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教育问题

2024-08-01

小儿教育问题(精选11篇)

1.小儿教育问题 篇一

问:小儿消食片(宏济堂)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2.脾虚泄泻,大便溏薄,次数多者应慎用或不用。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1周症状不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就医。4.对小儿消食片(宏济堂)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小儿消食片(宏济堂)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7.请将小儿消食片(宏济堂)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小儿消食片(宏济堂)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小儿教育问题 篇二

1 临床资料

本组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 男18例、女12例, 年龄3~11岁;均符合小儿哮喘诊断标准。既往有哮喘史19例。过敏性鼻炎11例, 小儿湿疹5例, 食物过敏4例, 余无过敏史记录。护理针对患儿不同个体制定具体护理计划与健康教育方式。治疗后所有患儿1年内仅2例再次住院, 且发作症状较以往均轻、住院时间亦缩短;无1例发生哮喘持续状态。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病房内保持安静、整洁,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避免刺激性气体, 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及温、湿度适宜。室内不宜摆放花草, 减少过敏源种类和数量;制作被褥、床垫尽量使用新棉花;勤洗被褥, 病房湿式清扫;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提高患儿舒适度。

2.2 治疗及用药护理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镇静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雾化治疗、吸氧等。患儿用药时要严格掌握剂量, 静脉滴注不宜过快, 浓度不宜过高, 严密观察用药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时取半卧位或坐位, 护士要在旁守护, 仔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缺氧状况, 严防呼吸道阻塞;根据病情需吸氧时, 以鼻塞法为宜, 氧浓度不宜过高。

2.3 饮食指导

饮食宜多样化, 要求营养丰富, 清淡易消化。嘱患儿多饮水, 避免刺激性食物;禁食与过敏有关的食物, 如鱼、虾、蛋等;同时注意进食不可过快、过饱。

2.4 心理指导

哮喘的发病常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因此, 家长应特别注意调整患儿的精神状态。哮喘是1种心身疾病, 各种心理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1], 且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使其负性情绪不断增加, 多数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表现为任性、内向、缺乏信心、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 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针对性的予以心理疏导, 鼓励患儿在控制症状中起主角作用, 调整患儿的心理状态, 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

2.5 健康教育

将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 尤其是的患儿哮喘发作先兆症状的观察及哮喘缓解期的管理, 从患儿入院起就要对其及家长讲解, 并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方法, 由责任护士根据患儿及其家长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强弱、家庭背景、生活方式等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 逐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 使家长认识到哮喘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 哮喘的治疗方案也是连续性的, 了解哮喘病连续治疗的重要性。当遇到具体问题时进行实例讲解, 现场操作, 如有效的咳嗽、咳痰、拍背方法, 气雾剂的使用方法等让患儿及其家长演示, 直至完全掌握为止。出院前1~2d根据不同个体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让患儿及其家长出院后付诸实施, 并嘱其定期复查。由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是1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天气变化或情绪改变均可诱发该病。该病起病急, 病情危重, 哮喘持续发作可并发心衰, 如治疗不及时, 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甚至死亡[2]。因而要对患儿及家长做好全程健康教育, 以减少哮喘发作, 维持病情稳定, 提高生命质量。

3 讨论

患儿由于过敏原、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年龄、性别等不同, 给予对症和个性化护理, 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全程健康教育, 使患儿及其家长对本病有了全面的认识, 并懂得了如何避免过敏原、调节饮食, 合理休息与锻炼, 掌握了吸入治疗的方法及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懂得了如何判断发作先兆症状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使哮喘发作减至最少, 症状减至最轻并迅速缓解, 减少住院次数, 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静.21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家庭调护顺应性指导[J].护理研究, 2006, 20 (21) :1920-1921.

3.小儿爱哭反映问题等 篇三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婴儿太爱哭,可能意味着他长大以后要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问题。

美国儿童健康研究专家对婴儿好哭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该项目的观察对象是一批20世纪80年代后期正常出生于挪威和瑞典的足月婴儿,观察手段则是对这些婴儿的健康状况、智商、运动能力和性格进行定期的综合评估。他们得到了327组有效数据。随后的检测发现,那些“爱哭儿”的平均智商要比其它儿童低9分,同时手眼协调性也更差,并且更易出现过度兴奋的状况,或者说会在纪律性上出现问题。

研究者推测,婴儿爱哭的原因,可能是潜在的神经发育缺陷所导致的过敏性。瑞士苏黎世市雅各布基金会的心理学家戴尔特·沃克说,这项研究的结果和他得出的研究结果一致:爱哭的人更易兴奋过度。

牙周疾病导致早产

日本鹿岛大学和泉雄一教授最近宣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患有牙周炎的孕妇与没有牙病的孕妇相比,早产的危险性要高5.1倍至5.7倍。

早产的原因有衣原体感染和孕妇年龄偏大等,但有20%的早产病例原因不明。日本研究人员认为,孕妇患有牙周炎是重要原因。研究人员调查了140名早产和有早产先兆的妇女,发现其中有约30人在怀孕期间牙周炎恶化。其它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牙周炎治愈之后,孕妇早产的危险性会大幅下降。

究其相关性,研究人员认为,患有牙周炎会使孕妇的免疫系统作出反应,这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引发早产。

找到帕金森病致病原理

以色列一家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患有帕金森病的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了一种导致这种疾病产生的基因变异现象,为今后治疗这种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员通过对99个患有帕金森病的德系犹太人进行病理研究发现,有33个人身上的葡萄脑苷脂酶基因产生了变异,而正是由这种基因控制所产生一种酶能够进行脂肪代谢,因此,该基因的变异导致人体内的脂质不能及时得到代谢,从而导致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反常地堆集在一起,产生帕金森病。

