云鹏是自愿选择使用“免费邮箱”信息服务的。这项服务是《新浪网》无偿向用户提供的个人网络邮件信息服务项目,用户除承诺遵守网站的服务条款外,不需要支付费用就可以利用这项服务发送或者接收电子邮件,也

不需要承担其他义务。被告四通利方公司所属《新浪网》以“免费邮箱”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无偿信息服务,是网站经营网络信息服务的权利。由于“免费信箱”服务是网站单方面向用户无偿提供的,网站在提供该项服务时,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有权对如何提供这项服务予以说明或者保留,并要求使用“免费邮箱”的用户遵守,也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根据约定或者声明,对这项服务进行合理的变更。在原告注册使用《新浪网》的“免费邮箱”后,被告履行了承诺,提供了无偿电子邮箱信息服务,但是没有根据以此认为,被告单方面提供的无偿电子邮件信息服务,是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的义务。作为被告的权利,这项服务是可以进行变更的,只要被告对这项服务的变更是合理的,不违反与用户的事先约定,不损害用户的有偿服务,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就应该是合法的。至于《新浪网》的商业信息服务,是与其他信息服务一并向用户提供的。用户进入网站后,是否注册使用“免费邮箱”处理个人信息,都会浏览到附加在页面中的商业广告信息。在向用户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同时,一并提供其他商业信息服务,甚至在每个页面上都附加一定数量的商业信息,这是商业网站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些广告信息只是提示用户注意浏览,并不是要求用户必须阅读其内容或者参与其活动。《新浪网》作为商业性网站,如何在网页中展示商业信息,是由其自身的经营方式决定的;是否认可《新浪网》提供的商业信息服务的方式,用户也有权自由选择。《新浪网》承诺向用户提供的“免费邮箱”服务,是指不收取电子邮箱的信息服务费用,其他方面的信息服务,是网站按其经营惯例进行的,与“免费邮箱”服务项目本身无关。根据《新浪网》和原告来云鹏依照服务条款约定的信息服务内容,网站是否在用户个人信息网页中附加商业广告信息服务,与用户使用“免费邮箱”服务不构成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被告在提供电子邮件免费服务时,没有对原告来云鹏进行欺骗或者隐瞒,也没有加重原告来云鹏的义务和责任,不影响双方有关信息服务权利和义务合同约定的效力。被告四通利方公司所属《新浪网》在不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情况下,根据服务条款的规定,变更免费信息服务的内容,并履行了提示义务,不构成违约。原告来云鹏如果认为《新浪网》“免费邮箱”容量被压缩后难于满足其当初注册申请使用时的初衷,可自行决定停止使用。

综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 2001年 11月 15日判决:驳回原告来云鹏要求四通利方公司继续履行提供 50兆免费电子邮箱服务的诉讼请求。

诉讼费 50元,由原告来云鹏负担。

一审宣判后,来云鹏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理由是:一审法院事实认定错误,《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系格式条款合同应属无效。要求撤销原判,由四通利方公司恢复原有的 50兆容量的电子邮箱。四通利方公司服从一审判决。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属实。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被告四通利方公司所属《新浪网》在网站页面上向用户展示的网站服务条款内容,符合预先拟定并可重复使用的特征,应属于格式条款的合同。在网络信息服务中,网站与用户都是通过网络联系沟通的。网站采用电子文本的格式条款合同方式,供用户选择并确定双方有关信息服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对于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格式条款,只要合同的约定内容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应视为有效。《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作为双方确认的信息服务合同,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了具体的约定,该服务条款虽然属于格式条款,但上诉人在诉讼中不能说明其存在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国家、集体或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免除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加重权利人的责任,排除权利人的主要权利等法律禁止的内容,服务条款对双方当事人应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免费邮箱”电子邮件服务是四通利方公司所属《新浪网》自愿单方面无偿提供的一项服务,应认定四通利方公司有权根据服务条款对此进行合理的变更。《新浪网》在将“免费信箱”由原 50兆容量调整为 5兆前,已事先在网站的重要页面上作出声明,履行了服务条款中的说明和提示义务,其行为应该是合法有效的,不构成违约。来云鹏要求撤销原判,由四通利方公司恢复原有的 50兆容量的电子邮箱服务的上诉请求,不予支持。

