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工活动(精选19篇)
1.幼儿手工活动 篇一
美术手工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杯子变狮子》 年龄班:大班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狮子的身体特征。
技能目标:幼儿可以学习各种剪、贴、画、等各种手工技法,把杯子变成狮子。创作目标:幼儿运用不同的色彩描绘狮子,并且发挥想象添加装饰,让狮子更加美丽。
情感目标: 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重难点: 狮子的造型和剪切、粘贴组合在一起 教学准备:PPT、水彩笔、纸杯、剪刀、白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给幼儿放一段关于狮子的视频,吸引幼儿的兴趣
(二)示范讲解
1、小朋友你们看了视频知道狮子的样子了,下面老师给你们看看狮子的图片,我们一起观察狮子有什么特征。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狮子的头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尾巴和四肢。
2、“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神秘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老师从身后拿出一个纸杯。“小朋友,看这是一个神奇的杯子,那小朋友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把杯子变成什么呢?”“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能把杯子变成什么?”“看,这是谁啊?”
“其实,杯子可以变成很多的小动物,今天,老师主要教小朋友制作大狮子,好不好。”
3、首先用剪刀把纸杯的边缘1/3剪成条然后画两个三角形,三角形中间画圆点当眼睛,用长圆形做鼻子,画一个比较圆的8做嘴巴,画四个长圆形做耳朵和脚,画一个三角形加一条细的长方形做尾巴,画好后分别涂上色彩,用剪刀剪下来粘贴在杯子上,狮子的头就做好了。脚、尾巴和另一个纸杯边缘粘在一起,最后用另一个纸杯和狮子头粘在一起,狮子就做好了。
(三)布置作业
好了现在呢小朋友们也来尝试做一只可爱的大狮子
1、可以2个小朋友合作一起商量制作,也可以自己单独制作。
2、制作过程中不可以大声说话和吵闹。
3、不可以在别的小朋友的作品上制作。
(四)巡回指导
1、对能力好的幼儿在造型方面要求创新。
2、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要求完成作品。
3、对能力弱的幼儿手把手的指导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上色、剪贴和造型制作。
(五)评价小结
“小朋友都制作好了吗?我发现好多小朋友真的很厉害,做的狮子很漂亮,下面我们请小朋友自己展示自己的狮子给别的小朋友看,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也请别的小朋友说一说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好不好,为什么?”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并从造型、色彩、创意、态度等方面评价幼儿作品。
(六)教学延伸
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狮子带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可以教爸爸妈妈制作
2014级31班
第五组:肖雨
2.幼儿手工活动 篇二
一、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积累手工制作素材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优秀作品 ,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这是手工教学活动的开端,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让其能反映在作品中。
2.收集各种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尝试手工制作。教师要收集一些空瓶、空罐、纸箱、纸盒等废弃材料, 投放到美工区,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让幼儿接触和摆弄它们。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会逐渐发现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表现特性,并会通过想象尝试塑造作品,从而培养幼儿进行制作和创作的兴趣。
3.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获取创作灵感。手工创作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身边的废弃物,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树叶、花、石头、贝壳、泥土等。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多提供丰富的范例,开拓幼儿的思维。丰富多彩的范例,可使幼儿充分感受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成品、半成品范例,也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
5.将各种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可选择学科交叉中相关联的知识点, 引导幼儿把不同的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训练幼儿的新奇想象力,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素材。
二、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物体形状的 记忆
教师可以让幼儿多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学一学,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使幼儿对塑造的物品有深刻的体会、感悟和了解,帮助幼儿丰富表象。如, 在指导幼儿制作动物造型时, 教师可通过立体模型或多媒体演示供幼儿观察动物的形状, 启发幼儿思考:这个动物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怎样的?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等等。同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帮助幼儿加深对动物形体的记忆。
三、帮助幼儿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1.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例如,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剪出图形、学会基本的折纸技巧、粘贴简单的泥塑技能,等等。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才能运用简单的形体自己拼装和创造。在综合性的造型活动中, 幼儿除了要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外,还需学习切割、连接、装饰等技能,以此培养幼儿对材料性质的形体直觉能力及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2.给幼儿多提供练习的机会 ,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教师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 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连接与协调。
四、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制作
1.明确目标。在成人的手工活动中,其目标是很明确的,但幼儿不同。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将制作目标明朗化, 引导幼儿紧扣目标进行构思、创作。
2.设计构思。幼儿明确了目标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想制作物品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 因素进行全面思考与设计。
3.动手操作。在幼儿进行制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递增的原则,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的实践 篇三
小班幼儿手工活动实践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活动。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少,观察不够细致,手指肌肉活动不灵活,因此在表现能力上有所欠缺。为了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让幼儿感受手工活动的乐趣,培养其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丰富经验
