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24-11-21

优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3篇)

1.优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一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优秀教案设计

三年级的学生各自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不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中表现出自私的倾向,少有关爱他人的愿望。通过本次学习使学生养成关爱别人的习惯,具有关爱他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文分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的奉献”为主题,有三篇精读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一篇略读课文——《好汉查理》。《掌声》讲述了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一次成功的实验》叙述了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关爱下获得了成功。《给予树》写的是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和关爱。 《好汉查理》讲述了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女孩的同时,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四篇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人间真情,从爱家人到爱朋友、同学、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还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除了表达有了危险,应该先让别人出去的关爱主题,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含着“信任与理解”的思想。是一组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题材。

教学目标

1、知道爱心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积极主动的关爱别人,让别人在自己的关爱下成长起来。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地关爱他人的习惯,体会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懂得爱心能成就他人,也能幸福自己。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爱心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体验关爱他人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2、教学难点: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爱他人。教学资料

教师准备:

《给予树》片段、故事《给予,是快乐的》、有关爱心的名言、音乐《爱的奉献》。

学生准备:预习第八单元的课文,了解每个故事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引入主题

师:讲由郑恩恩编译的《给予树》中的片段

……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jí)娅(yà)沉默(mò)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tánɡ)——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ɡuànɡ),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yuán)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金吉娅的美好品格(有爱心)

二、交流情感,引发共鸣

1、师生交流,文中什么地方最让自己感动。

预设:

生:老师画了横线的句子。师:谁知道给予树是干什么用的?

生:可以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上面,有爱心的人可以帮你完成心愿。

师:文中的金吉娅把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什么用了?生:买了洋娃娃和棒棒糖。师:她买洋娃娃自己玩吗?

生:洋娃娃是交给援助中心,寄给一位陌生的小女孩了。小女孩多么希望得到洋娃娃啊。

师:这个洋娃娃和普通的洋娃娃一样吗?她代表了什么?

生:不一样。她代表了金吉娅对那位陌生小女孩的关爱和同情。

2、我们的身边有需要关爱的人吗?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发言

(通过阅读、交流、谈情感、碰撞引发共鸣:爱心能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应该积极为别人献出爱心,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让自己快乐幸福。)

3、教师总结,引出本组阅读的主题:

——“爱心能成就他人,也幸福了自己”(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三、重点阅读,感悟关爱

1、方法:快速阅读《一次成功的实验》、《好汉查理》,勾画能感动心灵的词、句、段,再认真读勾画的部分,并作批注。方法: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生:“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小女孩面对危险,很冷静,先让他人出去,关爱他人的精神很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生:“有了危险,应该先让别人出去。”(小女孩关爱同学的品质太高尚了,使实验获得了成功。受到了教育家的赞扬。他们讲秩序,合作得很好。)

生:“你想拿走它吗?”

生:“你可以拿下来看看。好汉查理,我叫杰西。”

生:“这刀是我爸爸的,要不然我会送给你的。好汉查理,你能推我到外面晒晒太阳吗?”

生:“你会的,我从来就相信你。”

(这是杰西对查理的关爱和信任,这种关爱让查理改掉了坏毛病,也让查理主动地关爱杰西,帮助杰西。)

教师总结:是啊,小女孩替别人着想的品质使教育家的实验成功了,顽皮的查理在残疾女孩杰西的关爱与信任下改正了坏毛病,自愿照顾杰西,知道关爱他人了。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爱心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她能成就他人,改变他人的命运,也能让自己获得他人的关爱,收获幸福!

2、朗读《给予,是快乐的》,体验爱心的价值

(全班快速读:)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dōu)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3、重点阅读篇目《掌声》

方法:学生快速读《掌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说说哪个词语表现了同学们慷慨给予了英子鼓励和关爱?(骤然)

(2)、说一说,假如你也在同学中间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方法: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教师点拨:是同学们鼓励的掌声、关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把她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使他“微笑着面对生活”,走向成功的人生。我们应该时时处处给予别人的关爱,爱心不仅能成就别人,也让自己的品格得到提升,收获幸福。)

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与爱心有关的名言,升华感情。

1、爱,可以创造奇迹。——英·莎士比亚

2、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法·彭沙尔

3、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

4、无论是朋友或是生人遭到了危险,我们都要大胆地承担下来,尽力帮助人家,根本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马克·吐温

5、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6、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埃·哈伯德

四、引发思考,回归主题。

在生活中,如何更积极主动地为别人献出爱心?

方法:谈话交流

教师总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成就了别人也幸福自己!希望同学们把爱的阳光洒向人间!播放《爱的奉献》乐曲

2.优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二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阅读文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感情;了解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欣赏文章优美的言辞;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写作手法。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词表达之优;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语文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根据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在导入新课时,我就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然后对学生提出了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的,学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最后我通过举一反三式的引导,让学生自读其余三篇文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当堂学到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得到检测。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自然是春天的那幅绿色油画;大自然是夏天的那支激扬音乐;大自然是秋天的那篇优美散文;大自然是冬天的那首抒情长诗。

二、读《济南的冬天》

1. 介绍老舍。

2. 默读文章,初步感知济南冬天的美景。

(1)请学生概括读完文章的整体感受。(发散思维,提倡答案多元化)

(2)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征?(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3)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济南冬天美景的?