4.小儿教育问题 篇四

【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9月~4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儿的负性情绪以及患儿家长对于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 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家长对于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各维度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患儿家长对于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较小,抵抗力较差,且手术位置较为特殊,易出现术后并发症[1]。相关研究证实,采用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辅助患儿的临床治疗。本文选取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健康教育对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9月~204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56±2.33)岁;研究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88±2.4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了解患儿基本资料,并初步建立护患关系等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1)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与其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流,并向患儿家长阐述疾病相关知识、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建立护患双方相互信任的关系;(2)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心电图、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的重要性、方法以及时间等,解释术前禁食、沐浴时间等、注意事项以及目的,从心理上疏导患儿;(3)科学指导患儿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饮食方法等、补充患儿所需营养,向患儿家长说明药物名称、注意事项、服用方法和目的等;(4)叮嘱患儿家长注意其出院后的饮食、用药以及预防感染。

1.3 评价指标

采用SDS、SAS评定患儿负面情绪,抑郁症为SDS标准分≥50分,焦虑症为SAS标准分≥50分[2]。统计两组患儿家长对于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效指标包括:生活安全知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知识以及出院注意事项,满分5分,分数越高熟悉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研究组患儿家长对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属于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已经成为减少护患纠纷和防范医疗事故的一项重要手段[3-4]。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给予以健康教育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数据结果表明给予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负性情绪。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在患儿入院后采用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疾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多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进而提升双方的信任感[5]。

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患儿家长对于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各维度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给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儿家长对于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运用受到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护理方案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也受到样本量、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尚未对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术后患儿家长对于心脏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侯彩荣,张 政,胡梅英,等.“六有”管理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19(5):5-6.

5.从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看教育公平 篇五

看教育公平

****

******大学****学院 *********专业 从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看教育公平

[摘要] 义务教育不均衡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推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了城乡、地区、阶层之间的义务教育差距。义务教育不均衡是教育公平的一大体现,教育不公平不仅影响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还是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为此,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从改革教育监督制度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此外,政府还可以从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的教学条件、促进教师流动等方面入手,从而妥善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的教育公平问题。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此次的改革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被放在了首位,其中涉及了许多重大的、关系民生的问题,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义务教育作为中国人民的基础教育,其均衡发展引起我的关注和深思。

调查显示,2007年全国99%的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居121个被监测国家中第38位,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行列。虽说中国目前义务教育已普遍实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义务教育的质量存在着明显且巨大的城乡、地区、阶层、配置差距,义务教育不均衡已成为中国义务教育推进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最为严重。2002年全中国5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占少数人口的城市却获得了绝大部分资金,这个数字可见一斑。目前,在中国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危房中学习,学校缺少正规的教师„„据调查,全国一半左右的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特别是生均公用经费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28年,比城镇低2.4年。虽然近年来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还是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个百分点,再加上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条件差距,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依然十分明显。反观城市中的学生,不断在校享受着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还在上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不均衡现象严重挫伤 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城市相比而言,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将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

其次,地区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也不可忽视。长期以来,由于受“先重点,后一般”教育观的影响,致使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2003年北京市的毛入学率达49%,为平均数15%的3倍多,而云南省2002-2003学年初等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该省2002年的毛入学率仅8.64%,两个地区的入学率竟相差5倍之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义务教育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在北京等大城市中,由于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较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较好。相比之下,那些偏远地区、民族自治区由于学校管理水平低、教育教学质量低、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差、学生生源和社会声誉差,而造成“薄弱校”问题一直存在。“薄弱校”的存在对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和革新也带了许多问题,如不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九年义务在教育质量上无法保证,加剧了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等等。教育决定未来。如果一个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那么其经济、政治、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将遭遇瓶颈,导致该地区的发展也相对迟缓,进一步导致义务教育的地区间不均衡,如此的恶性循环令人担忧。

最后,阶层义务教育不均衡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有一个越演越烈的突出问题——择校热。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阶层除了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收入越高的人在社会中享受更高的身份;而收入越低的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自然逐渐降低,失去了在文明进步中的话语权,沦为弱势群体。这些变化也衍生出新的问题,那就是阶层义务教育不均衡。关于这一点,人人都有切身感受,最明显地莫过于“择校”这一现象。这种不均衡必然导致了中上阶层将其自身的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教育获得上的优势,而后者教育获得的优势再进一步转化成为其社会地位获得的优势,如此周而复始,中上层群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此相反,下层群体虽然也同样具有改变现状和后代命运的强烈愿望,但在优质教育资源占有的竞争中,因受其自身资本条件的限制,只能处于劣势,下一代向上流动的过程与中上阶层子女相比将遭遇更大的阻碍。长此以往,终将造成阶层结构的再生产或社会地位的代际间传递,导致社会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诸多类似“择校风”、“薄弱校”等不良现象的盛行不仅是义务教育不均衡催生的产物,它们更彰显了教育不公平这个大问题。教育公平的理念可谓源远流长,从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信条,到18世纪末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法律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教育史上一直都在追求这一美好 的教育理想。具体说来,教育公平包括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以及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三大方面。也就说,要让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然而,义务教育的城乡不均衡、地区差异大、阶层冲突大无一不与教育公平相悖。

目前,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着人心向背。2005年,21世纪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搜狐网站就公众对我国教育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满意度最低的就是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如果教育不公平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进程将受到极大的损害。而且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意味着社会弱势群体丧失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由于起点的不公平,势必影响进一步参与经济、政治和、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机会,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及策略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教育不公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制定出一些解决之道。为了在未来十年内要真正做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次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强调了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并且在纲要的很多部分都提到了要建立教育的监督、教育质量的评估、义务教育的监督、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制度,这个制度概括起来应该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制度;二是要建立一个科学正确的绩效政绩的考核制度;三是建立一个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做得怎么样的公示制度;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我认为这些制度的配套执行是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

此外,我认为解决城乡以及地区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国家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和财政倾斜,为义务教育提供资金保障,从而促进城乡、地区教育不均衡现象得到缓解。第二,国家应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农村留住优秀教师。同时应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吸引优秀青年从事教育工作。我们还要促进教师在城乡之间、在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和改善教学的积极性。第三,改善农村学校以及落后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为农村和当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第四,增加农村基础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给予薄弱校政策倾斜,进而为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创设前提条件。

意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解决教育公平应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首 先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并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相信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的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参考文献:

6.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篇六

一、希望小学成垃圾站,撤点并校是教育现状

二、未成年人犯罪,当代社会家人溺爱成问题

三、校园踩踏时间,学校是否应该负全责

四、集中式学习雷锋是否仍有意义

五、中小学减负是否只是一纸空文

六、传统游戏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网络游戏风靡中小校园

七、中国动画如今能否承担起教育重责

八、取消英语课是否能够拯救汉语

九、家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是否必要

十、“鼠标少年”退学 教育尊严何在、十大小学特级教师

数学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60多场,特约为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务教材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多节示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写论文多次获各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多家小学生课外读物上发表辅导性文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二十几本。

语文

王兰 女 1925年出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教育界卓有影响的语文教育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她早在1951年就投身教育事业,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她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成就卓著,就像她的名字“兰幽香风远”那样。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1978年荣获江苏省首批的“特级教师”称号,1981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78、1983年两度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教学艺术高超,为国内外专家所公认,《新华日报》曾以“艺术的享受”为题进行了报道。她教学卓著,1959年全市统考,她任教班级成绩居全市第一。担任“五四学制”试验中,成果斐然,在省、市报纸上都作了详细的报道推广。王兰老师虚心学习,大胆改革,为语文教学探索新路,总结出发挥汉语拼音作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新经验,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质量。她先后去全国15个省、市讲学授课,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起了深远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近百篇专著、论文及授课案例,1964年《人民教育》刊登了她“汉语拼音教学”经验,1998年《江苏教育》又以“汉语拼音新探”为题进行了系列报道。1994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特级教师教拼音》的录像带向全国推广。王老师的电化教学经验、论文在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发表,其教学示范课、录像课在教育专题节目上多次向全国播放。她把一生的精力与智慧奉献给可爱的孩子,奉献给教育事业,并以此为乐。近十几年来,她大力培养教学新秀,全力进行传、帮、带,使他们一个个成为教学拔尖人才,有的已经评为特级教师。她是当之无愧的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面旗帜。

袁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全国科研型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验,曾任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中青少年写作协会副理事长,国审本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主审,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务委员,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扬子晚报》作文周刊顾问,《小学语文研究》(月刊)主编,江苏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课外语文报》主编,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30多个职务,多集作文教学录象被国家卫星播放,多次获全国论文、专著一等奖,《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开出版发行。

于永正 男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及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在课程建设与实践开发中,所提出并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课程理论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先后到过许多省市作经验介绍及观摩教学;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回到教育原点》等多部个人专著。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在团队建设与管理引领中,用思想学术引领学校,努力带领教师办一所令人难忘的、温暖的、卓越的学校。不仅引领清华附小教师成长,还引领区、市,及其他省市语文骨干教师提升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为了学校的发展,加大“人才引进”、“科研课题”、“研修项目”、“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投入与培训,丰富了学校办学资源、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精神品质,带出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英语

鲍当洪男,著名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小学校长 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广东省人大代表,从教25年,创造出“严、实、活、乐”的教学模式,多次为国内外的教育同行上示范课,曾到香港、澳门、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济南等省外地区上示范课。

7.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篇七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简称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同时作用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1]。其以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 型;埃可病毒 (ECHO viruses) 13 型和肠道病毒71 型 (EV71) 等均能引起HFMD, 以肠道病毒71 型 (EV71) 及柯萨奇病毒16 型 (Cox A16) 最常见。且此症多发于5 岁以下的儿童, 其中3 岁以下幼儿发病率最高, 严重威胁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2]。本研究对300 例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300 例, 年龄5 个月~5 岁, 平均 (2.31±0.87) 岁;其中男196 例, 女104 例;病程2~9 d, 平均 (5.63±0.71) d;发热情况:37.5 ℃ ~38 ℃ 198 例, 38.1 ℃ ~39 ℃ 72 例, 39.1℃ ~40 ℃ 10 例, 40℃以上1 例, 无发热情况19 例;轻症患儿256 例, 重症患儿44 例。将300 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150 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症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150 例患儿均予以抗病毒、清热解毒及对症治疗, 对合并感染的患儿用抗生素治疗。护理上严格消毒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用1% 的盐酸利多卡因擦洗口腔, 2 次/d, 注意动作要轻柔, 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保持皮肤皮疹处清洁干燥, 避免抓伤, 对发热患儿给予适当的物理或药物降温, 并严密观察患儿精神、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发现病情危重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或转上一级医院治疗。观察组的150 例患儿除予以上述对照组的治疗及护理外, 还对其实施一定的健康教育措施 ( 对象主要是家长及年长患儿本人、主要措施是予以其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及教育) 。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根据诊疗效率、皮疹消退时间与患儿痊愈时间作为相关评价标准, 有关评定指标均按照国际标准实施[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1.33%,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9.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常发性传染病, 由多种病毒混合引起的, 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夏秋季较易发,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但其中以5 岁下儿童易发。引起疾病的病毒常常寄生在患儿的咽部、疱疹以及唾液等地方, 不仅可以通过患儿说话、咳嗽时传给健康人, 也可能通过患儿使用的生活用品以及餐具等间接传染[3]。大多数的患儿都是突然发病, 主要症状先是体温有所升高,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发病一段时间后, 患儿就会有疱疹等情况出现。轻症患儿大部分在一周后自愈, 只要护理得当, 就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但是少数的重症患儿会合并心肌炎、脑炎等病症, 严重危害患儿健康[5]。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除了予以常规的对症治疗外, 还常常予以适当的护理措施 ( 其中包括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以预防细菌感染、保持卫生用品等的清洁度, 以避免疾病传染、必要时包裹患儿手部以防止抓伤等) [6]。有研究表明, 仅仅进行以上的护理措施, 大多数的患儿及家长仅能够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了解到手足口病的一般知识, 而对其病原、传播途径等很少知晓[7]。因此, 要彻底地治疗疾病, 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进行正常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教育。

