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与宣传

2024-10-27

新闻写作与宣传(精选8篇)

1.新闻写作与宣传 篇一

校园新闻宣传写作的技巧及方法

柳春光

一、新闻稿的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凤头、猪肚、豹尾)

“倒金字塔”式结构: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的形状,如同倒放着的古埃及的“金字塔”,也称为“倒三角”形结构。

现如今新闻稿通常分为“标题”“导语”“实体”“结尾”四大部分

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例如:朴素纪实类—“纪念“一二·九”运动”;

“图书馆首届读书宣传系列活动完美谢幕”;

“李国庆教授应邀到机械学院做教学方法和技巧报告”

文采飞扬类—“华水之爱,聚沙成塔”;

“求知真善美,微讲华水事” “爱心暖人间,温情聚华水” “新的年会,新的起航”

“励志电影进校园 思政教育好途径

当然还可以采取主题和副题的形式,此类标题通常主题生动有文采吸引读者目光,副题则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描述

例如: 微言大义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下意义

十八年,水翼放飞爱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赴土山店“水翼”支教队纪实

不过能做一行标题的,绝不做两行题。新闻作品应以一行实题牵动眼球。

要求:

1、准确:观点明确、事实准确、文字准确。

反对战争造成人员失踪 反对!战争造成人员失踪

2、鲜明:新闻标题要有一定的态度,要有倾向性

打假者竟成了被告?!国民遇难海里挣扎 首相挥汗球场尽兴

3、简洁:即言简意赅。力求做到“意惟期多,字惟求少”。

陕西省多方面筹集资金建造宾馆 陕西多方筹资建宾馆

4、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力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意义、有文采。

比喻:午夜,听郑州“心”跳(正)

有关专家对市区地壳开始进行地震探测(副)

借代:梨园痛失“活曹操”

排比: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单位 建设文明城市

反复:化肥,化肥,你在哪里?

农民:空等几天无半两

贩子:运了一车又一车 干部:送了一包又一包

对比:狗咬人——没事 人咬狗——罚款

谐音:“贾教授”是个假教授

回文:人才开创事业 事业造就人才

标题的选取对于新闻书写是否成功有很大意义,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以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宣传效果,以上的例子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在标题的选取方面多下功夫。

2.导语: 导语其实也就是我们新闻稿里的第一段,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是新闻要素的提炼,是以简洁文字表达最重要,最新鲜,最富有个性特点的内容,我们的导语需要做到的是:即使不看下文只看导语,就能大致明白新闻将要讲述的什么。

导语的作用:

(1)全篇消息的亮相,帮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总体的了解。

(2)充当诱饵,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读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导语的写作通常为五个W:when何时 what何事where何地who何人why何故 五个要素。

例如: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10月31日晚8点,法学院在龙子湖校区5301教室成功举办喜迎十八大“法苑之星”演讲比赛。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术永及两百余名学生出席观看了本次比赛。

背景的介绍一般都比较简短,对于没有背景的活动可忽略这部分。

10月31日晚,机械学院和保卫处在我校龙子湖校区5302教室联合举办了一场“会客厅”式的访谈会。郑州市公安局龙子湖派出所民警李莉警官和我校保卫处刘庆锋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访谈。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司保江、校团委副书记宋凯果、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周俊胜作为听众嘉宾亲临活动现场。

需要注意介绍出席人员的主次问题,对于有评委的活动需介绍评委。

10月25日晚,“求知微讲堂”系列讲座第三讲在我校龙子湖校区6216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我与华水的这些事》,由我校党委书记朱海峰主讲,校团委书记李尚可,校团委副书记宋凯果老师出席讲座,水利,数信,管经,资环,外国语等学院的同学也聆听了此次讲座。

注意对于不同人所选用的词语不同,语言的使用需谨慎。

11月8日下午3:00,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团委主办,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承办的第二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发展论坛在第三报告厅拉开帷幕,会议围绕“以创新求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论坛邀请到校团委书记李尚可、校团委副书记曹震,校四大组织主席作为嘉宾。同时56个社团负责人及社联各部门干事也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会议由曹震老师担任主持。

注意在介绍嘉宾时,首次介绍必须是全称,包括职衔和姓名。后文再次出现是可以简称为X书记等其他称谓。学校也是一样,首次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后文则可以出现华北水院。.实体:实体是为导语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对于活动流程的介绍。在实体部分的写作时,切记不可按照时间顺序,事无巨细的流水账般描述。尽量避免使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这等自卖自夸的虚浮词汇。可以有选择性的截取活动中的精彩部分,应当选取一个最好的切入视角描写,而不是多个显得杂乱。

实体部分需要抓住最有趣的细节、场景,最引人思考有意义的话语进行描写。实体部分由于篇幅过长不再举例,大家可以翻看借鉴学习一下《华水青年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报》上的新闻,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主页新闻板块中的简讯。

不建议大家借鉴河南日报,大河报,青年导报这类报纸上的新闻模式,其上面的新闻写作形式不拘谨,很活泼但并不适用于我们校园新闻,也许现在的校园新闻,高校的宣传工作正在向社会化发展,但目前我校报刊还少有刊登非正式模版的新闻。

不过可以借鉴这些报刊上的新闻视角,学习和模仿它们的写作文字功底。

4.结尾:校园新闻的结尾基本上千篇一律是活动的意义,但一个成功的结尾,绝对不能小看对活动意义的描绘。要以最生动,最简洁,最合理的语言直击举办活动的核心意义。这是一个固定的内容,但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①直接叙述型:

校团委通过电影这种轻松、生动的方式让同学们受教育,追问生命的意义;通过电影这种普遍、流行的方式给同学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这是校团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这一思路的一次具体实践。

赛场上,各参赛代表队努力拼搏,奋勇争先,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现了个人竞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我校教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通过本次比赛,加强了同学们对党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②引用话语型:

会后,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李志国副书记建议学生们认清形势,积极调整心态,进行合理的求职定位,同时要认真学习细节,悉心领会细节,用心体验细节,注意扬长避短,总结提高,通过把握细节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

活动的发起人之一郭俊汝在活动结束后说,“我完全感觉不到他们残疾的一面

他们活泼开朗,插花技术也那么棒。作为全国闻名城市的郑州,希望有更多的 人关注残疾人,关心残疾人。正能量在路上,华水赛扶,共同帮扶,与残疾人同行。”

比赛结束后,主办方机械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马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比赛为新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高大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新生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向师生们展现新生的精神风貌和运动风采。

也许还有其他的表达形式,暂时没有想到。也希望大家能有所创新,将固定的新闻内容,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新颖方式展现出来。

活动的意义不是简单的问主办方要来策划,直接摘抄。更建议我们采访者亲身经历活动,以个人的角度进行真实的描绘,深入挖掘活动的意义。如果看完活动后你连意义都写不出来,一个可能是这个活动是一个失败的活动,没有任何新闻价值,另一个就是你的个人原因了。

二、常见的校园新闻类型及意见: , 1.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在校园新闻中占据主体地位,大多数的会议新闻具有宣传价值,但没有新闻价值,枯燥无味的新闻内容无法吸引读者的目光,进而导致其所具有的宣传效果大大

降低,因此书写会议新闻的稿件时我有几点建议: ① 新闻的导语需吸引人,提重点,置首行。

一定要到会场记好会议笔记,尤其是领导讲话内容的记录,领导的讲话内容都很有条理,很有深度,可以作为新闻的主体内容。对于喜欢脱稿的领导,记录更是尤为重要,他临场的一句神来之语,可能就完成了你新闻标题和主题的工作。