3.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上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向老师汇报结果。

教师根据反馈和学生一起总结:全文围绕“响晴”,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

4. 学生细读文章写雪后山景的段落,感受老舍文笔的精美。

(1)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

(2)教师进行有效提问:找出描写小山的句子,并说说其特点;写济南的人们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其他段落。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和总结。

6. 板书设计。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

三、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春》《烟台的海》《三亚落日》

《春》阅读教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优美的文辞,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章中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发现景物特点,能够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是通过哪些手法表现景物特点的。

1. 听配乐朗读《春》,并注意语调、语气、语速和重音。

2. 探究学习:(1)第1自然段“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在表达上的作用。

(2)分别读第2~7自然段,总结出六幅春景图。

(3)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蕴含的感情。

3.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整篇文章划分为三个大段落,说出划分的理由(盼望、描绘、赞美春天)

《烟台的海》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学习文章的优美言辞,表达特点,学习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景物;了解烟台的海四季呈现的特点和人们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1.通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是原文也可以自己总结)

2.由第一个问题引发出具体的问题:(1)烟台的海是怎样的一幅画?是怎样的舞台?人们上演着怎样的活话剧?引导学生读每个自然段。

(2)以第2自然那段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开来的?句子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通过拟人、对比表现浪大)

3.学生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根据第2自然段的学习来完成,并将学习成果向老师汇报。

4.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升华主题,巩固学习内容。

《三亚落日》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抓住描写三亚及三亚落日的优美语言,感受具有诗意的三亚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文章,提出问题。

2.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整理,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

3.由“三亚那里景色怎样”引导学生归纳出:景色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绿的椰树、金色的细沙。

4.读第3、4自然段,整体感知落日的特点,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日落的过程。

5. 让学生总结自己学完后对三亚落日的整体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选一处景物,写一篇400字的习作,用上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3.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篇三

一、精选文章,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群文阅读与这一标准不谋而合,它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尤其是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读得更多更广。阅读时,学生如果在一节课中可以灵活运用速读、浏览、跳读、精读等方法,完全可以读八篇左右的文章,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另外,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间进行对比阅读,为学生阅读内容的多样化、丰富化和阅读效果的持续化、终身化奠定了基础。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无从谈起。

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都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搜集整理文章。如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六年级列出的“群文阅读”读本目录,分古诗文、儿童诗、现代文三个板块:古诗文板块里包含“云”意象一组、“爱国诗”一组、豪迈与温婉风格的诗词一组,儿童诗板块里包含儿童哲理诗一组、斯蒂文森诗一组、狄金森诗一组、“很短很短的诗”一组,现代文板块里包含“造人神话”一组、父母与孩子的“通信”一组、鲁迅文章一组、谈“幽默”文章一组等等,师生在共同搜集整理后,分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角度确定主题、查找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比如从人文内涵角度可以定以下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尊重生命”、“生命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的“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父母恩”、“师生情”群文阅读等。

二、“内”“外”兼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抓手

“内”“外”兼读,即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的对比式阅读,它是在对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度引入教材之外的有相同之处的文章,建立起内容相关、中心相似、手法各异的阅读资源体系,通过对比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学生视野。如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开展群文阅读时,除了可链接上册杨绛的《老王》之外,还可对比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反映的都是人间亲情或者母爱,通过不同的事件颂扬了真情的无私和伟大,很值得进行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采用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合理选择“举”课内的“一”、“反”课外的“三”的方式,有效地呈现多篇文章。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它要求以一篇课文的某个人物为标杆,引入类似一则或几则新的篇章,进行组合式比较阅读,以此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和丰富阅读的体验,如以时间为主题开展“春天的诗”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开展“我的母亲”群文阅读等。

再如,杭州名师高利佳老师在开展“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精”“略”得当,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法宝

课文教学强调逐字逐句地有感情朗读和理解把握,这是“精”的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过多过滥,其实,除了朗读和品读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默读、速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等方式,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既要学会精读细读的策略,更要学会浏览略读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略读和浏览,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传授这些快速阅读的技巧。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是精读、略读交叉编排、“精”“略”共读的,讲读课多为精读,自读课多为略读,与之配套的课堂训练都附有多篇同类文章,如果使用处理得当,则又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群文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师在组织引领略读课文教学时,可选准时机,引入选学课文,适时进行整体或专项的阅读活动,可以“大意概览”,也是“跳读速读”等。

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戴一苗老师指导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群文阅读时,就运用了略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和《蚂蚁的路径》两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在寻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境是安静快速地默读、跳读、浏览等,群文阅读教学也要真实地再现阅读的情境。进行群文阅读时,我们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如在组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略读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群文阅读时,初读要求学生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想一想战争的残酷性,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文的旁边;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要精读课文最后留在纸片的文字,体会父母“赤裸裸”的爱,最后,把五篇同样反应战争的文章对比阅读,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战争残酷性和体现战争中的温情的内容或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看法。

四、以“读”促“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利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而写作就是体现阅读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积累的多少、阅读感悟和运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创作技巧和作品质量,博览群书者,必定妙笔生花!群文阅读时,我们会选择不同作者的文章、不同风格的文段、不同体裁的作品让学生去品读,但无论读什么书,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写和用。

首先,可以通过记叙文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开展写心得、写日记的好习惯,结合课文仿写积累写作方法,结合故事续写,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描写生活的能力;其次,可以创新写作的形式、丰富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结合群文阅读的主题,通过办手抄报、开展课外调查、写调查报告、寻找四季、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等课外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笔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写QQ说说、发帖子、发表微信文章等方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可以结合群文阅读的内容,开展书信、表扬稿、请假条、通知等应用文体的写作,熟记每种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生活问题。

群文阅读,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而言,它需要教师博览群书,这样才能有效指导群文阅读;对学生而言,它需要比速度、拼耐力,只有得法并坚持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敢于迎接挑战,在群文阅读的美好世界里边思考、边完善、边进步!

4.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四

兴文县城西学校

黎 彦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本内容,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了解毛泽东。2.学会用不同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从文中找出体现毛泽东品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学重难点:

1.完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不同角度了解毛泽东,从而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教学过程:

1.听歌曲《东方红》,说说你听到的内容。

2.回顾本组课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然后导入主题------走近毛泽东。

3.让学生快速默读四篇组文,分小组讨论,完成组文后的习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老师实时进行点拨。

5.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对毛泽东进行全面的概括: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又是一个诗人;既有伟人的风范,又有平凡人的情怀;既关心普通的战士,又不搞特殊化的一位严父。课件出示赞美毛泽东的诗,全班齐声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伟大。

毛泽东

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忆秦娥 娄山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诗词风靡革命圣坛。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开国大典,一语惊四方,领袖风采皆尽展。

小红马,暖长征。花山群众心相连。

滚滚长江五千载,俱往矣,伟人光辉照万年!