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 护理应多方面, 以全面促进疾病的康复。而就目前的研究发现, 主要包括临床护理, 生活护理, 营养护理等。具体如下: (1) 生命体征的严格监测:在患儿发病时, 要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 必须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及脉搏、血压等情况, 一旦发现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须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针对患儿在疾病过程中的发热情况, 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降温措施, 如冰敷等。 (2) 皮肤及口腔护理:患儿自身清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发展较为重要。因此应该随时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干燥, 以防止细菌感染。夜晚可用温水给患儿洗澡, 并着较为柔软宽松的衣服, 勤给患儿修剪指甲, 多方面保障患儿自身卫生[8]。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容易发生溃疡、疱疹等情况, 可在进食前用温水漱口, 对已经有溃疡的患儿可使用一定药物辅助治疗。 (3) 饮食护理和心理疏导。手足口病患儿宜食用一些高维生素的、营养较为丰富且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对于部分有厌食的患儿也需要注意有效补液。凡是疾病的发生都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心灵创伤, 因此可针对患儿情况, 予以一定的心理辅导, 相关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 多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患儿需求, 帮助患儿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由于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 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 让其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 有效接受治疗。对部分年龄较大的患儿, 可采用简单易懂的言语告知他们疾病的危害和有效治疗的重要性,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 积极配合治疗。除上述护理以外, 还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所谓健康教育, 就是疾病治疗过程中,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儿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知识的方法。它操作简单, 不需要仪器设备, 只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讲解以及患儿及家属的认可, 从而使得患儿及家属能够在具有一定相关疾病知识的情况下,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9]。

而在本研究中, 笔者所在医院针对就诊患儿的具体情况, 分别对其相应个体实施相关治疗。在对照组的150 例患儿中, 笔者所在医院医师及护理人员对其采取了相关的健康教育, 主要有: (1) 对患儿本人及其家长或者监护人通俗详细的说明了有关于手足口病的相关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情况、流行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知识, 让患儿及家长能够从基本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 (2) 主动的告知患儿家长或监护人, 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 但并不是终身性的, 如果预防良好, 再次发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从而引起家长重视; (3) 从实际生活实例中告诉家长, 良好生活习惯的必要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保持相对通风的环境、充足的睡眠等, 同时给予患儿适当的营养补给, 提高自身抵抗力, 利于疾病的康复等。对照组的150 例患儿只进行了简单的护理措施, 并未从深层次让患儿及家长意识到疾病的重要性, 以致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91.33% 低于观察组99.33% (P<0.05) , 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疾病治疗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 合理的护理以及适当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治愈率, 对预防疫情蔓延起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艳清, 杨阳.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15 (2) :252-253.

[2]吴亦栋, 尚世强, 陈志敏, 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 (7) :535-5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J].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 (24) :1473-1475.

[4]李衡, 孔慕贤, 李兆霞.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6 (18) :38-39.

[5]余巧文, 杨晓胜, 黄婷婷.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状态的干预成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7) :109-111.

[6]黄丽秀.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2011, 32 (11) :1815-1816.

[7]王月琴, 胡慧燕.加强医院感染及健康教育管理在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扩散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3 (22) :3509-3510.

[8]吴佳蓓, 王华萍, 章赛春, 等.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2 (29) :69-72.

8.小儿教育问题 篇八

最近有一份调查显示,几乎每一个7-12岁的小孩都说他们在此刻觉得很开心,而且有一些理由能让成人也受益。

帮助别人

“当我对别人好时,会让我觉得自己很棒。今天在芭蕾舞室,我帮一个小女孩学会了一段她觉得很奇怪的舞蹈动作,我感觉开心极了。”小蕾,9岁

发挥你的长处

“在学校做数学题的时候我就会特别开心,我的数学比英语好,所以你应该做你擅长的事。如果我妈妈心情不好,我就会叫她和我一起来做数学题来帮她变得开心。”小娜,9岁

别忘了老朋友

“见一个好久不见的好朋友让我很开心——特别是小茜。当我还是个baby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玩了,我们那时候在一起假扮怪兽。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像小茜这样的朋友吧,只是他们可能不在一起扮怪兽。”艾米,8岁

试着看到好的一面

“有一次我们班上来了一个代课老师,我觉得她有点烦人,于是我就开始想她身上有什么地方是我喜欢的,然后我成功地找出来一件:她给我们的功课设置出了很多加分项。于是后来每当我想到这一点,就对她的课充满期待了。”小玲,10岁

耐心一点,好事马上就要发生了

“我一直想要一条狗,但好几年了爸妈都不让我养。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豆豆,它让我非常开心。我每天上学前都会对它说再见,它会跑过来舔我。因为我等了它这么久,所以我觉得她每一次舔我一定都会为我带来好运。”小加,7岁

花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

“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我最开心,特别是当我们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看电影的时候。我真希望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发生。”小泰,11岁

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我觉得人们应该吃点好吃的,这样能让你更快乐。比如你可以把你喜欢的东西和对你有益、但你不是那么喜欢的东西混在一起吃。不要只吃糖,混点蘑菇和胡萝卜什么的。”小飞,7岁

有时候自私一点也没什么

“最高兴的日子是我的生日,因为我能得到我想要的礼物。当每个人来参加我的聚会时,都会告诉我他们很喜欢我,这感觉棒极了。”小霜,8岁

9.中国的教育问题 篇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亡,涉及到人才、科技和创新等诸多战略问题,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教育改革事业历时多年,出现了自主招生等可喜成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成,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事业的瓶颈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没有明确的把官方的改革目的公诸于众。我认为改革目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制怪圈,消除教育不公和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一批可靠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德才兼备的急需人才队伍和人才储备队伍。

中国教育遇到的瓶颈,归根结底在于教育机构对于政府的过度依赖,这是一个根本性原因,造成了教育事业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单一性、浮躁性和行政化日益凸显。解决教育的关键在于解放教育,这是教育改革事业中的第一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做到无为而治(并非无为而不治),当然解放教育并不是把教育事业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管理(财政应该支持改革,政府投入只能提高,不应降低),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更是一种社会福利,必须保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解放教育的方式是把本不属于政府的权力移交给教育机构,使其独立健康地自主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用性人才。

