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2024-11-21

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13篇)

1.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一

9加几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理。

2.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凑十法”正确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抽象概括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第一个加数9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有10个格子的盒子,9个花皮球,2个红皮球。写有9加几算式的投影片。学生准备17根小棒(9根绿的,8根红的),17个圆片(9个黄的,8个红的),大小两个绒线圈。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计算(上下两题是一组,写到一张卡片上)

2.填空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指 9+l=10)像这样两个数相加得10或超过10的加法,我们叫它进位加法。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我们首先学习9加几。板书: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

2.教学例1

(1)出示有10个格子的盒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格子。(也可逐步演示课件“9加2”)

教师在盒子里放入9个花皮球,盒外放2个红皮球,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应当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就是把9和2合起来,用加法算9+2=

9+2=(板书)

(2)教师演示

把盒子外面的2个红皮球中的1个放入盒子里面。看着老师的演示想一想:9加2得多少呢?

引导学生回答,盒子里有9个皮球,再放进去1个就是10个,盒子外面还有1个皮球,合起来是11个,所以9加2得11。

(3)想一想

为什么要把一个红皮球放到盒子里?盒子外面的红皮球分成了哪两部分?

引导学生得出,盒子有10个格,里面装有9个皮球,有一个空格,再放进去一个皮球就是10个,加上外面剩下的1个就是11个皮球。为了把盒子里的9个皮球凑成10个,就要把外面的2个皮球分成1个和1个。

(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初步建立“凑十法”的直观表象。)

(4)看着算式应当怎样想呢?

教师讲解

9加2得多少?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就要把第二个加数2分成1和1,9和1凑成10,10再加1得11,所以9加2得11,9加1正得10,10加1得11。

(5)想一想计算9加2怎样想?

引导学生口述,计算9加几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就把2分成1和1,9加1凑成10,10再加1得11

3.教学例2

(1)学习9+3

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先摆9根绿色的小棒,再摆3根红色的小棒,用绒线圈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怎样列式?

9+3=□(板书)

9+3得多少?该怎样想呢?请同学们用小棒和绒线圈摆一摆,边摆边说。

引导学生得出,9根绿色的小棒再添上1根红色的小棒是10根小棒,用小绒线圈圈起来,小圈外边还有2根红色的小棒,合起来是12根小棒。计算9加3时要把3分成1和2,9和1凑成10,10再加2得12。

根据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想9加1得10,10加2得12。

学生填书80页例2 9+3=□的空。

(2)学习9+7

教师引导学生摆圆片,先摆9个黄圆片,再摆7个红圆片,求一共有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

9+7=□(板书)

9加7得多少,应该怎样想?请同学们自己摆圆片,边摆边说。

引导学生明确

9个黄圆片再添上一个红圆片是10个圆片,就要把7个红圆片分成1个和6个,9个黄圆片和五个红圆片凑成10个圆片,再加上剩下的6个红圆片共是16个圆片。计算9加7时,就要把7分成1和6,9和1凑成10,10再加6得16。

先让学生填书上空,然后说一说怎样想。

教师板书

想9加1得10,10加6得16

(在教师引导下摆学具,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理。)

4.教学例3

(l)出示例3

9+4=□

9+8=□

请一学生读题。怎样算呢?请同学们自己摆小棒或圆片,边摆边说边填书。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订正计算结果,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通过自己操作摆学具,进一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理。)

5.教学例4

出示例4

9+5=□

9+6=□

9+9=□

不摆学具,怎样想能算出得数?小组内讨论后填书。引导学生得出

9+5=14

把5分成1和4,9加1得10,10加4得14

9+6=15

把6分成1和5,9加1得10,10加5得15

9+9=18

把9分成1和8,9加1得10,10加8得18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l)计算9加几时应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和几?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9加几,要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和1凑成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今天我们学习的9加几的进位加法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投影片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可以把第二个加数和得数的个位用另外的一种颜色表示出来。)

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9加几的进位加法,得数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为提高计算速度打基础。)

7.看书,质疑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9加几先想9和1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9加几”教学设计 篇二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要到快乐城堡探寻数学奥秘,你愿意吗?瞧!这是城主人哈利波特的百宝箱,想知道箱子里的秘密吗?说出算式的得数。你会有所发现。

二、探求新知

1.哈利波特还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2.哈利波特特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他问什么吗?

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师板书出算式9+4)

3.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老师更想知道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和同桌说一說。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4.像这样的思考过程可以把它具体地写下来,从4个里拿出一个,也就是把4分成1和3,原来9个加这1个就是10个,所以10加3就是13。

真好!听!快乐的小蜜蜂召唤我们去欣赏它的花园。漂亮吗?

数一数黄花有几朵,红色的呢?

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朵?(板书:9+7=)

1.谁能移动一下黑板上的磁扣使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得数是多少?

2.刚才他移动的是粉色的,想一想你还有不同的移动方法吗?

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魔法,哈利波特送给大家一些彩色的魔棒。数一数蓝色的有几根,绿色的呢?说出加法算式。

请你用小棒像老师这样摆出来。

1.听老师的口令,请你以最快的速度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得数是多少?