5.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五

1、反复诵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2、品味四首古诗词意境,把握四首古诗词主题。

3、识记四首古诗词名句,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

阅读材料:

古诗词《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别云间》

一、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地道战》歌曲

明代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以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为最高使命的爱国情感表达的就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仆后继。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词就是我国历史上流唱不衰的爱国主义音符!

2、多媒体展示每个作者的身世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二、初读诗歌

1、录音范读。

2、结合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组内互评。

三、质疑探读

1、四首古诗词具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要找出依据。同学可以自由评价。老师可适时归纳点拨

《春望》通过一个“望”字,表达一个“忧”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一个“思”字,表达一个“愿”字。(表达自己还愿意为祖国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现身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通过一个“死”字,表达一个“忠”字!

《别云间》通过一个“泪”字,表达一个“决”字。(在浓郁的悲情中呈现出至死不屈的抗清斗志)

四、合作探究:

四首古诗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1、四首古诗词都是表达爱国情感的。

2、四首古诗词表达的爱国情感由浅入深,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到对时局腐朽的“忧愤”;从日思夜想为国家统一而重返沙场的强烈“愿望”,到不受敌人威逼利诱而从容就义誓死明志。爱国情感逐步升华,愈来愈激昂。

五、倾诉心声

学完四首古诗词,有何感想

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时代的不幸,是诗歌的大幸。时代的苦难,国家的衰败,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

因爱国,诗人和诗篇名垂青史。

六、识记名句

你认为四首古诗词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深情的词语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言之有理即可)

七、小结

杜甫、陆游、文天祥、夏完淳,他们都是国家的脊梁,人民的骄傲。他们或以手中的一支纤纤弱管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或借助梦境倾述自己重返沙场杀敌报国的渴望,或以死明志证明自己对祖国赤胆忠心。读了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诗词,相信同学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股澎湃的爱国激情。那么,作为学生,你打算为祖国做点啥呢?(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八、作业:背诵默写四首诗。

6.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六

(1)老师先将“窝、坡、我”三个字的音节写上,“O”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字,体会哪部分是一样的。

(3)认读(如果学生读不准,师示范读音)。

(4)学生练习发音(公鸡高唱O、O、O,唱出太阳爬山坡)。

(5)练读四声

(6)跟老师说一说:ō,我知道了,ó:我不明白,ò,哦,我懂了。

2、认清形

指导学生看书中小男孩想到的鸡蛋和小球的形状正像韵母“O”的字形。

3、指导书写

(1)找一找,O的家在哪儿?

(2)师范写(O占中格,从中格的左上起笔,写在半圆碰二线、三线,连接成圆,一笔写成)。

(3)学生模仿,跟老师书空。

(4)学生练习,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创设情境,巩固o的四声

1、教师当哑巴,做o的口形不发音,用手比划o的四声手势,请孩子发音。

2、可以做“哪个读音不见了”的游戏。即把带调的字母都列出来,任意捂住其中某个让孩子猜。

五、指导书写,端正姿势

1、孩子观察o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o的写法与零的.写法一样,抽一名孩子上台在黑板前写。

3、师生评议,教师再示范写o,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要领。

4、孩子练习写字母.执笔前看看“跟我学”,学习握笔写字的正确姿势。

5. 利用展台展示,比比谁写得最好。

六、学习儿歌

1、看书中的儿歌,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在儿歌中找出红色的单韵母o。

2、教师示范读儿歌。

3、孩子跟着教师读儿歌.可加以拍手打节奏或配以动作读,增添孩子学习兴趣。

七、总结教学,拓展延伸

7.如何确定群文阅读教学内容 篇七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因为对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单篇文章的精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尚且处于“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状态,而群文阅读教学,面对一组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或整本书,教师更容易雾里看花,或顾此失彼或茫然无措。

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依据文本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作为教材的文章,都至少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文本的原生价值,一是文本的教学价值。

课文的“原生价值”可概括为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和消闲价值,它们的总价值是信息价值。读者阅读它们,其目的就是获得信息。一组文章一旦被选入语文教材,“教学价值”便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即“教什么”是相对确定的。这就是教材的原生价值,即“所传播的信息”的价值。

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师,教同一组课文,不仅在教学策略上大相径庭,在教学内容上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就在于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教学内容的确定更为模糊。所有学科教材其实都有两方面价值,即传播信息的价值和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而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则更注重后者。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不仅要关注传播的信息,还要关注文本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例如,一组描写动物的文章,放在群文阅读教材里,它的教学价值就不是了解和比较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建构学生对于多种动物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知识,而是了解教材是怎样介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将“群文”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只注重信息的接纳,而不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言语智慧,也不能将课文内容进行无限的拓展和延伸,进行大量的非语文和泛语文的活动,导致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而是应该注重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融合,对这一组文章进行合宜的剪接,尤其要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和了解这一组文章在传播言语信息的智慧和方法,获得关于整组文章言语智慧的集中建构。

例如,蒋军晶老师在教学新美南吉的两篇童话——《去年的树》和《猴子和武士》时,就不单是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是将对比同一作者两篇童话不同的表达主题、品悟关键的词句、体会童话带给自己的感受作为教学重点。同时,在阅读童话之前,还引入了对丰子恺的两幅画的观察。而在画与童话之间寻求的教学价值相融点就是:都是简洁明快地表达意思,这样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对比、连接、表达,从而实现学生在童话阅读中的意义重新建构。