教育机构过度依赖,对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百害而无一利,造成了教育机构的行政化,校领导的官员化,教育机构的级别化,束缚了教育的自主发展,教育机构不再按照教育事业的客观需要主动发展,而是围绕政府的计划调配被动发展,出现了许多不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中国教育的混乱局面。教育工作者也因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再是教育,而是行政,而是自己的政治前途,转移了注意力,造成了教育工作者的浮躁心态,无心关注教育,政治化凸显,教育问题被淡漠。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悲哀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解决的最好办法只有解放教育,回归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机构有自主发展权,让每一个教育机构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不包括特殊院校和特殊专业),政府和社会真正以理性的心态公平公正得对待每一个教育机构,明确指出教育机构没有级别之分,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兼任行政职务(当然我并不认为党团书记属于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有行政级别,应该做一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事业的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调动学生党团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到教育改革大业中,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政府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引导,做好政治工作,保证教育机构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公益性,而不应该是过多的直接管理教育机构的内部问题和发展前途,任命校党委书记无可厚非,但是任命校长却造成了校长的行政身影,造成了校长的官员化,很难得到专家学者教授的信服,也很难证明其条件符合学校的自我发展需要,所以最科学最民主最公正的方式是由专家委员会自主选举,而不是政府任命,只有自主选举的才有群众基础,才能凝聚人心,真正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真正符合学校的客观发展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了教育工作者的纯粹性,才能使其把全部的心血和精神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课程和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和课本编纂与社会脱节,是中国教育的第二大瓶颈。我们现在的课程审核的不合理性,是教育机构过度依赖的又一明显缺憾。我们没有必要让中国的教育千篇一律,应该把课程的设置权和决定权下放给教育机构,由教育机构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自主选择,政府只审核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培养人才需要已经足够,只有权利下放,才能充分调动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政府每年出台课程设置和新增职业的认定等指导意见是完全有必要的,政府必须做到引导而不干预。课本是学生最重要的教材,必须符合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学生年龄段的承受能力,评判课本的好与坏的标准是一:是否符合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否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客观承受能力;三: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四:是否能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建设和发展人才;五:是否能为祖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创造性前瞻性人才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六:是否能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人文素养,使其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应试教育是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大瓶颈问题。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提倡题海战术,偏重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样忽略的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好”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差”学生的培养,反映了应试教育的极端功利性,也造成了部分“差生”荒废学业,流浪社会,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其实归根结底在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制约,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关键在于打破高考一统天下,一考定乾坤的评价体制怪圈。最好的办法的改变现在的高校录取方式,成熟公正的教育选拔体制应该是以自主招生为主,高考录取为辅的录取方式进行,而这样的方式仍然是政府放权予教育机构。评价一个中学优劣的标准应该看本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走进高校的学生比列,这不仅打破了应试教育,也打破了升学率代表学校优劣这一传统观念,能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自由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环境,在这种教育的理念之下,理论上“差学生”是不复存在的。

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必须理性客观的对待问题,规范改革,统一改革(政府每年组织一次中国教育高峰论坛,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未来,积极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大业,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探讨平台),不跟风、不冲动,不照抄照搬,不本本主义,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

用。以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高标准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体制上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的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褛的关系!概括起来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中国学生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这个主要是观念所引起的问题)

二、中国的教育把人脑打造成电脑(这个是体制所导致的)。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这到底是谁的错?父母?老师?都不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的产物!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就是虚荣心太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儿女要求非常的苛刻!过度的强求而不是理智的引导给自己的儿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物极必反,中国的父母要切记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候是赞美有时候却是讽刺。是谁把你们弄得那么疲惫?是孩子的不听话?是孩子不争气?也许是的!但是又是什么使他们不听话?不专心学习呢?是你们自己啊!我曾经也是一个坏孩子(当然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是好孩子),小学是跟着一群小混度过的。逃课、捣乱等等,基本上坏事都已经做完了。因为没有好好读书,结果连小学毕业考试都没有参加!后来因为自己的伯父是一个中学的校长,所以有幸继续读初中。初中的时候,刚开始我也是一个不读书的学生,尽管相比小学时候听话多了,已经不跟那些小混在一起了。到了初二我才开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并专心读书。到了初三自己竟然成为那时候学校里面的尖子生,而且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我的伯父就更加开心了,到处给我做宣传,大会小会都提到我,叫那些读书差的学生向我学习!中考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使得我与重点高中失缘!而且进入一个普通高中的普通班!失落和沮丧是那时侯我家常便饭!但是我还是成功地克服了这些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后面进入了尖子班,到了高三我又一次感受到成为榜样的快感。最后我顺利地挤过了那条独木桥,跨进了大学的校门,成为了不幸中的万幸儿!小学时候那群小混,听说有很多都已经走进了监狱,那些曾经的佼佼者很多也都没有走完中学的读书之路;初中那些曾经我的榜样也没有几个有我这么幸运,很多只考上了大专;而高中那些竞争对手,也都落后于我!我感谢自己,更加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原谅、感谢他们的开明、感谢他们的鼓励、感谢他们教育我做人的道理!今年寒假的时候,在家里面没有什么事情做,就经常练习毛笔字和钢笔字还写写文章!母亲看见我那么买力,练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笑着说:假如小学时候如此用功,现在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我只是笑笑,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我并不后悔。那时候我没有用心学习,是因为我并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尽管经常听到大人们的唠叨。那个年龄的孩子,那里有能力思考得那么远。那个年纪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喜欢什么。而他们所喜欢却那么不幸,因为那些东西在大人看来都是无聊的没用的!就这样孩子们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被剥夺了,被强迫去做父母觉得好的东西!无可厚非,大人们觉得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很有用。如果孩子能够用心学,他们以后一定可以少吃很多苦头!但是父母们,你们也应该知道他们还是

孩子啊!他们还不应该这么快就拥有老人们的思想!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吧,让他们在长大以后再回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感觉童年是多彩的而不是灰色的!