对于会议新闻尽量减少套话,政治话语。如隆重开幕/闭幕、xxx指出、xxx表示。虽然我也喜欢使用,但这在校园新闻中是大忌,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引出。例:《华水青年报》上“求知真善美,微讲华水事”这篇新闻。

会议新闻最简单最普遍的一类新闻,是身为一名记者的基本功,勤能出巧,希望大家能多练笔,多写,也许不会上报,但至少是一个经验积累,积少成多。

2.活动新闻

大大小小的活动充斥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每天每时每刻都会有活动的准备,开展,进行,结束。对于活动新闻的撰写,自然是我们新闻中心的重要任务。但由于活动过于泛滥,很多大学生已经对活动新闻产生的免疫性甚至厌恶感,这时我们需要将活动写精,写巧,写出特色。对于活动新闻以下是几点建议:

① 活动的应该抓住特色进行描写。我们在进行比赛时,其他各个学院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比赛,我们需要找出我们与他们的区别,找出属于机械学院的特色。这样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新闻。② 使用生动的语言,有文采的语言。现在的新闻不断趋向于文艺化,用夸张点的话就是你的主体部分,能够将读者带入的现场,形成强烈的画面感,能够在阅读后心中自然而言的叫好,而不是一直在叙述中程式化的自卖自夸。③ 细节的描写,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新闻写作中同样试用,很多细节方面的突出描写,要比你用大篇幅的描绘整个活动流程效果好的多。举例略。④ 减少出现获奖人或其他无法引人关注的内容。一般比赛类活动最后都会描述某某以优异成绩夺得冠军,这个可以写,但不要多写,力求简洁。

3.现场新闻

突发性事件新闻,时间短,事件因果清晰,有一定意义。写作方法略,因为我也没写过。相比较前两种这类新闻在校园中有,但不常见。

4.事件新闻

对于某个事件进行描述,持续时间较长,有强烈现场感。例如华水style的拍摄等。

5.话题新闻

长期存在,隐藏在身边的话题,以现象探求本质。可参考《华水青年》校园现象版面。

三、写作时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不可大发议论,胡乱抒情。新闻稿的书写,要将作者隐藏在幕后,不可以夹杂个人观点或感情,描述应该客观真实,抒发感情议论是读者应该做的事。

2.不要混淆采访和编辑的界限。新闻的撰写需要有你采访的内容,而不是要来策划进行整理形成新闻。

3、要让语言生动起来。数字形象起来。例如:

今天刮大风

今天狂风大作,风沙使能见度下降到20米,大白天汽车都开着大灯。

今天狂风大作,路上看见有人在追着自己的假发满地的跑。

乐山大佛高71米

乐山大佛有20层楼那么高。

4.关于名称的使用。首次出现一定要用全称,后面再出现时可以用简称。5.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尽量减少“因为,所以,然后,而且”此类词汇。

6.文字应该简练。千万不要出现语病问题。7.准确运用“的,地,得”。这是常识,也是基础,不会的可以上网或者查字典。

8.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上文我的标点符号使用就不规范。9.平时多注意积累,多了解一些新闻知识,多看新闻报道。

四、投稿地址

《华水青年报》

huashuiqingnianbao@163.com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报》

hbsyb@ncwu.edu.cn 《青年导报》

qndbjjh@163.com

新闻语言

一、定义:

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新闻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第一个特点:客观

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在语言的选择运用上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中立,切不可加入过多带有明显感情倾向性的词语,更不能主观臆断或以偏盖全。

案例:

骑车人骑自行车从人行道上正常行驶。开车人开轿车迎面把骑车人挂倒。骑车人爬起来和开车人理论。开车人先骂骑车人并动手打骑车人。两人打斗并发展为流血事件。路人报警,警察把两人带走调查。

记者采访时,路人反映了几个情况:

①开车人喝得醉醺醺的!

②开车人对骑车人破口大骂,嘴里不干不净!

③开车人气势汹汹地打了骑车人!

④开车人恶狠狠地威胁围观群众,气焰嚣张!

⑤开车人没事找事、为富不仁、目中无人、欺人太甚!①开车人喝得醉醺醺的!

(何为“醉醺醺”?细节:在人行道逆行、开车走S形、下车后脚步踉跄不稳、周围群众都闻到浓重的酒气„„)

②开车人对骑车人破口大骂,嘴里不干不净!(何为“破口大骂”、“不干不净”?细节:下车就指着骑车人的鼻子大声指责“你怎么骑车的?”、“眼瞎了?”、“你知道我车多少钱么?你赔得起么?”„„)

③开车人气势汹汹地打了骑车人!

(何为“气势汹汹”?细节:骑车人正辩解时,开车人挥拳打在骑车人脸上,骑车人脸上当时就通红一片,鼻子也流血不止„„)

④开车人恶狠狠地威胁围观群众,气焰嚣张!

(细节:在大家看不下去劝架时,开车人大声嚷嚷:“谁敢多管闲事,老子连你们一起打!”)

⑤开车人没事找事、为富不仁、目中无人、欺人太甚!

(这些在新闻对其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中已经体现出来,不必非得表现在字面上。如果实在是忍无可忍想表达自己的愤慨,可以借被采访者之口表达出来。如旁观者***气愤地说:*****!)

进行新闻报道时不宜加入过多的形容词和副词,可多用名词和动词来描写细节。中性词多于褒贬词。陈述语气多于感叹语气

记者的任务与修养

(一)记者的使命

①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一是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当好“发言人”。二是要积极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望,当好“代言人”。②新闻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记者在宣传真理时,首先要尊重事实;其次要敢于坚持真理;再次要讴歌光明,引导舆论,勇于开展批评。③新闻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

(二)记者的任务

①采写新闻:记者要用手中的笔,忠实地记下时代的日记,广泛、深入、迅速地收集信息、报道新闻是记者的首要任务,尤其是抓好重点稿件的报道;努力采写多品种的新闻稿件。

②反映情况:以内部参考的形式向上反映某些不宜公开报道,但又十分重要且急等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参考。③做群众工作:做好通联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支持。要做好通讯员工作,接待好群众来访,注意搜集群众意见。

三、记者的素养与条件

(一)政治理论修养

①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的重要性(学好马基 毛概)

(二)工作作风修养

①文明谦逊的作风

②艰苦奋斗的作风 ③雷厉风行的作风

④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文化知识修养

▲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

▲专门知识

(四)职业道德修养 记者道德修养的内容

▲立笔为公▲忠于事实▲正确引导▲遵纪守法▲正当竞争

(五)技能体能修养 ①技能修养

▲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技术训练,包括电脑、采访工具、驾驶技术。②体能修养

记者必备的五个条件之一:“坚强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新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

2.新闻写作与宣传 篇二

1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概述

网络新闻, 即以网络作为主要载体的新闻, 具体来说就是, 通过对文字、图片以及动画和印象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 以网络平台与网络技术为依据, 对近期发生的事物所做出的报道。网络新闻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简洁性、互动性和传播的多渠道性, 故而受到广大受众, 特别是青年受众的喜爱。

报纸新闻, 是以报纸这一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的新闻形式, 通常是指刊登在报纸上的相关新闻, 虽然近年来, 报纸新闻受到网络新闻的巨大冲击, 但却并未消失, 原因在于, 报纸新闻不仅在新闻的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深度, 而且还具有对社会舆论进行反映与引导的功能, 故而受到广大新闻爱好者的青睐。