2.说说你是怎样移的?

3.为了计算起来更方便,哈利波特送给大家一个法宝。

4.转动你聪明的小脑瓜,回想我们刚才做的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9加几?(板题)

三、游戏揭秘、探寻规律

知道吗?快乐城堡正在举行智力大赛,想参加吗?

大赛的规则是:如果能答出4个宝盒中的问题,就会赢得一份快乐大礼包,有信心吗?

1.第一个宝盒的题目是:动手动脑。98页第1题。

2.下面就让我们揭晓第二个盒子的题目。用你喜欢的方法悄悄算98页的第3题。

3.了解了9加几家族成员的性格特点,能帮小蚂蚁开火车吗?

4.小蚂蚁带我们来到了动物乐园,在这里让我们打开第三个盒子,题目是看图说话。说出你看到和想到的?

5.找朋友。做100页的第6题。

恭喜大家,用智慧打开4个宝盒,赢得了快乐大礼包。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整理一下思路,回想在快乐城堡里,我们学习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新知识,同时也要学会“转变”的方法,把我们不会的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方法来解答,这也是百宝箱中的快乐秘诀。

最后,让我们从9加2说到9加9,结束今天的快乐之旅。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小孤山中心校)

3.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三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熟练计算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师、生)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 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0 第一题

(1)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人?

②生数

(2)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1、出示P90 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2、出示P90 T3

①学生独立口算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0 T4

(1)出示第一幅图

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②生独立列式计算③交流算法

④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⑤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出示P90 T5,

先弄清题意,再填“>、<、=”。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4.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四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比较,在编排上一致:继续强调一图四式,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计算方法上,从通过摆学具计算过渡到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重视方法的指导。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能根据组成正确地计算8、9的加减法。

3、通过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有序观察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2、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之前我们一起阅读了卡卡和牛的绘本故事,今天卡卡准备和我们一起学习8、9的加减法。卡卡拿了几个喜爱的水果遮挡了数字,你能猜猜水果后面藏着数字几吗?

(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声音要响),因为8可以分成6和2,所以橘子后面藏着2。因为4和5可以组成9,所以梨后面藏着9。可以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背数的分与合,并将分与合区别开来。)

二、引导探究

1、小花 一图四式

(1)看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2)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你是怎么计算的呢?(实物数一数、根据数的组成)

(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5)这两道减法算式呢?

(在这两个算式中,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和得数交换了位置,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6)两道加法与两道减法有什么关系?(加法中的得数在减法中是第一个数。)(7)小结: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小棒 一图四式

(1)看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

(2)同桌两人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3)你是根据什么进行计算的呢?

3、我会填

(1)直接根据算出得数。(2)你是根据什么进行计算的?

4、我会列。

(1)你能根据这道算式列出其他三道吗?

(2)这道题是根据哪个数的分与合来计算的呢?

(要注意引导孩子结合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4、我会摆

(1)为什么这里只有两道算式?

(这里可以8分成4和4,9分成4和5,进行对比观察)

三、熟练算法,拓展练习

1、我会填

(要注意方法小结怎么快速口算)

2、我会转

(要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方法,然后检查时要逆向检查)

3、我会想

4、我会思考

(两道题目换一下,注意思维的提升)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6+3=9 3+6=9 9-3=6 9-6=3 教学反思

1、低段学生学习内容简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素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言要响亮、要完整。不要过分扶着学生,适当放手。

2、这节课其实知识点已经在前面学习6、7时出现过了,所以要注意放手,不要一直扶着学生。且要注意计算方法的总结,我有让学生把8、9的分与合进行有序的背诵,但没有把加减计算方法区别开来,没有讲计算方法进行提炼,如3+6=9应该是3和6可以组成9,而减法9-3=6就是9可以分成3和6。

3、在练习环节,经过方法的总结,要让学生口算速度加快。转盘除了让学生顺的计算出结果意外,还可以逆过来检查,用组成来做。

5.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五

数学

年级/册

七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九章《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节第2节课

难点名称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知识方面,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第一,会比较数的大小;第二,理解等式性质并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第三、具备“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归纳能力。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不等式性质缺少生活经验的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于性质造成负迁移,学生对于性质一与性质二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性质三却容易出错,不理解运用性质三时“为什么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难点教学方法

1.基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教材内容沿两条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是探究性质:围绕“情景问题——猜想归纳——合作交流”模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类比猜想、归纳得出性质并比较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异同.第二条主线是应用和巩固性质。

2.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积累数学的探究方法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回顾: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探索新知——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1.探究活动一:思考:用“﹥”或“﹤”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1)5﹥3,5+2___3+2,5-2___3-2,5+0___3+0

(2)-1﹤3,-1+2___3+2,-1-3___3-3,-1+0___3+0

(3)6

>2,6×5

2×5,6÷2

2÷2

(4)

-2﹤3,-2×(-6)___3×(-6),-2÷(-6)___3÷(-6)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猜想:

由(1)(2)发现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由(3)发现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由(4)发现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变了.问题1

请你再举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

2.由猜想到验证得出:

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2: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3: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可以让学生齐读概念)

问题2

你能将不等式的性质用符号语言描述一下吗?