二、依据群文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群文的不同体式,即文本的不同体裁,决定着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应该依据群文的不同体式,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诗歌体裁的群文,重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意象及意境,比较不同诗歌在表达上带来的不同感受;小说类的群文阅读,则重在引导学生比较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感受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不同特点;散文类的群文阅读,则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品味、材料的组合、主题的提升;说明文的群文阅读,则要在比较中发现群文在说明方法上的不同,体会不同说理方法不同的表达效果。不同的阅读取向,则有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和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如果张冠李戴,就会导致阅读能力培养达成不到位。

例如,一教师在设计四年级《桥》和《一件运动衫》的群文阅读教学时,就根据小小说的特点,设定教学内容为:1. 把握小小说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梳理情节;2. 感受小小说出人意料结尾的独特作用;3. 梳理小小说体式特征,学习阅读小小说的方法。4. 品味文中几处闲笔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当然,因为群文阅读选文的原则,也有可能一组文章出现不同的体式,如一组关于“送别”的文章,既有诗歌,也有散文。那么,我们在确定这组文章的教学内容时,在把握群文的相同主题时,仍然要按照文本的不同体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体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不同表达效果,感悟其语言的内在张力。

三、依据年段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阅读取向和阅读能力,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依据学生不同年段特点和阅读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这一组寓言智慧故事的群文阅读,放在低段,则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反复的读中,让学生了解故事主要人物及情节,激发学生真正从内心里喜欢读寓言的兴趣。如若放在中段,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梳理寓言结构,学习快速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同时学习把握寓言故事的结构,学习仿写寓言故事。如果放在高段,则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寓言的文体特征,了解寓言的结构特点,学习反向主题创写寓言。

四、依据组文目的,确定教学内容

目前,群文阅读教材的编写和组合正是方兴未艾之时,以什么标准来组文,组文要实现什么样的阅读功能,为什么选这一篇而不选那一篇,这在组文时,非常重要。同理,我们在选择群文阅读教学内容时,也要参考编者组织和安排这一组群文的位置和目的来确定。如,一组爱国情怀的诗歌学习,是为了从群文中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表达的爱国情怀,整合信息、丰富知识,获得多元理解,激活意象,感受诗歌意境,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怀的人文熏陶。又如,在学习了老舍的《猫》后,增加一组其他作家描写动物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是为了对同是描写动物的文本进行整体关照,对其不同语言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而实现从不同角度描写动物的写法的意义建构。再如,学习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拓展一组安徒生不同时期的童话代表作的阅读,是为了对安徒生作品加深了解,从安徒生的成长经历,感受其作品在不同时期体现出的不同风格,从而对安徒生童话实现比较系统的把握,提升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有时,编者也会为了学习某种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进行组文,在教学时,我们就要在引导学生多元阅读的过程中,引发认知冲突,强化学生分析、比较、判断、创新的能力,以求引导学生对相同或不同的观点的材料实现意义建构。

因为选文的目的不同,同一文本,放在不同的文群里,其语文教学价值是不同的,因此,确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

五、依据课程性质,确定教学内容

在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时,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语文课程具有语文味道,在课堂上做语文的事,学语文的方法。如一组励志小故事的群文阅读,如果我们把教学重心放在各个小故事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品质上,则必然不是语文课该看重的,而是思想品德课应该做的事。作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则应该放在作者是如何通过小故事表现人物品质的,在叙事时又是如何选择典型材料组织语言的,在总结时是如何结合故事揭示道理的。总之,无论是单篇阅读教学,还是群文阅读教学,注重语言文字的应用,学习文本的言语智慧,才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六、依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的学情,一定是针对某篇文章或某组文章的,是具体的。除此之外的所谓学情,都是大而空的,是套话。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视野。例如,上面举例中的《桥》和《一件运动衫》的群文阅读教学,两个文本均是小小说,两篇文章均具有小小说短小、精致、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但对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小说的体式特征、出人意料的结尾在小小说中的表达作用以及两文中几处看似闲笔的反复出现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均是学生不容易读懂,不容易揣摩出来的,而这些关键点,正是编者选文的着力点,也正是我们要确定的教学内容。我们不能在碎片化的分析上打转,也不能在学生已经懂得的地方挖井,而是要真正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调查了解真正的学情,在学生不懂之处着力,在学生最想学习之处着力。

当然,群文阅读教学和主题阅读、一篇带多篇阅读方式一样,只是单篇精读教学的补充,绝不能代替课文的精读教学。但是,群文阅读,从根本上对单篇阅读发起了冲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吹起了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师生交流分享,在合作分享中实现集体的建构”。

8.优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现阶段,群文阅读快速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在语文课堂上与语文课程外分别表现为群众阅读教学模式与群文阅读全面的实践活动,使教师将传统的阅读课文教学模式有效转变,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与阅读习惯,对其阅读能力与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促使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产生独具一格的思维方式。

一、语文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主要是仅仅围绕某个主题,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同时,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知识构建的一种阅读模式[1]。通常在堂课的有效时间内,学生能够阅读5篇 15:05 文章。促使学生的阅读效率明显提升,并使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丰富其知识面,其自身也得到满足,使其对阅读兴趣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因为语文群文阅读能够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几篇文章,因此,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求较强,早期其速度可不能达到要求,但通过几次的练习后,学生通常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速度。基于此,学生由被动阅读的状态转变为自主阅读,使其利用自身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群文阅读能够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弊病,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出现明显的变化。

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具备的基本课型

(一)单元重组

现阶段,语文教材都是单元紧紧围绕着某个主题,单元中通常有4~5篇的文章,为群文阅读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单元均选自相关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儒林外史》,其都和智慧相关:通过智慧获得财宝、招起祸端、使人们的心性迷失。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有效的指导学生对极具特色的课文《智取生辰纲》中“智取”内容精读,对智慧的有效利用充分感悟,随后在对《杨修之死》中,有关对智慧招惹祸端与智慧迷失人心性内容的描写进行反复的阅读,对相关语句表达的智慧的巧、愚以及呆的内容予以比较与体会。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将单一的课文教学获取的零散知识更系统化,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