针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主要以欣赏为主,在欣赏活动中,可以激发他们对手工操作活动的热情,为他们以后的表现和创造奠定基础。孩子初入园时,对幼儿园的一切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各种形象夸张、可爱和色彩艳丽的墙饰图形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和刺激。因此,我充分调动和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这些对象的审美特征。当我带幼儿参观多样而美观的室内外环境,幼儿刚开始,只会片面地说墙上有什么物体,接着我又提问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如,小房子有哪些颜色?旁边为什么有花?小汽车是什么形状的?这些装饰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摸看有什么感觉?力求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去感知这些作品的色彩、形象造型和内容,并让他们学会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如,欣赏“小兔的家”时,孩子们会说出可爱、漂亮、有趣等词语;会用动作表演小兔的睡姿和玩耍的样子。定期更换欣赏的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主题墙饰的变化、美工区作品的更新等,这样可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经验,帮助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的手工活动时,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都被中大班幼儿有趣的操作气氛所吸引,强烈要求老师也能让他们参与其中。不过,欣赏活动并不局限于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内容,只要有可利用的审美情境,就要引导幼儿去发现其中美的特征,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在之后的手工活动中幼儿总是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而且他们会从色彩的协调、造型的完整性等各方面初步评价同伴的作品。通过审美环境的体验,丰富幼儿的经验,不仅能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而且也更快激起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必要条件”。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只有热爱,理解和尊重儿童,才能启发和教育他们,培养他们自觉活动的创造力”。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支持者。要发现每位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儿童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只要有益幼儿发展创造性思维,就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我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这条小鱼剪得真好,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喜欢手工活动,更加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三、目的活动期和基本形状相结合,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意图
大部分幼儿之所以能在手工发展阶段的基本形状期较顺利实现自己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无目的活动期已经充分享受了自主活动的快乐,体验了若干手工材料的特性。如练习撕纸时,提供了色彩鲜艳的广告纸,蜡光纸或皱纹纸,请幼儿自己玩纸的游戏:可以折会折的作品,也可以撕成长条当面条,撕成碎片当雪花或小鱼。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刚开始挺有乐趣的,逐渐的,他们对自己的纸工作品简单的造型厌倦了。于是,我适时地教他们初浅的折法,学了一种折法再请他们想象是什么造型,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说了很多造型的名称。孩子们就在每次寻求新意中学会了对边、对角折、双三角形等折法。而后,在基本形状期他们就能用自己掌握的基本折法自如地折出“郁金香、蝴蝶、房子”等纸工造型,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剪纸活动也是手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孩子还不会正确使用剪刀的情况下,我提供了若干废纸让幼儿随意地剪,这期间我观察孩子需要指导的地方,经过巡视,发现幼儿虽会用手指拿剪刀,但还不会正确使用,纸和剪刀不能配合,这样我就有了指导的重难点,同时请家长在家进一步指导孩子正确地持拿剪刀。经过3~4次随意剪纸的活动孩子们终于剪得较为顺手了,基本上能独立的完成作品,例如,进行《小鲤鱼》手工作品时,我们请幼儿自己观察画面,讨论应该用什么方法完成作品。看着大部分孩子能够较独立动手操作,我们认为这应该都有赖于无目的活动期的探索,让幼儿从最初的尝试体验到掌握初浅的操作技能,从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意图,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手工的兴趣。
四、通过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著名教育家卢布姆在《教育目标分类—情感领域》中提到:“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几乎总是关注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感情的材料。”因此,我们在手工选材内容上和指导方法上注意建立在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力求促进幼儿健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使幼儿终身受益。如活动前,请幼儿参观各种范例布置成的画面,请他们自己想想要做什么内容,活动时,注意以游戏形式引入,如请他们布置小小美术馆、帮助小动物找家或比比谁的手最巧。这样,有趣的游戏口吻调动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有时总是要求孩子应该安静地操作,而我们为了激发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尤其是对个性较内向的幼儿,我们总是允许孩子们可以边操作边与同伴或教师交流,把他们在操作中感到愉快、高兴的心情表露出来。同时,在幼儿选择材料方面,为了不限制他们的操作内容,尊重他们的意愿,我们也总是请他们轻轻离开座位去寻找所需的材料进行制作,这样,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来说,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来说选择较容易的材料入手,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高兴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或是怎样完成的,从而为他们挑战新的操作内容增加了信心。
4.幼儿园手工活动方案 篇四
锦溪作为4A级旅游景区,有着它特有的风景和特产。粽子糖就是其中的一个特产,糖又是孩子们喜欢的食物;而超轻黏土塑造能力强,色彩丰富,做出来的东西都很形象、很逼真。所以我设计了用超轻黏土来制作粽子糖的活动,能很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粽子糖,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能用适当的力度握住超轻黏土,有规律地剪。
3、提高耐心,养成细致操作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物质:1、课件
2、各种颜色的超轻黏土
3、剪刀人手一把
4、空的盒子每人一个
5、泥工板人手一块
经验:有看图示制作的经验
【重难点】
重点:认识粽子糖,制作粽子糖。
难点:能用适当的力度握住超轻黏土,有规律地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1、提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糖吗?你吃过什么糖?
2、小结:你们都吃过这么多的糖呀。
3、出示图片,讲述:看,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个,你们认识是什么糖吗?
4、小结:是粽子糖。
二、观察图片,认识外形特征。
1、提问:粽子糖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小结讲述:它们像粽子一样,每个面看上去都像三角形。有白色、绿色,很多不同的口味。
3、过渡讲述:那你们想不想来自己动手做一做粽子糖呢?
三、示范讲解,幼儿操作。
1、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认识。
2、示范讲解:先拿一点太空泥,然后放在泥工板上搓,搓成长条。然后拿起剪刀,上一剪刀,下一剪刀,有规律地剪。而且剪的时候对着盒子,把糖都剪到盒子里,一种颜色放一格。
注意,那太空泥的手不能捏的太用力,不然就会变形的。
3、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
4、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不要捏的太用力。
(2)提醒幼儿按照规律来剪。
四、作品展示,结束活动。
1、展示制作的粽子糖。
5.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感想 篇五
金秋十月我们接到孩子幼儿园的通知,举行幼儿手工制作亲子活动,主题是用废旧物品为材料制作各种动物。从看到题目我就深入思索,用那些材料制作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同时孩子平时最喜欢哪种动物。也想了很长时间,小鹿,小猪等。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只有纸张很适合孩子,尽可能的少用剪刀,不小心会剪到手,当然胶水必备,塑料也可以。
平时为了加强她的数学学习,我买了数字绑给她,七彩的数字棒很漂亮,我灵机一闪就做小刺猬不是很好吗?准备好材料我就和孩子制作了,整个过程太精彩了。先使用废旧纸杯用牙签在上面 扎好小洞,然后然孩子拿数字棒一排一排扎上,当然是纸杯的一半扎小洞,数字棒颜色要一排一种颜色,然后使用另一个纸杯套在里面,这样数字棒就固定了,为了数字棒固定我想了很多方法,这个方法是孩子爸爸想的,最后用硬卡纸做了头,黑笔画上了眼睛,红笔画上了嘴,粘上了小尾巴。整个过程孩子全程参与很开心。
我和他爸爸也很开心,也从中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觉得很不容易,也看出幼儿园领导对老师们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同时大地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很正规,让我们的宝贝在这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学到了很多东西,进步很快,很庆幸我们选择了这所高质量,高素质教育的幼儿园,更觉得好运的是碰到了这么优秀的老师!
我女儿在上幼儿园前,性格内向,胆小,怕见陌生人,特别爱哭,刚开始,我们都特别担心,怕她坚持不了。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在老师的细心爱护和耐心的教育下,现在完全适应学校的生活了,性格变得开朗,懂了很多东西,语言能力和独立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也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当然,这些都是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换来的!