3.总结归纳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b,那么+c>b+c,-c>b-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b,且c>0,那么c>bc(或>)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b,且c<0,那么c<bc(或<)

0

问题3

你能举例说明对不等式这三条性质的理解吗?

问题4

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的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巩固新知

1.设a>b,用“<”“>”填空并回答是根据不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1)

a

3____b–3

(2)

a÷3____b÷3

(3)-4a____-4b

(4)

2a+3____2b+3

答案:(1),不等式的性质1

(2),不等式的性质1

(3),不等式的性质1

(4),不等式的性质1,2

问题:这里的易错点是哪里呢?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已知>,可得>

b.()

(2)

已知-2+1>

-2b+1,可得>b.()

(3)已知>b,可得>()

答案:(1)√(2)×(3)×

问题:你认为解题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归纳:

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1)找--基本不等式

;(2)看--运用不等式的哪一条性质如何变形的四、拓展提高

思考:若a是任意有理数,试比较5a与3a的大小.分析:需要分类讨论,基本不等式:5>3

解:∵5>3

∴a>0时,5a>3a;

a=0时,5a=3a;

a<0

时,5a<3a.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都掌握了吗?

6.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六

1 教材依据

英语课本 人教版 八年级上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2 设计思想

2.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学习名人的生平和主要事迹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教学任务:(1)从语言知识的角度,进一步全面地学习了一般过去时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描述他人的履历。(2)从情感的角度,通过学习名人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激励自己,建立面对困难不退缩的信心。

2.2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一般过去时态已进行了两个单元的系统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对其与一般现在时态的区别有明确的认识,但不能熟练掌握、运用。(2)学生在使用一般过去时态的时候,对动词过去式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不能做出快速、明确的辨别。(3)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同学仅对动画片和电脑游戏感兴趣。利用本单元内容进行情感教育、立志教育是绝好的机会。

2.3 指导思想:

(1)落实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所学知识的范围内,用一般过去时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通过查资料、学习自己崇拜的人的事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脚踏实地、积极进取。(3)学会用英语表达对人的评价。

2.4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参照哈贝•马斯的“双主体”理论,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思维和积极参与,教师从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过渡到引领学生活动、知识掌握的主体地位。

3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掌握Unit 9的单词,并够能用所学词汇解释其中的一部分单词。(2)通过游戏,以介绍自己崇拜的人为主线,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熟练使用一般过去时态。(3)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写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个人信息,并阐述自己崇拜其的理由。(4)通过课堂潜移默化地进行有关立志方面的情感教育。

4 教学重点

明确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的不同特点,并能熟练区分、使用以上两个时态。

5 教学难点

动词在不同时态中的变化。

6 教学准备

(1)学生分为六个组,在预习Unit 9的时候,按老师、父母,有影响力的中国人物,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和文艺明星六个方向,各自查找自己组别所属范围的自己所崇拜的人的英文资料,并查字典,标出生词的音标和释义。

①在教学过程使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

②两张图片分别来自本班学生的物理教师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获奖照片。

③短文填空采用的文章改编自Unit 9有关Midori的听力稿。该短文既可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对学生接下来的书面表达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7 教学主要过程

Step 1. Teacher says the English meaning of some words which are from Unit 9, get the students to guess and spell the words:

1. not usual, uncommon (unusual);2. having ability to create (creative); 3. the person who plays the piano very well (pianist);4. to act (perform);5. active, be good at sports (athletic)

Then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say in another way:1. golfer2. kind3. violinist4. player

Step 2.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Li Yundi(Activity 3a of Section B), and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1. Do you remember the young man who plays the piano very well? What’s his name?2. When was he born?3. Where was he born? 4. What does he do? 5. What’s he famous for?

Step 3. 1) 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nd describe a person at the same time.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o he is.

T: He was born in Jiangsu in August. He is a teacher. Everyone knows that he is kind to students. He taught you physics from this September. Who is he?Then show the photo of their physics teacher to them.

2) Ask the students to take out the pictures which they prepared before the class and put them on the desks. Get every group to choose a picture.

3) Play the guessing game with other groups.

Step 4. 1) Describe another person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o he is .

He is a young man. He swims very well. He was born in America. He won 8 gold medals in 2008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Who is he?

Check the answer and show the students the photo of Michael Phelps.

2) Get each group to choose another picture, and ask the students in each group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in English. Tell them that EACH STUDENT CAN ONLY SAY ONE SENTENCE AND EVERYONE HA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ERSON.

3) Ask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for about 4 minutes.Get all the six groups to describe the persons one group after another.

Step 5. Ask the whole students to put their pictures on the desks.

Step 6. 1) Show the following article to the students and get them to fill in the blanks:

I like ___(play) the violin, so I ___(admire) Midori very much.She is a well-known ___(violin).She____(be born) in Japan in 1971. When she was eight, she was already a ___(talent) violinist. At the age of fourteen, she___(tour) the United States. She___(work) very hard when she was young. I __(see) her play when I___(be) eight. I___(have) some of her CDs and I___(play) them all the time. I think she is an outstanding___(music).That’s why I admire her.