(二)外延略读课文

《教师教学用书》[2]对略读课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的理解方面,明显比精读课文的要求低,通常是知晓大概内容”、“更多的是学生利用精读课文中获取的知识以及方法,将课文自行读懂”。通常可以实施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略读课文教学,以一带多,具有较好的阅读效果,促使教学目标更好实现,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明显提高。

(三)比较“综合性材料”

现阶段,语文教材中都会安排某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章节,为不同文章提供有效的“阅读材料”。此种“阅读材料”和课文存在一定的不同,不可以单篇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比不同的诗歌阅读中,对不同作者的表达风格以及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充分体会,切身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搜集与整理诗歌等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三、语文群文阅读的“结构”整合

(一)使文章组合“线索”较丰富

目前,教材的主题教学课文的线索较重视人文,如对大自然的保护与关爱等。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文章组合的线索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3]。如将友情类的文章结合教学,以人文主题作为线索等,发现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文章线索具有较强的丰富性,其对教师的视野、智慧以及对文章的掌握具有较高的要求。

(二)使文章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在较多读本中,一般会出现以“母爱”为线索的阅读内容,其中的各篇文章均讲的是母爱。但部分课文并未充分的“结构化”,由于文章的联系性较弱,内部逻辑性不显著。因此,可以多次尝试编选一组“母爱”的文章,最后确定《慈母情深》与《母亲的存折》。为什么选择这两篇文章,主要是因为两篇文章都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能够使学生对母爱的伟大有进一步的了解,促使学生对感恩父母,具有德育教育的目标。此种逻辑能够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母爱的伟大”,进而尽可能的地丰富学生对“母爱”的掌握,即是“结构化”。结构化的群文阅读,能够给学生传送一种有效的信息:不可以单纯的背诵零散的知识,而需要掌握事物之间具有的联系。只有充分掌握整合,才可以使看似散乱无章的信息,转变为系统化的知识。

(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

语文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具有探究性高水平阅读,对发现乐趣充分体会。在具体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课文中出现的显著异同点,能够诱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在对《愚公移山》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的《愚公移山》与美国的《明罗移山》相结合,前者主要表达了人们做事必须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后者讲述一对老夫妻通过搬家的方式,将挡在面前的高山移走。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产生了较强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四、总结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效采用群文阅读,尽可能的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给予有效指导,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效果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胜国.群文阅读变革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4):320.

[2]陈颖.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中), 2015(5):115.

9.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田峻 篇九

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 田峻

一、议题分析

《天净沙•秋思》《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议题从单篇精读《天净沙•秋思》课型设计迁移到群文阅读课型设计的方法尝试教学。

二、学情分析

虽然“群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但其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早有接触,比如专题总和,期末同类知识复习等教学课程都是群文阅读,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中不会有生疏感。

群文阅读,从单篇精读课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设计转变的方法尝试教学。单篇精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解读诗文的具体步骤,学生才能印象深刻,谙知解读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选文分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登山望海,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形象,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古代诗歌应该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抑扬顿挫的声调,并想象作品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手法的特点; 2.能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片精读迁移多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领会到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2.学生通过对借景抒情的理解,懂得将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写出较好的语段或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理解借景抒情的古诗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重点难点

1.通过精学《天净沙•秋思》,将整个学习过程迁移到借景抒情的古诗中,理解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轻音乐《思乡曲》)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引: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马致远,引出精讲古诗《天净沙•秋思》)

(二)初读:觅物绘景

1.自主学习:边读边勾画出诗中涉及有哪些景。(学生边读边找,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2.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引导: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通过……,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如果学生有困难,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通过“枯藤”,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

板书:原句

想象到的画面

枯藤

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 3.小组展示:现在请各小组根据各小组成员加以修饰了的景物连接起来,再现马致远所看到的画面。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

秋天的景色,是如此凄美与萧条。天已近黄昏,惟有几棵老树屹立于此,树干上篆刻着时间的印记,秋叶也无影无踪了,惟有那枯黄的藤蔓满载着老去的悲伤,与老树依偎在一起。几只乌鸦停在树梢上,悲哀的叫声传遍整片大地。秋水从古老的石桥下缓缓流过,向着时间的尽头流去;孤寂的小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久久不能散去;一条泥泞而坎坷的小路上,只有那衰老的马儿吃力地驮着货物走向远方,身后是西风的呼啸,如同一条细鞭,不断抽打在它的身上;夕阳饱含深情地注视着大地,余光也渐渐消散了,而那浪迹天涯的游子呢,他们的归宿在哪儿?回答,只有一片寂静,惟有那秋天的残景能给予他一丝安慰,而后,便继续踏上流浪的路。

4.将“自主---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的学习流程,迁移到《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描绘具体画面。

(三)美读:以景悟情(教师引导,要求读出节奏和起伏,置身其境地读。)1.老师:通过这些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马致远? 学生:孤单、寂寞、漂泊他乡……

(参考:失意的人,孤单寂寞,远离家乡的游子。)2.老师:为什么会是这些凄凉的画面?(明确本课堂的主题)学生:因为他漂泊他乡、独自一人、远离家乡……

(参考: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远离家乡,独自一人漂泊他乡,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

3.老师:传达出了这个诗中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

4.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

(四)拓展迁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句式,理解古诗文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刻领会诗人渗透在景中的情感)

1.老师: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这几首借景抒情的古诗,以“当我读到

诗中

景物时,我看到了一个

的人。”为句式写话。

(教师示范:当我读到《天净沙•秋思》中,秋水从古老的石桥下缓缓流过,向着时间的尽头流去;孤寂的小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久久不能散去……时,我看到了一个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羁旅游子,感受到了诗文的崇高与悲剧美。)