很感谢幼儿园领导组织活动这次活动,活动很成功!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跟孩子一起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平常我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时间跟小孩真正沟通,交流的。看到她们出色的表现我们就更放心了…
6.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 篇六
幼儿园手工特色教学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因为手工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玩又好看,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幼儿的玩具,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并且在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耐心细致、有序的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所以,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活动,我园是一所农村让幼儿园,稻草、簸箕、柳条等是幼儿常见的物品,于是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孩子动起手来,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与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那么,究竟该如何实施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组织手工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组织的有目的的手工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通过预设活动目标,准备相应的材料,按照制定的计划引导幼儿参与进行创作的活动。它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类型。
(一)幼儿园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
在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所以在指导方式上应侧重以下几点:
1、教师准备的范例应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手工活动是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制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过程,所以活动前,教师出示的范例或作品一定要能激发孩子制作的兴趣。根据内容,范例可以是教师的制作,也可以是实物,最主要的是能让幼儿对所要进行的操作结果产生明确的直接感受。另外,教师要采用生动的导入方式,如谈话法、故事法、情境法等,让幼儿在兴趣中产生创作的欲望。如制作“望远镜”,我们就先进行了“小小侦察兵”的游戏,让幼儿先学侦察兵观察敌情,继而发现“望远镜”,接着观察范例,看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再思考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材料做成成品。通过这样的共同探讨,幼儿很顺利的掌握了用纸卷成圆筒的要领。幼儿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也非常的活跃。通过游戏不但使活泼好动的幼儿发挥了聪明才智,而且也是性格内向的幼儿得到了锻炼。
2、对于手工活动中的基本技巧,教师要清楚的讲解示范。
手工活动,特别是折纸等需要有序进行的操作,教师的讲解示范非常的重要。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地清楚明白,有些方法的重复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
3、在幼儿自己独立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帮助和支持。
因为手工活动涉及许多的技能及方法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幼儿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这时教师的知道就非常的重要。而且在小范围内帮助一名幼儿,周围的幼儿又等于接触到了一次的方法示范,对于难点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降低要求,使多数幼儿能顺利地完成操作。
4、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手工作品的展示,使幼儿在欣赏交流中共同提高。
往往教师在幼儿进行完操作活动时,就认为幼儿已经完成了任务,达到了教育目标,而忽视了展示交流环节的重要意义。在展示交流活动环节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示给别人,并引导幼儿个性化的表达。
5、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合理地处理幼儿的作品。
幼儿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妥善处理幼儿的作品。而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重视、积累的行为,也正是对幼儿能力的肯定。教师处理幼儿作品的方式有多种:作为玩具使用、作为艺术品装点环境,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或者亲人等。总之,要使幼儿的努力与创造,体现出相应的价值。
(二)幼儿园非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
在非正式的手工教学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制作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与他们的能力、经验、及意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平时就应多给幼儿机会,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能力及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幼儿园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手工教学活动
现在的教育课程提倡各个领域的整合,而在其它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手工活动的也占很大的比值。如:科学领域中的“数的认识”,需要制作点子卡,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制作。再如社会领域中的“孝敬老人”,目标中要求幼儿能亲手制作礼物送给老人,这又会让幼儿动动自己的小巧手进行制作了。只要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设计合理,就能在任何的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的手工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更好的进行手工活动奠定基础,还可以让幼儿对所进行的手工活动进行复习。如:在手工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剪刀,但对初学的幼儿来说,剪刀的使用并不是很娴熟,所以,在活动前的区域活动时,就可以提前让幼儿接触剪刀,并交给他们剪刀的使用方法,为更好的进行手工活动打下基础。再有,幼儿进行完手工教学活动后,有的幼儿未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的幼儿还想继续制作,为了满足孩子们更大的创作欲望,我们就可以将手工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进行创作。
3、在幼儿园各项游戏和活动中有效地渗透手工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任何活动以游戏的形式组织,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手工教学活动也不会例外。所以,我们除了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好手工教学活动之外,还应在其它的游戏活动中有效的渗透手工教学活动。如:在幼儿园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教师应知道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蕴涵着宝贵的教育价值。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抓住任何教育机会向幼儿进行手工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拉近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周围的花草树木等教幼儿进行制作。如:草帽、花环、柳笛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制作的快乐,但此时也不要忘了提醒幼儿要保护环境,使幼儿感受到美和和谐的教育。
黄川临洪幼儿园
7.幼儿手工活动 篇七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幼儿,手工活动
一、在自主感受、选择材料中发展思维能力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纸工、泥工、编织、布贴、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折纸、剪纸、撕纸、立体制作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许许多多的废旧物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每种材料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开拓、提高、发展幼儿的思辨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教师无须直接告诉幼儿需要什么材料来制作,可以先让幼儿进行独立思考。
如我们要做一个娃娃,需要什么呢? 幼儿会根据已有经验来选择什么材料。有的幼儿认为需要布、棉花,有的幼儿认为需要纸,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橡皮泥,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毛线,等等。然后,我们提供这些材料,让幼儿思考: 如何用这些材料制作娃娃呢? 他们有的尝试用布来粘贴,有的尝试把纸卷起来做立体娃娃,有的尝试用橡皮泥来塑造。虽然他们的制作不一定成功,但是慢慢地幼儿发现: 布粘贴比较简单,要用针线缝制比较麻烦,平面的纸可以粘贴成立体的图形,橡皮泥可以塑造各种东西……这样幼儿就慢慢形成了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也增加了对生活中各种材料性质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能独立的、更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材料。
再如,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思考: 树叶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 一片普通的树叶,其实是千变万化的,小片的圆的树叶可以拼贴成小鸡,细长的可以拼贴成小船,大片的树叶经过修剪可以拼贴成金鱼、乌龟、蝴蝶等。这时,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在观察思考中了解到树叶的特性,学会了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丰富了生活经验,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自由观察、拆装范例中增长知识
以往手工活动教学中,教师会先做好范例,让幼儿观察感知,形成制作的方法,而范例会被闲置一旁。幼儿看着范例,尽管教师讲了一遍又一遍, 幼儿还是不会做。现在改变方式,让幼儿拆一拆、看一看,发现制作的秘密,这样,幼儿从拆、看中找出制作的方法,教师再稍作技法指导,幼儿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比如,在制作折纸大树时,我们先给幼儿提供一些折好的大树范例,让幼儿观察,并拆开看看是如何折的,分几步。幼儿拆开好, 能看一看折痕和步骤,互相讨论一下,再发给幼儿各种彩纸,让幼儿试一试,从折中,幼儿发现折多折少会影响树头的大小。这样,对于范例我们就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幼儿也从中享受了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三、在大胆想象、创造作品中提高探究积极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教学任务之一, 对幼儿来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教师应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启发和指导,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 让幼儿独特的想象充分表现出来。