2)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 together.

3) Tell the students how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person.

Homework:

1.Each student writes an article about a person who he admires.

2.Finish the exercises of Unit 9.

1 教后反思

通过各组集体完成任务的方式,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高。学生提前准备资料,达到主动参与的目的。作业中每个人的书面表达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又都主题明确、线索清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然比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更有实效性。教师确实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合理平衡师生之间的位置,为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尝试。

7.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8和9的组成和写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8和9的组成。教学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归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用数字组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学生找数字,教师操作把这些数字拉下来摆端正。

师:大家找得真好,说明我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看这些淘气的数字,哪些数字你还不太了解呢?

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8和9的认识(板书)。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质疑。

师:你想了解哪些关于8和9的知识呢? 学生各抒己见。

2.到生活中寻找8和9。

课件展示:学校花坛一角师生共同整理花坛的场面,最后定格出现主题图。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已有的知识一同去花坛走一走,数一数,看看你有什么好的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3.动手摆8和9。

师:现在就请你从学具盒里选出你喜欢的学具,边选边数,把它放在文具盒下面,(学生活动:摆学具、互数学具)一边摆一边想,摆完几摆8,把8摆完摆几。

4.说说生活中的8和9。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比如说《动漫世界》8点开始,螃蟹有8条腿……学生畅所欲言:我家门排号是9号,我有9本故事书……

小结: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平时要注意留心观察,让这些有趣的数字小伙伴走进你的生活。

5.教学数序。

(实物投影)师: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的数有……

师:这些数在格尺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各种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我们一起读一读,8的后面又是几呢?

小测试:谁是小天才。

(1)9前面的一个数是几,8后面的一个数是几?谁和8手拉手,9比谁大,8比谁小。(2)出示水果图。

再多()个菠萝是9,再多()个橘子是8,再少()个李子是8。6.比大小。(课件出示点子图)

师:有两个老朋友都等得不耐烦了,他们是…… 师:数一数,你能想到什么?如果交换位置呢? 7.教学8和9的组成。(1)创设情境。

师:动物园里有两只小猴子,可爱吃香蕉了,老师特地买了8只香蕉送给他们两个吃,猜一猜,我会怎样分配这些香蕉呢?有多少种方法?怎样分最好?

师:请你选用8件学具代替我的香蕉分一分,填一填。(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汇报结果,说一说为什么分到4和4就不用分了。(3)9的组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学具填图。

8.写8和9。①教师领写(讲解书写要领和占格情况);②学生书空;③描写、实写。

三、巩固、应用新知

1、P52做一做1.2题。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2.勇攀高峰。

3.多甜的糖葫芦呀?你想要哪一串?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一串。4.完成课本第54~55页练习十一的第1~5题。教学反思:

1、结合教材让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几”和“第几”这一环节,如能采用生动的情景进行比较与区分,效果会更好

4、为使本节课更有层次性,预想将“8的组成”的教学过程设计得更能凸显教师的指导性,而在“9的组成”这一部分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通过对比,体现教师指导后学生自主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学习的过程和能力。

8.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88~89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一第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中找到8加几的方法。

2、会口算8加几,能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讨8加几的口算方法,感受8加几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

一、游戏复习

找10的好朋友

二、新授

1、情景引入

出示88页情景图,激发兴趣

看图,说图的意思

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例1图

学生说图的意思,并列算式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8+5=

学生交流8+5的计算方法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看书讨论,你和谁的方法一样?

出示算一算:8+3=8+4=8+6=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辅导。

指名回答并订正。

2、教学例2:学习4+8

出示例2图

观察图,列算式4+8

学生自己算,并且说方法(小组讨论)

看书验证,你喜欢那种方法?

算一算8+8=6+8=

学生独立练习,口述方法

3、教学例3

指导弄清题意:数一数窗台上现在有多少盆花?(8盆)小明已经拿走7盆,窗台上原来有多少盆?

分组讨论列式并计算

指名汇报,集体讲评。

三、课堂活动

1、完成89页第1题。

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填一填。

指名回答并订正。

2、第2题。

学生看图,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订正。

3、第3题。

按规律写出8加几的算式,并与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5题。

板书设计

8加几

例1:8+5=13例2:4+8=12例3:原来有多少盆花?