板书: 当我读到

诗中

景物时,我看到了一个

的人。

(五)结束语

10.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十

那么究竟上什么题材的群文阅读呢?思前想后,结合语文课刚刚结束的第四单元,我选择了《感动》这个主题。

围绕主题,我定下了学习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使学生懂得表达情感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真情实感具有超凡的感染人的力量。

2.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感受、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谈话导课;

二、课文回顾;

三、阅读概述;

四、精彩片段赏析;

五、拓展延伸。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楚,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思维很活跃,在阅读与交流中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基本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过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前阅读不够深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主题把握的不太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但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新事物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需要一定的.过程,今后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会进一步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兼顾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这些都有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

11.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模式 教学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08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50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教师所认识和接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十分困难。究其原因,就在于语文课堂阅读量较小,主要围绕考试指挥棒转,学生难以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而课外阅读,学生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比较散乱,阅读更多倾向于娱乐性的文本。同时,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习惯,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存在阅读量小的问题,而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受到限制,问题的答案只能在教参的条条框框内,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而群文阅读教学致力于解决目前学生阅读所面临的困境。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此,我校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尝试各种形式的群文阅读教学。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

二、群文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群文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主要包括 “主题回顾——举一反三——阅读概览——分享展示——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六个步骤。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的方法”为例进行解析。

(一)主题回顾

通过简单回顾课内的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课文,以此唤醒旧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物描写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对本单元群文阅读主题的提炼,使学生能够围绕阅读主题开展阅读活动,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二)举一反三

教师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安排群文教学结构:教师先教读一篇文章,学生再根据掌握的方法自学一篇文章,最后再学一组文章。如,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刷子李》:这篇文章中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印象?通过对《刷子李》的教学,对作者及文章写法进行介绍,这样为学生深入学习《俗世奇人》作好铺垫。

(三)阅读概览

在“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教师抛出单元学习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阅读其他几篇群组内的文章,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如,在向学生出示群文《快手刘》《苏七块》《挑山工》后,提出学习目标——整体感悟: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各自“奇”在何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分享展示

教师给出议题,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班级展示。

学生在文中勾画出自己认为人物描写精彩的地方,把这些句子和段落推荐给小组里的同伴,和同伴交流学习感悟,共同完成阅读单。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班级分享目标:各组自由有序地向全班同学推荐精彩句段,全班共同交流学习感悟。

(五)精彩赏析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的比较性阅读,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使学生进行质疑、辨析、解疑。

班级展示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生活阅历评价文中的人物。学习文本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表达生活。展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写作方法,进行构思,将学到的方法用来写身边的人。

(六)主题拓展

读写迁移,目的是让学生模仿写作。因为无论何种学习形式,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学习完“人物描写的方法”这一单元后,教师让学生模仿其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开展人物描写活动,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三、构建高效群文阅读课堂的要求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

教学改革最难的莫过于观念的革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极强的“守旧”意识,具体表现为“舍不得改”“不知怎么改”。他们认为多读书固然好,然而这样教师讲解课内知识的时间就少了,孩子们的成绩也必然不理想。群文教学的理念却与之相悖,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二)教师要选好主题和文章

群文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选择篇目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的文本。既可以以文章类型为线索,如神话故事,可选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进行群文阅读,了解神话特点;也可以以作者为线索,把毛泽东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阅读……一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议题,围绕着议题展开阅读教学。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群文阅读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读自悟时间的增加,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这需要教师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表达,并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群文阅读的课堂不再拘泥于单一字词的理解,不必做到句段的刨根问底,也没有时间做到精读感悟,更不可能做到以往的“面面俱到”。这种看似少了什么的“让学”,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学”。这种有所“舍弃”的语文实践无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四)教师要尝试多种阅读方式

课堂上除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们应依据不同的文本性质,进行更为实用的生活化阅读,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

总而言之,群文教学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给我们语文教师以及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 篇十二

一、概念的厘定与辨析

(一)“群文”之“文”

蒋军晶认为:“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2]台湾学者赵镜中则认为:“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3]对比之下,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既“群文”的“文”是“文章”,还是“文本”?应该说是要倾向于“文本”,主要基于两个理由。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说,当下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一是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我们时刻处于一个信息纷杂的社会。而“信息”的特点往往是以杂乱无章为主要特征的海量数据。所以,“文本”本身的内涵要远远超出“文章”。“文本”是一切可感、可视、可知的信息,是信息的符号代码。视频、非连续性数据、符号均可视为文本,而并非仅仅局限于文章。

二是从育人的角度说。“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文本作为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载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不规则性恰恰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与心态。文本本身的可塑性要求对信息进行整合与构建,而整合与构建的过程就是系统建构、创意创新的过程。从这个层面说,“文章”形式的单一性、内容的局限性远不如“文本”形式的多样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更具有整合和建构的价值,“文本”比“文章”在指向上更具有育人价值。

(二)“群文”之“群”

在理解这个概念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我们的单篇阅读。单篇课文的阅读主要依照单元主题来编排的。比如:以爱国为主题选文、以写景写物为主题选文,以神话或寓言为主题选文。可以这样说,单篇阅读的指向必须照应单元主题,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建构同一个主题而做的求同思维训练,即达到教学的要求、教师的要求、考试的要求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学生的多元理解、个性思维、创新思维、整合建构能力都是极大的限制。而文本的开放性和易建构性恰恰打破了单元主题在阅读思维方向上的垄断。但开放性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编排选文。因为任何事物其内部组织构造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那么依照何种规则进行组织呢?赵镜中先生提及了一个概念“议题”。什么是“议题”,西南大学于泽元博导认为“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5]除此之外,我认为“议题”的指向还必须易于文本的“可建构性”和“系统性”。“可建构性”就是说所选文本必须是素材类的,是可以作为建构单位存在的,这样,便能够遵循一定的议题逻辑加以建构、整合。“系统性”就是指“文本”在建构的过程中,所选文本必须是指向系统思维能力培养的。无论群文是如何优质,但只要是独立的、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相互之间无关联性的,均不能称为群文。