据此,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

5.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 篇五

案例1:信贷工厂提速,将企业需求作为焦点,高效率提供金融服务信贷,成为中小企业的“及时雨”。

“5天内获批200万,一解燃眉之急”江西好英王光电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袁女士告诉我们说:“在我们面临通胀压力,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中行的雪中送炭,我们LED产品线的正常运行都成了问题,销售收入也不可能一举突破3000万元。”江西好英王光电有限公司由袁荷英、王龙母子两人于2009年7月投资组建而成,注册资金500万元,占地面积140亩,建有年产LED930KK的生产线,主要从事LED发光器件的封装、应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及LED城市亮化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是一家集高品质LED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生产制造商。这家企业属典型的新成立的小型企业,这种企业从事高科技产业,成长性好,产品利润较高,但是风险也较大。由于企业刚成立,流动资金周转面临一定困难,**中行在了解了企业急迫的需求后,从接手该项目到**中行发放其200万元流动资金只用几个星期,这在早几年这样的审批发放速度是不可能达到的。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149万元,2011年底更是实现销售收入逾6000万元,每一年都实现了跨越性的增长,企业发展步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

这就是中行创新实施“中银信贷工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生动写照!**中行认为,三大产业是**市经济的龙骨,而中小企业就是最有增长潜力的有益补充。为此,**中行不断完善发起、审批、发放于一体的流水化生产模式,审批环节从原来的近10个减少为现在的4个,审批时效从原来的近20个工作日最快可缩短到5个工作日左右,效率高,速度快,使“中银信贷工厂”的运作模式与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实现了对接,让中小企业减少资金短缺造成的困扰。

案例2:助力农业中小企业,帮助企业扩充产能,资金扶持为农业中小企业注入发展新活力。

看到饲养厂内的越来越多的猪仔和林场里茁壮成长的果树,**市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兰总非常欣慰的笑了。**市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地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界水镇,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畜牧养殖销售、林业、果业种植等,该企业拥有大型万头规模生态型养猪场,投资430余万元,一期已投产,现可出栏商品猪8000多头;另外在分宜、界水租赁土地1220亩,栽种果林,其中泡桐树800亩,高产油茶200亩,**蜜桔200多亩。企业目前采用的生态型养猪模式,是将猪场处在风景林区,利用沼气池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使猪场得到健康、持续、有效发展。显达公司在国家政策上享有一定优势,享受了国家贴息及税收优惠等利好政策,但由于该企业从事农产品生产,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紧张,随着万头生态型养猪场及1200余亩果林的陆续投产,资金周转问题更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兰总告诉我们说:“我们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建造猪舍、栽种果树投入了几乎全部的身家,可是农业生产不同于工厂里,一头猪从种猪到出栏至少要1年,果树从栽种到出果甚至要3-5年的时间,企业规模扩大之后,资金的回流不能马上赶上成本的上升,但是小猪要吃饲料、果树要添养料,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我们就养不了这么多猪,维护不了这么多果树,新建的猪舍就派不上用场,果树也维护不好,我们的产量也就上不去,已经投入的资金可能血本无归。”显达公司于2011年初与**中行联系希望获得流动资金贷款,**中行立即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联系沟通,经过充分、高效的调研并获得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担保之后,**中行很快为其提供了2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在**中行的资金支持下,该企业长期以来发展的限制因素-资金短缺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贷款很快变成了农资被投入到生产中去,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收益。显达公司2011年的销售收入突破了1350万元,较2010年的销售收入869万元增长了55%,净利润更是增长了近100%。2012年**中行结合原有的授信基础之上,在获得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担保意向后,更提高了针对该企业的授信总量,达到了350万元,相信该企业在**中行的进一步资金支持下,会有更好的发展。

6.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 篇六

工 作 总 结

上饶市是原信息产业部于2006年确定的首批“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两年来,我们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整合资源、围绕产业、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饶生猪产业系统和近千个农村信息服务点,探索了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12月,在香港世界通信展上吴邦国委员长通过视频与我市玉山四股桥乡大洋村农民、农业专家进行了实时交流;2007年11月,英国牛津大学的瑞雪博士(Rachel Murphy)专程赴我市调研农村信息服务情况;2008年3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聚焦三农》栏目摄制组对我市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做了专访,并于4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播出。