9.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1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教案 篇十

杨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爱的博大。

2、把握老王性格点,了解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教学重难点:

把握老王性格特点,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愧怍(kuì 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骷髅(kū 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

三、整体感知

提问: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明确:不幸;善良

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四、精读探究、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但有详有略,其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 老王送鸡蛋、香油。

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齐读第8段;分角色朗读9至14段;齐读第15段)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因为。”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①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直僵僵”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动的样子。“镶嵌”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身体僵直的形态,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气,行动已经不方便了。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肖像描写。翳(yì):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形象而贴切地写出老王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还要登门给“我”送物品,令人感动。

③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

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骷髅,没有皮肉毛发的尸体。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是穷人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想着报恩,真的令人感动。

④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动作描写。“直”字用得好,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要登“我”的门给“我”送物品,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

⑤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老王发自内心的语言。两句简短的语言描写,以自己仅有的一点东西送给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老王对好心人的真情和敬重。说明老王对我这个好人一直是知恩图报。“赶忙止住”是出于老王真心,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极为老实、坦诚的人。

⑥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攥”字写出老王拿钱时紧张的心情。滞笨,呆滞笨拙。滞笨地。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可以看出当时老王的病已经很严重,叫人为他的身体、生活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⑦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明他行动已经不方便了,病已经很严重了。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教师总结: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人时,要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详写,这样就能做到人物鲜明,重点突出。

3、善良而又不幸的老王就这样去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么,深受老王恩惠的我们一家心情如何呢?为何会感到愧怍?

小组讨论明确:愧怍:惭愧,心里不安。老王是这样一个临近死亡的苦人儿,直着脚,给作者动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当时的“我”却豪无感觉,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有及时向他表达谢意,没有领受他情意,为老王做得太少,心中的悲伤难以抹去,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与他平等相待,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4、老王死后我深感做的不够,到底做没做,做了什么? A、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C、关心老王的生活;

D、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5、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善良)

6、但是作者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引入背景介绍)(文章作于1984年,回忆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干校

劳动,但是任何歪风邪气没有对老王产生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照顾作者夫妇,因此,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就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之中)更见其善良。

五、归纳主旨

明确:本文写老王与我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的勤劳、善良,表达了作者人要平等,要互相关心、爱护的人道主义精神,呼吁社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六、拓展延伸

1、老王是社会众多平凡人物的一个代表,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穷苦人,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现在,像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还很多很多。请同学们看屏幕。(弱势群体组图)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说说你的看法。

3、每位同学都表示要多帮助弱势群体,请仿照下面例句说出你的心愿。例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不幸的人送去温暖,照亮一片黑暗”。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颗星,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板书设计:

9、老王

老 我苦:靠三轮谋生;双眼有疾 常坐车,坚持给钱;:善 孤苦伶仃;居住艰苦 关心生计;送鱼肝油

善:送冰;送医院;

王 送香油鸡蛋 感到抱歉,死后愧怍:愧 们

11.9加几——微课——教案 篇十一

安国市郑章学区东桄小学 吴从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预习

今天是兔八哥的生日,一大早,小狗和叮当猫送来了礼物胡萝卜。看!叮当猫送来了1、2、3、4、5、6、7、8、9,9个胡萝卜,小狗送来了3个胡萝卜,你能帮它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吗? 9+3得数超过10了,怎么算?

二、启发思维,学习“凑十”: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继续数的方法解答,试做:(10、11、12、13一共13个)

2、启发学生摆一摆,尝试计算:

想一想:怎样摆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启发学生把9凑成十

3、借助课件,形象讲解算理:

新方法:凑十法(可以先从3中拿出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2,等于13)

4、背一背“凑十歌”

三、试一试、练一练

12.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 篇十二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13.人教版七年级上第9单元英语教案 篇十三

本单元主要学习使用want来谈论和表达自己的喜好;学习运用表示品质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喜好的理由;学习连词and和but的用法;巩固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和名词单、复数的构成。本单元通过“介绍电影,谈论喜好”和“制定计划”这两个话题,设计了三个任务型活动:任务一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奥斯卡电影资料,进行介绍;任务二是:我不确定,学习“表达计划安排”的有关知识;任务三是:学写小作文,让学生掌握“陈述理由”的方法和正确使用表示品质的形容词。单元知识系统(树)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 I do.No, I don’t.Does he /she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 he /she does.No, he /she doesn’t.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want? I like action movies and documentaries.单元总体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所学目标语言;学会询问他人的喜好和谈论自己的喜好,并能够表达自己喜好某一类电影的理由;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制订出周末或节假日的行动计划。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难点

1.复习词汇:want,like,and,but,interesting,boring 2.词汇:go,movie,action,comedy,documentary,thriller,Beijing

Opera,scary,funny,sad,exciting,kind 3.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I do./No,I don’t.

Does he/she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want?

I like action movies and documentaries.

语法重点: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名词单、复数的构成 和使用。

每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喜好和制订计划,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一系列的交际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want来谈论和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学会制订计划;同时复习了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和名词单、复数的构成。对于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构成,我们已经在第五、六单元学习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引导,尤其是“三单”形式的变化;对于名词的复数,教师要进行总结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但重要的是让学生正确运用。单元教学建议

采用Discussing和Conclud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电影广告、海报等)或制作课件(各种电影的精彩片段)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进行“询问和谈论喜好”和“制订计划”的课堂教学和练习。本单元的教学法建议:语音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操练;词汇教学——采取情景介绍或演示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口语教学——采取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互相操练;听力教学——采取图文配对和填写表格的方式;阅读教学:采取比较差别和寻找关键词的练习;写作教学——以模仿、填词为主;语法教学——总结规律、在运用中掌握。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3课时教学 Section A用1课时 Section B部分用l课时 Self Check用l课时。Section A 教学内容