2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2.1写作主体差异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且增强了网络新闻的互动性, 在这一背景下, 受众将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新闻阅读者的身份, 同时, 也能够成为新闻写作的主体, 如在论坛中发表帖子开展对某一事件的评论。而从理论层面分析, 只要受众身边存在能够利用的网络技术, 其便可成为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对报纸新闻而言, 并不是任何受众均能够成为其写作主体, 即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必须是特定新闻记者, 其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素材, 从而将近期发生的新闻以客观角度进行叙述和评价, 使社会大众了解新闻事实和新闻背后所蕴藏的社会现象[1]。由此可见, 从新闻写作主体层面分析, 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要大于报纸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 即任何公民均因其享有言论自由权而成为网络新闻写作主体, 而只有新闻记者方能够成为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

2.2写作理念差异

对报纸新闻进行分析可知, 其写作理念大都以说明社会现象、揭发社会本质、启发人们思维、给予受众感悟和引导大众社会舆论为主, 其更加侧重新闻的社会价值,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也正因如此, 报纸新闻的写作通常忽视了受众的真正需求, 即对于部分受众而言, 其浏览报纸新闻的意图并非是以看穿社会本质或与之相类似的目的为主的, 而是以消遣、娱乐、休闲为新闻浏览的主要目的[2]。因此, 因报纸新闻写作理念的局限, 使其相关内容难以全面满足受众需求。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基于网络的新闻写作与传播方式, 网络新闻的写作理念大都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 且因其长度和篇幅不受限制, 既能够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述近期发生的社会新闻, 又能够以较长的篇幅揭示社会现象并开展社会评论, 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 因此, 其受到了当前社会大众的青睐, 特别是对于具有紧张生活、工作压力的上班族的青睐。 网络新闻从放松人们心情、满足新闻娱乐化与休闲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 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大众放松身心的自娱需求。但需要说明的是, 网络新闻对社会现象和本质揭示的程度则不及报纸新闻, 而这也是网络新闻写作的休闲化和娱乐化的理念所导致的。

2.3写作方式差异

对报纸新闻写作方式进行分析可知, 其通常需遵循一定模式, 所进行的写作大都是线性写作。在报纸新闻写作的过程中, 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大都是被其所选择的新闻主题固定的, 其需要根据所选新闻主题搜集相关素材, 并围绕素材拟定新闻的写作思路, 而后开展新闻构思与写作[3]。

与报纸新闻写作不同, 网络新闻写作侧重的是超链接的运用, 通过将作者所选题目的关键词或是中心思想以链接的形式予以发送, 从而对新闻进行各个层次的梳理。相较于报纸新闻的句与句、词与词间的高强度逻辑联系性, 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更加随性化, 其注重的是受众的需求与参与度, 故网络新闻写作需要作者具有跳跃性的思维, 将相关文字和图片进行超链接的组合, 从而以链接而非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 以供受众阅读。由此可见, 网络新闻写作是一种非线性的写作方式。

3结论

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概念进行分析, 进而从写作主体、写作理念以及写作方式等方面对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之间的差异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在写作主体、理念和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且各具特点。未来,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二者差异的研究力度, 从而为满足受众需求和促进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写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确保写作内容能够为多数受众所接受, 以写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即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二者的概念进行简要阐述, 进而对二者的差异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写作主体,写作理念,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文月.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报业, 2014, 10 (16) :40-41.

[2]李嘉瑞.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23) :233-234.

3.论新闻与宣传的二维同构 篇三

新闻和宣传的不同介质

1. 新闻和宣传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一种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变动状况的陈述性信息;宣传则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由此可见,新闻和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各不相同,新闻是站在读者(受众)的角度,目的是让受者晓其事;宣传则是站在自身(传者)的角度,让传者扬其理。这是宣传和新闻的本质区别。

2. 新闻与宣传的特点不同。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客观事件新近运动状态的陈述,它是用事实说话,以事晓人,避讳发布者的主观色彩参杂其间,因而它是客观的,更具有真实性、可信性;它讲究时效,过时的事实不叫新闻。宣传则不同,它是一定政治观点或主张的阐述,一方工作成绩和经验的介绍和推广,目的是博得或取悦受众,让受众接受并受其影响,因而它更具有主观色彩;它摆事实(但不一定真实全面),讲道理,以事感人,以理服人;它不讲时效,只讲时机,信息发布的时间视自己的需要而定;同时它特别讲究针对性,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传播。所以二者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运行规律。

3. 新闻与宣传的运作方式也各有所异。新闻是通过采访者亲临现场,或借助亲临者的真实叙述、第一手材料,进行直接的转播或描述,并及时地用传媒进行发布;宣传则是将已有的事实和材料进行有目的地组织和有机地艺术组合,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发布,它可以选择新闻传媒,也可以采取传单、画册、推介会、各种文娱活动等形式进行发布。新闻的创作和发布也有选择,如考虑舆论导向、社会稳定、负面影响等,在传播的时候尽量剔除对国家、社会和人们不利的因素,但让受众及时地获取新近信息还是第一位的。

4. 新闻与宣传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新闻的体裁、创作形式及语言表述都要遵循新闻体的规定和要求,即使是灵活写作,也得必须具备新闻创作的几大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为什么、怎么样),不管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它都是按照事实直接描写和表述的,语言要求通俗、简洁、具体。宣传则不同,它的形式完全是按照宣传者的意图和需要挑选组织材料,任意地拔高、夸张,甚至是以偏盖全、以点带面,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只要能达到目的。在语言的表述上更注重概念性、貌似权威性的推理和说教。

5. 新闻与宣传的社会功能也不相同。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信息,让受众了解客观事物的状况;宣传的基本功能在于劝服,在于让受众接受传方的思想、观点或主张,了解自己的经验、方法、手段甚至是接受传方形象。新闻传播的效果表现为事实信息的分享,宣传传播的成效表现为是否实现了对受传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新闻和宣传的相互渗透

新闻和宣传之所以常被人同时提出,是因为它们有着诸多不解的因缘,有许多特殊的联系。

就其历史渊源来说,宣传脱胎于新闻。新闻来源于信息的传递,而最早的新闻媒体——“邸报”(官府之文)因政治需要,或多或少附着上宣传的蕴意和内容,于是,新闻也就渐渐成了宣传的工具。到后来,各个国家或团体为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感化人们的思想、精神和感情,在操办媒体、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常常把要宣传的内容夹杂其间,甚至有选择地刊发新闻,诱(误)导人们的感觉,所以新闻也是宣传载体,宣传的内容也附有新闻的意蕴。

就内容和创作形式来说,新闻和宣传常常相互借鉴,优化自身,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知道,新闻直接、客观、新奇、快速,但因自身特性的要求和运作的短时,在对新闻背后深层次的挖掘和反映就显得不足。而宣传则是经过分析、思考、总结和包装过的东西,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艺术表现力,这就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佐证材料和可鉴样式。所以新闻记者在写(录、播)新闻时,为帮助读(听、看)者全方位地了解新闻事实,增强新闻的厚重感,常常要借用宣传材料或附加进宣传的口吻。同样,宣传为了吸引受众,让自己表述的内容新鲜、可信、可感,总是想方设法地吸纳新闻内容或采用新闻元素,搭乘新闻媒体传播于众。