一、打牢基础,统一平台,建设站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初具规模

1、建成覆盖全市各乡村的通信网络,初步解决了综合信息服务的传递基础问题。两年来,我市共投资9个多亿,实施“村村通”和“自然村通电话”工程,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居中西部前列。截至2007年,实现了100%自然村通电话,100%行政村通移动电话,96%行政村通宽带,50户以上自然村通移动电话;全市电话总数达102.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62.20万户,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市城乡的信息通信网络,为我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的传递基础。

2、建成全市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解决了信息资源的集中处理问题。我们打破逐级建平台的传统方式,由市级建设一个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信息发布和查询、信息采集、远程教育、专家咨询和在线应答、短信服务、网上交易、基层政务和视频点播等八大功能。目前平台已初步实现集中收集、整理、发布市、县(市、区)各涉农部门、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的各类涉农信息;能够为电脑、电视、电话、手机、IPTV等多种终端提供信息的互动。2007年,我市玉山县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外销柑桔120余万斤,柑桔价格由原来每斤0.3元提高到0.8元,为桔农增收60万元。

3、建成530个信息服务点,初步解决了综合信息服务的进村入户问题。从2006年起,全市共建设信息服务点530个。主要有企业信息服务点、农业特色信息服务点、共享信息服务点和乡镇(村)信息服务点等四种类型。企业信息服务点在农业企业和涉农企业的信息中心(站)建立;农业特色信息服务点围绕全市的一种特色产业,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经纪人、农产品专业市场中建立;共享信息服务点主要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点相结合。乡镇(村)信息服务点主要在乡镇、行政村所在地部署。其中乡镇信息服务站具备三大功能:一是展示功能,即通过全球眼系统、LED电子屏等,在互联网上向全世界展示本乡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二是查询功能,即通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脑、电话、农信通等传播手段,查询人才市场信息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三是培训功能,即通过IPTV、电脑教室等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党员教育、电脑操作等方面的培训。这些信息服务点的建立,把信息带到农民的身边,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直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为信息进村入户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如玉山县四股桥乡和该乡的大洋村信息服务点,从建立至今引来了浙江、福建等地客商,连片种植西瓜达1200亩,在大塘、潭头总投资310万元的甲鱼养殖基地,大洋村年出栏3000头的养猪场,200余亩冷水茭白,4000亩本乡土专家培育的紫宝香糯,3100亩花卉苗木基地和玉山生态旅游观光园,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4、开展大规模的信息化培训,初步解决了农村信息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农民信息意识的提升问题。我们通过培训班和信息大篷车等方式,在全市培训农村各类人员8万余人。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大篷车用于农村信息化培训。目前,信息大篷车共出行44050公里,培训137个课时,对全市120多个乡镇的1900多名农村信息员进行了信息化培训。我市的信息大篷车培训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得到赛迪集团领导的表扬。

5、探索商业运营机制,初步解决了综合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在资金投入方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维护”的原则,基本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的模式,公益资源整合等由政府负责,其它的建设和市场资源整合等由企业参与投资。据初步统计,各类企业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8个多亿;在信息服务点的建设方面,采取信息服务与电信代办点、农家小商店等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信息服务点的自我生存;在信息终端方面,完全走市场化道路,由电信运营商与电脑商联合出台捆绑宽带上网、分期付款的方式,农民每月只付198元就能得到一台联想电脑和两年上网的服务,推出两个月就办理用户2000余位;在运营维护方面,信息服务商和平台建设方共同合作,独立进行综合信息服务经营,以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价格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增值服务、广告业务、技术服务、信息中介等市场化发展项目,获得市场效益。

二、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全力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

1、理清思路,构建信息服务体系

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如何开展没有先例可鉴,也是试点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到兄弟省、市考察学习,召集相关单位、企业开座谈会,开展学术研究等方法,逐步理清了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思路,构建了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中枢、以信息服务点为落脚、以多种接入方式为载体、以各类涉农信息资源为核心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体系框架。整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等五个工作流程组成,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信息提供商、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对象在体系内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使综合信息服务得以实现。有了这个体系框架,我们就能准确地把握综合信息服务的流程,把握各个主体在综合信息服务中的职能和作用,能够制定出符合综合信息服务特点的工作方案。