比如,一些简单的纸条,展开拼贴可以成小河、高楼、各种图形等,卷起来贴可成一些小动物,也可以成卷纸娃娃、其它纸卷画等,竖起来拼贴也可以做成迷宫、立体画等。在制作这些时,我们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其它辅助材料来完成造型。如想做伞,你想用什么材料? 如果想做小动物,你又想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式来实现你的想法? 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引领,又留给了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都能自发地进行创作,再创作,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在欣赏、评价作品中获得灵感
幼儿之间也需要互相学习,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般幼儿都比较喜欢手工活动。幼儿会觉得手工好玩,如果是很枯燥的说教版教学,幼儿只会厌弃,很难产生真正的兴趣,更不会有主观的能动性和趣味性。分析幼儿在手工教学中的特点和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很愿意在自己的一些创作中夹杂进自己的一些理念或者意图,或者他们本身的一些理解。七巧板,变形金刚,还有一些精彩的拼图是很能吸引他们的眼球的,粘泥、彩纸,使幼儿觉得有趣味性,好玩,他们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把他们塑造成型,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从而获得一些更积极的心理以及情感上的体验。而且他们非常善于模仿,一般通过简单的模仿后都能学会操作的技能,有的稚拙一些,有的通透一些,但是这些都能培养幼儿的智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
8.幼儿手工活动 篇八
幼儿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手工活动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凭借幼儿的发挥与想象,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细致耐心、责任感、自信心、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与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以兴趣引领——培养幼儿细致、耐心的品质
实践表明:那些耐性好、做事细致、坚持性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怎样去做才能使孩子成为做事细致、长久、有耐心的人呢?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的共鸣。
首先,我们要从材料、造型上吸引孩子,让孩子对手工活动感兴趣,喜欢它们。有了浓厚的兴趣,孩子对手工活动的热情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一件好的作品,它不单单是凝聚了老师的辛勤付出,在创作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无形中都会被激发,通过孩子奇妙的想象,灵巧的双手,加上细致耐心的坚持,好的形象就会跃然眼前,进而成为孩子小小成就的展示。
其次,以兴趣引领,将孩子的兴致保持住。我们从小班的简单粘贴、拼插入手,让孩子一上来就能体验到动手操作的快乐。如:在小班下学期,我们进行了“狼牙棒”的制作,就是用一个干了的老丝瓜瓤,浑身插满很细的塑料棒,孩子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满足,稍加努力就会把一个活灵活现的“狼牙棒”摆弄出来,呈现在小朋友和老师面前。小小“狼牙棒”的成功带来的喜悦,会让孩子们对以后的手工活动更为期待。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参与的手工活动越来越有趣,难度也越来越大。到了大班,有些手工活动,不仅要求幼儿操作得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幼儿有耐心、细致入微。如:在大班上学期,我们进行了《小猫》、《鹅》的制作,用粮食来完成粘贴作品。不要小看这些五谷杂粮,需要幼儿静下心来,有十足的耐心才能完成。小小的粮食粒,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再粘到画面中……也许一次两次不成功,这时孩子有些烦躁,甚至发脾气。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和孩子谈话交流,告诉孩子他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耐下性子,有条不紊地按顺序粘贴。这样至少他能明白,自己做事的方式是不对的,一切成功都离不开“耐心”。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锻炼了孩子的细致和耐心,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背后都是需要努力付出的。
二、做事有始有终——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责任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我们还没有觉察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责任感了。不要以为孩子小,来谈责任感显得苍白无力。一岁多的小宝宝把毛毛熊扔到地上,妈妈捡起来给他,他再扔,捡起来再扔,就这样多次反复。在扔和捡的过程中,他开始对原因和结果这两者之间有模糊的理解,认识到毛毛熊躺在地上是因为自己扔的结果。既然这么小的孩子都能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责任感的问题。
万事不可包办,手工活动也是如此。一件复杂的手工作品,做起来不仅需要细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能不能从开始到结束,做到有始有终。如:大班上学期时,我们进行了一朵花的制作,一朵漂亮的小花,看上去干净利索,色彩搭配得好,可真正让孩子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次次的粘贴,一次次的乱型,孩子在失败中,品尝了更多的沮丧,老师适当的提醒与鼓励无疑成为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但这个时候,老师绝不能替幼儿动手去做这些事情,只有让他们亲自经历了,亲自动手操作了,才会形成自己的感性经验和相关技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此类问题就不会感到棘手。
经过几次的重复,几次的返工,小花终于完成了,洋溢在孩子脸上的不仅有微笑,还有未干的泪痕:我终于成功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手工制作,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在孩子那里,却是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次责任感的累积。
三、经验积累——塑造自信心的开始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通常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就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由。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独立学习与创造,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变得积极、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自信心,源自成功带来的喜悦,而成功则是依靠孩子的努力和积极进取获得的。会说儿歌了、会系鞋带了、会扣扣子了、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些都是成功的具体体现。所有这些,都会为孩子的自信心加分。
生活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学习也是如此。从小班的“老师,我不会,你教教我”到中班“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这是一个大的转折点。自信心总是与成功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孩子就会有成就感,充满信心。长时间的耳濡目染、逐渐升级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得到迅速提升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让幼儿做到游刃有余,稍微思索、想象,就能做出一件让人看上去很舒服的作品。孩子们在中班时曾做过《绵羊》、《蝴蝶》,有了中班用米粘贴的经验,到了大班时再做《小猫》、《鹅》、《小花》时,他们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把米有条不紊地进行粘贴,甚至独立完成更难点的粘贴作品。
正是如此,孩子的自信心在小小的成功中也得到了提升,处理一些事情,遇到一些难题都能从容应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借用丰富多彩的材料——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品质
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手工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自信、大胆,更加勇于探索。
我们地处祖国的北部,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各种农作物,像苹果、梨、山楂;南瓜、冬瓜、洋葱、芹菜、土豆、西红柿;麦穗、稻穗、谷穗、豆荚、花生、地瓜、玉米……形态各异、精彩纷呈,这些材料是幼儿既熟悉又喜爱的,他们会为之兴奋、动容,会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把玉米须可能就是一个老爷爷形象的大胡子;一个大大的冬瓜无疑是一个胖胖的小猪;几个小小的西红柿可能就是一群小小的瓢虫;一把花生壳粘起来就是一幅漂亮的小房子;一个洋葱稍微变化就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一个黄色的大南瓜加上一些想象就是一个滑稽的小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语言发展还不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方式。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手工操作技能技巧,并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更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在手下展现出来。确定一个主题,教给幼儿制作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去创作,不失为一个良好的策略。
在大班时,我们让孩子通过一个南瓜灯的制作,举一反三。通过展示南瓜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给孩子讲解做法和注意事项,根据平时的所见,想象制作更多的作品,他们会变通,利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材料、物品,插上想象的翅膀,做出栩栩如生的桔子灯、南瓜灯、桔皮花篮、梨皮插花、苹果皮玫瑰花等,把它们摆放在花篮里。更有许多孩子把它们做成小人、小动物:有桔子小人、桔子小猫、冬瓜猪、梨子老鼠、哈密瓜猫头鹰、南瓜小人等。他们不但完成任务,还想出了更多更好的方法,这就是勇于探索的过程。
9.幼儿园小班手工活动教案 篇九
1、引导幼儿根据人物体形特征,恰当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夏天的瓶娃娃,同时能表现夏季人物的服饰特征等。
2、培养幼儿喜爱做手工的情感及认真有条理的制作习惯。
活动准备:
饮料瓶人手一个、毛线、蜡光纸、皱纹纸、双面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1、谈话,引出主题: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夏天天气炎热,为了能够更凉快,我们穿些什么?戴些什么呢?