(三)“群文阅读”与“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一直是以“群文阅读”的实践形态出现的。实际看来,两者存在很大差别。基于“群文”的“文本意识”和“议题逻辑”,“群文阅读”宜表述为把多个文本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逻辑建构成为一个阅读整体,让学生围绕着其中的议题对之进行阅读建构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宜表述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师生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围绕着多个文本进行系统性建构,并形成共识的过程。在这里,“群文阅读教学”应体现出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并能够通过指导,使得师生对相关文本达成共识,分享共识。共识必须建立在对“群文”的系统建构基础之上。当下,由于不少教师没能理性的辨析这两种概念的实质内涵,使得当下的群文阅读逐步陷入庸俗化、泛化的尴尬境况。

二、“群文阅读教学”误区与危害

那么群文阅读教学的庸俗化、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群文阅读教学的名称上看,易导致教师的片面化理解。一是望文生义。如:从阅读的素材数量上把“文”简单理解为“文章”,误以为群文阅读就是选取一些文章进行阅读,只看到文章数量,而看不出文本编选规则;二是易导致碎片化阅读。由于“选文”规则不清不楚,所选的“文”就比较容易失去“可建构性”特点。由于不具备建构特征,使得所选群文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这样的碎片化阅读杂乱无章地充斥着学生的思维,不仅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的目的,甚至会对学生的系统思维造成损害。

从当前实践层面看,群文阅读教学还处于基层实践阶段。失去专家引领就会造成盲目跟风,偏离方向。由于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正确、全面,就会给教师造成了一些假象,既群文阅读教学的门槛很低,只要组织一些文章就是群文,只要拿这些群文开展教学就是群文阅读教学了。在假象的促使下,一线教师掀起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大跃进”,群文阅读教学也呈现出如日中天的壮观景象。这种假象的危害还在于教师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效的研究上去,不仅不能解决阅读教学的实际问题,反而让阅读教学误入另一个歧途。

再者,当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使更多教师把着眼点集中在群文的编制上,而容易忽略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研究。其实质还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法为本,而无法做到以学生为本。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可谓旧病未除,又添新愁。这种高定位,低站位的状态其本质就是庸俗化、泛化、浅薄的集中表现。

三、基于“议题逻辑”与“文本关联”的范式建构

如何走出“群文阅读教学”庸俗化的误区呢?这必须回到群文阅读教学本身的特性上来,即“议题逻辑”和“文本关联”。在表现形式上,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是以核心问题为主线,以议题为导向,对文本实施建构。依据不同的“议题”,编选不同的文本,构建不同的范式。

(一)议题类型

1.形式议题

(1)结构形式:以“总—分—总”结构为例,议题为“关注分写”:

依据“分写”的“并列关系”选文,如《烟台的海》写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泉城》写了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等重点泉水。依据“分写”的“层递关系”选文。可以按照远近、大小、高低、多少、轻重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依据“分写”的“对比关系”选文,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的对立。按照议题的结构形式组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整合建构,对“分写”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表达形式:如“故事讲述的开头句”选文。

《大禹治水》:“很久很久以前……”

《嫦娥奔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

《九色鹿》:“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

《哪吒闹海》:“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以上选文紧紧围绕议题“故事讲述的开头句”进行阅读。重在学习故事讲述的表述形式。“很久很久”“相传在远古”是我们惯用的讲述方式,突出时间的久远。《九色鹿》开头通过对九色鹿的外表描写营造出学生对美的向往;《哪吒闹海》通过讲述东海龙王父子的无恶不作为哪吒闹海做铺垫。每一种开头都与故事的发展指向相关联。从故事的讲述开头入手,帮助学生对“故事”这一类文本有区别性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表达的多元化方式和依据。

(3)文体形式:如“走进寓言”。

寓言就是讲故事,说道理。一类寓言是通过角色对比来说故事的,也通过角色对比来说出寓言故事的道理,如《铁罐和瓦罐》。一类寓言是通过主要人物的行为选择以及结局来讲故事的,寓言的寓意也是从这里来,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类寓言故事文本的结构特征,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寓言。如以“寓言中的道理”为议题选文:《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渔夫和鱼》《一路花香》。这样的选文重在探索“故事与哲理”的依存形式。即故事的讲述形式和哲理的呈现形式。如《自相矛盾》在于通过语言的前后矛盾折射哲理,《滥竽充数》通过两代诸侯王的不同喜好来说明哲理,《渔夫和鱼》通过故事的重复性实现故事结尾的大转盘,《一路花香》则是通过农夫和陶罐的对话形式来教导陶罐明白因势利导的道理。可以说哲理因故事表达形式的不同,其哲理的呈现形式也不相同。

2.内容议题:故事、人物、景物等。如“狼来了”选文:

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笨狼》(童话)、《狼王梦》(小说中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狼词条》(说明文中的狼)、电影《狼图腾》等。

这些选文虽然在形式和结构上没有联系点,但都是围绕“狼”这一对象展开的。内容的共融性明确,所以可以定位为内容议题。

(二)课堂实施方式

以上是从“议题”的类型来建构文本的,但是缺少一个课堂实施形式的具体范式。实践中,按照文本的特点,可以分为“单篇带多篇”或“多篇带单篇”“群文齐读”“群文分享”等几种范式形式。

1.“单篇带多篇”或“多篇带单篇”。如:苏教版《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敦煌莫高窟》三篇课文均为写景状物文章,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比如以《黄山奇松》为重点展开教学。再用学习《黄山奇松》的方法去阅读其它两篇课文。当然也可以举三反一。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三篇文章的写法去学习其它写景状物文章。就是“多篇带单篇”了。