2、强力推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领导高度重视。2005年,我市就成立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试点市批准后,又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领导小组,使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在组织领导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市委书记、市长都亲自过问,经常听取农村信息化工作汇报,亲自部署农村信息化指导意见的起草,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增加市信息化办为成员单位,并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纳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当中,统一部署。

出台相关政策。首先是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纳入《上饶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当中,综合考虑,统筹建设。试点市批准后,又及时下发了《上饶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实施方案》。为加大推动力度,2008年,市政府又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号召全市上下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工作。

给予大力扶持。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只有862元,但全市财政共投入650万经费,用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大篷车运行、涉农网站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点的建设补贴等。其中给予每个信息服务点财政补贴1000元经费。

3、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从部门方面,争取支持。我们主动上门,介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意义和实现方法,争取他们的支持,共协调了50多个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综合信息服务。从资源方面,我们提出了“四合用”。一是合用网络资源。各部门的涉农服务工程不再重新建设物理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通信网络。二是合用平台资源。市级建设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部门的涉农服务系统均列为平台的组成部分,市直和县(市区)共享平台资源,无须另建平台。三是合用信息资源。各部门的涉农信息都要能够共享,通过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各自的系统,向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四是合用信息服务点资源。整合各部门在农村的服务机构,如农技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万村千乡”小商店、文化资源共享点和电信运营商业务点等等,做到一点(站)多用。从方法上形式多样,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在内容上由组织部负责整合;在平台上向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链接;在教室上与信息服务点合用;在视频会议室上与政府视频会议室合用等等,只要不重复建设就达到目的。

4、突出亮点,开展特色产业服务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直接为特色产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使综合信息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我们试点要探索的问题。因此,我们针对我市生猪产业在全省的强势地位,建设了上饶生猪产业系统。该系统主要有市场行情、技术推广、饲养管理、网上展示、供求信息、网上交易、行种养殖、专家医院、生猪加工、行业资讯等十大功能。同时我们在全市的生猪产业方面的养殖大户、兽医站、专业市场、行业协会、饲料和肉制品加工企业等建立专业信息服务点网络,每个点配备一台电脑,接上宽带,登录上饶生猪产业系统。一年多来,他们利用这套系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在养殖致富之路上尝到了甜头。一是提高了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利用生猪产业系统上实用的养殖技术资源,可以对他们进行反复培训,使他们能不出门便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收入。二是便于他们查询实用信息。由于能从网上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养殖户卖猪能有个好价钱,增加了农民的直接经济效益。今年2月辽宁的一个客户从系统网站上获知我市万年县裴梅镇销售良种种猪的信息后,以较高的价格,一次就从我们这买走二元种母猪300头,农民收入39万余元。三是使饲料、种猪、仔猪、肉制品等产品销售扩大了市场份额,为他们增加了收入。

5、破解难点,探索市场运作的模式 综合信息服务的最大的难点是找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让服务能够持续下去。因此,我们一直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在信息服务点方面,主要是通过电信业务代办、收取部分佣金、提供部分娱乐活动、卖一些饮料、书报等商品解决生存问题;在电信运营商方面,主要是通过宽带接入、电话、手机短信、IPTV等获得收入;在信息提供商方面,主要是采取和电信运营商分成的方式获得利润;在设备提供商方面,主要是销售设备的利润。例如我市铅山县葛仙山乡杨林村信息服务点的年收入约在20240元,主要由电信业务代收费(1300元)、部分佣金(800元)、兼营报纸和食品(5000元)和信息娱乐机时费(13140元)三部分组成;年开支约在12400元,主要在设备投资(5000元)、电费与耗材费(3000元)、店租(2000元)、宽带接入费(1200元)和税费(1200元)五项开支;核算年利润在7840元,信息服务点基本维持自我生存。

三、扩充功能,完善机制,做大规模,确保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持续发展

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虽然有了较好的起步,但存在着三个难点问题。一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实现;二是提供农民真正实用的信息还没有做到;三是在整个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中担负不同角色的企业能够从提供的服务当中真正获得稳定而较好的利润空间还没有做到。因此,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建设,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资源共享、共建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