Section A(教材P53~55)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运用want制订计划和打算,并谈论喜好和偏爱及其理由;学会运用连词and和but谈论喜好。过程与方法

采用Discussing和Conclud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电影广告、海报等)或制作课件(各种电影的精彩片段)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进行“询问和谈论偏爱”和“制订计划”的课堂教学和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A是通过“介绍电影”来学习“谈论喜好”和“制定计划”这两个话题,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互相介绍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通过“介绍电影”,运用动词want谈论喜好和制订计划;学会运用连词and和谈论喜好。语法难点

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应用;名词复数的构成;连词and和but的用法教学突破

Section A重在通过使用动词want来谈论喜好、偏爱和制订计划,而进行交流载体是已经学过的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各种电影介绍的广告或海报;制作能反映各种类型电影特征图片、幻灯片或有关各种电影精彩片段的课件;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学生准备

复习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和名词复数的构成;讨论、收集一些著名明星的资料。教学步骤 l

(1课时)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制订计划和打算;谈论喜好和偏爱。在导入新课时可采用视听导入法。1.教师出示电影广告或海报(最好是全面反映电影种类的),向学生进行介绍或播放课件:These are movies.This is an action movie.„,同时教学生词。

2.教师可继续谈论I like movies.I like action movies.„,然后问学生:Do you like movies/action movies/„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继续谈论1 want to go to a movie.1

want to see an action movie.,然后问学 生: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Do you

want to see an action movie?引导学生 回答,从而引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

4.引导学生观察la部分的海报,并把海报和电影种类名词一一配对,完成 la部分的教学任务。

1.认真观看电影广告或海报或课件,仔细听老师的介绍:These are movies. his is an action movie.„,跟随老师学习有关电影类型的名词。2.继续听老师的介绍I like movies.I like action movies.„,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Yes,I do./No,I don’t.I like„。

3.继续听老师的介绍1 want to go to a movie.1 want to see an action movie.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Yes,I do./

No,I don’t.1 want to„。

4.观察la部分的海报,并把海报和电影种类名词一一配对,完成la部分的学习任务。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lb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圈出电影的种类名词,完成lb部分的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 1c 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先操练所提供的对话,再进行改编交流,学会运用Do you want to„?Yes。I do./No,I don’t.1 want to„等目标语言。.

3.播放2a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将电影类型按顺序进行编号,完成2a部分的教学任务。

4.再播放2a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填写表格,标出Ben和Sally喜欢或不喜欢或不知道的电影类型,完成2b部分的听力训练任务。

1.听1b部分的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圈出电影的种类名词,完成1b部分的学习任务 2.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1c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先操练所提供自对话,再进行改编交流,学会运用Do you want to„?Yes,I do./No, don’t.1 want to„等目标语言。3.听2a部分的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将电影类型按顺序进行编号,完成2a部分的学习任务。

4.再听2a部分的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填写表格,标出Ben和蹦Sally喜欢或不喜欢或不知道的电影类型,完成2b部分的听力训练任务。

5.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2c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先模仿,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询问、谈论对电影的喜好,学习What kind of movies d0 you like? I like„等目标句型。6.引导学生阅读3a部分的句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连词and或but填空,练习I like„and I like„She likes„but she doesn’t like„等谈论喜好的目标句型,完成3a部分的教学任务。

7.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3b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3a部分的图画和文字说明,依次谈论人物的喜好,复习、巩固所学的I like„and I like„She likes„but she doesn’t like„等目标语言。

5.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2c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先模仿,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询问、谈论对电影的喜好,学习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like„等目标句型。6.阅读3a部分的句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连词and或but填空,练习I like.„ and I like„She likes„but she doesn’t like„等谈论喜好的目标句型,完成3a部分的学习任务。

7.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3b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根据3a部分的图画和文字说明依次谈论人物的喜好,复习、巩固所学的I like„and like„She likes„but she doesn’t like „等目标语言。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Find Someone Who Likes„游戏活动,让学生互相询问和谈论喜好。通过这种方式,练习运用所学目标语言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I like„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完成第4部分的教学任务。

Find Someone Who Likes„游戏活动,互相询问和谈论喜好。通过这种方式,练习运用所学目标语言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I like„Do you like„? Yes,I do./№,I don’t.,完成第4部分的学习任务。

本课总结 本课采用了Discussing和Conclud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电影广告、海报等)或课件(各种电影的精彩片段)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运用want,like和连词and,but等进行“询问和谈论偏爱”及“制订计划”的课堂教学和练习。通过互相介绍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板书设计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Section A 生词:go, movie, action, comedy, documentary, thriller, opera.重点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 I do./No, I don’t.Does he/she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n’t.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want? I like action movies and documentaries.Do you like Beijing Opera?