通常情况下,写景之作多用白描,借景抒情,衬托、联想和想象,比喻象征,夸张,对比、比拟等方法。要想全面了解写景之作,就需要采用“举一反三”或者“举三反一”的策略。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敦煌莫高窟》这三篇文章既有写法上的共性,也有写法上的个性。探索共性的写作方法重在全面了解,举一反三的效果较好,也就是所说的一带多。探索写作个性的方面,如《黄山奇松》采用比喻联想的手法来写黄山柏的奇特,《黄果树瀑布》则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壮美,就需要举三反一,即多带一。

2.“群文齐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选群文一篇一篇地读。每个学生都要读完,这一类群文数量不应太多,而且容量偏小,应控制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如选文:《狐狸和马》《会贸易的狐狸》《春田狐的爱》《狐狸孵蛋》等短小故事。从《狐狸和马》读到了助人为乐的狐狸;从《会贸易的狐狸》读到了聪明的狐狸;从《春田狐的爱》读到勇敢的狐狸;从《狐狸孵蛋》读到有情感的狐狸等等。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这样就可以采用共读一篇,认识一个狐狸形象的方式展开阅读。

3.“群文分享”。主要适用于文本数量过多,以上方式无法有效操作而采取的阅读方式,其优点在于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可以进行分组,每组分到不相同的群文,经小组学习之后,全班展开分享。

比如“狼来了”。可分为几大组。一组通过阅读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笨狼》(童话),了解故事情节、分享童话中有关狼的趣事;一组通过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狼词条》(说明文中的狼)、电影《狼图腾》等,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搜集有效信息,如“足长、体瘦、尾垂、眼斜、耳竖、毛色杂、嗅觉非常灵敏,性机警、多疑而残忍,让它们上当受骗很不容易”等等,进而分享狼的习性与本性;一组通过阅读小说《狼王梦》等,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矛盾处“母狼紫岚为了救儿子蓝魂儿,想救救不得,不救舍不得。紫岚就处于是死于他人之手?还是死在自己之口这样一种纠结之中,最后把蓝魂儿咬成两段。”来分享狼的情感;一组当然也可以分组去阅读和分享狼的种类,狼的文化,人们对狼的态度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在文本形式多样,容量庞大,信息极不规则的情况下,分组阅读探索,代表展示学习成果的共享式学习方式就起到了化整为零,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综上可知,群文阅读的教学范式必须建立在对“议题”与“文本”的认识上。“议题”的导向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自身的价值,用想象填补文本之间的空白。课堂的实施方式在于对文本施加建构,依据文本的数量,类别采用不同的形式,从这个角度看,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所谓的范式不过是相对而言,但对于研究初期,几种范式的存在是必要的。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展望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始终受到人们的诟病。强化讲解,必然弱化学习主体;学生将大量时间耗费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之中,而没有时间扩充阅读的知识面,也无法提高阅读的技能。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其存在与实施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一)学生系统化思维的培养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拓展性阅读和主题性阅读,也不属于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假如等同以上任何一种阅读教学,那么群文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了。以往的阅读教学,我们过分强调求同思维。强调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都必须统一在规定的标准上;求同思维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比较有利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但不利于学生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当下鼓励万众创业的潮流中,创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二)符合阅读的信息化要求

信息化时代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群文阅读就是透过一组一组的文本,去发现文本所隐含的各种信息,并在阅读中归纳发现、整合信息的方式方法。信息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大数据与信息的不规则。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在大容量信息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其根本指向在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三)阅读教学实质和形式上的突破

单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重讲解,重分析的弊端在群文阅读教学上将弱化到最低程度。由于群文所集中的文本呈现出阅读的大信息、大容量使教师失去了讲解分析的基础,这使得以生为本成为可能,对于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是对阅读教学长期高耗低效在实质和形式上的突破。

总之,研究群文阅读教学除了需要大胆超越的实践之外,还需要冷静理性的反思精神,只有如此,群文阅读教学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等译.为什么读经典[M].译林出版社,2006,(8).

[2]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0.

[3]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6.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13.群文阅读教学总结 篇十三

在此之前我对群文阅读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并不是十分清楚,听过本次研讨它在我的心中慢慢清晰起来。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教学”等有联系,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只是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为关系”,让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蒋军晶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蒋老师跟我们一起分享了“群文阅读的认识和实践基础、“群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可以说,“群文阅读”是对传统课文教学痼疾的一种改变,改变教师单位时间内滔滔不绝的“讲”,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在才符合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原则。再者,我以为“群文阅读”的价值还在于对孩子精神的丰盈和海量信息的获取,他提倡读整本的书,原汁原味的书,连续性阅读,不像教材那样是通过专家修整改编的文本,单篇的文本,就像让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的感受文化的气息和脚步。

李怀源老师的的单元整体教学,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单元内四课的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师应能对此整体性调整或处理,如适当调前或调后,有些内容可适当增减。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驾驭教材。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既有与课文整体教学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与其不同的一面,即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整体把握的是教材中的每一单元。

张学青老师的整本书阅读向我们介绍了“师生共读整本书”之路,和学生一起,读他们的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读他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话题。“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倪文锦教授首进行的《群文阅读:阅读方式的革新》专题讲座向我们重点阐述了文本解读以及阅读策略的内涵,认为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阅读策略也应多元化,他强调群文阅读的本质是比较阅读。李祖文老师通过其概念追溯、教学理念再思考以及从“教学”与“课程”之间的辨析三个角度阐释对其的认识。并通过“选择、建构以及注重学习过程”等元素辨析教学案例,从而从“群文阅读”课程这样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观照“群文阅读”教学。林文宝老师通过个人经验向我们讲述成绩不能决定一切、未来,文学背后的智学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

上一篇:民生关怀活动方案下一篇:制药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