教师:夏天天气炎热,我们都穿短袖、短裤,裙子,出门还会戴遮阳帽、遮阳镜进行遮阳。
2、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看你们桌面上,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呢?
你们能猜猜我们今天要做什么呢?
二、出示范例,讲解做法
1、(出示范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就是老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来的一个娃娃,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穿着特征)
这个娃娃穿着裙子,戴着遮阳帽,那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夏天的瓶娃娃”)
2、我们在来看看这个娃娃都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呢?
幼儿观察并回答。
教师:用卡纸做了一顶遮阳帽。用毛线做了娃娃的头发。用蜡光纸剪出了娃娃的眼睛和嘴巴,并用双面胶粘了上去。裙子是用皱纹纸做出来的,先粘好一些双面胶在瓶子下边的位置,然后用皱纹纸粘上去,粘的时候要注意粘一下留一点,这样就会更漂亮。
3、小朋友,如果你要做个男孩子穿的短袖短裤,可以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动脑想一想。
三、提出制作要求
1、小朋友在做之前先要想好你要用哪个瓶子做身体,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适合他穿戴的物品。选择的材料要适合大小,选好瓶子后再来它做眼睛,嘴巴,衣服等都要是适合它穿戴的大小。你可以大胆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服饰,使你的娃娃更漂亮,更有特色。
2、今天要用到的材料比较多,小朋友在制作时一定要记住东西不要随便乱放,你需要什么材料了就拿什么材料,用完之后及时地放回原处。先做好了的孩子应该先把你的工具、材料收拾好,然后把你的瓶娃娃摆在桌面上,最后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谁做的瓶娃娃最漂亮,最特别。
四、幼儿制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特别帮助平时动手能力差,动作较慢的几个幼儿。
五、欣赏,作品。
1、小朋友的夏季瓶娃娃都做好了,也摆好了在自己的位置上,请小朋友去互相欣赏,看看你最喜欢哪个瓶娃娃,为什么喜欢。
10.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春(剪纸) 篇十
1、初步学会对折剪“春”字,培养幼儿熟练运用剪刀的能力,掌握“春”字的结构。
2、让幼儿感受春节的喜悦,了解春节是我国最大最热闹的民间节日,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结。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纸、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回忆与演示。
1、谈话活动。
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人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是春节。)
那你们说说过春节时,我们中国人有那些风俗?(结合主题,让幼儿从自己已有的经验说说过春节的体验,放爆竹、挂灯笼、贴对联、剪窗花„„引发幼儿期待春节到来的喜悦。)
现在我们来看一段片子,看看过春节是不是和我们小朋友说的一样?(播放过春节动画,给幼儿直观的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
在我们中国人过节时,贴窗花也是一种风俗,接下来老师给你们看一些剪纸窗花。(播放剪纸作品,让幼儿观赏,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觉的漂亮吗?想不想学?
2、欣赏活动。
你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窗花,它是一个字,你们认识它吗?(识别“春”字,满足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运用“故事”的方式介绍“春”字的剪纸顺序:春节来了,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在家里迎接客人的到来,我先把窗户打开,看看客人来了没有。客人来了,我赶紧把楼上的门打开,又下去把楼下的门打开,迎接客人的到来。
3、示范。
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这样剪“春”字的?(先把纸对折,剪“春”的一半。)
为什么只要剪“春”的一半?(“春”的左右是一样的。让幼儿了解“春”的字形是左右对称结构。)
(二)创作要求
请幼儿尝试用不同形状大小的彩纸剪春字。
(三)幼儿剪纸、老师指导
1、运用对折的方法剪“春”字,从而了解“春”字是左右对称结构。
2、结合故事,掌握剪“春”字的顺序。
3、能熟练的运用剪刀,注意剪纸的平整。
4、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剪一些难度较底的对称图案,如灯笼、图形窗花。
(四)引导评价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剪纸作品。
2、请小朋友说说“春”的含义,并互相说一句吉祥语。
11.幼儿手工活动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手工活动;创新精神;培养方法
手工课在学前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机体的协调,提高其灵活性,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实践操作意识得到锻炼,并且在提升审美情趣的过程中塑造了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这些因素正是创新精神与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手工活动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创造潜能与创新意识是与生俱来的,而幼儿阶段正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好时机。因此,要高度重视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其中,手工制作通过对幼儿手、脑以及肌肉等的训练可以实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手工制作课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剪纸、泥塑、布贴等。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要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实践,正是在这具体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脑、手以及肌肉等得到锻炼,并逐步协调,在此基础上,幼儿的智力得到开发,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手工制作的材料很多,纸张、布片、树叶等都可用于制作,这些材料经过幼儿加工之后变成另外一种具有独特造型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观察、试验,并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在学前阶段的创造力非常惊人。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思维在其受教育初期,还没有被经验以及所谓的规律性知识所禁锢,具有判断与想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手工活动中,老师不应当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而应当深入研究手工教学活动,不断实践开展创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深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二、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
手工制作不仅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而且在拓展幼儿思维空间、培养幼儿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手工活动中,老师要为幼儿提供表现的空间,引导幼儿通过积极探索,独立完成手工作品。同时,教师要以合理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热情,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一)要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发现并认识规律,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手工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幼儿制作的过程,而应当引导幼儿进行深入观察,自己动手制作,在此基础上培养兴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材料,分析不同材料的颜色、结构、形状等特点,探寻制作规律。例如,制作手提包时,老师要引导孩子观察不同材料的属性,通过分析和探讨,做出各种各样的手提包。其次,要培养幼儿参与手工制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幼儿手工制作中,要注重实物的选择,通过选择色彩鲜艳、生活中常见的对象,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制作漂亮的树叶书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及其父母利用周末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然后根据这些树叶的形状、颜色以及形态等制作所熟悉的小动物。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反复练习和修改,但是幼儿都能够认识到树叶的形状及其属性与他们要做成书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幼儿参与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在传授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他的学习效果会非常明显,而且富有创造力。而如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受到限制,那么他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主动性就会丧失。因此,幼儿手工制作活动,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以及老师的指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头脑中的形象借助特定的材料展现出来。所以,在手工活动中,教师要向幼儿传授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给幼儿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通过丰富的手工范例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但有很多事物不能凭空产生,而只是通过对很多已经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加工之后形成的。在传统的手工教学中,老师在提供范例之后,还要逐步向幼儿进行讲解,让幼儿掌握这种制作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固然在训练幼儿制作技能方面有着突出效果,但是,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幼儿手工制作中,教师应当提供各种范例,这样就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爱好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手工制作在幼儿阶段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手工制作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以及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手工制作活动,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和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手工制作活动,充分发挥手工活动的积极作用,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自身劳动完成手工制作任务,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姚益秀.通过手工活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2(8).