尽管新闻与宣传有各自的特点、归属、价值和运作规律,但就主政者和运作者来说,新闻和宣传往往被放到一个栏档加以管理和施行,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利用某一文稿或制作节目,通过媒体进行传播,最大的愿望就是吸引受众阅读和观赏其所发作品,且收视率越高,影响力越强,其价值体现、功效作用也就越大。所以二者在选材、立意、创作方法上极尽所能,甚至是相互利用,以便最大可能地触动受众。

4.新闻与新闻写作 篇四

一、什么是新闻

1、新闻的含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 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 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 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 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 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这里,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 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它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其实,在我们新闻工作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虽然感觉不雅,但比较形象。

2、新闻的特征:

真实性(报道真实的事实)、实证性(用事实说话)、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变动性

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任何新闻作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客观真实; ● 二是广泛传播; ● 三是具有新闻价值。

二、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基础,及时、全面、真实地用一种简洁的文本形式向大众传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写作过程。

如何写新闻?写新闻与学校语文课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笔调优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实,也不是为了发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面对广大读者,考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负有宣传党的政策的任务(为了党国的利益);新闻的体裁也相对分明,写作各有要求。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

需要指出的是,新闻中讲述的故事与“侃爷”们所讲的故事是有本质区别的: ●新闻故事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符合报道要求,要有一定的品位。●新闻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

●新闻故事要有内涵,故事是一个载体,它要载着意义。写新闻故事,要让读者思考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意义。所以,记者只有弄清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有效地安排文章结构,做引人入胜的叙述。

因此,记者写新闻不仅要问“故事在哪里”,还要问“故事的意义在哪里”,通过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关系的叙述与描写,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三、新闻写作的语言

●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

3、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2)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消息于通讯对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新闻语言的六忌:

●忌含糊、忌矫饰、忌堆砌、忌混乱、忌空洞、忌语病

来看下面这条新闻稿件: 龙川江的客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南川市,在2000年4月成功引进外来来投资商苏祖亮女士和乔胜祥先生。在我市石溪乡五里村修建一座装机为5300KW的水力发电厂。其命名为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全工程分为三期,一期为二级站装机4000KW,二期是大坝,三期是一级站装机1260KW。建功立业成后将每年为我市新增发电量2500万KW/年,新增税收50万于元/年,将为我市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前期三年的勘测设计、核算等工作,于2003年4月正式启土全面动工,由

于施工地一期地地质属于泥层极深的田地,二、三期工程地质属于乱石泥沙堆集而成的山体,大大增加了工程难度,延长了工程工期。

2004年8月28日下午6点38分第一台机组成功上网运行,也就是一期工程成功告杰。公司在2005年5月3日接受了中央水利部用电司副司长,重庆宣传部副部长及我市相关领导的检查。对这一工程建成完工后将对南川的贡献作了明确的肯定。

由于二、三期工程地,地质的复杂性,增加了开挖,修筑的难度和工程量。并且大坝属于全混凝土浇筑的拱形坝,对坝尖要求很严格必须开挖到坚硬的地方。2006年4月25日下午4点钟成功浇筑完最后一仓。同时意为作二期工程圆满完工。

2006年6月20日下午7点30分,全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在苏总经理按下启动按钮,在工人调试后成功并网运行,这标志着整个工程全面俊工。同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烛声。全公司上下职工都承庆于极度喜悦之中!

该公司招聘了18名下岗失业人员,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为我市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工作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而为南川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实,这条新闻无非就是告诉人们,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因此,最后我的稿件是:(2006.7.1)

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投运

本报讯(记者 邓伟)近日,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并网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

该工程位于我市石溪乡五里村,总装机容量为5300KW,包括一个4000KW的二级站和一个1260KW的一级站。工程于2003年4月正式动工建设,2004年8月28日第一台机组成功上网运行。

据悉,该工程全面投入运行后,将为我市每年新增发电量2500万KW,新增税收50万元,并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消息、通讯、特写等我们经常会涉及到的新闻体裁。

四、消息的写作

1、什么是消息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实、快、新、短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大致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四类。

2、消息写作(先看一则消息)

石溪全民打井解决吃水难

本报讯(记者 邓伟)8月17日,记者在石溪乡五星村1社看见,村民胡仕林、胡立建等正忙着打井。

截至8月17日,石溪乡1.12万亩庄稼受灾,8300群众、17200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今年57岁的胡仕林说起这场旱灾就直摇头,他说:“以前,自己和邻居一直在离家六七米远的水井打水吃,几十年来一直未看见干过,如今,水井早已见底。”

“猪牛吃的水我们就从水库里提,人吃的就到处找,实在没地方了就在沟渠里提从水库渗透出的水。”正从附近石堡丘水库提水回来的周发珍告诉记者。

水库里的水不能饮用,群众面临缺水危险。情况紧急,该乡立即采取措施,发动群众打井,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贴。一时间,全乡掀起全民打井的高潮。仅五星村

就修了大大小小500余口井。同时,该乡还在全乡范围内规划了150口能蓄水20方的水井。

在卫星村8社,记者看到,已修好3口水井,并已投入使用。村民严国怀拧开水龙头,清澈透凉的水流进了水缸。他说:“幸亏乡干部发动大家打井,否则还没地方找水喝。”

目前,该乡规划的150口井已修好56口,解决了该乡大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

(2006.8.19)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 个方 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我区一小记者对话*** “薄爷爷教我写新闻》、《南川41项目珠三角找“婆家” 我区在穗成功举办招商引资暨项目推介会》。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1、与导语相辅相成2、主题集中明确

3、内容充实

4、紧扣主题,精选材料

5、结构层次分明

6、手法灵活,勇于创新

7、流畅自然,生动耐看

(四)●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写作要求:紧扣主题、简短精练、位置灵活、述之有味。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背景和结尾在消息中地地位是:当有则有,可无则无。再看下面这则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对报纸而言,一则消息除了要有标题、导语、正文、结语、背景外,还得有电头。

我们来看看部分通讯员发来的稿件:

第13期

重庆市南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二〇〇八年六月六日

阻碍市政执法 行政拘留五天

6月5日,区市政执法人员对金佛大道隆化六校(原实验小学)前的占道经营进行纠章时,一违章经营业主因谩骂、殴打执法人员,阻碍、扰乱市政执法,被区公安局南城派出所依法行政拘留五天。6月5日7时40分,区市政园林管理监察大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巡查时,发现金佛大道隆化六校(原实验小学)前人行道有违章占道经营业现象,两名执法队员便依法上前去纠正违章,口头责令其立即改正。违章经营当事人张某此前多次占道经营,经

市政园林监察大队对其多次宣传、教育,仍拒绝改正,现场当众谩骂执法人员,说是在专门收拾他,并用手卡住一名执法人员的脖子,用拳击打队员脸部;另一名执法人员上前劝阻,也被卡住脖子,造成两名执法人员头部、手臂等多处受伤。此事引起附近大批群众围观,堵塞了人行道的通行,后经“110”赶到,将涉嫌阻碍执法行为人带离现场移送南城派出所,事态才得以平息。

经区公安局南城派出所调查取证后认为当事人的行为阻碍了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恶劣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监察队)

抄送:重庆市政委、重庆市园林局,区委办、政府办、区级相关部门。

五、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通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如果与消息进行简单比较,我们可以说消息是传递简明信息的新闻,而通讯是把简明信息写成故事的新闻。再说得通俗点,消息就是快速简明地“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而通讯是耐心地“给你讲一个新闻故事”。

具体而言,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时效上说,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 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三)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救人第一搞施救 以人为本抓善后》为例说明)(2007.11.20)