1、扩充平台功能,增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正常运转后,随着信息量、用户会员的增加,对平台功能的需求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深化电子商务功能,重点完善网上农贸商城、电子结算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实现网上交易。二是完善数据库。未来对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资源效益。三是开通多种登录方式,如手机、IPTV等,实时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发布。

2、丰富传输手段,方便农民多途径接收信息。充分发挥手机、电视、IPTV、信息机的终端设备作用,因地制宜。引进更为低成本普及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采用性价比高、够用适用的软硬件,降低生产成本,还要解决低功耗节能、易于维护、环境适应性强等,以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达到降低农民的总体拥有成本,加强对手机用户的信息服务力度,提升信息实用性、快捷性和个性化,使农民喜欢什么就用什么,随时随地接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完善运营机制,实现以信息服务为龙头的全过程市场化。以信息服务商企业为总抓手,发挥信息服务商在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和开发利用的优势,全面实行信息服务市场化,加强IT企业与信息服务商的合作,做到平台能够维持发展,信息服务点不但能够生存下去,还能获得较好的收入。

4、加大共享力度,实现“上面多条线,下面一根针”。继续加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在各涉农部门间、农业科技单位、农村市场开展横向信息交换,完善各类涉农信息数据,包括本地基础信息、政策法规、供求信息、市场信息、文化娱乐节目、农技知识等等,将多种终端、多种功能、多种服务手段、多种应用汇聚在一起,充分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

5、扩大产业信息服务,实现全市所有农业产业信息服务专业化。在生猪产业网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市逐步建起涉及各农业特色产业的服务网络,开拓在粮食、畜禽、水产、茶叶等其它上饶市农业特色产业的信息服务空间,扩大信息产业专业,用信息化助力农业产业的发展,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6、扩大信息服务点建设,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为信息服务抓住落脚点,把信息送到农户,继续坚持多方投资原则,整合各部门涉农工程,共享资源,扩大信息服务点覆盖面,到2012年,计划建设6000个信息服务点,将服务点从乡镇、村向农业企业、行业协会、普通农户家庭扩展,同时在种养大户广泛发展信息服务点,让信息服务点遍布农村各地,让农民能最近最方便的享受信息服务。

上饶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7.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设 篇七

关键词:农村信息服务,必要性,进程,措施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建设,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管理民主以及社会和谐。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建设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 经过20多年的建设, 已取得重要成就, 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为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进程, 必须根据国情, 大胆创新, 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

1 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建设的必要性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的完善、精神文明的建设、城乡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农村信息服务的支持。因此, 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 加快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市场化农业要求搞活农产品流通, 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农村信息服务市场是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需要农村信息服务这个纽带和桥梁。市场化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资料, 农产品供求, 市场价格预测等, 通过农村信息服务渠道能够及时得到满足。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设为我国市场化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必须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设。

第二, 加快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是发展基层民主和精神文明的要求

发展基层民主离不开农村信息服务的支持。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 十七大又明确提出“扩大基层农民民主力量, 对农村民主建设高度重视”。而加快农村信息服务建设, 正是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措施。通过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 乡、村内部和乡、村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上传下达, 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政务公开和群众监督的民主管理。农村信息服务对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 培养农民的参政习惯, 提高农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 密切干群关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 加快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是城乡和谐发展的要求

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束缚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 我国城乡二者之间的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的流动不畅, 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以农促工、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能有效的实现城乡之间的人才、物资、资金和信息互动和交流, 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 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必将有助于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2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进程分析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进程, 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建立了一批农林数据库。1994年, 我国提出了跨世纪的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 由此正式拉开了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建设的序幕。与此同时, 电视、电话、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农村推开,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三农”工作的日益升温, 先后启动“‘三电合一’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村村通电视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各地政府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3 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建设的措施

回顾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发展到今天的进程, 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由于我们信息化的起步较晚, 资金与信息不足, 技术力量薄弱, 加之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和农村、农民自身因素的制约, 我国农村信息中心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资金短缺, 资金筹措方式单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农村居民信息意识淡薄, 农村信息教育的简单化、形式化;农村地区信息来源不足, 信息资源缺乏开发整合;东、中、西部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进程, 必须针对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第一,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创新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投资方式