Yes, I do.No, I don’t.语法重点: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名词复数的结构; 连词and 和but 的用法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I think„句中的否定的前移:在使用I think的时候,通常是前面肯定,后面也肯定;前面否定,后面还是肯定,也就是说I think后面的句子只用肯定的形式。如:I think Beijing Opera is very interesting.我认为京剧非常有趣。I don’t think it’s great.我认为它不怎么样。(一般不说:I think it isn’t great.)。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将所给字母重新排列,使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1.2.3.4.5.6.7.8.KEY:1.find 2.comedy 3.student 4.thriller 5.someone 6.action 7.opera 8.

ticket 个性练习设计

l、听音乐说影视;

2、放录音说影视;

3、放录像说影视。

一般来说,学生们喜欢某一种类型的影视作品,跟这种作品的内容符合他们的欣赏水平、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有很大关系,同时作品中的主题音乐、主题歌曲、精彩的对白和演员的知名度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让学生听一段某影视作品的主题歌曲、主题音乐或其中的精彩对白,再让他们猜出该影视作品的类型、影视的名称、其中的主要演员和主要内容,这是学生们非常乐意做的事情,教师再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句型进行表达,又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教学探讨与反思 学生在使用名词单、复数时出现的错误一般有这几种形式:一是运用名词的场合一律用名词的单数,如:I like banana.,I have pen.等;二是分辨不清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出现一刀切现象,如:Do you like salads?,She likes to eat an ice cream.;三是掌握才住名词复数形式的变化,出现一律加“’s”现象,如:I live documentaries.,I don’t like comedies.等。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名词单、复数的习惯和意识,要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操练和口语活动中有耐心地进行引导与点拨。Section B 教学内容

Section B(教材P56~57)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B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运用表示品质的描述性形容词谈论自己对电影喜好 的原因和评论电影;复习所学的制订计划,并谈论表达喜好和偏爱的目标语言。过程与方法

采用Discussing和Conclud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等来展开课堂

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进行“谈论偏爱”和“评论电影”的 课堂教学和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B是通过“介绍电影”来学习或复习有关“谈论喜好并给出理由”的目标语言,学习内容是青年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互相介绍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学习运用表示品质的描述性形容词谈论自己对电影喜好的原因和评论电影; 语法难点

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运用;名词复数的构成和应用。教学突破

Section B主要是通过学习一些表示品质的描述性形容词并运用它们谈论电影,复习所学的目标语言,也就是将这些形容词用于说明自己某个喜好的理由,从而完善了目标话题的内容。因此,掌握这些描述性形容词的使用是关键。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一些反映各种类型电影品质的图片、幻灯片;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学生准备

复习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和名词复数的构成;讨论、收集一些有关电影的相关资料,包括电影名称、导演及主要演员等。教学步骤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出示图片或放映幻灯片(反映电影种类),引导学生进行pairwork活动,复习“询问和谈论喜好”等目标句型。2.出示图片、幻灯片(能反映电影品质),一边让学生观看,一边描述: This is a thriller/comedy/„It’s very scary/funny/„,并重复让学生跟读,理解其语义。1.根据图片或幻灯片(反映电影种类进行pairwork活动,复习“询问和论喜好”等目标句型。2.观看图片、幻灯片(能反映电影品质),一边观看,一边听老师的描述: This is a thriller/comedy/„It’s very scary/funny/„,并重复让学生跟读,理解其语义。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第l部分内容,将电影种类名词、描述性形容词与图画一一对应,完成第1部分中的教学任务。

2.播放2a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在la部分的单词表中圈出所听到的描述性形容词,完成2a部分的教学任务。

3.再播放2a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写出Edward和June用来描述电影的形容词,完成2b部分的教学任务。

4.引导学生阅读2c部分的短文,比较Edward和June之间的区别(对电影的喜好及理由)并写下,完成2c中的教学任务。5.引导学生进行Pairwork活动,模仿2c部分的内容谈论自己对电影和京剧的喜好并给出理由,正确使用所学的目标句型,完成2d中的教学任务。

6.引导学生先阅读3a部分的短文,然后在文中描述性形容词下面划线,掌握描述性形容词的正确使用并复习“谈论电影”的话题,完成3。部分中的教学任务。7.引导学生选用方框里的词语完成3b部分的电影评论,正确使用所学目标语言并进行写作练习,完成3b部分的教学任务。

1.阅读第l部分内容,将电影种类词、描述性形容词与图画一一对应完成l部分中的学习任务。

2.听2a部分的录音,一边听录音,一边在la部分的单词表中圈出所听到描述性形容词,完成2a部分中的学习任务。

3.再听2a部分的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写出Edward和June用来描述电影的形容词,完成2b部分中的学习任务。

4.阅读2e部分的短文,比较Edward和June之间的区别(对电影的喜好及理由)并写下,完成2c中的学习任务。

5.进行Pairwork活动,模仿2c部分的内容,谈论自己对电影和京剧的喜好并给出理由,正确使用所学的目标句型,完成2d中的学习任务。

6.先阅读3a部分的短文,然后在文中描述性形容词下面划线,掌握描述性形容词的正确使用并复习“谈论电影”的话题,完成3a部分中的学习任务。

7.选用方框里的词语完成3b部分的电影评论,正确使用所学目标语言并进行写作练习,完成3b部分的学习任务。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Groupwork活动(猜电影名),完成第4部分中的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复习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展课外知识。