2、●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性质并列式、群相并列式、对比并列式。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3、●通讯的表达方式

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

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

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或直抒胸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是真的,而景、物和人、事则不必真,即缘情而发,因情设事者多。而通讯之议论、抒情皆须缘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

4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1)●人物通讯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孙远鹏在灾区行中这样描写救援队伍在听闻堰塞湖“溃堤”时这样写道:作鸟兽散。这就很符合当时实际,试想,在首次遇到这样生死攸关时刻,人们的第一表现应该是什么?)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我们的村党支书是大学生 绿叶对根的情义

养殖闯出一片天

7月14日,笔者在大观镇鹅凰村的一个种猪场内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几十位养

猪工人有的正忙着打扫圈舍,有的正忙着为猪消毒……这便是养猪巾帼唐珂的猪场。

说到养猪,唐珂庆幸自己找准了方向,从最初的200头种猪发展到现在的700多头种猪的规模,唐珂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看着自己用几年心血建起来的猪场,她感到欣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今年40岁的唐珂原本是农业银行的一名职工,丈夫也在工商银行工作,家里收入还算不错,但天生有股奋斗劲的她不满足于眼前平静的生活,想通过奋斗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2004年底,她毅然辞职,决定利用自己以前学到的养猪知识,建一个种猪场,这一决定得到丈夫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于是,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助、银行贷款等,共投资400多万元引进200头种猪,建了一个种猪场。

创业路上多艰辛。在建猪场之初,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引进了种猪后,唐珂从成都请来了专业的兽医和饲养人员。虽然有了专业人员的帮助,但她认为仅仅有专业人员的帮助是不够,自己还必须具有一套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一边请教专家的同时,还报名参加了乡村畜牧兽医培训班,自费订阅了实用养殖技术书籍,掌握种猪养殖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等。她常常整日整夜蹲在猪圈里,仔细观察种猪仔猪的生长情况,靠自己的吃苦精神和不懈努力,克服了创业路上一个个困难。

2006年,由于其它猪场出现了部分疫病的情况,唐珂的猪场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每头种猪就亏了1000多元,整个猪场陷入了困境。面对巨大的困难,唐珂毫不气馁,坚决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凑足了几十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一心想把猪场搞活。通过艰苦努力,猪场逐渐扭亏为赢,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2007年,唐珂引进了加华和加福两个养殖场,与他们合资建了加系养殖场,到目前为止,加上正在修建的二期工程,猪场占地面积已达400多亩,种猪规模也从最初的200头发展到700多头,年出栏生猪可达10000头以上。正在修建的二期猪场即将投入使用,配套设施相当完善,除设有专门的办公楼外,还有专门的沼气发电设备,利用有机肥进行发电,不但能用来照明,而且还能带动空调,猪场内的温度就能用空调来恒温控制了。她还把有机肥免费提供给附近村民,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了资源。

随着效益的逐渐好转,唐珂富了起来,但深知创业艰难的她也不忘帮助和带动附近的养殖户、村民致富。遇到有人向她请教养殖方面的问题和技术时,她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他们,还提供出场所免费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只要养殖户遇到养殖方面的难题,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在唐珂的带领下,村里生猪养殖的农户也逐渐多了起来,谁想从事养猪,她就主动提供品种。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时,唐珂还亲自和自己猪场的专家一起到养殖户家里查看情况,指导养殖、防疫、防病等技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谈到唐珂,附近养殖户们都无不感激她。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唐珂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唐珂为周围村民和养殖户开办科学养猪培训班10余次,召开经验交流会4次,提高了养殖户和村民们的养殖技术水平。看到他们露出的笑脸,唐珂感到自己在创业中实现了理想,在“帮带”中体现了人生价值。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这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区委书记的年夜饭)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

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作前,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②●写好事件的高潮

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就是平淡无味的。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③●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事件又终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又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④●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以广辟渠道纳人才为例,三部分:开明开放抢先机、赛场选马竞风流、政之兴者士先归)(金佛山剿雪记及春节后一组南部片区抗雪灾的通讯)

大观:新鲜事儿多

“干部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

“现在你们工作的好坏,我们都有资格参与评比了,驻村干部合不合格,都由我们农民说了算。”7月14日,在大观镇半年工作总结会上,金龙村村民代表韦强兴奋地说道。

原来,大观镇为了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今年的工作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各村增加了由5名村民代表组成的测评小组,对机关干部半年或全年工作进行民主测评。

这样,机关干部更多地和村民面对面地交流,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很多干部常常下村,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现在,“干部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已经成为大观干群的普遍看法。

“村官”走上机关讲台

7月7日下午,大观镇机关会议室座无虚席,全体机关干部都静静地听着金龙村党支部书记传春元讲授的“治村经”。

刚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的传春元,给干部们讲述了他担任十三年村支书以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建设新农村的得与失、苦与乐,向干部们交流了自己全身心投入农村基层工作最真实的想法:“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看问题,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次讲座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农村,更加明白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有时觉得我们为群众做的真的太少了。”讲座结束后,一位机关干部颇有感触地说道。

机关干部当“义务清洁工”

“吕镇长,你们又来扫街了呀!”何双全老人边和正在打扫街道的清洁队员们打着招呼,边悄悄地捡起自家店铺面前的塑料袋。

如今,在大观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队忙得热火朝天的“义务清洁工”。今年以来,大观镇狠抓集镇卫生治理,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全体机关干部组成的“义务清洁队”,在每半月的“清洁日”轮流对街道进行清洁打扫,干部的带动让许多群众除清理好家门前的卫生外,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清扫队伍中来。

“现在灰尘没有了,纸屑不见了,垃圾消失了,整个街道焕然一新,大家散步的时候脸上也露出笑容了。”住在集镇上的何双全老人乐呵呵地说道。

六、●写作的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七、●新闻写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面我们说了,写新闻不同于写作为。那么,在新闻写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

1、先搭架子再写文章

2、研究报纸,不要简单模仿大消息、大通讯、大评论

3、一定要跳出本单位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实 大胆创新超越“本本”、走出太平看太平

——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记实

为切实抓好“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学习活动,将大讨论活动和推进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全镇大讨论工作稳步推进,太平场镇着力强化“大胆创新超越“本本”、走出太平看太平”,将大讨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针对我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5月30日上午,镇党委书记韦冬元、镇长何毅亲自带队,率全镇所属五个行政村三大长和镇级各部门负责人一行32人,先后参观了大观镇观溪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南城街道南园社区社保服务站和东城街道灌坝社区居委,实地详细地了解和学习他们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随后在东城街道灌坝居委召开现场学习交流会,认真听取了灌坝社区党委书记关于社区工作方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先进工作报告;会上就业局崔志有局长对我镇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培训科李学武科长对我镇在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业务指导;镇政府镇长何毅对此次参观学习人员提出要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建设的要求;镇党委书记韦冬元提出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后各村(居)委、镇级各部门在思想上要认识到位,工作上要落实到位,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力动态基础信息库,多方位多渠道吸收用工信息,树立灌坝社区为标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年初党委、政府下达到各村(居)委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确保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在我镇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加快率先把我镇建设成为充分就业镇。通过这次活动,我镇各村增强了组织建设能力,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增长点。

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党委、政府

二00八年六月一日

太平场镇干部外出“换脑”

本报讯(记者 孙远鹏)“别人不光是在服务态度上,更重要的是在服务理念上比我们更先进,更为群众着想。”日前,太平场镇组织全镇20余名村社干部和社保员,参加“就业再就业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活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以促进自身工作。