农村信息服务的强大外部性和准公共品性质, 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充当投资建设的主角。是否充分重视和不断加强政府在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直接关系到农村信息服务建设的成败。同时, 由于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所需资金庞大、持续时间长、建设条件千差万别, 单独依靠政府也是不明智的。

第二, 建立完备的市场机制, 促进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建设, 从投入上看, 前期必须依靠政府的投入, 但是单靠政府投入难有大发展;从管理上看, 单靠计划或行政手段也难以奏效, 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而以目前我国的情况看, 农村信息服务还不具备企业化经营的条件和能力, 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逐步推进市场化, 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鼓励高科技公司、社会中介组织特别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人等参与, 帮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分享信息技术的成果。

第三, 加强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 加快涉农信息的整合与更新

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交通网络体系, 不仅要有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信息化网络体系构成的“国道”、“省道”、“高速公路”, 还要有数不清的“县道”、“乡道”和“村道”。要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县、乡以下信息网络体系, 扩大网络覆盖面。为此, 要加快建设“村村通”、“户户通”等信息工程, 通过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多种媒体, 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广大农民需要的是有用、及时、准确、易懂的信息。

第四, 加强对农村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 建设专业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一支25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但是相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这只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多数农村基层信息员为兼职人员, 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现代农村的需要。加快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建设, 要尽可能建立一套可行的培养和造就农村信息化人才的机制, 如加强对新一代农村青年进行科技、信息意识和基本知识培训, 培养大量实用的本土化的信息专业人才。形成一支有农业科技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社会科学界学者及基层信息员参加的不同层次的农村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与示范推广人才队伍。

第五, 增强农民信息意识, 提高农民信息使用能力

面对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形势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传统的小农生产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了解、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 融入开放的经济环境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 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加强农村信息知识的普及力度, 激发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欲望, 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 使之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 信息就是效益, 信息就是财富。

4 结语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 进入21世纪,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 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艰苦的过程, 只有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向“三农”, 面向未来, 不断改革创新,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建立高效实用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和体系, 才能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早日解决粮食增、、“”。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2]罗长寿等:发展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现代化农业, 2005.5.

8.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案例 篇八

【摘要】 “星光工程”构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服务体系,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深化、延伸和丰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坚持以“三务进村,服务三农”为目标,以“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为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农民受益和企业发展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服务运营机制,走农村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星光工程 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 三农

1.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信息化情况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历史阶段,在生产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以小农经济为主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生产的转变。

1.1传统模式下的农业协作组织

中国传统的农业组织,往往是单一的、分散的,农民从种养到产出销售,没有完全形成产业链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产品。虽然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发展农民经纪人、合作组织,企业+农户等多种模式,有效带动农民,但因为他们规模较小,力量分散,无法面对大市场信息,严重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农村信息瓶颈,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1.2信息化将农村推到了全球的视野

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带动组织的变迁和社会改革,开始重塑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信息模式下的农业组织发展,绝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不断“输血”,应从源头到市场,给他们建立转化价值的平台通道,建立社会资源共享原则,创建新型网络服务体系和“造血”机制。也是建立人人参与、机会均等的和谐社会!

1.3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农村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部门、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总的来看,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城乡、区域间数字鸿沟显著;信息技术渗透率 低,现有信息设施应用不足;政府部门分头投入,资金使用分散,很多地方没有形成合力,政策效果不明显;信息资源分散,真正适用农村发展需求的信息内容开发不够;农民信息能力偏低,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整体效果不明显。

2.“星光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概要

2.1应用系统

利用新一代互联网、多媒体和现代通讯技术,以网站、信息数据库、星光致富通信息终端、手机为主要载体,采用“信息网络+商务门户网站+星光致富通专用信息终端+手机+电视”辐射模式,有机结合,互联互通,融为一体,实现农村信息服务的面对面。

2.2服务载体与内容

2.2.1.商务门户网站

提供行业资讯、网上展厅、自由市场、批发市场、实惠超市、大宗业务、特区贸团购拍卖和“商务一站通”等服务。

2.2.2.手机WAP网站

利用手机WAP和短信、彩信等技术,以普通手机为载体,采用“信息网络+无线移动终端”辐射模式,实现信息发布、信息互动等多方面功能,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可靠的信息通道,方便及时了解行情价格、供求匹配、技术指导、务工信息等,提供会议通知、日程提醒、机票酒店预订、移动电子邮件等服务功能。