下面就要说一下中国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了。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桂冠荣誉很多时候都属于中国的学生,已经可以说是专利了!同样也是一个让人注目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在里面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席位。多遗憾啊,多可悲啊!是谁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美国人把电脑打造的像人脑一样的灵活,而中国的教育却把人的大脑变得像电脑一样的死板!人之所谓为人,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是因为人类善于发明并利用工具。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所说的“善假于物”。可曾几何时,我们却把这教导给忘掉了。也许很多学生,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他们是否又真的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以及其中的深刻哲理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个存放东西的硬盘!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别人的工具!中国的学生那克服学习的精神以及他们所懂得的东西让很多外国人汗颜。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须学会的呢?有多少是垃圾?有多少是我们沉重的负担?世界没有垃圾只不过是资源放错了位置或者我们没有利用好罢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学生利用资源上呢?既然机器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我们那么辛苦去做呢?背了那么多,记了那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要期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才,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前阵子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物理学家的妻子写的。尽管她的丈夫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绩,让不少人仰慕。但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根本就不懂得放松自己和享受生活。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很多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比如说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奇才,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的生活并全部都是物理。他酷爱艺术,尤其是音乐,而且还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荣誉吗?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快活的生活着,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和朋友。

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

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

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

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

7、遵守纪律的问题,纪律是维系一个社会环境稳定和井井有条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某个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为了一己之快漠视学生感受而定的!学生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课堂上保持肃静,这样死气沉沉的环境,学生还能够算得上是祖国的花朵吗?凋谢了吧…………

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学生压榨钱

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敛财方式,合理的收费我们并不反对,但是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这能算是合理吗?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

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教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块,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师还怎么样为人师表,怎么样教好学生,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有这样的教师存在,请问,又有多少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中高考试?考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呢?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教师倒卖升值,叫学生们怎么相信他们的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呢?

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所以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些学生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这有哪项不是学校的责任?一味的隐瞒压制,就能让学生们明白真理吗?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学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能够给他们的,并不是“受业解惑”而是一味的隐瞒压制,甚至蔽斥,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由生理到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呢?

11、叫家长,学生一旦犯了什么事情,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老师啊老师,家长让学生上学,是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肉交给你们教育,你们没有能力把他们教育好,却把责任推回给家长,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老师方便很多,但是,处在叛逆年龄的这些懵懂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推来推去,学校把责任推给家长,那么还要学校干什么?学生还上学干什么?还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

12、教学生做人,还是教学生做贼?学生有哪个不欺骗自己的父母,不欺骗他们的老师?往往学生幼稚的骗局被揭穿的时候,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会大动肝

10.亲子教育问题 篇十

一个孩子的道德好坏、品质优劣、学识深浅、颖悟或笨拙、性格的刚柔、甚至是体格的强弱等,无不与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为他们创造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题目很大,涉及的面很广,社会上对这类问题的讨论、见解和建议,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信哪方面都有点道理,想想做做也不完全一样,确实一下子很不容易说得清楚。用我们教育的行话:教无定法。即没有统一的一种模式。其实企望用一个完全统一的模式塑造千差万别的孩子,是不可能的,教育基本上是运用共性的规律指导某种特定情况下的个案。

所谓共性规律?就是无数个案中相同的特征。我今天主要结合自己的认识讲一些共性的特征,再由我们各位创造出无数鲜活生动、卓有成效的个案奇迹。权当“抛砖引玉”吧。

一、目前我们教育的背景

1、家庭组合不一样,但都要创造孩子成才的健康环境。

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从事着一定的工作。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不尽相同,从城市里涉及孩子教育的“家庭组合”大致有四种:一是 “双亲家庭”;二是“单亲家庭”;三是“重组家庭”;四是 “隔代家庭”。前三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时间都很紧,工作生活的压力大,第四种相对时间宽一点,但容易过分溺爱或放松。我不想评论究竟哪种组合好,我倾向于自己的孩子自己带,自己培养最好。但不管哪种组合,都要创造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2、孩子的个性不一样,但常常用同一个模式培养。

我们居住在南方,跟北方不一样。南方人对男人和女人的教育要求或成长模型有其独特的想法。现在比较倾向的是:男子具有“绅士风度”或“新武侠风格”;女子具有“淑女风韵”或“外弱内强型”。希望男子衣冠楚楚、彬彬有礼、富有文化、做事认真可靠、规则有序,既侠义果敢,又温柔多情,既武艺高强,又风流潇洒。希望女子不娇不懒,要撒娇时能撒娇,要吃苦时能吃苦,要团结时能团结,要排外时能排外,既是“铁姑娘、女能人”,又不失“嗲妹妹、女人味”,既落落大方,又精打细算。且不说这种形象的塑造是否最好,但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有这种影子。这是地域文化决定了的。常常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所做的一切常常为“影子”所左右,能达到的自然欢喜,达不到的则急不可耐。所以教育孩子问题,我想在我讲怎么做之前先说这么几条:

教育孩子一是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人能力的差异是无法改变的;

二是要有平常心,切不可好高骛远,期望值太高,不可盲目攀比(人比人气死人),要顺其自然,多元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般能在中等水平以上就应该满意了;三是要有耐心,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切不可急躁,包办代替,越疱代俎,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进行自我教育。

二、父母必须也只要做三件事(有所为有所不为)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今天我重点就讲“三件事”,讲多了,时间不允许,也不容易去做,与其做不了,不如把三件事做好了,就是成绩。其实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许多自己的做法,要想想自己好的做法,克服不良的做法,关键是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必能取得成效。“坚持”就是教育的真谛和秘诀。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条件)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其关键在于“从父母做起”,而我们许多父母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良好、有教育性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就是一种幸福。所谓有教育性,就是有目的的一种引导或设计。这里我讲四点:

一、极留心关注孩子(留心关注是最起码的,漠不关心就谈不上亲了,但绝不是“全陪”)复杂的、重大的事业会使热爱这种事业的人花在家庭上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但是,不应由此得出结论,应该完全忘记家庭。恰恰更应该抽出尽可能多的精力极留心地关注孩子的教育,尽可能多的与孩子在一起游戏、活动、劳动、锻炼和交流。教育的本质不限于知识这个层次,还有人和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有这种关系上产生的敬畏和尊重的意识。