[2]李晓蔚.手工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考试(教研版),2012(2).
12.幼儿手工活动 篇十二
一、针对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制定教学内容
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 民间手工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如印染、刺绣、剪纸、泥塑、糖人、风筝、纸扎、漆画、漆艺、年画、木雕、竹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草编、布艺、编织、彩塑、戏曲脸谱、紫砂陶器等。民间手工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 为我们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的任务不是培养艺术大师, 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师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针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 我们应以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制定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不高且易出效果、儿童熟悉的简单又容易制作的题材入手, 还要考虑到造型和表现形式, 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 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开发儿童的大脑。如剪纸、编织、泥塑、剪贴画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相关联, 学生们也会特别认真地去学习, 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学生以此教学内容上的手工工艺为主要学习内容, 然后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 引导学生去挖掘和整理当地的民间手工制作, 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赋予其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制作,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二、着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能胜任幼师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脑协调的活动, 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 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 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亲自操作时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 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 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每小组成员自己定好小组长, 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作品, 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上摸索、领悟, 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 提高动手能力。
(2) 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幻灯片、投影仪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步入课堂, 比起传统的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而且提高了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扩大了课程的知识容量, 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具体,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手工制作方法与技巧, 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 提高了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积极性与兴趣, 更有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 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秀的手工工艺品, 提高了审美能力与设计能力。
(3) 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用, 学用有机结合的教学, 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能有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 (1) 组建手工兴趣小组, 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在平时, 兴趣小组可以对班级、宿舍、学校有关活动区域进行布置、装饰, 也可以帮助邻近的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等;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 兴趣小组可以做些以这些节日为题材的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红灯笼、五彩花、彩球等手工艺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在互教互学中丰富了手工制作知识, 锻炼了综合能力。且这些活动既能活跃气氛, 又联系实际, 把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 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 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思想意识, 进一步提高了手工制作教学的意义。 (2) 定期开展手工技能竞赛, 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等活动, 让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组织师生观摩, 学校统一进行评比, 形成学习手工制作的风气, 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 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学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使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总之, 教师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中, 应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 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总结经验, 有所创新, 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要通过手工制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培养善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且心灵手巧, 能够胜任幼教事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手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手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3.幼儿园手工活动方案参考方案 篇十三
1、 让幼儿通过用费旧报纸做出动物头饰的形状,进行加工、装饰。完成作品。
2、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准备:
报纸、宣纸、各种颜色的颜料、浆糊、透明胶
过程:
一、 出示作品,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小朋友,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 这个摆在家里可以当装饰品,很漂亮呢?你们知道这个是怎么来的?
3、 这是我自己做的,好看吗?
4、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
二、 示范做法
1、 首先,我们用这些报纸把小动物定型。小兔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报纸揉成圆形的。
2、 然后,我们做小兔子的耳朵,它的耳朵我们用两长条形的报纸粘上。
3、 最后,我们用浆糊把宣纸一层层的粘上,直到全部报纸都给盖住了。
4、 我们用吹风筒把它吹干后,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加上兔子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就完成了。
5、 你们可以自己想象,可以做大象、猴子、小羊等动物。
三、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
1、 如果自己贴耳朵的时候有困难,可以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帮忙。
2、 上色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3、 注意手上、身上的整洁。
四、 讲评作品
14.幼儿手工活动 篇十四
1、激发幼儿参与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的自信心。
2、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并制作贺卡,能用自己的语言向老师说出祝福的话。
3、使幼儿初步了解贺卡的用途,制作材料和方法。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索各种贺卡,布置在教室中,大家一起欣赏。
2、准备幼儿自制贺卡的各种纸、彩笔、剪刀及辅助材料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贺卡
(1)请幼儿参观贺卡展览,欣赏各种贺卡。引导幼儿从贺卡的形状、颜色、图形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感受贺卡的制作的美。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参观一些贺卡,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么样的?”
(2)引导幼儿讨论贺卡的用途、主要制作材料和方法。
师:“你分析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交流:
师:“你最喜欢哪种贺卡?为什么?”