2.2.3.星光致富通智能终端

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多媒体交互式终端和先进的网络技术建设成的新农村信息化平台,使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与互联网零接触,使其具备了互联网发布的能力,实现了“手指对白菜的交易”。“傻瓜化”智能信息终端“星光致富通”,方便农民查询和发布信息,真正让农民用得上、用得了、用得好。

提供供求信息、市场行情、外出务工、实惠超市、惠农政策、医疗保险、致富经验、实用技术和智能信息查询搜索服务;提供农产品、农资产品、家电产品等图片、语音、视频广告宣传和政府通告、公益广告、农业技术等媒体视频播放。

2.3“星光工程”创新点

2.3.1.有组织地带领农民走进信息化。

星光工程终端站信息员既是电子商务经营者又是农民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素质、增加收入的组织者。通过信息网络引导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2.3.2.建立产业虚拟生态圈,实现商务一站式服务。

一般农产品销售要经过3至5个环节,有些还更多,导致在环节中增加成本,流失价值,同时农产品还会因环节多,无法保证质量,降低自身价值,而星光平台提供的产业链虚拟生态圈,实现服务一站式,让原本弱势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组织,站在流通与服务的共赢平台上,公平参与。

2.3.3.区域导航, 信息定向服务。

星光工程运用数据导航系统,当日采集上传的信息,在当日可以得到快速的优化匹配,满足农产品保质时间短的特点,快速转化为农业价值,以减少流通成本的要求,主动式服务,避免传统的信息服务企业都是集散式信息服务模式和被动式服务等。

2.3.4.感知客户,响应需求。

通过客户数据服务系统对客户信息优化,开发客户个性化的导向服务功能,感知客户,响应需求,资源向下匹配,最大限度实现产品个性化的价值。

2.3.5.以商务为核心推动服务和政务可持续发展。

平台以商务为核心,推动政务和服务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服务、政务、商务三位一体的运作,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3.6.利用智能信息采集机器人,提供个性化清晰精准推送服务。

利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进行农业信息的深加工,每天都有数百个信息采集机器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网站上采集、抽取、整合信息,建立针对农业企业、农民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信息精准推送平台”,实现农村信息服务的智能化。

3.“星光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

3.1工程建设方针

“星光工程”深化和补充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必须遵循“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公益性服务与非公益性服务相结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企业长效发展与农民受益相结合的方针,走农村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之路。

3.2工程建设内容

3.2.1.服务平台建设

搭建全国统一政务、商务和服务信息服务平台,抓信息,提供精确信息服务;分群体,明确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满足不同信息需求主体的信息需求。

3.2.2.终端站点建设 ,布好点,实现信息进村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1)建立镇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选择当地政府对农村信息化比较重视的地区,以已发展起来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委会,连锁店,集贸市场,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基本选址。把信息送到农民家门口,使农民得到实惠。

(2)与大学生村官、供销社、连锁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创业者合作建终端站点,把他們纳入终端信息员队伍。合作者必须对星光工程认可并有积极要求,有经营能力,有为农民服务意识,能提供站点场所的。

(3)建立统一的信息员选拔办法和管理考核标准。对信息员的学历、思想政治、工作态度、经营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明确要求,严格按照《信息员选拔标准》执行,通过《信息员管理和考核办法》对其进行管理和奖励。同时,所有星光致富通信息员必须采用实名制注册登记,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平台的安全性。

(4)建立统一的信息站点形象设计。做到“八个一”:一台“星光致富通”、一套管理办法《信息员岗位职责与管理办法》、一栏《信息发布与公告栏》、一个信息服务点的牌匾(统一制作)、一本《留言建议本》、一报《星光惠农报》、一图《信息发布流程图》、一线《服务热线》。

3.2.3.建立企业监测系统

按照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家电产品、粮油、麻棉、农产品购销、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等企业分类实行网上监测,分析企业运营情况,提出产业预测、预警信息,为政府提供农村市场的宏观分析和预测。