据了解,太平场镇在就业再就业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不仅仅是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闭门造车,学习传达文件,而是将20余名村社干部和社保员拉出去,到大观官溪村、南城南园社区、东城灌坝社区等地社保站观摩学习,实地考察就业再就业,以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并请就业局相关人员讲解就业再就业知识,通过考察学习找差距,谋思路,想办法,添措施。

在南园社区,干部们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对就业工作的介绍,他们将值得学习的东西记在心中,几个人不时交换意见,找出自己村社在就业工作上的差距;还有干部动手丈量起了服务台的高度、宽度这些细微之处。

“我们不仅要加快创建一个人性化的环境,还要进一步提高村级社保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水平、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太平场镇社保所负责人陆鑫告诉记者。

4、不要混淆不同的新闻体裁

5、要具体事实,不要空话和套话

6、不要以为自己清楚,读者自然就会明白

韩国朝天椒在庆元乡试种成功 “靠着这小小的红辣椒,按照与业主签定的收购合同,我今年可收入10000元左右,平均一亩地达到2000多元。”昨日,在烈日的照耀下,正在地里忙碌的庆元乡飞龙辣椒种植大户孙成义开心地说。

今年年初,庆元乡党委、政府在研究调整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时,先后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考察,通过论证,该乡的土质和气候都很适宜种植辣椒,多年来,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辣椒的习惯,决定在飞龙村2、3社试种适宜种植、销路看好的韩国朝天椒100亩,成功后将在全乡大规模推广。为了促使辣椒种植尽快形成产业,该乡指定一名副乡长专抓辣椒产业,并成功引进重庆业主李波,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并缴纳一定的收购保证金,由业主和政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目前,辣椒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据测算,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每亩增收600元以上。

韩国朝天椒“辣了”庆元乡

“快给我称一下,看有多重……”,“不着急,一个一个的来,称了的过来登记……”8月21日,庆元乡飞龙村3社的辣椒收购点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忙着将一袋袋刚收割的辣椒搬上收购车。

异国辣椒亩产1500公斤

为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今年年初,庆元乡特地引进了一批韩国五星朝天椒,并在飞龙村试种100亩。虽然村社干部告诉村民朝天椒品种特殊,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亩,可是飞龙村的村民们却没有一个能感到心里踏实,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异国辣椒能否在庆元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到了八月,朝天椒进入了采收的季节,村民们看着地里长出的一簇簇小辣椒,笑开了颜。飞龙村3社的村民韦会锡说:“每一窝都要结好几大簇辣椒,一簇上头大概就是二三十个辣椒,这个长势不要说亩产1500公斤,就是亩产1750公斤都是可能的。”

“公司+农户”不愁销路

对于飞龙村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小山村来说,朝天椒的丰收并不意味着就有好的经济收入。朝天椒的销售渠道、市场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为了保障村民能真正得到实惠,庆元乡党委、政府并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主动谋发展,与重庆盘溪农贸市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协商了收购保护价,每公斤朝天辣椒收购价不低于1.2元。

村民韦会锡说:“我们现在一点都不担心销路,只要你种,就一定有人收。”重庆市盘溪农贸市场的收购员告诉记者,从8月11日辣椒收购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主动上门收购了5次,共收购朝天椒近1万公斤,收购价都在每公斤1.2元以上,有些辣椒收购价达到1.4元。

据庆元乡乡长田云钗介绍,韩国朝天椒的采收时间还有两个月,预计今年飞龙村100亩试种田可产辣椒15多万公斤,村民收益近20万元。

明年全乡推广韩国朝天椒

韩国五星朝天椒大丰收,这让飞龙村的村民乐开了怀,也让庆元乡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

庆元乡乡长田云钗告诉记者,飞龙村试种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该乡发展异国辣椒产业的斗志,明年庆元乡将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种植韩国五星朝天椒种,预计规模种植500—1000亩,仍然采用政府宣传引导,“公司+农户”的销售模式推动辣椒产业的发展。目前,庆元乡已经与贵州省贵阳市一家农贸市场签订了销售协议,为明年的朝天椒销售铺好了道路。

7、写消息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使用“为„„”、“在„„形成下”、“在„„的领导下”、“在„„基础上”之类的套话,直接把事实讲出来。如实报道了事实,你想说的这些思想应该包含其中。如果读者感觉不到,那就是你硬在给事实穿靴戴帽。

(2)除了导语可以概括一下所报道的事实外,消息主体不应该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要报道具体的事实,禁绝空话。如果你感到这样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这个报道便不该动笔,应该去采访。

(3)不要在消息中用第一人称。这说明你还没有跳出本部门的圈子,这样的稿子大多囿于狭小的环境,采用率很低。

(4)不要在报道基层干部的活动时使用“亲自”、“亲临”、“英明”的词汇,也不要“以赤心赢得上级的赞誉”之类的话,不要将“副*长”省略为“*长”。

(5)尽量不出现“他说:‘党的优惠政策激励我继续发展养猪产业,要做出成效,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鼓励”、“真是感谢政府感谢党了。”之类语言。

(6)不要出现“大家说”、“他们说”,这在自然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一定要具体,谁、对谁、说了什么、怎么样,每一点都要交代清楚。

8、写通讯注意的几个问题

(7)标题不要过于笼统,大得无边。一旦这样确定下来,你必须一切从头讲起,不得不面面俱到,难于把握材料。

(8)不要纯自然地把采访的内容全部写进通讯。要适当编排,提炼出积极的主题,十分材料用三分已相当满了。

(9)不能将商业广告性质的企业领导人通讯,作为新闻投给党报。要划清为党报写稿与商业活动的界线。

结语: 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

△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5.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分析 篇五

既然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相辅相成,新闻记者就不能重此轻彼,两者都要过硬,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如果采访不过硬,则新闻写作的内容、材料、情节、细节,事实的真假、曲直、深度、广度就会变得抽象和模糊;如果写作不过硬,则新闻采访不能转化为好的新闻作品,甚至使前期采访前功尽弃,徒劳无果。

新闻写作离不开采访,而采访离不开新闻事实,否则,写作和采访只能是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全国道德模范党素珍的事迹在山西省乃至全国反响很大,这首先是她有《50年的坚守》这样的事迹存在,然后,通过许多记者深入挖掘,采访很多接受过她服务的矿工和老人家的子女之后,最后才报道出来。这一环节实现了事实到新闻转化,新闻采访是第一个环节。在党素珍的报道中,报道了她凌晨在井口为矿工送水、缝补衣服,突发脑梗塞摔倒在地,矿工簇拥着把她托入救护车,眼望急驰而去的救护车滚下热泪,像这样细小的情节,被当时正好在现场的我捕捉到(当时我就在她服务的矿井作宣传工作),这些鲜活的事实,说服力强,感动了读者,衬托出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为这一典范人物的推举和奉献精神的传承弘扬发挥了重大作用。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深入实地采访,和鲜活的新闻事实,党素珍的报道会有这样成功吗?“七分采,三分写”,由此可见,采访决定写作,写作对采访又有能动作用,这就是我们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关系问题所持的唯物辩证的观点。

参考文献:

6.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六

答: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的不同表现在:⑴新闻性。新闻性也称专业性。这一特点,表明新闻采访写作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不同,即所有调查研究活动虽都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则是亲近发生的,并有明显公开性和普遍意义。⑵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⑶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各行各业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和新经验、新问题,都在记者广阔的采访视线之内。⑷灵活性。新闻采访,有时也需要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求占有大量生动的材料,写成深度报道、调查报道等。但记者的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是集中一点,致力于发扬精彩的新闻素材,不必拘泥于事情的全过程,也不必一味追求材料的系统化。⑸持续性。有些新闻事件的本质,常常有一个暴露的过程,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道,为人们提供有关的新闻信息。

2.联系采访实际,阐述采访工作路线。

答: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历来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艰苦的条件下,记者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阵地,采写军事报道;深入田间炕头,和农民促膝谈心,反映群众的心声。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新闻界学习整风文献和《中共中央善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1942年3月8日给《解放日报》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记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进一步形成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继续发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10年**期间,党的新闻采访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记者采访严重脱离实际,虚假报道成风,使新闻报道推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粉碎“四人帮”后,这个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当今在深化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记者采访报道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要比过去复杂得多,新事物、新经验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发生。因而记者进一步发扬我们党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到改革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去,进行深入的全面的采访和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深刻观察与思考问题,更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一条正确的采访路线,它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群众观点。

7.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篇七

关键词:新闻写作,采访,新闻调研

1 现代新闻制作流程与制作技术

随着人们对新闻报道关注态度的改变, 现代新闻制作较以前应经有了很大不同。不只是报道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现代新闻的制作流程和制作技术也进行了大幅度革新。

1.1 现代新闻制作流程

现代新闻制作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 相比以前不需要具体策划的新闻制作方式, 现代新闻制作更为严谨、科学。

首先要举行新闻的选题会议, 会议上由各新闻专栏记者、各新闻栏目编导等新闻制作的负责人提交各自的策划案, 进行会议研讨以确定新闻选题方向。

然后是记者的实地采访, 策划案通过以后, 各负责人自己或者选调记者深入实地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搜集新闻所需的详细事实。

最后是新闻报道制作, 专栏记者根据自己采访所得的事实进行主题提炼加工, 通过新闻写作的各种方式制作成新闻作品;栏目编导则根据选调记者采访获得的新闻事实组织新闻报道的录制。

1.2 现代新闻制作技术

现代新闻制作技术的革新主要是依托新闻报道媒介的变化, 之前新闻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报刊、电台广播。而如今, 随着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大量涌现, 使得现代新闻制作技术日益复杂起来, 但应用最多的有还是下面几种。

1) 报刊写作编排技术。报纸、刊物等纸质媒介的写作编排技术在今日依然是一种主要的新闻制作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不受播出时间和篇幅限制, 在报道深度广度上有较大优势;

2) 电台、电视数字制作技术。电台、电视制作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作技术, 通过画面、声音等元素, 第一时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3) 网络、移动终端传播技术。网络、移动终端传播是目前新兴的新闻制作技术。数量大, 使用方便, 速度也快, 是最有潜力的新闻制作技术, 不过此种技术目前对新闻事实的审核不足, 存在大量虚假讯息。

2 现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

2.1 现代新闻采访

现代新闻的制作技术虽然有很多, 但是不管哪种制作技术都离不开新闻采访。因为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事实、发掘新闻线索、整合新闻资源所必需的。

不同的是, 由于现代的新闻制作对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求的提高, 导致现代的新闻采访产生了一些变化。

1) 新闻采访目的

通过选题策划会议, 记者已经明确了本次新闻采访的主题, 因此采访主要是掌握与主题有关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记者必须依靠自身的新闻敏感性, 采访中多听多看, 要及时主动地捕捉新闻事件、新闻线索新动态。

2) 新闻采访时间

现代新闻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所以采访的时间必须要尽量缩短。短时间内掌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基本原因以及某一些细节, 依靠自身积累的新闻资源对新闻事件、新闻线索迅速进行整合, 并作出回馈。

3) 采访形式

新闻事件、新闻线索是不断发展的, 都有相应的前兆、发生、高潮、结尾阶段。现代的新闻采访记者一定要多跑、多问、多看、多记、多想, 把采访活动放在每一天, 每一刻。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

2.2 现代新闻写作

现代新闻写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写作, 它还包括了电视台的新闻摄制、网络新闻网页的编辑编排等, 其他一切用于组织新闻各要素、整合各项新闻资源、提炼新闻事实并完成新闻报道的各项技术手段和方式都称之为新闻写作。可见, 现代的新闻写作的含义已经相当丰富。

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间的相互关系

3.1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以及相关新闻资源是新闻写作的内容来源。因此, 新闻采访活动做的是否深入广泛, 决定了新闻写作的是否深入广泛。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越深入、越详细, 写起新闻报道来就会越顺利越顺手, 而不至于文思枯竭、思路闭塞。可见,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高质量的新闻写作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新闻采访配合才行,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3.2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在新闻界有这么一句话“叫七分采, 三分写”, 道出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七分采, 说的是一份成功的新闻报道70%的时间和功夫是花在新闻采访获取新闻事实、新闻线索以及有关新闻资源上的, 而剩下的30%的时间和功夫是花在新闻写作上的。这恰巧证明了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1)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主题思想

新闻写作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这与新闻采访尽可能获取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有关的信息明显不同。新闻写作将新闻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二手资料等信息分门别类的加以分析, 精心提炼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主题, 然后围绕提炼出的主题进行新闻素材的布局谋篇。

2)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获取的舆论引导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对舆论引导是不加区分的, 虽然也有就某一方舆论的问题提问, 但那是为了收集更多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而在新闻写作中就不同了, 需要结合政府政策, 社会主流舆论方向对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加以筛选, 做出主流的舆论引导, 不过要和自身的舆论观点区分开来。

3) 新闻写作进一步明确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要素

新闻采访获取来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比较庞杂, 各个人的说法、看法也都一样, 因此, 没有明确的新闻要素。而新闻写作必须通过对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新闻线索的分析、提炼, 将其中的各个要素重新的排列组合, 才能形成正式的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两者相辅相成, 缺少任何一面都不能形成成功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黄柳菱.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误区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9) :48-50.

[2]徐晓红.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J].活力, 2012 (16) :124-124.

[3]吕灵芝.浅论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18) :168-168.

[4]周超.新闻采访写作初探[J].今传媒 (学术版) , 2011 (4) :124-125.

8.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政工工作;新闻宣传;理论;实践;创新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信息传播规律,积极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方法,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新形势下,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力,应重点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等方面下功夫。结合新闻宣传工作实践,就创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笔者认为,要创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创新。

一、深入基层挖掘法,实现“三贴近”

(一)深入一线挖掘新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想点子,要“沉”到基层一线之中,沉入新闻源头中去挖掘新闻事实。同时,要注意挖掘新闻资源和素材蕴含的全部信息,使信息链条得到有效延伸。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感人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思辩、提炼,努力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入揭示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二)瞄准热点捕捉新闻。员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大多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是公众的聚焦点。新闻宣传的职责是要把员工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敏锐捕捉群众关切度高的热点。在实践中,新闻报道既要报道新闻事实,还要善于从员工关心的视角推出背景新闻、热点透视,通过解答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从而超越新闻事实本身,挖掘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新闻。

(三)贴近生活提炼新闻。一个好的新闻宣传,离不开构思的独特、策划的精妙、表达手法的新颖。然而,蕴藏在生活实践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宣传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要改变过去新闻宣传习惯于顺向观察现实生活,顺向谋篇布局的思维定势,善于通过逆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新闻作品的方式,有时能给受众一个意外的“惊喜”,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主题宣传系列法,唱响主旋律

