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级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五个突出(共2篇)
1.股级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五个突出 篇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这对于拥有3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紫阳来说,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各种挑战,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抢抓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突出抓好“六新”,着力解决“六大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确保全县农业有新的发展,农民素质有新的提高,农村面貌有新的变化。
一、谋划新思路,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好建设规划。首先,必须围绕中央、省、市精神制定规划。做到“五要五不”,即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其次,要立足县情制定规划。紫阳毕竟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起步晚、发展慢,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并不宽裕。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按照一年试点、二年铺开、三年见效的思路,今年先在全县212个村选择条件较好的10个村进行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开。第三,要依靠群众制定规划。要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专门班子,深入村组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事情怎么办”、“由谁来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拿出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案,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实行民主决策,并请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从而形成具有科学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规划。
二、发展新产业,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基础,而发展新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主要途径。一要围绕资源调产业。紫阳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矿藏有矿藏,发展潜力巨大。按照“一种模式带一片,多种模式富全县”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正大养殖、舍饲养羊、茶叶、蚕桑种植等多种模式,发展优质富硒稻、蔬菜、水产、畜牧等特色板块基地或种养殖小区。同时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二要招商引资兴产业。要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茶叶、畜牧、蔬菜、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同时着力培植名优茶开发、富硒食品等现有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三要搞活流通带产业。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组织,提高茶叶协会、蚕桑协会、畜牧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将“紫阳春牌”茶叶、富硒食品、“洪田牌”果醋等精品名牌推向市场,真正在全县形成“群众兴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干事业”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在发展产业中得到实惠。
三、建设新设施,着力解决新农村的物质条件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紫阳而言,由于县级财政财力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脆弱、少数地方还存在着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的问题,村庄建设缺乏规划,人居环境亟待治理。对此,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农田综合开发,提高综合能力;搞好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搞好集雨水窖工程建设,提高防汛抗灾能力。要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重点在“四通三改”工程建设上加大力度,即所有村组通水、通电、通信、通路,进行改圈、改厕、改厨,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要在净化农村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在农村大力开展以清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文明卫生活动,逐渐解决“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家禽乱跑”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设农村生态庭院。
四、培养新农民,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为培养新型农民,必须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五大教育”活动: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为培养新型农民提供后备力量。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培训投入,大规模地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开展文化教育。加大农村文化发展投入,加快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建立农村公共文明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形成学文化、学科技,争做新型农民的良好风尚。开展法律教育。积极开展“四五”普法活动,正面引导广大农民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真正成为学法、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大力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落实新政策,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动力问题
优惠的扶持政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强大动力,把政策引导好、落实好,就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一,要把中央、省、市的政策宣传到位。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有关会议,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让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在全县大力开展“建设新农村,我要做什么”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上来,使党的方针政策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二,要制定好具体政策。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率、示范性和辐射力,县委、县政府将对试点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县财政对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扶持,在农民建房用地上给予优惠,免费提供各种服务,优先立项安排项目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三,要将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县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县级联乡领导和各乡镇书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县委、县政府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千人工作队,分赴全县212个村,开展“五送三包二落实”活动,即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卫生、送政策,包制定建设方案、包宣传发动、包启动建设,落实建设规划、落实建设措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县广大农村面貌有明显转变。
六、建设新班子,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的关键在于村组干部。一是要选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根据《村民组织法》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将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进村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只要是能自己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不论学历、不论出身、不论职业,要大胆的使用。二是要育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教育村组干部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带头讲学习、带头讲实干、带头讲廉政,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真正发挥领头雁和马前卒作用。三是要用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建立村组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纳入量质化考核目标,具体分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项目,每年由县考评办对各村进行年中、年末二次考核,考核优秀的进行重奖,考核不合格的也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通报,真正使全县村组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形成争先进、扛红旗、站排头的工作热潮。
2.股级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五个突出 篇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五个更加注重”
2005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十堰市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2008年,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统三分”战略,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新农村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五个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规划建设和机制创新
要高起点制定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依据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注重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循序渐进。要突出机制创新,激发建设活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化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目标考核。
二、更加注重城乡布局
科学布局城镇和乡村,以城镇、中心村带动人口的聚集。重点是加快生产要素向重要节点地区聚集,引导城镇和产业优先发展,形成带动整个区域均衡发展的空间“骨架”。从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重点加大了路、水、电、气、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一是按照“建设主动脉、提升支干线、硬化入院路”的思路,加强城乡道路建设,建设内通外联、畅通便捷的公路网。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三是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更加注重以产业带动就业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培植特色致富产业作为中心任务,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壮大新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二是加快发展特色工业。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城镇集贸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于贫困的十堰来说,产业基础薄弱是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软肋”。重中之重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和扶持力度,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培植龙头企业,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近几年来,十堰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8%以上增长,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增加绝对额达到885元,年平均增加295元。
四、更加注重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新农村就业。二是不断扩大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面,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进农村福利院建设,加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现新农村社会保障均衡发展。三是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建设,加快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发展,引导人口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集中,建设一批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新农村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质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各类矛盾调处化解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五、更加注重生态建设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生态环境。一是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实施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石漠化治理、低产林改造、坡改梯、林区基础设施、森林防火等工程建设,加快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实施以水污染防治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污水、垃圾处理厂,减少污染源排放量,净化水质。实施工业点源综合治理,加大工业尾矿治理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二是实施城乡污染防治工程。按照生态环保、低碳降耗要求,加大县城垃圾处理和重要集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医药化工、矿产冶炼等企业污染治理,发展清洁生产,减少城乡污染物排放。三是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开展村庄整治,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是农民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普遍愿望。合理规划村镇卫生设施布局,落实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三包”制度(包绿化、包保洁、包管护),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村镇户院“三清三拆三建”活动(清垃圾、杂物、路障,拆临路猪圈、厕所、废弃设施,建水泥场坪、门前花坛、沼气池),建设整洁亮丽新家园。十堰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村容村貌发生变化,农村环境有较大改观。实现炊事沼气化、热水太阳能化、饮水自来水化、电视有线化、网络宽带化、道路柏油化、出行公交化、垃圾日清化、排污专管化、环境生态化。通过设施改造和建设,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引导他们与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决裂,树立新风尚,营造新环境。
六、更加注重依靠群众
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热情,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共谋发展的局面。一是更加注重用文化提高素质。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必须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建设,培育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风气,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更加注重发挥基础组织作用,加强民主管理。通过开展民主选举班子、培训主职干部、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推行党员先进性承诺卡和“一会两票”等活动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民主理财小组,发展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提高农民参与决策和监督的程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村级民主决策水平。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平安村创建活动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农村文明程度,塑造文明健康乡风。
参考文献:
【股级干部队伍建设要抓好五个突出】推荐阅读:
农行副股级竞聘演讲稿10-16
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清单07-18
选拔干部要以德为先06-29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07-28
组工干部要“五官端正”08-12
五个全覆盖领导干部下基层的工作总结11-02
党员干部要做到三敬畏06-22
政法干部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五个方面对照检查发言材料07-16
基层大队领导干部要做好07-03
青年干部要勇于争当“四类人”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