孩子一生中前7年接受的教育对成年后人格和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因为现在义务教育的年限增长了,所以我认为可以延长到15年(以后不是不关注,而是再放手一些)。确实在我的一生中和父母交谈或和女儿交谈最多的都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许多有趣的生活、快乐和兴趣常常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反复讲。服从、责任感、秩序感和诚实等一些观念和品质都是在7岁以前形成的,这期间的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一生人格发育的基础。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在学校学会这些是错误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能理解家长的教导,事实并非如此。1岁以内的孩子虽然还不能说话,但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力,而6岁孩子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大脑重量的90%,具有了充分的理解力。两岁前的孩子应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家长应该教会18个月到两岁的孩子服从,教导7至10岁的孩子懂得责任、公正和友谊。家长应该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不同的敏感期,这意味着孩子在某个时期会更容易掌握某种技能。

关键是父母的关注力是不是持之以恒。我们不能把所有责任全推托给时间、工作,虽然这样做很省事,又能博得同情,但对子女教育的缺憾和原罪感丝毫不可能得到良心的解脱。

二、建立诚挚的情感(真诚是爱的核心表现,要真心相待才能天长地久,这也是一种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家庭是感情的第一学校,而且只有在那些具有真诚、温暖、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情感家庭里,才会有诚挚的气氛。

如果问我:哪里最需要父母的智慧、心血和教育艺术?我的回答是:培养和维护家庭成员之间诚挚的爱。如果一有事就大喊大叫、辱骂、抽打、恶狠狠的,有时父母之间的争吵,以及日常生活的拌嘴、庸俗的口角、个人利益的你争我夺,都会影响建立深厚的感情。但是这种爱不是表面上的,不是随便亲吻、甜言蜜语、撒娇放任、更不是强烈表现自我情感。

很多家长往往容易走极端:要么严得不能再严,希望孩子按照父母设计好的模式发展,稍有不从,就对孩子严加管教,其结果并未遂人愿(产生逆反心理);要么爱得不能再爱,对孩子百般迁就,用老百姓的话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都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是严格中包含宽容,宽容中渗透着严格,“恩威并重”。在为孩子创造好必要物质环境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里总是有一种沉静、相互温存关心的气氛。不允许争吵、相互欺负、表现粗暴和漠不关心,而相互帮助要受到鼓励。友谊和互助体现在一切方面,即在学习、劳动、玩耍和娱乐、文艺活动及体育锻炼等方面。增强孩子对父母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孩子大一点的话,我觉得要彼此沟通,写信是一种好方法。因为文字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更能给人留有理解的空间、感情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有一种“距离美”。

三、培养乐观的态度(不要愁,用积极的心态去战胜困难,有正确的苦乐观)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无法替代孩子。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用自己愉快的、善交际的性格,用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和永不言败的乐观态度,帮助孩子在进行各种努力之后获得欢乐、愉快,在无必要时就不限制孩子的自由的愿望,培养孩子极大的乐观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帮助他们度过“挫折”的难关,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

要倡导“不言而教”。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在数学考试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那个漏掉的小数点,接着去找陶先生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看出了问题,但没说什么,他满足了这个女孩的愿望,不过他给那个小数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那个女生明白老师的意思,惭愧不已。女生本来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找老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却没有给她难堪,这使她受到强烈的震撼。陶先生用行动——暗含批评和激励——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心。这位女孩长大成材后,仍对这件事难以忘怀,说:“那件事情之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才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这个故事蕴涵着一种教育的方法,即老子主张的“不言而教”。

“不言而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无痕教育”或“不教而教”,就是让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得到教益。孩子在这种教育中不觉得压抑,能充满信心地自己去体验和感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般孩子“不愿听任自己被别人教育,更确切地说,他们不喜欢别人想要教育他们的意图。”所以,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做到无痕(润物细无声),使孩子愿意接受,就要迂回,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换种做法。试想,陶先生如果当场指出那个女孩的作弊行为,其结果必然造成女孩的难堪和怨恨,谈不上促进孩子自我反省的良好教育效果了。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我们自己就要有乐观的态度,“等一等”是很有用的。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对于在家中有“话语权”、为孩子操劳费心的家长们,应该怎样更多地通过“不言”来增强教育的效果呢?

1.少唠叨,多点余味渗透。

“苦口婆心”的父母们总是抱怨“嘴皮都要磨破了”孩子也“听不进话去”。但“唠叨”恰恰是孩子们最恼火的一件事。

听听孩子怎么说:“昨天因为我试卷上错了一个小数点,我妈妈唠叨了一晚上,听得我头都大了!”

“我爸爸为我差1分满分的卷子,几乎说了一整天呢!最后我假装昏过去。“

“总说别的孩子怎么样,你怎么就不知道上进......我腻烦透了,恨不得大叫一声闭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往往管的问题很多,纠正孩子的坐姿,提醒他们喝水,催促他们做作业,孩子的大事小事,家长无一不百分之二百地关心,很多家长并非不懂得说话,而是不懂得如何停止,抓住孩子的某一点过错,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善良的“苦口婆心”实际上成了一种打扰,让孩子难以忍受。

高明的沟通是把问题点明点透,并在适当的时机结束谈话。敦促孩子思考比直截了当的公布答案更有教育效果。给孩子思考的余地,会使孩子的探索行为可能变得豁然开朗,或者变得有方向性,这样的探索行为更有挑战性。

2.少指点孩子,多做点儿自我检查。

许多成人指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说得头头是道,要求孩子信服并践行,可自己却做不到。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并不喜欢那种“赤裸裸”的大道理。当我们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们一定要怎么做、不能那样做的时候,孩子们或许根本没仔细听。但是当我们做事的时候,孩子们却睁着大大的眼睛在一旁看着呢。

因此,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说教教育了孩子,而是我们的行动在暗示孩子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经常审视一下自己:孩子能从我们的行动中学到什么?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坚决做到。这种影响和暗示就是淡化教育痕迹的教育。