(一)主题宣传“常态化”。就是要组织媒体,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新闻主题宣传活动,善于围绕主题深入剖析,使之细化成公众关注的子题目,展开新闻报道。通过连续不断的主题新闻宣传态势,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一轮连一轮的宣传,前后衔接,首尾呼应,在公司上下营造主题宣传的舆论强势。

(二)主题宣传“战役化”。主题宣传要在准确把握公司工作中心和重心的基础之上,对新闻宣传及时进行统筹策划。每一个主题宣传活动,就像组织战役一样,精确策划设计,做到主题明确、导向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形式明确。特别是要抓好各类新闻报道体裁的综合运用,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图片、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三)主题宣传“立体化”。主题宣传的系列化,需要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媒体的整体联动动。即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在同一时间段,组织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联合采访,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系列宣传报道,做到全覆盖,形成立体宣传势态,发挥规模宣传效应。

三、典型宣传形象法,增强认同感

(一)精选宣传典型。先进典型打动人的关键是典型要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因此,宣传先进典型,必须摈弃搞“假大空”、“高大全”传统做法,精选角度进行深度挖掘,选择最能打动群众心灵的宣传角度,选择群众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把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二)形成关注焦点。新闻宣传只有把公司党组的中心工作和着力点变为员工的关注点、兴奋点,才能起到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先进典型离员工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员工所欢迎和认同。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才能激活员工兴奋点,才能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先进典型既是员工中的一员,又是员工的优秀代表。

(三)揭示本质特征。典型宣传形象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否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因此,典型宣传必须注重对受众的穿透力,注重对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把体现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给广大群众以启迪。

四、常规动态结合法,润物更有声

(一)要下好“细雨”。“细雨”式新闻宣传就是指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这就要求公司新闻媒体要认真做好常规性、经常性宣传报道,把需要宣传贯彻和展示的各种精神、理念和信息以“细雨”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不间断地抓好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才能让公司、上级和外界受众了解其发展状况,掌握其工作成果,听到其声音,看到其形象。

(二)要下好“阵雨”。“阵雨”式新闻宣传是指集中式、战役性宣传报道。把发生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发展成果等通过平面、纸质和网络媒体集中时段、集中对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对外有助于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公司近年来在“抗冰保电”、“抗震救灾”、“抗洪保电”、“甘新750千伏、甘青750千伏二通道联网工程”。以及“皖电动送”、“哈郑直流”等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集中密集报道,就引起了社会良好共鸣,展示了陇电员工敬业奉献,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良好形象。

(三)要“细雨”引“阵雨”求平衡。就公司而言,要善于发挥媒体团队和社会媒体的作用,做足常规性、动态性宣传报道的功夫,努力下好新闻宣传的“细雨”;不仅如此,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新闻宣传的“细雨”引出新闻宣传的“阵雨”来,即适时邀请社会媒体进行集中采访、集中宣传,努力形成“细雨”与“阵雨”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态势。

五、正面宣传效应放大法,增强影响力

(一)提升宣传层次。放大正面宣传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目的地把“局部”的宣传变为“全局”的宣传,把低层次的宣传推向高层次宣传,把影响“一小片”的宣传变为影响“一大片”的宣传。

(二)拓展宣传地域。正面宣传要敢于跳出“地域”的局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把自己好的新闻线索、有特色的新闻素材向外地新闻媒体推荐,借助外地媒体这一平台,拓展自己的正面宣传地域,扩大自己的正面宣传效果。

(三)丰富宣传形式。正面宣传光靠传统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其影响力是有限的,还需要多种宣传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渠道放大正面宣传的效果。如就一个新闻事件的宣传,在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就某个典型的新闻事件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巡回报告、图片展览、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把正面宣传的效果完全释放出来。

六、负面事件正面宣传法,帮忙不添乱

(一)负面事件宣传报道要注重破题。任何一个负面事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得当,对于事件本身是一个防止事态恶化和促进迅速整改的力量,对于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警醒和教育,对于受负面影响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安抚和疏导,对于社会矛盾是一种化解。因此,要把握宣传报道的分寸,根据负面事件的性质来选择报道角度。如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负面事件重在谴责和引导。

(二)正确对待外部新闻舆论监督。外部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除本地新闻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对发生在本地的负面事件的批评性报道或负面报道。在处理记者和媒体对负面事件的调查采访时,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军事机密及商业机密的,我们要本着乐于接受监督、敢于面对问题的态度积极配合接受采访,并与之密切沟通,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不遮掩,不找任何借口拒绝、抵制、推委新闻媒体。同时,党委宣传部门要准确掌握媒体的到访情况,做到热情服务,了解媒体记者的采访意图,并做好被采访单位和采访记者之间的沟通衔接工作。

(三)负面事件宣传力求产生正面效应。负面事件正面宣传贵在成为“减震器”、“减压阀”、“缓冲器”。因此,在遇到负面事件时,要从正面角度入手组织宣传报道,使负面事件宣传报道产生正面效应,成为认清问题、化解矛盾、告知公众,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舆论力量。即从相关单位如何解决和处理,如何采取强有力的处置措施,如何以此为戒改进工作等方面进行报道。同时,对于负面事件的报道要及时把好脉,通过本地媒体和外部媒体发通稿的方式,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进步。

七、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法,打好主动仗

(一)转变观念,主动应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即时聊天工具、博客、BBS论坛、手机短信等新型传播形式对通过传统新闻媒体手段引导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树立突发事件公共信息管理新理念,由“消极应付”转为“主动应对”,把信息发布与事件处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全新的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机制。在制定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时应有新闻应对预案,明确新闻宣传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专门的新闻写作人员。

(二)争分夺秒,先声夺人。为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新闻写作班子应在第一时间撰写出稿件,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发布有关信息。在信息传播渠道选择上要适应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以分秒计算的特点,争分夺秒在网上首先发布,确保占领网上第一发布权,同时在当地电台、电视台连续播出,再考虑尽快见报,以赢得引导舆论的先机。

(三)全程跟踪,滚动宣传。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必须随着事态的发展、调查事件原因的深入、处置工作的全面展开,需要进行连续的“滚动宣传”。要把握消息发布主导权,根据事件处置需要和社会舆论情况,举办多频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发布活动,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形成大面积的信息覆盖,让受众随时知道最新、最多的新闻信息,及时知晓党委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能力、处置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

八、消极信息积极消化法,引导要得当

(一)畅通信息渠道。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系统,建立消极信息排查制度,对可能被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事关发展稳定的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排查会的方式,对明确应对的策略和方式,真正做到面对传播的消极信息临危不乱,处置有方。

(二)善于趋利避害。一旦出现了消极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要按照“利中取大,害中取小”的处置原则,及时对出现的消极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透过消极信息的表象,剔出信息中不能揭示事物本质的东西,把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真实的信息找出来,同媒体一道把消极信息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变坏事为好事。

(三)净化不良信息。消极信息与健康信息是一对孪生兄弟,对消极消息要引导媒体冷热有度,不追求轰动效应,不参与炒作渲染,不随意转载网上消息,而是着力报道有关部门迅速、及时、妥善处置事件的工作情况,以正面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对那些不顾正确舆论导向,将道听途说的消极信息编发上网,要敢于依法依规及时进行清理,并把真实的信息发布网上,防止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和不良信息影响社会舆论。

总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韦尔伯•斯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2] 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M].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3] 弥尔顿.吴之椿译.论出版自由[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

[4]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申请工作经费请示范文下一篇:520浪漫早安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