2、计划制作贺卡
(1)激发幼儿自制贺卡的兴趣和愿望。
师:“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你想向哪些老师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
师:“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
3、幼儿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交流贺卡的制作。
15.幼儿手工活动 篇十五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 必须优化环境。”这里所说的优化环境不仅指环境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更蕴含着为幼儿的创作活动营造良好的积极环境的有效性。
例如:小班手工《撕面条》活动, 当幼儿拿到一张纸后, 他们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 出于好奇, 可能把纸揉成一团、撕成碎片、撕成纸条, 或者翻翻、折折、甩甩。也许是撕纸、甩纸发出的声音, 揉纸、折纸使纸形状发生改变, 使幼儿产生莫大的探索兴趣。顺应幼儿的兴趣或动机, 用适当的语言或其他导入方式进行巧妙地引导。
例如:“你在做什么东西”“你做的东西有点像什么呢”等。从而为幼儿的继续创作活动提供积极愉快的氛围, 让他们大胆地、不受拘束地玩耍、创作, 然后再将幼儿的活动朝着有目的的方向引导。这也符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愉快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巧妙投放材料, 发展幼儿创造力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把最合适幼儿的、最具表现力的材料提供给他们, 让幼儿把材料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 根据材料的特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如:在小班主题活动《萝卜一家亲》活动中, 老师要求幼儿对手中的萝卜进行装饰, 第一课时的时候, 老师准备材料 (画好的五官:各种形态的眼镜、鼻子、嘴巴等) , 幼儿开始自己的动手创作活动, 有的幼儿贴出了滑稽的面部表情, 有的幼儿贴出了微笑的表情, 有的幼儿贴出难过的表情……当孩子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 一个稚嫩的童声响起了:“我的萝卜小人好像有点像妈妈, 我妈妈的头发是卷卷的。”其他的孩子受到了启发, 都讨论起自己装饰的萝卜人像谁谁谁, 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孩子的创作与想象已不仅仅是停留在贴五官上, 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尝试。材料的充足与贴切是他们探索的物质保证。于是在接下来的区角活动中我又逐步投放了色彩丰富的直毛线与卷曲毛线, 彩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等材料。在材料丰富后, 孩子的想象力也更丰富了, 他们的作品给老师带来了的惊喜不断, 有的为他的作品添上了卷曲的黄头发 (黄色的毛线) , 穿上了红色的裙子 (红色的彩纸) 、有的在他的作品上添画上美丽的图案、刷上了鲜艳的色彩……所以说丰富且有实际表现力的材料才是孩子产生创作思维的基础, 也能让孩子的生活经验在美术活动中得以更好的体现与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让孩子感受到了创作与自由表达的快乐。
三、区域游戏与教学互动, 培养幼儿成就感
手工制作活动是一种艺术表现行为, 也是一种技能技巧掌握的活动, 可以采用区域游戏分步练习与课堂整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如:在小班撕纸《荷包蛋》活动中, 活动的目标是要求幼儿能撕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形, 然后进行组合成一个整体。除了教给孩子正确的撕圆方法外, 还要给孩子充分练习的时间, 于是我在区域活动中 (分蛋糕角色游戏) 让孩子先用废旧报纸先练习撕出大大的圆, 在孩子具备了撕出大圆的技能后, 在让孩子练习撕出比大圆小一点的圆 (分给小朋友的小圆形蛋糕) , 然后再小一点的圆 (没吃饱的小朋友还可以吃块更小一点的圆形蛋糕) , 孩子在这种角色游戏中不仅感觉不到练习的枯燥, 反而沉浸在游戏的角色之中, 撕圆的难点也得到了解决。采取游戏区域游戏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不仅让《荷包蛋》这节课很顺利有效的开展, 更让孩子在活动中有了成就感。更验证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 在游戏中学习各种技能技巧,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园合作共育, 促进幼儿荣誉感
孩子的手工活动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内进行,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手工作品的制作来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和荣誉感。
如:在小班主题活动《花园里的故事》中有一节综合活动《毛毛虫的故事》中, 我给孩子布置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毛毛虫头饰的制作, , 能自己完成的部分一定要自己做 (如:画毛毛虫, 用剪刀部分) , 同时还要记得把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毛毛虫的过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第二天, 三三两两的孩子头戴着毛毛虫的头饰一蹦一跳、有说有笑的来到了幼儿园。丫丫:“看, 我是一只毛毛虫喽。我和奶奶一起做的”。宏宏:“我先画了毛毛虫, 和妈妈一起剪下来的, 妈妈还帮助我穿线呢”。辉辉:“这是我爸爸从电脑上找到的毛毛虫图片, 和你们的不一样吧”。暄暄:“我自己画, 自己剪的, 妈妈帮我穿上了橡皮筋。这样我带着就正好了”。佳佳:“我爸爸还会帮我做蝴蝶、飞机、小船呢”……
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环境, 通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可以让家长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 更好地认识自己孩子的特点。家园合作, 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 更促进了亲子交往, 密切了家园共育的关系。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动手操作物体和材料得以实现的, “手巧”就会“心灵”。因此在幼儿的日常美术教育活动中, 我们要寻求更为有效的途径, 给幼儿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以丰富幼儿的情感, 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摘要:儿童的手工制作活动与儿童的绘画活动, 同属于艺术创作范畴, 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手工制作活动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塑造幼儿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等良好个性品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手工制作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手工制作,幼儿,兴趣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16.谈谈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指导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F407.8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22-02
摘 要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1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
1.1 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1.2 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1.3 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2 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2.1 意图阶段的指导。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2.2 构思阶段的指导。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2.3 制作阶段的指导。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2.3.1 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3.2 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2.3.3 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17.幼儿园中班五彩鱼手工活动教案 篇十七
活动目标:
1、能用报纸条卷曲固定成鱼的外形,并用彩纸设计、装饰鱼身上的花纹。
2、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活动重点:用报纸制作固定成鱼的外形难点:用彩纸装饰鱼儿活动准备:
1、欣赏过“美丽的鱼”,对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有所了解。
2、五彩鱼”范例,半成品“五彩鱼”(缺少鱼眼睛)范例。
3、报纸、彩纸若干,双面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观察范例,推想制作方法
1、教师出示“五彩鱼”范例,提问: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出这样一条五彩鱼?(引导幼儿说出用报纸搓成纸条卷成鱼的外形,用彩纸装饰鱼的眼睛、身体、鱼鳍、鱼尾等。)
二、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制作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制作鱼身的方法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教案:五彩鱼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教案:五彩鱼。
教师:我用一张报纸卷卷卷,卷成一根粗棍子,再拧拧拧,拧成一条纸绳子,最后我将绳子两头交叉粘贴,看看变成了什么?
教师:鱼还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们可以用彩纸剪成粗细、花纹不同的纸条进行装饰,可以朝不同方向贴。
2、教师拿出范例讲解装饰鱼的方法。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彩纸剪成三角形、圆形或方形等,既可以作为鱼身上的花纹,又可以作为鱼鳍或用来装饰鱼尾。
三、难点讨论
1、教师出示半成品“五彩鱼”,提问:这条鱼少了什么?鱼眼睛可以怎么做?
2、教师用手指穿过“鱼”的头部并提问:鱼的头部是镂空的,做好的眼睛怎么放上去呢?
3、教师小结:鱼眼睛的粘贴方法有很多,可以先用一些细纸条粘在鱼形轮廓上,横贴、竖贴都可以,再把鱼眼睛贴在纸条上;也可以在剪鱼眼睛时两边各留出一段纸条,然后将它们直接贴在鱼头上。还有其他方法,你们等会儿可以试试。
四、幼儿制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卷报纸时一定要卷紧;卷成鱼的形状后,尾巴处用双面胶固定;鱼身上的花纹可以自己设计,颜色可多一些;鱼鳍、鱼尾也要装饰。
2、幼儿操作
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操作设想,及时发现他们的创意,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教案:五彩鱼教案。鼓励幼儿用合适的方法固定鱼眼睛。
(提出操作要求时,教师重复演示一些操作步骤,以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巡回指导时,教师留意幼儿设计花纹的独特想法,鼓励他们把想法表现出来,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固定鱼眼睛。)五、欣赏、交流1、教师帮助幼儿将制作好的鱼用线串起来,错落有致地挂在活动室的背景墙上。
2、师幼集中欣赏、交流。
18.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教案 篇十八
1、尝试双手撕纸做米粉,锻炼手部肌肉。
2、初步尝试按照提供的线条或轮廓大胆撕出米粉的配料。
3、感受双手协调撕的动作,体验撕纸做米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纸、彩色纸(上面画有若干蛋黄、蔬菜叶和肉片轮廓线、小盘子)人手1份。
2、逼真的米粉图片和提前撕好的1盘纸米粉。
3、1个娃娃、娃娃哭声音乐磁带1盘和收音机1台。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抱着娃娃,播放娃娃哭的音乐。
教师:听,娃娃怎么了?娃娃为什么哭?肚子饿了吗?怎么办呢?对了,我们给娃娃做好吃的米粉吧。
2、呈现逼真的米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米粉,了解米粉的特点。
(1)教师:米粉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米粉细细的、长长的)
(2) 教师:米粉是怎么做出来的?