进行Groupwork活动,完成第4部分中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很好地复习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展课外知识。

本课总结

本课采用了Discussing和Conclud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等来开展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运用表示品质的描述性形容词,谈论自己对电影喜好的原因和评论电影;复习所学的制订计划和打算,并谈论喜好和偏爱的目标语言。通过互相介绍自己的喜好和偏爱,既可以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板书设计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Section B 词汇:scary,funny,sad,exciting,think,often,young,people,usually,weekend,stay,home,learn,about,Chinese,history,read,story,same,reason,word,China,different,description,favorite,actor,new,speed,successful,best,famous,sleepless,night,fact,tell,me,really,even,be,artist 句型:„is a great actor.His/Her new movie is„It’s a/an„The movie is„ 语法: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教学探讨与反思

also与too:also和too都是“也”的意思,但用法不同。also一般用于肯定句和疑问句,且位置靠近动词,一般是在be动词、情态动词之后,行为动词之前;too用于肯定句和疑问句,一般放在句尾。如:Maria likes documentaries and also likes Beijing.玛利亚喜欢记录片,她也喜欢京剧。My father likes it‟.我爸爸也喜欢它。I’m also student.(=I’m a student,too.)我也是一名学生。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阅读理解

这是Maria要举办生日舞会的请帖,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词:special adj.特殊的wish n.愿望;祝愿 Do you want to join the par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hat food can you ha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an you take pictures with Mar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What good wishes do you want to give Mar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How do you give your wishes to Maf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EY:1.Yes,l do.

2.I can have cakes.

3.Yes,I can.

4.I give her a birthday card

and a flower.

5.1 write down my best wishes on the card. 个性练习设计

讨论喜欢的影视类型及理由:在看过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总是喜欢在一起谈论影视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主要演员主题歌曲、主题音乐等,互相介绍自己对该影视的看法。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活动,分组讨论学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运用I like„I don’t like„Because it is„等语言结构;然后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阐述本组组员喜欢观看的电影类型;最后汇总,总结出全班同学最喜欢观看哪一种类型的电影。如果有可能,根据学生的选择放一部(一段)这种类型的影视节目。通过学生的讨论、调查,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询问和陈述自己或别人在影视方面的喜好及理由,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Self Check 教学内容

Self Check(教材P58)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词汇go,movie,action,comedy,documentary,thriller,and,but,scary,funny, sad,exciting;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制订计划和打算并谈论喜好和偏爱”的目标语言。过程与方法

运用Summarizing、Classifying和Practicing的学习策略。在复习教学中,运用听写

对话演练与检测,促使学生不断地使用所学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部分主要是复习有关“谈论喜好并给出理由”的目标语言,学习内容是学生: 常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互相介绍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j 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复习词汇go,movie,action,comedy,documentary,thriller,and,but,scary,funny, sad,exciting;复习、巩固“制订计划和打算,谈论喜好和偏爱”的目标语言。教学突破

通过各种复习手段的检测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使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活动和写作练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能显示本单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课件或单词图片;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学生准备

复习所学词汇、句型和语法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类。教学步骤

(1课时)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关键词自我检测,完成自我评估,复习所学的重点词汇,完成l部分的教学任务。

进行关键词自我检测,完成自我评估,复习所学的重点词汇,完成1部分的学习任务。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在筑词表上进行筑词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途径记忆单词,完成第2部分的教学任务。

2.播放课件或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谈论喜好和偏爱”的目标语言进行写作练习,写出Tom和Mike喜欢的东西和打算做的事,完成第3部分的教学任务。

1.在筑词表上进行筑词活动,学会采用各种有效途径记忆单词,完成第2部分的学习任务。2.观看课件或图画,运用所学的“谈论喜好和偏爱”的目标语言进行写作练习,写出Tom和Mike喜欢的东西和打算做的事,完成第3部分的学习任务。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Just for fun!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所学的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 I do./ No, I don’t.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want? I like„等句型和语法知识。

进行Just for fun!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所学的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 I do./ No, I don’t.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want? I like„等句型和语法知识。

本课总结

通过单词检测、写作练习和游戏等一系列复习手段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复习和巩固,不仅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教授学生了解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板书设计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Self Check Words: go, movie, action, comedy, documentary, thriller, and, but, scary, funny, sad, exciting Sentences: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Yes, I do./ No, I don’t.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want? I like…

你的资料来自星沙英语网 http://rr365.com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几种构词法:(1)形容词后缀:-ful,-less。如:successful成功的;careless粗心的(2)名词后缀:-er,-or。如:teacher教师;singer歌手;actor演员

(3)副词后缀:-ly。如:usually常常地;really真地。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单词拼写

1.一Do you want to go to a m_________? 一Yes,1 want to see a comedy 2.一What k_______ of movies do you like? 一I like action movies. 3.Brad likes comedies and he a_________ likes Beijing Opera. 4.I often go to the park with my parents 0n w_________.

5.0n Sundays l usually s_________

上一篇:《大德歌·冬景》赏析下一篇:各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