4.“星光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方式

星光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是一个有组织引导,有经营载体,有村级终端信息站,有信息员负责采集和传送信息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因此,必须借助具备这样功能的组织和经营载体 开展服务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而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系统,是惟一被农民认可的组织,拥有完善的组织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三农的良好口碑及强大品牌优势。 因此,通过供销社体系来引导农民进入信息化服务的大市场是最好的组织。

5.“星光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5.1建立自上而下的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均衡的利益机制,保障信息服务的主客体长期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政府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对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投入;通过与企业与农业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纪人的结合,在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起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信息员创业,支持其在虚拟农村商品流通平台上参与商品买卖和充当农产品经纪人的角色,通过销售提成的办法调动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抓人才建设、抓培训,干部农户分层推进,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达到政府重视、农民欢迎,信息员有收益目的。

5.2.1面向基层干部

增强信息化意识,主要是乡镇干部、村支书、村主任、种养大户和农民代表。

5.2.2面向信息员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商务运营能力,组织农民上网,引导农民走进信息化。培养一支既懂电子商务,又有信息增值服务,信息公益服务意识,又有组织能力的信息员队伍。

5.2.3面向普通农户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互联网寻找商机和种养殖技术。

6.“星光工程”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1社会效益

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可带动就业,电子商务进农村,对搞活流通,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电子商务将虚拟和实体网络直接结合,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星光工程通过收集、发布、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价值,推动城乡信息一体化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达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利益,国家得民心的多方共赢局面。同时为我国农村信息化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6.2经济效益

6.2.1帮助农民节支分析

通过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村流通效率,降低农村消费成本,让广大农村人口买到物美价更廉的产品。购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各节省10%,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10%,合计至少为农民增收30%。

6.2.2帮助农民工减少就业成本分析

根据中山大学一课题组完成了《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农民工比较研究调查报告》,调查发现,珠三角农民工花费在找工作上的费用平均为370元,长三角则为353元。因此,如果一个农民工从网上找到工作可以节省盲目找工作的食宿等费用至少300元。

6.2.3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星光工程”已经在广西、吉林、山西、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的近100个县建立了4000多个信息服务站点,培训了近万名农村信息员,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销售近20亿元,被誉为当地信息化的样板工程和工作亮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跨越传统模式的新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大大提升了农业价值。

案例:吉林延边州供销社在2008年6月建立了60个“星光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目前已经发布供求信息近5000余条,帮助农民销售木耳60多吨,深受农民喜欢,信息员也通过組织农产品买卖获取交易佣金。

案例:广西武鸣县马头镇小陆村农民工马胜华,回乡后依托供销社“万村千乡”工程,开了一家农村超市——“小陆超市”,并成为供销社“星光工程”为农综合服务站的一名信息员,2007年他在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星光致富通”上发布供应大明山香菇信息后,引来了上海、福建等地客商,原来每公斤58元,无人问津,现在价格涨到了100元/公斤,并销售一空,净赚了4万元。

7.“星光工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星光工程与政府、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等合作推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服务体系建设,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涉及的时间、空间范围很大,工程建设任务重,工作协调面比较多,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2)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信息终端网点建设、农村信息人才培训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政府给予支持。

(3)农村信息技术基础不高,农民信息技术素质不高,需要协调农村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培训农民信息使用技术。

(4)农村信息意识不高,需要通过市场、宣传、教育和培训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5)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信息相对需求不足,农村信息服务成本较高,信息服务需要达到规模,才能降低服务成本。

8.对全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星光工程在实践中探索农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政府、企业、协会、专业机构合作推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消除城乡信息不平衡,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对于全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与全国同行共享:

(1)在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初期, 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最终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产业自我循环发展。

(2)农业信息服务行业需要政府给予宏观层面的工作指导,项目实施单位需要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产业扶持、国家农业信息数据共享、信息技术装备和专家指导等方面的帮助。

(3)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国家应该加大投入,支持各类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培养,建立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人才保障。

“星光工程”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摸索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管理办法,希望与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机构合作推动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作玉 .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第一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09.

2. 李道亮.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 中山大学.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农民工比较研究调查报告. 金融界网站.http://www.p5w.net/news/tpxw/200605/t322682.htm.2006.05.17.

4. 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报告. 2008.12.

作者简介:

上一篇: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下一篇:初秋_秋雨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