展示提前撕好的一盘米粉。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双手是怎样协调撕米粉的,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从纸的一端开始顺着一个方向轮流的往下撕。
3、幼儿自由撕纸米粉,教师进行指导。
(1) 教师交代撕米粉的要求。
教师:今天娃娃肚子饿了,小朋友来撕做米粉喂娃娃好吗?
教师再次提示幼儿双手要协调撕米粉。(2) 幼儿撕米粉,教师注意观察个别幼儿,指导幼儿完成作品。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撕米粉。
4、教师示范撕配料的方法,指导幼儿撕毁配料。
教师:米粉做好了,还要加一些好吃的肉片、蔬菜和蛋黄哦!我们把桌上的彩纸分别按照轮廓线撕下,把它们都放在米粉里,既好看又好吃!
5、幼儿互相欣赏自己做的米粉,并尝试喂娃娃米粉。
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撕米粉的,将自己的米粉喂娃娃吃。
19.幼儿手工活动 篇十九
一、创设生活情境, 再现生活经验, 使幼儿“敢”动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 所以创设让幼儿身临其境、熟悉的、生活化的情境, 不但能使他们倍感亲切, 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1.新颖的教案设计, 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需求。手工制作必须有一定的技能, 而技能的学习是枯燥的, 且对于刚加入集体学习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的手工操作活动, 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化情境, 根据一日活动中觅得的灵感, 选择一些合适的手工操作活动, 设计新颖的教案, 使幼儿在情境游戏中认知得到发展。
2.美观的材料选择, 整合生活化情境中的审美元素。材料是手工制作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之前, 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收集丰富的材料。当然, 材料必须是幼儿所熟悉的。当今, 审美元素渗透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 作为教师应善于挖掘和提炼。尤其是在幼儿的创意表现中、在教具制作中, 更要有意识地融入审美元素, 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 幼儿会被材料所吸引, 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 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考虑到小班幼儿由于身体发育还不完善, 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因此,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又能轻松获得成功, 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语言情境, 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幼儿“勤”动
如何让幼儿在愉快的情境中领会手工制作的要求和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也要沉浸在情境中, 运用情境语言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创作。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游戏情境, 能使幼儿身临其境, 体验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 以快乐的心情融入活动, 从而调动求知的主动性。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开动脑筋, 想方设法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情境中,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1.运用趣味、形象的语言, 提高幼儿的制作兴趣。小班幼儿在手工操作过程中, 不会边观察边操作, 也不能很快地记住教师示范的操作方法和过程, 完成的作品往往乱糟糟的, 有的幼儿则表现得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帮助幼儿掌握动手操作的要领, 使其大胆地操作。
(1) 以自编的故事情节, 烘托手工活动的意境。单一枯燥的讲述对幼儿来说根本提不起兴趣, 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手工活动预期的目标。所以在导入活动时, 教师必须用有趣的语言来吸引幼儿。如在小班美工活动《美丽的一串红》中, 以“秋娃娃”故事导入, 即时自编故事内容, 再导入一串红的制作方法, 吸引幼儿兴趣,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让幼儿先听再动手。
(2) 以儿歌为情境化的操作载体, 使幼儿掌握操作的技巧。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 如果单一地让幼儿在老师的示范下立马动手操作, 幼儿也是无从下手, 也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若是教师能把操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改编成一首幼儿能够听懂又简单的儿歌, 则更有利于幼儿接受。
2.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 激发幼儿的创作信心。
(1) 选准表扬对象。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形象、好模仿的特点, 对榜样及其先进事迹或行为有一种崇拜的心理, 而且也会在有意无意中去学习和模仿。因此, 教师应选准幼儿模仿的对象。在手工操作活动中, 教师应时刻注意幼儿的精彩表现, 及时发现, 及时提出, 为幼儿树立榜样。同时也应该将表扬面扩大至全体幼儿, 让每个幼儿都有受到表扬的机会。教师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值得欣赏的地方, 使幼儿的优点得到放大, 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2) 具体的表扬内容。表扬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的行为指明方向, 教师在表扬中要具体指明表扬的内容, 内容越具体, 幼儿对于好的行为就越能分辨。
(3) 丰富表扬形式。作为调动幼儿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 激励表扬的形式要多样, 不能局限于口头的表扬, 可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表扬, 如对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对有进步的幼儿奖励五角星等, 从而激励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三、创设游戏情境, 在“玩”中发展手工技能, 使幼儿“善”动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游戏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幼儿的优良老师。”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越小的幼儿越是如此,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幼儿对手工操作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宣泄自我情绪情感的一种游戏。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 我们必须要顺应幼儿的这一需求, 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 这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把游戏因素与手工操作活动结合起来, 更能激发幼儿学习技能的兴趣。所以在每一次活动中, 我都尽量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如根据孩子喜欢的动画、故事, 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活动, 让孩子在活动中进行创作, 满足幼儿爱动爱玩的生理心理需求, 使孩子们自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必须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趣味情境,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活动的兴趣,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使幼儿在充满童趣的手工制作情境中领悟世界的美好、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从而进一步优化幼儿的手工活动。
摘要:小班幼儿的情绪情感带有明显的表情特征。良好的情境必然引起小班幼儿积极的情感反应。趣味情境的特点则决定了它更受幼儿的欢迎, 更易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 更适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 教师可尝试为幼儿创设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使他们进入角色, 在情境中提高兴趣。
【幼儿手工活动】推荐阅读:
幼儿园手工活动总结06-11
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鸡妈妈和小鸡06-20
幼儿园父亲节手工领带的活动策划方案10-06
幼儿亲子手工制作大全08-02
幼儿园绘画创意手工12-28
幼儿园手工制作的花朵06-11
幼儿园手工拼拼贴贴09-15
幼儿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思考11-29
幼儿手工彩泥教学计划06-18
幼儿园大班国庆节手工10-24