3.少点包办,多点留白空间。

在孩子踉踉跄跄学步的时候,大人常常把孩子先扶稳当,然后离开孩子一小段距离,并在孩子的前面张开两手做出拥抱的姿势,等待孩子扭扭歪歪地走过来,这一“小段距离”就是给孩子预留的发展空间。这个道理简单明了,但是仍有很多家长不惜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父母肩负着促使孩子社会化的责任,如果总是替孩子看,替孩子说,替孩子想,那么替得越多,孩子的社会化程度越低。琢磨就是探索,就是发展。你教给他怎么玩,那他还琢磨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不言而教”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孩子的充分了解,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志趣、爱好、优点、缺点、脾气、性格、品格等,才可能恰如其分地做到什么时候该“言”,什么时候“不言”。教育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育人活动,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教育者需要不断地变换教育的策略。

四、保持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家教的重要表现)

家庭传统是对孩子教育的良好条件。其中有些传统是从上辈传下来的,也有一些是在目前家庭中产生的。犹太人为什么优秀,其中有一点值得佩服的就是能坚持维护民族传统,维持血统的纯正。我们应该学习这一点。

第一种是传统美德,伦理道德。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克服以往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良好的习惯,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行为,优良的品质,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第二种是待人接物,迎来送往的礼貌礼节。

如:不影响别人、尊重别人的隐私、彬彬有礼的气质和语态、体态等,而且教育孩子随时整理自己的衣服、文具,逐步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整洁的环境。还要引导鼓励孩子主动与班里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玩时互相谦让。让孩子,学会与老师沟通,愿意配合老师做事。

家里有人出差或回来,都要能够送别或迎接。亲戚中有人过生日、生病、婚庆、过世都要有一定的礼节。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在不刻意、不强迫的环境中养成必要的行为习惯。培养习惯要坚持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点上往往许多家庭虽然做了,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缺乏教育性。

第三种是相互倾听和相互交流的约定。

11.小儿教育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小儿感冒;预防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5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让你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儿科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整个儿科的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儿感冒有不同的病症,根据病人将小儿感冒分为风热与风寒两类。这两种感冒由于病理基础存在差异,治疗方法也会不同,要小心判断、谨慎处理,避免由于判断失误而延误病情。由于小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而其自身抵抗力却差,再加上儿科工作的特殊性,护理工作在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容易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小儿感冒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意识,加强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也许能让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4名小儿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六个月,平均年龄在4岁半左右,病程1d~15d不等,平均病程大约7天。

(二)方法

对进行研究的患者除了进行一般的护理,比如入院指导、用药指导等,还要对其进行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饮食护理

发病期间患者的饮食应该避免食用燥热、辛辣的食物,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为了调节中焦脾胃,感冒患儿应主食稀粥、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而部分1岁以下的患儿尽量只吃母乳。风寒的患儿禁止食用寒凉食物与药物,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法也最好不要用。患者要时刻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物,适时口服温热的姜糖水等,这样多发汗有利于透邪解表。风热感冒的患儿通常伴有一定的发热症状,体温比正常人明显偏高(一般高于38.0℃),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避免高热惊厥。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通常在感冒后7~10d后,患者的表征症状会有所好转,但是可能会伴有咳嗽症状发生。然而小儿呼吸系统还未健全,肺的通气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肺阴不足,余热未除,此时应多服用冰糖雪梨、枇杷水等甘寒之物,可以有效止咳平喘、滋阴润肺。

3.起居及穿着护理

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小儿感冒在早期就要引起重视,为了保护正气,要保证小儿适当睡眠,必要时尽量白天增加休息时间。过冷或过热都不利于小儿感冒的康复,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根据天气的状况适当增减衣服时很有必要的,适当穿衣,重视腹部位保暖,避免足部受凉等。

4.药物护理

在小儿感冒患者高热期间,适当口服一些退烧药时不可避免的,但是用药剂量、次数以及每次用药间隔时间都要注意,过量的药物虽然能让患儿体温下降,但是这种行为时存在风险的,严重时可能引起休克,因此万万不可因为急于降热而加大退烧药剂量或频繁用药。另外,在用药的同时,采用恰当的物理方法也可以加速降温时间,比如把冰冷的毛巾放置在额头上或者颈部位置做冷敷,每隔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不管采取怎样的降温措施,务必让患儿体温控制在37℃以内。另外,在高热期间,患儿会脉搏加速,心脏承受着压力加大,一定要多喝水、多休息,减少水分流失,加强营养支持。

5.预防措施

(1)加强运动和锻炼,增强患儿体质

天气总是不断变化,尤其春季天气更是变化莫测,一定要让患儿尽快适应,提高患儿对冷热环境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为此,护理人员应该提醒家长多带孩子进行运动和锻炼,这样不仅能增强小儿的体魄,还有利于培养小儿对运动的兴趣爱好和活泼好动的特性。在换季时,要格外留意小儿身体状况,如果出汗必须立即擦拭,体弱病多的患儿更要严密预防,加强锻炼。

(2)保持小儿居住和玩耍的环境清洁干净,经常对其用品消毒灭菌

为了减少病菌在居室长久残留,小儿居室每天都要开窗进行通风换气,保障空气流通,让室内温度和湿度都处在适宜的状态下。感染源要尽量避免,比如在感冒多发季节少带小儿去人多口杂的公共场所。如果患病或有发病趋势,家长首先要谨慎处理,让患儿多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最好及时入院就诊。同时要合理安排患儿饮食,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儿的抵抗力。此外,家长要叮嘱小儿不要接触感冒患者,尤其是流行性感冒患者,避免被传染。

二、结果

以上124例小儿感冒患者,在进行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后,有86例病患在7天之内康复病出院,有37例显效,并在10天之后出院,仅有1例在出院后病情复发再次入院。实施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的病患的疾病知晓分值明显高于之前并未进行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患者,而且复发率明显低于以前。

三、讨论

小儿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身体各个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很容易受一些病毒与细菌感染,因此早做预防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发现病情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为了提高患儿康复率,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医院在对其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为了做好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就必须不断学习医学知识,在专业知识、护理能力和个人素质上都不断提升自己,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护理过程中与患儿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家属一起对小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共同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树英. 小儿感冒的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5:43-44.

[2]直艳花. 儿童感冒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与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0:239-240.

[3]陈辉丽. 小儿感冒发热的观察与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4:161-163.

[4]陈志红. 门诊输液患儿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05:88-89.

上一篇:员工服务培训计划下一篇:行政许可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